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2024-06-13

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通用13篇)

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篇1

中共市乡社区村党支部

市乡社区村民委员会

市乡村地处乡南部,距乡政府8千米,距安江镇10千米。全乡总面积7.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山地面积9500亩,柑橘面积3000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334户,1206人。全村人均纯

收入达5000元。近年来,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精心指导下,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以发展农村社区经济为中心,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来,村先后被列为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获“怀化市农村经济发展百强村”、“怀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文明建设先进村”、“ 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进村”、“ 市老科协村级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主要成绩

1、加强组织领导,社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完善社区工作领导机制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先决条件。自创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以来,我们始终把改善社区民计民生作为富民兴村的重要落脚点,切实完善保障机制,狠抓工作推进落实,形成社区建设强大合力。一是明确领导职责。为稳步推动社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我们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由村支书任主任,村主任任副主任,其他村干部及驻村大学生村官和各村民小组组长任成员,负责社区建设的具体指导协调。同时严格落实村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形成社区建设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健全制度保障。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际,科学制定了《市乡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市乡社区建设规划(—2020年》、《社区村民自治章程》、《社区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建立了社区工作每月例会制度。同时为了避免社区建设工作与村级组织机构职能的交错,我们创新工作组织形式,形成“一套人马、两套班子”工作方式,切实做到依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依法依规保障社区村民行使民主权利,为推进社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突出舆论宣传。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积极利用网络、宣传栏、横幅等载体,加强对社区建设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的宣传报道,营造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社区干部和优秀村民代表赴省、市县学习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加快我村社区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社区村民自治章程》要求,层层选拔社区建设工作人员。在社区建设工作人员选拔过程中,我们实行社区建设工作人员个人报名,村民集体推荐,并经村委会严格考核予以择优聘用。目前,社区已经建立起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精湛,能力突出,服务优良,乐于奉献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队伍。同时每年我们还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聘1—2名大学生村官,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建设的领导力量。

2、整合村域资源,社区发展潜力进一步激活。

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篇2

1 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

1.1 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宜章县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农发办、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农业综合开发的组织实施、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施工、后勤三个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实行岗位目标考核。全县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在项目建设期间,县、乡分管领导和施工技术人员都驻扎工地一线,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现场指挥项目实施,严把工程标准质量关,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为充分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在项目组织实施前,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电视台、公开栏、宣传车、简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和重大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让农业综合开发深入人心,努力营造人人想开发、人人议开发、人人干开发的浓厚氛围,为搞好农业开发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1.2 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程序,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在项目施工前、施工中、竣工后三个阶段,及时向农民群众公示开发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切实提高项目和资金的透明度,推行了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建设合同制。对于财政投资超10万元的单项工程,委托具备水利工程或土建工程建设监理资格的单位进行规范监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各级财政资金实行了县级报账制,财政部门严格监督自筹资金的使用,杜绝项目资金挪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几年来,由于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程序,没有发生一起项目区群众上访事件。

1.3 坚持竞争择优立项,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为项目建设提供质量保证

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排上实行了竞争择优立项,按照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向各乡镇下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请立项函,明确立项条件、开发任务、资金投入和质量标准。入围的乡镇,首先由项目区受益村提出申请,然后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评估,优先选择开发潜力大、自筹资金有保证、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块作为项目区,做到了干部群众没有积极性的不立项,不具备开发条件的不立项,质量标准无保障的不立项,杜绝了“关系项目”和“人情项目”。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统一施工和统一验收,落实机械施工、水利工程和植树造林专业队伍。

1.4 强化项目建后管护工作

研究制定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护办法》,通过明晰产权、明确主体,落实各项工程管护责任和措施,切实消除重建轻管现象。对建筑物、林网等固定资产按照不同类别和标准登记造册,通过承包、拍卖、租赁等形式,及时进行产权移交,把工程管护责任落实到村、到人,完善项目区水利、林业管理制度,使项目工程长期发挥综合效益。

2 做好结合文章,以农业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

2.1 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生产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是改造中低产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中低产田改造的过程中,立足当地实际,坚持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动用工程、科技、生物等措施,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了“生产发展”的目标。截至2007年,全县累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1.77万hm2,完成资金投入11659万元,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年亩增产粮食200kg,为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结合,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村“生活宽裕”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当前农民收入低、农业效益低、农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抗风险能力低,是当前“三农”最突出的问题,治本之策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坚持开发、基地、龙头、产业“四位一体”,大力扶持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把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做到开发一个项目区,建设一个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培植一项主导产业,发展一个龙头企业,致富一方百姓,实现了“生活宽裕”的目标。依托项目区,县里先后建成了百合、肉牛、脐橙、烤烟等特色产业基地,培植起惠泽百合、天宝肉牛、加法果业等一大批产业化龙头企业。

2.3 科技推广与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

农民是农业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开发的效益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必须培养新型农民。针对宜章县农村劳动力规模大、整体科技素质偏低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科技推广与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加强科技开发,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科技指导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同时,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科技人员现场指导示范、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项目区农民群众科技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实现了“乡风文明”的目标。5年来累计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和科普知识讲座87期,受训人员达6.7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技术特长的“土专家”,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示范带头户。

2.4 项目示范推广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村容整洁”

改变乡村面貌,实现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注重把项目建设与村庄道路、林木绿化、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等方面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改善农村的面貌。围绕道路建设,把农业开发的“生产路”与“村村通”工程相结合,有效解决村庄道路的硬化问题;围绕水利建设,把农业开发田间浇灌等水利设施建设同人畜饮水工程相结合,实现农村生活用水安全化;围绕绿化建设,把农业开发农田防护林建设同村容村貌整治和“一建三改”工程相结合,改善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实现了“村容整洁”的目标。

2.5 资金、项目管理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促进“管理民主”

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 篇3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全面改善农村最基层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从2013年起,江西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统筹整合50亿元资金,改造1万个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确保到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得到基本满足。

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明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工作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有些地方领导不够重视,思想认识不到位,畏难情绪突出,工作主动性不够;二是工程建设进度在整体上还不平衡;三是配套资金不到位,筹资渠道单一。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保障民生底线的重要举措。当前来看,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短板”,村小和教学点是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从最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开始,从最薄弱的村小和教学点抓起。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教育工作“补短板”“兜网底”的当务之急,必须抓紧推进,抓出成效。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紧迫任务。由于我省农村学校建设历史欠账多,发展底子薄,不少学校还不同程度存在校舍简陋、附属设施破旧,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欠缺,教师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特别是一些村小和教学点运转比较困难。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步伐,尽快改变这些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为统筹城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破解城乡义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办好农村义务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既能解决农村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会减少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对缓解城镇地区教育压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好,力争早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2015年要全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目前为止,时间已经过半,如期完成三年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成工作合力,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高效、有序推进工程实施。

一要强化政府职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广泛,涉及部门多,各地要切实加强政府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明确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沟通协调和决策机制。县(市、区)政府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真正将这项工作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靠前指挥,加强协调指导,切实把职责履行好,把工作部署好,把政策落实好,把项目建设好。要加大工程推进力度,各设区市要结合实际,健全制度建设,加强工作调度,尤其是工作进展慢的设区市要借鉴学习先进经验,查找工作被动的原因,拿出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迎头赶上。

二要强化资金统筹。各地要围绕促进均衡这一目标,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增加义务教育支出在整个教育支出中的比重,新增教育经费要优先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市、县(区)要加大统筹,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足额落实工程实施的配套资金。省财政要严格执行有关奖罚制度,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坚决扣减下一年度资金。各地要合理使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防止资金、项目安排重复交叉或支持缺位,做到精准发力,把资金用到最急需、最紧迫、最薄弱的地方,把钱花在“刀刃”上;要统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项目资金使用,提高各类资金使用的综合效果。

三要强化合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各地一定要量入为出,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安全实用、功能齐备、勤俭办学和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教学点、村小的规模和实际需要,科学适度安排建设内容,要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设备资源,缺什么补什么,规范操作。不允许集中财力搞“重点校”或“示范校”建设,更不能安排按照当地布局调整规划拟撤并的学校或不具备项目实施条件的学校。同时,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分轻重缓急,解决急需,分步实施,优先建设改造最基层的教学点、村小,特别是一些山区、贫困地区的教学网点。这些教学网点尽管生源少、成本高,但为了当地群众的子女能就近上学,一定要坚持办下去,并且要办好。

四要强化监督检查。省政府已经把农村义务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各设区市政府要开展定期巡查,监督和指导基层始终把工程质量摆在首要位置,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严格执行建设改造程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绝对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要抓紧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验收考评工作,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验收检查,确保建设成为廉洁工程和放心工程。要严肃财经纪律,有关部门要适时组织评估,对贪污、截留、挪用资金以及举债建设、项目管理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问题要“零容忍”,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以对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真正把这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

三、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改善农村最基层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在提高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硬件水平的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农村教育的“软实力”。

一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各地各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江西厚重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和赣鄱历史文化等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配齐农村学校的音体美教师,特别要加强村小和教学点对学生音、体、美的教育,提升青少年审美和人文素养。要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要切实办好村小和教学点。村小和教学点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要真正把村小和教学点办好,仅仅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不够的,各地要明确系统推进的思路。一方面,要科学规划布局,依法调整学校网点。各地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关系,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不因学校撤并引起学生辍学;要认真执行学校网点布局规划,严格布局调整程序,审慎从严控制学校撤并,确有必要调整的,必须充分听取家长、师生、村民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另一方面,要建立保障村小和教学点正常运转的长效机制。要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小学、特别是教学点倾斜;要认真执行省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于不满100名学生的村小和教学点,以100名学生为基数下拨生均公用经费;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方式,实行全过程检查,确保资金到位。

三要积极推进校长轮岗教师交流。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有效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不断完善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和师资统筹配置机制,规范有序组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要建立完善包括考核、档案、跟踪问效在内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制度化指导。要把组织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作为交流轮岗的重点,推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共同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配置效益,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篇4

——环潭镇柏树湾村创建“宜居村庄”情况汇报

我村位于环潭镇东北部,是一个三村合一、四镇交汇的黄土岗村,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295户,1270人。耕地面积2616亩,其中水田2324亩,版图面积16.7平方公里,山场面积2万亩。农业生产以旱地286亩,80%以上为丘陵山场。2009年我村农民人平纯收入5800元。2010年人均收入8800元,2011年人均收入有望突破10000元。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并发展意杨、金银花、油菜、牡丹、芍药等其他经济产业。目前,柏树湾村已种植意杨50万株,户平1500株,种植药用金银花2000亩,油菜4000亩,户平种植袋料香菇2000袋,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8800元,有190户农户存款在5万元以上,有80户农户存款在20万元以上。柏树湾村2009年被授予“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随州市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先进村”,2010年被授予全省“十佳”平安村,连年被评为环潭镇“红旗单位”。

自被市定为省宜居村庄创建示范点以来,我村根据发展实际,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科学、群众满意为目标,抓住契机,广泛宣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强村容村貌建设,不断发送村民居住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经过前阶段的努力,我村“宜居村庄”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情况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积极完善规划体系,加快村庄创建步伐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柏树湾村于2008年由原曾都区规划勘测院编制完成柏树湾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分区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节能抗震,突出特色,便于农村的生产生活,坚持“高起点、记标准、高要求”,科学规划发展蓝图。

柏树湾村坚持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定期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通报“宜居村庄”建设的进展及未来规划,并在本村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以固定宣传牌展示该规划,保证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

2、村庄选址合理,各个居住点均选在地势较为平坦的漫山坡,本着不破坏环境,不挖山建设,房屋依山就势,阶梯式建设,村庄周边原生态环境不变,左右两侧山坡分别是金银花和牡丹基地,环境十分协调。每到春暖花开之时,村庄宛如置在花的海洋之中。

3、住房由规划勘测院设计,村委会统一安排布置,农民购置材料,村委会安排施工队伍,统一施工,统一管理。

4、住房设施合理,每户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分两个部分建设,前半部分为三间二层住宅楼,占地面积104平方米,建筑面积208平方米,后半部分为伙房、卫生间、畜栏房和杂物间,做到了生活起居既方便又隔离。

5、村委会建有一幢十间三层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的办公楼,办公楼分区合理,一楼为“一站式”办公服务点;二楼为村支两委会办公点;三楼为会议室,属村民议事场所。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庄宜居水平

1、公共设施建设。

柏树湾村以创建“宜居村庄”为重点,落实村庄规划,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目前新村已实现路通、水通、电通、网络通“四通”。

2、道路建设。

柏树湾村通过完善路网建设,缓解了村庄目前的交通压力,也满足了村民对宜居的要求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物质的集散需要,截至2011年底投入道路建设资金750万元,对村主干道及支干道进行了全面混凝土路面硬化,硬化里程达36公里。其中主干道28.5公里,支干道7.5地。同时,通村公路比以往增宽0.5米,增厚4公分,为村民的出行及农副产品集散提供安全保障。

主道路配套设施齐全,道路两侧安装新型路灯32盏,栽置常青行道树800余棵,排水管网提前安装。

通过集中供水,实现全部村民用水清洁卫生,今年年初,村两委会经多方筹资,投资120余万元,兴建了一座日供水能力500吨的自来水水塔,新铺设供水管网4000余米。

污水做到有序排放,雨水由房前屋后明沟排入两侧下水道,生活用水经化粪池沉淀,净化后排入下水道。

村庄中心地段建有一座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广场内安装高杆灯两盏,景观灯12盏,建有一个标准化蓝球场,铺设安装一套12件的健身路径,广场内植有桂花树、广玉兰、樟树80余株,绿篱带平方米,树下有供休闲人们休息的石桌、石椅,广场周边建有两个水冲式公厕。

为推广再生节能,90%的住户做到了人畜粪便集中无害化处理,用于建沼气池,95%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村庄建设有5个垃圾池及一个填埋式垃圾处理场,村委会长年聘请一名环卫工人管理村庄内环境卫生及通村公路卫生,村庄内做到日清日运,通村公路做到一周一清扫。

本村建有一个村级卫生室,占地面积140平方米,有镇卫生院安排一名医师及一名护士常年坐诊,卫生室有病床五张,配有常备医疗器材及常规药品,做到小病不出村。

三、强化村庄管理,创建优美人居环境

一是支持文明新村建设。通过设立卫生文明示范家庭,充分发挥村民共同参与的热情,搞好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卫生,使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二是整治环境卫生。我村根据本村实际,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规范村民倾倒垃圾时间,严禁乱倒垃圾。

大力发展沼气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5

大力发展沼气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村沼气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要加快沼气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村沼气建设的良好氛围;强化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水平;多渠道筹资,稳步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技术、信息、项目服务;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严格落实奖惩责任制.

作 者:杜增生 Du zengsheng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农牧局,033000刊 名:农业技术与装备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年,卷(期):“”(2)分类号:S216.4关键词:农村沼气 改善环境 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篇6

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申请报告

尊敬的尧都区农委:

按照贺家庄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清乐院村在两委班子的领导下,不断改善村级人居环境,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并在2010年多次获得上级嘉奖.现将我村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我村地处尧都区东部丘陵地带,毗邻贺家庄乡政府所在地贺家庄村,全村共有96户,395口人,耕地面积1376亩,全村以樱桃和桃树为主导产业,面积达到300余亩,作为沼气建设示范村,共计52户沼气用户.双孢菇共建设24组土窑洞.二 主导产业:

在尧都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乡政府要求,我村两委班子严格贯彻执行上级调产政策,全力领导村民开辟新的适合本村气候和土壤的新经济作物.根据我村土壤直立性强的特点,经过多方考察和全体村民讨论决定,在我村大面积进行樱桃种植,加之桃树产业已经初见成效,亩产量5000斤,总产100万斤,仅此一项村民收入增加2500元。我村还响应乡政府号召,利用土窑洞周年生产的特性,大力发展双孢菇产业,建设双孢菇24组,种植面积5000平方米,总收入20余万元,成为增加我村农民收入的好项目。

三 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乡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两委班子多方筹资对我村村级道路

实行硬化,到目前为止,我村道路硬化达到了百分百,获得上级一致好评.我村响应上级号召,大力推行低碳生活,建设沼气池综合利用,目前共建设沼气池52户,让村民得利.另外,还在田地里铺设了水管管道,对灌溉农业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我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一心一意为村民搞建设.今后,我村会一如既往的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带领村民致富,为农村农民谋利益.加强党员的业务学习,打造新世纪的新农民.

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社会事业等方面距区委、区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会严格按照目标要求,制定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为发展我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决定向上级提出建设新农村推进村申请,望上级领导充分考虑我村实际,同意我村申请,同时我们真诚欢迎各级领导莅临检查指导。我们清乐院村全体村民有信心、有决心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把我村建设成为富裕、秀美、文明的新村,为尧都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此致

敬礼

贺家庄乡清乐院村

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篇7

1 抓好优势产业建设, 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

推进现代养殖业发展, 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出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我区有着丰富畜牧业发展资源, 为发展草食牧业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 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 要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加快我区草食牧业发展, 真正把我区建设成为优质肉牛、山羊生产基地。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刺激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 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比重,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同时, 对养殖大户采取贷款贴息的办法进行扶持, 增加对养殖业的投入。二是要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优势产业发展。要在抓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大户上下功夫。抓好规模养殖场 (户) 的技术培训和服务, 抓紧制定和完善畜禽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 组织和指导规模养殖场 (户) 进行科学养殖,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饲养管理、防病治病, 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 加快科学养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 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 壮大我区畜牧经济

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 实行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并结合新农村建设, 一村一乡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生猪养殖小区和家禽 (养殖小区。按照“村容整洁”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建设标准化的畜禽圈舍, 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愿意加入该组织的农户, 必须在养殖小区饲养畜禽, 尽快改变现行农村人畜混居, 畜禽散养, 畜禽混养的饲养方式。有利于加快对养殖小区排放的粪便实行无害化、沼气化处理;有条件的村社可按照“畜 (禽) -沼-菜”或“畜 (禽) -沼-果”等生态养殖小区的模式建设, 以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动物卫生环境,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 抓好动物防控体系建设, 确保畜禽产品安全

要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首要任务来抓, 实现畜牧兽医工作重心的转移。一是要落实动物防疫专项经费,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动物防疫机构建设。加大对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 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建立完善全市、县、乡、村四级疫情信息网络;加大对市、县级检疫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提高检疫水平。二要坚持依法制疫, 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 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动物防疫管理体制, 全面提高控制动物疫病的能力。重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 力争高发季节不发生疫情。要强化检疫和防疫监督, 切实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 稳定控制和快速扑灭动物疫病, 确保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要加强兽药和饲料监管。要认真贯彻执行《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加强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 扩大抽检覆盖率。

4 大力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 打造品牌畜牧业

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 创建独立品牌, 统一销售, 改变现行农户单打独头, 以户为销售单位, 没有品牌优势, 没有市场竞争力, 销售价格稳定性差, 甚至互相杀价, 大家都很难赚钱。只有通过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一销售, 提高农户的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稳定销售价格, 才能稳定增加农户收入, 巩固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5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提高规模养殖业竞争力

良种体系建设是发展畜牧业的根本, 是规模养殖业的基础工作。要围绕畜禽品种结构调整, 在保护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基础上, 大力引进推广“名、优、新、特”畜禽品种。一是加强种畜禽场建设。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兴办一定规模的畜禽良种场, 加快畜禽良种生产的产业化建设步伐;坚持培育与引种相结合的方针, 不断提高良种制种供种能力, 提高种畜质量。二是加快畜禽更新换代步伐。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生产性能好的优质母畜, 淘汰劣质母畜, 以基础母畜的增加和规模养殖的扩张实现畜禽总量的膨胀。三是完善县、乡两级品种改良站点设施配套, 加快良种推广普及速度, 不断完善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 不断的提高规模养殖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6 抓好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着力提高产业发展后劲

加强养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养殖业“百乡千村万户科技入户工程”, 积极推广六大增产增收效益明显的养殖实用技术: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种草养畜技术、牛羊冷配技术、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畜禽无公害全程健康养殖技术、名特优鱼类网箱养殖技术。重点在养殖小区和示范基地培训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严格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规范生态环境控制, 把养殖小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基地。在面上对规模养殖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培育一大批养殖科技致富带头人, 不断提高我市养殖科技水平。

7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准

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篇8

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全镇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我镇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组织设置方面:扩大了社区党组织和非公企业的覆盖面。建立了鑫泰花园、西湖翠苑等居委

会,组建了鑫泰花园、##居委会、西湖翠苑等小区党支部。明确了专兼职人员,制定出台了社区干部管理办法,加强了领导,明确了任务,构建了社区组织网络。建立了列统非公企业党支部。在干部队伍方面:完成了19个村级党组织的改选工作,积极实行了支部成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兼职,支部班子成员文化、年龄结构均有所提高,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在46周岁。大力选拔优秀干部。加强村干部的培训。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村级支部书记培训班,创新了培训班的内容和形式,围绕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六个方面的课题,加强了政策理论的学习和业务工作的培训。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组织全镇1208名党员向四川灾区交纳特殊党费135504.4元,组织70名党员开展了“学习新党章,贯彻十七大”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这一阵地,服务基层组织22个,服务党员、群众累计320人次。加大远程教育的管理力度,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分片包干负责制”以及远程教育“月度通报制”。

二、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是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认为只要抓好经济,就什么都不要搞了。“一好遮百丑”。有的基层党员干部还习惯于过去那样“吹哨子”、“喊号子”,工作方法不对路;有的基层党组织忽视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忽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二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领导的认识不足,不注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知道如何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有效服务。

三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没有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了;一些地方的基层组织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

四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还不深,服务服从开发建设的意识不够强,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这一党委的重心工作认识不够,抓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也亟待提高。

三、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第一,要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凝聚人心的核心作用。

一是要从关怀服务入手,凝聚党员。从现在到春节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党组织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优秀模范党员,党员服务慰问生活困难群众”为主题的“党员关爱服务月”活动。各支部均要对所属支部的党员进行一次排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要通过不同的形式走访慰问老党员、特困党员,送去组织上的温暖。全镇党员也要行动起来,服务慰问家庭受灾、生活困难的群众以及外出流动党员的留守家庭,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各村、各单位要在年关岁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首先是要全面排查摸底。其次是加大对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力度。第三要注意挖掘典型。二是要从转变作风入手,凝聚群众。要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注意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做。三是要从拓展领域着力,凝聚社会。要适应“四个多样化”的要求,要加强社会党建工作。

第二,要充分发挥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领头作用。

一是要坚持把富民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加快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二是要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能力。

第三,要充分发挥促进和谐、建设和谐的带动作用。

其一,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二,要努力提高化解矛盾、处理危机的能力。

(二)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模范者、执行者和倡导者

村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篇9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村地处**西南,毗邻**市,依山傍水,地理环

境优越,是一个拥有8815亩耕地,1025户,3800口人的大村,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有党员98名。2006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6.7万元,人均收入5038元,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各村的前列,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近年来,***村党支部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工作,在上级纪检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村党支部在干部和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做到了自省、自重、自律、自警,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坚持做到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民主管理。

1、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狠抓落实。

全村干部坚持学习《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文件及规定,武装头脑,领会精神,有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意识,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在民主法制建设上,积极推行党、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建立和完善有关党建的各种制度,村党支部将以前的有关制度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整理,删除了一些过时、不适应的部分,结合自身实际,修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党风廉政建设实施细则》、《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制度,用制度规范党员的言行,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经济廉、作风硬、纪律严,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环境。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村“两委班子”成员,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时刻牢记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理论思维,全面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百姓事无小事为宗旨,为百姓做实事、办好事。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应付各种挑战,增强竞争意识,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拓宽渠道,探索适应***村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提高执法执政能力,加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增强法制观念,掌握办事的原则性和制度性。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经常组织党员参加植树等各项公益活动,并组织党员号召全体村民为贫困农民王永山捐钱治病,使得王永山病情没有被延误,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现已康复出院了。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建设,经常开民主生活会,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务实,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3、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严格自律

***村全体干部能够认真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模范执行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中的规定,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每名村干部从自身做起,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刘佳广同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吃请,对村干部严格管理,自己不乱用职权,同时经常教育下属不搞特权,不该签的条子一个不签,不该花的钱一分不批,不该买的东西一点不买,不该动的公物一点不动,更不准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书记的带领下,全体村干部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他们从不讲排场,比阔气。老百姓骄傲地说,***村的干部是廉洁的典型,心里装的都是咱老百姓的事,这样的村官百姓选对了。村里建立了村干部考勤和接待群众的制度,村干部实行坐班制,早八点上班,晚饭后仍然坚持到八、九点钟,研究群众提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能办的事情马上办,不隔夜;一时办不了的事情限期办,雷厉风行,群众非常满意。他们还组建巡逻小分队,每晚坚持到棚区巡逻,自觉维护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在廉政建设中,彻底取消村级招待费,村里有活不花钱找小工,从书记做起全是村干部自己干,每年节省开支3万余元。

4、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高民主自我管理能力。

搞好阳光工程,对村务、政务实行全部公开。对全村的村务和财务完全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每月在公开栏中进行公开,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每项款项都是透明的,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让百姓知道,明白。加强财务、村务管理,做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坚持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作用,发挥党员的职能,村上无论有什么大事小事,都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议,争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因为他们从群众中来,能把群众的需要要

求反馈上来,所以无论什么事,村干部都和他们商量,做到民主管理,调动党员、村民代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实行村民自治。为了完善民主管理机制,村上有财务监督、审批小组,每月所有的条子都必须经过他们的审批,才能入账,所以全村在财务上清晰明了,无任何经济问题。

5、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走群众路线。

村里凡有大事小

情,都召开村民议事会,集体研究表决,从不以己之风自作主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以自身廉洁的行动习惯,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老百姓值得信赖的村集体,好班子。

二、坚持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时,一个廉政的党支部也在日常工作中为全村村民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空前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村新农村建设。

1、全村经济健康发展。

***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发展棚室面积达4000亩。打破原有的种植观念,在棚室里种上了香瓜、草莓、西瓜等新特品种,收益可观,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生猪年饲养量达1.2万头,现在已成为养猪专业村,并有自己的养猪协会,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养猪业达到产、供、销于一体。建了占地50亩的标准养殖小区一个,使全村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的高效农业转变。每年都组织剩余劳动力800多人前往沈阳、大连、哈尔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去打工,人均收入都在8000元左右,他们为全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种植业、养殖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5038元,个人拥有小汽车18辆,20户村民有自己的楼房,98的村民拥有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高档家用电器和现代交通工具。电脑进农家已不是新鲜事,全村共有30户村民购买了电脑,60的农民住进了新房,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人民生活富裕起来了。

2、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①改善饮水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03年3月,村级投资65万元,历时3个月,为1025户村民安上了自来水,村民终于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几辈人盼望的饮水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村民的健康终于有了保证,村民们奔走相告,笑逐颜开。

②整治村屯环境,不断提高整体水平。

几年来,全村投资15.5万元,完成了22条街近5千多延长米的村路整修工程。投资19.8万元,修了标准油柏路5.5公里,投资9.7万元,在两侧修水泥路边沟3800延长米,投资5万元安装路灯34盏,投资85万元建了村委会和居民住宅楼,投资36万元重建了学校,使校舍焕然一新。为改善全村环境,也为了抓好村屯绿化工作,利用房前屋后,村内村外,油柏两侧,能栽树的地方都栽上了树,能栽花的地方都栽上了花。进一步完善整治村容村貌工作,使全村的环境更加整洁。

村民自觉清理自家门前的三堆,对那些多年形成的大垃圾堆,村上进行了统一处理,06年为做好村内垃圾的清理、整理、处理工作,村党支部还买了1万元袋子来处理垃圾,做到村容整洁。

③节约能源,改善生活环境。

为了改善环境,节约能源也为了给村民节约开支,***积极申请国家投资,为800户村民修了环保节能沼气池,并全部投入使用。同时为了使村民的生活卫生环境得到改善,又积极争取国家政策,为500户村民改造了厕所,使村民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村民非常满意。

④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了开拓村民视野,投资11万元为660户村民装上了32个频道的有线电视,使百姓在家中就知天下事,由于经济发展了,全村固定电话达到896户,手机560个,成为了电话村,便于村民联络,发展经济。还投资15.4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4个,里面健身设备齐全。还投资4万元,重建了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教育厅,并配有先进的电视设备和电脑,还有桌椅50套,图书2000册,还有乒乓球案子,为村民休闲娱乐学习提供了好的场所。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那就是一要依靠发展生产,生产上见效益。二要靠国家政策。三要靠精打细算,能省则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一定非得要花大钱,要量力而行,好钢用在刀忍上,钱少一样能办大事。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监督下,全村的工作才会更有成绩,更加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全村将继续抓好民主管理,坚持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道路的基础上,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为工作重点,争取有更大的成绩,为***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张洼村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事迹材料 篇10

张洼村地处三叉镇集镇和镇政府所在地,会双(沟)、会(璧)南(宁)两条县道穿境而过,在村内十字型交汇,三叉镇集镇建成区4.1平方公里的二分之一为张洼村所属,村共有5个自然庄,总人口3028人,耕地面积3962亩。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村把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抓好抓实。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落实,村级事务管理规范,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保障,对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也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一、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工作:

1、成立组织,动员部署。

继镇政府六月初的动员会后,我村成立了“阳光村务工程”、集体“三资”清理领导小组,三资清理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小组,分别负责村资金、资产、资源的清理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利用村务公开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阳光村务工程”“三资”清理工作的政策、内容、方法,通过红白喜事场合进一步扩大“阳光村

务工程”的宣传力度,为全面开展清理工作和下步完善监督

机制工作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做到不重不漏。

按照全面清查、逐项登记、公示公开、补充不漏的要求,我们认真开展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我村利

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村的资产进行全面核实,对货币、固

定资产、资源性资产等进行分门别类的登记,使各类财产清

晰可查,“三资”清理过程中,无剩余资金,债务15.5万

元,固定资产255.06万元,资源性资产:水面163亩,收益

8600元,清理工作经公示和村民代表签字认可后,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实行“台帐与实物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全面反

映资产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附水面资源图片、四至

面积资料和有关会议记录、合同等附件。

4、完善委托代理服务机制,做到公开、透明。

健全各项集体资产出让、租赁、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引

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同时我村还通

过先锋在线、村公开栏等形式将“三资”清理情况、民生工

程、低保、涉农补贴、政务等内容进行公开,方便群众了解,便于群众监督。

二、村级事物流程化管理工作:

为抓好村级事物流程化管理工作,我村进行了广泛的宣

传动员工作,统一印制了村级事物流程化管理流程图的宣传

手册进行发放,确保群众知晓流程化管理的内容和各类事项的办事程序。把农民群众关注的经常性村级重要事务作为流程化管理的主要内容,重点对村务公开、财务审批、村集体

“三资”管理、惠农资金发放等事项群众比较关心的重点工作统一制作了流程图标牌粘贴在村部公示栏内。大力推行

“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规范重要事项的管理流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做法开展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

并监督,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三、以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为重点,完善和强化村级民

主监督机制

按照民主监督、权利制衡、公开透明、村民自治的要求,于2011年3月23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由张亚、朱虎、刘旭、刘小刚、陈春5人组成的张洼村务监督委员会,其中张亚同志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通过此次换届选举使

我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除了懂得政策

法律、财务财会等知识外,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水平,熟

悉当地情况,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村务监督委员会设有固定办公场所,每月进行不少于

3个半天的集中办公。他主要对村事务、财务收支、资产资

源等重要事项和效能作风这六大项进行监督,独立行驶监督

权,对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切实维护

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巩固

提升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有效地确

保监督工作的持续性和实效性。目前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

已经正常运转起来,各项软件资料正在逐步规范管理中。“阳光村务工程”是惠及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民

心工程”、“放心工程”。通过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

工作,使村集体“三资”家底清楚,制度健全,村级事务管

理规范有序,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广大农民

群众对村务管理和村干部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农民群众的知

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

张洼村民委员会

2011年7月

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篇11

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为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人事局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出台了第一份关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市优秀农村实用人

才选拔和管理办法》。确定“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种植、养殖、农机、加工、购销、捕捞、文体艺术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并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中推荐选拔。并根据本市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建立“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对“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分类登记、归档入库,及时了解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

二是抓好队伍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一支由“市、县、乡、村”四级组成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十五”期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11645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2.9,随着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到2010年,我市农村实用人才要达2万人左右;获得高、中、初级职称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将由目前的1.7:5:4.3上升到2010年的2.5:4:3.5。

三是强化表彰奖励。为激励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建立完善了农村实用才激励机制。2005年,根据《**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规定,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对为1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表彰奖励,并授予了“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荣誉称号。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是注重培养“带头人”。2002年以来,结合“一村一品”工作,先后派出了26名农村产业带头人赴日本大分县学习先进的农村发展经验,通过培养“带头人”,起到了明显的辐射作用,有力推动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也为培养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是大力引进新技术。按照“一切为了人才,为了人才的一切”的理念,人事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引进农村实用新技术,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经由各种途径先后引进了百喜草、法国兔、新型食用菌、大口胭脂鱼等一大批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好范文版权所有

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篇12

沂源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沂源县坚持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载体,强化政策扶持,加强示范引导,规范管理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效提升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290个,涵盖了种植、养殖、信息、技术、销售等多个行业,带动农户3.61万户,建设了100处有机核心区基地、100处标准化生产基地、80处村级标准化养殖基地、10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2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15元,同比增长18.5%,我县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服务,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规范运作。专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行专人负责,具体指导、协调、调度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积极为合作社发展创造条件、出谋划策,从多方面推动、扶持、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指导,通过帮助其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机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了比

较规范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合作社规范运行。二是加大扶持,增强后劲。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对合作社的发展、品牌认证、市场开拓、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奖励扶持,近三年发放各类奖励扶持资金达到600多万元。同时,把扶持合作社发展列为信贷支农的重点之一,在贷款计划上给予倾斜,对合作社发展所需资金优先解决。三是培育典型,示范引导。积极开展市、县级示范社创建活动,培育了一批规模大、运营好、带动能力强的示范社,“以示范促规范,抓规范促发展”,目前,全县市级示范社达到了6家,县级示范社达到了40家,带动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四是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研究土地留转等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强化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了合作社信息网络平台,积极为合作社提供信息服务;实施创业培训工程,分期分批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重点加强合作社经济管理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壮大了自我发展实力。

二、立足基础优势,创新组织模式,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元化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沂源县是林果大县,林果面积70万亩,年产各类果品10亿公斤,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70%来自林果业,林果业已成为沂源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立足基础和实际,近年来,我县创新组织模式,加强扶持引导,突出抓好果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县果业合作社达

到144家,占总全县合作社总数50%,以果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鼓励引导有实力、有市场、有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企业连接基地和市场的功能优势,发挥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目前,全县有35家果品龙头企业都注册了自己的合作社,带动发展果品专业合作社65个,实现了多方共赢。二是农村能人创办型。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发挥他们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联络若干专业农户,每户投资入股,组成了紧密型的合作社。这是我县合作社的主要类型,占合作社总数的60%以上。三是村“两委”引领型。发挥村“两委”信息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鼓励引导村“两委”干部牵头领办或创办合作社,增强了专业合作社助农民增收能力。如,中庄镇富家庄村两委干部领办的着力果业合作社,入社会员达300多户,实现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三、围绕打造亮点特色,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坚持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推进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要求,突出发挥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作用,创新工作思路,科学规划指导,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我县农业发展实际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要求,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重点规划建设南部果品、东部蔬菜、北部中

药材、西部畜禽和西南部杂粮五大有机农产品生产区,形成了“南果、北药、东菜、西畜”生产格局。二是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制定了《关于振兴四大产业加快有机品牌农业发展奖励办法》,加大县财政对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列入全县重点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三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确定实施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等29个农业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到5亿元以上,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项目抓手和资金保障。同时积极引导合作社参与产业振兴计划,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目前已有近50家合作社(企业)参与到产业振兴中,投入资金达到4650多万元。四是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示范区建设。指导各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承包经营仲裁和纠纷调处机构,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和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依法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通过合作社承接、租用、大户转接、农户互换等形式,完成土地流转面积5.17万亩,有力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四、实施“品牌惠农”战略,加快发展有机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注重发挥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联企业和市场,下联分散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带动工程,加快发展以有机品牌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市场化运作,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行 “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

经营模式,大力推广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了21个主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其中沂源有机苹果生产标准被确定为山东省地方标准。我县有机苹果标准化示范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我县被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授予“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称号,我县创建的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全国有机农业(红富士苹果)示范基地”称号。二是加强品牌培育。坚持市场化品牌运作,积极引导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目前,我县“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80个,有机食品认证达到60个,培育了“奥运果”、“全运果”、“世博果”、“全国两会用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沂源苹果”品牌价值名列“2010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第31位。沂源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三是拓展销售渠道。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点60余处,在银座、家乐福、大润发等国内外知名超市建立专柜100余处,提高了我县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带动我县农产品增值30%以上。

村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事迹材料 篇13

“两委”换届选举

在今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县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持做到“六清五保四注重”,即六个摸清、五个确保、四个注重,扎实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一、做好“六个摸清”,掌握换届家底。

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县就着手村(社区)“两委”调查摸底工作,主要是在六个方面做到了心中有底。一是摸清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年龄、学历和发展能力、干部威信,尤其是重点掌握好一批善想事、敢管事、能干事、群众公认的“六强”优秀人选情况,掌握好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的预备人选。二是摸清把握好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情况,坚持从村况民情出发,充分尊重选民意愿,推行“宜兼则兼”。三是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和外出务工村民情况,掌握流动去向,为组织动员外出流动党员和选民尽可能返乡参加换届选举做好准备。四是摸清本地家族(宗族)势力、黑恶势力和党员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遗留问题以及影响稳定等情况。五是摸清本县大学生村官的状况,掌握符合条件可以转任村干部的大学生村官情况,依法依规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六是摸清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状况,广泛征求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对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的意见建议。

二、坚持“五个确保”,夯实组织基础。

针对调查中查找出来的问题,提出措施,做到“五个确保”:一是确保形象不损。组织对每个村级班子和现任村“两委”成员进行届末考核、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全面了解村干部的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提出班子调整方案,及早物色后备干部,加强教育引导,并通过开展“农事村办”服务,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树立公共形象,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二是确保程序不断。针对以往村“两委”换届期间村务财产敏感性问题,该县严格按照程序,结合本县试行的村级“三资”代理服务站,组织力量做好村级财务清理审计,并及时公开清理、审计结果,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做到“还村干清白、给群众明白”,为做好和谐换届打实基础。三是确保激情不减。一方面继续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从今年起,在坚持区组部标准的基础上,实行工龄补贴动态机制,确保目前村干部工资最高可拿到1160元,最低也有640元,并在提资的基础上实行工作绩效评优奖励,充分体现贡献大、报酬多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为消除现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离任村干部待遇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形成一整套全新的离任补助标准,近期将进行全面兑现。四是确保后劲不弱。一方面按照优中留优的原则,对现任村干部进行了全面考察,实行“留优清劣”。另一方面及时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多渠道从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经济能人等群体中推荐了500多名优秀的年轻人作为村后备干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个人谈话和培养工作。五是确保经费到位。县财政局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将换届选举工作经费拨付到各乡镇,截止目前,县财政局先后两次给全县10个乡镇拨付155万元换届经费,为全县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

了经费保障。

三、突出“四个注重”,努力实现和谐换届。

一是注重加强领导,做到有序推进。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启动之后,我县按照区、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文件要求,成立了县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下设十个指导小组,负责对十个乡镇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各乡镇党委、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换届选举领导机构,组建了换届选举工作队,负责对各村各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制定本县方案下发组织实施,做到领导、指导全方位。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换届选举各个环节工作程序和步骤。

二是注重引导调解,及时做好解决。对上届选举出现问题的村和目前出现问题的村,我县坚持提前介入调查,对排查出在换届选举中问题比较突出的个别村和社区,要求各乡镇根据该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和预案,对因征地问题、宗族势利、拉票贿选等各种因素影响换届的情况,县指导组和乡镇党委第一时间深入村屯做好群众和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及时解决,确保换届选举顺利进行。

三是注重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换届、参与换届的积极性,我县开展了多方位的宣传活动,一方面结合开展“农事村办”服务工作,组织县、乡镇工作队联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采取走村入户、召开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加大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政策法规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电视、网络、普通话和当地方言双语广播、张贴宣传广告标语,让

广大村民充分了解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熟悉选举的各个环节,向广大村民宣传中纪委、中组部“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和自治区纪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四要四不准”换届纪律要求,做到“家喻户晓”,全县悬挂宣传横额70多条,张贴标语8000余张,发放、张贴宣传资料9000多份,制作电视专题播报20多次,持续营造了风清气正、规范选举、和谐换届的良好换届氛围。

上一篇: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下一篇:必修三前三章复习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