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2024-07-04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8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1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寓德育于语文课程之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力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班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学生刚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但是,学生们大多经过学前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与交往协作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他们充满了对学习知识的热情和渴望。因此,我们要致力于保护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学生们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排,首先是入学教育,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

(一)、10篇课文;识字

(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全册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每个识字单元、课文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一)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包括四幅图画,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和“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二)汉语拼音

教材在语文学习的一开始,仍然安排学习汉语拼音,而不是识汉字或读课文。一是考虑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学会了汉语拼音,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个识字拐棍,将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考虑汉语拼音能够帮助方言区儿童正音,读准汉字。所以,把汉语拼音最基本的内容安排在教材的最前面。

(三)识字写字

本册教材要求认识400个字,写其中的100个字。

要求认的字,分别编排在三个部分:一是结合汉语拼音识字,要求认70个字;二是在归类识字部分识字,共8课,要求认105个字;三是随课文识字,共20课,要求认225字。

(四)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了20篇课文,课文富有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1、选文典范,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2、课文内容新,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3、安排不同的课文形式,便于学生自主学习。4、课后练习富有启发性。

(五)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的编排,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儿童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不论是题目的设计,还是实际内容的安排,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是以“我会”的形式出现的,“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都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六)口语交际

教材中安排了六次专项口语交际活动,都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

六个口语交际分别是:《有趣的游戏》、《我们的画》、《这样做不好》、《我会拼图》、《该怎么办》、《小兔运南瓜》,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四、教学目标:

(一)、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入学教育 / a o e / i u ǖ y w /




3+2+3







b p m f / d t n l / 复习一 / g k h /




2+3+2+2







j q x / z c s / zh ch sh r /




3+2+3







复习二 / ai ei ui / ao ou iu / ie ǖe er /




2+2+2+2







国庆放假








复习三 / an en in un ǖn /




3+3+2







ang eng ing ong / 复习四 / 一去二三里 /




3+3+2







口耳目 / 在家里 / 操场上 /




2+2+3







语文园地一/ 有趣的游戏 / 画 /




4+2+2







四季/ 小小竹排画中游/ 哪座房子最漂亮/ 爷爷和小树/




2+2+2+2







语文园地二 / 我们的画 / 静夜思 /




4+2+2







小小的船 / 阳光 / 影子 / 比尾巴 /




2+2+2+2







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比一比 / 自选商场 /




4+2+2







菜园里 / 日月明 / 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




2+2+4







我多想去看看/ 雨点 /平平搭积木/ 自己去吧 /




2+2+2+3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 语文园地五 /小松鼠找花生 /




3+4+2







雪地里的小画家 / 借生日 / 雪孩子 / 小熊住山洞 /




2+2+2+3







语文园地六 / 小兔运南瓜 /




4+……




19-20




期末总复习








期末考试





六、评价工作安排:

㈠、具体的评价方法

1、课堂观察

⑴、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作业、讨论);

⑵、学生是否积极(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阅读课外读物);

⑶、学生是否自信(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想法);

⑷、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⑸、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有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⑺、学生的读书、写字姿势是否正确,是否有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语文学习记录袋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取建立语文学习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语文的进步历程,以增加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语文学习记录袋的内容一般包括:每月评价表、单元测试卷、成功的作品和获得的奖励。材料要真实并定期加以更新,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3、综合测试和分项测试。

⑴、综合测试: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采取等级评价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本期计划着重检查学生的识字、写字和词句积累情况,精减题型,明确要求,力求给学生提供一个最能展示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平台。在结果显示上,实行等级制,取消分数制。

⑵、分项测试:分解目标,多方参与,寓评价于游戏活动之中。就小学一年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言,可以从学习习惯、朗读背诵、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方面进行考查,以等级制显示出来。

①学习习惯的评价目标: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及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

②口语交际的评价目标:

a.能听懂别人说的一句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b.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c.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③朗读背诵的评价目标:

a.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b.正确的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④课外阅读的评价目标: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独立阅读适宜的短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有一定的读书速度。(从有关读物中选取一些适宜的短文,让学生抽读,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以上几项采用先分后合地方法评定等级,一般分为优秀、良好、达标、待达标四项。

㈡、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价采用等级制。定性描述采用评语的形式。

七、教研专题: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八、研究措施:

(1)、常规学习习惯培养。

①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② 认真书写的习惯。

A、晓之以理,初步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

B、促之以行,严格督促,养成习惯。

C、识、写结合。

D、展开竞赛。

E、为人师表。

③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制定出系统的作业格式要求,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

④ 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创设“爱”的气氛,用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然后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提问。并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题的学生学习,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其次,教给学生会提问题的途径:A、从知识的起源“怎么样”、“为什么”及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去寻找问题;B、从“新”“旧”知识认知结构的矛盾交接处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会不一样呢”;C、从多角度思维处提出问题,如“还可以怎么想”“假设……又怎样”等。

(3)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上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高等情况适合做好搭配成组。有利于学生用平等心理,乐于发言、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同时促进相互启发及帮带形成。

(4)自信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再让我来试一试”、“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见的方式,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时在学习中要善于联想、想象,敢于假设。

九、教研课安排:

十、个人业务学习安排:

1、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认真做好笔记。

2、积极参加教研组的活动,向同伴学习,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3、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

4、每周至少安排一个小时阅读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或杂志,认真做好笔记,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5、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

十一、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结识新朋友——自我介绍,认识同学(第一周)

2、我的书法美——汉语拼音书写比赛(第六周)

3、小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第十一周)

4、我最会朗读——朗读课文或课外读物比赛(第十六周)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声母,区分平声音和翘舌音。zh—z,ch—c,sh—s。

2.出示音节,复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chú hǔ shū zú sā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三拼音节

过渡: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拼音国里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1)讲故事,明道理。有一天,韵母o生病了,它的好朋友声母sh去看望它。(板书:sh o)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两人的去路。声母sh发愁了:“这下可怎么办呢?”这时候,u跑了过来,(板书:u)热心地说:“别着急,我来为你们搭桥吧!”说着,u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小桥,声母sh拉着u的手说:“谢谢你,韵母u。”u摆摆手说:“不对,我在这里可不叫韵母,我是给你们搭桥的介母。”(板书:介母)小朋友,它叫什么?(齐说两遍)声母sh、韵母o同时拉着介母u说:“介母u,你真爱帮助人,我们喜欢和你在一起。”从今往后,声母sh、介母、韵母o就成了要好的朋友,组成了音节shuo。(板书:shuo)

(2)指名回答:音节shuo中,sh是什么?u是什么?o是什么?

(3)师指着板书(sh—u—o—shuo)小结:像这样,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就把它叫作“三拼音音节”。

【设计理念:娓娓动听的故事一定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关注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认识三拼音节,建立三拼音节的概念。学生发音准不准,取决于发音要领把握的如何,以手势演示口腔中舌位的变化,让学生辨别所发的音。】

(二)拼读方法指导

(1)过渡: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是谁啊?(套偶——小猴子出现)(2)师:小猴子看见这个音节,就会想该怎样读呢?它想了一会儿还是不会读,就去请教刺猬老师。(套偶——刺猬老师出现)刺猬老师说:“小猴子,你真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我告诉你。遇到三拼音音节,先读声母sh,再读介母u,最后读韵母o,要做到声轻介快韵母响,一气呵成。像这样,(刺猬老师范读三遍,由慢到快)读时千万不能忘记读介母。”小猴子高兴地跳起来:“我会了,三拼音音节我会读了,我来读给您听。”(小猴子读两遍)刺猬老师练练夸奖小猴子真聪明。(3)模仿小猴子的语气问:“小朋友,你们会了吗?”指名读,老师随时进行辅导纠正。(4)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利用形象的布偶,将孩子带到童话世界中去学习,让枯燥的音节学习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初步领悟和掌握三拼音音节的拼读方法,为孩子轻松学习汉语拼音架起了一座趣味的桥梁。】

(三)其他三拼音节的练习

(1)出示三拼音音节。

(2)自由练读以上音节,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谁来说说你会读哪一个,怎么读的?

学生提出困难的地方,抓住不会的音节进行重点辅导。

(4)谁愿意当一回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上面的音节。

(5)同位置的互读。

(6)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课中游戏

过渡: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休息一下。

1.师: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想快点落下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方便过冬。你看,风伯伯正帮着摘树叶呢!看——(出示贴着树叶的大树,每片树叶上写着音节)小朋友,我们也来帮风伯伯摘树叶。老师读音节,小朋友到前面来摘树叶,摘对了就领大家读一读,风伯伯就把树叶送给他。2.开始做游戏。3.师:小朋友真热心,一会儿就把树叶摘完了,我们让光秃秃的树干回家过冬去吧。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将听的训练融入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一)看图读音节

(1)出示花儿图。①这幅图上是什么?②出示:huāduǒ。h—u—ā,huā;d—u—ǒ,duǒ。③指名读。④用“花朵”一词练习说一句话。

(2)出示虾图。①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来说说图上的内容?②出示:xiā,x—i—ā,xiā。③谁来说说这个音节的声母、介母、韵母分别是什么?④自由练习拼读,指名读。

【设计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材,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一个方面巩固学习内容,另一个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抄写音节

把下面的音节抄写一遍,要做到一边写一边读。

【设计理念:这项练习是机动灵活安排的题目。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进一步内化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由读到写,转化练习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套偶小猴子和刺猬老师),他们带着我们认识了三拼音节,而且教会了我们读三拼音节的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你们记住了吗?

小朋友今后要多多加强练习!

摘要:拼音是小学生识字的基础。本文再现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8课zh ch sh r的三拼音节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3

师:上课之前,我们进行“精彩识字3分钟”。同学们课余又认识了不少汉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这些汉字的?

生:猜谜语。

生:讲故事。

生:编顺口溜。

生:熟字加偏旁,还有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组汉字,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好吗?仔细观察这三组汉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屏幕显示)千 干;日 曰;开 并

师:这几个汉字还有个幽默小故事呢,想听一听吗?

[点评:通过交流复习猜谜语、讲故事、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以及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等识字方法,让孩子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既复习巩固了多种趣味识字的方法,又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二、 我会认,我快乐

师:同学们,感觉学习汉字怎么样?

生:真有意思!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多的汉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识字2”。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几点起床?起床后又做些什么?(指名答)

师:有位小姑娘叫晶晶,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她每天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点击出示上半部分情境图)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纷纷起来发言,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师:是呀,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闹钟清脆地响起,小鸟在欢快地唱着歌,愉快的一天开始了。(出示词语:太阳 闹钟 小鸟)请两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师:晶晶听到小闹钟响起,她会怎么做呢?

生:穿衣服。

生:走下床。

师:(出示词语)穿衣 下床 起早

师:(点击出示下半部分情境图)晶晶起床后又会做哪些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生举手发言)

师:(出示词语):刷牙 洗脸 用餐/上学 升旗 做操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这几组词连起来读一读吗?

(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赛读)

师: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学了这几组词语,你想说什么?

生:早上的时间很宝贵。

生:不能浪费时间。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早上的时光,动作要快,上学不能迟到。所以人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啊!

[点评:在词串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认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激活思维。]

三、 我会读,我快乐

师:这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就像是在读一首美丽的小诗。听老师读。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得这么好吗?

生:能!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跟老师比一比?

(两名学生读)

师:听你读后,我体会到了你愉快的心情!后面那位同学还加上了动作,非常好。我们一起拍着手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体现训练的层次性。通过拍手打节奏,让学生体会词串的节奏感。]

四、 我会做,我快乐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请两名同学,一个做动作,一个来猜。(依次出示词语卡片,一个比划一个猜)

师:做完游戏,这些词语娃娃该回家了。可这一课里的几个生字宝宝却不想走,它们很想留下来和大家做朋友,最先跑出来的是这几个!(出示一类生字:太 小 鸟 下 早 牙 上)

(生齐读)

师:看,又跑来几个。谁认识它们?(出示二类生字:阳 钟 穿 床 餐)

[点评: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巩固生字,增强识字兴趣,理解词语的大意,引导低年级的孩子主动学、学中玩、玩中学,使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巩固识字。]

五、 我会写,我快乐

师:在这一课中,出现了四个新的笔画,(出示:竖钩、横折钩、竖折折钩、竖折)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我们先来看“太”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生:因为以前学过“大”,再加一点,就变成今天要学的“太”了。

师:你是用“熟字加减法”记住的。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鸟”字的?

生:我把“鸟”字的每一笔都当成小鸟身体的一部分来记的,横折钩像小鸟的头,竖折折钩像鸟的身子,点像小鸟的眼睛,下面长长的一横像小鸟的脚。

师:你的办法真好!怎么知道的?

生:是哥哥告诉我的。

师:“早”这个字谁有好办法来记住呢?

生:我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它。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就是“早”。

师:那么短的时间,就想出这么棒的谜语,真不愧是“识字小博士”!

师:今天生字里还有一组反义词,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生(异口同声):上 下。

师: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说,这几个字就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些字只记住了还不行,还得会写,并且还要写好。那么,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

生:姿势正确。

生:一笔一画地写。

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两个字:鸟、小。

师:“鸟”这个字特别要注意的是“竖折折钩”,鸟的头不能比身子大。第一笔“撇”像鸟的嘴巴。“撇”下有“竖折折钩”,“竖”不出头。(老师边写,边讲述注意的地方)

师:“小”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按照课本上的笔顺书空一遍。然后,仔细观察它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上认认真真地描红,然后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小”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坐姿)

[点评: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少,而且有效的指导尤为重要。要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利用田字格读帖、描红、临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汉字的本领。]

师: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最大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

生:要珍惜时间,尤其是早晨的时光太宝贵了!

生:中国的汉字太有趣了!

师:是啊,中国的汉字的确很奇妙,同学们课后请继续用咱们说过的多种识字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汉字,祝愿你早日成为咱们班的“识字小明星”。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 篇4

中村学校 张爱琴

2016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0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语文教材究竟有哪些特点,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课文篇目设置

首先,从课文选篇来看,以一年级上册为例,共有14篇课文,从主题来看,基本分为“自然四季”、“想象”、“儿童生活”、“观察”4个单元,体现出人文主题的多样性。

从篇目数量来看,与原先全国其他地区使用的人教版相比,约有50%的课文被替换,篇目有所减少,难度降低,但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联系学生生活、关注心理成长,体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教版老版教材中有些课文很长,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读起来有些费劲”,一位语文老师说,而新版教材选文生活化、童话化、故事情节有趣,体现了生活阅读的理念。

二、认字/写字量

新教材的亮点之一是,一上来先是有简单的认字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四个章节通过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来扩充认字量,且有图示帮助认知和记忆。

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编排原则,科学安排识字写字序列,识字写字的安排,控制总量,降低难度,全册要求认识300 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 个字。在字种的选择和字序的排列上,力求科学。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要求认的字,都是出现频率高的生活口语常用字;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字形简单、构字能力或构词能力强的独体字,也适当选择特别常用的合体字,大体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

三、口语交际的设置

口语交际也是新教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材充分尊重口语交际的自身规律,在教材中独立编排,自成体系。更加重视“交际”的功能,更加重视交际能力和交际习惯的培养。起步阶段,重在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致力于培养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

口语交际内容的比重虽然不多,但很好玩,这个环节不同于孩子的日常说话,也不同于原先的听说互动,而是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在语境中运用的语言是否准确得体,而这也是口语交际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看上去教的是口语表达,其实却能在运用中体现出综合素养。

四、拼音怎么教

在统编教材中,当孩子们诵读了“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的“对韵歌”之后,语文学习将进入连续13课的拼音集中教学时间。

新教材中的拼音教学第一课,将从“aoe”这三个单韵母开始,总之,就是零基础开始,但将加大汉语拼音集中教学力度,让孩子们有更充足的汉语拼音学习时间。

学习拼音的第一阶段,孩子们将集中学习单韵母,无识字、朗读儿歌等要求; 第二阶段,孩子们集中学习声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以及音节的拼读,此外将有少量配合拼音学习的汉字认读和儿歌朗读。

总之,通过加强汉语拼音“集中教学”,并在此阶段减少汉字认读数量,课堂中汉语拼音教、学、练的时间将大大增加,孩子们将有更充分的时间学习拼音、练习拼音,完全可以通过校内学习掌握汉语拼音。

五、其他变化

在每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则设有“识字加油站”“日积月累”等板块。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增了一个“和大人一起读”的环节,加强了亲子阅读,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很有帮助,这是引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篇课文《小蜗牛》和前面的课文都不一样,不是全注音的,可能是编者想要让小朋友试着一边读,一边试着猜一猜,能不能用日常积累的字词把整篇课文读下来,这个设计很有匠心。注重传统文化也是这次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还加强了传统文化浸润的比重,插图很有中国风特色。

而且还在阅读部分收录了《春节童谣》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总体而言,从课文选篇、结构设置来看,统编语文教材体现出了文质兼美的特征,适宜教学,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此外,聚焦“语用”,明晰语文知识和能力点,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实践性。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课前准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面是“”,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画》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6

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实践活动的安排等方面, 努力切入当代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时代的需求,体现时代性。教材的课文有较多的更新,注重经典性并适合语文教学。努力做好价值观的“整体渗透”,让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情感、审美和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

教材不仅选文精美, 编排独具匠心,更是聚焦了“语用”,明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点, 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实践性。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双主线, 比如一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14 篇课文,按“四季”“想象”“儿童生活”“观察”分为4 个单元。既围绕四个人文主题,又凸显语文要素。对语文知识、技能训练作了通盘考虑,努力体现语文学习体系与教学“梯度”, 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层级序列,增强实践性、操作性。

改观最明显的是课后练习的设计,改变以往第一册多数是老三篇(认字、写字、朗读背诵)的面貌,注重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分层落实到各个单元。在落实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写字”的基础上,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着重加强了朗读的系列练习、字词句的积累运用、阅读方法的引导等。学习要点更明确了,知识体系更清晰了,操作性更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现在就课文的课后练习设计着重来看一看朗读训练、语言积累、阅读方法这几方面教学要求安排的层次性。

一、读好课文

( 一) 针对文本个性, 读好课文

部编教材特别重视朗读, 不只是笼统地提出“ 朗读课文”,而是针对文本个性,提出朗读的不同要求。如:

一年级上册课文第一单元,在学生正式进入课文学习之初,把“读好课文”作为学习的重点,重视起始阶段学习朗读的过程,如第1 课《秋天》(图片)在一篇课文中出现了“一”字的三种读音,于是就有针对性地提出“朗读课文, 注意‘ 一’ 字的不同读音。” 将“读好课文”的重点放在根据语境读准“一”字的变调。让教师明确这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是什么。进入后面的课文学习,朗读要求逐步提高,从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到“读句子,注意读好停顿” 再到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将第一册“读好课文” 的要求细化为四个要点:注意读准“一”的变调;能整篇读准字音;注意标点的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清晰, 循序渐进。

进入一年级下册后,“读好课文”的训练在上册要求的基础上,着重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重在指导读好句子。如第2 课《我多想去看看》,提出“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第10 课《端午节》和第11 课《彩虹》两课都提出“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长句子”。

第二层次,重在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要求安排在最后三个单元,每单元选择一篇, 第14 课《要下雨了》、第17 课《动物王国开大会》、第19 课《棉花姑娘》重点练习“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或“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最后一篇《小壁虎借尾巴》安排了分角色演一演。

这样, 各个单元重点突出,要求明确,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衔接注意循序渐进,体现层次, 使教师的教学任务清晰,有章可循,操作性强。

(二)教学策略

1. 从模仿感受中学朗读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不是靠理性的分析,比如在长句子中间的停顿机械地画上斜线,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只会看到斜线机械地停一下,还是不明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与逗号、句号的停顿的区别,读不出那种似断非断语流一贯的感觉来。再比如,对学生说问句语气要往上扬,画个上扬符号。学生根本就不明白该怎么读才是语调往上扬,才是问句语气。因此,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指导主要靠具体的感受,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感受模仿;也可以采用请区别较大的两位学生来读,学生虽然说不清原因,但在具体的对比中还是能感受到哪一位读得更好, 然后去模仿着读。

2.“ 读好‘一’字的不同 读音”教学例举

就拿第一课朗读训练来说,该如何展开教学?我认为在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行“一” 字变调训练,可以分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步, 教师范读课文、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语境中初步感知不同的读音。第二步,将带有“一”字的词语分类出示,教师范读、领读。第三步,引导学生发现三类词语中“一”字读音的不同,教师借助词语指点变调规律。只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为什么读音不同了就行,而“一”字的三种变调规律不是靠一篇课文的学习就能掌握的。第四步,熟读词语、句子,在语境中读准不同读音。第五步,找找学过的课文中带“一”字的词句,互相拓展练读。第六步学到《大小多少》, 再进行一次“ 一”字不同读音的集中训练,这次教师可以做好词语卡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来分类认读,从而达到进一步的掌握巩固。

二、积累语言

(一)积累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年级上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除了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来积累好词佳句外,还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对语言的积累。

1. 词语。第一册教材在课后练习中着重体现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 采用“ 读一读”或“读一读,记一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常用词语, 如《日月明》《青蛙写诗》课后的“读一读”是引导学生积累生字组成的常用词(图片), 《大小多少》课后以“读一读, 记一记”引导学生学习积累数量词(图片)。

第二层面: 采用“ 读一读,说一说”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偏正短语,如《小小的船》课后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和《项链》课后的“读一读,说一说,看谁说得多”(图片),让学生在积累中感受到这样的构词方式“天- 蓝蓝的天”(形容词叠词+ 名词)、“金色的太阳”(形容词+ 名词)写出了事物的颜色、大小、形态等, 让表达更具体了,同时通过泡泡中的范句, 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去拓展运用。

2. 句子。在领会句子表达方式上,通过《比尾巴》“照样子做问答游戏”(图片),学习一问一答,感受问句与陈述句。《影子》一课通过“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的问题引领学习运用“前后左右”方位词,并通过泡泡中的范句,让学生感受同一事物,观察位置不同,方位词运用也不同。

3. 句段。第一册中要把握的句段知识体例也非常清晰: 从《青蛙写诗》一课的“认识逗号、句号,能在课文中圈出来”到《雨点儿》一课“朗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再到《乌鸦喝水》一课认识自然段,能“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图片)。让学生和教师都明确所要学习掌握的语文知识点。

(二)进入一年级下册后, 语言积累的形式更多样,要求逐步提高

1. 词语。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表达的丰富性。除了积累常用词外,会让学生接触更多形式的构词方式,如《树和乌鸦》一课的“安安静静” (AABB 式);《怎么都快乐》一课的“跳绳、讲故事”(动宾式);《彩虹》一课的“荡来荡去、飘来飘去”(ABAC 式); 《动物儿歌》一课的“蜻蜓展翅、蝴蝶飞舞”( 主谓式); 《棉花姑娘》一课的“碧绿碧绿的叶子”(重叠式)。

2. 句子。借助句子比较, 学习具体表达。增加了句子比较,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读一读,比一比”(图片),让学生学习怎样把句子表达具体;借助句子仿写,学习多样表达。一年级下册开始安排了写句子的练习,如《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以‘我多想……’ 开头, 写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学交流。”如《荷叶圆圆》一课“ 读一读, 写一写”,通过仿写,学习一句话中描述事物的两个方面。

课后这些练习设计,题目的题干,看似都很简单,是读读记记,或照样子说说等,但其中都隐藏着语言积累的多种形式与不同层次的要求。我们教师只有领会了这些练习所蕴含的作用,才能达成“一课一得”,甚至是“一题一得”吧。

(三)教学策略

1. 积累词语,感受多样表达的作用

关于语言的积累, 特别是学习积累词语,教学时不能简单地以一个名称来揭示构词方式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它表达的作用,体会这样表达好在哪里。体会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不是非要到中高年级才可以涉及,低年级也可以适当地在语境中渗透。比如,“ 天--蓝蓝的天、月儿--弯弯的月儿等”,在比较中读,再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天、月儿是怎样的。让学生感受到加上这样的词, 写出了事物的颜色、大小、形态等,表达更具体了。又如“碧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可以让学生读前半部分的,教师读后半部分的,让学生感受这样的表达显得更“绿”更“白”更美, 比较中体会程度更深了; 再如“安安静静”一类词,不能只是让学生了解这是“AABB” 式,而是要通过语境中的对比读“同学们安静地在教室里做作业。--同学们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里做作业。”让学生感受它的作用。

2. 认识句子,了解逗号、句号的用法

在句子学习中,“ 认识逗 号、句号, 能在课文中圈出来”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要了解逗号、句号的作用和用法就不是那么容易靠圈一圈、数一数就能解决的。正因为学习逗号、句号的起始阶段,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圈圈数数的层面,(举例:老师教我们用计算机画画。小文画了一朵红花。小青画了一只白鹅。我画了一条美丽的彩虹。学生不清楚为什么用4 个句号,而不是前面用3 个逗号,最后用句号。)学生不明白使用的所以然,导致写话中逗号、句号随意乱用。因此,建议我们的教学能从三个层面来加以落实。

第一层面:认识逗号、句号。在教学《青蛙写诗》一课时,按照课后要求“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 ”,指导学生运用“圈”的方式找出诗中的逗号、句号, 初步了解逗号、句号的作用与朗读时的停顿。

第二层面: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在教学《雨点儿》一课落实课后要求“朗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 时( 图片),可以引导学生先数一数这段话有几句话,再找一找这段话描写了雨点儿给哪些地方带来了变化, 在句子中画一画;然后分别说说有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这是两句话,通过停顿长一些的句号来区分。

第三层面:运用中体会逗号、句号的用法和停顿。在后面课文学习中,可适当选择一些段落,进一步感受逗号、句号的使用与读中的停顿, 如《项链》的第一段“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 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可以让学生先圈一圈写了哪几种景物,再说说这些景物怎么样,从而明白这段话要分三句话来写的原因。然后通过朗读读出逗号、句号的停顿。

三、学习阅读

《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针对阅读提出: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部编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那么,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呢? 从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材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第一册教材采用的方法是前期适当渗透,后期重点训练。

前期适当渗透:教材前期课文《青蛙写诗》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 请你圈出来”。初步学习能根据要求和问题,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圈出来。

后期重点训练:到后阶段的课文学习时就连续进行专项训练,如《项链》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说一说“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 《乌鸦喝水》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从圈词到画句,引导学生通过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来促进阅读理解。

一年级下册,这一训练明显体现了层次性。

浅层次:是继续学习找到课文中相关的直接信息说一说, 促进阅读理解。如《四个太阳》说说“‘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要下雨了》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想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这一层面的训练是延续了一年级上册的要求。

深层次: 是能寻找相关的关键性信息选择运用。如《一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要是早一分钟, 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 就--。要是能及时通过路口, 就--。要是能赶上公共汽车, 就不会迟到了。”显然难度加大,一句紧扣一句,句与句之间有着较强的内在联系,需要寻找关键信息进行选择性的运用。《动物王国开大会》从文本“通知”中寻找缺少的信息到实际生活的“通知”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通知的关键要素: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小猴子下山》结合图画说说“小猴子下山以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这是训练学生先提取相关信息,再运用这些信息看图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为以后能抓住主要情节复述课文、讲故事作铺垫。

由此看来,教材在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设计上,是从圈画明显信息进行直接简单的运用到寻找关键信息进行选择、灵活运用。寻找信息、运用信息的要求不同,由易到难,很好地体现了程度上的层次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解读文本时能领会教材设计编写的意图,明确训练的要求与层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层层递进,掌握这一阅读方法。

(二)学习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一年级还较难体现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课文类型也没分“精读” 与“略读”。那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如何来体现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精读)、“自读”(略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的呢?

一年级上册教材在最后安排了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小蜗牛》,不全文注音,课后练习提出:“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在图画的帮助下,你能猜出下面加点的字是什么字吗?”(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方法,初步尝试自主阅读,通过这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可以借助图画去猜读课文;可以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生活经验”去猜字、认字。

一年级下册教材在最后安排了两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对照一年级三篇课后练习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一年级下册不是简单地重复一年级上册的训练,而是很好地体现了学习要求的层级序列:《咕咚》课后提出“ 在课文中找到不认识 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对照生字表,要让学生猜读6 个生字(图片),其中“咕、咚、吓、拦”4 个字是形声字,“鹿、象”是动物名称。很显然,意图是让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运用借助“形声字特点” 和“图画”来猜读生字。《小壁虎借尾巴》课后提出“在课文中找到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对照生字表, 要让学生猜读6 个生字( 图片),其中“蚊、咬、赶、房、转”5 个字是形声字。这次要求不仅能借助“形声字特点” 和“图画”来猜读生字,还要会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出猜读的几种方法。

由此可见,教材的设计编排从初步感知体验:借助“图画”“ 形声字特点” 去猜字、认字, 到运用, 再到提炼方法,学习要求逐步提高,训练

层层递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明确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 分步落实,归纳学法,最终掌握“借助图画阅读课文”的方法。使一年级的阅读也能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 课 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三)教学策略

1. 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圈圈画画,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促进表达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对于第一方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圈圈画画,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再说一说”这一训练,教材只在《青蛙写诗》一课提出“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其余只提出思考、讨论交流的问题,并没有明确提出要在文中圈画出有关的信息。我建议在落实这些训练题时, 不要只停留在一问一答,想到一个就回答一个的层面,可以借助圈圈画画的手段,促进培养低年级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这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落实吧。同时通过圈圈画画,又可以促进学生讨论交流的有序性和完整性。比如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不先读读圈圈,学生往往是找到一句回答一句,分三句来说。在读圈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更容易按课文顺序完整地用一句话来回答了。再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说一说“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要求说清楚两个要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用两种符号,分别圈画有关信息,既可以借助不同符号按问题顺序回答,又可以按哪位画家画了什么来回答, 促进学生表达的多样性。

2. 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首次学习:分步落实,感受学法

对于“学习借助图画阅读课文,猜读生字”。一年级上册虽然只安排了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小蜗牛》,提出:“对照图画, 读一读课文。”“ 在图画的帮助下,你能猜出下面加点的字是什么字吗?”但这课教学猜读方法的感受体验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到下册两篇的方法运用与学法的提炼。建议学习第一篇连环画式课文学习时, 可以分几个步骤来落实。第一步,图文对应,逐一出示,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连环画式的课文特点“图文一一对应”。(因这篇课文不像原课文《雪孩子》是一幅图对应一段文字,图文对应一目了然。这篇课文直接让学生自己对照图画读课文, 对学生来说, 是有一定难度的。)第二步,看看图,读读课文,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即落实课后习题一“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第三步,看图猜读生字。即落实课后习题二“在图画的帮助下, 你能猜出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引导学生看图并结合生活经验猜读生字。第四步,看字形猜读生字。引导学生还可以借助形声字的声旁,如已认识的“牙”“每”来猜读,借助形旁“虫”“草字头”大致了解字义。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猜读方法。第五步,拓展看图猜读汉字。可适当出示几个图片加词语,如“蚊子”“蝴蝶” 等,体验猜字。这样就为一年级下册的要求提升,落实方法的运用与提炼作好了铺垫。

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要落实哪些语文知识点、能力点,其中又有怎样的层级序列、知识体系?除了课文的选取,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课后习题的设计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解读文本的同时要吃透这些练习设计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的语文教学的“隐在体系”,明确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要点,从而有效地展开教学,分层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7

出示图片, 师配乐解读。

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照片。瞧!万物复苏的春天, 烈日炎炎的夏天, 金风送爽的秋天, 白雪皑皑的冬天。

【设计意图】课堂的开头如写作的开头, 写作要求“凤头”, 导入亦如此, 短小精致, 让学生从欢愉的课间轻松融入课堂。

二、初读韵文, 字字入目

过渡:同学们想自己走进乡村的夏夜吗?

1. 借助拼音大声朗读韵文, 力求把每个字读正确, 遇到有困难的地方, 停下来反复练读。

2. 指名朗读词串, 正字正音。

3.揭示课题。刚刚同学们读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6》。 (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低年段的识字写字是重中之重,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把好初读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二读韵文, 部分感知

1. 示词“夜晚”。

(1) 识字6讲的就是夏天夜晚的景色。 (贴词:夜晚)

(2) 指读该词, 师给予评价, 如“你一下子就读出了夏夜的宁静与温柔”。

评析:好的评价语是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看似不经意的点评, 却已给学生指明方向。

2. 示词“繁星、亮晶晶”。

(1) 还记得夏天夜晚的星星是什么样子吗? (指名说。有的说星星很多, 有的说星星很亮……师不失时机地根据生的回答引出“繁星、亮晶晶”。)

(2) 解词“繁星”:出示繁星图, 跟着老师来数一数, 数得过来吗?有很多很多的星星, 数也数不过来, 这就叫做“繁星”。

评析:在教学过程中, 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教学亮点, 当师出示繁星图, 要和学生一起来数星星时, 学生立刻反应“数不过来”, 于是, 师顺水推舟解词“繁星”, 一个教学难点就这样得到了突破。

(3) 指读这两个词语, 给予评价。

“你读出来的星星真俏皮。”

“你的朗读仿佛让老师看到了满天的繁星。”

评析:体验是因人而异的, 30个学生能看到30幅夏夜星空图。

(4) 听你们读得这么好, 老师突然想到了一首歌曲也跟星星有关,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闪烁的小星》。

评析:听歌曲目的有: (1) 调节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积极性; (2) 歌曲的内容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韵文; (3) 为下文唱响韵文, 埋下伏笔。

教师依次出示并讲解了课文中的其他词语。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中有很多地方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让课堂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展示的舞台。同时, 设计中更注重让学生展开思维的联想。

四、三读韵文, 整体感知

过渡:原来乡村的夏夜如此美丽, 老师忍不住想用自己的朗读来赞美一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跟老师一起去经历乡村的夏夜吧。

1. 师配乐范读。

生配乐自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就一个字, 语文课堂“读”的重要性无需赘述, 但读的形式一定是多样化的。

五、唱响韵文, 首尾呼应

过渡:刚刚我们听了歌曲《闪烁的小星》。老师发现可以把韵文带进去唱一唱, 我们来试一试。 (生通过唱来识记韵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篇8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个部首“竖弯勾”、“横折弯勾”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2.难点: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挂图(出示挂图),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

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山、水、花、鸟的情景吗?那老师问你几个问题,请想好后回答

(1)如果从从远处看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季节就会怎样?(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学习课文

板书:1画

二、分散识字

1、试读课文

A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B找出生字并圈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C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D愿意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2.问题引路,学文识字

A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B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C请一名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什么时候开的?(春天)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花还没谢?(板书:春去还在)

D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E把课文再读一遍,圈出的生字同桌读一读,互相当小老师。

3.巩固练习

A试读全文,小组检查朗读,班上朗读比赛。

B检查生字(卡片,指名读)

C生口头组词语

D认识两种笔画“竖弯勾”、“横折弯勾”和偏旁“走之”

三、集中识字

1自学课文

A自读课文B小组读课文

2学习字词,读音说义

A指名读课文

B师配音读课文,生表演,加深记忆

C开火车、指名、做游戏读生字(卡片)

D说说不懂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小组)

E齐读课文,试着背诵(以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四、课堂练习:开火车每人一句背诵课文。

五、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档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学习生字

1、学习“竖弯勾”、“横折弯勾”。

2、分析字形。(说说是怎么记的)

3、师范写,出示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师边说边写,重点指导“竖弯勾”、“横折弯勾”。“二”、“七”、“无”竖弯钩中的“竖”都在竖中线起笔。同学们在课本剩余格中写。师巡视指导。

三、认识反义词

1、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同桌交流。(师板书:远---近、去——来)

2、你还知道那些意思相反的词?谁来说一说。自由发言,师订正。

四、课堂练习:

在田字格本上写本课的生字,每个字写4遍。

五、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谜语古诗和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们都能背上来。真聪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和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留心学习,多多识记,语文水平会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反义词:远——近

有——无

去——来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观察图画,启发学生猜字。

2.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观察图画,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2.读字。

3.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3篇】相关文章:

1.新人教版《画杨桃》教学反思

2.植树问题(新人教版)教案

3.新人教版《千米的认识》教案

4.新人教版小青蛙教案

5.人教版美术课件篇: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6.一年级上册画课文教学教案

7.《画》的教案

8.《画》教案

上一篇: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剖析报告下一篇:禁毒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