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

2024-09-11

鲁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

鲁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 篇1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教案

第4单元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第10课 共同 描绘美好未来 第一框 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人生理想的分类;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的含义、重要性、我们的正确态度和启示; 2、 三步走战略的含义和实现情况; 3、 总体小康的含义及其局限性; 4、 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及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及有关的特征,基本要求等等; (二)能力目标: 1、 认识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的关系,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2、 通过学习自己可以认识总结全面小康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个人的远大理想,认识共同理想,为实现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共同理想的含义、重要性、启示;三步走战略;全面小康的目标; 2、 难点:认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全面小康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现阶段 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本框以教师讲解为主,讨论法等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布置预习任务计算P119的数据;做好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说一说:你的人生理想有哪些?由同学们各自交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人生理想的分类问题。 了解人生理想的具体内容的含义和特征。 1、 认识人生理想的分类。 2、 认识人生理想中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可以每人谈谈对未来社会的期望,从这种期望中对共同理想有个切身的理解。 (1)认识共同理想的含义。指出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掌握共同理想的重要性。说明共同理想也是精神动力、精神支撑; (3)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讨论来认识。见P`117讨论(略)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1、 了解我国共同理想实现的三步走战略。完成下列表格: 步骤 时间目标 经济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 实现情况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 认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还要了解小康水平的含义和表现从而认识总体小康的局限性。 3、 阅读材料P118,认识总体小康的局限性。通过相关链接加深认识。 4、 认识我国现阶段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目标、含义、特征如何? (2) 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如何?(也体现了它的本质) (3) 可以介绍一下我国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注:4――8班不用引入) 算一算:P119的材料数据。认识到即使我国到左右实现了全面小康还是跟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到共同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5、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或特征。 六、板书设计: 1、人生理想的分类 2、共同理想的含义、内容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共同理想的重要性 一、共同理想 4、青少年要真确处理个人理想和共同 共同使命 理想的关系 1、三步走战略 2、实现情况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3、总体小康的局限性 4、全面小康的目标 5、全面小康与共同目标的关系 6、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试卷、基本练习题等 八、教学后记: 第二框 奋斗成就未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立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二、教学难点、重点: 1、教学重点: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2、教学难点:优良传统不能丢。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交流法等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学生准备:收集当今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典型事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与伟大实践关系的认识水平,准确理解当代学生与艰苦奋斗的关系。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环节一:营造氛围,引入课题。 (播放歌曲《南泥湾》)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艰苦奋斗的精神。 环节二:共同讨论:为什么说理想的实现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老师:请学生先来阅读教材第120页框内的事例,填写表格并独立思考成就事业与艰苦奋斗的关系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1)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成就事业,实现理想和目标。 (2)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 老师:古往今来,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么,现阶段,我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我们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吗? (导生举例证明后,理论说明) 学生:(1)举例 (2)P121最后段 老师:我国要由胜利走向胜利,必须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么我们青少年与艰苦奋斗精神有关吗? 学生:对于我们,优良传统不能丢。 环节三:优良传统不能丢 老师:为什么?(导生思考艰苦奋斗、国家、青少年以及伟大共同理想的实现有何关系) 学生: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学生: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现阶段,实现共同理想的近个世纪正是我们年富力强;为国效力的最佳人生阶段,宏伟蓝图应由我们青年人来实现。 学生: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老师: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我们要实现个人理想,承担起历史责任,就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炼自已,才能逐步把自已造就成能担负重任的人。 在学习上要做到: 在生活上要做到: 今后在工作上要做到: 老师: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生活水平提高了,仍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不是就要过苦日子,当苦行僧? (导生分组讨论,并作答) 学生: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大吃大喝和贪图享受,从而在生活中培养起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播放《大生产》之歌) 课堂小结: 1、导生快速复习本课内容,说出自已的所得和体会。 3、 老师:强调本课重点、难点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增强责任意识,以更高热情投入到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 课堂检测:(略) 六、板书设计: 1、从历史的角度看: (一)认识理想的`重要性 (必经之路、优良传统、传统美德) 奋斗成就未来 2、从现实看:实现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1、当代青年的历史重任 (二)启示、要求: (1)青年的地位、重要性 优良传统不能丢 (2)当代青年的历史重任是什么?共同理想 2、怎样才能肩负历史重任?(启示和要求) 3、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不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略) 八、教学后记: 第11 课 走向世界的中国 第一框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时代的主题、时代的潮流、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的认识等; (二)能力目标: 1、 认识主题、主流、趋势之间的关系; 2、 能够从这些内容上得到我们国家和青少年个人的启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2、培养学生初步的国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当今世界的主题、发展趋势即我国如何应对的措施。 2、国际竞争中的中国的地位如何认识? 三、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准备和手段:教学课件制作;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际政治的热点问题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看p125页图片,回答问题 1、这些照片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什么问题? 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阅读p126页材料 想一想: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把自己精心折叠的纸鹤献给少女塑像,表达了什么心愿? 世界人民要和平的强烈愿望 议一议: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2、为什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战争曾给人类带来了…… (2)、世界要和平…… 看p127页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 波音777客机的生产组成,反映了什么现象? 世界经济一体化 当今,个别超级大国还能否主宰整个世界?为什么? 不能。世界格局多极化。 看p128页相关链接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 世界格局多极化主要是…… 3、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它给整个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 阅读p128页“搜集与交流” 搜集近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大事,从中体会世界发展的趋势,与同学交流。 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机遇。 (二)、国际竞争中的中国 阅读p129页材料: 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说说你的看法。 请你对昨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用一句话来描述: 昨天的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明天的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阅读P129正文回答,请你简要说出我国总体国际地位如何?…… 2、阅读P130正文第一段,认识我国国际经济地位、作用如何?为什么会有这些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为世界发

鲁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 篇2

关键词:教材特点;创设情境;典型事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5-04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宿迁地区使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已经五年了,2011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颁布后,教材也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教材从内容的选取、知识的架构、目标的实现、能力的培养、科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显著特点,更加生活化、社会化、人文化、科学化。

一、教材精选身边的典型事例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新教材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例如,请选择你感兴趣的物质(如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雨水、自来水、汽水、啤酒和洗涤剂等),用pH试纸测定它们的pH。

教材在落实核心知识过程中,注重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如:水的净化、钢铁制品的锈蚀与防护、燃烧与灭火等;以及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如:水的污染、大气的污染、新能源的开发、农药和化肥的开发和使用等。在文字的表述上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语言的表述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贴近。老教材中关于氢氧化钙是这样的“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新教材中这一句话改成了“氢氧化钙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的主要成分”,关于氧化钙老教材是这样说的“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新教材改成了“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按照老教材中的说法熟石灰应该是纯净物,而新教材的说法就应该是混合物。新教材中的说法应该更符合实际的状况,如果不去研究新教材,而只根据经验去教书,可能会犯错。

二、教材注重情境的创设

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新教材利用一些可读性强的情景材料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表述上多用启发性的语句,如“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为防止文字冗长、拖泥带水,在教材中设置一些栏目,如“多识一点”、“活动天地”、“实验探究”、“长话短说”等。每一个栏目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引领学生积极思维,体味化学的独特魅力。 同时,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给学生留下很多感悟。

如:讲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中的图片“光合作用”就很唯美,“葡萄酿成酒”就很令人向往,教材中表达氯化钠的形成时的插图,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形象。

三、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新教材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重要贡献,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比如,化学的开篇就有这样一段话: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从钻木取火的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从钢铁、化石燃料得到广泛应用的工业时代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化学科学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疑难疾病救治等重大问题;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架设起从贫穷走向繁荣、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地球走向太空的桥梁。

再如: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是大约97.5%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里。跟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江河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仅约占地球淡水总量的13%,占地球总水量的0.3%。

我们平时上课时,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素材,多给学生一些信息,让我们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能从化学课堂走向实际生活,能在实际生活中体味化学的无处不在。这也正是王祖浩先生所希冀的那样,能让学生在化学课上体会出化学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四、教材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充分体现科学探究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运用演示实验、科学探究、家庭小实验等多种探究方式,利用化学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清晰、生动和神奇的现象,启迪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四个实验:

实验1. 点燃镁条。

实验2.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实验3. 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4 mL稀盐酸。

实验4. 取3~4 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再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

这四个实验就清晰而生动,神奇而富有感召力,如果第一节化学课上有这样的实验,学生一定会被神奇的化学反应现象吸引。

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比如单元3到实验室去“配制80g 10%的氯化钠溶液”等。教学中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地去做实验,能演示的演示,能分组的分组,实验的效果远非语言的讲解可以比拟的,如果仅从考试的分数上衡量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从学生学习化学难度上来看,从学生的终身学习上来看,从对化学学科的发展来讲,还是实验效果好得多。比如说学习盐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时,让学生做一做生锈铁钉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自不必死记,还可以在不同小组的实验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实验室一般没有生锈的铁钉,铁钉一般由学生自带,不同的同学带来的铁钉锈蚀的情况不一样,在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后所看到的现象各有所不同,仔细分析下来收获颇丰。

五、教材注重体现科学方法的指导运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教材在编写范式上改变以陈述方式为主的传统做法,有计划地介绍有关的科学方法。配合内容学习观察、测量、记录、分类、比较和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法,逐步展示类比、假说、模型化和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等方法的应用。如:第一单元出现了观察、测量、记录等内容,第二单元出现了物质的简单分类内容,第二单元的单元练习中出现了简单的比较和实验设计的内容。以后各单元就逐步展开了科学方法的应用,如归纳、演绎等,有些方法并没有明确说出这些是什么方法,但都有体现。

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中,先较详细地讲述盐酸的化学性质,后再学习稀硫酸时这样说: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与镁条、碳酸钠粉末和生锈的铁钉反应,你会观察到哪些现象?

在总结酸的通性时说:为什么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那是因为它们在溶于水时,都解离出了共同的阳离子——氢离子,正是由于氢离子的存在,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称作酸的通性。

在学习硫酸时,用到了类比的方法,在总结酸的通性时,应用了归纳的方法。在这样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非常容易地利用演绎的方法类推其他常见的非氧化性酸的化学性质。课本之所以进行归纳,其本意也正是想利用酸的通性来演绎出相关的内容,这在老版本中是没有的。

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教材中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指导语,如:请你探究、试一试、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问题等有针对性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在版面设计上,页面上留出一定的空白供学生写要点、提问题,记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以及分析和判断的结果。

一堂好的课,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学生有了得当的学习方法,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教起来的任务就轻松了很多,我想这就是大家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思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 毕华林,卢巍.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7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篇3

(一)时代的选择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技的重要性)

(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3)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

最重要的因素。

2、教育的地位及作用如何?(教育的重要性)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2)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

3、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原因)?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3)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哪个国家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哪个国家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4)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压力。

(5)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意义)?

(1)科教兴则国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2)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3)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创新是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

(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科技的整体水平,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是靠创新。

(3)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4)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7、我国怎样进行科技创新?(措施)

(1)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确定新的科技发展目标。

(2)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速培养创新人才。

(3)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8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创新?

(1)科技创新, 人才为本。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2)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9、我国怎样进行教育创新?(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的措施)

(1)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2)构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3)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

10、为做创新型人才,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在学习生活中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

(2)从身边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做起,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3)气氛学习,敢于质疑,培养求异思维;勤于动脑、动手,不断探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贡献。

11、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热情。(2)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8 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我国面临着怎样的严峻人口形势?

(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

(2)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3)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4)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基本特点)

(2)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

3、我国面临着怎样的资源形势?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2)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4、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怎样?有何危害?

(1)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2)危害: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没有履行好保护环境的义务,乱仍垃圾; ②企业没有依法规范自己的 生产行为,乱排污水、废气;

③国家对污染环境、破坏环境行为打击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

④人们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

6、我国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③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7、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2)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3)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二)我们在行动

8、针对人口问题,我国实行什么国策?其目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实行计划生育国策

(2)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9、青少年为贯彻计划生育做点什么?

(1)积极向公众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

(2)积极揭发、举报那些违反计划生育的违法行为。

(3)坚决拥护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将来做计划生育的坚决执行者。

10、面对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我国制定了什么国策?

国策: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1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哪些成效?

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控制,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民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增强。

13、实施可持续发展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2)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如:①使用节能型、环保型产品;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随手关灯、关闭水龙头,用淘过米的水浇花,等

(3)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4、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

(2)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9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耀中华

1、列举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表现。

(1)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民族精神有: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

(3)新时期体现时代色彩的民族精神:竞争意识、民主法治一是、求知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自由平等精神.科学理性精神等等。

2、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二)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5、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

6、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为什么要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任务。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怎样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家的角度谈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②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④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青年学生要成为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与建设者。

(2)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包括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

(3)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亲身体验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4)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的事例:

a组织开展有关民族精神的演讲、知识竞赛或文艺演出; b组织参观爱国主义展览;

c星期一升国旗唱国歌,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d聆听革命老人讲革命传统故事等。

第10课 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一)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

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共同理想的作用?

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有共同理想的鼓舞,全国人民才能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如何认识我国目前已经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整体小康)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现在达到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4.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六个“更加”]

在本世纪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奋斗成就未来

6.为什么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由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②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达到共同理想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③当代青年要想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就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我们提倡艰苦奋斗,是为了用今天有限的财力、物力去创造明天美好的生活,是为了培养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7.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 学习上做到: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科苦钻研,知难而进,不甘落后。

(2)在生活上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合理消费,不攀比、不浪费。

(3)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不断创新,无私奉献。

8、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第11课 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1、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使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面临挑战的因素)

(1)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3)全球贫富分化在加剧 (4)贫困和疾病仍在困扰着发展中国家

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它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1)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2)它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4、怎样认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作用?

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把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作用:(1)我国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2)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二)在竞争中和平发展

5、目前我国面临哪些机遇?

(1)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

(3)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4)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目前我国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所影响;

(2)经济全球化也让某些西方大国,控制国际经济组织,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困难;

(3)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等。

7、我们应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

(1)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切实提高抓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

(4)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5)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8、开放的中国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对于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⑴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⑵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关心国际形势,关注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3)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

鲁教版九年级思品期末模拟卷二 篇4

(一)姓名理想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周年学术研讨会”9月1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毛泽东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 100B 110C 120D 12

52.获得2013诺贝尔和平奖。获奖理由是“为表彰其在全面销毁化学武器方面的贡献”。这是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第次将和平奖颁发给机构组织。()A禁止核武器组织;23B禁止化学武器组织;24C禁止核武器组织;25D禁止化学武器组织;25 3.诗人艾青在诗中写道:“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又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这是一种()A.艰苦奋斗的精神B.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C.见义勇为的精神D.拾金不昧的精神

4.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下列行为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①汶川地震后个别商家大幅提高矿泉水价格 ②小明买到过期食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看见一群人正在打架斗殴,小马及时拨打“110”④发现某游客在大佛景区乱扔垃圾,小王立即上前制止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行为属于积极承担责任的有()

①李明照顾生病的母亲,承担了家中的大小事务 ②王维和父母一起给“希望工程”捐款 ③张艺看到有同学被勒索赶紧躲开 ④小华面对初三繁重的学习任务,仍然担当起了学习委员的重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是国家的主人B.三农问题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D.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往,个民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A.民族区域自治B.大杂居、小聚居

C.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D.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8.对右图的正确理解是()

①人类无序开发,地球不堪重负 ②停止破坏环境,发展循环经济 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④禁止开发一切资源,保护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感动中国》节目寻找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及表彰活动,有利于()

①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确保社会生活实现绝对公平和永远正义 ③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 ④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令世人感动,残疾演员轻盈美丽,如梦如幻的表演,在超现实的时空景观中演绎灿烂生命、讴歌顽强精神。这启示我们要()

①珍爱生命,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主动关爱他人,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③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只对自己负责的人 ④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树立的共同理想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建设节约型社会C.实现共产主义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12.“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志愿者自愿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年华,留给中国大地那些贫困闭塞、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亮丽的人生风采。从他们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青少年一代()①要勇于放弃自己的个人理想 ②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要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④要具有艰苦创业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千年等一回,种田不纳税;走进新农村,就有新感觉;吃穿不再愁,网络处处有;盖起安居楼,骑着摩托到田头;带着手机去放牛,政通人和乐悠悠。”这首民谣反映出()A.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B.我国已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建设成果,走共同富裕道路 D.我国已消除贫富差别,实现社会公平

14.当前,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

①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②扩大内需,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③切实履行责任,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 ④暂停对外开放,以减轻金融危机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由汉字“大”演变而来(如图),寓含上海世博会拥有海纳百川的博大精神,而取名“海宝”是招来“四海之宝”之意。“海纳百川”和“招来”四海之宝”,强调的是()A.我国的治国方略B.我国的兴国之要C.我国的强国之路D.我国的立国之本

16.下面能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是()

①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费 ②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③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 ④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7.“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里的“国情”主要指我国

A.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B.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C.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D.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②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③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④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A.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被誉为“中国第一考”国家公务员考试,2011年考试报名人数为1415138人,竞争比例高达87.3:1。这种通过公开招考录用公务员的做法()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②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获得利益 ③能够为每个人的发展进步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④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③ 20.漫画《人与自然》说明()

A.自然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可供人类使用 B.破坏自然环境必将危害人类的生存

C.要保护环境就必须停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D.人与自然界的动物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分析说明题

材料:李安启突然听到“抓小偷,救命!”的呼叫声,接着见一名浑身是血的受害人在追赶三名持刀歹徒。李安启立即冲上去,一脚将一名歹徒踢倒在地。这时另两名歹徒拿刀朝李安启扑了过来,李安启同三名歹徒展开了搏斗。三名歹徒心生畏惧,慌忙逃窜。李安启忍住剧痛追出二百多米,看到有群众去追歹徒时他又返身回来救助受害人,把受害人送到医院。李安启面部被刀戳穿,面部神经严重损伤。从那时到现在,李安启先后经历六次手术,身体仍未完全恢复。他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当地群众自发为他捐款„„在第九次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先进分子表彰大会上,李安启示唯一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的山东人。(1)英雄李安启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感动社会各界?(4分)

(1)英雄李安启的行为对社会具有那些积极意义?(4分)

(2)我们中学生面对非正义行为应怎样做?(4分)

22.价值判断题(下列各题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1)赵兰家的附近住着一位孤寡老人,最近身体状况愈来愈差,赵兰想帮助老人,又考虑到自己学习紧张,就打消了帮助老人的念头。判断:()理由:

(2)工信部公告显示,18个行业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高能耗、高污染)共涉及企业2087家,其中陕西86家。判断:()理由:

(3)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与世界接轨,充分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判断:()理由:

23.国庆长假,九年级学生小天一家人在爷爷家吃饭,爸爸说:“都是国家的政策好,我自己办的工厂今年又扩大规模了。”小姨说:“都是改革惹的祸,让我们原来的企业倒闭了。”妈妈说:“我不管你们那么多,只要能挣钱,就是好样的。”

(1)爸爸说的话中所指的政策指的是什么?(2分)

(2)小姨说的话对吗?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改革?(4分)

(3)请你评析一下妈妈所说的话。(4分)

24.材料一: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实现了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贫穷国家,发展到今天的初步繁荣富强,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喜事,难事。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1)阅读材料一,你能得出哪些结论?(4分)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分)

25.材料一: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 一2020 年)》 在提到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时指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 年提高到13.5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 年提高到11.2 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 年翻一番。(1)图一显示出的我国人口的哪一变化令我们“忧”?(2分)简要说明理由。(4 分)

(2)图一、二显示出的我国人口的哪些变化令我们“喜”?(2 分)出现这些可喜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 分)

(3)谈谈实现材料二中的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4 分)

鲁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 篇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泥沙

2.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

g水后变成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A.50

g

B.10

g

C.100

g

D.40

g

3.下列配制10.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C.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后一定能得到溶液

D.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5.在2021年邵阳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阳同学抽到的考题是“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小阳的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取氯化钠时,在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张

整洁美观

B

称取氯化钠时,将剩余的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C

量取水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D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量

6.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7.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20

℃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

序号

MgCl2的质量/g

水的质量/g

(已知:20

℃时,MgCl2在100

g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为54.6

g)

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A.23%

B.30%

C.35%

D.43%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主要利用了乳化作用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C.NH4NO3固体溶于水时会出现吸热现象

D.一种溶剂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溶质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100

g

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

g

KNO3固体

D.25

℃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

g水析出a

g晶体,再蒸发10

g水析出b

g晶体,a与b不一定相等

10.将30

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

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

℃、t1

℃、t2

℃、t3

℃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0

℃时,甲溶液中物质X的质量为4

g

B.t1

℃时,物质X的溶解量比0

℃时大

C.t2

℃时,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t3

℃时的丁溶液降温到t2

℃时,没有晶体析出

二、填空题(32分)

11.(6分)水是常用溶剂,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质状态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12.(12分)(1)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B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A.水银        B.碘酒        C.氯化钠注射液

(2)在餐桌上,当我们发现某种汤很淡时,通常的做法是________,这个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请填下列选项中的字母,下同),一定变大的是________。

A.水的质量

B.汤的质量

C.盐的质量

D.盐的质量分数

(3)用4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4)如图所示,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的瓶塞上同时插有一支盛有水的小试管和一支U形管。向小试管里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则U形管内液面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8分)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请写出两种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份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14.(6分)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

℃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3)20

℃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实验题(16分)

15.(6分)学习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我们知道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发生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实验一中的硝酸铵溶解后,溶液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实验二所加试剂及用量如图所示,将分液漏斗中的水全部加入试管后,立即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此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小明得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小明的结论并写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0分)某兴趣小组利用NaCl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假设称量氯化钠时1

g以下用游码)。请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时,除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和____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

(2)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

(3)量取水时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填“10”“50”或“100”)mL。

【反思拓展】

(4)经检测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条即可)。

四、计算题(22分)

17.(12分)20

℃时,将10

g氯化钠完全溶于40

g水中,求: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若欲使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多少克?

18.(10分)若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已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

g/mL,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一、1.A 2.B

3.D 点拨:A图中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B图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C中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

4.D 5.C 6.C

7.A 点拨:20

℃时,将30

g氯化镁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该温度下氯化镁的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3%。

8.B 点拨: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且溶剂不一定是水,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9.C 点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一般是液体,A正确;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B正确;加入5

g

KNO3固体后溶质质量分数=×100%≈9.5%,C错误;如果原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a与b一定不相等,D正确。

10.C 点拨:丙、丁对应的溶液质量均为50

g,溶剂质量均为20

g,溶质质量均为50

g-20

g=30

g,故t3

℃时的丁溶液降温到t2

℃时,没有晶体析出,D正确。

二、11.(1)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2)固体或液体或气体(3)乳化原理

12.(1)B、C;碘;酒精(2)加食盐;A;B、C、D(3)600

(4)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集气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13.(1)降低温度至刚好有固体析出;加入硝酸钾固体至不再溶解(或恒温蒸发溶剂至刚好有固体析出)

(2)A;B>C=A

14.(1)无法判断(2)②③⑥

(3)药匙、量筒(100

mL)、胶头滴管、玻璃棒

三、15.(1)降低(2)U形管内的液面左侧下降,右侧上升;不同意,因为加入试管中的10

mL水占据一定体积,导致试管中的气体被挤压,也会导致U形管内液面左侧下降,右侧上升

16.(1)胶头滴管(2)在左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等于

(3)100(4)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合理即可)

四、17.解:(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

×100%=20%× x=50

g

答:(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2)若欲使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50

g水。

18.解: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

1.84

g/mL×V×98%=100

g×20%

V≈11

mL

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约为11

上一篇:淘宝购物需要注意事项下一篇: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