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导读

2024-08-15

《子夜》导读(共4篇)

《子夜》导读 篇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子夜》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掌握吴老太爷的心理感受。

3、鉴赏本文独特的景物描写,概括当时的社会环境。

过程与方法:

认真阅读课文选段,培养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通过拓展阅读,学生了解《子夜》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在旧中华民族工业失败的必然性,继续培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子夜》中吴老太爷形象及节选部分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节选部分心理描写方法及《子夜》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关于文学创作有一个奖项叫“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我国文学的最高奖项。那么,对于茅盾,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茅盾的一篇小说——《子夜》。

二、知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最早党员之一。1921年1月茅盾参加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主编并改革了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1927年9月到1928年6月,他完成了处女作《蚀》三部曲,包括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1932年前后,又相继完成了获得巨大声誉的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春蚕》。1933年又接续《春蚕》的人物和故事创作了《秋收》、《残冬》,构成了广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40年代初,写下了《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优秀散文。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还有《腐蚀》和《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81年辞世。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生前留下遗嘱,用他的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专项奖励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作品。文学史界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20世纪中国的巴尔扎克”。

(二)作品介绍:

1、.“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时代背景:《子夜》1933年1月出版,它标去着茅盾创作的成熟,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由振兴民族工业到最终破产的悲剧命运为轴心,以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焦点,展示了1930年5 月到7月的社会生活,通过这两个月的历史横断面充分表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地点是上海。从纵的方面看,是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而做的种种努力,写他如何苦心孤诣经营他的庞大企业,如何吞并小企业,如果用残酷的手段剥削工人,如何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最终却被外国资本支持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所击败。从横的方面来说,有内地乡镇土豪劣绅的没落,农民的暴动,工人的罢工,交际花的活动,青年男女的恋爱„„作品牵涉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众多头绪。可以说,小说的构思是庞大的,它围绕中心事件,把复杂万端的人物、情节等浓缩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3《子夜》的梗概

故事从1930年5月的一个傍晚开始,三辆雪铁笼汽车闪电似地驶过外白渡桥,戛然停止在内河小火轮的汇集处——戴生昌轮船局大门口。工商界巨头吴荪甫和他的二姐夫,金融界大亨杜竹斋夫妇,来此迎候从老家双桥镇前来避乱的吴老太爷。

吴老太爷的守旧思想,与新式企业家的儿子吴荪甫格格不入。一到上海他就受到强烈的刺激。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纷至沓来的客人中,既有企业老板、金融巨头,也有官场政客,寄生文入。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作交易。这时,吴荪甫的思想也不在丧事上。家乡农民暴动与丝厂工人罢工,他得布置对策。杜竹斋拉他和金融魔王赵伯韬合伙做公债多头,他忙着筹划谈判。

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王国”的幻想。但这时,他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他决定将双桥镇劫后的余产折合现金,投放益中信托公司,干一番大事业。他起用丝厂职员屠维岳,蒙骗分裂工人,平息了里的工潮。这时,杜竹斋驱车前来,报告了公债投机得手的喜讯。吴荪甫一一突破了重围,志得意满,感到更大的胜利在向他招手。然而好景不长。端午节后,传来了省政府的命令;为支撑双桥镇市面,吴府在那里经营的工厂、商店不得关闭。抽回资金的计划落空了,吴荪甫勃然大怒。但一想到“益中”即将吞进七、八个小厂,又不由回嗔作喜,爽快地表示顺从省政府的命令。可是,新的矛盾又使他陷入窘境:要扩充、整顿那些亏本的小厂,要资金;要搞公债投机,牟取暴利、也要资金。吴荪甫日益感到资金兜转不灵。在这种关键时刻,赵伯韬又堵住了吴荪甫的去路。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了“益中”。吴荪甫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雄心勃勃的吴荪甫并不甘心失败,他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了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又笼络了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但是,时局的发展对吴荪甫十分不利。有消息说:阎军全线出击,四五天内就要打进济南。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危险。吴荪甫再也沉不住气了。尽管厂里新的工潮一触即发,他仍然决定把公债投机上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他断然下令:裁人,减工资,延长工时。工人被激怒了,他们举行了罢工。屠维岳束手无策。被围困在厂内的吴荪甫,也只得从后门溜走。

前程的暗淡,事业的危机,咬啮着吴荪甫的心。为了排除心头烦闷,他疯狂地寻求着刺激。他带着交际花徐曼利,乘坐小火轮,在长江上寻欢作乐。上岸后,他又寻访秘密艳窟。回到家里,他仍然感到精神颓丧。突然,不速之客赵伯韬来访,他要用吴荪甫吞并小厂的办法来吞并“益中”公司了。

吴荪甫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和同人们商量决定,以适当的价钱,将“益中”顶给西方的“洋行”和东方的“公社”,再将办厂的资本投放公债市场,与赵伯韬作最后的决斗。谁知在紧要关头,收买的人倒戈了。吴荪甫孤注一掷,把住宅也押上去。交易所挂出的牌子步步下跌。这时,如果杜竹斋能与吴荪甫合作,“空头”便全胜了。可是,杜竹斋最终站到了赵伯韬一边。吴荪甫倾家荡产,彻底失败了。曾经显赫一时的工业巨头,如今成了丧家之犬。他绝望地用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膛,但又立即镇静起来。他命令少奶奶赶快叫家人收抬行装,当晚就登上了去外地避暑的轮船。

4.节选部分的背景

课文节选小说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此次来上海,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势,儿子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任别人的摆布。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位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四小姐与七少爷。

三、课文探究:

1、吴老太爷初到上海时的所见所闻,展示出上海滩怎样一种社会环境?

明确:本文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即按照人们第一次见到某物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它。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景观就显得分外光怪陆离、摄人心魄:亮着灯光的窗洞竟成了“怪眼睛”;汽车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在红绿灯的指挥下,突然,“怪物们”“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男男女女则仿佛被鬼追着似的飞跑。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男女就显得格外败坏风俗,有伤风化;二小姐身着夏装,仅仅“露出半只臂膊”,老太爷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厌恶”,塞满了心胸;时装少妇,裸露肌肤,“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老太爷就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并令他全身发抖;儿子阿萱仅仅痴迷地欣赏时装少妇,老太爷就内心狂跳,简直要气急败坏了。本文大多采用短促的句式,既符合都市生活的紧张节拍,也生动地反映了被声光电包围着的吴老太爷的眩晕感,令人们仿佛能听到他的狂乱的心跳声和急迫的喘息声。

课文中有关上海滩的情况,通过吴老太爷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示的,是一个从未进过城、对现代大都市充满抵触情绪的“老古董”眼中的城市,一个光怪陆离、伤风败俗的地方。

2、上海繁华的市景,给吴老太爷极大的视觉刺激。在这样的刺激下,他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以老太爷的感受为顺序,简要剖析感受的变化。作者是怎么表现的?

明确:开始,老太爷面对都市的摩天大楼、路灯杆和疾驰而过的汽车,被繁华、喧嚣、快节奏吓得全身发抖,进而头晕目眩、耳鸣心跳。后来路过十字路口时,老太爷面对衣着时髦的少妇,特别是“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他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最不能容忍的是宝贝儿子竟然痴迷地欣赏时髦少妇,老太爷受到了莫大的刺激,神经似乎要爆裂,心跳几乎要停止,简直要了他的老命。让老太爷的感受达到了顶峰的是精神恍惚,占据他的意识的是儿子的眼神和女儿的声浪。

明确:本文在刻画人物心理上主要采用了动作暗示、景物衬托、幻觉刻画等方式。

① 用动作暗示人物心理,如: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老太爷的心卜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也不动„„

②用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如: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

③用幻觉刻画,如:但是紧抓住了这位老太爷的觉醒意识的第一刹那却不是剐的,而是刚才停车在“抛球场”时七少爷阿萱贪婪地看着那位半裸体似的妖艳少妇的那种邪魔的眼光„„

3、分析探讨:节选部分的高老太爷是一个有着怎样性格的人?

①保守、闭塞、落后,跟不土时代的潮流,是封建社会的“残渣和僵尸”。

②顽固、愚昧,满脑子封建思想。

③脆弱。

4、高老太爷的结局

在来上海之前,以吴老太爷和《太上感应篇》为代表,以“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势力与吴荪甫委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是尖锐对立的。他认为“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但最后他还是身不由己的来到上海。结果到了就受不得刺激,一命呜呼。在这里吴老太爷不过是一具封建僵尸,一见到空气就风化了,上海专门“风化”像吴老太爷这样的人的地方。暗喻封建体制的解体和新兴力量的强大。

5、总结节选部分的主题思想。

吴老太爷是封建社会的遗老,满脑子封建思想,是“古老社会的僵尸”。面对繁华的都市、快速的节奏、时髦的女郎,吴老太爷深受刺激,遭受重创,它表达了封建遗老已难以适应现代文明,必将被时代无情抛弃的主题。

6、节选部分的艺术特点:

(1)独具特色的景物和人物描写。

(2)心理描写十分丰富、细腻。

充分利用了色彩和声音的描写,鲜明而生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里感受。

7.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④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⑤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8.“刚一到上海这‘魔窟’,吴老太爷的‘金童玉女’就变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灯红酒绿、伤风败俗,反映了一个保守、朽弱的封建遗老不适应现代生活,对上海充满厌恶、抵触情绪。

9、作者为什么将吴老太爷的死安排在小说的第一章?

第一章是整个作品的序幕。在全书的矛盾冲突展开之前,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序幕——吴老太爷的死。这个人物本身与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他的出现却对以后矛盾冲突的展开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点明时代的特点。作者通过吴老太爷的出走,侧面地反映了三十年代实期农村革命风暴的到来。

第二,通过吴老太爷的突然去逝,象征着朽的封建势力——尘封的“古老僵尸”进入现代的大都会就“风化”了。吴老太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死是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象征。这一章还对小说主人公吴荪甫的生活环境、外貌、性格等作了初步揭示,已初步显示了社会剖析小说,这一现代小说模式的一般特点。

四、拓展:吴荪甫的人物形象及形象意义

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心狠手辣,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是全书一切事件和人物的连接点和矛盾冲突的中心。全书展现的种种矛盾,都把焦点集中在吴荪甫身上,作者是把吴荪甫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来表现的。

吴荪甫形象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于,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兴中华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本目的则又是个人利益;他对外来的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反过来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本家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在家里,他和妻子貌合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劣丑行。小说在重重矛盾中塑造的这个典型,十分真实可信。

可见,吴荪甫是3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反映了软弱的中华民族阶级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最终破产的历史悲剧。这一悲剧不是偶然的个人悲剧,而是阶级的悲剧。它揭示了实业救国此路不通,中国现实社会不仅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1、吴荪甫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出身贵族,有良好的经济支撑,有留洋背景,有发展现代民族工业的眼光和魄力,有相应的经济学识和工业经验,还有治理工厂的铁腕与建立工业王国的野心,是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第一代具有现代意识的民族企业家的代表,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塑造得最早、最成功的资产阶级的形象之一。

2、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在公债场上的斗法及其最终失败意味着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对抗及失败;他与工厂工人及农民之间的矛盾斗争则体现了国内各阶级之间的尖锐冲突。围绕着吴荪甫,作家细致深入地揭示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矛盾冲突,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实质及最终走向。

3、吴荪甫建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奋斗及其最终的失败,象征着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最终的命运,通过形象化的小说创作,回答了当时思想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争,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发展资本主义这条道路的不可能性。

4、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了先天性的缺陷,在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同时,不可避免的软弱性使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愿望只能成为空想。

《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子夜》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驳斥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子夜》艺术成就:

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结构、布局很细密。《子夜》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多

种多样的。语言也精炼生动,笔调富于变化。心理描写出色。

⒈《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描写手法的多样性。对于典型人物的刻画,小说主要是采用心理描写手法,作者善于捕捉人物一刹那的内心活动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常常达到细致入微、生动可感的境地。同时,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还巧妙的运用了典型细节,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①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

②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方面。

新增名著《子夜》导读及模拟训练 篇2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但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等。

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碍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实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屠维岳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了交易所的管理机构。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在千钧一发之际,杜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二、作品分析

(一)人物分析

1.吴荪甫

吴荪甫是长篇小说《子夜》的主人公,是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把他放到三十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关系中,放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这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典型。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因此,一方面他们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于是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大敌当前的时候,他们能够联合工农对敌,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在工农觉悟起来的时候,他们又要联合敌人反对工农,具有作为反革命助手的反动性。吴荪甫就是这种既有榨取工人血汗仇视农民运动的一面,又有抵抗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发展民族工业愿望的一面,是具有二重性的复杂人物形象。

2.赵伯韬

他是一个骄横奸诈、凶狠残酷、荒淫腐朽的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形象。他凭借美国金融资本和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力量,操纵了交易市场。他施展种种狡诈、毒辣的手段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斥、打击和控制,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变为殖民地经济。他仗势后台强硬,表现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势。富有胆略和财力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个谈笑间就可以打垮的对手。为了实现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的阴谋,他处处跟吴荪甫过不去,常常施展小计,使吴荪甫陷入困境后将其打败。他在金融界兴风作浪,为所欲为,在生活上也极端荒淫腐朽。他自己恬不知耻地说能“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不论是聪明无知、年仅十七岁的冯眉卿,也不论是风骚能干的年轻寡妇刘玉英,还是轻佻放荡的交际花徐曼丽,都是他的玩物,都是他空虚的精神生活的寄托。他道德上的堕落和性格上的骄横奸险构成了统一体,充分暴露了买办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反动性、经济上的掠夺性和道德上的腐朽性。

3.屠维岳

屠维岳是吴荪甫在工厂里的得力走狗。他精明能干,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吴荪甫面前他侃侃而谈,毫无畏怯。他很惯于使用软的手段收买工人。他在工人群众的罢工怒潮面前,用尽花言巧语,妄图蒙蔽工人群众,骗取信任。倔强、阴沉、胆子大是他性格的主要特点,但在强大的工人力量面前,他是不能不慑惮、畏惧。他采用开除走狗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的卑劣伎俩,来迷惑工人群众的视线,抵制工人运动。当他的“平乱”愿望未达到的时候,他的凶恶的面貌暴露无遗。在屠维岳的身上,有着吴荪甫的影子,可以说屠维岳的形象,无论是他的刚强、机智、胆量这一方面,还是他的阴险、毒辣这一方面,都对吴荪甫形象起到一种补充和衬托的作用。

三、艺术特色

(一)作品题材

《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

①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

②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

③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和罢工斗争;

④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使吴老太爷仓皇出逃,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美梦的彻底破灭;

⑤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虚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寻求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等。

通过这五条重要线索,《子夜》试图概括中国30年代社会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包括城乡、工商、军政、劳资、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仆关系等各个社会层面的生活图景。

(二)情节结构

完整概括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宏伟构思,茅盾是写历史画卷的大手笔,概括历史完整画卷的巨匠。他的创作是艺术化的历史,历史化的艺术。通观茅盾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复杂斗争,寻觅到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代表人物的音容笑貌。

茅盾创作《子夜》时,明确地提出要“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要以农村与都市的对比反映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正是出于对社会面貌整体把握的需要,他把吴荪甫设计成纱厂老板,因为这一角色便于“联系农村与都市”。

《子夜》不仅顾及到社会空间上的全景展现,而且更注意社会结构的全景式表层模拟。他把每一个人都作为他所属的阶级的“标本”来塑造,写出他们所具有的社会角色特性,像吴荪甫、赵伯韬等不同类型的资本家,像吴老太爷、曾沧海等不同特点的地主。像李玉亭、范博文等不同模式的知识分子,既是“单个人”,又都是带有特指意义的社会角色。他们个人的命运事实上反映了某一社会群类的基本状况。

在进行大规模的全景式描写时,茅盾注意在具体的情节安排上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因为这样才能显示出作品的色彩与波澜,也才符合生活的实际。

他以城市为近景,以农村为远景的布局,以光怪陆离的城市为主要的生活舞台,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谈论或政治形势的变化,起伏不断地引出农村这一条线索。在围绕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引出各种经济斗争和阶级斗争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安排线索,形成虚实结合,疏密相间的布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茅盾与那些提笔一泻千里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他这种阔大的构思,为我们贡献出《子夜》这样一部概括中国30年代社会生活的完整面貌的百科全书。

(三)真实准则

茅盾执着于现实人生,倾心于艺术的真实。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真实”永远是他的一条准则。他对自然主义大力弘扬与倡导,并对与之相近的现实主义怀着虔诚的捍卫热情。他力图避免当时文坛上的左倾机械论的通病。生活实感正是茅盾最为关切的,在他看来,充实的生活比正确的观念和纯熟的技术更重要。

在茅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充分注意了生活的复杂性,尤其是注意了人及其关系的复杂性。他在《子夜》的构思和搜集过程中反复调查研究,所以他对产业界、金融界的情况了然于胸,因而《子夜》能以生动的形象真实、细致地再现生活,在同一类作品中独领风骚。

(四)史诗性质

以《子夜》为起点的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大部分作品,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创作模式,一批作家开始认同和尝试这种创作模式,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社会现实,正面描写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人们称之为社会剖析小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后,由茅盾所开创的这一种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渐渐地上升为主流,并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高峰。

《子夜》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表现是,它以惊人的艺术力量表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矛盾与斗争,提出并回答了当年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子夜》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模拟训练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吴荪甫一直试图建立自己的“王国”,走实业的道路。双桥镇匪乱的消息打乱了他的计划,他只得和王和甫、孙吉人等走另一条路,要在公债市场上大展身手,狠狠赚一笔。

B.曾家驹弄到了一张共产党党证,这使得曾沧海仿佛看到了儿子光宗耀祖的希望,于是,他立即满足儿子要求,给儿子钱。曾家驹有了这么一张党证,常常向老头子要大把的钱花用。

C.冯云卿使用美人计,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他的女儿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而赵伯韬做的是“空头”,结果冯云卿落得人财两空。

D.跟随吴老太爷来上海避难的四小姐惠芳,七少爷阿萱,这对乡下长大的“金童玉女”刚到这个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就贪婪地注视与询问周遭的新鲜事物。这让一直信奉文昌帝君的《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无法忍受。

E.李玉亭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捉住了吴荪甫的头发”,这是指吴荪甫趁朱吟秋资金困难之际,设计夺取了朱吟秋的干茧,因此说“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而赵伯韬设陷阱引诱吴进入公债市场,使他越陷越深,让吴荪甫破产,因此说“赵伯韬又从后面捉住了吴荪甫的头发”。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面对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李玉亭一方面周旋于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希望他们捐弃前嫌,联手镇压工潮,一方面又唯恐自已这种不能“从一而终”的丑态暴露而提心吊胆。

B.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了“益中”,吴荪甫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但他不甘心这样,他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了赵伯韬的情人刘玉英,又笼络了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

C.吴荪甫有鲜明的矛盾性格,精明能干,想振兴民族工业,但根本目的则是个人利益;憎恨帝国主义及买办资本家,但他又镇压工农运动。

D.《少年维特之烦恼》贯穿《子夜》全书,此书是雷鸣和林佩瑶的初恋信物。雷鸣一直将它珍藏在身边,在前线遇难前,他叫林佩珊带这本书给已身为吴府少奶奶的林佩瑶。林佩瑶倍加珍爱,吴荪甫却一直没有发现。

E.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他的感情冷淡,貌合神离;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只有他的姐夫杜竹斋还在帮助他,这是最后的安慰。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次见面时,吴荪甫用冷峻的目光打量着屠维岳,屠镇定自如,吴荪甫暗暗赞赏。又听说屠是老太爷介绍的,但在罢工一事上顶着自己,打算开除他。屠据理力争分析形势,最终吴荪甫任命他为账房总管。

B.杜竹斋虽然是吴荪甫的姐夫,他们在生意场上也有很多合作。但是他面临着经济利益的诱惑时,杜竹斋毫无犹豫地背叛了吴荪甫。赵伯韬正是看准了杜竹斋唯利是图这一点,成功地打败了吴荪甫。

C.冯云卿从农民那里盘剥来的钱财在债券市场上损失惨重,当何慎庵把这个消息告诉冯云卿时,“冯云卿蓦地站起来又坐下去,瞪出两颗眼珠,呆呆地看着,白眼球上全是红丝,脸色变成了死灰,嘴角的肌肉忒忒地不住跳动。”这段描写活脱脱地描绘出了一个失去钱财的守财奴的形象。

D.1930年的一天,吴荪甫、杜竹斋、赵伯韬、徐曼丽等人迎接由乡下来的吴老太爷。后来,吴老爷两手紧紧抱着《太上感应篇》,眼前出现各种幻觉:客厅里各色的灯在旋转,古怪的家具,时髦的女人不停地跳着……最终突发脑溢血气绝身亡。

E.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王国”的幻想。但这时,他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他决定将双桥镇劫后的余产折合现金,投放益中信托公司,干一番大事业。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老太爷本不愿意到上海,吴荪甫向来也不坚持,但因为土匪实在太嚣张,而且邻省的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让老太爷高卧家园,委实是不妥当,为了老太爷安全,也为了表现吴荪甫的孝心,吴荪甫坚持让吴老太爷进城了。

B.屠维岳是骄矜自负的狗腿子。他自恃很有才能,他同吴荪甫侃侃而谈时,“姿态大方”,“毫无畏怯的态度”。这种过分镇定倔强的态度,与他的生活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C.茅盾虽然以诗人范博文的抒情语调结束《子夜》第一章,但“五千年古老僵尸”,却并没有因吴老太爷的死亡就“销声匿迹”。茅盾在后文中介绍了另外几个“五千年古老僵尸”,他们是曾沧海、冯云卿、赵伯韬。

D.李玉亭这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依附着吴荪甫、赵伯韬这些人,当吴赵在公债市场上斗法日趋紧张的时候,他曾试图出面调解二者的矛盾。他到赵伯韬的公寓拜访赵,本来想替吴荪甫说情,不料反被赵伯韬一阵抢白,他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

E.对于吴家少奶奶林佩瑶来说,吴荪甫虽然是她的丈夫,但是他从没给过她所渴望的爱情,而且吴荪甫是个工作狂,与林佩瑶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和沟通。所以,当林佩瑶的初恋情人雷鸣出现在她的面前的时候,她刹那间找回了爱情的感觉,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与雷鸣的爱情中去。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冯云卿热衷于公债投机,结果成了吴、杜、赵三巨头形成的攻守同盟的牺牲品。为了“翻身”,他同女儿谈判,决心送女儿给吴荪甫施展美人计,以从吴荪甫那里获取最新的公债信息。

B.在吴老太爷的丧礼上,上海政、工、商、军等的重要人物都来吴公馆吊丧。这些人聚在一起固然是为了给吴家吊丧,其实也是借这个机会交流信息和资料,谋求合作的机会。赵伯韬的出现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他希望和吴荪甫在公债市场上合作。

C.拥有诗人气质的范博文一直青睐吴家少奶奶的妹妹林佩珊,然而佩珊一直弄不清楚自己的感情,她对范若即若离,既想和他在一起,又担心真的和范结婚,自己会后悔。

D.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危险,吴荪甫再也沉不住气了。尽管厂里的新工潮一触即发,他仍然决定把公债投机上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他断然下令:裁人,减工资,延长工时。

E.曾沧海仗着是吴荪甫的舅舅,总认为这个体面的外甥应该要给这个老舅足够的尊敬。所以,吴老太爷过世后,曾沧海对于吴荪甫居然没有派小火轮来接自己去上海主持大局大为光火。一怒之下,曾沧海决定断绝与吴荪甫的关系。

6.小说以“子夜”命名有什么含义?

答:

7.请简要分析吴荪甫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答:

8.请简要分析《子夜》的结构特点。

答:

参考答案

1.AB(A虽然双桥镇的匪乱打乱了吴荪甫的一部分计划,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走实业的道路,他和王和甫、孙吉人等筹建的“益中公司”主要还是以实业为主,并没有完全依赖公债市场。B曾沧海的儿子曾家驹弄到的是一张国民党党证。)

2.DE(D雷鸣并未战死,书是他自己送过来的。E他的姐夫杜竹斋也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对他反戈一击,直接导致了吴荪甫的彻底失败。)

3.AD(A最后屠维岳并没有被任命为账房总管,吴荪甫只是写了个批条:“自莫干丞以下所有厂中稽查管车等人,均应听从屠维岳调度。”D到码头迎接吴老太爷的有吴荪甫,杜竹斋夫妇,赵伯韬和徐曼丽并未到场。)

4.CE(C曾沧海和冯云卿可以称得上是“五千年古老

僵尸”,因为他们腐朽僵化,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生活的变化,而赵伯韬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买办代表,是一个机会主义者。E雷鸣的出现虽然给佩瑶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然而她依然保持着吴家少奶奶的身份,没有“奋不顾身地投入到雷鸣的爱情中去”。)

5.AE(A冯云卿试图使用美人计的对象不是吴荪甫,而是赵伯韬。E曾沧海虽然对吴荪甫没有来接自己感到生气,却也无可奈何,他更不敢与吴荪甫断绝关系,在双桥镇这个地方,他的这个外甥势力还是很大的。)

6.《子夜》的命名,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子夜”即半夜,既已半夜,离黎明也就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中国旧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定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7.他有鲜明的矛盾性格:精明强干,想振兴民族工业,但根本目的则是个人利益;憎恨帝国主义及买办资本家,但他又镇压工农运动;他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也同中小民族资本家结下了许多矛盾;他既有革命性的要求,又有妥协性的一面。

《子夜歌》题目考 篇3

关键词:子夜歌;和声;民歌;子夜来

南朝民歌大部分都被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子夜歌》便是属于吴歌这一类。《子夜歌》共四十二首,在南朝民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毫无疑问,它是南朝民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可是除了少数的几本书对它有记载之外,其他关于《子夜歌》的记载寥寥无几,因此造成了学术界的争议,这尤其体现在对“子夜”的理解上。

《宋书·乐志》:“《子夜歌》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晋孝武太元中,琅玡王珂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时,豫章侨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亦是太元中,则子夜是此时以前人也。”

《晋书.乐志》:“《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孝武太元中,琅玡王珂之家,有鬼歌《子夜》,则子夜是此时人也。”

《旧唐书·音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晋日常有鬼歌之。”

这几段史料让部分学者认为《子夜歌》就是晋代叫”子夜“的女子所作,例如学者钱仲联在《中外爱情诗鉴赏辞典》里就说《子夜歌》是晋代一位叫“子夜”的女子所写,但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质疑,鲁迅在《门外文谈》里说《子夜歌》是无名氏所作,当代学者王乃英、林杰等则认为“子夜”应该指的是时间。

我认为《子夜歌》这个曲调名称应与它的的和声“子夜来”相关,对南北朝乐府研究较深的学者王运熙也是持此观点。

下面我将对“名字说”,“时间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会对我的观点做出一些解释。

《子夜歌》是晋代叫“子夜”的女子所写,这里就有两种理解:《子夜歌》42首全部由“子夜”一人所写,另一种说法就是晋女子“子夜”写了一部分,其后的女子模仿它写了很多首,由此凑成了42首。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经不住推敲的。

第一种说法认为《子夜歌》42首全部由一位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写,从内容上看,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子夜歌》塑造了一个个遭遇不同且性格迥异的女子,有相恋时惹人怜爱、婉丽的女子,如“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还有相思时痴情坚贞的女子,如“别后涕流连,相思情悲满。忆子腹糜烂,肝肠尺寸断。”对待被弃,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做法,有自怨自艾,满腔怨愤的,“遣信欢不来,自往复不出。金铜作芙蓉,莲子何能食。”也有毅然决然的划清界限,表明自己对负心男的不屑的,如“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常与清流乖。”《子夜歌》前后叙事,塑造形象的矛盾这一点就证实了它不可能是一个人所写。另外,假设《子夜歌》是一个人所写,那么在史籍或文籍上对于“子夜”这个有才情的女子应该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记载,但我们只知道她是晋人,叫“子夜”。历史上最有名的女才人应该是宋代的李清照,即便是如此有名的女词人给我们也不过留下了50余首词和一些诗歌,散文等,远在宋代以前的晋女子“子夜”一个人就写了42首诗,并且为后世文人所津津乐道或者模仿,可是关于这个女才人的记载寥寥无几,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可信。

还有人认为“子夜”是人名,只不过她只是作了部分诗,其余的是其它人作的。这种说法也是存在问题的。首先《宋书·乐志》的那段史料记载本身是有问题的,之后的《晋书》、《旧唐书》的记载当然也是错误的。最早的关于《子夜歌》的记载应该是南朝宋刘敬书的《异苑》(卷六):“晋孝武太元中,琅玡王珂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章郡,侨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宋书》是南朝梁沈约所作,那么《宋书》中的记载应该是源自《异苑》,可是我们发现刘敬书的《异苑》并没有提及《子夜歌》的作者,那么《宋书》中说《子夜歌》是晋女子“子夜”所作说法不可信。从另一方面讲,女子的名字叫做“子夜”也确实有点奇怪,因此,《子夜歌》中的“子夜”应该不是指名字。

有部分学者例如王乃英、林杰等认为“子夜”应该指的是时间,如果“子夜”指的是时间的话,那么这个时间非常特殊而且很具体,就是夜里的23点到凌晨1点。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可以根据《子夜歌》的内容加以驳斥。《子夜歌》共42首,具体写是在夜里的只有七、八首,还有一些是写傍晚或白天,不过更多的是没有告诉我们时间的,例如“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像这样的诗我们无法判断它所指的时间,而且这样的诗占据了绝大多数,就算写明是在夜里,例如“夜觉百思缠,忧叹涕流襟。”它是发生在夜里,但一定是“子夜”吗?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再者,学者王乃英于1996年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子夜歌>作者考》里面的论证本身存在漏洞。他用《读曲歌》之六的一首诗来论证“子夜”指的是时间:

打坏木栖床,谁能坐相思。

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悲。

按照他的观点“子夜”是指时间,那么后两句的断句应为: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悲。很明显,这样的断句与诗句的意思是不相符的,正确的断句应为: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悲。这里的“子”代指“你”,“夜”表示在夜里,这两个字都是有含义的,并不是合起来表示一个具体的时间。因此王乃英的论证存在漏洞,不足以支持“子夜”是表示时间的说法。

还有很多学者用《子夜歌》的变曲来考察“子夜”的含义,所谓“变曲”就是指曲子的变化,从旧有曲调中变化出来的新声,这些变曲多为《子夜歌》以后的人所做,用它来考察“子夜”的含义未免不太严谨。endprint

我的观点是《子夜歌》这个曲调名称与它的和声“子夜来”有关,“子夜来”也就是《子夜歌》的主要声调。女子企盼男子夜里能来与自己相会,这个解释与《子夜歌》的内容是相吻合的。下面我将作更深一步的论证。“《乐府诗集》(卷二十六)于论述《相和歌辞》时说:‘诸曲调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豔、有趨、有亂……豔在曲之前,趨与亂在曲之后,亦猶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我们知道吴声西曲是能够配合曲子唱的,“送声的位置,应在全篇末尾,……至于前面的和声……它的位置,应该在每句之末尾。”《南史》(二十二)王俭传:“齐高帝幸华林宴集,使各效技艺:褚彦回弹琵琶,……沈文季歌子夜来,张敬儿舞。”这里的“子夜来”就是《子夜歌》的和声,以“来”字作为和声结尾有很多,根据《旧唐书.音乐志》的记载,《乌夜啼》的和声是“夜夜望郎来”,《古今乐录》中记载《襄阳乐》的和声是“襄阳来”,《三洲歌》的和声是“欢将乐共来”,因此“子夜来”作为《子夜歌》的和声是有迹可循的。除此之外,吴声西曲的曲调名称与它的和送声相关这种说法是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的。《阿子歌》送声云:“阿子汝闻不?”《欢闻歌》送声云:“欢闻不?”《丁督护歌》的和声是“丁督护”,《阿子歌》的和声是“阿子闻”,《欢闻歌》的和声是“欢闻”,《团扇歌》的和声是“白团扇”,《女儿子》的和声是“女儿”,我们可以发现和送声与题目及内容是有一定关系的,学界对《子夜歌》题目的诸多误解是因为对吴声西曲中的和送声关注较少。

综上,《子夜歌》的正确理解应该与它的和声“子夜来”相关,这种解释也让我们对《子夜歌》的内容有了全新的理解,它哀婉的情调打动了无数人,那一声声“子夜来”的深情呼唤,如此动听,唤醒了我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期待。

【参考文献】

[1]王运熙.六朝乐府与民歌[M]上海;古典文献出版社,1957:109.

[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3]王乃英.子夜歌作者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6,(3):37-39.

[4]王运熙.乐府诗述论增补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清)王谟.古今乐录(卷首)[Z]//汉魏遗书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影印本).

子夜情话情感散文 篇4

想你的夜

“想你的夜,多希望你能在我身边,不知道你心里还能否为我改变。想你的夜独自守在空荡的房间,爱与痛在我心里纠缠。我求你让我再爱你一遍,让爱再回到原点。”

想你的夜,耳边回荡着这样的歌词,心里回荡着降央卓玛的歌声,每当我们唱起“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时候,你会翩翩起舞,你说你小时候最喜欢跳舞了。卓玛那浑厚的声音把我带到那段温馨、甜蜜的时光里。那段时光里你是温存的,清晨会收到你如诗的短信问候;中午你会打来电话,就是告诉我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好像我是你的老板,时刻汇报着你的行踪;深夜你是我准时的闹钟,提醒我该下楼接孩子了。下雨了,会收到你让我添加衣物的叮嘱;出门前会接到你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行走的路线;开车时,告诉系好安全带;天黑在车里等候你会叮嘱我关掉车灯,你的关心和爱护时刻伴我左右,无处不在。

想你的夜,我习惯了穿着你送的金黄色珊瑚绒的家居服,慵懒的闲散的靠在沙发上翻动着你发给我的只属于我的无数条短信,看着每一条短信的时间,想着彼时的甜蜜和牵挂,想着我们曾经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傍晚,我们牵手走过的校园的小路,小路旁拂面的垂柳,垂柳下我们依偎的身影。你说,在你们家乡男人是不能给女人拿包的,但是我累走了,你会背我一程。吃饭的时候,你说,今天你来就是陪我吃饭,这是你今天的第五顿饭,于是满桌都是我爱吃的东西,你告我,用手抓,这个毛病真是你给惯出来的,习惯了用手抓着吃饭,有一次吃火锅,我就把手烫了,我就给你发短信,你告诉我,冷敷,蒙古大夫什么都会治啊。

想你的夜,泪水已悄悄的滑落,想起白天的种种思念。逛街的时候,会想起你在商场里曾经的等候和陪伴;吃饭的时候,会想起我们百吃不厌的杀猪菜、那酸酸辣辣的米线、那米线里的精华,你永远都挑出来放进我的碗里;每天听着广播里的影讯,“悠悠黑水、萧萧落红”----以我们最喜欢的作家为题材的电影《萧红》就要首映,多希望你能陪伴在身边,共同感受着我们的最爱。凯德广场开业的前一天,我们在那附近想找一家西餐店,你说你喜欢西餐、喜欢自助西餐的随意,可是真的没有,现在那里是中西餐馆林立,每当我走过那间星巴克,芳香的咖啡飘满小屋,对你的情感依然如故。不知道何时再续前缘,让我把思念向你倾诉。

想你夜,我的心在颤抖,想你的夜我的泪在流、想你的夜才知道思念是什么、想你的夜才知道痛是什么,想你夜谁听我诉说......想你夜,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百花的深处。

爱我就不要让我流泪

爱我就不要让我流泪,不要让我有那么多品种的泪水,委屈的、思念的、甘甜的......是离别让我懂得什么是思念,是爱恋让我体会什么是牵挂,是你让我有了那么多的泪水。

在你面前,我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任泪水诉说着我的委屈和脆弱。

在你面前,我像一只狼狈贪吃的小猫,惦记着面前的美餐,没忘了边哭边享用美食。可是当我哭得很投入的时候,我发现光盘行动马上就要在你的努力下大功告成,终于见识了什么叫没心没肺。

当你为我擦去脸上的泪花,所有的猜度、怨恨、气恼都融化在你无尽的温存。我崩溃在你的坦诚和疼爱中,我没法不相信你的承诺,我无法抗拒你的牵引。

当你牵着我的手,走入百花深处,姹紫嫣红一片春,盛开的百花也在为我们祝福。你说花是有灵性的,它会见证我们的春天,花也是有语言的,于是选择收藏了一盆生命力极强的漂亮的仙人球和一颗生机勃勃的翠竹,你寓言,这样的植物永远长青。

爱我就不要让我流泪,不要在我无助时找不到你牵引的双手,爱我就不要让我流泪,不要在我寂寞时看不到你的问候,爱我就不要让我流泪,不要在我委屈时忽视我的痛,爱我就不要让我流泪,不要在我思念时看不到你温厚的面容,爱我就不要让我流泪.......爱我就给我买哈根达斯(冰淇淋),爱我就在我孤单的时候陪着我,在我想你的时候看着我,为我擦掉永远也流不完的眼泪。

安全带,你系好了没有

毕业典礼的当日,一对情侣坐上过山车,女孩对男孩说“我怕”,男孩对女孩说,“有我在你什么都不要怕”,说着,男孩的安全带折了,男孩先是惊恐,然后很镇定,女孩犹豫片刻,把自己的安全也解开了,两个年轻人执子之手,十指相扣,度过了危险,度过了人生的考验。

还记得兴城海上的那场劫难吗?我们相约去出海,也没听天气预报,就冒冒失失的出海了,结果遭遇千年不遇的曼沙天气,船行驶到海中央的时候,雨倾盆而下,狂风大作,我蹲在桅杆下,手紧紧的把牢桅杆,当时,我一点都不害怕,才知道,什么叫无牵无挂,心想反正一家人都在船上......暴雨中,危难时,亲人的生死相依就是安全带。

那个有点热的夏天,每每接到你的电话,如果我是在开车,你一定会叮嘱我“系好安全带”,当时我想这得是个多么心细又胆小的人,后来才知道,你这位胆小心细的家伙竟然无证驾驶好多年。从此,这个没有驾照的司机成为我的导航,一个月朗星稀的傍晚,指引我独自驾车来到那个泥泞荒凉的施工现场,说实话,真的很害怕,但是,你鼓励我说你看到我的车了,那时,你等候的目光就是胆小的我的安全带。

然而安全带和我那永远也弄不明白的导航一样,时常发生故障,雨天,黑夜,没有了导航的指引,我又迷路了,我找不到曾经的指引,我也找不到你,迷迷糊糊中,终于打听明白回家的路,泪水和雨水一起,辨不清方向,手里冰凉的方向盘,告诉我,没有导航也可以回家,只要感觉那是家的方向。

是谁偷走了我的安全带?我不知道,安全带的安全系数有多大,我也不知道,我系上安全带是否就真的安全了,我还是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拥有的时候,没经意,也许是自己弄丢了吧,也许已没有也许。

上一篇:精准扶贫发言稿下一篇: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