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21世纪企业人才高地

2024-08-19

构建21世纪企业人才高地(精选7篇)

构建21世纪企业人才高地 篇1

构建21世纪企业人才高地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日益临近的时候,我们太钢正在抓紧实施特钢战略,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不锈钢系统改造,把太钢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以不锈钢为主的特殊钢企业.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设备、工艺、技术进行改造,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一支结构合理、配置适当、具有高素质、高知识和创新能力的职工队伍.

作 者:黎礼才 作者单位: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年,卷(期):2001“”(1)分类号:F2关键词:

21世纪初我国急需的16类人才 篇2

1、税务会计师(会计类)国税和地税的分征等因素,使会计师的需求幅度增加较大,相关的热门人才为业务与国际事务有关的会计师。

2、电脑系统分析专家(电脑类)为某一行业(如银行、医院、政府部门等)的需要而设计电脑软件与硬件,进行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运作的技术专家在将来会逐渐走红,相关的热门人才为电脑程序设计师、网络管理专家等。

3、电脑软件工程师(工程类)尤其是需要相关的环保、土木和工业工程师。

4、环境工程师(环保类)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对环境工程师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相关热门人才为工业卫生学者和毒物学者、生物环保、化学环保、工业环保等人才。

5、中医师(健康医药类)由于西医对一些疑难病症的疗效不大,更由于中医的独到之处,社会对中医师的需求量将增加,相关热门人才为按摩师、中药师。

6、咨询经纪人(咨询服务类)现代社会对咨询精确程度要求提高,使该行业日益走俏,相关热门人才为技术图书管理员。

7、索赔估价员(保险类)天灾人祸的频繁出现及未来社会对理赔速度的要求,使索赔估价员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关热门人才是资料处理师、精算师。

8、律师(法律类)近10年内将有大量需求,相关热门人才为房地产律师。

9、老人医学专家(医学类)下世纪初,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老人医学将变得十分重要,相关热门人才为家庭医师、家庭护士。

10、家庭护理(个人服务类)来自人口老龄化及医疗超支两方面的压力,使得家庭护理成为需求量较大的行业,相关的热门人才为幼儿教师和家庭服务员。

11、专业公关人员(公共关系类)企业的形象设计问题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公关行业必将成为极有前途的一门行业。

12、商业服务业务代表(推销类)有关商业服务的独立承包商在未来10年内开始大批涌现,为公司承揽广告、电脑程序设计、信用报告工作。该行业的相关热门人才是证券及金融业的业务代表、通讯设备业务员。

13、生物化学家(科学研究类)蛋白质的药物价值决定了生物化学的光明前景,新的药物不断地被生物化学家开发出来,社会也不断期望有新的开发。相关的热门人才为分析化学家和药理学家。

14、心理专家(社会工作类)人们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心理学也将越来越显示其存在的价值。相关的热门人才为私人心理治疗师、家庭(社会)问题分析专家等。

15、旅游代理员(旅游类)旅游业在21世纪将继续长足发展,随之对旅游代理公司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相关的热门人才为航空公司、出租车公司、客轮公司和旅馆业务代表。

构建21世纪企业人才高地 篇3

对于企业来讲,员工的人事档案不但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所聘用人员的基本人事信息,而且可以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相关的人事信息数据支持。譬如:企业制定员工招聘计划、培训计划、合理的使用人员等等。因此,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且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整体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管理的科学和便捷;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将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并有序地存储,以用于管理和决策,是企业增效的信息系统。它能够使企业更加及时、准确、全面、详实的了解所需的信息数据。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信息数据的进一步加工,能使企业领导层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依据更加充分,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另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21世纪企业人才高地 篇4

一、虚拟企业的涵义

21世纪是以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企业越来越感到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于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因此,以“双赢”为目的的企业合作已成为现代企业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最好模式。虚拟企业就是企业的多种合作模式之一。“虚拟”一词产生于计算机产业。在电子计算机上,虚拟指本身不是一个真正的物理存在,而是借用软件实现的存在.它通过借用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与通道,提高数据存贮数量、质量与效率,制造出栩栩如生的图象、声音、文字等三维场景。1991年“虚拟”被移植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虚拟技术移植到企业经营上,是指处于不同地域的人和物,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起来,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合作。通过虚拟,企业不必再雇佣许多员工,组建固定的组织机构,也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工厂、购置设备,只需少量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就可以完成新产品的决策、研发、生产、销售及会计核算等。虚拟操作,就是选择合适的虚拟方式如委托、外包、兼并、购买、联合、结盟、合资等,借用外部力量对企业掌握或控制的资源(人力、资本、信息、自然资源)重新进行整治组合,以达到能量的聚合裂变形成新的功能或增强、完善原有的功能,产生新的竞争优势,而不必增加太多的成本和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雇佣员工。超越了物理空间和组织制度限制而形成的低投入、高产出、技术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分担的动态有机整体――虚拟体,虚拟体中的每个成员企业称为虚拟企业。1991年,美国艾科卡(Iacocca)研究所学者普瑞斯、戈德曼和内格尔为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概念,即在企业之间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动态联盟,以便能够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制造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1992年,WilliamDavidow和MichaelS.Malone给出了虚拟企业的定义:“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虚拟企业没有中央办公室,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图,更不像传统组织那样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由此可见,虚拟企业是由几个有共同目标和合作协议的企业组成,成员之间可以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是竞争对手。这就改变了过去企业之间完全你死我活的输赢(Win-Los)关系,而形成一种共赢(Win-Win)的关系。虚拟企业通过集成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通过分享市场机会和顾客,实现共赢的目标,以便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更大的获胜机会。国内学者则认为,虚拟企业是指2个或多个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或项目组,依托信息网络资源,以业务包干形式独立完成策略联盟的某一子任务块,通过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的统一体。在企业运作中,通过策略联盟和业务外包2种形式达到彼此核心能力的共享。这里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竞争能力,是知识经济下企业具有的与众不同和难以模仿的能力,是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销售、服务、商标和专利等技能或资产的有机融合。对于虚拟企业的实质,曾有台湾学者精辟地指出,“虚拟企业的基本精神在于突破企业的界限,延伸企业的企图,借用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倡导经理尽可能将所有的事分包给其他成员,企业将变得小型化、分散化。公司内部投资尽可能小,以适应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从而获得全球竞争优势”。我们认为,所谓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二、虚拟企业的主要特点

1.企业组织界限模糊。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学派认为,企业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出现的。企业在“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了额外的管理费用,当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市场交易费用节省的数量相等时,企业的边界就定格于此。所以,传统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是清晰的、泾渭分明的。虚拟企业跨越了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使单个企业能够将属于其他企业的大量外部资源纳入自我发展的轨道,企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对于虚拟企业而言,外部协调和外部治理要比内部协调重要得多,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安排,向以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的传统治理结构安排提出了挑战。虚拟企业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一些具有不同资源及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走到一起联盟,组成虚拟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是供应商,可能是顾客,也可能是同业中的竞争对手。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组织 界限,使企业界限变得模糊。

2、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组织构建中一种可靠的结构原是具有最少的层次,即拥有一个尽可能“平面”的组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各层面的活动量显著增加,知识流大大加速。时间的压力要求组织作出快速反应和决策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传统的等级制严重地阻碍了这种反应和决策。传统企业大多采用工业经济时代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纵向管理模式,这使得企业的管理链条过长,缺乏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柔性与灵捷性,导致企业面对市场的反应“如恐龙般迟钝”。虚拟企业则不同,虚拟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使得企业的管理组织扁平化、信息化,削减了中间层次,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正是企业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原有组织内大量中间层面得以删除,管理层次的减少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反应能力。企业的所有部门及人员更直接地面对市场,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能力变得柔性化,反应更加灵敏。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橄榄型”或“哑铃型”,组织的构成单位就从职能部门转化成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多方面才能的过程小组,使企业的所有目标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来完成。组织的边界不断被扩大,组织更多的不是表现为一种有形的障碍,其界限越来越趋向于无形。企业再也不会用许多界限将人员、任务、工艺及地点分开,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影响这些界限,以尽快地将信息、人才、奖励及行动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无边界化”并不是说企业就不需要边界了,而是不需要僵硬的边界,是使企业具有可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边界,以柔性组织结构模式替代刚性模式,以可持续变化的结构代替原先那种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在建立起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企业能随时把握企业战略调整和产品方向转移、组织内部和外部团队的重新构成,以战略为中心建立网络组织,通盘考虑顾客满意和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不断进行动态演化,以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3.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学习型组织。 组织的行为和组织的结构是组织的统一体,学习型组织的不

同于以往的横向或纵向的组织结构。典型的学习型组织表现为网状结构,学习型组织对组织结构的突破就是雇员为公司战略做出以往不能达到的贡献,组织的网状结构中,其不同部分在独立地调整和变革的同时也在为组织的整体使命做出贡献。学习型组织提倡“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突破了传统的层次组织。虚拟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往往处在十分复杂的动态变化中,企业经营者必须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适应性的调整。虚拟企业的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在避免组织犯错误或者是避免组织脱离既定的目标和规范,而是鼓励打破常规的探索性的试验,是一种允许出现错误的复杂的组织学习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反馈机制,是一个循环的学习过程。

4.动态联盟。实体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具有很大的刚性。当企业中某部门已没有存在的必要时,就面临着艰巨的组织结构变革,如人员变动、职位调整等。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个动态的联合体,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其范围和规模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个成员单位可以同时或先后加入数家虚拟企业,成员加盟或退出手续简单,一般通过协商即可解决。不像传统企业机构调整时常有的任命或罢免程序,减少了来自“人”方面的障碍。因此,组织具有动态的规模可调能力,可以以最低的柔性成本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的组织变化,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5.“合作竞争”的观念。传统的竞争观念是击败对手才算赢,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虚拟企业的出现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没有竞争对手、没有上下游供应链的配合,就没有企业生存的条件。在国际互联网等新的动态环境下,以合作求竞争是企业市场营销的根本出路。一种新的市场营销全局战略,要包括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一个企业必须同其他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为企业在当今相互影响、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必须摒弃“肥水不流外人田、相互掐脖子”的竞争观念,昔日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面对共同的生存需要和长远利益,今天必须在战略联盟中握手言欢。“合作竞争”已成为企业战略中使用最频繁的名词,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当结为合作竞争伙伴关系的企业能够持续地追求产品和服务的更多的新价值时,作为供应商或顾客的企业都能在各自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而局限在顾客与供应商之间传统的交易关系中的竞争者则难以与之匹敌而逐渐退却。这种以合作竞争的方式通过伙伴关系建立合作、共享资源。合作竞争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好就好在,它不仅是整合传统资源,有效利用或开发新资源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规避风险,减少交易成本,不断聚合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战略手段,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实现1+1〉2双赢目标的有效手段。

三、 虚拟企业运作的几种类型

纵观各国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形式很多,但真正运作成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虚拟生产。虚拟生产是虚拟经营的最初形式,它以外包加工为特点,是指企业将其产品的直接生产功能弱化,把生产功能用外包的办法转移到别的企业去完成,而自己只留下最具优势并且附加值最高的开发和营销功能,并强化这些部门的组织管理。菲尔・耐克可以说是虚拟生产的最成功管理者。耐克公司的管理者们不必为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更换而发愁,也不必为生产库存方式绞尽脑汁。耐克公司的经理们只是集中本部的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行销,他们来往往于世界各地,把设计好的样品与图纸交给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兴国家,最后验收产品,贴上耐克的商标在世界范围内销售。由于公司在生产上的虚拟化,避免了很多生产环节的管理,使本部人员相当精简又充满活力。这样,公司就有更多的精力关注产品设计和市场销售方面的问题。他们能够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反映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规划上,然后快速由世界各地的签约厂商生产出产品。耐克公司以虚拟生产的方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之一。国外著名的电器制造商近年来也采用了虚拟生产的模式,如日本的`索尼、松下等电器公司,其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由马来西亚、新力口坡、泰国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生产的,而公司总部则集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战略的实施。

2、人员虚拟。人员虚拟,是一种借脑、集智活动,是企业将外部的智力资源与自身的智力资源相结合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不足的一种管理模式。如一些咨询、调查、策划公司,还有一些媒体等。这些机构一般拥有雄厚的人才、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优势。借助其“智囊团”功能,可以帮助自身解决营销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参与企业广告策划、市场预测、法律咨询、信息系统设计和战略计划制定等工作。这比企业自己建立一个决策部门,养一批专家要划算得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以及技术开发的复杂性显著增加,即使是大型企业,若要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来赢得竞争优势也非易事。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外部的人才资源以弥补自身的智力资源不足。 如乐凯公司聘请麦肯锡、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管理专家为其作战略规划、管理咨询。再如,著名的惠普公司就常年聘请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公司的高级智力团,参加企业的发展筹划,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从而发挥了企业内外人才优势互补和集成的作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夫勒在《竞争论》中把知识列为第三次浪潮的核心资源,并将科技知识作为决定未来经济竞争成败的关键要求。而惠普正是以人员特别是智力资源虚拟的方式来集中知识优势,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人员虚拟最大特点:在人事上,打破传统的组织界限,人力资源多是企业外部的管理专家或其它方面的专家,企业有时可以不设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培训可以委托专门的培训机构完成。

3、功能虚拟。这是一种局部虚拟化的运作模式。一般而言,任何企业的资源相对于整个外部市场来说都是极其有限的。因而在企业内部总有一些部门的功能由于受到资源限制而显得弱一些,有时甚至会形成功能“真空”。例如,有的企业技术开发力量强大,却缺乏规模化生产的条件;有的企业生产条件优越,却没有完善的营销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实施功能虚拟化策略,即借用外部力量来改善劣势部门的功能,使之能与其它企业优势部门相配合。 在这种模式中,可以对企业的任何一个部门的功能进行虚拟化,如技术开发部门、生产制造部门、产品营销部门等等。功能虚拟化形式包括虚拟营销、虚拟储运、虚拟广告设计、虚拟结算和虚拟制造等。如微软、康柏、松下、爱立信等著名厂商进入中国市场都是采用虚拟营销的方式来实现的;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设备提供商思科系统公司则成功地采用了虚拟结算和虚拟制造系统,使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4、品牌虚拟经营。品牌策略对每一个虚拟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此时需要

虚拟企业将自己的核心功能当作名牌商品一样去培育、去维护,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赢得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品牌虚拟经营实现了品牌与生产的分离,它使生产者更专注于生产,从而使品牌持有者从繁琐的生产事务中解脱出来,得以专注于技术、服务与品牌推广。耐克是品牌虚拟经营战略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耐克决定把精力主要放在设计与营销上,具体生产则承包给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的厂家,以此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现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耐克运动鞋,基本上都是在海外工厂生产的。正是这种虚拟经营,使耐克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强大的成本竞争优势。再如深圳意丹奴服饰有限公司既不是制造商,也不是批发商,更不是零售商,它只是品牌商,它的工作就是塑造品牌、维护品牌。它通过表象策划、物流系统、训练中心和信息工作4项品牌管理支柱很快地整合了制造商、加盟商,仅用了2年多时间便使200万元的公司资产发展到2亿元。

(5)战略联盟。指几家公司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某种程度的区隔,为了彼此的利益进行战略联盟,交换彼此的资源,以创造竞争优势。如微软初出茅庐时就将“视窗”与IBM公司联盟。“视窗”是优秀的面向对象的用户友好界面,IBM则是久负盛名的PC制造商,双方在联盟中共赢。世界著名的康柏电脑公司为了迅速攻进不熟悉的个人电脑市场,获得竞争优势,一开始就与十多家知名的软硬件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再加上康柏的大部分零件均采用外包加工方式生产,本身仅掌握快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及行销网络。如此轻巧的高弹性组合,配合低价策略,使它迅速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成为全球个人电脑的第一品牌。日本的JVC公司与法国的辛普森公司两者之间实质是互换技能,辛普森公司需要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而JVC公司需要知道如何在分散的欧洲市场上销售录像机产品,由于两者的优势互补,联盟取得了成功。美国微波通信公司、数字设备公司和微软公司之间结成的销售联盟,也是虚拟企业中战略联盟策略的实际运用。

四、启示

论21世纪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篇5

论21世纪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的人口资源居世界首位,这是我国赢得未来竞争的优势所在.但我国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并不优于世界发达国家.如何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如何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企业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关键所在.

作 者:柴富成 袁琳瑛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管理系刊 名:农场经济管理英文刊名:FARM MANAGEMENT年,卷(期):“”(4)分类号:F27关键词:

构建21世纪企业人才高地 篇6

2007-2-16 10:23:27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体:大 中 小]

关键字:21世纪

------------------

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

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当然是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但企业文化肯定对企业兴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内外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辐射力。这六种“力”,也可以叫六种功能,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导向功能、纽带功能、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的这六种力量、六大功能,在未来企业的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所以,科龙集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这次论坛上介绍经验并认真听取对“科龙”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表明了科龙集团的领导是富有远见的。

二是企业文化的发展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将更为突出地表现为它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文化。

过去人们常常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是需要纠正的一种片面的、不准确的观点。企业文体活动应当搞好。因为它对员工身心健康有益,它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内容。但搞好了文体活动,不等于就搞好了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在这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明确企业文化的这些主要内涵,这是十多年来大家所取得的一个共识。今后,企业文化将主要向着这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正是由此,我赞成“科龙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棣强在这次会上谈到科龙企业文化的内涵时提出的“科龙”的文化管理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体现在经营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对企业文化定位,就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内涵。

三是企业结盟取胜、实施双赢战略将必然要追求“文化沟通”和“双赢思维”的发展。今年以来大企业结盟的势头更加引人注目,这其中包括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也包括5月份的伦敦证券交易所与法兰克福交易所结盟,还有世界上大汽车公司同因特网双双结盟,出现了“福特---雅虎”、“通用---在线”。

在国内,最近,“东方通信”与诺基亚以优势资源进行协作,中国家电行业的两巨头“科龙”与“小天鹅”在电子商务方面达成合作协议。“科龙”领导特别讲到了“新经济”中融合与共享、竞争与合作的问题,我看,讲得好!

合作结盟的目的有的是为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的是为了弥补缺陷,分担风险;有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有的是为了联手角逐市场。结盟合作,实现“双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制造企业,既可以与供应商、与经销商结盟取胜,也可以与竞争对手协作结盟,实现“双赢”。这种“双赢”模式,不仅可用在产品制造方面,也可以用在市场营销方面。“科龙”与“小天鹅”在电子商务上的合作也是个范例。但不管何种形式协作、结盟、“双赢”模式,都必须有文化沟通,有双赢文化和双赢智慧、双赢思维方式。这种发展趋势可能比人们今天预料的还要快,它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是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更加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的文化底蕴。

以往,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加以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是使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一听就知道是同仁堂所独有的。杭州胡庆余堂的“戒欺”,大家都知道这是胡庆余堂的企业精神。还有,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具的文化底蕴。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也提炼得好,好就好在有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从科龙企业报上看到,李棣强同志的文章提出,要使企业精神在表达上更好地体现新的时代感。这个思路,我是赞成的。我认为,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在表达上,将会越来越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五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要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基石,而“英雄人物”则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在“英雄人物”中有“共生英雄”的提法,值得重视。何为“共生英雄”?“他的心在企业,企业在他心中”。这就是企业“共生英雄”的概括。这样的人,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命运。从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来看,还不就是培养越来越多的“共生英雄”,实现“人企合一”的境界吗?!创造、构建这样的文化氛围,对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极为重要。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引起重视。

六是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将更加受到关注。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比你的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惟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在成为共识。所以要克服“学习智障”,企业每个人要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因为智力、智慧以知识为基础,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智力和智慧。这是不同的概念,所以知识经济准确地讲应是智力经济。本来所谓知识经济的说法就是多种多样的,如智力经济、智慧经济、智能经济等等。我不用智能经济的说法,是因为智能似乎是一种能量,还没有表现出来。用智力经济的说法,就让人感到这已经作为一种力量表现出来。现在大家都在沿用知识经济这个说法,那就用吧!当然,新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这些说法,都在用,也没有必要先搞个定义,统一起来。任何一个科学概念的形成,都是在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反复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践过程会告诉人们,会让人们的认识趋于一致。我们应当尊重实践的权威,这才是科学的认识论。

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智力。有了知识还需开发智力。那么,什么是智力呢?

据《智力全书》介绍,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曾邀请了17位知名的心理学家,请他们每人为智力作出一个定义,以期集思广益,一锤定音。然而事与愿违,他们各抒己见。结果在对智力的看法上有很大分歧。至今,国内外心理学界对智力的本质仍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意见:

第一,认为智力是学习的潜能。

第二,认为智力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三,认为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认为智力是一种集合或综合的能力。

第五,认为智力是一般能力。

第六,认为智力是智力测验所要测量的特质。

在我看来,智力是学习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是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并

能动地影响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七是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企业形象都是企业的差别化战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

一个人离开一个企业,可以带走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但企业文化不可以轻易照搬过去。有一个比喻是说,用照相可以把机器设备拍照,但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永远拍照不出来。在未来,企业文化的这个特质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八是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应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企业家是个素质概念。厂长经理并不等于就是企业家,厂长经理是职务、岗位,而企业家必有一定素质才成。这在我的《企业力》一书中专门讲过。据《企业家的雄才大略》一书介绍,美国企业管理协会曾花了5年时间,对4000名经理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找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经理作研究,归纳出了企业家的19种素质或能力,其中就包括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准确进行决策。机遇具有易逝性和不可储存性,抓不住它,则机不可再来;同时机遇具有可捕捉性,因为它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

抓住机遇还要准确进行决策。国外有个决策力概念,这是从经验教训中提出来的。有两个数字值得重视:

第一个数字:1955年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强,今天只剩下1/3了,也就是有300多家破产倒闭或被别的企业所兼并,这说明企业即使进入了500强,也有破产的可能,这就是“成功也成为失败之母”。

第二个数字:兰德公司估计,世界上破产倒闭的大企业,85%是因企业家决策失误所造成的。

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素质和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九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设计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常常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谁大谁小,是什么关系?其实二者具有兼容性和交叉性,要看从什么意义上讲。

未来的趋势是二者更紧密地结合,二者都必须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特别是CI设计的中国化、中国特色、民族风格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解决CI设计中国化问题要反对繁琐化,反对脱离实际,反对罗列堆积,反对照搬照套,反对故弄玄虚。这是五个反对。

解决CI设计中国化问题要坚持五个原则,这就是:坚持好识好记好用的原则,坚持国情化的原则,坚持民族化的原则,坚持个性化的原则,坚持多样化的原则。主要突出这五个原则。

构建21世纪企业人才高地 篇7

第一节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市场竞争也主要围绕新产品的竞争而展开。毋庸置疑,这种状况将延续到21世纪,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

综合而言,企业面临的环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信息爆炸的压力。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迫使企业把工作重心从如何迅速获得信息转到如何准确地过滤和有效利用各种信息。

(2)技术进步越来越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一方面使企业受到空前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每个企业员工受到巨大的挑战,企业员工必须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否则他们将面临由于掌握的技能过时而遭淘汰的压力。

(3)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全球高速信息网使所有的信息都极易获得。而更敏捷的教育体系将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在越来越少的时间内掌握最新技术。面对一个机遇可以参与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从而大大加剧了国际竞争的激烈性。以计算机及其他高技术为基础的新生产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是20世纪的主要特色之一。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供应链管理系统、自动存储和拣出系统、自动条码识别系统等,在世界各

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高技术应用的初始投资很高,但它会带来许多竞争上的优势。高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在于节省人力,降低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了废品和材料损耗,缩短了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时间。由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新产品或服务介绍给市场,企业赢得了时间上的优势。这种趋势在21世纪还会进一步加强。

(4)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企业在建立全球化市场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造就了更多的竞争者。尽管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订单和产品,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坚持他们更需要最新技术,希望也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商。商品市场国际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劳动力市场。教育的发展使得原本相对专门的工作技能成为大众化的普通技能,从而使得工人的工资不得不从他们原有的水准上降下来,以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新产品开发对企业创造收益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企业不惜工本予以投入,但是资金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却往往不尽人意。原因之一是,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那些大型、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在研制中一般都需要各种先进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质量保证技术等,不仅涉及的学科多,而且大都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因此如何能成功地解决产品开发问题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6)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臭氧层、热带雨林、全球变暖、酸雨、核废料、能源储备、可耕地减少,一个又一个的环境保护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在全球制造和国际化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各国政府将环保问题纳入发展战略,相继制定出各种各样的政策法规,以约束本国及外国企业的经营行为。人类在许多资源方面的消耗都在迅速接近地球的极限。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成为全人类能否继续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一位销售经理曾说:“过去生产经理常问我该生产什么,现在是我问他能生产什么”。原材料、技术工人、能源、淡水资源、资金及其他资源越来越少,各种资源的短缺对企业的生产形成很大的制约,而且这种影响在将来会越加严重。在市场需求变化莫测,制造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取得长久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制定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7)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赢得用户信赖是企业保持常盛不衰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赢得用户不仅要靠具有吸引力的产品质量,而且还要靠销售后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许多世界著名企业在全球拥有健全而有效的服务网就是最好的印证。

(8)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激烈竞争带给市场的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用户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消费者的价值观发生了显著变化,需求结构普遍向高层次发展。一是对产品的品种规格、花色品种、需求数量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要求,而且这种多样化要求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二是对产品的功能、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且这种要求提高的标准又是以不同用户的满意程度为尺度的,产生了判别标准的不确定性;三是要求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产品的价格要向大批量生产的那样低廉。制造商将发现,最好的产品不是他们为用户设计的,而是他们和用户一起设计的。全球供应链使得制造商和供货商得以紧密联系在一起来完成一项任务。这一机制也同样可以把用户结合进来,使得生产的产品真

供应链管理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二、21世纪企业面临的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对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进行了精辟分析,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仍然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我们完全有可能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继续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会议还指出,展望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三个动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是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全面分析国际形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和正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几乎就在同一个时间,1999年11月15日下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双边协议,由此,中国向正式加入WTO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加入WTO后,我国的整体关税将从22.1%降至17%。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指出,关税对整个民族工业的保护作用和职能不断在削弱,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所决定的。过去生产汽车、计算机、飞机基本上是在一个国家(地区),甚至是在一个工厂里面进行的。“一汽”生产的汽车,从第一个零部件到最后一个零部件,再到组装都是在长春生产的。这些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关税的降低以及技术,特别是电信与计算机技术发展,使全球化生产越来越普及,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基本上是全球化生产。目前,我国处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层次上,我们一定要参与世界大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成为其中的一个链条、一个生产环节。WTO的加入,对于我国企业实现这种战略发展思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整个的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体,既所谓的地球村。在这里,一国的经济会受到其他许多国家经济的影响。表1-1列举了采用全球战略的突出企业的例子。从中不难看出,这些世界上大牌公司的销售额主要都来自所在国之外。这种状况说明了全球性活动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香港强森公司的总经理帕特里克·王在决定新的中心选址时曾说,旧的时空局限已不复存在,客户可以在他们觉得最舒服的地方与我们说话,而产品却在最具有竞争力的地方生产。这种观点体现出竞争无国界的基本内涵。

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不仅已经很明显,而且进程正在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各种必要的手段和物质保证,而其中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大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为国家、企业间的经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条件。运用网络通讯、数据库、标准化等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信息网络化、全球化,使得各种信息能够很快超越国家和个人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传递和共享,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从网上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正是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世界上的每个企业都被各种经济纽带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补充。而同时,每个企业也都有机会占领更大的市场,但也有可能因竞争失利而被市场所淘汰,企业面对的将是日益激烈、甚至是残酷的市场竞争。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七下一篇:浅析意汉颜色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