《千米的认识(信息窗2)》参考教案

2024-06-25

《千米的认识(信息窗2)》参考教案(精选10篇)

《千米的认识(信息窗2)》参考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b、能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能估计1千米是多远。

c、创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测量、体验、联想,建立空间观念。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需要与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能应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

4、教具准备:课件

二、预习学案

1.师:这一节课有几个小朋友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现在请他们出场(请出几个头带长度单位饰物帽子的学生)问:我们认识这几个朋友吗?请你们把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毫米、厘米、分米、米),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现在请你们给他们找合适的好朋友,请他们站在一起,你会安排吗?(按顺序排)

2、填空

1米=()厘米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分米=()毫米 5米=()分米

三、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位朋友,看看它在什么的情况下出现。

1、请同学们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1)孙悟空能把金箍棒变成1千米长。(2)热能球的飞行高度是1000米。(3)飞机的飞行高度是2千米。

/ 4

2、请学生针对这些信息,谈谈有什么疑问。(1)“千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吗?(2)1千米到底有多长?

(3)图中长为1千米的金箍棒的上端,和飞行高度是1000米的热气球是一样高的。我猜想“1千米”和“1000米”是相等的,对吗?

3、借小博士之口,回答大家的问题。

博士说: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1km=1000m。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1千米”就是“1000米”啊!

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1)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测量的物体(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我的估计(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

我的测量(明确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联系,增强学生对1千米的感受。结合本校操场的跑道,200米1圈的跑道,5圈就是1千米。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200米,跑5圈是1000米。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有趣的知识,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趣味,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3)活动要求: a、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10人,余下的同学计时。

b、每组的10名同学在操场上分别跑100米,以接力的形式合作跑完1千米。c、全班同学和教师一起迅速到学校操场,利用百米跑道开展活动,然后返回。通过活动让学生真切体会:1千米=1000米=10个100米。

这样把抽象的概念“千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活动,变成了一个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借鉴与参考的思维模型。

回到教室与学生一起对知识进行梳理。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关系。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 4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3.估计。

师问:(1)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2)你们到家有1千米吗?回家时设法验证一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4)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让学生闭眼想象)(设计意图:让学生边比较,边理解,应用实践,测量、体验,建立表象。)

四、课堂检测

1、选择正确的答案

a、走1千米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分、10分、1时)b、骑自行车1千米大约需要多少时间?(50秒、5分、50分)c、汽车行1千米大约需要多少时间?(1秒、1分、1时)

(设计意图:订正答案时说说怎样换算,进而内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填空:

2分米=()厘米 6000米=()千米 1米=()分米 3千米=()米 7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26毫米+54厘米=()毫米=()厘米 2千米-()米=1000米

3、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7()

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一把小刀长6()

课桌高7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物体,加强学生估测能力,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4、完成课本42页第3题。

五、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看书质疑,解决疑问)

六、课后作业

/ 4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家长们说一说。

七、课后反思

通过放手让学生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练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中心小学到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二)新教学

、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换算。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3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2千米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尝试练习:000米=()千米,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43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0千米是4千米30米

(3)试一试:6千米720米=()米

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米=100厘米=1000毫米

分米=100毫米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2、有A、B、、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

B、4分米

、2米

D、216厘米

3、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2个例子)。

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3

经过对北师大版、人教版、和冀教版三个版本教材的比较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冀教版安排在了三年级下册,资料丰富。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安排在二年级上册,且关于认识千米的教学资料比较简单。人教版从长度单位“米”入手,依次感受10米、100米、1000米的距离。对于教学重点也只是千米和米的换算。北师大版从学校跑道入手,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来认识1千米。

冀教版教材详解

冀教版在资料设计编排上,选择了学生每一天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作为学习的素材。在前一天学生记录了从学校到家走多长时间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安排:

一、提出了“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的要求。教材以学生交流的方式呈现了两个人的估算结果。

二、兔博士介绍:1000米能够写作1千米,千米能够用km表示。教材给出了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式:1000米=1千米或1000m=1km。

三、学生初步认识1千米后,安排了“说一说”,让学生把自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和1千米进行比较,看看是不到1千米,还是超过了1千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千米的实际意义,同时尝试用千米作单位描述距离。之后经过学生熟悉的操场,进一步了解米和千米之间的联系,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材另外给出两个数据: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42千米(实际全长是42千米195米);我国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全长约是6300千米。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描述事物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丰富学生关于马拉松赛跑和万里长城的数据知识。同时,经过聪聪提出的“长城仅有6300千米,为什么叫做万里长城呢?”,引出“里”的知识。

教学资料: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教科书38页、39页),体会并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明白1千米=1000米,体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

3.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体验、认识并体会1千米,明白1千米和1000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

本课详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测量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能够目测,也能够步测,还能够估测或找参照物估算结果。

下头我们就来估算一下自我家到学校有多远。

首先我们根据上一课的统计,算一下自我放学回家路上用多少分钟。然后想一下自我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每分钟大概行驶多少米。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记录、计算。

(二)观察交流

1、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

生1:我一分钟约走65米,从学校回家路上用了大约20分钟,我家距离学校大约1300米。

列式:65×20=1300(米)

生2:我一分钟走67米,回家用了15分钟,我家距离学校大约1000米。

列式:67×15=1005(米)

≈1000(米)

2、师:1000米能够写作1千米,“千米”用字母“km”表示。

即1000米=1千米或1000m=1km

3、师:谁家到学校不到1千米,谁家到学校超过了1千米(让学生依据估算的结果用千米描述自家到学校的距离)

生1:我家到学校距离680米,不到1千米。

生2:我家到学校距离1900米,超过了1千米。

4、科普小知识(出示幻灯片并观察)

师:一个操场一圏是400米,几圏是1千米

生:2圈半。

师:我国的“万里长城”全长约是6300千米。可是为什么叫万里长城呢?

学生阅读兔博士的话,了解“里”是我国以前用过的长度单位。

1千米=2里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长度单位:千米用字母km表示

生2:1000米=1千米

生3:1千米大概是我家到学校那么远。

生4: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2 篇4

韩桥中心小学---徐新星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义,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用平方千米计量较大面积。

3、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项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地运算。教学准备

情境课件,相关练习,和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播放课件:用恰当单位填空)

2、播放课件,测量体育馆的面积(产生思维冲突)

3、导入揭题:它们用的是什么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比平方米还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世界。(板书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4、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⑴、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义,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⑵、能用平方千米计量较大面积。

⑶、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活动教学,自主探究

1、学生分组学习教科书16页的内容。

(自己学不懂的和组内成员讨论一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2、汇报、交流自觉成果(1)说一说1平方千米有多大?

a、课件展示“公顷”说明图,告诉学生:公顷是用来测量和计算大面积土地的单位,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让学生观察体会1公顷的大小)

b、课件出示:鸟巢图片,告诉学行:鸟巢是第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面积大约21公顷,(再次感受1公顷大小)

c、读一读,教师搜索到的资料。(课件展示)d、说一说,在哪些地方用公顷作单位?

(测量和计算较大面积的土地、如大型建筑用“公顷”作单位)(2)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算一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反复引导说明推导过程,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经常用到,要记牢)出示课件(公顷、平方米的实际应用)

(3)算一算: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课件展示推导过程)

三、实践应用,及时反馈 面积单位的大小顺序

排一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指名板书)说一说:说一说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举例说说各自在哪些场合使用。填一填:(课件出示)“巧填单位名称”。

四、课堂小结,积极评价

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认识千米》教案 篇5

《认识千米》教案

《认 识 千 米》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2、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1米有多长?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   4、估估从教室前黑板到后黑板大约是几米?黑板大约有几米?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如果我们要测量元上小学到南京的公路有多长,你觉得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合适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比米大得多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2、引出“千米”。(课件出示例题图)   指出:图上所画的是铁路和公路,计量路程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板书:公里)有了长度单位千米,我们就可以说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1160千米,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长274千米。   3、认识“千米”。  实践思考:组织学生在校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几个100米是1000米?大约要到哪里?  组织讨论:   几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怎么写?(板书:1千米=1000米)   4、感知“1千米”。 (1)我们学校的跑道是多少米?几个这么长就是1千米?   5、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比米还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了解了1千米大约有多长,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看题、读题。说说1千米的长度。   (2)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2、想想做做2。  (1)看题,读题,说题意。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2)独立解答,米与千米之间你是怎么换算的?   3、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每题该用什么长度比较合适?   4、想想做做5。 (1)你能说出4条河流的具体长度吗?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 (2)说出每一条河流有多少千米?    5、想想做做6。 (1)看题,读题,说题意。 (2)学生独立做第1小题,集体交流。 (3)第2、3小题中只知道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怎样估算南京到济南、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呢?学生讨论,汇报解决方法,汇报估计的结果。   四、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3、6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6

第84页及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体会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千米、1公顷的面积概念。

2、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之间、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入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建立平方千米、公顷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

三、自学反馈,教师点拨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它们到底有多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10000平方米=1公顷

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1平方千米=100公顷

四、巩固练习

《千米的认识(信息窗2)》参考教案 篇7

【学习内容】教材27页例5例6及相关练习【课程标准描述】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内容与学期分析】

例5和例6中教学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及估测活动。前者在内容上呈现两类换算,即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和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了长度单位换算的经验。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而后交流方法。后者内容是修订后的教材新增加的。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计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学习目标】

1、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并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2、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3、尝试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换算练习题中学生对于换算思路的表述来评价对于目标1的达成情况,练习六第4题与第11题评价目标1的掌握情况。

2、练习六第8题评价目标2

3、练习六第6题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活动1

一、复习旧知(对应目标1)请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京藏高速全长约3710(千米)尺子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要根据物品的大小正确地选择长度单位 教室长8(米)宽(6)米 活动2

二、探究新知(对应目标1)

3千米=(3000)米,你是怎么想的? 我是这么想的: 1千米是1000米 3千米是3个1000米

5000米=(5)千米,你是怎么想的? 我是这样想的 1000米是1千米

5000米厘米有5个1000米 5000米=5千米 8千米=(8000)米 6000米=(6)千米 2千米600米=(2600)米 想:2千米600米=2千米+600米 =(2000)米+600米 =2600米

3520米=(3)千米(520)米 想:3520米=3000米+520米 =(3)千米+520米 =(3)千米(520)米 6千米720米=(6720)米 2750米=(2)千米(750)米

活动3 教学例6(对应目标2、3)

说一说怎样估计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步测法 根据速度×时间推算【练习】27页做一做 练习六

3.一个游泳池长50米,如果游了1千米,要游多少个这样的长度? 1千米=1000米 1000÷50=20(个)答:要游20个这样的长度 4.填空 300厘米=(3)米 4千米=(4000)米 700米+300米=(1)千米 3千米-1千米=(2000)米

根据公交站推算)

8.跑道一圈长400米,小帅跑了5圈,他一共跑了几千米? 400×5=2000(米)2000米=2千米 答:他一共跑了2千米 拓展

在高速公路上,每隔1千米的路程会有一个里程碑,小明乘车从写有“30”千米的里程碑开始数了5个里程碑,这时里程碑上面写的是多少千米? 5-1=4(千米)30+4=34(千米)答:这时里程碑上面写的是34千米 解题思路

利用点和间隔的关系,数了5个里程碑,实际是经过了4个间隔,每个间隔是1千米,共经过了4千米

10.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怎么走最近?要走多少米?把最近的路线描出来 活动4小结

《千米的认识(信息窗2)》参考教案 篇8

课题 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课时 2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编成故事讲一讲小朋友甜甜在梦中发生的事情,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或补充,选择有关毫米、分米、千米的问题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今天老师把齐天大圣请到了咱们的课堂上,他身上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二、建立模型

1.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学生观看情境图,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

2、认识毫米,感受毫米

3、用毫米量一下身边的物体。 1、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再观察直尺,从直尺上找出其1毫米的长度,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做适当地引导,使学生知道直尺上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然后通过测量、验证,加深对,毫米的认识,逐步形成毫米的正确表象。当学生对毫米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借助直尺探索研究1厘米的关系。

2、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可以介绍给学生。如先在直尺上找到10厘米的长度,在建立10厘米的表象后,教师告知: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然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

3、教学第三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由学生介绍或教师介绍关于千米的知识,让学生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然后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如教学楼的长度、家与学校的距离形成1千米的表象,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地测量,亲自感受1千米的长度,并相互交流对1千米的认识。 活动一:

1、认识1毫米

2、感受1毫米

3、用毫米量

活动二:

1、测量,初步感知

2、揭示长度单位分米

3、感受分米

(1)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你是怎么找到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2)借助直尺,所向手势比划1分米。

(3)学生举例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三、拓展应用

1、完成自主练习

2、帮小虎改日记

5月20日星期二晴

早晨,我起床后,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牙。吃完早饭,和差不多1分米高的小妹妹一块去上学。走了100厘米来到学校,坐在4米高的椅子上,拿起7米厚的数学书,开始认真做题。

四、回顾反思:

本课通过学习交流,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发现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借助情境图中“我现在的高度是1000米”的信息,提出:“1000米是多少个千米?”由此引入学习由低级单位名数转化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单位间的互化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掌握单位间“化”或“聚”的方法,即由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聚为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除以进率。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过的长度单位。通过回忆,列举所学过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理解它们都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在此基础上揭示长度单位的概念。

(4)估计一下,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量量看

活动三: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先同桌交流,然后师生互动练习。

2、自主练习第2题

小组合作完成,先估算,再分工测量。

3、自主练习第4题

4、帮小虎改日记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1米=10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反思

学生没有分米、毫米这样的长度单位的概念,今后应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来体验。

《千米的认识(信息窗2)》参考教案 篇9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这是老师收集到的数据,你呢?(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故事竞猜:课件出示故事画面

森林里小猪、小熊、小猴比赛数数,大象当裁判。它们从989开始数,比比谁先数到5000。

小熊是这样数的:989、990、991、992、993„„

小猪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1010、1020、1030、1040„„

小猴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2000、3000„„

(1)小朋友你猜猜谁先数到5000?为什么?数数都可以怎样数?(2)你能像小猴这样继续数下去吗?试试看。

(3)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师生一起边数边拨,当拨到9000时,问:再拨1000是多少?怎样拨珠?

小结:10个1000是10000,这就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板书:万),他所在的位置是什么?你能联系前面的知识说说吗?

(4)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5)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A、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课件二)B、我们学校有多少人?(1036)想象一下,一万人大约有多少?(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人。)(课件三)

C、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1米)(课件四)

D、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课件五)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再在千位上拨上2个千。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并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练习:师在每个数位上再添一个珠。问: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千、4个百、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

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你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独立练习P17第2题(强调:末尾的0不读)

问: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读一读。

请几生汇报:1202,6078,2002,6008,2260,2200,2000。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练一练。

1、P18D3

2、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5)写一个比 3205 小的四位数。(6)写一个比 9080 大的四位数。(7)写一个最接近10000 的四位数。(8)写一个比 7839 小 2000 的数。(9)写一个比 6045 大 5 的数。

(10)组数游戏: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师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教师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又如,教学读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读与写?对照计数器上的数和下面的阿拉伯数字写成的数读出这个数。在教学完读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并比较与三位数的读写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亿以上数的认识》参考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认识

学习亿以上的数的读写、改写、四舍五入

重点、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写以及改写、四舍五入或以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过程:

(一)亿以上数的认识

1.全球人口:6100000000人

千„ 亿位 4 百亿位 1 0 十亿 千 万亿位 位 位 6 1 0 0 0 4 0 3 0 百万位 0 0 5 十万 千 百 十 个 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0 0 0 0 0 0 读作:六十一亿 0 0 2 0 0 0 读作: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0 0 0 0 0 0 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注:亿以上的数的读法与亿以内的数的读法类似。

2.练习:读出下面各数。

9200000000

508040000000

3.写出下面各数。

26705000000300205700

三亿

写作:300000000

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零七

写作:700300200007

注:亿以上的数从最高位写起,按照亿以内的数的写法写。

4.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3000000003亿

1276270000________亿

20897000000________亿

注: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课后练习:

(1)二十五亿零一万零二十

(2)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零五

写作:

上一篇:好简历有什么标准下一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技能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