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感受

2024-08-28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感受(通用11篇)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感受 篇1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满足于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为目的,忽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安排的实验方法去做。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么做?想得不多。学生作为实验主体,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实验中器材不足,分组实验,特别是多人一组,只能有少数学生操作或一个学生只能操作一个环节,不能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缺少自行使用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科学高效课堂的一个个障碍。

这次的短期培训让我对科学有了新的认识,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将学生分组,让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

锻炼与提高。这次培训把实验操作列为了重点我觉得很有必要,科学课主要是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证明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这样会更直观更全面的让学生能理解会理解实验的本质问题。

科学实验教学又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基础上的开放式教学,主张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因此,在小学科学课上总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的纪律问题,从而使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教师要很好地组织实验有序性,尽量减少纪律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实验效率。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感受 篇2

关键词:双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生物科学专业属于办学时间长, 办学模式比较固定的一个老牌专业, 而该师范专业多年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师范生基本技能为主体, 专业技术为补充的培养体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2]1号) 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 等有关文件精神, 从2012年起, 高校各师范类专业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才能申请领取教师资格证书, 故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就业在随着招生规模不断壮大情形下, 未来两年形势将十分严峻, 尤其社会对教师人才的严格选择, 在一定程度上更进一步影响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就业, 要促进就业, 实现师范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课程体系, 突出学生一专多能, 将成为师范类各专业今后发展的新方向。

一、错位发展, 突显专业区域优势

琼州学院地处海南, 而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在海南高校中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共3所本科院校, 其中海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热带资源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海南师范大学培养以师范为主体的教师教育类人才, 而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 无论在应用性还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上, 与上述两所高校相比, 均不具备优势。

要科学地定位人才培养,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需与海南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实行错位竞争, 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选择, 体现优势。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主要立足三亚, 面向琼中南地区, 需构建出与此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的设置已有7年时间, 办学实现了从五指山向三亚的转移, 在此历程中, 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式及海南各区域对本专业人才的选择需求, 目前该专业越来越难以适应各区域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 现急需的则只有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结构, 构建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方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选择。

二、构建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基本框架

作为生物科学类专业, 无论是教师教育还是专业技能, 都离不开“重实践, 强能力”的专业特色,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逐步构建出了“一个核心、二个体系、三个结合、四种技能”的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一个核心”是指培养出“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强的多技能型创新性人才。“二个体系”, 一个体系是教师教育基本素质培养体系;另一体系指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个结合”是指教师教育与专业相结合, 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 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应用相结合。“四种技能”是指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技能四种技能。

要实现“教师技能+专业技能”并举发展的创新双实践教学体系, 该专业将实践教学构建了四大平台:分别为学校统一的公共类课程实践平台、学院基础类课程实践平台、专业主干与核心类课程实践平台和教师教育类实践平台。前三个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后一个平台培养教师技能。根据各平台, 该专业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类课程。学校公共类课程实践平台主要开设有军事训练、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如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实践类活动;学院基础类课程平台主要开设有本学院多个专业课程设置相通的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实验课程;专业主干与核心类课程平台主要开设专业应用性, 操作性强的实验课程, 如森林、海洋的生态调查、蔬菜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瓜果花木的生产、嫁接技术等, 以及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等;教师教育平台主要开设普通话、书法、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礼仪、教育案例评析、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论文等。

四大平台贯穿于大学四年, 在此基础上, 凝练出了五大实践课程体系:理论包含的实验课程体系, 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体系, 社会实践体系, 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体系, 教师教育实践体系等。前四大实践体系针对专业技能的培养, 后一个主要是培养教师技能。 (1) 理论课中包含的实验课程体系:此类课程主要是理论性比较强, 在教学中则以突出理论为基础, 通过实验进行简单验证, 实践以验证性为主, 此类课程主要是实验学时小于16学时的课程, 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2) 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体系:根据学校2012级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调整与重组, 对以前理论课包含的实验课, 实验学时超过16学时的, 通过理论与实验剥离, 甚至与其他类课程整合, 独立设课, 有时还增大实验教学时数, 此类课程主要是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实验, 使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核心类实验课中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 (3) 社会实践体系:通过集中与分散的方式, 让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 体验社会, 增长见识, 为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从而培养“能吃苦, 敢吃苦, 善吃苦”的精神, 对促进学生特长的发挥、将来的就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 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体系:此三项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是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知识到运用, 从遇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它是学生从学习到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过程。这一系列环节, 为培养学生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奠定了基础。 (5) 教师教育实践体系:为加强教师的职业技能而开设的一系列教育实践类课程, 主要包括教师语言的表达技能、书写技能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等。此类教育实践类课程包括普通话、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技能训练, 为让学生在教师资格面试中取得好成绩, 新开设了教师礼仪、教育案例评析等课程。教育实习、教育见习, 从教学观摩到经历教学参与、体验教育实践研究, 大大锻炼与提高了师范生执教的基本能力。教育论文对学生运用教育理论, 根据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教育技能,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分析与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创新教学方法, 是形成教学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更加注重了专业技能与教师技能的并行发展, 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从过去专业实践教学中单独出来, 形成了更为优化、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学生多元化培养发展奠定了基础, 打破了以往师范专业学生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瓶颈, 通过双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可一专多长。

三、双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途径

(一) 确保实践学时学分条件下, 不断优化培养体系, 改变实践模式

为了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增加学生的实践兴趣, 将培养体系进行调整, 实践模式进行改变, 将一学年两学期理论教学时间进行压缩, 由每个学期18周的理论授课时间调整为16周, 2周安排为集中实践教学, 确保每年有4周时间用于实践, 尤其对设计性、综合性类实验等需要集中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模式的改变, 既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又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二) 实习实践基地稳定发展前提下, 培养模式多元化

职业素质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 打破了传统的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外出实习的单一模式, 而采取把优秀的中小学校长、一线优秀教师“请进来”, 和学生一起参与教育实习的教学环节指导, 再“走出去”进入中小学实习的新模式。专业技能培养上, 不满足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 而是积极开拓与发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 通过与周围邻近企业如大棚蔬菜、园林花卉, 南繁基地等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同时请企业家、研究所专家来学校指导实习教学, 让学生带着企业现存的问题、科研中遇到的难题等问题在以后的实践中去解决。这种实践模式, 实现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多元化。

(三) 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条件下, 改变实践教学师资单一化, 促进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无论在教师技能还是专业技能培养上, 改变了以往高校教师对学生单一培养的实践指导模式, 实现了将中小学优秀教师、校外企业家、专家“请进来”再让学生“走出去”的实践新模式, 突破了实践教学上师资的单一性, 对高校老师向双师型转型是一种督促, 同时也促进与提高了实践教学改革的质量。

四、结语

改革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 众多高校仍停留在以师范生基本技能为主体, 专业技术为补充的培养模式上, 实现教师技能与专业技能并举, 才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发展与探索的新途径, 尤其是随着师范教育的全国统考, 并非所有师范类专业学生都可进入教师行列, 基于此, 转变传统的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 向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将是师范专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欣, 宋立军, 庄树范.关于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若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 2008, 18 (2) .

[2]牛佳.试论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2 (53) .

[3]沈奇, 张燕, 罗扬.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10) .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感受 篇3

关键词: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培训需求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送教下乡”培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在此思想指导下,在完成第一阶段集中培训后,为了加强小学科学“送教下乡”研发的主题课程的可行性、实效性,有针对性地确保“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地球与宇宙”领域送教下乡培训质量,结合“送教下乡”工作开展了培训需求调研。

一、调研目标

“地球与宇宙”领域包括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以及天空中的星体等[1]。对小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宏观的空间想象能力,造成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同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送教下乡”培训的调研目标为:

1.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内容设置需求。包括了解受培者对“地球与宇宙”领域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实验教学等内容的需求,通过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师专业素养调研,提高此学期培训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2.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培训方法与形式的需求。

二、数据呈现

(一)调研情况

1.调研区域与对象

本次调研的区域主要为麒麟区、罗平、昭通等地,调研对象为上述各县区相关学校教学一线科学课程教师。

2.调研方式

为方便操作,本次调查方式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

在问卷调查编制时,内容设计依据《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和《科学》(3 -6年级)新教材,同时结合云南省小学科学教学实际,参考了以往专家学者的有关调查问卷设计,编制了《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地球与宇宙”领域送教下乡培训需求问卷调查》。

3.问卷发放情况

2015年12月,分别在麒麟区、罗平、丽江、昭通向一线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发放了无记名问卷调查。

问卷共发放了106份,收回106份,其中有6份因填写不符合要求而作废,实际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达96.1%。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虽然在数据中体现出地区差异性,但整体上反映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基本状况,以及小学科学教师对培训的共同诉求。

4.数据呈现

(1)培训内容需求

问题小学科学教学中,“地球与宇宙”领域您最需要培训内容是?

选项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新课标解读教学理论教学知识

比例48.76%%10.24%10%31%

问题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实验教学中,您希望培训内容更侧重于?

选项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实验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

比例10%20.88%60.12%9%

问题小学科学教学中,“地球与宇宙”领域在新课标中的具体编排体系您需要培训吗?

选项非常需要需要可有可无不需要

比例60%25%10%5%

问题你们学校所拥有的实验设备,能保障完成“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吗?

选项完全能绝大部分能仅有很少一部分能彻底不能

比例5%10%60%25%

(2)培训方法与形式需求

问题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培训中,您最需要何种形式的培训?

选项兄弟学校

参观考察参加集中培训通过阅读学习

理论和经验教研活动

比例45%%30%12%8%

问题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培训中,您最需要承担主讲培训的教师是( )

选项高校教师一线教师教研员以上教师均有无所谓

比例10%20%15%50%5%

三、调研数据分析

对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培训需求调研从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资源需求等方面做了调查,获得小学科学教师对下一阶段培训的需求。

(1)“地球与宇宙”领域培训内容的需求

①在回答小学科学教学中,“地球与宇宙”领域您最需要培训内容选项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成为首选(48.76%),在其他选项中,31%的老师需要教学知识,10.24%的老师需要新课标解读,只有10%老师需要教学理论。调查说明,一线小学科学教师迫切需要的教学经验借鉴与积累,带有实用性、借鉴性的“典型示范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案例”占有很大需求比例。同时,由于兼职教师所占比例高,对教学知识的培训需求呼声同样强烈。

②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实验教学中,希望培训内容更侧重于哪方面的选项中,实验教学能力成为首选(60.12%),有20.88%的老师需要教学实施能力,有10%的老师需要教学设计能力,有9%的老师教学评价能力。调查说明,一线小学科学教师迫切需要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兼职教师所占比例高,对实验教学实施能力的提升也有极大的需求。

③小学科学教学中,“地球与宇宙”领域在新课标中的具体编排体系的培训需求60%老师表示非常需要,25%老师表示需要,10%老师表示可有可无,5%老师表示不需要。

④所需要的培训教学资源调查中,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中,最需要的教学资源调查中,45%老师表示需要典型示范课例,25%老师表示需要教学设计案例,10%老师表示需要最新教育理论,8%老师表示需要教学课件,7%老师表示需要微课。

⑤在对教师对建构主义理论熟悉情况的调查中,65%老师表示从没有听说,23%老师表示听说过,10%老师表示熟悉,2%老师表示非常熟悉。

⑥你们学校所拥有的实验设备,能保障完成“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情况调查中,有5%老师表示完全能,10%老师表示绝大部分能,60%老师表示仅有很少一部分能,25%的老师表示彻底不能。

(2)培训方法与形式的需求为了客观了解教师们的培训需求,掌握教师们的相关教学理论掌握情况、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学校所具备的实验条件非常有必要,为此,做了相应的调查。

①小学科学教学中,“地球与宇宙”领域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选项中,有60.06%的老师采用讲解法,20.94%的老师采用模拟实验法,10%的老师采用信息搜集法,9%的老师采用其他方法。

②日常教学中,关于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情况的调查中,20%老师表示能比较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等工具,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件用于教学;42%老师表示不能熟练运用,仅在公开教学时请人帮忙;38%老师表示从未用过。可见,教师们对相关的一些教学理论掌握不够,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中仍然采用讲授法,没有根据本领域的知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

③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培训中,最需要的培训形式调查中,45%老师表示需要兄弟学校参观考察,35%老师表示需要参加集中培训,12%老师表示需要通过阅读学习理论和经验,8%老师表示需要教研活动。

四、结论

通过调查,就目前云南小学科学对“地球与宇宙”培训需求来看,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师资等方面应该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与设计。

(一)应加强培训内容与小学科学贴合性

1.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从调查结果看,现行小学科学教师教师知识储备与科学知识关联度不高,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对科学知识体系的重难点掌握尺度不够准确,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该设计“地球与宇宙”相应专题,帮助教师系统地梳理科学领域内的知识、概念,加强科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指导,进一步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2.加强科学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培训

调查数据显示,现有小学科学教师从事科学教学实践普遍较短,在教学组织与设计方面经验不够丰富,急需在培训过程中获得方法上的指导、借鉴与积累,因此,在专题设计中,应该结合培训内容,通过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等案例,加强“地球与宇宙”科学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培训。

3.强化科学教学专业技能的培训

在科学教师培训需求反映出,小学科学教师亟须提高科学专业技能。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要为教师提供丰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地球与宇宙”教学课例,指导教师按照科学教学内容性质,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学指导等方面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科学专业组织与指导能力。

4.提升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与应用

调查发现,小学科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助科学教学的应用有着较高的热忱,对多媒体制作、软件工具使用、网络应用、微课制作表现出较浓的兴趣,因此,在培训中应结合“地球与宇宙”培训内容设计相关课题,提升小学科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与应用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成效。

(二)培训方式上进一步突出参与性和实践性

在调查中,“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需求较为突出,体现了参加培训的教师渴望参与到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中,以获得切身的实践经验。因此,在集中培训过程中,应该增加观摩一线教师的“地球与宇宙”课堂示范教学,较强培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要设计一些能让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参与的专题项目,使参培教师参与到课堂的“教”与“学”活动中,通过项目的开发设计、任务驱动等方式,促进教师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科学教学观念的转化、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聘请优秀一线教师参与培训授课

小学科学优秀的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指导实践探究能力和实验教具制作能力,聘请优秀一线教师参与培训,既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示范,也弥补科学专业理论知识缺乏针对性、实践性的不足,更好地满足科学教师培训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18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感受 篇4

(一)、填空(42分,每空2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__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____。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_________。

10、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__________的人,学生是__________的人,学生是具有__________的人。(二)、选择(20分,每题2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分,每题8分)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教师培训收获与感受 篇5

个人收获与感悟

10月14日下午,当我们第一次踏进--市----学校中学部时,为期一周的实习也拉开了序幕.在这一周的实习中,我不仅体会到作为一名实习老师的各种酸甜苦辣,还不断回忆起当初作为一名中学生的种种心情和趣事.作为一名实习老师,这一周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许多道理。实习的经历虽已经过去,可我还会回头去看一下我在那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会是我旅途的归宿,而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本次实习主要是教学工作,在这面也受益匪浅。

数学教学工作,累并充实着.教学对于我们实习教师非常重要,能否教好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认可,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实习过程中,我先听了指导老师戴华老师的几节课,随后又听了其他几位教师的讲课,收获很大。也发现我在教学上的长处与短处.总的来说,每次上课,我都要认真详细地备好课:熟悉教材、理解课标、写教案、其他老师一起讨论.最后,我想说,实习虽然辛苦,但是收获确实不菲。听取了指导老师给我的建议,让我觉得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上有了实质的突破,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的幽默,诙谐,都让我记忆深刻,每一次的全心投入,都让我感觉到不仅是学生在吸收知识成长着,我也在成长。这4天的实习确实是一个磨练人的过程,只有经受过这样的磨练,我们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感受 篇6

科学第五期

南日初中

沈**

终于轮到我参加第五期的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了,时间是8月21日到24日四天,地点在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的9号楼报告厅。

8月21日,浙江省特级教师、玉环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所长郑青岳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天的讲座,上午是为促成概念的转化而教,下午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教;22日上海格致中学艺不精庄起黎老师为我们做了关于高端教师、成长之路的讲座;23日上午由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建平中学西校首席教师,上海浦东新区名师培养、教育科研等领域专家黄劲松为我们做了名课锤炼与名师成长、对有效教学的断想,下午由嘉兴南湖区教研室副主任、科学教研员魏林明老师为我做了教科研论文写作漫谈;最后一天由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陈志伟为我们做了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四天下来,让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受益匪浅。

上午8:30,郑青岳老师准时来到了讲台旁,他的到来,让我们每一位学员心中都有种敬仰之情。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来给我们上课,让我们每位学员都深受感动。班主任老师在门口迎接并与郑老师握了握手,对郑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大家热烈鼓掌。郑老师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开始讲座。

全场静寂,没有杂声,有的只有专注的眼神,沙沙地记笔记的声音。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打开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科学实验探究是授人于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探究每年学业考试必考,但是,作为一线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误区,而郑老师这次的讲座就像是场及时雨,给了科学教学工作者以滋润。

郑老师主要从科学探究的过程来进行论述。科学探究可分为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六部分,郑老师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题,逐一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解各部分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在讲座期间,学员们与郑老师进行了互动,会场气氛相当热烈。最后,郑老师归纳了近几年中考试卷中,关于实验探究题中学生扣分的存在的问题,希望我们在教学中能加以注意。讲座结束,让我们学员还久久地回味在郑老师的金玉良言中。

让我最为深受影响的是陈教授的讲座,陈教授从西方的教学到中式的教学相比较,提出了很多我们教学要改进的地方,我们不只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终身受用,为什么全世界的学生都能在论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水平而我们的却不能呢?奥赛风光无限、诺黯然失色,起跑总是领先,终点总是落后,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他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本质、科学事业本质三方面进行了陈述,让大家听得忘记了上厕所,沉浸其中。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感受 篇7

1 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及构成

1.1 实践性知识的内涵

实践性知识, 英文名称为Practical Knowledge, 简称PK。艾尔贝兹 (Elbaz) 认为教师将所教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其他某些领域的理论知识整合成为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 并以他的实际情境为取向, 形成实践性知识。而陈向明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仰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 (或) 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1】。

虽然关于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尚未统一, 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即实践性知识是基于理论知识与教师个人经验的, 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形成的, 支配着教师具体选择与判断的综合性知识, 它不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它有一套知识系统, 是由教师实际应用的教育信念, 教师的自我意识, 一定的教学技术、规则、经验、情境知识, 判断力知识等组成, 是实践化了的学问知识。

1.2 实践性知识的构成

实践性知识主要由六部分构成: (1) 教育信念; (2) 自我知识; (3) 人际知识; (4) 情境知识; (5) 策略知识; (6) 批判反思知识。

2 实践性知识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实践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2.1 指导教学行动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类型,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是盲目机械地依照课程标准和要求复述教材中的内容, 他们要依据自身所处的教学环境或问题情境, 积极地而且创造性地思考, 并以此来指导教学行动, 进而创生出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2.2 提高教师自尊与自信

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专业的确立, 教师自尊和自信的提高, 知识的重新定义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行动中的反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2.3 促使培训模式多样化

实践性知识进一步深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 强调基础知识、应用及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 职前教育的培养模式有所转变, 增加了实习和实践环节;职后教育则改变了以往单纯讲座, 理论填鸭式传授和“一言堂”的传统模式, 增加了培训者与参培人员之间的互动, 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参与活动。

2.4 提供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师考核的理论依据

倡导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实践性知识, 也为我国制定课程标准、教师晋升考核标准及相关机构和资格认证提供了理论基础。

2.5 提供新型研究方式

实践性知识研究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式, 即质性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实践与反思交互进行的教育研究方式, 为培养新型科研型教师创造了条件。

3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培训

从实践性知识的构成可以看出,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四个方面: (1) 理论知识的转化; (2) 课堂教学实践的积累; (3) 实践中的反思与交流; (4) 实践性的教师培训。

3.1 理论知识的转化

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知识体系的双重影响下, 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基于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在具备强大理论基础的前提下, 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理论指导实践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以往进行的教师培训中, 我们花了很大力气请来众多专家来传授讲解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 但是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 还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脱节造成的。如何能够使二者有效结合进而互补呢?为解决这一问题,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把理论学习与案例解析, 教学评价等方式相结合, 通过对教师熟悉的教学活动的分析, 使他们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如何应用、巧用及活用。真正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师自身的领悟, 进而指导教学实践。

3.2 课堂教学实践的积累

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与转化是为获得实践性知识做铺垫。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最终都要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教学实践的积累, 不仅是经验与知识的积累的过程, 也是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可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实施新的教学活动, 获得新的教学体会。

英语这一学科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以情境创设、情景体验为主要手段, 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 积极创设情境, 采取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避免出现学习倦怠等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还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活动的进行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 把握预设与生成, 应用所学理论评价教学效果, 获得课堂教学实践的积累。

3.3 实践中的反思与交流

课堂教学实践的积累并不是单纯的实践与记录, 还需要用科学的手段来评价实践过程与结果。在教学反思中总结问题, 找出成因, 找出解决方案。在反思中, 教师通过找出教学活动中的亮点获得积极的、正面的体验, 增加信心和成就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丰富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种自认为是正确的个人知识, 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检验, 很容易将错就错, 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如何预防这一问题的产生呢?这就要求教师把这样的个人知识公开化, 让专家或同行教师的进行“会诊”。这样既可以是常识知识在反思、讨论与交流中得到升华, 还可以使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建构。

因此, 除了自我反思, 同行交流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式。同样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由于授课教师、学生等情况的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之间的不同观点往往会给彼此带来启发, 开启新的视角, 获得新的体验。分散于各个教师头脑中的隐形知识汇集成集体智慧。因此, 同行间观摩交流也成为教师获得间接性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实践性的教师培训

4.1 培训内容

曾有教师尖锐地指出:“教师培训者倡导受教育者个性的张扬, 创造能力的发展, 合作能力的培养, 然而继续教育本身却没有追求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随着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提升,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将主要依赖于实践性的教师培训。因此教师培训工作必须达到专题讲座的实践性、教学观摩的示范性、调研活动的启迪性和学员学习的互动性等要求, 从而实现教师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结合。为了培养科研型教师, 培训中还应当聘请专家指导如何撰写论文、设计案例和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以交际为目的, 以英语国家文化为基础的一门语言知识。因此除了根据其学科特点, 结合各年段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英语语言、英语国家文化、英语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4.2 培训方式

培训内容中的理论性知识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 创建教师培训MOODEL平台, 使参加培训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灵活安排网上学习时间, 避免影响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各学校可以通过校本研修, 组织教师经验交流会, 学校教师内部、校际之间各个层次、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

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散性学习研究推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可从自身实际出发, 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依据规划, 开展拜师学艺、教学观摩、经验交流、专题研究等活动;学校聘请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进行听、评课, 或者邀请名师工作室进行名师指导;教师总结教学实践撰写论文, 进行课题研究。学校定期组织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 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财富, 促进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

实践性的教师培训还可以采取不同于以往培训内容固定, 模式单一的新方法。例如以MOODEL平台为基础, 借助便利、高效的网络技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选取针对不同需求面的优秀培训课程存入MOODLE平台的课程资源库中, 由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选取感兴趣或想要学习的课程。资源库内课程的选拔可以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只要课好, 人人都可以是名师。这样既节省了培训时间, 提高了培训效率, 又能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 提高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在做中学”, 其实这一理念也可以应用到教师培训中。在MOODEL平台上创设在线交流版块, 给教师们提供问题讨论, 经验交流的机会, 形成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内, 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平等对话, 用合作、探讨、发展代替旧有的孤立、封闭和竞争。

4.3 考核方式

教师培训

无论何种方式的教师培训,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与之相配合, 就无法获得真实、可信的反馈, 培训效果也难以检验, 培训的改进与完善自然也无从谈及。因此,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 应当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采取多种考核检验方法, 直观立体的对每一位参加培训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评估。

1) 在线考试。围绕教师培训的有关内容进行命题, 通过网上答题的方式对教师的学习进行阶段性评价。

2) 文字资料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根据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通过对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专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听课笔记等文字材料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3) 学分制。每门课程设置固定学分, 在每学期或每年达到一定学分标准即为合格。

4) 开展优秀微课评选活动。每位教师录制一段微课, 放在MOODEL平台的微课点评版块中, 由其他参加培训教师依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和评价。

5) 培训档案与专业发展规划。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培训档案, 由教师自己根据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和实际情况对每一年度的培训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促使教师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培训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以及尚需继续学习提高的地方。另外, 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 制定科学、细致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把培训档案中的各项数据与专业发展规划相对比, 进行综合测评。

采用以上几种方式, 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从多维立体的角度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和自身专业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公正评价。

5 总结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与丰富, 教师培训工作一定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展开。理论知识的学习为获得实践性知识奠定基础, 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又进一步检验理论知识, 在实践与反思的交替进行的过程中得以不断修正、完善、丰富。因此随着教师专业化速度的加快, 开展实践性的教师培训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 也是培训者需要抓紧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学科特点, 以实际应用为主的实践性教师培训必将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1) .

[2]何善亮.美国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2) .

[3]石生莉.教师实践知识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10) .

[4]鱼霞, 毛亚庆.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教师教育研究, 2004 (1) .

[5]钟启泉.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 2007 (10) .

[6]张国扬, 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7]赖志奎.现代教学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8.

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培训策略初探 篇8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

小学科学课程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编制和设置的。与原来的自然课相比,小学科学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应在对传统教育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体会科学课程的新理念,从教育功能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更新观念,明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专业培训中,要让科学课程教师形成合理的科学观,即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充分认识科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探究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知识系统的科学理论只是这种探究活动的结果,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一个整体,并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二、设计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对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重视,且部分教师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科学探究。为了实现这种转变,科学课程教学必须从目前的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探究为主。

在专业培训时,要设计以大量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让教师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如何提出假设,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进行科学解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另外,通过参加这类活动,使教师体会到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并提高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能力。

三、立足现代课堂教学实践,培养技能

1 抓实教材培训工作。

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从知识的内容、体系、呈现方式到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等都有了重大改变,并且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面对这些变化,必须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教材培训,让教师了解新旧教材的区别,把握新教材的框架,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相关的教学建议,反思当前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清晰地理解教材选取的知识内容和呈现方式,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结构等,使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2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

要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在课堂中进行打磨。可采取青年教师上研究课,专家们“面对面”指导;就某一专题进行沙龙式的讨论;跟踪听课,形成备课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共同钻研新教材,寻求解决办法;学科带头人教学观摩等教研方式。以课堂为主阵地,教育教学专家指导、特级教师引路、教研员互动、名优教师示课、专题化教研活动,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型、互动式地展开,使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带着本土化气息的新课堂,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全面开展科学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为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供机会和平台,可定期开展论文竞赛和说课竞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以竞赛促提升。此外,还推出以竞赛为基础的“赛训结合”的新模式,即赛前安排以竞赛内容为主题的专题培训;赛中请专家现场指导;赛后个人针对性的反思。赛训结合促进了教师理念的转变、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教学竞赛,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努力在课程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1 补充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其中生命科学包括细胞、植物、动物、生命循环、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等领域;物质科学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的表现形式等内容;地球与宇宙科学包含地理、岩石、矿物、土壤、海洋、天气等领域。教师只有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体系,把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通观全局地处理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使教学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从而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状态。

2 实验技能培训。

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包括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仪器和设备的选用能力、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能力、实验指导能力、指导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方面。科学实验的能力是科学课程教师特别重要的教学能力,因为科学课程中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内容都涉及实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普遍认为一部分实验操作存在困难,这就有必要针对l生地开展实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更加生动、直观、深刻地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有效提高观察、操作、探索的能力。

五、科技教育合作建立有效培训机制

科技专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们对科学的本质、价值,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动员科技专家参与各类科学教师培训,建立科技专家与教师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对于提高教师对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他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以及科学教育的水平,都会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可将相关领域的工作有效统筹、整合和集成,促进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尽快使教师的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针对现在小学科学教师对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结合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现状及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到“科学”的完整含义并准确把握科学的本质特点,从而认识到科学教育的必要性;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明确科学教育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2 根据科学教育的新理论,准确认识与理解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推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3 熟悉包括观察、分类、交流、测量、预测、推断、识别与控制变量、形成并验证假设、数据解释、设计操作、实验、建立模型等的科学过程构建,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4 清楚认识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结构、编排方式与设计思路,理解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验教学中处理好教材使用与课程资源开发的关系。5 明确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理解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性,并能够结合本地现状与有利条件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能够进行基于本地的科学教学用具的设计制作,以及进行利用网络环境实施小学科学课程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总结 篇9

20xx年10月12日参加完今天的两场培训,听了赵永欣老师和河南师范大学刘兴毅教授的精彩报告,感悟很多,正如科学课程课标指出: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赵老师的报告中我明白了作为科学教师,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遇到问题去质疑、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

赵老师还告诉我们,我们的科学课要引入一些小游戏、小实验,有的老师采用看视频来帮助教学,看视频也可以,只能满足眼睛视觉方面的效果,二见实物、做实验更直观深刻,比单一刺激效果要好,对事物的认识必须是多种感官的综合调动。赵老师倡导的科学课堂应该是自主+讲授+辩论+探究的模式,这些都是我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改进的。李教授的报告让我更明白了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定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通过教学这个载体训练这样的思维,而我们小学科学教师的定位应是组织者、参与者、赞赏者,李教授给我们推荐的应飞老师的课,引导、互动、肢体语言是那么的好,我本人也一定利用课余时间要多看应飞老师的课,多学习、多思考、多提升。让理论和实践经验更好的武装自己!

20xx年10月13日有幸在教师进修学校聆听了新密市教体局教研室赵老师和郑州名师陈炜老师有关科学课的分享,收获和感受颇多,让我对小学科学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赵彦彬老师主讲的是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分析与解读,我从中明白了大象版的教材是围绕双主线去编排,一个是科学知识目标一个是探究目标。赵老师边讲解边把科学实验融入,让老师亲自体验实验带来的魅力,像《倒立的小丑》、《制作风向标》等不断用一个又一个的实验感知科学,从中我还学习到在科学课堂上大人提的问题很有可能不是学生所想的,因为站的层面不一样,生活经验不一样。赵老师的解读就相当于我的初次备课,让我明白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能创造条件的,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感悟一下科学现象,能做演示实验的尽量做演示实验。

赵老师的分享准备的那么充分、讲的那么熟练那么严谨,把自己的教学积累和思考教给我们,他用真情付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陈炜老师年轻帅气有为,来自郑州中原区一线,他爱思考爱学习求上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他为我们带来的主题是《规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他语言风趣幽默很接地气,他通过理论分析、观看视频、老师分组做实验进一步把我们带到科学世界,和陈炜老师的对话中我明白科学是一个认识修正的过程,在小学阶段一二年级主要突出指导三四年级主要突出引导而五六年级主要突出放手。陈炜老师总结的科学课堂四种不规范现象即:单向教授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知识轻行动现象依然存在、改变课堂内容现象依然存在、无实践,不出教室观察调查现象依然存在。在今后的科学课实际教学中我本人一定要努力改变以上四种现象。那怎么才能规范科学课堂呢?陈老师告诉我们了办法,规范课堂教学要以小学课程标准为标准,教师关注方向也要体现核心素养要有课程思维下教学的意识,要有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体现,要有思维参与的探究。规范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在学情分析上下功夫,横向分析教材,了解学生能力基础。关于学情分析赵老师还特意举了例子,北京和江浙地区名师较多,他们的课堂调控、课堂组织、处理生成等非常的优秀,他们来河南上课,用中原区互助路小学和伊河路小学的学生,结果一节课的内容上了一个多小时,就是因为我们这的学情跟江浙等发达地区学情不一样。

在教学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开阔眼界、不断进步,努力缩短与名师的距离,成就更好的自己!

20xx年10月19日,今天上午的培训专家是郑州市教研室的连珂主任,他20xx年到教研室,对小学数学和科学有很深的探索和研究,教材的编写者之一。他主讲是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与解读,从连主任的分享当中,我知道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的科学教学都停留在常识教学上,对科学探究的意识还愿不够,不管我们专职的还是兼职的科学老师一定要站在教研员的角度去思考教材。连主任还指出,一定要多看教参,他形象的还原了教参的形成过程,几十位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反复讨论、多次修订的结果,肯定超越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水平,因此一定要看。连主任分析的四个学科素养让我印象深刻,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态度与责任。

我还学习到,科学教到最后一定是观念,形成观念。知识很重要但容易忘掉,形成的观念忘不掉,相对于观念知识是弱化的。高考数据分析显示,河南的优质考生比其他省份少的多,而河南参加高考的人数最多,这说明河南仅仅是考试大省而不是考试强省,那就要反思教学了、反思师资的培训、教学过程方法。如:教2+3=5,老师只是教会为止,知道等于5就行,而不能上升到部分+部分=总量。这正是所缺乏的,连主任告诉我们,老师教的是兴趣、教的是思维、教的是模型,而不仅是知识。经过调研,连主任还特意提醒不要把科学课上成劳动技术课,信息技术课。现在的口号是用科学的思维去上劳动技术课、去上其他课,千万别弄反了。

关于上优质课,连主任强调起点不一样,理念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学生在小组参与的过程中老师不要从第一小组开始汇报,这样非常有序都知道按顺序了反而不好,应从第二或第三小组汇报开始,无规律才生动。当小组展示完,老师如果给予肯定或掌声,老师的理念就落后了,应该让其他组去发现去评价,没老师什么事,老师只是组织者,这样下去学生会越教越聪明。

关于反思单元,连主任分析学的时候很容易,编的时候很难。千万不要简单的上成读书课。哪一项处理信息、哪一项得出结论一定要注意。反思单元,虽然给的是一个故事但还是一段一段拆解开。

下午的杜Z老师来自郑州中原区互助路小学,讲的是教科版的《用手来测量》一课,从杜老师的分享当中我明白科学的教学方法上要拒绝学习现成答案,提倡强调探讨问题;拒绝死记硬背,提倡培养敏锐鉴别的思维;拒绝记忆零星的信息背诵,提倡理解大概念核心概念,重视论证;拒绝硬性的规定对错,提倡鼓励学生一起学习,彼此自由交流思想和信息。

通过今天的培训学习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指导了我的教学方法,指明了教学方向,在思考实践中进步吧!

10月23日参加的科学教师培训,主要是课堂观摩与研讨。上课老师分别是实验小学王学亮老师的六年级《奇思妙想---乐器设计篇》和市直三小位海娟老师的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不一样的溶解》。活动流程是两位老师先上课、说课,然后分小组讨论,以教研室设计的评课模板为切入点,深入讨论修改、最终将形成的结果展示在大白纸上,并由每组代表上台分享交流。

参与整个活动,我有很多感受,但最大的体会是:

1、课前教研室宋老师提出的.观课、评课,要做到有标可依、有理有据。她带领大家学习科学课程标准,主要梳理了三大部分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其中,课程目标分为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识目标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去描述。探究目标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态度目标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个维度来描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从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3个方面来描述。

2、科学包括数学的评课模式,我初次接触,不能熟练运用,在这方面适应的还不够好,还需探索。今后要多用心钻研。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感受 篇10

从化市城郊街东风小学 冯剑华

2011年11月,超级“光棍节”来临之际,我有幸加入了广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的队伍,本人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在这次学习中,通过理论培训,教学观摩及到文德路小学和旧部前小学考察等活动,使我知识得到不少提高,教学技艺得到不少增长,我对这次培训总结以下几点:

一、提高思想,开阔视野。

在本次培训中,每位老师给我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小学科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马学军军老师阐述了《如何贯彻课程标准》的理论,知道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壮丽的火山遗迹——福建漳州滨海火山、鸟类知识简介等。在《壮丽的火山遗迹——福建漳州滨海火山》中,我们知道了位于台湾海峡西部的南碇岛:这真是一座令人不可思议的火山岛。在我们的脚下、四周,目力所及之处,满是六角形、五角形的玄武岩石柱子,规规整整地排列着,让你不得不惊叹这天地的造化。过去,一直以为这些石柱子只有英国的巨人峡才有,没想到今天我就站在了更为壮观的石柱群上。真有点不可思议。

与漳州其它地方的火山景观绝然不同的是,南碇岛全是清一色的柱状玄武岩。从岩石柱的断口观察,这里的柱状玄武岩成份应该比较均匀,为浅黑色,有一些均匀的细小亮点,但没有任何其他成份的岩石侵入其中。

小岛还保持着原始的状态,甚少游人踏足。随着往山上深入探寻,壮观的景观不断在眼前展现。一片片的石柱丛在眼前升起,又在身后隐去。据说,这巴掌大的小岛至少有140万根玄武岩石柱。如此密集、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群,真可谓世所罕见。

这排列整齐的根根石柱,是如何形成的呢?据资料介绍,这除了与岩浆喷出后冷却的速度、地形等有关外,主要是这种玄武岩在形成融岩时,所含的化学成份均匀程度较高,当它暴露在空气中冷却凝固时,会十分均匀地沿着中心等距离收缩,而各个收缩中心点之间,又形成了等距离的开裂,这样就形成了规则的蜂窝状节理。在自然状态下,蜂窝状的六角形收缩后的体积最小。另据资料,这种石柱节理总是垂直于冷却面。

这些石柱结构非常致密,密度很高。我搬起30厘米见方的一小块,就快直不起腰来。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石柱形成前,熔岩并没有喷出地表,而是留在了火山颈中。由于重力等因素,这些熔岩中几乎不含任何气体和空隙,形成了特别致密的岩石。

南碇岛的玄武岩石柱是在火山颈中形成的,并没有喷出地表,所以才有这么长的石柱——超过100米长。岛上的石柱大致成阶梯形向悬崖处分布。最为壮观的是,岛上还有大片大片的玄武岩石柱崩塌后形成的峭壁,悬崖峭壁有的高至50米。密集排列的石柱如同凝固的瀑布,从高处垂泻而下,非常震撼。

据船工介绍,在峭壁下还有许多被海浪侵蚀后形成的洞穴,有些洞穴竟然能贯通整个海岛。退朝时,就能看到这些贯通的洞穴。

有人说,火山就像是为地球开的一个小小的天窗,披露着大地深处的秘密。说得真好!

二、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

作为一名教师,职责是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教学问题,解决问题。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小学科学研究员郑雪萍老师,她对小学科学的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对我们今后的教学进行指导。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的梁燕霏老师,她对我们的教学技能进行指导,使我的教学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岑海平老师,他给我们介绍了做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任课教师的实验室工作主要是上好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主要应做好下列工作:

(一)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认真备好实验课。

(二)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每学期和实验教师一起确定学科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进度表;确定实验室开放计划。

(三)认真仔细填报实验通知单

实验通知单是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凭证,既是准备实验的依据,也是使用教学仪器设备的证据,一定要严肃认真的填写。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的梁燕霏老师阐述了许多教学技能

(一)教学设计技能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2、撰写教案的技能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4、了解学生的技能

(二)课堂教学技能

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

3、设疑和提问技能

4、板书技能

5、讲授的技能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三)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 l、布置作业的技能

2、批改作业的技能

3、课后辅导的技能

(四)教学评价技能 l、命题技能

2、评卷及分析试卷的技能

(五)教学研究技能

1、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技能

3、信息检索技能

等等,使我的教学理论得到充实。

三、做专业型教师。

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我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现在看来不行,没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水,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曾宪扬老师,他的课阐述了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列行为。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题材及儿童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指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共同研讨,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

四、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每一次教学活动,我都能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去:细心观察课堂流程,捕捉课堂亮点,用心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培训使我感受到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到我们的科学教师们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

我们到文德路小学和旧部前小学考察和教学观摩等活动,在文德路小学,我们听了吕恒老师的一节课——《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这节课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等活动,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整节课气氛活跃,参与度广。充分反映出老师的应变能力。在旧部前小学,我们听了彭瑞琳老师的一节课——《磁铁的磁性》,这节课让学生了解有关磁铁的磁性,体验科学的乐趣。课后,我们考察了旧部前小学的科学馆,体验这间学校的科学氛围。

在培训过程中,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 审视了当前开展的小学科学教育,使我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培训活动后,我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为了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再次研究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阅读了《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课》、《细节决定成败》、《优秀是教出来的》等大量书籍,为课堂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以培训为契机,不断地消化和吸收培训内容,把这次培训的收获和本校老师分享,并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等 篇11

徐胜麟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的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则源于教师的教育科研。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是以全新面貌出现的新教材,这门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过去的《自然》也提出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始终没有摆脱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而新教材《科学》则强调从观察人手,能对自然事物能做出某种解释,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的落脚点仍然是知识。这就是说《科学》要比《自然》进步了许多,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都打破了传统的观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这个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并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知识相结合。在使用这套教材时,我觉得比以前的《自然》难多了,教师若不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恐怕就要落伍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大展宏图的极佳机遇,要想在教学工作上出成果也正要从《科学》起步。下面以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谈谈科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一、专业态度

一个科学教师的专业态度取决于他的专业理想,有了这种专业理想,才能对科学教学工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才能乐意为科学教学工作做出承诺,才能愿意为科学教学事业奋斗终生。

二、专业知识

一个科学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多或少对教学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对教育的目的、性质和特征做到真正的理解。教育是一种服务,教师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要提供一流的服务,科学教师就必须掌握这门学科的所有知识,因为它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如果这方面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广博,在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提出许多你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教师不解释清楚,能行吗?所以,一个科学教师必须掌握与科学学科有关的所有知识,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人体、数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知道许多科学家的事迹。总之,掌握的知识少了,是不行的。只有掌握得越多越好,另外还有很多知识要靠边教学边积累。

三、专业技能

科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形成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对于一个科学教师来说,就是科学教学技能。这应该包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科学知识、动手制作能力、栽培能力、养殖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步骤来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以及进行反思的能力,并形成文字,不断探索与掌握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方法。

体现科学教师专业技能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抓住教学思想“做中学”和教材中最突出的环节“过程与方法”,这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即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实验证明——实验成功获得结论。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按这个科学探究步骤去做,自己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科学家。第二个方面是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精心准备,灵活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和自制的教具运用科学探究的步骤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就相当于让学生有了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让学生终生受用,成为持续发展的本钱。第三个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运用科学探究步骤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制作能力、分析与概括能力和掌握科学知识情况的评价。使他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第四个方面就是回头看,也就是教学反思。写教后的教训与经验,以及如何避免教学中的失误,从中吸取教训,改变教学方法,到取得成功的经验等等,都能使自己的教科研能力迅速提高。

总之,科学教师专业素质取决于科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事业心、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特有的专业技能,只有具备这些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自己教学的脉络,从而成为科研型的教师。这就是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科学课《了解空气》教学设计与评析

李元梅孙旭亮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并能流动,让学生初步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2.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学习“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评价分析一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大胆猜想、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等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引入:利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纸的奇遇》

师演示:把一张纸揉皱后,塞人玻璃杯的底部,把玻璃杯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底。

“请大家猜猜,纸会湿吗?”

学生出现争论。教师出示板书:了解空气

(评:纸的奇遇是本课的一个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老师并没有根据教材的编写顺序使用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重新设计教材,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同时巧妙地引发学生思考杯里的纸为什么不湿,初步让学生体验空气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设计实验,捕捉空气。启迪研究方法

师: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大胆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我们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猜想开始的。可是,我们要研究空气必须要将空气收集起来才能研究。

1.收集空气,感觉空气。

各组学生都将透明塑料袋在空中挥舞,装满空气后,用橡皮筋扎紧袋口,准备研究。

师:你们准备怎么研究。小组讨论讨论,用自己的方法研究。

学生讨论后汇报:(预设)

组1:我们组用手按塑料袋,塑料袋有弹性,会变形,验证了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组2:我们组用眼睛看透明塑料袋中的空气,发现空气也是透明的。没有颜色。

组3:我们组把塑料袋扎了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听见了“呼呼的风声”,感觉脸上很凉快,这样验证了空气可以流动的猜想。

师:同学们真棒,设计出了研究空气的各种方法,而且有这么多发现,老师为你们高兴。

(评:这一教学环节,从收集空气到研究空气,老师大胆放手,适时点拨,让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意愿,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释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体现。“用眼看、用嘴尝、用鼻闻、用耳听、用手摸”等,使学生懂得了使用不同观察方法观察事物,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解释现象,加深理解。

师:通过前面的研究,谁能告诉老师,《纸的奇遇》中纸为什么没有湿?各组互相交流交流。

生预设(交流后的代表):我们用塑料袋收集空气,我们发现空气可以装满袋子,而且空气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认为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进不去,纸就是千的。

(评:老师根据学生的感受和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解释科学现象,具有独创性。而且学生的知识的获取是建立在学生的亲历基础之上。教师的点拨也恰到好处。小组间和小组内的评价分析、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品质。)

3.设计空气流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空气的很多性质,到底空气能否和水一样会流动,看哪一个小组能让空气流动起来?

生设计实验。

组1.用气球连着玻璃导管,通向水槽,发现空气可以由气球跑向水槽。

组2.两个气球和一个玻璃导管相连,一个气球的空气,通过挤压会流到另一个气球中。

组3.按照书中设计的——谁赶走了杯中的水做实验。

三、总结(略)

总评:

上一篇:门卫出入规章制度下一篇:格林童话:三片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