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素质培训

2024-08-18

驾驶员素质培训(精选8篇)

驾驶员素质培训 篇1

驾驶员素质培训

1.着装整齐清洁,注意个人卫生。举止大方得体。

2.不得口出脏话,特别是对待客户时更应注意自身形象。礼貌接待客户,文明用语,无论出现任何问题都不可以和客户发生争吵及肢体冲突。如遇客户不理解,应告知客户问题需向公司请示解决,并向公司汇报情况,由公司出面解决。另外,对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一定要积极配合,不可以有言语上的无礼或冲撞。(常用礼貌用语:您好 谢谢 对不起 请稍后 麻烦您 有什么问题和需要我们公司会竭诚为您服务 祝我们合作愉快等… …)

3.保持车内外清洁,备用配件工具等码放整齐备用。车辆随时擦洗,保持外观清洁,车内被褥干净并叠放整齐,经常擦拭驾驶室内部,保持驾驶室的卫生。

4.在客户场地工作应服从场地负责人的管理,积极配合客户要求来调动车辆。不可在客户厂区做饮酒吸烟等有损个人及公司形象且危害场地安全的行为。

5.驾驶员内部不可分帮立派明争暗斗。驾驶员要本着团结一致,共同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态度工作。

6.进入停车场地或装货场地,司机要将车停到指定的装货位置并停放整齐摆正车盘。进出停车场地和客户场地,车速不可超过5公里/小时。

驾驶员素质培训 篇2

1 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众所周知,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单独、时间长、对人体精力和体力消耗大的工作, 不仅要求驾驶员必须具备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等, 而且要求驾驶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 是影响安全行车的潜在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 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 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 很难改变和提高。但是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 心理素质好, 其身体素质的水平就高, 维持的时间较长, 工作效果好, 反之亦然。

因此, 作为一名驾驶员, 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地运用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的能力。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急躁、紧张、刺激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 需要立即决定时, 应当机立断, 毫不犹豫。在无法避免事故发生时, 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2 健康稳定的性格

人的性格往往能主宰人的行为。试想, 一个性格急躁易生气、心胸狭隘不宽容、遇到红灯或堵车就着急、情绪不好拿车撒气的人, 他开车谁会放心呢?机动车上路本身就有危险, 如果再意气用事, 拿自己安全不当回事, 拿别人生命开玩笑, 这样会造成多少不必要的交通事故?因此, 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关注别人的安全, 要有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和为他人负责的意识。手握方向盘, 安全记心间。

人的情绪, 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情绪不好, 行为失常, 驾车不安全。积极地情绪可以明显提高人的活动能力, 愉快的情绪使人朝气蓬勃、精神焕发。驾驶员带着愉快的情绪上车, 就会有助于观察、仔细思考、准确判断, 对具体驾驶操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使反应迅速, 动作敏捷等, 对安全行车很有帮助。消极情绪、悲观心境则会导致精神不振、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懒于观察、反应迟钝、动作迟缓, 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 要确定一位驾驶员是否成熟、可以上路“单飞”, 除了必备的安全驾驶技能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工作就是“磨性子”, 使驾驶员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台”, 做到不急不躁, 忙而不乱, 要有一个良好而稳健的性格。

3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驾驶习惯

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 驾驶员在职业活动中, 除了有国家法律法规的调节外, 更多地是用道德的内心信念来约束和调节。作为一名驾驶员, 要树立风险意识, 要兢兢业业, 不计个人得失,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特别是当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侵害时, 要挺身而出, 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宪法明确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汽车驾驶员应该养成热爱劳动, 热爱本职工作的习惯, 对本职工作应兢兢业业, 尽心尽责, 要有敬业精神, 树立劳动光荣、从事驾驶员职业光荣的道德观念。

要树立文明运输、礼貌行车的思想。它是驾驶员职业态度、职业责任的体现。驾驶员在行车中, 要端正驾驶作风,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例如:过积水路面慢点开, 不要溅着其他人, 给他人一份尊重;看到新手上路, 不是怀着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其笨拙的操作, 而是以宽容的胸怀谦让的行为促其成长。遇到故障车, 即使搭不上手也安慰一句, 体现一份互助和关心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作风, 会给别以温暖, 给别人方便同时也给自己以方便。在驾驶过程中不抽烟、不接电话、系好安全带, 会车过程中文明礼让, 遇到老人孩子和行动不便的人, 微笑示意他们先行, 这不仅是一种好的驾驶习惯, 也可以表现出你的高尚品质。

4 过硬的汽车驾驶操作能力

汽车驾驶技术的好坏, 直接影响汽车驾驶安全。优秀的汽车驾驶员首先应有正确的驾驶姿势, 才能有利于观察道路与交通环境的变化, 才能有利于观察汽车仪表板, 才能有利于集中精力判断汽车前后、左右车辆在道路上的位置状况, 也才能有利于正确判断与道路上行驶的其他车辆或道路构造物之间的距离, 选择正确的方位和安全通道等, 才能有利于正确操作和减轻驾驶的疲劳强度, 有效地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汽车驾驶影响, 从而有效地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职业技能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一定的职业技能体现出来的, 职业技能又是实现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的基本保证。努力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 是提高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基础和保证。具有熟练的驾驶技能, 必须做到手脚动作配合密切, 互相协调, 方向盘掌握稳妥, 车速合理, 变速时油门、离合器配合适当, 制动运用得当, 并能在行车中善于正确处理人、车、路、气候、环境五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分析和判断外界各种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 能正确处理复杂情况和紧急危险情况,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汽车驾驶是一个风险性很高的职业, 它需要驾驶员具备心里、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只有各个方面素质兼备, 才能做到安全行车、文明行车, 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驾驶员。

摘要:驾驶员是机动车的驾驶者, 是安全的“舵手”, 他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安全行车的质量。作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 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健康稳健的性格、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驾驶习惯, 还要具备过硬的驾驶操作技能。

论驾驶员综合素质与安全驾驶 篇3

[关键词] 驾驶员 综合素质 安全驾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连续几年井喷,全国汽车驾驶人数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而相对应的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我国目前正处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鉴于在人、车、路、环境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交通安全系统中,汽车驾驶员作为交通参与者处于核心地位,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首先从驾驶员的因素入手。公安部交管局局长指出,据对我国28000起交通事故的分析,人的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占96.4%,由驾驶员违法所造成的事故占74%[1]。本文将分析驾驶员综合素质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探讨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实现安全驾驶提出对策与建议。

1 驾驶员素质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地位及作用

行车过程中,道路交通环境要靠驾驶员感知,车辆行驶要靠驾驶员控制,交通安全与驾驶员的素质息息相关。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囊括了心理、生理、技能、法律、思想道德和科技等素质的复杂综合体。

违法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者占有较大的比例,据统计,驾驶人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等违章操作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80%[2]。可见,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影响整个交通安全体系的主要因素和决定性因素。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由其心理、生理等因素所决定,而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好坏又取决于驾驶员综合素质的高低,驾驶员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交通安全。

2 驾驶员综合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分析

2.1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安全驾驶的砝码。汽车驾驶员心理活动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影响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心理特征主要包含人格、注意、环境三个因素。

2.1.1 人格因素。与不安全驾驶行为相关的人格特质主要包括感觉寻求、易怒特质等。以感觉寻求者为例,感觉寻求者并不将超速、追尾等驾驶行为视为危险,反而认为这是高超驾驶技能的体现。而攻击性驾驶行为常出现在受到挑衅或感到受挫的情景下,有易怒特质的司机容易产生愤怒的状态,继而表现出该行为。

2.1.2 注意因素。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两个方面。无意注意是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主观努力的注意,主要是由事物的外部特别所引起的。无意注意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要主观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要求驾驶员关注路面动态与交通指示。

2.1.3 环境因素。行车环境中各种不同的特征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表现。在驾驶研究中,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因素中,直接的环境因素如乘客,时间压力,交通堵塞;间接的因素如驾驶行为相关的文化因素[3]。

2.2 驾驶员的生理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生理素质是安全驾驶的必备条件。驾驶员开车虽然不是重体力劳动,但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承担着很大的压力。驾驶员不但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更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以及人体各个器官功能的协调和配合[4]。在车速和交通密度不断提高的当下,对驾驶员提出了更高的生理素质要求。影响安全行车的生理素质集中反映在疲劳驾驶与病态驾驶两个方面。

2.2.1 疲劳驾驶。疲劳是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使人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引起的。睡眠不足、连续驾车时间过长、气温偏高或偏低、单调的交通环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疲劳驾驶不仅使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还会降低驾驶员听觉和视觉的敏锐度,反应能力、操纵能力、动作准确性也会随之下降,造成驾驶员短暂瞌睡或对道路判断错误,严重者导致事故发生。

2.2.2 病态驾驶。良好的健康状况是驾驶员安全驾驶的重要保证。但是,驾驶员生病了又不得不服药。由于疾病,驾驶员服用了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这些药物常用、易得,服用之后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比如: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会大大降低、动作不协调,也很容易酿成祸患。

2.3 驾驶员的技能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驾驶技能素质是安全驾驶的保证,突发事件中驾驶员的瞬间反应及果断处置更决定着人和车的命运。据统计,因驾驶技能造成的交通事故占驾驶员原因的40.7%[5]。驾驶员的技能素质包括驾驶基础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两个部分。驾驶基础知识主要是指驾驶员应该熟知的基本的驾车常识。驾驶员深入掌握驾车基础知识,避免不当操作,能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包括对汽车空间位置判断的能力、综合控制汽车的能力、正确观察和判断道路交通情况的能力、正确使用灯光等装置的情况、安全驾驶行为和文明驾驶意识等。驾驶操作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也是在不断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完善的。驾驶人员只有掌握了一般操作与特殊操作相组合的精华技艺,面对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及其不同的行车条件,才能把握要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灵活变通,达到确保行驶安全的效果[6]。

2.4 驾驶员的法律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法律素质是安全驾驶的重要基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是汽车驾驶员行车的基本准则。驾驶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心理、生理、技能等方面,还表现在对交通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知识的认知与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上。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建设在不断完善,比如:自2011年5月1日起,醉酒驾车列入刑法,秉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的理念,管理部门对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加大。驾驶员应自觉学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遵章守法,树立安全行车思想,破除侥幸心理、过度自信心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引导广大驾驶员重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把道路交通安全、道路运输有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内容纳入驾驶员素质再教育工作,使广大驾驶员熟悉、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和道路运输法律法规,遵章守法,从而减少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确保安全驾驶。

2.5 驾驶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安全驾驶的重要保证。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不论是思想、态度或行为,都决定着个人道德素养是否合格。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合格了,才能指导其用心做好工作。因此,要加强驾驶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实践表明,一个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驾驶员能够学会控制脾气和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文明、礼让驾车,从而实现安全驾驶。反之,如果行车中未养成好的驾驶思想道德,纵容驾驶陋习,遵章守法、规范驾驶、安全驾驶意识缺失,无视他人安全,常常将导致严重的、无法挽回的后果。

2.6 驾驶员的科技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科技素质是安全驾驶的有力保障。一方面,驾驶员必需有一定的科技素质才能掌握汽车的结构、原理、性能和对其进行维护保养,才能避开安全驾驶的误区,胜任驾驶这一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比如,空档滑行既浪费燃油又毁制动器,还可能熄火造成巨大安全隐患,在下坡时,严禁利用空档滑行。另一方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科技是事故预防的重要力量。驾驶员借助新技术给汽车加装主、被动防碰撞安全辅助系统,也可以减少因碰撞而引发的事故,从而提高安全驾驶的系数。

3 全面提升驾驶员综合素质,有效化解交通安全风险

人、车、路和环境在现代化的道路交通体系中已融为一体,成为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复杂的社会大系统。因此,驾驶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3.1 源头入手,严把培训考试关口

首先,驾管部门、驾校和相关医疗机构共同坚决把不符合申领机动车驾驶证身体条件要求者拒之“门”外,确保驾驶员的心理、生理水平。其次,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教练员的再教育培训,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准,提升教练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掌握,更好地传授学员驾驶技能。再次,根据2012年3月公安部交管局《加强机动车驾驶员管理指导意见》要求,加强驾驶员培训考试,切实提高驾驶人综合驾驶技能,提高考试标准,扎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

3.2 强化宣教,营造社会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站等媒体,运用手册、传单、横幅、标语、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一方面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力宣传一大批安全意识高、熟知相关法律法规、驾驶技术精湛、道德高尚、服务水平高、心理素质良好的驾驶员,另一方面对违章违规、发生安全事故给社会造成危害者加大报道力度,以儆效尤。通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激励先进,敦促后进,摒弃交通陋习,为创造安全、有序、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积极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驾驶员安全意识、法规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保意识。

3.3 惩防结合,多措并举综合引导

通过行政、法律、经济、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引导,多管齐下提升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建立驾驶培训质量倒查制度和考试发证、执法管理责任倒查制度,如:对于体检时弄虚作假,由于驾驶员身体条件不符合规定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对进行机动车驾驶人体检的医疗机构实行倒查,追究医疗机构和当事人的责任。对于不文明驾驶,依法从重从严处罚,并建议在申领驾照时,增设道德素质考察科目,考核“准司机”的道德素质。不仅运用经济杠杆让违章肇事驾驶员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支付更多的人身保险和车辆保险金,而且把严重交通违法不良记录纳入征信系统长期保存,影响其贷款、职业准入、出国留学等,提高其“违法成本”以加大惩戒、威慑和教育力度。此外,相关职能部门可引导驾驶员主动加装各种主、被动汽车防撞保护安全辅助系统等设施,以提高车辆行驶时的安全系数,降低事故风险。

参考文献:

[1] 潘涛.驾驶员交通素质障碍及解决方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2] 傅晓薇.公路交通事故与驾驶人员相关性分析[J]. 河北交通科技,2009, 6(4): 58—60

[3] 蒋丽, 李永娟, 马峻峰.不安全驾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人类工效学, 2011, 17(2): 85—88.

[4] 张鸣.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分析[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128—129.

[5] 段亚丽, 高国天.浅析驾驶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J]. 职业技术,2011(9): 133—134.

驾驶员素质培训 篇4

引言: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一大公害,必须认真研究并实施有效的预防、保护等安全措施。汽车驾驶员作为道路交通的直接参与者,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心理、生理)素质和熟练的驾驶技术。

一、驾驶员职业道德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职业道德是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紧密联系并体现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与准则。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即反映在行车前后、行车途中是否遵章守纪、忠于职守;遇有情况是否做到礼让“三先”;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做到及时保护现场、报警和及时处理伤者,使交通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及救死扶伤精神的体现等等。目前,驾驶员中存在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距离超车不成,产生报复心理。有些驾驶员缺乏道德修养,在行驶过程中,遭遇前车不及时让车的情况,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超车过后故意立即向右驾方向或急刹车,给后车司机吃点苦头,更恶劣的是用车尾碰撞被超车辆以致造成交通事故。

2、超速驾驶。超速行驶可以说是目前高速公路上的普遍现象,也是大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十次车祸九次快”,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驾驶员由于某些原因,内心的急躁心理占据上风,为尽快达到目的地,他们刻不容缓、争分夺秒,风驰电掣般地在 1

高速公路上行驶,对前车和后车熟视无睹,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纵然使出浑身解术也无力回天。

驾驶员的超速驾驶,势必影响驾驶技术,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驾驶员对任何一个交通信息的处理都要依次经过住处感知(观察)、分析判断(判断)、操作(执行)三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错误都会造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迟缓甚至失败,速度越高,要求对信息处理的时间越短,感知迟缓、判断错误及操作不当都可能引起交通事故。随着车速的提高,行车视野变窄,驾驶员对道路两侧情况难以看清,感觉就象在隧道内行驶一样,故称此现象为“管视”或“隧道视”。高速行驶车辆误认为静止,又易把静止车辆误认为在行驶,以上视觉特点对高速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往往因视觉错误而酿成交通事故。

驾驶员的主观判断车速也会造成超速行车,通常认为,驾驶员不依靠车速表,只凭主观经验就可以判断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其实,这种判断是很不正确的,特别是在高速、长距离行驶时更是如此。随着车速的提高、判视距离的增加,判断的误差也就越大。这也是为何追尾碰撞事故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之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行车不文明。夜间会车不关闭远光灯,有的驾驶员夜间行车,只顾自己方便,不顾其他车辆与行人的安全,始终不关闭远光灯,这不仅防碍交会车的安全行驶,还特别容易造成骑车人和行人发生事故。

4、酒后驾车: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但仍有不少驾驶员无视交通法规,酒后驾车以致酿成交通事故。这是因为饮酒后,酒精被胃壁急速吸收,渗透于身体组织,受酒精“后劲”的影响,使人的有关判断力降低,手脚活动迟钝,色彩感觉与触觉能力下降导致操纵失误,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例如,1997年8月31日,英国前王妃戴安娜的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驾驶员酒后开快车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使戴安娜惨死于交通事故之中。据有关数据统计,因酒后驾车发生事故占20%以上。

二、身体(生理、心理)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较强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较高的驾驶道德修养,以及精湛的汽车驾驶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条件。而直接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人体生理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1、疲劳驾驶。据统计,驾驶员一天驾驶超过10个小时以上,睡眠不足4-5个小时则事故发生率最高。尤其在高速公路行车比普通公路行车更容易疲劳和打瞌睡。国外一项调查试验称,高速公路上驾驶员打瞌睡的频率大约是1次/45km,而且经常是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睁着眼睛1-4秒。而且驾驶员长时间注视远方,还会产生把近物视为远物,在医学上称为“虚幻视觉”现象。

造成驾驶员头脑清醒程度下降、产生疲劳和瞌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速公路具有微妙的催眠作用。因为在高速公路特有的道路条件(道路平坦、线形较直等)、交通条件(车速高、车流量大、干扰少、无交通信号等)、周围环境(车外景色单调、车内发动机噪声单

一、车身座椅等有节奏的振动等)以及驾驶操作简单,坐姿呆板等综合作用下,造成了对驾驶员长时间的简单、重复、单调的刺激,从而导致其头脑清醒程度下降。据统计,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总数中因驾驶疲劳和打瞌睡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20%。

2、带病驾车。人们常把某人带病坚持工作作为一种好的事迹来宣扬,但是对于机动车辆的驾驶员来说,带病坚持开车是必须禁止的。而明知自己有病但勉强继续驾驶车辆行驶的比比皆是。无论是人患感冒还是身体的某一部位发生疾病,在发病期间都不允许驾驶车辆行驶。因为人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身体会因消耗过多而变得比较虚弱,体力会下降很多,同时精神萎靡不振,在这种情况下驾驶车辆行驶,马上就会产生驾驶疲劳而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我国实行每年给驾驶员体检一次的规定。

三、驾驶技术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驾驶技术是每个驾驶员所要掌握的基本条件,也是直接影响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熟练的驾驶技能是在广泛的交通实践中得来的。一个没有良好的驾驶技能的驾驶员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错综复杂的交通环境。不良的驾驶技术主要表现有:

1、不熟悉车辆性能,不了解道路行车特点,缺乏安全行车的知识,碰到路面复杂情况不能正确判断及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致使出现险情,惊慌失措,酿成交通事故。

2、低驾龄驾驶员事故发生率高。近几年,三年以内驾龄的新驾驶人员,交通肇事一直占交通事故总数的60%左右,这些人员因驾龄短、驾驶经验缺乏,一旦遇到险情,由于处理情况不及时或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无证驾车。把车交给无证人驾驶;众所周知,无证不能驾车。显然无证人驾驶车辆是非专业性的,其驾驶技术也值得怀疑。然而偏有些人心存饶幸、明知故犯,见车手痒,利用各种机会想方设法无证开车,不务正业,认为学“技术”是自己的“才能”,偶然的成功视为必然,往往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冒险蛮干,甚至把交通事故当学费。

驾驶员安全培训 篇5

乘车嫌麻烦,不系安全带,一旦发生碰撞,这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不系安全带,车辆发生激烈碰撞后的7个0.1秒后就是死亡。

据交通安全测试,车辆发生激烈碰撞后的第一个0.1秒,汽车前保险杠和“前脸”会被撞毁;

第二个0.1秒,虽然汽车大架已经停下来,但汽车的其他部件仍然在以每小时88公里的速度前行,这时司机出于本能伸直双腿支撑,双腿会在膝关节处断裂;

第三个0.1秒,方向盘开始破碎,且方向盘轴已接触到驾驶员的胸腔;

第四个0.1秒,汽车前轮损毁,车体开始肢解;

第五个0.1秒时,司机的躯体被方向盘轴刺穿,肺部开始出血;

第六个0.1秒,冲击来得更加剧烈,汽车大架挤压成原来的一半大小,驾驶员的头撞上了挡风玻璃;

第七个0.1秒,方向盘轴、车门断裂后挤压着司机,但这已经不会再对司机造成任何痛苦——因为司机已经死亡。

不系安全带是群死群伤的要素,系上安全带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率就大大减少,为有效防止客车群死群伤,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开展“安全带—生命带”专项行动有关事项的通知》(厅运字〔2012〕127号)文件,要求:

一、督促企业按时完成规定车辆座椅安全带的安装。各地要督促客运企业对没有安装座椅安全带的高速公路客运车辆,抓紧安装改造。从2012年6月份开始,客运站要把高速公路客运车辆安装安全带的情况作为出站检查的一项内容,进一步督促客运企业尽快为所属车辆加装符合标准的安全带。系好安全带提高到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驾驶员不仅要自己系好安全带,还要督促同车的人系好安全带,一人安全不是安全,大家安全才是安全。

三、预先判断,轻松驾驶

在追尾的交通事故中,前车并线、急刹车造成的比例非常大。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应养成预先判断的能力。行车时应保持合适的速度,变化车道前先观察后视镜并提前开启转向灯。不在未能了解前方路况的情况下盲目行车!任何一个有盲区的弯道、车前方、建筑物旁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事”和“物”!“霉运”总是光顾没有准备的人!比如人、非机动车、动物的行为规则:1.人在行动中间遇见状况的时候,一般反应是往前面跑。所以你在这样的情况下,尽量从人背后通过。除非与你有并排的车。你需要当心人在发现你并排的车以后突然停止运动或者折返。没有可靠的通过空间时,一边往人背后插过去一边迅速减速。

有空间的情况下,尽量留出余地。2.老人、儿童要尽量减少吓到他们的可能,不要到跟前突然按喇叭,也不要突然爆发撕心裂肺般声音的紧急刹车。这样反而容易出现意外。有些老人行为比较奇怪的,看见你就是故意慢慢走,容忍容忍。3.冬天、下雨,非机动车由于防寒、防雨用具的原因,听力、视线都不好,寒冷还让人行动迟缓,这样的时候尽量离他们远一点。4.傍晚的时候,天将黑不黑,视线非常差,灯光也不怎么起作用,人都是忙碌了一天的,开车的人和走路的人都会反映迟钝,这个时间段行车要特别小心,尽量慢一点都可以。5.路遇动物,早按喇叭,动物只能是声音惊吓。但是有些动物不怕声音,比如鹅,鸭子,特别是牛马,更加不怕,车顶它屁股都不让,看见他们放慢速度!狗啊猫咪什么的声音可以驱赶!

四、保持3秒安全距离

为了避免追尾,除了预先判断之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3秒的安全行车距离。“3秒法则”最初由北美流行的“2秒法则”发展而来,依据是根据人的反应速度(时间)+踩制动踏板开始到制动起作用的时间+车辆制动开始到停止的时间,得出的安全间隔距离。

上图分别以时速36km/h(10m/s)和54km/h(15m/s)为例,绿色实线代表发现危险的反应时间(0.5s)和踩下制动踏板到制动工作的时间(0.2s)的行驶距离,红色虚线代表刹车至完全停下的距离。由图中可知,36km/h的刹停距离为3.5m,而54km/h的刹停距离则增大为13m,远远大于我们平时理解的距离。因此,切忌勿超速行驶,在复杂路段一定要降低车速,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恶劣天气下的行车要点

每年,因天气原因而造成的车祸都占总事故的很大比例,如何在雨天、雪天、雾天等恶劣条件下做到安全行车对于很多司机和新手来说的确是件很挠头的事。其实,在恶劣天气下做到安全行车并不是很难。在雨天行车时,最大的问题是车窗易出雾,自动空调只需按下自动除霜键,手动空调用外循环热风吹挡风玻璃即可。另外,由于地面湿滑,制动系统进水而效率降低,应适当延长与前车距离,躲避行人。

雪天行车因轮胎与路面间的磨擦系数极小,容易产生滑溜现象,使行车方向失去控制而导致车祸。应保持匀速行驶,防大油门加速,减少或尽可能避免变更车道、超车等操作,以减少或防止侧滑,注意前后车距,加大安全系数。

农机驾驶员培训 篇6

4月8日,胜利乡安监办对全乡12名农机驾驶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农机相关业务交流。

培训交流现场,副乡长谢庆军详细讲解了农机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操作常识和购置农机的相关政策,并结合案例分析,详细地讲授了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机的构造、使用、维护保养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求农机驾驶员在作业时一定要做到牌证齐全、持证上岗,杜绝各种安全隐患事件发生,并与农机驾驶人员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书。会后,安监办工作人员与驾驶员一起到现场对农机安全运行状态进行了检查,并现场对农机安全操作进行了指导。

通过培训,提高了全乡农机驾驶人员的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增强了对农业机械生产法律法规的了解。

浅谈如何提高拖拉机驾驶员的素质 篇7

一、存在问题

通过对青铜峡市农机监理部门、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及100名拖拉机驾驶员进行抽样调查,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员及基层管理者的文化层次偏低。青铜峡市农机管理部门共12人, 农机专业5人, 占42%, 中级职称2人, 占17%;乡镇管理人员16人, 农机专业4人, 占30%;中级职称2人, 占10%, 初级职称2人, 占10%。

2.拖拉机驾驶员文化程度偏低。从2008年100份样本中调查,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7人占37%,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3人占63%。

3.拖拉机驾驶员年龄偏差大。从2008年100份样本中调查, 18~24岁为15人占15%, 25~44岁为41人占41%, 45~60岁44人占44%。根据学员年龄分布, 最佳学员年龄来说, 年龄偏大占多数。

4.拖拉机驾驶员的学习目的不明确。随着购机补贴的力度越来越大, 学员认为只要取得驾驶证可以享受国家补贴的目的, 没有发展的眼光和长远要求, 只顾眼前利益。

二、浅谈提高驾驶员的素质对策

根据我市农机监理部门、基层农机管理人员、拖拉机驾驶员调查存在问题, 我认为提出以下对策:

1.提高教员和基层管理者的专业知识, 通过函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提高教员和基层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从而提高教员和基层管理者的授课水平, 为更好培养高素质驾驶员而服务。

2.全力抓好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工作。市农机监理站建立健全培训工作规章制度, 做到合理分工, 定岗定人, 专人负责, 严格按照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方案、计划、教学要求, 根据不同学员年龄、文化程度, 因人教学, 分类指导, 确保培训质量。

3.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是学员进一步熟悉机器结构、性能、基本操作要领。场地、道路实践操作训练学员操作中手脚眼耳脑的配合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道路上更快更好地掌握驾驶技能。

4.严格考核制度。按照“谁考核、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明确责任, 落实“责任倒查制”, 从制度上保证考验员严格考核标准, 实行“宽进严出”, 做到考核不合格的决不发证, 彻底杜绝人情证、关系证、权利证。

论加强初学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心理;情绪;交通事故;对策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汽车需求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驾培市场活跃和驾驶员队伍不断呈几何基数倍增,交通事故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科学研究表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高悉悉相关。在交通事故中,与生理素质相比,心理因素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影响更大。而如何使驾驶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在我从事驾驶员培训的二十年中,我觉得从初学的时候就对学员进行正确的心理素质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指对驾驶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实施有良好标准的引导方法,使其在情绪、意志、思维等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较强的注意力及控制力,能够冷静果断地处理突发事件。新训驾驶员学习和应用健康驾驶心理知识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是防止交通事故最重要的前提。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我国驾驶员的培训模式已经由过去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转变为驾校的培训模式,现在一般一个教练都要带5到10名学员,驾驶员的行车习惯与教练员的教学密不可分,所以首先从教练员的角度对初学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情绪心理稳定的调节。

1.帮助学员克服恐惧、紧张的心理

学员初到驾校,由于社会上对驾校教练员的传言很多,怕教练员指责,所以在训练的初期或紧急情况下,学员会出现恐惧和紧张的心理,这就对驾驶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严重的障碍,而教练员的心理疏导能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练员对学员的要求不要太高,可适当放慢训练的进度以缓解紧张情绪,让学员在成功中树立自信,进而克服恐惧心理,教练员要对学员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多说:“你真棒”“慢慢来,没关系”“很好,再来一次”。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员走出畏难的第一步,也才能提高培训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克服犹豫不决的心理

学员遇到新情况时会不知所措,这一方面和驾驶操作不熟练有关,也和性格有关,这种情况每个初学者都存在,就是有几十年驾龄的老驾驶员也存在这种情况,但在学员时,我们就要多做示范,鼓励学员大胆操作,通过积累安全行车经验,提高准确观察和判断交通情况的能力。

3.克服骄傲自满的心理

学员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自我满足,总感觉自己进步快,动作要领都掌握了,听不进去教练和其他人员的意见,这样就会出现训练成绩的停滞不前。对于这种情况,教练员要采取加大训练难度的方式,让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4.克服急躁的心理

有些学员因屡学不会而产生急躁的心理,反而出现太多的操作失误,所以教练员可以在完成动作后,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其放松,帮助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加强学员对动作的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学员在学车过程中也要自我进行心理调节,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对于学车的进度,特别是在与别的学员对比中,要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规范驾驶并要经常进行自我提醒,上车训练时要专心,不能想别的做到安全第一,认真领会教练的意图。

1.要保持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这是我们初学者要牢记的,训练中出现差错,教练员的批评,同车学员的玩笑,都可能出现心理的波动,而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使驾驶的差错少、工作效率高。学时的进度快,而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心理状态则对初学者出现极大的阻碍作用,并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为了保证交全学车,初学驾驶员切忌有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心理状态。培养驾驶员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创造愉快心境是教练员的必备素质,而学员也要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应激力,尽快消除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心理。

2.通过有益的业余活动转移不良的心理

在学员学车期间,劳累及教练员的训教极易产生情绪和不良的心理,家属要多关心,多体贴帮助、引导学员从事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如听听音乐、看看书,做做家务,从而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保证其充足的睡眠,精力充沛。加强心理调节学员要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称雄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就容易规范驾驶行为,提高驾驶水平。

3.学习和应用健康驾驶心理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学习驾驶工作中

上一篇:诗意秋天享受重阳,美好的重阳节祝福短信下一篇:村卫生室各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