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质量分析

2024-07-14

二年级下数学质量分析(精选12篇)

二年级下数学质量分析 篇1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试卷难易适度,内容丰富、重点检测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数的组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检测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质量单位”、“估算”等,题型新颖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二、成绩统计

我班8人,参考率100%,总分:661分,平均分:94.4分。

三、考情分析

1、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口算与笔算是二年级学习的重点,同时是学生认为最简单又最容易出错的内容。试卷中第四题设计的口算与笔算及估算。90%的学生计算得了满分,说明我在教学时比较扎实,训练比较到位,学生的课堂练习能做到保质保量。

2、学生看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用数学”是先看图分析问题后解决问题。学生视图能力强,图中给出的多个数学信息,学生经过分析判断,提出正确的问题并书写出来,对学生的书写能力有一定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做到了。这一部分的成绩得益于我们每星期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即每周一练的周末作业。

3、学生的学习习惯好。答卷上的字迹工整美观,没有乱画现象。

四、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从卷面来看也还存在不足之处:学生试卷中有漏题现象,试卷中有学生在笔算后没在算式后写出得数,少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仔细检查作业的习惯,对于低年级学生要自觉检查试卷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也是我们今后教学要注重的。

二年级下数学质量分析 篇2

《课程标准》指出:计算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强调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注重口算, 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安排了第一学段最为复杂的计算知识, 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其中, 教材在内容编排、例题安排、素材选取都体现了《标准》中关于计算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加大教学步子, 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等。但事实上,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由于部分教师对课标理解不深, 课堂表面热闹了, 算法多样了, 在练习的时间、数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 忽视了学生思维及技能的训练, 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弱化的趋势。因此, 本研究是针对区域小学生第一学段学习后,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保持情况如何?计算的基本技能如何?期望通过采集一些真实可信的数据, 从一个侧面了解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同时, 通过对部分师生的访谈, 了解新课程下师生对计算教学的理解。

二、测试目的及方式

1. 测试目的。期望通过这次测试与分析的结果,

能对新课程下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同时也希望为第一学段结束后基本计算技能掌握效果方面的测试提供一个数据参照。其次, 通过对测试情况的分析, 收集部分典型计算错例, 尝试对错例进行分类划分, 探讨影响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的心理因素, 促使教师改变单纯的、机械重复的训练方式。另外, 通过对师生访谈, 了解计算教与学的现状。

2. 测试方式。

为了减低因多次考试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测试与三年级数学期末区域质量抽测相结合。测试题的编制以《课程标准》及《广州市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标准》为依据, 进行测试量表的设计, 本测试研究从计算的正确性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完成题目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反映。

3. 测试样本。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代表性,

以整个区域学校的一个班整群抽样, 抽取了89个班, 3615份测试卷作为基本计算技能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收集教师测试分析表89份, 对60位教师作了访谈记录, 并抽取相应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案访谈。

三、测试结果及分析

1. 口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 有76%的学生能完成所有题目且不出错, 说明这部分学生口算技能相当熟练且注意力集中。而答对10题以上的学生占95%, 说明学生整体口算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仍然有1%的学生正确题数低于5题以下, 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分布在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或民办学校, 其中, 样本班的数据显示约占1到2名学生。通过查阅测试卷发现这部分学生书写潦草, 做题格式不规范等。从数学知识的纵向角度分析, 发现此类学生的估算、笔算题出错率高, 甚至个别学生不能完成。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口算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 因注意因素导致的错误。如100÷5=500, 学生在不善于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情况下, 受前面几道题乘法的影响, 错将除法做成乘法算。如14×20=180, 13×300=3300, 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顾此失彼, 只注意乘个位或十位而忘记乘另一位。如30×50=150, 700×30=2100, 学生没有发挥注意的监督功能, 忘记添0。

(2) 因记忆导致的错误。如3.1-0.8=3.3,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 在计算退位减法的时候漏减1。

结合师生访谈了解到, 教师认为教得最满意的是口算课, 认为口算能力是形成估算能力、笔算能力的基础, 只有口算过关了, 估算和笔算才有可能过关。在课堂上会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 如开火车、夺红花、小竞赛等。家庭作业会有一定量的口算练习。对于口算经常出错的学生, 教师都把错误原因归为粗心、不审题, 改进建议也一再强调多练, 较少从心理角度分析原因, 而采取针对性强的策略。

2. 估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见表2)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影响估算题正确的主要因素有:

(1) 题目类型。从表中数据看, 有关“估计积 (商) 大约是多少”“估计积 (商) 在什么范围”。这两种类型的估算题, 学生的正确率都在80%以上。填空第11题, 学生的正确率只有76%, 题目是要求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 但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2) 题目数字特征的因素。如:88÷3≈的正确率是87.7%, 而497÷7≈的正确率是80%。这说明数字位数是影响估算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同时, 数字在估算中调整幅度的大小除了影响估算的准确性, 也影响策略的选择, 即采取截取策略 (497÷7≈, 可把497看作490) 比采用取整策略 (88÷3≈, 可把88看作90) 的正确率低。

(3) 题目的运算形式。从表格数据发现, 乘法估算的正确率优于除法估算。

(4) 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如:53×62≈300, 27×83≈240, 这说明学生已经有估算的意识, 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知识掌握不扎实, 因此, 口算的熟练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估算的准确性。

(5) 估算意识的影响。如:497÷7≈71……3, 学生把497看作500, 再把500÷7=进行精算。三年学生估算情感属于初步形成时期, 学生对估算是一种不精确的计算的认同, 对自己估算能力的自信心不足, 因此他们更相信通过精确计算出的答案。

结合师生访谈了解到,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更重视估算方法的训练 (如取整、四舍五入等) , 也注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运用估算, 但忽视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未能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解释估算思路的训练, 因而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3. 笔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见表3) 从表中数据来看, 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正确率较高, 都在80%以上, 同时也表明基本口算失误造成的笔算错误数量也较多, 尤其是需要进位的乘、加两步计算和退位减法;大数乘小数 (89×32) 的错误率低于小数乘大数 (56×74) ;位数的多少及涉及数字0或7的计算也较容易出错, 学生粗心、书写不当产生的错误等。另外, 选择第4题考查算理方面的正确率只有52%, 这说明算理的理解仍然是教师最忽视的, 片面认为练习数量多少是提升技能的唯一手段。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笔算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 口算错误。需要进位的乘、加两步口计算如56×74= (5×4得20忘记加进位的, 除法退位减法的错误) , 极个别学生是因为乘法口诀错误。

(2) 计算法则方面的错误。相同数位没有对齐的错误;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错误;除法试商的错误;商和除数相乘的错误。

(3) 粗心、书写不当的错误。抄错数字、横式漏写、抄错答案等。

(4) 理解算理方面的错误。如选择题要求学生理解5×3实际上是计算什么, 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答案 (1) 。

结合学生访谈了解到, 学生认为计算特别难的点有:算理的理解;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笔算乘法中的连续进位。计算能力强的学生知道运算的依据, 算理的理解较为清晰, 能自觉地训练多一点的题目, 能灵活运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计算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 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依靠教师反复讲解和训练, 依靠记忆或凭感觉, 对算理的理解不甚清楚, 完成作业时不注意思考, 有时甚至还会互相抄袭。

结合教师访谈了解到, 大部分教师认为: (1) 学生形成计算技能的最重要环节有:熟记乘法口诀;理解算理;牢记法则;重复训练;书写格式;检查习惯。 (2) 对于计算老是出错的学生, 教师采取的策略有: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如经常提问、在黑板上板演等;帮助学生分析错因, 找出症结, 并针对错因进行个别辅导;反复训练, 课后布置专项练习;同学之间采取一帮一;设立“纠错本”、多复习;编顺口溜记忆计算难点;通过数学游戏, 提高兴趣, 如24点游戏。 (3) 关于笔算教学:要注重概念法则的教学, 对法则要牢固记忆;要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 要理解计算中每一步的根据, 关注知识的形成;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练习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反复训练;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 而且有经验的教师都有一套训练学生笔算技能的有效方法, 但从数据反映仍然忽视了算理方面的教学, 这说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不一致性。

四、初步结论

1. 期望通过学业质量抽测开展测试分析的实践研究, 就如何从整体的面面俱到到某一专题作出尝试, 以期末抽测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以计算能力为切入口, 指导教师进行测试分析方法的研究。从汇总的分析表发现教师从应付的态度向认真的关注, 从过多地关注分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过渡, 并对学生的计算错例进行摘录分类, 分析错误原因, 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区域数据的比较了解到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水平。实践证明, 错例的整理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梳理, 为日后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2. 充分利用区域教研特色“三级教研网络”的教研体制, 在区、镇街、校三级层面进行指导和监控, 从量的分析角度, 在区、镇街、校三级层面通过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数据的统计, 得到比较真实数据的参照, 从质性分析的角度, 通过对师生的访谈, 初步探讨影响形成技能的心理因素。

3. 专项调查结果表明: (1) 区域三年级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总体达到了教学要求, 口算合格以上的学生占测试总人数的90%, 估算、笔算技能的掌握较好, 正确率都在80%以上, 但需要学生理解算理、表达过程的题目得分率较低。 (2) 偏向农村地域学生的数学基本计算技能水平低于镇街学生, 镇街之间、公、民办学校之间的学生差异较明显, 这反映本区域的数学教育存在差距。 (3) 影响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问题有:乘法口诀熟记程度、算理理解不透、计算法则掌握不好、书写检查习惯、注意力的保持、非智力因素等。 (4) 影响学生基本计算技能形成的因素有:教师对计算教学的理解, 对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理解, 对教材编写的理解及把握, 练习设计及实施的有效性、对学生计算错误的态度及相应的措施;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兴趣, 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 对练习量的认同度等。

五、讨论及思考

本测试抽取样本的数量及样本的分布基本上都能代表区域的实际情况, 有待改进的地方: (1) 测试题以《课标》及人教版 (三下) 教参的教学目标为依据, 制定双向细目表, 测试题可能偏重主观, 欠缺镇街之间、农村与城镇之间数据的差异检验、离散度的检验。 (2) 本测试是与数学期末抽测相结合, 评价方式限于正确性这一维度, 速度与合理性未能体现。 (3) 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层次性的特点, 本次测试只针对口算、估算、算理、笔算四方面的数据统计, 对于是否加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 有待进一步思考。 (4) 学生计算能力的深入研究, 仅从量的角度测试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本研究还结合质的分析, 但访谈的内容还是侧重于教师的主观意识和教学行为, 对不同层次学生在计算中的思维过程的访谈有所忽视。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8.

[2]张晓霞, 马垊兴.小学生数学基本计算技能的测试及计算教学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8.

二年级下数学质量分析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二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

一、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换而言之,体验教学实际上是“为了体验,在体验中,通过体验”的教学。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有鲜活个性的人,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学习、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不是向学生暴露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而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另外,学生自学能力不够,缺少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烈,往往造成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吸引力,较枯燥呆板。

三、创设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情境策略的体会与思考

(一)创设活动体验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体验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用简单浅显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在适宜的情景中,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用牙签、火柴、硬纸条等量一量数学书的一条边。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在测量数学书同一条边长时,有的学生量出是5根半火柴的长(有的量出是3根牙签的长,有的量出是2张硬纸条的长。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的同一条边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测量的经验和通过讨论与观察发现:原来测量数学书边长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

要注意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应处于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反思体验情境。有反思意识的学生,一旦意识到问题,内心便产生认知冲突,于是会自觉进入反思环节。但,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因为,这是对他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并善于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从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些重要环节中提炼问题,然后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

(四)创设交流体验情境。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

四、结论

二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篇4

(2014

—2015学年度上学期)

一、试卷分析

本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和北师大版教材的要求为依据,以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为指导命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涵盖了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知识点,以检验小学二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出发点,又不乏体现开放性、层次性和多元性的命题原则。注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无偏题怪题,难易适中,适合用于检测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成绩:参考人数:9人。总分:805分。平均分:89分.优秀人数:8人。优秀率:88.8%。及格人数:9人。及格率:100%。

二、试题分析

1.取得成绩概述及分析

(1)本次考试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教师平时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将口算、笔算有机纳入课堂常规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课后的巩固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及其运算的正确率。

(2)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端正,不仅书写工整,而且学生能做到积极思考、逐一答题、认真检查没有出现落题现象。

(3)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这体现在试卷的第一、二、三大题中。学生能够较为快速地解决简单的基础知识题,准确率较高。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通过分析、推理,较为灵活地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体现在第四大题中。

2.存在问题概述及分析

(1)第一大题的第5小题,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部分学生对刚刚接触的长度单位厘米、米,实际感受得少,实践的少,所以出现错误。

(2)第一大题第1、2小题考察本学期的重点---乘法口诀,个别学生口诀不熟练。

(3)第四大题的第3小题购物,山里娃操作人民币的时间少。应用不熟,导致考得不够理想。

三、反思与建议

1、在对本次测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认为需要从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下功夫。

2、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书写及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3、多关注后进生,对后进生要有耐心,对症下药,并且要少批评,多鼓励,要从基础抓起。

4、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注重应用及发展。

二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 篇5

良小

栗爱英

一、基本情况

本年级共有36人参加考试,人均分73.26分,合格率83.33%,优分率33.89%,最高分98分。

二、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重点检测第一至四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同时注重过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具体体现在:

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卷共分六个大题:大体分为填空、判断、选择、画一画、计算、解决问题等。试题灵活。

3.试卷中的乘法题是同学们新接触的知识,好多同学大多习惯性思维,仍然按照加法计算,或者全按乘法计算,运用尚不熟练。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用心思考,认真填空(30分)有五种形式,分别为填+、-或×;选择或填米或厘米;填物体长度;填口诀写算式或看图填口诀写算式;填>、<或=。在这些题中涵盖了本学期前四个单元的基本知识,这次全对的同学却很少。表现出来的结果显示:同学们掌握知识不牢固,有的同学甚至不知道填什么,应在课上课下加强基础知

识的锻炼。

第二题仔细推敲,判断正误(5分)有5个小题两个单元的知识,其中有新学的乘法知识,有容易让人误解的如“2+2可以写成2×2,3+3可以写成3×3”,有米和厘米分不清楚填什么的“小红身高128米”,这样的题,好多同学都打√,都入出题者的套了。

第三题 请在正确答案后的□画√,(5分)这5个小题囊括了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稍有瑕疵的是第4小题。

第四题 画一画(8分)画线段和画比直角小的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很基础性的题,却仍有很多人没有得全分,甚至有部分人1分没得到,说明基础性的知识非常重要。

第五题 计算(25分)含口算和笔算,好多同学在做笔算题时,直接写得数而没列竖式,导致减了不少“冤枉分”。

第六题解决问题(27分)有的同学没读懂题,算式胡乱写。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驾驭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优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后进生铺导,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通过这次的检测反思,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2、以后多出一些新颖,多样化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3、培养他们分析问题,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4、培养他们认识做题的好习惯

5、多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爱学习,爱数学的自信心。

二年级数学期末质量分析 篇6

一、成绩统计

二、答题情况分析

教师关注少的方面,失分还是比较多的,主要体现在:

(1)对有些易混问题强调的不够透彻。导致学生有些知识点产生错误认识,如:在连一连中,把“3+5”与“3×5”连在一起,“2和3相加”与“2×3”连在一起,这提醒我们在以后教学中对有些问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扎实。

(2)有些基础性的知识在讲课过程中没有做到举一反三,这是致使学生在考试中失分的主要原因。如:所有的钝角都一样大,很多学生判断成对的。因为学生都知道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所以没有考虑清楚就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是老师在讲课中没有多强调。 学生掌握较好的部分:

(1)基础知识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如此,特别是计算,在数学中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都会用到,所以,二年级数学教师在平时坚持早晚天天练,故失分较少。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其应用价值,使学生有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第六大题第三小题中失分较少。

(3)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次试卷中,除了少数学生外,大多数学生做到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这与平时教师的指导和训练以及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三、教学反思

(1)重视课堂教学,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评价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使之贯穿与整个数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口算,笔算,属于最基础性的题目,每天拿出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背乘法口诀、练口算。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认真细心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检查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初中二年级数学学法指津 篇7

所以高度重视认真探索学习方法、研究学习方法具有思维训练的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就初二学习内容、学习内外部环境、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探求、分析。

一、初二学习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1.学科上的变化:和初一比较, 初二开始添设几何和物理这两个学科都是思维训练要求较强的学科, 直接为进入高一级学科或就业服务的学科。

2.学科思维训练的变化:初二各学科在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初一更高的要求。

3.思维发展内部的变化: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思维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已进入新的阶段, 即已经炽烈地、急剧地进入第五个飞跃期的高峰。这个“飞跃”期是否会缩短, “飞跃”的质量是否理想要靠两个条件: (1) 教师精心的指导; (2) 学生自己不懈地努力。

4.外部干扰因素的变化:初二正是学生性格定型加快节奏, 幻想重重的年龄期, 常常表现出心理状态和情绪的不稳定, 例如逆反情绪发展。这给外部的诱惑和干扰创造了乘乱而入、乘虚而入的条件。不要因为这些妨碍学生正常地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指导;破坏了学生专一学习的正常心理状态。要学会“冷静”“自抑”, 把充沛的青春活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初二学法指导要点

1.积极培养自己对新添学科的学习兴趣。平面几何是逻辑推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训练的体操, 平时学习的好坏, 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影响学生顺利地完成第五个思维发展飞跃理化学科是学生将来从事理工科的基础, 语文的快速阅读和写作训练也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生理上的浙趋成熟, 已经为学生自我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爱好创造了前提条件。但切记勿偏科, 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都是学生和谐完美发展的第一块基石。

2.用好“读、听、议、练、评”“五字”学习法, 掌握学习主动权。读:读书预习;听:听课;议:讲议讨论;练:复读练习, 形成技能;评:自我评价掌握学习内容的水平。

3.在评价中学习, 在评价中达标。“在评价中学习”是指给自己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目标的指导和鞭策下学习, 以利提高学习效率 (增加有效学习时间) 。“在评价中达标”是指只有进入“自我评价状态的学习”, 才能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强烈的自我追逐学习目标, 才能高质量、高水平的达到目标。回忆学生在进入考场前的几分钟强记强背的情境, 效率之高, 达标之快, 超过平时的十倍、百倍, 原因在于学生进入了“激奋的自我评价状态”。

二年级下数学质量分析 篇8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 计算教学 提高措施

数学学习是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锻炼和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当前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1.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且复杂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学习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由于和现实生活实际情况脱离,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变得丧失热情和积极性,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变得非常棘手。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教师要对教学方式不断加以拓展,形成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分数这节内容时,分数是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入:“小明的妈妈将一个西瓜切成4等份,小明吃了1份,爸爸吃了1份,妈妈吃了1份,还剩下多少?”通过这样的举例,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况,立即说出还剩下1份西瓜,吃掉了3份西瓜,这样教师可以将1、1/4、3/4这几个分数慢慢引入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方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教学情境升华

面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对象,学生的主要行为就是玩,因此需要将学习和玩耍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充分引导到教学情境中,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教师是教学活动最直接的传播者,也是和学生接触做多、交流最深的互动人员,对于数学这门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大纲需要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角色定位,改变以往教师威严的教学地位,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知识传播者给予鼓励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教学不断加以拓展和延伸,就将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变得严肃和认真,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教师职能,强化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转变职能,从而传授高效率、有趣的教学活动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组织一次商场买卖活动,有卖铅笔、文具盒、书本、橡皮、尺子等文具用品,然后另外几个小组全部担当顾客成员,用教师给的固定的20元钱购买这些文具用品,就会发现不同小组所购买的物品及数量是不同的,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学生基础运算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小学老师都比较重视教学结果,重视成绩和升学率,对于学生的其他方面认识不到位,忽略计算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养成拼凑的习惯,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完成教学活动。

教师必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运算方法的重要性,告知学生这是打好运算基础的一个重要形式。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一个数字的偏差都会造成整个结果的错误,因此良好的基础教学活动是保证运算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针对此教师要充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才能配合简单高效的计算方式,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在整个运算能力提升和巩固发展过程中,良好的基础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心算能力、估算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针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能过分要求学生进行笔算练习,可以鼓励学生在适当情况下开展估算练习、口算练习,有助于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脑力开展学习过程中,简化学习步骤和学习过程,大大简化数字的运算。

4.题海战术改变

小学生比较贪玩,如果一味加大作业量和学习量,只会让学生从小就厌恶学习,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逆反心理,更容易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下降,弱化数学学习效果。针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计算能力培养和教学活动开展时,需要重视对题海战术的改变和变通,让学生既能更好地进行计算能力提高和数学题练习,又脱离题海战术。

数学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练习,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开始阶段,练习则是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一个重要过程,传统小学计算追求题海战术,能够熟能生巧,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计算法则和格式已经讲解,剩下的就是学生要大量练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必须进行更多的练习,但是一定要避免枯燥的题海战术,因为这样的题海战术会让学生对数学计算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性练习和训练,这是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举一反三,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算术竞赛活动,规定在1分钟内完成算术答题,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展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对于1分钟内答题较多的学生给予奖励。

在练习过程中,题海战术的把握非常关键,不能仅仅依靠枯燥的题海战术强化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寻找好的教学方式,可以讲一些题目和实际生活情况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热情和积极性,能够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规划能力,提升数学计算水平。教师可以对计算教学活动和重要性有更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水平,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5.结语

在小学生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提升教学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9

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试卷分六部分:

1、填空我能行;

2、小法官,巧判断;

3、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4、动手操作我最棒;

5、我是计算小能手;

6、解决问题我最棒。从总体来看试卷覆盖面很广,题量适中,分值分配合理,难易程度适中,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

全镇有195个学生参加本次考试,60分以下的有19人,及格率为90.26%,100分的有8人,全镇平均分:79.15分。各校平均分如下:

本次试题共六个大题,现将答题情况总结如下:

一、填空我能行。从本次考试情况来看,本题的得分率较高。由此可见,学生对

记忆、理解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扎实的。主要问题有两点:

1、第6小题学生填空(钝角)(锐角)时,有的同学填不全只填了“钝”“锐”。

2、第7小题“请写出四道商是8的除法算式”错在有的同学写成乘法算式;有的同学写成除数是8的除法算式。对这类题还需加强练习。

3、第8小题全镇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会写“旋”字。

二、小法官,巧判断。全镇“0”分的有4人左右,出错最多的是第4小题。

三、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全镇“0”分的有2人左右,出

错最多的是第1、4、5小题。

四、动手操作我最棒。分为两个小题:

1、画(直角、锐角、钝角)没问题,大

都能掌握。问题是第2小题平移图形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出错。主要是题意没有理解清楚。

五、我是计算小能手。主要问题出在脱式计算:

1、通过这次考试发现蓑衣山校

点对脱式计算还没有教过;

2、等号写了缩在算式下面的全镇有96%以上;

3、有的学生是用竖式计算。建议全镇加强对脱式计算的训练。

六、解决问题我最棒。出错最多的是第4、5小题,有10个左右学生还不会正确

使用小括号。

(三)突出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从试题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填空题、判断题和计算题的得分率较高。由此可见,学生对记忆、理解、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扎实的。

2、学习习惯良好。大部分试卷,字迹清晰、书写规范。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但是并不能排除个别班级的学生,书写潦草、卷面混乱的现象。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对学生读题能力的训练,学会自己读题、审题。

2、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薄弱点,不要盲目自信,要谦虚。

4、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注重实际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

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的思维受定势的影响比较严重。具体反映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典型题目学生解答正确率高,对于比较陌生的题目解答则不太理想,正确率较低。

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10

一、基本情况:

本班应考30人,实考30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55分。及格率86.6%,优分率68%。

二、取得的成绩:

1、基础概念掌握的较好,反映在填空和口算。

2、对于角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成就。

3、能够清楚地区分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三、存在的问题:

从期中考试情况看,二年级的数学教学效果低,学生的分数低,学生相差的悬殊大,试卷分数甚至出现几个个位数,学生情况主要表现在:

1、平均分的概念有些模糊。

2、倍数关系理解不清。

3、不能自理表格式应用题。

四、改进措施:

1、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能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多做多练,灵活地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3、让学生养成验算、检验等习惯。

4、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耐心辅导个别差生,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二年级下数学质量分析 篇11

通过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归因分析, 找到致使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一些问题的具体原因, 提出一些方法策略, 并希望借此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二、调研过程

1. 调研时间:

2011年12月

2. 调研对象:

徐州市光荣巷小学二年级学生、徐州市三十四中附小二年级学生、徐州市青年路小学二年级学生

3. 调研方法:

为深入了解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 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笔者拟从口算、笔算、估算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 采用测验法和访谈法, 并在其基础上同时采用观察法来帮助研究。

4. 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以测验题的形式呈现, 测试卷来源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 由口算、笔算、估算三部分组成。其中口算部分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为直接写出口算值, 如:1000-400= (%) , 第二种形式为: (%) 内最大填几, 如:4× (%) <27, 第三种形式为:在 () 里填上合适的数, 如3× (%) =27。估算题分两种形式, 一种形式为写出估算值, 一种形式则是将估算值与给定的一个数进行比较。相对而言, 笔算形式比较单一, 直接是列竖式计算但要求验算。通过测验了解二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情况, 进而探讨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计算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 笔算。

笔算具有一定的竖式规则和固定的运算程序, 掌握基本的程序 (计算方法) 后, 只要按部就班地操作就可得出结果。[1]

2. 口算。

汪发隆指出口算是不借助于任何工具, 不用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具有花时少、速度快等特点, 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2]

3. 估算。

张德勤、易天章在自己的研究中指出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 根据具体条件和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结果做出估计或大概的判断的一种计算方式。[3]本次调查的情况统计分别就笔算、口算和估算三方面进行, 并且从学生计算用时和正确率两方面进行数据统计, 学生的计算用时情况见表一, 计算正确的人数百分比见表二。此次调查的是三个学校随机抽取的二年级某一个班的学生, 因此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从计算正确的百分率可以看出, 小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从计算速度看, 大部分小孩的计算速度一般, 有个别小孩计算速度较快, 还有一部分小孩计算速度较慢。同时根据做题时的情况来看, 小孩做完普遍不愿意检验。将各种计算方式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计算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笔算最强, 估算能力最弱。然而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笔算、简算和估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应加强口算练习, 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但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 口算成绩并不好, 是计算能力中急需加强提高的方面。在学生的口算错误中, 类似将700+300的结果写成100或400, 660-600的结果写成600, 40+300写成700等情况较多, 将“+”看成“-”、“×”看成“÷”、多“0”少“0”、数字看错等错误在题中都有所反映。小孩口算容易错, 大多原因是其对数字的敏感性不高, 往往是看到的和头脑中所想的不同, 想到的和自己所写的不同, 而这些不同从根本上讲是学生思考过程的暂时性消失或中断, 从而造成错误。在学生的笔算错误中, 错误类型相对集中, 往往是忘记进位退位、将数字看错、竖式正确但横式漏写或误写、计算时字迹不清以导致错位而算错等。笔算需要学生细心, 但小学二年级学生一般七八岁, 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需要提醒与鼓励, 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来保持做题的积极性。

对于估算题而言, 有的学生掌握较好, 有的学生则稍差。在估算题中学生往往都知道是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若是单独让学生说出每个数接近几百或者是将整百数相加, 学生做对的可能性较大, 但对二者都有要求时, 学生就会经常不能兼顾。例如599+297, 有学生会估计成600+200而导致错误, 也有学生估计正确却在计算600+300时出错。总体说来, 学生的估算错误并不是很多, 估算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起来并不是很难, 计算要求也并不是很高, 但能否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测试题中则无法表现出来, 因此对这一点存在遗憾。

总观口算、笔算、估算这三类计算, 其错误原因归类起来可以分为混淆型、错写漏写型、干扰性三类, 并且粗心情况较多。[5]计算中存在的错误原因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看错符号或数字, 没有掌握方法;缺乏一丝不苟的心态, 甚至无草稿纸;书写习惯差, 书写工具不齐, 写字潦草, 0、6不分, 1、7不分;多数学生没有检查的习惯, 有的也只是草草扫视一遍, 无法发现错误。

从学生的综合情况分析, 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感知粗略, 即感知事物笼统、不具体, 看不清事物特征, 头脑中的印象无整体性;表象模糊, 小学生的口算从直观感知过渡表象运算, 再到抽象运算, 其思维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 表象常成为思维的凭借物。低年级小孩因口算方法的表象不清晰而产生差错;强信息干扰, 往往同数相减得0等这种强信息映入眼帘, 容易掩盖其他信息;思维定式, 即容易按照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或解决问题;情绪不稳定, 不同情绪状态直接影响计算过程, 往往急于求成之心使得错误百出, 并且通常因算式简单而轻视。

同时在统计错误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几个学生的测试题成绩较好, 计算能力较强, 因此又单独对这些学生及其家长做了访谈调查, 并注意对这些学生的平时情况进行了观察, 同时采取了作业分析法的形式对他们的作业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总结, 发现这几个学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例如:家长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经常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喜欢数学课, 爱回答问题, 爱动脑筋;学习习惯好, 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每天能够坚持做数学课外练习……从他们的作业中, 我发现他们书写都很认真, 字迹清楚, 并且作业错误率低, 有错的地方他们都能及时订正。

四、对策与建议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从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诸因素入手。二年级学生年纪较小, 发展空间较大, 而计算能力并非一时一日可以提高的,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根据调查与资料分析, 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计算能力的大小不仅与年龄有关, 也与学生自身状况有关, 因此在巩固计算时需要分情况而论, 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来定标准。

2.学生的能力是按阶段提升的, 因此不可舍近求远, 需要从小将基础打牢才行。

3.计算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多练习。二年级学生虽处于好玩阶段, 但必须保证基本的练习量, 达到锻炼的效果。

4.对于学习方面, 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虽然一直在强调家校互动, 但实行起来效果并不好, 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切不可以偏概全, 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就放弃对其的管理与教导。二年级的学生尚小, 许多地方都还不懂, 对于那些反应慢些的孩子, 家长和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与鼓励, 给予更多重视。

摘要: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在小学期间着重培养的, 提高计算能力不但可以为以后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且可以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提供帮助。本文从口算、笔算、估算三个方面来调查探讨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对三个学校二年级学生的随机调查以及问卷分析, 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能力,口算,笔算,估算

参考文献

[1]顾志能.谈“比算式的口算”[J].小学数学教师, 2007, (7, 8) :37-39.

[2]汪发隆.小学数学教学口算训练三法[J].青海教育, 2004, (4) :18-19.

[3]张德勤, 易天章.小学数学估算略谈[J].小学教学研究, 1996, (7) :22-24.

[4]王英.口算练习与儿童计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 1999, (2) :26-27.

二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 篇12

覃大强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全面检测本学期的基础知识,包括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以及生活中的学生观察能力。本大题总分20分,每空1分,分率73%,满分率达6%,而失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 对于角的认识不足,角的分类也没有弄透,特别是生活中的观察能力,比如国旗。2 在长度单位的理解上有些混淆,分不清厘米与米的区别,对长度单位没有清晰的认识。3 在乘法口诀中不知道一个口诀可以写出两个算式,在生活中对口诀的运用还没形成一种习惯。4 对于笔算法则没有形成牢固的记忆,在书写时错别字较多。5 测量的步骤没有掌握或者不会运用测量工具。6 对时钟的认识还停留在数字时钟,对于时针和分针没有区别概念,不理解在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应走到什么位置。

二、正确来判断

正方形是由四条边相等的直线围成的。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都判断正确。

2、四位老师见面,每两人之间握一次手,共需要握6次手,只有极个别同学判断错误。

3、在乘法算式里,积一定比乘数大,答题正确率较高。

4、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只有十几个同学判断错误。

三、精心选一选

1、每节课40(),只有一名同学选错答案,2、下列图形中,()是锐角,只有几位同学选错。

3、7○7○8=41,○里应该填()正确率较高。

4、在图五角星中有()条线段,有十几位同学选错。

四、计算题

第1小题、直接写出得数,该内容包括加、减、连加以及乘法算式,该题比较熟练,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考生答题准确,失分极少。第2小题、是计算题共有4个小题,从卷面上看有如下情况:①有90%以上的同学都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做出答案。②有个别同学在计算中不注意计算马虎不能做出正确答案,就是没掌握好退位减,③有3位同学得0分,主要是不会列式计算,基本技能没掌握。④总的来说该题在整体上来说答题还是比较好,有错误的知识极少数。

五、操作题

第1题:主要考察学生认识直角,钝角的正确画法,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作画,还有个别学生还未能掌握,有的未区分锐角与钝角,总之大多数学生得满分(4分)

第2题:主要考察学生从一点引出两条线段,再连成一个三角形,极少学生画出两条线段,未认识5厘米、3厘米有多长,所以画的不正确。

总的来说本大题得分率比较高,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得满分,不过还得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六、看图列式

1、列举九个三角形,提问“共有多少条?”□○□=□(条)95%以上学生能正确解答,少数错误原因是口诀不对,如3×9=48、3×9=72等,还有少部分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而列式错误。

2、列举6组每组3个0,再另外单独1个0.算式□○□○□=□(个)正确算式有两种情况:①6×3+1=19 ②7×3-2=19,97%学生能正确列式解答,其余是由于不理解题意而解题失误。

七、实际应用题

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大题学生得满分率约是52%,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学生列式对了,因计算马虎导致结果错误而失分。

2、有极少部分学生数据写错而导致失分。

3、有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题意,因此列式不对而失分,如:第三小题:村里铺水泥路,已经铺了68米,还有29米没铺,这条路长多少米?很多同学都用减法来计算。第四小题,有些学生不理解李阿姨买了化肥又买农药。问李阿姨还有多少元?他们就只减去买化肥的钱就写了答案,所以失分。

4、有些学生算式单位不对而失分。

5、有约11%的学生不写答话。

上一篇:个人总结申论高分心得下一篇:中小企业十一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