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2024-07-18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通用11篇)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习难点: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及特征的理解。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学71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从概念中找出平行四边的特征。

2、平行四边形,有()组对边平行,而梯形则只有()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画1个后,观察它们分别都有哪些边平行?

(1)独立画图后,找出各自平行的对边。小组内交流。

(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它们是否属于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形。

4、从四边形的特点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5、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二、巩固延伸

1、完成课本第74页的判断题第7题。(1个小组展示)

2、完成课本第73页第3题剪一剪。3、完成课本74页第5题

4、完成课本第75页,第8题:5、完成课本第74页,第4题/

三、作业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2

把阅读和交际训练结合起来,采用“以练导学”的形式,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巧妙创设交际情境,训练学生运用“独白体、对白体、辩白体”三种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演、讲、辩”等训练,“以练导学”,引导学生走进乌塔的故事,感受故事蕴含着的人文意味,学习乌塔独立、自信的品格。

2. 在语言实践过程中顺势理解“反驳、一时语塞”等词义,领悟课文“对话中的辩论意味”“‘我’的出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等表达特点,并适度进行迁移运用。

3. 创设情境引发交际,训练学生运用“独白体、对白体、辩白体”三种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学流程】

板块一:感受“讲得简洁”

1. 通过两个练习,提取重要信息,初步了解乌塔的故事,学习部分字词。

(1)师:课前大家预习过课文吗?这些词理解吗?

(出示“马上反驳、不合逻辑、一时语塞”三个词语)

a. 马上反驳。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的意见。(或 : 怎么样的情况下我们要“马上反驳”?)

b. 不合逻辑。换个词语(没有道理不合常理)。

c. 一时语塞。给“塞”组个词 ( 堵塞阻塞),再说词义。

(2)师:下面的句子,你自己能读懂吗?(出示语段1、语段2,略)

师: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提炼信息:阅读、挣旅费、设计路线、查警察局号码等)

师:乌塔游了哪些地方?(提炼出三个层次:照搬课文;只说欧洲;说到国家)

2. 将两段话的信息结合起来,简单介绍乌塔,说要点就行。

口头练:爸爸妈妈,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她—— (请学生自己准备,指名介绍)

师:很多时候,我们在介绍一个人的时候要“讲得简洁”。(板书:讲得简洁)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师:那课文是怎么来写乌塔这个故事的呢?打开书,自己小声读课文,发现课文是怎么把乌塔的故事写具体、写生动的呢?(课文以“我”和乌塔的对话写成)

板块二:领悟“对得自然”

1. 再读故事,聚焦乌塔的语言,品味课文对话。

(1)师:请大家再次默读全文,把乌塔说的话画下来,自己揣摩语气说上几遍。

(指名找出对话——屏幕呈现,个体练读——指名读)

(2)师:对话,就是两个人说话,所以要——(板书:对得自然)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这组对话该怎么说呢?(出示一组对话,学生合作说)

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

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师:谁和老师合作来演这组对话呢?(出示另一组对话)

我有点惊讶: “你一个人吗?”

“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师(评价):啊呀,你是自豪地答道,而不是自然地答道。这里乌塔为什么是自然地答道?她应该很自豪才对啊!谁跟老师来合作?

……

2. 师生合作表演,进行交际。

师:我们以第五自然段为例,来演一演当时的对话情境。自己先读读这段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生读)

师:老师跟你们来合作表演。谁来演乌塔?谁来演“我”?(师生合作演读)

我:你好!

(你要热情地先跟我打招呼,并询问我)

我: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乌塔:……

我:你几岁了?

我:你玩了哪些地方了?

我:你还要去哪里?

我:你一个人吗?

……

师:你们觉得我们对得自然吗?同桌演一演。

板块三:体会“驳得有理”

1. 聚焦一组对话,反复品读,体会“驳得有理”。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读对话的秘诀,现在我们再来演读一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

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师:谁来做乌塔?谁来读“我”的话?老师为你们服务,读提示语。(自由读——师生分角色演读)

采访:

你为什么“一时语塞”?(中国孩子根本做不到这样,我有些尴尬和难为情;有些惊讶)

你为什么要马上反驳?(觉得对方的话不合逻辑)

那乌塔的话合逻辑吗?自己读读。一起读读这句话:“爱孩子……”什么意思?她说的是个什么道理?(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这是在反驳“我”的哪句话?

你看,乌塔针对“我”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她的话,是讲到点子上了,(驳得有理)很合逻辑。

这段话该怎么读?

你还觉得乌塔讲的哪段话也很合逻辑,驳得有理?这里她又说了个什么道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游的意义)

读着读着,一个怎样的乌塔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说一个词。热情、大胆、有主见、自主、独立、勇敢)

2. 创设情境,练习反驳。

(1)师:你们喜欢这样的乌塔吗?向往乌塔那样的生活吗?如果你把自己的愿望告诉你的父母,估计他们会说些什么?

师:老师梳理了一下大家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你一个人出去,出了事怎么办?

你现在的生活不是很好吗?

长大了再独立也来得及啊!

你现在的任务是在学校好好学知识,不要总想着玩!

(2)师:如果父母这么说,我们该怎样来反驳呢?联系课文内容和阅读材料,写下自己的观点,准备跟父母辩论。你的话要像乌塔那样合乎逻辑,等下才能“驳得有理”。

或进行口头训练:爸爸妈妈,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________。

(3)现场辩论。

师:谁先来做爸爸妈妈,抛出他们的观点?(指名开火车读父母的话)

师:好,反驳的时候到了。同学们要争先恐后地抛出我们合乎逻辑的话,争取把他们说得“一时语塞”。

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热情、勇敢、独立的小女孩乌塔,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乌塔那样去独自周游世界,但学会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本领。今天这堂课,我们还学到了几个口语交际的小窍门——讲得简洁、对得自然、驳得有理。

【评述】

一直认为,现场才是研究课例的第一“文本”,文字实录甚至教学视频都难以完全呈现现场的氛围与气韵。盛老师的课堂气韵是沉静而温婉的,似乎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内容的课文,经过她的过滤,呈现出来的总是淡然、安静与美好。

《乌塔》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少有人注意,更鲜有人拿它来上示范课。盛老师却别出心裁,将这样一篇貌似简单的略读课文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读一读”“演一演”“写一写”“辩一辩”等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知了人物形象,学会了口语交际的“秘诀”。将阅读与口语训练巧妙结合起来,中间又渗透思维训练、写话练习,一堂课,能如此丰富地体现语文教育的综合性,课的设计又是这般简约清晰,着实令人赞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3课时

画长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

(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

2.教师出示:

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

二、自主探究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

(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1)

(2)

(3)

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练习十”第1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

3.教材“练习十”第12题。

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

(1)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由代表汇报。

(3)教师归纳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70-p7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掌握其各自的特征。

2、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5、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

1、在复习四边形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2、理清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把四边形分类。

3、练习现实生活,充实教材内容。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重难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的平行四边形,七巧板等。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让学生说出在上面的图形重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3.判断第三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

4.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5.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课件出示关系图。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1)教师演示。

拿一个活动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或钝角。

(2)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形。

(3)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因为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形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例来吗?(如推拉门,放缩尺等)

(三)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2)找出平行四边形中相应的底和高。

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从A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C点画高,它的底是AB。(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4)巩固练习。

A.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B.观察下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 各是哪条线段? C.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四)认识梯形个部分名称。

1、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

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3、教学等腰梯形。通过PPT出示等腰梯形,教师讲解。

4、四边形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5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茫浆律榕隙耀暇抛”等8个会认的生字;正确书写“灿、烂、竿、茫、桨、规、律”等7个会写的字;积累词语“应接不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每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重点难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入新课

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展示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茫浆律榕隙耀暇抛”等8个会认的生字;正确书写“灿、烂、竿、茫、桨、规、律”等7个会写的字;积累词语“应接不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每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实施导学诊断

1.下列词语中,带点词读音错误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①榕树(róng)②船桨(jiāng)③抛出(pāo)④应接不暇(xiá)

2.看拼音写词语。

cànlànfèngxìguīlǜjìngjìzhàoyào

小组互查互教

1、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生字词?

2、讨论交流: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什么时候去的?看到的景象一样吗?

3、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师生引导释疑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认真观察方格里的生字,注意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笔顺、结构。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4.一边默读,一边想: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每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

学生当堂检测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音节。

缝隙(féngfèng)应接不暇(yīngyìng)不可计数(shǔshù)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作者巴金_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第一次看到了____________,第二次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导练

想一想,下面的长句子该怎样读?注意读通顺。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导学案”设计

科目:语文四年级执教人:

课题 3鸟的天堂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书写“支、株、缝、隙、耀、梢、寂”等7个会写的字,正确读写、理解“灿烂、竹竿、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白茫茫”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2.找出描写南国风光的重点句段,边读边想象,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

展示学习目标

1.正确书写“支、株、缝、隙、耀、梢、寂”等7个会写的字,正确读写、理解“灿烂、竹竿、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白茫茫”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2.找出描写南国风光的重点句段,边读边想象,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出示自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找出你喜欢的优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进一步体会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文中几次提到了“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而有的地方又加了引号呢?

实施导学诊断

1.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下面词语的近、反义词。

静寂近义词( ) 反义词()

2读了课文第七自然段,我知道“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互查互教

1、合作完成: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

2、交流: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3、说一说: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师生引导释疑

1找出描写榕树和小鸟的段落反复朗读,画出关键句子,重点词语,思考“榕树”和“鸟儿”各有什么特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一边读,一边想象,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请列举文中三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____________了,到处都是_______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的,花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

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从这个句子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导练

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一种树木,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6

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使用者: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重点:恰当使用语言描写一种动物。

难点:突出动物的特点并具体描述。

教学过程:

一、学习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3、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九()一毛对()弹琴如()得水()死狐悲杯弓()影()毛蒜皮()立鸡群指()为马为()作伥车水()龙万()更新门可罗()

()()点水顺手牵()哀()遍野抱头()窜

4、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写出带有动物的成语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日()雨()小心()()()崖()壁大刀()()完好无()大发()()与日()()()()不分

二、口语交际。

(一)、全班交流: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二)、分组交流(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三)、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7

审批:覃梅君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学习点拔: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第一部分:( ~ 自然段):

第二部分:( ~ 自然段):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学习点拔: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作者曾( )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 )经过;第二次是( )经过。因为经过的( )不同,看到的( )也不同。第一次看到( ),却没看到( )。第二次去听到了( ),又看见了( )。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 )真是( )。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抄写生字。

五、学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8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他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还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学生已经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为本单元学习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奠定了直接的知识基础。

1.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和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或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或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4.使学生在由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培养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以及在探索图形特征和相关结论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5.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和同学合作交流,进一步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材提供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形成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初步印象,再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例子使这种感知更加充分,对它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2.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一些特征。在初步感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动手制作图形,并相互交流,从中感受它们各自的特征,抽象出图形后,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测量、讨论,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应的特征,形成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正确认识。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进行动手操作活动,不仅能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而且能从不同角度体会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三角形的认识 1课时

2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内角和 1课时

3 三角形的分类 1课时

4 认识平行四边形 1课时

5 认识梯形 1课时

6 整理与练习1课时

7 多边形的内角和 1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教材第75、第76页)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认识新的朋友,有兴趣吗?

1.教学例1。

师:你能在图中找出三角形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1图)

生1:图中的彩旗是三角形的,大桥上白色的线围成了许多三角形。

生2:生活中的自行车主体大架是三角形的。

生3:电线杆上的支架有三角形。

……

师:画一个三角形,并跟小组同学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师: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三角形图)

生:三角形有3个顶点。

师:在小组里与同学互相指一指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2.教学例2。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课本第76页,你能量出例2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生1: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生2: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

生3: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

师:像这样(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三角形图)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教学“试一试”。

师:你能画出课本第76页“试一试”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吗?并与同学交流你的画法。

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画法,展示画图结果,给予画图正确的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找出三角形,然后举例说出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从而加深对三角形的直观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习画三角形已知底边上的高,从而系统地认识三角形】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角形的认识

3个顶点,3个角,3条边

1.三角形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时生活中学生又经常接触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面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学习内容,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探索和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学习的经验。

2.数学学习应给学生带来快乐。数学其负载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习者记住它,掌握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它的快乐,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对数学的感觉,同时应不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A类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的认识;能力要求:认识三角形并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B类

你能数出图中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吗?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的认识;能力要求:认识三角形并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6个

B类:

8个

教材习题

教材第75页“试一试”

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顶点不能画出三角形。

教材第76页“试一试”

教材第76页“练一练”

1.第一个、第三个、第四个是三角形。 其余不符合三角形的定义。

2.略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内角和。(教材第77~81页)

1.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

2.通过教学探究活动,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已知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时,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重点: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量角器、各种不同的三角形、不同尺度(8cm、5cm、4cm和2cm)的小棒各一根。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说说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深入研究三角形的有关问题。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1.教学例3。

师:请同学们从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先围一围,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及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我选的小棒是一根8cm的,一根5cm的,一根4cm的,可以围成三角形。

我选的小棒是一根2cm的,一根5cm的,一根4cm的,可以围成三角形。

我选的小棒是一根8cm的,一根5cm的,一根2cm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

师:长8厘米、5厘米和2厘米的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1:5厘米和2厘米的小棒太短了,3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生2:因为5厘米+2厘米<8厘米,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跟小组同学合作讨论。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5>8,4+8>5,5+8>4,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

4+2>5,4+5>2,5+2>4,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

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

师: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先画一个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后,小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不能围成三角形,因为5厘米和3厘米这两条边的长度和不是大于第三边,所以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这样容易使学生发现围成三角形应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教学例4。

师:你知道每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

生1:我手中(展示出来)的这一块,是90°+60°+30°=180°。

生2:我手中(展示出来)的这一块,是90°+45°+45°=180°。

师:拿出我们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并算一算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测量并计算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师: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什么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拼法:

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设计意图:首先分别计算两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接着安排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把一个三角形的3个角拼在一起,从拼成的平角得出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内角和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1.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充分享有发言权,并能及时发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疑问,修正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

2.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上课时,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折、撕、拼等多种活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加深印象。

A类

填空题。

1.在△ABC中,若∠B=∠C=40°,则∠A=( )。

2.在△ABC中,若∠ABC=90°,∠C=43°,则∠A=( )。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能力要求: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解决相关的问题)

B类

三角形中有一边比第二条边长3cm,这条边又比第三条边短4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求最短边的长。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力要求:依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边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100°

2.47°

B类:

最短边的长是6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78页“练一练”

1.第三组的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因为这组线段中任意两边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边。

2.

5cm 25cm 30cm 38cm

教材第79页“练一练”

65

教材第80、第81页“练习十二”

1.

2.

3.

4.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5.287 4284 5800

6.略

7.答案不唯一,2厘米、6厘米、6厘米。

8.从学校到少年宫有3条路线;从学校直接到少年宫的路线最近。

9.75 50

10.80° 15° 35°

11.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360 三角 180 三角 180

13.(1)100° (2)44°

三角形的分类。(教材第82~87页)

1.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角的特征和三角形三条边的特点。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和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会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难点: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课件、各种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剪刀。

师:同学们,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锐角?什么叫钝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等于90°的角叫直角,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生2:三角形都有3个顶点,3个角,3条边。

师: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就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或边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1.教学例5。

师:下面每个三角形的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你能根据角的特点把这些三角形分类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5图)

生1:②和④这两个三角形的3个角都是锐角。

生2:①和⑥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直角,2个锐角。

生3:③和⑤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钝角,2个锐角。

师: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三角形中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吗?为什么?

生: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直角,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果出现2个直角,它们的和就已经是180°,怎么会有第三个角呢?同样道理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钝角。

师:我们可以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集合图)

2.教学例6。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3页,量一量例6图中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看看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的长度是相等的。

师: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等腰三角形的图)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作腰,剩余的一条边是底。两腰的夹角是顶角,腰与底的夹角是底角。你能指出例6中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分别在哪里吗?在小组里互相指一指,看一看。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比一比,看剪出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步骤图)

学生进行剪纸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可能会说: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它的对称轴上。

3.教学例7。

师:请同学们先打开课本第84页,量一量例7中的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吗?

生:3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师: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作正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照下面的步骤操作,看剪出的是等边三角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步骤图)

学生进行剪纸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经过测量,发现剪下来的是等边三角形。

师:把剪下来的等边三角形折一折,你有什么发现?

生1: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相等。

生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3: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师: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相等,且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是180°÷3=60°。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体会三角形分类的标准,领悟三角形的特征】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1.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强化操作尝试,注重学生的亲身感悟,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是本节课的突出特点。这堂课中紧紧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探究分类的方法。

A类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已知边长分别是4cm和9cm,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考查知识点:等腰三角形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力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类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cm,腰长为xcm,则x的取值范围是( )。

(考查知识点:等腰三角形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力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22cm

B类:

3.5

教材习题

教材第83页“练一练”

1.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

3.略

教材第85页“练一练”

1.第一个是等腰三角形;第三个是等边三角形。

2.是等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教材第86、第87页“练习十三”

1.

2.

3.45°

4.18÷3=6(厘米)

5.略

6.159 2100 4600 5700

7.

8.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都有可能

9.答案不唯一,

10.(180°-70°)÷2=55° 180°-35°×2=110°

11.(1)拼成三角形。

(2)拼成四边形。

12.钝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13.20+10+20=50(米)

14.等边三角形都用8cm的小棒;等腰三角形一个用2根3cm的小棒和1根5cm的小棒,另一个用2根5cm的小棒和1根3cm的小棒。(答案不唯一)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材第88页)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和特征,了解它们的特性。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课件、方格纸、直尺。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作猜图形。谁想来?其他同学们向他提供准确的信息,不能比画图形的形状,信息里不能包括这个图形的名字。好,开始!

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及时评价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大家提供的信息既准确又充分,(拿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谁啊?(揭示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猜图形唤醒学生的知识记忆,同时为下面的探究做好铺垫】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在图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例8题)

学生指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平行四边形?

生1:活动衣架上有平行四边形。

生2:窗户的防盗网上有平行四边形的格子。

……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并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你能画出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吗?再量出它的高和底各是多少毫米。

学生进行画图、测量等操作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深刻感悟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这一特性,逐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1.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以及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使难点得以有效突破。在学生自学环节中,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个别同学的成果展示中略显缺乏自信。

2.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大容量、高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尽己所能,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A类

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2)两条线段互相平行,它们也一定相等。 ( )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 )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能力要求: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B类

1.填空题。

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2.思考:两个形状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能力要求: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2) (3)

B类:

1.分别平行

2.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教材习题

教材第89页“练一练”

量一量略

认识梯形。(教材第89~92页)

1.使学生认识梯形。

2.了解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梯形的意义。

难点:梯形的特征。

课件、方格纸、直尺。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你还知道四边形中有哪些图形吗?

生:梯形、菱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四边形中的另一种图形--梯形。

1.教学例9。

师:你能指出图中的梯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9图)

学生指出图中存在的梯形。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梯形吗?并说说梯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画图及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梯形也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

生2: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生3: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师: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梯形图)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从梯形一条底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线段叫作梯形的高。在你刚才方格纸上的梯形中画出梯形的高,并分别测量出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毫米。

学生进行画高及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进行画法交流,给予画图正确的学生以肯定鼓励。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0页,量一量“练一练”上面的梯形的两腰,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明确: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设计意图:对于梯形这一图形学生之前只是感性的直观认识,这是第一次较为全面的认识梯形,所以有必要进行认读,加深学生的认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认识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1.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大容量、高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尽己所能,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2.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以及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总结出梯形的特征,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在学生自学环节中,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个别同学在成果展示中略显缺乏自信。

A类

1.判断题: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梯形吗?

(考查知识点:梯形;能力要求:掌握梯形的特征)

B类

1.填空题。

(1)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2)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2.思考: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考查知识点:梯形;能力要求:掌握梯形的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2.略

B类:

1.(1)互相平行 (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材习题

教材第90页“练一练”

1.

2. 量长度略

教材第91、第92页“练习十四”

1.略

2.

3.8 59 1134

4.略

5.

6.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原因略

7.9360 16100 23316 3424

8.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都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不同点: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9.略

10.对角相等。

11.略

12.略

整理与练习。(教材第93~95页)

1.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理解并掌握各自的特征。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自的特征。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练习。

1.回顾与整理。

师: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类。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在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2.练习与应用。

师:请同学们看题,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5题)

生1:知道了图中是三个等边三角形。

生2:从图中可以知道从A地到B地有3条路。

师:从A地到B地怎样走最近?

生:走正中间的路最近,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师:哪两条路一样长?为什么?

生:走粉色的路(左边)与走蓝色的路(右边)一样长,因为这是三个等边三角形,所以粉色的路是(40+20)×2=120(米),蓝色的路是40×2+20×2=120(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整理与练习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在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1.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合作探究,让学生建构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本节课我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这些题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A类

填空题。

1.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为底,就能做出( )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 )。

2.( )和( )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等腰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

4.平行四边形( )轴对称图形。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类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A.平行四边形 B.梯形 C.长方形 D.正方形

2.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平行四边形 B.等腰梯形 C.长方形 D.等腰三角形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无数 相等

2.长方形 正方形

3.只有

4.不是

B类:

1.A 2.A

教材习题

教材第93~95页“整理与练习”

1.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平行四边形有4个顶点、4条边、4个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有4个顶点、4条边、4个角。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2.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根据角的特点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1)180°-42°-68°=70°

(2)90°-53°=37°

(3)(180°-34°)÷2=73°

4.(1)能围成3个不同的三角形。

(2)9÷3=3(厘米)

(3)底是1厘米。

5.走正中间的路最近;走粉色的路(左边)与走蓝色的路(右边)一样长,因为这是三个等边三角形,所以粉色的路的长度是(40+20)×2=120(米),蓝色的路的长度是40×2+20×2=120(米)。

6.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平行四边形

7.略

8.(1)略 (2)略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材第96、第97页)

1.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有关多边形的计算问题;通过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的能力。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培养学生对简单数学结论的探究方法,进而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初步形成一定的推理思维。

3.通过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

重点: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难点: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课件。

师:同学们,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学生思考并作答,并由教师评价。

师:那么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我们能不能算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师: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生1:我是先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求和,结果是360°。

生2:我是把四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分成2个三角形,算出内角和是180°×2=360°。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找结论。这样做易于引起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测量法及分割法的不同,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转化的实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的乐趣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师:把五边形、六边形各分成几个三角形后,就能方便的算出它们的内角和?分一分、算一算。

学生进行画图、计算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生1:五边形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所以五边形的内角和是180°×3=540°。

生2:六边形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所以六边形的内角和是180°×4=720°。

师:其他多边形也可以像这样分成几个三角形来计算内角和吗?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一些多边形,试一试,并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表格)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图形名称 边数 分成的三角形个数 内角和

三角形 3 1 180°

四边形 4 2 180°×2

五边形 5 3 180°×3

六边形 6 4 180°×4

七边形 7 5 180°×5

八边形 8 6 180°×6

…… …… …… ……

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1:可以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计算它的内角和。

生2:分成三角形个数都比多边形的边数少2。

生3:分成了几个三角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有几个180°。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吗?

生:多边形内角和=(多边形边数-2)×180°。

师: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

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推算出来。

从简单的问题想起、有序思考,是探索规律的有效方法。

可以把新的问题转化成能够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思考研究,深入探索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从而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且对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加以拓展】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边数-2)×180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度量,根据度量的数据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大胆猜想,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总是360°,而且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而增大。再让学生填写表格,把多边形的边数从有限推广到无限,先猜想结论再加以证明是数学研究的一种常规思维。先操作、实践,后讲感悟、体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住学习的重点,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A类

求图中x的值。

(考查知识点:多边形的内角和;能力要求:灵活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B类

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4 B.5 C.6 D.7

(考查知识点:多边形的内角和;能力要求:灵活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80°×(4-2)-140°-90°=130° 130÷2=65°

B类: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彩笔、小棒、方便贴、三角板、直尺、手工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白纸,把它看成一个平面,想象平面内有两条直线,想象两条直线什么样子?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彩笔画在纸上,画完后,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展示黑板上。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把作品编号。

小组合作交流,哪几号作品分成一类。

老师巡察指导。

小组代表上黑板进行分类。

说明理由。

不同分类方法,说明理由。

怎样判断相交还是不相交?

3、引入平行概念

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什么?

学生总结归纳平行的概念。

分析概念,怎样理解互相平行?

垂直概念

相交的两条直线形成了什么?

出现了哪些角?

哪些作品形成了直角?怎样知道它是直角?

在同一平面内相交形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什么?

学生归纳总结。

相交点叫什么?

同一平面内,研究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板书)

(三)摆一摆

1、拿出一根红色的和一根绿色的小棒,摆一摆使它们互相平行,再摆一根红色的小棒使它和绿色小棒平行,看看两跟红色小棒发现了什么?

2、摆一跟绿色的和一根红色的使它们互相垂直,再摆一根红色的小棒使它和绿色小棒垂直,看看两根红色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操场上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3、几何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0

目 语文 课题 19《灰姑娘》 年级 四 编号

型 授新 课时 2 教师 谭庚英 审核人

航 目

标 1.会认本课生字,学习本课新词。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点 引导学生从童话故事中懂得做人要虔诚、善良,好人终有好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点 理解灰姑娘的遭遇,并对灰姑娘的命运产生同情心。

学习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平时都听过或看过哪些童话故事呢?同学们这么爱读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有名的童话故事--《灰姑娘》。

(板书:灰姑娘)

学习生字我能行

仆人污垢坟墓哭泣

邀请伶仃衔着鸭梨

柏树搀扶结婚

学生单独注音

小组讨论,

共同修改。

合组展示

我的疑问:柏是多音字,注意他的读音。

学习方式方法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灰姑娘”是怎样一个女孩?

“灰姑娘”跳舞时穿的衣服是哪里来的?

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灰姑娘为什么能够去参加舞会,成为最美丽的姑娘?这说明了什么?

这个故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既然伟大的作家也会出错,说明什么? 学习方式方法

简介作者,

推荐读《格林童话选》。这么美的童话故事,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那就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

演一演

同学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请大家以这篇童话故事作为剧本,选择小演员,在课余进行排练,准备在下一节课时演出。演出时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导演”、“最佳演员”。

我会找反义词。

善良--()哭泣--()漂亮--()

精致--()伟大--()勇敢--()

讨厌--()赫赫有名--()果敢--()

和谐--()严肃--()抗议--()

流光岭中心小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

目 语文 课题习作5《我的伤心事》 年级 四年级 编号

型 授新 课时 3 教师 谭庚英 审核人

航 目

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好一件使你伤心的事情。

2、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

点 写出真实的感受和体会

把感受和体会写具体

学习

谈话导入:

谁都会有伤心的时候,遇到伤心的事,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向亲人朋友诉说,也可借纸笔倾吐。你有什么伤心事?赶快说出来吧!

说一说

回忆往事,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上、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有哪些使你痛苦的事。

老师交待叙述时要注意的事项: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

讲出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

学习方式方法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共同修改作文

1.看自己的作文稿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

2.事情讲述得是否具体,人物神态、动作等是否描写细致。

习作讲评

1.出示需要修改的作文。

(1)生读作文。

(2)在小组内讨论需要修改的地方。

(3)小组合作修改作文。

(4)合作修改的作文在全班评比,比一比谁修改后的作文好一些。

.欣赏佳作。

(1)生读作文。在小组内讨论:作文好在哪里?

(2)在全班交流:作文那些地方值得我们鉴赏?

誊写作文。

我来做总结

1.生再次修改作文稿。

2.师总结:对作文稿进行评析,表扬写得好的作文。并指出作文存在的缺陷。

写得好的:曾怡能、尹雪情、赵宇泽

作文事迹讲述思路清晰,内心描写十分具体、

写得不好的:尹康,付豪、杨俊熙

学习方式方法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1

课前自学

三、交流分享()的鱼儿()的笑声

1.这首诗描写了()的呼唤()的书包()的画面()的笑脸

一、字词预习

憧憬泼洒流光溢彩无拘无束 绽开率真严肃四处飞溅 1.我能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

2.我知道了“憧憬”的意思,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理解其它词语。

二、读文预习

1.我摘抄了课文中最喜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感受是:2.我想把这首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我的朗读得星情况:★()★★()★★★()

课堂导学

2.你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联系课文,结合具体的描写说一说。

3.诗歌第一节,“背起满书包的憧憬”表现了4.诗歌第二节描写了的快乐情景;第三节描写了的热闹场面;第四节表现了的心情。

课后检测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光彩流动闪烁。()2.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3.直率真诚。()

五、词语巧搭配。

六、创意表达

你能像仿照《快乐的暑假》诗歌的第三节,用几句话写写你的快乐暑假生活吗?相信你一定会写得很精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七、阅读推荐 文雅些的是打弹子。男孩的口袋里总有几个彩色玻璃球,随时随地打起来,这是对“眼火”的考

验。手上的准头好,便可一赢再赢,只是赢来的弹子上都是“麻皮”,很不光洁。打弹子时,经常将手在泥地上搓一搓,不知是因为手汗还是为了运气。于是,这项运动成为所有的大人们深恶痛绝的不卫生的游戏。

上一篇:公司人事专员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ZT都市丽人爱情婚姻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