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2024-07-20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共10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篇1

1.责备 违背 更改 解释 的确 试验 固执 怀疑 2.特殊——寻常 遵循——违背 谬论——真理 相信——怀疑 3.(1)? ?(2),“ ”。4.(1)着(zhe √)着(zháo √)

(2)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所以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骆驼能帮助人们找到水源,因为它的嗅觉佷灵敏。

(3)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周恩来 6.当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有的说:“他成功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有的说:“他太了不起了,我们也应该形成这种科学的态度。” 还有的说:“他身上这种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真令人佩服。”

27.鱼游到了纸上

1.境界 栏杆 厂徽 罢了

赏心悦目 清澈见底 一丝不苟 2.(1)一丝不苟(2)赏心悦目 3.(1)我喜欢水平如镜的西湖,更喜欢“清、静、绿”的漓江。

(2)说小猫安静吧,其实它也很淘气,要不怎么会出走一天一夜呢。4.(一)

(1)忘我:忘记了自我的存在。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3)她从来就是这么热爱读书,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不管周围多么喧闹,她总是看书到了忘我的境界。

(二)(1)细致 Z 攵 6画 ④ .融为一体 R 虫 10画 ② .(2)②

5.看鱼: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画鱼: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园地七

1.辩论 寻常 宣布 聋哑人 曾经 容许 教授 绣花

胆大妄为 融为一体 清澈见底 2.辩——(辨)(辨别)妄——(忘)(忘我)磅——(傍)(傍晚)诱——(绣)(绣花)仪——(议)(议论)挥——(辉)(辉煌)3.(1)

知难而进 持之以恒 自强不息 雄心壮志 聚沙成塔 全力以赴(2)

一丝不苟 有板有眼 一丝不苟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4.(1)胆大妄为(2)全神贯注(3)赏心悦目 5.引号的用法有: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着重论述

C.表示具有特殊含义 D.表示特定的称谓(1)D(2)B(3)C(4)C 6.(1)

鳜 鲤 鲍 鸫 鹂 鸥 肚 肥 胖(2)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要过半年(才能)飞到南海休息。当它在高空飞行的时候,背靠青天,云层(却)在它的下边。(3)

鲲身宽几千里,至于身长有多少,那就没人知道了。

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遮天蔽日。(4)

大鹏鸟飞得这么高,具体表现在当它在高空飞行的时候,背靠青天,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篇2

本文拟对这两本教科书中有待商榷的插图开出相应的“处方”, 供广大同仁商讨。

处方一:立足整体, 再现人物形象

人物插图在所有的插图中占最大的比重, 有作者形象的插图, 也有课文中的人物插图。笔者主要探讨的是课文中的人物插图, 如果插图选择得恰当, 对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若选择不当, 则容易使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时以偏概全。因此, 插图应准确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笔者认为课文中的人物插图应立足整体, 全面而准确地再现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

例如, 七年级下册第10课《木兰诗》的插图。从课文的插图中, 笔者看到的是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 木兰的眼神是那样的坚定执着, 气势是那样的果敢英武, 但是木兰的女儿情态、高洁之姿却没能表现出来。显然, 插图中木兰的形象过于单调, 淡化了木兰的形象。笔者认为编者可以根据文中“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再绘制一幅穿着朴素的平常人家女子织布的图片。如此一来, 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和传统妇女美的形象都跃然纸上。

再如, 七年级下册第30课《狼》的插图。插图表现的是个彪悍挠头并且显得茫然无措的屠户形象。即使屠户心有恐慌, 但立足于课文的整体, 从文中的“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等多处可知屠户是个机智勇猛的人物形象。因此, 笔者认为这幅插图应立足课文的整体, 注重把握屠户的外貌和行动的塑造, 着力表现屠户的机智勇猛。

处方二:抓关键点, 准确把握主题

叶圣陶曾对人教社的编辑说:“书籍里有些图画, 决不是装饰和点缀, 虽然每一幅画都要求它美, 图画跟写在书里的书面语言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因此, 教科书插图的选择和编排工作尤其要严谨, 使所选的图片能够与课文的内容、语言有机配合, 以提供给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如何使插图与课文内容、语言有机配合呢? 笔者认为插图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 应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所以, 插图应紧紧抓住课文内容的关键点,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

例如, 七年级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的插图。课文的插图展现的是学生和镇上的人聚精会神地听课的情景, 从而表达出人们在亡国时对自己母语的无限留恋之情, 但是却忽略了韩麦尔先生这一关键形象。笔者翻阅苏教版《最后一课》课文时, 发现苏教版的这幅插图正是抓住了韩麦尔先生这一关键形象。苏教版的插图选择的是: 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写完了“Vive la France”一行文字, 然后“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 ———你们走吧。”可以说, 这幅插图才真正点出了《最后一课》所要表达的“最后”这一主题。在这幅插图中, 虽然看不到韩麦尔先生的面部表情, 但是此时此景, 越看不到人物的正面形象, 越给读者留出了用心去体会的余地。

再如, 七年级下册第28篇课文《华南虎》的插图。这篇课文向读者传达的是一只被困于囚笼中的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华南虎, 作者正是被这只华南虎深深触动, 从而创作出这首极具象征意义的诗篇。教科书扉页彩色插图中有一幅形象逼真的虎图, 但可惜的是图片中的虎只见其凶猛, 未能使读者联系到文中那只困于笼中的虎, 这幅图自然难以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因此, 笔者认为本文的插图应表现出一只困于囚笼中极为压抑、试图冲破囚笼的虎, 如此才能深深触动学生心灵, 才能深刻体会作者在诗中寄托的主题思想。

处方三:留有空白, 发展思维想象

不同的文体对插图具有选择性, 说明文体采用实物图, 叙事文体采用重要情节片段或重要场面描写等, 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助于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的。但是就诗歌而言, 它未必适合配上插图。

例如, 七年级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中《天净沙·秋思》的插图, 占据了教科书的整整一页, 然而只是用黑色线条简单地勾勒出几个曲中所出现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等。看似面面俱到, 实则繁芜丛杂, 只是意象的拼凑, 无任何美感而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节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 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 他们可以结合曲中所出现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在被枯藤所缠绕着的老树上,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在荒凉的古道上, 一位憔悴的游子骑着一匹孤独的瘦马迎着秋风而来。欣赏文学作品时, 每个人头脑中勾勒的图画不尽相同, 但都是融入了作者和读者的感情的图画, 这样通过想象而印入头脑中的图画才是最真切、最细腻、最具个性化的。因此, 笔者认为编者对古诗词插图的编排时, 可以留有空白,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想象诗中蕴含的意境美。

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分析 篇3

关键词:教材;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教材简介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Go for it》七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2 个,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补充材料。总的来说,这个长度对于一个学期的教学是合适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 省去了期中和期末的复习单元总结。在目录中,每一个单元中包括了题目、主题、功能、结构、目的语、单词、复习点这几部分。附录包括课文知识点、磁带录音 语音知识、语法、词汇与表达、单词index、名字列表、不规则动词变化表。每一单元都只有3页,分为A部分和B部分,各部分占一页要介绍基础性的语言知识,例如单词、句型、语法,而 B部分主要进行巩固和运用。在这两部分中,都比较好地结合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但 A部分更注重听和说,B部分注重读和写。在 B部分结束之后,就会有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这部分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或总结,另外一方面则是带有一点拔高性质的要求。每个单元还有self 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 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高语言习得者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习得者的语言产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教材特点

(一)图文并茂。

当打开教材时,你会被里面生动而又有趣、诙谐而又美的图片吸引,几乎每一页中都有插画,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让他们爱上英语,拥有好的学习动机,是大有裨益的。

(二) 实用性强。

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年龄、生活经历,习惯都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Unit 6:I am watching TV.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等。这些话题来自生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懂,也有话说,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用到,所以说实用性很强。

然而它的优点其实也隐藏着缺点,譬如说,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们还没有机会摸到吉他,没有电视机看,没有出过大山,这些因素又造成了这套教材在地区选择上的局限性。这也是对中国教育提出的高要求,让每一个小孩受到同等的教育是很紧迫的。

三、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双基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去冬期末考试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

“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枯燥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现今的英语教学。

3、加强交际用语教学。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语言功能项目时,要尽量避免格式化,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

4、此书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且每一单元设计有4-5个pair/group work,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充分的练习时间,以此来强化新单词以及新的语法结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组织能力等。笔者所实习的育才中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做得非常好,教师不仅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好,而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如教unit 3 动物这一单元,就注重深入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在unit 4职业这一方面,则强调应注重男女平等,并不是所有nurse都是女性,也并非所有警察都为男性等等。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5、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篇4

1.沉寂 凝神 盘问 沉浸 埋伏 凝固 呼吁 维护

杂草丛生 以防万一 断断续续 2.(1)

争先恐后 取长补短 声东击西 大惊小怪 顶天立地 知己知彼

无中生有 南征北战

(2)

四面楚歌 一鸣惊人 五湖四海 百战百胜 决胜千里 十万火急

百发百中 千钧一发 3.(1)小鸭子一样 写出了雨来的可爱、顽皮(2)鹰的爪子 写出了敌人的凶狠、可恶(3)恶狼般 写出了敌人的狡猾、凶恶

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一条疯狗,死死地盯着渡口来来往往的人,这个时候,死狗被他咬上一口,估计也会原地满血复活了。

4.(1)结(jié√)冰 似(shì√)的 往下(坠√)(跨√)到(命令√)的口吻(2)

才(仅仅,只。)

欢腾(欢喜得手舞足蹈。)(3)

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不断往下坠。飞机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

(4)③ 5.2014年4月1日 新闻头条:

            中欧发表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习近平会见欧洲议会议长 李克强:要相信老百姓有无穷的创造力 总后原副部长**被公诉 疑涉装备采购

涉四宗罪 因涉军事秘密不公开审理 人民网评:为刮“谷”疗毒的解放军点赞 阿里入股银泰 搞O2O合作靠谱吗

正方:靠谱 可打通线上线下 反方:不靠谱 阿里入股只为上市抬身价 马方证实MH370最后通话:晚安 马来西亚370 英报称MH370机长情绪失控 机长家属愤怒驳斥 专题:马航失联 我们在行动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篇5

一、积累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倜傥.(tǎng)秕.谷(bǐ)撺.掇(cuān)气冲斗.牛(dǒu)B祈.祷(qǐ)赫.然(hè)元勋.(xūn)迥.乎不同(jiǒng)C亘古(gèn)厌恶.(wù)喧.闹(xuān)热情澎湃.(bài)D重荷.(hè)木屐.(jī)默契.(qiè)慷慨淋漓.(lí)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家喻户晓 群蚁排衙 锋芒必露 人迹罕至 B.蓦然回首 一反既往 鞠躬尽粹 人生鼎沸 C.来势汹汹 博学多识 潜心贯注 警报迭起 D.义奋填膺 一拍即合 沥尽心血 妇孺皆知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D.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4.下列选项中作家作品朝代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法国作家 短篇小说巨匠 B.《邓稼先》 杨振宁 美籍华裔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C.《孙权劝学》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D.《社戏》 鲁迅 《朝花夕拾》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5、下面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找出来并用符号在原句上修改。(3分)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②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交往能力,以免将

来走入社会不被淘汰。③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这些能力,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6、名著阅读(3分):被誉为“ ”的《昆虫记》的作者是 国著名的昆虫学家。(3分)

7.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图后的【说明】和你所了解的知识,写出你思考的结果。(2分)

【说明】图一是泰国皇宫洗手间的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图二是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图三是巴黎圣母院的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

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1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2)春潮带雨晚来急。(《滁州西涧》韦应物)

(3)“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也抒写诗人远离家乡的浓浓依恋。

(4)《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一句“,关山度若

飞”就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一句“,对镜帖花黄”则细腻传

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送友人(4分)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

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9.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2分)10.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解释加点字(4分)

⑪孰.若孤()⑫ 即更.刮目相看()(3)见往事..耳()(4)孤岂.

欲卿()

12、翻译句子(4分)

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⑫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3、鲁肃与吕蒙结友正面表现出什么?侧面又表现出什么?(2分)

(三)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8分)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

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恶不可食.(2)秦少游闻.之 15.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A.借旁近与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其邻人之.父亦云 D.然则天之.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17.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2分)2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社戏》选段,回答问题(7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使我的心也,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8.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A.悠扬 宛转 愉快 消散 B.宛转 悠扬 沉静 弥散 C.宛转 悠扬 宁静 融汇 D.如泣 如诉 悲凉 弥散

19.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选文内容:。(1分)20.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1.第一段中的“依稀”和“似乎”二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二)善良的种子(17分)

朱成玉

①父亲常驻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来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还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被人瞄上了,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小的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人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车上有个女人声嘶力竭地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这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里死了男人,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的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人,他断

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也不知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自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⑾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3

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22、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分)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女人”的种子被偷→()→()。

23、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2分)

24、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画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结合父亲不同的心境简要说说。(3分)

25、选文哪句话具体阐释了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2分)

26、选文第2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2分)

27、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2分)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

呢。

28、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3分)

三、写作(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 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接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 了母亲那么巨大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用“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⑪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⑫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A

2、c

3、D

4、D

5、(1)发现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不”删除

(3)“处心积虑”删掉或改为“呕心沥血”等褒义词

6、昆虫的史诗 法国 法布尔

7、意对即可。答案有两个要点:一是结果,一是原因。答到一点给2分。例:在国外的一些公共场合,一些中国人不注意卫生(1分)、文明(1分)的习惯,以致受到特别提醒(2分)。

8、岐王宅里寻常见 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万里赴戎机 当窗理云鬓

9、苍凉(凄凉、凄清)10.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11、谁 重新 历史 难道

12、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士别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啊!

13、正面:鲁肃敬才爱才;侧面:吕蒙才略惊人长进。

14、(1)吃(2)听说、听见 15.A 16.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17.豁达(乐观、洒脱)

18、B

19、月夜行船(意思对即可)

20.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连山比作兽脊,生动形象的写出船行之快,烘托我急切的心情。

21、不可以。从下文可以看出我看到的并不是赵庄,而是一片松柏林,所以距离赵庄还很远,也不

可能听到歌吹,似乎、依稀表明这只是错觉,从而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

22、(1)父亲的钱被偷

(2)父亲及相邻把各自的种子分给女人

(3)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23、父亲将种子分给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也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

24、不矛盾,因为第3段写父亲钱被偷时的焦急心情,对他人猜疑及不信任; 而第10段写父亲的钱失而复得后心情转悲为喜,他相信人心是向善的。

25、最后一段(第11段)

26、与下文善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善良

27、说明钱珍藏已久,因钱来之不易而格外珍视,更衬托善举的可贵。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篇6

1. 第6页《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一自然段第二行: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分析:这个句子中“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有歧义:一是包括我在内有五个小男孩, 二是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小男孩, 即共有六个小男孩。文中究竟有几个小男孩, 无法得知。

2. 第7页课下注释 (1) :[嶙峋]形容人瘦削。

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 “嶙峋”一词有三个义项: (1)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嶙峋|嶙峋的山峦。 (2) 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嶙峋。 (3)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嶙峋|傲骨嶙峋。所以课下注释 (1) 应改为:[嶙峋]这里形容人瘦削。类似的还有第32页注释 (3) , 因为“低回”一词有三个义项, 所以应改为:[低回]这里是留恋的意思。

3. 第39页《我的信念》第二自然段第一行: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使我感兴趣。

分析:这个句子的后一个分句“这使我感兴趣”的主语“这”究竟指什么?按语法上来讲, “这”就是指代前一个分句, 即“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样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要把后一分句作修改, 可在“这”后加上“些蚕”, 变成“这些蚕使我感兴趣”。或者删掉“这使”二字, 在“我”后加上“对这些蚕”, 变成“我对这些蚕感兴趣”。

4. 第54页研讨与练习二第一小题最后一个问题:“嫩嫩的, 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 为什么放在句末?

分析:这个问题本身设计得不科学。如果把“嫩嫩的, 绿绿的”用在“小草”前面, 原文就变成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试问: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从土里使劲钻的过程中, 在破土而出之前“钻”的过程中, 人们怎可看见它是“绿绿的”?况且, 小草在钻出来之时, 也多是黄里带白的, 并不是“绿绿的”, 只是在钻出来之后, 经过春晖春雨的哺育才渐渐变得“绿绿的”。所以原文并无毛病, 问题中“本该”实质上是“本不该”, 这个问题应删掉。

5. 第93页《月亮上的足迹》第十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 它被甩在太空。”

分析:众所周知, 太空垃圾已经引起人类严重关切。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栓, 在太空中也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飞速运行, 可能撞坏航天器或飞船, 也可能对正在太空行走或作业的宇航员造成致命的危险。所以, 美国这一做法是很不应该的。这两句话应改为:“由于当时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登月舱竟然被甩在了太空, 给人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6. 第148页《女娲造人》最后一句:这样, 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分析:这个句子中“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的主语是“人类”, 而人类是人的总称, 与数量无关, 世界总人数为100万时称人类, 达到60亿也称人类。所以不能说“人类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原句应在“并且”后加上“人口总数”或“人口数量”或“人数”。

7. 第156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倒数第二自然段:人们说, 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分析:先看课下注释 (1) [孪 (luán) 生] (两人) 同一胎出生。《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还有:“通称双生”。既然“孪生”已有“两个、两人”之意, 那前面就没有必要加上“一对”了。如果加上“一对”, 反而显得重复啰嗦了。

8. 第173页《泊秦淮》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篇7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篇8

末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读音写出正确的汉字。)一课》―莫泊桑―法国

C、《观舞记》―林海音―中国D、《社戏》―鲁 迅―中国 6.古诗文默写。

⑴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⑵未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为伫.立()浑身解.数()细nì()chì()痛

2.下列成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先用横线标出,然后改正在方格内。

A.惟妙惟肖 雨后春笋 变换莫测 叹为观止 B.赫赫有名 忧心忡忡 拈轻怕重 噶然而止C.错落有致 一筹莫展 德高望众 可歌可泣 D

3.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C.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D.塑成这个雕像,花费了他10多年的功夫,真是大器晚成....

啊。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年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B、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事实充分证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在节能环保型的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D、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5.作品、作家、国籍完全正确的是()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美国 B、《最后

邓林。

⑶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⑷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⑸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⑹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

7、仿写: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且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我喜欢斑羚,因为在种群面临灭绝的时刻,它们能够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生命为下一代开辟生存的道路;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名著阅读。

法国有一位昆虫学家,一生专为昆虫写书,他是。他的《昆虫记》被誉为“”,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9-12小题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

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

11、斯科特遗体的姿势是怎样的?这表明了什么?

12、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谈你的看法?

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9、为什么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写日记

10、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17小题

冷风暖香

①(A)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也有了脉脉的涟漪。

②街上每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步,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③已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面前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炭火正红,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福的事一样。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出如此清澈的微笑。不像她身前

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是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

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

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B)而女人也总是

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在她们手上。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徒生羡慕。

⑤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想想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A.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第①段(A)处画线句。

(A)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

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种甜甜的气息。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我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他们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两个孩子呀!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地摊儿修鞋,腿脚有残疾,都挺不容易的。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越甜呢!”

⑥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戴了一只很漂亮的小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温情。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

13.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冷风暖香”为题有什么好处?

14.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B.从意义和作用等角度赏析第④段(B)处加点词语。

(B)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

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

在她们手上。

15.本文第③段,作者描写了烤地瓜女人的同行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6.说说你对第⑥段中“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一句的理解。

17.文章第⑦段作者写道:“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是满怀幸福的吧!”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

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D.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答案

一、1.zhù xiè 腻 炽2.A 换—幻 B 噶—戛 C 众—重 D急--及3.D错在望文生义。大器:比喻【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

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

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

以成就较晚。

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4.D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5.D

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叩⑥之。媪曰:“吾夫

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⑦此,酷类其声耳。”

【注】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

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⑦鼓:弹琴。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 不能名其一处 名:

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走:③款扉叩之 叩: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无敢哗者./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B.一再鼓.

之/今客鼓.此 C.以.弹絮为业 /以.从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稍稍宾客其.

父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1.用“/”画出下列句子的两处停顿。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2.为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甲乙两段选文都采用

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

句不属于侧面描写的选项是()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6、略 7.答案示例:我喜欢华南虎,因为在被困于铁笼内时,它仰天长啸,表达出不羁的灵魂。评分标准:

本题共2分。动物名称占1分,喜欢其理由占1分。

(“理由”必须符合本段文字的内涵——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且带给人类深刻的启迪)

8、.法布尔昆虫的史诗

二、(一)

9、他心中惦记着祖国、民族、朋友、妻

子,有着无私的爱。

10、作出了牺牲的准备,已经

没有希望生还,表现了斯科特冷静、坚韧的性格。

11、“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这表明了斯科特在关键时刻爱护同伴,为探险事业

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12、示例: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走出封闭的家园,认识了美丽的地球,使人类走向了进步。二)13.示例:本文通过记叙烤地瓜女人微笑着面对生活,关心同样身处困境的女孩儿的事,赞美了烤地瓜女人乐观、善良等美好的品质。题目一语双关,既指寒风中飘零的地瓜香,又比喻艰苦的环境

中烤地瓜女人美好的品质。题目是文章的线索,贯

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A.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干燥。

B.示例:“塞”是“放”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暗示了两个小女孩的推辞,为后文小女孩不是女人的孩子埋下伏笔,形象地表现了烤地瓜女人的热情、善良、有同情心。

15.示例:通过描写她的同行们满怀沧桑的笑容以及对困苦生活的抱怨,与烤地瓜女人清澈的微笑形

成对比,突出赞美了烤地瓜女人乐观的生活态度。16.示例:烤地瓜女人和女儿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2分)使我深深地感动、倍感温暖。(1分)

17.示例:我赞同作者的观点。(1分)

理由有三点:①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她能乐观面对;(1分)②尽管自己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她天性善良,同情弱小,富有爱心;(1分)③亲人间相互关爱,有温暖的亲情抚慰。(1分)

三、18①说出 ②大腿 逃跑 ③问(每解释对一处得1分)

19.A解析:A项中,第一个“者”为助词,为“……的人”之意,第二个“者”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不必翻译。B项同为“弹奏”意。C项同为介词“把”意。D项同为代词,“它的、他的”意。

20.(意思对,句子通顺即可酌情给分,不必拘泥于答案)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啊。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对一处得1分)22.C 解析:C项为正面描写。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篇9

一、概念

侧面描写也就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即间接的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 作者通过描绘环境或者刻画人物, 使所要描写的客观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二、分类

(一) 从描写途径来看侧面描写分类

1. 以旁面写正面。如:

《刷子李》中对徒弟曹小三进行了如下的侧面描写: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的那手绝活, 一直半信半疑, 这回就一定要亲眼瞧瞧。”

“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此刻, 曹小三趁着给他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 目光仔细搜寻刷子李全身。每刷完一面墙, 就搜寻一遍。居然, 真的连一个芝麻大小般的粉点也没发现。于是他真的觉得这身黑色衣服透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完了!师傅露馅了, 他不是神仙, 往日传说中师傅那如山般的高大形象此刻轰然倒去。但是他怕师傅难堪, 不敢说, 不敢看, 可是忍不住还要瞄一眼。”

“奇了!他凑上脸凝神再瞧, 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师傅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白衬裤从小洞透出来后, 看上去和粉浆溅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分析:冯骥才借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一波三折的叙事, 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和烘托, 紧紧抓住了读者, 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 以对面写正面。如:

《草船借箭》结尾——

“二十条船靠岸时, 周瑜派来的那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每条船约有五六千支箭, 二十条船共有十万多支。见了周瑜, 鲁肃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听了长叹一声, 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啊, 我真的比不上他!”

(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后, 作者并没有正面称赞诸葛亮, 而是通过周瑜的长叹表现他的神机妙算, 还有什么比对手的自叹不如更能表现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呢?文章开头的正面描写与结尾的侧面描写诸葛亮“挺有才干”互相照应, 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

3. 以反面写正面。如: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中出现的句子:

风火山的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 挡在面前的是复杂多样的冻土层, 造成了极大的施工难度。一次次的爆破, 炸出的并不是普通的石块, 而是坚硬如铁的冰碴子。难怪那些西方媒体曾经预言:“中国人要想在如此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分析:西方媒体的预言风火山隧道的修筑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而这还只是青藏铁路在修筑过程中遇到的无数困难的其中之一而已, 可想而知, 西部建设者们遇到的困难都是“世界级”难题。这样就能从侧面反衬出他们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以及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二) 从描写内容来看分类

1. 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例:

《丝绸之路》片段——

“在伊朗高原北部, 安息国边境有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静静守候。他骑在威武的高头大马上, 身后的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是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 正迎候远道而来的东方友好使节。”

“这时, 东方隐隐约约地传来了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循着铃声望去, 远处出现一支骆驼队, 队伍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安息国士兵们欢呼起来:“来了!来了!”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坚定有力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 摆成一左一右, 夹道欢迎的宏观阵势。乐队奏起军乐, 人群中一片欢腾。

(分析:汉使到安息, 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由欢呼到欢腾, 写士兵们的列队、奏乐、欢迎, 要描写的侧重点恰恰是被欢迎的中国使者, 表现出中国使者当时的地位之高, 备受尊重。)

2. 以物衬人。要写人, 先避开不写, 而写有关的景或物。例: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片段——

“正是这样, 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的一条街, 我们抬头向上看, 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汇成了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 在屋里的时候, 自己家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时, 自己又在看别人家的花。”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分析:季老先写在德国看见家家户户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自己的花都是让别人看的。由奇丽的景色表现德国这一奇特的民族, 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三、侧面描写注意问题

“花红虽好, 需得绿叶扶持”, 这可说是对侧面描写的生动解释。恰当的侧面描写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在塑造人物性格时, 使用侧面描写的时候, 就应注意技巧, 恰当运用侧面描写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可以侧面烘托为辅, 并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如教材《人物描写一组》中对王熙凤的描写:“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番话都是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而林黛玉的纳闷、思忖及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评价, 则是从侧面很好配合了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共同刻画出王熙凤性格特征。

(二) 找准点, 选好面, 让表达更富艺术感染力

其实, 在平时的作文中, 我们都在无意的运用侧面描写, 如写弟弟淘气, 我们会写“经常把爸爸妈妈气得火冒三丈”, 写妹妹可爱, 会写“我们一看见她就想亲一亲”, 写天气炎热, 会写“狗伸出舌头, 树叶蔫了”, 写聪明的同学, 会先写“题目真难, 大家都埋头绞尽脑汁”。如何让自己的侧面描写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使得“正面”突出, 这就需要注意观察, 找准“对面”, 凸显形象, 同时语言要生动个性化。

四、侧面描写练笔

描写要求: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力车夫劳作的艰辛和内心的酸楚。描写对象:车上的肥胖乘客和外面的大雨。

五、小结

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它能唤起读者的想象, 含蓄曲折, 使要表现的人物更加形象深刻, 鲜明突出, 从而达到以此显彼的良好效果。但是何时采用正面描写, 何时采用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时候采用“以旁面写正面”“以对面写正面”还是“以反面写正面”的方式, 具体应根据描述主题的需要、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考虑谋划。因此, 写作中最重要的方法和技巧是灵活。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侧面描写.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篇10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运用(24分)

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10分)

⑴《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情景的诗句是:

⑵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⑶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⑷《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⑹《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

⑺,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请根据拼音在下列各句中括号内填写合适的词语。(4分)

(1)不必说碧绿的cài 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qí dǎo()的钟声也响了。

(3)那是中华民族rân rãn zǎi gē()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4)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ì fân tián yī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人看中国人用筷子感到不可理喻。....

B.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C.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来 ....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下列句子中语病修改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把“解决并发现”改为“发现并解决”)

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关键”一词太绝对,要把“关键”改为“重要因素之一”)

C.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句中“阅读”一词与 “精神实质”不搭配,应改成“阅读《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D.因特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事实上,不是“诱惑”“无法”,而是“现代人”“无法”,将“无法”一词移至“现代人”之后。)

5.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组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二、阅读(46分)

(一)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但当涉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

C 即书诗四句孤常读书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蒙辞以军中多务 ....

7.翻译句子:(4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分)

8.文章详写孙权劝学的过程和鲁肃与吕蒙的对答,而略写了吕蒙是如何学习、如何进步的。为什么要这

样处理呢?(4分)

(二)望洋兴叹(9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

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

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以:()至于:()

10.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A.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并看不起伯夷的义的人,起初并不相信。

B.我曾经看见过少年孔子的事,看不起伯夷的义,我现在开始不相信了。

C.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并看不起伯夷的义的人,我现在开始不相信了。

D.我曾经看见过少年孔子的事,看不起伯夷的义,起初并不相信。

11.从河伯前后态度的变化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4分)

(三)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0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4分)

13.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14.“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3分)

(四)最好的老师(17分)

(1)当汤普生夫人站在五年级学生面前时,她撒了一个谎。像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在第一次面对学生时,总是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

(2)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比如,汤普生夫人就很不喜欢坐在第一排那个名叫特德的小男孩。汤普生夫人注意到这个孩子很乖张,与其他孩子合不来;他总穿着一身脏兮兮衣服,似乎从未洗过澡。他的学习也很不好……每当汤普生夫人的目光落到特德身上,她就会不由自主皱眉头。

(3)一天,校方要求汤普生夫人必须阅读班上每个孩子的档案。她把特德的那份抽了出来,放在了最后。然而,当她读到这个孩子的评语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4)一年级的老师这样写道:‚特德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作业整洁而优美,很有礼貌……总是给大家带来欢乐。‛二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很优秀,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但这孩子很不幸,他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家庭生活对他而言,将是一场考验。‛三年级的老师写道:‚妈妈的死给他很大打击,虽然他试着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对这些毫不在意。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会毁了他的。‛四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对学习不感兴趣,他孤僻内向,没有朋友,有时还在课堂上睡大觉。‛

(5)直到这时,汤普生夫人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她为自己感到羞愧。圣诞节来临,孩子们都送来了精致、漂亮的礼品,煞是惹人喜爱,特德也送来一份,不过是用一张包装食品的旧褐色包装纸包裹着的。如果在从前,汤普生夫人会不由自主皱一下眉。而现在,汤普生夫人却感觉心中沉甸甸的。

(6)当汤普生夫人把特德的礼品打开时,她感到一阵心痛。里面是一只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和一只装着小半瓶香水的玻璃瓶。在孩子们的嘲笑中,汤普生夫人当即把手镯戴上,惊叹道:‚多美的手镯呀!‛随后,她又把特德送的香水洒在手腕处——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7)那天放学以后,特德一反常态待了很久,仅仅为了和汤普生夫人讲一句话。他说:‚老师,今天你的样子,和我妈妈一样,她常常像你那样,闻我送给她的香水。‛

(8)孩子走了以后,汤普生夫人哭了至少一个小时。从这天开始,汤普生夫人的教师工作多了一项内容,用不同的方式鼓励、诱导孩子们。汤普生夫人对特德给予特别的关注。现在,只要和他在一起,他的思维好像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她越是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敏锐。

(9)学年结束时候,特德已经成为班上最聪明孩子中一员。不过,汤普生夫人‚一视同仁‛的诺言始终没有兑现——从前,特德是她的‚弃儿‛,现在则成了她的‚宠儿‛,一年以后,她在自家门缝发现了一封信。是特德写的,在信中,特德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

(10)六年过去了,汤普生夫人收到特德的第二封信,他写道,他已经高中毕业,在班上名列第三。转眼又是四年,汤普生夫人再次收到特德的信。特德说日子很艰难,但他顽强地抗争着,很快他就要以最优秀的毕业生身份离开学校。第二个四年过去后,一封信又不期而至。不同的是,这一次特德的署名稍稍长了一点,前面冠以医学博士的字样。虽然特德每次来信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每次他在信中都会对汤普生夫人说同样的一句话: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在那年春天,汤普生夫人又接到一封来信。特德说他遇上了一个好姑娘,并且快要结婚了。他想知道汤普生夫人愿不愿意在他结婚那天,坐在新郎母亲通常坐的那个位臵上。当然,汤普生夫人答应了。

(11)就在那一天,汤普生夫人特意戴上那只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喷上那只玻璃瓶里的香水。他们拥抱在一起,特德在汤普生夫人耳边轻轻说道:‚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汤普生夫人。是你让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明白了自己的确可以非同一般。‛

(12)汤普生夫人含着泪花,大声说:‚你错了,特德。你才是那个教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的人。在未遇见你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怎样教我的学生。‛

(13)此刻,一股暧流淌过了在场每个人的心田。

15.文章第1段说汤普生夫人“撒了一个谎”,为什么这样说?(3分)

16.看了学生档案后,“汤普生夫人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她为自己感到羞愧。”请根据文意回答:特德的问题在哪里?汤普生夫人为何会感到羞愧?(4分)

17.自从汤普生夫人给了特德特别的关注以后,她一共收到特德五封信,这些信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6分)

18.第6段和第11段,两次写到汤普生夫人戴手镯和喷香水,分别体现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4分)

三、作文(50分)

当你身心疲惫准备放弃时,请给自己一个坚持的理由;当你身处困境孤独无助时,请给自己一个微笑的理由,当你驻足巅峰傲然得意时,请给自己一个冷静的理由„„

请将题目“给自己一个的理由”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要写出真情实感。②要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附加题(10分)

这一天,她正跪在那里虔诚地向上帝祷告,姥爷闯了进来,吼道:

‚上帝来了!老婆子,着火了!‛

‚什么?啊!‛

姥姥‚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了起来,飞奔而去。

‚叶芙格妮娅,把圣像像下来!

‚娜塔莉娅,快给孩子们穿衣服!‛

姥姥大声地指挥着。

姥爷则只是在那里哀号。

我跑进厨房。

向着院子的厨房被照得金光闪闪,地板上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

雅可夫舅舅一边穿靴子,一边乱跳好像地上的黄光烫了他的脚似的。他大喊:

‚是米希加放的火!他跑啦!‛

‚混蛋,你放屁!‛

姥姥大声申斥着他,出手一推,他几乎摔倒。

染坊的顶子上,火舌舒卷着,舔着门和窗。

寂静的黑夜中,无烟儿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了!

黑云在高处升腾,却挡不住天上银白的天河。

白雪成了红雪,墙壁好像在抖动,红光流泻,金色的带子缠绕着染房。

突突、嘎吧、沙沙,哗啦,各种各样奇异的声音一刘奏响,大火把染房装饰成教堂的圣壁,吸引着你不由自主地想走过去,与它亲近。

我抓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把脚伸进了不知道是谁的靴子里,吐噜吐噜地走上台阶。

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火蛇乱窗窜,啪啪的爆裂声和姥爷、舅舅、格里高里的叫喊声响成了一片。

姥姥头顶一条空口袋,身披马被,飞也似地冲进了火海,她大叫着:

‚混蛋们,硫酸盐,要爆炸了!‛

‚啊,格里高里,快拉住她,快!

‚哎,这下她算完啦……‛

姥爷狂叫着。

姥姥又钻了出来,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在冒烟。

‚老头子,快把马牵走!‛

姥姥哑着嗓子叫喊:

‚还不快给我脱上来,瞎拉,我都快着了!‛

格里高里用铁锹铲起大块儿大块的雪往染坊里扔着。

舅舅们拿着斧头在他身边乱蹦乱跳。

姥爷在忙着往姥姥身上撒雪。

姥姥把那个桶塞到雪堆里之后,打开了大门,向跑进来的人们鞠着躬:

‚各街坊邻居,快救救这大火吧!

‚马上就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就要被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

‚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

‚格里高里,快!

‚雅可夫,别瞎跑,把斧头拿来,铁锹也拿来!

‚各位各位,行行好吧,上帝保佑!‛

姥姥的表现就像这场大火本身一样特别好玩。

大火好像抓住了她这个一身黑衣服的人,走到哪儿都把她照得通亮。

她东奔西跑,指挥着所有的人。

1.全书中,外祖母平常主要表现为慈爱、忍让、宽容、聪明、善良。选段展现了她不同平常的什么特点?请列举选段外能印证这一特点的另外一个情节。(3分)

2.为了突出外祖母的形象,选段主要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3分)

3.以孩子的眼光描述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选段谈谈。(4分)

一、基础积累。

1.⑴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⑵闲敲棋子落灯花。⑶野渡无人舟自横。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⑸凭君传语报平安。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⑺夜发清溪向三峡

2.菜畦祈祷任人宰割义愤填膺

3.A

4.B

5.示例:一颗飞鸟嘴里跌落的松籽,竟能苍然扎根于高山巨岩之中;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的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海洋中似的自由遨游。

二、阅读

6.A

7.读书人(有才能有志向的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8.文章围绕“劝”字展开,因此详写劝的过程和劝的结果,略写学习的过程。

9.以为到了

10.A

11.河伯开始的时候自满自得,后来见到了广阔无边的北海,知道了自己的浅薄,感到惭愧。(2分)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不要满足现状,要开拓视野,增长见识。(2分,大意即可)

12.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13.选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14.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

15.因为她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可事实上她很不喜欢特德。

16.由于家庭的变故,特德的成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一个好学生变成“问题”学生。自己不了解学生,对学生心存偏见,缺少主动关心。(特 德本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只是母亲的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加上父亲对他又不闻不问,以致他破罐子破摔。汤普生夫人为自己不了解特德的真实情况就歧视他而羞愧,她为自己对学生有偏见、成见而缺乏关爱之心而后悔。两种答案都可,意思对就行。)

17.①内容上,表明了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反映了特德自从得到汤普生夫人的鼓励和关爱后,找到了自信,获得了新生,成为出类拔萃的学者,遇上了志同道合的爱人的过程,从而说明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及关心、鼓励是何等的重要。②结构上,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18.第一次:给特德以心灵的安慰,同时提高他在同学心目的地位,恢复他的信心。

第二次:表达了汤普生夫人愿意以母亲的身份参加特德的婚礼,表达了汤普生夫人对特德的爱,流露出了自己和特德的母子之情。

附加题

1.选段表现了外祖母果断、刚强的特点。(1分)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情节还有用隐忍宽容的态度面对外祖父的毒打、在儿子和丈夫为争夺家产爆发的争斗中挺身而出保护儿子等情节。(2分,一个情节即可)

2.一是正面描写外祖母在救火现场的语言、动作;二是通过外祖父、舅舅等人怯懦、素手无策的表现反衬外祖母;三是通过救火现场的情景描写来渲染烘托。

上一篇:冬季安全常识话题演讲稿下一篇:感叹历史长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