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的高质量教学论文

2024-06-01

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的高质量教学论文(共9篇)

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的高质量教学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加强了对教育教学尤其是高中教育教学的关注,通过教育改革和新课标的推出,高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实际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高质量

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是通过文字记录,语文教学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使用范围最广,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首先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他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对语文的应用;其次语文高中语文是学生参加高考的第一科,直接影响着着学生高考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目标。

1.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科学。语文的学习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前提,想要学生能够在高考时考个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语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我们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与语文有关的,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有助于学生掌握高中语言的运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好坏,在现如今高中的语文老师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案,方法各不相同,但都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这样虽然教学质量有了部分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在本篇文章当中将主要讨论一下如何才能更好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2.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时对于老师来说授课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过有一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教学方法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迎合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比如说,虽然现代科技比较发达,教师上课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即使增加了知识量,但是学生毕竟一直处于学习状态,过多的信息量,不仅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学生这样不停地在各种教材中转换,根本没有时间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吸收,很有可能产生精力疲劳,如此反复开始厌倦学习。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是在自己的想象中教学,忽略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吸收能力。还有高中语文知识大多都是要求记忆,这样很容易造成课堂无趣乏味,教学气氛沉闷,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的问题,但是很多教师习惯了这种教学氛围,在授课时只是考虑让学生尽量多的掌握这些语文知识,完全实行“满堂灌”的方式教学,这样的课堂只会听到老师一个人在讲课,而学生只是机械的听,没有真正的融入到课堂当中去。以至于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表现的都很沉闷,机械的学习,不会主动的加入到学习当中去,违背了教学中学生主体的理念,学生的潜能不能得到发挥,而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丧失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表现出来的两个问题就是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于老师来说教师就需要积极主动的去探讨教学改革下的教学要求,组办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力、创新能力,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3.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3.1提高语文教师的水平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语文教师是知识的布道者,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的学习。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要注重自身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语文教师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教材,才能把教材文章中隐含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章的欣赏水平,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品质的提高。众所周知,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不同,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些学生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主动拉大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或困难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语文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在课下主动与同学进行沟通,真正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在以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2丰富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丰富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通常语文教学就是一篇文章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至于这篇文章精髓学生根本没有吸收。老师要不断的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举办一些小活动,比如语文知识竞赛、阅读能手、生字词大赛等等引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被引进课堂,推动了高中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语文素养。

3.3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水平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而且关系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现在很多的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加大对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读、多写。

目前,高中的语文教学走到了瓶颈阶段,这需要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能够共同努力探讨、创新迈过这一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急需解决的就是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两大问题,只有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在新课标下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最重要的是还能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发更好展提供可能,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菊玲.《教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教书育人,,(10).

[2]欧阳波.新教学策略与传统教法并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04).

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的高质量教学论文 篇2

1.1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习小组成立后, 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使学生意识到,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 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 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程度, 它必须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 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 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 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 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 他们的团队精神会逐渐得到培养。

1.2注意创设情境, 营造愉快、 轻松的合作氛围。 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当一个人心情舒畅时, 思路开阔, 思维活跃, 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反之心情不好时, 思路狭窄, 思维迟钝。 我注意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 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展现自我, 同时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 使学生博采众长。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会倾听的训练, 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 语文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语言工具, 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 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让学生有迫不及待地思考的欲望。 我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例子:当学生在讨论时, 教师要么背着双手在人群中走来走去, 要么象征性地在小组内这儿插一句, 那儿插一句, 等到时间一到, 立刻命令停止。 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统治者, 学生只是为了赶快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而被动接受, 并且兴趣不浓。 针对这种情况, 我把自己定位为课堂上的一名合作者、促进者, 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 与学生一起, 参与学生的讨论, 开阔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兴趣,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2.运用电子白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即使如此, 学生有时仍然感触不深, 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 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技术的恰当运用,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刚刚使用电子白板的时候, 觉得非常麻烦, 因为它需要特殊的软件支撑, 电脑里没有这个软件, 就无法在家备课, 只能在教室里的白板上备。 后来在深入学习电子白板课程后, 我们发现, 其实电子白板能够很巧妙地与幻灯片结合起来, 只需把文本材料做成简单的PPT, 然后把电子白板的窗口模式最小化, 播放幻灯片, 按一下书写笔, 就可以在原本预设的幻灯片上圈画、写字、聚光、拉屏等。 这样可以在制作幻灯片时, 避免繁琐的超链接设计及各种面面俱到的课堂预测制作。 此外, 由于电子白板的生成课件能够保存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想法, 更有利于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 整理课例,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在语文课堂提问设计时关注生成, 提倡开放多维

有效问题的设计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 更应该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启发和引导。 因为学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课堂最大的闪光点, 教师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让学生就某一个有价值的、与文本内容紧密相连的问题展开探究, 让学生实现从“带着问题读”到“读出问题来”的转变。 学生生成问题来自他们对文本的叩问, 来自他们对教师权威的解读, 来自师生对话的思维撞击。

教师在设计问题出发点时要使阅读者带着个人的思考、情感和价值取向主动融入作品, 读出问题, 读出自我, 读出智慧。 因此, 设计问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开放性, 是否能给予学生独立、自由思考的空间;要考虑是否具有多维性, 能否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 例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文中所写的仙境?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幸福欢乐的省会, 所有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 兴高采烈, 像人间的朋友欢聚一堂, 写仙人省会, 反衬显示黑暗, 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可以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 神仙聚会带有宫廷生活中的印记, 梦中险象环生, 折射诗人的宫中遭遇, 神仙聚会热闹非凡, 不容凡人介入, 与皇室亲族骄奢淫逸不容普通百姓靠近, 何其相似。 通过热烈讨论, 学生可以赞成任何一种说法, 让其自由发挥, 只要言之有理, 都能活跃他们的思维。

4.关于古文教学

4.1理清语法关系利用语法知识解决长句、难句。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这与中高考的考纲明确提出不单独考察语法知识有直接关系, 因为不考, 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就淡化语法知识, 或干脆不教语法, 这样导致学生语法概念混乱, 分不清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甚至与英语语法混淆, 在汉语学习中出现表语、宾语补足语等概念, 在分析句子时搞得一塌糊涂。 我认为,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要占一席之地, 虽然不必搞得太复杂, 但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是要掌握的。 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 一些难句、长句通过语法知识解决既直观又方便, 更主要的是规范。

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人们做任何事都是希望达到有效的目的,而语文教育更是如此。教育如果只是枯燥的做单方面的传输,而不注重效果,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语文作为一门饱含中华文化的学科,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目前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阻碍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并不断地对语文课堂教学做出改进。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形式化

与只在乎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相比,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的环节。但是仍有很多高中语文老师错误地认识了教学目标,设置了不符合学生需求的,程式化、机械性的教学目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教学目标形式化,无法起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化。

2.教学方法落后,可行性不高

尽管教育部提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方法可以脱离实际,浮于表面。有些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一位高中教师在教授《祝福》时,采用的是分组讨论的方法,但是由于这位语文老师设置的讨论问题的讨论价值并不大,导致分组讨论时学生扎堆聊天的现象,并没有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

3.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

在应试教育思想慢慢远去的过程中,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脱离课本上的教材来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看似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实则是打乱了课堂教学应有的节奏,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的流逝和浪费,完全失去了有效教学的效果,也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4.对多媒体设备的滥用,使语文课堂教育变味

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上的应用向来是一把双刃剑,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对高中语文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一工具,在很多的高中教师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由于有的语文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过分依赖,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一个极端,让语文的文化魅力和感染力被课件的画面和效果所取代,无法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内容,从而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二、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1.提高对课程的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一个人的思想态度决定着他的行为,要想让高中语文教育有效,高中语文教师就必须端正教学态度,树立起有效课程的理念,摒弃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制约,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思考,开放式发展,从而实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2.情境教学,增加乐趣

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情境和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创建一个和实际相符合的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现那些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作者描写的情境。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清晰、直观地将知识展示出来,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特点,更好地突出文章,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对所有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最终很可能对学生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很快地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学习兴趣。

4.恰当的教学方法

就教学方法而言有小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等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小组学习中,首先由教师来明确学习的方向,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小组讨论的进度,然后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是为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优势,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此外,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高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发挥各自的特点,让语文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讓学生真正地感受语文到语文的魅力。

综上所述,尽管语文教学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方法不够深入、课堂节奏欠妥、课堂练习活动掌握弱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再受应试教育的禁锢,寻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实现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霞.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5):138.

[2]刘彦.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戏剧之家,2015(7):211.

[3]张慧.浅论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6):51-52.

如何实现中专语文教学的创新 篇4

如何实现中专语文教学的创新

文/王 标

摘 要:语文是构成职业中专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中专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层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进行教学的改革创新。主要分析了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进行改革创新的意义,并探讨了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专语文;现状;创新意义;途径

创新是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有的信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常规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局面。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文化、制度的创新。为此在中专语文教学中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主要有:一是缺乏教学目的,教师只是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和学校的考核,注重把课文内容和知识讲透、分析透彻,而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高。二是缺乏教学方法,教师上课基本上都是按照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分析课文、提示重难点、归纳段落意思、归纳整篇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特征的思路来讲,把本来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变得单调沉闷、枯燥乏味。三是缺乏教学主体,教师在以往的课程中完全按预定的教学方案把知识教给学生,没有相互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处在很被动的地位。

二、中专语文教学进行创新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高度总结概括了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而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与创新教育的目标一致,其意义表现在:

1.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

中专语文教学创新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摆在第一位,对学生的身心朝全面、和谐、健康方向发展起积极性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语文素养。

2.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念滞后、制度陈旧、思维僵化、目标低下,而教学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其创造的潜能、激起其创造欲望、塑造创新品格、形成创新能力。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与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协调一致,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转变其思维方式。

3.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实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对中专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发散、活跃他们的思维,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推动作用。

三、中专语文教学实现创新的途径

为了使中专人才培养教育能够适应创新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其实现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引导为辅的转变,注重培养中专语文教学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都是以教师的全堂讲解为主要方式,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师的讲解中的机会很少,难以发表自己的理解与不同看法,也缺少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根据中专学校的具体特点,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辅的转变。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备课、查资料,然后上台讲课,鼓励他们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着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造的能力;教师应该取消语言的霸权,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善于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耐心地倾听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意见。

2.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中专语文教学课程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专语文教学学生普遍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认为语文课比较沉闷没意思,上课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时常发生。(语文教学论文 )为此,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1)教师要改进和优化语文教学方案,善于提出问题,做好交流互动工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2)为了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应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可以通过朗诵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吐字发音水平,也可以用演讲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选出第一、第二、第三名,并赠予他们小小的奖励,奖品可以是一支笔、一本笔记本等。(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达,多媒体渐渐投入课程教堂,进入学生的视野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程的需要充分借助多媒体,将课堂内容以声音、图片、视频三者结合的有效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深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通过新颖、趣味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不至于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也可以通过QQ、博客、微信、邮箱等方式进行作业的布置与语文方面的学习交流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3.从学生自身出发,应该积极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单纯地依靠教师、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来进行中专语文教学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勤思考、勤动手、勤学习,发散自己的创新思维,活跃地参与课堂,才能真正地获得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效果。

总之,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必须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实现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转变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途径不断地进行中专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才能够适应创新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茹风云。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

[2]程绩。新课改理念下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旬刊,2012(09)。

[3]王伟。浅议创新教育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法研究:教育教学论坛,(12)。

[4]赵桂芬。浅谈创新教育与中专语文教学改革[J]。科技风,(12)。

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篇5

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一种全新观念、全新方法、全新信息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教学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授音乐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而在于综合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音乐能力;培养;高中音乐

【中图分类号】G479.3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1-0024-01

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在本文中我所说的主要是音乐学习能力。什么是学习能力呢?所谓学习能力指的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力,最大限度地领会和掌握学习材料,使掌握知识简单化、快速化的活动方式。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呢?笔者总结几点如下。

一、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教师应启迪和引导他们在音乐天地里展现他们的才华。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歌曲《大海啊,故乡》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歌唱艺术的实践,有三位学生进行了独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进行了小组唱。女生齐唱一、二乐句,男生齐唱三、四乐句,五、六乐句男女生齐唱。这样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但使学生的演唱进行了实践与展示,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对祖**亲的深厚感情。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教室变为舞台,让他们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愿望。

二、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

想要准确表达一首作品的情感内涵,光有热情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准确地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逐段地分析和挖掘作品,对全曲展开分析,由最初的感性了解深入到理性的分析上去,由最初的感知情感发展到认知情感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作品所要表现的全部思想实质,从而达到一种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歌词语言能力的培养

歌词语言是一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歌词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师必须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下面以舒伯特的《冬之旅》为例,《冬之旅》的歌词由德文写成,德文从发音上来说比我们中文要简单得多,它的发音有明显的规律,读起来富有节奏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时对语言的把握要十分的到位。对于德语的咬字,我们在演唱和朗读的时候,那些连在一起的单词千万不能断开读,因为歌词是诗歌,因此也要注意句子不要随便断开。这样音乐句和语言句才能配合得好,更加融为一体,朗朗上口。在德语中,因为语种和诗歌的原因,歌词带有一定的诗歌韵律。尤其是在某些特别的地方可能会出现单词和整个句子的“顿”或“藕断丝连”的感觉。一般情况下,乐句和文学的分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掌握原文的程度有限,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注意尽量要求他们认真地把语言演唱得靠近原文的风格就可以了。启发学生在演唱时根据歌词的语境,仔细研究,结合合理的换气,把握歌词语言的韵律,这样才能不会破坏乐句的完整性,从而使演唱的作品更加动听,更加富有韵味。

四、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通过对乐谱的分析、对比,做引导性、示范性的剖析音乐元素及内在结构,并为学生建立某个想象的空间或设定一个联想的范围。这样,便于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音响的形象特点、领悟音乐情感内涵,并有助于丰富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假设根据四种三和弦的音响色彩差异,将四种三和弦比喻为四季,以便于学生对于三和弦的感知从抽象到具象,最终到达“想象”的境界。对于高中生来说,带着这样的“想象”来进行音乐学习、表演甚至创作等行为,较有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并使用这四种三和弦。

笔者认为,像这样具有想象性、引导性的音响色彩分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一手段的应用强调了逻辑智能——音乐分析能力的作用,它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才能对音乐表象进行拆分、肢解,了解乐思、乐汇的进行规律,理解音乐内在的含义,并对其形成联觉、加以想象。这样,十分有助于学生建立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总之,音乐学习能力有了发展之后,学生便会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产生一种成功体验,有了这种成功体验,将会使他们更加喜欢学习,对音乐学习充满自信心。这个时候,便会自觉地总结自己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思考自己学习成功的原因,并且进一步追求更多的成功体验。

高中音乐课堂中开放式教学模式对学生高考的促进作用的

(2009-12-10 09:45:40)转载▼ 标签:

杂谈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 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引领下,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科间的渗透大大加强,从教材中可挖掘出大量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长期的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发现,音乐课堂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加强与学生所学的文化课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还可以依靠音乐课中的兴趣反作用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捷克大教育家夸梅纽斯提出“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利用多样、创新、开放并且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利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使学生的某些能力得到提高,使音乐课能成为其他学科的延伸,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素质教育理论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在此背景下,依据兴趣教学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观,我在2008年4月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构建一开放式教学模式,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此教学模式,为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多元化、以及学科间的互相渗透有理论指导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历史、地理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构建了一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能在此模式的影响下,不仅艺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部分文化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语言表述能力得到提高,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能促进学生的文化高考以及播音主持的高考和音乐高考。在此研究目标的引领下,展开对本课题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中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写作能力能否得到锻炼,对提高学生历史、地理知识的是否有促进作用,对播音主持高考是否有促进作用,学生在这一课题中的成长跟踪调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填写申报表,进行课题申报,立项后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这一阶段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二)实施阶段一

本阶段里,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同组教师讨论法、课堂教学实践法。我在课题的研究方向的引领下,构建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教学模块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根据研究的方向重新编排教材。教学模块的开放是指把音乐课堂的教学分为课堂内模块和课堂外模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研究的方向选择开放的教学方法,在集体备课时和同组教师讨论,完善所用的教学方法,初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并及时的总结,写反思。

本阶段还通过和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确定了个案的研究对象为高一(15)班葛丹丹。通过谈话交流,葛丹丹同学对这样的音乐课的模式非常好奇,很感兴趣,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投入,经过一阶段的成长,课堂中的文学作品多次被推荐给文学社并被语文组吸纳为“青韵”文学社的成员,葛丹丹同学的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逐步提高,综合知识能力得到提升,经过严格的选拔葛丹丹同学还被吸纳为校“天之音”广播站的骨干成员,负责稿件的撰写和播送等工作,看到葛丹丹同学在模式的影响下有了初步的发展,更坚定了我对本课题的研究的决心。

(三)实施阶段二

这一阶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课堂教学实践法,教学方法探讨法,调查研究法。在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把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向本组教师乃至全校教师开设公开课的教学,展示在本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初步展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向全校教师开设了课题为《高中音乐课堂中情感激发的重要性》的公开课的教学,课后听课教师一致认为学生在该模式的教学中、在本课题的实施中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得到了提升,该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有实际意义的。根据这节公开课,我撰写的案例《和平颂》获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本阶段中继续对葛丹丹同学跟踪调查,通过交谈,葛丹丹同学认为本模式的教学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在鉴赏音乐中学习知识变的轻松而愉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再显得那么枯燥,提高了她对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学习的兴趣,成绩有所提高,撰写的文章在“好家长”杯的作文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极大的增强了她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模式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她的表现能力,让她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如诗文朗诵比赛一等奖、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元旦文艺汇演组织本班同学编排节目参加演出等等,让原本内向而不敢表现自我的她成长为大方、综合知识能力强的学生。

(四)总结阶段 总结提炼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材料,形成一套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成果,并对学生进行成长的跟踪调查研究。以总结报告的形式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并请专家进行成果鉴定。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和总结反思法。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我在课题的研究方向的引领下,构建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教学模块的开放。1.教学内容的开放

(1)教学内容的结构: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音乐课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音乐课对提高学生历史、地理知识的作用,音乐课对播音主持高考的促进作用,音乐课对音乐高考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一主题,在教学内容上作了大胆的改革,内容的结构为:

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单元

模式单元教材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单元

促进历史、地理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单元

(2)教学内容实施的策略和方案

把适合在课堂中展开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作品归纳在第一单元,如《少女的祈祷》、《山林的呼唤》、《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1812年序曲》、《二泉映月》、《江河水》等作品,大约安排5个课时。几乎所有的歌曲的歌词都可以说是一篇很美的诗歌,教学中让学生配着歌曲的旋律朗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的欲望,让学生的表演素质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对文字情感的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也可以利用学生对文字的处理来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处理能力,而利用音乐的情感表现促进学生朗诵诗文时的情感把握,把优秀的歌曲编排在第二单元,大约5个课时。把涉及到历史、地理知识的作品归纳在第三单元,如《音乐与时代》、《音乐与民族.》这两章节的内容,并适当补充了一部分内容,大约安排7个课时,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对音乐作品的风格都有一定的影响,如高原地带的山歌,鱼米之乡的小调等都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多作品里的历史知识,都是学生了解的,利用作品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面,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2.教学模块的开放

教学模块的开放包括课堂内教学的开放和课堂外教学的开放。(1)课堂内教学模块的实施策略和方案

课堂内教学的开放是指在教学内容开放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单元教学的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解决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A情景体验法:第一单元的教学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教师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书写自己聆听音乐的感受,设定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在上《山林的呼唤》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与音乐内涵相近的画面,配合《山林的呼唤》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用散文或诗文等体裁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B开放的评价机制:在课堂的评价上建立多样的评价机制,如选出优秀的作品配上《山林的呼唤》的音乐,让学生朗诵;把优美的作品推荐给学生的语文老师,通过语文老师的参与,刊登在校刊和校报等刊物上,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把优秀作品提供给美术老师,让他们的作品成为学生绘画的主题等等,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下,兴趣培增,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大部分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使音乐课堂丰富多彩,而且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有大量的学生的作品在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中获奖。C活动实践法:第二单元的教学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对学生的播音主持的高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上,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活动的开展来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面,锻炼学生的能力。如在听赏《松花江上》这首作品时,我用抗战的图片做了一个短片,配上《松花江上》的纯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请学生配音乐来朗诵,再让学生把朗诵和歌唱融合在一起,分组表演,评出最佳的一组。再如在听赏《图画展览》中《两个犹太人》这首作品时,让学生根据音乐所表现的内涵自我分组创编小品来表演,评选出最佳的一组。本单元的评价机制除了在课堂内的评价外,还把学生的优秀作品保留,向学校举办各项活动推荐,如向文艺汇演、诗文朗诵会等活动推荐,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表演的欲望和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了提升,从而对学生的播音主持的高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D学科知识渗透法:第三单元的教学是利用音乐作品中涉及到的历史地理知识,来丰富和活跃课堂,使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如在鉴赏亚非欧的民间音乐作品时,让学生搜集总结本地区的人文、地理的相关特点,结合音乐作品的特色,来分组研究各地区音乐的特色;鉴赏具有时代特点的作品时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研究作品的特色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课堂内的教学模块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同组教师的大力支持,多次听课后,全组教师一起讨论,为教学方法的完善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2)课堂外的教学模块是指利用数字化的广播系统,构建了一个拓宽学生对音乐的接触面,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子模式教学,本模式利用广播的传送,让学生的学习之余的时间都能接触音乐。

具体结构分成五个内容

中外名曲鉴赏

学生推荐作品鉴赏

高科技数字广播系统

课堂之外的音乐教学模块 课堂教学内容补充

载 体

学生自主活动

音乐深入学校教学管理 模块的策略与方案 A.模块实施的策略

实施的策略是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指导性思想,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为学生营造更多的音乐鉴赏的氛围、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的重要途径。交流法:本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对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作品的听赏可以有选择的在特殊的本子--书写音乐感受记录本,上面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在课堂前五分钟进行全班交流,也可以和老师单独交流,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体验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广播系统),引导学生从情感的体验着手,理解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从而洞悉音乐艺术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生情感得到陶冶,提高学生的参与。

表现法:基于社会对人的要求,个人的表现欲望和能力相当重要,在模块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自我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B.模块实施的方案

模块方案是保证模块有序的进行的有力手段 确定每一模块实施的时间:

《中外名曲鉴赏》的时间为星期一的中午。《学生推荐作品鉴赏》的时间为星期二的放学后。《课堂教学补充》的时间为星期三和星期四的放学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为星期六的下午两节课后。《音乐深入学校教学管理》的时间是每天。

具体模块负责:本模块的五个内容有老师和学生共同负责,《中外名曲鉴赏》和《课堂教学补充》、以及《音乐深入学校教学管理》有老师负责,《学生推荐作品鉴赏》和《学生自主活动》有广播站站长负责,每一块内容必须在实施前一天把所有相关内容送到播音员手中,并督促和监督其完成,《学生自主活动》还需组织好,让每一块内容正常有序完美的进行。模块实施的效果反馈

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一本特殊的本子——音乐沟通本,这本沟通本是用来记录自己聆听音乐的感受的,每一星期都换一期音乐作品,学生在一星期里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作品,写出自己的聆听感受,在星期天收齐并于星期一早上交给老师,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和老师保持在音乐领域的话题,真正的让音乐伴随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在聆听作品时做到有所思有所想,使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不断的得到提高,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最终让音乐影响学生一生。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来提高学生对音乐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自我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写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高考成绩的提高,在播音主持的高考中有好的成绩。

(二)实践成果

成果一:在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下,我构建了一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模式的第二模块是利用多媒体数字广播,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课题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实践支持,这一模块实施后,我撰写了论文《课堂之外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赛中获二等奖。成果二:在模式的第二阶段,把模式的一些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并向全区开设了观摩课的教学,获得全区观摩老师的一致好评,觉得这样的模式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根据本节公开课撰写的案例《高中音乐课堂情感激发的重要性》获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成果三:为了配合模式的实施,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的方向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重新编排了适合模式实施的教材。

成果四:个案的研究调查,本课题的个案研究对象葛丹丹同学,在本模式的影响下知识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葛丹丹同学多次在江苏省好家长杯的作文比赛中获奖,被校广播站和校文学社吸纳为中心成员,组织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如元旦文艺汇演、朗诵比赛等。提高了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觉得所学知识是有用的,语文、地理、历史成绩有很大的进步,葛丹丹同学已成长为一个有着较强的表现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较好的文化知识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成果五:模式实施效果的调查报告,经过一年的实践,在学生中针对本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展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5%的同学觉得本模式的教学提高了自己对学习历史、地理和写作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情感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在高考中成绩较好,报名参加音乐高考的学生专业达线率为100%,以上成果表明该模式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进而对学生的高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七、本课题研究的反思

本课题的研究中逐步发觉,在课题的研究方向上的表述有些不妥,本课题从开题论证到结题的时间是一年,如果从高一开始进入本课题的研究,对高考的促进作用表现的不够全面,因为只能看到学生的小高考的成绩来作为衡量课题成果的依据,也就是说本课题在研究方向上使研究的过程拉长,导致研究成果反馈不够全面,如果把课题的研究方向改为《高中音乐课堂中开放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促进作用》,就更准确,研究目标实现的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的高质量教学论文 篇6

浅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淮阳县实验小学 冯 琳

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悟生活并磨砺人生。我们主张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

一、做到亲身实践与教学难点链接

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然后将实践后的情感体验带入语文学习中,与课文描写的情景融为一体,许多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譬如,过两天就要学习《劳动最有滋味》这一课了,劳动为什么会有滋味?劳动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为什么劳动最有滋味?这些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为此,可以特意安排了一次野炊,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包饺子,在实践中去体会文中所写的作者对劳动的感受。开课了,老师先让同学们谈谈这次野炊的体会。有的说:‚我在家里从不做饭,可这次野炊我亲自动手了,胃口也特好,我吃了两大碗饺子!‛有的说:‚这次野炊很有趣!虽然很累,但回味 无穷!‛老师随即请同学们翻到《劳动最有滋味》一课,将‚我们的饺子会使我的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要不,怎么劳动会改变个人的气质呢?‛等难懂的句子勾划下来,自由品读,读到关键处示意他们停下来仔细体会,然后自读全文,开放式讨论并总结。有的同学说:‚我在吃饺子时体会到了劳动那甜美的滋味!‛有的同学说:‚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比上劳动后的滋味,劳动让我充实、幸福、满足,所以劳动最有滋味。‛就这样,学生自然地进入语文学习,带着实践后的真切感受,他们学得轻松自如,难点问题顺利得以解决。

二、做到社会现实与历史场景链接

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了解、体验与感受,很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如在讲《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应先从学生那几天最关心的新闻热点——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谈起,当学生说‚首都加拉加广场上委内瑞拉群众点起蜡烛悼念查韦斯的场面十分感人‛时,教师顺势说道:‚可同学们也许还不知道,在1976年的中国天安门广场上也出现过同样,不,比那更感人的场面!而且也是悼念一位总理的去世!‛在学生们专注的倾听中,教师对两位总理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就对本民族的贡献而言,周恩来远在拉宾之上!然而以色列人民有悼念拉宾的自由,当年的中国人民却 没有这种自由。直到‘四人帮’被粉碎后,人民才能尽情抒发自己的哀思,面对高山大海呼唤——‘周总理,你在哪里?’……‛结果这堂课上得很成功。而成功的主要原因便是教师以‚查韦斯逝世‛导入,用学生熟悉的电视镜头接通了他们并不熟悉的历史场面,进而震撼了他们的心灵。

三、做到语言文字与生活实际链接

‚生活‛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它显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如果把它恰当地与课堂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联系在一起并加以利用,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古井》时,便有这样的体会,这篇课文赞美了古井对人们无所求,无私地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为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老师出示学生找出的:‚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它那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全村儿女‛这句话,并在‚温情的母亲‛下加着重号。要求全班同学进行开放式讨论。自由发言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怪问题:‚老师,我家爸爸最爱我!为什么把古井比成母亲不比成父亲呢?‛课堂一下子沉寂下来。‚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个问题‛。不多时,一位同学红着脸举起了手:‚因为爸爸没有乳汁,妈妈才有‛。同学们笑了,可就在这一笑之间,在这位同学虽不完全准确,但贴近生活的答案中,他们都明白了古井用井水哺育全村儿女就像是母亲用乳汁养育孩子一样,是作者用了一个亲切而恰当的比喻,表达了对古井深切的赞美之 情。

四、做到创新拓展与现实生活链接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只有‚理解和认同‛是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给予学生挑战历史、挑战权威的机会。如在学习《动手做做看》之前,老师先把科学家朗志万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再学课文,孩子们个个眼中闪着光芒。在学习《捞铁牛》时,学生经过自读、讨论知道了怀丙是怎样捞铁牛的,体会到怀丙超人的智慧。这时老师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黄河泥沙成灾的实际想一想:‚如果当时让你来捞铁牛,你会怎么办?‛学生个个兴趣大增,经过热烈地讨论,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其中一位同学的主意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他说:‚我将准备的2条船增加到4条船,2条船装满沙拴住铁牛,捞铁牛时,将沙铲到另外的两条空船上;捞第二头铁牛时,直接用后两条船拴住铁牛,再将沙铲到前两条船上。用这种办法把8头铁牛一只只捞上来,即省时省力,又不往河里倒沙子,保护了黄河。‛瞧这种办法多妙!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但只有学生的心灵与生活实际碰撞出火花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的高质量教学论文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文课程教学是对其继承与发扬的主要途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在一起,投入最好的时间实现最初的教学目标,当然学生的头脑在语文知识的填充下,也变得愈发丰实,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培养与强化。由此可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是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对其进行构建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

一、浅析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造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语文教学课程的理解存在误区,很多教师将语文知识视为提高学生口语表述能力的工具,在课堂上不断地督促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却没有将其所蕴含的意义讲授给学生;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却没有对课文写作特点与风格进行分析与讲解;此外现阶段的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此时高中生不能感悟语文知识中所富含的文化内涵,不能与其产生思想上的共识与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方法单一死板,这些均是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二、探索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行对策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教会学生会上语文课

一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完成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还应该教会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因此为了全面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这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学习技能之后,应该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的学习语文知识,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总结该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此时在45分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新的词汇,更多的是掌握了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技能,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听课的效果是最佳的,教师教学所取得的成效也是优良的,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性得以实现。

例如在《蜀道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通读全文,使学生感受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巍峨气势,继而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对本篇古文的学习方法,告知学生应该积极的对作者李白的生平经历深入的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以后对这篇课文的写作思想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到诗人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以及灵魂的飞动和落落大方自由的胸襟气度。可见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了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这是教学课堂有效性体现的重要形式。

(二)将学生视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启发与引导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人物,教师应该对其格外的重视,注重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领悟的程度,对他们进行整体规划,必要时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课堂中有所得、有所获;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辩论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吸收语文文化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之时,将“求同”与“求异”两种思维方式同等对待,使学生的身心在语文课堂上全面成长。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优质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信息时代,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积极的应用现代化技术,最大限度的优化课堂氛围,借此途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对语文知识吸收的速率与效率。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播放黛玉进贾府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倾听人物之间的对话,感受到贾府景象的恢宏大气,黛玉优柔内向的个性,王熙凤的圆滑与泼辣。借助这一教学工具,学生能够自行捋清贾府中复杂的人物关系,这就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极大的便捷性。优质教学课堂环境的营造,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欲望的基础,也是实现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依托,其实合作探究活动、演讲等活动的开展都是创造优良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强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三、结语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应该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色彩,这对教师提出了相关的要求,要求他们立足教材,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构建高效的课堂环境,在落实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任重道远的,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达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赛音.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校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26-02

央视节目《赢在中国》以其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征服了众多的观众,而我就是这众多的被征服者之一。每当听到那首主题歌《在路上》,感动在心中就会油然而生。如果说那是一个个创业者的人生输赢的真实感想,那么我们一线教师每天奔波执着于课堂,是否也应该“赢在课堂”?

河北省推行新课改大约已有几年时间了,面对新课改、新理论、新教材,我们这些走在新课改路上的一线老师,如何赢,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一片海阔天空?

爱是教育的主题,是成功的秘诀。教育之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我们要努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师,将自己的爱心与真心献给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热爱,让全体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与雨露下,以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来换取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以这种积极的情感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进而转移到对学科的学习态度上来。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相处。

学生拥有巨大的学习潜能,需要教师细心挖掘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因此,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认知就只能停留在某个层次上,而是要对学生充满期待,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断督促学生进步。

教师在明确学生当下的学习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之外还要明确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任何教学手段和方法都需围绕这一目标,但是切记不能偏离教学宗旨。可以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但是最终都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服务对象。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顺着教师引导的方向顺利发展,所做的学习功才是有效的。因此,在备课时,我们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孤立的,不是生硬地拼凑在一起,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在设计教学时我们不能将三维教学目标强行放在一起,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契机,渗透三维教学目标无形。

语文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许多著名文学艺术家在语言的运用上都非常讲求艺术性。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所营造的文学学习氛围对学生会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离不开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学内涵。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作者波澜起伏的感情,体会文章中语言运用的独到之处。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准确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艺术,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在提问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语言本身的严密性、科学性与准确性,也就是说语言要精练、准确,不可模棱两可,存在歧义,使学生无法弄清题意,无法进行解答。

2、问题的探索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避免那种是非判断型题目或是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信息来解答的问题,而是在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提出富有思考价值、探索价值的问题,并留出更多思考的空白。这样,学生才可以展开充分的思考,才能突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问题的启发性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且会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不断解决来促进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阻碍学生的思维。此时,我们不可轻易地抛出答案,而是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学艺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与艺术性,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行为。

1、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互动,以一系列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使学生积极调用知识储备、挖掘潜能,发挥学习的主观性与能动性,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来。

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方向。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传输媒介质的飞跃,将原本用单一的文字来表述的内容转换成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图片、动听的音乐与精彩的视频,将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这样更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与思维转移到教学内容本身上来,而且能够准确而形象地传递文本信息,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

3、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中最为流行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间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基础上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学习过程,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与喜悦。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更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个性的展现、潜能的挖掘,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个体行为,成为精神上的享受与情感上的愉悦。

语文是开设其他课程的基础,因为无论是在何种学科的学习中,只有完全理解了题干的要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解答或者研究。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就是要拓展学生不同方面的视野,以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使之能够游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教师在进行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延伸一些课外知识,如本文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故事等。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拓展到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再延伸到林徽因、金岳霖等著名人物的一些生活阅历上。这样的课外延伸式教学会对高中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延伸性教学,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便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获取课外知识的平台。

反思是未来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若能坚持,成不了名师也能是成功之师,但是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可能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新起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育人 篇9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区别于自然学科,它是一门文化课,也是一门思想教育课。“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要为学生传递知识,同时也担负着思想教育的任务,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论文试图从语文课程目标和知识内容的人文性,以及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中如何实现育人的角度加以剖析,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 人文性 实现 策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概言之,教师的职业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遵照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学地把教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区别于自然学科,它是一门文化课,也是一门思想教育课。“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要为学生传递知识,同时也担负着思想教育的任务,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课程目标和知识内容体现人文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标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课程目标上,应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结果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同时并重。既应注重系统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等目标的达成,更应注重高尚的情操、个性、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偏废了语文课程的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实施人文性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使语文教材人文化,教材内容应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其次是要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如报刊、影视、广播、网络、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全球事件等都可作为课程内容,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良好素材。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者,在对上述人文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切忌形式

化、模式化、机械化,最重要的是应真正落到实处,以人为本,成为课程资源的组织者,成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唤起者。

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总是以所教的知识及一定的信仰、追求,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言行,对学生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道德品质和意志性格等,施加一定的影响,起着形成学生整个精神面貌和思想体系的作用,语文这一点上尤为突出。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所有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语文和数理化等自然学科不同,它反映着政治倾向和感情色彩。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总把一定的观念、思想、感情灌输给学生。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仅学会了知识技能,他们的思想品德和世界观也在发生着变化。

二、阅读教学离不开育人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阅读教学的依据是课文和课外读物。课文是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现行的语文课文,思想内容健康,主题深刻而明确。有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最后一课》);有的包含爱心教育(《背景》、《送小龟回家》)有的揭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纪念白求恩》);有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的进行意志品质教育(《谈骨气》);有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正所谓“文道合一”。文章中蕴含着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当学生接触课文时,接受的不仅是文章的形式——语言文字,同时也接受它的内容——观点和情感。这是性质上和自然科学迥然不同的地方。所以阅读课文与培养观念和陶冶情操不可分。因此,作为教师应发挥语文教育的导航作用,借助阅读及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具体做好以下两点:

1、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阅读

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他集中了生理的和心理的,智力的行为的,认知策略的和操作的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往往会使理解课文各有千秋,不完全为文本所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白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环境,认知能力的不同,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要有心去了解,并把学习的语言文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让学生感到语言的学习就是生活的再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要刻意寻求“统一答案”、“标准答案”,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创设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感情和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提到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核心。三是规范语言的积累,如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等。学生通过规范语言的学习,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认识,更主要的是可以为语言发展提供借鉴。

三、作文教学中包含着育人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作文是学生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精神活动。作文与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感情体验有着不可分割的。而学生的一篇作文,往往是他的立场观点,人生态度、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的集中表现。因此,教学生作文,实际是教他们做人。看朱自清先生说得好:“固然,写作文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而实际上,学生作文,除了那些应用文之外,一般是评判是非、褒贬美丑、抒发感情、勉励个人等。《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要求学生作文“思想健康”。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这块阵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作文批语中时时有“心灵的对话”,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这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便自然会有净化思想、陶冶性情的作用,达到了教书

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包含着育人的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乐说、乐写,激发个性作文。在实践教学中建议努力做到: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乐说。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思想的定型。所谓定型不仅定思想的形式,同时也定思想的质料,因为语言里所用的材料就是思想本身的质料,那是二而一的。思想拿不出来,定型成为语言,这才拿得出来,说出来可以让人家听见,写下来可以让人家看见,人家凭你的语言就可以知道你想的什么。”由此可见,口语表达应该是学生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对于作文水平相对低下的初学者而言,口语交际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充分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自觉地突破各类文体僵化的藩篱,才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先动口,再动笔,非常重要。

2、巧妙渗入,引导学生乐写。亚里斯多德说过:“人从儿童时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小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的知识,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写作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写作活动、游戏等激发学生写作举。

3、丰富素材,激发个性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觉得无话可说。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照搬照抄地套用别人的话。有老师讲:“玩得痛快,才能写得有味。”生活是素材的源泉,只有活,才能从生活中提取大量的素材。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直接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经常带学生出去走走。春天到了带学生去春游,去发现春天。秋天,带他们去秋游。冬天,带他们去感受寒冷。学生发现光秃秃的墙壁上长出一颗草,发现大树杆上寄生的草开着一朵小野花,发现一块小石头很奇怪,他们都会很惊喜。无论他们发现了什么,我都会表扬他们。只要他们肯去观察,肯去发现,就会有收获,他们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四、语文活动中渗透着育人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育人目标的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光靠讲读几篇

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要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课外知识。“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及时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建成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年龄的活动方案。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道德品质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组成。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学生的自我教育不容忽视。格言、警句、座右铭、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迹等,往往产生强大的教育力量。阅读和抄写名言警句,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意志。搞演讲比赛,让学生杂感、谈读书心得,对社会生活、周围世态有个更改的认识,学会以冷静、积极的态度审视人生、认识环境和对待生活。如激发爱国情感的《国旗在我心中》和《心系祖国》,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的《踏着雷锋的足迹》等,促其具有正确的立身处世的准则,形成优良的品格。“经典诵读”也是不错的语文实践活动。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专长。一部分在学习成绩上有失落感的同学,在语文活动中找准了自己的闪光点,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自我肯定,增强了自信心。从这一点上讲,语文活动还具有“修复心灵”的功效。

由此可见,德育是灵魂,教书与育人不可分。鉴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老师要从自身做起,首先是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加强自身修养。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讲授教材,发挥教材本身内在的思想因素的教育作用。教师的思想觉悟、作风和道德品质,都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是先进思想的化身的时候,他们受到思想影响和教育必然是深刻的。再就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教书育人有机结合在一起。由于思想性蕴含在知识之中,教师必须自觉地去挖掘、领会,然后才能想方设法传授给学生。做到有既定的方向,有既定的标准。

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所以,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思想认识的实际,有针对性地下面诱导,让他们明辨是非,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王世堪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4]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5] 李山林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 蒋仲仁.《叶圣陶教育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上一篇:我好想拥有七十二变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我们班的班长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