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2024-05-20

语文创新教学初探(精选8篇)

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篇1

课题实施方案

单位:河北祁州中学时间: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初探》课题实施方案

2007年10月,我们认真总结了以往作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研究了作文教学改革总的趋势,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现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特制定本课题组研究与实验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研究和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

1、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大方向,切实提高全体同学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

2、努力将“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计划纳入到学校的教改工作计划中,把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3、贯彻执行市教育学会的相关工作要求,完成市教育学会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研究和实验工作的总体目标。

1、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社会为载体的三维式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引导评点,学生关注社会,在师生共同积累、吸收、切磋和扩充的写作训练中努力拓展作文教学的思维空间,尽快形成“大语文”的教学理念,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2、继续组织好中学生作文大奖赛、优秀教研论文评比、优秀教学案例评评比等教育教学活动,并开设写作教学系列讲座,吸引和帮助更多的教师和同学参与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队伍中来。努力打造出一支基本功扎实,有一定教研教改能力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热心文学创作,有一定写作基本功的青少年文学才骏。

3、编写有关写作教学的教材教案。

4、切实提高全体同学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使我校的作文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5、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到课题申请结题时,每个同志都要有相关的教研教改论文、论著发表或获奖。

三、研究和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努力将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计划纳入到学校的教改工作计划中。要指派专人负责,要有明确的分工,要将课题研究的贡献与浮动工资分配、年终考勤考绩相联系。

2、实行子课题研究贡献评分制度。对参与子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的全体同志采取量化评分的动态管理模式,以激励全体同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更大成绩。

3、走出去,请进来,虚心请教,广泛交流。我们将利用一切可能的各种机会,努力让尽可能多的师生走出校门,加强交流,拓宽视野。

四、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经费来源。

1、我们将采取学校支持一点,自己想办法筹措一点的办法解决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经费问题。我们学校是一所年轻的普通中学,各方面的基本建设开支较大,学校的财力有限。但从学校校长到各职能处室的相关领导都十分重视教研教改工作,愿意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另外,我们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同学也愿意各尽所能,为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份贡献。

2、努力开源节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我们要充分调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广大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努力不花钱就办事或者少花钱多办事。还要利出版发行校刊校报的机会通过各种渠道筹措一些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经费。

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篇2

一、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统一的东西使大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 其实是牺牲了个性、牺牲了创造、牺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也牺牲了学习语文兴趣, 有百害而无一利。语文教学其实需要着力鼓励求异。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词句, 概括课文的段意和中心, 对问题的回答等等, 都不必强求一致, 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 这样, 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我在执教《称象》一文时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 称石头太麻烦了, 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 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 称称每个人有多重, 把重量加起来, 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如此种种, 比如, 读了《小摄影师》问学生:小男孩还会来吗, 为什么?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讨论, 圆明园要不要重修, 为什么?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启蒙教育的课文, 比如, 《骆驼和羊》中体现的实践的观点;《画杨桃》中体现了实事求是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通过教学, 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 有助于在发展语言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充分挖掘创新因素, 进行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潜在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 对学生进行多句性思维训练, 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如《草船借箭》一文, 主要描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能, 设计陷害诸葛亮, 要她三日之内早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凭借天时, 地利, 人和巧妙地挫败周瑜的计谋。教学中, 可以引导学生从思维特点分析周瑜失败的原因在于她思维定式的影响, 没有摆脱思维习惯的束缚。她认为:凡是件都是造的, 只要看好造箭材料, 时间限制紧, 即使诸葛亮有三头六臂, 也将被置于死地。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样不仅深化了对文章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在无形中从诸葛亮身上受到感染, 学会了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三、运用求异法, 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 不满足已知的结论, 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 运用“求异”法, 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 教学不应求同过多, 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 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 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感受体味,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 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 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 各抒己见。例如在教《司马光》时, 有位教师设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这种方法, 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同学们好奇心, 大家七嘴八舌, 积极讲自己独特的见解, 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运用求异法, 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 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

四、鼓励实践, 开展课外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 创新意识会淡化, 创新精神会消退, 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 语文教师应利用学校图书馆, 开展阅览导读服务活动, 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和拓宽, 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 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

五、作文联系实际, 展开想象翅膀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不少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只强调让学生多背范文, 多模仿, 作文题也往往局限于生活本身, 这就不可避免地约束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写出的文章也显得单调呆板。为克服这个弊端, 我就换个角度启发学生去写作文。如五年级作文训练中要求写一篇建议, 我启发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 给有关单位写封信, 提出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评价, 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再比如一篇作文的构思, 当学生根据题目或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表达愿望与目标 (此时的“表达愿望与目标”对以后的“选材”来讲, 也就成了他们的已知) 的时候, 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自动浮现出许多与“已知“相关的素材来。这时, 我们就要指导学生用心去发现在诸多素材中, 哪些素材与心中最为相似, 并进行相似集中、排序、重组, 从而完成对整篇文章的构思 (这也就是“异中察同”了) 。在这样的启发、指点下, 学生所进行的思维过程, 也就是他们把“已知”与“未知”进行匹配、重组, 进行创造的过程。

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教育策略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教师、家长、学生都有背负着升学的重压,学生在传统教育的成才路上挪着沉重的步子,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乃至其他方面的才能搁置一旁,成为死记硬背的机器,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语文课是基础、工具课,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知识经济人才,更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广大劳动者及技能人才。”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虚和朝气勃勃的人生。

一、回归人文科学,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育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失去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什么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考试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成了录音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主动、自由的个性。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创造性被泯灭。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荣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内容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法与学法。可是目前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只重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这是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人鱼不若授人渔”,教师的教法最终是让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所以我认为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其能力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点。

1、发展学生质疑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联系课内、外,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训斥、不敷衍学生的提问。提问是学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外显,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发展学生想象思维。想象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能够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此外,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教师还须注意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拓展学生思维。

三、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

语文课堂教学不论是采用暗示法、发现法,或者自学辅导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譬如,有一位老师上作文课时把一个瘪皮球和打气筒带进教室,他先拍拍皮球,然后给皮球打气,再拍拍皮球。老师的动作做完之后,要求学生据此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学生们各抒已见,比较集中的看法有四种:①皮球瘪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打足了气的皮球会让人踢来踢去,容易损害自己;②做人不能像瘪皮球那样没有活力;③球要打气,人要争气;④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有所作为。语文老师的这种暗示教学法,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写作境地,比其单纯的命题作文、供料作文来说,课堂氛围更为宽松和谐。

四、注重质疑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譬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并进行摘抄和讨论;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本、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等;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办讲座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性活动;以语文教材或相关知识为基础,开展表演、竞赛、绘画、歌唱、外出采访、参观等活动。语文教学应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不同渠道(最好是选择教育信息化),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又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

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篇4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同志指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该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中有了点滴体会,愿请教于同仁。

一、教师要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其一: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首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基本理论,文章学、阅读学等专业理论。这些不仅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打开“崭新的视野”。其次,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媒体的巨大变化,教育改革引入了新的工具,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如投影教学、广播录音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师就应该善于从理论中获取新知,补充能量,并且通过内部消化,运用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去。最后,还应不断摸索合乎校情、学情、教情的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因校择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有了这些理论素养,我们可以明确创新教育的指导方针,可以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应用科学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知、意,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发展。在创新教育的形势下,我认为,教师应用钻研的精神去掌握理论,用务实的精神去应用理论,用科学的精神去发展、创造理论。

其二: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同志在纪念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讲话中也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一重要论述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的任务和方向。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古希腊哲人普鲁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作为点燃学生头脑这一火把的人,应当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给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主观环境

教师在拥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后,就应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自己主观上就想创新,也敢于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第一:以教材为例,培养学生创新人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养其创 1 新人格。尤其在中学阶段,培养创新人格比训练创造技能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知道,高中学生还未进人直接创造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前人的创造成果,在继承学习中培养创造力和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格,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品格。一句话,即培养学生日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博大的人文精神。中学语文课本中能培养学生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这些品格的教育,如《石钟山记》中苏东坡黑夜驾舟寻访石钟山,大胆否定前人假说,探访自己认为的石钟山命名原因;《装在套子里的人》文章所反映出的守旧必死,创新求活的观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各种高尚人格力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日后发挥创新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备下深厚的人格底蕴。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是以语文为载体的学生的人生导师。

第二: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如,教学《项链》一课,要求学生自己课下阅读文章,画出“玛蒂尔德”的命运曲线,并说明为什么这么画,上课后,学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来画,相互修改,积极发言,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画出的曲线不仅符合教学要求,而且有许多的讲解让人惊喜。

其次,鼓励质疑,允许有错,培养学生不仅想创新,而且敢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为了鼓励创新,让学生敢于创新,允许学生出现学习上的错误。在教学《药》时,为了领悟小说主题,在理出明暗线的双线结构后,我提问为什么要以华老栓买“药”为明线,夏瑜就义为暗线?有一位学生回答:为了更突出革命者的悲哀。这一看法不无道理,但更准确的应该是明写老栓买药突出了群众的愚昧,而且让人看到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革命者的悲哀,从而达到作者“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写作意图。当时我没有直接否定他的回答,而是和其他同学一起分析文章,让他在分析中认识错误。这样做,不仅使他从错误中学习,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后仍敢于发表见解。

最后,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每个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可设立创新之星,创新能手,创新小组等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事实上,创新教育的开展并不是要求教师和学生每天都有独到的所想所做,而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以培 2 养创新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只有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才能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学方法要多变。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

其次,有效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学习《智取生辰纲》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一节课完成了教学重点,而且学生耳听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眼看杨志等人物的画面介绍,头脑中想象双方的矛盾冲突,兴趣盎然、思维灵活,不断创新。

此外,构建探索性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激趣----质疑----讨论----合作----创新”五步构成。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步:导语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男职工宿舍发现了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2003年春,沙城中学高二153班学生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第二步:质疑。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第三、四步:讨论、合作。6人一组,选定调查选题(共四个:案发背景、现场勘查、本人档案资料、有关人士采访。任选一个)。小组讨论,一人执笔,15分钟准备。第五步:创新。每组选 一人宣读调查报告内容。这一步最让教师欣喜,学生调查的不仅周密详尽,精妙独到,而且有些措词用语颇具刑侦专业水准。课堂上气氛热烈,思想活跃,频频创新。学习至此,小说的主题一目了然,人物形象跃然眼前,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效果。

四、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运用灵活的作文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语文的创新重在作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两个方面的创新思维训练。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而变通是关键。只有一条思路,只会从一个方面看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流而不畅,独而不特。培养发散思维要抓住变通性这个关键,着重启发思路,引导思维换向。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经常进行“一题多做”的多角度思维训练,达到“一树梅花万首诗”的效果。逆向思维即“唱反调”,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常理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则正是在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变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后提出的一种新的观点。又如“弄斧必到班门”“ “‘东施效颦’好”“祖传的未必就好”等均是进行逆向思维得出的结论,观点新颖,蹊径独辟,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方面:写作文的方式要多样、作文的形式要创新。

首先,作文要常写,要打破每学期8 篇的限制。每周写二至三篇 写在周记本上,每二周给发四页稿纸,按正规的格式抄写好;练习本上的简单改,稿纸上的细致些。稍好的就张贴在教室后的学习园地上,再好的就装入信封寄出去 ;差的多鼓劲,能完成写的量也很不错。

其次,写和课文内容有联系的练笔。如学《祝福》,可让写《祥林嫂小传》或《“我”的日记》或写《祥林嫂死因调查报告》。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进行了多体裁的练笔。

再者,试用“各自写----集体改----各自改”的作文课模式。写一篇新作文时先让学生课下写,课上找一生读自己写的作文,大家从各方面帮助他一起修改,教师趁机讲授写作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每个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针对性强,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效果良好。

最后,积极鼓励学生在作文形式上大胆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引进大散文写作观,随想随写,不拘形式,不拘体裁,写真正的“随笔”,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一些学生干脆写科幻小说,有的一直在写诗歌,也有的学生练习他们自称为“长篇小说连载”的“随笔小说”。作文形式的解放与内容的解放同步进行,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五、语文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深化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近年来,我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征文、影评、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学术报告等,并且创办了文学社刊物,为学生发表习作提供了一方乐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篇5

一、不全面,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教学效果的现状,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四个方面对评价进行创新,以期能全面、真实地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目前,很多高职校仍然采取“一张考卷定终身”的闭卷笔试的评价方式。造成了学生平时学习懒散,考试临时突击,不利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传统的评价就像一把尺子,使教师从一方面将所有的学生进行等分,这就使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的原因。”这种评价方式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严重地挫伤了一部分“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使评价能够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语文教学,笔者试从三个方面对语文评价的创新进行阐述。

一、评价内容综合化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等七种能力。每个学生的智力都不相同,各有特点。所以,在考核中要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原则,关注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这就要求考核内容要综合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语文水平为评价内容

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依然是主要内容,在评价内容上,一方面,是对学生课内学习过程的评价,每个单元结束以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语文能力表现、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形成一个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评价,通过笔试进行测评,在题型设计上,摆脱语文知识点的机械记忆,重点考核语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以语文能力达标为评价内容

语文能力的测评也可以作为语文评价的一种方式。如普通话等级、中英文录入等级证书、口语技能考核、面试、答辩、小论文等。分统考和选考科目,如所有专业学生必须统考面试、答辩、小论文等,不同专业还有自己专业选考的科目,如文秘、经贸、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普通话等级、中英文录入等级证书等考试。

3.以校园活动结果为评价内容

通过举行辩论会、朗诵比赛、随笔、读书交流、文学座谈会、新闻采访、报刊投稿、文学社团、戏剧表演等校园文化活动,分析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

二、评价方式多样性

1.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绝对性评价是运用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可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对于高职校学生,他们都是“中考失败者”,在评价时要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这样,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语文知识能力掌握的程度,为准确调整教学方向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在真实地认识自己的语文水平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学习的改变,淡化学生间的学习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笔试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考核和评价较有优势,而对“听、说”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是有限的。口试可以解决笔试难以解决的难题,通过口试或答辩的方法,对学生的有关知识和能力特性的发展做出评价。如朗诵、复述、交谈、演讲、辩论等语训内容大多可采用口试的形式。要全面的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水平,就需要两种考核方式科学合理的结合。

3.实践活动和课业考核相结合实践活动包括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等活动,能够较全面的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课业考核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的考核效果明显。但两种考核结果都有些片面,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水平评价时,必须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全面的考核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课业结果、学生情感、态度、品德、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否定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差距,及时纠正,更好地指导学习。但是,教师的评价只限于课堂,对学生课余的表现了解的很少,这就需要借助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对学生课余表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公正、全面,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调动积极性,才能使教师客观的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变被动为自我反思的评价。学生在自评中,通过对语文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了解自己学业情况、及时修正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关心自己的学业,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互评的过程也是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触动的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互评中去,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在自评互评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语文教师评价和专业教师参与相结合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中,语文教师是唯一的权威。从试题的拟定到试卷的评定,语文教师说了算。高职语文实践性、开放性原则要求高职语文教学要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服务,为社会服务,语文和专业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江苏省招收五年制高职的70所学校中,有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旅游管理等15个专业与语文教学联系紧密,这需要和专业教师相互配合,在专业实践中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

4.社会和家长参与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社会参与学生评价,对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指导学校修正人才培养的方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家长参与学生评价,学校对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客观,也便于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相互协作,学生在多方面的关注和协作下,更加健康成长。

四、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计划,让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一种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作为表现性评价的一种,通过学生撰写成长日志、填写读书卡、记录实践活动等,一方面,教师通过这些材料更全面地观察和了解学生课外的语文水平展示;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撰写成长日记和收集实践活动记录,对自身的语文学习也是一个自省和反思的过程。既看见自己的进步,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关注自我,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的空间。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创新教学初探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每节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要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通过一些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受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时要打破一个鸡蛋,如果学生把鸡蛋握在手中,鸡蛋很难打破;如果用手指捏,就很容易打破了。学生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教师就在此时引入课题,传授知识,这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

二、利用创新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支持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提高学生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提出不一样的想法,鼓励学生去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创新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探究课题的过程中,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利用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来进行,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很少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只是照着书上做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设计,进行探索性实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思考与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中进行创新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凸显创新魅力初探 篇7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思维,创设情境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模式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必须实施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在创新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变化

新形势下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发扬 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组织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语文学习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从听语文变 成学语文,经历听说读写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角,让他们畅 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以独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例如,我在教学布丰的《松鼠》一课时,利用多媒 体演示松鼠的精美 图片,设计一个“采 访松鼠”的教 学环节,让学生扮演被采访的松鼠,鼓励学生合理用上一些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进行自我介绍。学生踊跃参与小组活动,围绕松鼠的特点一边“自述”,一边模拟松鼠的动作、神态,赢得了阵阵掌声。这样的情境调动 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恰当 的 语 文 教 学,激 活 学 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不少文章蕴含着深情厚意。如何 让学生体 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含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教师要形成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比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活实际,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对母亲较有感情,却对父亲颇多怨言。在教 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看法,然后和学生讲述了一个父亲疼爱我的小故事,在老师的眼中,父亲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这样,通过教师的 这个故事,学生尽力挖掘父亲对待自己的点点滴滴,明白父亲对待自己的深厚 感情。我因势 利导,抓住机会 引导学生,学生纷纷站起来诉说自己的父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领会。跳出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难题,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 作 交 流,发 展 学 生 的 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 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组内讨论、组 际交流、教师引导评价等步骤,进一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讨、相互学习,逐步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阿累的《一面》,让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去寻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的,看谁找得快。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同样的,也把体现作者对鲁迅 先生的感情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学生大多都能在这种竞赛的情景下解决问题。这样有趣的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文章的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此外,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开展成语接龙、诗词欣赏、演讲竞赛、改编课本剧等形式各异、风格活泼的听说训练,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五、注重开展培养发散思维 的 教 学,提 高 学 生 的 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是创新性语文教学中 的关键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围绕既定的学习 目标,对学习课 题或问题 情境做多 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分析、思考,尽可能寻求多种答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 解,多渠道探 寻解决问 题的途径 和方法,并有所创新。教 师要引导 学生围绕 学习目标 这一“中心轴”展开发散思考。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表情)、肖像等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让他们续写(说)小说的结尾,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不同的结局,这也是一种创新,这样的训练中已经渗透了阅读及写作的内容,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思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15-01

江泽民同志说过“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说明了创新在教育中的重要的地位。广大语文教师都为此而反思语文教学的对策,认为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才能真正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本文所谈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探索。

一、如何理解创新教学

华南师范大学扈中平教授认为“创新也是我们所说的创造,创造可分为真创造和内创造两种。真创造是对个体而言的,对个人来说是新的。内创造是创造没有的东西。我们所讲的中小学创新教育是对真创造来说的,学生个人通过学习发现了自己之前不知道、不认识的东西,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我认为扈教授的看法很正确,是符合中小学教学的实际的。过去,我们的教学追求结果的新颖,而不探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具个性的特色,使创新教育的探索停滞不前。表现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是机械琐碎、答案唯一、思维僵化。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探索

1、创设民主的语文教学氛围

今天的教师应担任什么角色?韩愈在《师说》里讲“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讲的是能者为师。可是我们在教学的实践往往把师道尊严摆在高高的位置上,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应有的创造与特色。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要的是创设民主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具体体现在:

(1)鼓励质疑问难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常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发现,常有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中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是错误的发问,也不应该训斥和嘲笑,而加以点拨和引导。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就养成了想问、敢问、善问的好习惯,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笔者在平常听课中也常常发现许多精彩的发问。例如:有一位老师教《飞夺泸定桥》一课,就有学生问:题目为什么用“飞夺”?老师抓住这题眼,直奔课文中心,把课讲得紧凑精彩。学生理解得也深刻。

(2)激励大胆的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通过扩想、续写、假想、画图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对课文概写或略写词句的内涵加以扩展充实,如教《再见了,亲人》,可以让学生扩想一番:当时的战斗情形是怎样的,大娘是怎样送打糕的。又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让学生想象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形。

(3)培养创造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创造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变通思维、逆向思维。如教《将相和》,有老师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有个学生说喜欢赵王,而不是蔺相如、廉颇。学生说的理由是蔺相如原来只是门客,而赵王重视他的才华,不拘一格起用他,他是个好皇帝。这个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保护这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联合国的德洛尔报告提出新世纪的学习方式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说明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合勇于创新的精神。如教《圆明园的毁灭》,老师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老师把问题归纳成几方面的问题,就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把问题一一解决。

综上述,在小学语文实施创新教学中,必须首先明确创新教学在中小学中的体现,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课内外、学科之间联系的大语文教学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上一篇:托福阅读高分锦囊下一篇:车间工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