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与景观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2024-08-05

环境美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与景观建设中的作用论文(精选3篇)

环境美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与景观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全国许多城市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城市规划设计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环境美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中就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的各方面都提出了美的需求,追求美的享受。景观作为当今人们悠闲与享乐的驿站,其设计与创作也在随着人们的生活和艺术中美的要求不断发展,设计者们已巧妙地将美学中的一些原理运用到其作品中,从而更好地发掘美的精华,给人们塑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 美学原理相互作用城市建设城市文化景观设计运用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运用环境美学原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已进入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阶段这一事实。城市建设是以适合人类聚居以及生存、生活为目标的,即以人为本。一切有关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发展都要围绕这一主题。城市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综合性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并且直接影响着该城市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城市的景观建设也非常重要其中的人文景观,一般分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型。人工景观如建筑、雕塑、街道、广场、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是用来装点环境的,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自然景观就是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现在有许多城市为了某种需要,急功近利地进行着五颜六色的“铺花街”,使人眼花缭乱,毫无城市整体设计可言,更谈不上特色和品位。

城市环境是提升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该重视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不仅要统一、有规律,而且要和城市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当然,这其中建筑的造型和外观设计非常重要,如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图书馆、影视城、体育馆的外观设计,都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一定要综合考虑,整体规划,并合乎该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这个问题早在战国时的管子就已提出,他的“人与天调”、“天地之美生”就体现了一种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

2环境美学原理

环境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研究环境美感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进而探讨这种作用对人们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因此,环境美学的研究涉及到声学、色彩学、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生态学、工效学、造林与园艺、建筑学及城乡规划等许多学科。美学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但是,有关自然美从来就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方面。3 环境美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3.1 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环境美学不是环境美化学,它也是环境保护学,应该坚持“审美的环境保护”的理念。环境保护若没有环境美学的指导,那么它就是低层次的“为保护而保护”的行为,即存在着被动性,甚至还可能造成新的环境破坏的浅层次保护行为。环境美学为环保提供的是重要的科学观念。只有对环境富于深厚的感情,环境保护才能更有效地实行。在中国,现在提到的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如果没有高度的深厚的环境保护意识而只是空洞地盲目发展,最终也是不奏效的。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环境美学提供的正

是环境保护的理念。环境美学的一些理念对环境保护有指导作用。比如,资源与家园的概念,资源要开发,家园要珍惜。正是出于对家园的热爱,我们才要重视环境保护,而环境美学讲的正是家园的概念。又比如,生态与文明的关系,环境美学的哲学基础有二:生态主义与文明主义,是两者的统一,而不是两者的分立。这就与环境保护有关,环境保护无疑需要重视生态,但生态平衡实现到什么程度,关系到现在的文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现代文明的水平决定了现代生态平衡的水平。唯生态主义,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以人为本,与以生态为本,是可以也应该统一起来的。

环境保护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3.2.1环境美学真正实现了城市“整体创意”的规划理念

当今城市“千城一面”和“特色危机”问题,关键是城市规划设计缺少“整体创意的问题,城市规划设计缺少“整体创意”,城市建筑就会杂乱无章,城市各系统之间就会缺少和谐关系,就会缺少主题文化意向。而环境美学原理的出现,把城市各种要素、各个系统、各种形态在空间布局上统一在了城市主题文化坐标上,从而实现了城市“整体创意”、“整体创造”、“整体秩序”的规划理念。

3.2.2环境美学真正实现了城市差异化发展战略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的加剧,城市角色如何定位,城市如何走差异化发展战略,已成了城市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最重要的手段。而环境美学是紧密结合一座城市特质资源,通过对城市特质资源的挖掘、提炼和培育,着眼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立足于城市自身的特色,发挥城市比较优势,通过错位发展、强势发展、优势发展,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形成极具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中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最终让城市在差异化发展战略中脱颖而出,实现城市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3.2.3城市主题文化真正实现了城市特质资源最大化

环境美学追求的是城市特质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是一般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环

境美学把城市特质资源变成了一个主题经济形态密集、主题经济形态庞大、主题经济产业链长、主题经济资本附加值高的一种主题文化经济形态。城市主题文化真正实现了城市特质资源经济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产业规模化的目标;真正实现了城市主题文化资源共享、整体开发、联动开发;实现了城市主题文化特质资源核心产业、支柱产业、关联产业系统发展的一种特质资源价值最大化发展形态,实现了城市特质资源产业化、市场化、特色化、社会化、名牌化、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3.2.4真正实现了城市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和发展

城市经济增长极是在区域增长极上产生的新概念。城市经济增长极是一个不依赖城市现有的经济模式,而通过环境美学原理产生的一种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形态。如果把城市当作一个经济空间的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的城市特质资源的培育,就是城市经济的一个增长点和增长极。城市经济增长极是推进城市特质资源迅速增长的过程,是一个城市特质资源不断扩大的综合体,是城市特质资源产生乘数效应的发展过程。它以不

同的强度首先反映在城市特质资源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上,通过城市主题文化系统的不断扩散,对城市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城市空间上城市主题文化形成的特质资源,成为支配城市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从而通过自身的迅速增长,对城市产生强大的作用,推动城市高速发展。环境美学原理在景观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离开繁杂的城市生活与城市中那些冷冰冰的建筑物,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享受惬意与清净。景观作为一种艺术,能让人观赏风景,身临其境,给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美学作为一种理论,要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人类的审美现象及其相关的各个方面,展现人类审美世界的丰富内涵,解答与美有关的各种问题,揭示审美规律。运用环境美学理论揭示了城市设计中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提升的原理,对将城市文化融合于城市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都市景观设计和规划是现代都市建设和都市文明进步的助推器.景观的设计是将各类要素根据在都市中的功能类型组合为一个有机的景观形态整体,其现代性理念突出表现为人文意识、审美取向和科学法则;通过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法的交织使用,使都市景观既和都市圈的生态系统和谐共处,又使每个都市的特色更加鲜明,更激发起居住者现代的、科学的、审美的情趣.因而在都市景观要素分析中,景观要素,景观形态和都市功能、都市生态的多重有机整合构成了都市景观计划的现代性和美学原理.4.1城市人文景观塑造,体现了城市功能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现在,许多城市的建设正处于整治时期,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孤军奋战”,忽视了对人文景观的塑造,更谈不上对文物建筑的保护,这对城市景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注重体现一个城市特色和内涵、有发展脉络并体现人文特色的元素。虽然有关部门早已有了深刻的思考,也有了实际的行动来进行城市的人文环境保护,但离我们所期待的和谐人文城市环境还相差甚远。

城市规划建设的设计,要向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城市学习借鉴。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要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美学原理,因地制宜,不搞“拿来主义”;城市规划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要真正体现“百花齐放”的思想,打造宜居、宜商的美丽和谐城市。我国有许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但是设计师的思想往往得不到管理部门的认可,很多情况下,老板和领导的意志左右了设计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其实,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经验,他们在施工审美方面的优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2城市人文景观塑造,体现了出人文特色

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景观设计,更离不开人文景观的衬托。城市人文景观的建设,不仅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还要体现城市功能的完整。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大规模的城市环境建设和整治,对城市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未来的几十年,城镇建设要如何发展?

首先要有新的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地推动“三化一园”(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后花园)战略的实施。在城镇规划设计之前,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其次,要考虑城镇建设与城市环境、城市景观的关系。要通过城市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体现城市的美观和自然生态的优美,维护城市功能的完整性,使城市环境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以掠夺自然和损害自然生态、建造奢华的城镇形象工程来满足

人类发展的需要。

城镇建设,规划设计是龙头。我们应在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的同时,修编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制详细的规划,做好城市环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功能齐全、综合效益好且生态良好的城镇,一个有朝气、有活力、居民安居乐业又实用的城镇。

4.3城市人文景观的塑造,体现出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人文景观的塑造。城市人文景观要存古求新,则既需借鉴国内外各地城市建设的经验,又要传承传统特色文化。笔者认为广东惠州地区城市美化较有特色,其在居住、学习、工作、游憩以及交通等五大活动的城市规划设计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特色,特别符合经济美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建筑遵循的特征。惠州在保持我国古代建筑空间布局尺度比例协调的民族传统和岭南地方色彩的同时,改建、新建了一些必要的现代建筑群,开辟了城市建筑空间,使城市既充满智慧和文化气息,又颇有现代化城市的气派。

惠州作为广东省的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颖州西湖齐名,即所谓:天下西湖三十六,惟惠州足并杭州。惠州西湖以自然山水优美而著称,布局较好,有五湖六桥,四洲、八景之胜,四时晴雨皆是景。惠州城市建设“山山水水入画来”的意境,尤其体现了西湖水文化的特征——西湖地貌风景紧密环绕整座城市之间,并形成互动关系是其建设规划的焦点。惠州市以保护和发展城市的和谐环境为核心,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湖山型、人文型的城市环境,既有城市建设的控制与引导,也有历史传承以及美化环境的功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夜景的灯光设计很有特色,达到亮、美、省、雅的目的,提高了城市文化品味。其设计通过点、线、面的立体灯光布局,突出多元照明与视觉元素相结合,既考虑到城市环境本身的文化内涵,又注重与整个城市夜景色彩的统一协调。

惠州西湖的设计规划传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中国的艺术人文精神。其把建筑规划高度融入自然环境,体现了对时空无限性与永恒性的追求,更体现了自然哲学的思想境界。这其中也包含了整个宇宙中生命的运动与和谐,体现了“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原则。

4.4城市人文景观的塑造,弘扬了城市的山水名胜

城市人文景观设计,要与城市中的山水名胜相融合,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设计。我国一些城市的景观建设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例如近年来不少城镇,不分地域特色、不分城镇大小、不顾经济承受能力、不管自然环境等客观情况,相继实施 “城镇美化运动”、“景观大道”等破坏性建设行为,把河堤、沙滩、山坡等适应植物生长的自然景观一律铲除,改由人工景观取代,这其实是对城市景观设计的误解。事实上,自然景观是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高度重视对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建设。自然景观为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增添了新的创意;人工景观,如包括植物造景、水景、石景、标志性建筑等在内的园林景观以及包括单体建筑、建筑群、街景等在内的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在塑造城市形象时,应合理搭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两者比例协调。

5结论

城市是人类物质财富的集中地,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创新地和人类文化的一个大“容器”。社会对城市规划与景观建设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环境美学原理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人们有了更多美的需求,追求美的享受。景观作为当今人们悠闲与享乐的驿站,其设计与创作也在随着人们的生活和艺术中美的要求不断发展,设计者们已巧妙地将美学中的一些原理运用到其作品中,从而更好地发掘美的精华,给人们塑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浅谈城市人文景观建设

2.张慧明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5期)

3.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

4.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

环境美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与景观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2

1 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 维持碳氧能够平衡

空气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和不可或缺的物质, 那么由于城市本身中的建筑和人口的关系, 就造成市内大多数的气流交换和辐射热的相对减少和相对封闭, 大多数的城市内空气之中的二氧化碳的指标已经严重超出了自然界的正常含量的标准, 如果在密集的居住区和商业区, 二氧化碳的超标量还会更多。因此, 绿地的景观建设就可以调节和改善大气中超标的二氧化碳含量, 可以净化空气, 通过绿地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的有毒物质转变成营养物质, 还给人类健康的新鲜空气, 只有这样绿化环境手段才可以达到人类的高标准需求, 其它的净化空气手段是没有办法可以替代的。

2 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

在快节奏的城市中, 工业生产、民用燃烧碳料、汽车尾气等方面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形成一定的浓度情况下, 就会造成周围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和损坏, 一旦二氧化硫浓度达到100mg/kg时, 就能够给人体的身体机能带来伤害, 如果二氧化硫浓度达到400mg/kg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 绿地园林景观植物的设置, 在其进行活动的过程阶段之中, 自身就会将大量的有毒物体全部吸收。

3 可以改善气候

园林植物具有很好的吸热、遮阴和蒸腾水分的作用。通过其叶片的大量蒸腾水分而消耗城市中的辐射热和来自路面、墙面和相邻物体的反射而产生的降温增温效益, 缓解了城市的热岛和干岛效应。这也是在炎热的夏天, 我们从城市里步行到森林、公园或行道树下, 感觉到丝丝凉意的效果。

4 吸滞烟尘和粉尘

空气中的烟尘和工厂中排放出来的粉尘, 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有害物质。而从全国来说, 大气污染是相当严重的。森林或园林植被, 由于具有大量的枝叶, 其表面常凹凸不平, 形成庞大的吸附面, 能够阻截和吸附大量的尘埃, 起到了降低风速、对飘尘的阻挡、过滤和吸收作用, 而这些枝叶经过雨水的冲洗后, 又恢复其吸附作用。因此, 通过乔木、灌木和草组成的复层绿化结构, 会起到更好的滞尘作用。

5 减菌、杀菌和减弱噪声

园林植被具有对细菌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有很多树木或植物能分泌出具有挥发性的植物杀菌素, 为城市空气消毒, 因而减少空气中作用细菌载体的尘埃数量, 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净化了城市空气。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 它对人体产生了伤害, 但茂密的树木能有效地减弱噪音, 起到良好的隔音或消音作用, 从而减轻噪声对人们的干扰和避免听力的损害。

6 美化环境

园林绿化、美化环境, 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可创造一个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水体和舒适而安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另外绿地景观中草地, 配以美丽的花卉图案, 使长期室内工作的人在周围散步溜达, 视觉立即为之一亮。据医学研究, 绿色可以降低眼压, 清澈透明的空气能提高眼睛对光亮的适应能力, 于是不知不觉视力很快得以恢复和提高。因此一块块绿地好比镶嵌在城市里的一颗颗绿色“珍珠”, 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大自然的生活环境, 长期生活在绿色幽静环境里的人, 心情舒畅、疲劳消除, 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往往会不治而愈。

7 结语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 随着各国加强对绿地的建设情况来看, 城市绿地的景观设计的作用是不单单可以为国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还是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 作为专业的相关园林设计工作者, 必须要不断地总结相关经验, 来进一步地帮助我们生活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环境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 钱欣.城市滨水绿地设计控制要素体系研究.中国园林.2004 (11)

[2] 郭春华, 李宏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05 (4)

[3] 黄金华.浅谈城市滨水绿地设计[J].山西建筑, 2005 (16)

[4] 刘月琴, 林选泉.城市滨水绿地游憩规划设计——以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J].中外建筑, 2006 (2)

[5] 周建东, 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 2007 (10)

环境美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与景观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篇3

摘 要:文章前半部分阐述美和审美本质与特征、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发展;后半部分以城市美学和景观设计的思路为主体,重点介绍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追求目标和设计思路。

关键词:城市美学;美;审美;现代园林

一.美与审美

1.1 美与美的概念

1.1.1 美的认识

人类从原始蒙昧状态发展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极大丰富的今天,创生了无数美的事物,美的文化。人们都谈论美、知道美、追求美,但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在“美”这个维度上却存在问题:“美”日渐变得单一、绝对、普遍,缺少个性的丰富,缺少差异性,美的丰富内涵被削弱,也失落了其真实的意义。其原因在于美学和艺术的理论和生活中的美相互脱离,人们在美的理论中找不到美的要求;中国人所一直接受的片面的审美教育;各色审美文化的冲击和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感性生命的压制,从而导致美的生命力、活力以及带给人的愉悦、丰富的感觉没有了。

1.1.2 美与审美的关系

人对于“美”如何理解,他也就如何进行审美。审美何以作为人性丰富与完善的根据,为什么要用“审美”去审视人的发展与完善?原因应该在于审美能够体现人的本质的丰富性,能够使人超越有限并给人以自由。接着,提出审美观是怎么样的,决定了人如何去完善自身,如何去创造生活。在人的依赖性阶段,将人的审美观概括为“崇拜型”的审美观,它所反映的.是人们对于自然、对于“天”、“神”及封建等级制度的崇拜,是对人性的压制;在人的独立性阶段,将人的审美观概括为“感受型”的审美观,是一种“物化”的审美观,更多的是人为的、对人为之物的感受。人要对自身的发展有所超越,要向着能够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自由个性”阶段迈进,就要形成真正能够 满足人性的生成和完善的审美观,。

二.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发展

2.1 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表现

2.1.1 对称与均衡

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例如北京故宫的房屋、大殿、天安门城楼及金水桥均采用对称的形式。对称是我国建筑和民居布置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四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它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2.2.2 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时代变迁

正如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一样,建筑的形式美也经历着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之所以被誉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瑰宝,正是因为神庙庄严典雅的立面,与历经千锤百炼的完美柱式。曾几何时,这些柱子被人们从废墟中重新发掘出来,安放到各类建筑之中。柱式建筑到处享受尊敬的席位,学者们对它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根据它来探索美与和谐的“永恒”规律。但事物不可能停滞不前,人们的审美情绪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三.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追求目标

3.1 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

3.1.1当代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的目标

创建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设计(urban design)的进行。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

3.1.2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

3.1.4城市设计的规律

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

四.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设计思路

4.1易于居住的城市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1.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需求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城市环境设计不能只停留在空间形状、体量、比例、尺度、色彩等形式美学的层面上,要了解人的需求,研究人的行为特点.掌握人认知和使用空间的规律。现代城市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使用和功能要求为首要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创造具有一定空间形态、舒适宜人的城市物质环境。

4.1.2 城市园林景观的空间与设计

城市环境设计的主要对象是人们的户外活动.如购物、娱乐、商务、运动、交往等.首先考虑人的行为需要.其次考虑形式上的要求,进而进行空间组织与设计。

五.结束语

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园林不仅依靠形式上的美,还必须具备艺术美,才能从根本具备审美的要求。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参考文献:

[1]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4期

[2] 段汉明.城市美学与景观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1

上一篇:高考生物备考经验交流下一篇:夏天下雨天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