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问题

2024-07-01

知识管理问题(精选8篇)

知识管理问题 篇1

管理是什么?

管理是为了什么?

百年来专家学者见仁见智。我以为管理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就是对某件事情的过程进行管理,就是为了达到目标、不出问题,简单来说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

近年来,有一些管理思潮或主题如流行风暴般风靡经营管理界,仅就本人孤陋寡闻的粗略了解就有:把信送给加西亚、自动自发、停止抱怨、团队精神等等。

这些观点的核心思想都认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员工,其观点就是想员工灌输这些价值观念,希望员工能明白自己的责任,明白老板的不容易,最好像老板一样彻底觉悟为企业发展奉献力量。认为员工要努力,要珍惜工作机会、着眼长远、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生活和工作,让自己成长为企业和集体需要的某种型号的所谓人才。

不对吗?没错,这些观点经过了千百万人的实践和总结、经过了多少年的提炼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我们就此就把管理中的根本环节建立在员工身上、指望依靠员工成就经营者的伟业那就大错特错了。然而,多年来,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管理者却常常将管理中的问题归结到员工身上,而且这种观点已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套用现在流行的观点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老板在抱怨员工。

老板抱怨员工的典型特征是老板认为企业的问题常常出在员工身上,自己苦口婆心、仁至义尽,员工敷衍了事、千错万错。

我认为,这种简单地抱怨员工的思维习惯是陷入了另一种误区。作为经营者,必须始终清楚:管理中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管理者的问题。

首先,管理者比员工要更清楚所做的事情。一个事业之所以能促使老板白手起家、滚动发展到需要雇用劳动力的时候,那么就意味着他已成为了这一领域里的行家里手,因此更应该清楚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的情况与问题,对管理所涉及的要素了如指掌,并且无论企业发展到多大规模,都始终能掌控最核心的资源。

其二,管理就是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管理就是管理人、事物和时间,作为管理者,要对管理所涉及的要素进行有机调控,不能出问题。

第三,管理者一般甚至必须要比自己的员工更清楚企业的问题,必须要比员工更了解市场,了解发展中的问题所在。

第四,企业的命脉真正掌握在老板手中,发展的好坏最关键的还在于管理者。你能在管理上下多大功夫、你的管理意识能否到位、你的细节抓得如何、你是否比员工考虑得更周全、你是否管理得当,等等,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即便是管理者在某些方面不如员工掌握了一项技能,但也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和清晰的思路,始终清楚自己企业的情况,始终抓住最紧要的环节,始终保持清醒,始终密切关注市场,始终积极主动地学习,才可能掌握企业的发展节奏。

上个月去一个朋友处作一次大型整合营销活动的策划工作落实情况,问及进展时,他说不顺利;主要原因是员工素质跟不上,不配合,没有合适的人,等等。交谈过程中,间或看到他在大声呵斥员工,声色俱厉。尽管我知道他这样生气已是家常便饭了,但我依然感到有点尴尬。我说,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只能而且必须依托现有力量,要让他们各司其职,清楚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相信他们会配合的。后来我给他拟定了具体的分工措施和流程环节控制要点,并召开两次会议逐项落实,特别是让员工转换角色,自己挑任务、定目标、将思路、谈办法,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活动的那几天,天寒地冻,但整个队伍非常团结,取得了圆满成功。活动后,对员工进行的调研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管理者,管理的问题一解决,整个管理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不能简单地抱怨员工,即使员工犯错,也切忌斥责员工,否则就成了另外一种角度上的抱怨和推卸责任。

知识管理问题 篇2

一、绪论

(一) 预算管理的概念

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一种手段, 是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 并在此基础上, 对企业现有及未来将要发生的收入、支出进行合理规划, 合理分配企业的资源, 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 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 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 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二) 预算管理的作用

1. 预算管理使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决策得到量化

预算是对未来一段时期内资金的计划和安排, 是把企业总的决策指标分解向下分配的一种体现。预算管理有利于考评各部门的业绩。预算用定量的形式描述了整个企业及各管理部门、每位员工应具体达到的标准, 这个标准是评价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工作业绩的依据。

2. 各部门或单位的经济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通过各个经济指标的确定使各部门都有了最优参数。通过预算数值的落实和奖惩机制的建立, 使各个部门或单位的运作不再是随心所欲, 无法衡量, 而是变得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从而提高效率。

(三) 冶金企业预算管理的特点

1. 以利润预算为目标

确立利润预算目标, 以销量确定产量。冶金企业主要以大规模生产为主, 并不是有多大生产能力就生产多少产品, 而是应该根据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 制定本年度的利润目标, 确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需要实现的最低销售, 根据销售预算安排企业的生产活动。利润目标确定并下达后, 销售部门根据利润目标编制销售预算, 运行部门根据利润目标及销售预算确定生产预算。因此, 生产企业以利润预算为目标, 是企业预算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是预算体系的起点。

2. 以成本和费用预算为中心

冶金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主要且复杂的方面就是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决定着企业产品的品质及企业的竞争力, 而成本和费用预算是控制生产过程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因此可以说冶金企业的成本和费用预算是企业预算管理的关键。冶金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生产的周期一般较长, 生产的产品需经多道工序加工完成, 要想分析企业总体及单项产品的盈利能力, 就需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划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 实施预算控制。

3. 业务涵盖面大

冶金企业往往涉及多项业务, 从签订合同到采购、检验、生产、组装、试验、发货每一环节都必不可少, 而每一环节又存在诸多业务内容, 所以应对每项内容加以区分, 对于发生额小和对整体无大影响的内容, 可以粗略考虑或不考虑, 不能不计成本的一味求细。

二、冶金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冶金企业预算制订环节问题分析

1.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冶金企业预算编制往往缺乏科学性, 对经营环境的调查和预测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从战略角度看待企业预算, 没有充分认识未来的经营风险和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导致企业的预算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不一致。管理者只有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环境、市场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预测, 估计未来的经营风险和发展机会, 使经营者认识到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才能使预算编制更科学、更准确、更能反应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2. 企业的预算方法比较单一

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 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编制, 当企业销售量、价格和成本等因素变化较大时, 难以成为考核和评价的有效基准。原因主要是:首先, 冶金企业习惯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 销量、价格、原材料供应全由国家统一调配, 企业只做简单的计划。其次, 由于我国引入预算的时间尚短, 很多企业还未真正掌握预算的真谛。冶金企业应分析费用性态, 应根据费用性态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 而大多数企业只是根据历史数据采用传统增量预算方法、固定预算方法等单一方法, 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动态管理, 使预算编制与企业实际脱节。

3. 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

企业自身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轻视预算管理。由于预算管理只是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 从领导层重视程度就不高, 造成参与力度与积极性不高。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配合程度不够, 造成高报低支, 留有余地, 数据严重失实。

(二) 冶金企业预算管理执行环节问题分析

1. 企业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行

企业预算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 缺乏执行力。冶金企业一般规模较大, 涉及从采购、仓储、各工序制造、检验、完工等各个环节, 要想按照预算方向前行, 就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由于缺乏外部的有效约束, 往往形成预算执行的假象, 不能发挥责任单位的盈利潜能, 造成预算管理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挫伤部分人的积极性, 进而导致预算管理失控现象的发生。当企业实际发生的与预算存在较大差异时, 未能及时分析原因, 找出问题, 而是找各种原因对已审批的预算进行更改, 从而忽视了本质问题, 使预算作为企业管理的职能不能发挥效用。

2. 指标分解不充分, 目标不明确

由于企业对各项预算指标没能做到明细划分和明确界定, 预算指标的下达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造成对预算责任单位的确定不尽合理, 各部门往往因职责范围、管理权限不清等原因而引发扯皮现象, 使得层级预算在企业中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预算分解不充分, 目标不明确, 使得企业预算编制完成后成了摆设。同时由于冶金企业自身的特点, 决定有许多客观因素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这也降低了预算数据的可信度, 成为破坏预算管理的理由。

3. 未建立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

预算的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 是对整个预算管理运行的总结。但有很多冶金企业只重视预算的编制、监督, 往往忽视这一环节, 未建立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 或者考核、奖惩机制只是流于形式, 最终造成无法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预算编制脱离实际, 存在较大的偏差, 导致预算和实际对比没有意义。其次, 企业在考核预算执行情况时, 当出现偏差时, 被考核方片面强调客观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第三, 在考核后的奖惩措施中, 形成奖励容易处罚难, 考核人员不愿意得罪人, 最终导致只有奖励没有处罚, 预算管理的效果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约束力下降, 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难以有效发挥考核与激励作用。

(三) 冶金企业预算管理其他问题分析

1. 忽视企业长期发展

目前, 许多企业并未认识到企业战略的重要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选择与战略决策流于形式, 甚至在没有制定企业战略的前提下盲目编制预算, 从而导致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活动, 忽视长期经营目标, 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未来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相互冲突, 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 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从而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2. 预算目标外延过大

由于同西方的管理体制不同, 国内企业的预算目标是“多元化”的, 收入目标、利润目标与成本目标兼顾, 保值增值和绩效评价并重, 还涉及到一些非经济指标。这样就导致了预算目标的多元化, 外延过大, 使国内企业进行预算编制、控制、考核时兼顾太多, 主题不清, 使企业目标或战略意图不清, 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预算内涵的适用度过于宽泛, 目标之间的内在不一致势必使预算的执行失去方向。

三、冶金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 建立高效的预算管理机构

建立高效的预算管理机构是预算管理机制运行的基本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企业首先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并由企业相关领导与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经营、项目等企业内部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该委员会应在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会等机构授权下, 负责预算管理的领导与协调工作。其次, 该委员会可下设日常工作部门, 具体负责企业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及上报工作, 并跟踪预算的执行情况。各职能部门应根据自己负责的业务, 负责本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等工作。最后, 该委员会应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使预算编制制度化、程序化, 建立按月滚动预算, 使预算期间始终保持12个月, 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 该预算管理机构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认真分析原因, 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以更好的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 提高预算执行中的重视程度

冶金企业中存在着预算控制不力, 执行分析深度不够等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种问题呢?主要原因是对预算执行环节的不重视。没有执行中的监管, 等于没有实施预算管理, 还是那种放任自流的生产模式, 将预算管理这种事前规划, 事中监督的先进管理方法变成了事后反映的传统财务会计的管理模式。要解决以上问题, 必须加强预算执行中的监管审批制度, 提高预算分析的密度。变年终考核为季度考核, 从而真正发挥预算数据的标尺作用。

(三) 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重要程度不同, 选择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首先, 应使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两种预算编制方法的特点决定了它们的互补性。对于固定费用或随业务量变动不大的费用, 应采取固定预算方法编制;对于随业务量变化较大的材料、燃料等费用, 应采取弹性预算方法。其次, 应使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对于自然灾害、社会援助等预算之外的费用, 根据企业总体盘子, 采用增量预算进行预测。对于企业日常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经营费用, 则采取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使预算编制更加实际。再次, 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的结合。根据二者的特性, 在预算编制中, 把资金、成本、利润等当期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未来发展结合起来, 做到逐月滚动, 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一年。最后, 企业在选择具体预算方法前应做好预算的事前预测工作, 使选用具体预算方法编制出的预算更贴合实际。在编制中要坚持由总到分与由分到总相结合、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相结合, 由内到外与由外到内相结合的原则, 在充分考虑市场及企业自身情况的基础上, 按照切实可行的编制程序、运用科学的编制方法, 编制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预算。

(四) 以成本控制为中心

成本是冶金企业参与竞争的首要重点, 它决定了冶金企业预算控制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由于冶金企业不同于商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 它有生产的过程, 而生产过程的存在使得冶金企业的竞争始终不能避免成本竞争这一重点。曾有国外学者采取样本调查的方法, 对欧洲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冶金企业进行研究, 从1969、1980、1990年, 一直到1995年, 不同学者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成本始终是冶金企业的竞争重点。因此, 在冶金企业的预算控制系统中, 应把成本控制作为重中之重, 严格按照产品工艺限额采购、领用材料, 逐月对比产品定额工时与实际工时, 分析工时超支或节约的原因, 找出问题加以解决, 并逐月进行成本动态分析, 把成本作为关乎企业生存的大事来抓。

(五)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考核奖惩机制

严格的预算奖惩机制, 可以提高各部门, 各单位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一方面, 由于与绩效挂钩, 不会出现预算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使得上报的数据更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结合相应的方法防止为了更容易拿到绩效而在数据上做文章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 会使得各部门及人员更加努力的实现预算目标, 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降低成本, 提高竞争力。

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奖惩制度, 是保证预算管理体制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手段。对于考核应做到从严、从细、量化到人, 不仅包括既定条件下的收入、成本、利润等因素, 还要注重原料及产品结构、市场供求是否协调的考核, 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合理的偏差率, 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明确责任, 奖惩分明。对于预算执行中控制不严, 违反国家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超出合理范围没有完成预算指标, 应当给予惩罚, 对于执行预算比较好的部门和个人, 应给予奖励并进行表彰, 并对奖惩做到坚决兑现。

对于冶金企业, 生产预算是重点, 尤其是如何将一线职工个人利益与预算指标相挂钩, 是预算完成的重中之重。研究认为应根据不同部门对企业成本节约程度的多少不同, 实行系数分配制度, 设定基础奖金, 对于一线职工应设立较高系数, 根据每月实际完成工时数与预算完成工时数进行比较, 按照完成比计算当月的实际奖金数额。对于二线人员主要是为一线服务人员, 系数应低于一线职工, 计算当月实际的奖金数额。而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科室人员的奖金数额与工时完成情况的关联度较低, 这些人员的奖金应主要与企业的整体效益相挂钩, 在年终兑现奖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每一个职工为完成企业的预算出主意, 想办法, 最终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六)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预算管理目标

企业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的管理目标, 不能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考虑在内的企业预算管理, 实际上就是企业的一种短期行为, 就会失去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就会使企业陷入迷茫。所以, 企业应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 认真的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的分析, 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 只有确定了企业的战略目标, 才能决定预算模式的选择、预算管理的重点和预算目标如何具体确定。企业根据确定了的战略目标, 编制收入预算、成本预算、生产预算、现金流预算、费用预算, 只有这样企业的预算管理才更贴进企业的实际, 才具有可执行性, 以免出现预算执行的越好, 企业的损失越大的现象。

(七) 推行企业内部模拟法人运行机制

预算管理水平和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 可以在企业内部推行模拟法人运行机制。所谓模拟法人运行机制, 就是在企业内部各主体之间引入市场机制, 使其做到相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实质一方面是对各经济主体通过模拟法人引入市场机制, 分块搞活, 对内挖潜降耗, 对外开拓市场;另一方面要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精简机构, 调整职能。

企业模拟法人运行机制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 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用市场来激活企业的内部活力、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 在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冶金企业推行该机制有利于形成利润中心, 不断强化收入、成本核算, 有利于企业形成责任主体, 有效实施收益共享、风险分担, 有利于企业建立核心团队, 真正实现合作竞争, 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

四、研究结论

知识管理问题 篇3

李伟,男,辽宁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公共管理专业。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领域逐渐的迈入到人们的公共管理视野当中,网络的管理不同与现实的公共管理,网络存在着灵活多变的状况,因此对于网络管理存在着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难度。尤其是网络安全问题更是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问题,本文基于网络安全管理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社会公共管理的策略,为提升公共管理能力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安全;社会管理;网络安全

由于网络言论的自由性,社会对于网络领域的发展规律并不能准确的把握,在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中,网络领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公众对于网络安全监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诉求,打击网络犯罪,支持健康的积极的网络发展,实现对网络领域的有序监管。

一、网络管理发展特点

网络领域发展比较迅速,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产品的推出提升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模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领域的发展。在网络上人们可以更加自由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能够更快的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新闻和热点,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更多的资料。这些都体现了网络发展的快捷性的特点。

另一方面,网络领域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社交平台。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匿名的交流不会为人们带来任何顾虑,可以对陌生人倾诉自己的烦恼给快节奏生活压力下的人们提供一个释放的机会。人们可以在网络世界中找到自己,发现自己。

同时,网络世界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市场,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进行电子商务,商品交易等商业活动,在网络上可以更加省时省力的完成商业活动,并且网络还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更多的劳动资源。

但是网络信息还是存在一定的隐患,正确的使用网络平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但是有许多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上存在的漏洞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的交易和犯罪,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在网络上传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对于未成年人造成身心上的伤害,在网络上进行造谣生事,给他人的生活带来隐患。这些都是网络信息化存在的隐患。

所以,必須加大对于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和治理力度,保证网民有一个健康的网络世界,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为生活增加更多的便利,而不是危险。

二、网络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对于网络安全的监管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单一的依靠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更多严格的手段,严肃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提升网络的安全水平。

首先,加强政府的合作监管。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是非常的快,而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频率是政府监管水平是无法达成一致的,所以单靠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完全的行政管理无法保证网络安全的顺利保障,所以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将政府的监管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实现网络安全的监管。政府应该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对信息产业应该予以扶持的同时吸纳优秀的人才建立网络监管部门,通过技术上的支持实现网络安全的把关,设置网络警察,对网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第一时间的解决和处理。

其次,设立严格的立法机制,明确网络法律责任。由于网络的言论具有自由性的特点,所以有许多的网民没有健全的法律意识为了贪图一时的乐趣进行造谣生事,对其他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困扰。甚至有许多人在网络上散播黄色视频和图片,对未成年人带来很大的危害,更有许多邪恶势力企图通过网络盗取他人的信息、重要的网络文件,编写病毒威胁网络的正常运转。这些都是网络犯罪的具体表现。但是现在对于网络犯罪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这些不法分子的行为不能得到严惩,这对于网络安全本身就是更大的隐患,所以制定严格的立法机制能够保证网络世界的安全运行,提升网络安全的管理能力,为人们的行为能力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

最后,建立网络监督平台,提升网民自觉管理的能力。网络管理管理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网民充分的参与到网络世界的活动中去,在网络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理性的使用网络平台。在法律的保障下,网民可以积极的参与到网络安全的管理中去,提出自己对网络管理的建议和看法。提升安全隐患意识,在使用网络的过称中提升网络使用的安全能力,并且对不法分子和过激的言论进行监督和举报,避免网络暴力的产生,提升网络世界发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和个人,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安全问题将一直是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网络安全需要监管、网络发展需要的是自由和民主的环境。如何实现网络发展的健康化和长久性将会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网络安全管理的实现需要的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从严格要求自己出发,为网络安全作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努力。(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徐进,网络语境下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J],今传媒,2009(6).

[2] 战建华.中国的政策议程分析——以公众议程为视角[ 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 (1) .

[3] 钟洪亮.从碎片化到一体化:回应性治理的民生实践[ J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9).

知识管理问题 篇4

文/崔霁芳

在高中教育管理中能够取得很大成绩的人,都是能够有效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人,因此优秀的班主任总是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不断优化,使班级管理充满活力。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个性张扬,思想多样化,接受新生事物和外来信息能力增强,但因为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很大懒惰性和自私性,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我就高中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点做以下小结。

1、增强班级凝聚力,锻炼学生耐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知道,人除了生理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需要的内容与层次会成为伴随人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活动,能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从抓早操着手,让学生理解早操的重要性。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到,每个人都参加,而且要求班主任陪同学生一起跑操,这就让学生有一种公平的感觉。同时学校还鼓励每个班级都必须有班级口号,班级口号是一个班级的象征,也是让别人了解这个班级的门户,因此提倡并要求学生大声喊出来,比如我所带的班级口号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要让学生知道大声喊口号也是对学习生活“苦”的释怀与求学之“痛”的释放。

在跑操过程中学生相互鼓励,相互加油,把早操跑得更好,这样就不仅提高学生的士气,而且无形中也增加了班级凝聚力,不仅考验了学生意志,也增强了学生的耐力。

2、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消除学生的自私意识,瑞泉中学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利用班会进行理论指导,并通过生动事例的讲解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同时利用班会和团组织生活,开展协力跑,拔河比赛,信任背摔,同一张报纸上站立学生最多等活动,让学生懂得相互合作才能做好,学习也是一样的。

每天下午提前20分钟到校进行学习,让学生对及时复习当天的知识点,预习第二天的知识点,这样能使学生每一天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让学生在每周班会时间大声的宣誓我们共同的青春的誓言,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形成一种督促自己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从被动的适应向主动调节的转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做到心中有目标,学习起来就有一股冲劲。

要求学生每天三道数学题(针对个人情况,学习好的可以找资料上的,一般的和比较差的同学就做课本上的原题)两天一片英语阅读(10天换一次,完形填空,阅读,短文改错,以及英语作文)每天抄一首古诗。作为班主任我会检查,以后由学生组成批阅小组,检查并通报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并纠正。

每一周都写周记,学生将自己一周内发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和父母相处过程中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作为班主任和学生交流的一个平台,班主任按时批阅并给每一位学生写出相应的评语和鼓励性的语言,必要时找学生沟通,以达到化解学生心中疑惑,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也能提高写作水平。一年下来,学生相互关心爱护,团结拼搏,学习劲头很足,同学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氛围。

3、以身作则,以学生为本,关心同学做好学生常见问题的预防工作

言教不如身教,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每天都能够提前到达操场和教室。随时抽查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当天出现的问题。考虑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定期展开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活动。利用每周的两节班会课加强学生安全意识,针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找其谈话,把学生犯错的机会消灭在萌芽阶段。严格的卫生制度,每天三次打扫卫生,要求学生全员参加,并做到井然有序,打扫干净后,将桌凳摆放整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解决学生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灵活把握,对于学生犯的错误必须先认真听取原因,认真核实,原则上一视同仁,处理问题时相对灵活,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使用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方式,错误一定令其改正,绝不含糊。学生只要表现好了,就要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改变。

定期与父母沟通也成为学校的一个独特的现象。通过班主任的教导,让学生懂得父母老师的不易,使得老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都能够及时沟通,学生学习起来也感觉温馨。一个班级的文明程度,体现了一个班级的整体素质,让班级在高素质的人文环境中向更高层次迈进。

4、学会做人,学会相处,学会学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而学会做人,与人相处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教育为人处事的方法。教育学生平时尊敬师长,并通过各种活动将为人处事的道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学校通过给家长洗脚活动,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了解自己父母的辛苦。

通过小组方式,学生自己筹划生日,感恩父母等。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和同学和睦相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周记与班主任做深入的交流,给学生与人相处时的建议,指导行为处世的方法。每次考试后,鼓励学习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做学习方法交流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充分发扬民主,形成自主参与自我管理的班级氛围

高中学生更愿意在同学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基于这一点,笔者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这种优势,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做班级的主人。笔者经常通过班级委员会和学生自身建立的自律会跟学生建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机制。有事笔者多与学生商量,多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级性,也可解脱班主任一些无谓的琐事,形成良好的班风。允许美意每一位同学表明自己的观点,一项活动都是经过全体学生表决,给学生要创造相对好的环境。

6、培养优秀班干部。完善班级管理

班干部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选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非常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工作。从高一开始,笔者就动员所有的学生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就让班里所有学生争做班干部,并鼓励他们珍惜机会,努力工作,为班级争荣誉,重新塑造自己。

并且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去管理班级,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教会学生管理的艺术,将有组织才能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一方面给班级更好的服务,一方面帮助班主任能够较好的管理和了解班级。

知识管理问题 篇5

一直以来,齐鲁石化都被业内冠以“教科书式炼化企业”的称号,拥有生产装置112套,这一方面给生产经营优化运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因为管理环节多、范围广,给企业的现场管理带来较大困难。针对这一情况,该公司认真分析生产特性,经过全面的调研论证,提出了用“问题管理”来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新思路,要求全员投入到“问题管理”中,“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入手,以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彻底消除‘低、老、坏’现象”。

建立完整的“问题管理”流程,对问题实行闭环管理

齐鲁石化以发现问题、记录问题、整改问题、检查考核问题整改情况为主线,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问题管理控制流程。

问题管理的第一步是发现和记录问题。该公司要求各生产厂成立专门的问题管理领导小组,利用局域网、办公自动化系统、部门网页等多种交互式信息平台,建立问题发现登记台账。以该公司炼油厂问题登记台账为例,问题一经发现,时间、发现人、问题种类、问题状态、责任单位(人)等信息必须一一在台账上记录齐全,建立起由问题检查发布、问题状态跟踪等组成的问题管理登记程序,既保证了问题的追踪处理,又方便了公司的定期检查考核。他们的“问题登记平台”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这个厂共查找、发现各种问题16553个,其中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占到1/4,这意味着,上万个管理隐患被及时发现,为装置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良好环境。

问题管理的第二步是研究和整改问题。齐鲁石化运用“持续提出问题进而不断解决问题”的模式,把问题的整改作为问题管理的核心抓紧抓实。他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围绕研究问题、整改问题形成完善的问题整改处理体系,努力找出形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彻底解决问题。

这样的“问题整改处理体系”,在每个生产厂都有一套,发挥着“对问题的研究、整改全过程监督控制”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该公司在对所有问题的处理上,从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再到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周期要求,实现了全过程控制。同时,该公司经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归类,把“人的行为是否安全规范、物的状态是否标准正常、管理措施是否合理准确”作为“问题管理”的主要对象,要求各单位予以重点关注。

塑料厂在问题管理平台中专门设置了“及时提醒功能”,“问题走到哪个环节,问题的处理在哪个环节受阻,平台表单上一目了然,相关单位肯定会尽快处理”。烯烃厂努力做到“过滤假问题、解决真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整改作了明确规定。截至目前,这个厂已经发现处理问题近800个,装置安全运行有了更可靠的保证。

问题管理的第三步是检查和考核问题整改情况。齐鲁石化推行“问题管理”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借助问题的发现、解决来优化现场管理”。针对各单位生产、职能的不同特点,该公司采取“分别实施、集中督导”的办法,不强求形式统一,让各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严格制定本单位的问题整改复查考核制度,真正做到 “把重心放在一线,把工夫下在现场”,让“问题管理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

炼油厂提出了“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理念,发动干部职工瞄准工作中的“低、老、坏”,认真“挖掘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要求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每天至少发现一个问题,并直接列入厂内绩效考核,问题整改结束后,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评定,奖优罚劣,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短短5个月的时间,整改问题1多个,涉及安全环保、设备工艺、劳保穿戴等多方面,不仅有效消除了生产隐患,而且使现场面貌大为改观。橡胶厂注意把问题管理与当前重点工作相结合,把问题管理积极引入到从4月中旬开始的大检修中,在停工、检修、开工的各个环节上,全面实施问题管理,“短短的3天时间,就发现整改解决大大小小的作业隐患117项”。

基层单位的广泛实践,给齐鲁石化的问题管理模式提供了大量的鲜活事例。公司相关部门趁热打铁,组织专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科学的归纳,把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形成了更为严谨和切合实际的问题管理体系,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各单位“问题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问题管理”带来管理工作新变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问题管理”,企业在安全环保、工艺设备、综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暴露,并大都得到了及时解决,装置现场的管理更严、更细、更实。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建立问题管理模式,像是给了齐鲁石化一把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利刃,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变化一:问题管理强化了员工的权责意识,培养了责任心,营造了全员管理的浓厚氛围,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连续重整车间设立了曝光台,把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小毛病”用照相机拍下来,一一曝光,引起很大反响,员工自查自纠能力明显提高,一些显而易见的“低、老、坏”行为,基本上看不到了。

变化二:问题管理把问题的发现变成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和制度,将管理的触角直接延伸到操作、营销、后勤等生产前沿,实现了管理的扁平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齐鲁石化“问题管理”体系完整全面,与工作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一个“问题管理”流程就包括了发现问题的时间、发现人、问题内容、责任单位、严重程度、整改处理情况、时间控制和整改结果、考核部门,实现了对问题的全程监督,形成了检查、考核、整改、提高的闭环控制。有了如此严格的制度保证体系,员工很难再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极大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变化三:跨专业、跨部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打通专业管理或部门之间界限,整改处理的环节减少,实现了管理的整合和精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问题管理的实施提高了基层单位的执行力,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在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问题的重复性,降低了管理成本。前不久,一个辅助生产厂的装置平台上挡脚板不全,该厂安全部门提出后,因为涉及好几个部门还有专业施工队伍,开了几个会一直不能统一意见,有的部门说没必要焊挡脚板,有的说不用弄那么多,一直拖了下来。公司HSE督察组来厂里检查问题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即下了整改通知单并发到了问题管理平台上。不到一个星期,300多米的挡脚板整整齐齐地焊在了装置平台上。

如何管理问题学生 篇6

在学生管理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老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结伴同行,相融而生。关键的是教师使用批语手段时要用得恰到好处,具有高超艺术,以达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目地。我认为教师批评学生时,至少要注意到以下两点:

首先,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学生的行为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作用于客观环境的具体表现。由于行为的不同,表现在行为的结果上也就会有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之分。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作出某行为的主体(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偏离班集体目标的行为。所以,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指出的是学生的行为本身有何错误,对社会、学校以及班集体的危害或不良影响是什么,而不应该对作出该行为的主体(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只有当学生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反应时,他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决心才有可能是坚决的。

知识管理在中国的适用问题探讨 篇7

一、知识管理诞生的背景因素分析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在美国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 但作为一种管理实践,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 DEC公司在1980年率先采用大型知识系统支持工程和销售, 1986年知识管理的概念首次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 1999年美国有8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知识管理计划, 2000年更是被美国确立为知识管理年。

二、中国企业适用知识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

知识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 经过近10年的时间, 这一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成为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与应用的热门。然而, 知识管理作为发达国家在进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之后才出现的产物,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尚处在工业社会发展期的国家是否适用呢?对于中国企业而言, 传统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都是从西方引进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与计划经济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不相同的。面对知识管理的冲击, 如何处理传统管理和知识管理的之间的关系, 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中国企业适用知识管理的应对策略

尽管中、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但作为一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理论在中国企业中也同样具有适用性。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 T O后, 中国企业面临着和国外企业基本相同的发展知识经济的任务, 实施知识管理就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树立知识资本理念

就发展阶段而言, 中国目前尚处在工业化或工业经济的发展期。但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有所区别的是, 我国的工业化具有知识经济的特性, 具有二元性特征, 属于新型工业化。影响中国企业发展的因素是除了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外, 知识资本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事实也已经证明, 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 只有重视并切实发挥知识资本的作用, 才能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素质为中心的经济, 是精神转化为物质的经济, 因此企业知识资本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并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是拥有高素质的员工。人力资本理论通过实证分析也证明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物质资本重要得多,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 除了要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外, 重点是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因为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创新水平, 而创新是通过团队协作和知识共享来实现的。

3. 改造企业文化

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企业有尊重知识的文化, 高度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并且重视经验、专业技术和创新。同时, 知识管理也需要与现有的企业文化协调起来, 不适应企业文化的知识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对中国企业来说, 一方面, 企业内重视等级观念、强调服从的组织文化不利于知识管理的实施, 因为它不利于员工间及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 不利于员工参与管理, 国内企业需要改革传统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 中国企业在改变企业文化时, 要处理好引进与吸收的关系。由于文化传统不同, 中国企业不能简单地照搬美国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吸收的态度, 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 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 同时还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对引进的文化进行改造。对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则应该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 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 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而应该根据知识管理的需要,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建立起符合本企业特点、有利于发挥每个职工聪明才智的创新文化, 将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组织的整体价值导向有机地融为一体, 相得益彰地发挥效应, 取得个人成才与企业进步的双重效应。

4. 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知识管理的技术需求, 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恰当而先进的信息技术选择与应用为前提, 其运行也必须以技术框架为基础。知识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来源于信息。信息技术大大改变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手段, 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 并使信息交流以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层级, 使企业的管理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 有利于管理指令的传达和员工意见的反馈, 能使员工更好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因此, 我国的企业应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 以缩短信息在企业内的传播时间, 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节省新员工真正进入企业的时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包括:设立知识主管和信息主管;调整公司结构;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基础的设施完好的网络;建立企业知识库和知识地图等。

参考文献

[1]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华艺出版社, 2002.1:1~2

[2]董小英:运营知识与管理知识[J].管理科学文摘, 200 (33) :9~12

浅谈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问题 篇8

一.所谓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拥有知识资源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知识资本利润最大化。

关于知识管理,美国德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企业竞争和经营的重要策略。而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Delphi咨询公司作为最早进行知识管理研究的机构之一,他对知识管理下的定义得到了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认同:知识管理是一项技术实践活动,它以提高决策质量为目的,协助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提高知识创新和交流效率。也就是说,所谓知识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拥有知识资源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知识资本利润最大化。

企业知识管理在不同背景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侧重的管理形式,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中会受到人员素质、组织规模、赢利状况及行业性质等因素的制约。在知识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网络型知识管理被视为组织管理的最佳模式,有20%的高科技公司和大多数政府部门利用网络型知识管理来提高效率。IBM等一些著名公司还专门成立了知识管理的研究机构。在我国,知识经济还不发达,网络型知识管理所占的比重还很低。由于知识管理做的不好,大部分组织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因此,加强知识管理对我国很多组织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人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来讲,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知识管理还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储存,而隐性知识则难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公司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培训。它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如果公司员工为了保住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公司里采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为了鼓励保密而非信息公开共享,那么这将对公司构成巨大挑战。相比之下,知识管理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我们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实现知识共享,并有效实现知识价值的转化,以促进企业知识化和企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

二.实施企业知识管理需要把握的基本环节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自主组织和对知识以及企业知识化进行管理和整合。

企业知识管理需要知识管理者即知识主管。知识主管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使用、保存和转让知识。一般地,其地位应居于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间。基本功能就是开发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和集体创造力的应用与发挥。

创建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是有效实现知识共享的关键。知识共享的实现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应该把员工学习、知识共享、提高员工作为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和目标,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培训、团队交流学习等活动将学习内化为组织的经常性行为,并溶入到员工的意识与习惯中去,形成员工的共同愿景;通过宣传建立“尊重知识,共享知识”的组织文化,使员工相互信任,为知识共享和交流奠定基础;营造开放式交流环境,使每个人都能为组织的知识库做出贡献,并将学习内化成企业员工的终生任务和生活方式,为员工提供汲取更多更好知识的空间;使共享成为员工的义务,推进组织知识库的良好运行,使员工以传播、获取、创造和应用新知识为乐事,并不认为分享知识会危及自身利益,相反,让他们明白这是一个多赢的结局,使每一个人受益于这种共享行为。这样,企业、组织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知识、鼓励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由文化驱动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创立开放、灵活的共享环境,最终使知识共享成为组织成员的习惯行为,使组织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从而提高企业的智力或者说智商,在竞争中取胜。

企业知识管理需要建立递增收益网络。收益递减规律是对经济运行的传统解释,它说明用于提高资源效率的投资越多,获得的边际效益也就越低。但是在知识经济中经济运行的规律则是收益递增规律,它说明知识投入越多所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多。因此在知识经济活动中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管理知识的投入和知识投入的收益,建立知识收益的递增网络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

企业知识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内核性知识管理和连带性知识管理,前者只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后者包括与知识有关的管理。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无论是对知识生产、知识流通、知识应用等环节和条件的管理,还是对与知识有关的资本管理、资源管理等都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实现企业自我价值的同时,注重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

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是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对这些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

企业要应对未来的严峻挑战,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牢牢抓住企业知识管理这条生命线。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管理不同,它倡导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强调全员参与管理。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导向型管理,企业知识管理要求企业以提升价值创造力为核心,通过持续不断的引导、教育、感化、沟通、激励,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培训、考核、评估、主题活动等一整套系统化操作规程,将企业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当中,贯穿到企业运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之中,固化到每个岗位和管理流程,渗透到由设计、开发、生产、资源配置、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构成的价值链体系之中,使企业知识管理成为为企业提升长期绩效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持久动力。

归纳起来,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也就是使信息转化为可被人们掌握的知识,并以此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重在培养集体的创造力并推动创新。

上一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下一篇:消化内科年终工作总结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