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计划

2024-08-31

十二五计划(精选11篇)

十二五计划 篇1

教师:牟方腊

十二五继教期间,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提升自己的执教水平,在教学中能积极参与学校校本教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把所学习的教学理论转向为教学实践,确保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圆满完成。根据中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精神,按照国家《十二五》继续教育的规划《纲要》,结合学校《十二五》继续教育的工作进程,为了能按时保质完成本轮的中继教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制订培训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以新课程为导向,紧密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面向全体,突出重点,通过集体培训、学科教研、教育教研和个人研修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内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培训使自己更加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2、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我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知道自身问题解决的倾向;

3、通过学习、培训、实践、反思,进一步改进与加强我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统一教学策略的把握,有效地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

4、学习形式以小组、个人学习为重点,集中学习为辅助,个人自学为补充。

三、《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第一章至第七章共二十四小节内容。即:校本教研概述、校本教研的形式、校本教研的开展、校本教研实践、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校本发展。

四、通过学习掌握

1.“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了解工作中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自己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熟的作用,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让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教学能力达到新课程要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十二五计划 篇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国家科技部主持, 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 重点解决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 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 突破瓶颈制约, 提升产业竞争力, 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远光软件以大型电力企业集团集约化管控应用需求为导向, 计划用3年的时间, 携手国家电网公司和国电集团公司进行项目研发与应用。项目旨在从集团化角度设计信息系统, 通过云计算、3G移动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研究, 探索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内在驱动力, 帮助电力企业构建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优势资源集中管控的集团集约化管理体系的创新之路。

据了解, 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就项目的意义、总体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考核指标、技术难点与创新点、预期成果及经费概算等进行了多次质询和评议。专家认为该项目设计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的发展思路, 能够满足国家重大工程智能电网建设及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需求, 对于促进电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推动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企业集团集约化转型升级, 突破软件产业在高端管理软件领域的发展瓶颈,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十二五计划 篇3

一、“十一五”期间广西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把理想教育和服务基层结合起来,端正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

广西始终把理想教育作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必修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及交流渠道,广泛宣传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的目的和意义。自治区“三支一扶”办公室举办岗前培训班,利用一周以上的时间,对招募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班不仅请来了专家学者讲历史、谈现状、传经验,教育高校毕业生树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思想,还邀请优秀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代表上讲台,讲述成长经历,分享成功喜悦。

(二)坚持把引导就业和输送人才结合起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成才路

广西不仅把“三支一扶”计划作为一个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而且作为一项向农村基层输送人才的规划。坚持把全日制本科、学士学位以上作为招募對象的基本条件,紧紧围绕集聚广西紧缺专业人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制订计划,定向招募,做到农村基层需要什么人才就输送什么人才。各级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把“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教育纳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建立人才库,加强管理和后续服务。5年来,广西共有460名农业技术、医疗卫生、城镇规划建设等紧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被输送到工业园区、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乡镇卫生院,成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民生工程的专业人才后备力量。

(三)坚持把岗位锻炼和全面培养结合起来,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力

广西始终把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建设作为培养“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抓手,交任务,压担子,鼓励高校毕业生立足本职岗位,发挥聪明才智,展示能力素质,涌现出一批深受农村基层欢迎的招商能手、项目主持、骨干医生、优秀信息员。服务期满后,用人单位专门拿出岗位定向招考优秀骨干。同时,为了培养优秀“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从政能力,广西每年选拔一批优秀“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自治区区直机关进行3至6个月的跟班实习。据统计,5年来,共有112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留在基层服务单位,占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总数的33.1%,有28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占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总数的8.2%。

(四)坚持把制度建设和服务保障结合起来,织就高校毕业生的“安全网”

广西先后出台《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桂人发〔2006〕41号)、《高校毕业生到广西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招募管理暂行办法》(桂人发〔2006〕44号)和《关于我区“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桂人社发〔2010〕169号)等规范性的文件,从高校毕业生的选拔、培养、管理、生活补贴、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服务期满后续服务等全面规范了“三支一扶”各项工作。 2007、2009年广西两次调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从2006年的600元/人月提高到2009年的1300元/人月,确保“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内生活水平不下降。2010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又按企业职工的身份参加社会保险。政策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广西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一)“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不能满足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西既是西部的人口大省,又是西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但是,广西的“三支一扶”计划不仅招募人数是西部12个省市区中较少的,而且是广西“大学生村官”等4个农村基层服务项目中规模最小的。造成招募规模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广西财力不足,只能按国家下达的经费补助名额招募高校毕业生。主观上,部分地区对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培养一支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缺乏紧迫感,不愿意申请和接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

(二)少数“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不适应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

有的高校毕业生生长在城镇,缺乏到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有的高校毕业生独立生活能力差,加之不懂方言、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无法在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有的县以上党政机关长期借用“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少数高校毕业生从未在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过。据统计,每年招募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15%-20%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适应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下到农村基层3个月内主动辞职或者申请调回家乡服务。

(三)广西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政策有待统一

“大学生村官”、“教师特设岗位”、“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同属国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但生活补贴不同,造成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导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流失。

三、“十二五”期间广西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需要完善的政策措施

(一)营造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基层的浓厚舆论氛围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特别是网络等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开辟专栏大力宣传“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的工作生活情况、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通过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类高校应在新兴发展地区的农村基层建立就业实习见习基地,通过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到贫困地区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加其主动与基层、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让大学生及早了解社会,了解农村,了解基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毕业生的家庭要消除对农村基层的偏见,帮助高校毕业生选择“三支一扶”等服务农村基层的项目,通过1-3年的基层岗位锻炼,积累人生财富,调整职业规划,找准职业兴趣,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逐步扩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的规模

“十二五”期间,广西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既要扩大招募规模,又要向重点地区、重要岗位倾斜,还要避免与“大学生村官”、“教师特设岗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岗位交叉重叠。一要逐步扩大招募的人数。在2010年招募350名高校毕业生的基础上,每年按25%左右的增长比例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力争到2015年招募人数达到1000名左右,在岗人数达到1600名以上。二要大力支持“两区一带”和千亿元产业。“三支一扶”计划要向“两区一带”和千亿元产业倾斜,招募重点领域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岗位,既为广西优先发展地区和重点产业输送紧缺人才,又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干事搭建舞台。三要将“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重点充实进基层劳动事务保障所和乡镇卫生院。既解决新农保经办机构人员缺乏、乡镇卫生院本科以上学历医生严重不足的问题,又避免各个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高校毕业生在乡镇党政机关“扎堆”的问题。

(三)健全完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新的就業、社会保险和劳动关系的法律,对“十二五”期间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完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的主要政策。一要完善服务协议。依照《劳动合同法》,修改完善《广西高校毕业生服务“三支一扶”计划协议书》(简称《服务协议》),“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单位报到之日起一个月之内,由用人单位和“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签订两年期的《服务协议》,约定两个月试用期,服务协议要进一步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职责,明确“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服务保护、服务条件和危害防护等内容。二要明确生活补贴的来源和标准。“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工作生活补贴应参照本地区乡镇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标准,生活补贴由自治区财政和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支付的生活补贴不得少于自治区财政支付生活补贴标准的20%,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发放边远地区津贴。三要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和“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签订《服务协议》之日起30日内,按企业职工的身份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其中在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地方,应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办理补充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用人单位缴费部分由自治区财政统一支付,个人缴费部分从“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中代扣代缴。服务期满或服务期未满离开岗位,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按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规定执行。四要享受与其他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相同的政策。进一步梳理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期间的政策,确保“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享受与“大学生村官”、“教师特设岗位”、“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项目相同的政策。

(四)畅通“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渠道

畅通“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渠道,关健是抓好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期满后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一是考录公务员。进一步扩大县级以上党政机关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录用公务员的比例,认真落实《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的精神,县以上党政机关每年拿出公务员考录计划的10%-15%专门用于定向招录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二是事业单位招聘。县以上相关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聘用“三支一扶”计划等农村基层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接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事业单位相对应地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满1年后,在现岗位空缺情况下,经考核合格,即可与所在单位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三是到企业就业。鼓励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用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企业优先招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四是自主创业。广西政府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公共服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登记求职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规模可适当扩大。

十二五继续教育计划 篇4

为了使自己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我们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超越自我。终生学习已成为时代对新一代教师的要求,因此,须科学地制定继续教育发展规划,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指明方向。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和《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特拟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而保持终身学习,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贡献自己。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升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省级培训计划(省培计划)为抓手,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校本研修为平台,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个人现状分析

我自从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努力勤奋,一直身处教学的第一线,不断地努力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面对每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深感任重而道远。虽然渴望能应用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但有时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更需不断地学习,积累,借鉴别人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地经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使自己的业务能力达到质的进步。

四、学习内容及目标任务

在十二五“继教工程”期间,自身学习不少于360总学时培训,从工程启动到培训结束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其他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全员培训以学科培训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一渗透”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种形式的师德学习,做到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

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6.学科法制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迫切需要。

五、具体学习目标:

通过自我学习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熟悉《课标》、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教学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力求达到:

(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熟悉所任学科《课标》,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3)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六、措施及方法:

(1)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与学习成为习惯。平时多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结合自己的实际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十二五计划与人民生活 篇5

——对国家十二五计划的认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会议内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与时俱进、时刻跟党走的重要表现。下面我谈谈我对于“十二五计划”的认识: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我们关注经济发展方式,为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我们知道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一些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程过半”,“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十二五培训计划(最终版) 篇6

“十二五”干部职工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处干部职工在 “十二五”期间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建设一支“团结、高效、务实、廉洁”单位,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有规模培训本单位干部职工,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处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结合省局有关文件精神,拟定了我处的“十二五”干部职工培训计划。

二、目标与任务

培训工作重点为:着眼点放在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和提高工作实施水平上,通过相关内容的培训,实现干部职工在政治思想、现代技术应用等基本素质方面得到提高。使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成为业务、技能全方位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1、加大干部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级部门的具体的要求,组织传出干部职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积极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精神。坚持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管理处

队伍建设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制定计划,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认真做好笔记,对照要求,严格查、自省,写出体会。通过一系列学习,塑造我处干部职工的良好群体形象。

2、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把学科知识的更新、拓展放在教师发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干部职工专业知识水平。.3、以我处发展大局为重点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按照管理处总目标任务要求,积极组织我处干部职工参加各个方面的理论培训,帮助干部职工专业知识的水平。

4、加大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采用“专题讲座,教研论坛,个人自学”等形式完成.5、立足长远,加强管理处干部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来管理、规范我处的管理行为。使我处的干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管理办法

1、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干部职工培训的管理工作。组长:李晓阳

副组长:郭青林王建忠 王 颖

成员:王小军荆庆芳 岳 强 杜占轩 毛转森 南克

文 陈献军

2、加强管理与督查

管理处对各部门实行培训管理,将对此项工作的检查纳入对干部职工考勤、考核评审。

四、培训方式、时间安排

1、自主学习: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单位方案自行安排相应培训内容及学习时间。

2、集中学习:每周二,参加全处干部职工集中学习。

五、具体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业务学习,主要利用每周二学习时间,认真记录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同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学习,每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单位要把学习情况纳入对干部职工的绩效考核之中,加强过程监督,要求各部门至少精读一本理论书刊,并作出相关读书笔记,年底将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收集整理归档。

1、把对新进人员的培养纳入本培训计划之中,组织新职工学习系统的业务知识理论,使他们很快能够熟悉账务自己的工作。

2、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我处干部职工的应用

能力水平,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职工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提高干部职工开展信息技术的能力。

十二五计划 篇7

发展清洁、安全、低能耗、高纯度、规模化的多晶硅生产技术, 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缩小与国际先进生产水平的差距。实现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 鼓励规模化生产, 提高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密切关注清洁、环保的新型光伏电池及材料技术进展, 加强技术研发。

(二) 提高国产设备和集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水平。

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光电转换效率, 降低生产能耗为目标, 支持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片及组件、薄膜电池用关键生产设备以及发电应用设备研发与产业化, 加强本地化设备的应用。推动设备企业与光伏产品企业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

(三) 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大力支持低成本、高转换效率和长寿命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及产业化, 降低电池产品成本和最终发电成本, 力争尽快实现平价上网。推动硅基薄膜、铜铟镓锡薄膜等电池的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 提高薄膜电池的转率效率。

(四) 促进光伏产品应用, 扩大光伏发电市场。

积极推动上网电价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并在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加强光伏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支持建立一批分布式光伏电站、离网应用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 系统、小型光伏系统及以光伏为主的多能互补系统, 鼓励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与应用, 推动完善适应光伏发电特点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五) 完善光伏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变数 篇8

中国经济按每五年一个战略发展阶段来制定实施发展计划。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再过一年就将结束,未来的“十二五”(2011年~2015年)将是国内外经济环境风云变幻的一个重要时期,具体来说,中国企业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基本现实:内外发展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过去成功的经验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负担,过去被忽略的领域在未来可能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生存型需求转为发展型需求

“十二五”期间国内外市场将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将带来国内需求的结构性调整。

第一,外需萎缩将是中长期的趋势,全球将进入需求不足的时代。目前看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将比较缓慢,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上升将使外部市场缩小。2008年8月开始,美国个人储蓄率从0.8%的低位开始抬升,到2009年5月已达6.9%,为过去15年来的新高。这个态势将在3~5年内改变消费格局,造成全球需求下降。

第二,即使外需能够有所恢复,也不是原有水平的简单恢复,必然伴随着结构的重大调整。一方面,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制裁的主要工具,这意味着外贸将面临更加苛刻的环境壁垒。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在全球新增需求中所占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全球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三,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必须尽快用内需来拉动。退一步说,即便外需在水平和结构上都重新恢复,我国也不能再把经济增长的基础长期建立在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上。中国将全面扩大内需,建立内需导向的增长模式。这是下一步国家必然进行的调整。

这可以概括为两个“终结”:首先,外贸依存时代基本终结;其次,立足于生存型需求的增长时代基本终结。绝大多数中国人已度过生存型需求阶段,进入发展型需求阶段。

消费结构变化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第一,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五年我们有望在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中,把居民消费率提高到50%左右,目前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为35%,未来十年要把居民消费率进一步提高到55%左右。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将可能增加企业劳动者报酬,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调整不同部门和不同产业间不合理的劳动报酬,以鼓励居民消费。

第二,与生存型需求相关的行业将逐步萎缩。从现实情况看,一些服务于生存型需求的行业正在消失或即将消失。一个重要表现是,居民消费将从日用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的升级。2008年,城镇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6.3%,农村恩格尔系数则降到43.1%。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表明人们的衣食方面的支出所占比例下降。这意味着衣食领域的企业,特别是中低端企业需要思考长远的发展战略问题。

在食物支出比例大幅度降低的同时,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对住房、汽车、电脑、高档电器等消费品的需求更加普遍,大额消费支出持续攀升。2009年汽车销量惊人的增长表现,和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的成功,已充分说明耐用消费品的强大需求正在形成。

第三,与发展型需求相关的行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内,人们的需求将变成从物的追求到人的自身发展的追求。进入发展型阶段,社会政策重点是投资于人力资本,投资于就业和创业计划,提高人们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人的自身发展。

例如,这几年居民在教育、医疗上支出的增加,使各种层次的教育成为一个大市场,也使医疗服务成为一个大市场。再例如,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服务于老年人的行业将成为一个新兴市场。

需求还将从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升级。近几年来,全社会公共需求增长速度相当快,个人用于公共产品的年均支出,约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5倍。以城乡居民在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为例,1990年至2006年,这些满足公共需求的支出在个人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公共服务短缺的矛盾全面凸显,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热点市场的新趋势

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消费结构变化是慢变量的话,那么城市化进程就是快变量了。近几年我国城市化率一直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预期“十二五”末城市化率达到55%~60%。麦肯锡公司的预测是,按照目前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城市人口将于2025年达到9.26亿,到2030年将突破10亿。由城市带来的消费量,在2008到2025年的增量,足以创造一个相当于2007年德国市场总规模的新市场。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事实上,近十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本质上是得益于城市化的红利。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企业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却是一个重大机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企业外贸中的外汇风险、交易成本等都将明显下降。目前中缅、中蒙、中朝边境都有用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实践,这一趋势在“十二五”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到东盟、中非、上海合作组织五国等更大的范围中。对于外贸型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低碳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每次大的危机,都会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把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复苏作为一个全球性课题鲜明地提出来,这无疑将大大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对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将来源于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模式难以持续。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这一模式将使企业付出越来越大的成本。如果不能适应这个趋势提前做相应的转变,企业发展将面临巨大瓶颈。但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也是相当明显的。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绿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等将成为衡量发展的一个基本标准。

新兴经济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高于发达经济体。在这次危机中,主要新兴经济体已率先开始复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年中的经济展望报告预测,随着印度政府不断推出经济刺激政策,2010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将达7.2%,超过2008年的6.5%;2009年俄罗斯经济将大幅下滑6.8%,但2010年将增长3.7%;巴西、南非、智利经济2009年将分别下降0.8%、2%和1.6%,但2010年将分别增长4%、3.7%和3%。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企业需要在新兴经济体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此作为中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公共政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编 辑 白 灵

十二五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三、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四、核心提示

新华社27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认真学习十二五计划的感想 篇10

敬爱的会计学院党组织:

在近段时间,为响应党组织号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对最近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行了深入学习。下面我将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心得向党组织作出汇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十二个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其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在“十二五规划”中讲到“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今后五年强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加注重平稳不过度强调GDP增长。这次十二五规划,没有像过去一样,过多地强调十二五期间GDP要增长多少,它强调的是长期平稳的较快发展,这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描绘与过去是有显著不同的。没有强调GDP,而是过多强调了如何富民,如何实在解决民生,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从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实惠,这是令人鼓舞的内容。

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们更加应该迈着坚定的步伐,去迎接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让变革为我们赢得历史的机遇!

总结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磨砺,积累了新经验、铸造了新优势。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保八”成功的中国,要面对的是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的调整变化,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的世界经济格局。防通胀,扩内需,调结构成为宏观政策和百姓生活的新命题。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的决策之年。这一年,我们不但攻坚克难应对眼前热点问题,而且谋划长远,为下一个5年的科学发展打牢基础、搭起框架。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中国这个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消费大国,同样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调整的压力,交织在一起。中国的发展,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和复杂的局面。“挑战”与“机遇”,这两个形影相随的主题词,让即将结束的这一年仍有悬念。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进入了“十二五”。我们相信新的机遇必将随着改革的浪潮伴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而赢得机遇靠的是不断的作为和努力,累积起来的有利环境和发展要素之和。

“能不能始终牢牢抓住机遇、积极用好机遇,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展现了我们党在机遇问题上的清醒与坚定。由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诞生,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新机遇诞生,能不能始终牢牢抓住机遇、积极用好机遇,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重大考验。

作为一名大三的审计专业学生,我将立足于专业,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将科学发展观真切落实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思想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政治涵养深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入党近一年来,我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思想、学习和工作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并且,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共产党员,我认为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会议内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与时俱进、时刻跟党走的重要表现,更是我们自主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用先进理念武装头脑的重要途径。我平时就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非常感兴趣,所以我非常关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出来后也进行了较为认真的学习,现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十二五“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财政“十二五”纲要 篇11

1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平稳较快增长。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把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興产业,大力促进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加强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坚持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实现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并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努力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3坚持改革创新,完善财税体制。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在健全财政体制方面,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能力。在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方面,健全公共财政预算,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提高基金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政策,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规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方法,扩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范围。努力健全科学完整、结构优化、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在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方面,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完善税收制度。

4坚持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要坚持完善制度、夯实基础与提高执行力并重,不断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健全财政法律法规体系,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规范财政执法行为。建立完善年度预算与中长期财政规划相结合的机制,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预算管理机制,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地方政府规范举债、合理融资、风险可控、运行高效的长效机制。此外,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强化乡镇财政建设方面。

上一篇:例假提前的原因有哪些下一篇:公鸡打鸣英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