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评课

2024-07-30

七颗钻石评课(共8篇)

七颗钻石评课 篇1

一、情趣导入激发想象,播放图片和老师深情描述,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对题目质疑,练习孩子们带着问题去习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字词教学处理巧妙、扎实有效

老师在处理生字词环节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写字环节,老师指导的比较详细,重点细致指导了唾沫两字,引导学生发现并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关键笔画的书写占位,效果较好。特别是在学生初读文章后教师出示“干涸、干枯、焦渴而死”,学生读正确后,教师又出示文章中含有三个词的段落,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宋老师能这样巧妙处理,可见教师对文章挖掘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课堂中以读为本,更多地给予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引导学生读中合作探究,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读中运用。让学生在潜心品读中体会到爱可以创造奇迹。韩老师围绕水罐的神奇变化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为什么水罐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带着问题去了解水罐变化的真正原因。教学时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感悟,而所感悟又不尽相同,则在读中感悟词语,在品赏中积累词语,在想象中激活思维,在理解中积淀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各种朗读,品读关键句,学生真正溶入那虚拟的童话世界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习得读书方法。

七颗钻石评课 篇2

生: (读) 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这次旱灾有多严重, 课文说了几点?

生:说了三点,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什么是“干涸”?

生:就是河里井里一点水也没有了。

师:“涸”就是“干”的意思。我们平常一般说“井都干了”, 在书面语里一般说“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又有一个词是“干枯”。

生:“干枯”就是花草没有水分, 都枯萎了。

师:这里的“枯”就是“干”的意思, 平常我们看到花草没有水分了, 说“干了”, 或者说“蔫了”, 写到文章里用这个词———干枯。再往下读, 还有一个词语。

生:“焦渴而死”, “焦渴”的意思是喉咙很干, 渴得受不了。喉咙就像冒火烧焦了一样。

师:这段用三个句子来描写旱灾之大。能不能先说“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再说“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生:不行, 因为最先发生的是“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然后是“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最后才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这样你就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词语的意思都准确掌握了;句子之间的关系弄得明明白白;整个自然段的内容清清楚楚。这样读课文就叫做“仔细理会”。现在请你再读这段, 想象旱灾之大。

(指名读, 齐读。)

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写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 在这个过程中, 好像有谁在施魔法, 让那个水罐发生了好几次变化。神奇吗?

生:神奇!

师:我们读课文, 体会每一次变化是怎样的神奇。先看第一次变化。

生: (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一次变化的句子) 神奇在小姑娘醒来的时候, 发现空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什么是“清澈新鲜”?

生:就是水很清, 很透亮。

师:小姑娘觉得特别惊奇, 有一个词写出她的感受。哪个词?

生:是“竟”字。是没有想到的意思。

生:还有一个词语是“喜出望外”。特别高兴, 出乎意料的高兴。

师:读出小姑娘当时的感受。

(学生自读, 体会。)

师:再看第二次怎么变化的。

生: (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二次变化的句子) 这次水罐掉在地上, 没有倒, 而且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

生:还有就是那个罐子里的水应该洒了, 但是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这很神奇。

师:神奇的是罐子里的水很满吗?

生:不是, 神奇的是罐子里的水一点也没有洒, 还是满满的。

师:所以, 你再读课文里的句子, “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应该怎么读?

生: (读) 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重音落在“还是”一词上)

师:这就对了。你理解得准确了, 读得就准确的。再读第三次和第四次变化。

生: (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三次第四次变化的句子) 水罐由木头的变成了银的, 又变成了金的。

生: (读文中描写水罐第五次变化的句子。) 最神奇的是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 涌出许多水, 而且七颗钻石升到天上, 变成七颗星星。

师: (拿一个杯子做道具) 谁来讲讲, 许多水涌出来, 是怎样一个情景?

(一名学生演示, 水从杯子里冒出后向四面流去。)

师:对了, “涌出”就是“冒出”, 水向上冒出来, 流向别处。这和课本图画里水向天上喷的情形是不一样的。这一点要注意。

师:这些变化太神奇了!神奇得让我们觉得好像有个人在施魔法。好像是这个人一路跟随小姑娘, 看着她的一举一动, 在一旁用魔法帮助她。你来想象, 可能是谁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

生:是一位仙女。

生:一个有爱心的魔法师。

生:是一位有爱心的女巫。

生:是个好心的外星人。

生:是一位下凡到人间的仙人。

师:想象非常丰富。我们先采用第一位同学的说法, 是一位仙女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 (请学生A到讲台前读课文) 现在同学们就是仙女, 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为什么帮助她?

生A: (读课文) 一天夜里, 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 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 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各位仙女, 你们是什么感受, 为什么帮助她?

生:她不是给自己找水, 而是给自己的母亲去找水, 她这样爱自己的母亲, 所以我要帮助她。

生:“哪儿也找不着水”, 说明小姑娘为了给母亲找水, 去了很多地方, 都没有找到水, 她太累了, 累得倒在沙地上了。她为了让母亲喝上水, 一点也不怕吃苦。所以我要帮助她。

生:我想, 这个小姑娘可能白天也出去找水了, 没有找到, 她在夜里接着出去找水。她为了妈妈真是很辛苦。

生:我从“一天夜里”想到, 她可能是为了不让妈妈为自己担心, 所以她才在夜里, 在妈妈睡觉的时候去找水。

师:于是, 你们决定怎么帮助这个小姑娘———

生: (齐读) 当她醒来的时候, 拿起罐子一看,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生A: (读课文) 小姑娘喜出望外, 真想喝个够, 但又一想, 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 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 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 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 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师:仙女们, 你们是什么感受, 为什么帮助她?

生:我从“匆匆忙忙”这里看出她找到水之后非常高兴, 她觉得自己的妈妈有救了, 就赶快往家里跑, 想让妈妈快些喝到水。

生: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很有孝心, 她拿到了水, 自己也想喝一点, 可是她想到自己的妈妈在家里生病, 她就喝不下去, 她一定要让妈妈先喝到水, 就赶紧往家跑。这一点把我感动了。

生:我也觉得她很孝顺。这么小的年纪摔倒了, 本来应该疼得哭起来的, 可是她为了让妈妈快些喝到水, 她顾不得疼了, 赶紧去捡水罐。所以我要帮助她。

生:我从“匆匆忙忙”这里, 想象到她可能是怕妈妈担心自己, 所以她抱着水罐赶紧往家跑。

师:于是, 你们决定帮助她———

生: (齐读) 她以为, 水一定都洒了, 但是没有, 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 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生A: (读课文)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 小狗把它舔净了, 变得欢喜起来。

师:仙女们, 再来说说这一次你们为什么帮助她?

生:我觉得她很有爱心, 因为天很干燥, 小狗没有水就会死去, 她爱小动物, 自己都舍不得喝的水却给了小狗一点。

生:我也觉得她很有爱心, 她觉得一只小狗也是一个生命, 不能眼睁睁看着它死去。她把小狗的生命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所以我要帮助她。

师:于是, 你们决定奖励她———

生: (齐读)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 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生A: (读课文) 小姑娘回到家, 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 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师:仙女们, 这回可不是小姑娘感动你们, 而是小姑娘的母亲。

生:我觉得母亲很爱小姑娘。母亲都生病了, 快要死了, 这个时候最需要水, 可是她想的不是自己, 而是自己的孩子, 这个母亲真是了不起, 所以我要帮助她们。

师:是这圣洁的母爱感动了大家。

生:我觉得母亲可能是这样想的:我即使死了, 也要让我的孩子活下去。

师:于是, 就在这一瞬间, 你们怎么样———

生: (齐读) 就在这一瞬间, 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生A: (读课文) 这时, 小姑娘再也忍不住, 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 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 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生:小姑娘也很渴了, 但是她看到那个过路人讨水, 她能体会别人也很渴, 就把水给了过路人。小姑娘心地很善良。

生:她咽了口唾沫来忍住口渴, 却把真正的水给了过路人, 很了不起。

生:小姑娘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 这个人跟她不认识, 她连陌生人都能去帮助。这一点让我很感动。

师:于是, 你们决定这样帮助她———

生: (齐读)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 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升到了天上, 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仙人们, 刚才感动了你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是爱心。同情心。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都要爱谁?

生:要爱父母亲, 爱长辈。

生:要爱自己的孩子, 爱晚辈。

生: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生:要爱动物、植物, 动植物也是人类的朋友。

师:在人的一生中, 这几种爱每一个人都要拥有。

师:那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 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北斗七星。在人们迷路的时候, 北斗七星给人们指路。当人类遇到大的灾难的时候, 人们看到这七颗星星, 就能感到, 这星星在告诉人类一句什么样的话?

生:爱能帮人们渡过难关, 爱能为人间创造奇迹。

生:人与人要互相关爱。

生: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

师:到这里, 课文的情节还没有完。那些水流到一起, 在小姑娘家门前形成一个清澈碧绿的水潭。你想, 这时候, 谁最需要水?

生:小姑娘最需要水。

生:小姑娘的妈妈快要死了, 她最需要水。

生:那些小动物最需要水, 那些植物, 还有很多人都需要水。

师:这个时候, 小姑娘会怎么办?请你再想象一个情节, 作为故事的结尾, 拿出笔写下来。这个情节要很神奇, 比比谁最有想象力。

(学生续写结尾, 5分钟。)

生: (读自己写的情节) 小姑娘急忙拿着水罐, 来到水潭边灌了些水, 回到屋里, 把水罐递给了母亲。当母亲把水喝完的时候, 母亲的病居然好了。小姑娘看到母亲的病好了, 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她走出门, 把所有的人和动物都喊来喝水。

生: (读自己写的情节)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升到了天上, 变成了七颗星星。而那些水呢, 流到一起, 变成了一个碧绿的水潭。人们和那些小动物都到潭边来饮水。来喝水的人和动物越来越多, 而那些水喝完了又冒出来, 总也喝不完。喝完了水的人们都变得很精神, 而且他们的心地也都变得很善良。这个世界也充满爱心。

生: (读自己写的情节) 那七颗星星, 在天上变成了一场雨。雨从天上落下来, 动物, 植物, 人们, 都被雨水淋到了, 都复活了, 万物都复苏了, 地球上又充满了欢歌笑语。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3

以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导入,由“北斗星(大熊星座)”引出课题《七颗钻石》,并结合注释①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生跟着配乐课文朗读录音轻声地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字词,做好积累工作。课文读毕。

师:现在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将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及容易写错的字写在自学笔记本上,并借助工具书把它解决,有困难的,同学间可以商量。

生浏览课文,做学习笔记。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时常有同学间相互商量的情景。

师:现在请同桌的同学交流笔记的情况,并准备向全班同学报告。(同学间交流毕。)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将自己的笔记情况向全班同学作交流?(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1、生2、生3分别认为“涸”“瞬”等字的读音要注意,“洒”“凑”“澈”等字要与它们的形似字相区别。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推荐一位我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请其余同学注意听,并在课文中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贯穿故事始终的一件“道具”。

学生们踊跃推荐,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点评。

师:同学们读书真投入,读得好,评得妙。现在哪位同学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道具?(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4:我认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很久很久以前”,地点是“草地”、“路上”和“小姑娘的家里”,人物有“小姑娘”、“母亲”和“过路人”,道具是“水罐”。

师:有不同意见吗?(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5:我认为时间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夜里”。

师:你说得很全面。不过,故事开头的“很久很久以前”是民间故事开头常用的方式,它是一个虚指,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应该是“一天夜里”。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齐读一遍,准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中心事件。(多媒体显示“概括中心事件的要求”。)

生齐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中心事件,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师:大家学习得很投入。哪位同学先来向全班介绍你对故事中心事件的概括情况?(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6:我认为文章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时,罐子里装满了水,后来她与她的母亲一次次地让水的故事。

生7:我认为语言还可以简洁些,应该就是写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及她们母女俩让水的故事。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概括故事中心事件的要求基本掌握了。课文写了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及母女俩让水的故事。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熟悉了故事的情节,知道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现在请大家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哪里?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姑娘的水罐那样神奇?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默读课文,积极思考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好,我想同学们应该有答案了吧!哪个小组先说?(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8:我们认为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它会变。

师:对。你能说出它先后一共变了几次?每一次是怎样变的吗?

生8:一共变了五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师:你回答得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说说小姑娘的水罐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若干学生举手示意。)

生9:我以为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使水罐变得那样神奇的。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小姑娘对她母亲的爱心使水罐变得那样神奇的呢?

生9:因为水罐的每次变化都与小姑娘为她的母亲找水或让水有关。

师: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吗?

生9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师:你分析得真好。你现在认为小姑娘的水罐一次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9:是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的爱心。

师:对了,是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的爱心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的变化。那么,大家想一想,从表达爱心的角度说,这五次变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生10:递进关系,也就是说,随着爱心的加浓,水罐变得越来越神奇了。

师:你说得很对。我们与其说是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还不如说这是爱心的结晶。那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11:为了说明爱心力量的巨大。

师:对。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的结尾齐读一遍。想一想,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寓意?

生齐读结尾,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生12:这个结尾表明了作者的一种愿望,他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享受到爱的温暖。

师:你理解得真深刻。这正如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爱的使者吧!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熟悉了故事的情节,理解了故事的寓意。现在我们再用探究的眼光来读课文,看谁能从文中读出些疑问来。(多媒体显示“友情提示”)

生浏览课文,积极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生13:我认为第二节中作者用“哀哀”形容小狗的叫声不恰当,因为我们听到小狗被踩后的叫声都是“汪汪”的。

生14:我认为这里还是用“哀哀”准确,因为由于缺水,小狗也渴得奄奄一息了,所以叫声是“哀哀”的,这样更突出了水的珍贵和小姑娘心灵的美好。

师:你能联系前后文的语境来理解,且说得那么好,真了不起!还有哪位同学要说?

生15:我认为课文的第一段看起来与故事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因为故事是从“一天夜里”开始的。但是,仔细一想,这段文字对故事情节的发展非常重要。正因为发生了大旱灾,水才显得那样的珍贵;正因为水是那样的珍贵,小姑娘深夜为母亲找水和她们母女俩让水,才表现了她们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读出了问题,还自己解决了问题。说得非常好。开头一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它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这里的铺垫,故事的深刻寓意就不能凸显。让我们一起将这节文字朗读一遍。

生齐声朗读第一节。

生16:作者在第三节中为什么用“欢喜”,而不用“高兴”呢?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这一句。

师:现在大家想想看,这里到底用“欢喜”好,还是用“高兴”好?(一阵沉默)

生16:我懂了,这两个词在程度上有差别,“高兴”的程度比“欢喜”深,这里还是用“欢喜”好,因为小姑娘只倒了一点水给小狗舔了舔,所以小狗只能变得欢喜,而不是高兴。

师:你真棒!一定要记住,不管是理解词语的意义还是作用,都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情境。

生17:我认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太突然,怎么这么凑巧当小姑娘要喝水的时候,就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呢?

生18:因为这是童话故事,是作者的想象。再说这个“过路人”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或上帝、神灵的使者或化身。

师:你说得太好了!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特点。在童话故事中,作者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来编故事。这里的“过路人”可以理解为上帝或神灵的化身。由此可见,小姑娘的水罐的变化,还可以理解为是上帝或神灵操纵的,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就是上帝或神灵对小姑娘的爱心的一次次考验,从而说明了奉献爱心不能只是一时一事,要真爱到永远的道理。

师:同学们,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我们说写文章要注意首尾相应。可是,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在故事的结尾不写“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场景呢?(一阵沉默)要理解这个问题,先请同学们看老师按照首尾相应的原则改写的结尾,我们一起在比较中揣摩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多媒体显示“老师改写的结尾”。)

生自由地阅读两种结尾的文字,相互间小声地讨论、交流。

师:哪位同学先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9:我以为这样改是可以的,因为它呼应了故事的开头,前后交代得很清楚。

生20:我也认为这样改是可以的,不过,又感觉这样写似乎与文章的题目不相照应了。

生21:我认为这样改写显得很平淡,不能很好地体现童话故事想象丰富、寓意深刻的特点,而且也不能突出故事的主题。

师:你能说说这则故事的主题思想吗?

生21:这则故事主要歌颂了小姑娘的爱心,同时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世间充满爱的愿望。

师:你真是很棒!你的回答是正确的,而且你思考问题的角度也非常好。是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课文的体裁和主题的角度去思考。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展现童话想象丰富、寓意深刻的特点,回应课文的题目,表达自己希望爱心如大熊星座普照人间的强烈愿望。如果像老师改写的那样,就显得太一般化了。所以,文章究竟该怎样写,首先考虑的是要充分展示文体的特点和表现文章主题的需要。

师生共同小结,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三名学生发言。

师:还有很多同学要发表自己的收获,不过下课的时间要到了。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到自己的学习笔记上吧!课后完成以下作业:①整理学习笔记,从课文中找出五组以上的形似字并分别组词;②以“深夜的教室“为话题,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则童话故事;③阅读《语文读本》中相应单元的文章,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最后,愿同学们都有一颗钻石般美丽的心灵!愿爱心如“北斗”普照人间!

师生道别。

七颗钻石的评课稿 篇4

听完课,我不禁感叹到:每一堂课,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深入研究,就会不断碰击出智慧的火花,而我们的课,就会像夜晚的礼花越来越绚烂多彩。

【课前备案】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庞老师在两次试教之后,经过名师指点和备课组集体商议之后,以抓住课文的主线——水罐的神奇变化,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并加入小练笔,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次教学展示,我们在商讨时还关注、落实以下几点。一是要在新课标下彰显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还原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具体是落实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也就是本次四校联谊活动中语文研训的主题——“关注言语表达,追求本色回归”。二是本年段的教研主题《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能在课堂中呈现。还结合庞老师的课题《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小练笔的研究》,实践与研究结合。

一、抓住主线,入文本。

简单回顾,梳理水罐变化之后,老师就抛出了:这个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神奇)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神奇?问题虽然简单,却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线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这是本文的明线,接着整堂课就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体会水罐的神奇变化,以及是什么魔力让水罐发生了一次有一次地变化。课堂上,无论是朗读还是想象,都能够围绕着这条主线服务。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可见教师设计之精心。

二、抓牢词语,促理解

于漪老师说:“语文课不只是浅显的文字阅读,所谓‘文情并茂’,即指文字中有深刻的内涵。”教师要会发现和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在文本创设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涵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

比如,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庞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喜出望外”时,先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然后体会小姑娘找水找得很辛苦。这里进行拓展想象:小姑娘会去哪里找水啊?找得非常辛苦,但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且已晕倒在地。可是当她醒来时,水罐却装满了水,这就是“喜出望外”。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造句。这里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挖掘文本之间的联系,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感悟到水罐的神奇。这既是文本的理解,又是文本深层的挖掘,更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还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又比如,在理解关键词“咽”之时,老师问:她当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小女孩当时的心情,进而感悟和理解小女孩博大、无私的爱心。

三、抓好朗读,促感悟。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阅读教学在什么时候,训练学生的情感朗读呢?它应该是在词句分析基础上,生成情感之后,及时的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出感动。

例如,当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到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心情后,老师就引导学生带着又惊喜又着急的语气来朗读。这是把语言现象与情感表达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朗读训练才是有效的。

四、读写结合,促发展。

现在阅读教学多在内容与情感上分析,较少看到语言能力表达的训练,阅读课成了讲读课。阅读教学中,抓住适当的环节,让学生动一动笔更好。市研训中心的王爱民校长总是对我们说:“要在课堂上留一点写的.时间,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例如,庞老师引导学生:“有了这水,大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先请同学们大胆说一说,然后动笔写一写。也许有人认为写是多此一举的。但是,我们阅读课长期得不到写的训练,阅读教学也是值得忧虑的了。看似一个小环节,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训练意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语文必须要落实语言的基础,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这些靠激情是做不到了。特别是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虽然这节语文课,我们看不出有许多的创意以及资源的引进,但你能切实感受到,是在教语文。看似平淡,但有语文训练意识,那便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七颗钻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教学难点:童话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启迪、引导,总结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首先让同学们浏览一组图片,都是大家熟悉的童话故事的图片。最后再用图片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明确: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童话故事书吗?是否还记得为一个青春靓丽的小女孩接受了巫婆的毒苹果而慌张不已,是否还记得因为一个善良单纯的姑娘丢失了水晶鞋而获得信服而艳羡不已。这是流传了千百年的童话,一直还在一代一代的流传着,或许,你的外婆读过它,你的母亲也读过它,当然,你肯定读过它。为什么这么多人细化童话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文,领略一下俄国童话的魅力。

二、介绍童话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熟悉他们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在许许多多的通话中,总有你喜欢的。那么,谁来说说他喜欢什么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理由。

阐释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阅读课文,注意一下几个读音

干涸(hé)水罐(guàn)绊(bàn)倒 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

四、复述故事情节

1、问:谁能用最简短几句话复述一下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

2、好的,那现在请同学们找出,小姑娘在找水,以及和母亲在两次让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引导:

(1)

1、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来。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

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2)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3)水罐发生变化是因为什么?

引导:小姑娘在获得水的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事?

给小狗喝——给母亲喝——母亲让给小姑娘喝——给陌生人喝 总结:这是一个爱心传递的过程,小姑娘的爱出于对亲人的爱上升到了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怜悯之爱,在母女两人互相让水的过程中,小姑娘的爱上升到了人类互相爱护的爱,最后小姑娘把水让给陌生人,小姑娘的爱上升到了对世界一切生命的热爱,到了无限制的境界。是爱心让水罐发生了变化。

(4)

3、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正因为上帝对小姑娘的考验不再犹豫了,所以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飞到天上,变成北斗七星。这是全文最让人振奋的情节。(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的七颗亮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的距离,可找到北极星。故此两星又名“指极星”。北斗星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3、水罐比仅仅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是爱心的象征,那么,水罐在变化的过程中好象征了什么?(板书)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情比金坚

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大爱无价

五、总结

讨论

1、大熊星座真的是由七颗钻石得来的吗?作者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爱心和北斗七星是相通的,北斗七星不计任何代价给人们带来光明,就像真正的爱一样无限延伸,不计任何代价。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感悟

品味朗读,《七颗钻石》透过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一个道德期盼:要尽量为别人着想。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

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总结:无论如何,童话总是美的。就让我们心怀大爱,让童话无限制的美下去。

板书设计

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情比金坚

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七颗钻石》教案 篇6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培养学生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爱。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培养学生爱的情感。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合情合理的想象。

教具: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们想到了怎样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它的动人故事。下面请同学翻到课本第194页。(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作品:《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他可是位了不起的大作家哦!(展示教学目标)

三、文体介绍

《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相信大家对“童话”这两个字并不陌生吧,它可是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良师益友哦。同学们,还记得你们小时候都读过哪些童话

故事吗?(《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明确: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四、整体感知:

1、全班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并思考: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正音:

干涸(hé)水罐(guàn)绊(bàn)倒 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

3、学生复述故事。(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主要内容: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出于爱而多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

五、课文分析:

(一)精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哪里?

2、水罐共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3、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空木水罐--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4、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板书:空木水罐----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及巨大的水流

想象归纳: 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

1、帮母亲找水(孝顺之爱)——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2、小姑娘给小狗喝水(对动物的爱心)—— 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3、母亲让女儿喝(母爱)——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爱之所至)

4、把水罐递给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喝(对陌生人的爱)——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大熊星座。(小姑娘崇高的爱心)

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到底是为什么 ?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不用“一罐水”或“神奇的水罐”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呢?

明确: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课文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2、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肯定不是!钻石变成星星,如此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希望爱心象北斗七星那样普照人间的美好希冀。

六、主题: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多次让水而感动了上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七、指导想象,开拓思路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同学门的想象力也是很丰富的,就让我们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试一试,比一比:

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思考后写作,再相互交流

讨论:正因为上帝对小姑娘的考验不再犹豫了,所以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飞到天上,变成北斗七星。这是全文最让人振奋的情节。(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的七颗亮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的距离,可找到北极星。故此两星又名“指极星”。北斗星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七、说一说:

1、多可爱的小姑娘啊,用她的爱心救助了整个地球。请问,你们能用一句话来描述小姑娘吗?

 小姑娘是一个童话形象。 小姑娘是一个善待别人的人。 小姑娘是一个让上苍感动的人。 小姑娘是一个阳光女孩。

 小姑娘是一个有钻石般心灵的姑娘。

童话中小姑娘的爱心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假如这位小姑娘来到你的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其实,小姑娘也有一句悄悄话想告诉我们呢,下面我们就来齐读下小姑娘的悄悄话吧:“爱心是大海里的一艘船,带你到达理想的彼岸;爱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让你看到无穷的希望;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愿爱心这颗种子,在你们心底慢慢发芽、长大。”

2、你来谈,我来谈

对啊,水是生命之源,可爱心比这生命之水更为宝贵。爱心使得小狗、小姑娘、母亲、过路人,人们得救了,爱心使得世界得救了,使得世界变的更加美好了!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爱心故事,谁来说说?(交流讨论)

好了,刚同学们都把你们身边的爱心故事给大家分享了。现在老师也想跟你们分享一个爱心故事,那是关于歌手韩红的。她有一首歌叫《天亮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

动听的歌曲里动人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本该愉快的假日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上放飞他们的欢笑,欣赏着被枫叶染红的峡谷美景。就在这时,缆车突然间离开了缆索,急速地坠落。十几条生命一瞬间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一刹那,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孩子叫潘子洁。韩红把孩子接到家里做自己的儿子,就这样韩红当了一个未婚妈妈。每年到了孩子父母的遇难日子,韩红总带着孩子去他亲生父母的坟前祭拜他们,每次看到孩子那副伤心的样子,就感到心酸,于是发誓

要把孩子抚养成人,重新给他一个温暖的家。然后,韩红就写下了《天亮了》这首歌。(播放音乐)

思考:在这个故事里,爱心体现在哪里?爱心创造了什么奇迹?

小结:是啊,爱可以创造奇迹!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3)听完那么多爱心故事之后,同学有什么表示呢?

爱就一个字,我只会用行动来表示!我想„„

八、总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一颗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九、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将这个爱心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托尔斯泰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将北斗七星赋予这样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表达了他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永远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同学们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能为“启明星”的来历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吗?(请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试一试!)

七颗钻石评课 篇7

教育是门技术, 也是一门艺术。殊不知, 我又当了回“艺术表演家”。在我的“精心牵引”下, 学生亦步亦趋地体会到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对小狗的怜爱, 母亲对女儿的母爱以及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博爱。我预设好一条阅读的暗线,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允许学生有离线、越线之机。学生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回答好老师所预设的几个问题, 获取课文语言文字所荷载的内容和知识吗?当然不是, 学生阅读主要是为了学会阅读, 发展语言, 提高语文素养。课后, 看了前辈们为我提出的众多意见与建议, 我一直在思索:课文中所流出的涓涓爱流, 如何能轻轻流向学生的心田, 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呢?

一、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古人云“师傅不过引路人”, 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无论古今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教师指引学习方向, 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有人给语文课堂这样一个设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而教师只是他们邀请来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嘉宾;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 而教师只是维持他们学习秩序的主持人。我们孜孜以求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 不妨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 带着思想去学习, 让他们知道他们应该学什么。

这篇课文, 故事课文情节比较简单, 并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句子, 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 充分与文本对话, 指点学生走近角色, 走进教材, 使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体现出层次性, 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知爱──感受爱──感悟爱”。因为要想让学生对“爱”有更深刻、更高效的体会, 必须从研读语段入手, 借助语言文字这一“思维的物质外壳”引导学生对文本所反映的“内在核心”进行认识感悟。所以在这一篇课文的品词析句阶段, 我把自己定位在课堂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这点上,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首先以读为基本手段, 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 在读中感受爱, 在读中寻找感动的原因。其间, 我引导学生以想象为支点, 抓住文中可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都去了哪些地方?小狗喝了水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小姑娘把水给路人时会想些什么……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走进小姑娘的内心, 感受文中浓浓的爱。这样, 学生不断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与他人交流分享, 探究到文章中的深刻内涵。

二、给足机会——让学生深入探究

“你给学生一个机会, 也许学生会还你一个奇迹。”研读感悟的过程必须舍得给学生以较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其实说“给”不如说是“还”。长期以来, 我们教师由于习惯于“塞”而不善于“导”, 因此害怕将时间还给学生会白白让时间浪费掉, 所以紧紧地攥住时间不放, 斩断了对学生投入学习和活动的关键环节———动手和动脑, 思考和感悟的过程。没有时空的保证, 学生的任何活动都只能沦为形式, 成为空谈。

其实, 故事中水罐发生的几次变化是类似的, 都是先讲事由, 接着写神奇变化。所以, 可以着重讲其中一次变化的始末, 及时回头进行小结:我们刚才是怎样弄明白水罐发生第一次变化的原因的?———找让自己感动的词语或句子, 猜一猜女孩心里的想法……接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用刚才的方法静静地思考, 与同桌交流, 小组相互讨论。让每个同学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 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学生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中所没有的。这不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三、予足赞赏——让学生勇往向前

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 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 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 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的因素之一。面对有争议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只要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 教师就应视为正确, 且有创新之花, 要加以鼓励, 不宜统一答案。即使对问题理解的差距较大, 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样, 对不断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具有指向和增力作用, 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课上, 爱表现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发言, 一赞赏, 更加热情高涨, 脑袋高速运转, 想出更多奇思妙言;不爱表现的学生, 缩手缩脚, 总不敢高高举起手来, 其实心中早已装着答案, 但怕错, 怕批评。而我, 也没充分调动起他们, 面对站起来不说话的学生, 还是没办法激励其发言。所以, 局势更鲜明, 踊跃的更踊跃, 沉默的仍沉默。这一点, 还要好好改进, 给学生信心, 给学生勇气, 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七颗钻石》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8

生:水

师:是啊,水是生命之源。它意味着希望,意味着生存。为了生存的希望,为了母亲的健康,一个小女孩在一天深夜里独自捧着一个水罐走出家门,那么她能找到水吗?后来又会发生哪些神奇的事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点评】制造悬念的导入,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举起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七”第一笔稍微倾斜,“颗”中的“果”变捺为点,好,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七颗钻石。

师:声音洪亮,再来一遍。

生:七颗钻石。

【点评】板书提示,既提醒学生把字写对,又提示学生把字写好,是教学的有心人。

师:赶快拿起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勾画出你认识的新词,开始吧。(自由读课文几分钟后)

师:看这三个词认识吗?来,读给大家听。第一个词不认识谁来帮帮他?好,你来!

生:干涸。

师:全班跟着一起来一遍。

生:干涸,干枯,焦渴而死。

师:好,这三个词我们会读了。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它们放到句子里面去。先读读句子。你明白了哪个词的意思,就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生:我明白了干燥的意思。

师:不是干燥,注意看。

生:我明白了干涸的意思,干涸的意思我觉得和干燥差不多。

师:和干燥差不多?同意吗?注意看看它前面的语言环境。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河流和水井的水都没有了,这才是干涸呢。你还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干枯的意思,干枯的意思就是植物里面的水分没有了就干枯了。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我知道焦渴而死的意思,没有水喝就死掉了。

师:什么没有水喝就死了?

生:许多人和动物都渴死了。

师:同学们我们都来看看,因为缺水,河流、水井都干涸了;因为缺水草木、丛林都干枯了;因为缺水,许多人和动物都渴死了。可见水对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来,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这句话。来,谁来读?

生: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她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像她一样再读读。(生再读)

【点评】这三个词语教学凸显了三个特点:一是“词不离句”,联系语境理解;二是组合比较,辨析差异;三是朗读积累,形成语感。

师:是啊,水对我们实在是太重要了。来,我们继续看。这些词你们会读吗?自己先读一读,然后看看你能不能提醒同学们,哪个字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我想提醒大家,钻石的“钻”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师:很对。还有吗?

生: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竟然”的“竟”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师:多有水平的小老师啊。

生:“匆匆忙忙”的“匆”不要读成翘舌音。

老师:对,它应该是平舌音。很好!

生:“喜出望外”的“出”不能读成平舌音。

师:看样子我们同学对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分非常清楚。那么我们来看看,钻石的“钻”还有一个音你知道吗?是什么?读钻(zuān)。咽唾沫,咽唾沫,你听出什么了吗?

生:“唾沫”的“唾”不能读成tù。

师:“唾”要读准。

生:“唾沫”的“沫”是轻声。

师:好。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小老师领大家读一下好吗?掌声鼓励一下。

生领读:钻石、水灌、喜出望外、绊倒、凑上、一瞬间、咽唾沫、竟然、匆匆忙忙。

【点评】字音教学严谨、实在,既注意了平、翘舌音等共性的问题,也点出了“唾沫”读音的个性问题。为学生读好课文、学好普通话奠定了基础。

师:非常好!在初读中,同学们遇到一些小困难,通过我们的合作,一一克服了。下面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注意把这些字音读准,并看看课文里面你觉得最神奇的地方在哪儿?能不能找出来!

【总评】阅读中的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这一资源,把识字与读书训练结合起来,做到“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读结合”。周老师揭示新课后,没有组织学生集中识字,而是引导学生迅速读书,既满足了学生渴望对课文未知世界了解的需求,又让学生勾画出了生字、新词,为学生的读书训练生成了新的目标——识字、学词,自然地进入了“以识促读”阶段。“扫除阅读障碍”后,再引导学生读书,一是要求学生“注意把这些字音读准”, 促进了识字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二是要求学生深入思考,从课文中找出“觉得最神奇的地方”,为精读课文做了很好地铺垫。这样的识字教学,既遵循了汉语言学习的规律,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认知规律。

(周友英,青海省西宁市玉井巷小学

上一篇:小班游戏活动设计方案下一篇:如何提升高中班主任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