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看领导艺术

2024-08-11

名人名言看领导艺术(精选8篇)

名人名言看领导艺术 篇1

企业变革的核心是管理变革,而管理变革的成功来自于变革管理。变革的成功率并不是100%,甚至很低,常常使人产生一种“变革是死,不变也是死”的恐惧。但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技术更新的频繁和自身成长的需要,“变革可能失败,但不变肯定失败”。

1、绝大多数变革都遭遇那些来自最需要改变的人的抗拒。

——Joseph H.Boyett & Jimmie T.Boyett―《管理大师圣经》

2、在你尚未造成足够骇人的危机来恫吓你的员工前,不要轻易开起变革大计。

——Joseph H.Boyett & Jimmie T.Boyett―《管理大师圣经》

3、未来成功的组织,将会是那些能够快速、有效、持续地、有系统地进行变革的组织。

——罗勃特•雅各(F.Robert Jacobs)―《同步策略姓变革》

4、所谓的组织变革就是改革组织的表现。

——Joseph H.Boyett & Jimmie T.Boyett―《管理大师圣经》

5、企业再造提醒我们:唯有帮助员工更妥善,且以不同方式完成工作,资讯科技才有用。

——戴凡波特(Thomas H.Davenport)

6、解决冲突靠两件事:在决策过程中相互尊重;在执行过程中相互信任。

名人名言看领导艺术 篇2

——成龙

曾在街头巷尾热播的成龙大哥的“霸王防脱”洗发水广告你我都应该看过,可以说霸王的牌子因为成龙的威名而声名鹊起。然而,近日传来的霸王产品含致癌物质一事不得不让业内哗然,但在惊诧之余却变得释然,因为普通百姓对于这样的带着“名人效应”牌子的虚假产品引发的诚信危机早已见怪不怪了,太多的名人都因为诱人的薪金无奈卷进了伪劣商品的漩涡。

走穴代言动辄几千万,少则上百万的红包对于我们的明星来说,是通往捞金康庄的捷径,更是商家获得知名度的最好方法,二者各取所需的“缠绵”在了一起,于是上演了一出出霸王与虞姬现实版“爱情故事”。然而,当产品推向市场这块试金石时,产品的质量问题逐日显露,于是昔日的“情侣”变得焦躁尴尬起来,俩者不同程度的面临因为诚信度而引发的信誉危机。甭管你是多大腕儿,甭管你是多牛的企业,失诚信者必失天下,“霸王别姬”的凄楚也就在所难免了……

明星如何选企业?

关于“名人效应”,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比如在《战国策·燕策》中就记载了一则伯乐走穴的故事。据记载,某人到市场上去卖马,一连三天都没人来问马价。某人便去找伯乐,讲好了出场费,只需他到市场上围着他的马绕上三圈儿,临别时再回顾两眼,于是“伯乐一顾,价增十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名人效应”的力量可谓大矣。

于是商家看准了此招并加以利用,借“名人效应”的招牌来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宣传促销。比如楼盘、汽车、手机、饮料、皮包、服装、药品、食品等,几乎各类商品都在找名人进行宣传。

当然,如果名人代言的确实是商家质量过得硬的产品,这无可厚非,而且可以称之为不错的促销手段。因为消费者会不自觉地把对名人的仰慕转移到其代言的产品上,所以名人代言不仅能为商家的产品增辉添色,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该产品的层次。

但是,冷眼静观一下,一些名人代言的产品却令人大失所望,“名人”这块金字招牌所折射出的光芒往往遮住了其所代言产品本身的质量。于是,因为名人,一些伪劣产品便堂而皇之地欺骗着消费者。比如,前段时间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了3家涉嫌加盟骗局的招商网站“28商机网”、“U88”和“3158”,其代言人范伟、王刚、张铁林成为最新一批陷入代言门的明星。在28商机网的广告中,范伟扮成一位通过自主创业致富的老板,3158致富网的页面上也有张铁林的经典皇帝造型图。而U88连锁加盟网的首页上还标明CCTV8、浙江卫视、江苏卫视、辽宁卫视等为其重点推广媒体。

另外,在陆续曝光的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还有:唐国强、解晓东代言的“不孕不育医院”;郭德纲代言的“藏秘排油茶”广告;由莫文蔚、大S、刘嘉玲、林心如、林忆莲、萧蔷、郑秀文等漂亮女星任代言人的“日本SK-II”品牌多项化妆品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查出含有禁用成分……消息传出,令人震惊,也给追星一族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本来商家借“名人效应”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名人”凭借自己的名气为商家干点事,也为自己腰包里赚的钱多一些,这没什么,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借“名人效应”来促销自己的伪劣产品,这就有损“名人”这快金字招牌了,群众也就没法相信这些“名人”了。

与此同时,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当这些名人代言的虚假广告被曝光之后,其中还有一些所谓的名人们的反应大多不以为然,根本就没有一点自我反省的举动,这就不得不让我们为这些所谓的名人们感到悲哀!

不过,笔者相信,用一位律师的话来说:就其代言本身而言,如果为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内容的产品进行代言,也会受到道德谴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7年发布的《广告活动道德规范》第二条规定,广告活动道德规范是广告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本条界定的适用范围中提出了“其他参与广告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该包括了现在的代言人,其也应该按照该规范规定的准则参与广告活动,如果违反,工商管理部门同样会有权作出处理。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如此一来,因为这些名人代言的产品欺骗消费者欺骗得太多,总会有露馅的一天。届时,只怕真是“名人”过,也会“名人”不起来了,那时又能怪谁。

如果有人问: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丧失的是什么?

笔者想回答的是: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丧失的不仅是道德,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名人们的社会公信力!当然,有时候明星也是被企业蒙蔽的,这就考验了明星们在准备做代言的时候怎样选企业。

企业如何找明星?

时下,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广告中使用代言人尤其是名人充斥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言人是通过在广告中进行陈述或表现行为来支持广告或广告声明的个人、人物或组织;代言人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专家:在特殊领域具有目标受众可察觉的专业水平的个人或组织;名人:为公众所熟悉的人物,大多来自娱乐界;普通人:广告中出现的个人或形象,与受众目标很贴近。

广告中使用代言人尤其是名人,是因为广告中的代言人能以特定的方式,通过各种媒体塑造一个形象,因而具有特别的意义。将代言人与产品联系在一起使这些意义传递给了产品或品牌。代言人独特的形象与魅力,可以使科技变得温暖、使马桶变得可爱、使电视机成为文化的象征。但是使用代言人尤其是名人非常昂贵,并且具有潜在的危险。如DIOR洗发水本来产品定位于平民阶层,却请来金喜善为其做广告。显然,金喜善和这个洗发水的“气质”是格格不入的。个性不符会导致名人效应锐减甚至荡然无存。此外,由于代言人频繁转换,过度曝光,不但无助于广告效果,品牌含金量稀释,代言人自身的价值也会受到贬损。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代言人的道德素质出现问题,如体育明星被查出服用兴奋剂,影视明星逃税漏税,绯闻不断等丑闻,名人突然变成失势人物,其推荐的产品就此会受到牵连。

广告代言人的使用尤如双刃剑,使用得好可创造巨大的收益,但使用得不好也会带来危险。为此,广告策划人员需要了解广告代言人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机理,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广告代言人。如果名人恰当使用的话,可以将厂商所要表达的产品意念进行译码并传送出去。这个传递的过程是首先名人将产品的意义通过自身形象译码,这些意义通过各种类型的名人以及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行为和围绕他们发生的故事呈现出来,然后名人通过对产品有技巧的广告传递他所要译码的产品的意义,最后消费者由于想满足由名人广告中所激起的对产品某些意义的渴望而购买广告的产品。

从“代言门”看名人责任

有论者说,所谓的名人“代言门”,罪不在名人,元凶是发布虚假广告的商家,帮凶是监管部门和媒体。这话有其合理性,因为商家、监管部门和媒体确实各有其责,违法了就要追究。但是虚假代言的名人也应该深刻反省,不能拍广告的时候大把捞钱,出了问题就推个一干二净。名人在违法广告中的作用,就像足球运动员的临门一脚——场外指导和战术再好,别人传球传得再棒,没有他这一脚,还是得不了分。

再看某些名人,代言之时,兴致勃勃,热情高涨,不问青红皂白,什么话都说,言之凿凿,信誓旦旦,并不虑及后果;被揭出问题,却首先解脱自身,辩说自己无辜,甚至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先不论法律责任,仅从道德良心说,虚假代言就是欺骗,能说无辜吗?最可笑的是,有的名人因此惹上官司,居然讥讽状告他的消费者想借他这个名人来“炒作”和“出名”。

名人“代言门”,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某些名人的诚信丧失和道德滑坡。对那些明显荒谬的广告词,名人在代言之时,自己真的一点怀疑都没有吗?一个挺胖的名人代言一种减肥药,称几天减多少斤体重,说得有鼻子有眼,决不心虚脸红。“忽悠”别人花大钱买这种没有效果的“减肥药”,自己坐收代言费,这就叫见利忘义。正如鲁迅讽刺的那样,“这些名人在卖着他们的‘名’”。虚假代言也是在“消费”着公众的信任。

社会道德风尚的建设,人人有责。名人作为公众人物,往往拥有较一般人更大的社会影响,也往往因此而拥有较一般人更多的“权”和“利”。正因如此,他们更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为维护公共利益作出更多贡献。假如认识不到这一点,这是很可悲的。

明星代言该不该?值不值?对不对?每个营销人都不由发出这样的困惑。明星跟品牌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剪不断,理还乱。在企业看来,消费者会“爱屋及乌”,在消费者看来,明星广告的确有点“审美疲劳”。在笔者看来,品牌名人代言高收益必有高风险。

和普通人相比,名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信誉、脸面、声望,这是他们最为骄傲的资本,同时也往往是最脆弱的资本,而所有这些,均与名人个人最有权力支配的东西有关:人格。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名人,谁都有必要经营好自己的人格资本。

行文至此,笔者突然想起电影《大腕》中的一段情景:京城演艺圈里的腕级人物“彪哥”俯身对泰勒的模型说,中国演员已经集体补过钙了……联想起中国演艺界“涉钙”名人的庞大阵容,笔者不禁突发奇想:这次广告整治活动,首先应该成为一次针对中国广告名人们人格上的集体补钙!

企业也好、个人也罢,要想做生意场人生路上的常胜将军,不是借用如此的花拳绣腿就能独步江湖,而是需要扎实的质量,诚信的为人。有句话说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可见可靠的质量与完善的服务才是某些焦躁的企业管理者最应该放在案头的“葵花宝典”,而不是阪依娱乐版上红的发紫的明星大腕,膜拜明星光环曝光产品做看似快捷的“表面功夫”,过程注定了结果,到后来失去的只能是消费者对明星的失望和对商家的唾弃。

我看名人出书 篇3

讨论者:熊明泽,武汉市江夏区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国家二级作家(副高)。

张爱国:《江南都市报》编辑、记者。

周梅夫:江苏太仓市利泰纺织厂职工。

主持人:近年来出版业掀起了一股名人出书热,尤其是演艺界名人出书,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国内不少报刊及电视传媒,都对此作过介绍和评析,我们曾就这个问题向读者征稿,下面是几位读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竞相出书为哪般

主持人:写文章一般来说都是“有的放矢”的,要么阐明一个道理,要么抒发一种情感,要么抨击某种现象。那么写书也不可能是毫无目的的,而从目前的明星名人出书情况来看,出书的目的、心态似乎各不相同。

熊明泽:名人出书当然是有目的的,大到一个国家的总统,小到黎民百姓,出书的目的都不一样。西方某大国一名人要竞选总统,据介绍他曾两次骑车出访“红灯区”。第一次全身穿得脏兮兮,喝得醉醺醺,在门前大喊:“美女们,跟我走吧,往后就不会出卖肉体了。”喊了半天,只出来几个女的,朝他吐唾沫。后来他化妆成一名大亨再去,情况完全相反了。几次“微服”出访,对这位名人研究女性问题以及国家诸多社会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竞选之前,他接连出了几本书,把自己的施政纲领、人生观、爱情观等公之于众,后来他真的竞选当上了总统。

张爱国:有人认为,名人出书是冲着钱来的,是沽名钓利。名人借助自己在某方面的名望,大力推销自己的传记。

主持人:名利问题不管作者是否有意去追求,书出版后都会随之而来。所以谈到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个人怎样去看待。

张爱国:对此,我认为应该就利言利。“利”若与其“本”相应相符,则应认同它。以“名”为“本”,获取合法的利润,读者与作者各得其乐;若“利”与“本”相背离,即名人确实有名,但“名”并非著书立说之名,虚以诓世,则当坚决反对,不必因为他是某方面的“名人”而轻饶,这样可以抵制侥幸者投机。

周梅夫:谈到名利问题,有人认为名人是为名利出书,也足可以理解的。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当前有个怪现象,一旦某个名人出了本好书,不到一月各地盗版书便会铺天盖地出现在小书店和书摊上。这样的盗版书,往往错别字满天飞。于是流言四起,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似乎名人为了钱而不顾书的质量,仓促上稿,这样从负面影响了名人的声誉。

主持人:名利足客观存在的,不仅书的作者多少包含名利思想,就出版社而言,也有这个因素。为什么出一本学术著作那么难,而名人明星的书却满天飞呢?出书除了名利观念,在一些已经很有名的名人中,出书是否还有别的目的呢?

熊明泽:应该还有,有人将出书当作爱情的粘合剂或催化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的这些名人传记、日记、自传等书籍,最早出书的恐怕要算刘晓庆了,虽然她的书不是什么传世之作,但确实洛阳纸贵。因为她的爱情故事读者渴望早一点读到。其后潘虹也有一书风行。眼下,倪萍的《日子》,在地摊上刮起一阵旋风。还有一些人也准备凑个热闹,准备推出自己的自传。……不管怎样,他们出书大都是为了爱情。

张爱国:有人认为,有的名人出书是掩饰浅薄、附庸风雅。因此,有几本书就曾被人斥之为“无聊之作”。

主持人:这种观点我认为过于偏激,如果是“无聊之作”,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去买呢?再说出版部门也不会让它出版。

众说纷纭话褒贬

主持人:现在搞市场经济,出版社在出书的时候肯定要考虑其经济效益。换句话说,明星名人的书之所以畅销,而且一本接一本,乃是因为它在读者中还拥有相当的市场。有相当的市场,起码说明这些书还是有某些可取之处。

周梅夫:自刘晓庆《我的路》问世后,不少名人陆续写了各种题材的著作,可谓琳琅满目。新近倪萍也撰写了《日子》,并亲自下去为广大读者签名,在姑苏城内引起轰动,盛况空前,据说其书首版55万册不到一个月即告售罄。我认为名人出书可喜可贺:一则繁荣文化园地,丰富群众精神食粮;二则使普通百姓对名人有进一步认识理解,沟通彼此的感情,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主持人:应邀主持这期“大众话题”后,我阅读了一下一些读者给《知识窗》的来稿。景德镇艺术瓷厂的一位读者认为,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真诚坦率,没有多少娇柔造作的雕琢和故弄玄虚的粉饰,而都是有感而发,是一种各具风格和就各自领域里的一种真诚的人生独白。”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书会受欢迎了。

张爱国:有人喜欢看这些书,是想了解名人明星的生活,这些人也可以说是“追星族”吧!除了这一点,有少量较好的作品如《岁月随想》在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文化上的深厚素养,读来令人颇受启发、受益匪浅。报载王铁成的《我演周恩来》因为“不矫情”,而受到邓友梅、苏叔阳等作家的高度赞誉。

周梅夫:我也曾拜读过一些名人大作,刚刚打开扉页,确实“热血沸腾”。然而好景不长,没翻几页就很难再看下去。

熊明泽:一些作者因急功近利,写得仓促,编得心急,光顾赶潮流,来不及讲质量,出现了一些水货。

周梅夫:纵观当今书刊,名人名作目不暇接。但真正有份量的、好看的却不怎么多,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个别名人天天忙应酬,急来抱佛脚地向人家“交货”,结果产量完成了,书的整体质量却下降了。

张爱国:有人认为,名人中有人哗众取宠。还有人为此不惜披露个人隐私,甚至房室秘事,以迎合低级趣味的读者,在这方面个别作品堪称登峰造极。

主持人:个人隐私、个人恩怨我也认为没有必要出书来“论战”,有精力的话写一些事业追求上的曲折经历,弘扬奋斗精神不是很好吗?

张爱国:哗众能引起注意,但未必能达到取宠的目的。用披露自身的弱點以达到某种目的,正如祥林嫂讲述阿毛的故事时,讲第一遍能赢得大家的眼泪和同情,此后的复述结果就不堪设想了。书能传盛名,也能扬丑名。倘若是作者真实地坦露自己成名成家奋斗之路,则纵然写作手法上有某些不足,也当宽和待之。因为我们之所以看名人传记之类,主要是欣赏他们成长历程和拼搏精神,因此不应该哗众取宠。

熊明泽:面对持续升温的名人出书热,业内人士以及文化层次较高的业外人士都作过褒贬,客观地看问题。应该因书因人而异。

热潮背后冷思考

主持人:北大中文系一位教授说,他从不看好《岁月随想》之后的有些名人传记。有不少人预言,名人出书热将会慢慢降温。

熊明泽: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名人出书是一种纯粹到家的商业行为。名人出书热的持续升温,说明我们社会的一个商业时代到来。不过有三个因素应该注意:一是在这个商业时代,每个人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着某几点商业价值,会充分地利用;二是名人不太可能成为专业作家,他们的写作不是职业性的而是一次性的,因而要把商业性的文章做足;三是对这类图书的读者,我们不应该有过高的要求,他们花钱买名人的书,如果能得到某种满足,那么这种阅读行为是很正常的。梁晓声认为名人出书热一阵后会凉下来的,读者一旦觉得“不过如此”,下次就不想掏腰包。

主持人:很多人都已认识到这一点,看来提高书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名人也好,出版界也好,对这个问题都应有个冷静的思考。

周梅夫:名人出书宜精不宜滥。名人的生活经历及写作水平毕竟也是有限的,出版部门、报刊编辑应充分谅解名人的苦衷,约稿应有计划地进行,宁可少一点,也要精一点。

熊明泽:有些名人的作品完全是“炒”出来的。通过炒作,往往会使书的发行量大增。我有一个作家朋友,他有一部长篇即将问世,想通过电视台现场直播春节文艺晚会的机会作宣传,因为他是特邀嘉宾,所以托我和节目主持人联系,利用电视节日主持人请他上台那一瞬间,介绍这部小说的名字和故事梗概。结果书出版后,在省新华书店门口等他签字买书的人排成老长老长,签不赢了,他便刻了一枚印章,盖一下走一个,一上午卖了五六千册书。

主持人:人为炒作,确实使一些本来并不怎么样的名人之书很快升温。这种炒作方式值不值得效仿?我看也值得商榷。不过作为报刊、电台、电视台这些传媒机构,应该严把质量关,不能见名人的作品就吹捧。这样既蒙骗了读者,也影响了自己的信誉。

张爱国:再者,“名人”的范围应该扩大。名人出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应该包括各条战线上的名人。现在似乎只局限于演艺圈。名人有演艺界名人,有体育界名人,还应该有政界、商界名人。国家正处于转轨换型之际,英才辈出,各个领域的名人都可以给他们出书立传。通过大量的名人介绍自己的成长历程,为人们树立楷模,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必看王小波经典语录名人名言摘抄 篇4

2、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本质的。像我的本质就是流氓,土匪。如果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可是在城市里做个市民。在学校里做个教员就很不合适了。

3、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4、当一切开始以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了。

5、我想要从梦里醒来,就要想出自己什么时候睡着了,方能跳出梦境,这是唯一的途径。

6、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7、不幸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你别无选择,假如能够选择,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时此地。

8、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9、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10、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11、在很穷的时候,用到自己偷来的东西,感觉妙不可言!

12、走在天上,走在寂静里,而倒挂下来。

13、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

14、孤独,寂静,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15、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难道这就够了吗?还有,我看见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们智慧的粗糙的东西就愤怒,看见人们在鼓吹动物性的狂欢就要发狂。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成了。

16、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

17、李卫公年轻时很有本事,所以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流氓。

18、我反对愚蠢,不是反对天生就笨的人,这种人只是极少数,而且这种人渴望变的聪明。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愚蠢的人都含有假装和弄假成真的成分。

19、照我的看法,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懒作,好色贪淫,假如你克勤克俭,守身如玉,这就犯了矫饰之罪,比好吃懒作好色贪淫更可恶。

20、念书就是为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读博士,读博士就是为以后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为贪污公款。

21、我引用昆德拉这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被领导听见了,他就说:一定要把该上帝批倒批臭!

22、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

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黄的路灯呢?”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雾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妖妖忽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陈辉,你是诗人呢!你有真正的诗人气质!”

23、会唱歌的人一定要唱自己的歌,不会唱歌的人,全世界的歌对他都没有用。

24、反熵,不是我们的人,就是奸党。

25、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共性,可大家都追求这样一个过程,最终就会挤在低处,像蛆一样熙熙攘攘。

26、梦具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性,而真实有一种真实的荒诞性。

27、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

28、强忍悲痛,活在这个世上。

29、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

30、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一切摧残,想通了这点,任何事情都能泰然处之。

31、虽然岁月如流,什么都会过去,但总有些东西发生了就不能抹煞。

32、小时候我对生活的看法是这样的: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参加一种游戏,按照游戏的规则得到高分者为胜,别的目的是没有的。具体而言,这个看法常常是对的,除了臭气弥漫的时期。比方说,上学就是在老师手里得高分,上场就是在裁判手里得高分,到了美国,这个分数就是挣钱;

33、鸡多不生蛋,女人多了瞎捣乱。

34、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想必你也知道了:大多数女权主义哲学家,不管她叫菊兰也好,淑芬也罢,净是些易装癖的男人,穿着高领毛衣来掩饰喉结,裙子底下是一双海船大小的高跟鞋,身上洒了过量的香水,放起屁来声动如雷;搞得大街上的收费厕所都立起了牌子:哲学家免入。

35、假如我要写什么,我根本就不管他格调不格调,正如谈恋爱时我绝不从爱祖国开始谈起。

36、好的文字有着水晶般的光辉,仿佛来自星星。

37、当一切都“开始了”以后,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我现在只是有点怕死。等死了以后就不怕了。

38、每个人的贱都是天生的,永远不可改变。你越想掩饰自己的贱,就会更贱。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承认自己的贱并设法喜欢这一点。

39、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40、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41、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

42、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

43、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有趣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

44、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共同的体会。但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自己,还有别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

45、在冥想中长大以后,我开始喜欢诗。我读过很多诗,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诗。好诗描述过的事情各不相同,韵律也变化无常,但是都有一点相同的东西。它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像来自星星……真希望能永远读下去,打破这个寂寞的大海。我希望自己能写这样的诗。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

46、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锤骟的过程。

高三必看励志名言 篇5

2.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3.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4.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5.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

6.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7.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8.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10.昨天是张过期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

11.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12.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3.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14.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15.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

16.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18.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9.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初一看的名人励志故事 篇6

一天,镇压太平天国有功的曾国藩在军中得到胡林翼转来的肃顺的密函,得知这位精明干练的顾命大臣在西太后慈禧面前举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

在官场上一直不太得意的曾国藩急需朝中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廷对自己的疑虑,大树底下好乘凉,攀上肃顺这棵大树,有他为自己在朝中说话,再好不过了,于是打算提笔给肃顺写封信表示感谢。

但写了几句,他就停下来进行了一番冷静的思考:肃顺为人刚愎自用,目空一切,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才气也有脾气;而西太后慈禧,这个女人现在虽没有什么动静,但绝非常人,以自己多年的阅人经验来看,西太后心志极高,且权力欲强,又极富心机。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西太后会同肃顺合得来吗?

思前想后,曾国藩没有写这封信。后来,肃顺被西太后抄家问斩。在众多官员讨好肃顺的信件中,独无曾国藩的只言片语。由此,曾国藩取得了西太后慈禧的信任,保住了自己的名爵。

透过艺术区看江西艺术生态 篇7

一、艺术生态的构成要素

如同自然生态环境一样, 艺术生态环境也是由具备艺术属性的人、物、自然三者相互作用而成的。艺术生态环境中的“人”包括艺术从业者、艺术受众和艺术市场经营者, 其中的“物”主要指的是各类艺术行为及其产生的艺术作品、艺术发展的空间以及艺术市场, “自然”在这里代表着单纯高尚的、无功利色彩的原生态艺术环境。

在古代中国, “琴、棋、书、画”或“诗、书、琴、画”为主要格局的传统艺术是文人士大夫自发学习, 并会倾其一生去不断研习的课业, 艺术于他们并不是追名逐利之手段, 而是修身养性之道。人们在欣赏精益求精的艺术作品时, 更多地是为文人们高尚的艺术情操而折腰, 艺术于个人有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功用, 于社会有着感化、引导民众的价值, 因此形成了古代中国纯净、高尚、愉悦的原生态艺术环境, 这是我们当代社会致力要达到的理想化艺术生态环境。

二、艺术区与艺术生态的关系

艺术区, 是指现代艺术从业者基于自我发展需求自发形成的, 或由政府、文化机构、企业为文化与经济发展需求规划、筹建、管理的艺术产业聚集地。最早的现代艺术区形态可以溯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纽约的艺术家自发聚集形成的SOHO区 (苏荷区) 。艺术生态与艺术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两者相互促进, 又相互制约。

一方面, 艺术区是艺术生态的重要窗口, 健康发展的艺术区能够促进该区域内艺术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艺术从业者之间的交流容易引发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群化状态, 这种群聚由小及大, 逐渐发展至规模较大的艺术区。在艺术区形成后, 会对散居于他处的艺术从业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艺术区因此而逐渐壮大和成熟。该区域内的大量艺术从业者聚集于艺术区, 重要的艺术活动开展于艺术区, 层出不穷的作品诞生于艺术区, 这些艺术生态的构成要素使得艺术区成为折射区域艺术生态的重要窗口, 业内外人士均可以艺术区为重要视角去观察、了解、分析区域艺术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进而研究艺术生态的净化和发展思路。

艺术区内必不乏优秀的艺术精英, 年富力强的艺术中坚力量, 年轻有活力的艺术新秀, 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推动艺术思想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与革新, 这种持续不断的艺术革新将为艺术领域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使之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尤其是, 这些艺术精英、中坚力量、艺术新秀普遍都拥有着承袭于中国文人传统的对艺术精神的执着追求, 其艺术行为与艺术作品功利性较小, 这对实现艺术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着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 艺术生态是艺术区发展的基础, 优良的艺术生态环境能够推动艺术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艺术生态的构成要素中的“人”与“物”, 是艺术区形成的物质条件。试想想, 没有艺术从业者及其艺术行为和艺术作品的艺术区如何还能称之为艺术区, 没有艺术受众和艺术市场的艺术区有如何能够支撑艺术从业者的生存与创作。

艺术生态的构成要素中的“自然”, 是艺术区发展的思想导向。艺术区的发展目标是推动社会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 促进优质艺术生态环境的形成和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 因此“道法自然”成为艺术区的发展思想与行为模式。所以说, 优良的艺术生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为艺术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能够给予艺术区发展正确的思想保障, 推动艺术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当然, 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艺术区对于艺术生态的双刃剑作用, 艺术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本质问题对艺术生态的良性发展有着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需要得到我们客观的正视和积极的应对。

一方面, 艺术区“始于艺术、收于商业”的商业化本质特征与规律会对区域艺术生态造成严重的伤害与破坏。不少艺术区, 尤其是那些最初由于生活原因和创作交流原因而自发形成的艺术区, 由于艺术而蓬勃发展, 吸引了大量商业机构的进驻, 或是艺术从业者难以承受日益高涨的租金而被迫让位于商业, 或是艺术从业者为了继续生存于艺术区而被迫进行功利化的艺术创作, 商业化的发展结局对艺术生态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另一方面, 中国不少艺术区的兴建与发展并非由艺术从业者自发聚集而成, 而是政府、文化机构和商业机构主导而形成的, 尽管他们相对先进的管理体制对艺术区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这也常常给艺术区发展带来一定的政治影响和功利色彩。作为工作和生活于艺术区内的艺术从业者必然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进而表现于他们的艺术行为与艺术作品中传达给艺术受众, 最终破坏我们的艺术生态环境。

三、艺术区背后的江西艺术生态

江西是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艺术文化氛围较薄弱的中部省份, 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背景下, 江西也逐渐兴起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区。其中, 南昌有三个, 即南昌第一个以纯艺术为主题的791艺术街区、以艺术设计创意产业为主题的699文化创意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与旅游为主题的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 景德镇则拥有以陶瓷艺术展示、交流、创意设计为核心的景德镇雕塑瓷厂陶瓷创意产业基地。我们也可以透过四个艺术区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现状了解江西艺术生态现状, 探寻艺术生态的优化途径。

第一, 传统陶瓷艺术形式与精神使得江西艺术生态较为纯净。江西有着历史悠久的陶瓷艺术文化传统, 形成了以景德镇日用瓷与艺术瓷, 南昌瓷版画为代表的江西陶瓷艺术体系, 这在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有着个性鲜明、传统根基深厚的特征, 因此完全可以成为江西艺术发展的主流形式。目前, 791艺术街区内有陶瓷艺术展厅、瓷版画研究中心以及大量陶瓷商业机构;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有南昌瓷版画非遗文化展示中心;景德镇雕塑瓷厂陶瓷创意产业基地更是拥有大规模的国际陶艺交流中心。我们应该借助艺术区的政策与经济力量, 推动江西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同时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的高尚的艺术精神, 以有效保障相对较为纯净的江西艺术生态环境。

第二, 艺术市场的相对弱小使得江西艺术生态较为稳定。江西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整体艺术文化需求水平, 使得江西的艺术市场无法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那么繁荣, 与此同时, 相对弱小的艺术市场也恰好减轻了商业对于艺术生态的冲击与破坏。在传统艺术精神的影响下, 江西的艺术创作环境更为安静, 从业者的艺术追求更加单纯执着, 这对艺术生态稳定的良性循环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在未来, 我们更需要注重艺术区内商业与纯艺术环境相互之间的比例和主次关系, 让商业成为艺术生态的经济支撑, 保障艺术生态的高层次良性发展。

艺术之于社会的精神作用十分巨大, 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就需要保证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 艺术区作为艺术生态中的物化因素, 我们需要科学衡量与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艺术区的健康发展促进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 为人们保护好一片纯净的精神乐土。

摘要:艺术区与艺术生态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艺术区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区域艺术生态现状, 本文以江西现有的四个艺术区为视角, 分析江西艺术生态现状, 探寻保障艺术生态良性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艺术生态,艺术区,艺术,商业

参考文献

[1]姜澄清.中国艺术生态论纲[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12.

看名人如何妙语应对谣言 篇8

幽默自嘲:“该换个话题了,比如我又长高了五厘米。”

近日,湖南卫视知名主持人何炅可谓谣言缠身。先有网贴盛传何炅为了爱妻将离开湖南卫视过归隐生活,紧接着又有传言山西卫视以每年1200万高薪聘用何炅的消息疯传。对此,何炅辟谣道:“听说最近老有关于我离职的言论在网上疯传。网上疯传的意思,是疯了才传嘛!几年前的假新闻又废物利用一轮。没辞职,没结婚。各位看看笑笑就算,别劳心。网上不知谁在定期用同样假新闻帮我‘宣传’,差不多是时候该换个话题了,比如我又长高了五厘米一样。”

点评:面对接二连三的网络谣言,何炅的应对之语可谓让人拍案叫绝。首先,无端遭遇谣言攻击,何炅并未针尖对麦芒。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破除谣言,体现了其睿智而博大的胸怀。接着,他巧妙地解释“疯传”,指出传言的虚假性,告诫别有用心者不要“帮我宣传”。最后,他又通过自嘲“我又长高了五厘米”来回击造谣者的无知。一番回击,既幽默风趣又犀利有力,让谣言顿时无以见形。

躲闪有术:“在我父母眼里。我更重要。”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走红后,主持人孟非和点评嘉宾乐嘉成了明星主持。然而不久前,网络上竟然盛传乐嘉与孟非争权失势,要出走江苏卫视。

有一次,孟非跟随摄制组在上海新世界商厦前现场面试男嘉宾。其中有一个不怀好意的小报记者挤到了孟非面前,问:“请问孟非先生,有传乐嘉出走是因为他觉得在台里地位没你重要,你认为你和乐嘉谁更重要?”这个提问一出,现场气氛顿时尴尬无比,人们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孟非。孟非答道:“本来这事,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谁愿意怎么说,那是他的言论自由,但我也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但我今天想说几句,我和乐嘉谁更重要,这要看在谁的眼里,在我父母的眼里我更重要;在乐嘉父母的眼里他更重要。”孟非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点评:面对网络谣言和记者的刁难,孟非如果仅按照固定思维说自己或乐嘉重要,都会掀起更大的口水风波,被人放大炮制花边新闻。这时,盂非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突破了记者思维的束缚。既回答了问题又破解了谣言。在人际交往中,有时面对谣言,当我们不能从正面直接回答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像孟非一样,变换角度,躲闪有术,在视角轉化中,用机敏睿智的巧言破解无厘头的刁难。

巧用比喻:“这个谣言就相当于蚂蚁郑重其事地宣布‘怀了大象的孩子’一样!你信吗?”

2012年,章子怡和撒贝宁公开恋情前,网络曾再掀谣言,有网友曝出《章子怡已婚富商财色纠纷的真相》新闻,令许多影迷大为不满,一时章子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见状,章子恰巧妙作出回应:“在娱乐圈里虚构的新闻还少吗?被嫁祸的人还少吗?这个谣言就相当于蚂蚁郑重其事地宣布‘怀了大象的孩子’一样!你信吗?谁愿意当小丑,娱乐大众请便。我们现在在沈阳安心拍摄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切都很顺利。所有跟工作无关的事我都交给律师处理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点评: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有时被不怀好意的人给盯上或利用,难免躺着也中枪。章子怡面对令其啼笑皆非的已婚谣言,先是两个反问,表达出自己的疑惑,紧接着又一个妙喻将谣言的内容比作蚂蚁说自己怀了大象的孩子,这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更是衬托出谣言的恶劣性与无知性。最后再以冷静而温暖的语言安抚影迷和媒体,体现其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职业素养。一番回击,层层蓄势,情理兼具,妙不可言。

妙用假设:“比如说这样的责难,你还继续打你的老婆吗?”

2012年,洛杉矶湖人队聘请德安东尼为教练。然而,湖人队当家中锋保罗·加索尔连续多场发挥不佳。不久,美国某报煞有介事的一篇“说明文”,论述了湖人主帅德安东尼和加索尔之间的裂痕,在这关于“二人彼此不进行工作交流”的说法引起联盟内部普遍猜测时,加索尔不得不站了出来:“事情确实很可笑。在我检查自己的电子邮件并发现那篇报道的说法时,我正在同德安东尼通着电话。通常有类似这样的传闻时,我并不想作出回应,但现在我想我应该澄清下,这事情就好像是你在为并不需要辩解的东西而进行辩解,比如说这样的责难——你还继续打你的老婆吗?”

点评:面对与主帅不和的莫须有传闻,加索尔作为职业运动员,如若不巧妙地回应,难免会助长谣言的势头。为了打破谣言,加索尔可谓妙语横生。他先是指出这篇报道发表时,自己依旧在和教练交流的事实,讽刺其不实性,进而再妙用假设,指出对方的责难就像问自己还继续打老婆吗,那样令人难受与荒谬。一个假设,便让谣言的不实性显露无疑,言语中更是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又未说一句粗鄙之词,让人敬佩。

借力打力:“我又不是病人。没有理出赖在家里不来迎接。”

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一向很高调,虽然身患癌症,但“好事”的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评论。然而有段时间,他很少在公共平台露面,为此一些美国媒体援引情报人员的话报道称查韦斯病得不轻,甚至濒临死亡。对于那些贩卖假新闻的美国媒体。查韦斯也是深恶痛绝。有一次,美国商务部一个石油代表来访委内瑞拉,部长表示:“感谢委内瑞拉民众给了我热情盛大的欢迎。同时也对查韦斯总统的亲自出迎表示感谢。”查韦斯则借机幽了一默,笑着说:“部长阁下来到委内瑞拉,我又不是病人。没有理由赖在家里不来迎接。”此话一出,众人忍俊不禁,会场气氛轻松不少。

点评:面对美国媒体不怀好意的揣测,查韦斯作为总统,如若不巧妙回击。一来谣言成势会波及国内舆情,影响社会安定,二来沉默以对,更会助长不良媒体的嚣张气焰。当美国代表来访时,查韦斯借力打力。指出自己不是病人,没有理由不朱迎接。这样的妙答,起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表面上既回复了时方的感谢,表现出他自己性格中的幽默一面,深层次上又有力回应了外界有关他健康状况的猜测,安定了民心。可谓一举两得。

互联网等媒体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载体,而谣言则是危害网络、危害社会的“毒瘤”,名人们也纷纷呼吁加大对谣言的管理力度。不过,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妨来领悟或学习一下,名人们应对谣言的精妙口才吧!

上一篇:学生2021军训日记下一篇:鸟语花香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