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风景在别处上演散文

2024-09-11

你的风景在别处上演散文(精选3篇)

你的风景在别处上演散文 篇1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一条水脉打通整个村子,四季在这里静静的开始、结束,没有多余的情节。突然有一天,远道而来了几个年轻的小姑娘,大包小包的登山造访。村里人都是极少见过世面,对于这种陌生的闯入,无人知道其实叫旅行。等到晚间时分,姑娘择一处搭棚裹毯拾材煮饭,嘻嘻哈哈并不介怀条件简陋。有好心的村民于是过去搭讪并请她们入住自己的房舍,夜晚的山风很凉。我的童年里,那几个无名的客人第二天便已起程,精神抖擞地告别村子,有人问为何来这里,有个姑娘说:这里,有我们想看的风景。

年纪尚小的我,哪能理解那么多。母亲经常说,一个女孩子家,还是少走动的好。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第二批来过的旅人。家乡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静,桃花开起,春耕就开始了,然后到夏日的收割,满院子的萤火虫绕着门前打拢好的谷堆,星星像钻石一样布满天空,秋日的橘子分外惹眼,而冬天的积雪,正是在春节里对来年丰收的兆示。小时的记忆,真的就只有这么多简单的事情,那么多的简单,被村里人看了几十年,甚至好几代。

直至我走之前,这些并不为奇的乡下时光,对于我,还是清晰如昨。来到南方的日子,只身一人坐着公交看遍城市的风景,拥挤的街道上,我要过滤掉太多的噪音。又因为要换掉工作,然后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和好友一起,每天爬到九层楼的租房,从狭小的窗口,能看到的,只是对门那栋窗帘拉得严实的窗口。后来有了心上人,于是一路挥师北上,在一个总算相对宁静却富有的城市,沉淀下来静静的生活。

在假日里,也会跟随大众的步子,为了一泊据说洁净无暇的湖泊,在路上堵个大半天,然后几乎是眺望一样的把余光投在大众的头顶之上,又要顾着脚下不致摔倒。换个地方吧,去爬山吧,那么多的山峰,因为修葺的庙宇,徒增了若干消费。算计下来,还不如去周边的公园走走歇歇。某一日我笑道,在我家乡,村民都住在公园里面,而城市,公园只是圈养起来的人工种植,不会到有一天,植物都要靠USB养活吧!

八月十五的晚上,月光分外清凉。我们吃过晚餐,在城市的假寐中寻找一株月桂。我问他,你有没见过满窗子要钻进来的月光,天地都照得不留痕迹的明亮。他是一个县城的孩子,城市里面没有那样的风景,他自是不知。我说哪天会不会天空不会有星星出现了,然后商人便变着法子在天空停上数辆飞机,闪着各种各样的光芒?如果有那天到来的话,我们一起回家吧,去我的村子,看一晚上的星星。

那晚的月桂成了遗憾,找到的一株已经香消玉殒了。我想寂寞开无主的幽怨已经藏在月光里面了。还是前几天前,路过一阵清香,便一定要停下来寻找。然后便发现了它,细细嗅了一番,决定先折一枝插家观赏。然后真的回家找了瓶子,放了盐水,在洗漱间把它安置在显眼的一角。那一日睡得香甜,中途突然醒起,迷糊着走进洗漱间,青石般的台子上,巧巧的落了几瓣,突然觉得更加的相映成趣,仿佛半夜有洁白的兔子跑来,在桂枝下跳舞。

中秋是三天的假期,第一日并没有忙着计划去哪里,因为之前失败的计划旅行,从此都是决定走走停停,毫无方向。第二日街道清净不少,想来大多数人已经走在其他的风景之中,距离很远,偌大的城市,突然就听不到喧嚣了。平日极繁忙的交通,今日我们两个如鱼一样穿梭其中,望着漫天的白云,思索着那个万变的苍狗。我突然涌起了无尽的感思,原来,风景一直在这里的。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候,手里拿着我们在寻找的东西,一直不停的寻找着,很苦恼,也许还会觉得会永远都找不到了。因为见得太多了,所以那些设计风格独特的高楼大厦,我们不会寻找那些匠心独运之处并且津津乐道。人行道上相拥成阴的绿色通道,并不足引起我们的注意。而路边开起的鲜花,本来漂亮至极,却觉得它们胭脂水粉太过庸俗…哪里比得上“塞外的风光”,风水草儿见牛羊,才是人生极致的乐趣。很多人选择在休闲的时光和别人拼却一方风景,我不知道它们能否理解风景其中的韵味,在他们眼中,或许经历才最重要。

于是我有机会在这个他们熟知并且抛弃的街道上游刃有余的找一处静静的欣赏。就一处文化墙上的图画,也足以让我想一小会。这是外地人在城市中自在的乐趣。事实上,这个靠海的城市,风很清,云大朵大朵的`飞过,年年造访的台风让这个城市格外水润,我很少在一个城市中,看到这么多的河流,看到比公交站还多的白桥,水泽之上,白鹭尖脚飞起,一口便衔住了一条肥硕的鱼儿,远一点的地方,山骄傲地立成屏障,要经过的车辆,要从它的脚上生生被砸出一条通道中低着头走过去。小时的我,非常向往坐着火车突然世界就黑暗起来,然后又突然明亮起来的感觉,而这座城市,坐一趟公交车,就可以实现我的心愿…

我看过无数个风景名胜的简介,打着标签的自然风光,其实也是在以自己非常平常的表情存在在这个世界。有些人找到其中的乐趣,不禁要与众人分享。于是慢慢地,有些人开始寻找前人已经体味到的,而这些人,变得越来越多…疲倦吗?而乐趣又在哪里?我想起之前穷游在我那个偏远家乡的姑娘们,她们被我们的村民热情接纳过,那是她们的一种收获吧!而如今不管去哪,昂贵的住宿和饮食是公认的掠夺。你的风景在哪里?

风景不是目的地,它在精神上是一种愿望的实现,是一种收获的喜悦。若是这些都不具备,那还不如在家里,买上可口的食材,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晚宴,亲情是身边不离不弃的美丽风景。或者一个人,去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和自己的朋友聚聚,说些知心的话,互相玩笑,互相鼓励,欢声笑语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再者,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实现对自己的改造,全新的自己,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我们熟知的这个环境中,任何事情如果能DIY,是不是会不一样呢?你走了,我留下来,我也会看到你想要看到的风景。而你的风景,一直在哪里游走,需要你无穷去追?

生活在别处的散文 篇2

“生活在别处。”这是法国诗人兰波写在巴黎大学墙上的一句话。

现实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活区域,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方式。但很多时候,活跃的思想往往不满足于被限定的活动范围,也许是受“近处无风景”的习惯性思维影响,总是向往别处的生活,总认为别处的风景无限,别处的生活多彩。于是就努力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就想方设法去亲历生活在别处的愿望。

当然,身在职场,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充分体验生活在别处的感受,只能来去匆匆地去体验别处的风景,感受别处不一样的温度、气息、习俗和环境。特别是不同于家乡令人向往的美丽山水和城里城外的风光景色。

如今很多人与我一样,也都向往着生活在别处。生活在乡村的人向往着城市热闹的车水马龙和灯火辉煌;而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人又都向往着乡村的宁静和清新。不论是乡村人还是城市人,也都用行动努力实践着生活在别处的目标和理想。

人总是需要一些感动来鼓舞和提振士气的,尤其当自己长时间生活在单调而沉寂的小城,视觉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迷茫,总会悄然而生出一些让人心动的想法和欲望。

生活在别处,哪里最好呢?因为我的家乡在北方,是祖国东北的一个边陲小城,因此,我最向往的是与家乡有着较大差异的祖国南疆云南,以及由西南到最西部的西藏和新疆。

打开地图查看被各色曲线圈划着写着不同地名的一个个区域,有太多太多的名字让我心动,有太多太多的省份都很陌生。打开电脑进入一家旅游网站,更有太多的名胜诱惑着我……

生活在别处,具体选择哪一方“别处”呢?经过一番精心研究和思考,终于把这个“别处”划定在与家乡所在的北方相对应的云南。

确定了路线,选定了时间,又在网上精心做了功课,网拍了机票之后,就打点行装踏上了旅程。

北方的四月虽然已经步入春天的季节,但仍是刚刚告别零下低温的乍暖还寒天气。当我背着行囊走下飞机,站在云南土地上的时候,似乎穿越了季节时空一般,盛夏般的温度让我感受到了南北时节的差距。一天之中,在时间或感观上,仅仅几个小时之间就从寒冷的北方穿越到了南疆真真正正的春天甚至是盛夏般的时节。

在南疆的土地上,首先感受昆明的热度不是春城的温度,也不是满城的绿意,而是接机司机送上的一朵红色康乃馨。

当我接过这束充满春城人热情的鲜花的瞬间,我与春城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与司机师傅之间没有了地域间的距离,一路之上,聊着当地少数民族的民风,聊着昆明的风土人情,如同熟识的`老朋友一般随意。从踏上红土地的那一刻,春城人便在我心中留下了友好而热情的印象。

昆明人是热情的,昆明的气温也是有热度的。同样二十多度的气温,在北方的家乡感觉非常适宜,而在南方却让人大汗淋漓。走在云南的红土地上,心中时刻都会洋溢着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激情和热情。

云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太多的诱人景观。比如,秀美的石林、古朴的大理、温馨的丽江、具有南国风光的西双版纳……这里有着平静的乡村生活,恬静高雅的人文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深厚质朴的文化传承。

行走在云南的红土地上,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处景地到另一处景地,总少不了要坐在车上奔波,很多行程都是靠飞转的车轮子“走”过的。虽然匆匆复匆匆,很多好看的风景都是匆匆而过,一闪既逝,但坐在车上欣赏沿途的南国风景也不失一次难得的观光之行。

隔窗而望,公路两旁尽是满眼的绿色,让人不忍闭上疲倦的双眼。绿的油菜,黄的麦田,层次分明的梯田,头戴斗笠的农家人在田间劳作……一处处南国景色深深牵动着我的目光,让我一路沉醉在自然景色的抚慰之中。

在云南是应该能看到油菜花的,可是四月中旬不是看油菜花的季节。上一季的油菜花早已收获了果实,下一季的油菜正长得郁郁葱葱,有的已经含苞待放,想必过一段时日就能看到遍地黄花了。即使观看油菜花,云南的油菜花也没有一望无际的视觉。

我眼中云南的土地,不能用广阔无垠来形容它的辽阔,与北方的广阔而肥沃的土地相比特别与黑龙江三江平原更是无法比拟。也许因为云南地理地势的特点,也许是处于公路两侧的原因,所看到的都是山与山之间有限的空间,或平缓或陡陗的梯田。也许是没能深入到云南深处的缘故,对云南辽阔的土地还不了解,但我认为云南是一个土地贫瘠的省份。当然,我说云南的土地贫瘠,并不是凭着自己主观臆造的,而是在云南之行的旅途中隔窗看到的。

一路之中,窗外的风景尽情展示出云贵高原丘陵地貌的特点。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从昆明到大理,从大理到丽江,山丘上稀疏的树木都很弱小,很少有北方那样高大粗壮茂密的森林。公路两侧的田地中,有翠绿的玉米,有泛黄的小麦,但仔细看过去,这些农作物的“体形”都非常的瘦小,我不知道他们播种的是不是这种“苗条”的品种,或是适合云南红土地生长的品种,我总感觉是由于云南红土地不肥沃而导致营养不良的后果。然而,让我感动的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家乡那份厚重的热爱。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有山有水却没有充足土地的高原地带,可是他们千方百计利用这些有限的土地资源,把荒山荒地变成了良田,也就形成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甚至椭圆形的土地,也有的因坡、因沟、因路、因山体的起伏形成或梯形、或扇形、或很不规则的一块田地。梯田从沟底层层递增,一直延伸至山顶;或是一片连着一片,围绕着光秃的山体,绕至山的后面。一块块田地虽然面积很小,但勤劳质朴的农家人,把一块一块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土地连接成立体的高原农田,根据土地不同的地势,种上不同品种的庄稼,不同颜色的农作物把高原农田装扮出了具有艺术性的自然美。

也许长时间没有下雨的原因,山上或路边许多树木已经枯萎。我所说的枯萎不是北方深秋秋风吹树叶黄的那种季节性的自然凋零,因为还有很多翠绿的叶子挂在树上。而那些枯萎的叶子明显带着一种稚嫩的、不成熟的颜色,它们虽然还恋着树干的母体,但从干枯的形态上已经预示没有了生命特征,如夭折般死亡了。也许我认为他们是死亡了,或许他们只是进入了一段休眠期。仔细看上去,树干的枝杈间又有新的叶子长出来。我似乎明白了那些叶子枯萎的原因,也知道了这种树的伟大,也许是在外部条件不能保证他们整体生存生长的情况下而做出的“舍弃”,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只能用牺牲那些长势旺盛又需要充足养分的叶子来保全整棵树木生命的延续。

汽车在公路上奔跑,窗外一处处别致而简单的民居很是引人注目。云南少数民族大多是分散居住,但每一处居住区的民居又很密集,前后左右的住房都连在一起,房屋并不高大,结构也很简单。许多民居都是依山傍水建在山坡上,它们静静伫立,默默守望,仿佛经历了亘古不变的漫长岁月,显得苍老而质朴。尽管也有一些两层或三层的新式楼房,但多数房屋还是很破旧或是古老的。我没有走进他们的居室,但透过宽大的玻璃窗会看到房屋内的装饰也如同外面一样简单,远没有我们楼房室内装修的那样精细豪华。也许他们始终保持和沿袭着自然粗放、简单实用的民族特色风格吧。

四月的云南还没有进入雨季,车窗外一片艳阳高照。蓝天下随风飘扬的经幡,让人不由自主的虔诚起来,从中感受到少数民族对信仰的虔诚和执着。此情此景,许多时候会在画册和网络帖图中出现,民族的信仰常常会引发出许多联想和遐思……走在云南的红土地上,目光从丘陵到沟壑,从民居到农田,感受着云南纯朴浓厚的民族风情,甚至还能依稀看到徐霞客游走探访云南的身影……

云南有着高远的天际,雄浑的大地,起伏的山峦,别致的民居,还有湖光山色,古城古镇,茶马古道……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不仅仅在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和历史古迹,也不仅仅是因为有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更具魅力的应该是那些自然的,纯朴的,感人的,让人惊叹的勤劳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劳动成果。

云南是一处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云南是一部内容广泛的诗卷。行走在云南的红土地上,心中会迸发出诗一样的灵感,诗一样的灵魂,诗一样的意境。走一路行程,看一路风景;走一路行程,品一路绝美的诗句。从满城春色的昆明一路走下去,窗外有着一幅幅绝妙而质朴的的山水图画,有着一幕幕带着浓郁气息的南疆特色的田园风光。

关于云南的记忆是彩色的,是流动的。游走云南,是一场很惬意的游行。

暗恋碾过青春,痛在别处爱情散文 篇3

当然现在还是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回头望,时隔多年的不谙世事的青春。而那记忆里的早熟却不谙世事的少年,在过往的长河中张望所谓出口。如醍醐灌顶般,站在出口的自己发现自己已经没了当初要死要活的心痛。那种感觉就像呼叫转移,痛在哪里,反正不在我这里。

追逐出口的少年,被困在那个名叫暗恋的暗房。兀自苦闷,纠结。靠窗的少年,是她所念。 早已记不清当时的执念,也不知他的光芒在何处,能给我满满的足以撑起心脏的能量。让他们有话题的可能只有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她永远不会落下满满的板书,他就会找她借笔记本。只有在那时候,她的心情就会像童话故事里一样变成粉红色。大概年少的`感情都会随着时间而长大,随着小学毕业的那年他的失踪,她的暗恋就搁在了一边。之后长长的九年,她又暗恋过一个又一个的少年。表白过几次,失败了几次,伤心了很多次。这么多的暗恋堆在心里就像一本书,每一章不一样的跌宕。满满的心脏仍是那样的执念,执念那么多,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爱谁。也许那连爱都不是,只是一种成长,一种心情。不然心痛怎么会一时明显,一时浪静。

上一篇:打造高效课堂实践探究调查报告下一篇:国旗下讲话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