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规案例分章

2024-07-02

旅游法规案例分章(共7篇)

旅游法规案例分章 篇1

随着素质教育在高校中深入发展, 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 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旅游法规是法律专业的选修课程, 也是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专业的不同, 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不同的。旅游的律法条文都是既长又难理解, 记忆的难度更大, 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这些旅游法规相对较多, 相互之间可能存在交叉, 一些条款具有抽象性, 很难理解。案例式教学法属于现代的一种教学手段, 针对法律教学来说具有天然的适应性, 因此笔者提出了利用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开展旅游法规的学习,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条文的理解。

二、作用

这种旅游法规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注意案件的广泛性, 因为选择的案例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件, 因此在案件的复杂程度上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学生在分析案件的时候需要抽丝拨茧, 从一堆没有用的信息中找出一些案件需要的法律要点, 这种案例强调具有原生态, 教师不对案件进行优化, 就是将原始案件展现给学生, 对学生的锻炼具有全方位性。这种案例主要的表达形式也是有着一定讲究的, 很多都是以录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让学生对案件的了解是全面的、详细的。这种原生态的案件再现, 使得学生在旅游法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积极性, 将抽象的、难懂的法律条款转变成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应用。

三、优点

(一) 有利于对于旅游法规的熟识度

所谓的熟识度就是对于案件中蕴藏的一些法规条款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在熟悉案件之后, 就可以对其提出相关的法律依据, 案例式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这些原生态的案例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能不是一条规定就可解决的, 案件中的当事人可能触犯的是多条法律规定, 也可能不只是一个旅游法规, 还有可能涉及到刑法、民法等其他法律规定,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案例环境中, 找出相关的法律依据, 锻炼挖掘法律条款的能力, 学生长期进行这种原生态的案例教学, 对于旅游法规的熟识度将逐步提高。

(二) 有利于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

综合分析能力是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但是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有大量的社会案例进行训练, 只有通过大量案例的锻炼, 综合分析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 一些具有综合能力的训练需要是一些综合式的案例, 在学习完旅游法规之后, 就需要引入这种综合式的案例, 案例是从社会生活中抽出的一些典型案件。案例分析不拘泥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体现出现教学的灵活性, 具有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内核上看, 选择的这些案例具有复杂性, 案例中既有法律涉及的内容, 也有法律涉及不到的内容, 学生应用这种案例进行训练的时候, 需要不断从充满迷惑的案例中找出有着法律问题的内容依照相关的旅游法规进行抽丝剥茧。对于涉及到违法的内容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涉及的旅游法规,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逻辑思考能力不断增强。

四、值得注意的几点

在旅游法规的教学应用中, 案例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样性,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注意相应的教学手段, 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 注重案例的趣味性

案例式教学法更多注重的是一种原生态地展现案件全貌, 具有一些复杂性。因此教师在选择相关的案例时需要注重案例的趣味性,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案件, 他们分析起来才能具有学习积极性, 更加仔细、认真的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找到相关的证据, 锁定违法事实。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新思路, 可以选择一些案件视频播放给学生, 这种视频教学的效果明显优于一般的文字案例。

(二) 案例选择需要系统化

案例在选择过程中需要对涉及到的旅游法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而且相互之间不需要重复对一个条款进行训练, 需要顾及整个旅游法规的重点章节和内容, 实现最大范围覆盖, 只有系统化的案例才能更加全面的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对旅游法规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训练, 同时这种案例之间还需要注重相互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 训练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案例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之后, 学生训练起来才能更加具有兴趣, 一种没有任何关联的案例编排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安排相关案例种类的时候, 需要进一步考虑近年来最高院公布的社会各种旅游案件比例, 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常见的进行训练。

(三) 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由于案例式教学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因此很多案例在学生分析过程中出现了教师没有设计到的教学发展, 这时候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对相应的教学进行一定的引导, 但不能完全凝固他们的思想, 他们对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 很多也具有合理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尊重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创造性。

结语

案例式教学在法律规范的学习中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不断提高案例的趣味性, 增强其逻辑性和全面性,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才能实现案例教学方法更好地应用在旅游法规教学之中, 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昀.《旅游法规》教学设计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18 (09) .

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初探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 案例引入 案例讨论 案例评价总结

建设工程法规是建筑施工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学习掌握相关建设工程法规知识,对于建筑业从业单位、从业人员依法从事建设活动,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恰当履行应尽义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法》《招投标法》《安全生产法》《合同法》等法律规章知识,应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枯燥的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条款知识、融入生動典型的建设活动实际案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建设工程法规知识解决建设活动中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一、案例教学简介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法”,它缘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通常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一步理解掌握教材中相关知识、原理。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主要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到实际的案例背景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工作情景的分析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许多课程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一)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具体化,使之处于形象生动的情景中,通过联系实际工作,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让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原理。(二)案例教学可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成功与不足,进而针对不足之处寻求进一步完善的方法。(三)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讲授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原理,并能达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成效。

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法》《招投标法》《安全生产法》《合同法》等法律规章知识,这些法律规章知识本身显得抽象,也比较枯燥乏味,采用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法律规章知识具体化,通过建设活动工作中实际案例情景,拉近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教学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学习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将来毕业后在建设活动工作中,能够应用所学的法律规章知识,做到依法从事建设活动,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恰当履行应尽义务。这就要求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建设活动实际工作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实践应用性。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最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目前,国家在各行各业广泛推行执业资格制度,建设行业也不例外,学生将来毕业后参加各级各类建设执业资格考试时,建设工程法规是必考科目之一。从考试试卷考核的内容来看,主要通过一些实际工作情景或案例的形式来检测考生对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来看很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三、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案例引入

在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相关建设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来确定相应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案例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案例,案例教学也就无从谈起。选择适当的案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建设工程法规教学案例通常应满足以下原则:一是实践性,指建设工程法规教学案例应符合建设活动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相关建设活动;二是相关性,指教学案例必须与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紧密相关,能有效地实现相应教学目标;三是代表性,指教学案例能反映建设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般情况,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四是全面性,指教学案例背景资料应尽可能涵盖建设工程法规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学习《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时,在实际建设招投标活动中,由于施工单位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方式,可能导致投标文件被拒绝,或者成为废标,情形严重的甚至可能被没收投标保证金,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根据上述案例选择原则,对于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案例选择时,则应尽量涵盖什么样的投标文件会被拒绝,或者成为废标,甚至被没收投标保证金情况方面的建设工程法规知识。教学案例具体内容如下。

【背景资料】

某建设工程项目依法进行招标,招标文件规定2011年3月15日为投标保证金提交的最后时间,2011年3月16日上午9:00为投标截止时间。A、B、C三家公司在2011年3月14日提交了投标保证金,在2011年3月16日上午,A公司由于路上塞车赶到投标现场时已是9:01,但此时开标工作尚未开始,B公司在2011年3月16日上午8:30递交了投标文件,由于时间仓促投标文件密封签上忘了加盖单位公章,决定在开标时予以澄清说明,C公司在2011年3月16日上午8:45递交了投标文件,为了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在投标文件中伪造了一项工程业绩证明资料。

【问题】

招标人是否应接收A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说明理由。

B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是否应作废标处理?说明理由。

招标人对C公司提交的投标文件及投标保证金可做怎样的处理?说明理由。

(二)案例讨论

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目的在于配合课堂教学进度,通过教师教授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条款知识,然后进行案例引入,组织案例讨论。例如在讲授完建设工程招投标法知识后,引入上述案例背景资料,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和督促学生应用招投标法知识,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小组讨论、集中交流,最终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步骤:

学生熟悉案情,拟写发言提纲。案例背景资料及问题一般提前一周左右印发给学生,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案例,然后查阅资料,调查研究,解答问题,拟写发言提纲。比如在组织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教学时,我将上述背景资料及问题提前分发给学生,有的学生非常认真,上网搜索招投标法相关资料,有的走访招标代理公司、施工企业,请教有关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做好案例讨论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前准备的检查督导工作,并将学生拟写的发言提纲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组进行讨论,推荐小组代表。为了便于案例讨论顺利开展,采用4-6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一般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即各小组成员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推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各小组长负责召集本组内学生进行组内案例交流,这一阶段工作可安排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后综合各人不同意见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讲话稿,推荐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秀学生作为小组代表,准备参加全班的案例讨论。

全班案例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全班案例讨论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各组代表逐个上台发言,为保证公平性,发言顺序采用抽签方式确定,在各小组代表发言时,要求其他各组成员保持安静,并做好记录;第二阶段各小组观点相互辩论,目的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最终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在组织建设工程招投标法案例教学时,在案例讨论阶段,根据前述案例背景资料对问题1,有的小组认为招标人可接受A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理由是路上塞车属于客观原因而非主观意愿,同时迟到仅1分钟时间且开标工作尚未开始,不会影响到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也有小组认为招标人应拒绝接收A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理由是A公司递交投标文件时为9:01,而招标文件载明的投标截止时间是9:00,依据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招标人应拒绝接受投标截止时间以后递交的投标文件。对问题2,有的小组认为B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应为有效标,原因是投标文件密封签上未加盖单位公章,显然属于一般性工作失误,不影响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经过澄清说明之后不影响投标文件的有效性;但也有小组认为,B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应作废标处理,因为投标文件密封签上未加盖单位公章,可能会影响投标文件的法律效力,失去法律效力的投标文件应作为废标处理。对问题3也引起了各组间的激烈讨论,大家各执己见针锋相对,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此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加以引导,为大家创造一个有序、自由的讨论氛围,不必参与讨论和发表个人意见。

(三)案例评价总结

在学生对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案例讨论结束后,首先,教师应对各小组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依据各小组表现情况评选出优秀、良好、一般三类等级,并记入平时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学期综合成绩评定的一部分,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根据案例背景资料及问题,并结合学生小组发言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阐明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案例分析的要点,指出各小组发言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例如,在前述招投标法案例教学时,根据背景资料对问题1的分析应主要围绕“投标截止时间”这一要点进行,并结合招投标法有关规定展开论述,而不是从“情理”上去推论,情与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前面谈到的各小组对问题1所持的两种不同观点,孰是孰非也就不言而喻了。最后,在教师评价总结结束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独立撰写案例分析的心得体会报告,由教师逐份批阅,评定作业成绩,以此锻炼学生运用建设工程法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有关建设工程法规条款知识的理解。

实践表明,建设工程法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枯燥的法律法规条款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的典型案例中,通过建设工程法规案例引入、案例讨论及案例评价总结教学环节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建设工程法规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最终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建设法规知识解决建设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2]徐艷霞.引入案例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6(11).

旅游法规案例分章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旅游法律法规》课程,运用

《旅游法律法规》课程是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是一门兼具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科目, 也是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 学生必须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旅游法规课程中, 教师通过分析案例, 让学生讨论案例, 然后总结案例中隐含的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国内外教学实践均表明,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旅游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 教师法律基础薄弱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 要想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因此,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旅游法律法规》课程教学现状来看, 管理、经济和地理等学科教师占据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大多数, 法律专业的教师资源非常稀少, 因此《旅游法律法规》课程大多是由非法律专业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法学教育, 也没有实践经验,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比较薄弱, 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往往会偏重事实和处罚分析, 反而忽略了法理分析, 以致案例教学法无法发挥出效用。[1]

(二) 教学材料质量较差

案例质量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基础, 旅游实践有很多典型案例, 但是要找到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主要问题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 案例选择不严谨, 没有认真筛选随意举例, 为了达到案例教学法的要求而举例, 仅仅是表面功夫;第二, 案例缺乏针对性, 没有契合知识点, 甚至与课堂内容无关;第三, 案例难度把握不当, 选择案例难度过大或者太简单, 没有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缓缓行进, 不利于课堂的顺利开展。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 案例教学法变成了一种调剂课堂的方式, 只达到了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 没有真正实现案例教学法的效用。

(三)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案例教学环节是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但是教学现状却存在几个问题:第一, 单纯地讲解案例, 破坏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因为案例教学富有趣味,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有些教师就将其作为核心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错误的倾向。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个案来昭示法理, 无法系统地讲授多个知识点, 因此过分依赖案例教学, 忽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是不对的。第二, 案例教学等于举例教学, 其实案例教学方式有多种形式, 但是在教学中通常都会变成讲述案情———分析案情———总结法理, 大多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没有达到师生互动的要求, 更没有发挥出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的作用。[2]

二、案例教学法在《旅游法律法规》课程的运用途径

(一) 提升教师法学素养

《旅游法律法规》课程是将旅游实践和法律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对教师的法学素养和实践经验都有所要求。一方面, 要具备扎实的法学功底, 能够清楚地讲述案例中涵盖的法学原理;另一方面, 能够凭借实践经验理清案例中的法律事实。在此基础上, 结合案例思考如何启发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主动分析思考案例中的问题。

(二) 精心挑选教学案例

《旅游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应注重三点:一是权威性, 选择人民法院和旅游部门发布的案例, 这些案例都是经过筛选的, 法律事实叙述清楚, 案件分析很到位, 判决结果也很清晰, 相较于网络上的教材和其他案例, 在典型性、权威性和时效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二是典型性, 要重视案情和法律知识的联系, 注意挖掘其中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发挥出案例举一反三的作用;三是新颖性, 案例要选择贴近生活或者媒体关注度高的。在大众传媒日益发展的情况下, 学生更愿意去听自己熟悉的案例, 对于其中蕴含的法律问题也会更感兴趣。

(三) 丰富案例设计

第一, 利用案例材料将单一的课堂形式变为课前准备、课中活动和课后讨论等形式;第二, 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视频、图片等手段, 引入网络上的信息,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的生动性;第三, 优化教学过程, 不能只是采用简单的“一问一答”或者“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教学, 应适当加入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分析等形式, 营造出热烈的互动氛围;第四点, 丰富教学模式, 运用情境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模拟法庭形式, 让学生了解整个法庭流程。[3]还要注意案例教学不能流于表面, 要结合案例渗透知识点, 通过互问互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入知识点, 在案例的基础上深化课程内容。

三、结语

总之, 在《旅游法律法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情和课程内容设计案例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法的引入手段, 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优势, 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 并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华雪倩, 王维平.管理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4, 17 (3) :23-24.

[2]彭姣飞.论旅游法规的案例教学法[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 25 (1) :21-22.

旅游法规案例分章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管理教学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性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提高。由于案例教学法更为生动,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表现与参与,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中职的旅游管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这重要的意义。

案例教学这种方法早在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其目的是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期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从而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之后,20世纪初,案例教学已经被美国所有的知名法律学院所采用。1919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德海姆出任哈佛商学院院长,他对案例教学极为赞赏,主张在商学院推广使用,并强调商业课程应该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案例。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广泛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中。随着旅游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旅游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尝试日渐增多,在旅游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探索方兴未艾。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1.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这种单向灌输的方式,久而久之,让学生感到乏味,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相比之下,案例教学法再现真实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仔细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锻炼口才与展现自我的机会。动态的教学过程,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中所选的案例,必须是从实际而来,情境逼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具体实践活动中,在引导学生思考和知识讲授方式上,教师可以选择多远化的方式,灵活的与学生互动,打破被动教学的教学模式。同事,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与情境进行优化,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案例教学法重视案例情境,要求学生在当时情境之下仔细思考和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要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必须关注学生的反映。在案例教学实际操作当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对教师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中,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在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对课堂的引导方式及经典案例的选择等做充分的斟酌。其次,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反映也部分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观察、沟通和决策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最后,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结论要认真倾听,做好问题的摘录;在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案例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做阶段性小结或点评。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具体实施

1.布置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将选定的典型案例发给学生,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认真学习阅读,掌握案例的事实细节。

2. 案例分析在课前,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在让学生分析案例之前,可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如:案例的主人公是谁,面临怎样的压力,决策的后果有哪些等。然后让学生仔细抓住关键点,形成提纲,发表自己的总结结论。

3.分组讨论并互评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要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敢于表达不同观点。一个小组发表观点时,老师指定另一小组进行评价,形成互评。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做好记录,以便总结时可以点评学生观点中的优缺点。

4.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归纳总结,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独特、创新观点要重点强调,不完善的观点加以补充,最后提出参考结论性意见。

四、案例教学中本人使用的激励手段

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建立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的体系,对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中职生喜欢动手并好胜心强的特点,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形成竞争。在操作上,为了使学生尽可能的被调动起来,可以以宿舍为单位分组,也可以在私下跟学生了解谁与谁是好朋友后,按朋友圈进行分组,方便学生信息共享及沟通。(老师再适当的按学生人数及成绩进行调配)另外,可以把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分并纳入最终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当然是一小部分,因为平时表现的分数怎么也不可以替代技能知识)给学生们按小组评出平时成绩,也即评出小组课堂的表现成绩。小组的平时成绩定期公布,形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的集体荣誉来催促组员们互相督促,努力在课堂上表现。对各个组员来说,老师又根据即兴的点名提问,来对组员在本组的平时成绩基数上适当增减平时表现分,这样,拉开个人的平时成绩差距,形成个人之间的竞争。这样的激励机制,既形成组与组的竞争,让学生相互督促。又有个人之间的竞争,使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作者单位:凭祥市中等职业学校广西凭祥 532600)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出知识,虽然也话语上的强调,但是很多学生不易理解课堂授课的重难点。多媒体可以利用自身具有文字、图片、作图、动画、声音等直观、形象和生动的媒体信息,把重点知识转化为简单的易于理解的知识,使得重难点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对于难于区分的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老师直接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尽心对比性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给与剖析,让学生明了解题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观察图中每一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请你猜测由里向外第10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共有()个。

在多媒体上把图形呈现出来,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找出问题的突破口,第一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2×4-4=4,第二个正方形的 正点数有3×4-4=8,第三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4×4-4=12个,……故第10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11×4-4=40,这样的逻辑推断是在直观的图形观察和思变之后的出来的,这样就会引导学生面对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三、实现教学大成,完成教学总结

多媒体有极大的便利性,在新课结束后,数学老师可以通过PPT演示,把本堂课中的重点知识、知识体系在详尽的展示给学生,再加上老师的辅助解析和强调,这样会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了,也容易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学习阶段由于刚刚接触一些抽象的图形和概念,很多学生可能还不具备这样的识图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时如果数学课堂能运用媒体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就会有利于学生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突破思维障碍。新课改要求数学课堂要体现以数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就是题中之意。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从“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方面建立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拓宽学习,实现动脑与动手的有机结合,实现眼手的有效整合,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数学教学就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学生四种因素组成的整体,其中教学媒介对其他三者都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多媒体通同自身的优势,可以使教学声文并茂,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的展示给师生,对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境等优化多媒体的使用,使其功能发挥到极致。参考文献:

[1]董烈云.多媒體技术在初中数学直线形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0)

[2]李运领.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2013(02)

[3]胡连荣.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3(04)

旅游法规案例分章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1 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策划与指导下,依照教学目标与内容,运用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情景,学生通过在案例中对于各种问题的分析,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是将旅游管理真实案例作为教育中介,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管理实境,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教师的不断引导,提高学生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情景设置;

(2)师生关系互换;

(3)课堂的开放性。

2 高校旅游管理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2.1 当前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存在问题

(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

(2)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3)学生没有实际训练机会 。

2.2 案例教学法之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价值

(1)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载体;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有助于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

3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

3.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环节上具有很多独特性,一方面,它具有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但理论深度不及理化学科;另一方面,该专业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要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些特征使得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时对教师与学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1.1 对教师的要求

(1)转变固有教学理念,树立案例教学法意识;

(2)关注实际生活;

(3)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角色。

3.1.2 对学生要求

(1)积极投入教学课堂;

(2)拓展自身思维;

(3)不断反思教学内容。

3.2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环节设置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行为的训练,由此可见,在案例教学课堂中,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同等重要,将这种方法具体应用至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可分为课前、课堂中与课后反馈,每个阶段的应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3.2.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认真准备课前需要的资料和内容,配合课堂中的“教”与“学”环节。

(1)教师课前准备活动;

(2)学生课前准备活动。

3.2.2 课堂应用

案例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实践应当循序渐进,从案例呈现到分析总结,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注重相应的细节。

(1)案例呈现清晰。案例分析法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安利的选择与提出,这也是该教学方法实施的第一步,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实际操作性、真实性等教学特点,所以在案例的呈现上应当采取多种办法。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例如结合图片、视频等元素,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融入到事件进程中。

(2)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的假设,教师应当将这些内容考虑进课堂教学中,切实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设置问题应当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当问题过于简单时,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性;问题过于高深,学生会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因此问题设置应当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内有适度的提高,让学生在努力之后可以完成目标。其次,问题的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根据课堂进行的步骤制定不同环节的不同问题。

(3)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小组的案例分析过程。课堂中教师会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根据课程安排,教师应当营造出更为自由宽松的讨论环境,真正做到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问题、运用创新思维,并且及时纠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出现的分歧,避免非课堂主题的问题打乱原本的讨论进度。

第四,学生在课堂中应当记录点滴心得。课堂讨论是集体智慧的碰撞,学生应当及时进行课堂笔记记录。课堂笔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案例所运用的基本旅游管理理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劣、如何解决具体问题、讨论出的共同看法等等。

3.3 评价与反馈

(1)课堂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我们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与考核应当具有发展的眼光,立足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来进行制定。高校旅游管理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旅游人才,因此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紧紧限于卷面成绩,应当将课堂案例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合作发展能力、资料查阅能力等共同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进行考核。

(2)应对教师教学进行反思。新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仅应当转变对于学生考核的认识,更应当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教师能够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法。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案例教学法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指导其实践应用,符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完全适合与一种专业,案例教学法由于在旅游挂办理专业中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会存在应用上的漏洞,因此,高校应当注意这个问题,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更科学的规划案例教学法,使其更好地应用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促进旅游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进伟.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2).

[2]刘筠筠,郝琳琳.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3]徐亚纯.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5).

[4]晏竹.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到旅行社生产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7).

[5]赵瑞.独立学院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分析——以某学院2015届毕业班为例[J].亚太教育,2015(12).

[6]李为民.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

作者简介

王裕光(1984-),男,回族,吉林省桦甸市人。硕士学位。现为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与酒店管理。

作者单位

旅游法规案例分章 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案例教学,教学法

自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被引进我国以来, 已经在部分高等学校的M B A教育中备受关注, 但在本科教育中应用还不十分普遍, 甚至有学者认为本科生在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推行案例教学。事实上,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所具备的应用性、创新性等特点, 单靠纯理论教学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 适合了旅游教学改革的要求, 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环境, 提供进行分析的素材和机会, 通过大量案例学习, 使学生能够有更多技能的训练, 使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 从而具有较高的素质。

1 基本理念

1.1 旅游管理学科的本质特性

经过旅游教育的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 学术界对旅游教育的应用性基本形成了共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其教学应具有3个重要特征:强烈的应用导向性;强调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标准, 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陈旧落后, 既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缺乏对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因而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以致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由于旅游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处理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方法,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则灵活处理实际问题, 在团队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引进并强化案例教学。

1.2 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目前一些地区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这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 宽广的知识面, 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动手能力。随着市场保护壁垒的消失, 旅游企业将面临国际化的市场竞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是急需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懂得现代化经营管理,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专业中高级人才。为了使旅游管理学科的课程教学达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提高能力的“双赢”目标, 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双重能力 (对外的营销能力与对内的运作管理能力) 的需求趋势, 我们实行了不同于国内外案例教学的“四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以推进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1.3 在旅游本科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的需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并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际情况, 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研究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实践证明, 由于高校的本科生缺乏对企业实际的感性认识, 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法很难使学生达到整体能力 (调研、协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素质的提高, 也不可能使学生通过缺乏“鲜活性”与“现实性”的案例分析, 领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指导实践的切身感受 (成就感) 。有鉴于此, 我们探索的“四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就是为弥补原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缺陷所进行的创新性研究。

2 模式的构建

“四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有机融为一体, 确立和实践“四阶段、四结合”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其主要内容有:“四阶段”是指针对管理学科实务性很强的特征, 可采取“以小型专题案例入手, 激发兴趣”, “用中型争议案例讨论, 活跃气氛”, “以综合描述案例分析, 拓展思维”, “联系实际自编案例, 解决问题”的“四步推进”的案例教学形式。通过典型示范引导、仿真模拟训练的过程, 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其创新精神, 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是指:一是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现代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 让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并分析讨论;二是指与举例讲解教学相结合, 教师应在上课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 带着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课堂听教师的案例讲解, 做到教学有的放矢;三是与角色扮演相结合, 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按指令扮演相应的角色, 模拟实际活动过程来体验管理过程和角色的感受, 获得相关管理实际的亲身经验体会;四是与实习教学相结合, 由于案例教学强调案例是关于某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企业产品以及企业的相关背景可以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身边发生的事实, 撰写实习案例报告, 增加了案例的鲜活性。而且学生更容易激起共鸣, 产生成就感, 从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渴望, 激发学习的兴趣。

3 实施模式的关键策略

3.1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 并指导课堂讨论, 防止课堂讨论的气氛过于激烈或冷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参与进来, 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 在案例所描述的情境中, 充分体验案例角色, 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

3.2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首先进行简单的单项案例分析, 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再进行综合分析。案例讨论时, 可首先指定几名学生作“主题发言”, 发言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 然后其他同学对主题发言者提出问题, 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此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导辩论的深入。案例分析报告不要求一定得出标准的答案, 但在案例分析报告中必须有表述所得结论的思考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3 突出实践性的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没有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组织在干什么, 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 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 得出自己的判断, 做出自己的决策, 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 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

参考文献

[1]张英华, 等.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32-33.

旅游法规案例分章 篇7

早期的宗教旅游仅仅是一种以宗教朝觐为主要动机的旅游活动, 但是现在, 宗教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以宗教活动或宗教景点为主要旅游吸引物, 通过旅游者的参与, 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专项旅游, 宗教旅游的开发是一件双赢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一方面, 它是对宗教文化的宣传、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 通过把宗教文化和经济商业活动经合起来,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就几个宗教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 给重庆市以后的宗教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1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宗教旅游的代表和典范, 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 以佛教题材为主, 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 也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释、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 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 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 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殿堂, 并成功申报为我国首批AAAAA级风景名胜区。

大足石刻是重庆宗教旅游开发中的典范。石刻本身承载了中国佛教文化丰厚的底蕴, 资源极为丰富;开发较早, 石刻保存完好, 且在修缮、复原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在服务方面, 无论从导游词的撰写, 还是导游的讲解, 都非常专业, 讲解水平也很高, 且配备了足够的外语导游, 以应对外国游客的讲解需求;在交通方面, 虽然大足区不直通高速路, 但是在省道、县道的建设上, 投入巨资, 建成了“不收费的高速路”, 路况优良, 而且沿途都有较为明显和路牌所示牌, 外地游客无需问路就能轻易找到要去的地方;政府的宣传力度也非常大, 每年的荷花节等节日, 也都以石刻为中心和主题。因此, 要搞好宗教旅游开发, 大足石刻可以借鉴的地方有很多。

2 丰都鬼城

丰都鬼城, 位于重庆市下游丰都县的长江北岸, 是长江游轮旅客的一个观光胜地。丰都鬼城又称为“幽都”、“中国神曲之乡”。鬼城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内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桥、黄泉路、望乡台、药王殿等多座表现阴间的建筑。丰都鬼城景点独特, 内涵丰富。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景区名胜古迹名山, 有国内最大的鬼神动态人文景观鬼国神宫, 也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双桂山, 还有堪称世界之最的鬼王石刻等。

丰都鬼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鬼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典型代表, 鬼城仿阳间司法体系, 营造了一个等级森严, 融逮捕、羁押、庭审、判决、教化功能为一炉的“阴曹地府”。惩治生前作奸犯科者。虽阎王判官小鬼只传说虚妄, 但其惩恶扬善的社会教化功用又为人所称道。“鬼城”丰都以其悠久的历史, 独特的文化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虽说丰都鬼城建立在传说的基础上, 但是它充分利用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鬼文化, 并加以放大, 形成了一道鬼文化风景线, 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从自然条件来看, 丰都地处长江中上游, 无论陆上交通, 还是水上交通, 都非常便利;政府为了配套鬼城旅游, 于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鬼城庙会”, 车船爆满, 游人如织:“阴天子娶亲”、“城隍出巡”、“钟馗嫁妹”、“鬼国乐舞”等民俗民风游行表演, 惊奇谐趣, 令人目不暇接, 叹为观止。因此, 鬼城丰都也算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宗教旅游开发代表作。

3 南川金佛山

南川金佛山是重庆唯一集国家AAAA (4A) 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六项桂冠于一体的大型景区, 在重庆宗教旅游中, 它算是后生晚辈。本来南川金佛山与佛教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山名金佛, 因其巨大的山体岩层, 变化万千, 有多处酷似大佛, 或坐或卧, 朝辉夕照, 如金酒佛身, 给人以山即是佛, 佛便是山的感觉。在金佛山开发之后, 有旅游策划者给金佛山旅业公司建议, 发展宗教旅游, 于是在古佛洞先修建了五百罗汉, 后来扩建到1250个罗汉, 并修建了释迦摩尼、南海观音、地藏王菩萨等多尊大型佛像, 将原来的炼硝洞打造成了一道非常壮观的佛教文化展墙。此外, 还在西坡牵牛坪重建了古寺凤凰寺, 给原本属于自然风景名胜区的金佛山披上了一层佛教的外衣。2010、2011年连续两年由南川区政府主办的金佛山国际旅游文化节的开幕, 也让金佛山在全国名声大噪, 现在金佛山已经成为全市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渡假胜地。但是, 在宗教旅游这一块, 金佛山却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 究其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 和大足石刻、丰都鬼城相比, 金佛山属于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 属于自然遗产, 而不是文化遗产, 本身与佛教并无直接关联, 缺乏发展宗教旅游应有的佛教文化底蕴, 发展宗教旅游有些牵强, 致使游客并不买帐。

第二, 相关的配套服务差。由于开发较晚, 开发水平较低, 加上最初开发金佛山的旅业公司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不足, 致使金佛山的旅游服务水平和档次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上, 无论从接待能力、接待水平上, 都无法承载一个4A级景区日益旺盛的旅游需求, 旅游形象大打折扣。

第三, 在交旅集团入主金佛山西坡后, 投入巨资打造, 使金佛山的旅游形象有了一定改观, 但是由于同一座山由两个不同的公司开发, 双方缺乏应有的配合, 给金佛山旅游带来了新的问题, 当然这一问题可以在政府协调, 促成并购之后得到明显改观。

通过上述案例, 我们可以看出, 要搞好宗教旅游开发, 应该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 开发前一定要考虑宗教文化积淀和底蕴这个最重要的因素, 不能盲目开发, 毕竟靠牵强的后天打造, 不一定能带来预期的理想效果。

第二, 宗教旅游开发是一项烧钱运动, 如果资金实力不足, 最好不要轻易涉足。

第三, 相应的配套服务及基础设施设备一定要跟上, 特别是导游服务、交通等接待方面。

第四, 宗教旅游对旅游策划等方面要求极高, 策划方案一定要考虑多种因素, 并经过严格的推敲和多方考证, 不能冒然行事。

诚然, 宗教旅游的开发, 可以与商业化开发很好地结合, 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 能够促进宗教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但如果在开发前不认真注意并考虑以上因素, 就会适得其反, 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目的, 还会给宗教文化的传播和保护蒙上一层阴影。

摘要:大足石刻、丰都鬼城、南川金佛山都是庆宗教旅游开发的典型, 由于各自的宗教文化底蕴、服务水平、开发水平等方面差异, 在经济收益及影响力方面存在巨大的落差。通过对上述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我们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 给重庆市的宗教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宗教文化底蕴,服务水平,开发水平

参考文献

[1]《大足石刻》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444.htm

[2]《大足石刻百年研究综述》陈灼http://www.dzshike.com/xsjlcontent.aspid=479

[3]《石质文物风化防护的探索与实践》燕学锋http://www.dzshike.com/xsjlcontent.aspid=183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600字下一篇:汽车企业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