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道德的作用

2024-08-24

论职业道德的作用(精选10篇)

论职业道德的作用 篇1

【摘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前提和根本途径;是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关系到教育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正文】

为增强新进教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帮助其尽快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湖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关于做好2011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目前,全国各地各大高校都对每新进教职工,包括新进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提出要求,要求这类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或岗前培训考核,必须只有培训和考核合格以后,才能正式从事相关工作。教职工完成教学理论培训、教师职业素养培训、教学实践培训、普通话培训及其他相关培训,且达到相应要求,岗前培训方为合格。新进教职工参加岗前培训所有培训内容考核合格者,方能获得“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是教师上岗的依据和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的重要凭证。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考核成绩与其转正定级、职称挂钩,凡岗前培训终期考核(综合测评)不合格者,不得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除此之外,对于我省各高校每年新进的辅导员,湖北省每年也会定期对每年我省各高校包括普通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的的新进辅导员分批进行专业性封闭式的为期一周的辅导员岗前培训,以提高相应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除了专门的岗前培训,我省各高校结合各高校的实际,不定期地对本校的教职工,包括新进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等相应层次的工作人员,对他们开展以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和培训。

教育部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并于 2011 年 12 月 23 日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 规范),规范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 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是国家为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高校师德水平而做出的新举措。由此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对于高校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也愈来愈重视。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发展主要靠教师,而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1 ]。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国自古就推崇师德:“身教重于言传”、“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欲明人者自先明“,强调的就是师德、师范[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不同时期各种思想和文化的相互碰撞 互相影响,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刷和影响,所表现出来的是形形色色的价值失落与取向迷茫,同时也使得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与走向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方向性的偏差[ 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极强的典范性,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把握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内涵,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道德意识水平上的高水准,科研学术精神的严谨性。较强的创新性[ 3 ]。先进性、示范性、时代性、继承性和奉献性的特征,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 4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其他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故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前提和根本途径[ 3,4 ]。

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而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思 所想 所感进行综合认知而逐步形成稳定清晰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毫无疑问地起到了指路明灯和解疑答惑的作用。倘若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操守不过硬或者教师自身人生观和世界观错误的话,除影响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社会发展。教师自身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势必影响甚至决定受教育者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教学对象在一定阶段和时间内的综合素质,并且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2]。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了我国的师德建设,国外的腐朽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也影响我国道德体系的建立。也影响到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特别是传统的师德观。全球化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进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挑战。个别教师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追求物质享受,没有教师职业责任感,无法认清现阶段师德建设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的本质,认识不到问题,阻碍我国教师树立正确的现代师德观[5]。因此加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对高校教师定期进行关于职业道德的相关教育,有利于抵御国际化对教师道德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关系到教育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教人增智和引人向善[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以加强师德建设为核心, 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 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突破口, 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全面落实“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要求,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而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高低则是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要教书育人, 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6]。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提高,还需要从根本上关心高校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如尊重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要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平等对待每位教师,要诚听取广大教师的建议,要尊重教师的学术权力,切实维护教师权利。引导和支持教师在职业上获得快速发展。要注意把学校发展的大目标与教师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注重教师发展的差异化,逐步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同时,尽可能地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要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积极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切实帮助解决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难[ 7,8]等等。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管理机构需要做的还很多。

【参考文献】

[1]胥兴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D].西南大学,2008(4):1

[2]廖蓉,周先进.杨文建.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J].中国农业教育,2012(3):23

[3]王红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4-6

[4]余正权.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和途径[J].警官教育论坛,2005(1):138-140

[5]郑魏静.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14-15

[6]王樵.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与途径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5):93-94

论职业道德的作用 篇2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职能作用

1.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法律制度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硬性的, 是每个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如果会计人员违反了会计法律制度, 那么将会受到制度的惩罚。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对会计人员提出具体的要求, 会计职能规范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补充, 对会计法律制度起到辅助作用, 为企业会计行业的规范奠定了基础。

会计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基本内容, 从道德层面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规范, 求会计人员必须热爱会计工作岗位, 为公司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同时会计人员也不能被利益所诱惑, 不能弄虚作假, 把公司的财务状况泄露出去, 必须坚守工作原则, 始终坚持按照国家法律, 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对会计进行审核, 最终确保公司的财务能够正常运行下去。所以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法律制度进行了有效的补充, 能够促进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2. 会计职业道德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

思想对人的行为具有控制和支配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思想规范, 能够正确地引导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 爱业敬岗、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会计道德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 这些会计道德规范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 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行业的认识, 让他们对会计行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所以企业管理者要对会计职业道德更加重视, 让每个会计人员都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提高公司每个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使公司的财务状况能够良好的运行下去, 最终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3. 能够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内在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同时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内在素质, 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可靠的良好品质, 同时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 保证公司财务状况的准确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各种经济形势的不断出现, 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同时也给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每个会计人员都密切相关, 所以要求每个会计人员都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但现在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不容乐观, 很多会计人员抵挡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 所以没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1. 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法制不够了解

现代企业的健康运行离不开企业会计工作者的认真工作, 需要会计工作者对会计法制有足够的了解, 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但现在很多会计人员对自己的行为规范并没有严格要求, 他们对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修养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甚至有会计人员直接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 经不住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 而导致违背会计工作原则, 最终做出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事。

目前, 唐山市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很高, 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会计职业道德认识不够全面, 同时会计法律观念比较薄弱。唐山市是一个以钢铁煤炭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大量的单位需要既懂会计理论和操作技能, 用懂英语、计算机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员, 但是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并不能满足唐山市大量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唐山市大量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专业的培训, 向本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灌输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和会计法制观念, 通过唐山市企业管理者的努力,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工作能力不断加强, 同时会计法制观念也不断强化, 最终促进了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2. 会计信息存在虚假现象

据调查显示, 对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会计人员主动出谋划策的占20.2%, 配合单位造假的占36.8%, 被迫操作的占25.9%, 因业务水平低而出错的占20.2%。

企业的会计造假事件也有很多, 比如说东方锅炉、蓝天股份、四通高科等多个公司的造假事件。这些造假事件的出现都是由于企业工作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偏低, 同时会计法制观念淡薄。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应该加强对公司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 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从而减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 促进公司财务状况的健康运行, 最终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结论

随着企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同时能够遵守有关会计的法制法规。但当前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很多会计工作人员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 导致很多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本文主要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职能作用, 同时对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汪逸尘.试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2]包叶清.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改善[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论学科教师的职业规划教育作用 篇3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结合自身特点,找到自己和社会的结合点,树立职业目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为将来的职业进行准备,把自己培养成为适销对路的“产品”的教育过程。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与以往的就业指导并不完全等同。就业指导较多的是关注政策答疑、招聘信息搜集、应聘技巧等层面上。职业规划教育则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着眼于大学生的长远和全面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

1、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

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大学生实现“人职匹配”。

首先是“人”。要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包括兴趣、特长、性格、理想、价值观、生理特征等内在因素及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家庭、爱情(婚姻)等外在因素。大学生只有对自身条件和职业潜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够确定未来职业领域和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机会。

其次是“职”。要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社会,包括职业、行业、职位等因素。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职业区域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农村,可能是经济发达的特区,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困落后地区,职业规划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的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规划时,不能仅看重单位的大小、名气,而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职业规划时,除了要了解所需要的非职业素质要求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除了要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

第三是匹配。要指导学生在“人”、“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职业规划书”。“职业规划书”包括职业目标、实施步骤,相应的学习与培训计划等。现阶段的学习与培训计划重点是在校的学习与培训计划,主要有:课程学习计划、专业技能训练计划、社会实践和经验积累计划、视野与知识拓展计划、相关证书获取计划等。要指导学生时刻关注条件的变化,从而不断对“职业规划书”进行评估与修订。

2、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就高校而言,职业规划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由于学生的个体特点、发展水平不同,所以职业需求、适宜的工作岗位、工作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看,职业规划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使学生获得自主进行职业选择的技能及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选择后的心理调试工作。

就社会而言,职业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状况及流动的无序性。如果大学生能够理性地评价自己,找到相对准确、理性的职业定位,那么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跳槽一族”等现象就得到有效地控制,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会进一步优化,从而促使社会更加稳定与和谐。

就学生而言,职业规划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职业规划促使大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达到人才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双重目标。因而,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往往起着独特的催化剂作用。

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发达国家,职业规划教育非常普及。比如在英、日、美等国家,从中小学就开始系统传授职业规划知识,到了高中,学校就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队伍,请专家给孩子们做职业兴趣分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即便在高校,教育效果也不理想。许多高校主要依靠开设一门《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课程、举办一些讲座等形式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有的还成立了职业规划咨询机构,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针对性差。目前,许多高校主要依靠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使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有了系统的认识。大学生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多场职业规划讲座听下来,自己的职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适合自己的职业依然没有找到,毕业后要发展的领域依然不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职业道路依然是一片茫然。这恐怕也是这类讲座“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大学生渴望的是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2、个性化指导跟不上,系统性差。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着眼于大学生的长远和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师资缺乏,是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无法满足职业规划教育系统性的要求。

学科教师的职业规划教育作用

结合学科教学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是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基本途径。由于学科教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职业规划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学科教师要增强职业规划教育意识,深入挖掘自己的职业规划教育优势,努力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1、学科教师具有教育技能强,对本专业、行业熟悉,与学生接触广泛,与学生的亲和力强,学生容易接受等方面的优势。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更具针对性。由于学生对此话题比较感兴趣,有利于与学生拉近距离,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2、学科教师的教育与指导符合职业规划教育系统性的要求。学科教师能够在大学生的整个大学期间,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根据“人”、“职”情况的变化随时加以指导,因而教育与指导更符合系统性要求。

3、学科教师数量多,可以满足职业规划教育个性化指导的要求。学校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大致地把每个班的学生分配给各个学科教师来指导。

4、学科教师与往届毕业生联系较多。学科教师可以利用与往届毕业生联系较多的优势,请他们到学校向大学生介绍自己职业发展情况及本专业的就业现状。

加强学科教师职业规划教育的途径

1、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科教学中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关系。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仍然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形成职业规划教育氛围的最基本的因素。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学科教学中的职业规划教育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专业课程教学起辅助和针对性指导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才能使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够关注个别差异,从而更具科学性与针对性。

2、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是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主力军,但其他教师,特别是学科教师也应具备职业规划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帮助和指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此,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全体教师职业规划教育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

论职业道德的作用 篇4

论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作用

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增强了学生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和凝聚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作 者:夏凡 沈建华 作者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系,南京,210048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5)分类号:G42关键词:技能大赛 提高 学生职业技能素质

论职业道德的作用 篇5

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李 杰(天津农学院 经济管理系,天津 300384)

摘 要: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职业指导是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它对大学生成长发展起到导向、激励、塑造、诊疗等作用。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与定位,能使大学生在学习上进一步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困惑,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劳动力市场就业。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作用 篇6

(一)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廉政建设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在20多年的审计实践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完善的,为8万多名审计人员共同认可的、具有无形的、强制约束力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其行为规范与准则,是通过审计目标、社会责任、道德义务来实现的。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无私无畏、尽职尽责。认真履行《审计法》,严格审计监督。真实、正确、完整地反映财政、财务收支结果,依法纠正、处理和处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廉政建设。

(二)推动本职工作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是判断、评价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的标准,以此推动广大审计人员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是非感和荣辱感,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同时,调整、理顺与社会各界的和谐关系,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工作环境以及赢得社会的尊重、关心、支持、理解和帮助,保证审计人员认真履行其职责、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

(三)实现自我完善

论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篇7

道德是人获得幸福的保证。追求幸福, 是人们向往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动力, 道德在本质上是服务于人对幸福的追求的, 是促进人的存在与发展的。不少道德规范直接看来具有约束的性质, 于是有人便以“约束性”为道德的本质, 然而约束性决不是道德的最根本的性质, 既然道德不是任何神灵或魔鬼强加于人类的, 而是人类在自己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东西, 那么, 道德就决不会违背人对幸福的追求, 以约束人、限制人作为自己的根本目的。由于人类历史表明, 事实上人是不断发展、提高的, 人类不至于糊涂得又自己造出个专门限制人的发展的道德来与自己发展前进的努力相对抗, 相抵销, 如果道德在本质上真正是约束和限制人的发展的, 人一定会觉醒过来毅然割去这个寄生于人的“毒瘤”, 人类至今决未觉到彻底消除道德的必要, 反而不断觉到道德的必要, 足以证明道德在本质上并不是约束人限制人的, 而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道德是促进人的幸福的, 为幸福服务的。人类创造道德是为了提高丰富幸福的内容, 而不是为了讲道德而讲道德, 为了高尚而高尚。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创造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内容, 而道德只是人类生活的内容所兼具的一种相对次要的性质。对人的行为来说, 道德也只是行为所兼具的一种性质, 并兼作行为的一种辅助手段, 道德行为作为一种手段, 也约束人对某一方面的幸福的追求, 限制人一定期间过度地享受, 也鼓励部分人放弃幸福而自觉承受一些痛苦和牺牲, 但这都是为了更全面、更长久、更普遍的、根本性的幸福, 道德这种使人们获得幸福的功能,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道德是个体认识把握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方法

道德是以实践精神的方式去认识和把握世界, 使人达到“善”的境界, 这种实践精神体现着人类去把握世界时与社会发生的价值关系, 体现了人类通过这种精神实践实现的人的价值。道德能帮助人类认识社会, 把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理解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 认清人生与社会的关系。道德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实践精神, 可以为人类提供了解自我人生与社会的手段, 因为道德使人认识到过分地膨胀个体生命力或过分地压制个体生命力都是违反人性的, 都不利于社会与人的发展, 因而也是不道德的, 个体要获得人生幸福, 不仅要有所“得”, 更重要的在于去把握人生与社会时有所“德”, 即理智地对待自我与生活, 清醒地认识社会。

2.道德是个人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人的生活是社会生活, 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而人与人之间由于利益的矛盾冲突有可能使人类难以正常生活, 必须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进行调节, 道德即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要得到一个和谐的有利于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人际关系, 既取决于每一个体内在的道德素养和品质, 还取决于个体是否具有运用, 操作道德的能力。不论是在家庭里还是社会中, 个体必须面对和协调好人际关系, 拥有宽容与谦让, 理解与节制的品质, 自觉遵守契约和相互守信, 能够使个体得到家人、社会的信任、尊重和支持, 毋庸讳言, 个体通过道德有效地协调好家庭关系、人际关系, 幸福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了。

3.道德为个人克制欲望提供理性控制

人生而有欲, 是任其扩张, 还是努力克制, 古往今来的思想家都在用不同方式回答这个问题, 对本能的尊重是对人的尊重的前提, 但本能的过分任意扩张又会使人不成其为人。在现实生活中, 道德能够为我们人类克制、驾驭欲望的扩张提供这样一个驾驭者, 那就是人的理性, 人的理性在道德生活中最集中的体现是主体自觉的道德义务。这种自觉的道德义务是主体内在的强制力, 它不是人的负担, 相反, 它能为人获得尊严而做到自觉自愿约束自我, 自觉的道德义务的强制功能就在于当理性与欲望、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帮助人处理这些矛盾。主体为获得人的尊严, 运用道德和理性节制个体的欲望, 并使个体欲望道德化。理性使人自觉接受道德约束, 使个人幸福与社会利益达成一致。

4.道德为个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

道德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必须的精神动力,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日益发达, 社会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更加复杂多样, 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 形成强大的压力, 使现代社会中的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刺激和精神压力, 其结果便是工业社会中的人变得如气球, 随时有爆炸的危险。显然, 个体要在现代经济社会健康、全面的成长, 就需要一种精神动力去慰藉人的心灵, 抚平人的精神创伤。道德能够为人提供这种精神动力。道德本身就是这样一种动力。道德因素在现代人的精神构成中不是太多, 而是严重不足。道德通过精神激励和精神价值导向为人的成长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一方面, 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这种精神激励, 因为它能促使人在发展中以积极的方式面对人生和社会, 以坚韧的毅力在万般困难和艰苦环境, 激烈竞争中执著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另一方面, 道德给人的精神价值导向, 使人在成长发展中通过对真、善、美的追求实现全面发展。个体只有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 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道德对人的一生既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 作为孩子的家长, 我们就不得不思考, 一个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受那些方面的影响呢?是家庭、是学校、还是社会。笔者认为在这三者之中, 家庭的作用最大, 下面主要就家庭在孩子道德品质形成方面的作用谈一些看法。

为什么要强调家庭在孩子道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呢?因为家庭作为人最初生活的群体, 它是社会与个体发生联系的第一场所, 它在人的道德形成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首先, 家庭是人的生活共同体, 其成员之间关系非常亲密, 他们在长期共同生活的密切接触中, 将会相互影响和潜移默化;其次, 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伸, 父母对子女抱有特殊期望, 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进程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浓厚的情感;第三, 子女从小生活在家庭之中, 心理上和生活上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 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与训练。

如果将子女道德的成长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 那么子女小时受到的道德教育就是这一系统的初始条件, 它将是系统发展的基础。同时, 在道德观基本形成期间, 一般来说子女与父母相处时间最多, 父母能根据子女的表现利用反馈方法, 随时校正子女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使子女的道德发展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家庭对子女的道德培养,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

1.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托和基础, 影响着道德教育的速度、进程乃至方向, 首先, 加强家庭表层文化的建设, 要有意识地创建干净、整洁、优美的家庭环境, 在条件许可的基础上, 构建完备的文化设施, 包括各种文化活动的器械、书刊杂志、电视机、录音机等, 把文化生活所需的经费纳入到家庭经常性的开支计划中, 家庭表层文化的建设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文化投资和完备的文化设施, 家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有效果的发展;其次, 要加强家庭深层文化的建设即良好家风建设。家风一般是指家庭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生活风俗习惯及其传统行为方式, 父母要使子女的思想素质, 文化道德发展成为社会所期待的角色要求, 就必须树立和完善一个团结和睦、文明礼貌、催人奋进、勤奋求学的良好家风, 积极开展各种有益于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家庭文化活动, 丰富家庭业余文化生活, 培养家庭成员共同的兴趣爱好, 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 把生活、娱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良好的家庭风气将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2.优化家长自身的道德人格形象

俗语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子女总是通过父母的道德人格形象来观察、理解、接纳社会道德要求的, 在这里, 父母充当着社会道德的传导者角色, 所以, 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 加强道德修养。

3.培养和提高子女的认识、评价和行为选择能力

(1) 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的知识的多少, 智慧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认识能力的大小, 决定了人们能否自觉地, 有效地学习道德理论, 接受道德教育, 获得道德真知, 决定了人们能否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道德生活中应享有的权利, 以及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决定了人们能否科学地认识自己、家庭、社会间的道德关系。

(2) 善恶评判能力。善恶评判是指人们依据某种道德信念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及其动机分析、检查而作出的善恶判断。人们能否对自己、他人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 能否有效调节自身、家庭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 这都与人们的善恶评判能力的高下直接相关。

(3) 行为选择能力。行为选择能力表现为人们对客观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以及对自己心理的调控能力。这种行为选择能力的获得为实现道德提高奠定了基础。只有当人们具备了这种行为选择能力, 才能使其主动参与社会道德实践活动, 并按照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能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4.向孩子传授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优良的文化传统, 形成了许多民族传统美德, 如“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的整体精神;“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和人格尊严;“恪守信义”的处事原则等等。只有在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才能培养出植根于这种文化的道德优秀的人。

5.注意道德控制问题

从一个“自然人”的降生到完成社会化, 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个体道德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 往往要依靠外部的道德约束机制来规范。如果没有包括奖赏和惩罚的控制手段, 道德规范就难以在思想中扎根。

(1) 对道德素质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控制方式。道德素质优良者有稳固的道德信念, 可依靠其内在的道德控制机制发挥作用。道德素质中等者还未建立起稳固的道德信念者, 可对之采用以强化手段为依托的外部道德控制方式, 对道德素质低下者, 用强制手段促使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

(2) 培植和完善道德内在控制机制。无论从何种角度看, 培养人的道德信念, 形成良好的内部道德控制机制都是道德教育与控制的目标。内在控制不仅持久, 而且能渗透于人们行为各个方面, 稳固且作用力强。道德他律阶段毕竟要随着主体道德意识的成熟逐渐向道德自律阶段过渡才能完成道德社会化。也就是说, 只有当内部道德控制机制形成并成为道德控制的基本形式时, 才能说道德人格是成熟的、理性的。

总之, 家庭在子女的道德教育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个家长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子女道德素养的责任。这不仅是为自己的子女负责, 更是对社会负责。高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的实现, 将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摘要:道德素质对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关重要, 该怎样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是每个父母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 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中家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道德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葛忱, 姜键.论道德的层次性.社会科学战线, 1992, (4) .

[2]夏伟东.道德本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陈成文.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索, 1999.

[4]牛金成.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体系.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2) .

[5]周英姿.培养角色承担能力, 促道德社会化进程.时代教育, 2007, (12) .

论职业道德的作用 篇8

关键词:鉴定;就业;职业能力提升

我国目前推行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在公认等级考核制度基础上,吸取了国外职业培训、考核的通行做法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推行国际通行的职业技能鉴定不仅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而且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加快我国劳动人才市场的发展,最终实现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性提高。我国目前推行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在公认等级考核制度基础上,吸取了国外职业培训、考核的通行做法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有着重大意义。

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义

1.1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现了人才培养由传统的在岗培训、学历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改善、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是保持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每一代劳动者的生产、生活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创造性的前进。

1.2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通过规范职工培训方式和职业技能鉴定,实现职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用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减少用人风险,提高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水平,促进人才的流动。

1.3推行职业技能鉴定,调动了职工钻研技术、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断的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能充分促进各岗位员工积极参加鉴定,在企业管理、技术革新、设备维修等多领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努力提高个人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保持了企业员工就业的稳定性。

1.4职业技能鉴定打通了劳动者岗位成才的通道,有利于形成终身学习职业技能的氛围与目前高职学历教育终结于大专层次不同,职业技能鉴定向广大劳动者展示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另一条道路:劳动者可以沿着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道路不断成长,使学习机会伴随人的一生并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2.1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是联接培训与就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是新形势下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全社会劳动力管理职能的一个硬手段。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就业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2.2我市从事家政服务业单位达73家,目前培训和鉴定人数达5万多人。培训的家政服务员供不应求。除本市需求外,有一半人均输送到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福建、山西、山东、内蒙等地,部分人员派遣出国劳务。中级家政服务员在本市月薪达5千到6千元左右;高级家政服务员达7千到8千元;输送外地家政服务员月薪达万元以上。实现了培训、鉴定、就业一条龙服务。

三、保障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就业的措施

3.1要站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安全生产的高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范化管理,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成长路径。按照“技能振兴”活动的整体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展开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3.2要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针对性。要积极引导更多用人单位和勞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鼓励已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按条件进行升级鉴定。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和生产需要来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职工职业生涯设计为核心,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与企业、民间团体合作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推动企业、行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发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积极举办各类院校在校师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打造竞赛品牌,拓展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绿色通道。

3.3要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保证培训鉴定设施与培训要求相统一,确保考评能够真实反映职工的技能水平.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真正达到提升技能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目的。在职工技能鉴定工作中。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的档案资料.将完整的信息数据资料存入档案。每次培训鉴定,从工作人员安排、考场准备、考评员、督导员、阅卷等工作都做了细致的安排,保证每次鉴定考试严格按照程序和考核要求进行。

3.4要本地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选择用工量大的行业,开发新的职业,开展鉴定工作。积极地为农村、城市畜禽防治者以及兽药经营者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的技能鉴定。努力探索鉴定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的有效途经,积极开展与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等工种的鉴定,使劳动者在培训结束后能够顺利就业。

3.5要以鉴定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鉴定,坚持把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鉴定工作和部门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鉴定工作与调整经济结构、培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结合起来;规范鉴定行为,努力提升鉴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培训,才能使考核鉴定取得良好的效果。

3.6健全考评员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考评人员进行业务交流活动,加强考评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考评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同时,为了丰富考评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鉴定所还随时为考评人员购买必需的专业书籍及有关职业技能鉴定资料。每次鉴定结束后,鉴定所还组织各工种的专业座谈会,听取和收集考评人员对鉴定题库和命题评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7完善试题库和考评员队伍建设。随着鉴定工作的增加,需要不断地完善与鉴定职业相适应的鉴定场所、仪器、设备,健全与其相适应的考评员队伍。根据需要不断对试题库进行更新,使鉴定内容跟上产业发展步伐;对没有鉴定过的职业,顾客有鉴定需求的要及时开发培训教材和鉴定试题,满足顾客的需求。鼓励社会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优秀技能人才加入到考评员队伍中,不断壮大考评员队伍。

3.8要充分利用高新技能和先进的鉴定设施设备,开展工种新、技术含量高、鉴定层次高、社会需求量大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倾向于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鉴定,为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通道。在鉴定范围上,要扩大技能鉴定的覆盖面,加强新职业、新工种的技能鉴定,使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还要使新生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后都能得到相应的技能鉴定服务。

四、结束语

女性职业礼仪的作用 篇9

一、礼仪分类与作用:

礼仪分类:礼仪可分为社交礼仪、服务礼仪、政务礼仪、涉外礼仪和商务礼仪等,而在这个市场经纪条件飞速发展的时代,商务礼仪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职场商务礼仪在企业的商务活动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商务礼仪在工作中的最大限度就是避免与人的冲突,从而也会让你的人际交往成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商务礼仪:职场中,商务礼仪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调和剂”,可以很有效果的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女性职场礼仪重要性及作用女性职场礼仪重要性及作用。

与同事们相处的时候,好的职场礼仪,可以让你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之外,对于你的人际关系也是非常受用的。

礼仪的基础作用: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每天上班的时候就不会有怠倦的感觉,保持一个好的心情也是有利于工作顺利的进行,促进事业的发展。

礼仪与企业:在满足了人们对于社会交往的需求同时,也会同时的满足人们被尊重的需求女性职场礼仪重要性及作用文章女性职场礼仪重要性及作用。

良好的商务礼仪可以制造一个良好的商务交往氛围,为企业的合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礼仪与职场:职场商务礼仪不仅仅是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还能够协调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而且对于自己的事业发展是一个积极的作用。

女性职场礼仪:具有一个良好的职场商务礼仪,能够让大家在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

特别是在感性的女性们面前,可以很好的处理各自的矛盾,也更够心平气和。

礼仪与外交:与客户们在谈合作时,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礼仪不仅仅是会给对方带来视觉的享受效果,还可以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女性职场礼仪重要性及作用礼仪大全。

这也代表着你们企业的一个文化,双向作用。

礼仪与自身:掌握一个很好的职场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美化生活,还能够帮你改善人际关系,别忘了想要在公司升职,不仅仅只是需要能力,有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必要的。

而女性朋友们,只要足够的掌握和了解的职场礼仪,成为生活中的“杜拉拉”也是触手可得的。

二、学习社交礼仪心得:

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交际。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

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

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

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

学习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满足你走向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培养你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你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你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你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

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

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你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

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

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

论职业道德的作用 篇10

一、职业道德和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整个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讨论职业道德之前,有必要对首先对道德做出必要的界定。道德是一种精神,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各不同的领域有着各种不同的道德,不同阶级的道德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马克思才说:“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为,都各有各的道德。”[1]每一种职业关于道德的内涵也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职业道德和人们从事的职业紧密联系的,它一般是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必须具备的品德、纪律和专业技能等内容的总称。需要注意的是,职业道德虽然和法律规定有一定相似性,但法律更多的是从客观的角度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职业道德则带有强烈的自律倾向。就业竞争力是指人在就业时在同他人的比较中所体现出的竞争能力,正是因为就业竞争力的存在,才使得在现代化的劳动市场劳方和资方都在至少保证员工的竞争力不下降做出各种努力,这也是企业维持竞争力的方式之一。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能为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初次就业和漫长的事业生涯中提供着智力上的支持,从而保证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和加强,将为高职学生在职场中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一)高职教育生源的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上课世纪末开始的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大批学子获得了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从我国高等教育招考的方式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最后一批被录取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无论从知识储备还是学习态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我国目前技术应用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高职院校的盲目扩张使得我国高职学生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学高职生各项指标良莠不齐,这其中就包括道德素质。

(二)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更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以技术应用型为主,我国目前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这为高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对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高职教育是他们走进社会之前的最后的学习阶段,正是这一时期,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重要节点。

三、职业道德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容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守信等内容。具体说来,第一,爱岗敬业是基本的工作准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中的基础要素,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没有工作的.人将难以生存。与此同时,任何一个工作都不是凭空存在的,它的存在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爱岗敬业不仅和个人相关,也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诚实守信不仅仅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和爱岗敬业一样,它也是职业道德的内容,还是考察一个人工作的准则。随着现代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诚实守信品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高职学生来说,高职的学习只有三年的时间,这对漫长的人生来说,是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虽然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超过了二十年,但是很多制度依然不完善,高职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诚信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如果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中重要特质,将有利于高职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团队协作的是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的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弱小的,通过团结协作将展现出强大的能量。现在高职学生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也就是说,没有团队协作的高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是缺乏有效竞争力的,要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使他们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高职学生必须是有“德”之人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某些方面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能否认高职学生也同样属于高素质的人才。专业技能直接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而道德素质则较为隐蔽,需要长期的时间才能显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无论是谁对人的考察总是“以德为先”。从这个维度上看,“德”是高职学生的根本所在。

四、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影响

(一)良好职业道德有利于弥补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不足

长期以来,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的作用下,不论是在哪个领域内都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在招聘的过程中,往往将高学历和是否是重点大学毕业作为最重要的参考标准,这让本来就在求职路上就存在着诸多困难的高职学生的就业变得更加的艰难,在整个就业群体中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随着时代的进步,虽然用人单位依然将学历和毕业的院校作为人才招聘的参考标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一标准的地位已经被弱化,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如职业道德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在用人单位招聘标准得到调整后,这对广大的高职大学生来说是个良好的机遇。高职学生之所以在就业的道路上走的艰难更多的不是因为专业技能的影响,而是专业技能之外的综合的职业素养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说到底就业竞争力实际上一种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在很多情况下都体现在职业道德层面上,从某种程度上看,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由他们职业道德决定。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调节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时刻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其中,尽职尽责的完成本职工作,对职业前景总是充满着期待,无时无刻不用职业道德规范着自己的职业行为。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浮躁的心理,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难以让心静下来,作为大学生的高职学生自然也有这样的心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各种因素交织发展的结果,如自制力不强、学校监管存在空白区域等,这就导致了高职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一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明确的定位,有着很高的心理期望,眼高手低,总是想着进入一家薪水高、工作量少、环境好单位工作;二是在校期间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缺乏扎实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综上所述,良好的职业道德,将成为高职学生事业成功的一大助力。在当代社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职学生才能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临危不乱,从容面对,稳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开辟一条顺利就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苏继春.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3).

[2]胡小爱.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05).

上一篇:狼图腾读后感字优秀下一篇:双城记个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