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

2024-05-09

初中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精选5篇)

初中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 篇1

2.2.1.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难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

(二)讲授新课

探究: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2——73页文字资料,思考: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第1页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知识运用

1.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 2.海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A.肛门 B.口 C.胞肛 D.体壁

(四)归纳小结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 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体内有消化腔; 4.有口无肛门。

(五)随堂检测

1.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靠刺细胞捕捉食物,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A.河蚌 B.水螅 C.螃蟹 D.海马

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第2页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3.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特征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 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体内有消化腔; 4.有口无肛门。

七、作业布置

请据水螅的纵切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页

(1)水螅依靠__________和__________捕获食物.

(2)水螅由体壁由__________层细胞组成,它围成的空腔叫__________.(3)水螅消化食物是在__________进行,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__________排出 预习74——76页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八、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 篇2

粘虫, Mythimna separate, 为鳞翅目, 夜蛾科昆虫。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印度、孟加拉、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各国;国内除西北局部地区外, 遍布各地。粘虫是一种多食性昆虫, 取食玉米、麦、稻、粟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0种以上植物。幼虫食叶, 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 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 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

2 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粘虫是周期性暴发害虫。近些年在全国局部曾数度大发生, 2012年入夏以来, 粘虫在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天津等地暴发危害。截至8月14日, 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 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 发生面积之大、危害程度之重是近十年最重的。

对于粘虫的防治应遵循我国植保方针: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但各地在防治粘虫时均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预测预报不到位, 防治方法过于依赖化学农药等。我省对粘虫防治也存在着防治方法单一问题, 除了化学方法外, 没有其他防治方法可供选择。在粘虫大发生时, 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导致人畜中毒事件发生。

3 粘虫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3.1 国家和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对粘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是建立在各种生态友好型防治方法基础上的技术集成,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 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黑龙江省是生态大省,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理应走在全国前列, 因此在粘虫防治时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 还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条件许可范围内尽量应用生物的方法、农业的方法和物理的方法来进行防治, 必要时才使用化学农药, 但必须注意使用化学农药的种类和使用丰富, 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

黑龙江省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大省, 化学农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 因此研究针对粘虫的多种绿色防控方法和手段, 对于黑龙江省绿色和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4 粘虫生物防治的主要生物类群

天敌是抑制粘虫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已查明的粘虫天敌有150余种, 其中发生数量大、自然抑制作用明显的有广肩步甲Calosoma madorao、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粘虫绒茧蜂Apanteles karigai、悬茧姬蜂Charops bicolor、粘虫白星姬蜂Vulgichnemon leucaniae、黑印蜂Telenomus cirphivorus、粘虫短须寄蝇Cuphocera varia、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等。

浅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误区 篇3

一、黑板上讲实验,课本中背实验

由于生物实验课的准备量大,上课到整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课的课堂纪律难以掌控,实验效果不佳,使得许多老师组织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认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来得快、效果好,因而不愿意组织实验教学。对教科书中要求实验的内容,在课堂上说实验目的,在课本中讲实验过程,在黑板上写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让学生把重要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记在课本上并要求课后背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拿来的知识。例如在“练习显微镜的使用”中,老师从显微镜的安放、对光、调焦,到低倍镜、高倍镜的使用;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到如何移动装片使需要观察的内容在视野的中间,讲得面面俱到,非常具体、细致,让学生一一地记录下来,以便课后记忆。反观学生没有经过实际操作,拿到显微镜后无从下手,老师所讲的知识如雾里看花,实际操作中将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没有亲自体验就无法形成实验的概念,更谈不上形成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探究能力。即使学生短时间内能将一些实验现象和结论记住,由于没有经过感性认识,经过一些时间也不会留下多少记忆。

二、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

在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学生分组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交流合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实验中,形成生物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品质和生物科学素养。然而大多数学校,生物分组实验的开展都不理想,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校领导在生物实验材料上不愿投资,而许多老师以分组实验材料难得、器材容易损坏、实验条件有限等借口不愿上。即使上实验课,也随意地将分组实验改为教师的演示实验,总认为演示实验能紧扣教学环节,突出重点,易把握教学节奏,有利于教学时间的掌握。这些是分组实验无法替代的。例如有些老师在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上,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老师先通过师生问答讲述发现鼠妇的地方,鼠妇喜爱生活的环境及生活习性,然后老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实验结论,即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个实验看起来条理清晰,课堂节奏容易掌控,也能得出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达到了实验验证的目的。然而这个实验从开始学生就已经知道了实验要达到的结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会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则淡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分组实验是由学生亲自操作的,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产生好奇心、充实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分组实验是以“组”为单位,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小组就有分工、协作,这样无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与人愉快合作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无法达成的,它也无法取代分组实验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将“探究实验”上成“验证实验”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和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生物老师却将课本上的探究实验上成了验证实验,认为验证实验简单明了,用时少,指向明确,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例如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中,分别把课前准备好的蚯蚓放在粗糙的硬纸板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结论,实验结束后并将蚯蚓放回大自然中去。这个实验粗看起来较为圆满,但细细品味就能看出它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违背了探究实验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原则。因为探究实验都有基本的步骤,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收集整理材料、得出结论,它的每一步骤都有重要的作用,从提出问题起就使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去,从形成自己的猜想到设计和实施实验,能使学生动脑和动手有机地相结合,培养其生物实验技能,从收集和整理资料中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和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从而培养科学的探究问题的习惯,这些都是验证实验所无法给予的。

四、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教学

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广大老师教学中必备的技能,很多老师将自己制作的课件发表于互联网上,与他人成果共享。这给教学的一线教师带来了福音,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无穷的想象和很好的素材。很多老师只要在上课前精心搜索就能找到较为理想的课件。多媒体课件容量大,内容丰富,能利用光电声形等要素将生物实验展示给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受生物老师的欢迎。很多难做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模拟仿真各种情景,将实验过程演变得惟妙惟肖。然而多媒体教学虽然有着非常多的优点,但它无法取代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果学生不亲自参与探究,就无法体会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无法理解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从失败中总结出来。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领悟科学的本质,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学会一般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观点。如果用多媒体虚拟技术完全代替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让学生被动地当观众,则完全丧失了对学生的科学性培养。

初中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 篇4

1、动物行为的含义。

2、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组织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督促与协调工作,活动结束时小组长给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2、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动物各种行为的影像资料等,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梳理。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课内容(见预习提纲及要求)

2搜集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的资料以便与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在我们的地球上,现存百万种以上的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里跳的……千姿百态,瑰丽多彩。闭上眼睛,不论你的思绪遨游在辽阔的海洋、奔跑在美丽的草原、还是飞翔于蔚蓝的天空……那机警聪明、通晓人意的海豚,矫健优美、快如闪电的猎豹,稍纵即逝、娇小玲珑的蜂鸟,善于伪装、以求存身的竹节虫……都会不经意地闯入你的脑海,侵占你的心田,你一定会被那个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让我们悄悄走近它们吧!

初中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 篇5

根据生境的异质程度将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划分为竹冠层和林下层类群.通过大面积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竹冠层与林下层类群物种组成相似性高,两类群的共有种为258种,其中植食性、蜘蛛类、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和螨类、中性物种分别有88、53、41、38种和38种,主要隶属于蜘蛛目、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天敌总共有种为132种,占共有种总数的51.16%.物种在二类群间可相互交流,林下层类群物种更替比竹冠层类群更为频繁,中性物种交流比其它类物种更为频繁,一年中3~7月份和10~11月份的物种交流多.竹冠层类群在林下层类群的.重建和瓦解中起着物种“源”和“库”的作用.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二类群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林下层类群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与竹冠层类群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之间的关系,保护林下层天敌和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竹冠层天敌和物种多样性.

作 者:张飞萍 陈清林 侯有明 尤民生 ZHANG Fei-Ping CHEN Qing-Lin HOU You-Ming YOU Min-Sheng 作者单位:张飞萍,侯有明,尤民生,ZHANG Fei-Ping,HOU You-Ming,YOU Min-Sheng(福建农林大学,福州,350002)

陈清林,CHEN Qing-Lin(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林业局,三明,365000)

上一篇:2017年11-12月时政下一篇:四川省邮政储蓄银行 推广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