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中文版)

2024-08-08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中文版)(共9篇)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中文版) 篇1

理事长、中大校董会主席、各位理事、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日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一届学生的开学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我要欢迎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三百余名优秀学生。我们这里有来自九个民族的19名少数名族的学生,我们这里有30几名来自极其贫困农村地区的优秀学子,我们这里有20多名不仅学业优秀,而且在舞蹈、钢琴等艺术方面极有天赋的学生,这里我谨代表大学对全体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家长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First, I want to say a few words to ou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guests. Welcome to our new campus on this beautiful day in Shenzhen. Thanks to the policy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some 30 years ago, Shenzhen has experienced radical changes in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is very happy to be the first tertiary institution set up under the joint-university scheme in Shenzhen.

Our new university will inherit CUHK’s core values and traditions of academic excellence. We value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we endeavor to nurture future generation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who are international in outlook, learned in the disciplines they follow, upright in character, and committed to serving the needs of society. This year we accepted a first batch of exceptionally outstanding students representing top 1% of 65 millions graduates in 17 provinces.

在昨天我与新生和家长的讲话中讲了三件事。第一,我们是一所怎样的大学;第二,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第三,我们一起将怎样度过这四年。我们是一所年轻的大学,但我们是有传统的。我们的传统是从香港中文大学那里继承下来的。我们将秉承香港中文大学的传统,“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参照香港中文大学的理念和模式,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国际化、通识教育、中英双语教学和书院制为特色,培养学生跨领域、跨文化的全面发展。

我们创办中大(深圳)的目的有两个:

其一,我们想移植香港中文大学几十年来成功的办学模式到祖国内地。包括独特的办学理念,严格的学术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方法;香港中大五十一年的历史证明,中国文化在创办世界级高等学府的巨大生命力。

其二,我们想为祖国内地包括珠三角地区培养一批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高级专业人才,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培养的学生中,不仅希望具有出色的专业知识,更希望能是对社会、对国家有担当,有独立思辨能力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栋梁。

前几年有一个纪念海归一百周年的聚会,我记得我是最后一个受邀发言的。我讲之前,前面那位讲者的一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他说中国近代史的一百年,从孙中山开始都是海归留学回国以后领导着我们往前走。我当时就想,那一百年以后会怎样呢?假如一百年后我们的后代也这样讲,中国这一百年的历史仍然是海归领导着我们往前走。我觉得那将是很可悲的。在我们五千年文明的国土上就不能有自己的学校培养自己的领袖人才,领导着我们走向现代化吗?同学们,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来创办这所大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这样的领袖人才。

同学们,你们是中大(深圳)的“一期生”,是“黄埔一期”,是永远的“师兄师姐”,是永远的榜样!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质素品牌都会从你们开始传承!

古人讲:“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龙岗,是大鹏的故乡。同学们,现在,大鹏已经起飞,种子已经发芽。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把这所学校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让我们一起朝着我们的梦想,勇敢地往前走去。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中文版) 篇2

——潘云鹤校长在“建一流大学 塑一流人才”大学生教育论坛上与学生谈话实录

2003年6月13日晚6:30,校长潘云鹤来到玉泉校区永谦活动中心报告厅, 参加“与校长有约--‘建一流大学、塑一流人才’大学生教育论坛”活动。潘校长在现场并通过各个校区的校园网络与同学们就“建一流大学、塑一流人才”的主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以下是潘校长谈话的内容实录。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

世界一流大学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这也是许多著名大学正在研究的课题。其核心概念是,在一些发达的国家,最好的大学都是世界一流的。我个人认为,全世界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学可认为是世界一流大学。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大学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将会随之提高。中国的一流大学应该有很大的机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过去很多人认为世界一流大学要靠绝对硬性指标评比,如论文有多少、得了多少奖等。我的调查结果发现,绝对指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相对指标:即大学在本国的排名以及这个国家在世界的水平。比如说,要在欧洲挑20所著名大学,英、德、法、意的经济较强,因此人们认为他们的大学水平比较高。这说明,大学的水平如何,与国家的水平如何有很大关系,也和它在国家中的地位有关。现在有些人认为我国现在的九所大学要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可能性很小。据我观察,可能性不小,要有信心。关键在于我国发展很快(经济总量目前全世界第6位),这是最重要的因素。5年以后,中国经济总量将会超过英、法(现在英法为1.2~1.3万亿美元,中国1万亿多一点)。2015年经济总量将超过德国。到了那时,中国肯定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只要浙江大学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前列,那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大有希望!

我个人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衡量标准集中在几个方面:

1,大学学术总体实力。大学不仅是一个传递知识的地方,而且是生产知识的地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既能加速知识创新,又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所以许多专著都是大学出的。因为大学是论文和研究成果集中的地方。

2,教师的学术水平、知名度,尤其是名师的数量和学术高度。3,培养学生的水平,成就如何,效益如何,对社会的贡献如何。

另外在国外,校园与设备投入、科研经费和教师收入多少也作为衡量标准。在这点上我国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

■浙江大学如何建设世界一流?

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科学研究水平和学术水平。这里包括第一,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如SCI,EI所收录的杂志,尤其象《SCIENCE》,《NATURE》等。这是衡量影响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第二,要获得重要成果和奖励。最高的当然是诺贝尔奖,比如还有计算机方面的图灵奖、数学方面的菲尔茨奖。我们国家的重要奖励有国家科学进步奖等三大奖项,他们的评选非常严格。国外大学在衡量科研水平的时候往往把多少人获得奖励来作为重要指标,因为他们能代表学校水平。第三是学校的科研的规模和能力,包括 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规模及能力。基础研究对于中国来说包括在自然科学基金方面,还有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的一些项目。这体现一是创新能力,提出项目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三个指标是衡量一个大学科研实力及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教学方面的一个结构指标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如果本科生的比例过高,这个大学就不像一个研究型大学。合理的比例一般是两个本科生一个研究生。在中国,长期以来研究生发展比较慢,这是研究性大学较少的原因之一。其次是学生的水平,体现在招生的层次,它应该录取到全国考生的前1%--5%(的优质生源)。目前中国高水平的大学这方面很好。还有学生出去以后的就业情况以及在社会的地位。再有就是教师的水平和教风学风。

除了教学和科研两方面以外,全世界认为,大学应该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成为推动地区发展的动力之一。浙江大学这几年在为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服务方面步伐很大,并与各个县市都有密切的合作。我们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大学,因而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另外浙大对江西、安徽、福建等附近省份也有较大影响,对推动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现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以美国为例:几年前,美国7所大学和中国7所大学的校长研讨时提到:哈佛和MIT的培养的风格完全不同。哈佛认为,校园和社会不应完全体融合在一起,应保持浓厚的学术氛围。MIT认为应该建设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学校,以推动社会发展。而斯坦福认为东部一些学校的模式已经老化,应该采用硅谷模式,办好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间起到发动机作用的大学。这说明世界高等教育的模式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但是大家公认的方向应该是大学应在对国家、地区社会发展中起到更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的模式与标准都在发生变化。

■浙江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

一直以来我们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求是”,80--90年代我校又提出了“求是创新”。近几年来,校外的校友以及校内的教师经过讨论研究,形成的共识是浙江大学育人目标是要培养未来的领导者。综合起来,就是具有求是创新精神的未来的领导者。这包括学术界的战略科学家、学科带头人以及工程界、企业界、和政界各层次的领导者。我们强调培养具有知识、能力、和素质(即KAQ)的人才,要在培养通用的能力素质以及对专业与交叉知识方面均有较高要求。

前年我们发动全校师生进行了为时半年的教改大讨论。结论是,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必须确立研究型大学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确定了“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学分制,让学生拥有选课程、选专业、选学习进度的更大自由度;重点建设300-500门精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行导师制,引导一、二年级学生在学分制的环境中自主学习;适应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以宿舍为主、专业和住宿地相结合的园区式管理体制。在这些改革中,核心是充分发挥合并带来的综合学科优势,全面实施学分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前瞻性。

■如何加快工科的发展

工科的发展不够快,的确是一个事实,但是有人说工科现在是颓势,我认为并不正确。浙江大学合并之后,农,医,文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与以前相比摆脱了许多束缚,迎来了新的理念,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而工科发展相对来说不是很突出,(在某些排名中)浙江大学的工科排名从第二排到第三。事实上我们的工科还是在一直发展的。今年的EI论文排名也在上升。但工科的确要更快地发展,要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各教学环节进行严格的要求,否则必然对工科的质量产生影响。我们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工科的发展。

实际上,EI的论文要求不能宽松,一旦宽松排名就下来了。前几年我们的EI论文始终徘徊在300篇左右,每年只增加十几篇。这方面,上海交大上得很快,他们制定了更严格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南京大学的SCI当年也是这样上去的,它要求某些专业的博士生如果没有SCI就不能毕业。上海交大采取了末位淘汰制,这有助于研究生论文水平提高。这种做法国际上也不少,如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80年代就不招本科生,只招收博士生,一年30个。规定三~五年中间必须淘汰一个,所以学习刻苦异常。教师打分很低,考试分数公布时常可发现一半以上是c。但是即使被淘汰的,也比其他的一些大学好找工作。如今我们浙大的学生源源不断进入这所大学。我们工科要加油。可喜的是今年论文开始上升。我们要把工科稳定在全国第二名,并在这个基础上向世界一流发展!

■如何发展人文学科和人文精神

人文学科很重要。简单的说,理工科学研究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它是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人文科学是研究人和人的关系,是认识和改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人文精神和人文学科不同,一个学校人文精神强不强首先要看这个学校有没有卓越的理念和凝聚力,能否达到崇高的目标。有些学校的学生定位于学专业,求职业。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即使有人文学院,也缺乏卓越的人文精神。

浙大现在正努力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其实浙大在历史上人文学科并不弱,像陈独秀就是浙大的学生,他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五四”前后非常杰出的人才。还有像马寅初、夏衍、常书鸿等都是浙大杰出的人才。但近期由于种种原因,浙大的人文科学在全国的地位不如理工科。最近我们开了一个文科大会,探讨我们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奋斗方向。我们的文科在某些方面很有特色很有前途。在经济方面,我校在民营经济研究方面具有优势。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很有地位,也与世界上其他的私营经济不同。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如果在经济方面得诺贝尔奖可能就在民营经济的研究上。现在民营经济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家211重点项目。另外,浙大在研究科技创新方面,在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研究方面,在敦煌的研究、对江南文化的研究方面都有优势。要沿着学科与社会新的结合处建立起浙大的优势。浙大的人文科学发展很快,现在有25个博士点,很有实力。不少人对浙大人文社会学科不了解,老印象。不少领导和学者访问浙大人文学科后才了解实力。现在人文科学需要进一步明确评估指标,评估会促进发展,没有评估就会保护落后。

■关于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关系

我们也了解到某些研究生导师水平欠佳,或投入不够。有的带的学生很多,但自身并没有很强的研究能力或足够的研究项目。学校已经采取了措施,限制每个教授研究生的数目,没有争取科研项目的能力的导师不能招研究生;带硕士至少有横向项目,带博士生则要有纵 向项目。导师带学生的态度和能力都要有所提高。其中重要一点是教师水平,如果教授不走到世界一流水平,大学也不会达到世界一流状态,这是已经看到的问题。

但是我们的本科生尤其是研究生也一定要注意,大学阶段的学习不能过份依赖导师或者老师。我听到不少学生经常讲,我现在碰到的很多大学老师没有象中学的老师关心我们,讲课的时候一遍一遍教我们,施加压力。各位大学生都已经超过18岁了,主要要靠自己学习,研究生要靠自己进行研究,导师予以指导和点拨。我当研究生的时候,课题的方向就是我自己挑的,当然要导师同意。

从高中到大学有一个质的变化,那就是从教师教为主过渡到自己学为主。你应该经常考虑走那一条路。研究生更应该考虑,导师一般不会也不应该像中学教师那样手把手地教。大家应该知道高中、本科、研究生、博士后,这些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方式,要不停地转移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时俱进,驾驭自己。名牌大学的学生更应该有自信心,自主学习。刚才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导师要提高,教风历年要改进,另一方面学生自主能力要不断提高。提高竞争能力,这一点对于中国学生尤为重要。

■关于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这个问题刚好昨天座谈会谈过。过去科研与教学的一些矛盾被过分夸大与渲染。实际上科研对教学的支持是本质的,更重要。如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教育经费评价指标:经费总量除以本科生数目。经费总量越大,说明本科生培养的条件越好。我们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三个部分:1.政府正常拨款大约占到30%--40%。浙大的经费来源目前跟国际基本一样了。目前这个比例还在缩小。2.学校自己的创收和政府专项拨款,包括“985”投入,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培训班的收入。3.科研经费,这是我们经费来源的一大部分,大约也占30%。科研规模的大小对本科生教育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从这里可以看到,科研强大对培养本科生有巨大的贡献。如果一个大学没有科研,全是教学,这叫做本科教学型大学。在这种本科教学型大学里,教师可以非常尽力教学,可以教得很熟练,但是他们教的是人家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搞科研,就提不出自己的东西。

我们浙江大学这种研究型大学好处是拥有一批既从事教学又善于从事科研的教授,他们位于学科前沿,驾驭知识的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创造知识,十分难得!研究性大学的科研的量和规模的增加,不仅不会削弱本科教育,相反会增强本科生的教育。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教育基金会提出:研究性大学的本科教育应该和一般大学本科教学有重大的不同!大学生即使在本科阶段也应致力于研究性、创新性和自主性学习,这是一种更加生动,更有效率的学习。浙江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其中,竺可桢学院的创业强化班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今后我们还会更多地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引入本科生。我发现中国学生表达能力、提问题能力很差,原因就是我们课程中间讨论课太少。

博士生毕业应该在自己研究方向上第一,因为博士研究得很前沿,也很窄,如果不拿出创新东西没法毕业。研究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来源,我们的同学应该明确研究型大学的学习方法与高中、一般大学都不同,然后才会进一步明白研究的意义。记得二十几年前,当时校长还要组织大家讨论:浙江大学要不要提教育研究型大学。因为当时提教学不会犯错误,提研究有可能招批评。现在没有这个问题了。研究是对教学本质上和高层次上的促进!过去可 能说明情况不够,以后这是我们学工部重要的解释内容。研究强了,会不会教学少了,本科生吃亏了?这个顾虑不必要,它们是相互促进的!研究型大学,无论对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是得益的。

■关于紫金港校区的规划和发展

紫金港校区的规划设计,是按高水平大学校园的目标,体现“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网络化”的理念。现在我们看到,校园空间别致,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紫金港校区还没有造完,南面还有四个学院,西区也要再扩大5000余亩,争取今年打桩,明年开始建造,会拔起一个宏大的校园。当然,这还不是我们最后的目标。

紫金港校区已经逐渐成为全国瞩目的校区。今年初,李岚清副总理来浙大,提出浙大紫金港校区有可能、也有需要建成世界一流的校区。我们要把浙江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软件要进入,硬件设施也要跟上。

我认为,我们做一件事可以做得很平淡也可以做得很精彩。政府给我们这块地,开始的意图是建设基础部。因为新生不能在一块学习,既要挑专业而且挑校区,这样不利于我们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部,以便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我们没有按一般的基础部来建,而是确立一个有创意的目标,即要把紫金港校区建成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网络化的校园。

园林化的工作,需要逐步完成。紫金港的校舍都抱园而建,多层次贯彻园林化的特色,这将在校园建筑史上留下有历史意义的一笔。教育部周济部长认为我们的紫金港校区和国外的不同,充满中国的特点。例如空气的通透流动方面,我们讲究生态化,这样就能节约能源。紫金港校区还没有建完,在南面还要建医学院、药学院、环境科学院、生命科学院。东区还不够,我们还要发展西区。紫金港将会有8000余亩地。这还不是最终的目标。省领导要求浙江大学应该建成中国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的校园与硅谷相联,宏大而富有特色。我们打算把紫金港和玉泉打通,包括浙江大学科技园1500亩地,科技园的北面是6平方公里的西溪公共风景区,再北面只差500米就到紫金港校区了。如能打通,一个斯坦福大学式的校园就会呈现。杭州的四个特色,即“学在杭州、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在这块校区都会体现,在全世界都将是很瞩目的。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教师的水平与能力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问题是把师资水平提高为世界一流。学校对教师队伍的考核要求逐年提高,教师的压力和动力都很大。学校的努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1、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进步;

2、引进国外优秀的人才;

3、鼓励部分教职工流向更合适的岗位。

强化人才的流动与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是解决高校师资问题的主要途径。我们探索了一些新的办法,象与地方共建浙大城市学院、宁波理工学院等不同办学机制和办学目标的办学实体,为学校师资队伍的调整创造条件,为各类教师发挥特长提供适宜的空间,目前看来有较好的成效。我们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在海内外延请高层次人才也取得了成绩。我们正通过逐步提高教师评聘的标准,改革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机制,加速优化师资队伍,以不断缩小我校师资队伍水平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

■关于实现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学生搞国际交流,现在有更加广泛的内容。一个是想让我们的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有更多机会到国外去看一看。我们建立了对外交流基金(现在有200多万),并使奖学金与专门对外交流基金相配套,用于支持学生去国外假期访问。我感到自己在美国留学两年,收获不仅是专业方面,也包括在另外一个社会系统里面的各种生活经历,例如:找房子、银行开户、外出旅游、医院看病„„各种各样的经历。所以出国留学不光听了很多名家讲座,考察了国外的计算机教育,认识了很多著名教授,实际上在国外的生活经历也是很重要的,也能极大的丰富了你的眼界、视野、经历。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个人分别出去,责任自负,包括上飞机、过海关、自己打电话联系找住的地方和自己去饭店吃东西等等。这就是对人生一个极大的锻炼。学校的学工部等有关部门,陈子辰书记等,都十分重视学生对外交流。学校的对外交流经费不可能增加很快,而不少学生的家长也非常支持大学生出国交流。教务部已在考虑,凡经济问题解决的,要想办法多送一些学生出去。我想经过这些锻炼,我们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会大大加强,而且对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好处。把钱花在这方面是很值得的,这是国际化的一个方面。此外,近几年我们跟世界上的优秀大学的合作发展很快,我们跟日本七个最好大学中的六个、德国最好的两个技术大学都已经签订交流协定。

■关于大学生创业?

我认为大学生创业的理念、勇气要鼓励,但在大学期间学生主要学习创业的能力和知识,绝大部分要等大学毕业以后才能创业成功。当然也有在大学内创业成功的例子。但国外媒体把大学生在校创业成功过于夸大化。大家都知道有一个Bill Gates,但他在离开大学的时候已经学会了一项本领——操作系统。创业以前,先要有创新。一个人要创业成功,常要有几种优势之一:1,有足够的资金,这是很多同学不具备的;2,有创新的成果。(所以国家对大学的要求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3,有组织能力,综合能力。拥有这一点,才有可能创业成功。所以我们既要有创业的志气,但也不要急躁。要沉下心来,经过“宽、专、交”的过程,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成功创业做好准备。

成功的人都有独到之处,具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浙江大学提到的“求是创新”,要使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品格。一方面有创业意识,一方面要沉下心来学习寻求独特的发展之路。

我们正在实行的学分制有更宽松的环境。大一时要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大二大三进行专业学习,大四可以进行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这样就可以有更自由的选择,使大家按照自己感兴趣的路发展。所以,我们要把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

■对同学的希望

今天的对话很好,让我们彼此了解了很多新的想法,对学校今后工作也有帮助。我最后向同学提出希望,一共四句话:

第一,希望各位把握大好机遇。

你们现在处于很好的机遇中。我们国家的发展机遇很好,如建筑专业同学,全世界的同 行都羡慕你们,中国那么多房子要造。中国刚好处在从发展走向发达的迅速上升期,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浙江大学的形势也非常好,在迅速崛起中。作为全国一流著名大学,浙江大学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进行学分制改革,包括自己选择专业、课程、老师,希望各位能够学会驾驭自己成长的方式和道路。

第二,主动地学习。这一点很重要。学分制改革后,学习方法不一样了,教学重要在于主动学习,成长的道路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师和进度中变化。四年以后,同一个班级的同学,知识结构会各有不同。一个人的创新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头脑中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你学了人家没学的,研究了人家没研究的,打通了别人没打通的,就有了创新的基础。浙江大学有全国专业覆盖最广的博士点。要用好这个难得的机遇!努力使自己成为具备与众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就要主动学习。!

第三,追求卓越。要有远大的目标、雄心壮志。浙大提出求是创新,成为未来的领导者。底气不足不行。能否成为杰出人才之第一关键在于信心。树立信心,不甘人后,具有远大目标,才能成为未来的领导者。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中文版) 篇3

9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访谈,就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建设一流大学等回答网民提问。

周其凤说,“大学作为一种服务机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专门人才和智力支持。一国教育和一所大学成功的硬指标是能否为社会发展培养提供有用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针对社会上对高等教育的不同看法,周其凤说,“这是正常的,有些人用“过程决定论”来看主要教学研究指标,如是否出了诺贝尔奖得主、学生压力和负担,升学教育中的腐败,认为我们的办学培养过程的指标不如西方。”

周其凤说,中国教育有特殊性,只有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相融合,不断地发展完善和创新才能成功。即使没有完全达到西方办学培养过程中的硬指标,同样也能培养出有用人才。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是成功的。“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功,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人才干出来的,这就是我的观点的有力证明。”周其凤说。

周其凤说,一流大学起码有三个要素:一是大学之大在于教,即一流的教授和教学。教授是大学的灵魂,要有获得社会认可的知识发现、创造性研究成果,还要有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继续发现、研究;二是大学之大在于课,即常规课程要有深度和广度,能为学生提供任何感兴趣的课程,并且是比较先进或最先进的`;三是大学之大在于生,即历届毕业生的社会声望和成就。衡量毕业生的成就是有没有学生、有多少学生对自然规律、人类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创新起到了先导作用。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中文版) 篇4

改革开放33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8%。1978年至20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20倍,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尽管面临众多困难与挑战,中国经济仍维持着高速的增长,这一切是奇迹,还是泡沫?2011年9月17日9:30,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报告厅座无虚席,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斯坦福大学李国鼎经济发展讲座荣休教授刘遵义先生,应邀为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及学校各院系的师生做了题为《中国经济增长:是奇迹?还是泡沫?》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刘遵义教授图文并茂地回顾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巨大成就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他在引言中谈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呈现了举世瞩目的持续高速增长姿态,不仅国内生产总值“30年内增长了近20倍”,国际贸易总额等衡量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也呈现了大幅增长的趋势。尽管现阶段中国仍面临金融危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经济发展的步伐是不会停止的。

刘遵义教授接下来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他指出,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依赖于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投入,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技术水平的进步都是十分必要的因素。在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要素时,他提出三点:“第一是一直以来较高的国内储蓄率,使得中国对外国的依赖性较弱;第二是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第三就是巨大的国内市场。”但刘遵义教授同时强调,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只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需条件,而不能保证其必然发生。

“1949到1978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满足以上的三个条件,但是中国的经济在此期间并无持续高速的增长。”针对这个问题,刘遵义教授深入阐述了中央计划经济下存在的剩余生产潜力,同时通过对比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实例,进而引出了改革与开放的重要意义。他提到,中国经济通过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了国内的生产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意愿。刘教授更提到,“中国是少数几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是其它转型经济体(例如越南)和潜在转型经济体(例如古巴、老挝和北朝鲜)的典范。”同时高度评价了改革早期实行的“没有输家的双轨制”,即在引进企业自主权和自由市场的同时,继续执行原有的中央计划。“这样的政策,使得中国在改革的过程中确保了资源的全效率利用,因而没有出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混乱和萎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刘遵义教授将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准确、翔实地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专利数量等方面的真实差距。他强调,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 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是从出口带动转变为内需带动,二是从有形投入主导转变为无形投入主导,也就是技术进步或创新主导。”并以江苏省为例,表明经济的持续发展依赖于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

“我大胆地预测,在202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会与美国持平。考虑到人口因素,我认为人均GDP赶上美国会在2045到2047年之间。”刘教授一边讲解一边展示了自己制作的走势图,博得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面对现场一位同学发出的“现阶段中国经济无疑是巨大泡沫”的不同声音,刘遵义教授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态度。他解释说:“当下的一些部门或行业的确存在泡沫。泡沫的产生很自然,因为预期有自我实现性。就好比你后年要买一套房子,有人说明年的房价会涨25%,不如马上就买。但是一下子房子的供给赶不上需求,价格自然会涨上来,泡沫就是这样产生的。日本就是一个例子,90年代末,全东京的房地产总市值甚至超过了美国,但是后来怎样呢?日本经济垮掉后,20年都没有完全恢复。所以说,泡沫是会有的,是很自然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它产生之后,怎样避免它带来更大的危害。甚至说,早一些‘爆破’要比晚一些‘爆破’更有利。” 针对本次讲座的主题,刘遵义教授总结道,中国的经济发展既不是泡沫,也不是奇迹。“泡沫只是一个短暂的、不可持续的现象,而中国经济能够长时期持续高速度增长,所以不可能仅是泡沫。同时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的经验,不单是可以用理论解释的,也是实际上可以复制的。它已被越南局部吸收与采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成功。对其它的潜在转型经济体,例如古巴、老挝和北朝鲜等,中国经济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可以追循的示范。所以中国经济增长也并非奇迹。”

在讲座的最后,另一位同学邀请刘遵义教授“谈一谈对大学理念的看法和对大陆高校的意见和建议”,刘教授说:“在我做中文大学校长期间,一直坚持绝对的言论自由。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在学校中可以畅所欲言,享有平等的学术自由。我认为一所学校要具备中立的态度,所以我做中文大学校长的六年里,任何人都有机会在学校发表言论。但我也要说,正如伦敦的海德公园,什么人都可以去,都可以发表言论,不爱听的言论我们要给他们自由去说,反过来,不愿意听的也不能强迫我去听。人就是要彼此尊重,自由的限度就是尊重别人的自由,有冲突的时候更要彼此尊重。我觉得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中文版) 篇5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今年 6 月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谈到了他生活中的三次体验,这三次体验不仅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也在硅谷乃至其他地方的技术同行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The Whole Earth Catalog提到的话,作为杂志,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

“好学若饥、谦卑若愚”

很荣幸和大家一道参加这所世界上最好的一座大学的毕业典礼。我大学没毕业,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离大学毕业典礼这么近。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三个我自己的故事,不讲别的,也不讲大道理,就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我在里德学院(Reed College)只读了六个月就退学了,此后便在学校里旁听,又过了大约一年半,我彻底离开。那么,我为什么退学呢?这得从我出生前讲起。我的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在校研究生,她决定将我送给别人收养。她非常希望收养我的是有大学学历的人,所以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一出生就交给一对律师夫妇收养。没想到我落地的霎那间,那对夫妇却决定收养一名女孩。就这样,我的养父母─当时他们还在登记册上排队等著呢─半夜三更接到一个电话: “我们这儿有一个没人要的男婴,你们要么?”“当然要”他们回答。但是,我的生母后来发现我的养母不是大学毕业生,我的养父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所以她拒绝在最后的收养文件上签字。不过,没过几个月她就心软了,因为我的养父母许诺日后一定送我上大学。年后,我真的进了大学。当时我很天真,选了一所学费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学校,当工人的养父母倾其所有的积蓄为我支付了大学学费。读了六个月后,我却看不出上学有什么意义。我既不知道自己这一生想干什么,也不知道大学是否能够帮我弄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这时,我就要花光父母一辈子节省下来的钱了。所以,我决定退学,并且坚信日后会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当年做出这个决定时心里直打鼓,但现在回想起来,这还真是我有生以来做出的最好的决定之一。从退学那一刻起,我就可以不再选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开始旁听一些看上去有意思的课。那些日子一点儿都不浪漫。我没有宿舍,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我去退还可乐瓶,用那五分钱的押金来买吃的。每个星期天晚上我都要走七英里,到城那头的黑尔-科里施纳礼拜堂去,吃每周才能享用一次的美餐。我喜欢这样。我凭著好奇心和直觉所干的这些事情,有许多后来都证明是无价之宝。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当时,里德学院的书法课大概是全国最好的。校园里所有的公告栏和每个抽屉标签上的字都写得非常漂亮。当时我已经退学,不用正常上课,所以我决定选一门书法课,学学怎么写好字。我学习写带短截线和不带短截线的印刷字体,根据不同字母组合调整其间距,以及怎样把版式调整得好上加好。这门课太棒了,既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造诣,这一点科学就做不到,而我觉得它妙不可言。

当时我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十年之后,我们在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 计算机时,它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于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中。这是第一台有这么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要不是我当初在大学里偶然选了这么一门课,Macintosh 计算机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或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要不是 Windows 照搬了 Macintosh,个人电脑可能不会有这些字体和字号。要不是退了学,我决不

会碰巧选了这门书法课,个人电脑也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些漂亮的版式了。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它与将来的关系。十年之后再回头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非常清楚了。你们同样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相信这些点迟早会连接到一起。你们必须信赖某些东西─直觉、归宿、生命,还有业力,等等。这样做从来没有让我的希望落空过,而且还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好恶与得失。幸运的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我在 20 岁时和沃兹(Woz,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 Wozon 的昵称─译注)在我父母的车库里办起了苹果公司。我们干得很卖力,十年后,苹果公司就从车库里我们两个人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20 亿元资产、4,000 名员工的大企业。那时,我们刚刚推出了我们最好的产品─ Macintosh 电脑─那是在第 9 年,我刚满 30 岁。可后来,我被解雇了。你怎么会被自己办的公司解雇呢?是这样,随著苹果公司越做越大,我们聘了一位我认为非常有才华的人与我一道管理公司。在开始的一年多里,一切都很顺利。可是,随后我俩对公司前景的看法开始出现分歧,最后我俩反目了。这时,董事会站在了他那一边,所以在 30 岁那年,我离开了公司,而且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我成年后的整个生活重心都没有了,这使我心力交瘁。一连几个月,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感到自己给老一代的创业者丢了脸─因为我扔掉了交到自己手里的接力棒。我去见了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译注)和鲍勃•诺伊斯(Bob Noyce,英特尔公司创建者之一─译注),想为把事情搞得这么糟糕说声道歉。这次失败弄得沸沸扬扬的,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是,渐渐地,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我仍然热爱我过去做的一切。在苹果公司发生的这些**丝毫没有改变这一点。我虽然被拒之门外,但我仍然深爱我的事业。于是,我决定从头开始。

虽然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但事实证明,被苹果公司炒鱿鱼是我一生中碰到的最好的事情。尽管前景未卜,但从头开始的轻松感取代了保持成功的沉重感。这使我进入了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在此后的五年里,我开了一家名叫 NeXT 的公司和一家叫皮克斯的公司,我还爱上一位了不起的女人,后来娶了她。皮克斯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Toy Story),它现在是全球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室。世道轮回,苹果公司买下 NeXT 后,我又回到了苹果公司,我们在 NeXT 公司开发的技术成了苹果公司这次重新崛起的核心。我和劳伦娜(Laurene)也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我确信,如果不是被苹果公司解雇,这一切决不可能发生。这是一剂苦药,可我认为苦药利于病。有时生活会当头给你一棒,但不要灰心。我坚信让我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所以,一定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选择爱人时如此,选择工作时同样如此。工作将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让自己真正满意的唯一办法,是做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工作;做有意义的工作的唯一办法,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你们如果还没有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那就不断地去寻找,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就像一切要凭著感觉去做的事情一样,一旦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感觉就会告诉你。就像任何一种美妙的东西,历久弥新。所以说,要不断地寻找,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半途而废。我的第三个故事与死亡有关。17 岁那年,我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我记住了这句话,从那时起,33 年过去了,我每天早晨都对著镜子自问: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吗?”如果一连许多天我的回答都是“不”,我知道自己应该有所改变了。

让我能够做出人生重大抉择的最主要办法是,记住生命随时都有可能结束。因为几乎所有的东西─所有对自身之外的希求、所有的尊严、所有对困窘和失败的恐惧─在死亡来临时都将不复存在,只剩下真正重要的东西。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防止患得患失的最好方法。你已经一无所有了,还有什么理由不跟著自己的感觉走呢。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患了癌症。那天早上七点半,我做了一次扫描检查,结果清楚地表明我的胰腺上长了一个瘤子,可那时我连胰腺是什么还不知道呢!医生告诉我说,几乎可以确诊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我最多还能活 3 到 6 个月。医生建议我回去把一切都安排好,其实这是在暗示“准备后事”。也就是说,把今后十年要跟孩子们说的事情在这几个月内嘱咐完;也就是说,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尽可能不给家人留麻烦;也就是说,去跟大家诀别。

那一整天里,我的脑子一直没离开这个诊断。到了晚上,我做了一次组织切片检查,他们把一个内窥镜通过喉咙穿过我的胃进入肠子,用针头在胰腺的瘤子上取了一些细胞组织。当时我用了麻醉剂,陪在一旁的妻子后来告诉我,医生在显微镜里看了细胞之后叫了起来,原来这是一种少见的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愈的恶性肿瘤。我做了手术,现在好了。

这是我和死神离得最近的一次,我希望也是今后几十年里最近的一次。有了这次经历之后,现在我可以更加实在地和你们谈论死亡,而不是纯粹纸上谈兵,那就是: 谁都不愿意死。就是那些想进天堂的人也不愿意死后再进。然而,死亡是我们共同的归宿,没人能摆脱。我们注定会死,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一项发明。它推进生命的变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现在,你们就是新的,但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成为旧的,也会被淘汰。对不起,话说得太过分了,不过这是千真万确的。

你们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这是浪费时间。不要囿于成见,那是在按照别人设想的结果而活。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淹没自己的心声。最主要的是,要有跟著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无论如何,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都是次要的。

我年轻时有一本非常好的刊物,叫《全球概览》(The Whole Earth Catalog),这是我那代人的宝书之一,创办人名叫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就住在离这儿不远的门洛帕克市。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刊物办得生动活泼。那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还没有个人电脑和桌面印刷系统,全靠打字机、剪刀和宝丽莱照相机(Polaroid)。它就像一种纸质的 Google,却比 Google 早问世了 35 年。这份刊物太完美了,查阅手段齐备、构思不凡。

斯图尔特和他的同事们出了好几期《全球概览》,到最后办不下去时,他们出了最后一期。那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我也就是你们现在的年纪。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是一张清晨乡间小路的照片,就是那种爱冒险的人等在那儿搭便车的那种小路。照片下面写道: 好学若饥、谦卑若愚。那是他们停刊前的告别辞。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中文版) 篇6

过“不负此生”的生活

你们或会问,怎样才算是“不负此生”的生活呢?

首先,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容我提醒各位一句:快乐与金钱和物质的丰盛并无必然关系。一个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境的追求奢华,远不如俭朴生活那样能带给你幸福和快乐。

其次,我希望你们能过高尚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有很多阴暗面:不公、剥削、诈骗等。我吁请大家务必要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势的人,也不可以做损及他人或自己的事。高尚的生活是对一己的良知无悔,维护公义,事事均以道德为依归。这样高尚地过活,你们必有所得。

其三,是我希望你们能过谦卑的生活。我们要有服务他人的谦卑心怀,时刻不忘为社会、国家以至全人类出力。一个谦卑的人并不固执己见,而是会虚怀若谷地聆听他人的言论。伟大的人物也不整天仰望山巅,他亦会蹲下来为他的弟兄濯足。

假如你拥有高尚的情操,过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存谦卑的心,那么你的生活必会非常充实。你会是个爱家庭、重朋友,而且关心自己健康的.人。你不会着意于社会能给你什么,但会十分重视你能为社会出什么力。

认清大学的价值和本质

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而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

在21世纪,全球的大学都有如处身于十字路口,因为在历史中,大专院校从来没有增长与膨胀得像现在那么快,而又像现在一般,忘其所以、失其导向。正当全球大专学生数目不断增加的时候,人们也前所未有地对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作出了重大的质疑。

正当在某些国家,大学被誉为推动科技与经济建设的火车头的时候,在另一些地方,大学却被诋为纵容精英主义和放任不羁的地方,

那么大学教育,所为何事?

纽曼枢机曾经这样说:“若大学课程一定要有一个实际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这种教育能给人以对自己的观点与判断的真理,给人以倡导这种观点与判断的力量。它教他客观地对待事物,教他开门见山直奔要害,教他理清混乱的思想,教他弄清复杂的而摒弃无关的。”

我们也要弄清楚大学的本质:它并非纯粹是一座知识宝库,也并非单单是创意和创新的推动者。大学绝非一所职业训练学校,更万万不可沦为培育贪婪、自私、毫无道德和社会责任可言的人才的机构。大学不可能是排名榜的盲目追随者,更不可以被视为推动生产总值的引擎。

认识并带领你的时代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送你钱穆老师的一番话“认识你的时代,带领你的时代”。“你们一个人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学问,怎么做事业,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条件,就是我们一定先要认识我们的时代。我们生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就应该在今天的时代中来做人、做学问、做事业。大部分的人不能认识时代,只能追随时代,跟着这个时代跑。这一种追随时代,跟着时代往前跑的,这是一般的群众。依照中国人的话来讲,即是一种流俗。每一个时代应该有它一个理想,由一批理想所需要的人物,来研究理想所需要的学术,干出理想所需要的事业,来领导此社会,此社会才能有进步。否则不认识这个时代,不能朝向这个理想的标准来向前,此即是流俗。流俗又如何能来领导此社会?所以每一个时代,不愁没有追随此时代的流俗,而时代所需要的,则是能领导此时代的人物、学术与事业。”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是一个个人主义抬头的时代: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体福祉,个人意见往往成为唯一能接受的意见。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不应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要过于自以为是,而要学会多听别人意见,考虑各方看法,协力实现梦想。

这是一个资讯爆炸、是非难辨的时代:每日在网上流传的资讯,媒体发放的消息,为我们带来不少冲击。但事情往往不是表面看来那么简单,是非黑白往往需要仔细分析,深入了解。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同学毕业后更需终身学习,有慎思明辨的能力。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中文版) 篇7

不流俗不盲从,不负此生(新语)

2014-07-15 07:24:00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不流俗不盲从,不负此生】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快乐与金钱和物质并无必然关系。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我希望你们能高尚地生活。务必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势之人,也不可做损及他人之事……聆听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的毕业致辞,思考,启发!(人民日报)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

首先,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快乐与金钱和物质并无必然关系。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境地追求奢华,远不如俭朴生活能带来幸福和快乐。

其次,我希望你们能高尚地生活。务必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势之人,也不可做损及他人之事。

其三,我希望你们能谦卑地生活。要有服务他人的谦卑胸怀,时刻不忘为社会、国家以至全人类出力。

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而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中文版) 篇8

致辞

第七十四届大会(颁授学位典礼)

香港中文大学林荫大道 2013年11月21日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送你钱穆老师的一番话(《认识你的时代,带领你的时代》)。

「你们一个人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学问,怎么做事业,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条件,就是我们一定先要认识我们的时代。我们生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就应该在今天的时代中来做人、做学问、做事业。

大部分的人不能认识时代,只能追随时代,跟着这个时代跑。这一种追随时代,跟着时代往前跑的,这是一般的群众。依照中国人的话来讲,即是一种流俗。

每一个时代应该有它一个理想,由一批理想所需要的人物,来研究理想所需要的学术,干出理想所需要的事业,来领导此社会,此社会才能有进步。否则不认识这个时代,不能朝向这个理想的标准来向前,此即是流俗。

流俗又如何能来领导此社会?所以每一个时代,不愁没有追随此时代的流俗,而时代所需要的,则是能领导此时代的人物、学术与事业。」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1.这是一个个人主义抬头的时代: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体福祉,个人意见往往成为唯一能接受的意见。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不应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要过于自以为是,而要学会多听别人意见,考虑各方看法,协力实现梦想。我相信中大的书院生活,已为你培养合群、共融和愿意聆听的品格。

2.这是一个资讯爆炸,是非难辨的时代:每日在网上流传的资讯,媒体发放的消息,爲我们带来不少冲击。但事情往往不是表面看来那么简单,是非黑白往往需要仔细分析,深入了解。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同学毕业后更需终身学习,自强不息。中大的通识教育,正是希望培养你慎思明辨的能力。

3.这是一个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时代:金钱、地位、权力,已经成为世人追逐的唯一之物,道德和价值观的培育,却渐渐被人遗忘。但愿中大的人文风骨,已经在你的内心播下种子。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愿你们不要让利益掩盖良心,以厚德载物自许。我们所追求的,理应是较名与利更能持久的东西。

我盼望中大毕业生能虚怀若谷,以远大眼光,包容态度,带领我们的时代。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中文版) 篇9

摘要:本文通过李培根校长在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分析其演讲的语言艺术。全文将通过三个方面写,一是其发音艺术,令人愉悦的声音才会激起听众的兴趣,继而发现其演讲的精华所在;二是其修辞语言艺术,通篇运用排比、押韵的手法,使得全文和谐优美;三是其语言风格,幽默、真诚、去行政化的语言风格,能在心灵上更接近学生,引得共鸣,成为演讲典范。

关键词:李培根;演讲;语言艺术

2010年6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的临别讲演打动了毕业生的心,众多学子潸然泪下。在这篇以“记忆”为主题16分钟的讲话中,他一连为学子们念出了67个“记忆”,几乎所有学生关注的热点都被提及。其间,学生们自发鼓掌达24次,“根叔”的讲话数次被打断。有学生激动地说:“我们的世界,他都懂!”全场7700余名学子更是一起高喊“根叔,根叔!”李校长2000余字的演讲稿感情真挚,亲切生动,迎合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方式,读完之后,让每个学生心里都渴望拥有一个“根叔”。此次演讲显然是成功的,下面我将从三方面具体分析一下李校长演讲的语言艺术。

一、发音艺术

讲究音色。李校长真实自然、圆润清亮的嗓音,天生有一种魅力,不但使人愉悦,而且能升华人的灵魂,改善人的心情。而且他注意处理重音,在语法、逻辑、感情重音上都把握的很好。控制音量恰当,音量大小变化自然、流畅、恰当、适度。能把握停顿,驾驭节奏,语调高低起伏,是听众感受到了他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语言才有生命力。

二、修辞语言艺术

(一)运用排比

李校长在演讲中围绕“记忆”这个主题,带领同学们回忆一个个曾经经历过的无限留恋的场景中去,同时通篇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整篇演讲气势磅礴、激情四溢。

李校长在谈到四年大学的特殊记忆时,他这样说道:“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李校长不仅了解社会,也很了解学生生活,排比的句子能写得那么动人,引人共鸣,就源于此。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达到一种增强语势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能调动全场气氛。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通篇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渲染全场的氛围。而且都以“记得”引领话语,带着同学们回首四年来的一幕幕真实场景,使得全场同学跟着他的思绪飞奔到过去,从背着行囊刚进校的一刹那慢慢又感受一遍四年大学的酸甜。由于讲的都是真实存在于学生身上的事,因此也更能得到共鸣。

(二)运用押韵

“记忆”主题之下,很多句子都押i 韵,读起来有韵律之美。

如第一段中说的:“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

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其实,第一段只是一小部分,事实上从第一段的第一、华丽、显示、武器、整齐、威力、神奇、崛起、惊异、无礼、蔑视、刚毅、合力、哭泣、洗礼、喘息、道理„„到最后的行李、原理、显示,措手不及、没关系、随意、无济于事、现实、真谛,再回到记忆,全都一脉贯通。运用押韵的修辞,使得全文有一种韵律之美,听起来节奏和谐优美,抑扬顿挫,更加增强了演讲时的感染力。

三、语言风格

(一)幽默

一名校长,能够以一次“毕业讲话”穿透这么多青年人的心,引起很多人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个中奥妙值得研究。其演说词魅力有一部分应该归因于“毕业讲话串热词”。在2000余字的演讲词中,李校长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蜗居”、“蚁族”、“被就业”、“被坚强”„„都出现在李校长的演讲中。

其中,“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更是引来了全场的爆笑,时下最流行的事件与新词新语,他都能信手拈来,或用于打动人,或用于教导人,把语重心长的话说得如此时尚,让听众——那些青年学生兴味盎然,这让我们突然发现,原来一校之长也是可以如此幽默的,他原来也知道现在的流行时尚。瞬间,校长的形象变得和蔼可亲了许多。

该校能源学院鲍永杰也说:“没想到校长会这么亲切。”北京理工大学78岁

退休教授杨宗基,昨日专程参加了孙子杨奕的毕业典礼。他认为,李培根校长的演讲很实在,讲到了学生们的心里。邵宇平1个月前因踢“毕业杯”足球赛造成右腿骨折。当天,他拄着拐杖参加了毕业典礼。他说:“‘根叔’讲的很贴近我们,没有官腔,很多都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

(二)真诚

“根叔”的这篇讲稿是在回国的飞机上自己写的,没有套话,空话,假话,大话。不掩饰,不做作,不哗众取宠,完全见诸一位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真诚与热情。“校长要用心讲话。”李培根告诉记者,“如果演讲稿由其他人代劳,文采可能会比我好,但不能代表我与学生的讲话。”

“根叔”的一丝不苟在这件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是实实在在想对学生说话。

“根叔”演讲的精华之处在于他将某些感情因素用最普通的语言进行了表达,而这种表达就像父母的忠言一样,尽管很多人并不会按照他的话去做,但至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忠告,一种嘱托,一种寄托了学校期望的叮嘱。某种程度上说,毕业典礼因为“根叔”的一番话,而产生了极大的感情色彩,而这种感情会让毕业生们感受到大学不过是人生的一个中转站,接下来的人生挑战会更激烈。这样的毕业典礼才是毕业生真正需要的大学最后一课。

我被这朴实而亲切的语言感动了。大学是学知识、育人的地方,特别是塑造青年人的灵魂,培养有头脑、有文化的青年人的地方。而育人就是要用真情、善意、美的境界来育人,当然要讲真话,用真情,才能名副其实地为人示范,培养新人。

这应该令所有的从事教育的人,从事政治工作的人,甚至应该让所有为官的人都认真读一读,从中受到这样的启发,即怎样在你的听众的心里,留下穿透人心的份量。

(三)“脱官僚化”和“去行政化”

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表现在“师道尊严”上,老师始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则学会了“遵从”。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教学关系日益暴露其

弊端,难以适应新教育形势的发展。于是,一种新型的“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应运而生,老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主动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学生对老师也从敬畏向亲近转变,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真谛。

“根叔”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巨匠、学术权威,不再是面孔威严、不苟言笑的引领者,不再是一身官衔、孤傲清高的管理者,他已经走下神坛,给学生带来热血沸腾的青春思考、敢说敢做的大胆作为以及民主开明、平易近人的精神感染。高校给予学生的不应仅仅是一个毕业文凭,而更应该有的是公民责任、人文精神的熏陶。

“根叔”的演讲摒弃了以往的行政化视角,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校长致辞规范,体现了大学校长的平民视角与人文关怀。演讲结束之际,学生齐喊“根叔”则升华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早在2009年9月份,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就已登录BBS与2000多名学子交流,他的话语折射了他的平易近人,在网上大家亲切地称其为“根叔”。而“根叔”的呼声正式响彻全国还是在2010届毕业典礼之际。可以说,“根叔”的演讲是毕业典礼致辞的典范,是脱官僚化和去行政化的典范。

对于“根叔”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是开了一种大学管理思想的新风。应该让更多的校长脱掉行政官袍、生冷面孔,而给予学生和教师更多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发自内心的精神牵挂以及真诚率真的言行举止。

四、总结

上一篇:初中主任竞聘演讲稿下一篇:海南椰子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