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综合整治项目

2024-08-29

农村道路综合整治项目(通用7篇)

农村道路综合整治项目 篇1

(1)背景介绍

辖区内有县道2条(广盘路、荣仁路)14公里,乡道2条(荣仁路、荣安路)13公里。村道21条64.8公里。分布于全镇2个社区和7个村,所有公路绝大部分为上世纪80、90年代规划和修建。其路面窄、陡坡、弯度大、防护设施薄弱。加之大中型运输车辆超载行驶,道路路面及路基的损坏严重。人车抢道时有发,摩托车、客货车驾驶人员、乘客、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差。农村道路问题容易引发交通安全隐患。

***6543212008年2009年2010年3交通事故起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

数据来源:荣隆镇派出所及公路办公室

(2)预防目标和计划

一、改善农村道路路面结构,加强养护力度,增强道路防护设施。

二、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素质,联合交通部门加强对超载超

载超速管理。

三、设立农村道路整治专项资金,加强对农村道路维护及新修的资金投入。

四、加强对路面排查整治工作,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五、通过项目活动开展,强化居民群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3)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村道路安全项目领导小组。由吕玉修为组长负责道路交通整治及安全的全面工作。安监、城建、镇公路办负责人为副组长,社区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组织。农村道路安全项目小组负责辖区内的所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由于自然灾害导致农村公路损坏等要及时上报办公室。同时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做到没有不少于5次对辖区内所有公路进行巡查。并监督养护工人对公路路面及路基的养护工作。负责人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具体工作开展的工作小组。

二、每月不少于5次对辖区内公路的巡查,发现有较大损坏我镇不能解决的的及时上报,小面积的损坏安排道路养护工人对路面及时养护。

三、加强宣传,每年的3月、9月集中对农村公里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宣传。重点是摩托车超载超速及“黑车”拉客。要求运输公司每周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

四、对每条农村公里聘请一名专职养护工人。定期及不定期地开展隐患排查。对排查出得危险路段及时整治。如对广盘路雷打桥和高田茶厂下拐处增设波形防护栏。对不能及时排除的危险路段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过往人员和车辆。

五、定期召开各单位、部门联系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及方案。

六、投资50余万元对每条农村公里进行养护。计划投资150余万元对葛桥社区连接昌元的葛昌公里进行泥改油,投资100余万元新修一座宽7m的金矸函桥。为方便居民出行,2011年计划新增两条农村客运线路,分别为石大路和环湖公路。

(4)促进效果

农村道路综合整治项目 篇2

一、小城镇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的概念及其内容

道路环境代表着一个城镇的形象, 是体现城镇环境品位的重要标准之一, 同时也是人居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体现。在我国, 小城镇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相对较小, 城镇道路系统通常由数条主要干路和数量不多的支路组成。小城镇的环境形象通常被认为是脏乱差、管理无序和基础设施缺失等, 对小城镇主干道路进行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是一条快速提升小城镇环境品质的捷径, 也能回避大规模新建带来的巨大投入和建设周期长的缺陷。

小城镇道路环境整治是对小城镇镇区主要道路进行协调建筑与整体空间环境、协调节点与整体景观环境的城市设计, 并对交通、道路环卫、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小城镇镇区道路环境整治, 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用城市设计的思维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中, 并结合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的环境综合整治。

二、小城镇道路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景观节点问题

小城镇道路节点景观一般没有系统的进行过规划设计, 已有部分景观节点,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轴线系统。如月山镇的一些主要路段的景观节点分布相对孤立, 相互间的联系较少, 没有考虑到景观之间的联系和景观游览路线, 节点缺乏统一规划和主题体现 (见图1) 。

(二) 交通组织问题

车行、人行和静态交通的组织不完善。在车流较大的主干路一般没有严格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分离制度, 影响了交通效率;镇区不完善的静态交通系统导致车辆路边随意停放或占用非机动车道严重影响过往交通。人行道系统连贯性不强, 路面铺装破损严重, 严重影响了街道环境质量。

(三) 环卫排水等市政公用设施问题

小城镇环卫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建设, 垃圾收集处理方式落后, 收集点少且分布不均, 环境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严重影响街道景观形象。排水系统布置不完善, 年久失修导致路面积水, 甚至出现雨天镇区街道严重内涝。

三、道路环境整治的原则与方法

(一) 道路的空间组织与景观设计

1. 小城镇道路的空间组织

小城镇道路空间景观轴线与镇区整体景观风貌相结合, 形成街区景观视廊, 同时结合路段建筑空间环境, 构成有机的空间形态。通过不同形式和气氛的节点景观空间, 结合建筑物空间营造变化丰富的节点空间, 把这些有序的节点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轴线。

道路的空间组织主要目标是把道路交叉口、广场、绿地系统、景观设施等节点空间串联起来形成轴线, 进而将整个镇区空间有机串联起来, 构建一组标志性节点序列, 形成一个主次分明的有序空间。

2. 主要空间节点景观设计

本案例的月山镇合安路与318国道交叉口景观为本路段重要的景观节点。节点现状空间绿化简单, 没有考虑结合空间进行布局, 节点形态平淡。整治目的在于完善景观绿化, 提升视觉品位。合安路与318国道交叉口是月山镇镇区的对外联系通道入口之一, 规划轴线空间组织形成的关键点, 整个节点采用岛形的绿地, 整治中揉合多个路段走向而形成的复杂多向性, 节点周围的建筑空间充分呼应绿岛形态, 强化空间气氛, 绿化设计打破各向均质的构图, 体现空间联系的多重涵义 (见图2) 。

(2) 市民休闲活动广场景观设计

对市民休闲活动广场的整治规划旨在构建一个集商业功能性与休闲性于一体的市民公共广场空间, 从步行交通上着眼于形成一个步行休憩岛, 吸引行人驻足, 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商业氛围及居民购物游憩环境。广场上建设一定数量的小品、配景等, 及水元素的加入, 建筑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围合, 完善道路节点主界面的景观层次。

(3) 滨水绿地景观

小城镇绿地景观的发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包括开放绿地、街头小公园的构建。对于月山镇这样有小河穿越的小城镇, 如何把一个荒废的河边空地变成一块滨水绿地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对镇区中心的这块带状的空地景观化包装成一条滨水绿地, 用一条游览小径将整块绿地整合起来, 形成带状空间绿化步行景观效果;将水域、湿地、岸边绿地、路桥融合, 布置景观设施加以点缀, 结合周围建筑空间, 形成一个提供给居民休闲游憩的友好场所 (见图3) 。

(4) 对原有景观设施进行优化

小城镇在其建设过程中也可能考虑到一些城镇景观布置问题, 但这些景观的布置往往不成系统, 与周围建筑空间环境的不甚协调, 需要在整治规划中加以改进。月山镇镇区西面入口雕塑的基座深红的颜色与周围黄色的建筑颜色明显有着较大的冲突, 我们通过修正雕塑基座的颜色使其在环境中协调很多。月山石桥的整治结合石桥完善景观绿化, 提升了整体视觉品位, 并联系街道景观进行布局, 使桥面铺装与桥体相协调。

(二) 小城镇道路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环卫与排水专项规划

小城镇环境综合规划中的环卫与排水规划也是整治规划的重点之一。月山镇现状区环境卫生较差, 部分路段还存在死角, 垃圾收集处理方式落后, 收集点少且分布不均, 收集点设施仍为混凝土垃圾池, 且垃圾清理不及时, 导致周边区域气味难闻, 影响街道形象, 因此收集设施急需改善。月山镇区环境综合整治中环卫规划目标是力求“管理科学化, 垃圾无害化, 运转机械化”, 城镇垃圾的收集逐步走向容器化, 道路清扫机械化, 提高垃圾清运率, 逐步实现100%无害化处理, 并力争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在结合两条整治干路的同时, 应该注重主要支路环卫设施布点规划。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环卫工人休息房, 远期融入市域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整治中完善设施的合理布局, 完善配套各类环卫设施、方便使用, 逐步提高环卫工作机械化程度, 妥善处理和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 防止环境污染, 创建宜居的环境友好型城镇。

公共厕所设置:镇区现有公厕按水冲式改造, 结合道路重要路段逐步完善公厕网点, 保持合理的服务半径。

垃圾收集应逐步实现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收集点分布应满足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要求,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应与分类处理方式相适应。生活垃圾收集点位置应固定, 即要方便居民使用、不影响整治路段的卫生和景观环境, 又要便于分类投放和分类清运。月山大道的市场、交通客运枢纽及其他产生生活垃圾量较大的路段设施附近应增加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的密度, 并加强重点整治路段清扫保洁力度。

排水工程规划是道路综合整治规划的组成部分。月山大道由于排水沟管设置时间久远, 难以满足需求, 街道积水无法及时排除, 导致路面积水较多, 雨天内涝, 严重影响镇区环境卫生。合安路现状排水系统有待完善, 路边积水现象严重, 影响行车安全。考虑到随着镇区人口规模的扩大, 工业的快速发展, 生活、工业污水将大量增加, 为切实保护环境, 远期规划排水体制宜采用雨污分流制。镇区基本没有排污企业, 生活污水可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自然水体或排入雨水管, 因此近期可暂时采用雨污合流制, 但需要预留污水管道发展空间。

四、道路环境整治规划的定位与思考

小城镇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的定位, 在于整合道路的一体化的景观环境, 便于引入城市设计概念, 形成功能、流线、空间形态系统, 满足镇区居民生活、休闲的需求, 树立规划路段新形象。在对月山大道和合安路的综合环境整治中通过对两条主要道路的环境整治规划意图由点线带动面, 从而提升月山镇镇区整体形象。

道路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中应考虑以下问题:

1.在道路综合整治规划过程中一方面如何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另一方面是如何将整治规划与长远建设目标结合起来, 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2.道路综合整治规划中如何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景观空间的现代化气息和地方化特色的沿街与道路景观, 如何通过整治快速提升城镇品位, 改善地段面貌, 增强综合竞争力;

3.怎样为居民创造一个工作、生活、休闲、游憩的人性化场所;怎样通过改善两个路段的窗口形象来使整个镇区的面貌得以改善;

4.道路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如何实现可操作性, 如何做到既具有整体控制的刚性原则, 统一规划, 集中管理, 便于实施;又如何做到规划的适应性, 应对不确定建设需求;

5.整治规划实施中如何实现政府投资效率的最大化。

五、结语

小城镇道路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中应理顺主次关系, 由主要道路带动次要道路, 道路景观设计方面形成轴线概念;加强交通组织, 妥善处理车行、人行和静态交通的组织问题;注重市政设施建设, 新建市政设施严格按照“先地下, 后地上”的原则, 重视维护与管理按年投入一定的维护预算, 对出现问题的设施进行及时地修补和疏通。政府部门应从多方面入手, 加强道路环境综合管理, 加强道路设施维护资金的投入预算, 保持良好的路况和道路空间环境, 维护良好的市容市貌。

参考文献

农村道路综合整治项目 篇3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4-0035-05

一、引言

据有关测算,我国耕地人口承载量的理论合理值为8亿,而2020年人口量最高峰预测将达到15亿左右,近两倍于耕地的承载合理值。因土壤“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造成耕地质量总体不高[1],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土地整治不仅是保障土地资源供给和切实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和途径,而且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全面贯彻落实。“土地整治”这一术语概念是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2]的新一轮编制时统一的,多年来土地整治工作在全国不断实践和开展。当前,土地整治已成为坚守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促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聚力农民精准脱贫和持续增收、加强农村生态保护等重要的措施。具体来说,土地整治包括农田整治、开发宜耕后备土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理农村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改造旧城镇、旧厂矿等建设用地的布局优化与集约利用;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等。土地整治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土地的永续利用,它已成为推进“人地钱”挂钩政策的有力突破口。

纵观土地整治的相关研究,对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综合评价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系统和实用的理论体系[3],缺乏定量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且多偏于主观。吕晓等通过层次分析法语言化赋值表,对土地整理的坡改梯项目进行了实证评价[4];杨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整治实施后效益,对景观效益的独立方面进行有益探索[5];李芳芳等采用主成分、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测算了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度[6];李冰清等[7]创新熵理论的AHP权重和S型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指出了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能力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短缺的短板。

本文运用主客观方法建立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个独立综合评价系统,力求对土地整治的效益评价成果建立一种效益事前预测模型,为土地整治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依据,以此指导土地整治的项目规划顺利开展。其理论意义在于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的有关理论体系,为土地整治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参考;实践意义在于对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进行定量化和标准化,为各级国土部门管理者提供项目实施可行性和效益高低对比的决策依据。

二、项目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一)基本概况

项目所在地高平市位于山西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为北纬35°40′-36°0′,东经112°40′-113°10′[8]。在现辖9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中,本文主要选取了野川镇东沟村、寺庄镇寺庄村、河西镇永宁寨村、神农镇小河西村和陈区镇王家村5个农村整治项目区。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竣工报告;项目区面积、道路长度、平整区高差等来源于项目区比例尺为1:2000的利用现状图和竣工验收图的处理分析;以及参考2009-2013年《高平市统计年鉴》与《高平市农业统计报表》;其他方面的数据来源于《高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高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实地调查走访问卷统计等相关资料。

三、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运用层次法构建综合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最后运用综合评价法求得综合效益的分值。目标层就是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A),准则层分为经济效益(B1)、社会效益(B2)、生态效益(B3)和景观效益(B4)四个方面,它们既彼此区别,彼此独立,又彼此关联,彼此影响[9]。

四、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一)指标数据标准化

由于各指标量纲的差异往往造成数值方面的巨大差距,不具有直接的对比性。因此,本文首先要对各指标的实际值进行数据的标准化。若指标数值与效益评价呈正相关,可通过公式(1)处理;若呈负相关,可通过公式(2)进行处理。

(二)权重的综合确定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也简称AHP,该方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一种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运用AHP分析问题主要分为三步:首先,在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其次,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矩阵每一行的算数平均数;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而计算出各层因子权重。

2.熵权法

由于AHP是一种主观确定评价的方法,受人为影响的因素较大,所以本文又采用了一种客观的确定权重法—熵权法,它是通过综合考虑各因素的信息量,计算出一个综合指标的数学方法。“熵”是物理热力学中表示物质无序状态的概念,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所以指标的信息熵与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呈反比关系。建立判断矩阵,对统计数据标准化后可以计算各指标的信息值,从而确定指标熵值后,根据有关公式确定指标的权重。

nlc202309091410

3.确定综合权重

AHP法综合考虑了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实地经验、决策者的意见和偏好,但具有主观随意性的特点缺陷;熵权法充分反应原始数据的主要客观信息,但也存在理论结果与实践操作不相符的情况。综合以上2种方法的长短,加权平均确定计算综合权重。

4.多指标综合计算模型

在确定权重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法计算整个评价体系的综合分值,然后对得分的排序情况来进行不同土地整治项目的差异性评价。根据各个指标的综合权重和原数据的标准化值的乘积,算出各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分。

五、结果与分析

(一)计算结果

通过AHP法和熵权法进行土地整治指标权重的计算,得到综合权重如下,见表2。

(二)结果分析

从宏观角度看(表3),高平市5个乡镇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综合得分为80.77,总体波动幅度为76-85,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表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不仅缓解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统筹问题,也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改善了人居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从地区差异来看,野川镇东沟村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最好(85.29),陈区镇王家村次之(82.38),寺庄镇寺庄村得分最少(76.36)。原因在于各个项目区社会经济基础、生态环境状况、地理区位和人文条件等各有差异,决定了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规模、社会收益、民众参与度和生态环境优化的效益得分高低。总之,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对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粮食安全;促进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和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1.经济效益评价

从经济效益角度,野川镇东沟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好(表3),得分41.55,占总得分85.29的将近一半;陈区镇王家村得分最少,为10.71。原因在于土地整治项目规模和投资的大小,前者项目的亩均投资远大于后者。具体来看,静态投资收益率、耕地亩均单产增加量和新增耕地年纯收入对经济效益的贡献最大,与项目规模和投资呈正相关;新增耕地率所受影响较小,与实地的立地条件关系更密切。

2.社会效益评价

从社会效益来看,神农镇小河西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益最好,得分33.53;河西镇永宁寨村得分最少,为8.97。原因在于土地整治对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对粮食产量的有效增加起了重要作用。实地来看,土地整治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技术工程上的综合整治,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结合指标,农民最关心的是“农田的道路便利情况”和“粮食的有效增产状况”。

3.生态效益评价

从生态效益上分析,陈区镇王家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生态效益得分最高,为31.69;野川镇东沟村最低,为9.97。究其根源,农村地区土壤、水文、生物、地理条件等因素引起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承载能力不同。具体来看,水土流失治理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其不仅与林草覆盖率相关,也与土壤的种类(沙土和壤土),地形坡度等关系密切,土地流失治理率也与土地垦殖率相辅相成,大大提高农田的生态防护能力。因此,为了群众的长远福祉,留下天蓝地美、山清绿水的自然环境,必须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4.景观效益评价

由表3可得,河西镇永宁寨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景观效益得分最高,为18.71;神农镇小河西村最低,为10.82。项目区的景观效益不仅要求结构和布局上的空间美,小到农田、防护林、草地、水域、道路等,大到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和生物;而且力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时间美,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景色的组成要素(植物的种类、色彩等)、数量比例构成、形态变化布局的合理配置。所以,对协调项目的综合效益均衡和生态环境平衡,需要注重和加强对土地整治景观的设计和建设。

六、结语

项目实施后,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经济效益来讲,可以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指标的“增减挂”,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从社会效益来看,可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从生态效益来看,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立足景观效益,可为子孙预留最后一片田园风光和乡村旅游的净土和福祉。

本文所构建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与前人的研究相比,创新主要体现在效益四个方面的选取和研究方法中权重的确定,不足之处体现在因数据获取难度造成指标数量的有限性,研究地域只局限于高平市5个乡镇(低丘陵区黄土地貌)的整治项目,给整个评价体系带来一定程度的失真,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今后的研究中,期望在研究方法中加强对“3S”高新技术的运用,提高有关数据的精确性,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广泛考虑影响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的各方面因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力求实现对农村整治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胡振琪.土地整理概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贾文涛.土地整治有了新目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年)》解读[J].中国土地,2012(04):12-14.

[3]毋晓蕾.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理论研究[D].郑州:河南

大学,2010.

[4]吕晓,李振波,刘新平.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巴

东县项目区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07(08):50-55+69.

[5]杨俊.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

质大学,2012.

[6]李方方,王瑷玲,刘凤荣,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

析法的宁阳县农地效益评价及方法比较[J].山东农业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69-73.

[7]李冰清,王占岐,金贵.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

绩效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5(03):68-74+96.

[8]李应中.2012年我国粮食形势综合分析(三)[J].中国农业

信息.2013(12):4-7+13.

[9]巫芯宇.基于多种评论方法的农村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

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陈 勇)

株洲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 篇4

暂 行 办 法

(讨论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开展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指市级批准立项的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展农村土地”田水路林村” 综合整治的项目。

第三条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规划审查、项目立项审批、项目设计预算审查、项目实施统筹协调及验收评估等行政管理工作。

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选址、项目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立项报批、项目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设计的审查、土地整理项目和增减挂钩资金的落实、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工程施工的行业管理、挂钩周转指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标和新增耕地面积的确认。

市财政局负责统筹整合项目各部门资金,全程监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市规划、交通、水利、市发改委、农业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负责村庄建设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产业规划等子规划和设计的审查、项目规划设计涉及的部门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

县级人民政府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编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和设计,负责组织项目申报、招投标、施工、监理。

乡级人民政府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项目实施任务。

第二章 项目选址、规划、建库、立项

第四条 项目选址必须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农民自愿、权属清晰、先易后难、循环渐进;必须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1、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优先安排。

2、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的优先安排。

3、已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或未实施但符合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申报条件的优先安排。

4、经济条件较好,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特色的优先安排。

5、土地承包经营权已流转或正在流转的优先安排。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第五条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编制由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协调,县级政府组织,整合土地整理、村庄建设、交通、水利等规划,优先资源配置、统筹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村庄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村域国土资源状况。主要是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自然资源状况和其他重要的人文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状况。

2、村域土地利用。主要是落实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规模,合理确定村域内各类用地的总体结构与布局。重点是耕地、基本农田、村庄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的布局安排。

3、村域建设布局。包括村庄和农村居民点建设总体布局、风格、规模、次序安排;村域内道路、电力、通讯、饮水、燃气、商贸、文化卫生站点等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安排。

4、村域国土综合整治。主要是村域内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总体安排与项目布局;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时序与布局;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平台推进村域山、水、田、路、林、村国土综合整治的布局与安排。

5、村域产业发展。主要是村域内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布局;村级工业布局安排;村域内其他产业发展安排(如旅游休闲观光产业、矿产资源开发等)。

6、村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主要是村域内生态用地的布局与生态系统的建设;村域环境污染整治与环境保护的安排;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域内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安排。

7、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布局安排:包括土地整理、增减挂钩、村庄建设、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项目。

7、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村域内所有涉及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产、生活和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村级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经济保护措施。政策扶持措施。

第六条建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项目规划完成后,市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将项目规划报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项目规划进行验收评估。验收评估符合要求的,市国土资源部门将其纳入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全市各县(市)、区必须从项目库中选择项目才能申报。

第七条 项目申报材料

1、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村民委员会项目申报文件。

2、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

3、县(市、区)有关部门意见,征求村组、群众意见情况说明。

4、其它有关材料。

第八条 立项审批。市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将项目申报材料报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织项目立项会审,通过会审的项目批准立项。

第三章 项目设计和预算编制及审查

第九条 项目立项后,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有资质的测量单位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对项目区现状进行测绘,测绘比例尺一般不少于1:2000。

第十条 项目区测绘工作完成后,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依据项目立项批复和有关技术规范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

第十一条 设计方案形成后,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项目区进行公告,征求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的意见。

第十二条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查。市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对其中的土地整理(含增减挂钩)子项目设计预算进行审查,其它相关部门各自具体负责对各自行业子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查,共同对整个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审查把关。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下达,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设计和预算审查意见,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和预算。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项目实施准备。县级人民政府根据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书和预算,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技术指标、工程招投标和工程监理组织形式、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财务、权属、档案管理等制度。其中土地整理(含增减挂钩)工程的招投标由市国土资源局进行行业管理。

第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及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的问题。创造条件,让当地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扩大农民在当地就业,确保农民受益。坚决防止以行政命令方式搞违背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以人为本,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

第十七条 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项目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立质量责任制,确立工程及工段的项目经理,对出现质量问题和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负责返修或返工。对因违反项目设计、施工合同延误农时或造成其它损失的,依法负责赔偿。

第十八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项目设计、有关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进行工程监理,对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进行控制,承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担监理责任。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管理,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组织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工程设施移交工作。

第五章 项目权属管理

第二十条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土地,其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项目土地权属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二十一条 项目立项和设计阶段,应明确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有权属争议且一时无法调处的土地不能纳入项目区范围,需要调整土地权属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征求有关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意见,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经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相关部门同意后,依法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批准后,应按规定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告。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批准立项后,应冻结土地权属变更,一般不作权属调整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

第二十三条 项目竣工后,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权属,及时移交土地和有关设施,明确管护责任,落实耕种,进行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

第六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二十四条 项目资金在市、县政府的统筹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项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聚合土地整理、增减挂钩、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涉农资金集中使用,以项目设计和预算为依据,按照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等实际工程量确定。

第二十五条 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专帐核算,资金拨付和使用必须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之内,不得办理超范围、超预算和虚列的支出。

第二十六条 项目资金拨付工作应遵循严格管理、实事求是、追踪问效的原则,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有关规定拨付,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建立项目专帐,准确反映项目资金使用和会计核算情况。

第七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七条 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工程结算审计。

第二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代表以及农业、水利方面的专业技术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人员进行项目初验,初验合格的,向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项目工程验收。

第二十九条 项目初验后,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国土、规划、农业、交通、水利等有关专家进行项目工程验收。市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对其中的土地整理(含增减挂钩)子项目进行工程验收,其它相关部门按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各自具体负责组织对各自行业子项目进行工程验收,共同对整个项目的工程验收负责,评价项目工程完成情况和综合效益。并由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

第三十条 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国土、规划、农业、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进行验收评估。申请项目验收应当提供申请报告、工程验收报告、土地权属报告、工程监理报告、财务决算报告、项目资金使用审计报告等资料。

第三十一条 项目验收合格后,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项目验收评估意见。市国土资源局对挂钩周转指标和新增耕地面积予以确认。

验收不合格的,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令限期组织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http:// 土地资源网-------http:///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责任目标,并对责任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第三十四条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

第三十五条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建立健全项目实施巡查稽查、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

农村道路综合整治项目 篇5

关于申报2009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通知

各市州国土资源局:

根据国土资源部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决定组织对原已申报的2009年省以上投资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进行修改并重新申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修改申报的项目

请各地先期组织对原已申报的14个基本农田整理示范项目,按照整村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要求,调整项目区范围和建设方案,修改项目可行性论证研究报告、规划设计和预算。项目可行性论证研究报告于6月22日前上报省厅审查。其他原已申报的项目,如符合项目立项条件,也可组织进行调整、修改,并向省厅申报。

二、项目立项条件

1、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按照“农民自愿、权属清晰、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总要求,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2、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基础上,做到“四个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结合,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实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符合“四个结合”的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安排实施。

3、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集中连片,形状规整,规模适度,通视性好,临近主要交通要道,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水源条件较好。

4、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各类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项目区集中安排使用。

三、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方案应体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具体内容包括:

1、田:因地制宜、合理平整,对适宜用作耕地的土地

进行整理复垦开发,在增加耕地的同时,建设高标准农田。

2、水:对项目区原有的灌排体系予以改造完善,并适当考虑项目区水源工程、河坝堤岸等相关配套工程建设。

3、路:配套完善项目区田间道路和村民出行的村级道路。

4、林:结合丘岗山地开发,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5、村: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农民旧房改造、新房建设等进行统筹规划和更新建设。通过拆旧区整理折抵安置后节余出的建设用地可作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增加的有效耕地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四、其他要求

1、各市州国土资源局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对拟修改申报的项目,应组织相关人员深入项目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论证,合理调整项目区范围,确定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方案。对修改后的项目可行性论证研究报告、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2、方案的制定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自觉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征询、公告、票决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组织和农民的意见。要坚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坚决防止以行政命令方式,搞违背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

农村道路综合整治项目 篇6

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的农村环

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指为有效解决农村突出

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而开展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综合性污染治理项目。

第三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坚持“中央引导、地方推动”,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公开透明、追踪问效”的管理原则。

第四条各地应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农民参与制度,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农民投工投劳。

第五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申报

和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环保、财政部门负责组织申报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环境保护部、财政部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预算安排原则及重点,联合发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通知,规定申报具体事宜。

第七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申报,经市-1-

级环保和财政部门审核(已实行省直管县的除外,下同),由省级环保和财政部门审查汇总,联合报送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申报材料主要包括资金申请报告、项目申报方案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等。

项目申报方案内容包括:村庄基本情况,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方案(预期实现目标、拟采取的主要措施、进度安排、效益分析)、资金需求和筹措方案、项目实施后运行保障措施等。

第八条各地环保部门应结合当地特点,选取农村环保适用技术指导项目申报,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

第九条省、市级环保和财政部门对县级人民政府申报的项目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审查:

(一)符合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重点。申报的项目应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通知所支持重点保持一致。

(二)符合规划要求。各地应在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范围内,统筹安排项目,逐年申请,分阶段实施。

(三)位于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各地应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支持的重点流域、区域范围,结合本地农村环保实际,针对各类问题区域分布特征,选取重点地区优先开展治理。

(四)项目实施条件成熟、资金筹措方案可行。申报的项目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污染现状、环境综合整治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合理确定治理技术和规模,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杜绝重复投资和形象工程。

第十条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对各地报送的项目组织审

查,确定支持项目清单。

第三章项目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行报备制度。省级财政下达资金预算后的20个工作日内,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修改完善工作,经市级环保、财政部门审批后,报省级环保、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内容一经审查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不得降低治理目标要求、压缩投资规模等。如确需调整的须报省级环保和财政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省级环保和财政部门要将有关调整情况随同项目执行情况报告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备案。

第四章考核验收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省级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应加强项目的考核验收工作,考核验收办法应结合各地情况自行制定,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备案。

第十四条省级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在项目结束后的2个月之内完成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合格后,县级人民政府应督促项目所在地的村镇,明确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项目充分发挥效益。

第十五条省级环保和财政部门应于每年2月底之前将上项目执行情况报告报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项目执行情况报告的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进展和成效、中央和地方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管理措施、考核验收情况等。

第十六条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在各地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和抽查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考核。抽查和考核的重点主要包括:治理目标完成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以及取得的实效等。

第十七条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公示制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管理办法、申报指南、考核验收办法,以及专项资金的安排情况、项目考核验收情况等应及时在各级环保和财政部门政府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办法及相关要求的,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将视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取消申报资格以及停止资金安排或追缴已拨付资金等措施予以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省级环保和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备案。

突破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难点 篇7

当前,社会各界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项目实施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基层管理工作者普遍反映工作难度大、有些难点问题处理比较棘手。笔者从实际管理工作出发,分析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进度、质量等管理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基层管理的实际工作有所借鉴。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施工阶段应重点抓好“三控”——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两管”——合同管理、设计变更管理,“一协调”——协调管理。

优化实施管理程序,提高项目施工效率

当前项目实施中基层工作人员普遍感到压力较大的是项目进度更不上,有些项目到次年年底仍然完成不了验收报备,导致在年终有关考核中被“一票否决”。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优化实施管理程序,科学组织,确保在年中完成项目现场施工。

首先,及时进行项目招投标。项目一般在实施的前一年度就进行了立项,年初完成测量和设计。最终设计方案一般于每年3-6月份审查后确定。项目设计方案确定后,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将会下达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由于行政程序的需要,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下达需要一定时间。各建设单位应在项目设计方案评审通过后抓住有利时机提前做好几项工作:一是确定好项目招投标代理机构和项目监理单位;二是及时划分标段,做好招投标准备工作;三是编制招投标方案并按程序进行审批。

部分项目由于建设任务和预算文件下达时间滞后,不利于项目及时进行招投标,湖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局一般在项目预算财政评审结论确定后下达实施准备的通知。各地可根据实施准备通知、项目立项文件、预拨资金文件等为依据开展招投标等工作,财政预算下达通常只有时间延后而不会有大的变化。

招投标工作一般应于每年7月份开始进行,在9月底前完成施工合同签订。

其次,科学组织施工单位进场施工。有些施工单位中标后以多种借口拖延签订合同和进场施工,部分施工单位甚至拖延时间以期进行非法转包和分包。建议各地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中标公示期满10个工作日内施工单位必须签订合同;如无影响施工的客观因素,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15个工作日内必须进场施工。违反上述规定建设单位有权取消施工单位中标资格。

抓住有利时间在秋收后进场施工,可以避开不利气候因素影响。鼓励施工单位抓住有利天气,多上机械设备和人员,尽早完成施工任务,可以有效节约施工单位建设成本、减少监管工作量、保证工程质量。原则上施工单位应于每年10月份进场施工,在春节前完成所有水下工程,工程进度达到总体进度的80%。

有些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变更的原因,导致施工一拖再拖,严重影响项目进度。其主要原因是对变更没有提前预判,导致边建设边变更。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开工后一周内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标段涉及村组负责人和群众代表依据设计文件在实地进行放线,让各利益相关方对项目建设有直观的认知。放线后及时收集各方意见,如是合理的变更要求,应由村组和群众以书面形式确定后及时组织编制方案集中上报审批机关进行审批。90%的变更量可以通过该方式在进场后一个月内完成审批程序,基本可以确保施工进程不因变更而停顿。

严格质量要求,严守质量红线

土地整治项目由于点多面广,质量控制范围广,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环节和部位。近年湖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因为质量问题被投诉和新闻媒体曝光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国土部门的形象和土地整治事业的健康发展。纵观暴露出的工程质量问题,无非是出在“偷工减料”上,大多数是因为采用不合格原材料,减少材料使用量,降低建设规格,不按规定工序进行施工等原因造成。应进一步确定质量标准的刚性,多措并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明确质量标准。万事开头难,开工初始就必须确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对一些质量隐患的苗头要坚决制止,不合格的坚决拆除重做。由于参建人员通常对质量要求没有具体的认识,建议开工开始对所有工程类型都按质量要求设定示范工程,组织所有人员以示范工程为标准熟悉质量要求,达不到示范工程质量水准的工程为质量不合格工程。

强化监理的质量管理责任。监理人员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负首要责任。国土资源系统监管人员要通过监理来控制施工质量,项目监管人员有权对监理工作和监理人员进行监管,督促有关人员把好质量关。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追究监理人员责任。

杜绝采用不合格原材料。原材料质量问题主要有预制构件的强度和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水泥标号低于设计要求,河砂含泥量超标,块石强度和粒径不符要求,以机械碎石(粉)代替河砂,砂浆水泥配比低于设计值等。施工中应限制和禁止质量控制难、以往项目中问题暴露多的原材料,不得使用U型槽、水泥空心砖、粒径小于5毫米的机械碎石粉、质量不合格的预制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重点监管施工单位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等行为,建筑材料进场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检验。重点加强对预制件(砖)强度和尺寸(厚度)、水泥标号、河砂粒径和含泥量、钢材、块石粒径和结构强度等进行质量控制。

严格按工序进行施工。当前项目质量暴露问题较多的有:湘北环湖区域预制构件安装基础没有按规定夯实,导致预制块脱落;湘中南区域浆砌石工程未按工序满浆满灌,采用干砌或灌浆不满,导致墙体容易垮塌和漏水;现浇底板没有夯实、没有达到设计厚度导致穿孔或漏水;现浇渠壁震捣不够形成蜂窝麻面导致漏水。各地应严格按工序和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管理,质量合格后才允许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主动接受群众质量监督。各地应在每个标段的显要位置公布质量投诉途径和方式,主动接受项目区群众对质量的监督,便于监管方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质量问题,化解质量方面的矛盾隐患。

其他难点问题处理

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有可能遇到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基层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处理。

施工环境协调。土地整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时常发生阻工等行为,各地要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各地要争取县区、乡镇政府的积极支持,将当年度施工环境列入有关政府考核范畴。协调有关部门及时依法依规处理无理阻工、强揽工程、强卖材料、不准通行、偷盗材料等行为。对于个别问题特别严重且乡镇、村组协调力量无法处理,导致施工无法进行的村组,可在项目区进行公告,依程序申请进行重大变更,将该区域内的工程取消变更至别的村组。

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有可能会突现一些应急事件,比如突发伤亡安全事故、工地打架斗殴、群体性上访与阻工、媒体曝光。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重视信息上报与核实。应急事件发生后要及时上报准确信息和向社会公开信息。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便于有关部门协调处理相关事宜。不要顾忌追究责任瞒报或自行处理,错失危机处理时机,造成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

合法处理危机。要善于分析危机后面深层次的原因,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处理手段一定要合法合理。不要一味息事宁人,采取不合理手段,为事件向更坏的方向发展留下隐患。

配合媒体报道。积极主动接受媒体公正的监督,对于一些误解或以点代面的质疑,要从专业的角度向媒体解释事情,不要置之不理,让媒体报道偏离客观事实。媒体采访时可全程录音和录像,对一些借曝光为名进行敲诈或有偿新闻的行为应明确拒绝,保留有关证据,及时向宣传主管行政部门报告。

上一篇: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新时期怎样加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