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事相处的礼仪

2024-07-10

与同事相处的礼仪(共13篇)

与同事相处的礼仪 篇1

一、办公室里的言语禁忌

1.不要逢人诉苦

在工作中、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总喜欢找人倾诉,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得到别人的指点。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之间变得友善,但是研究调查表明,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当你的个人危机和失恋、婚外情等发生时,你最好不要到处诉苦,当你的工作中出现了危机,做事不顺心,对上司、对同事有意见、有看法,你也千万不要在办公室里向人袒露心迹。不要把同事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成为办公室的注目焦点,也容易给老板造成问题员工的印象,不免会让人退避三舍。忘记过去的伤心事,把注意力放到充满希望的未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时,人们会对你投以敬佩多于怜悯的目光。

2. 不要把谈话当辩论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每个人的性格、志趣、爱好并不完全相同,对同一事情的看法也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多的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也竭力想说服异己赞同自己的看法,但有几点要注意,与人相处要友善,说话态度要谦和;对于那些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没有必要争个是是非非;即使是原则性的问题,也要允许别人持保留意见,千万不要为了让别人驯服就喋喋不休,甚至争得脸红脖子粗,注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知道,一味的好辩逞强,只会让同事“敬”而远之,不少口齿伶俐者人缘并不好。

3. 不要成为“耳语”的散播者

耳语,就是在别人背后说的话,只要人多的地方,就会有闲言碎语。有时,你可能不小心成为“放话”的人;有时,你也可能是别人“攻击”的对象。这些耳语,比如领导喜欢谁,谁最吃得开,谁又有绯闻等等,就像噪音一样,影响人的工作情绪。聪明的你要懂得该说的就勇敢地说,不该说就绝对不要乱说。

二、办公室里的行为禁忌

1. 不要拉帮结派

同事间由于性格、爱好、年龄等因素的差别,交往频率难免有差异,但绝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划界限,

在公司里面拉帮结派,排斥异己会破坏同事间团结合作的关系,导致同事间相处紧张;也不要因为趣味相投而结成一派,形成小圈子,这样容易引发圈外人的对立情绪。一位正直无私的人,待人处事定要一视同仁,不要将自己置于无谓的人际纠葛纷争之中。

2. 不要满腹牢骚

发牢骚,是人们发泄不满的一种手段,有三种类型:

一是直露攻击式:指名道姓地攻击、埋怨某人某事,措词大多过火过激;

二是指桑骂槐式:明知对某人某事不满,但并不直接进行攻击,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怨气、怒气;

三是自我发泄式:遇到看不惯的事,关起门来自我发泄一顿,情绪反应往往比较激烈,但很快就可恢复平静;

四是暴躁狂怒式:在他人面前尽情地发泄不满和怨恨情绪,言语粗暴、情绪激动,大有不可收拾之势。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同事面前不要乱发牢骚,应该保持高昂的情绪状态,即使遇到挫折、饱受委屈、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也不要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要么招同事嫌,要么被同事瞧不起。

3. 不要过分表现

当今社会,充分发挥自己,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是没错的,但是,表现自己必须分场合、形式,如果过于表现,使人看上去矫揉造作,会引起旁观人的反感。

案例:

李娜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很好,待人也热情大方,跟同事关系也不错。可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她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有一天,公司主持开一场员工大会,在大家等待总经理到来之前,其中有一位同事觉得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李娜并不关注,一直站在阳台旁边。突然,李娜走过来,坚持拿过同事的拖把替他拖地。本来地已差不多拖完了,根本不需要她的帮忙。可李娜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她。刚接过拖把不一会儿,总经理推门而入。总经理见李娜在勤勤恳恳地拖地,微笑地表示赞扬。

李娜这种虚假的面孔被同事知道了,在公司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了。

在办公室里,本来同事之间就处在一种隐性的竞争关系之下,如果一味刻意表现,不仅得不到同事的好感,反而会引起大家的排斥和敌意。真正善于表现的人常常既表现了自己,又未露声色,真正的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刻意表现才是最愚蠢的,小心得不偿失。

4.不要故作姿态

办公室内不要给人新新人类的感觉,毕竟这是正式场合。无论穿衣,还是举止言谈,切忌太过前卫,给人风骚或怪异的印象,这样会招致办公室内男男女女的耻笑。同时,认定他(她)没有工作实际能力,是个吊儿郎当、行为怪异的人。

5.不要择人而待

与同事相处的礼仪 篇2

我所在的学校属于高职高技类学校, 因此, 班里总会有一部分初中时成绩不太好转儿上高职的学生。这类学生无心听课, 常会在课上做一些无关课堂的事情, 既影响了其他学生听课又违反了课堂纪律。去年课上的一位女生, 表现得尤为突出。她经常利用上课时间看小说、玩手机, 甚至无视教师的存在用较大的声音和同桌聊天, 还时不时地在课上向老师要求出教室接电话。为此, 班主任和老师们没少找她谈话。可是, 多次的说服教育并没有使她的行为有多大的起色。日子一长, 她对于老师的话竟不以为然, 硬是听不进去了。

课堂上有了这样一位学生, 真是让我头疼了好一阵子。因为有了她, 我不得不停下正在讲的课, 让她出去接电话, 若不允许的话会浪费更多的课上时间;因为有了她, 我无法全神贯注的讲课, 若不这样她的声音会大过我。偶尔, 见她不在教室, 我心里会一阵窃喜, 终于可以不被打断的上完一节课了。可事后, 我又会暗自惭愧, 这不是一个老师该有的想法。可是怎么样才能让这么一个孩子重新振作起来呢?虽然她已经十八岁了, 可在老师的眼里, 她还是一个孩子啊!十八岁!多好的年龄!我要是能再回到十八岁该有多好!可是我已经三十五了。看着她这样虚度自己的黄金年龄, 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惋惜着。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我一如既往地上着课, 她也一如既往地虚度着自己的光阴。终于, 到了我开公开课的日子。还记得那天全班同学都听得很认真, 我惊喜地发现她也是。趁着学生做练习的时候, 故意到她身边看了一下, 竟然已经做出来了。要知道, 这节课的内容有点难, 再加上还涉及到数学的概念, 好几个女生都是一头雾水了, 正在那儿不知如何下笔呢。看来她脑袋不笨就是没有用在合适的地方啊!第二节课上, 复习回顾这道题的时候, 我若无其事地把她当作做对的例子表扬了, 还顺便夸了她脑瓜子聪明。那一瞬间, 我读懂了她目光中的柔和。下课了, 我拿起课本正准备离开教室, 她走过来半调侃地说:“老师, 你才知道我聪明啊!”我也回敬了她一句:“呵呵, 刮目相看啊!”我们相视而笑。出了教室的门, 我觉得阳光格外地灿烂, 特别是照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很庆幸, 过去的那些日子, 我宽容地对待了她给我带来的麻烦, 而没有迫不及待地用针一样的话去刺伤她。我的耐心终于迎得了她回报的笑容。

同样让我惊喜地, 是从那以后, 在我课上再也听不到她大声地聊天, 也没有再出去接过电话, 虽然她只是偶尔抬起头来听听课。但这足以说明我们心灵的交流。当我向她投去殷切地目光, 她会回报我一个歉疚的眼神。她体谅了我上课地辛苦, 同时也告诉了我, 专心听课她实在办不到。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下个学期开始, 我又会认识一批新的学生, 这也意味着我与她师生的缘份走到了终点。有点舍不得啊。对于她, 我心里是复杂的, 我很高兴能在教她的时候为她做一点事, 让她有所改变;也很遗憾, 能给予她的, 也就只有这么多。其实我多么希望她能够认真起来, 努力学习而不浪费这骄阳一样的青春啊!虽然没有做到, 但已让我看到了方向, 并更坚定了方向。

工余如何与同事相处 篇3

过于豪爽大方或者贪小便宜都将使得双方的相处无法长时间维系。当别人没有这个意识时,谨记吃亏是福,你大方埋单就是,最多下次不玩了。

尽量和不同部门的同事在一起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同事工余在一起更是这样。总是某两三个人混在一起会给人留下过于明显的小圈子印象,更会让圈外的人留下防备之心。

不要背后谈论同事的笑料或缺点

坚持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就微笑不语好了。

跟同事诉苦无济于事

不要在工作不顺、心情不好、一肚子委屈和烦恼时和同事出去吃饭、聊天,并指望对方能给你指导和建议。把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别人并不是什么好事情,甚至还有可能把原本已经有些糟糕的局面搞得更加复杂。

不要跟同事说秘密

不要觉得歌唱得开心了,酒喝得爽了,同事也就变成了从小一起长大的手帕交、闺密、死党——不会的。还记得梁朝伟跑到吴哥窟去对着树洞说出秘密后才算释然的样子吧?不管是情感、工作、还是家庭也好,既然是不能说的秘密,告诉别人也是徒增人家的负担,就让它烂在自己的肚子里吧。

玩笑场合当不得真

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情绪放松了,玩得高兴了,一时半刻有些失了分寸。但是哪里的事情就在哪里完结。玩过、疯过、喝过、闹过,就让它随着第二天清晨的雾气一起蒸发掉。在办公室里,一本正经地提起“你昨天让我喝酒的时候答应今天帮我搞定那个难缠的客户”之类的话题,就没意思了。

办公室同事相处礼仪须知 篇4

1. 尊重同事

相互尊重是处理好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础,同事关系也不例外,同事关系不同于亲友关系,它不是以亲情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亲友之间一时的失礼,可以用亲情来弥补,而同事之间的关系是以工作为纽带的,一旦失礼,创伤难以愈合。所以,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尊重对方。

2. 物质上的往来应一清二楚

同事之间可能有相互借钱、借物或馈赠礼品等物质上的往来,但切忌马虎,每一项都应记得清楚明白,即使是小的款项,也应记在备忘录上,以提醒自己及时归还,以免遗忘,引起误会办公室同事相处礼仪须知办公室同事相处礼仪须知。向同事借钱、借物,应主动给对方打张借条,以增进同事对自己的信任。有时,出借者也可主动要求借入者打借条,这也并不过分,借入者应予以理解,如果所借钱物不能及时归还,应每隔一段时间向对方说明一下情况。在物质利益方面无论是有意或者无意地占对方的便宜,都会在对方的心理上引起不快,从而降低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人格。

3.对同事的困难表示关心

同事的困难,通常首先会选择亲朋帮助,但作为同事,应主动问讯。对力所能及的事应尽力帮忙,这样,会增进双方之间的感情,使关系更加融洽。

4.对自己的失误或同事间的误会,应主动道歉说明

同事之间经常相处,一时的失误在所难免办公室同事相处礼仪须知默认。如果出现失误,应主动向对方道歉,征得对方的谅解;对双方的误会应主动向对方说明,不可小肚鸡肠,耿耿于怀。

5.不在背后议论同事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隐私”,隐私与个人的名誉密切相关,背后议论他人的隐私,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引起双方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因而是一种不光彩的、有害的行为。

与办公室同事相处的注意事项

1、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老板赏识那些有自己头脑和主见的职员。如果你经常只是别人说什么你也说什么的话,那么你在办公室里就很容易被忽视了,你在办公室里的地位也不会很高。有自己的头脑,不管你在公司的职位如何,你都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应该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2、有话好好说,切忌把与人交谈当成辩论比赛

在办公室里与人相处要友善,说话态度要和气,即使是有了一定的级别,也不能用命令的口吻与别人说话。虽然有时候,大家的意见不能够统一,但是有意见可以保留,对于那些原则性并不很强的问题,没有必要争得你死我活。如果一味好辩逞强,会让同事们敬而远之。

3、办公室是工作的地方,不是互诉心事的场所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向别人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能够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你们之间很快变得友善、亲切起来,但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后发现,事实上只有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

所以,当你的生活出现个人危机,如失恋、婚变之类,最好不要在办公室里随便找人倾诉;当你的工作出现危机,如工作上不顺利,对老板、同事有意见有看法,你更不应该在办公室里向人袒露,任何一个成熟的白领都不会这样“直率”的与办公室同事相处的社交礼仪默认。

说话要分场合、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不卑不亢的说话态度,优雅的肢体语言,活泼俏皮的幽默,这些都属于语言的艺术。当然,拥有一分自信更为重要,懂得语言的艺术,恰恰能够帮助你更加自信。娴熟地使用这些语言艺术,你的职场生涯会更成功!

4、不要在办公室里当众炫耀自己

如何与同事相处 篇5

1、亲密但要有尺度

想在工作中顺利进展,想在公司留长久,那么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那是必须的。但同事之间毕竟存在竞争、有利益第一文库网的冲突,如果你与同事相处的过于亲密,那么你的短处,你的秘密,你的隐私将会在关键时候击败你。人往往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可以亲密无间,但是一旦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就会反目成仇。

2、与同事相处我们要做到平等

不管你是刚工作的菜鸟,还是工作已久的老鸟,我们都要做到平等,既不要心存自卑也不要心存自大,如果不能保持一个平等的关系,那么同事之间就不会那么的融洽。

3、遇到竞争的时候,请记住要公平竞争

在我们遇到晋升、加薪的时候,同事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的`脆弱,我们那是就应该认真的、努力的工作,千万不要去做一些损害同事来谋取自己利益的事,我们应做到不耍手段但也不放弃与同事之间公平竞争的机会。

4、不要在背后议论同事

八卦、在背后说别人坏话,在职场中是大忌,这类人是职场人最憎恨、最不受欢迎的人。那么这类人终有一天自己会毁在自己的嘴上。

5、同事有困难我们应给与关心与帮助

同事的困难,通常首先会选择亲朋帮助,但作为同事,应主动问讯。对力所能及的事应尽力帮忙,这样,会增进双方之间的感情,使关系更加融洽

以上大概归纳了一些怎样与同事相处,其实还有很多技巧与方法,需要我们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多体会、多借鉴。最后送一句话同事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是永远把别人当作好人,但却永远记得每个人不可能都是好人。

职场中10种“自灭”的行为

如何与升职后的同事相处 篇6

问题:

我今年28岁,外企职员,一直与一位同事保持一定距离,自己觉得相处近了不是很舒服,都是做创意工作的,这里面也有些竞争的关系吧,现在同事晋升主管,工作上的接触增多,对我的工作会给建议和判断,心理感受上有些怪异。是不是自己的开放度不够,还是内心深处的阴暗面影响心态?

解答:

角色的转换对任何人都会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人际新关系的建立需要3~6个月才能确定下来,你的不自然也是自然。问题在于你与他/她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你需要这样的距离是因为你感觉不那么舒服。如果你把这种感觉想清楚,可能对你改善与他/她的关系有好处。方法有两种:一是好好回想一下,你体验到那种人际的不舒服感觉从何时开始的,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容易感觉到。如果能找到这个感觉的源头,你会明白你的同事可能有几分与曾激发你产生类似感觉的人相似,无意识地把内在潜抑的情绪投注给了他/她,对方可能完全不知晓;二是坦诚,

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她,让他/她帮助你。情绪这东西一旦你不想掩盖它,它反倒变轻。对人坦诚对自己也会坦诚,在人际关系中的紧张大多与对自己的态度不够坦诚、不肯认同有关。

不过考虑创意工作者本身是需要一些个性的`,个性越独特,创造的心理能量越强,你的不适可能不是什么问题。不适应人际关系是天才们的共同特征,原因是社会的人际模型是为普通人准备的,不是为创意者准备的。

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处之道 篇7

一、如何用好“润滑剂”?

酒有多种多样,清喝有他的美妙之处,混起来也会别有风味,更值得回味无穷的是“鸡尾酒”如何能勾兑出“鸡尾酒”?我们就必须探究该生的村庄、家庭、有需要的话可以找到他的朋友、他的同学。如有个学生在做作业是抄了同座的,还得意的说是自己做的,如果教师询问原因,学生可能会寻找借口半真半假的和防护自己的谎言。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可以这样说:“问题来了,你想我们该如何解决?你的意见怎样?”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使用润滑剂了如何用好就是一个学问。我想如此一问,就算是学生再调皮捣蛋的学生,他都会回答老师的。往往学生会提出改进的办法。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而且促使学生对生活有责任感。而且他会觉得和老师相处也不是很困难的,只要自己肯诚实回答老师的问题,其实老师很多时候也需要我们学生的帮助的所以,对待学生身上缺点,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润滑剂”

二、乐于倾听,认真分析、善于纠正。

“纠正即指导”,有益的纠正如同是一种指导,它只是了解事情的过程,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而不是评价学生的个性品格。一名学生染着黄色头发,穿着时尚衣裳地来到学校,教师发现后自然气不打一处来,但如不分青红皂白便数落他:“你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净的,连脑袋都不是正常的,怪不得学习成绩不好,除非你改马上回家换个头换套衣服否则别进教室……诸如此类”。往往会导致学生和教师在情绪上、乃至在学习上的对立。因为学生无法将自己的穿着和学习成绩联系起来,可能他以后会注意个人卫生,却不认真学习。以此证明老师的话不正确。其实,老师可以在课后听他有何说法,而不该攻击的学生个性特点,应就事论事,说“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是学生就应有学生的衣着打扮,需然你现在穿得比较时尚,也挺潮流,但是,如果你穿套学校要求穿的服装回校,会显得更青春,更有朝气的,也更符合作为一个中学生特有的形象。而我们班,我们学校也会显得更统一服装了”。也许结果会大不相同。同时他还会更觉得老师是一位朋友而不是一个面目可憎的教师,他或许会把你当成知己。这就是能够适时的使用了“润滑剂”的效果

三、多使用激励、唤醒、鼓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唤醒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它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做出评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如果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急于提供解决办法,学生事后会想:“我一定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想出来”。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滋长对学习的依赖性,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那一次面对我讲解了一次的内容,布置学生归纳提纲,全班竟然没有一个写对,真的,感到失望!不过我还是这样说:“再认真的想一想老师刚才说的,然后看看书本,看有没有特别醒目的字体,在每一个自然段前”。三几分钟后,有个女生举起了手,很明显她发现了“秘密”,接着,她周围陆陆续续的同学都举起了手。事实证明他们能找得到的,要相信他们有这种能力。

四、承认个性差异,允许个性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教学管理中要善于设立榜样,帮助学生确改进的方法和目标,有可取之处,但如果总普通中学的学生和重点中学的学肾功能别比较,往往适得其反。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讨厌老师总是说“你看其他重点中学的上的他们学习成绩多好,你们要是像某某学校的同学就好了……等等”他们认为:“我不是某个学校的的,也不是某个人,我是我,我有自己的特殊情形”因而老师可以根据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思想、学习、性格、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就事论事。多讲“有些人那样做有助于……,不过你认为如何呢?”的话语。我们在教学中要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适当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在谋求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又能体现出学生个性的发挥,这样能避免学生之间产生冲突,也避免了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五、适当发脾气,合理宣泄情绪

教作为生活的个体,也有喜怒哀乐,我们不是圣人,对有些调皮、不听管教的学生,不可能一点怨气没有,尤其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总是和老师对着来,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适当批评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以采取辱骂、暴力的方式对待学生,所攻击的不是个人问题而是问题的本身,做到怒而有理,怒而有爱,怒而有度,怒而有方。就像那一次,我正在X班上课,坐在后面的几个男生不停的叽叽喳喳,尽管我已经看着他们,但他们就是时而不见,依然固我。在此,我不得不走下讲台,直接去到他们身边说:“你们知道我在生气吗?”他们想不到老师这样说,觉得十分的尴尬,也不好意思继续说话了。在遇到棘手问题时“我气恼”“我愤怒”,这种话比较“你真笨!,无可救药”更有效,也更安全。避免了直接的冲达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六、互敬互谅、共同进步

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对待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既要“明察秋毫”又要“假装糊涂”假装糊涂是给学生一个机会,也给老师给自己一个了解情况的时间。过分严厉,无情的要求极易激化矛盾,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比如说经常有学生们,没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而且会以我生病了,或是我家里出事情了等理由来搪塞老师,这时候老师不要直接批评学生,说你真懒,不听话之类的话直接训斥学生,而应该换一种语气或说法询问,比如,你天不舒服,那作业完成了吗?

或是身体不舒服,作业完成了吗?这样使生愿意接受的话语,避免直接训斥学生,也可以采取建议式提问的方式,你怎么看?你看怎么处理,让学生自己想解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耐心、细致、包容、不能动不动就严厉训斥,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能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处的和谐融洽是我们作为老师的一种成功。上面几个方面仅仅是个人的一个小结,相信大家经过实践也会有所体会和收获。

摘要:这是一篇怎样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处的文章, 与他们相处和谐与否一直是我们当老师共同探讨的热点, 多年来年我所接触的学生都是普通中学的, 经过这二十多年的教学总结了一些体会, 在此写下几点心得, 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普通中学,润滑剂沟通,学生,人格,老师,方法,相处,愉快,和谐

参考文献

如何与新同事相处 篇8

做好自己

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好,不要随意迟到,或者早退,遇见同事要问声好,但不要过度热情。在座位上不可以有不雅的姿势。曾经有位来我公司实习的大学生,第一天上班,他坐在座位上,整个人往后靠在椅背上,头向后仰,双手上举,拿着公司手册在看,两脚向前叉开。我见了之后,心里对他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不久之后,他就离开了公司。

礼貌问候

刚到一个公司不仅对自己的领导更要对自己的同事礼貌客气,毕竟人与人从陌生到初相识都是有一定的界限和距离感的,所以不一定不要做那种太自来熟的人哦,过犹会被反感的,所以说刚来的新人一定要注意了记得文明礼貌。

微笑对待他人

虽然说不要和同事成为朋友,但是一定要维持基本的友善,见面时一个微笑,能加深新同事对你的好感。这样能够给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工作,才能够在工作上更加有效率。

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

面对还比较陌生的公司和环境,最好的自我保全和发展方法就是保持低调谦虚。可能同部门有比你优秀的老员工,也可能有你比他优秀的员工,但在入职初期,保持谦虚,工作上多多和新同事请教,可以让大家更快的认可和接纳你。尽快地打入这个圈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尽量避免产生矛盾

工作上难免会因不同意见产生矛盾,但作为新人,应当尽量地避免与老同事产生争吵。万事以和为贵,不同意见可以多商量多讨论,但都应该以和平的方式来进行。如果表现得过于激进,容易给他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做些小事

如何与新同事和谐相处 篇9

首先要对同事关系有个清晰的认识。同事是一起工作的伙伴,在所有关系中,同事关系算是感情基础比较薄弱的一种人际关系。虽然日后相处时间久了,遇到情投意合的,感情也会很好。但一开始相处,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大家只是互相认识,在一起工作罢了。因此,新同事的关系只比和陌生人好点而已。

有些朋友在新单位表现得很活跃,在领导面前异常热情,这样做容易引起同事和领导的反感。同事们会觉得新人太好表现,他们也会担心自己被新人抢了风头,于是就会联合起来,集体冷落新人;领导也会产生新人比较急功近利的感觉,从而对新人采取保持距离的态度。新人会因为自己的热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而备受打击,于是变得沉默寡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而另外一些朋友入职后则表现为沉默寡言,她担心自己会做错事,怕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处处小心谨慎,和同事领导保持相对较远的距离。其他同事就会觉得新人性格内向,不擅长交往。给人第一印象的分数并不高。

假如你是新人,该如何与同事相处呢?

人际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近程度。只有双方都认可当前的亲近程度时,两人之间的人际距离才算恰当。当任何一方随意缩短与对方之间的人际距离,而对方又不认可的情况下,就会给对方留下不适的感觉,这样自然不利于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

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你要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好,不要随意迟到,或者早退,遇见同事要问声好,但不要过度热情。在座位上不可以有不雅的姿势。曾经有位来我公司实习的大学生,第一天上班,他坐在座位上,整个人往后靠在椅背上,头向后仰,双手上举,拿着公司手册在看,两脚向前叉开。我见了之后,心里对他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不久之后,他就离开了公司。

其次你要认真对待每一项接到的任务,用心细致,尽量少出错。遇到不懂之处,谦虚地请教其他同事。在请教之前,你可以先观察一下哪些同事比较面善,优先和他们进行互动。多次请教之后,可以送个小礼物给对方,以示感谢。

同事们在聊天的时候,如果你手上的事情很多,就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事情不多,你可以适当在旁边听听他们说什么,但不要随意插话,更不要对不了解,或者不明白的事情随意评论,也忌讳透露自己和公司哪些人有私交。面带微笑,认真听就好。

但也不要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闷葫芦,或者有城府,或者想探听什么。你可以适当地对谈话内容中你感兴趣的部分提一两个简要的问题,表明你在认真听,也想融入他们。如果他们在非议其他领导同事,询问你的意见时,你可以说自己刚到公司,不是很了解其他人。千万不要为了和他们套近乎,而随意贬损并不了解的人。

你可以选择性地参与同事们的集体活动,但记住不要在活动中过度表现自己,比如到KTV唱歌,唱一两首即可,切忌当麦霸。其余时间,可你以多为同事们服务,比如帮助点歌等。

在集体活动中,你要多留意其他同事的需求,积极主动帮助做些小事,比如烧开水,取杯子,给大家倒茶,递水给其他同事等。让大家觉得你很温暖,但又不过分表现自己。参加几次集体活动后,你可以提出请同事们一起活动一下,例如聚餐,或者是请吃外卖等都可以。礼尚往来,让人感觉你很懂礼仪,不是爱贪小便宜的那类人。

在工作中,遇到自己闲暇时分,不要埋头刷手机,多留意其他同事是否需要帮助。如果同事有些简单事务性的工作无暇处理时,你可以向他们伸出援手,默默做完,对他们的感谢报以微笑,事后不要宣扬。

对于办公室中的公共事务,例如环境卫生,你可以主动打扫,以示你的勤快。以前我在行政部门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处长到我们办公室看,发现茶水桶旁有很多肮脏的水渍,就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持卫生。从此以后,我很留意那个地方的卫生状况,每天到办公室,先把茶水桶拿去洗,我特意去买了一个长柄刷子,方便刷茶水桶,并用抹布把地上的茶渍擦干净。后来,我的努力得到了处长的表扬。

假如你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要在公开场合自夸。领导和同事表扬你的时候,首先对大家的肯定表示感谢。同时要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公开场合要多夸他人,莫炫己长。

与同事相处的礼仪 篇10

一、学生干部的培养与选拔

切忌主观臆断。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在18岁左右, 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 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都不够成熟且处在成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表现出学生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比如在认识问题上容易偏激, 某些事情认识的十分正确, 但某些事情却又不准确。所以, 高校辅导员在判断学生能否成为出色的学生干部的时候不能因为学生的某些缺点而否定了学生的全部。并且要听取该生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对熟悉该同学的学生们以及室友的意见。

选拔时学习成绩要占重要方面。学习成绩不能说明该同学的全部能力, 但至少说明了该同学的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在现阶段, 学习成绩成为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十分深入普通大众的心。在选拔学生干部的时候, 同学们会将票投给学习成绩好, 个人能力突出的同学。通俗地说, 学生们对这样的学生服气。换个角度, 这样的学生在接下来大学生活中也比较容易开展工作。

要有试用期。试用期的设立并不代表对学生的不信任, 而是通过制度的方法告诉学生, 开好头起好步, 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同时, 辅导员可以在试用期期间对学生进行第二次验证, 也就是该学生干部在行动上能否和说的一致, 是否适应工作等等。在大学阶段的试用期往往是单向的, 也就是辅导员考查学生干部为主, 学生却很少有因为试用期对工作不满意而辞职的。

选择有经验的学生干部。有的同学热情和积极性很高, 却没有工作经验, 往往使其工作有一个适应阶段, 辅导员是需要付出时间成本的, 并且要亲自教会学生应该如何当好学生干部。如果在高中阶段当过学生干部, 特别是有学生会经历的同学, 在工作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并且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 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 往往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会克服很多困难。

民意占重要方面。学生干部开展的工作群体是学生, 如果得不到学生群体的支持是很难开展工作的。如果有个别同学的负面情绪多, 则效果会更差。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的助手, 学生干部工作不顺畅, 最终将会影响到辅导员自身的工作。民意调查要公开和私下两方面进行。公开, 就是全班以投票的形式进行。私下, 则更容易了解到真是情况。要有针对性的了解同学们的意见, 选取人群要有特点, 分布面要广, 至少要达到10%。

考虑家庭因素。我们所指的家庭因素, 是该同学的成长环境,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都有哪些经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点十分重要, 起到了地基性的作用。往往一个知书达理的家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人格健康的。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发现, 往往问题学生的背后, 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这点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考虑该同学的心理素质。大学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他们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 从他助变得自助, 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还要受到来自于同学们给予他们的压力, 也就等于面临了两份压力, 在压力下, 思维和行动很容易变形。他们需要关心理解以及被尊重。现在的大一学生的出生年龄处在90年前后, 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成长的环境一般比较优越, 挫折感少, 承受能力不足。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候, 可以通过该生的个人经历做出预判。

考虑岗位和性别因素。学生干部一般是班级干部和学生会干部, 除了宿舍管理部和女生工作部的特殊性之外, 一般而言, 班长和学生会主席以男性为主。往往男生更易互相团结, 女生对此认同感也比较强烈。而女生在团支部书记和秘书处秘书长的岗位上的优势比较突出, 发挥细心、细致的优势, 给人以亲近感。

该同学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重要的考察方面, 在我国古代就有德才兼备为上, 有德无才次之, 无德无才再次之, 无德有才为最后的说法。看见工作能力与才能是处在德行之后的最重要因素。那学生的工作能力表现在:上传下达的沟通能力, 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控制学生的情绪能力, 处理事物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这些都建立在是否公心的基础上, 也就是全心为工作而服务, 而不是其他。

该同学与人沟通和相处的能力。每个人都具备沟通和相处能力, 但有效沟通与和谐相处却不是人人具备的。有效沟通就是双方达成一致的想法, 取得进展。这里依靠的固然有出众的口才, 但更多的是思辨和逻辑能力。能够将胸中所想, 利害关系表述得当。而相处则是人脉的直接表现, 这里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特长, 甚至是从事共同的事业。需要学生干部涉猎更多的知识, 学习更多的书本外的东西, 以此和同学们有更多的话题, 使彼此产生信任感。

二、培养学生干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要轻易许诺学生干部荣誉或者其它。学生干部对荣誉是十分看重的, 并会为此努力和奋斗。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名额限制等种种原因, 往往会对个别同学不能给予及时奖励。这对学生干部而言, 是莫大的压力。他们会理解为, 自己工作不到位或者教师失信等。这种情绪或者挫折感会直接带到工作中, 造成了客观上对工作的阻力。

对学生干部的关爱应该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多做工作。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食物的需求是最底层的, 而精神的满足感和尊重感是远高于食物需求的。学生干部获得的尊重是往往同学们给的, 也就是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工作过程中得到的。在工作获得的尊重是持久的, 也是自我认可的凭借和依据。

对学生干部的判断标准不能和已经工作的人或者理想中的学生干部等同。学生工作者往往会把学生当作已经工作的人来要求, 一来是教师的固有特色, 希望学生能够出色。二来, 因为很过工作学生和教师是一起完成的, 容易提高要求。但他们毕竟还是刚刚走过18岁的孩子, 需要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我们非常明显的观察到, 学生干部从大一到毕业的进步是明显的, 也是巨大的。

对学生干部的指导要方向大于细节。辅导员老师不能替学生做完所有的细节工作, 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自立。而且学生在走入社会后经风雨的能力会降低。需要学生干部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把所有工作的细节和来龙去脉搞清楚, 也就使学生克服了心态浮躁, 不够认真踏实的缺点。

当学生干部和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 首先应该批评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老师的助手, 在和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 很多老师容易出现“护犊子”的情况, 这是十分有害的。损害的是老师的声誉和威望, 因为学生干部的权利是从教师那里取得的。遇到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自省与自我批评。懂得维护大多数同学的利益就是维护教师的利益, 更是维护大局利益。

办公室如何友好与同事相处? 篇11

办公室是我们每天除了家里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有的时候甚至要比在家里的时间还久。所以那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同事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真诚待人

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如果你一开始就是抱着某种目的接近他人,而且极力的掩饰了自己,这样以后同事知道后会很讨厌你的。

越是好的人际关系越需要关系的双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实想法与人交流。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尊重平等

这一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尤为重要的,有的人会因为对方是同样职位的同事而看轻了对方,甚至出言不逊,这可是很得罪人的,要把对方放到同一个高度来审视,当成朋友去尊重。

人都是互相的,尊重也是。任何好的人际关系都让人体验到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制,或者一方需要看另一方的脸色行事,就无法建立起高质量的关系。

乐观主动

无论何时学会首选给对方一个微笑,总是板着个脸给人太严肃的样子,会让人觉得很不解。

职场中与同事之间相处的小技巧 篇12

其次,注意分享和互助。与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公司和行业的见解,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此外,在恰当的时候提供一些简单的协助和支持,就可以让同事看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性化的一面,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默契。

第三,要学会尊重同事的个人时间和空间。在职场中,人们之间往往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和生活喜好。学会接纳和尊重这些差异,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为融洽和友好。在与同事交往时,要注意守护对方的私人时间和空间,不应该总是在工作外询问对方的个人信息或者是打扰同事的私人时间。

最后,在与同事相处时,需要注意在表达意见和看法时,采取尊重和礼貌的态度。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应当掌握好时机和方式。不要在同事忙碌或心情不好之时提出问题或修改意见,这只会让同事感到沮丧和困扰。在表达意见时要注意掌握好尺度和说话方式,不应影响同事的权益和形象。

与同事相处的礼仪 篇13

然而,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大众传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积极效应的同时, 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如今的社会大众无时无刻不被笼罩在传媒的“金丝网”中被迫接受大众媒介传播的观点, 那就必然会影响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应该具有的判断力。而我国当代大学生, 从小到大一直被保护在象牙塔内, 接受并服从于应试教育,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 传媒素养非常薄弱, 根本无法保持与媒介的良性互动。而21世纪的新媒介环境又如火如荼地侵袭到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之中, 以不可阻挡之势包围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笔者认为, 当代大学生与新媒介环境的相处之道是刻不容缓的教育议题, 值得人们去思考并寻求对策。

一、新媒介环境的独特魅力

短短二几十年时间, 当代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新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 成为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密友。新媒介以新技术为依托, 传播速度惊人、形式多样、内容多元, 随之带来的是对人类生活的复杂和深远的影响。

以新媒介为主要成员的新媒介环境, 也拥有它强烈的独特魅力, 它使原来作为传播行为终端的受众, 在传播链条上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受者取代传者成为媒体运作的中心

广大的受众不再是“魔弹论”中应声而倒的靶子, 它摇身一变, 成为新传媒奉若神明的“上帝”。在媒介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今, 大众传媒所需要的收视率、收听率、发行量或点击率全部要听凭受众的好恶选择, 因为这些指标所带来的美誉度和广告收入是现代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于是, 从根本上说, 当今社会, 受众决定着媒介的内容、风格, 决定着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成为媒体运作的中心, 对媒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与此同时, 以受者为中心的媒体运作方式必然会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下降。为了吸引受众眼球, 博取大众青睐, 部分媒介从业者不顾职业道德, 盲目追求一时的“出彩”:他们或者片面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 丧失了媒体的基本立场和社会监督功能;更有甚者, 在利益的驱动下, 炮制各种各样的假新闻混淆舆论, 引发低级轰动……凡此种种, 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形下, 受众在新媒介环境如何自处, 已然成为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议题。

2、“自媒体时代”, 人人传媒

新媒介使各行各业的每一个平凡人, 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参与者, 享受传播新闻的成就感与表达自我意识的欲望。博客 (blog) , 就是自媒体时代媒介的代表形式, 每个人在互联网中拥有自己的页面, 公开分享见闻, 表达心情。其他一些凭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网络新闻传播方式如QQ、MSN、BBS等, 也属于自媒体的载体。通过网络交流工具传播信息, 已成为现代人特别是年轻大学生非常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

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 使得普通受众可以利用相机、DV和手机随时拍摄自己遇到的突发事件, 同时, 他们也乐于向更多的人和媒体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些来源于非职业记者的图像素材常常会被传统媒体如电台、电视台所采用, 如在美国的“9·11”、“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等事件中, 主流媒体就采用了一些民众拍摄的图像。在韩国Ohmy News网站上, 据统计, 70%一80%的新闻稿件来自于普通市民。 (1)

可以说, 新媒介环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为人类文化民主自由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但是, 我们也必须清楚:优秀的环境, 唯有配合以优秀的人群才能彰显出最大化的魅力、发挥正面积极的影响。因此, 受众的媒介素养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就具显得尤其重要——在更加先进和自由的媒介环境下, 正是受众的媒介素养, 决定了大众传媒的走向。

媒介素养, 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2) 正如中国传播学会会长张国良在为《大众传媒素养论》一书所做的序言中所说:“至少可以说, 在很大程度上, 一个国家或地区有什么样的受众, 就有什么样的媒介。这样, 受众教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就被充分彰显出来了, 媒介品质的提升也就具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3)

二、当代大学生=“优秀的受众”?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生力军, 未来社会上的顶梁柱, 熟知现代传媒、接受高等教育的他们理应最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受众”一群, 然而, 通过诸多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 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整体状况, 不容乐观。

1、缺乏理性——大学生运用新传媒现状分析

在一份调查大学生媒体运用状况的问卷中, 就最重要的媒体运用一项, 有高达52.3%的学生选择了网络, 其次才是24.4%的学生选择了书籍, 10.6%的学生选择了电视, 其次重要的是报纸 (4.0%) 、杂志 (1.6%) 、电影 (1.3%) 、广播 (0.8%) 。对于最喜欢的媒介, 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网络, 比例达到了52.3%。其次喜欢的是书籍 (14.9%) 、电视 (14.6%) 、电影 (12.2%) 、杂志 (8.8%) 、报纸 (4.0%) 、 (广播0.8%) 。 (4) 大学生所接触的媒介形式多种多样, 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接触, 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接触频率更高一些, 但从整体上看, 他们的媒介消费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和娱乐性, 绝大部分学生把消遣娱乐排在了网络运用的第一位, 把搜索资料排在第二位, 把了解新闻信息、国家大事排在第三位。据2007年5月5日南京市玄武区一项针对南京587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9%的大学生因为沉湎于网络而荒废学业, 可见, 大学生的媒介消费是缺乏理性的。 (5)

2、凭感觉判断——大学生对于新传媒的信任标杆

在受调查的大学生眼中, 媒介新闻报道的作用主要是“参考参考”, 占93%;5%的受访者选择了“无所谓”;各有1%的受访者选择了“决定性的”与“没有影响”。当不同媒介的新闻报道出现分歧时, 有67%的大学生更愿意相信电视, 其次是报纸23%, 互联网与广播在大学生中的信任度最低, 分别只获得5%受访者的信任。在受调查的大学生中, 79%的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认为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中, 电视对新闻的报道还是比较真实的, 而其他专业大学生51%选择了电视。有93%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对新闻的报道最不真实。 (6) 由此可见, 大学生对媒体的真实性有一定的质疑, 但媒介报道及其观点和立场仍对他们具有较大影响, 他们对媒介的表征和重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

3、个人好恶凌驾道德标准——大学生媒介道德现状

对于“如何看待访问色情网站的行为”, 38%被调查者觉得“不道德”, 16%选择“也是一种需要”, 46%认为“无所谓”。在被调查者中, 没有人选择网络曝私行为“值得羡慕模仿”;56%选择了“虽然不喜欢, 但是也不反对”;44%“反对”该行为。65%被调查者选择“删除”病毒邮件;34%“删除并转告周围人”;1%选择“转发给别人”。 (7) 媒介道德规范是媒介使用者在接触和使用媒介信息的过程中, 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学习、自我塑造, 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主体精神的自律和高境界的行为实践, 是衡量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有46%的大学生对访问色情网站觉得无所谓, 可见大学生的媒介道德有待加强, 对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的自觉抵制能力尚有待提高。

当代美国批评家爱德华·w·赛义德所说:“理解人类状况的第一条规则是人类生存在二手世界里。” (9) 这个“二手世界”即媒介展示给我们的世界, 也就是媒介现实。媒介现实是媒介对现实世界中的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 对其重新加以构架以后向人们展示出来的一个世界, 而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但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重构活动是在媒介内部进行的, 是媒体人按照传播规律和制作手法运作后的艺术再现, 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这就使受众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所带来的后果是使他们往往把媒介现实作为客观世界本身来对待, 并进而影响到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实践活动。因此, 能否对两种现实作出明确的区分, 能否清醒地面对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 对社会现实和自我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 就成为衡量受众媒介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代大学生在信息社会各种媒体的包围中成长, 是新兴媒体的忠实追随者。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2007年1月23日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网民中l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35.2%, 在网民的职业构成中, 学生所占比例最多, 达到了32.3%。 (8) 而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 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 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l8~24岁正是大学生主要的年龄段, 他们对于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但由于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缺乏, 往往最容易混淆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

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尚处于自发状态。他们是在经常的、盲目的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个人日积月累的感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媒介素养, 而不是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以及系统的训练而获得, 因此他们的媒介素养是不系统的、不健全的、处于较低的水平。离成为“优秀的受众”, 显然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从互联网看大学生与新传媒的互动

1、绝对的亲密接触——大学生与互联网

一份“大学生一周内上网天数”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45.6%的受访者一个星期有1-3天在上网, 有33.2%的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上网, 15.1%的受访者一个星期4-5天都会上网, 仅仅只有5.8%的受访者在接受调查的最近一周没有上过网。 (10) 由此可见, 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网络上。他们的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使用网络媒介的自制能力和计划意识有待提高, 56%的大学生表示“上网时间超过自己预计的时间”。据湖北一高校的校内调查表明, 30%的学生沉溺于“CS”之类的网络游戏, 更有甚者, 因连续上网而导致“脑死亡”离开人世。

2、资源浪费——大学生上网目的盲目

大学生接触网络的目的有哪些?经过调查, 发现大学生上网寻求娱乐或者放松的学生占67.1%, 上网学习的占41.1%, 其次是了解新闻 (38.2%) 、了解生活和时尚资讯 (30.0%) 、打发时间 (25.2%) 、只是一种习惯 (19.1%) 、忘记烦恼 (17.0%) 、其他 (6.4%) 。大学生上网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什么?选择聊天的学生就占了54.1%, 查资料比例为53.3%, 接着依次为各类下载 (37.4%) 、看新闻 (34.5%) 、玩游戏 (30.5%) 、论坛看帖/发帖 (17.0%) 、写博客、播客、个人网站等 (15.4%) 、收发邮件 (13.3%) 、购物 (2.7%) 。 (11)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将网络作为一种休闲工具超过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上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聊天, 其次才是查阅各种资料。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不高, 上网目的不明确, 对网络功能利用不够, “能够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的大学生比例相当低。聊天、游戏等这样的网络娱乐不是不能提倡, 但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自觉约束自己, 能否把网络娱乐当成一种适度的休闲方式, 而不是沉溺其中。吉林大学化学系的学生黄宜平在2006年7月被学校劝退。他来自湖南农村, 曾是母校的高考状元。可上大学后, 因为沉迷网络游戏, 大一下学期考6科挂5科, 他被学校劝退。

3、不知己不知彼——大学生“网络智商”一路走低

网络有以下几点特性:

第一, 网络使得信息传播从相对封闭走向更加开放, 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同时, 由于传播技术门槛的降低, 使得任何一个个体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使得网络在拥有海量信息的同时也拥有了良莠不齐的信息, 信息真假难辨。

第二, 网络媒介的信息传播呈现双向互动化, 极大增强了大学生对信息的自主选择权;但另一方面, 网络媒介自由流动的信息致使“把关人”被去中心化, 容易造成网络信息传播的失控和虚假不良信息的泛滥。

第三,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和强大的实时传播功能让网络媒介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看新闻、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发E—m ail、聊QQ等使得大学生群体深入走进网络媒介带来的新生活;但另一方面, 有的大学生片面地利用网络媒介的娱乐功能, 将其发展为不可缺少的“玩具”并沉溺其中, 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

第四, 网络媒介构建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 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传播渠道;但另一方面, 虚拟的网络交往易导致大学生的自我封闭, 与现实社会中的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减弱, 人际传播能力大大下降。

据调查, 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网络的特性认识不足, 预防更不足。4%的大学生居然“不知道”网络中存在不良信息, 69.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中存在的不良信息“不太会”或“绝对不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有51%的大学生认为“上网不能直接促进专业学习, 但能增强综合素质”, 可见大多数大学生还不能有效利用网络促进自身发展, 他们单纯把互联网当作休闲的工具, 不能够把现代技术转为成自我储存能量的智库;在与互联网的相处之中, 他们浅尝网络的优越性却同时吸纳了大量网络垃圾, 显然处于劣势。

四、以“媒介素养”为中心的相处之道

综上所述, 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培养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时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 使他们成为韦尔伯·施拉姆所说的“机警而又有鉴别能力的阅听大众”, 能对媒体开展睿智的批评, 并能够运用媒体使其服务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媒介素养教育, 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通过这种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 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 参与社会发展。 (12) 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我们应当结合以上总结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

1、认知教育

(1) 明确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内容

首先, 让大学生了解各种媒介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和功能, 认识不同媒体类型的运作体制, 要让学生能够明确区分媒介现实和客观现实, 增强他们对媒介信息的洞察力;

其次, 让大学生了解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等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 避免他们利用媒介传播不良信息、购买盗版制品、侵犯知识产权、学术剽窃等。

(2) 建立与完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辅助教学活动

各高校应引进和培养专门的师资, 设立专门的课程, 组织相关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利用媒介信息和资源。开设有关的课程是高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手段, 课程的设置应是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理论课和技能课相结合, 如《新闻概论》、《大众传播学》等理论课程和《新闻采访与编辑》、《非线性编辑》等实务课程, 并且应该引导学生赏析各种媒介的精品之作, 从优秀的媒介产品中品味和体会, 增强他们的辨析能力。应该有计划地定期开展一些活动, 如网页制作大赛或DV大赛等活动。激励和引导大家积极参与, 把形式各异、生动活泼的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辅助。

2、实践教育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当注重新闻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1) 进一步开放校园媒体, 提高校园媒体与学生的互动能力

高校拥有齐全的校园媒体——广播、电视、校报、校园新闻网, 尽管校园媒体制作者是一直优秀的学生队伍, 但是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 校园媒体可以通过制作互动类的节目等形式, 让更广大的学生参与到校园媒体的节目制作与传播过程中。另外,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也可以开放校园媒体, 鼓励广大同学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校园媒体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 制作个性化的媒介产品, 并开展课题研究。

(2) 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媒体记者团的辐射作用

校园媒体的学生记者接受了一定的专业实践, 因此, 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可以以学生记者团为中心, 发挥学生队伍的辐射作用。学生团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大众传媒素养教育, 如举办学习班, 成立联谊会, 组织演讲、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 让广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 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这对提高大学生的传媒素养以及让大学生了解媒体的运作起着较好的作用。

3、分析、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分析, 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是什么导致了同一题材的新闻报道方式不同, 报道的倾向性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 它们强调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 这样的报道有什么特别的意图, 有什么利益关系等。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会从国外媒体获知信息, 比如最初的“藏独”分子在拉萨的打砸抢活动, 很多学生就是从涉外媒体凤凰卫视上获知的;《南方周末》因为常刊载与主流媒体不同的声音而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不同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可以使学生对大众传媒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 提高对信息真假的辨别能力, 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 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4、利用媒介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 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和媒介实践, 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产品制作能力, 尤其是在各种传播工具日益普及的情况下, 大学生完全拥有足够的条件和可能去制作个性化的媒介产品;另一方面, 要通过对信息的分析、解读, 敏锐地感知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 并以此为基础, 作出自我的角色定位, 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与需求。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中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 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提高对媒介角色和作用的认识, 学会解读媒介信息, 辨别媒介信息的真假, 学会如何利用媒介传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自觉抵制媒介中不良信息的影响, 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例如“巴黎圣火”事件导致了关于“家乐福支持藏独”言论的发声和迅速传播, 有部分大学生在不明事实的情况之下, 盲目散播一些暴力鼓动性言论, 策划一些不理性的示威游行活动, 但我们也欣慰地看到, 有更多理性的声音, 倡导不一样抗议方式、表达各自的看法, 显示出了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进步和乐观面。

大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传媒理论知识, 也可以进行大众传媒的实践活动。在“短期抵制家乐福以示抗议”的事件中, 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自动自发运用手机、相机、DV、博客、BBS宣传事实真相, 呼吁网友觉醒。在一定意义上, 大学生积极参与传媒活动也可以更深地理解大众传媒, 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高传媒素养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 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 而不只是充当媒介传播的被动接受者。

摘要:当代社会是新传媒的天下, 当代大学生, 是当代社会的主人公。本文首先分析新媒介环境的特性与当代大学生对新传媒环境的认识现状, 再以网络作为新传媒的代表分析大学生与其的相处互动, 得出大学生的确缺乏足够的媒介素养, 最后给出建议, 以提高“媒介素养”为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帮助大学生与新媒介环境和谐相处, 保证最大化而安全可靠的利用。

关键词:新媒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注释

1 张有平:《论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

2[2]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问题》, 《新闻记者》, 2004年第5期

3[3]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4[4][10]http://today2100.blogbus.com/logs/20022033.html

5[5]黄永宜:《浅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新闻界》, 2007年第3期38页

6[6][7]高山冰:《江苏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分析》, 《青年记者》, 2008年第1期

7[8]张有平:《论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 第84页

8[9]朱毅峰:《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及构成》, 《新闻界》, 2007年第四期, 第52页

上一篇:新提拔干部就职表态发言下一篇:双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