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024-06-15

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共11篇)

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走进作者: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 学者、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

三、预习检测:

驯良(xùn)   乖巧(guāi)   蛰伏(zhé)    惹恼(rě)

褐色(hè)    矫健(jiǎo)    爪子(zhǎo)

遮蔽(zhèbì)   分叉(chà)  翘起(qiào)    勉强(qiǎng)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 的主 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 合作探究:

1. 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 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 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3) 这段文字除运用说 明发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  下深刻印象。

(5) 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目的:

1. 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

2. 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

3. 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 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 精读品析:

组织学生阅读布丰写的其他动物的片段,进一步体会布丰的语言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片段。(重点就看一个片段)

看一幅狼的图片,想一想说一说狼在人的眼中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贪婪、狡诈、凶残等等。)联想有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通过幻灯片展示描写狼的片段 ,并请学生思考:片段中的狼是一幅怎样的形象?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孤独无助、象荒原上的流浪汉。这就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笔下的狼。布丰笔下的狼是可怜无助的,布丰让我们对狼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明确布丰写动物的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

七、拓展延伸 :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 。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十五、松  鼠

漂亮 :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外形)

讨人喜欢 驯良 :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吃的食物 (性格)

乖巧 :过水、反应、跑跳、叫声、情绪、搭窝 (行为)

说明顺序:先总后分再补充说明

语言特点: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文质俱佳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教学时我将体会本文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放 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教学开始,我先由松鼠视频导入,让学生自己动笔先介绍一下他们在短篇中所看到的松鼠,然后再引入布丰的《松鼠》,重点是将课文中生动介绍外貌、动作的语句与学生 自己所写的片断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自身语言的不足,归纳课文语言的生动之处。最后,运用所学方法为大熊猫拟一段介绍词。

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2

信息技术与“活动单导学”的理念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 借助活动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凸显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而信息技术与“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广泛运用, 为个性化、自主性及交互式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实施的舞台, 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活动得以高效进行。下面我就从学生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即“自主、合作、展示”来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模式整合, 让课程改革如虎添翼。

一、信息技术促进“活动单导学” 模式中的自主活动高效开展

1.选择更自主

自主学习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板块。当信息技术被引入学科教学后, 学生的选择更自主了。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天性, 发挥灵性, 张扬个性, 体验和感受真实的生活, 这才是有价值的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 所有学生都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这种开放的、立体交互的学习空间, 每一位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而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才会焕发出极大的潜能。比如《月光启蒙》的专题学习网站“民间文学”栏目中提供了“唱歌谣”“讲故事”“说谜语”这三个场景, 每个子栏目又分别提供了学习导航、配乐朗读、相关解读、拓展链接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 不受外界的束缚, 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进行品读, 还可以基于主题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阅读,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和语言的生长。

2.探究更深刻

学习活动是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建构过程完成的, 这一建构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习平台, 提供了大量资源, 储备了海量信息, 这为学生深入探究作了铺垫和准备。在一个专题的覆盖下, 学生可以广泛浏览知识信息, 利用相关的信息, 完成深化理解和自然拓展的学习任务。如视听的赏析, 对学生感悟歌谣内涵、涵泳文本语言、丰富情感体验起到迁移、引导和暗示作用, 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本课中的难点之一是对“不长五谷, 却长歌谣”中两个“长”不同内涵的品味。可以借助专题学习网站中“黄河故道”的视频、“莲花落”图文并茂的拓展介绍, 为学生搭建走向深刻理解的平台, 帮助学生进行个体探究, 实现意义的建构, 深化对“长”内涵的领悟, 从而水到渠成地体会“拈连”这种修辞的味道。

3.时空更广泛

信息技术应用让教学时空变得更为广泛。交互式电子白板、专题学习网站环境下的“活动单导学”, 打破了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 除了将课堂教学向课前、课后延伸, 还做到了向生活、社会延伸, 把封闭的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 让教学活动具有自主性、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教学本课前, 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分工与合作, 利用网络开展调查、收集民间文学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在分工与合作、交往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实现自我的成就感;课后, 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 作后续研究, 制作了一张张精美的“家乡的民间文学”电子小报或电子幻灯片, 将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博客”内展示出来, 进行交流与分享, 还可将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张贴展览, 其他同学在欣赏的同时均可发帖评价。广泛的课堂教学时空的延伸,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信息技术建构了“活动单导 学”模式中立体多向的合作网络

1.打破传统小组建制

传统的小组合作, 组员相对固定, 并且一般仅限于组内合作。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合作的主动性, 更降低了合作的最大效率。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中, 网络技术的运用, 使学习小组的串联线性关系变成并联网状关系,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话题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这样, 小组之间既相对固定, 又可以重组, 由“组内通”变成“组组通”, 甚至实现“全球通”, 大大提高了合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本课“品歌谣”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听了母亲歌谣后的感受的, 小组内合作后, 甲组可将研究成果, 如圈画重点词语的批注、母亲清唱歌谣的音频打比方、通感的修辞的妙用等通过智慧课 堂软件再传送到乙组分享交流。此时的思维碰撞, 不仅仅局限于原先小组内成员的观点。网络的即时、全面的呈现, 既让学生表达了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可以浏览到其他小组甚至班上其他成员的观点, 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 形成更完整的意义建构。打破传统的小组建制, 学生的学习协作面更广, 这样的组际间共同研讨的合作更为深入。学生通过对话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加强对探究问题的理解, 促进探究目标的达成。

2.优化合作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的运用, 丰富了合作的内涵:合作不仅是叽叽喳喳的有声合作, 同时还有无声合作, 可以说“这里的合作静悄悄”。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深度的互动是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默契。有时看上去很宁静, 但内在的激情暗涌是最让人愉悦的。学完全文, 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孙友田所写的原文题目为“月光母亲”, 编者却换成“月光启蒙”, 比较两个题目, 你更喜欢哪个?说说原因。针对这一问题, 要求学生在“在线论坛”中畅所欲言,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还可以在同伴的发言下跟帖、交流, 在无声的、深层的情感、思维的碰撞中达成了更为高效的合作, 深化了对“启蒙”内涵的领悟 , 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信息技术搭建了“活动单导 学”模式中多元展示平台

1.展示主体更全面

展示环节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最外显的环节。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提供高 效生动的展示平台。为了落实新课标的10分钟写字教学, 本节课的最后环节, 学生迁移练笔, 在“检测反馈单”上用钢笔书写完后, 拍照、上传至教师端, 教师可以将多名学生所写片段在同一版面上对比展示、集中点评, 可以单独放大展示, 可调整大小, 可凸显重点字词, 还可以进行批注、修改。专题学习网站中“猜谜语”栏目提供了很多妙趣横生的谜语, 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大显身手, 系统会即时判断正误并统计到教师端。此过程全部纳入过程学习评价体系, 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运用水平。

2.展示形式更多样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在汇报展示“品歌谣”这一活动时, 一般就是单一地对着屏幕朗读五首歌谣, 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展示内容精彩纷呈, 展示形式也更多样了。本课中“品歌谣”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 小组成员将与文字相对应的图片、音频上传至教师端, 呈现于电子白板上, 学生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方式 (轻声吟唱、打着拍子、家乡话读等) 读出各自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韵味。比如学生将专题网站中《小老鼠, 上灯台》的音频一播放, 全班同学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 富有浓厚乡音乡韵的家乡童谣更是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孩子们在趣味盎然中感受歌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特点。 这些与文字相匹配的直观性强、极具吸引力的感性材料, 激其情, 引其思。多样的展示内容丰富了学习情境, 引发学生创新出更多更妙的展示方式, 让学生很轻松地到达了既定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要教的内容不是“认知”, 而是“体验”。因而,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要借助技术手段用优质、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文资源, 提供丰富、良性的语言刺激, 最大可能地激发每个孩子的语言潜能和语言灵性。“说谜语”部分的对话写得非常传神, 学生绘声绘色地给这段动画进行配音。随后, 我又引导他们回到文本, 扣住文中提示语进行评价, 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到谜语的有趣、母亲的慈爱, 顿悟出母亲用谜语启迪了“我”的智慧。总结全文及写法后, 我用flash动画呈现了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激活了学生的回忆, 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不断引发、促进其言语图式的建构, 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并拓宽言语生活的空间。从学生写出的那一段段精美短小的“细描摹抒真情”的片段中可以感受到, 信息技术与阅读课堂自然、适时、巧妙、无痕的整合使学生更出色地完成了言语实践的活动。整节课, 学生们多样的展示让课堂焕发出别样的生命活力

3.展示平台更多元

理想的教学, 应该“如丰子恺作画, 粗粗几根线条, 却有立体感”。理想的展示活动, 同样应该立体丰满、摇曳多姿, 展示平台应是多元的。从展示载体看, 比如投影、网络、电子白板、电子触摸屏、平板、视频交互系统等。如在本课的教学中, 学生可利用白板的隐藏、拖拽、圈画等功能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专题学习网站的“留言板”, 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畅谈阅读感悟, 抒发心声;生生、师生之间可通过“智慧课堂”软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相互传送、共享、 切磋、评价;“班级博客”是学生后续研究成果的展现平台。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为课堂搭建多元的展示平台, 让“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让每一个学生展示个性, 使阅读真正成为探究式的个性化行为。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篇3

一、借助拼音拐杖

1.前面是谁?按拼音写词,再邀他一起走吧!

qín láo()的大爷dǎlāo( )着随fàn làn()的洪水jūnyún()piāo fú()在河面上的shū cài()叶。

2.朋友还有其他叫法呢,按拼音组词进行区别。

系xì()鲜xiān()

jì( )xiǎn()

二、感知祖国文字

1.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A.第一位;B.帽子;C.像帽子的东西)

茅庐(A.照管;B.拜访;C.看)

2.上车可别坐错了位置哟,用“怜”组不同的词,再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座位。

①这个穷苦的小孩真()!

②我们决不能()那些恶人。

三、积累运用词语

1.朋友丢了东西,帮他补上。

循()蹈() ()砍()伐

身先()()慕名()()

惊()骇()()山()岭

2.车上来了几位拳击手,帮这几位朋友找相反的训练对手。

①我们要自觉()各项制度,决不能违犯

②过去,张虎不爱卫生,同学们都讨厌他;现在改了,大家都()他了。

四、句子集会演练

1.趁乘车的空闲玩个“变相”魔术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格罗培斯设计出最佳路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

②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句子减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模仿吗?来一个模仿秀吧!

①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但是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拓展

1.我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的人是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2.班级活动遇到难题,我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就用格言“_____________”来说服大家。

3. 从6月1日起,我国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你怎样看待这一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树掏鸟蛋,你看见了,会怎样和他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评价

1.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________、格罗培斯设计的________;认识了《三顾茅庐》的________、孙中山的秘书及夫人________;通过《特殊的葬礼》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从《苹果里的“五角星”》知道了________……收获可真不少!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最能引起人们遐 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天鹅的故事》完成阅读理解。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呆呆地”写出了什么情景?

②冰面变化的过程是:裂开一条小缝→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_______。

③参加破冰的天鹅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天鹅的声音比做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_________。⑤为什么把老天鹅称为“破冰勇士”?

七、课外欣赏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1. “枢”指门上的转轴;“蠹”是蛀。结合上下文理解“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2. 华佗由门闩晃荡联想到了什么?

3.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了哪些动物的运动姿态后发明并编出的拳法?

4.从哪里可以看出“五禽戏”有益身体健康?

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4

知识与技能

明确介绍人、景、事要形象生动。

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讲话中形象生动地介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大声、大方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大声、大方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与人交流。

难点:学会大声、大方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与人交流 。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艾青也说过:“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人情味,它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在口语交际中,需要质朴,也需要华丽。当需要向听众介绍人或事物,特别是自然景物时,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使描述更具感染力,有助于提升人与人的交际效果。因此, 我们说话须形象才动人。

解题: 语言生动形象是指说出来的话具有立体感,更具魅力。

二、目标出示:

1、明确口头描述人、景、事要形象生动。

2、学会在讲话中形象生动地进行介绍。

3、学会自信、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自学要求:

1、结合下面两幅图,仔细阅读教科书P115的短文,说说关于父辈的演说词及导游词给我们的启示。

2、口语描述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请大家描述一下父亲形象

明确:这是一张忠厚善良、朴实慈祥的老人的脸。在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中,仿佛隐藏着一生的忧患、劳苦和辛酸,黝黑的老年斑、苦命痣,不知凝结了多少人间的艰难;眼睛有些昏花、呆滞,但却深邃、安详,没有悲伤和怨恨,有的却是无限的欣慰和期待。你看,他这双勤劳的大手,青筋罗布,骨节隆起,虽然粗糙得如干裂的树皮,但却很有力量。他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和满腔心血都交给了我们祖祖辈辈劳作生息的土地,交给了正在成长发育的儿女子孙。(辛劳者的形象)

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 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

四、看图说话

教师语:看来,把话说活的方法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来实际运用一下

1、看图说话

教师语:请 用几句生动形象的话描绘一下你所见到的画面!

(多媒体展示) 风景画二幅 :春暖花开、黄山云海

(学生看图,自由发挥)

2、看“图”说话

教师语:用精妙的语言描绘你自己的照片(课前 让学生自带一张自己的照片)。

(1)老师先作示范,请学生评价老师的介绍

(2)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照片,并用最精妙的语言来描绘它。

五、学做导游

教师语:每个 同学的照片都是那么美,同学们的介绍又是那么传神,让老师觉得好不过瘾,下面让我们同去旅游一趟如何?

请你做导游带我们去一个你所见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最美的景点,并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它,好吗?(要求150字左右)

1、多媒体展示: “朋友 们,我们现在就是身在仙山妙境……”(见课本)

2、归纳写导游词的要点。

3、学写导游词。

4、打上投影,全班交流。

六、 真情告白

教 师语:美丽的 景色加上同学们的精妙介绍,真让人流连忘返!

可假设你现在来到了江苏电视《情感之旅》演播现场,主持人请你当着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观众的面,讲述一件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的或快乐、或伤心、或内疚、或后悔的事,并谈谈你自己对这件事的看 法,你说如何讲 ?

友情提醒:

1、事件叙述要完整

2、要重点突出,凸现主题

3、注意谴词造句,力求生动形象

4、有真情实感, 以情动人

5、有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学生各自准备,四人小组交流,全班请几位代表交流)

七、教师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很坦诚,对父母都有自己发自内心的真情需要告白,你们懂得爱,付出爱,这让老师万分的欣慰。最后送给大家三 句话:

把书读透,把话说活,把人做好

做 到这三点,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很成功的人。

雷真民

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5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课文大意。

2、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寓言进行比喻的手法。3、学习古人重情重义的纯朴情操。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预习案】

【资料辅读】《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思想与《庄子》相似。代表故事有《杞人忧天》《杨布打狗》《愚公移山》。

【自主预习】1、流利朗读课文,并正确断句,用“/”做标记。

2、读懂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对故事寓意有自己的看法。

【字词积累】 1、注音:哉       峨        兮       卒逢暴雨

霖          辄         舍琴       更造崩山之音

2、解释词语:善鼓琴            志在登高山           善哉

所念       子期必得之          卒逢暴雨           更造崩山之音

辄穷其趣                      舍琴而叹          吾于何逃声哉

3、译句:(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探究案】

探究一: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组内译读课文,互相挑刺更正,读懂课文

大意。展示字词积累,质疑答疑。

探究二: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

探究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里?

探究四:文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练习案】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纠错归纳及反思

参考答案

探究三:伯牙善鼓琴:心中所想便可以弹奏。

钟子期善听:伯牙弹奏,子期便可以领会。

探究四:语言描写。通过对话,表现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知音。描述简洁,中心突出。

侯晓旭

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6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正确朗读,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中心。

【预习自测】

一、知识链接

林嗣环,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 649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且其中还有腹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二、知识积累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划线的字注音:

屏障(   )  呓语(   ) 齁声(   )  曳屋许许声(  )(   )几欲先走(   )

(三)解释划线的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 (   )  施八尺屏障(     ) 众妙毕备(     )   会宾客大宴(     )

众宾团坐(       )   夫叱大儿声(        )    宾客意少舒 (         )

虽人有百手(       )    妇抚儿乳(            )      奋袖出臂(        )

但闻屏障(        )    其夫呓语(         )

(四)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齐发,众妙毕备。

4、(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合作探究】

一、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 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解难答疑】

1.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

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

3.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拓展反馈】

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

1、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7.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

⑷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

⑸第二自然段写品技表演的顺序是         、          、         、

⑹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的句子是 :

⑺真切地说明拍儿声由小到大的句子是 :

⑻写宾客如亲临火灾现场的句子是: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自主预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会宾客大宴。   释: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释: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释: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释: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释: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释:

【合作探究】

1.思考:

(1)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2.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 的声响: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

第三个场景:

(2)作者按什么顺 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

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解难答疑】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画线字注音

犬 吠____         几欲先走____

2.释词

间____                       奋 ____

俄而____                     战战____

3.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一词可以看出。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6.用“‖”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拓展反馈】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画线的字注音:

1.屏障(  )   2.呓语(  )    3.齁声( )

4.曳屋许许声( )(  )         5.几欲先走(  )

三、解释画线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2. 施八尺屏障(    )

3.众妙毕备(        )      4.会宾客大宴(       )

5.众宾团坐(       )    6.夫叱大儿声(        )

7.宾客意少舒 (            ) 8.虽人有百手(       )

9.妇抚儿乳(         )  10.奋袖出臂(        )

11.但闻屏障(         )   12.其夫呓语(         )

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1.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2.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

3.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        4.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五、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六、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遥闻深巷中犬吠 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雷真民

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7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能够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预习自测】

1、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 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背景介绍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3、自学课文,画出你不认识的字和词,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

4、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讲了                                  的故事。

5、交流研讨:找10名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师生纠正读法上的错误,其他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练习背诵。

6、专项训练:学生齐读诗歌,能背的要背。

【解难答疑】

7、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2)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反馈拓展】

8、下列句式有何特点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2)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重点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重要作用。

【预习自测】

(1)文学 知识填空

《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 _____编的《___     _______》,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它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 误的一项是(     )

A.鞍鞯(jiān)           溅溅(jiān)         啾啾(jiū)

B.红妆(zhuānɡ)         霍霍(huò)       可汗(hán)

C.唧唧(jī)              朔气(shuò)        燕山(yān)

D.胡骑(qí)          金柝(tuò)          赏赐(cì)

【合作探究】

4.默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请把你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写在下面。然后说说木兰的表现哪一个地方最能感动你,并说说感动你的理由。

5.总结木兰的精神品质

【解难答疑】

6.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结合我们刚才概括的每一节诗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详写:

略写:

【反馈拓展】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重点词的含义。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í(     )   阿zǐ(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柝(   )            析(   )          折(   )

戎(   )              戍(   )            戊(   )          戌(   )

【合作探究】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我是雄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 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 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解难答疑】

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反馈拓展】

6、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7、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反思】

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8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吞噬 、羸弱、告罄”等词语。

2、梳理情节,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预习自测】

一、资料链接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这位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作家为人正直高洁,一生著作颇丰。起初,他以写诗和翻译作品作为步入文坛的“敲门砖”,一俟进入到小说领域,他那过人的文学天赋就立刻光芒夺目。同样使他蜚声文坛的传记作品更是其创作生涯中高矗的里程碑。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

《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为以斯科特 为首的英国南极探险队所作的一篇传记。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学习和研究这篇传记作品,我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迪和收获。

二、字词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茨威格(   )   拉拽(  ) 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吞噬( ) 羸弱( ) 告罄( ) 毋宁( )

【合作探究】

课文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故事发生的地点在          ,主人公是         ,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    名探险队员。

3、课文读完之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4、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 方面,又为什么说是伟大的?

【解难答疑】

一、思读课文,提出你迫于解决的问题。

二、文本探究(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哪些地方?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反馈拓展】

1、本文作者           ,        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        方面。

2、仿写: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 尽量 安慰自己罢了--就像

一样。

3、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以下问题。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 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 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 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           ;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          。

(2)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

A.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 景。

B.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C.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

D.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3)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4)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5)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2、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3、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预习自测】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本文题目的含义,完成下列结构图:

伟大                           悲剧

勇于                   斯                之悲(沮丧、悲哀)

风度               特                之悲              线路

探                                  精力

主义               险                之悲(归途困难)  寒气

无私                    队                之悲              燃料

2、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梳理本文情节:

①        地奔向极点---②履行        的职责---③艾文斯              ④奥茨                             ---⑤最后时刻,                       。

【合作探究】

1、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令你难忘,说给大家听听。

细节一:

细节二:

2、情感把握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                                     精神。作者所描绘的   个探险者,是   国的英雄,也是       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         溢于言表。

【解难答疑】

1、品味语言,谈体会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反馈拓展】

1.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的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为什么要改写成“遗孀”?表达人物怎样的心理?)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国王的下跪又怎样的含义?)

【反思】

第三课时

【达标检测】

1、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3、联系全文,说说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这个故事中,我们该如何给胜利和失败下定义。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3、语段阅读。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 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以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 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们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经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 大意。

(2)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

(3)选文中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试分别找出来:

(4)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了一封绝命书(课文后有摘录)。试根据选段和书信分析这位英雄所表达出的内心情感。

(5)第三段中有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请用“----”标出来。

(6)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7)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南极具有哪些“威力”?(分条列出)

(8)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谈你的看法?

【反思】

雷真民

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9

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二、教时:1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先来猜一个谜语: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打一动物)

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松鼠,假如你还不够了解,可以结合图片,看图说话。

想知道更多关于松鼠的知识吗?让我们走进布丰的《松鼠》。

2.了解作者:

布丰:(1707--1788)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巨著《自然史》。这是一本博物志,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3.检查预习:

驯良矫健蛰伏苔藓榛子榉实褐色帽缨

4.回顾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学生思考:松鼠这种动物的特点是什么?找出第一段中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讨人喜欢)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第2小节开始分别是针对松鼠的哪些特点作具体介绍的?

3、列出本文的提纲。

(1)总:松鼠的特点(第1段)

漂亮--外形(第2段)

(2)分:驯良--习性(第3段)

乖巧--动作(第4、5段)

(3)补充说明:其他特征(第6段)

总结:全文的说明顺序是“总-分”,首段总,下文是分。第2段至第5段是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依据第一段中“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说明方法

要准确、具体、生动的说明某事物的特征,通常要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这10种。

本文为了说明松鼠这种动物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呢?

举例子:

1.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具体说明了松鼠“十分警觉”,令人信服。

2.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具体说明了松鼠动作敏捷。

3.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具体说明了“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摹状貌:

1.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形象的说明了松鼠的窝干净。

作比较

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突出了松鼠“十分警觉”。

四、品味语言

1、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介绍松鼠,处处体现它是“讨人喜欢”的小动物,你从字里行间感受出来了吗?(学生自由寻找体会)

交流:

“清秀”原本指美丽而不俗气,一般用来形容青年男女的面容,文中用来形容松鼠,就突出了它的漂亮。

“矫健”“轻快”“敏捷”“机警”四个形容词通常是用来形容运动员的,文中形象地说明了松鼠身体和四肢富有活力的特点。

在介绍松鼠尾巴时,用副词“老是”“一直”,既说明了翘的状态和高度,又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4段在说明松鼠警觉性强时,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

文中在“触动”这一动词前还用了一个副词“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被人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神态逼真。

“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能利用随处都有的树皮和自己特有的长尾巴,“当作”船,“当作”帆和舵,会像人一样的“乘船”、“扬帆”、“使舵”,真是乖巧极了,两个“当作”,点得巧妙。

3、读一段平实说明的材料: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

【松鼠】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为森林害兽。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

4、教师总结

作者在非常细致地观察研究松鼠一举一动的基础上,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这样写,增强了说明效果.可以便读者形象具体地感受到松鼠是“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者在对松鼠做了认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来描述,尤其是形容词、动词、副词的使用精当准确。文中这样准确生动的语句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语言风格。

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对照课文,听教师读改后的句子,可以这样改吗?为什么?

松鼠不躲藏在地低下,它(经常)在高处活动。

--经常用词准确,并非都在高处活动。

他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好像表示猜测,并非肯定,体现作者的行文措辞慎重,体现作者的科学态度。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

--有人说一词表明仅是听说而已,并非亲眼目睹,体现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小品文的语言是生动而不失严谨的。

作业:以小白兔或小花猫等动物为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它的特征,采用总分结构,用上两种说明方法。

宗艳文

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10

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容:

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要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重点

我要感悟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一、温故互查

.齐读课题。

2.解题:

①“自豪”的意思是。

②“自豪”的反义词是----()

③“应该”的意思是

?这个课题提示“我不应该怎样?

二、自学质疑

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

.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

2.小组指名读,齐读。

3.默记字音字形,互相提醒。

读:散文

散步

散心

散漫

散发

松散

三、合作解疑

.组内提出实在不理解的词,2.组长指名分小节读,其他学生仔细听,评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解决解题时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拓展

组内齐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

组员说组长补充。

五、总结反馈

.用钢笔描红。

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写在下面

教学反思

内容:

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

2.我要体会中心,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点

.我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学习难点

领悟寓意,懂得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它的用途。

一、温故互查

听写词语

组内订正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溪边照镜子的小骆驼遭到了小红马的嘲笑,觉得很委屈。还记得小红马是怎样说的吗?

学生互说

二、自学质疑

找出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并写下来。

练习朗读。

三、合作解疑

.我当小记者,采访小骆驼,你为什么这么自豪呀?

采访结束后,完成填空练习。

我应该感到自豪,因为有了___的脚掌,可以___。

我应该感到自豪,因为___,可以___。

我应该感到自豪,因为___,可以___。

自豪地齐读课题。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升华主题:看来我们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_____,要看______。

四、拓展练习

其实,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你能用“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句式说句话吗?

看到同学们这么自信,老师也同样为有你们这样一群自信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五、布置课后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2.根据你查找的骆驼的资料,以第一人称写一写“骆驼的自述”。

教学反思

容:

5水上飞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我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要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4.我会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发展语感。

学习重点

通过角色语言,能感受到水上飞机的特殊用途.学习难点

通过角色语言,能感受到水上飞机的特殊用途。

一、温故互查

读课题,说自己的疑问

二、自学质疑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

向我们介绍了水上飞机的三、合作解疑

.四人一小组讨论生字的写法。

全班交流生字字形。

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听听。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四、巩固拓展

.读一读

学生分别划出小海鸥和水上飞机的话,自己试读。

想想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2.扮一扮

推选学生分角色朗读,轮流扮水上飞机,读后汇报。

3.谈一谈

读后谈谈你对水上飞机的感受。

五、总结反馈

这节课我自己学会了

容:

5水上飞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2.我要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样子和主要作用。

学习难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一、温故互查

复习检查,听写词语

组长读

组员听写

二、自学质疑

.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自己知道了

2.“究竟”在文中是的意思。

三、合作解疑

.水上飞机的样子是

2.找你最好的朋友,进行对话(语气、表情、动作)

3.水上飞机究竟有什么作用?

四、巩固拓展

你能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

如果让你长大后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五、总结反馈

同桌说说自己这节课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

容:

6跟踪台风的卫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好词的感情色彩。理解词语的意思。

2.我能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3.我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学习,解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好词的感情色彩,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

理清脉络。

一、温故互查

台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看说感受

二、自学质疑

读书要求:请自由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理解新词的意思。

.自由读书.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2.找出生字新词写在下面

()

三、合作解疑

汇报读书成果。

.检查文中的生字词和难读的词。

2.自己先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词语分成三类——描写台风的词,描写卫星的词,描写人们的词请你读一读,从这三个词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把词带进句子中,画面会更清晰。请同学们再去读课文,找到有带这些词的段落,勾画下来好好读一读。

四、巩固拓展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2.学习生字词

()

()

自由读一读书后的生字,用手写一写,哪些字词在写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呢?

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总结反馈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记住了哪几个生字新词.内

容:

6跟踪台风的卫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我会用“谈笑风生”造句。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3.我要学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学习,解读文中的重点段落.4.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

学习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气象卫星的作用。

学习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气象卫星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新词

2.“跟踪”的意思是

课文中,是()跟踪.二、自学质疑

.自学一二自然段说说台风和卫星分别给我们留下了()和()的印象。

2.台风和卫星较量了()次。每次结果。

三、合作解疑

.默读课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同时找出描写台风的句子,用“——划出来;并找出描写卫星的句子,用“~~~~~”划出来。

2.分别学习这三次较量:

(1)台风狂怒是因为()?

面对蛮横无理的台风,卫星()。

(2)台风想到了()这招,但()甩掉。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对于台风想用甩的方法来摆脱卫星,卫星()。

(3)打也打不到,甩也甩不了,台风气急败坏,实在忍无可忍了,他又想()。

(4)台风扑向城市,会()(看图3,描述)

你能用上词语来说说台风的可恶吗?

(5)结果()

人们的表现是()因为()。

“谈笑风生”是指。

四、巩固拓展

台风和卫星进行了三次较量,卫星时刻跟踪台风,台风无论是威胁卫星、甩掉卫星,还是报复人类,都是以卫星的胜利而收场。原本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台风,在气象卫星的紧密跟踪、监视下,现在怎样了?

此时,你有什么感想呢?

五、总结反馈

集体分角色朗读。

容:

习作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读懂文中所给资料,并能作适当的补充。

2.初步学会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3.学会口头向别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

学习重点

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学习难点

归纳整理所给资料.一、温故互查

.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以及相关内容,能把你所了解的节日以及这个节日的来历呀,形式呀,有些什么特色呀,说给大家听。

二、自学质疑

说说端午节

.阅读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2.共同探讨,解答提出的疑问。

3.组内指名读自己比较感兴趣或有能力补充的资料。

①请把你比较感兴趣的资料多读两遍,想想有没有补充。

②指名读。

三、合作解疑

.资料归类。

2.选择资料,说说“端午节”。

①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

②指名说。

四、总结反馈

容:

习作5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2.能在整合材料进行习作练习时,又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温故互查

.审题。

(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二、合作解疑

练写——说说端午节

.学生写草稿。

请小朋友把刚才介绍的话写下来,留给更多的朋友看,好吗?

2.点评。

①朗读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②推荐好习作或自我推荐读给大家听。

③交流、评议。

3.学生修改、誊写

容:

练习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仔细看图上的内容,会用用打比方的句式写下来。

2.我要熟背八条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3.我会照样子,练写钢笔字,在实践中体会“点”在字的不同部位的写法。

学习重点

知道打比方的好处,学会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学习难点

提高我的动手能力。

一、温故互查

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审题。

(1)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二、自学质疑

A在学生明白题目内容的基础上,各自仔细看图,想想与它们相似的事物,并画下来。

B同桌相互讨论,用打比方的句子,把上面的图意说一说。

c全班讨论、交流。老师指点、评议。

三、合作解疑

第二题:读读背背

.审题。

(1)自由读八条成语。

(2)小组合作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2.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座练习背诵。

3.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四、巩固拓展

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了解三个字的结构。

(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

五、总结反馈

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

教学反思

容:

练习5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广告,并说一说理由。

学习重点

我能发扬团队精神,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学习难点

我能发扬团队精神,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一、知识导学

第四题:口语交际——说说广告。

自己说说见过什么内容的广告。试着说几条。(同桌互说)

.审题。

2.看广告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链接(广告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介绍自己的商品,让自己的商品深入人心,所以它的语言必须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情节要能吸引人。)

二、讨论

(1)分组讨论“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条广告,为什么”。

我最喜欢的广告是,因为。

最不喜欢的广告是

,因为。

(2)每人在小组里说说。

(3)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三、练习

(1)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试着设计广告。

设计:()。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表扬、鼓励,对说得差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

容:

练习5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我要学写毛笔字。学习“横折钩”和“横折提”的写法。

学习重点

学习“横折钩”和“横折提”的写法。

学习难点

学习“横折钩”和“横折提”的写法。

一、温故互查

复习学过的笔划和运笔方法

二、自学质疑

明确本次毛笔字练习的要求。

.审题。

2.学生认读要写的两个字,并指出这两个字中的主要笔画:横折钩、横折提。

3.学生观察教师的运笔方法。

4.学生练写“为”。

三、合作解疑

学生练习,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

四、巩固拓展

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临写。

五、总结反馈

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11

知识与能力

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欣赏两首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的能力

【教学法】赏析法

【课时】一课时

【自主合作展示】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少年的你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朝气?(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在黑板上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朱湘的《少年颂》,了解诗人笔下的少年形象。

(二)作者链接

朱湘(1904-1933),现代诗人。字子沅,安徽人。1923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晨报》副刊《诗镌》,提倡格律新诗。他是新月派的主要诗人。因生活困窘,情绪愤懑失望,深感不容于世,1933年12月5日投江自杀。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四川人。1929年开始文学创作,主攻诗歌和散文。受新月派的影响较深,也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新中国成立后曾被选为过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

(三)进入文本

1、请同学们诵读这首诗,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师点评。

2、分组自由朗读,讨论每小节的朗读语气或感情并能够说说其中的理由。生讨论并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或自告奋勇。

3、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板书

4、再读诗歌,尝试圈点每小节的关键词语或语句并能说说其中的依据。

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板书

5、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用什么样的语气?(生回答)

明确:这首诗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勇敢的斗争精神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所以读的时候要轻快,活泼一些,要符合少年的这种性格。

6、诗人在第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把我们说成是小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诗人把少年比喻成小羊,跳跃的轻快动作显出了少年们的活泼。提着嗓子的笑,撒开腿的跑进一步写出少年活泼的情态和动作。

7、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二节主要突出了少年的清纯。诗人用山泉、白云来比喻少年的清纯。然后用了一个泾渭分明的典故来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

8、第三节中,两个恨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认为青年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第三节诗人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两个“恨”字,表达了青少年对包括暮气在内的“一切衰朽的东西”的恨。爱憎分明。突出了青少年的斗争精神。

9、第四节中作者说我们新人?作为新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明确:第四节诗点明我们是新人。我们要携手奔向“灿烂的前程”。朱湘写这首诗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心情是舒畅的。因此结尾有“我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着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

6、再读诗歌,加深理解。

(四)总结

“少年不知愁滋味”,活泼清纯,追求理想,是历代青少年的共同特征,文中诗人借助了“小羊”“白云”这些意象,勾勒了新一代青少年的形象。作为少年我们应该怎么的对面生活呢?(同学说)好接下来我们学习下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

(五)进行文本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每个字都读正确。

2、指点朗读第二节,注意朗读速度与其他小节的不同。师点评

3、重点朗读第三节,并体会这些诗句的深刻意义。师点评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幻灯片)

第三节的前两句表现了诗人要在平凡的生活中探寻生活真谛的愿望。后两句则表达了革命同志之间互相理解和勉强的真诚心愿。

这首诗共三节,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对生活的渴望与歌颂。当时延安生活艰苦,物质极为匮乏,诗人并没有畏难情绪,而是唱出“生活是多么广阔”的激昂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望自己也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

第二节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号召少男少女们去开拓一种未曾有过的紧张而有趣的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节使用环结法结束全诗。生活是海洋,但是生活又是多么芬芳。海洋写出生活的广阔,芬芳写出生活的温馨与幸福,结尾富有新意。

(六)总结

这两首诗作者都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同学们,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出应该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更应该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七)作业:背诵两首诗。

侯晓旭

上一篇:榜样鼓舞了我作文下一篇:描写比赛的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