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村义务教师

2024-05-22

湖北农村义务教师(精选7篇)

湖北农村义务教师 篇1

我是2013年考过来的。从8月份岗前培训,到现在(2014.1.10)还没发工资。问镇中心学校,说是等市教育局通知。问市教育局,市里说等省力的钱到位。劳动保障相关单位的电话总是打不通,打通了没人接,接了没声音。工资的问题也没有说法。这不是个例,也不是全部。同地区的另一个县里工资发了。但问的大部分地方都还没发。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也没有任何明确的答复,直说等,直说年前回发。记得两周前说的是放假前会发。记得一个月前说是元旦过完的第一个星期就发。记得两个月前,一提到工资的问题,讨论一下具体的结算方式和时间,就会被扣上师德不行,没有服务精神的大帽子,居然还有少部分同事对此深以为然大点其头。现在好了,都傻了,为熬过这半年很多同事举债、少部分外地的同事连车票都买不起,回不了家。现在心情很复杂。却也无能为力。

湖北农村义务教师 篇2

“国培计划”—2 0 1 0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是为解决一线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要, 利用先进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的专项培训。本次培训由中央电化教育馆负责培训实施, 涉及我国中西部2 3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 0 8个县, 参加培训的教师达23万余人。其中, 小学教师141, 605人, 初中教师8 9, 6 4 1人。培训期间, 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 共发表主题帖3, 313, 401条, 提交作业130, 742份, 提交培训简报达4 3 0余份。

本次培训采取混合培训、在线学习两种方式。其中混合学习以县为单位, 按学科 (1 6门) 在乡镇或县组班, 共设3 2 4 6个班。在线学习共设2 3个远程培训中心, 每个远程培训中心再按学科建立远程培训虚拟班, 共设3 6 8个虚拟班。在线学习是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采用卫星电视、卫星I P广播、网络互动等学习方式, 通过远程培训平台、语音电话及短信平台、培训中心、网上学习中心、网上辅导答疑中心以及语音和短信服务中心, 形成卫星通讯网 (天网) 、计算机互联网 (地网) 、教师教育系统 (人网) 三网合一的远程培训体系, 尤其注重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管理。在培训点, 辅导教师或班主任通过每天的学习记录、讨论记录和作业情况对学员的学习进行评价和管理。语音电话及短信平台、语音及短信服务中心可以记录来自培训点的情况汇报、学员学习疑问, 有关信息经过分类汇总后交给项目管理人员和学科专家。远程培训平台提供资源服务, 并按照学员观看课程、参加讨论、提交作业等情况对学员的学习进行评测。在网上学习中心, 学员要结合学习内容进行研讨, 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论。辅导教师要对学员的学习状态做出适当评估, 即时提醒学员学习, 并对学员的作业进行评阅。

培训实施与效果反馈

在培训实施的进度上, 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安排可谓紧锣密鼓。2 0 1 0年4月, 中央电教馆认真甄选学科课程专家, 确定培训框架、授课教师, 设计课程中的问题讨论、作业、课外研读等环节。从6月上旬开始, 组织专家对课程资源进行评审。6月2 8日, 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项目工作部署会。7月1日~9日, 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的方式, 面向各省级中心管理员、辅导教师、各项目县培训点的负责人以及各班主任开展了培训者培训, 加强培训者远程培训组织管理能力。7月8日起, 通过卫星I P方式发送培训资源, 为各地灵活安排培训提供方便。从7月1 0日起,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为学员开放学习注册。7月1 2日~8月1 2日, 全体学员按照预定的学习方式参加学习, 在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的组织下参加学习讨论并完成作业。辅导教师、班主任根据各学习主题下设置的问题和作业对学员进行辅导, 组织学员交流研讨, 评阅学员的作业, 并与项目管理人员保持沟通, 保证教学过程的畅通。

为增加学员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了1 6次共4 0学时的网络直播答疑活动。直播答疑情况还通过卫星I P及时发送到各培训点,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员解决培训中的疑问。培训期间, 中央电化教育馆安排巡视组分赴湖北、江西、贵州、甘肃、青海、四川、重庆巡视指导, 共检查项目县7个, 实地走访培训点2 5个, 教学班3 4个, 组织座谈2 0多次。

8月1 2日培训结束前,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了在线学习网上培训调查和混合学习抽样问卷调查。问卷的问题包括对本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总体效果的评价, 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 4, 5 1 6份。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广大学员对课程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 6.4 3%。学员们认为以下方面的收获最大。

教学理念更新。9 7.8 7%的学员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9 7.3 6%的学员认为此次培训在教学策略的学习上有很大收获, 并表示开学后将尝试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湖南省邵阳县诸甲亭乡中心完小肖芳苞老师说:“专家们的精彩讲座让我把握住了最新的教学动态, 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有效教学!今后, 我会更加认真地钻研教材,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认真备好每节课, 上好每节课。”

专业素养提升。认为在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方面受到启发的学员占9 7.3 1%;9 7.8 0%的学员认为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校教学与社会的结合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大部分教师认同信息化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并愿意尝试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五中杨连英老师说:“专家们精辟的讲解、答疑, 使我受益匪浅。就比如, 对于数学符号的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大量的对比练习来进行辨析, 并给出了相应的实例。专家对问题透彻的分析、精辟的阐述启迪了我的思维。”

学员自我学习能力增强。有9 6%的教师参加了网络在线或班级集中研讨。这表明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中心校陶丽丽老师的感受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最有特色的是, 我们一线教师有机会和专家交流讨论、积极互动, 各位专家帮我们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我每天都用一定的时间去阅读别人的文章, 发表自己的评论。通过阅读来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经验特色与工作创新

领导重视。教育部领导和各省级单位高度重视本次培训, 组成了由师范司牵头, 省教师培训机构或电教馆负责组织实施的工作机构, 及时转发有关文件, 积极遴选项目县。各项目县均成立了由主管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 制订本县的实施方案、设立培训点、落实学员并分班、配备班主任和辅导教师、认真布置考勤考核工作, 有力地保障了“国培”的实施。如, 陕西省要求项目县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各项目县成立技术保障小组, 在培训点实地开展“农远工程”设备的调试、接收、使用、培训等工作。湖南省教育厅拨付专项经费支持培训工作, 要求项目县加大培训力度, 做好培训监控, 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建设。

专家支持。各学科领域专家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认真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参加教学辅导答疑和问题研讨。课程资源贴近农村教育教学实际, 实践性、操作性强, 能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受到广大教师的由衷欢迎和肯定。

技术保证。中央电化教育馆采用了手机短信、语音电话、培训平台给予远程教学支持的方式, 组建了由授课教师、学科编辑、言论管理者、信息员、网络管理员组成的强大教学支持服务团队, 实现了“天网”、“地网”和“人网”三网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成功实践, 让很多从未接受过高水平培训的农村教师能直接聆听国内相关教育教学领域高水准专家的讲课、分析和点评。

项目县积极参与。各项目县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培训, 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培训开始后, 各项目县组织工作组巡回检查, 指导实时收看和讨论工作。在培训结束后, 各项目县认真地进行了总结。

湖北农村义务教师 篇3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对策

通过对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资源短缺,尤其是普通初中的教师数量不足(2)教师数量分布不均衡,农村教师教学压力大于城镇教师(3)教师学历、年龄参差不齐,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低于城镇教师(4)教师的学科结构不理想,学科专业过于集中。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存在的一系列实质性问题,进一步完善和促进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补充新机制,进一步扩充教师资源数量

1. 坚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短缺,是削弱其发展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为减少农村教师人均负担的学生数量,减轻其教学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政府不断地坚持实施“特岗教师”计划,该计划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学校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同时也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政府和高等院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选择从事“特岗教师”,让刚毕业的大学生走向基层、走进农村去锻炼自己,为农村义务教育注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要求的新鲜血液,以全新的教学思维和模式推动农村义务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特岗教师”和代课教师均没有国家的正式编制,导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要面临新一轮的选择、代课教师工资待遇过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等问题的出现,而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使得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难以留住当地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教师。面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合理适量地增加农村教师的编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平稳增长,从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

2. 建立区域内城镇与农村教师资源的对口支援制度

在区域内建立城镇与农村教师“校对校”的交流制度,对城镇与农村教师资源的交流规定相应的交流期限及交流时间,采用单向派入、双向互派以及稀缺学科教师流动等多种支援形式,以实现城镇与农村教师资源的充分互动。为适应农村义务教育的需要,区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一部分固定的对口支援人员范围,例如,城镇学校新聘任的教师,根据规定应先在其所对口支援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职锻炼1—2年。城镇学校中的优秀、骨干、特级教师则作为一个不固定的范围定时定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讲学,采取观摩课程、精品课程等形式进行教学经验交流。通过这些措施,倡导和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以扩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规模。

3. 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附加编制动态管理

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考虑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分布多涉及区域广、生源分散、校点较多的特点,在核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编制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本地区教职工总数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设定农村教师的附加编制,统一分配到编制需求量较大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并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学生人数、结构变化,适时调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编制,及时补充学校编制空额。

(二)注重教师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教师教育水平的培训

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质量决定着义务教育的质量,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总体呈学历低、年龄大的现状,由于受到守旧思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选择进一步深造的人数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基于这种状况,政府和学校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开拓思维,多开展教师们的校际交流与培训。对于偏远地区的教师,应努力打破传统的培训与学习方式的束缚,通过采取远程培训的方式,建立远程支持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和专业成长体系,从而使教师们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另一方面,把衡量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指标引入教师薪酬的绩效考核中,促使农村教师从主观方面转变思维模式,主动寻求对自身的继续教育,从而逐步提高农村教师资源的整体水平,保障农村教师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教师学科结构,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科结构失衡主要针对代课教师而言。因此,政府和学校在合理增加农村教师编制数量的同时还应该权衡农村教师学科类别的比重,以当前状况分析,即需要加大英语和理科专业的比重,而减小中文等文科专业的比重,以此引导代课教师在自考时选择理科,从而缓解学科间的失衡状态。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特岗教师”来调节农村教师学科结构失衡的状态。政府和学校在招聘“特岗教师”时,可以有选择的根据学校实际需要来分配各学科的招聘数量。政府和高校还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發展,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使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和壮大奠定基础。(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佳.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 CNKI文库,2011—09.

[2]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和教师状况调研报告 [EB/OL].CNKI文库,2007—11.

[3]王秋丽.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公平的基础和前提[EB/OL].CNKI文库.

湖北农村义务教师 篇4

位表下载及备考资料汇总: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精神,2013年,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000名左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一、招聘条件

(一)报考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有理想、有追求、责任感强,志愿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3、学习成绩优良,具有符合教师岗位的专业能力,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4、身心健康,适应农村乡镇学校工作需要;

5、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6、持有相应学段教师资格证书;持有高学段教师资格证人员可以报考低学段的岗位,持有低学段教师资格证人员不得报考高学段的岗位。

7、年龄在30周岁以下。资教生、“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人员报名参加考试的,年龄可放宽至35周岁以下。

我省中小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师不得报名参与本次公开招聘。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受理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被开除公职的;

湖北农村义务教师 篇5

三是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央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比如,汶川地震后,校舍安全问题突出,―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中央投入30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500亿元。

针对部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又启动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共投入656.6亿元。

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财政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另外一方面,在“保基本”的同时,着力“补短板”,积极支持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从20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中央财政共安排约657亿元。从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将用于大力支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

二是从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301.9亿元。

此外,财政还将关注点放在努力“提质量”上面,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门启动“特岗培训”、“国培计划”和鼓励地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体系。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快速增长,财政投入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

当然,资金的投入越多,需要的监督和管理越多。203月国务院启动了督导工作,督导委员会将前往各地进行督察指导工作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

保障机制改革基本目标实现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湖北农村义务教师 篇6

一、基本问题成因分析

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可以从队伍结构和教师素质两大方面进行考察。据有关文献材料、网络资料和个案的分析, 苏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 队伍结构方面。

1.总体而言, 人员超编与优质师资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 苏北某区在编在岗教师8000余人, 超编1400余人, 大量富余人员给教育行政部门, 给学校高效运行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难。另一方面, 教育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高的优质师资群体比例不高, 尤其是在远离市区的乡镇学校, 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2.在学历层次上, 起始学历偏低。据某镇统计数据显示, 全镇在编在岗的496名教师中, 起始学历为中师的426人, 占85.8%。上世纪九十年代教育行政部门在职称评定方面对学历提出刚性要求后, 教师的学历水平大幅提高, 但最近五六年, 学历教育的门槛也大大降低了。

3.在年龄结构上, 教师平均年龄偏高。老、中、轻教师人数比例呈现非常态分布, 青年教师人数相对较少, 尤其是村小教师多为中老年。据统计苏北某区统计, 全区七所乡镇初级中学六年来未引进过一名新教师。

4.在地域分布上, 教学骨干 (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分布严重失衡, 城区城郊学校聚集较多, 而边远乡镇学校稀缺。有的乡镇中心校连一名县区级教学能手都没有。

5.在学科分配上, 英语、艺术 (音乐、美术) 、体育和信息技术学科缺少专任教师, 小学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 教师素质方面。

1.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尤其是中老年教师难以形成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等, “穿新鞋, 走老路”现象普遍存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一部分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制约和学科本位的影响, 在国家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有意提高课程标准, 追求“高难度、深挖洞”。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手段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再加上一些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不足, 课堂效率不高, 在某种程度上, 使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无法得以减轻。

2.专业素质不强。虽然教师的学历合格率逐年提高, 但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却未得到提高, 具体表现在多数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不扎实和教学基本技能的不具备上。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从总体上说, 初中“名特优”教师队伍、管理者队伍等方面相对要逊色于小学及高中 (前几年许多完中在实现初高中分离过程中, 留给初中的往往是相对薄弱的教师群体) 。

3.职业道德有待提高。部分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职业理想, 主要表现在工作积极性不高, 不能规范地进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 需要树立教育事业心和教育责任感。

导致存在以上突出问题的原因很多, 以下几个为主要原因。

(1) 苏北乡镇经济实力多薄弱, 使得多数地区对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 地方政府不能按照教育持续发展的要求足数引进新教师, 致使青年教师人数不符合比例要求。

(2) 生活环境 (包括办学条件) 的差异, 使得条件相对较好、生活环境较为优越的学校的教师人数超编。其也是部分初中学校“拔高”使用中师学历教师的原因之一。

(3) 部分教育管理行为的落后, 使得学校重视“考试”学科, 而轻视其他学科教师的引进。重学生考试成绩, 轻教师专业发展, 使得学校文化被异化为“应试”文化, 教师失去了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也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4) 市、县地方政府出于重点培植强校, 超大规模学校意愿, 动辄对一所或几所学校投资上亿元, 而对普通乡镇学校投资缺乏应有的力度, 导致学校间物质环境 (含设施、设备等) 严重失衡, 形成了较大的落差。

(5) 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导致优质师资向城区学校、向名校超大规模学校集聚。

二、应对策略及问题解决建议

(一) 各级行政领导 (包括教育管理者) 需要站在教育均衡发展是惠及基层百姓造福孩子未来的高度, 学习研究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 正确对待目前存在的问题, 把制定和落实积极的调控制度或政策作为重点和关键。

在公共政策层面, 一要稳定初中教师队伍, 作出明确规定, 不得抽调初中教师到高中任教;二要有优惠政策, 吸引优秀教师到初中工作;三对晋级、评选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要逐步加大比例;四要有计划培训名校长、名教师, 并规定在本区域内定期交流。在专业引领层面, 一是激发初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 引导他们把初中教育作为一个重点研究的领域;二是提高初中教师的研究能力, 把研究初中学生作为研究的核心主题, 进一步认识学生、发现学生, 引领学生发展;三是提高实施课程能力, 尤其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宗旨, 自主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四是提高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的能力, 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为核心, 探索初中课堂教学的规律, 创造具有初中教育特点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 建议做如下制度性安排:

1.完善教师准入机制, 严格教师录用程序, 提高进入教师队伍的门槛。建议实施省级以上考试, 划定统一分数线, 严格面试程序, 确保让那些愿意乐意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人员当教师。

2.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退出机制。对品德差、工作态度差、业务能力差, 而且不思学习不思进取的教师作出刚性规范, 使其离开教学岗位。

3.规范编制工作, 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形成补充农村教师的长效机制。改变一方面编制名额被其它机关包括乡镇一级政府机关 (常以借用形式出现) 占用, 另一方面一些优秀师范毕业生因编制问题进不来的状况。

4.明确教师的国家工作人员地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义务教育领域。可参照欧美或日本的做法, 或直接将教师纳入国家公务人员序列, 或设立教师公务员序列, 真正落实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的国家承诺, 以吸引优秀人才流向教育领域。再也不能让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的学生批量进入师范学校的现象发生。痛心疾首地回顾上世纪90年代师范院校大规模扩招的那一段时光, 其对农村师资队伍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5.建立高效的教师培训网络, 有计划地培训教师。从政府层面, 整合属地师范院校, 县市级电大、教师进修学校资源, 构建高效的培训机制。面对随着生源减少学校撤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富余的现实, 有计划地分批次地培训教师, 让教师脱产轮训, 时间以学年为限, 政府成为组织教师轮训的责任主体。从学校层面, 以县 (区、县级市) 为单位制定学校教师培训标准, 推动学校为主体的校本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6.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名师培养机制。在继续教育、评优表彰、资金支持等方面给农村教师同等机会, 促进优秀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让农村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7.建设农村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机制。农村教师在许多联办初中、教学点撤并之后一方面富余, 另一方面部分学科紧缺, 面对不能大幅度分流和辞退的现实, 着力推进“一专多能”, 培养综合型的教师成为现实而有效的举措。

8.实行学区制, 设立学区督学。在同一县区 (包括市级县) 之间分地域从便于教学研究和集中管理方面考虑设立学区。每学区推选有良好专业素养又较强行政管理能力的人员1—2名任督学, 督学必须有一定年限的校长经历, 督学的主要职责就是督查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 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开设, 学校的行政管理, 以及教师的业务管理状况。

9.建立教师易地任职制度, 推动教师交流,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落实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要做的工作很多, 但软件建设难度最大, 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显得更为突出。由于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的存在, 优质师资往城市和经济发达区域流动成为常态, 改变这种状况尚需时日。在当下实现教师易地任职交流可以缓解这一矛盾。相关的制度设计, 配套设施应及时跟进。如特岗计划, 支教行动应当说均是可行的制度设计, 待条件成熟时应出台刚性的轮岗制度。

10.设立教师奖励基金, 强化教师队伍的考核和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是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手段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常态考核与管理。建议将实施的绩效工资中用于考核发放的30%直接定义为教师奖金基金, 以公用经费的形式拨款给学校, 由学校制定奖励标准考核发放。因为奖金是奖勤罚懒的, 工资是教师应得的本分, 是教师群体普通的价值认同。

(二) 学校管理者需要研究各地各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提出改善本地本校教师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1.积极争取政府对学校的经费投入, 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 合理使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环境, 以条件、环境的改善吸引教师、留住教师。

2.加强教育管理人员培训, 通过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其他教育干部培训, 更新教育管理观念, 变革学校管理行为, 提升队伍管理水平。

3.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明确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目标, 实施符合本校实际的发展思路。通过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法, 发现和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专业指导作用。

4.重视教师继续教育, 通过制度激励和制约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提高学历;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实施校本培训, 实施“研训一体”培训策略, 引导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专业技能, 提升专业素质。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引导教师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学习、成长。不少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建立教育博客、参与BBS的专业研讨和网络环境的教学研究活动。

(三) 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 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不断地提升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 自主学习, 观课、议课, 诊断反思, 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这已经成为教师专业生存的主要方式之一。

2.自觉参加继续教育专业培训, 学习专业理论, 研究实践问题, 训练专业技能, 尤其是学习新课程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

3.自主参与远程培训和网络实践研修。通过远程培训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提高培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通过网络实践研修, 发表教学经验和实践反思, 参与突破“本校”局限的教学研讨, 获取专家、同行的专业支持, 等等。

4.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教科研活动。不少教师已经把教学研究和教科研作为促进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并化作自觉的行动, 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摘要:苏北 (江苏北部)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建设中存在一些不适应基础教育发展课程改革需要的突出问题, 其症结主要在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政府投入的不足和失衡、良性的教育文化缺位。教育管理者需要重新审视制度安排, 建设学习型校园和校内学习型组织, 促进教师发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研究, 2009.10.B.

浅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篇7

【关键词】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笔者是一名在民族地区工作多年的小学教师,近年来,农村小学的学生择校现象非常严重,加之诸多因素,致使不少学校学生人数成倍下降。有些学校已经学生少得几乎到了关门的程度,对此,各学校也采取不给予办理转学手续等办法加以阻止,但都无济于事。我认为,对择校现象采取禁止的办法并非上策。因为:第一,择校是家长为了替子女选择更好的教育所采取的一种方式,是可以理解的;第二、这种择校现象的出现,从教育发展上看应该是一种进步,也适合新时代教育规律;第三,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择校现象采取禁止的办法即使留住了学生,也只能增加父母及学生对学校的不信任感,甚至反感,从长远看,对学校发展不利。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阶段家长出现的各种问题

1.学习成绩就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负责把孩子送到学校

这里我要说到民族地区教育的两个现状:一是家长意念中的教育是学校的事,二是家长只负责把孩子送到学校也就是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家长不识字,把孩子的教育归咎于学校教育,孩子学习成绩稍差就认为是老师不行,于是满腹牢骚,给孩子转学,甚至全家搬家去城里,租房孩子念书家长打工,这样以来,农村学生越来越少,城市生员人满为患,大额班教学现象突出,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家长这样做就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盲目的进城热,加之城市有限的吞吐量,试问家长朋友们,你的孩子在城里还好吗?此种情况也无意识的滋长了教育腐败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使农民更加贫穷。

2.为孩子投资盲目性很大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家长,为了孩子考出好成绩,搬到城市学校附近住,不惜出高价钱给孩子租房,给老师请客吃饭、送礼,甚至家长也搬进城里打工,照顾孩子的生活,但是没有和孩子深入的沟通,也不知道怎样提高他的成绩。同时还有很多的家长盲目的为孩子选了一两门特长课程及教辅书,迫使孩子学习,这其实都是一相情愿的操劳,没有针对性的给孩子补“血”,只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另外,经常出钱让孩子在周六、周日参加各种辅导班,实想望子成龙,却料欲速则不达。这也把城市有偿办班的教师帮成了富翁。

3.认为请家教解决一切的问题

家长为了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愿望,强制给孩子请家教,自己累死累活交钱让孩子多学几门功课,实际上使孩子十分反感,每天遗留下了好多问题,请问我们的家长怎样解释教育界的减负问题?

4.认为孩子很忙,没时间,除了课堂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一律禁止

其实我们很多的家长生活在一种矛盾的心情里面,又想让孩子轻松,但又不得不让孩子抓紧时间学习。我们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认定,其实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孩子都抓紧时间学习,但是最终的学习效果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找到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何帮孩子,让孩子轻松一点,就要帮孩子找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于目不识丁的家长来说可能吗?

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现状分析

1.厌学,偏科

农村孩子被转到城市,好奇心极强,他们好奇于城市的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好奇城市的新鲜,总喜欢在大街上溜达,连中午放学都不愿意回家,根本无心思学习,加上家长忙于务工顾不上管他们,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学习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又转回了家乡吗?

2.缺乏自信心

由于很多家长并不懂得教育心理学,对孩子总是抱着一种负面的、批评的、否定的态度,孩子玩了不知教育,提起孩子的错误就劈头盖脸的打一顿了事,对于孩子不懂、不会的提问,他们无法解决,导致了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很多孩子是自己打败了自己,他们自暴自弃,认为反正我怎样都不行,不如别人,我也不去费这个劲了。

3.缺乏毅力、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贪玩、好动本是很正常的事,不能坚持学习是中小学生的普遍现象,很多学生学不了几分钟就跑去玩了,家长也很难每一分钟都盯着他。这就造成孩子我行我素,家长无计可施,怎样把成功成才的道理给自己的孩子讲清,逐渐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使他目标与意志一致,挑战自我。这成了家长头痛的难题。我认为给孩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先短一点,松一点,要逐步的长一点,严格起来,让学生逐渐严格要求自己,能够战胜自身的缺点与薄弱,最终达到目标。但家长怎能知道这些,靠老师那是鞭长莫及的事了。

4.学习很努力,但仍然成绩不好。

这主要就是学习方法问题。农村孩子到城市上学,由于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学习情况是“纺锤形”的,两头小,中间大,高分和低分比较少,一般成绩比比都是。虽然很多人努力了,却没有明显的提高,就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读书没有系统性,针对性。最终家长不得不又带着孩子回家,试问,孩子学到了什么呢?几头跑,几头抓,头头都没抓住,这就造成孩子越来越差,家庭越来越贫困。

三、面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说实话,农村教师绝大部分是好的,他们有知识、有文化,能胜任小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诸多原因是家长赶潮流、学时髦造成的。试想想,农村一个教师教二三十个孩子如果教不好,那么,把自己的孩子转到城市放到失教育常规的城市学校就能让孩子学好吗?孩子学得怎么样,只有孩子最清楚。再者,农村的孩子在城里,一百来号人中你的孩子坐在最后面,你知道为什么吗?在听不见、看不着的环境里学习效果到底会怎么样,不想也知道。综观这种教育现状,我想应该从一下几方面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1)对于因学生择校现象而带来的学校学生数量减少问题,要因势利导,在校舍充裕的条件下实施小班化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对于因此又出现的师资剩余问题,则可通过完善教师聘任制来解决。

(2)对于在时间上父母不能完全照顾的学生,可以采取和城镇中学一样的寄宿制,适当收取一定费用,安排他们寄宿。这样即利用了因学生减少而闲置的校舍,又可克服这类学生因不同程度缺乏家庭教育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3)改革农村教育现状,增加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投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使农村教育现状明显改观,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规执行力度,确保教师到位、设施到位、资金到位、生员到位,管理到位,公正的选拔优秀教师到领导岗位当校长,真正起到校长的引领作用。

(4)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把优秀的教师放在教学第一线,并给予一等工资让他们为农村教育事业作出他们的巨大贡献,学校也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蹋蹋实实地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

(5)改变教育理念,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完善校本课程设置,增设地方使用课程,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教育,我想,农村的教育一定会有好转。

综上所述,要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这些突出问题,除了转变领导职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完善教育制度,改革教育现状,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与资金监管力度,杜绝腐败,关心农村教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使他们把心思用于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房艳梅.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5).

上一篇:小学生暑假生活调查表下一篇:办公室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