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谋故事

2024-06-05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通用10篇)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 篇1

一、身世之谜

关于子婴其人,最先出现在《史记·蒙恬列传》中。秦二世即位后,与赵高狼狈为奸,先后杀死自己所有的兄长姐妹,又将蒙恬囚禁于阳周,日夜密谋,罗织罪名,欲害死蒙恬。面对腥风血雨的政治气候,这时,子婴出现了,他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进谏,劝说秦二世不可诛杀蒙恬。子婴说:“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同时对秦二世晓之以理:“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臣窃以为不可。”虽然秦二世最终没有听从子婴的建议,但这段情节足以说明,在当时的朝廷中,子婴肯定是一位德高望重、才能出众、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否则,惹恼了杀人魔王秦二世,弄不好就会有杀身之祸。那么,子婴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身世为什么成为千古之谜?

这一切都与司马迁的《史记》前后矛盾的记载有关。《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赵高逼死秦二世之后,“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而《史记·李斯列传》中却说,赵高“乃召始皇弟,授之玺。”这里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是子婴为秦二世兄长的儿子;另一种是子婴为秦始皇的弟弟。同样出自《史记》,究竟哪种记载属实?司马迁写《史记》时,大秦帝国灭亡已一百年了,这是司马迁的笔误,还是当时的司马迁也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所以索性将两种说法都写进去,任后人考证?对此,历代历史学家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二、诛杀赵高

秦二世被逼自杀后,赵高刚开始想趁机篡位。《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道,赵高“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只好宣布立子婴为帝。《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说,赵高“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此时,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子婴显示出了果断睿智的政治才能,几年来,赵高残害忠良、卑鄙无耻的一举一动子婴都了如指掌,他决定趁此机会为国锄奸,杀掉赵高。为此,子婴与家人精心策划,只等赵高上钩。

五日后,赵高几次派人请子婴到宗庙接受玉玺,子婴都以身体有病为借口,拒绝前往。这下赵高着急了,亲自到斋宫去请子婴,见到子婴,赵高问:“宗庙重事,王奈何不行?”早已做好一切准备的子婴见时机来到,一声令下,心腹韩谈手起刀落,杀死赵高,子婴随后下令将赵高三族全部诛灭。对此,后世史臣赞叹道,子婴“于户牖之间,竟诛猾臣,为君讨贼”,其谋略可见一斑。

三、身死国灭

子婴诛灭赵高后,刘邦的义军已经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子婴没有束手待毙,而是立即调兵遣将,在峣关据守,企图抵御刘邦的义军。但是,巨鹿之战后,项羽“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大秦帝国的将士们早已吓破了胆子,哪里还有勇气抵抗。刘邦率兵绕过峣关,在蓝田两次大败秦兵,乘胜占领霸上,兵锋直指咸阳,并派人劝降子婴。此时,群臣也众叛亲离,子婴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出城投降刘邦,这距他登上王位仅仅过了46天。

刘邦手下诸将劝刘邦杀掉子婴,刘邦没有答应,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把子婴等人交给相关官员看押。但随后项羽引兵到达咸阳,项羽为报国恨(楚国灭亡)家仇(祖父项燕、叔父项梁皆与秦兵交战而死),也防止秦朝死灰复燃,当即下令杀掉包括子婴在内的所有秦王宗室,并火烧秦王宫。

四、备受指责

就这样,大秦帝国终于在子婴手中轰然倒塌,子婴成为了毁掉大秦帝国的替罪羊。后世指责子婴,其实就是子婴当时除了投降,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向西逃窜,回到秦国发迹之地,以图东山再起。如果那样,其宗族也不至于被一锅端。但历史没有假设,我们设身处地回到当时的情景,行事精明的子婴未尝没有想到逃跑。刘邦兵临城下,派人前来劝降,子婴肯定也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为保全宗族,方才接受刘邦的条件,出城投降。但历史留给他思考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仓促之间,他哪里能想到,在刘邦后面还有一位势力强大且报仇心切的项羽?他如何能想到,此后局势发展到刘邦尚且不能自保,哪里还能顾得上大秦王室的死活?

智谋故事成语 篇2

魏国大军的突然返回,使齐国有此措手不及。齐威王命田忌和孙膑带兵抗敌。虽然楚、韩、燕三国的军队已经返回,齐军和魏军相比还是敌强我弱,孙膑令全军守而不出。

庞涓为激孙膑出营作战,命魏国士兵在营外高声漫骂。孙膑仍按兵不动。田国气愤不过,要求出兵,没想到孙膑竟然同意。田国率精干之兵不断袭击敌人,使魏军更加疲惫。

历史智谋故事 篇3

当时,齐国的几员大将纷纷请战,建议集结重兵再联合诸侯的军事力量攻打楚国,以兵威震慑楚国称臣。相国管仲力排众议,他分析说:“楚国之所以抗拒王命,正是倚仗地大兵强,国家富足,才敢于妄自尊大。现在出兵,齐楚交战,旗鼓相当,纵使获胜,也要将齐国数年积蓄的财物耗尽;再说,大战之后齐楚两国人不知要有多少生灵将化为白骨,遗弃疆场。”一番话使齐桓公愁眉不展,令众臣哑口无言。当大家问管仲有何妙计征服楚国时,管仲笑而不语,似乎早已想好了对策。

不久,齐国的商人奉相国之命到楚国去购鹿,并四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当时,楚国多鹿,只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价格并不贵。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做起这桩生意,鹿价暴涨。楚成王和大臣们闻知此事感到可笑,他们认为齐桓公为了购鹿耗费齐国钱财,和十年前卫懿公好鹤亡国没有什么区别,楚国从此高枕无忧,等待齐国大伤元气,霸业遂不可得,而楚国正好坐收天下。楚成王暗中下令,把鹿价继续提高。

楚国人见一头鹿的价格已经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了,谁也不肯放弃这个发财的好机会,于是做工的离开作坊,种地的抛下农田,购买猎具钻进深山老林去捕鹿,几乎要把整个楚国的鹿群捕尽杀光。楚国的官兵看了眼红,也停止了训练,将行军作战的兵械改成猎具,偷偷上山加入了捕鹿大军。

楚国大富,铜币堆积成山。谁知第二年,楚地大荒,农田无人耕种,粮米只有二三成的收获。楚人欲用铜币去邻国买粮食,但到处买不到。原来管仲早已联络各国,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不准卖给楚国粮食。楚成王这时才明白了齐桓公好鹿是管仲的计策,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管仲见时机已到,请齐桓公下令出征,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国边境,大有席卷残云、摧枯拉朽之势。此时的楚军人饥马瘦,战斗力大为削弱,怎能与齐国精兵与各路诸侯劲旅交锋? 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只好派大臣向齐桓公低头求和,表示听从齐国号令,不再割据一方,欺凌邻国了。为了表示诚意,奉献金帛8车,派使犒劳八路诸侯之师,又准备了菁茅在齐军前呈祥,然后具表向周天子进贡。

关于智谋的故事精选 篇4

原来董偃和母亲相依为命,靠卖珠维持生计,十三岁时便跟随母亲出入窦太主家。身边的侍从经常在窦太主面前说董偃容貌俊俏,窦太主便召见董偃,说:“我替你母亲抚养你吧。”

于是就把他留在自己的府中,教他读书、写字、相马、驾车和射箭。

长到十八岁时,董偃加冠成人,窦太主在家的时候,董偃就在内中侍奉,外出的时候,董偃就为她驾车。董偃为人温柔可爱,因为他与窦太主的关系很好,各位公卿贵族都与他交游,满城都称颂他,号称董君。

窦太主十分喜爱董偃,趁势帮他广施钱财交接士人,她对府中说:“董君使用钱财,只有一天用丝帛超过千匹,用金子超过百斤,用钱超过百万的时候,才需要告诉我。”

安陵人袁叔是董偃最要好的朋友,他对董偃说:“您暗地里侍奉公主,随时都有可能被皇上处罚,您打算就这样若无其事地过下去吗?”

董偃惶恐地说:“其实我心里也很害怕,但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袁叔说:“城庙路远没有住宿的地方,再加上杂草丛生还要靠民力整治,您何不告诉窦太主让她把长门园献出来,这个地方皇上一直想要得到。要是这样做了,皇上知道了此计是您筹划的,那么您就可以安枕无忧,以后也就不用再担心了。要是您没有这样做,皇上就会提出请求,那时对您又会怎样看待呢?”

于是董偃叩头拜谢说:“一定照您说的去做。”

董偃接着去见窦太主,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窦太主马上奏报皇上,决定把长门园献出来。

皇上非常高兴,把窦太主园改名为长门宫,董偃也安然无恙。

★ 智谋的作文

★ 智谋历史成语典故

★ 400字作文大全

★ 作文400字

★ 作文400字大全

于智谋的成语故事 篇5

四枢密使中一位姓王的枢密使被贬到虢州。其好友翰林学士苏公仪到城外送他时,王对公仪说:“我这次去虢州,十年前已有人预言了。”公仪说:“那人一定是位占卜算卦的术士吧”王说:“不,是曹玮。”

在我从前当三司盐铁副使时,一次到河北判决狱囚,那时曹玮从陕西刚被贬到河北做军师。我到定州办完公事后,曹玮对我说:‘公事办完,该回京城了,愿您明天暂留一日,我有话要对您说。’”我本来就爱慕他的雄材伟略,一听此话,就欣然留了下来。

到了第二天中午,曹玮请我吃饭。饭后,他清退左右,对我说:“我观公满面是善变骨相,您将来不是做枢辅,就是做边帅,有人说你能做到宰相,我看不能。不到十年,你一定到这里当总管。那时西边常传警报,公应预先研究边防战备,搜罗人材,否则很难应付突发事件。

我说:“边境的情况,只有您最熟悉,您有何见教?”

曹玮说:“我在陕西时,河西的赵德明曾让人用战马到中原做交易。我当时一见这种贪利小人,就怒不可遏,便要杀他,谁求情也听不进去。赵德明有一小儿子,那年才十来岁,却勇敢地说:用战马资助邻国已经失算,现在又因商货小事而杀守边的将士,若如此,谁还肯为国效力呢?

看完谏帖,我心中暗想:这孩子是一个可造之材,将来定会有一番作为。听说他常从集上路过,我一直想见见他,几次命手下人诱他来府上,都没成功。于是便使擅画者画下他的相貌。后来我终于见到了这个孩子,真有一股英雄气概。

关于智谋简短的小故事 篇6

郑武公时时觊觎着水草丰美的胡国,总想一口吞并它。可是,胡国人个个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剽悍,而且始终严密警惕着郑国,在边防的关隘也增加了很多的将士。因此,郑武公不敢轻举妄动。

精通心理战的郑武公想出了一个计策。他派遣大臣,携带厚礼,前去胡国求亲,胡君不知是计,欣然答应了。

郑国公主出嫁的那天,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公主又带去一大群陪嫁的美女娇妾,成天在内宫里欢歌醉舞,使胡君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

过了一阵,郑武公召集文武百官,问道:“寡人准备用兵夺地,你们看看,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敢则声。

有个叫关其思的大夫知道大王平素总垂涎着胡国,便上堂答道:“可以先讨伐胡国。”郑武公一听拍案大怒,厉声骂道:“混蛋,胡国乃我们兄弟邻邦,你竟敢怂恿我去讨伐,快推出去斩首示众!”

消息传到胡国,胡君越发信赖郑国,于是边防日弛,兵马不操。

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7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聪明伶俐的小羊 迷路的小羊被狼抓住了.小羊虽然吓得发抖,但是他很聪明.小羊说: “狼伯 伯,求求你,在吃掉我以前,能否吹个笛子给我听呢?” “什么?吹笛子做什么 呢?” “我想在死之前,配合着笛声,跳一下我最喜欢的舞.” “该不会打算边跳 舞边溜走吧!” “不会,不会,我绝不会逃走!” “好吧!我就吹一曲吧!” 狼吹 起笛子,小羊配着调子跳舞,跳得很可爱.牧羊人听到笛声,跑了过来.“啊!是狼!” 牧羊人愤怒的将狼抓住,救了小羊.狼非常的懊悔.“上当啦!那是 小羊向牧羊人求救的信号啊!” 横行的螃蟹 这是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小螃蟹在沙滩上喳喳的走着.螃蟹妈妈忽然间惊吓 的叫了出来.“唉呀!孩子!你怎么横着走呢?真难看啊!会被大家笑话!走 路一定要直走才对呀!” “知道啦!妈妈!”可是,还是搞不懂.从嘴里冒出气泡 的说着: “那么,妈妈你示范,示范好吗?我会照着做的!” “好的!很简单的!” 螃蟹妈妈试着努力的直走,但是,无论怎么走却都只能横着走.螃蟹妈妈好气 馁喔!而小螃蟹只能跟在妈妈后头一一的学模样.牛和青蛙 两只小青蛙在水池边玩,有只大牛来喝水.牛一不小心就把一只小青蛙踩死了.剩下的一只小青蛙逃回家,对母亲说: “妈妈!糟了呀!哥哥被一只有脚的大动 物给踩死了!” 青蛙妈妈还不曾见过牛.“很大,是这样的吗?” 青蛙妈妈把肚 皮吹大给孩子看.“不,更大!” “那么,是这样吗?”青蛙妈妈再把肚皮吹的更 大些.“还要大,还要更大些呀!” 青蛙妈妈拼命的吸器,将肚皮吹的像气球, 圆鼓鼓的.“哦!就是这样吧?” 青蛙妈妈正说着话,肚皮却啪一声裂开了.狐狸和鹤的酒宴 有一天,狐狸送了一张邀请卡给鹤.“晚上请来舍下用餐.” “哇!真罕见!狐狸 先生会准备什么酒菜请我呢?” 鹤很高兴的前去狐狸的家.“呀!鹤先生,欢迎!欢迎.请不用客气!” 狐狸取出的酒菜只有放在大平盘里的汤而已.“我最喜欢 喝汤啦!谢谢你呀!” 鹤很想喝汤,可是,因为自己长着一个长嘴巴,所以费了 好大的劲,也只能闻到味道而 已.盘内的汤,一滴也喝不到.可是狐狸却叽哩 咕噜地一下子就把汤喝完了.而且嗤嗤的笑着,觉得很有趣.“真不够意思,你 在捉弄我!”鹤恨恨的回家去了.不久,鹤也送邀请卡给狐狸.“晚上请客,请 你一定要来喔!狐狸是个贪吃鬼.”是什么样的食物呢?“狐狸暗暗地想着.连 ” 不久以前的事,狐狸也忘的一乾二净,心里高高兴兴的到鹤的家.“狐狸先生, 欢迎!欢迎!别客气,尽管用吧!” 鹤拿出的东西都是什么呢?原来是装在细颈 水瓶里的汤啊!“谢谢!”狐狸将嘴身进水瓶里,但是怎么吃也吃不到一口汤, 只能闻到鲜美的味道鹤 则将长嘴巴轻轻松松的伸近瓶底津津有味地吃着呢!狐 狸肚子恶坏了,眼前的美食却一口也吃不到.说葡萄酸的狐狸 狐狸发现了一棵葡萄树,树上长满了一串串香甜,美味的葡萄.狐狸看着葡萄, 狐狸发现了一棵葡萄树,树上长满了一串串香甜,美味的葡萄.狐狸看着葡萄, 用舌头舔着嘴唇,心想: 哇啊!是好食物哩!狐狸向上跳了几次, 忍不住 用舌头舔着嘴唇,心想:“哇啊!是好食物哩!” 狐狸向上跳了几次, 总是够不到,是了好几次还是吃不到.松鼠,兔子及小熊在旁边嗤 嗤地窃笑着.总是够不到,是了好几次还是吃不到.松鼠,兔子及小熊在旁边嗤 嗤地窃笑着.这些葡萄还很酸,不能吃啊!狐狸不认输地说着, “哼!这些葡萄还很酸,不能吃啊!” 狐狸不认输地说着,然后垂头丧气的回 家了.大家都忍不住地捧腹大笑.家了.大家都忍不住地捧腹大笑.狡猾的狐狸 两只猫互相争夺美食.“这是我发现的,所以是我的!” “不对,我先发现的,应 该是我的!” “不,是我先的,拿来!” “才不给哩!” “放手啊!” “才不放手!” 两 只猫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 了看.然后硬闯入这两只猫中间.“孩子们,你们吵什么?” “嗯!狐狸伯伯,请 评理,是他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 “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 “我知道了, 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把食物分成两半的,不要在吵了,去拿秤来!” 狐狸将食 物分成两半,并且用秤量了起来.“咦,右边比较重喔!” 狐狸说着就把右边的 一半咬下了一小口.“啊!这次变成左边比较重啦!” 接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右边 的食物.“这样右边又太轻了!” 于是在咬下一口左边的.两只猫睁着眼睛看 着秤上的食物,变成了豆粒般大小.“实在没办法啦!就让伯伯吃光吧!” 结果 狐狸把食物吃的一干二净,还说: “啊!真好吃!嗨!再见了!” 多么狡猾的狐 狸呀!“我们两个如果不吵架,好好的把那食物分开来吃该多好啊!”两只猫垂 头丧气,以后 再也不敢吵架了.鹬蚌相争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 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 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 它们都捉走了.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原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 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 而并禽之.《战国策燕策二》 蚂蚁报恩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有只鸽子 看到这 情景.“好可怜噢!去帮他吧!”鸽子赶忙将叶子丢进池塘.蚂蚁爬上叶

子,叶子在漂到池边,蚂蚁便得救了.“多亏鸽子的救助啊!” 蚂蚁始终记得鸽 子的救命之恩.过了很久,有位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鸽子,但是鸽子一 点儿也不知道.这时蚂蚁 爬上猎人的脚,狠狠咬了一口.“哎呀!好痛!啊!” 猎人一痛,就把子弹打歪了.使得鸽 子逃过一劫,并且蚂蚁也报答了鸽子的救 命之恩.被同伴驱逐的蝙蝠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 各不相 让.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各位,恭禧 啊!能将 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 多多指教!” 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可使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 当走兽战胜 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 恭禧!把鸟 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 们的伙伴.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 再度出现在 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 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 并赶走了蝙蝠.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飞着.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 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寓意: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 就必然受到惩罚.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孟 子《孟子公孙丑上》 孟 子(约公元前 390-前 305),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当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为齐宣王客卿.他死后,门徒把他的著 述编辑为《孟子》.《孟子》和论语一样,是问答语录体,但篇幅略长.书中引 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风趣幽默,标志着中国寓言的成熟.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 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 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 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 拿了尺子, 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 天色已晚, 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 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 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井底之蛙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 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 躲在井壁的窟窿里, 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 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 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 螃蟹呀, 蝌蚪呀, 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 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 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 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 “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 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 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

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 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 么渺小.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 满自足.原文: 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 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 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 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 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 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 亡羊补牢

子《庄子秋水》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 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 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 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 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 失.《战国策楚策四》 画蛇添足

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肯定不够喝;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 酒就归谁喝.” 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 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 脚呢!” 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 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楞楞地站在旁 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

中国古代故事 篇8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党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 这句话来自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造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是著名的褒蜀,抑曹,贬吴的文学作品,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深受孙权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与怀念。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这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现多用来赞扬或激励。如:某某真是有本事,“生子当如孙仲谋”;努力做事你一定也会有所成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孔雀东南飞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 篇9

相传在五代末期,赵匡胤因未得志而穷困潦倒流落长安(今西安)时,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难以下咽。他恳求一家羊肉铺的店主给一碗羊肉汤,顺手把馍掰碎泡在汤里,馍也软,汤也香,异常可口。赵匡胤后来当了宋代开国皇帝,仍念念不忘那一顿美餐,又去那家羊肉铺,让人如法炮制。他食后大加赞赏。于是,皇帝吃羊肉泡馍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风靡整个长安。自此,羊肉泡馍就成了长安的名食。

古时候,贩夫走卒、工匠农人,吃不起馆子便自带干粮,只须两个铜板买碗羊肉汤,把馍一泡,就吃得满意。 虫茶的由来

虫茶,呈黑褐色,颗粒状,像油菜籽般细小。品饮时,先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内倒上开水,然后投入十多粒虫茶。一般来说,500克虫茶能供五口之家饮用一年以上。初时,只见茶粒飘于水面,继而徐徐释放出一根根绵绵血丝盘旋在水中,犹如晨烟雾霭,袅袅娜娜,婉蜒起伏,散落水中,然后如飞絮般缓缓地散落到杯底。虫茶汁水呈淡古铜色,甘醇爽口,香气清郁宜人,颇似高档绿茶。

虫茶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它含有十八九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相当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单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清代光绪年间的《城步乡土志》记载:“茶有八峒茶......亦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或数,茶悉化为虫,余名曰虫茶。茶收贮经久,下能消痰顺气。”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医药保健速溶饮料。经常饮用虫茶,能止渴提神、降血压、促消化、利尿、顺气化痰、解毒消肿,对鼻出血、牙龈出血、痔出血、腹泻等病均有一定疗效。据说从清代乾隆年间起,虫茶就被视为珍品,每年定期向朝廷进贡。如今,虫茶已闻名海内外。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城步亩民起义,朝廷出兵抵压,百姓们被赶进深山老林,以野莱、茶叶充饥。谁知,屋漏偏遇连雨天,茶叶遭到虫害,被吃得净光,只剩下了漫山遍野的虫屎渣滓。人们偶然发现,虫屎落入水中,泡出缕缕血丝般的茶叶,试着一喝,味道香郁甘美。后来人们索性就有意以化香树叶诱蛾产卵,专取幼虫粪便熬茶,这就是现在饮用的虫茶。这一偶而所为,使虫茶走出大森林,来到人间。

虫茶的制作方法不同一般茶叶。每年谷雨前后,当地老百姓就上山,把野生的化香树、三叶海棠、大白解的树叶采集下来,混杂一些苦茶的叶子,放在竹篓或木桶里面,洒上淘米水发酵,即可引来许多极小的黑虫子——主要是化香夜蛾和米黑虫来取食、产卵。当这些虫子吃完了植物叶片,便排出许多细小如珠的粪粒,当地人取名叫“虫珠”。人们随后用筛子把杂渣去掉,利用阳光晒干,即为“虫茶”。更为考究的是,在阳光下曝晒后,还要在180摄氏度的铁锅里炒上20分钟,再加上93克蜂蜜、93克茶叶,虫茶才得以制成。

生产虫茶的昆虫很多,而以“化香夜蛾”分布最广。此虫属鳞翅目,夜峨科,分布在海拔500一1000米的山地,喜食腐熟的化香树叶。

“杂烩”的由来

“杂烩”是一种著名的传统美肴,中华古今均有制作。此菜选料“杂”,动、植物水陆俱陈,既有高档的,又有普通的,既有荤的,又有素的,还有荤素相混的,一菜多样,琳琅满目,质地软、嫩、脆、滑,色、香、味俱美,无论官场或民间筵席饮宴,均是人们喜爱的美馔佳肴。

“杂烩”,顾名思义,即是用几种原料混合烹烩而成的菜肴,其制作历史悠久,传闻亦颇多。在中国烹饪史上,最早发明“杂烩”的是齐鲁之帮的娄护,字君卿,为汉武帝时人,曾做过京兆吏。当时娄护常往来于汉武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这五位同时被封侯的“五侯”家中,因而由此创造出了“五侯鲭”佳肴。鲭,就是用鱼和肉及山珍海味烹制的杂烩,即“五侯杂烩”。《西京杂记》卷二载:“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后用以指佳肴,影响较广。

据传,在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被奸贼秦桧诬陷而死。当时福州有一名厨,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烩”的菜。有一次官府接待一位来自京都的大官,特地品尝这位名厨的“杂烩”菜,当客官问及菜名何叫“杂烩”?厨师则大胆应道:“小的识字不多,只听人讲杂是杂种的杂,烩是秦桧的桧,木字偏旁换上火字旁。”这位京都来的大官听了虽感到惊恐,但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他也恨秦桧,只是虚张声势地吆喝了一声:“滚!”从此,“杂烩”一词由福州传到各地。

又据传,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年的元宵佳节,举国上下,大闹元宵,家家张灯,户户结彩,尤在京城更是灯火辉煌,鞭炮焰火,鸣金达旦,热闹异常。这天,皇上兴起,传谕出宫,皇后、太子及大臣等人随驾上街观灯,与民同乐。直到深夜回宫,帝、后及太子等人均感腹中饥饿,便令太监速即传膳。因原来所备御膳早己冰冷,御厨措手不及,只得将各种美味冷荤一起放入锅内,经烩制成热气腾腾的菜肴装盆进献,由于复合多味,醇香滋美,明帝特别高兴,即传问:“此膳何名?”御厨见皇帝全家合餐,便急中生智回答曰:“此乃‘全家福’。”明帝大悦,欣然御定此名,流传至今。“全家福”,即“什锦大杂烩”。www.shenhuagushi.net

还据传,在晚清年间,即公元18的清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派洋务大臣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然后出使美国。一天,李鸿章用中国菜宴请美国高级官员,其菜味鲜美,令人赞不绝口。当美国官员问及菜名时,不内行的翻译却解答成为“杂碎”,于是西方人把好吃的中国菜称“杂碎”,一时传遍美国。从此,在英文辞典里便出现了“杂碎”的译音,甚至美国唐人街华侨开设的餐馆,也多改名为“杂碎”馆,继而在杂碎馆食单上,莫不大书“李鸿章杂碎”,果然“杂碎”的名称由此大振。杂碎、杂烩,乃一菜双名,故又称“李鸿章杂烩”。中国文史馆的张伯驹先生也曾写过《李鸿章杂烩》文,称它“驰名国外。凡在欧美中国餐馆,莫不有如此一菜”。

“杂烩”,这一菜美名俗的肴馔,其由来传说甚广,可谓史籍多有记载。因其味美好吃,颇受人们喜爱,故一般各地都有制作。烹制比较出名的有安徽“李鸿章杂烩”、湖北“全家福”(什锦大杂烩)、四川“红烧杂烩”和贵州“烘杂烩”等,由于配方制法不同,风味各异,皆为筵席上撰。而“杂烩”之出名,在清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三侠五义》以及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等书中,也均有提及。

看来,“杂烩”这道雅俗共赏古已有之的名菜,之所以能够广泛沿传至今,它不仅醇浓鲜香,味美好吃,还含有十全十美的寓意,因而颇受国内外食客的欢迎和喜爱。

楚乡湖北遐迩闻名的传统杂烩菜一一全家福,俗称“什锦大杂烩”,这一由明代御膳传入民间的美味珍馐,已成为当地喜庆筵席中经常出现的一道头菜,建国后还被列为山珍海味类的中国名菜。此菜系选用“八珍”中的“四珍”,即海参、鲍鱼、鱼肚、鱼翅作主料,以鸡脯肉、鳜鱼肉、香菌、蘑菇、鲜虾仁、猪蹄筋作配料。其具体制食法是:将炒锅置旺火上,放适量熟猪油烧六成热,先把上浆鱼片、虾仁分别拉油后沥出。再把发制好的海参、鱼肚、蹄筋和鸡脯片、香菇、口蘑分别置旺火沸水锅中焯水,用清水冲凉。然后,炒锅酌放熟猪油,下入葱姜汁、高汤、精盐、味精烧沸,倒入各种原料烧烩入味后勾芡,淋上鸡油而成。

此全家福肴撰,因其选料高档,制作精细,一菜多姿,脆嫩滑爽,馨香浓郁,身价很高,驰名全国,誉满江城。

圆梦烧饼

在北京的北海公园漪澜堂、道宁斋、睛栏花韵一组古建筑群内有一座仿膳饭庄,它的前身是清宫御膳房,专供皇帝、妃子用膳的地方。据历史记载,共有一百零八种名菜,而仿膳就是仿照“御膳房”的做法制作各种菜点。其中有一种名菜叫“肉末烧饼”,也叫“圆梦烧饼”,为什么叫“圆梦烧饼”呢?那可是有一段典故的。

据说老佛爷慈禧太后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梦中她吃了一种夹着肉末的烧饼,非常的好吃,醒来后没有对任何人说起,很巧的是当天用膳的时候竟也吃到了这种烧饼,慈禧非常高兴,就问是谁做的。

太监打听后禀告说是一个叫赵永寿的御厨做的,慈禧太后一听,更加的高兴了,因为永寿代表着永远健康长寿,就下令赏赐这个御厨二十两银子和一个官职。

因为这道菜圆了慈禧太后的梦,所以后来流传下来就叫做“圆梦烧饼”,它象征着梦想成真,并有祝愿吃到它的人健康长寿、升官发财的寓意。

东坡肉的由来

在浙江城乡有一道家喻户晓并与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关的名菜,叫“东坡肉”,已流传近千年,其故事相当有趣。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名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人们都称他苏东坡。因他曾两度做过杭州的地方官,并为当地人民群众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所以苏东坡的事迹在浙江民间流传极广。至今人们仍称西湖那条湖堤为“苏堤”,相传“东坡肉”的流传还与修“苏堤”有关。

苏东坡早年曾在北宋京城做官,因与当时的革新派王安石政见不同,自动请调到地方做官,1071年到杭州做通判,以后还到密州、徐州和湖州等地当过知州。1079年因所谓的“乌台诗案”受到弹劾,被捕入狱,几个月后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了“团练副史”这样一个挂名小官,其实质是流放。在这个时期苏东坡心境之悲凉、门庭之冷落、生活之清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那时黄冈一带猪肉比较便宜,苏东坡在贫寒境遇中常亲自煮猪肉与友人共同品味,曾作诗一首介绍他煮猪肉的经验,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鲜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可见“东坡肉”的研究工作是在谪居黄州时开始的。

中国古代成才故事 篇10

可是王筠并不因为自己聪明过人而骄傲,他为人十分谦虚,学习十分刻苦。他读《五经》,每部都读了七八十遍。他尤其爱好《左氏春秋》,把它读得滚瓜烂熟,并且还从头至尾抄写了五遍。

他抄书成了习惯,从十三四岁起,每读一部书,都要把这部书整个抄写一遍。除了《左氏春秋》外,他抄写《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各两遍,子史诸集各一遍,抄成的本子,共有百余卷。王筠自己说,经过这样又读又抄,做到了眼到、口到、手到,书中的内容才记得牢牢地永远不会忘记了。

因为王筠如此刻苦用功,所以他的学问大有长进,文章越写越好,连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沈约,每次读到他的文章时,都要反复吟诵,自叹不如。后来王筠受到重用,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干。他做过尚书吏部郎、秘书监、光禄大夫、太子詹事①等官,不光在政治上很有建树,并且还著书百余卷,流传后世。

上一篇:锋面系统综合题下一篇:HIV初筛实验室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