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学方法

2024-07-03

有效的教学方法(通用9篇)

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1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关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我认为会用到以下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为引导学生而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基于网络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获取知识量、信息量最简洁的学习途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①再现功能、②集成功能、③交互功能、④虚拟功能。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开放性,教学应用时有具有直观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独角戏”似的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创新人才。“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教学方法的运用

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2

一有效教学情境的概述

什么是有效教学情境?我认为标准中“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就是有效教学情境。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 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实现高效学习。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能较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学习课堂的重难点, 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情境教学已被广大老师所认可并广泛采用,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现的教学环境中, 情境的创设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很多的教学情境没有基本教学实际、数学本质, 偏离了教学设计的目标, 无法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那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该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笔者结合“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过程, 谈几点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想法。

二教学片段展示

[教学片段一]

教师:下面, 我要给大家表演个魔术, 这是魔术道具:魔盒。 (课件出示魔盒)

教师:老师从魔盒左侧放入一个数, 咔的一下, 就能从右边变出一个数。比如老师随意输入一个数 (课件:2) 经魔盒一加工 (课件:12) 就出来了。

教师:再来一个? (学生说几个数, 教师课件演示)

……

教师:第三次谁没看到结果就知道结果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因为上面都是加10的。

学生2:每次输出的数比输入的数多10个。

教师:你们看, 输入的数在发生变化, 输出的数也发生变化, 在相对的一组数据里我们发现什么不变?那你能不能找出非常简明且非常概括的方法, 把所有有可能输入的数都表示出来, 再把所有输出的数都表示出来, 而且让人们一下子就能看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学生的作品)

(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交流, 达成共识——学生5的方法较好)

教师:能不能表示出输入的数和相对应的输出的数?能不能一下子看出输入和输出的数的关系?简明吗?

教师:同学们, 在不知不觉中, 我们又学会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解释了魔术中的秘密。如果你是编魔术程序的人, 你打算编一个什么样的字母式子?让老师一眼就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

[教学片段二]

教师:一个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呢?下面, 想说就说。

[课件展示] (1) 钱老师今年a岁, 明年33岁。 (2) 钱老师发烧了, 她的体温是a摄氏度。 (3) 钱老师想写一个数, 用a表示。

学生1:钱老师明年33岁, 今年应该是32岁, 所以a=32。

教师:确定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没)

学生2:小红发烧了, 她的体温是大于37度。

教师:你报一个数?

学生3:38度。

教师:还有其他答案吗?

学生依次报了:39、38.5、40、41度……

教师:a是确定的数吗? (不确定) 为什么可以有这么多的答案?

学生4:因为发烧了体温就是超过了正常的体温。

教师:那a会是100度吗?

学生5:不会, 因为体温计上最高的刻度是42度, 所以它不会超过42度。

学生:看来a表示多少还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学生6:钱老师想写一个数, a=7。

教师:谁有补充?

学生7:它是没有范围的, 它跟第2个不一样, 第二个在37度与42度之间, 最后一个因为数是无限的, 所以用任何数表示都没关系。

教师:我们看黑板, 请你整体地观察并思考, 这是同一字母a在3条信息中所表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8:我发现了a所表示的数是不一样的。 (哪里不一样?) 有的时候它只表示一个数, 有时候它表示很多的数。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 字母它所表示的[数]可以是某一个[确定]的数, 也可以是有一定[范围]的, 也有可能是[任意]的。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两个片段, 都是借助于一个简单、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教学目的的。

如[片段一], 对学生来说, 最难的是建立两个未知量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借助于魔盒这个道具, 就很轻松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魔盒的功能上来, 这个魔盒的魔法功能就是比原数“多10”。教师很容易就讲清楚了含有字母的式子, 即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关系, 也突破了这个难点。通过这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 并能创造性地发现两个未知量的关系, 实现有效学习。

如[片段二], 最简单的三句话, 却是最显露数学本质的三句话, 但每一句话都不简单, 都很有针对性。学生在说数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就感悟到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不同的——有时是确定的, 有时是有范围的, 有时是任意的。像这样的教学情境, 因为情境是关于教师的话题, 学生参与的兴趣很高, 同时因为情境没有其他额外因素干扰的, 所以学生最易透过现象看清数学本质。

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 有效教学情境创设应切合教学实际

一切的教学情境都应是为有效课堂教学服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创建高质量的有效教学情境, 应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 紧扣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内容。我认为有效教学情境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1) 吸引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 (2) 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个别教师有时往往会过多关注第一点而忽视了其第二点功能。我认为教学情境主要还是为教学重难点服务的。当学生遇到学生困难时, 有效的教学情境就刚好成为一个扶手, 让学生感到亲切贴近生活而又富有情感, 帮助学生顺利到达学习彼岸。

2. 有效教学情境创设应符合“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 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 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我们的教学情境设计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规律。要从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 结合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 还有能诱发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最近发展区。要从学生积极的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有效的情境之中。如果情境设计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就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 学生也不能以积极的状态参与学习, 缺少自动学习的内驱力, 就谈不上有效学习, 这样的教学情境还是不要为好。

教学片段一中, 魔盒教学环节就是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有效教学情境。学生的已有水平是会用字母表示数和能较容易弄明白魔盒的数字变化规律, 潜在发展水平是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输入和输出数的关系, 魔盒环节就刚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过渡的机会, 学生能通过现象发现数学本身的规律,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 有效教学情境创设要立足于“数学本质”

张奠宙教授曾在《当心“去数学化”》一文中指出:数学教育, 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的确, 真正的一堂好的数学课, 必然是凸显数学本质, 充溢着浓浓“数学味”的课堂。因此, 数学教学设计就应着眼于研究如何凸显数学的本质, 研究如何精中求简、返璞归真, 让学生享受数学探究的乐趣, 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我们追求有效科学家情境, 就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为了“情境”而情境, 所设置的学习情境与当前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把“数学化”搞成了“去数学化”, 这显然就成了一节缺乏数学味的课。二是情境复杂化, 造成学生对背景理解的困难, 干扰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更不利于课堂教学。因此, 我们所需要的有效教学情境必然要凸显其数学本质, 尽可能地排除与数学无关的其他东西, 带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片段二中, 通过有效而简单的教学情境, 基于真实的现实问题情境, 完全没有过多花哨的东西, 但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内在变化的情境, 使学生明白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与现实条件有关, 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是有效的、简洁的, 在培养学生数学严谨性的同时, 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为下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数学情境创设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问题的发现、解决与应用的过程。但情境也是一把双刃剑, 运用得当, 会使课堂生机勃勃,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运用不当, 则会淡化数学课堂的数学本质属性, 影响学生的课堂生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发展需求和数学本质的需求, 创设出合情合理的有效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有效对话:迈向有效教学的基石 篇3

一、激发对话热情——有效对话的前提

有效的教学对话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交流,在倾听、接纳、欣赏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入的:

师: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都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生: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一般是在什么时候播出?

生:晚上7时。

师(板书:晚上7时):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那电视上是写着“晚上7时”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视。(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

1:不是晚上7时,是19时。

2:19时就是晚上7时。

师(对应板书:19时):19时,这是一种什么计时法?它跟我们平常说的“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

……

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为教学的启动营造了一个宽松平等的氛围,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思维在对话中碰撞,情感在对话中融通,师生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二、展开充分交流——有效对话的基础

师生对话研讨的广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进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胆亮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小组、师生间的合作讨论,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最终达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出示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产生分歧,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及时组织学生辩论。

1:我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对折后,发现折痕的两边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所以认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2:我反对。虽然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都一样,但并没有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3:我反对。虽然对折后两边没有完全重合,但只要我们沿着折痕剪开,换一个方向后两边就完全重合了,所以我坚持认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4:可是,只有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才算是轴对称图形,剪开后两边完全重合是不算的。

正当大家都同意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又有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手:“我还有补充。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度一样,变成一个菱形的话,那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他还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实验。

……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更多的互动时空留给了学生,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交流中,知识难点逐步被突破,实现了经验的共享、情感的共鸣,体验到知识获得的满足,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三、着力突破难点——有效对话的关键

在教学关键之处展开对话,学生在相互质疑、相互辩驳中必然会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方法的学习。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学片断如下:

师:早上起来,小动物们排队准备做操。你瞧,它们的队伍排得多整齐啊!在这么多小动物里有一个小动物是老师最喜欢的,它排在第5排第3个,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你能找到它吗?在图纸上圈出来。

1:我找到的小动物是蓝猫,我是这样数的(边指图边说),1、2、3、4、5这是第5排,1、2、3这是第3个。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从左往右数第5排,从前往后数第3个。其他小朋友找到的是什么小动物?

2:我找到的小动物是小兔子,我是从前往后数第5排,从左往右数第3个。

……

师:咦,我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呀,你们怎么会找出不同的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在小组里讨论)

3:我们看的方向不同。

4:我们在确定排的方法上不一样。

5:从前往后数比较好,体育老师就是这样数的。(大部分学生点头)

师:说得真好!在生活中,我们习惯上把横着的作为排,从前往后数,这最前面的是第1排,往后是第2排、第3排、第4排、第5排……

在上例中,教师没有急于对关键性的问题“排的方法”下结论,而是通过提供“找小动物”的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让学生相互对话、质疑、大胆的尝试。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欲望,让知识的重点、难点在对话中被分散、突破。

四、内化认知过程——有效对话的目标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除了和教师、教材、其他学生对话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和自我对话。通过和自我对话,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我评价意识和反思能力。

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用量角器量得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全部是180°时。

师:这样的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在不同的位置,我们只要稍不小心把哪一个角量错了,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就会……

1:不是180°。

师:就不准确了!要是我们能把三个分开的角……

2:把三个角合起来。

师:真不错!剪也好,撕也好,折也好,大胆尝试!注意这个问题可不简单,我建议想好了办法后,还可以同桌两个人之间交流交流。

……

师:好了吗?告诉大家你研究的是什么三角形?

3:我研究的是钝角三角形。我原来量的是175°,现在变成了180°。

师:为什么说现在变成了180°?

4(演示折的过程):因为折好以后这是一个平角,平角就是180°。

师: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研究锐角三角形的同学请举手。

5:我原来量的是179°,现在撕下来拼起来后也是180°。

师:拼起来是平角,那肯定就是180°。那直角三角形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肯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

生: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教师板书)

师:这些三角形的大小相同吗?(不同)形状相同吗?(不同)可它们都隐含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的内角和都是——

生:180°。

师:同学们刚才涉及的其实是数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叫转化。我们常常遇到自己比较陌生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就把它转化成我们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再进行解决。

……

这一环节的教学,几乎是由教师、学生一问一答而构成,句式简短,节奏明快。其间,教师象问得随意,学生答得从容,似谈心,似拉家常。整个教学过程,清风徐来,波澜不惊,丝丝入扣,润物无声。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学得轻松、愉悦。

五、感悟数学思想——有效对话的升华

数学教学的任务正在从“双基”向“四基”延展,其中,基本的数学思想是重要的教学方向之一。但因数学思想不像数学方法那样直观可感,因此在教学中,师生对话时教师要做好引领和提升,让学生从现实的学习基础出发,不断感受数学思想的光芒。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学片断如下: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公式。(出示圆)怎样来求这个圆的面积?

1:可以把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怎么转化?

2:把圆平均分。(大屏幕上演示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重新拼接,结果还是一个圆)

师:转化不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怎么回事?

3:平均分的份数不够多。

师:是这样吗?那我们分得多一些,请大家仔细观察。(演示把一个圆分割为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并试图拼成长方形,从平均分成4个、8个到16个)

师:你们发现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生3: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师:你们都同意他的看法吗?(学生表示同意)那我们再来分一分这个圆。(课件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2个、64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下去会怎样?

生4:拼成的图形就真的变成了长方形,因为边越来越直了。

……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经历了从无限到极限的过程,感悟了极限思想的价值。学生有了这个经验基础,将来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办法,从而再一次加以利用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的方法 篇4

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方法》(技能)的讲座,我受益匪浅,讲座中提到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看法与观点。叶圣陶先生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

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也说过:“明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参与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参与,要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探索。本文就让学生在学会学习方面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学会参与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在数学中,激发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通过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猜一猜、玩一玩等活动,来触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获取。

例如,在学习“万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内容时,我请学生用1、2、3、5、6、7、8这七个数字写出四位数减三位数的竖式,并算出得数,看谁写的算式多,算得对。这一开放性的尝试练习,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一下子就写出了好多竖式,老师又要求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并把写好的竖式进行分类,很快,学生就按“不退位”、“一次退位”、“隔位退位”和“连续退位”进行了分类,还能有条有理地说出思考的过程。老师只是在“连续退位”的关键处进行点拨,按常规两节课的内容,用一节课就学会了,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极佳教学的效果。

二、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智慧和成人智慧的区别不仅仅是知多知少的差

异,更主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能力不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方式及其能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我在教学中经常问学生:“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积极鼓励那些和别的同学想得不一样,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启发他们不断地去探讨、去发现新的思考方法,在教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次,一位老师借我班施教“鸡兔同笼”这堂兴趣课,其中有这样一道题:鸡兔同笼,有头8只、腿22条,有几只鸡?九只兔?按老师的教学思路,把8只都看作鸡,这样就有16条腿,(用图表示)还差6条腿再分别在每只鸡上添上2条腿变成兔,所以有5只鸡和3只兔。这时,就有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另一种方法,可以把8只都看作兔,这样腿就有32条,多出的10条腿,就在每只兔上去掉2条腿,有5只兔变成鸡,所以有3只兔,5只鸡。这位学生的思维过程相当清晰,她能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在她的启发下,接下来的一些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用两种方法来思考解答。平时,我也经常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尽量和别的同学想得不一样。久而久之,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从而拓展了思路,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会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培养每个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一个方向,让“问题”这个中介在课堂教学中去启动学生的思维,让“问”起到“思”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多学,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怎么办”,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极具创造性的学生。

教学中,教师不但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问题,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一次数学兴趣课,我特意出了这样一道题:店里有苹果15千克,鸡蛋5千克,一共有水果多少千克?要求学生默读后列式解答,而且在一分钟内不要发表意见,结果有6位学生简单地把两个数加起来就算解答完了,还有几位学生则用15X1和15+0的算式进行了解答,其他学生则纷纷举手表示有疑问,有的说:老师,你是不是把条件抄错了?有的说:我觉得这道题不能解答,因为鸡蛋不是水果,要求一共有水果多少千克,只有一个条件不能算,这时,老师就紧接着问: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使

两个条件都能用呢?这下可热闹了,有的说把鸡蛋改成桔子或其它水果,问题不变,就可以解答了,有的说把苹果改成鸭蛋,问题改成共有蛋多少千克;还有的说,条件不变,只要把问题改成苹果比鸡蛋多多少千克或者苹果的千克数是鸡蛋的几倍就可以算了„„我认为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经常鼓励学生质疑,而且要容纳不同意见,尤其要鼓励学生超越老师,这样学生的思维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四、点拨引导,让学生学会探索

由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是采取同化的方式进行,在旧知识的参与下,通过积极思维,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知识的迁移上铺路搭桥,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点拨学生思路。在教学中,适当采用灵活、多向、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数学兴趣课上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有5元钱,买了3本练习本,用去了1元5角,问营业员应找回小明多少钱?学生读题后,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应找小明3元5角。这时,我没有任何表示,只是把答案写在了黑板上,片刻,璐璐同学举手问:“老师,我有个小小的疑问,小明的5元钱是一张的,还是几张的”?我说:“你问得太好了,大家想想看,可能还会出现哪些情况”?这下课堂上真像开了锅似的,有的说:只要找5角好了,因为小明可能是两张2元,一张1元;有的说:不用找上,因为小明可能有一元和5我有的另钱;有的说:找1元,小明可能是两张2元,两个5角,他给营业员2元5角,营业员找他1元;还有的说:只要找1角,小明有可能是一张1元,其它都是2角。想象得多棒,种种解设都在情理之中,同学们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情况来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同时,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对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有很大的作用。

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5

宝鸡市千阳县南寨中心小学

李焕成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也经历了困惑、迷茫甚至产生过动摇,但经过学习理论、积极实践,经历了一些挫折失败,到现在的有所感悟,特别是看到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学生学习成绩较前提升,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我觉得自己的辛苦和付出真的很值得。现在就我在教学中是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的一点体会。

在我刚接上这个班,对有效教学还不太清楚的情况下,根据班里的人数随便分了6个小组,结果所有的问题都出来了:1,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表现为学习好的同学 “以我为中心”独霸话语权,不知尊重他人——只关注自己展示,不倾听,不配合,甚至出言伤人,引发矛盾;不顾小组存在——只表现自己见解,不顾全大局,不顾同学感受。有的学习差的学生消极退缩,不论讨论如何激烈,总是低头观望;即使轮到他的参与,仍然是推诿推脱,消极应对。还有的学生依赖学习好的学生,“搭车”现象突出。有的只顾组内讨论,过于喧哗、干扰他组,影响合作质量。

其实,是学生不懂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由于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学习“公约”和规范,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导致怪象多多,效能低下。表现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七嘴八舌,凑热闹,瞎起哄,;有的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大声插嘴、抢话;有的不能相互帮助、纠错、补充;有的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仍表达自己意见,难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当时确实有点犯愁。怎么办呢?

经过认真反思,我认为极有可能问题出在了分组这个环节上,于是我便认真学习了韩立夫教授的讲座和理论,并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最后,在考虑好方案后,我重新进行了分组。首先,在组建小组之前召开了动员会议,把组建的好处(合作—共建—人人发展)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注意的事项、达到的要求等向学生说明白,让学生先从思想上认可,心理上适应,最短时间内消除学生与常规对比的矛盾。其次,在操作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可。具体办法是:

1.确定小组人数

小组人数以4至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2.异质分组

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首先综合各种能力选择出六名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和我协作,按照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家庭情况等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能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可能(因为差异也是一种资源);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

3.组员编号

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等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学业水平。以6人一组为例,在组内成绩好的都编为1号和2号,成绩中等的编为3号和4号,成绩差的编为5号和6号。每个小组的对应号都在同一水平上。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我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同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例如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时,我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叫每一组的某一号,根据这位同学解答问题的情况给小组加分或减分。此时,组内的其他成员都为他加油助威,被叫的同学惟恐为小组抹黑而全力以赴,班内气氛相当热烈。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而公平竞赛又能够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变革座位排列方式

安排座位时学习比较优秀的同学坐在中间,学习相对比较差或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同学坐在两边,最大限度的发挥优等生的辐射作用。

位置编排的目的本着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课堂中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参与的程度,把课桌排成有利于师生、生生的讨论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群体。考虑到空间的限制,小组数量不可过多,6个左右为宜,并且撤掉讲桌,在形式上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和谐、“无威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相互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尤为重要。我将班上的38位同学分成了6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一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选择组内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的同学做组长(一般情况下,每小组的一号、二号为正、副组长),负责组内的任务分配和协调工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两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时,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 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我们班是一个月),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每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几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一是评价学生个人。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1.家庭作业:组长在检查家庭作业时,将作业划分等级,根据等级情况给小组成员加分,A等的加5分,B等的加3分,C等的加1分。

2.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由教师掌控。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每天,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表现适当的给小组加分或减分。为了方便操作,课堂表现评价表一式两份,一份画在黑板一侧,便于教师课堂使用;另一份打印表由班长保存。

二是评价学习小组。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1.学业成绩:主要根据单元测试的情况来定。每次单元测试结束后,小组平均分居前五位的可以得到一颗星星,期末时根据星星的数量评选出五个先进小组。未达标的小组要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反思,找出原因,查漏补缺,及时纠正。未达标的个人要主动找老师分析试卷,这比老师找他要好得多。每每这个时候,凡是为小组扯后腿的同学都非常难过,无须老师动口,他们都会好好学的。而认真负责的组长和其他组员为了小组利益也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2.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等。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学习用具等,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合作小组形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培养计划,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进行培养与指导,更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在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基础上,通过每个小组成员长期、主动的努力而形成。

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认为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1.合作学习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班上有一名女生,人挺聪明,因没有学习自觉性,成绩不太好,失去了自信心,没有了学习兴趣。自从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因是小组评价制,各组员怕她成绩不好,拖后退,都争相帮她,鼓励她,如今她的成绩已开始不断进步,而组员们见她有了进步,也很有成就感。

高中语文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6

正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重心和灵魂,对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能促进这些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目标正确与否、明确与否还成为评价一堂语文课优劣的标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把握与确定,教学目标的正确、明确能减少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一定备教材、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现状来制定正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晋灵公不君》这篇文言文时,首先当然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其次要求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让那些具有出色品质的人物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教育。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针对我们的学生,要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如不考虑学情,教学内容就无法落实,学生无法弄懂弄透,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无法实现。比如,在讲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十则》时,如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去大谈文艺理论,学生就会既不感兴趣,也不可能理解。其次,教学内容应走进生活。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语文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对语文教师每一堂课所制定的教学内容也会结合自身的阅历形成个性化的理解,此时,让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将那些作家、作者的情感体验引入到学生自己的相类似的生活体验中去,让学生自己与生活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家作者对话,这必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英语的18个有效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

★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 《有效管理5大兵法》读后感

★ 课堂教学方法

★ 幼儿园教学方法

★ 计算机教学方法

★ 浅谈小学教学方法

★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构建,教学效能,浅析

数学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分支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对象必修的学科之一. 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知识学科,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放置在学习对象良好学习能力以及思想品质的锤炼和培树之上. 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一词,其内容和含义发生了革新和变化,更多的将学习对象的学习技能和素养培养作为衡量和评判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尺”. 课堂有效教学构建的方向,与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形成了高度的融合和一致. 笔者以为,有效课堂教学架构的设置,应始终遵循和按照新课标“学生主体核心,能力培养第一要义”的目标和原则. 鉴于以上认知和体味,本人现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所得,粗浅分析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的构建.

一、教学活动进程贯穿双边互动活动

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学习探知数学知识的过程,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融入了双边互动的实践进程. 实践证明,“孤掌难鸣”,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独立运动”,难以实现预定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缺少的就是教师和学生深入互动的实践环节. 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建构有效教学体系,就必须运用发展的观点,运动的理念,将教学活动贯穿进双边互动的特性,开展的教学活动要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谈、沟通、探讨等活动形式,呈现在教学活动实施之中,让教师和学生在深入沟通、深刻讨论、有效辨析的双边教学活动中,主导和主体特性得以显著呈现,能力和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如“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新知教学活动构建时,教师结合本节课知识点的内容要义,为保证新知讲授活动的效果,教师将学生引入新知讲解之中,采用交流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指数的取值范围,学生指出,指数可以取有理数,教师实时向学生指出,指数为无理数时,ax也是实数,因此,可以将指数范围扩充为实数范围. 此时,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得到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在上述新知讲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互动交流和生生之间合作讨论的双边学习形式,将高中学生深入引导到教学之中,高中生更加深入地融入渗透其中,同时,主体能动特性得以有效运用,让高中生对新知内容认识更加深刻,保证了新知教学效能.

二、教学活动方式渗透能力培养要义

教学活动的整个实施进程,就是培养学习对象技能的训练和提升过程. 教学活动进程中,教学方式的应用,就要时刻为教学预定目标的实现、学习对象学习能力的培树做好“功课”. 近年来,笔者通过高中数学改革纲要的研析,深刻认识到,学习对象的学习能力培养,成为课堂教学永恒不变的“追求”和“职责”. 众所周知,教学方式要为学习能力培养课改要义“助力”. 因此,教师应树立“学生第一,能力至上”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方式的选择上,应该紧扣学习能力培养这一要义,针对高中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教材内容的不同要求,在运用进程中,要与时俱进,把教学方式的应用进程演变为教师有效指引,学生深刻探究的过程,实现教学活动效能与学生学习技能等方面“两不误”,“量提升”.如“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点“已知向量如果现在知道A,B,C三点之间共线,那么这个k的值是多少?”的案例讲解中,教师根据该考查点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组织高中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方式,高中生探析问题条件认为,本题是考查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提问题条件,思考探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合作讨论认为,根据所学的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内容,可以知道要使A,B,C三点共线,需要满就行,从而可以列出符合问题条件的方程,求出k的值. 教师组织学生动手解答问题,并要求在解题过程中,探析归纳解答此类型问题的方法策略,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归纳指出,解析该问题条件,首要任务就是找寻出符合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内容,然后运用方程思想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数学教师对教学活动方式的运用,要不拘一格,融会贯通,将多样教学方式融合其中.

三、教学活动内容紧扣教材内容要求

教育学指出,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也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和依照的“本”,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其内容设置、方法开展,都为实现教材内容的有效讲授,教材要求的有效告知. 因此,在教学活动内容的设置上,高中数学教师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这一“根本”,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应该深刻研析数学教材内容,深入探析数学教材重难点,认清数学教材知识点的“主次”“轻重”,从而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实现所教内容紧扣教材,所教内容凸显重点,提升教学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切合紧贴教学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升华提升,对已有数学内容进行挖掘、加工,形成具有开拓性、拓展性的教学内容,升华整个教学活动.

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学习主体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会关注到英语学习各个方面的重点难点,保证教案内容完整,在教学过程也会尽量加大学生的题目训练力度,但如果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学生无法有效的“学”,那么教师的教学还是有效的教学么?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从而打造有效的课堂。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让课堂更加有趣。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乐意去学,是教师应当时时思考的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将英语变成完全的重复性学习,一味的让学生背单词、背语法、背课文,将应用英语变成学生望而却步的枯燥的学习。事实上,英语的学习应该是基于兴趣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去了解异域的风土人情、去拓展眼界,让英语成为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的跳板。例如,在学习“Food and drink”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食物,并教他们这些食物的英语表达。而针对教材上的一些西方食物,教师可以对其中几个给他们讲讲是什么样子,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眼界,也给他们留下对外国文化的期待和想象,令他们有动力学好英语,为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如果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味教学,不管学生的听课状态,将学生与教师脱离开来,那么教学的效率可想而知。为此,教师要学会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注重使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令学生注意力时时保持在课堂当中,比如讲一些英语国家中的小笑话,帮他们理解英语语言的思考方式;还可以给学生留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在课堂上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英语情境中了解英语用法的表达。

3.引导学生培养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养成好的习惯,对于今后英语学习体系的构建与英语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时常提醒学生如何正确学习,杜绝不好的学习习惯,为高效学习打好基础。课堂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如何高效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为课堂高效学习节约精力和时间,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讲课前阅读将要学习的部分,试着理解文章含义,概括文章大意,熟悉难词生词和一些长难句的表达,带着问题去听课,有助于听课效率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跟着教师的扎实前进。课后复习要将学过的单词语法进行记忆,并学会应用,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经典表达,做到张口即来。除了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学生在平时也要养成随手记录积累的好习惯,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词句积累,单词和词组是学习英语的砖石,是提高英语能力的基础,将平时接触到的知识点进行积累,不仅可以节约集中学习的时间,同时,单个记忆也能提高记忆效率,实现高效学习。

二、让学生学到有效内容

1.因材施教更有效。教育讲究因材施教,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接受范围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在英语教学当中,如何让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十分重要,在一些比较活跃的班级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活跃的特点允许他们对学习场景进行讨论、小组学习等,将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运用到学习中,而一些上课较为沉闷的、讨论效果不佳的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表达自我,充分利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准备教案时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偏难或偏易都不能达到有效教学,因为内容太容易,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认为学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而偏难则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学习心态发生变化,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材施教过程要把握教案的难易程度,使之既能提高学习能力,又不会超出学生接受范围,教学手段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变化,对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完成学生自己的“学”。

2.举一反三提高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会某一场景下的表达,某一单元的单词或语法,而是借教学中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完成英语思维的建立以及知识范围的拓展。在学习新的章节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影片,了解英语国家的日常表达,并在其中找到相关知识,逐步了解英语思维模式,为今后尝试英语表达做铺垫。

三、结束语

教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帮助他们达到有效的“学”,以及教师要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更高效,达到有效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立娟.浅析有效教学的涵义与价值——以大冶市还地桥中学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2]杨丽林.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J].好家长.2016(04).

《有效教学的方法(技能)》作业 篇9

一、沟通与信任

首先要与学生之间达成信任,就必须通过沟通这种形式。

室内课的首次见面是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最好时机,因为之后的一年都要与学生共同在一起摸爬滚打,第一面的印象尤为关键,要先与学生达成共识,为以后的交流打好基础,让学生明确教师的计划,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关于训练的问题是交流的主题。

二、言出必行,师德师威

其次室外第一节课是室内课信任的延续,室内课教师所讲的要求在室外第一节课应该严格执行,对待班上任何一名学生要一视同仁,这点尤为关键,教师对学生的威信以此建立。

课堂之上教师说出的话必须付出行动,对学生说过的要求只要学生没有做到,哪怕浪费一点时间,去按照教师以前说过的措施去执行,也是值得的,这样对于教师以后的班级课堂管理会节省大量的时间。

三、策略措施

1、课堂之下答应学生的事情也要有求必应,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遇到不会的也要帮助学生寻求解决的途径,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增强。

2、对于班上的特殊学生要区别对待,先从班主任那里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并根据这些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总结每个学生的优缺点,逐一攻破,碰见组团忽悠的就找准“团长”,让团长管理这些学生,效果可能会好些。

3、对于长期从事逃窜的学生,抓住他们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让其从精练到跟上正常训练,如果长期屡教不改的就发配给团长一并看管。教师一定要知道这些学生为什么不练,锻炼对我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如此有利,但参与和坚持锻炼的普用人却如此之少的心理前因是什么。换句话说,是什么样的心理原因致使人们不参加锻炼。3.1 科学训练常识太少

3.2 没有人去主动帮助她(他),她(他)身边没有同学去督促、鼓励,而是一起向后看齐,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

3.3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学生的真实原因,并用科学的实例去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

4、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尽快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解决,碰见个别刺头的学生在课堂上扰乱,教师应该照顾到大部分同学的练习效果,让班干部、班委、体委、组长去管理。

四、寻求帮助

l 班里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或者是班里男女体育能力严重失调的情况,应该如何进行调整?

认真回顾《有效教学的方法(技能)》这门课,请说一说:学完课程后,您认为在有效讲授、有效指导、有效提问和有效调控这四个技能中哪一个技能是自己欠缺的?您计划如何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技能?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

有效调控是我在教学中欠缺的。经过学习《有效教学的方法(技能)》这门课,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课上调整节奏的能力欠缺。教师讲课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节奏,教学节奏太慢,学生听懂了还在重复,会使学生厌烦,造成消极的课堂气氛,这就是我的缺点所在;教学节奏太快又会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能理解知识,感到受挫,从而造成压抑状态或者会引起对立情绪。因此教学的节奏既应该保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又使学生不断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教学节奏还应该有所变化,时快时慢,总是保持一样的节奏也会使学生厌烦。教师在课堂上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随时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节奏。

认真回顾《有效教学的方法(技能)》这门课,请你从有效讲授、有效指导、有效提问、有效调控中选择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也可就课程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谈谈带给你的启发或反思?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上一篇:社工服务管理制度下一篇:三年级小学生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