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2024-08-16

江苏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精选8篇)

江苏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篇1

——形式与政策

学生:郑精 班级:电信理1404 学号:0121414680410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的由来。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周边外交。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的概况。“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西连欧洲,辐射4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在我国境内就覆盖6个省区市,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仅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年贸易额就超过400亿美元,20年增长近100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通过沿线各国的合作和规划,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并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畅通和投资便利化。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促进我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也有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 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 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 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 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 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 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 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 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 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 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 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 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作为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铸就信仰,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党员看 齐。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教诲,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对此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 施,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即亚投行通过长期债券等形式积极推动PPP模式并且项目对私人资本开放,“互联网+”新模式帮助更多普通人圆梦,深入 有效的合作有助于2020年东南亚经济共同体的建成,形成一个对人民生活贡献巨大的社会生态圈等等。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这是一个利己利彼 的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我国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也为国内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和时间,同时减弱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企业销路找开口,缓和企业改革的阵痛,也促进了国内外企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应认识到,这是一次在全球主导经济体制下的突围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 的打破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论”。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连通,让全球化的经济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轨道。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最有力的姿态:和平、开放、理解、包容、交流、合作、共赢,中方愿与沿线各国及参与各方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保障多边利益,沿着互尊互信的道路,和衷共济,相向而行,早日争

江苏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篇2

2013年9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概念, 即一个由中国与西亚地区组成的经济合作区域, 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同年10月, 习总书记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即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这一构想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者合称“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不仅推动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也将促使区域经济沿交通走廊向经济发展带转型。

当前,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关联度较高。中国坚持对外开放,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 也是加强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基于江苏的发展现状,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 江苏如何在实施国家战略推动国家发展的同时, 充分分享这项战略带来的发展红利。

二、江苏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与发展趋势

(一) 江苏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

在“一带一路”的最终规划中, 重点圈定了18个省, 其中新疆和福建是其核心区域。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省市虽未提及, 但是在规划中会涉及省份中的个别城市, 而在所提及或者涉及的省市中, 江苏并不在其中。表面上看确实有不妥之处, 令人费解, 但是在实际发展中, 江苏就不能融入全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大趋势中去吗?2014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 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江苏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利用向东开放的优势, 做好向西开放的工作, 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所以, 江苏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政府和经济学家们应该抓住这次发展机遇。

(二) 江苏经济发展趋势与优势劣势

江苏一直处于中国省市经济发展的前列。如表1所示, 近十年来, 江苏省GDP总额一直呈增长趋势,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中高速增长、结构转型的经济新常态中, 江苏省经济增长速度也逐渐降低, 由经济高速增长向经济中高速增长转变。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江苏省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在短期内有10%左右略有波动, 但整体趋势依然是上升的。由此看来, 对于中国来说, 江苏省的经济地位不言而喻。

关于江苏的对外贸易情况, 其进出口总额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受到严重打击, 但是次年进出口增长率大幅度回升, 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进出口总额依然呈现增长趋势, 近几年增速减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根据江苏的发展现状和自然条件, 江苏融入“一带一路”的优势有以下几点:第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江苏兼具沿海沿江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便利。向东与日韩隔海相望, 向西连接中国的中西部地区, 是连接国内外的重要通道, 既是外资进入中西部的入口, 又是中西部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和开展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和平台。第二, 江苏对外贸易往来较多。江苏是经济大省, 其经济发展速度在国内属于上层水平,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加强对外贸易的发展。如表1中所列出的, 江苏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维持在13%以上。第三, 江苏的金融环境发展比较成熟。江苏的金融体系不断优化, 这是其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江苏拥有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资源, 为江苏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科技合作的重点地奠定了基础。江苏重视教育投入, 高校密集, 人才层次高于一般水平, 出现了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除此之外, 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大省, 在固有的发展模式上, 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进程中, 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风险。第一, 江苏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匮乏, 环境约束强烈, 仅靠自身的力量和资源很难快速实现现代化。这要求江苏同海外其他地区合作, 找到自己的优势, 在全球范围内做好资源的高效配置。第二, 因全方位开放, 江苏沿江和沿海兼具的独特区位和先发开放优势正在逐步弱化。1980年以来, 我国的开放格局以海为主, 江苏拥有较长的海岸线,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积极响应者, 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了较高的利润。但是,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全国的开放格局, 导致江苏等沿海地区利用外资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逐渐被削弱, 从而加大了江苏对外贸易的压力。如图1所示, 江苏省进出口总额增长率近年内一直呈下降趋势, 截止2014年, 增长幅度并不明显。第三, 江苏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驱, 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开放模式, 而最近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外开放的思路和产业结构需要改进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江苏在开放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 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江苏自身经济的发展, 原有的旧开放模式不断受到质疑。突破30年固有发展模式的桎梏, 对江苏是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同时也是江苏需要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第四, 江苏的产业竞争力有待增强, 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也欠缺。江苏经济实力固然处于全国前列, 然而其有较低的产业层次, 工业增加值率也偏低, 服务业发展不完善, 尚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 江苏仅有2家企业入围, 远低于北京和上海, 与江苏庞大的经济总量不相协调。

三、江苏融入“一带一路”的策略

(一) 优化对外开放模式, 发展“走出去”的企业

江苏应该探索建立市场驱动、资源驱动、成本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走出去”发展模式, 与全球的产业链相适应。江苏与“一带一路”涉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活动, 利用这一优势, 可以引导并扩大江苏企业的对外投资, 并鼓励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境外上市等渠道, 发展成立跨国公司, 从而加强江苏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力。

(二) 加强各国间的联通, 建设“一带一路”的陆海空联动走廊

一是重视江海联运交通模式的发展, 尽快完善综合运输方式, 建立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二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以加强区域总体竞争力为中心, 建设以铁路、机场、港口等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 充分利用南京、徐州、连云港三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 并需要增建一系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三是加强信息的流动沟通。与东盟国家共同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走廊, 在“一带一路”区域内, 使信息能够真正达到联通的效果。

(三) 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组织形式的升级创新

在我国推进经济新常态的进程中, 在产业中应该以市场和创新为主要驱动力, 打造可以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动力, 应该集中力量对这两个产业给予优先发展的地位。以市场为中心, 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 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以集成商为中心, 重视组织和管理的创新;以投资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应一步步淘汰, 以新的评价体系替代原有体系, 在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处理好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关系, 政府要积极地引导, 合理地干预, 避免企业之间的盲目跟风。

(四) 拓展发展载体, 搭建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平台

一是加强连云港和苏州的发展。利用靠近上海自贸区的优势, 借鉴其投资试点工作的经验, 并结合自身特点改善对外投资。二是将申建中韩自贸区提上日程。充分利用靠近韩日的地理优势, 加强与日韩的对外贸易交流, 自贸区成立后, 与日韩国家互惠互利共享贸易福利, 区域内贸易更加便利。三是构建更多金融合作。在各个合作区域内加强人民币或者外汇的顺畅流通, 简化流通人民币的结算, 促进金融的交流。建议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设立“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基金。

摘要:“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是为了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涉及许多省市, 江苏在战略中未被明确提及, 但是对于这一战略, 江苏省应该高度重视, 积极参与其中, 既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 也要充分利用这项战略取得发展红利。

关键词:“一带一路”,江苏,融入

参考文献

[1]陈雯, 李平星.江苏如何抢占“一带一路”战略先机[J].唯实, 2015, (04) .

[2]郑志来.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17) :011.

[3]杨柔坚.江苏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 2015, (09) :83-84.

[4]蒋乃华.“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沿海地区竞争优势的确立[J].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5) :001.

[5]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 2013:9-8.

江苏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创新;产业链

“一带一路”战略为江苏装备制造企业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带来重大机遇。江苏省政府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江苏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以推动装备制造走向世界。“十二五”期间江苏装备制造经济总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创新体系建设初具形态,“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势头迅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苏州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两大契机叠加,为江苏高端装备制造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一、江苏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面临的契机

(一)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旺盛

“一带一路”沿线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主,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预计高达1.2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中亚和东盟地区除新加坡、以色列外,工业规模化程度普遍偏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未来对交通运输、产业园区、光伏核电、电信等能源设备和基础设备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2015年中哈签署了14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和180亿美元的基建合作框架,包括64个清单项目,为江苏优势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庞大的基建工程同时可以带动钢铁、水泥、玻璃等基建材料需求,可有效化解富裕产能。印尼计划在2020年前新建15个机场、24个现代化港口、49座大型水坝,新增电力装机总量3500万千瓦,这给江苏企业海外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沿线国家装备产业互补合作意愿加深

深化装备制造业投资与合作是沿线各国推进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中科院发布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显示,沿线65个国家涵盖工业化进程的各阶段,不同阶段的国家在产能合作进程中都可寻找到不同的定位,共同培育以“互补合作”为主导的“新雁阵”模型。江苏实施“一带一路商务创新引领”工程,拟在沿线重点国家布局建设10个境外产业集聚区。江苏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库已筛选出重点合作项目266个,协议投资额240亿美元,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型电力、船舶海工四大装备制造领域为战略重点。以巴基斯坦为例,其国内已探明铁矿石储量高达9.47亿吨,但是钢铁行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能低下,市场需求缺口十分庞大。江苏沙钢集团瞄准机会展开合作,转移富裕产能的同时开辟能源市场,促进双方产业结构调整。2014年底俄罗斯启动“远东大动脉计划”,预计投入9亿美元升级红星造船厂、苏州大方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南通中远重工等企业中标多个大订单,同时还建立石油合作关系。江苏美龙航空部件有限公司与俄方在共青城合作建立航空部件工业园,推动航空零部件企业协同创新。

(三)新一轮承接技术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

新一轮工业升级竞赛给各国带来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是技术转移与承接的直接动力。中亚沿线国家未来由于面临“人口红利消失”与“资源过度消耗”的窘境,已开始提前布局技术吸收与积累,提升创新能力。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引领作用下,通过科技伙伴计划,签订双边或多边技术转让协议、产品进出口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海上合作中心,完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与对接平台,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推动工业技术升级。诸多高新技术企业已在江苏省科技厅、各市科技局、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搭建的接洽平台上对接境外企业,签订各类科技合作协议。如中车南浦公司向印尼、哈萨克斯坦输出高铁技术设备,江苏丰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向马尔代夫等国输出非并网式风电淡化海水等技术设备,助推沿线国家的能源与交通产业的工业化进程。

(四)江苏装备制造金融打破跨国垄断的新阶段

“加工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是跨国装备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垄断东道国产业的重要手段。江苏本土装备企业数量占比达到70%,但经济贡献率较低。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本土与跨国公司新产品销售收入平均比率为1:4.5,出口交货值比率1:24,利润比率为1:5.5。跨国企业制定行业标准、掌握关键技术、控制价值链,通过加工订单约束下游的研发进度,弱化本土企业的主导作用。江苏GDP虽然持续增长,但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封锁以及对关键领域的控制,使本土企业形成技术依赖,创新空窗期被迫延长,区域经济跌入贫困性增长的陷阱。“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可进一步激发装备企业向高端领域探索的欲望,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

(五)江苏打造研发高地、培育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呈现

硅谷、纽约、伦敦、特拉维夫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培育经验显示,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意味着最大程度吸引和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发展高新产业,进而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战略主动权。江苏利用现有科技平台与资源培育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吸引全球创新要素,鼓励企业以联盟形式引进吸收核心技术,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共享知识产权发展高新产业,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奠定良好基础。苏州率先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规划,通过“126”产业构架的建设方案培育十大高端产业群。2015年苏州机器人产业规模达68亿元,在服务型机器人行业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如科沃斯机器人有限公司沿着“工具—管家—伴侣“的发展轨迹搭建创新体系,拥有全球唯一最完整的家庭清洁服务机器人产品线,是全球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开拓者。南通搭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打造船舶与海工技术创新高地,中远川崎集团依托该平台,通过二次创新完成全国船舶行业首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斩获多个欧美订单。

二、江苏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优势

(一)工业基础夯实,规模化程度高

江苏装备制造业产值连续27年位列全国之首,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业产值持续增加。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江苏规模实力、区域综合竞争力、全口径装备制造业等指标都稳居全国之首。《2015江苏装备制造业蓝皮书》显示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占全省工业的47%,产值、销售、利税所占比重超过50%,出口交货值高达81%,其中仪表仪器、电气机械竞争力全国排名第一,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第二。徐州工程机械、南京智能装备、无锡光伏产业、苏州电子信息、南通海工装备等地标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园区、研发中心、产业基金、科技服务、信息平台等综合培育体系的联动建设已经领跑全国。

(二)外贸出口稳,高新技术产品比重高

金融危机以来,江苏贸易出口总额在3200亿美元上下窄幅振荡,其中98%为工业制成品。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全省工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提升,2015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出口额分别高达2247.52亿美元和1137.89亿美元,总量优势明显。苏州是全国高新技术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在国际市场实现的销售收入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2015年,苏州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在国际市场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9%,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逐年提升。

(三)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增强

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江苏装备制造创新能力多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研发经费的持续投入,为创新活动提供了保障。2015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费用高达1788亿元,连续6年蝉联全国第一。江苏省内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云集,创新载体建设卓有成效,民营企业总部与全球500强研发中心相继落户苏南,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如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突破全球珩磨技术领域瓶颈,成功研发智能化全自动高精度数控珩磨机;公司还收购德国Degen公司,成立全球高端珩磨机研发平台。成熟的创新体系造就了江苏牧羊控股有限公司在饲料机械设备领域的领先力,企业多年来R&D费用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保持4%左右。企业拥有高效的成果转化率,相继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97项,制定国家标准51项,荣获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近400余项,企业已在饲料机械与工程、粮食机械与工程、工程设计与安装为一体化等领域拥有最核心的研发技术及自主产权。

(四)投资形式多元化,产业扩张凸显“链条效应”布局

江苏发挥财政杠杆作用设立“一带一路”投资资金,规划2015年30亿、2017年100亿、2020年300亿的投资计划,通过大企业牵头大项目启动,加快与沿线国家共建产能互通体系,有效平衡双向投资。江苏装备企业投资方式也从出口产品,设立办事处的低端贸易方式转变到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收购国外企业组建全球网络化的研发体系与营销渠道。亨通集团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业2025等战略部署背景下,实现了由市场国际化向资本、品牌国际化的升级。亨通在3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公司,海外业务遍布112个国家和地区,在英、美等多个国家设立研发基地,形成了“光棒—光纤—光缆—ODN”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2015年亨通收购印尼Vokse公司,充实下游产业链,丰富电力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的业务体系,为公司推进“555”国际化战略,实施全球资本运营奠定基础。

三、加快江苏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路径探讨

(一)政府定位服务化,构建对接服务体系

首先需明确服务型政府的定位,提高服务响应效率。江苏政府在优化顶层设计的同时,应该积极制定配套政策,贯彻落实《江苏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计划》。 “一带一路”战略下,政府通过搭建官方、半官方平台,推进民间合作。如常州政府向67家常州高新技术企业发放APEC商务旅行卡,为企业商务人员处境谈判提供便利;苏州政府对境外投资企业开辟“一企一案”绿色通道,有效缩短项目的行政审批。

江苏企业走出国门由于信息不对称面临诸多风险。政府应加快速度为制造装备企业搭建优质跨国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贸易摩擦、融资贷款等瓶颈,提高经营风险防范意识。目前江苏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已与芬兰、以色列、英国等70多家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合作,为江苏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开拓稳定优质的合作渠道。江苏“国际产学研峰会”、南京“全球研发峰会”、苏州“纳米发展国际论坛”等都已成为江苏积极吸纳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苏州政府为企业提供对接互动系统平台,其功能涵盖公共服务、人才培训、技术转移、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和风险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二)企业创新自主化,培育核心竞争力

江苏融入“一带一路”的本质是实现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全球对接,产业竞争力的节点之一是对技术标准与关键价值模块的控制。江苏企业突破跨国公司对前沿技术垄断的唯一路径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对关键技术的攻克,实现内生性增长;同时还应强化产业协同创新,加大对上游产业重点领域前沿性、关键性研究的投入。如江苏徐工集团在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并举的产业技术发展之路上,聚力实现施工应用技术、液压传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结构优化技术等5大专业方向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成功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创新发展。徐工在全球市场开拓中形成了拥有5个国际研究中心,8大制造基地,10大备件中心,2000余个服务终端、6000余名技术专家,辐射180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网络体系。集团不断覆盖融合上下游产业打造“智慧徐工”,成功实现了协同研发、智慧制造、敏捷供应链、商业智能、便捷服务的综合集成。

(三)资本布局全球化,加快品牌建设

优质装备企业成功走出去的轨迹包含“产品—市场—资本——品牌”四个国际化阶段。“一带一路”框架下企业通过海外收购可以缩短投资周期,迅速填补技术、品牌及销售渠道等要素资源。仅2016上半年,江苏就有53家上市公司开展海外并购业务,为扩张欧美市场奠定了基础。亨通收购南非阿伯代尔欧洲控股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100%股权,通过对收购企业品牌和技术进行整合,有效降低了企业进入西班牙与葡萄牙市场的壁垒。江苏海鸥公司通过竞标国际项目、境外设厂、跨国并购,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该公司在马来西亚分公司“借船出海”加速开拓国际市场;收购了东南亚最大的冷却塔公司,成功向“一带一路”沿线输出“海鸥”品牌与服务。南京泉峰控股并购了德国博世旗下SKIL品牌,拓展欧美高端电动工具市场。苏州纽威阀门先后在美国、荷兰、新加坡等8个国家设立10家境外子公司,积极注册境外商标,在全球构建营销网络。江苏装备企业应尽快组建全球营销服务体系,加快境外商标注册提升本土品牌的国际享誉度。

(四)产业联盟化,推动技术链跃迁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铁、核电、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必然要对接、输出技术标准,通过核心技术提升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他们也会把产业需求和技术标准传导到技术链上下游环节,促成上下游产业间的技术关联形成企业联盟进行集成式创新。装备产品个性化定制程度高,售后服务也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母公司可在境外组建售后服务公司,同时也为客户提供设备操作与维护的培训,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如常州金昇集团从名不经传的小企业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海外并购一跃成为全球高端数控机床行业的老大,拥有200项国际专利,60%产品服务于奔驰、保时捷等汽车制造商。常州金昇集团原先以纺织机械制造为主,2011年通过收购德国埃马克集团,形成跨国数控机床产业联盟,拓展欧洲市场;2013年通过对埃马克的优化与重组,剥离齿轮业务,进入高端汽车制造领域,客户遍及宝马、奔驰等,同年又收购瑞士欧瑞康集团将其全球范围内14个制造基地收入麾下,迅速促成与下游产业的联盟,打造了一流的机床管理体系、销售体系、维修体系。常州金昇集团嫁接欧洲高端装备技术服务国际与国内市场,2014年又在金坛投资高速列车轮毂研发,主导行业发展。

(五)商业模式新型化,推动新业态孵化

装备企业将信息化、自动化、模块化融合,形成一个智能化、柔性化的制造体系,是变革商业驱动模式的基础。如上汽大通位于无锡的定制工厂采用分布式供应链模式建立用户圈层,根据订单需求通过C2B平台完成产品定义、开发、验证,用“预售+定制”的组合形式,为客户开辟现场设计、现场加工的高端定制服务提前锁定销量,实现与用户的互动。

其次是将互联网、数字化、大数据等元素引入销售模式,发挥三大资本平台(境内外融资平台、利率汇率平台、跨境外币人民资金池)和三大电商平台(装备材料大宗交易平台、互联网产业电商平台、进出口贸易平台)的优势,推动盈利模式的推动。如苏州大龙网承担“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引路人”角色,将江苏各城市与沿线贸易城市链接,随着越南、中东、俄罗斯网贸管的运营,大龙网“一带一路、百城百联”战略已完成关键布置。

(六)人才队伍国际化,搭建全球研发平台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中,企业以高端项目为载体,搭建研发平台,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开辟人才流入渠道,积极嵌入全球人才网络。国际实践经验表明,从事跨国经营的专职人员,在工科、理科、商科、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中最少有两种以上交叉学科的教育背景。 目前江苏企业境外投资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专业化、复合型的团队。比如留美博士与南京耕耘投资有限公司联姻成立南京川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事磷酸蛋白抗体试剂研发,在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资助下,在英国设立研发总部,吸纳当地先进的科研团队提升创新能力。南京川博的成功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创始人注重IRP、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国际规则、商业范式、法律咨询等方面培训,不断增强国际环境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洁、王磊,2014年苏州实施“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商务信息与调研,2015(3).

[2]张译匀,基于苏州装备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发展研究[J],工程经济,2015.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 篇4

2014年05月15日 0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潘旭涛 杨 瑶 字号

历史深处,帆影幢幢、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一路播撒文明、传播和平,繁荣着沿途的经济和文化。

今天,“丝绸之路”正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时代命题。

“一带一路”将港口功能强大、辐射区位优越的经济中心城市推向了重要枢纽节点的前沿位置。青岛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地之一,正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4月28日,由青岛市委主要领导人率领的代表团走进“丝绸之路”沿线的捷克、法国、波兰,广泛接触当地政界和工商界人士、举办多场双向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

青岛利用古老的联系,发展新的关系,力图构筑亚欧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新模式,拓宽更加广阔的合作渠道,描摹新的发展图景。

传递:“一带一路”的青岛角色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实施新一轮开放的重要战略。青岛地处‘一带一路’延伸交汇处,具有扩大开放的独特优势。”在青岛-捷克和青岛-波兰、中法企业3场双向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青岛代表团都将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的声音传递出去。

青岛的表态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回应。

捷克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尤里切克在听完了青岛代表团的介绍后,对青岛这个地处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海陆交汇地带的城市产生的浓厚的兴趣,他表示:“青岛是中国 北方最具发展潜力的港口城市。”

中东欧国家普遍认为,青岛向西可通达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临近,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的地理位置,都体现出具有深化国际国内合作、聚集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和带动区域发展的良好区位条件。

“青岛拥有城市综合优势、海洋经济优势、基础设施优势、港口优势等,这些优势叠加到一起,形成了广阔的辐射范围。”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曾表示。

也有专家认为,瞄准“一带一路”对青岛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基础优势,扩大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全方位、宽领域开放交流与合作。

“青岛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并承担桥头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桥头堡不仅仅关系着对外开放,还连着西部以及黄河流域的九省一市。”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指出。

青岛的构想是:建成“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搭建“青新欧”跨国货运铁路直达通道,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部延伸„„

正是基于此,去年,青岛出台了《关于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主动应对国际环境的新挑战、新变化,抢抓自由贸易协定战略机遇,实施“突出亚太、深化日韩、提升欧美、巩固港台、拓展非洲”的全球开放战略,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双向投资贸易合作发展新机制。

行动:叩开欧洲东大门 中东欧地区连接亚欧两大洲,地理位置重要性自不待言。分析人士认为,“丝绸之路”战略是国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合作的新空间、新领域,是培育中国对外开放新优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传承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而且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合作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参与国家更多,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

此番青岛代表团走进捷克和波兰,处处感受到中东欧国家对于中国投来的关注目光。

4月30日和5月5日,在捷克和波兰分别举办的两场双向投资贸易合作项目洽谈会,均迎来了百余家当地企业与青岛企业代表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近20年来,中捷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更加开放的中国欢迎捷克扩大对华出口,加强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驻捷克大使马克卿在参加青岛—捷克投资贸易合作会致辞时表示。

捷克工贸部副部长巴特尔表示,“捷克已在2012—2020年出口战略中将中国定位为重要市场。支持捷克企业通过各类展会、洽谈等方式更深入地开拓中国市场,加强技术转让、服务行业等方面的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不只是“过路钱”经济,更是庞大的产业链经济,同时是经贸合作、文化传播和城市影响力“借船出海”的新路径。

带着这样的新目标,青岛的企业在这里擦出了合作的火花:捷克最大的银行——捷克储蓄所、捷克大型企业ELTODO建设集团、BTV电子技术公司等都与青岛企业进行了洽谈。捷克泰勒集团总裁卡尔豪普特曼表示,将在青岛设立中国第一个葡萄酒庄园。

5月5日,代表团一行抵达波兰。这个红白相间的国度曾经涌现出哥白尼、肖邦、居里夫人等影响世界的伟人,经济步伐也迈得十分稳健,在欧盟乃至世界经济舞台上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代表团一抵达波兰,就来到了青岛的老朋友——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斯瓦沃米尔·马叶曼的办公室。去年,他曾率团对青岛进行了访问,并与青岛市商务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一次见面,马叶曼与青岛进一步完善了双向贸易投资合作互访机制,双方将进一步完善经贸合作工作机制,在市场准入、居留签证、劳务许可等方面为投资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2013年青岛与波兰双方贸易额达3.8亿美元,下一步合作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走出去”:迈向更广阔的版图

5月5日下午,波兰华沙。由青岛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琅琊台酒业、青岛云路新能源、青岛艾美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组成的商务代表团正在梳理几天来的“洽谈成果”。“一带一路”战略延伸出来的广阔发展空间,让企业们的合作由传统贸易迈向了更多领域。

多家捷克、波兰电子企业与海尔、海信达成了进一步合作洽谈的意向;波兰罗兹经济区希望青岛企业与园区内企业进行项目合作;青岛城投集团与捷克Wallenius物流公司就大型设备仓储物流项目进行了深入沟通;波兰PWC公司有意与青岛云路新能源公司合作成立磁控材料研发中心;青岛琅琊台酒业与波兰就东欧市场白酒开拓达成意向„„

这些再谈的项目很可能不久就会落地。青岛圣元乳业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在法国布列塔尼地区投资1亿欧元的婴幼儿奶粉工厂已于去年开工建设。“在法国建厂,有足够多的牧业资源、成熟的奶牛养殖环境,按照欧盟标准生产出的乳清蛋白、奶酪和婴幼儿奶粉等产品可以实现全球化销售。” 圣元乳业总经理李克表示。

此外,青岛市商务局带领企业代表团在法国参加了青岛-法国孚日省经济合作伙 伴关系城市签约及中法企业项目合作洽谈会,建立了青岛市商务局与孚日省议会为执行单位的日常联络机制,并与法国企业建立了贸易投资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机制,与法国安德尔省工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一带一路”不只是两点相连,而且是立体交叉、多元会通。重建“丝绸之路”,必然使亚欧两大板块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篇5

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众所周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1979年开始,我们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首先,自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 篇6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即:

1、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边境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众多邻国的门户和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中国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个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边境地区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依托。边境口岸作为通道节点,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前沿窗口作用显现。中国开展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规划和建设,与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开通公路通路13条,铁路8条。此外,油气管道、跨界桥梁、输电线路、光缆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果。这些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打下物质基础。

2014年8月,习近平出访蒙古国时,表示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

中国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丝路新图

1、北线A: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

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3、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线: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机遇 那些行业受益?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其战略愿景可分为远近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金融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入”,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基于以上分析框架梳理,“一带一路”战略给国内产业发展将带来五大主题机遇:

一、“通路通航”主题:包括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整机生产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以加快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

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将率先直接受益于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将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吞吐量将明显提升。连云港至鹿特丹港连通的新欧亚大陆桥,将强化其在国际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中国也将全力打造与我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地区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方式:海上——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内河——中国出资澜沧江-湄公河河道建设,打造黄金水道;公路——南(宁)曼(谷)、昆(明)曼(谷)公路已经开通,东南亚正在形成两横两纵的公路通道;铁路——中国计划以昆明和南宁为起点,建设泛东南亚铁路联系东南亚陆路国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走出去”,也将带动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及整机生产等产业增长。

中国的港口有着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经验,铁路建设“走出去”给其他基础设施类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样板。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存在强烈的建设大港口的需求,这些领域的优质企业存在建设和运营“走出去”的良好前景。

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也会刺激铁路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公里,和欧亚铁路网的8.1万公里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巨大空间。

二、“基础设施产业链”主题:包含建筑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装备制造业(设备及配套类装备制造),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从需求端来看,“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这些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财政紧张的原因,基建投资支出不足,普遍呈现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人均GDP、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指标均远低于我国,亚洲和非洲的沿线国家较中国分别有10%和20%的城镇化提升空间,而中国在自身城镇化过程中累积的大量经验和产品、服务能力可以对外输出。从国内来看,西北部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在全国均排在后面,新疆、青海、甘肃在倒数5位之中,宁夏、陕西居于中后段水平,为实现“一带一路”各国间的基建对接,中国西北部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等基建领域投资很有空间。

从供给端来看,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台阶,我国建筑业及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基建输出”能够大幅缓解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压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我国参与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加大对外开展基建投资业务的战略构想。

根据总体基建投入约占GDP的5%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的需求或达到每年1.05万亿美元,而中国对外承包完成额2013年仅为0.14万亿美元,仅占其中的13%。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形成合力,未来我国建筑业和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大幅加快,海外市场广阔的产业扩张前景将逐渐打开。在“一帶一路”的战略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也面临艰难转型,全球贸易环境不佳,追求出口增长容易引起诸多摩擦和矛盾,而对外投资更容易被接受,用对外投资启动外需是比出口更好的选择。利用施工企业输出方式,能带动国内设计、咨询、制造、材料、劳务、金融、保险、服务等多行业的输出,对冲国内需求端下滑。不同于外贸出口通常的低成本和低附加值,施工企业“走出去”方式有效带动的是中国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如机电产品,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目标。

三、“能源建设”主题:包括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

拓展稳定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目标。近几年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在快速增加,但我国的油气资源进口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陆运输,获取途径较为单一,能源安全较易受到威胁,拓展新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十分紧迫。

“能源建设”主题之下,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战略,将直接利好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与新疆接壤的中亚国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是仅次于中东的第二个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目前我国从中亚及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占比仍偏低,天然气近几年从中亚的进口量在不断攀升。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国内需求量的快速增长,通过新疆从中亚的进口量仍将持续增加。

未来,为满足新增进口量的输送需求,新疆将建设多条能源管道,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配套的输油管道、天然气的输送管道、电网以及道路运输等,这些领域必然迎来进一步的利好。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综述 篇7

“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有赖于中国与其他沿线国家的已存在的合作机制, 利用区域合作模式和经济、文化发展平台, 深化开展与有关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努力创造经济上融合、文化上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1.1 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开始于古代中国, 它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的历史最为久远的商业路线, “丝路”在古代主要用来向外输送我国产出的丝绸、香料、茶叶、瓷器等商品, 后来逐渐成为了东西方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桥梁。

1.2 时代背景

随着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在悄然发生着变革,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影响着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 经济发展问题仍然很严峻。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资源高效率地自由配置和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它旨在促进亚欧非地域之间的紧密联系, 从而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 实现沿线各国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也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贸易进出口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开创了地区之间的新型合作模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等。

2.1“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沿线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公路的建设。2015年12月,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国家高速公路管理局正式签署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建设合同。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铁路的建设。2016年2月, 由伊朗工程集团MAPNA和中国中机公司承建的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开始开工建设。该项目预计建设时长为42个月。项目竣工后, 将有70辆中国机车在该段铁路上行驶。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水电站的建设。2016年1月, 由三峡集团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 该项目为丝路基金第一个对外投机项目。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能源设施建设的发展和完善。“一带一路”促进了天然气、石油等能源管道建设, 拓宽了输电的渠道, 促进了能源输送方式的多样化, 保证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2.2“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人文交流

战略, 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

一是文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仅包含了优秀的历史文化元素, 还融入了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当代文化元素, 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现有丝路品牌成果优势, 借助于旅游业的发展, 精心打造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品牌活动, 形成建设“一带一路”的合力。

二是教育合作与交流。我国要依托现有教育资源, 促进人才交流项目, 建设长期稳定的教育人文机制。与此同时, 与沿线国家密切协作, 建立并完善教育交流合作平台, 促进人文交流长期合作稳定发展。

2.3“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贸易进出口的发展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统计年鉴。

由表1可知,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中, 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合作, 贸易进口量、出口量、贸易总额呈增长态势。一带一路拓宽了贸易领域、挖掘了贸易新增长点, 巩固和扩大了传统贸易。

2.4“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1) 随着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的建设, 促进了物流规模、物流运输效率、运输周期等方面的大幅提升。

(2)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促使港口、运输企业采取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相关举措, 进一步完善大陆桥物流运输相关基础设施, 多式联运模式发生变革:海陆、海铁联运的联运体系也会日益完善。

2.5“一带一路”战略开创了地区之间的新型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等新兴理论的发展, 创新了经济合作的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倡导共建、共商、共享原则。它是继中国改革开放之后, 第二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 给国际合作带来了新的理念。

2.6“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由图1可以得出, 在2006年—2015年中, 人民币国际化表现出了起步较晚、增长迅猛的特点。自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 并逐渐进入实施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庞大, 刺激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 “一带一路”经济带以内的经济贸易活动的增加, 这必将提高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更有力地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3“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现有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都得以扩大, 与此同时, 我国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也随之出现, 这些问题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了一定的难度和风险。目前来看, “一带一路”相关地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实施, 需要建设更加完善的交通网、信息网、水电网、物流网、能源供应网等。我国还需要在相关的建设进程中对软件和硬件方面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而这些设施的建设,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要素。而这些, 则依赖于国家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这为在进行“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和推进过程中, 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些难度体现在:各国海关制度、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劳务制度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如何真正地实现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简化通关流程、简化过境流程等等问题, 则需要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积极沟通、协调。

(3) “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 还仅仅是一个基本的结构框架, 需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逐渐充实内容并使之具体化。因此要开展与沿线各国的各种研讨会议, 以达成相关战略共识。建立固定性跨国协商机制, 制定一系列战略实施规划。同时在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 让这些理论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和理论层面, 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实践, 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积累宝贵的直接经验。

(4) 实物贸易摩擦和金融摩擦升温。“一带一路”战略范围包括东亚、东南亚、东欧等国家, 由于各国国情和利益诉求不尽相同, 使得在实施规划中的局部利益无法完全契合。同时, 我国加强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 使得与日本、德国等工业出口国的贸易摩擦加剧。2014年10月24日, 由我国倡导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这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但它影响到了亚洲开发银行在亚洲的发展战略, 引起了美国和日本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敌视”。

4“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建议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发展任务。对于如何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我们给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发展建议:

(1)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网、信息网、水电网、物流网、能源供应网。加快贸易通道建设, 目前我国与沿线国家的陆上贸易通道还不够顺畅, 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更有利于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从而更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开展和实施。

(2) 加强沿线各国人文交流, 实施人才战略。在该战略实施过程中, 强化合作交流, 创建人才和智力优势;促进与相关国家的文化交流, 有利于深化同有关国家的深情厚谊;充分利用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 推动优秀人才建设, 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 我国在制定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 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同时结合沿线各国的发展现状, 以实现政策的一致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客观性。勇于应对已经出现了的各种问题, 在制约实施的各种机制体制问题上, 要提高办事效率,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在制度环境、人文环境、行政环境等方面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4) 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精神, 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 依托人力资源优势, 占领技术制高点, 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科技软实力, 以更好地应对货物贸易摩擦。

为有效应对金融摩擦, 政府要做好政策沟通协调工作, 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 优化信贷结构, 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多样的融资渠道;国家间的银行部门要在汇兑、结算等领域合作, 创新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 推动金融服务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沈利生, 吴振宇.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 2003, (11) :33-41, 70.

[2]余道先, 王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国际收支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 2015, (3) :3-14, 127.

[3]戴东生, 邓雪.宁波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陆联运枢纽的路径分析[J].宁波通讯, 2014, (19) :42-43.

[4]韩永辉, 罗晓斐, 邹建华.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世界经济研究, 2015, (3) :89-98, 129.

[5]张莉.“一带一路”战略应关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J].中国经贸导刊, 2014, (27) :13-15.

[6]丁晓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性与可行性分析——兼谈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面合作[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4) :73-80.

[7]徐习军.新亚欧大陆桥陆域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2012.

[8]郭周明.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当代财经, 2013, (5) :99-108.

创新发展“一带一路”战略 篇8

日前,本刊记者专程前往新疆博州,就“一带一路”相关话题专访了博州党委宣传部专家顾问团成员、博州商务局副局长王玉刚。

谈起“一带一路”,长期遭受胃病折磨的年轻专家显得颇为激动,仿佛在他的胸中早有一张清晰可见的“一带一路”发展全景图。

王玉刚思考更多的是宏观方面,他笑着说:虽然不是职责范围,但我的视角比较大,我更愿意站在全球的视角考虑这个问题的;我一直觉得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隅,不要觉得战略是空的,它真不是空的。大方向看不清楚,就容易出差错,有力空矢。

从经济变量和要素流动的角度入手,才能真正意识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新西部:王局长,您一直从事经济工作,“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其利益格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玉刚:是的,我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在介入“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后,我越来越发现很多问题不是单纯孤立的,全都交织在一起,最后落脚到“为什么服务”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为利益服务,包括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亦是如此。

研究“一带一路”,一定要找准问题的症结,要从战略、多维度、全球视角、从经济变量、从要素流动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万不能规划一出就万事大吉,各自为政。

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利益的格局,核心就是要素的流动。从经济变量和要素流动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才能真正意识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从通道发展阶段到联动发展阶段到自贸区形成阶段。通道时期可能会持续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此期间,我们要甘于当配角,因为新疆产业格局以及产业结构低端的原因(一般而言,产业结构升级一个层次的时间为5—10年),以大宗货物贸易为主的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会持续。而当沿线的片区联动发展起来,实现最佳的一个流动路径之后,慢慢就和生产区、制造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经济景观。以致到第三个阶段——自贸区的形成阶段,那时候我国与中亚国家、欧洲国家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一带一路”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新西部:您能否基于战略考量给我们举几个例子?

王玉刚:所谓战略就是整体布局。咱不妨先看看各种管线,管线实际上是一个能量线、物质线、信息线,咱们的中哈、中土管线进展顺利,中巴走廊要建铁路,高速公路已经开始修了。南亚泛亚铁路,实际上日本、美国都在背后搅局,但是我们仍在实打实地推进。中老铁路开建,雅万高铁谈判,虽说中间会有很多波折,但最后很多问题都应该能够找到解决方案。这种管线的布局,等于把我们“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搭建起来了。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看自贸区,比如中韩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等,有的在谈判,有的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尤其中国和东盟之间。这种自贸区是一个重要的积极的平台,在大框架下形成一个团块状的要素高地。再进一个层面,在国内也是各种经济区不断在推进,经济学术语叫经济景观。比如重庆,它已经形成一个经济景观,它的产业结构高端,而且配套非常完善,信息量、人流量、资金量、技术含量都很高,形成一个投资高地。重庆出口的是高端科技产品,义乌出口的则是小商品,由此才有了现在发展势头迅猛的渝新欧、义新欧等各种中欧班列。

新西部:就当下国际环境呈现日趋复杂多变的格局下,我们应当如何调整思路,适应这一长远的战略内涵?

王玉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确需要赋予全新的内涵和思维架构来顺应时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反思自身的思维模式、行政模式、工作方法、工作路径,需要加强和改善自身的学习,实现思维的重构,否则就不能以创新的思维来面对和实施这一重大战略。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过程中,会有政治、经济、安全、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战略的推进,这些因素互相交织缠绕,多方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发生作用,还有可能造成战略推进的停顿或减缓。那么如何进行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如何利用创新思维来进行多因素(关键因素)分析、结构性分析、趋势化分析,从而实现趋利避害、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繁荣,这都需要创新的思维方法,即全局系统、动态柔性、归纳综合的思维。我认为总体的思维路径应是:发展战略——发展时序——发展模式——发展举措——具体落实。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创新的思维决定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思路决定新的出路。

新西部:您之前曾说,全球广角视野是合理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关键,能否从这个视野详述一下?

王玉刚:好的。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审视这一战略,是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这关系到区域、次区域经济功能定位的问题,不同区域经济结构互补、经济组合的问题,发展战略选择、产业选择的问题以及具体发展举措制定的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会有不同的思维倾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于一个地区可能是合理的选择,但对于全疆而言就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或甚是错误选择;对全疆来说合理的选择,放之于国家层面可能就不会这样来思考问题,甚至会出现以错误的思维倾向来预先设定所谓的正确决策或是发展举措。

因此,应培养全球视野、国际眼光,从宏观层面考虑战略,从中观层面谋划发展,从微观层面具体操作落实。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问题,空喊冒进不可取,消极等待不可取,惟有静下心来以全局来谋划,从经济发展规律出发,制定具体措施,抓住重点和关键,稳步推进,防止自说自话,方是上策。

目前阶段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政治、空间地理意义要大于经济、现实意义。

nlc202309081141

新西部:国家将新疆作为“一带一路”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看重的是其战略优势还是区位优势?

王玉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不仅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关键,更是新疆发展的重要机遇。如何更好地顺应国家战略发展趋势,如何更清楚地认识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定位,如何更好地发挥重要战略支点口岸的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目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大格局来看,在未来15年到20年的时间里,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货物贸易的战略通道格局不会改变,新疆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格局也不会发生根本转变,它将会长期存在。经济格局的转变进程应从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分析的方法入手,核心的要素是物流畅通及运量的快速扩大,而后吸引产业资本、实业资本,形成聚集高地。

目前看来,我国海运以十亿吨计的货运当量,丝绸之路经济带短期内无法跨越,海港经济向陆港经济战略纵深转型的过程时间较长,决定了“通道格局”的长期性,也决定了国家虽然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来打造,但就目前而言,其政治、空间地理意义是要大于经济、现实意义。因此,新疆核心区建设在今后的发展战略选择、发展思路明晰、发展阶段把握、发展模式确定等问题上,都应以战略通道格局为考量的前提,否则就会出现发展阶段和发展措施错位的问题,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新西部:就您长期研究而言,新疆需要选择怎样合适的模式来承载“一带一路”的重任?

王玉刚:合适的发展模式是具体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载体。既然发展战略确定了,就必须有合适的发展模式来承载。国家、自治区确定的发展战略,需要有具体的、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去落实发展战略,让新疆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等等,通过合适的发展模式、合适的载体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当前新疆陆路大通道经济格局尚未改变的状态下,应该采取点轴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的模式,即点的突破到轴的发展,再到全面推进。

点的突破即抓住贸易便利化这个核心,突出通道建设,快速扩大货物贸易规模以形成吸引运量(惟有货物贸易规模的扩大,方能促进要素资源的聚集,特别是吸引产业资本进入,届时,通道经济—带状经济进程将顺利推进),解决进疆出疆运力调配问题;轴的发展可以与点的突破同时进行,如通道沿线特别是新疆核心区的产业布局(边境口岸、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规模相对较小的专业化的贸易中心建设同时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城镇化推进等;全面推进指自治区提出的五个中心建设的协同发展问题。在发展时序上,三者总体上是一种压茬发展、阶次递进的关系,不同时期突出不同的重点,但均应以点的突破为前提基础和突破口。

新西部: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当下正处在发展阶段,您作为业内人士,有怎样的发展思路与我们分享?

王玉刚:着眼于“一带一路”,特别是欧盟、中亚的总体利益格局,巩固发展中欧贸易,积极加强与中亚国家特别是门户国家哈萨克斯坦在能源资源、交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按照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经济带两端腹地开发引领战略、沿桥经济带次区域中心城市群联动发展战略、重要战略支点口岸优先开发战略,以提高贸易的便利性为核心,以扩大货物贸易量为目标,从国家层面谋划经济带发展规划,建立完善国际、国内(国家部委间、省级及地方政府间、部门间)横向、纵向通关协调机制,突出重点,优先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两端经济腹地货物贸易,明晰次区域功能定位,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带的支撑作用,编制重要战略支点口岸(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优先开发专项规划,推进节点功能向区域综合经济转变进程,快速提升中线大陆桥能源资源重要的战略通道地位,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繁荣,如此三者必然会呈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态势。

新西部:新疆在“一带一路”宏图上的位置优越,但仅仅成为“通道”是不足以发展的,您认为新疆应该如何搭载这辆顺风车强健筋骨?

王玉刚:這正是我们着重应该考虑的事情,谋划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路桥经济带发展战略、思路,明确不同阶段的不同举措,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对于发展阶段、发展层次以及发展路径,应有专门的研究,以便于统筹三线路桥经济带的发展,努力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大物流大通道,同时安排做好与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相衔接的各专项规划的编制。

鉴于新疆特殊的空间地理位置、经济优势,突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路桥经济带大动脉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国家在明确新疆核心区建设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对新疆的功能定位、地位作用、区域发展进行超前布局,特别是在贸易政策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规划,并提出有操作性的措施;优先发展重要战略支点口岸,努力实现其节点功能向区域综合经济转变。实施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巴克图等国家乃至国际重要战略支点口岸给予优先发展战略,从国家层面编制重要战略支点口岸优先开发专项规划,进行重新定位,集中力量,聚集要素资源,加快改变口岸节点功能向区域综合经济转变,为打造中亚地区乃至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重要的枢纽港、信息港奠定基础。

明晰次区域功能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撑作用。

新西部:据我们在阿拉山口的了解,今年以来,国际贸易通关量明显低于往年,以您所见,这是基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下行压力所致,还是我们的机制所限?

王玉刚:当然,这与全球经济整体不景气不无关系。但作为我们自己,应该不等不靠地加快理顺丝绸之路经济带路桥货物贸易机制,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为实现更简便、更协调的国际贸易程序这一目标而努力。有关进一步减少和消除阻碍要素跨境流动的障碍、减低交易成本、建立高效的贸易便利体系等内容,已成为多边、区域、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其基本精神:一是简化和协调贸易程序;二是加速要素国内区域聚集和跨境流通。因此,增强贸易便利性是经济带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投资便利化的前提。

nlc202309081141

应对目前影响贸易便利化的显性壁垒、隐性壁垒或是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货物贸易价值链条、关键阶段、关键节点等进行整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不仅要实现大宗货物、商品运输的便利化,今后在人员、金融往来方面都应该提高便利化程度。目前的初级阶段,可以将重点放在运输设施完善、关税政策调整、通关机制建设、信息沟通机制建设等显性壁垒方面,在解决好这些问题的硬约束的基础上,逐步解决非关税壁垒对贸易便利化的影响,努力将其影响程度降到最低限度。

新西部:据说我国的对外贸易壁垒仍需逐渐突破,各项营运成本还相对较高,如何化解这种尴尬的局面?

王玉刚:首先要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国际、国内(国家部委间、省级及地方政府间、部门间)横向、纵向通关协调机制。组织设立国家部委间、省级及地方政府间、部门间的协调机构,将经济带关键节点城市经济区域、支点口岸纳入其中,改变松散、临时为常设,逐步建立横向跨区(部门)、纵向到点(经济区、重要城市、支点口岸)的职能明确、快速反应通关协调机制,能够及时协调解决国家间大陆桥运输过程中的通关政策、运价政策、运力保障、运输组织、运输安全、边境换装等问题,增强丝绸之路货畅其流的运输功能。其次是加强与欧盟关于建立丝绸之路国际联运机制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针对“欧洲门户”荷兰鹿特丹港、德国铁路枢纽、河港杜伊斯堡货物贸易集散地国家的沟通协作,掌握贸易政策、物流变化动态,为建立国际联运协调新机制打好基础。

新西部:与国际其他口岸相比,我们存在着哪些差距?

王玉刚:比如荷兰鹿特丹港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经济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它紧临经济发达的西欧国家,特别是德国的兴起为鹿特丹港提供了天然的经济腹地;二是欧盟的建立,减少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屏障,密切了国际间的往来,促进了鹿特丹港的发展;三是荷兰本国工业的迅速崛起,本身也促进了鹿特丹港的发展。

以此出发,一条经济贸易物流大通道的形成,一个区域乃至国际货物贸易集散中心的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我以为应该遵循以下发展路径:经济发展腹地(引领经济区、辐射经济区)-经贸结构互补(贸易政策互惠)-物流通道(经济带沿线重要经济区、重要城市、支点口岸)-贸易规模扩大-经济带两端集散区域(包括次区域分拨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路桥中线经济带沿线城市群发展(伴随重要战略支点口岸的兴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目前,渝新欧、义新欧等线路的发展现状,也刚好印证了这一过程。在发展层次问题上,在确保现有线路货物畅通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对两端集散中心起支撑作用的贸易通道建设、区域、次区域集结分拨中心建设,以及信息平台的建设。

新西部:新疆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作为“一带一路”的两个陆路口岸,其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就您的个人研究而言,新疆作为亚欧大陆桥的核心区位优势,目前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玉刚:问题倒谈不上。任何经济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或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一定时间空间里,政府的力量可能会加速或促进经济的进程,但在其发展的逻辑上,特别是貿易融合互补、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资本聚集的过程,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特别是采取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策略和措施,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否则就可能导致战略与落实脱节错位,不仅耽误发展的机遇,而且会浪费宝贵的市场资源。

新西部:依您之见,我们需要注重考量哪些因素,以便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的支点作用,从而通达“一带一路”的心理预期?

王玉刚:首先要明晰次区域功能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路桥经济带的支撑作用。由于我们预期的经济带线路距离长,空间跨度大,经济带区域间(东中西部)、省际间、城市间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是在资源禀赋、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等方面悬殊较大,因此明晰国内次区域功能定位,必须按照综合考量、突出重点的原则来展开。

根据交通枢纽、资源状况、地理位置,以乌鲁木齐、兰州、西安等中西部中心城市为依托,在沿桥地区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区域,如发展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区,以连云港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天经济区,以兰州为中心的兰州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部经济区等。其次在经济区域功能之下,必须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对其在经济带的经济分工、发展时序进行谋划,第一发展层次为两端腹地(重要节点口岸、城市);第二层次为沿线经济区域,但同时也可错位发展,而且不管第一还是第二层次的发展,其战略节点口岸的优先发展均为关键和重点,否则或许会成为瓶颈因素。

上一篇:物流公司财务收支及管理控制审计实施方案下一篇:房屋征收决定能否收回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