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扶贫计划

2024-05-16

教师教育扶贫计划(通用10篇)

教师教育扶贫计划 篇1

为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结对帮扶困难户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为维护社会稳定,构造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文明学校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xx区xx镇xx村五组22号村民xxx,家中共有3口人,家庭简单适用家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劳力1人。xx父亲xxx一年前因车祸导致手腕筋脉断、手骨挫裂,无法劳动,现爷爷奶奶都身患疾病,家庭唯一经济来源为xx母亲在江苏打工的收入,2016年家庭总收入8000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

女儿吕琳,身体健康,高中在读。

二、主要贫困原因

1、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劳动力少,无固定经济来源,缺少技术,父亲因车祸致残,无劳动力,无法从事农业种植,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维持家中生计;

3、女儿上学花费较大,家里负债多。

三、帮扶计划

教师教育扶贫计划 篇2

该行动计划在中央确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重点,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启动实施三大行动。一是实施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行动,实现东部地区职教集团、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对西部地区的结对帮扶全覆盖。二是实施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行动,东部地区兜底式招收西部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优质中职教育,毕业后根据学生意愿优先推荐在东部地区就业,实现就业脱贫。三是支持职业院校全面参与东西劳务协作,帮助每个有劳动能力且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能接受适应就业创业需求的公益性职业培训。

该行动计划的出台将会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工作力度,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篇3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国斌指出,工信部高度重视扶贫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扶贫工作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一个方面”,联想集团作为“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的积极会员,“探索将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将‘科技赋能教育理念与扶贫工作理念相结合,转化为可落地可实现的信息化助学项目。不仅能够为阜平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还能体现中国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秘书长刘志宏表示,很高兴“促成并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联想平板电脑互动课堂项目,与会员共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阜平的扶贫工作”。她表示“将搭建好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这个平台,让企业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和交流,共同推进电子信息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

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向其他产业和社会的延伸,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议题,此次联想信息化新技术和产品应用于教育,展示了联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和行动。“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联想集团副总裁杜建华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厂商以及负责任的社会企业,联想集团有能力、也有义务为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改革做出努力。打造平板电脑互动课堂是联想在教育领域的首次尝试,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创新的公益手段,以科技赋能教育。本次活动获得了工信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政府部门,以及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友成基金会、阳光书屋等组织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汇集各界力量,共同致力于改变中国教育现状,开辟崭新的教育未来。”?筅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篇4

孟和巴图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年)》文件精神,以“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的基础性地位为导向,以“较好每一位学生,温暖每一个家庭”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目标,引领广大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师德大爱,展示师德风范,形成“比爱心,比奉献,比育人”的浓厚氛围,推动我市教育工作健康、均衡、和谐发展。

二、活动主题:

全面关爱,精准帮扶,做仁爱之师

三、活动目标

坚持教育健康、共享、和谐发展的目标,从根本上树立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之心,真诚理解、关爱、引导、教育每位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采取有效帮扶措施,为他们营造健康、和谐、平等的成长环境。

四、活动措施 一师结一生,实现点对点,人对人的帮扶,让每一位教师走近贫困或学困生,真正理解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让在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减轻负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步,做到“教育扶贫,不落一生”。

1.学习辅导。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制定阶段性帮 扶计划,明确阶段效果,加强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其进步。培养主动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2.生活辅导。首先了解帮扶对象的生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 对帮扶对象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3.情感关怀。帮扶教师做好代理家长,用心呵护帮扶对象,让他感受到亲情与温暖,定期与帮扶对象的家长沟通,了解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努力形成在校教师帮,在家家长督促的良好共育局面。

五、帮扶对象

2022年度教育扶贫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坚持“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把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能力,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全部入学,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教师周转房宿舍建设和管理,打造高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校长)队伍,发展壮大对口帮扶村集体经济,实现对口帮扶村7户贫困家庭27个贫困人口脱贫销号为目标,通过助学扶智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自我脱贫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三、重点任务

(一)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助学扶智资助政策。对我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园)学生,按照学前教育每生每年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含政府助学金);义务教育免学费,免教科书费,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对实行校车接送学校的贫困学生,给予校车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元;普通高中教育免学费,免住宿费,每生每年25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中职教育免学费,免住宿费,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本(专)科教育每生每年10000元实施助学扶智(含国家助学金)。

(二)全面关爱特殊群体。落实《湖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_—20_年)》;加强特殊教育经费保障,义务教育特殊学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20_年达到6000元以上,以后逐步提高;各区建设1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指导全市30个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开展好各种关爱活动,对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三)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拟投入3.02亿元改善涉及黄陂、蔡甸、新洲、江夏、汉南等五个区91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3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做好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建30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完成贫困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围墙、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城区普职教育协调发展,20_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努力满足人口集中、入园矛盾突出地区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及“三类”(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入园需求,农村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以上。

(四)加大农村贫困地区教师(校长)培训力度。在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中设置农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等专项培训。通过指导、外出学习等途径,打造农村“种子教师”。在教师职称量化评审中,对农村教师给予加分奖励。继续落实农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待遇。面向新洲、黄陂、江夏、蔡甸、东西湖、汉南等6个新城区中小学,开展第一期100级干部培训工作。

(五)加强职业学校建设和技能培训。以新城区职业教育中心为主阵地,配合相关部门,面向贫困人口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开展新城区贫困人员培训需求调研,制定新城区职教中心开展技能扶贫培训实施方案。推进4个新城区职教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拟订技术技能培训教学计划,开展招生宣传和培训相关工作。分类开展群众就地实用技术培训、进城务工转移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对返乡创业人员开展创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培训绩效评价。

(六)促进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结合高校文明校园建设,组织志愿者团体到新城区偏远地区开展支教、农业技术帮扶、暑期调研等公益活动。结合各高校精准扶贫任务,为新城区偏远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市属高校学生创业工作,将学生创业项目与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融合,扶持贫困家庭学生创业,带动农村贫困地区精准脱贫。

(七)加强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优化为基础,开展农村地区中学生计算机配备、更新,实现中学生机比7:1。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全市农村地区中小学100%专任教师、60%学生开通空间,开展同步课堂等规模化应用,促进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质资源共享。

(八)推进对口帮扶村精准扶贫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推进村湾灌溉沟渠硬化工程和机耕道路900米建设工程项目。协调街、村与湖北鼎新建筑公司签署投资合约,实现集体经济年收益18万元目标。推进绿满乡村项目建设,种植湿地松1.2万颗。邀请武汉生物工程技术学院专家到村考察油茶、白茶和水产养殖等,培训指导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搭建电商平台,强化人员培训,实现“为农民买、为农民卖、为农民工挣外快”的帮扶功能,为“智慧村庄”发展打下基础。宣传致富典型,介绍致富经验,组织贫困家庭劳力参加技能培训和安排就业,实现贫困户7户27人率先脱贫。加强政策宣讲,帮助贫困家庭落实子女教育资助和大病救助等。坚持片区例会制度,推进片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九)开展第六轮农村“三万”活动。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10个对口帮扶村,每村投入2万元以上资金,支持帮扶村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夯实产业基础、找准生产门路、落实增产措施、促进贫困村及贫困户增收致富。根据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开展培训,让农民掌握技术、懂得经营、学会管理,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以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为主题,巩固前五轮“三万”活动成果。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帮扶联户活动,着力解决贫困家庭急难问题。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精准扶贫助学扶智工作责任机制。加强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动态管理,即:依托扶贫部门对贫困家庭状况实行动态管理;以教育和人社部门建立完善学生资助系统为主,掌握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信息,为教育精准扶贫及时提供可靠依据;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认真落实校(园)长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资助对象、范围、标准等审核甄别信息上报工作负责。积极协调落实市、区财政部门资金预算,确保资助资金及时落实到位。督促各区加强对助学扶智项目完成情况的档案管理,做到及时、规范归档备查。

(二)完善特殊群体保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区在特殊教育学校、选择一所承担随班就读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配齐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20_年完成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训练。开设亲情电话,聘请“代理(爱心)妈妈”,进行“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对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坚持“两为主”方针,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汉平等就学提供保障,与同城学生在收费、资助、学籍异动、入队入团、评优表彰及参与各种活动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随迁子女异地升学考试政策,在我市初、高中就读并获得统一学籍的随迁子女均可在学籍所在学校报名参加中、高考,享受当地户籍考生同等待遇。

(三)加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管理和建设。结合农村学校和生源变化特点,与中小学布局机构调整、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支教行动计划等做好衔接,摸清底数,合理测算教师周转宿舍需求,科学规划和论证项目方案,程度发挥资源配置效益,避免项目建成后改变用途或闲置浪费。坚持“安全、经济、实用、适用”的原则,在保证周转房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每套周转房建筑面积严格控制在35平米以内,配备教师生活必要的用具,努力达到让教师能够拎包入住的效果。同时配套相应经费,缓解各相关区的资金压力。

(四)落实项目规范管理责任机制。建立和完善市教育局、相关区人民政府和区教育局项目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依据各自职能落实工作职责。制定建设项目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细化责任分工,落实工作要求。采取明察暗访、专项督查、信息上报、情况通报等措施,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适时召开调度会议,必要时约谈相关负责人,有效指导、督促各区开展建设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开展督导验收,公开验收结果。

(五)确保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标。进一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依法保障各类民办幼儿园办学自主权。20_年秋季开学前,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完成向独立的三年制幼儿园过渡。制定标准,认定一批有质量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探索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组合方式,支持其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强高中阶段教育事业计划的动态管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指导开展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六)加大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培训力度。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培训。按照贫困地区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严格执行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的政策。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鼓励具有副高职称教师在达到退休年龄后自愿到农村学校任教,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延退。

(七)着力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黄陂、新洲、江夏、蔡甸区职教中心建设项目,加强涉农实训基地、专业和课程建设,提高办学水平。遵循农业生产规律,与农时季节紧密结合,采取送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用性。发挥市农业学校的优势和作用,整合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资源,积极与农业、科研、推广、人力资源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务求培训实效,提高参训人员获得感。

(八)推进农村地区优质资源同享。加快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入乡进村,提高贫困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加强农村地区管理、教师、技术三支队伍建设,围绕教育云管理、教育云教学、同步课堂建设与应用等内容,开展市、区、校三级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农村地区优质资源同享,推动城镇名优学校向贫困地区中小学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帮扶结对,缩小城乡教学差距。推进农村地区规模化应用,在农村地区培植典型,抓点促面,创造经验,形成特色。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活动与智慧课堂、同步课堂、工作室、课程社区和探究性学习等应用模式的应用指导,组织农村地区“三优”(优课、空间、资源)评比。

(九)坚持片区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定期组织召开片区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督办工作落实;及时监测片区内脱贫动态,加大对扶贫工作先进典型与事迹的宣传力度;按照规定建立党组织,健全工作、学习、例会、考勤、廉政等各项制度,促进扶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协调解决驻村队员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落实队员相关待遇。

(十)严格脱贫攻坚帮扶机制。确保局机关干部联户全覆盖,建立包保脱贫责任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筹措不少于5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实施精准到村到户的帮扶项目建设;严肃工作纪律,强化资金监管,督促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各类帮扶资金在使用前张榜公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帮助提升村级班子战斗力、建好用好村党群服务中心。

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贫困生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为困难学生办实事、做好事、确保帮扶学生在本校能“快乐,学习,收获”,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建设和谐校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持续发展。

二、个人帮扶学生基本情况

丁瑜,女,14岁,汉族,郝庄初中九年级学生,住刘套镇冯安村,家里5口人,有爷爷、父母和一个弟弟。系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帮扶措施

1.帮扶政策宣传。宣传“两免一补”资助政策。宣传各种教育法规政策。宣传“教育扶贫政策资助标准”。宣传我县的免费教育政策。

2思想帮扶。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困难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走出心理误区,使他们正视所处困境,以坚定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不断增强学习及生活信心。经常进行心理慰藉,给予亲情氛围。

3..学习指导。针对帮扶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帮扶学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制定教育措施,确保帮扶学生学得好。4.生活关心。经常与帮扶学生谈心,了解其心理、家庭情况,尽可能解决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使之切实感受到老师、学校的温暖。

四、具体要求

1、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与所教班级确定1名帮扶学生。

2、建立帮扶档案。熟悉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当前困难,通过建立帮扶档案,及时了解帮扶工作的进展和学生的变化情况,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帮扶计划,确保帮扶工作取得成效。

3、帮扶工作定期入户,及时了解和跟进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切实解决帮扶过程中出现的实际困难。

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帮扶教师:付超

受帮学生: 丁瑜

教师教育扶贫计划 篇7

据了解,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项目是针对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不足、贫困农户缺乏创业支持服务而设立的创新型扶贫项目。多年来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68.5万多笔、55.7亿多元, 覆盖全国15个省的92个县, 近200万贫困人口从中获益。仅去年一年, 就发放了18.77亿元贷款。

何道峰补充说基金会也提供财会、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 让受益人更有效率地使用贷款, 目的在于激发受益人的内在冲动和能力, 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 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

教师教育扶贫计划 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圆满完成云南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德宏州梁河县扶贫攻坚任务,云南师范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及梁河县的发展需求,制定《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旨在统筹学校教育、科技、文化资源,以基础教育帮扶为重点,以打造教师培训团队为核心,帮助梁河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脱贫攻坚战。

统一部署,精心打造梁河县教师培训团队

云师大为帮助梁河打造一支由各学科专家引领、以梁河县教科中心教研员为核心、以中小学一线教师为主力的强大而稳固的教师培训团队,每年派遣高年级师范生到梁河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实习一学期,置换出当地教师到云师大附属中小学、幼儿园跟岗研修;同时落实“特岗计划”,针对梁河县申报“国培计划”等教师培训项目。

在具体工作中,云师大党政领导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组建专家团、工作组到梁河调研、指导,按需确定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及时安排集中培训。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挂职副主任朱彩梅与全县初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21个学科共45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2016)”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培训班(梁河)第一阶段集中培训。

培训中,云师大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及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上报的教师队伍情况、培训需求与专家团、帮扶工作组前期调研情况,专门定制的培训方案,分“培训公共课”“跟岗研修”“学科培训教学”3个时段实施。第一时段培训由成教院负责组织,邀请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集中开设综合学科知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课程。校外专家中,云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雷韬讲授《教育法规、政策及运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学容讲授《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云南省教科院中学特级教师方贵荣讲授《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分析》,明德中学高级教师谷润老师讲授《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校内专家原一川教授讲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讲授《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设计与实施》,张承明教授讲授《示范课、研究课的设计与实施》等。

第二、三时段由文学院、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负责组织实施。第二时段,学员到昆明市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云大附中、云师大实验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滇池中学、师大附小、五华区莲华小学等中小学跟岗研修,进行案例教学、优质课观摩、评课议课,以及“送教下乡”观摩学习、交流探讨等。第三时段的“学科培训教学”实行导师制,学员按要求完成指定阅读书目,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第一时段学习内容、第二时段跟岗研修中产生的教学疑难问题,在导师指导下,形成一个专题讲座,并在团队中试讲、打磨,最后到本科师范生中讲授,导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议、指导,为下一步的“送教下乡”打好基础。

增强梁河教师团队“造血”功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在国家开展“挂包帮”“转走访”脱贫攻坚背景下,云师大借力“国培”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旨在增强梁河造血功能,为其打造一支强大的教师培训团队,以扎根梁河,有力、持续地培训当地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使之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云师大“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细致指导培训工作。他提出在“送教下乡”活动中,要改变以往教师离开学校、离开教室、离开学生而进行讲座、讲授的模式,让“送教下乡”真正进入学校、深入课堂,获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加强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自我完善,提升培训能力;送教活动要遵循4个阶段的内在逻辑,即问题诊断——磨课研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

“送教下乡”梁河负责人、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发达一直在思考、规划后续工作。他表示,回梁河后,将结合所学,与云师大共同推进“国培”项目的开展,促进梁河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发展。教科中心将遵循省市统筹,区县组织,依托本县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定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主要落实好以下任务:第一,分学科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第二,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送教下乡培训;第三,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第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第五,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第六,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遵照李辉教授指导的四阶段分步法,制定好送教下乡培训年度计划和周期计划,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确保送教下乡培训落到实处。

云师大针对梁河县教师的培训,意在通过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促进全县教育发展。通过精心组织悉心落实,参训学员们普遍得到收获。

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杨早芹表示: 乘着云师大“挂包帮”梁河县的“东风”,金秋十月,我以“国培”学员的身份参加了培训学习。这期间,我每一天都在感动:为云师大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为导师谭晓云教授的悉心指导,为云师大文学院挂职我们教科中心副主任朱彩梅老师的真诚帮助,同学们的友好相待……有幸参加这样专业、高端的培训,我感受到了仰望名师的幸福,提升了认识,获得了方法,坚定了信念。名师们的讲座、风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决心做个有温度、有情怀、有素养的教研员,与我县的初中语文教师一起成长。

梁河县曩宋中学教师寸待蓉深感收获丰厚:千言万语道不尽内心对师大及梁河县教科中心的感激,喜欢培训这份优厚的“福利”,也期待来年春天与师大的约会。作为基层一线教师,我期待着师大给予我们一些更接梁河地气的培训课,比如:与初中语文有关的专业知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心理健康引导,教师职业倦怠预防等等。这次高质量的学习,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新的成长。接下来等待我的是“送教下乡”的磨炼,相信付出与收获必将成正比,期待柳暗花明那一天的惊喜。

梁河县教科中心初中英语教研员杨荣仙回顾参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充满感激:千言万语仅汇成“感谢”二字!云师大外国语学院指导教师袁刚不仅在教学上指导、帮助我们,在生活上更是关心照顾我们!去呈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驾车接送我们,待我们可口饭菜,末了还送我们一大袋自己家乡产的苹果!看来,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回报老师的关爱!

昭苏县教育局扶贫帮困工作计划 篇9

为切实帮助城镇弱势群体,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真正使我局帮扶的城镇弱势群体得到实惠,动员广大干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为民之事,促进昌吉市城市解困工程工作深入开展,推动我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对2009年城市解困工程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同志“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州、市关于城市解困工作的安排布署,把扶贫帮困工作做为财政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真正达到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的目的。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为目的,不断增强农民自身“造血”功能,使其生活有保障、就业有门路、创业有项目、尽早尽快地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二、调整财政局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

由于人事变动,我局今年重新调整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二级单位、机关各股室。

三、扶贫的原则

(一)加强领导。单位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真正落到实处,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好。

(二)坚持扶贫先扶志,变“输血”为自身“造血”的原则。

要结合贫困户的不同特点,教育引导贫困户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重点在帮助掌握农村实用技术上下功夫,在种养项目上找门路。

四、工作目标:

对市解困办安排的城市解困帮扶对象,力争在年底前完成脱贫解困任务。

五、具体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城市解困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局将实施城市解困工程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始终把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事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增强做好城市解困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大力气解决特困群众的生活问题,全面落实各项解困措施,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采取有效帮扶措施,狠抓落实。

我局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解困户、解困对象家庭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城市解困工程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和规范城市解困工作,进一步细化城市解困工作,从制度上保障解困工作目标责任制顺利实施,对解困对象的生活、就业、就医、就学、冬季取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帮困工作。在帮扶措施上采取:一是思想帮扶。即: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强化勤劳致富的观念,要求我局干部职工一定要树立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利;二是物质帮扶。从实际出发,走访贫困户至少五次,通过物质经济支持帮扶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是技术帮扶。通过多种渠道,使其拥有一技之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四是信息帮扶。利用自身的工作优势,无偿为困难群众提供劳务,介绍就业信息等服务,拓宽致富渠道。

(三)认真落实城市解困工作的各项政策。

城市解困工程工作难度大,深入面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结合我局的业务范围和职能,围绕解困目标,要继续解决好特困群众在就业、就医、就学、冬季取暖等生活困难问题,使各项工作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保证解困工程扎实、有序进行。

(四)加大解困家庭再就业工作力度,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城市困难家庭形成贫困的原因很多,难点是实现困难家庭的再就业。今年,我局要结合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特困群众树立自主择业、竟争就业的观念,树立自强自立、不等不靠的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大帮助特困群众实现再就业的工作力度。

中共昭苏县教育局委员会

教师教育扶贫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县委“三区一城”建设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走基层”、“双联”、“十联”活动,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着力破解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全面推进方山坪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健康发展,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

二、村 情社貌

村地处铁厂乡西北部,平均海拔 1200 米,幅员面积 12平方公里,距乡政府驻地 15 公里,辖 4 个农业合作社 65 户 247 人,有劳动人口72 人,常年在外务工 40 人左右。

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地贫瘠,有耕地 238 亩,均属于低产田土,主产玉米、薯类等农作物。2017 年,农作物总面积 580 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140 亩),人均占有粮食390 公斤。村民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传统农业、金银花和干果为主。2017 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 74 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3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180 元;有建卡贫困户 30 户 97 人。

已实现户户通电;使用移动或者固定电话 32 户;无小学校点和村卫生站,上学就医需要到 15 公里的铁厂乡街道;全村饮水困难户 35 户,饮水困难人口 123 人,饮水困难牲畜数 700 头(只)。

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产业发展尚未起步,农民增收难。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没有产业或发展项目。

2、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村位于边远高寒山区。由于多种原因,村委会所在地仍未通公路,只有靠近场镇至林场公路的 1 社已建 2.8 公里泥碎公路,解决 20 户 78 人出行难题。但由于路况很差,运输能力极为低下,多数村民仍然走山路出行,靠肩挑背磨运物品,村民的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旱灾、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因灾致贫和返贫几率大。

三、帮扶内容 (一)新居建设。严格按照县级要求,尊重农户意愿,结合本村实际,融合巴山特色,协助科学规划聚居点 1 处,争取 30 户农户入住。

(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协助实施 2.8 公里村道路硬化工程,争取新建 6 公里村道路,彻底解决全村行路难的问题。二是协助实施安全饮水项目。三是协助实施庭院建设,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

(三)特色产业。鼓励大户通过租赁等形式,整合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草食性牲畜(牛、羊)和小家禽(鸡)。通过项目扶持,设计建设产业环线代村社公路,鼓励农户利用台院地和荒坡,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套植银花,连块成片,规模规范栽植,形成干果银花带,促进村民增收脱贫。

(四)公共服务建设。协助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一处,达到八有标准,实现“1+6”功能。协助建设村卫生站 1 所,配齐医护人员,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五)能力提升工程。用活远程教育平台,通过专家、农技人员现场讲解、在线培训等方式,大力实施劳务培训和技术培训,争取开展 5 次以上的培训,惠及全村。

(六)生态环境建设。协助加大对破寨子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工作,积极协助开展全村 238 亩土地整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率。协助全村新建 10 个垃圾集中堆放池,创建和谐美丽乡村。

四、帮扶举措 (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对照“一好双强”标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吸引致富能手、知识青年、返乡务工人员、成功人士等加入党组织,注重支部书记的选拔和培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投资筹劳中的示范作用,主体作用以及参与项目建设的监管作用、发展致富产业的带动作用,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发挥好村委会在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方面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强化自治作用,建立一套有效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开展精准扶贫、群众筹资投劳、项目建设监管等方面的村规民约,让群众意识到扶贫开发是自己的事,主动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三是充分发挥其他组织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实群团组织、协会、专业合作社、业主管理委员会等各类基层组织,发挥他们在产业带动、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务工、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二)整合部门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基础资金扶持。坚持统筹发展理念,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市场协同。整合部门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基础资金扶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对建卡贫困户制定帮扶方

案,在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给予扶持,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脱贫。

(三)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始终突出农民的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地位,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注重民主和群众监督,无论是项目的选定还是项目的建设,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监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实行公开、公示,实现阳光作业。

(四)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增强产业助农增收活力。根据村有种植银耳的习惯和技术优势,依托耳林资源,大力发展银耳产业。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推行股份制经营模式,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五)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帮扶取得明显成效。为取得活动实效,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为副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为成员的“挂包帮”领导小组。并下派局党支部书记、应急办主任同志到乡村担任驻村干部,坚持将活动纳入局的重要工作内容,与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检查,努力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五、工作纪律

1.不干预村“两委”正常工作,不插手和干预村工程建设。

2.帮扶中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不做有损干部形象的事,维护良好的安监形象和干群关系。

3.驻村干部要按照县上的统一要求,定期深入农户开展帮扶活动,既要当好服务员,又要当好联络员,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加强与乡、村、社和单位的沟通联系,努力推进挂包帮精准扶贫活动取得新实效。

篇二 根据省委关于《关于“部门帮县、处长帮乡、干部驻村”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组建驻村工作小组深化“帮县、联乡、驻村”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按照县委《开展万名干部“结穷亲”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为进一步做好本庄镇沙沟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切实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扎实推进贫困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单位及帮扶村的实际,制定201x 度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x 年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扣农民增收、改善环境两大目标,突出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三个重点,完善领导责任、工作方式、资金管理、社会

帮扶四大机制,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把沙沟村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整洁、群众健康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实现“宜旅秭归、文化秭归、生态秭归、幸福秭归”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201x 对帮扶工作主要目标是:一是发展烤烟 350 亩、蔬菜 600 亩、生猪出栏 2800 头,蛋鸡养殖,人均年纯收入净增 500 元。二是巩固整村推进成果,完善和维修烟水配套及安全卫生饮水水池,疏通配套管网,确保其发挥作用。三是依托主导产业,积极争取资金,发展驻村经济。四是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标准,选好地址,保证质量,建好、用好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结对帮扶机构。坚持由院长雷德强同志任组长,副院长周秘萍、徐明芬同志任副组长,李强同志任成员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抓、具体人员负责抓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依靠党员、社区理事长的力量,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民主监督,完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总揽全局、指导协

调能力,努力提*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加强对年轻党员干部和后备力量的培养,提*部队伍整体素质。充分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推进民主政治,提高村支两委班子的整体工作水平。

(三)调整种植结构,着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在支柱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结合实际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好详细的、阶段性发展计划,围绕烤烟、蔬菜、生猪等支柱产业,抓好产业布局,发展产业大户,形成产业规模化,着力引导农民向蔬菜、生猪、烤烟等合作社方向发展,更多地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思想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扶贫和扶智相结合。督促村采取一定的办法和措施,利用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兴建、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切实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抢抓“志能”激发关爱活动的机遇,协调有就业愿望的村民开展无偿培训,实现成功就业。加强调查研究,组织村民实施“清洁乡村”工程,开展清洁卫生大扫除,提高卫生水平,减少疾病发生。

(五)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以清理“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作为具体操作路径,改变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遏制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特困户,老党员,等活动。积极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道德风尚,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加强村内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大院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乡农民群众传授各种致富知识。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强计划生育建设,建立“村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村民做主人”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

(六)创新帮扶方式,巩固结对帮扶成果。为了改善部分特困群众的贫苦生活,尽快走上致富的道路,一是组织村民学习和掌握农业科学技术,聘请专家开展专业技术讲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二是继续开展“攀穷亲、结穷对”的“一帮一”活动,动员单位党员干部省吃俭用,挤出更多资金,积极开展捐赠活动,力所能及地解决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暖送到他们的手中。三是适时组织村干部、产业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推动发展。四是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全体村民赠送“文明家庭”手册,组织法律工作者到村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过问,把结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积极开展调查走访,定期现场办公,强化督办落实,确保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增进感情。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结对帮扶工作精神,立足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困难群众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明确任务,狠抓落实。要积极协调,善于思考,找出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要深入调研,认真落实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建立定人联系、定时报告、定期通报制度,健全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支持引导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总之,我们逐步解决沙沟村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寻找致富门路,增强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争取在帮扶的这两年里让沙沟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

篇三 20xx 年,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认真开展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干部走基层,真情五为民”活动,以《中共 xx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x 委发[20xx]10 号)、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和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的《20xx 年-2016 年定点扶贫工作意见》(高扶组[20xx]1 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的总体要求,对对口联系的帮扶村——xx 镇 xx 村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现将我局帮扶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定点扶贫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培养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民生工程”政策措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当前,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已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为主要任务的阶段。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我局把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与发展作为己任,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来抓,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单位干部不脱钩。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是根据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我局专门召开了党组会议,研究布置了具体的定点扶贫工作,成立了局长、党组书记黄应友为组长,副局长徐刚、李春兰为副组长,各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帮扶活动的组织、检查、督促工作。二是建立健全了定点扶贫工作责任机制,在年初就制定了定点扶贫工作计划,根据计划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按时报送计划、总结

和帮扶信息。三是开展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三、瞄准对象,抓住重点 我局根据部门实际,充分动员有能力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定点扶贫工作中来,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使扶贫解困明显推进,新农村建设明显加快,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一是落实包村帮户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和扶贫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曾多次亲临帮扶村,走访 820 余人次,慰问贫困群众和贫困党员家庭 10 户,送去价值 3000 元的米油肉等生活用品,我局还筹措了 8000 元,为贫困户购买了化肥,并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解决了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并为张云珍、伍秀珍两户分别送去了慰问金1000 元用于购买衣物,并鼓励他们要坚定生活信心,自力更生,找准致富门路,早日脱贫致富。档案局帮扶小组还向困难户发放了“帮扶信息卡”,确定了“班子成员一对二,普通职工一对一”的帮扶模式;二是帮助制定帮扶计划。扶贫领导小组根据对口联系的大窝镇陈坳村的具体情况,与结对帮扶村陈坳村村委共谋发展路,共商致富良策,档案局一行根据在农村工作多年的经验,建议陈坳村理清自身发展优势,谋划发展思路,放大自身资源集聚效应,合理利用地理条件,培育花卉、树木,发展茶叶,规模型扩展大窝特色水果李子、桑树等果桑产业,组织陈坳村贫困群众和党员到羊田乡参观学习先进的种茶技术和养殖技术等;同时,档案局提出将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方面帮助陈

坳村发展经济,早日走上致富路;三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扶贫领导小组积极动员单位有能力有爱心的退休职工加入到帮扶行列中来,开展“老同志牵手留守儿童活动”,为陈坳村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使其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同时也有一个更好地学习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农民增收难,生产无发展后劲,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民贷款难。

强化思想引导,转变群众观念:宣传是工作开展的首要工具,组织召开社员会、户长会,向群众宣传党对“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党的富民措施和扶持政策,教育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突破现在生产生活模式,引导群众怎么发家致富,怎样才能增加收入,解决“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穷则思变;调查研究,合理规划:乡镇、村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召集群众座谈商议,调查摸清情况,分析镇情、村情、组情,规划到田块、地块、山头,合理规划布局,找准发展产业的项目;务实工作,树立典型:党员干部,特别是涉农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农民,到田间地块,督促检查项目、产业落实情况,帮扶指导,用科技指导农户发展经济,同时搞好典型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把典型树立起来了,其他农户就会跟上去;部门配合,项目支撑:制定考核激励机制,抓住国家对“三农”工作的大量投入,争取上面的项目支持,搞好土地流转,集中成片打造产业集群,引进企业进驻,保障群众利益;增加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后劲: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带技术返乡创业,在政策扶持、协调贷款等方面提供帮助,提供公平、公正的创业平台。

2、县级对口联系帮扶部门在帮扶的力度上和人、财、物的投入上杯水车薪。

县级对口联系帮扶部门由于自身部门条件所限,在对困难村、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上和人、财、物的投入上杯水车薪。我们要转变帮扶思想,不是困难群众缺什么我们就拿什么,而是应该积极地与相关涉农部门取得联系和沟通,将我们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向他们反映,与他们一道积极地争取相关项目,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方案;同时积极地做好困难群众的思想工作,使相关的帮扶项目,帮扶方案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和实施,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对贫困村困难群众和困难家庭的走访力度,及时地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及时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

2、对帮扶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以“授人以渔”改变“授人以鱼”的帮扶方式。

定点扶贫工作是各级党政机关肩负的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政治任务。不得不说,在定点扶贫工作上,我们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我们党员是人民的公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我们会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和《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xx-20xx 年定点扶贫工作意见》继续贯彻执行定点扶贫工作,使帮扶的贫困群众和贫困村更好地解决温饱问题,更早地走上小康之路。

上一篇:坚决服从改革大局 忠实履行职能使命下一篇:警示教育动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