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构思

2024-09-13

高考作文的构思(通用7篇)

高考作文的构思 篇1

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

一、析“题”

“审清题目,明确要求”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如果是写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一是写作对象;二是题眼,即文章的写作重心。比如,写《共享生命》,“生命”就是写作对象,“共享”就是写作重心。如果是写材料作文,则要先明确材料有几个感想点(俗称“感点”),然后再找出“倾向性感点”确定写作对象。如果是写话题作文,则要剖析话题,挖掘话题的内涵。比如:

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的小说中,有个人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到底什么不该记忆,什么该记忆?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此话题包含的内涵很丰富,可作如下联想和分析。

(1)你爱别人,可以忘记;别人爱你,不能忘。

(2)你帮助过别人,可以忘记;别人帮助过你,不能忘。

(3)你对别人有恩,可以忘记;别人对你有恩,不能忘。

(4)别人对你不好,可以忘记;你对别人不好,不能忘。

(5)现在的成功与荣耀,可以忘记;过去的失败与教训,不能忘。

(6)生活中的烦恼,可以忘记;生活中的快乐,不能忘。

(7)生活中损耗精力的琐碎小事,可以忘记;自己的理想、目标,不能忘

二、切“入”

考场作文具有选拔性,既有规定性,也有技巧性。考场作文必须有亮点,必须写出自己的个性,因此“切入”的角度就很关键。“切入,切入”,就是要先“切”而后“入”,即要从“切”出来的众多角度中寻找一个最佳的角度作为写文章的突破口。尤其是“大题”,一定要“小作”,这样才容易“上手”,并避免大进大出,泛泛而谈。比如,写《共享生命》,就可以采用设问的方法,从“什么叫共享”“为什么要共享”“怎样共享”等侧面选角度。再如,以“交换”为话题写作,就可以采用切割的方法选角度:(1)从交换的价值角度看,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对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等进行议论;(2)从交换的形式角度看,可记叙一次有意义的主动交换、被动交换、公开交换、秘密交换等;(3)从交换的性质角度看,有伟大的交换、卑劣的交换、奇妙的交换等;(4)从交换的对象角度看,有高层次的思想交换、学术交换、爱心交换、生命交换,也有普通的物物交换等。

三、用“本”

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常苦于没有材料写作。其实,他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很多丰富的资源。以写作话题作文《忘与不忘》为例,课文中就有很多资源。比如,杜甫忘掉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床头屋漏”无干处,不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海伦·凯勒忘掉的是双目失明的痛苦,不忘的是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史铁生忘掉的是肢体残疾、终生与轮椅为伴的痛苦,不忘的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考等。如果学生能把读过的课文、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和课外读过的书,都花点时间理一理,并分类做成索引,就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写作材料的宝库

四、索“源”

大千世界变化无穷,客观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写作之源。比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亲情、友情、师生情,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冷暖寒暄、人生百味,如此等等,都储藏着大量的事实和论据,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例如,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作,就可以从生活中提炼出这样一些素材:“非典”时,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以钟南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医务工作者,忘掉的是个人的安危,不忘的是战胜“非典”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掉的是个人的安逸与享乐,不忘的是打匪除恶,保卫一方平安;公交调度员陈双龙为维护城市乘车秩序,忘记的是个人的安危,不忘的是主持正义的责任感等。

五、选“体”

虽然考场作文一般“不限文体”,但选择文体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命题的倾向性定。比如,以材料“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初营建宫室。管理竹木材料的官员认为各地运来的竹木长短不齐,不好管理,建议将其裁截整齐。赵匡胤看后在他的条陈上批道:‘你的手指和脚趾难道没有长短吗?为什么不截成一样长呢?还是长的让它长、短的让它短好。’”写作,就适合写成议论文。二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积累定。比如,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作,就既可以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在叙述或赞赏主人公的“忘与不忘”中针砭现实,将文章写成记叙类、抒情类作文,也可以告诉人们哪些该忘、哪些不该忘,将文章写成议论类作文。

六、谋“篇”

作文的结构布局不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关乎文意的表达能否畅达的问题。因此,写考场作文之前,考生一定要先打“腹稿”,起、承、转、合在落笔之前就应该有所考虑。比如,结构是总分式、承进式、并列式还是对照式,是否用小标题的方式从不同侧面表现主题,是否用蒙太奇的手法分镜头组合材料,是否用日记的形式刻画人物心理,是否用人物自述的方式叙述事件,是否以某一中心地点为舞台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人物或场面等,都要在写作之前就有考虑

作文立意的技巧

1.由现象而本质,层层挖掘求深刻

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凡是写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陈旧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进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说是比较纯正的思想了,但还算不上有创见,也要停止这个思路;再进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独到的见解,这时才算确立了一个深刻的立意。考场写作是和自己较劲的事,肯于挖掘,肯于联想,肯于比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筹的思维方向,才可能诞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由生活而哲理,反复品味求深刻

很多作家都表达过同一个观点:世间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很多看似无甚诗意的生活琐事中都蕴含着令人感动的珍宝。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现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东西,无论成功、失败,欢喜、悲伤,光荣、屈辱,每一种生活体验都值得我们珍视。对寻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场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由原因而结果,超前预见求深刻

一般来说,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么样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们的文章仅仅为了说明尽人皆知的现实情况,立意也不过如此。而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照此发展下去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才是考场作文深意之所在。无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或揭示事物发展的结果,均可展现作者非凡的认识能力。

4.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

一位成熟的写作者常常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问题做出思考与判断,使自己的认识不绝对化。考场作文,最为实用的便是以“一分为二”的观念来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考虑周全,观点辩证,同样是思想深刻的表现。

5.由相信而怀疑,步步探寻求深新

前辈学问家曾说过类似的话:交朋友要真诚,将心比心,在疑心之处不疑;而做学问要多提问,敢于打破常规,在不疑之处生疑。写文章也要有这种怀疑精神,能够对“历来如此”或“处处如此”表示怀疑,能够对某些潮流形成“反动”,是一种思想解放,也是一种实事求是。也只有对人们深信的事物、固有的成见形成质疑,才能够上下求索,发现生活的深意。许多考场作文也正是在“怀疑一探索一相信”中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和深刻内涵的。

使用作文素材的技巧

1、特殊化,陈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特殊)现象”,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看看下面这篇满分作文,这位考生的办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显。

请看例子:

(1)我迷上了电脑——奶奶迷上了电脑(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表演——我骑在爸爸肩上看表演(方式特殊化)

(3)县长巡视保密室——县长被挡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学校里响起了歌声——村头广场响起了歌声。(地点特殊化)

2、设细节,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要么有了新鲜的素材,却因为表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存在这些情况怎么办?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地。

其实,“慢镜头”语言就是给历史人物创设一个场景——何时、何地、何景,人物在这样的场景中何为,尤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情细致描绘。当笔力集中于此,寥寥数语亦足以动人心魄。

3、善变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来与文题关联不大,但如果善于变通,巧妙处理,完全可以成为文题合适的题材。因为一个感情材料,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开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第一,从做事持之以恒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第二,从探索科学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于挑战权威,只有如此,知识才能创新,科技才能进步,当然了挑战权威要具备非凡的胆识和学识,是能干而非蛮干。

第三,从品德修养的角度立意:无论名声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于自己的追求,才会收获最大的财富。

第四,从人生目标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远大的目标,要以天下为为己任,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作为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这样的人物才是最风流的。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材料,只要你取舍得当,挖掘得当,是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题目的。这里,关键看你会不会多角度多侧面地看问题,善于分析,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4、细梳理,教材活用

有时候,为了写篇文章,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静心想想,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写作文时真得就没有可用之材吗?其他渠道不说,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们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运用于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经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读常新,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

5、开茅塞,触类旁通

为了备战高考,考生要记忆大量的成语,而言简意赅的成语就是我们鲜活的素材库,将成语变素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看一例子:曾经才华横溢的江淹,让无数的后人为他的凋谢而惋惜。少时家境贫寒,江淹却勤于读书,苦于学习。优越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就了他的文学成就。然而,声名鹊起动摇了他写作的原则。为了名与利,他不再用心属文,直至灵感消逝,文思减退。渐渐步入写作的低潮,终以“江郎才尽”名留文坛。

很多成语就是一段悲欢故事,一个生动灵魂。引用诗句,列举诗人,既展示了非凡积淀,又让文字得染诗情画意。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丰富的诗文素材。

6、吐心曲,倾情表述

文章特别是散文要以情动人,但材料的表达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蕴藉的情感融注于笔端。很多学生习惯用第三人称陈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是对史料的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并不高明。其实,展开自己的心灵,让材料的再现和自我的情感发生化学反应,其间的涟漪更能激荡读者的共鸣。

高考作文的构思 篇2

关键词:提前,构思,高考作文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 语文作文若能获得一个高分, 其意义不言而喻, 在这座独木桥上, 每年都有一些“幸运儿”获得评卷老师的格外垂青, 让众考生艳羡不已。

笔者翻阅了近年来一些高考高分作文, 结合创作规律及自身写作体会, 认为:绝大多数高分作文都是平日里早有准备, 提前就“构思”了的, 而非人们所想象的那种少年才子, 文采精华, 一挥而就。这种“构思”, 短则提前几天 (距高考) , 长则几个月, 甚至数年。只是这种“构思”很多时候连作者本人都没有察觉, 但这种思维活动的确常常是早就开始了的。才气纵横如王子安, 曹子建, 其《滕王阁序》《七步诗》, 也绝非纯粹的灵感闪现、临场发挥、妙手偶得, 而是源于其素日的厚积薄发、丰富的生活体验及情感体验, 再碰上一个合适的契机 (情感触发点) , 于是奇迹便产生了, “天才”便产生了。其他如陆海潘江、倚马可待、咏絮才等也概莫能外, 换言之, 这些名篇产生前都是有过一定时间的甚至是旷日持久有意或无意识的“构思”的, 现今考场高分作文也当然也不会例外。

许多考生, 甚至一些老师都认为, 作文不确定因素太多, 灵活性、主观性太强, 难以把握, 难以稳定地获得高分。是的, 考生作文水平的展示固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诸如阅读经历、家庭背景、文化心理、学校教育、考题的难易度、与自己能力的契合度等, 都对我们的作文备考造成很大的困难, 但笔者认为, 我们在考前完全可以提前“构思”高考作文, 积极主动地围绕高考作文去做一些事情, 而不是无能为力、无事可做、坐等六月七号那一天那一道作文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才去仓皇应战。

那么我们在考前, 针对作文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如何“构思”呢?考前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 方法只有一条:多读、多练、多体验。这里我们主要谈考前几个月, 尤其是两三个月时重点从哪些方面“构思”高考作文:

一、从主题、话题入手“构思”

首先研读考纲, 查阅资料, 梳理作文各知识点, 确定自己需要构思什么、能构思什么、重点构思什么。高考作文千变万化, 常考常新, 但其所弘扬的基本精神及主旋律不会变, 无外乎就是关注社会, 直面现实, 强调生活体验, 提倡独抒性灵, 关注自身发展, 关注人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与自身的关系, 强调富含哲理色彩, 注重理性思辨。无外乎就是:责任、使命、自信、信心、奉献、合作、和谐、团结、理解、感恩、同情、诚实、信任、独立、自强、传统与现代、健康、环境、尊严、压力、活力、成长、个性等这些话题。我想日常教学备考中, 老师若能有意识地往这些方面去引导, 学生也能结合社会热点、关注社会问题及社会现象, 对每一种话题或社会大问题都能给出自己的思考, 那么跨入考场必然能做到成竹在胸, 有的放矢, 而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临场是否有感觉上, 更不会看到作文时大跌眼镜, 走出考场捶胸顿足, 大骂作文题变态, 完全超出自己的想象, 摸不着头脑等等。另外, 因为高考作文一般都会有一定的稳定性及延续性, 因此, 仔细考察比较近几年作文题, 力图去揣摩本年度作文大体方向及可能涉及的主题、话题领域也是我们平日教学及学习中应该做的事。

二、围绕主题 (话题) 准备事实材料

有了主题, 只是有了一个中心, 一个大体的方向及范围, 还得有东西去支撑, 去填充, 而担任这个任务的就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事实材料。因此平日里我们还得围绕主题去“构思”准备材料, 每一个主题都精心搭配几个材料, 注意材料不在多, 要精, 精心筛选, 拒绝平庸。力求做到四性: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新颖性;三重三轻:重文轻理、重冷轻热、重今轻古。

当然, 锤炼材料的语言, 分析材料, 这些工作都得我们平日“构思”好。

三、围绕事实材料, 打造语言, 准备语言材料

作文, 归根结底, 是语言的艺术, 主体内容确定了, 这剩下的就是表述了, 语言表述的千差万别, 也带来了最终得分的千差万别。用精确而有个性的语言去表达材料, 分析材料, 同样是我们平时应该提前“构思”的。看到精妙的哲理性的话要养成随时记下, 有空拿出来琢磨的好习惯, 要想办法把它们用在高考作文合适的位置上。考场上, 要想彻底地征服阅卷老师, 让他产生真正持久的感动, 我们必须得在文章里加入一些理性的色彩和坚硬的成分, 这就如钢筋之于水泥, 不可或缺, 这也是考纲的要求, 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而担任这个任务的就是我们平日里的“构思”, 我们独特的思考, 我们早已准备好的精彩理性而又有个性的语言材料。如谈“自卑、自信”我们可以提前准备“自卑的人努力跟别人一样, 自信的人努力跟别人不一样”这样的话;谈“个人与集体”我们可以提前准备“要想走得快, 自己走, 要想走得远, 大家一起走”这样的话;谈“选择与放弃”我们可以……相信, 只要那一天我们把这些文字巧妙地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老师会为我们的独到、聪慧和从容而拍案叫好。那么, 这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提前“构思”高考作文 篇3

【关键词】 提前;构思;高考作文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语文作文若能获得一个高分,其意义不言而喻,在这座独木桥上,每年都有一些“幸运儿”获得评卷老师的格外垂青,让众考生艳羡不已。

笔者翻阅了近年来一些高考高分作文,结合创作规律及自身写作体会,认为:绝大多数高分作文都是平日里早有准备,提前就“构思”了的,而非人们所想象的那种少年才子,文采精华,一挥而就。这种“构思”,短则提前几天(距高考),长则几个月,甚至数年。只是这种“构思”很多时候连作者本人都没有察觉,但这种思维活动的确常常是早就开始了的。才气纵横如王子安,曹子建,其《滕王阁序》《七步诗》,也绝非纯粹的灵感闪现、临场发挥、妙手偶得,而是源于其素日的厚积薄发、丰富的生活体验及情感体验,再碰上一个合适的契机(情感触发点),于是奇迹便产生了,“天才”便产生了。其他如陆海潘江、倚马可待、咏絮才等也概莫能外,换言之,这些名篇产生前都是有过一定时间的甚至是旷日持久有意或无意识的“构思”的,现今考场高分作文也当然也不會例外。

许多考生,甚至一些老师都认为,作文不确定因素太多,灵活性、主观性太强,难以把握,难以稳定地获得高分。是的,考生作文水平的展示固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阅读经历、家庭背景、文化心理、学校教育、考题的难易度、与自己能力的契合度等,都对我们的作文备考造成很大的困难,但笔者认为,我们在考前完全可以提前“构思”高考作文,积极主动地围绕高考作文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无能为力、无事可做、坐等六月七号那一天那一道作文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才去仓皇应战。

那么我们在考前,针对作文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如何“构思”呢?考前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方法只有一条:多读、多练、多体验。这里我们主要谈考前几个月,尤其是两三个月时重点从哪些方面“构思”高考作文:

一、从主题、话题入手“构思”

首先研读考纲,查阅资料,梳理作文各知识点,确定自己需要构思什么、能构思什么、重点构思什么。高考作文千变万化,常考常新,但其所弘扬的基本精神及主旋律不会变,无外乎就是关注社会,直面现实,强调生活体验 ,提倡独抒性灵,关注自身发展,关注人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强调富含哲理色彩,注重理性思辨。无外乎就是:责任、使命、自信、信心、奉献、合作、和谐、团结、理解、感恩、同情、诚实、信任、独立、自强、传统与现代、健康、环境、尊严、压力、活力、成长、个性等这些话题。我想日常教学备考中,老师若能有意识地往这些方面去引导,学生也能结合社会热点、关注社会问题及社会现象,对每一种话题或社会大问题都能给出自己的思考,那么跨入考场必然能做到成竹在胸,有的放矢,而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临场是否有感觉上,更不会看到作文时大跌眼镜,走出考场捶胸顿足,大骂作文题变态,完全超出自己的想象,摸不着头脑等等。另外,因为高考作文一般都会有一定的稳定性及延续性,因此,仔细考察比较近几年作文题,力图去揣摩本年度作文大体方向及可能涉及的主题、话题领域也是我们平日教学及学习中应该做的事。

二、围绕主题(话题)准备事实材料

有了主题,只是有了一个中心,一个大体的方向及范围,还得有东西去支撑,去填充,而担任这个任务的就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事实材料。因此平日里我们还得围绕主题去“构思 ”准备材料,每一个主题都精心搭配几个材料,注意材料不在多,要精,精心筛选,拒绝平庸。力求做到四性: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新颖性;三重三轻:重文轻理、重冷轻热、重今轻古。

当然,锤炼材料的语言,分析材料,这些工作都得我们平日“构思”好。

三、围绕事实材料,打造语言,准备语言材料

作文,归根结底,是语言的艺术,主体内容确定了,这剩下的就是表述了,语言表述的千差万别,也带来了最终得分的千差万别。用精确而有个性的语言去表达材料,分析材料,同样是我们平时应该提前“构思”的。看到精妙的哲理性的话要养成随时记下,有空拿出来琢磨的好习惯,要想办法把它们用在高考作文合适的位置上。考场上,要想彻底地征服阅卷老师,让他产生真正持久的感动,我们必须得在文章里加入一些理性的色彩和坚硬的成分,这就如钢筋之于水泥,不可或缺,这也是考纲的要求,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而担任这个任务的就是我们平日里的“构思”,我们独特的思考,我们早已准备好的精彩理性而又有个性的语言材料。如谈“自卑、自信”我们可以提前准备“自卑的人努力跟别人一样,自信的人努力跟别人不一样”这样的话;谈“个人与集体”我们可以提前准备“要想走得快,自己走,要想走得远,大家一起走”这样的话;谈“选择与放弃”我们可以……相信,只要那一天我们把这些文字巧妙地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老师会为我们的独到、聪慧和从容而拍案叫好。那么,这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高考作文构思十法 篇4

构思是动笔写作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其中内容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立意和选材,形式方面的任务主要是明体(明确写作的体式)和布局。好文章离不开新巧的构思。下面介绍几种话题作文的构思方法:

(一)“复合法”

“复合法”是指将话题所包括的意义相对的两类写作对象糅合在一起进行构思。以2005年杭州市考试话题作文“风景”为例,从写作对象的类别上看,“风景”分“自然风景”和“社会(人文)风景”两大类;从立意的深浅度上分析,“风景”明显存在着这样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1)纯自然风景;(2)纯社会风景;(3)自然风景与社会风景水乳交融、交相辉映的复合风景。写作这一话题,若单纯写自然风景,立意不高;若单纯写社会(人文)风景,缺乏映衬。如果考生运用复合式构思法,将自然风景和社会(人文)风景复合、融会在一块进行构思,往往能丰厚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升文章的立意高度。一考生在题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论‘和谐美’”的作文中,正是因为恰当地运用了这一构思方法,以饱蘸情感的笔触,讴歌自然风景与社会(人文)风景和谐共生的状态,得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世间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它的名字叫‘和谐’!”的结论,从几万余份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满分。

(二)“串珠法”

“串珠法”是将若干个内容上紧密关联而角度不同的生活或情感片段,组合缀连成文。如2005年江苏省常州市考试要求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作文,一考生拟题“歌声连连串”,颇具创意地以《相信自己》、《真心英雄》、《水手》等三首歌的歌名分别作为文章的小标题,将三个不同的情感片段缀连成文,言简意赅地揭示了“获得好心情”的三个“秘诀”,构思独特,结构新颖。“蒙太奇法”是“串珠法”的一个特例。所谓“蒙太奇法”,就是将几个相关或看似不相关却有着内在联系的生活镜头组合在一起,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主题的一种写法。如2005年浙江省某课改实验区考试以“乐在其中”为话题作文,一篇拟题为“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的考场作文,采用的就是这种“蒙太奇”构思法。该文撷取了三个雨中的小镜头:喝豆浆的阿姨扶起滑倒的背着大书包的小男孩、年轻的妈妈艰难地推着后坐上的女儿在人群中穿行、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高兴地吩咐儿子给家里打电话询问家里有没有下雨,通过镜头与镜头的衔接,表现了“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的主题。

(三)“问答法”

2005年某地模拟考试以“少年心事或心情”为话题作文,一同学拟题“关于长大的 问答”,打破传统作文的写作模式,紧扣“少年心事”是什么这一中心话题,采用“镜子里的我”与“镜子外的我”一问一答的方式,从多个层面剖析了自己成长的真实感觉。“问答法”还包括另外一种特殊的构思形式——“答题法”,即借用数学答题的形式结构文章。如2005年重庆市考试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作文,一考生自拟题目“生命的意义”,文章主体部分由“已知”、“求证”、“证明”、“解答”四部分组成,作者以这种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文章的主题——“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这一新颖别致的形式表现得深刻而又巧妙。

(四)“克隆法”

克隆短剧、新闻稿、实验报告、说明书、辩论辞、bbs等的形式外壳,灌装话题作文的思想琼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为考生所采用的一种新的构思方法。如在2005年河北省考试作文考场上,一考生根据命题者提供的话题材料,独运匠思,大胆地将化学实验移植到探索他人优点的话题中,克隆“化学实验报告”的形式,自拟文题“借你一双慧眼——关于‘他人优点’的实验报告”作文。文章严格按照“实验报告”的体例安排结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方程式”、“实验总结”、“实验时间”、“后记”诸要素毕备,而且整个实验合乎实验步骤和要求。又如2005年北京市考试话题作文“开端”,一考生克隆“快板书”的形式,运用快板这种表演形式的特定语言,记叙自己学快板的经历,“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谈,谈一谈我学快板的开端故事吧!”整篇文章叙述生动,有声有色;语言诙谐,妙趣横生。

(五)“荒诞法”

“荒诞法”最大的特点在于以看似荒诞的构思,巧妙地揭示文章的主题。如在2005年陕西省考试作文阅卷室内,一篇题为“窗外的美好生活——某在押贪官自夸词”的文章令阅卷老师眼睛一亮。这是一篇颇有杂文特色的考场作文,文章紧扣“窗外的美好生活”的文题,以“某在押贪官自夸”的口吻进行叙述,真实地再现了身陷囹圄的在押贪官昔日风光无限、炙手可热、索贿受贿、糜烂奢侈的生活场景。文章看似荒诞不经,却以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无情地撕下了腐败分子身上的画皮。又如2005年杭州市某校模拟考试要求以“邂逅”为话题作文,一学生拟题“与苏东坡在杭州邂逅”。这篇文章的中心是赞美杭州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然而作者并没有对杭州的繁荣进行正面的描述,而是写杭州市老市长苏东坡几百年后重游杭州时竟然迷路了,通过东坡居士与“我”的对话,反映杭州的古今巨变。故事显然是荒诞的,但我们不得不佩服小作者构思的灵巧。

(六)“别解法”

“别解法”是指对文题前的提示语或文题中的关键词作别解变异,从比喻或双关义上引申、拓展开去的一种构思法。如2005年某地模拟考试作文题“陶醉”,文题前的提示语中有一句话“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使人陶醉”。有位考生灵机一动,将“校园歌曲”

作为别解变异点,将“飘洒缠绵”的春雨比做一首没有乐谱的“校园歌曲”,于是拟出“听雨,我真陶醉”这一佳题,令人耳目一新。文中,作者说春雨“轻唱着挖空你的心思,道出你的惆怅,注释你的疑惑??使你觉得自己仿佛已变成一滴雨、一棵树、一棵草、一束花、一撮泥土”,“我成长中的错误会在这柔和的歌唱中变得美丽”,“太多心思??太多哀怨能在这春雨的浅吟中将它们逐一放飞”。由于作者通过别解变异式构思找到了适合自己抒情个性的切人口,所以能把听雨的陶醉说得入丝入扣,不同凡响。

(七)“逆向法”

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使文章独辟蹊径,别有洞天。如2005年湖北襄樊市考试作文题一要求以“朴素”为话题作文,多数同学都是写某个人生活如何如何朴素,然后号召人们向他学习。而一位考生却逆向运思,写出了题为“掀开朴素的外衣”的满分作文。文章描写了一个“全局上下没有一个不竖起大姆指称赞的,就连我家喂的那只狮子狗见了他也总是摇头摆尾,喜笑颜开的。为啥?他朴素呀,待人特好”的贾局长,最终因“贪污挪用公款近百万,在某地买了一栋高级别墅,还养了个小蜜”而东窗事发。文章一开头就把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摆在读者面前,然后用“打死我都不信”引出贾局长的朴素和待人,对贾局长大加赞扬,接着笔峰一转,摘录了报上的一则新闻,将贾局长朴素外衣掩盖下的肮脏灵魂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如2005年某地模拟考试要求以“闯祸”为话题作文,一学生拟题“‘闯王’赞”,反传统观念而行之,对一直以来遭人们贬斥的“闯祸”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从历史事件和身边小事两个方面入手,摆事实,讲道理,深刻阐明了“闯祸即革命”、“闯祸即创新”的全新主题。

(八)“故事法”

通过想像,演绎一段故事,诠释和表现话题,是近年来考试作文使用较多的一种构思方法。如2005年山东省莱西市考试作文话题为“拒绝”,一考生拟题“真香永驻”,文章采用拟人化手法,写“我”(水滴),经过千年的努力,终于得成正果,成为了天上的水雾仙子。在初登太虚、乍入天堂之日,却目睹了天堂的一出丑剧——白花大会上,王母娘娘假公济私,宣布由自己的侄女绿兰仙子代替牡丹仙子管理百花。昙花仙子不畏强权,仗义执言,遭到王母娘娘的严惩——贬入人间,“从此花期只一刻”。我拒绝与依附强权的百花同流合污,不惜荒废千年努力,毅然追随昙花仙子,重新托身天地,报效人间。这是一篇新神话故事,作者大胆想像,赋予文章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将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蕴寓在想像之中,使想像的内容有了深厚的思想积淀,提高了作文的思想深度,给人以深沉的思索。“故事法”还包括另外一种形式,即“故事新编”,就是对一则既有的故事进行重新加工,使之改变情节,代表新的意义。如2005年山东省莱西市考试作文话题为“拒绝”,一考生拟题“一代英雄的绝唱”,文章截取《史记》中有关“楚汉相争”的一段史料,对妇孺皆知的“鸿门宴”这一故事进行改写,通过描写楚汉双方一干人等

在“鸿门宴”上的刀光剑影的表演,讴歌楚霸王项羽选择“至情至义”,宁愿放虎归山,拒绝杀害刘邦的“大善”。文章书写的这段悲壮的英雄绝唱,感人至深。

(九)“求异法”

求异思维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将求异思维引入话题作文的写作中,常常能见人之所难见,立一家之言。如2005年湖北襄樊市考试作文题二要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一考生在题为“异样的幸福”一文中,描写一位在车祸中失去了右腿和爱妻的修鞋匠“铁拐李”,将全部的爱都给予了女儿,却被陷入早恋的泥潭不能自拔的女儿欺骗,蒙在鼓里的他还以女儿为骄傲,竟感到十分幸福。文章把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摆在读者面前,引人深思,促人警醒。又如2005年陕西省考试作文话题为“助跑线”,题目前有一段提示语:“古人称天鹅为‘鸿鹄’,它展翅翱翔于蓝天,是志存高远的象征。但它要实现拥抱蓝天的理想,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滑行加速,也就是说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助跑线。你有鸿鹄之志吗?你想领略更为高远的人生风景吗?那么从现在起,你就必须为自己铺设足够长的助跑线。”多数考生按照常规思维运营文思,一位考生却别出心裁,拟题“你为我情感的高飞铺设了一条起跑线——潘金莲写给西门庆的一封信”,文章从人性的高度,为潘金莲对西门庆的情爱作出辩护,虽然持论未必能使人信服,然而小作者的胆识确实可圈可点。

(十)“虚实法”

高考作文指导:作文如何构思 篇5

构,在这里不仅指结构,而且指整体。思,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包括形象思维、潜意识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在内的心理活动。构思,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并选择最佳表现方式,以指导写作实践的总体思维过程。

其实,一切人类活动都需要构思这一生命的光华。只不过,叫法略有差别而已:有的叫意念,有的叫灵感,有的叫创意,有的叫创思,还有的叫主意、点子、计谋等。

方法点拨

就考试来说,构思主要包括三件事情,即:(1)文体选择;(2)思路展开(论证结构、论证方法);(3)结构设计(“列提纲”)。

一、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你是准备叙事呢,还是议论或抒情?写文章的表达工具只有五种:叙事、抒情、议论、说明、描写。不同的表达方式为主构成的文章就具备了不同的体裁,即我们所熟悉的说法,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或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

所以,审题的时候,我们要考虑选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决定选用何种表达方式的要素有哪些呢?起码有四种。即:题目本身的限定、写作方向的限定、写作内容的限定、写作能力的限定。

二、议论文的思路如何展开?

记叙文(散文)以画面抒情,所以通常采用折扇式结构——以一条线索串起若干依次展开的画面。因此,写作记叙文(散文)的基本功是先具备用文字营造画面的能力,写景当然容易一些,人物众多的场面可能就更难一些了。画面展开的顺序无外乎三个:时间、空间、心理(意识流)。或者三者兼用。另外,记叙文(散文)的写作还需要塑造形象(意象),形象(意象)需要强化,这样又要处理好几个画面之间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

这里重点谈谈议论文思路展开的问题。议论文的思路简单地说其实就是三个短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所有的议论文都可以看成由三部分构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确定论点即“是什么”,然后必须回答“为什么”或“怎么办”。论点有两种,一种是讲述道理的,一种是指导实践的。前者需要讲清楚“为什么”,后者既需要讲清楚“为什么”还需要讲清楚“怎么办”。行文的时候或两者兼而有之,或两者只需其一,这与写作情境与潜在读者的需要有关。但是,不管怎么说,提出一个观点以后,你必须能够直面别人的质疑,要论证自己道理的合法合理性,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所以,第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的理由是什么?

从总体上来说,议论文思路展开的大框架如下——

论点(是什么)→理由(为什么)→做法(怎么办)

有人将议论文的思路概括为48个字,不妨借鉴——

提论点,开议论:为什么——怎么能;正面讲,反面论;讲道理,引言论;举事例,典型新;联实际,确切准;生发开,驳异论;结尾时,要回应。

具体说来,议论文思路展开的方法有以下八种——

1、总分开路。开头总提问题,然后话分两头剖析,结尾归纳论点,全文构成总分总的关系。中间分说依据一分为二、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2、纵深开路。根据论点逐层论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考。一般用于需要深层剖析事理的文章。

3、横向开路。围绕论点向横的方向思索,把论述的广度逐步扩大,最后再收拢来。一般用于议论文的事实列举。要注意的是:一则必须紧扣论点展开,一则不能堆砌,展开的各面务必分属不同角度。上举佳作《我们》即是这一思路。

4、纵横交错开路。一般用于比较复杂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全文的间架上,在一个段落内极少见到。

5、对比开路。其中一个方面是正面的,一个是反面的。往往是用反面的来突出正面的。行文过程,一般是先正后反;但如果是用正面的来论证反面是错误的,行文过程又往往是先反后正。

6、类比开路。通过讲故事、打比方或引用成语典故,对某些属性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阐明问题,论证论点。行文结构,一般总是先概述用来类比的故事、寓言、成语典故,再引申到要说明的道理上来,进行类比阐发。最关键之点是借以类比的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要有共同的属性,要类比得合乎逻辑,要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材料作文基本采用这种思路。

7、逆转开路。先从一个方面论述问题,后面忽然来个逆转,否定前面的看法,论述另一种看法,思路发生了大转折。一般常用于对某些错误认识的分析批判。

8、生发开路。有些议论文,上文从正面立论,直接阐明了作者的主张或见解,下文针对某些人不同意作者主张的看法进行驳斥,从而间接论证作者的主张,我们把这种思路称之为生发开路,或叫“生发开,驳异论”。这种辩证开路不但使正面立论更充分更周详,而且有妙笔生花之效果。

三、如何列提纲?

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

2015年高考材料作文构思演练 篇6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 “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一位最好?”扁鹊答道: “长兄治病,是治于病发之前。由于一般人还不知道自己有病,便觉得他没有做什么事,所以他的名声无法传播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起之时。一般人对自己病况不以为然,以为他只能治治轻微小病,所以他的名声只及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于严重之时。一般人常见我施行大手术而让病情好转,疗效对比明显,所以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名声因此响遍全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导引】

本材料是典型的叙事型材料,可从材料中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切入,分析材料对象的感情色彩,推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进而准确审题、立意。本题可做以下分析:

本材料的“问题”是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他们兄弟三人哪位医术最好,于是扁鹊对三兄弟治病的情况做了详细分析。通过扁鹊的分析,特别是从“所以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名声因此响遍全国”中“以为”一词,可以明显看出扁鹊认为“长兄医术最好”。所以本材料涉及的主要对象有“长兄”“中兄”“扁鹊”。故本题可从以下角度构思:

长兄角度:医学有语“防病重于治病”,当问题尚在萌芽状态或刚刚显露,便毫不留情地斩草除根,效果最佳。否则,在病入膏肓后方动手术、下猛药挽救,迟矣!

从此角度可做以下立意:①防患于未然,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②预防重于救治;③赞颂技艺高超、品德高尚、不求名利的大师风范;④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固然高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高手;⑤向平民英雄致敬。

中兄角度:北宋欧阳修日: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节不拘,蚁穴不堵,往往会酿成大祸。二哥是在大病初起之时发现并施治,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只在乡里有名,而扁鹊认为中兄仍然比自己高明。

从此角度可做以下立意:①防微杜渐;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③把祸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扁鹊角度:一般人常见扁鹊施行大手术让病情有了好转,疗效对比明显,所以都以为扁鹊医术高明。很多人看问题注重表象,不深入思考,舍本逐末,这也是扁鹊的医术虽然没有两位兄长高明,名气却比他们大的原因。

从此角度可做以下立意:①看问题要看本质;②别被表象迷惑;③我们需要防患于未然,也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角度:综合三兄弟的治病情况及名声,可有以下立意:①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②成名不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③对社会的评价要有正确的认识;④社会要有正确的评价机制;⑤现象并非就是本质;⑥过程与人生。

【素材金库】 错批一人,误增3亿

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1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20%0。

这引起了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注意。马寅初经过3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实际增长率是每年增长22%0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30%,这实在太高了。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发言。遗憾的是,随着“大跃进”的启动,党内大奸康生、陈伯达发动了对马寅初的大批判,随之将其打成“右派”。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总人口已接近7亿。1973年12月,在周总理的大力倡导下,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召开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提出了一些控制人口的政策。直至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才明确确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截至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已达13.397亿。

素材点金:

科学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批判马寅初的同时,科学规律毫不留情地惩罚着愚昧。中国的人口年年月月分分秒秒地猛增着,给国计民生带来了诸多短期难以克服的问题。大医治未病,没有长远的眼光必然为病所困。

黄万里,一生反对三峡工程

“文革”结束后,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三峡工程被提上日程。

1984年,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黄万里,对中国决策者在没有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情况下就做出修建三峡大坝的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1986年,两院院士张光斗被邀请为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特别顾问,而黄万里则被拒之门外。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

2001年8月27日,黄万里在病重昏迷中喃喃: “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结果他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工程完成后,据统计显示: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防洪经济效益达到266亿元;截至2010年底,三峡电站发电量为843.7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状况和减少大气污染起到重要作用。三峡工程被中国甚至世界誉为“盛世丰碑”。

不过,另一组数据显示,2003年陕西遭受50年一遇的洪灾;2006年川渝地区出现持久高温大旱;2011年上半年,长江流域大旱导致15个省市受灾,造成497万人饮水困难;2011年6月以来,南方又突降暴雨,造成江苏、浙江、安徽等13个省3657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50.2亿元。三峡工程因改变生态被推为罪魁祸首。素材点金:

没有哪一项工程的成果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对于三峡工程始终毁誉参半。大江东去,沧海桑田,是对是错,是得是失,能够做出公正判断的,唯有历史。但如果有一天,历史告诉我们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那些当初防“病”于未然的无名英雄呢?

【佳作展示】

大圣无名

扁鹊能解救病人于危亡之际,在世人眼里可谓“神医”!但作为医者,当以医德为首,解除他人病痛当然值得称道,而防病治病于未发之时不是更为可取吗?长兄置“一旦成名,则富贵可期”的诱惑于不顾,宁愿默默无闻,也要以圣人般的仁爱之心“防病于未然”,此等胸怀,不称“圣医”,何人可配?

世事往往如此,由于思维的狭隘、眼界的局限,人们往往不能识别大智、大圣之人,“大智若愚”“大圣无名”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屈原,一个具有清醒政治头脑、长远政治眼光的智者,深知张仪游说楚怀王的奸邪用心,洞悉“背齐而盟秦”的巨大危害。他奔走呼号,极力阻止,然而,这个楚国最清醒、最有政治智慧的大臣,却遭到主流政治集团的排挤和冷落。卓而不群的屈原,在满目尽是阿谀奉承和愚妄固陋之徒的楚国朝廷里,是那样格格不入。无奈,智者被赶出朝廷,这不能不说是楚国的悲哀,时代的悲哀。北宋王朝,政府机构臃肿,外族频繁侵袭,国库空虚。王安石,这位大智、大圣者,以超越时代的智慧,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改革方案。然而这样的惊世壮举却被众多朝廷重臣诟病,一场原本可以改变宋王朝命运的变革却因反对派的层层阻挠、投机钻营的小人暗中破坏而以失败告终,这位“防病于未然”的大圣人,因“曲高和寡”而受到举世非议和指责,郁郁而终。

刘少奇、邓小平,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坛最清醒的智者,他们看到了大跃进的巨大危害,他们认识到脱离实际、仅凭满腔热情是发展不好经济的,于是提出了一系列整顿经济的方案。然而,这样两位中国发展最可依靠的舵手,却被打成了“走资派”,一位含恨蒙冤而死,一位被下放工厂劳动改造。美玉被视为粪土,绝世良驹被视为害群之马,可悲,可叹!

面对这一起起历史事件,我们是否从中汲取了前人的“教训”,懂得了该糊涂就糊涂点儿,懂得了委曲求全,懂得了不妨“和光同尘”,懂得了不妨暂时“与淤泥同处一池”?

不!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扁鹊的大哥,虽“名不闻乡里”,但他坚守作为医生最神圣的医德,他才是真正的“圣医”!屈原、王安石、刘少奇、邓小平,或明珠投暗,或命运多舛,或饱经风霜,但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用卓越的才能与绝世的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无悔人生。这些大圣、大智者虽当时无名,但他们用士大夫心怀天下、为民谋利的理想和责任,树立了一座座千古长存的丰碑!

是的,“大圣”可能当时无名,但“大圣”之人岂会看重虚名!

扁鹊因善于做大手术而名闻于世,社会固然需要这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救世能手,但更需要仁爱天下、不为虚名、防患于未然、求真忘我的大圣之人!

【点评】

开篇引述材料,承认扁鹊确实是“神医”,继而笔锋一转,把目光投向了以圣人般仁爱之心“防病于未然”的扁鹊的大哥,他虽默默无闻,却坚守为医者最可贵的品质——医德,进而提出了“大圣无名”的观点。接着用屈原、王安石、刘少奇、邓小平等事例论证,最后既肯定了时代需要“神医”,同时又指出更需要“圣医”。文章极具辩证色彩。

意志的力量

上个世纪末,英国牛津大学曾从当毕业的学生中,选择了50名成绩优秀的作为实验时象,对他们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其中35%的人后来在事业上都有不小的建树,声名显赫;而剩下的大部分人默默无闻,很平庸。探究其因,原来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有巨大不同:成就斐然的人,对于自己的事业具有热爱的激情,执著追求的信念,忘我的献身精神,即使多次遇到挫折、磨难,仍一如既往毫不动摇;而那些碌碌无为的人,则意志薄弱,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只是消极地等待着转机有一天能从天而降。

最后,牛津大学得出的结论是:人与人之间,强者与弱者之间,大人物与小人物之间的最大差.........................................异不在于智力,主要在于意志的力量,即所向无敌的决心。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坚持到底,不在奋斗............................................中成功,那就在奋斗中死亡!.............

守望者,时代的心灵与眼睛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以未来的危险促进当下的改过革新,这样的人,有知识,有胆识,往往置个人的功利甚至生死于度外,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睛。在《圣经·旧约》里,这类人被称为“守望者”,他们负责指出一国或一人的罪错。一个听不到凶言的大寂静时代,有可能是守望者失职了,有可能是守望者死光了,活在其中的人,虽然有各种声调的吉言,但往往不能如意恭喜发财、长命百岁。守望者之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立意分析】

材料的关键词是“守望者”,正确理解其内涵是写作的突破口。那么什么是守望者呢?材料“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这类人被称为‘守望者”’,此为“守望者”概念的界定:所谓“守”,指的是坚持、坚守并且支持、护卫某种思想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能暂时不被人重视,但从长远看,对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是有益的、重要的。所谓“望”,是指看得远,能见微知著,“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者”,是指某一群体。这一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一一个时代的精英或普通民众中的佼佼者。材料“守望者之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是从“守望者”的普遍意义而言的。

据此,可以做如下立意:

1.从“守望者”的精神意义去立意拓展。“守望者”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睛; “守望者”是一个时代(民族、国家)的“良心”;“守望者”有创见,有独立人格,有独立思想,能够推动社会变革和创新等等。具体可以“守望者”为核心,与“人物”“时代”“态度”“追求”等构建成逻辑关联。

2.从怎样做“守望者”的角度拓展。针砭时弊,做社会的“守望者”;见微知著,方能做“守望者”;倾听自己的心声,做有良知的“守望者”等。

3.从“守望者”的对立面拓展。如,要听进“守望者”的“凶言”;感谢“守望者”;包容“守望者”;听得“吉言”,更要听得“凶言”等。

【选材指导】

1.从一个时代心灵与眼睛的角度选材

可以选择那些思想先进超越时代,引领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背负时代责任的人物作为素材,比如提出“中国梦”的习近平、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创造“苹果帝国”的乔布斯等等。

2.从坚守一个国家社会良知的角度选材

可以正反结合,从社会热点中选材,正面的材料有“最美妈妈” “最美司机”“最美老师”等,他们都是社会良知的守望者,他们是崇高的,值得我们凝视。相反,诸如“复旦大学学子投毒案”“白酒塑化剂事件”等都是反面材料。

3.从传递正能量的角度选材

“守望者”所守望的应是具有“正能量”的事物,一切传递正能量的人或事都可以作为素材。比如文化类:多元、创新、国画、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宗教与道德:孔子、释加牟尼、马丁·路德·金等等。【备考素材】

素材一:守望我们的家园 戕害野生动物何时休

湖南千年鸟道变成候鸟死路、天津东方白鹳中毒死亡、江西资溪猕猴遭遇猎杀、广西东兴的野味生意兴旺。最近,随着媒体的镜头和报道持续披露,一些地方滥猎、滥食、走私野生动物的乱象令人震惊,引发公众对那些枪口下、舌尖上的生灵们的忧思。

国人一向有“什么都敢吃”的名声,对山珍野味情有独钟。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一方面是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日渐缩小,其种类和数量在减少。另一方面,在物以稀为贵的诱惑下,美食风、养生风朝猎奇求珍方向畸形发展,一些商务消费与公务消费的胃口日益奢华,都把目光投向了野生动物,这形成了商机,也带来了杀机。

素材点拨:

戕害野生动物让国人震惊,这犹如警钟,再次警醒我们不可妄自尊大,不可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守望我们的家园,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素材二:守望良知

澡堂烧水工被评为大学校园人物

2013年2月,华中农业大学学生澡堂烧水工人赵有朋,因连续发布精辟温馨提示,被学校党委宣传部联合多家校园媒体评为“校园人物”,与多名教授站在了同一领奖台。赵有朋工作的澡堂和开水房,位于华农荟园学生宿舍区。门口四块白色告示板,分成失物招领、猜谜、笑话和通告。他发布的提示精辟又诙谐,常引学生驻足。这些提示还被“搬”上学校论坛,后又在微博上广泛传播,深受“粉丝”热捧。

素材点拨:

所有人都没有理由妄自菲薄,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脚踏实地做事,你的价值终将被他人认可。坚守心灵家园,你就会成为一个崇高的人。

【素材练兵】 守望大爱,凝视崇高

记得第一次爬山,站在山下,看着那耸入云霄的山,似巨人,撑起整个天空;似守望者,俯瞰整个大地„„

而在现实中,也有像山一样的守望者,值得我们凝视。他们有一颗明月心,热爱时代、社会和祖国;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深入时代的肌里,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道出社会的凶兆,化作明月,指引人们在黑夜中前进。

简·奥斯汀,一个值得我们凝视的守望者。

很喜欢《傲慢与偏见》,喜欢伊丽莎白那活跃的思想,敢于向权贵挑战的精神;喜欢达西的傲慢,喜欢他对旧社会的思想的挑战。因此,我便喜欢上了它的作者——简·奥斯汀。

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女性写作是不被看好的,会招来众多非议。但她依然想成为作家,她要用笔写出社会的阶级矛盾,社会的不公平,她要向世人倾诉她的心事。她巧妙地避开了社会的批评家,用男性的名字发表自己的著作。她的聪明,她的勇敢最终使她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

马丁·路德·金,一个值得我们凝视的守望者。

他毕生致力于领导黑人运动,要求打破黑人被奴役、被歧视的社会现实。他多次被捕、多次被暗杀,但这依旧阻止不了他,他要带领全体黑人唱出自由之歌。马丁·路德-金,一个值得我们凝视的崇高的人。其实在社会中还有许多崇高的守望者,比如,2012年12月,澡堂烧水工赵有朋被评为大学校园人物。按通常的逻辑判断,其影响力远不及那些学富五车的教授.但评选结果体现了校方对其工作的认可,这也说明,只要脚踏实地做事,就能成为社会尊敬的人!

因为坚守,他们值得我们凝视。

当然,在当今的社会,仍存在一些为一己私欲而活着的人,比如那些戕害野生动物的行为触目惊心,再比如丧心病狂的周克华,“表哥”杨达才,都妄想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已有,实在可耻。

其实每个人都是守望者,我们都可以像他们一样用美好的心灵去守望,坚守社会的良知,与高尚的人同行。就让我们做一个守望者,给社会留下一片真实,一片希望吧!

【点评】

演讲训练与高考作文快速构思 篇7

我们发现,高中演讲题的命题范围和方法其实与高考作文命题非常接近。作为演讲竞赛的评委,我现场感受到了优秀学生快速构思的水平,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同学好像平时还不错,但拿到题目后硬生生地开不了口,不知从哪里讲起,这和写高考作文面对题目半天下不了手很相像。我们下面就《扬子晚报》竞赛的演讲题目和选手的表现逐一分析,期待它能给我们的高考作文快速构思提供借鉴。同时,这些题目也很有高考作文命题的参考价值。

1. “出格、打扮、气质、靠谱”,请你任选其中一个词,发表你的见解。

分析:记得抽到这道题的一位女同学,她选择的词是气质。她是这样讲的:气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与良好素养的表现。有的人以为外表的华丽就是气质,这可不是真正的气质。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气质高雅,更多的是着眼于她具有知性的美感,就算是外表,则要求其服饰和其自身条件的和谐搭配,而这又是修养的表现了……这位女同学的演讲还是比较成功的,她抓得比较准,也有一定的角度和新意。当然,如果哪一位同学对“靠谱”感兴趣,那可能会显得有点意思。“靠谱”是近年

来很热的一个社会流行词,常听到有人把“靠谱”挂在嘴边上。因为这个社会事实上有许多人做事不靠谱。不靠谱就是违反常识,就是违背常理,就是离开了做人做事的底线……这个词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生态的一种反讽。如果你拿出来说,一定会引起评委(考官)的共鸣。其实,这就涉及到写高考作文的题材选择,有些属于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可能是起点就高了一步,考官或阅卷老师打分时自然就比较青睐了。

2. 莎士比亚说:质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请说说你的理解。

分析:这个格言当然可以作为演讲的论点,你只是要证明为什么。一位演讲的同学说来算不错,他举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

小故事作为论据。这在议论文中也叫事实论据。应该说这位同学的策略是对的。

我们写高考作文时,也不妨学会引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质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这在2012年上春晚的朱之文(人称“大衣哥”)身上就能体现出来。他打动观众的

原因之一

固然是他唱得不错,但他作为一个农民的质朴恐怕也是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著名歌唱家于文华真心实意的帮助,还是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的高度赞赏,他们都表示是朱之文的质朴打动了他们的心。这样的例证,既鲜活又不会有多少表达的难度,写高考作文时不妨学会运用。

3. 你知道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吗?请以“倾听烈士的声音”为题,说一段话。

分析:抽到这道题的是一位男同学,他的表现令所有在场的人印象深刻。他在30秒的准备后,出人意料地先将《国际歌》从头到尾唱了一遍,他觉得唱国际歌更能表达他对先烈的感情。但是,演讲毕竟不等同于唱歌,演讲的本质还是写作。针对问题,有观点有材料,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基本要求。“倾听烈士的声音”,假如让你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该如何处理呢?如果写记叙文,或记叙体散文,你只要选择你熟悉的烈士,与之虚拟对话,并在对话中叙述烈士的英勇事迹,这样写800字或1000字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如果写成议论文,也不难。你可以先建立观点论点。如无数革命先烈牺牲了,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抛弃呢?再如,你可以在“倾听烈士声音”的基础上建立起你自己的一个观点:我从烈士身上触摸到了信仰的力量。

4. 经民俗学专家多年呼吁,清明节终于成为法定休息日。请你说说“中国人心中的清明节”。

分析:记得抽到这道题的一位女同学先朗诵了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演讲者虽然没有离开清明节这个话题,但讲得比较零散泛化,也没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中国人心中的清明节”究竟是怎样的呢?可以说的很多,正如“中国人眼中的君子”,君子形象也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说,但简短的演讲或800字的高考作文不允许你泛化地去说。“中国人心中的清明节”当然是祭扫亡灵。我自己就写过一篇散文叫“穿行于墓地的遥想”,就是讲清明节,其中的立意就是清明节的祭扫仿佛是生者与死者永远的精神对歌。这样写就有线索有立意了。

5.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到大学生必备的五种能力,其中写作能力位列第一,为什么?

分析:抽到这道题的是一位女同学。她主要是从交际、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来说明写作的重要性,作为现场演讲,这样说还是不错的,而且那位女同学的表达还比较流利。但如果要以此写一篇作文,其立意恐怕要更接近杨玉良校长的“能力”原意。这个能力主要指严密而精致的思维能力是写作能力的直接体现。特别是对写作自身的要求,它实际上是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反映。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杨玉良校长才将之列为五种能力中的第一位。

6. 近年媒体不断报道,广州、北京等大城市不少实体书店因经营困难关门。同时,前不久又有台湾的诚品书店将连锁店开到了大陆的苏州,对此你有什么评论?

分析:这道题演讲者虽然讲得还不错,但对这个题材不是太熟悉。这就提醒同学们,特别是将要参加高考的同学,平时还是要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思考社会,对社会问题要保持一定的关注热情和思考度。这个问题的背景是这样的:中国的新华书店生存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有政策的支撑。民营书店的生存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因此,实体书店关门的一般都是民营书店。这是其一。其二,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阅读的兴起,新兴的阅读方式及阅读群体分流了部分读者,这也是一个原因。但

台湾的实体书店,它也是民营,为什么能不倒闭反而还兴旺呢?这实际上和我们的实体经济及其企业是一个道理。那就是面对新的市场环境要有新的变化。要实行“转型、升级”,要做到继承与改变并存,这些都是诚品书店成功的原因。这样来说,证明和论证的力度显然会加大,考分自然也就上去了。

7. 你熟悉这些名词术语吗?“云计算、物联网、3D、CAD、反物质、受控核聚变、超导”,请你任选其中一个,说说你的认识。

分析:当这个题目一出现,在场的评委和观众当场就有“哇”的惊呼声。其实,这些科技术语对于一个高中生,特别是重点中学的同学来说至少应该略知一二。抽到这道题的女同学坦率地承认对这些概念不太了解。不过她还是选择了一个“物联网”,她在演讲中,把物联网等同于网购,可以说不算离题,但准确性不够。其实,不能精确了解其概念的内涵也不要紧。它可以转入到对社会问题,对人类历史发展问题的思考。比如说CAD,它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简称,有了这个系统,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在产品设计中可以更好地适应个性化的要求,如汽车制造。而个性化、差异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价值认同。再比如说反物质,它能把我们的思维延伸到茫茫宇宙。受控核聚变是为了实现永久性清洁能源的一种努力。所有这些都能注入社会思考和哲学思辨的界域之中。借此,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在选材和论证的过程中,如果能自然巧妙地注入新科技的元素无疑将会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原载《姚卫伟百场高考作文讲座精华》)

(江苏教育出版社 姚卫伟提供)

上一篇: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下一篇:挖掘机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