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

2024-09-07

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共8篇)

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 篇1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简介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全日制独立学院。,经安徽省教育厅同意,学院转设更名为合肥城市学院的申请已经正式提交教育部。据206月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占地规划面积990亩;设有22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50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有30多个教学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745.39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180万册。

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 篇2

关键词:部门设置,工作模式,制度实践,分级管理,专业特色

高等院校学生会 是以学生 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的大学生群众性组织。它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学生会建设是学生会工作的本职任务,是学生会工作进一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从学生会持续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的战略性任务。建设一个 团结、高效、创新、亲和、和谐的学生会,反映了全面构建创新性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新阶段,学生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社会建设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学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日趋多元化,社会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发展、学校与社会的不断融合、学生社团的迅速发展,给学生会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但也必然 带来诸多 的矛盾和 问题。

一、院一级学生会制度的缺陷

1.人员少、任务重,学生工作压力大

针对多专业、多层次以及学生人数众多且持续增 多的高等 院校的部 分学院,面对不断提升要求的学生活动,在仅有学院一级学生会组织的情况下,少数学生会成员承担了大量学生活动组织工作,任务繁重。

2.机会少、骨干缺,专业分配不平衡

一级学生会制度下,学生会的骨干主要来自于某单一专 业或者几 个专业,一些专业鲜有 甚至长期 没有学生 会成员,专业辐射面有限,造成部分专业的学生参与学院各项活动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在学风建设和校园文明建设中处于消极状态。某些专业的毕业班因缺少学生会骨干,在毕业生离校工作中的安全文明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

因此,扩大学生会骨干培养数量势在必行。但是,如果仅仅是增加每个部门学生干部的人数,工作中势必会使运作复杂、协调难度大、互相推诿甚至产生矛盾,不利于管理,学生骨干也很难脱颖而出。在此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院系二级学生会制度。

二、院系二级学生会制度的优势

1.提升学生锻炼层次

建立院系二级学生会,不仅能够优化学生会内 部组织机 构,提升工作 效率,同时,也能够培养和锻炼部分高年级学生的管理和协调能力,使学生在经历过熟悉各种活动的举办过程之后,不仅仅是疲于应付重复的活动,而是把控全局、统筹协调,在工作层次上有更上一层楼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也是一种完善。

2.大力支持专业活动开展

院系二级学生会的成立分配与学院各专业的设置是相互对应的,在日常专业活动的举办问题上,只需要系学生会和指导教师的通力组织配合,就能够方便而又有效地调动本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大大有利于各专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3.增强学生主人公意识

各专业系建立二级学生会,因为参与面广、接触多,学生们会有主人翁的感觉,会自觉自发地配合学院做好各项工作,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是提高了学生工作的效率。

4.充分发挥学生“四自”功能

院系二级学生 会制度的 设立和完善,可以将学院的专业性质和学生数量化整为零,使学生活动、学生工作渗入到各个专业、各个班级,充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 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在学风建设和校园文明建设过程中,在院团委的指导下,在院学生会的协调下,各系学生会通过互查、互评,在竞争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提高,落实学风建设,落实人才培养质量。

三、院系二级学生会制度的运行实践

1.机构设置

自2011年起,安徽建筑 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对学生会组织进行了改造,一是在保留院学生会的基础上,按专业性质和学生人数均衡的原则,分别成立了建工系、城建系、岩土系、道桥与交通系以及安全与测绘 系五个系 级学生会;二是实施学生会功能转变,不仅继续承担学生活动的开展与组织,还要协助学工组参与学风建设与管理工作。

具体二级学 生会设置 如下 (见下图):

(1)主席团。学生会全体会议为学生会最高权力机构,主席团为其常设机构。主席团设院 主席1名, 系主席5名,院副主席若干,系副主席若干,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年一届,为学生会的常设最高领导机构。

(2)部门设置。根据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院级学生 会设置行 政管理部、人力资 源部、实践 创新部、社 团管理部、外联 部、女生部、 宣传部、学 习部、文艺部、生活部、体育部和心理部12个部门。系学生 会按照专 业设置建工系、城 土系、岩土 系、道桥与 交通系、安全与测绘系5个系,每系分别设置学习部、文艺部、生活部、体育部和心理部5个部门。

2.工作模式

(1)干部任命。学院召开学生会各级会议层层选举产生学生会干部,如中期需调整,可由学生会成员推荐,经内部选举,由指导老师任命。

(2)章程、制度及考核。学生会有《学生会章程》作为学生会 各项工作 的依据和准则,同时还有 各项规章 制度,如《学生会工作条例》《学生会干部考核办法》《学 生会干部 奖惩制度》 等。《根据学生会干 部考核办 法》的要求,各部门干事由部长负责考核,各部长由主席团考核,主席团成员由指导老师考核,所有学生会干部受全院同学监督。

(3)活动开展。根据校团委和学院团委的要求开展活动,院学生会统筹全院各种学生活动,视情况,将参与人数众多、耗时较长 的活动分 配到系学 生会,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活动覆盖面。

(4)资金来源。以学院的学生活动专项经费为主,以社会赞助为辅。

3.院系二级学生会制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规范。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看,院系二级学生会还没有很好地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运行起来欠缺规范。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良好的 运行机制 还需要一 个过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思想多样、变化太快,各级管理机构要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是学生会干部及成员的流动性大,学生会对基层干事缺乏足够的约束力。

(2)找不准自己的位置。部分学生会干部对学生会的性 质没有认 识全面,有官本位思想,只看到了作为学生干部的权利,而忽视了自己应尽的义务,有制度却不按制度 执行,导致工作 拖拉,责任不明;在组织活动时,没有对广大同学希望的活动做充 分的调查 和了解;开展活动时不注意形 式与内容 的统一,有时候“为了活动而活动”。

(3) 运行默契 度不足, 配合度不够。受原一级学生会的影响,学生会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会出于惯性思维,不能够有效发动系学生会的积极作用。实际上,要办好活动,既需要在 活动策划、组织上下功夫,也需要院系二级学生会各自承担不同的 活动,同时相互 联系、相互配合。

院学生会主要承 担以下两 类活动,第一类是学校安排布置的活动,校方希望通过这类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此类活动,由院学生会负责组织,传达指示,系学生会在各系实施落实。第二类是学院的品牌活动,此类活动需要一次 一次地传 承下去, 形成传统,以达到突出学院特色,造成一定影响,树立形象的目的。这类活动是院团委、学生会工作的重头戏,需要在分析现阶段高校学生活动的各种类型,进行梳理,结合实际后推出。

各系学生会则根据本系情况,广泛征求同学的意愿,在本系自行开展各种系级活动。做到常规活动制度化、零散活动系列化,举办的活动要使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增强凝聚力,且最好能结合专业体现特色,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

总之,学生会作为隶属于学院分团委的一支队伍,代表着广大同学最根本的利益。本着从 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的原则,开展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我们具备高效率、高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既具备统一思想,又兼备自我个性。

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 篇3

安徽建筑大学校长方潜生

(2013年8月29日)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暑期教学工作会议又顺利召开了。今年的教学工作会议不同往昔,他是我校顺利实现大学更名后召开的第一个教学工作会议。4月18日,教育部复函安徽省政府(教发函“2013”69号),同意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崭新的安徽建筑大学诞生了,这是学校55年开拓与发展的成果,也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学校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建筑大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5月5日,学校召开‚安徽建筑大学发展研讨会‛,认真分析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就如何实现学校从‚学院‛向‚大学‛的实质性转变进行研讨和谋划。今天我们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可以说是上次研讨会的延续,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强化专业建设,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希望大家从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建筑大学的高度,从如何 ‚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角度,理清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

今年3月25日,召开了第二十次全省高校党建暨2013高教工作会议,谢广祥副省长作了‚坚持内涵发展 全面提升质量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我省高等教育必须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从而吹响了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号角。省教育厅为落实省政府‚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出台了‚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两个计划,以此为抓手,全面促进我省高校内涵式建设。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30条‛、我省‚高教33条‛以及两个计划的基础上,转变发展方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比较优势,走错位发展与特色发展之路,构建以‚大土建‛为核心,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土木建筑、环境能源、材料化学、机械电子、管理经济等学科专业群,加强优势与特色专业建设,注重特色化人才培养。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校今年花大力气加强专业建设,重点开展2013-2017年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整体规划、分步建设。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本着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学校将对那些明显不能适应我省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能适应建设行业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不能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不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及就业率低的专业,学校将坚决予以停招甚至停办,以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希望大家具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切实把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做好。

专业建设成效是否显著,关键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能否提高,最终要落脚到课堂教学这一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上来。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年‛活动,进一步掌握教师基本教学状态和学生基本学习状态,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夯实办学基础,提高办学水平。党委书记杨兵同志以及其他学校领导都深入课堂,认真听课,及时发现问题,并敦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

上述两项工作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两项工作仍在进行,从工作进展情况看,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本次教学工作会议也是对上述两项工作开展的再动员、再布置,希望各单位高度重视,切实将两项工作落到实处,务求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研讨,教务处汇编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材料,希望大家在认真学习‚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两个计划的基础上,对相关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草稿进行充分研讨,为学

校谋求长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将思想统一到内涵建设上来,为学校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发展献计献策;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上来,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通过交流研讨,探索全面推进内涵建设的思路,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志们,学校成功实现大学更名为我校内涵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大学更名成功,对我们来说是起点不是终点,是动力也是压力,是荣誉更是责任,需要学校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科学谋划发展的新目标,明确新任务,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学校新发展。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在新的起点上更有作为。如何进一步转变方式,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建筑大学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科学谋划,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为把学校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建筑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沈阳建筑大学怎么样 篇4

沈阳建筑大学共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设计研究研究、理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国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16个二级学院(教学部)。本科教育包括7个门类下24个专业类,共45种专业。

沈阳建筑大学学校设有14个学院,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1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353人,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604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446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和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余人,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8人。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150余万册。藏书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主,覆盖机械、环境、信息、艺术等专业。在提供纸质书刊的同时,图书馆购买了10个中外文网络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CCPD》、《EI》、《PQDD》、《Springer》、《ASCE》、《Ebsco》、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电子图书等。

沈阳建筑大学怎么样?(网友评价,前面好评,后面差评)

好评 新建好的校区,原来在南塔鞋城。新校区面积较大,里面风景也不错,比较有特色的是校园里的稻田以及孔雀和梅花鹿。这里充满青春气息,整体环境还可以。

好评 面积不大么,谁说的,感觉占地面积蛮大的。不过建筑但是比较一般,主要是还在开发,伙食也确实一般。过个两年就会很好了

好评 挺好的算是建筑大学里的王牌专业了,其次就是土木 如果你喜欢艺术还具有细腻的思想和耐心,这个专业挺适合的

好评 学校的大部分专业属于一本专业,主打专业为建筑和土木,学校很不错,就业率非常高,基本是个男的就能签出去,女生的话选个适合女生的专业就好,比如管理人,力什么的。学校环境不错,硬件设施也很好,毕竟新建的校区嘛。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随时问哦

好评 还可以吧 管院唯一的研究生专业 我就是考的这个学校工程管理的研究生 就业听说还是不错的 看自己能力怎么样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去报考高一些的院校。

好评 个人认为很好,建学、土木、规划、给排水都很好,就业率很高,以上专业都是一本。

好评 看你跟什么比了,总体来说会计这个专业还不错,比较实际,就业也还行。因为我就是这建大的。

好评 教学特点: 主要是一批年轻有活力(40+,50+)的博士为主的教授在教授专业知识。年轻是它的优点,也是缺点。就要看你喜欢激进还是一潭死水。目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通过A级评估,仅次于老八校排名第9。另外有陈伯超院士亲自负责教学,难能可贵。可见学校对建筑学学生培养的重视程度。

好评 校园环境不错,建筑风格优美,凡是别校的学生来参观,都会羡慕建大学子拥有如此美的校园。校园有亚洲第一长廊,连接生活区和教学区;中央水系(人工湖),夏天可以钓鱼,冬天可以在冰面上溜冰;稻田漫地,金秋时节很是浪漫;还有博物馆,鹿园,孔雀…而且拥有室内游泳馆和网球馆

好评 建筑大学的这个专业很好,女生就业率也很高。考研的话都是很热门难度很大的专业。毕业后一般在建筑企业或房地产公司做工程验收和监理工作,比较轻松,主要是图纸校对和力学分析等方面,确保施工及建筑质量安全。加油吧!

好评 学校在当地算可以的了,专业本身还好,这几年工程类的专业都很好就业的,但是作为给排水专业的毕业生我觉得水电暖这几个安装专业里面水不是很好,东西太多太杂,在单位普遍没地位,如果家里有关系,能进污水处理厂或者自来水公司之类的市政单位那挺好,自己一个人找工作的话,暖和电比较不错,一点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帮到你

好评 个人认为沈阳建筑大学的好,就业也不错,千万别读农业类大学,就业超垃圾!

好评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是沈阳建筑大学材料学的王牌,按现在的就业形势,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个专业,你都点需要考研,如果你喜欢这个专业,考研也是这个专业的唯一出入,假如你在上本科时不喜欢这个专业,你可以在考研的时候换专业,可以考一些像土木工程之类的现在比较好就业的专业。最后我想对说,如果你学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你还是选择到国外就业,因为国外利用这个专业的的工作岗位比较多

好评 这个专业,找工作肯定很好找。现在建筑行业十分缺人。但是工作环境会比较差一点,一般都在工地上。

好评 新校址环境不错,住宿条件比以前强了许多。只要有好书念,还有什么后悔。

差评 沈阳建筑大学的建筑学不错,刚通过建设部评估,为A级,全国最新排名为第七,现在沈阳建筑大学为辽宁省与建设部共建,资格很老,很多大连理工大学的老师都是沈阳建筑大学毕业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根本不行,学校面积很小,学校管理也很混乱,整天打着北京的拍子招摇撞骗,误人子弟!

差评 到沈建大的话,就土木,道桥这些和建筑有关的吧,其他都是浮云,你会后悔死的。

差评 不好说,自己去看看吧。学生大多数都仇视母校,都说这不好那不好,不知道为什么,到底好不好,只能自己去衡量啊。

差评 劝你女朋友还是不要考的好,我是那得学生,考建筑系是有些水分的,外校的学生老师不太愿意收,如果仅仅想在沈阳周边工作的话可以考虑这所学校,但是想日后在其他城市也有所发展的话还是建议更好一些的学校更能得到能力的培养,沈阳建筑大学的建筑方面对于规范要求比较刻板,创新的意识照更好的学校弱了很多,很多老师在指导设计时不赞同开放发散的思维,而且这里的学生抄袭组品现象比较多,既然考一次研,还是考一所优秀一些的学校吧

差评 来了你就哭吧 女生还好6人寝室或者8人的 男生的住16人新寝室 一年一换寝室 你觉你们有没有几率将来分寝室住进16人大寝室呢,我说的是最新盖的寝室楼

差评 额~~~~城建只有土木系还好~~~别的系实在是不怎么样~~~应该可以录取,实际效果去了你就知道了

差评 学美术的文化课分不会很高的 学校的艺术专业相对比较差 毕竟是工科学校 这个你应该能理解不过感觉艺术学院的学生学习课程也是比较重的 所以说学校也不是不重视这个专业 沈阳建筑想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所以别的专业学校也很重视

差评 那就是疯了。一般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历史都不长。那里的学生一般都是服从专业调剂过去的,没人是主动报那个专业的

差评 我们学校有城市建设学院,好像没听过城市管理学院啊,

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 篇5

作计划

2013年,科学技术处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提升科研实力为目标,推动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通过全校教师、科研及科技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以优良的工作业绩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尤其是助推更名大学工作圆满完成。学校科研工作取得较大的进步:科研经费大幅提高,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突破,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现,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校地、校企、校所合作及服务社会成效明显。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科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发挥了“科研兴校”功能,为建设高水平建筑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深入贯彻国家科技发展方针政策

科技处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认真学习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创新驱动,突出示范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国家和安徽省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处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学科

交叉,鼓励科技创新,注重点面结合,坚持重点突破,以质取胜的原则,精心组织各种渠道科研项目的申报。

2013年,组织申报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通过积极主动地沟通与联系,全年有50多项课题批准立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安徽省自然基金9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0项,教育厅优秀人才重点项目10项,全年科研课题立项数和批准经费数完成了计划指标。组织完成了100多项课题的结题验收和100多项课题的中期检查;组织完成了15项科技成果的鉴定和20多项科技成果申报国家、省、市级奖励。学校纵、横向科研项目到帐经费5000余万元,较上年增长30%。

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工作。2013年,科技处共组织申报国家、省部级及厅局级人文社科项目涵盖二十多个类别,申报总数达113项。立项数目44项,到账经费42.9万。其中,我校法政学院范海洲博士申报的一般项目“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风险研究”获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批准号:13BJY079),项目经费18万元;外语系徐春山博士申报的一般项目“汉语依存距离的计量与认知研究”获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批准号:13YJC740112),项目经费7万元。

三、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加快政产学研合作步伐,在深化与安徽省住建厅、合肥市、铜陵市、池州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及中建四局等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战略合作的同时,先后与

我省庐江县、岳西县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省住建厅合作的“安徽省村镇规划员”培训已进入常态化,为地方城镇化科学发展储备人才,提升我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认可。学校在建筑节能、建筑与地下空间结构、工程防灾和减灾技术、城乡建设与绿色建筑技术、先进建筑材料以及水污染控制等重点领域的成果广泛应用,服务于地方经济,为推动区域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四、合理布局,构建较为合理的科研平台体系

2013年,学校紧密结合节能降耗发展战略和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对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投入2000余万元,发挥科研资源的集聚效应,有力的促进了学术团队建设,增强了科研综合竞争实力。

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切实提升学校创新能力,推进“高水平建筑大学”建设,学校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和《安徽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精神,联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池州市人民政府、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城镇化建设、汇聚创新资源,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创新人事管理体制,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

之间的互动形成协同创新机制,“政产学研”协同,提升我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助推我省城镇化进程。

五、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优秀科研成果产出。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年轻教师等手段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充分发挥我校的土建类人才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优势,明晰科研发展目标,积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些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研究与成果应用,促进了安徽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效的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的综合实力。

学校不断改善科研条件,紧紧围绕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支撑,为企业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六、学报工作

《学报》是反映学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2013年,学报编辑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团结协作,兢兢业业,以提高学报整体质量、扩大学报社会影响为目标,主动向国内、省内的著名教授、专家约稿,向重点课题的科研人员约稿。同时,优化制定出版计划,加强审稿人队伍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学报工作任务。截至2013年12月10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已出版5期(第6期的文章正在校对中,将在12月底按期出版),已出版总页数516页,已发表文章123篇。已发表文章中来自于国家和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的论文45篇,其他基金资助的18篇,基金论文比达51.2%。

七、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效能。

科技处在学期期初、期中均召开了全校性的科研工作会议,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检查、落实各有关单位科研工作,提前谋划、狠抓落实,进一步推进下一阶段科研工作。2013年根据学校要求,开展了科研文件的清理、修订和完善等工作,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满足建设高水平建筑大学发展的需要。

2014年,科技处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创新驱动,突出示范引领,以“建设高水平建筑大学”为己任,进一步凝练特色,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科学研究实力,力争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材料等领域打造较强的科研团队,培养科研人才,提升我校科学研究整体实力,充分发挥“科研兴校”的职能。结合我校的实际,2014年,科技工作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以完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构筑科技创新体系。突出重大科研项目、高水平成果、科研基地及成果转化平台等重点,提升科学研究整体水平。

2、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形成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科技开发和科技产业协调发展的科研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加强考核评估,扶持有前景、有特色的前期科研项目,设立专职科研编制,组建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协作,实现科技项目、高层次人才培养和

研究平台的一体化建设格局。

3、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坚持人文社科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并重承担更多省级重大项目和国家级项目,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建成一批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

4、广泛开展对外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横向联合,开展政府与科研院所等区域性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5、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继续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成果转化安排年度计划,紧紧围绕成果转化考核业绩,瞄准国家与安徽省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我校的特色和综合实力。

安徽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处

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 篇6

近日, 安徽省人社厅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26条政策, 从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创业服务、就业帮扶等方面提供服务, 力争到今年底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根据政策, 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至少可获1次职业指导和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有创业意愿者, 可参加免费创业培训, 享受政策咨询、项目开发、贷款担保及贴息、税费减免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暂时不能实现就业者, 可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就业困难者, 可享受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

据介绍, 安徽今年将进一步打破户籍限制, 无论是安徽到外省市就读的高校毕业生, 还是外省籍到安徽就读的高校毕业生, 均可在安徽享受均等的就业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同时, 将来自经济困难家庭、因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列为服务重点, 对其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 确保实现就业。

安徽省高考英语作文怎么写 篇7

(2)仔细阅读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确定要点、确定格式、题材及基本要点。

(3)扩展要点。先给要点加上主语和修饰语,然后丰富要点, 把要点扩展成句子,将句子补充完整,向高级升华。

(4)连句成篇。连句成篇时,要注意正确使用连接词。

(5)全面检查,书法规范。注意检查拼写、标点符号错误;人称、时态、语态错误;句子结构和逻辑错误;考虑语篇结构;考虑句式的变化和词汇的丰富。书法规范就是英语单的书写要规范,做到“横三齐,竖平行”。

在高考的复习冲刺阶段,考生要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尽量在语境中掌握这些知识的用法,理解其含义,重视对活跃动词的复习,继续加大阅读,提高语感,为阅读和完形填空做好准备。同时注意文章的时效性,题材的多样化。特别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与饮食,环保与节能内容的文章,突出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单词记忆。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吃透高考大纲,把握其特点和对考生的要求,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加上良好的应试策略,师生共同努力,就能在的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英语作文怎么写:重视英语词汇及语法

词汇部分

分析高考英语试卷可以看到,原本教材(特别是高三教材)中某些必会的重点词汇在高考试卷中被加上汉语注释,说明它们虽然是教材中所要求的词汇,但是在高考中并不做“四会”要求。这样,相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来说,最后阶段,背会并明确考纲词汇用法将是提升成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另外,考生还应参照考纲,明确重点词汇的拼写、词义、词性、习惯用法和相应的短语搭配,特别关注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据统计,实词的考查在高考中通常占到75%的比例),考生可以把3000个词汇中的高频词进行整理、分类,参考平时考试中自己的答题习惯以及失误习惯,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比如,occasion,situation,position,condition等词的词义辨析;because of 、with都是介词,却又都可以表示“原因”的区别;分析with和for(作为连词)的区别,关注介词后面不能是句子,而只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for后面需要是完整的句子,需要有谓语动词等;再有,关注日常用语的积累,明确情景对话等相关命题习惯答法,比如熟记感谢话语的答法,

如:you are welcome,that’s all right,my pleasure,it is a pleasure,not at all等等;

此外,了解并掌握同义汉语意思不同的英语表达方法,比如汉语“……怎么样?”,英语的问法就有至少what do you think of it?How do you like it?how do you find it?等等,只有知道这些句子具体是什么意思,答题的准确率才会得以提升。

英语作文怎么写:语法部分

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 篇8

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资源。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工作,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但大有可为,而且应有所为,这不仅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一、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的意义

(一)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

人才资源是国家和社会的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直接因素。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活泼、积极、向上的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储备。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的培养就是要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建设者的教育。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的培养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塑造高级专门人才,为有效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人力资源储备。

(二)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2】我国高等教育既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承担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因此,要把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要使学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岗位的创造者。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3】

(三)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是促进学生良性就业的客观需要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高校毕业生每年也在以60-70万的比率迅猛增加。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07万人,至2011年达到了660万人,增幅达517%。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不断加大,但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明显递增的趋势。高校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仅能有效缓解不断扩大的就业压力,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方面,2011年,各地各高校举办创业活动2万余场,参加学生超过300万人次;设立创业基金16亿元;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面积达330多万平方米。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达10.9万人,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4】

(四)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是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教育致力于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主旋律,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5】马克思提到的“个人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的)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谐的、自由的发展,使之成为“会做一切工作的人”、“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高度文明的人”这样的全面发展的人。【6】因此,高校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高校学生正处于从青年中晚期向成年期过渡,迅速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的生理机能趋向成熟,心理智能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我意识强烈,个性逐渐形成和定型化。他们年轻而富有朝气,思维敏捷,富于创造精神,易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敢于提出新见解,渴望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创新、创造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实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要。

二、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近年来,高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探讨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工作的可能路径。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培训和竞赛活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 积极营造氛围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网络论坛、形势报告会、座谈沙龙等形式,积极面向大学生宣传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以及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宣传成功企业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外部推动力,是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工作持续走向成功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基石。

2.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高校是智力高度密集的场所,具有开发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研讨会,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建立学生科研项目申报制度,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外部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安徽农业大学在本科生中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SRF)立项计划,每年拿出专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在农业科学研究上做文章。该计划以“理实结合、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作为资助原则,按照“自主申请、公平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资助办法,努力调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仅2010年9月第八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SRF)就批准416个项目立项(其中学校资助建设项目287项,校院共建项目92项,自筹建设项目37项),累计资助资金310800元;2011年5月第九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批准422个项目立项(学校资助建设项目299项,含校院共建项目83项,自筹建设项目40项),合计资助资金324300元。

3. 举办创新创业报告

高校可以依托优秀毕业生报告会、成功校友报告会、青年创业大赛创业导师宣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等活动,积极邀请成功的企业家走进学校,走上讲台,向学生介绍创业的过程、做法、经验、体会和教训,以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教育学生从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感受及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发展等方面了解创业历程的艰辛。近年来,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大鸣、安徽真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国升、合肥三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凤昌等知名企业家和创新创业典型先后走进了高校讲堂。创新创业报告会让大学生体会到企业家不屈不挠的竞争意识,分享企业家们成功的喜悦,增强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 开展创新创业培训

高校应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级教育部门开展的创业培训进高校专项活动,运用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和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模式,对高校有强烈创业愿望的学生进行专业培训。2010年6月安徽农业大学首届GYB和SYB创业培训班正式开班。这种集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理论学习、创业实践指导于一体的培训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项目推荐、个性化指导以及后继支持服务等方式,为准备创业的高校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创业技能的机会,并通过《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颁发及后期跟踪服务工作,为推动学生开展务实、高效的创业实践打下基础。

5. 举办创新创业竞赛

高校应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利用高校团学组织和各级学生社团这一平台,通过学科竞赛、科技比赛等鼓励、支持高校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竞赛,并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走出去”,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竞赛的举办和开展极大改善了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培育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充分挖掘潜力,在招生就业处、团委、科技处、学生学院等部门的大力参与下,组织学生参加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照明应用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了勇于承担风险、战胜困难、勇闯新路的创新创业精神。

(二)鼓励精彩纷呈的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 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高校应主动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大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安徽农业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院2009、2010级学生中积极推进实施了“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引导学生在创新中成才,在创新中成人。

2. 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指导和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和技能实践训练活动的品牌实践基地。高校应在利用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示范园等形式,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探索全新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安徽农业大学在入选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的同时,又在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下挂牌成立了“安徽省创业模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安徽省创业模拟实训基地”。这些举措创新了学生的培养途径,为大学生积极搭建了创业平台,探索与构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学校还依托农业园及试验总场管理中心,联合相关部门申报项目,努力营建集实验实训、科学研究、示范推广、产业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培育示范基地。2011年,安徽农业大学申报的项目《省级高新技术农业实训(实验)示范中心》获得省教育厅批准并取得专项经费支持,《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获得教育部、科技部批准,《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得省人社厅批准并取得专项资金支持。目前,安徽农业大学已经开设了食用菌开发、标本制作、花卉培养、昆虫养殖、植物病虫害鉴定等创新创业实践小组,并安排专家进行指导。创新创业基地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创业实践四个部分构建了新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的思维构建了一个创新成果技术转化与创业孵化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科技制作与产品研发的场所。

3. 鼓励学生申报校外创新创业基金项目

高校应鼓励学生去积极寻求校外相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基金组织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扶持,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又可以提供创新创业机遇。如“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针对全国高校学生社团的资助型项目。安徽农业大学“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申报的科技创意活动项目《入侵植物净化有机磷农药废水技术研究》和《安徽田营重金属污染情况调研》就有幸通过审批并分别获得第五批和第六批的小额资助。校外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促进了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育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了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4. 与企业合作设立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

高校应利用社会资源,寻求合作机会,以企业动力推动学生创新创业,以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引导大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开拓创新。同时,努力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提高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如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安徽农业大学“科大讯飞”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2011年安徽农业大学“科大讯飞”创新创业基金立项项目立项资助了8项项目,提供创新创业基金53000元。

三、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工作的策略思考

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工作固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重视程度、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工作模式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和问题,这必将制约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有序、良性发展,应在下一步的工作实践中逐步改正与完善。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为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统一领导,逐步建立和完善由由招生就业处、团委、科研处、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组织部、总务管理处等相关单位组成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的联动机制,全面负责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工作;成立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种日常工作、氛围营造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项目搜集、团队管理等。高校应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行动指南。高校应认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调整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构建具有创新特点和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积极构建卓越农艺师、卓越工程师等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应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基础教育,凝练专业教育,构建融汇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注重将行业标准引入到专业标准,将执业资格标准引入人才标准,将技术标准引入课程标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和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科技活动和创造发明;全面提高学生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培养,加快大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进程。

高校应设置创新和创业教育模块,增设创新学分,制订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讲授计划,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进学分、进计划、进培养方案,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对创新创业内容的阶段性需求,建立全程化、分阶段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拓展和加深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立即适应社会并敢于自我创业、快速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三)构建多层次活动体系,建立导向机制,塑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活动品牌

高校应努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活动体系。通过“学术报告厅”、“科技与人文艺术论坛”、科技创新节、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的大力开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锻炼和展示才华的舞台,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创新创业需求,达到陶冶情操、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育人目标。

高校应大力加强活动平台建设,开放校内实验室和相关科研、管理、服务岗位,逐步完善以“挑战杯”、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竞赛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实践平台,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

高校应结合学校特色和定位,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活动的品牌战略,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业创业有机结合,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活动规划、项目选拔到组织实施、成果展示等各个环节都高标准严要求,将每项活动都作为一个品牌去经营,努力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塑造力,丰富活动的科技含量、人文内涵。如安徽农业大学就可以立足“农”字,深入念好“农字经”、唱好“爱农戏”,在培养农趣、提高农技、激励农志上下功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兴农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神农大讲堂”科技学术讲座、“兴农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爱农杯”涉农实用技能竞赛等系列品牌活动。

(四)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地建设,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

高校应广泛寻求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银行和企业设置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对大学生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给予舆论、资金和技术上的强力支持。同时,努力进行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创新苗圃、创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应深入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密切合作,在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和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做足做好工作,加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力度,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01)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4-25(02版)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办[2010]3号,2010年5月4日

[4]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0-11-29(01)

[5]王家云,张启树.现代教育学基础[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8

上一篇:党组织评价团员个人总结下一篇:绿茶小学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