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论文

2024-09-09

农业区位论文(精选10篇)

农业区位论文 篇1

(一)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内容解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外观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进一步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个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大体上,教材是以因果关系作为内容编排的逻辑顺序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部分,先讲农业区位的概念,再从静态上讲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最后从动态上谈这些因素的变化。为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教材编排了一个“活动”;在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教材使用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显然,教材的目的是试图教会学生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即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时如何通盘考虑。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受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影响的,但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其前提条件的范围更广。总的来说,它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思考方式相同,如果掌握了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那么这部分知识就较为容易把握了。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2.过程与方法

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难点

(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五、课时:1.5节

六、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花都区名优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引出农业的概念。

[教师小结]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1.广义:农林牧副渔

2.狭义:种植业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转折并说明教学目标:

农业区位论文 篇2

1. 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列出“农业”专题的考点主要有三个, 即: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考纲解读

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和形成条件。

理解: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影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应用:结合具体农业区, 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对某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地域类型, 并对其生产条件进行评价;结合实例, 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命题趋势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此类试题呈现以现实情境为主的图文资料, 侧重考查考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等, 而这些仍然是今后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复习过程中, 考生还要关注以下内容:生态农业的优点及发展;历年一号文件的相关惠农政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农”问题, 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及观光农业的发展等重大政策, 加强各项政策与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等知识的联系;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三、重难点解读

1.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3. 农业区位的选择

针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 考生首先应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其他信息确定气候特征, 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地形特征, 然后根据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例如, 甜菜适宜种植在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适宜种植在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苹果适宜种植在暖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 考生要考虑地价的高低、农业产值、农业需水量、农产品对交通运输的要求等。例如花卉生产, 因其产值高、需水量大, 适宜布局在靠近城镇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

4. 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

在评价某地农业区位条件时, 考生要综合分析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各种区位要素, 即在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和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的基础上, 再分析有利条件 (如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丰富;惠农政策等) 和不利条件 (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等) 。

5.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别

四、经典回放

例1 (2013年高考江苏地理卷第21~22题, 双选) 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与丙地相比, 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热量更丰富

B.地形更平坦

C.土壤更肥沃

D.水源更充足

(2) 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答案】 (1) BC (2) CD

【解析】第1小题:根据图中 (高程) 图例及所学知识可知, 甲地为平原地区, 丙地为低山丘陵地区, 甲地地形更平坦, B选项正确;甲地位于东北平原, 有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 C项正确;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丙地热量和水源条件比甲地优越, A、D错误。

第2小题:注意关键词“单产”。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机械化水平可能提高玉米总产量, 但不能提高玉米单产, A、B错误;选用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单产, C项正确;乙地多旱涝灾害,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可保证玉米的生长和收获, D项正确。

例2 (2013年高考海南地理卷第18~20题, 单选)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 (1) ~ (3) 题。

(1)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 限制丙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3)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 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答案】 (1) D (2) B (3) C

【解析】第1小题:图例中显示有冰川, 则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该地有时令河, 说明河流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 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 地下水位较高, 再加上气候干旱, 蒸发强烈, 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 丁位于河流下游, 地势低洼, 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D项正确。

第2小题:根据图示, 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 坡度较小, 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降水稀少, 光照强烈, 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B项正确。

第3小题: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图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 河流流量小, 河水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 会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 从而导致下游丙、丁两地出现荒漠化。C项正确。

五、强化练习

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 完成1~2题。

1. 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水稻种植业

D.立体农业

2. 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

B.商品率高

C.机械化水平高

D.水利工程量大

甲图中是航拍的某地土地利用景观, 圆圈内为农田。乙图是该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3~4题。

3. 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 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蔬菜

B.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蔗

C.温带大陆性气候棉花

D.热带草原气候小麦

4. 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灌溉设施

C.土壤肥力

D.河流分布

读“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回答5~6题。

5. 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小

B.商品率高

C.精耕细作

D.科技水平高

6. 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石漠化

C.阔叶林被破坏、土地沙化

D.雨林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7. 读下图和相关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 土地总面积9万多公顷, 平原面积占95.7%, 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该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 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 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 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 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

(1) 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 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2) 目前, 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 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 北京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 其中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 种植核桃、柿子、板栗、梨等经济林木, 说明其主要意义。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图示景观位于丘陵地区, 且为水田,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2.D该地水稻种植业具有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

3.C气温和降水柱状图显示该地最冷月月均温低于0℃, 且该地降水量较少, 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据乙图中每月日平均日照曲线可知, 该地光照充足, 适宜种植棉花。

4.B由于该地气候较为干旱, 降水少, 而发展棉花种植需要灌溉, 故灌溉设施是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主要因素。

5.B该地区南部主要作物是油棕、可可等热带作物且种植面积大, 属热带种植园农业, 其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技术水平低等特点。

6.A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大规模种植花生、橡胶等作物, 会使草原退化, 出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7. (1)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位于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靠近河流, 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不利条件:降水变率大, 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 受寒潮影响大。

(2) 交通改善, 保鲜技术提高, 政策支持, 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3) 改善生态环境, 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增加经济收入。

农业区位论文 篇3

1.小麦、亚麻等属于长日照植物,水稻、玉米等属于短日照植物,关于两类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日照植物适合高、低纬度地区

B.短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

C.长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

D.短日照植物适合高、低纬度地区

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据此完成2~3题。

2.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A.河谷农业B.灌溉农业

C.绿洲农业D.立体农业

3.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④病虫害较少⑤热量条件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⑤

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流能润泽草木。据此回答4~6题。

4.这个农场的农业属于()

A.能量密集型农业B.生态农业

C.外向型农业D.传统的自然农业

5.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最合理的措施是()

A.从农场外购买煤炭

B.砍伐森林

C.建立火力发电厂

D.利用粪便、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6.下列与该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区是()

A.亚洲的水稻种植区

B.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D.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区

农业区位选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l.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早餐图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请问这些食物的原材料主要来自哪一生产部门呢?---农业

在初中,我们就学习过农业,本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农业的知识——农业的区位选择。

展示各地农业景观图片,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

通过这组图片可以看出,各地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这就是农业区位的差异。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选择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分布于东南部。这种差异是由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

首先,请阅读活动探究一。

【活动探究一 】农业区位因素

讨论:如果你是李磊,你会怎样去安排农业生产,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展开分组讨论。

1、学生: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不全部选择种花卉或是有机蔬菜呢? 学生:

教师:那么,你的这种布局模式,你考虑了哪些因素呢? 学生:

2学生:你们小组选择的是哪种农业生产呢?为什么?

从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来看,农业区位的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那么,哪些属于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呢?

学生回答:略

承转: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案例,来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第一大组案例

1、第二大组案例

2、第三大组案例3,第四大组案例4,展开分组讨论,请将你们讨论的结果总结在学案上)

【活动探究二 】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析

【活动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展示孟买、北京和罗马的地理位置图、气温与降水分布图)教师:请回答水稻的生长习性如何? 学生:好暖喜湿

教师: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相似之处在于?

学生回答: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了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而地中海气候夏季虽热量充足,但降水稀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则无法发展水稻种植业。教师:为什么水稻生产分布于季风气候区呢?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呢?

教师总结:气候为农业提供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影响农作物种类、分布和耕作制度。

【活动2】我国江西省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呢?(展示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这种农业的布局方式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农业布局有何不同?

学生:随着海拔的变化,农业布局呈现出一层一层的结构,每层的农业类型不同,这种农业称为“立体农业”。

教师:影响这种农业布局方式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地形

教师:比如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开辟耕地,容易产生什么不利影响呢? 学生:水土流失

教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学生回答:该区为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地势低洼处容易积水,因此发展为鱼塘;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易导致水土流失,因此在坡度较大的处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坡度较小的缓坡或是平地适宜发展种植业。教师总结: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及分布。

【活动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如果你是当地的农民,从经济效益考虑,你会选择什么农业生产类型呢? 学生:花卉利润高(市场价格)

教师:但是,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在贫困地区,人们的粮食都不够,当地人还会去种花卉吗?

学生:不会

教师:那么,该地区的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农副食品及鲜花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农民种植花卉的经济效益更高),导致了郊区农业景观的变化。

教师总结: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活动4】荷兰的鲜花出口占世界鲜花出口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到达世界上每一个角落。荷兰人骄傲地说,是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交通运输影响农业区位,园艺业、乳畜业等其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教师:根据上述案例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其他农业区位因素的农业活动的影响,采用抢答的形式展开。(1)材料一

我国东南丘陵广布酸性的红壤,红壤土质粘重且肥力低,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合茶树的生长;东北平原黑土广布,黑土土质疏松,肥力高,使农作物产量较高。

结论: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因此土壤对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产生影响。(2)材料二

塞上江南和塞上戈壁对比,同样位居西北内陆,为什么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呢? 结论:水源影响农业的灌溉,对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3)材料三

杂交水稻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为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粮食自给难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论:科技影响农业区位,此外在育种、喷灌、冷藏保鲜技术、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等方面也体现了科技对农业的巨大影响。(4)材料四

(展示亚洲水稻种植图,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说明劳动力和机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材料五

目前财政部安排的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逐年增加。这反映了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说明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练习:完成学案当堂检测1。【承转】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并且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因地制宜,发挥有利条件,改造不利条件,使之适宜农业发展。例如:梯田、蔬菜大棚的出现,请问,它们的出现是对哪些农业区位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呢?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学生:梯田是对地形的改造和利用。因为在山区丘陵地区,耕地较少,人们开垦梯田,可以扩大耕地面积,获得较多的粮食。

教师:那么,在山区和丘陵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开垦梯田吗?

学生:不是。在坡度较小的缓坡,如果坡度过大,反而会导致水土流失。教师:非常好。蔬菜大棚是改善了什么条件呢? 学生:热量。它利用的是温室效应的原理。

展示一组图片,说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教师:请问这组图片,分别体现了什么因素的变化? 学生:市场、技术、交通和机械等。

教师: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很快。

【当堂检测2】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变化的因素(齐答)

1、90年代初衢州的芦柑质量好,当地农民大面积种植。90年代末衢州的芦柑价格大跌,滞销严重。()

2、荷兰的鲜花以前主要是就地消费,近几年运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三、材料分析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完成课后探究。

《农业区位因素》评课 篇5

周六上午在南校区多媒体二教室高中地理组进行了有关《农业区位因素》同课异构的教学,课后对三节教学进行评课,内容如下:

闻民勇老师: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听课认真,反映强烈。整堂课教学结构设计合理、完整,运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运用大量案例以及三个探究活动一步步让学生挖掘和总结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通过即时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及时巩固课上所学内容,教学效果非常好,知识体系构建合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深度、有广度、有活,肚子有东西。并利用身边的乡土案例,亲近大自然,理论联系实际。一看就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是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可以说是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示范课。

李娜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来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体现学生合作的意识,整堂课让人感觉很自由、很轻松、很活跃地就学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人感受最深的是语言很简练、有力,落地有声,非常到位。并利用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探究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学生自己去总结,然后老师来点评和总结,整个体系和结构轻松愉快、很顺畅,让人通俗易懂,很容易接受。特别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利用素材方面有精度,与本节课结合有度且非常巧妙,注重发挥案例的整体性功能,特别贴合南校区的情况,运用临沂每个县区特色的农业特点来引导学生总结出农业区位因素,贴合教学实

际,贴合实际生活,让地理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普及地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环节通过高考题的提升来拓展延伸,举一反三并学以致用。

张莹老师:采用“三四三”教学模式,以主体、合作、小组学习和积分榜的形式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教师语言幽默、机智,学生主动展示,课堂气氛活跃。通过预习交流、互动探究、质疑反思、当堂达标四个环节的结构体系,以农业概述—区位因素—区位变化—影响为主线,课堂设计完整严密。整堂课的两点之处采用小组辩论的方式,让学生角色扮演,将小组分成我国四大区域,落实到实际考试中去,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贴近学生实际,很到位、准确、清晰,是一种思想的延伸和升华。

农业区位因素专题训练 篇6

圆您梦想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2·新安江模拟)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1、2题。

1.从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村庄a、b、c、d中发展种植业最具有优势的是()

农业区位论文 篇7

1 张掖市农业发展优势

张掖是一个传统的、典型的农业大市, 2010年张掖市实现生产总值212.69亿元, 比上年增长11.5%。其中, 农业实现生产总值62.33亿元, 增长6%, 占生产总值的29.3%, 农民收入的70%来自农业。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悠久的耕作传统, 使张掖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张掖市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1 区位优势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 河西走廊中段, 东邻武威和金昌, 西连酒泉和嘉峪关, 南与青海省毗邻, 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面积41924km2。东南西北交通在这里形成了显明的十子路口。国道 312 线、227线、兰新铁路横贯区内, 乡村公路四通八达。随着张掖至西宁客运专线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军地合用机场等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 张掖将成为由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网构成的交通枢纽, 成为东进西出、南来北往, 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区。这样的地理位置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1.2 自然条件优势

张掖地区介于东径100°06′-100°54′、北纬38°32′-39°24′之间。沿山地区海拔最高3600m, 最低1670m, 平原地区海拔最高2230m, 最低1410m。目前张掖市有耕地26.66万hm2, 其中有可垦荒地20万hm2, 主要是由发源于祁连山地区的黑河冲积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形地势多样, 海拔高差大, 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明显, 境内农田土壤结构良好, 有机质含量高, 土地肥沃, 质地均一, 是甘肃省农作物的主要种植区。

1.3 水资源优势

张掖市境内有黑河、山丹河、酥油口河、大野口河等河流贯穿而过, 有大小河流26条, 年径流量26.6亿m3, 地下水的储量十分丰富, 随着国家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 张掖市农田河水灌溉和地下水井灌体系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 大力发展滴灌、喷灌灌溉方式, 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充裕的水资源灌溉条件。

1.4 气候优势

张掖属寒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春季多风少雨, 冬季较为寒冷, 年平均降水量在113~120mm, 年蒸发量为2291mm, 空气干燥。全年日照时数达3106h, 6~7月份日照时数达8~9h, 年平均气温7.0℃, 日温差为14~17℃, 无霜期138~179d, 白天气温较高, 光合速率高, 夜间气温较低, 呼吸消耗少, 瓜果蔬菜含糖量高, 品质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 春、夏、秋三季均能进行露地蔬菜生产。

1.5 政策优势

2004-2009年, 中央连续6个一号文件的主题都事关“三农”, 尤其是自2008年和2009年以来, 国家大量的强农惠农政策, 为张掖市农业的发展更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项目补助、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阳光工程”等。近年来, 不论是优惠政策方面, 还是投资支持方面, 市委、市政府都在积极倾斜和支持制种、养牛、蔬菜产业的发展。

2 主要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2.1 区域优势农业

区域优势农业, 是指在区域农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部门, 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中一个较为完整和高级的形态, 是产业化经营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后形成的链状经济形态, 居于农业产业化的最高层次, 是产业化发展的最终形态体现形式。

2.2 研究方法

区位商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 区位商分析法是空间分析中用以计量所考察的多种对象相对分布的一种方法, 可明确地计算出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现状优势产业, 对未来优势产业的规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2.1 区位商的概念

区位商 ( 又称区域规模优势指数或区域专门化率 ) , 表示该地区某一行业的规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通常认为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 与背景区域该部门产值在背景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区位商越大, 该地区产业优势越大。

2.2.2 计算公式

区位商计算公式为:

LQi= (N1/A1) / (N0/A0)

式中, LQi:区位商值 (LQi>1, i 区域产业优势明显, 可向外输出产品;LQi=1, i区域产业无明显优势;LQi<1, i区域产业处于劣势, 产品不能满足需求) ;N1:区域产业总产值;A1:区域国民生产总值;N0:背景区域产业总值;A0:背景地区国民生产总值。

3 基于区位商分析法研究张掖市及各县区优势农业

3.1 张掖市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区位商比较分析

2009年张掖市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总值为929790.36万元, 其中, 种植业与牧业的生产总值分别为591315.15万元和197386.83万元, 所占比例分别为63.36%与21.23%, 是张掖市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且种植业和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02与2.790, 区位商值均>1;林业、服务业以及渔业的生产总值分别为14494.23万元、124979.63万元和1614.52万元, 所占比例分别为1.56%、13.44%和0.41%, 林业、服务业和渔业的区位商值分别为1.010、4.148和4.100, 区位商值均>1, 见表1。

数据来源:甘肃农村年鉴编委会, 《甘肃农村统计年鉴 2010年》;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2010年》。

表1数据表明, 张掖市农业结构内部的种植业, 牧业、林业、服务业和渔业的区位商均大于1, 充分表明张掖市的农业发展水平领先于甘肃省农业发展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说明张掖市的农业产业很发达。仅仅以区位商的大小不能确定张掖市农业内部的优势产业, 如渔业, 其产值仅占张掖农业总产值的0.41%, 但它的区位商竟然高达4.100。但以全国为背景区域, 张掖市渔业的区位商为0.0182, 是绝对的劣势产业, 故不可作为张掖市的优势农业。鉴于张掖市的农林牧渔的区位商均大于1, 选择它们各自在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的大小确定出优势产业, 即种植业和牧业。

3.2 张掖市各县区的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区位商比较分析

3.2.1 甘州区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区位商比较分析

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的农林牧渔总产值是376396.36万元, 其中种植业, 牧业和服务业的产值分别为199896.09万元, 81844.25万元和89887万元, 所占比例分别为53.11%, 21.74%和23.88%, 该三项农业项目占张掖市农业总产值近99%, 是甘州区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且牧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2和1.78, 见表2, 均大于1, 可作为张掖市的优势农业。由于甘州区的种植业产值在甘州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五成, 且甘州区的种植业产值在张掖市的6县区中的总量指标第一, 故可以作为甘州区的优势农业。

数据来源:甘肃农村年鉴编委会.《甘肃农村统计年鉴 2010》。

3.2.2 肃南县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区位商比较分析

2009年张掖市肃南县的农林牧渔总产值是32499.23万元, 其中牧业的产值为21802.53万元, 占肃南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7.09%, 且牧业的区位商为3.16, 见表3, 远大于1, 故牧业是肃南县的优势农业。

数据来源:甘肃农村年鉴编委会, 《甘肃农村统计年鉴 2010》。

3.2.3 民乐县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区位商比较分析

2009年张掖市民乐县的农林牧渔总产值是133345.03万元, 其中种植业和林业的产值为100542.66万元和3939.37万元, 区位商分别为1.19和1.92, 见表4, 故种植业和林业是民乐县的优势农业。

数据来源:甘肃农村年鉴编委会, 《甘肃农村统计年鉴 2010》。

3.2.4 临泽县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区位商比较分析

2009年张掖市临泽县的农林牧渔总产值是140184.46万元, 其中林业和服务业的产值分别为2977.27万元和24600万元, 林业和服务业区位商分别为1.36和1.31, 见表5, 故林业和服务业为临泽县的优势农业。

数据来源:甘肃农村年鉴编委会, 《甘肃农村统计年鉴 2010》。

3.2.5 高台县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区位商比较分析

2009年张掖市高台县的农林牧渔总产值是152064.5万元, 其中种植业和林业的产值分别为119953.7万元和2601.8万元, 种植业和林业区位商分别为1.25和1.1, 见表6) , 故种植业和林业为高台县的优势农业。

数据来源:甘肃农村年鉴编委会, 《甘肃农村统计年鉴 2010》。

3.2.6 山丹县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区位商比较分析

2009年张掖市山丹县的农林牧渔总产值是78337.85万元, 其中种植业的产值为61928.69万元, 种植业的区位商为1.25, 见表7, 且种植业产值占山丹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近八成, 故种植业为山丹县的优势农业。

数据来源:甘肃农村年鉴编委会, 《甘肃农村统计年鉴 2010》。

4 结论分析

2009年张掖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929790.36万元。以甘肃省为背景区域, 基于区位商分析法, 见表1, 研究得出张掖市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商均大于1, 说明张掖市的农业总体的发展水平高于甘肃省农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农业作为张掖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为张掖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农业产业内部, 种植业和牧业又占据绝对的优势, 可作为张掖农业内部的两个大项目进行大力发展。

以张掖市为背景区域, 运用区位商分析法研究张掖的五县一区的农业, 确定出了各县区的优势农业项目, 做以下具体的分析。

4.1 甘州区的优势农业

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76 396.36万元, 位列张掖市五县一区农业总产值的第一, 占张掖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0.48%。见表2, 确定出张掖市的优势农业为种植业、牧业和服务业。其中在优势农业项目中, 制种产业、蔬菜产业和养牛产业构成了甘州区的三大特色农业。

4.2 肃南县的优势农业

2009年张掖市肃南县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2 499.23万元, 从表3可知, 牧业为肃南县的优势农业, 且牧业的区位商高达3.16, 牧业产值占肃南县农业总产值的67.09%, 牧业成为肃南县农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4.3 民乐县的优势农业

2009年张掖市民乐县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3 345.03万元, 从表4可知, 种植业和林业为民乐县的优势农业。其中种植业产值占民乐县农业总产值的75.4%, 种植业在民乐县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4.4 临泽县的优势农业

2009年张掖市临泽县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40 184.46万元, 从表5可知, 林业和服务业为临泽县的优势农业。

4.5 高台县的优势农业

2009年张掖市高台县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52 064.50万元, 从表6可知, 种植业和林业为高台县的优势农业。其中种植业和林业的产值占到高台县农业总产值的80.60%, 尤其是种植业, 占高台县农业总产值的78.89%, 可见种植业在高台县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4.6 山丹县的优势农业

2009年张掖市山丹县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8 337.85万元, 从表7可知, 种植业为山丹县的优势农业。种植业产值占山丹县农业总产值的79.05%, 可见种植业在山丹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是河西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瓜果、蔬菜生产基地。运用区位商分析法研究了张掖市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的比较优势, 结果表明, 张掖市的农业、牧业优势明显;进一步分析了张掖市的五县一区的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的区位商, 确定出了各县区的优势农业, 具体阐明了张掖市及其五县一区的优势农业产业现状, 认为张掖市及其各县区应大力发展各自的优势农业, 健全市场体系, 加强政策引导, 创新发展理念, 以促进张掖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区位商,张掖市,优势农业

参考文献

[1]马腾雨.甘肃省张掖市概况[N].张掖日报, 2011-04-07.

[2]刘岩.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问题及建议——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河西学院报, 2009 (1) :7-8.

[3]唐华俊, 罗其友.农业区域发展学论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4]许皓月, 牛细婷.基于区位商分析法的石家庄市优势农业主导产业研究[J].河北农业科技报, 2011 (1) :116-117.

[5]郝寿义, 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6]吕铁军.甘州区玉米制种产业的调查和思考[N].张掖日报, 2009-09-01.

[7]李福.高台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N].张掖日报, 2011-11-20.

[8]崔功豪, 魏清泉.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9]中国统计出版社.张掖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农业区位论文 篇8

关键词:农业;农村;农民;当前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08

1农业发展现状

1.1粮食种植业

九台在册耕地18.7万公顷,其中玉米14.5万公顷,水稻2.5万公顷,大豆0.2万公顷。九台连续多年粮食总产量突破30亿斤,2012年实际达到32.42亿斤,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1.2耕地集约经营

截至2012年底,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72个,其中,种植业670个,直接经营耕地1.33万公顷,带动农户经营耕地0.53万公顷,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1.07万公顷。家庭农场40个,经营耕地0.12万公顷。规模经营耕地共计3.05万公顷。促进了全市农业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1.3农业基础设施

2.5万公顷水田水利设施基本完善,水稻全部实现标准化育苗,本田70%实现自流灌,30%井灌,抗旱井1400眼。农田防护林网0.33万公顷,可以庇护农田11.33万公顷,现有防护林已经更新0.17万公顷,退耕还林等造林绿化0.43万公顷。5座66千伏变电站、8个农村电网得到改造。全市有大型农业机械352台套(90马力以上),中型农业机械5797台套(25~90马力),小型轮式农业机械8901台套(25马力以下),手扶拖拉机22558台套(25马力以下),水稻联合收割机249台套,玉米联合收割机119台套。农田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6%。

1.4农业环境资源

耕地和水是农业的主要环境资源。九台实有耕地22万公顷,分为东南部低山丘陵区、中西北部起伏台地区、松花江流域和饮马河流域两大河谷平原区三大地貌类型,以黑土、草甸土、水稻土、暗棕壤为主。按照“九台市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高产田占44.3%,中产田占39.8%,低产田占15.9%。境内有松花江、饮马河、沐石河、雾开河四条主要河流和大小支流130余条,还有水库、塘坝、泡塘等,水面面积共计78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总量2.74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量1.56亿立方米。九台不是富水区,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4.9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资源3.76亿立方米。

2农业生产主要问题

2.1农业资源有限,制约发展

九台农业户数17.35万户,农业人口63.24万人。按在册耕地计算,户均耕地1.08公顷,人均耕地0.296公顷。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玉米公顷产值约19600元,成本9088元,纯收入10512元;水稻公顷产值约26080元,成本10694元,纯收入15386元。农民种玉米、水稻两大作物人均纯收入3018元,占总收入的31.02%,户均纯收入11002元。

2.2农业环境恶化,制约发展

一是以化肥为主,忽视农肥,土壤呈酸化趋势;二是土壤耕翻浅,耕层薄,供作物生长的有效土壤总量相对减少;三是施肥方法不科学,利用率很低;四是过度开荒,水土流失严重。

2.3集约化程度低,制约发展

九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较多,但规模经营耕地在66.7公顷以上的只有23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面积达到100公顷以上的只有177个,所有种植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耕地只有3.05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6.31%。

2.4科技水平落后,制约发展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占70%,获得各类执业资格证和技能资格证的仅占1.69%。从事农业生产的占总劳动力的60%,其中,女性占60%,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96.7%,50~70岁的占51.18%。

3农业发展对策

3.1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促进耕地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发展。在保证玉米、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前提下,调整种植结构。依托大成、天景等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粘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爆玉米等特用、专用型玉米。减少普通水稻品种面积,依托良泽、名泽等米业公司发展绿色、有机米(糯米、香米、黑米等)。

3.2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

推广大型农业机械,提高田间作业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使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和面源污染;增施农肥,应用秸秆腐熟剂加速还田根茬和秸秆腐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加速引进推广多个综合抗性好、产量高、米质好的玉米水稻良种,提高单产;做好病、虫、鼠害的防治工作;加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3.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完善农田灌排系统,尽量弱化农业生产对地下水的依赖。通过清淤、加高等措施,增加水库、塘坝等水利设施的蓄水能力。利用几年时间,硬化水田灌排干渠、支渠、毛渠,减少跑、冒、滴、漏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旱田依据地势认真规划,修建排水沟渠网络,减少内涝面积。

3.4提高素质,依法治农

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结合阳光工程、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和鼠害防治、体系建设、土壤有机质提升等国家、省重大农技推广项目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农技服务队伍建设,增加工作经费,改善办公条件,完善办公设施,引进年轻高端专业人才,提高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加强对《农业法》、《种子法》等一系列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依法做好种子、农药和肥料管理,农业环境和耕地质量保护、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等工作,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发展,壮大九台农业。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反思 篇9

本人在3月27日,进行了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本节的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特点。”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制约。在发展农业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通过本节的学习,为下面两节有关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我利用了书上的两幅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并进行比较,得出两者气候条件不同。为了让学生明确地理位置差异,补充了中国地图,以及我国各地的农业生产,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不同地理位置上农业生产的差异。因此,学生在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上比较容易,掌握的效果不错。

在具体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时候,我把教材上的顺序进行了处理。教材上先列举出各个影响因素,再通过活动进行练习;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将活动穿插在区位因素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分析活动,得出一个一个的影响因素,最后把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这样由现象到结论的处理,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分析出结论的成功喜悦感,进而激发兴趣,增加自信。从后面的反馈练习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的效果很好。同时,我在从课外补充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荔枝”的案例。当学生看到荔枝图片时,表现得很兴奋。在此基础之上,我引用杜牧《过华清宫》中有关荔枝的诗句说明交通因素对于农业区位的影响,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如购买荔枝时发现冰块等,从而说明保鲜技术对于农业区位也有影响。接着通过说明我们现在吃到的荔枝是空运而来的,让学生感受到交通等区位因素是变化着的,从而自然地引出下面农业区位因素变化这一知识的教学。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我在处理“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两个案例时,只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出具体的影响因素,而对于活动中涉及到“西班牙与法国之间的竞争”及有关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大胆舍弃。这些知识在后面的章节中都有详细表述,在本节课上没有必要讲解。

在本节教学中,本人运用换位思考解决问题。比如: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展示了我国的四个地方,对学生说:“假如你是该地一位农民,且有一块地,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你会选择哪一种农业类型?并说出理由。”学生很感兴趣,讨论热烈,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样的练习,学生解决起来得心应手,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农业区位因素的教学反思 篇10

1.该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将微课播放穿插在区位因素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看微课,得出一个一个的影响因素,最后把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这样由现象到结论的处理,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分析出结论的成功喜悦感,进而激发兴趣,增加自信。

3.教学中合理选择案例,视频素材均来自家乡、使学生充满兴趣,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贴近生活,重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善于自主探究问题,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用于解决其他的地理问题。

6.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得当,充分体现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7.微客教学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上一篇:进入中学以后作文下一篇:五年级下4单元作文:海南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