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规划教师

2024-06-01

高中生涯规划教师(精选8篇)

高中生涯规划教师 篇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标的设计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极其重要,没有目标,工作、生活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这样人很难获得成功。所谓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刘老师讲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

根据以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选择当教师,是因为我热爱这一职业。选择教师,不是把它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事业来看待。如果把教书完全看成是挣钱的工具,这些人必不安于教书,既不安于教书,自然是教不好书。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作为一名教师,我是普通的,既没有凌云壮志,也没有豪言壮语。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我的职业当成事业来认真看待。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结合自身的现实和学校的发展现状,把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年,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进校学校安排我们听课3年,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带着,这一措施有利于我们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与学校管理。在这三年中打算广泛的听课,不仅要多听“师傅”的课,还要听其他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们的课,认真做听课笔记,并与这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教学心得与建议。及时整理听课笔记和听课心得,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作为参考。在自己上讲台后,邀请其他老师听自己的课,并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建议。在听课过程中,在关注教师教学的同时,要注意观察他们是如何管理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和学生进行互动。如果获取上讲台的机会后,要争取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加强本专业的学习外,还要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了解学生的现状。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要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多征询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的推进教学的开展。

第二阶段 5—10年,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最低的要求,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我第二阶段努力的目标。为达到预定目标,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己:首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名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把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加强备课环节中备学生这一部分,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合格教师不一定每节课都精彩,优秀教师阶段力争节节课都出彩,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年青教师。

第三阶段10年后,立志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时时充电。自己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去学习,平时要采取各种方式丰富自己,在这一时期,要花大力气搞教学研究,如果有条件的话,和其他老师合作做一些教学研究课题。

高中生涯规划教师 篇2

关键词:大学教师,职业生涯,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1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教师是大学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当前, 随着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 作为核心力量的大学教师, 如何提升专业水平, 丰富专业素养, 促进专业发展的不断成熟, 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成为目前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教师职业生涯, 是指一个人一生在大学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是根据大学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 结合大学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 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 进而确定事业发展目标, 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

2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

2.1 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2.1.1教学管理型。对于综合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教师, 可以向教师———教研室主任———院系主任——校级领导方向发展。2.1.2教学科研型。对于教学水平高、具有专业发展潜力的教师, 可以向见习助教———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方向发展。2.1.3科研教学型。对于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偏弱的教师, 可以向见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方向发展。2.1.4行政管理型。对于不太适合从事教学科研, 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教师, 可向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科长———处长方向发展。因此大学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岗位的差异, 具体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2.2 自我评估。

大学教师要综合评估各种因素, 确切了解自己的特长与不足, 以切合实际的要求, 不能过高或过低评估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 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最可行和最佳的选择。

2.3 职业生涯机会评估。

大学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还要评估职业生涯成功的机会, 主要是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环境因素的评估主要包括组织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大学教师在规划职业生涯时, 要分析所处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等。

2.4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做好以上几步后, 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对于教师, 要努力加深自己的理论和学术功底,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如案例教学、课上讨论、聘请专家等方式, 上好各门学科的专业课,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 另外还要搞好学术研究, 发表学术专著和文章, 参加学术课题的研究, 不断钻研新知。

2.5 评估与反馈。

评估与反馈是指在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中自我的总结经验和教训, 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职业目标。因为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 要根据环境的变化, 不断地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

3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大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热爱学生, 热爱教育和教学工作。大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可以塑造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 提高大学教师职业的声望, 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学教师在上岗教学之前, 都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资格培训及考试, 这种传统的大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单一, 效果欠佳, 多采用听报告会和师德修养讲座等方式, 强调外部的作用, 而忽略大学教师的内部发展动机。对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应从专业途径入手, 提供给教师更多的外出进修甚至是出国进修的机会, 多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 多提供教师进行专业学术交流的机会。当大学教师把学到的教育科学知识转化为过硬的职业技能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并有所收获的时候, 会对大学教师职业产生责任感和浓厚的兴趣, 其责任心和事业心也会得到提高, 从而使他们的职业目标逐渐明朗、坚实, 最终形成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积极现象, 即职业理想。这种以专业提高为载体的职业道德教育, 是一种激发其内部需要的举措, 具有作用持久且深远的特性。

3.2 进行大学教师专业学术发展培训。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应强调终身学习理念, 可以通过专业学术领域的课题、科研等工作的开展, 来保持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因此, 从大学组织来讲, 要开设专业学术发展机构, 进行专业发展培训, 重视大学教师专业学术内容的丰富化, 不断发现和开发大学教师的潜能。现代职业生涯规划不能是控制和信息方面的自我封闭, 在规划过程中, 由于大学教师的个人学习风格、爱好千差万别, 不同的专业领域有不同的要求, 在具体工作中, 一方面, 大学组织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不能越俎代庖;另一方面, 大学教师要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承担主要责任,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咨询、讲座等, 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 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比如参与专业相关的学位培养 (包括读研、读博) 、专题研讨、学术论坛、国内访问, 以此更新知识、培养能力, 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3 设置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阶梯。

大学组织应根据学校性质、办学目标、学科水平, 同时结合大学教师个性特征、兴趣、专业特点等方面, 借鉴国内外学术职业发展阶梯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 为大学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职业发展阶梯, 充分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增加其对大学发展的认同感和忠诚感, 从而促进大学的持续发展。在为大学教师制定学术职业发展阶梯时, 要注意根据高等教育改革趋势与本大学组织的发展动态, 及时调整学术职业发展阶梯, 以增强大学教师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大学管理人员在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联系和纽带作用, 管理人员在参与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运用相关技巧、政策对大学教师个体予以不懈的支持与追踪, 对大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起着有效的引导、辅导、支持的作用, 使大学教师可以在积极、支持、富有亲和力、和谐的工作环境中不断完善职业生涯的发展。

3.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离不开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如要建立公平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以及系统化的教师培训体系。这些激励机制的建立, 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从教师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入手, 分析教师在此阶段的需求, 运用激励理论, 有计划地对教师予以有效的刺激、引导与鼓励, 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教师的职业发展。在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下, 教师职业的丰富内涵, 职业的挑战性、创造性, 职业角色的多样性将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3.5 大学要建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平台。

对于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所在大学的管理机构也要提供一系列的制度保障给予支持。一是建立高校教师个人信息库, 及时掌握发展动态;二是提供教师自由交流平台, 开展如文化沙龙、读书协会等活动, 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三是建立学术团队自由合作平台, 鼓励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与教学研究, 引入良性竞争, 设立教师教学与科研团队排行榜;四是建立学校定期发布信息的平台。高校教师从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 比较重视两方面的信息, 一方面是有关高校内奖酬的信息, 比如工资、福利、进修、学术假期、职称等, 以及这些奖酬的数量、具体内容, 获得这些奖酬的条件、程序;另一方面是来自外界的评价, 包括同行、专家等等。只有清晰地掌握这两种信息, 教师才可能树立正确的个人目标, 建立工作绩效与自己需要的奖酬之间的联系。因此, 高校管理者应该将这些信息通过量化、透明的方式, 以正式信息渠道公布。

参考文献

[1]肖晓敏.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6) .[1]肖晓敏.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6) .

[2]竺辉.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J].师资培训研究, 2005 (4) .[2]竺辉.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J].师资培训研究, 2005 (4) .

[3]倪新刚.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7) .[3]倪新刚.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7) .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一、开设高中生涯规划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飞速发展,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已经过去。2010年高考的报名和录取人数分别是956万和657万,全国将近70%的考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而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80%。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却并不高。2007年中华女子大学主持的一项全国性的课题“女性高等教育问题调查”显示,有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2010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调查发现,仅29.5%的人表示满意自己当年的高考专业志愿,41.0%的人表示一般,还有29.5%的人表示不满意。高考填写志愿可以被看作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据调查,现在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只是根据一本高考报名手册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只是考虑到自己的分数和这个学校的专业能否匹配,没有考虑到自己报考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否匹配。如果在中学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对自己的生涯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并能够科学的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则可以降低此类人才浪费的情况,无疑对个人和国家都有相当的益处。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出国留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校不仅有专门的IB文凭项目班,每年自费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也占相当的比例。可以说学生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元,但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却没有同步提高。为了躲避高考压力、随大流出国的学生不在少数,随之而来的出国后适应问题也日渐显现。“海龟”、“海带”等新名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开设生涯规划课无疑是可行且必须的。

二、理论基础

1、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模式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危机,如同生病时发高烧一般,成功解决的话症状就会解除。危机的出现有特定的时间,高中生属于发展期中的认同与认同混淆阶段。对自我的认识,建立统合的自我概念是此时期高中生的重要任务。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帮助学生建立对自我概念的完整认同,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有力量继续前行,是普通文化课力所不能及的,而在生涯规划课中,则可以引领学生深入、全面的认识自我,度过这一阶段的危机。

2、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职业准备阶段,典型年龄段为 0-18 岁,主要任务是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一个人在此阶段所作的职业选择,是最初的选择而不是最后的选择,主要目的是建立起个人职业的最初方向。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已经明确要求在大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广大青年人在18岁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阶段目前接受的教育还几乎是空白,可见在中学阶段开设生涯规划课很有必要。

3、舒伯在他的生涯发展与角色扮演理论中,提出了生涯发展观,并以“生涯彩虹图”表示。每个人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就像彩虹的许多色带,主要角色包括儿、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管人员、父母及退休者等九项,主要舞台在家庭、社区、学校及工作四个场所。高中阶段的角色包含学生与为人子女等,在学习上则更能接触外在世界,了解工作世界,並逐渐为工作者的角色作准备。高中生在角色上处于由学生向工作者过度的准备阶段,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在高中阶段过分强调了“学生”这一角色,教育工作以学科知识的灌输为主,造成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要么迷茫、困惑,白白浪费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要么仍然继续高中的苦读模式,直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身在生涯规划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三、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

根据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高中生处于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认识、探索职业生涯。高中生涯规划课应服务于这一任务,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并锻炼学生规划生涯的基本能力,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1)、认知方面:了解个人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与职业、掌握获取职业信息的方法;制定出短期的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行动方案。

2)、情感方面:培养积极、主动的生涯态度与信念;培养生涯规划的自主责任意识。

3)、能力方面:统合生涯发展资源;整合信息完成生涯评估;运用生涯决策方法确立生涯目标;落实生涯行动;

生涯规划课中应着重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学生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不仅对其生涯规划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迁移到其文化课学习上来。更关键的是,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能够真正的规划自己人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其自我认同感会大大的提高,甚至其生活信念也会改善,是对德育工作的良好补充。

2、课程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生涯规划课的内容主要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自我:从各层面深入了解自我,包括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自身潜能等方面。

2)、探索世界:对于世界的认识,尤其是职业世界。包括大学、专业、职业的信息收集和深入了解等

3)、整合信息:通过相关决策技能,將对自我的了解與与世界的认识结合,做出初步的生涯规划,并掌握实现该规划的相关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

主题单元内容

自我探索一、生涯意识及成长过程1、回顾成长过程及其中的重要事件

2、了解成长过程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3、认识生涯规划的概念和阶段理论

二、个人特质及优势1、认识自身需求、兴趣、价值观等个人倾向性及其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2、认识自身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及其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3、发现自身优势与潜能

三、生活角色与重要他人1、了解各种生活角色内涵及其互动关系

2、认识原生家庭及重要他人对生涯规划的影响

3、完成自我分析报告

职业探索四、认识大学与专业1、了解大学、专业的相关信息

2、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3、对特定学校及专业深度体验

五、认识社会与职业1、了解当代社会对职业、个人的需求

2、参与生涯发现之旅活动,初步认识职业的相关信息

3、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对特定职业深入了解

生涯决策六、决策风格及生涯规划1、探索、认识个人决策风格

2、运用决策技巧,统合信息,制定生涯规划书

3、模拟升学、职业选择等过程,完善生涯规划书

七、执行生涯规划能力1、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2、提升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能力

3、掌握面试技巧

3、课程模式

高中生涯规划课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是一门经验课程。因此,在教师过程中,应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式教学法为辅。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是指在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提供合宜的生涯探索项目与讨论式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生涯探索活动之中,学生在经历生涯探索活动之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体验反思自己所面临的生涯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和辅导,最终使得学生能尝试为自己的生涯发展作规划。

本课程的三个主题分别设计了对应的问题和任务,在第一主题自我探索中,要求学生在完成该主题学习后,综合自己的各个方面,完成一份有深度的自我分析;在第二主题职业探索中,设计了生涯发现之旅和生涯人物访谈活动。生涯发现之旅以班级为单位,由班级同学自己组织,到某一位同学家长的单位去参观、访问。在活动过程中初步了解职业的基本内涵。生涯人物访谈是在之前课程和生涯发现之旅的基础上,选择一位正在从事自己最感兴趣职业的职场人,从各个角度深度访谈,对该职业产生全面了解。在生涯决策主题中,要求学生完成 “我的生涯规划书”,综合之前的各项信息,理性规划自己的目标和发展路径,写出一份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生涯规划书。通过日常的教学以及上述的活动,使得此项课程覆盖课内课外,学生家长班集体,使得课程变得立体和生动,真正融入学生的高中学习生活。

4、课程评价

高中生涯规划课的综合性决定了在评价方式上,必须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真正使课程评价服务于课程价值增值的目的,促进教学改进、学习增效、课程完善。

1)、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及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反馈情况,将同学们的核心困惑和需求糅合进课堂教学侧重点中,并及时记录课堂气氛。

高中生涯规划书 篇4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xx中学毕业了,如今我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xx高中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可是高中明显不同于初中,不管是课程的量还是学习的方法都需要我尽我最大的力去接受和适应,所以我首先应该养成几个比较好的习惯。

1.最重要的就是上课听讲,在暑假中我预习了高中的一些知识,却发现习题册上并不全是书上的知识点,更多的则是老师补充的一些知识点。和初中相比就是一个很大的不同,所以初中的学习方法便无路可走了,这就只能要求我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将老师补充的知识点工工整整的整理下来。

2.在初中时我不喜欢整理错题集,但是高中三年,做的题想必是无从记起,错的题估计也是成千上百,俗话说: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这些整理起来的错题便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如果我可以坚持下来,不放过一个错题,就可以在高考的时候无所畏惧。

除了上面两点,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我必须养成的练好习惯,我必须不畏艰苦,咬牙切齿也要将对于我高中生涯有帮助的习惯养成。

我的理想

位于人间天堂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是我的理想大学。愧于父母,我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兴趣爱好,没有什么理想的职业,我只想当一个坐在办公室里的主任,也许这个理想职业有点微小,对于好多人来说不过是嗤之以鼻而已。可是我的想法非常简单:父母在,不远行,如果我真的可以在浙江大学读书毕业,有机会去国外或者南方城市发展,我仍然希望可以陪在父母身边。今天下午的最美家庭会议让我深有感触,无一例外,参加的几位都提到了父母对自身的养育之恩,我正是简简单单的希望以后可以经常和父母见面,不需要在父母有困难的时候只能在远处干着急。所以我希望自己可以努力考上浙江大学,并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奋斗目标

虽说我有考上浙江大学的雄心壮志,可是凡事都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在开学考试中我的表现并不理想,十分的接近1000名,以这种成绩这种态度连二本大学都遥不可及更不用说浙江大学,所以我必须在高中三年中制定好严格的规划。

高一的学习任务很重,甚至相当于整个初中三年的学习总量,也正是高中分界点的时候,我必须在高一的时候就摆脱后几百的现况,向着前面的名次进发。除去这一次开学的检测,按理来说,高一应该还有8场考试,初中老师说过,每场考试都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但现在已经到高中了,我觉得每场考试则是自己通向理想大学的垫脚石,一定要将它们征服下来,为自己的成功铺路。所以我必须在每次考试中都要突破自己,就算前几次每次进步100名,也就成了一个整整意义上的学霸了。可是每次进步这么多并不是说说这般容易,这几天也听到班主任说过高中学习的困难,我这样的目标必定需要锻筋练骨,因此更需要我为之努力奋斗。

高二则已经渐渐开始巩固学习了,我需要在高二这年稳住自己的排名地位,

在高三这年便废寝忘食的复习,迎接高考。

所以我对自己提一下的要求:

1.平常再晚也要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预习明天的所学知识。在长假中更可以提前做未学知识的习题。

2.不会的习题用铅笔做并在学校请教老师,需要重点注意的则可以用荧光笔标出便于复习。

3.每天早晨可以提前到校,大声朗读语文或者英语。并及时巩固所背过内容,不能临时抱佛脚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篇5

教书生涯已经将近五年,但是这条路越走却越觉得迷蒙。这条路将要通向何处?自己的教师之路将要怎么走?怎样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更好的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自己能够让步调规律且单纯教师生活更有激情吗?……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我要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作出规划。这种规划不是那些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是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等。

在这里我参考教育家费斯勒对教师职业生涯的阶段划分来进行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一、从事教师职业前的准备阶段(师范院校学生阶段)

这个阶段中主要要学好各门专业知识,为接下来的职业服务打好知识基础。还要对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要有一定的了解,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如有机会可以尝试初步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引导与自我调适阶段(0——1年)

这一阶段新教师初入新环境或熟悉新角色的适应阶段,要用自己的积极来努力寻求学生、同行认可。尤其是要完成一名师范学生到职业教师的角色转化,这一阶段热情足够,但是往往还是以学生的视角来看待并处理问题。这一阶段还要抓紧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并且要做好笔记,写好批注,争取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就完成一篇读后感。将读书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这些书籍将填补自己在理论方面的缺陷,必将对一生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教学能力阶段(2——5年)

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上基本成熟。最重要的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利用各种资源,结合实际,融入课堂;多向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用心灵去教育学生,用情感去感动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能运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前进。上好每一堂课,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坚持听课,借鉴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这一阶段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继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力争使自己业务上不断创新,科研上有所心得,课堂上小有成就。努力地做到一心一意搞教育,聚精会神抓班级,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生涯挫折阶段(6——10年)

这一阶段根据一些老教师的经历来看,特点是对于教学工作怀有挫折感和幻灭,工作成就感逐渐失落,开始怀疑自己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正确性,并且对这个职业产生比较重的职业倦怠和职业疲惫。要坚定自己的职业决心,是自己选择了教育行业,而非教育行业选择了我,摆正心态,安心从教。这个时候要不断地给自己的思想纠偏鼓劲,告诉自己坚持是走向成功的唯一之路,要学会多放松多调节。

五、稳定但停滞阶段(11——20年)

这一阶段做事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需要用年轻教师的热情来刺激自己,多掌握兵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力争潮流之前,不可因自己年龄较大就乐于墨守成规。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碰撞来确定管理学生的方式。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利用好这个学习的平台,努力提高科研能力

六、生涯低落阶段(21——退休)

这一阶段体力精力有所不济,但是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并正确应对。这一阶段也不能得过且过,要多指导年轻教师,促使他们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篇6

伴随着紧张与忙碌,这一学期工作的结束已将近尾声,下面我对照自己之前制定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书》,本着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促进提高的思想,对个人的专业发展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在师德方面,我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以培养学生为己任。恪守职业道德,情操高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在一切场合都为人师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在在教学上,本年度我担任高一(1)(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深钻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合理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备课深入细致,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根据《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书》,我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讲精练,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坚决不搞题海战术。加强培优补差,对于语文方面的特长生,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这些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课外辅导,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也能学好语文。从而使所教班级语文成绩逐步上升。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我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5、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科研方面,我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以身作则,带头参加;积极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潜心教研,锐意教改。通过课堂观察,提高教学水平。我还参加了校本课程《贾岛诗歌鉴赏》的编写和贾岛的部分诗作的翻译工作。

在工作之余,我还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教学工作中的收获与体会。我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对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同事,我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加以总结,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一方面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

教然后知不足,我感觉自己在工作的诸多方面尚存欠缺。在语文教学中,常感课堂教学有好的设计与创意,但苦于工作头绪繁多、投入备课的时间和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浅探 篇7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 是指一个人在高校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就是根据高校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 结合高校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 由组织和个人共同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 进而确定事业发展目标, 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

高校对教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要同时兼顾高校目标与教师目标。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给教师指明发展方向、树立明确目标, 并为教师提供机会实现个人职业规划目标, 又要在制定管理制度、给予教师帮助与指导、促进教师个人职业得到发展的过程中, 实现教师的职业生涯目标和高校发展目标的统一, 这样才能实现高校与教师的双赢。

一、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和自我实现

许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了解。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可以使新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质和潜在的资源优势, 从而扬长避短, 合理规划自身的学习与实践。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人有从低级到高级不同层次的需求。人们可以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来获得生理、安全、友爱和归属、尊敬的需求, 人们更是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来发挥潜能, 体现自我价值。因此, 高校教师一份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机会并迈向成功。

2.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凝聚力, 增加教师的归属感

如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是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帮助教职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并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 制定相应政策予以帮助和扶持, 可以使教职工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 并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必然会提高高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增强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激情。

3. 有助于增强教师面对职业生涯所受社会冲击的力量

教育变革增加了职业中的不确定因素:学生发展水平提升, 教师权威重新认识,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知识来源多渠道化, 只有进行有效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和教师个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有过详细的阐述, 在此笔者以五阶段理论为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时间纬度加以分析。

1. 角色确认期

第一阶段角色确认期是指教师工作1年左右。这时新教师角色跨度很大, 身份从学习者向教育者发生了转变。教师此时较多地认识自己, 了解学校的环境, 与其他职业进行比较, 同时也和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状态进行比较, 确定自己工作环境和薪酬是否合理。对于这个阶段的大学教师来说, 积极参加入职教育, 尽快地认识现实中教育工作的性质, 在以前所接受的理想主义教育观念和现实教育情境中遇到的困难与矛盾之间, 找到平衡点, 加以自我调整接受现实状况, 寻找自己的定位, 是这个阶段的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重点。

2. 角色适应期

第二阶段角色适应期大约工作3年。经过了第一阶段的适应和调整,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与职业有关的福利、发展机会、政策等, 同时对责任的预期加强, 开始正确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此时期教师的责任心还不是很稳固, 常会受外界干扰, 如单位无法承诺对教师的保障、福利等基本要求, 那么这阶段的教师会发生离职、工作效率低下、满意度低等反应。

3. 角色成熟期

第三阶段角色成熟期为工作3—10年, 这是大部分教师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这一阶段, 教师对自己、对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 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并形成自我独立的职业价值理念。但此期间教师往往面临工作、家庭、个体发展之间的矛盾压力。教师在此阶段确定自己专业技术发展道路和方向, 为长远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角色发展高原期

第四阶段角色发展高原期为工作10—20年不等。此时教师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难有明显突破, 且家庭和工作冲突依然存在, 因此, 教师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多处于自我维持和自我调整状态;相对成就和发展的期望减弱, 而维持已有地位和成就的愿望增强。如果单位在此阶段无法提供良好的心理预期保障, 教师的满意度和效率将降低。

5. 发展高原期到退休

这一阶段大学教师的经验更加丰富, 但体能和热情逐渐下降, 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动力降低, 对工作的期望是求稳, 开始趋向平静和保守。50岁后, 进入人生事业的衰退期。开始在职业道路上走下坡路, 对职业发展的渴求减弱, 并逐渐准备适应人生的转折点。

三、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认为, 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个人角度和组织角度划分成两个方面的内容。

1. 自我评估

大学教师要综合评估各种因素, 确切了解自己的特长与不足, 以切合实际的要求。只有认清自己, 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最佳的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等。

2. 环境分析

新教师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 要分析所处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 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认清自己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3. 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对于综合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教师, 可以确定为教学管理型, 向教师———教研室主任———院系主任——校级领导方向发展。

对于教学水平高、具有专业发展潜力的教师, 可以向教学科研型发展, 从见习助→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对于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偏弱的教师, 可以向科研教学型发展, 从见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对于不太适合从事教学科研, 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教师, 可向行政管理型发展, 从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科长→处长方向发展。

因此, 大学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岗位的差异, 具体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4.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做好以上几步后, 行动便成了关键。教师要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 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比如参与与专业相关的学位培养、专题研讨、学术论坛、国内访问、干部挂职锻炼等, 不断学习, 以此更新知识, 培养能力, 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高校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实施

学校要想有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活动, 必须建立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教师培训进修制度、薪酬晋升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信息公告制度等。

1. 建立系统的培训进修制度

系统有效的培训是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必要手段, 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培训是个复杂的整体, 其中, 人员、培训需求、组织、计划、实施、评价等要素缺一不可。要注重培训需求的分析, 明确培训目标并做好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价。

教师培训要注重教师自我知识的更新, 帮助教师增强专业决策能力、拓宽从事专业活动的知识视野, 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可采用校内培训、国内进修与国际研修多层次结合的培训方式。

2.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晋升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从而也有利于高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科学的薪酬管理首先是要公平, 要注重教师的工作质量与数量, 注重实际贡献, 注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职称是教师职业追求的重要方面, 所以, 为教师岗位建立科学的专业技术职称职业通道和相关的任职标准也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点内容。

3. 建立公平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评估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 目的在于实现优胜劣汰, 保证与提高学校的整体运作效率。教师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判断自己职业发展状况, 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调整。学校则可根据教师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制定解决方案, 确定职业生涯管理方向。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学校发展目标, 制定各岗位的绩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

此外, 高校还需建立高校教师个人信息库, 及时掌握、更新每个教师的发展动态, 并通过各种方式给教师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 促使高校教师制定好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不断地调整以保证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畅通。

参考文献

[1]吴冬梅.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特点与方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 (6) :19-21.

[2]雷五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在高校人事工作中的作用[J].教书育人, 2007, (9) :22-24.

[3]袁雯.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内涵、本质与功能[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8) :122-123.

[4]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篇8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1.职业

职业是人类生产经验的积累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理解的职业,一般来说,就是所从事的某一具体行业。它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分工。社会根据发展的需要预设各种行业,个人选择参与其中。同时,职业也是社会与个人或组织与个体的结合点。对个人而言,职业活动几乎贯穿于人一生的全过程。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证明。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度过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是每一个人的追求和向往。对组织而言,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具有不同能力、不同素质的人担任,只有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组织才能发达兴旺。

2.职业生涯

目前,无论在常识上,亦或学术上,尚无对职业生涯的权威定义。虽然有些学者曾给出一些定义,但由于出发角度的不同,定义也存在很大差异。下面笔者将国内外学者给出的定义做一整理:第一种,职业生涯是个体的概念,是指个体的行为经历,而非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经历;第二种,职业生涯是职业的概念,实质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经历或历程;第三种,职业生涯是时间的概念,意指职业生涯期,起始于最初工作之前的专门的职业学习和训练,终止于完全结束或退出职业工作;第四种,职业生涯是发展和动态的概念,寓意着个人的具体职业内容和职位的发展和变化,不仅表示职业工作时间的长短,而且内含职业变更与发展的经历和过程。

3.中职教师的职业生涯

中职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从准教师至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开始的所有工作活动与工作经历按时间顺序组成的整个过程。这里要指出的是,中职教师职业生涯研究的对象,是以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为职业的这一特殊群体。“中职教师”在这里只是一个职业类别的概念,它并非特指某一教师个体,因此也不存在教师职业生涯是否指其一生都以教师作为职业的这一说法。笔者认为,可以把目前有意从事中职教师职业(即将成为一名中职教师)、正在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职业(己经是一名中职教师)以及有意继续从事中职教师相关职业(在中职教师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等几类人都纳入到中职教师职业生涯的研究范围之内。

4.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与个人共同制定、基于个人和组织方面需要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的活动。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组织与个人。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组织的需要,最终目的都是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把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个人找到可以倾注一生的事业。

二、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

1.中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反思型教师”,而是一种结合了教师工作特点和自身条件的发展。按照这个标准,中职教师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与创新者,其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非常专业化的工作。一般来说,作为一名中职教师,需要接受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提高、专业意识的增强、专业态度的转变和专业品质的拓展。同时,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因此,中职教师教育及培训课程的设置,必须符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要求。只有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中职教师才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技术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宽广的学术视野、浓厚的理论底蕴、虔诚的科学探索精神,才能在教学中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效果,也才能真正地履行和实现中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2.中职教师职业必须满足“双师型”教师要求

中职教育要求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即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应当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可见,“双师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是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双师型”教师的衡量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包括任职顶岗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第二,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第三,具有专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第四,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创业和科技推广能力。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新一代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是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双师型”是中职学校教师的基本特征。

3.中职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而言,中职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1)研究者角色。中职教师人人都能搞科研,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解决之,并拓展相关的教育知识,完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

(2)传道授业者的角色。“传道”是指教人做人。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授业”是指把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传递给学生。“授业”与“传道”二者不可分割,“授业”是基础,是手段,“传道”是目的。

(3)管理者角色。中职教师要具备管理能力。除对所带班级、授课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外,还需管理好与学校招生相关的一些工作。

(4)朋友角色。中职教师要真正了解中职学校的学生,与学生做相互尊重的朋友,而不能以“师”压“生”。

三、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

1.组织外部因素

组织外部环境是指中职学校以外的环境,即社会环境。中职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从规划到实现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空间、发展条件、成功机遇;同时,国家政策变化、职业教育改革、科学技术进步等,又会对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中职教师能否很好地了解和利用外部环境和条件,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大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都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例如,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宣传政策、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法等,都与每个教师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对教师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2)经济环境。对中职教师而言,经济环境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影响重大。一方面,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许多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生源不足,缺乏高水平师资力量,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模式所决定的其就业导向,使中职学校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给中职教师带来的职业恐慌也日趋严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建立后,中职学校被推向市场,残酷的竞争现实,使得中职教师既要注重教书育人,又要顾及经济效益,以至于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也更多地纳入收入、薪酬的目标。

(3)文化环境。当前,中职教育尚未得到社会尤其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中职学校一直被认为是“三流学校”“杂牌军”。中职学校过低的社会评价是中职教师自身所无法克服的,也是其职业压力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

2.组织内部因素

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组织中完成的,中职学校内部的组织环境是对中职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规章制度、管理风格、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等。

(1)中职学校的规章制度。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归根到底,要靠规章制度来保障,包括合理的培训制度、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晋升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中职学校的价值理念、文化理念,也只有通过制度,才能得到贯彻执行。没有制度或者制度不到位,教师的职业发展也难以得到保障和实现。

(2)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一个组织的文化与管理风格,往往与其领导者的素质与价值观有直接的联系。如果中职学校的领导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未予重视,那么,在这样的组织中,教师的职业生涯也很难进行规划与发展。

(3)中职学校的组织气氛。组织气氛也对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成效有深远影响。在一个充满关爱、相互合作的组织气氛中,中职教师会保持积极的心态,会对学校和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会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进而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4)中职学校的组织文化。中职学校的组织文化决定了其对待教师的态度。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会受到组织文化的左右。一个主张教师参与管理的中职学校,显然比一个独裁的中职学校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一个渴望发展、追求挑战的教师,也很难在论资排辈的学校里受到重用。

3.个人因素

任何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除了受到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影响来自自身。中职教师自身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者、实施者、评价者和调整者。个人的个性、能力、兴趣和爱好的不同,个人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的不同,都决定了他们在职业生涯的目标和选择、态度和认识上的不同。正确地了解自己,无疑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個人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职业性向、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等。另外,家庭对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作用,也是非常重大的。当工作获得了家庭的支持,或者确立了一致的关系,职业生涯活动的轻松感与创造性才会表现出来。

上一篇:企业新员工工作个人自我鉴定下一篇:iso质量体系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