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教案 岳麓版

2024-09-09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教案 岳麓版(通用7篇)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教案 岳麓版 篇1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第13课 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课程标准〗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南昌起义。

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识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习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而抛头颅、洒热血,与国民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敌人作斗争、坚信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进程当中的三件大事: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三件事对今后中国革命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农村包围城市”为今后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在八年级上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八一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没有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不会保存革命的火种。鉴于以上原因,就必须讲清楚每个事件的过程、重要意义。本节课教师主要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授课过程为主,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教师根据现有的资料,尽可能运用挂图、投影、地图、歌曲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新亮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动脑动手、相互交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

难点 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爱心

用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学生主动参与,师生情感互动,讨论交流,问题导学,诱思探究。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师: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生:“八一建军节”。

师: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八一建军节”跟什么历史事实有关?

(设置悬念,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不要着急。我想,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导入新课

师: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

(要求学生阅读第一目第一段小字,然后回答问题)

生:(读后回答)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将对革命者斩尽杀绝的政策,高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起义。

师:回答得真不错。这说明当时进行武装起义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出示挂图(油画:《南昌起义》)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油画,结合课文以及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南昌起义的历史资料,来给大家讲一讲“南昌起义”。(选一名有较强表达能力的学生讲述)

生:(观察图画,整理资料后讲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在总指挥贺龙的领导下,暴动枪声一打响,起义官兵如猛虎下山,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经过四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歼敌一万多人,占领南昌城。这幅油画反映的就是南昌起义前一刻,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人在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前鼓动士兵组织起义的场面。

师:起义胜利以后,南昌起义的这支部队又到哪儿去了呢?

生:起义胜利后,部队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在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攻下,起义军在转战中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

师:起义部队为什么要撤离南昌南下广东,为什么又在南下广东中受到严重损失?(要求学生同桌讨论)

生:(讨论之后回答)由于敌人兵力强大,装备精;革命队伍少,力量小。

师:那么,要想革命成功,应该准备哪些条件呢?(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①壮大革命队伍;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和战略思想作基础;③制造先进武器„„

师:队伍怎么壮大呢?

生:到边远的山村去壮大。

师:说得好!国民党的军队占领着大城市,力量又非常强大,革命队伍少,不能在大城市里打败国民党,只能到农村去。虽然这次起义由成功转为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谁来说一说南昌起义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要求学生整理思考后回答)

生: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步,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开辟了新的篇章。

爱心

用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道路的开始。

师:这条道路正确吗?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明确)在当时来讲,这一决策显然是正确的。因为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仅仅依靠工人阶级,革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师:突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革命摇篮。

投影1928―1930年中国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这幅图反映了什么?

生:(观察讨论)中共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越来越多,革命队伍发展壮大。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爱心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教案 岳麓版 篇2

课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标内容]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的能力。

(2)通过比较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3)通过思考对外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想像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中国将会怎样,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合理想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史实,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局部到全方位的推进过程,学习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历史内容的方法。

(2)通过比较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政策内涵,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3)在对外开放大格局中,联系身边实际,为当地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情感。

(2)认识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3)通过学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思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强化机遇意识与危机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2)为什么要创立经济特区?(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对这块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

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还存在发散性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读图表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创设历史情景,掌握基本知识,理清历史线索,探究解决问题思路”的原则,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的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同时,针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按“体验情景——讲述信息——讨论问题——实践创新”四步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在十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与开放并举。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导入新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体验情景:通读本目课文,观看《开放的深圳特区》、《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对外开放?(2)我国哪一年开始创立经济特区?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3)设立海南省,并作为经济特区是哪一年?(4)请计时 一讲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讨论问题:(1)什么是对外开放?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2)什么是经济特区?它特殊在什么地方?它哪些方面又不能特殊?(3)我国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4)为什么经济特区都设在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5)为什么深圳特区设立后,当地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实践创新:深圳特区建设者最著名的口号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句口号的看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体验情景:通读本目课文,观看《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报道》、《发展中的上海浦东新区一角》、《对外开放新格局》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1)建立经济特区后,我国在对外开放上又采取了哪几大步骤?(2)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哪一年?开放了哪14个城市?国家给予这些开放城市怎样的经济政策?开放沿海城市有什么作用?(3)我国哪一年建立了哪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国家给予沿海经济区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建立沿海经济区有什么作用?(4)党中央、国务院哪一年决定实行浦东开发开放?给予浦东怎样的开发开放政策?浦东开发开放有什么作用?(5)我国哪一年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首府)城市?开放这些城市有什么作用?(6)通过逐步开放,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7)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讨论问题:(1)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这些特点?(2)我国为什么会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3)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以展离不开世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4)我国现代的开放与近代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实践创新:(1)从《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找一找5个经济特区和1984

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2)我们所在地区在全国大开放格局中处于怎样的地理位置?我们应当怎样趋利避害地发展本地经济?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体验情景:通读本目内容和史海拾贝内容,观看《中国代表在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上签字》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1)什么是世贸组织?它的前身是什么?哪一年正式成立?这个组织的目标是什么?(2)我国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是在世贸组织哪一次会议上签字加入的?请讲一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

讨论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2)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哪些利弊?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消除加入该组织的不良影响?

实践创新:说一说,对外开放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想像一下,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的中国将会怎样?

[小结]

1、实行对外开放初期,我国先后建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2、在建立经济特区后,我国在对外开放上又采取了哪几大步骤?

3、我国现在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个格局有哪些特点?

4、我国哪一年加世贸组织?加入该组织对我国有何利弊?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龙里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政史地组

公 开 课 教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教案 岳麓版 篇3

教学目标:对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三国历史故事会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程序: 活动目标:

1.对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4.通过对三国历史故事的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计谋、胆识和思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以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同时教给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论历史人物,尽量做到全面严谨、公正客观。

活动准备:

1、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从长辈或民间说唱艺人那里搜集故事素材。

2、编写故事演讲稿。编写时,要依据历史故事的特点进行创作,讲稿的思想内容要健康。在故事的结部分可用几句话概括一下故事的教育意义。

3、熟悉故事内容,进行讲演练习。要注意使用普通话,不能照本演讲,要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4、从内容看,可以几个人讲同一个故事,也可以各人讲不同的故事;从表演的角度看,又可以分演说式故事会和角色表演式故事会等。

5、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对活动场地可以作适当布置。如张贴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画像,故事图景,设计一些三国衣物,制作一些表演道具等。

活动过程:

开场词:中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家喻户晓,其中的《三国演义》更是博得大多数人的喜爱。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老谋深算;刘备的仁义道德;关羽的赤胆忠心等无不深刻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三国故事。

1、三国故事我来讲

如:《蒋干中计》、《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孔明智退司马懿》、《赵子龙单骑救主》、《温酒斩华雄》、《三英合力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张飞怒吼长坂坡》等。

2、三国故事我来演

如:《挥泪斩马谡》、《曹操赤脚迎许攸》、《舌战群儒》等。

结束语:通过这次故事会,我们了认识到了历史是丰富的,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历史距离我们生活并不是那么遥远,那么高不可及。我们自己可以讲好历史故事,演好历史剧。而且历史故事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们会越来越喜欢历史。

活动小结: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教案 岳麓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熟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2.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中国战败的原因

小结:当西欧各国逐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疯狂向外扩张的时候,愚昧的清王朝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虽然清王朝已经非常衰弱,但在对外贸易中却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以英国为首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久久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于是英国开始采取非正当贸易手段,19世纪初,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中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军队丧失战斗力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鸦片带来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关注,清政府内部也为如何禁绝鸦片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道光帝决定禁烟,派林则徐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当众将收缴的鸦片销毁,虎门硝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日趋衰落、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而英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武器更先进。在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派往前线的将领对这次战争既不重视,也不懂战略战术,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缺乏战斗力,最终中国战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指导学生分析这些条约使列强获得了哪些权益?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灾难?)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惊醒迷梦中的清政府,虽然道光帝感到屈辱,但大部分官员仍旧没有觉醒。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指导学生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1856年,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权益,英法以修约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中国战败,被迫同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由于对《天津条约》的若干条款双方都不满意,次年战事再起。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洗劫并烧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1860年英法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列强又攫取了新的权益,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指导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布局和特点。)

两次鸦片战争虽然都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内部一部分官绅开始改变传统的华夷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兴起了“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国的现代化开始起步。

(三)巩固小结: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社会转型,在世界发展的潮流面前,中国已不可能维持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面临的新变局也是所有落后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只不过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社会变革的道路更艰难曲折。

(四)课堂练习:《填充地图册》相关练习

(五)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练习》相关练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用心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教案 岳麓版 篇5

学习目标:

1、掌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中犯下的罪行。

2、培养自主学习、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南京大屠杀。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归纳整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述导课

二、教学新课

1、快速地阅读教材, 画一画在整个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进行过哪些滔天罪行?简要说说南京大屠杀。

2、日军什么时候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多久时间的大屠杀?

3、日军南京大屠杀中采用了哪些手段?总共杀害我无辜同胞多少人

4、这次屠杀有什么特点?从史实中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什么本性?

三、小结归纳:当年侵华日军的暴行罄竹难书,但是现在的日本政府并没有深刻反省这段历史,没有真诚地向受害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道歉,反而政府官员一再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新修订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竟声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说“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是发生某种屠杀,也并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你认为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说说你的感想和理由。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事件?

(三)拓展延伸

有一次,一个长期在日本公司工作的中国女青年陪同一位40多岁的日本人去南京出差,离火车开车还有两个多小时,她建议是否是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看看,他同意了。他们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非常仔细认真地看了所有的文字、照片、实物,包括那累累白骨„„ 思考:

1.他们看到的场景发生在何时?那累累白骨本应该是多少鲜活的生命? 2.这位日本人看到的他的同胞当年的暴行有哪些?这些暴行在南京持续了多长时间?

这位日本人看完以后,沉默良久,中国人问他:有什么感想?他缓缓地说„„ 3.如果他是一位右翼分子,他会说什么?如果他不是,会怎么说? 4.中国人听了,很有感慨„„她会有什么感慨?

5、这些暴行是在什么战争中发生的?

6、用活人做实验的是日军哪个部队?首领是谁?驻扎在我国哪个城市?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教案 岳麓版 篇6

辽宁省开原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8《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编历史短剧《孙中山听故事》或《武昌起义》,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产生历史认同感,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通过分组讨论、列表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激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通过分组学导,合作学习,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理解他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①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分组讨论和列表格的形式以及教师导疑,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建立的历史条件和同盟会的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教学过程

让一位身着中山装的学生走上讲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

中山装现实生活中人们还穿

□提示或建议

来;然后提问“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同学穿的是什么款式的服着,学生比较熟悉,以此为切装?”学生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争着回答。这节课就学习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入点,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孙中山像、影片以及纪念辛亥革命的文字图像导入。

(1.兴起)展示夏威夷风光图片或者风光片片段,让学生

有关夏威夷的情况学生在地以快速抢答的形式回答在1894年孙中山在这里创建了什么理课上已接触过,把地理知识组织?学生答出:1894年在檀香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

与历史知识结合,图片添加了美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快学习,并进行综合性学习。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兴中会成立简表》,指出兴中会成立的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想像宣时间地点以及革命纲领。指导学生看《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誓的场景。讨论时,先让学生秘密宣誓的地方》图,指出兴中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再选派创立合众政府”作为纲领。教师作解释,让学生讨论这个纲

小组代表发言。注意提示学生领的性质,学生踊跃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不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由;一是看问题要看主流。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然后总结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为理解同盟会纲领作铺垫。

(2.发展)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革命派团体,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光复会、华兴会等资产阶级革命

引导学生善于从教师的讲述中获取或捕捉信息,作为思考团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和探究的素材,由已知分析引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这时怎

出未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生理解并从课本找出它包含的含义、作用。

同盟会成立后,先后领导了哪些起义?播放《上下五千年》同盟会领导的历次起义。(也可让学生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

让学生体会革命的艰难和曲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发扬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提问:同盟会领导的这些起义起了什么作用?这些起义使清朝统治基础更加动摇,并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高潮)学生表演武昌起义的过程。多媒体显示大背景:再现历史,体验历史,锻炼学《武昌起义》。理解什么是辛亥革命。

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指导观察课本37页漫画,帮助学生理解“上谕”和“乱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勉事肃清”词的涵义。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从上面讲到励、理解他人,培养学生合作的历次起义及武昌起义,找出答案。相互议一议,并要求领会“野火烧不尽”的深刻寓意:尽管清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

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动,但“野火烧不尽”,以孙中山为首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力。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教学过程

多媒体显示《武昌起义形势图》《清分崩离析图》:从中引

讲这些内容时尽量地深入浅

□提示或建议

导学生分析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武昌起义后,各省独出,多增加一些感性认识。立,清政府名存实亡,奠定了政治基础。三民主义革命纲领,为民国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各省代表集会南京,奠定了组织基础。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清政府名存实亡。

观看有关中华民国成立的录像或电影。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感受真实的历史场景。记住中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学过程

(5.历史意义)用课本36页的动脑筋题,让学生评价辛亥

引导学生评价辛亥革命:教师

□提示或建议

革命,同时理解掌握辛亥革命历史意义。通过学习以上的内指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容已经为其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标是什么?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辛

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

共和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显示孙中山遗言:“革命尚未成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同志还须努力。”此话可作材料题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可提问为什么说“革命尚未成功”?你怎样评价这次革命?你从中学习到了哪种精神?

多媒体展示歌谣,总结本课知识点。

孙中山建同盟,三民主义作指导,兴民族争民权,改开土地为民生。武昌起义震华夏,辛亥革命创民国; 推翻清朝帝制结,民主共和人民心。

展示学生的课件及其他的小报等。

根据情况应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教学反思:课堂气氛活跃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教案 岳麓版 篇7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史实,记住中国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的史实。知道重要的兵种和军种。了解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记住1998年,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抢险中的英雄事迹。

理解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概述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救灾中体现出的英雄本色。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组查阅中外军队装备情况,新中国建立前后军队装备情况并进行学习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现实的横向比较来体现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在和平年代我国还要加强国防建设?”或“我国为什么一方面裁军,反对战争,一方面还要发展高技术兵种和培养军地两用的高技术人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为国家的强盛而刻苦钻研、奋发学习。

3、通过了解军民共同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的史实,歌颂军民鱼水情义,歌颂人民子弟兵一心为民的革命风尚。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难点: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整理图片资料,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制自课。可以准备的资料主要有: 1、1949年和1999年两次重大阅兵式的音像资料。

2、我国四个军种的编制示意图。

3、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蒋道平事迹的音像或文字材料。

4、伊拉克战争的有关文字或音像资料。5、1996年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举行的三军联合演习的音像资料。

6、《中国国防白皮书》 7、2005年中俄“和平使命”联合军事演习的音像资料。

8、我国最近研制成功的新型武器资料图片若干。

9、人民子弟兵参加抗洪抢险、救灾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等等。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图示法、调查走访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或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1949年和1999年两次重大阅兵式的音像资料片断。让学生对比两次阅兵式的场面,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感受人民军队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建国50周年的阅兵式场面宏大、令人震奋,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军威和国威。由此,提出问题:人民军队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引发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二、教学内容

(一)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师在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采取层层设问、补充材料论证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同时向学生出示我国四个军种的编制示意图。(1)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是什么?(2)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军经过5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此问旨在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军队的现状,从总体上了解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也就是从军种、兵种的变化,以及各军种各兵种之间的合成三个方面来归纳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

(3)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这一主张的?

(4)我国的海军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此问可引导学生联系近代史上的海军和海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海疆宽广,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海军就要挨打,并进一步认识到海军建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加深对人民海军艰难发展历程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了增强学生对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认识,可播放下面的文字材料或音像资料: 材料一 1996年3月,我军在东南沿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美军在台湾海域附近集结了2个航母战斗群、17艘舰艇、160架舰载飞机,并宣称要驶过台湾海峡,形势一度十分紧张。然而,美军很快就从台湾海域撤离,原因是美国军用侦察卫星显示,中国海军的两艘攻击型核潜艇突然失踪,直接威胁到美国航母的安全。这两艘攻击型核潜艇是我国海军的新型装备,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攻击突然性。主要用来攻击敌航母战斗群、水下反潜、封锁港口和切断敌海上交通等,现已成为令对手望而生畏的“海上封喉剑”。

材料二 2001年,由新型导弹驱逐舰“深圳”号和综合补给舰“太仓”号组成的中国海军编队,完成了对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访问。这次访问历时85天,总航程2.3万海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的新姿,获得圆满成功。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坚定学生对人民军队保卫国家和平的信念。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后面讲述科技强军战略埋下伏笔。

2、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人民空军起步较晚,为什么能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播放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蒋道平事迹的文字或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因而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起得了辉煌的战绩。为后面讲述人民军队的本色作好铺垫。(2)人民空军是怎样逐步成为共和国的“空中保护神”?

此问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空军经历了从国外进口飞机到仿造外国的飞机,再到独立开发研制飞机的艰难历程。同时,还要认识到尽管我国空军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止。使学生初步认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走访所在生活区的退伍军人,看看他服役时是何军种或兵种,所在部队有哪些新式武器。或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图片资料,举办一次小型的展览会。

(二)、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导弹是一种可以自己寻找目标的破坏力很大的炸弹。现在的导弹,可以自己寻找目标,自行转弯,极其精确。可以将目标定位到人。世界上最早使用导弹的国家是德国,在二战中首次使用。我们中国也有导弹。现在的导弹可以从亚洲飞到欧洲,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飞毛腿”导弹。1966年导弹部队建立,叫做“第二炮兵”。我们发展导弹部队,主要是为了防御核战争。

(三)、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方向:加大对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两条途径: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

三个目标:全面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教学设计反思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进行了如下的构想:

第一、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学习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提倡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但是探究性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托。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初步认识。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在学生对我国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个讨论的问题:一是为什么在和平年代我国还要加强国防建设?二是我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是否会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把我国的科技强国战略放在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去讨论。此时,学生的视野则不应仅仅停留在教材上。为便于学生的讨论,避免学生的讨论漫无目的,我补充了一些课外材料。这样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不会偏离方向,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否则,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二、注重教师制作课件与学生自制课件相合。现代化社会是信息社会,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制作课件可避免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制课件。如在本课中要求学生搜集人民军队在抗洪抢险中提出的一些口号,自制课件。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还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注重历史史实与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

上一篇:舞蹈经典的语录下一篇:拥有好心情 小学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