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2024-07-23

企业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通用10篇)

企业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篇1

——苹果公司创新实例

摘要:

企业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管理创新与管理规范的关系,积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组织柔性及组织扁平化等措施,对于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对策企业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更加艰难。提高企业竞争力最迫切、最根本的途径便是搞好企业创新,以适应环境变化,抓住发展机遇。

关键词:企业创新苹果公司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制的企业管理,是以法律规范和政府政策为准绳,以服务于顾客的社会目标和利润目标为导向,通过对企业内运行稳定和谐的一致性和对外部市场持续不断的适应性来承担有限的责任和创新管理。管理创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更新岗位设计和工作流程,更体现在对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管理规范、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及至在公司文化整合上进行系统性的调整。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企业管理创新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面向市场,积极参与竞争,竞争的核心是争取消费者,必须集中精力研究消费者,而不是研究竞争对手。企业的高层次竞争

1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信誉,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其实现则有赖于符合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望。从粗放式经营到精细化管理;从家长专断型和随意管理到建立基于广泛咨询的科学决策和授权、分权管理;从职工的形式化约束到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都是对已有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的超越和创新。

第二,经营战略和战略管理的建立和创新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是企业面对竞争和适应环境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凝聚员工的动力,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方向的定位。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应具备对环境变化和内部条件的敏感把握力,采取战略分析、选择和实施的步骤,对投资收益、风险和利益相关者反应及可行性作出评价,确定并建立企业核心能力,并能领导、组织管理好战略变革的过程。

第三,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条件建立适合自身的管理体制,设置部门机构,做到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设置简单型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制或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在管理结构设置中应减少层级,根据条件实行扁平化结构,加快信息传递,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决策。注重团队建设,增加组织的柔性。

二、企业创新实例

苹果公司的成功印证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动力。苹果公司原称苹果电脑公司,其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苹果开创的apple个人电脑助长了个人

电脑革命,而其最广为人知的iphone手机,更是使苹果公司打破了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第一的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在高科技企业中,苹果是以科技创新而闻名的。然而,苹果公司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产品开发及市场销售数度大起大落。苹果公司从10年前的低迷状态发展到今天的全面复兴,已成为一个标志性企业。其品牌实力部分来自公司创始人乔布斯10年前将公司从濒临破产挽救回来的独特故事,而其最大的活力主要来自它发明上的威望,公司多年来一直在世界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中排名第一。从其1977年第一台个人计算机,1984年的鼠标驱动视窗,2001年的iPod,到当前推出的iPhone,苹果一直走在时代前列。苹果公司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技术的包容性

创新可以起源于公司内部和外部。苹果被大众认为是像爱迪生和贝尔那样的传统创新公司,将工程师集中起来酝酿新思想,激发创新产品的灵感。其实,真正的诀窍在于将自己的思路与外界技术相结合,并加入软件及巧妙的设计。例如,iPod正是起源于开发此项目的一位咨询师的梦想。采用了货架上的零件,将其与自制部件结合成为特别的、便于使用及控制的系统。其设计还令其可与苹果改进的iTunes自动点唱机软件密切配合工作。总之,苹果集成并协同各种技术,不断从外界吸收技术,并总要加入自己的思想。这种“网络创新”方式不仅限于电子企业,如宝洁、BT和若干大制药公司都采用。他们知道不是所有好主意都来自内部。网络创新要力争与创业公司及研究界接触,不断寻求新思想,保证职工不会罹患“不是自己发明的”综合症。

第二,面向用户的设计

苹果向来强调用户需求,而不是按技术需求设计新产品。多数技术企业以为有内部智慧就可卖出产品,结果却是工程师的小发明。苹果一贯擅长将精明的技术与简洁的用法相结合。iPod不是第一个数字音乐产品,却是第一个通过网络

传送、组织和购买音乐的产品,简单到任何人都能玩。同样,iPhone不是第一个可做音乐演奏、网络浏览及电子邮件的移动电话,却是无需技巧就可用的,其他多数智能电话却要掌握各种技巧才能用。苹果也不是仅有的追求简洁的公司,荷兰的飞利浦也在尝试。瑞典的两位奇才将原有的需要专业技术的网络电话变成普通公众都能用的Skype,他们还想做网络电视。可惜,很少有公司将便于应用作为其最终目标。

第三,以超前性引导市场

听取用户意见固然好,却嫌不足。苹果的经验是,聪明的公司有时要无视市场今天的声音。当iPod于2001年推出时,反映有点怪,但乔布斯坚持自己的目标。任天堂受欢迎的运动控制视频游戏Wii也一样,与其设计一款现有市场的游戏机,不如拼出去,做一个从来没有的、市场尚未开发的、有更大诱惑力的游戏机。

第四,正确对待失败

苹果的许多成功的产品来自过去的失败。例如,Macintosh是来自早期Lisa的失败;iPhone是对它曾经与摩托罗拉合作开发的原创电话产品失败的回应。这两次经验都是从失败中学习,并再次努力尝试的结果。其新近的计算机是基于1980年在NEXT时开发的、失败了的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教训是,不以失败为耻,而是容忍失败,从失败中学习。欧洲未能造就一个对抗硅谷的地区,主要在于过于严厉的破产法

自然,所有这些无二可保证成功:必须从外界吸取智慧,追求简洁,重视受到关注的群体,吸取失败的教训等。苹果几乎都一一做到了。无疑,妄自尊大的乔布斯会再次走回头路:iPhone还不一定能保证成功。但至少在当前,还有哪家大公司比苹果公司更能代表富于创新的艺术。

总结: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包括很多方面: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体制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便于管理,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如科层制带来的信息传递不畅通;思想创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思想创新能够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参考文献:

① 《企业管理学》郎宏文等编著 科学教育出版社

企业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篇2

一、化危机为创新的契机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不少企业正面临着传统竞争优势减弱、外部需求减少、生产运行困难增多、经营风险加大等多重压力。但是, 国家接连出台一系列促增长、保稳定的政策措施, 给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在严峻形势下,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危机, 既要增强忧患意识, 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要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 未雨绸缪, 沉着应对, 以把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总体来看, 在危机面前, 那些经济外向程度较高, 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 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多属于低端制造业, 科技投入不多的企业, 其增长放缓、利润下降、出现亏损、生存困难等向题已凸显出来。历史表明, 每一次大的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只有依靠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 受危机影响才会变小, 走出危机才会更快, 危机过后的发展也才能更为迅速。危机的倒逼作用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需求, 科技创新正迎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企业要想真正冲出困境, 必须自立自强。过去那种资源高消耗、劳动力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已经走到时代的尽头, 传统的发展方式支撑不了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才能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才能使企业永远处于发展前沿, 才是应对任何经济衰退的治本之策。

二、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的经济命脉是产业, 产业的细胞是企业, 企业的活力关键在创新。

1. 推进技术创新,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要把支撑发展作为技术创新的立足点, 在坚持技术引进的同时, 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力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进而推动产品优化升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技术创新是三种基本方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利于快速缩短与先进水平的差距, 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则更有利于形成专有技术。世界上的许多跨国公司都是通过原始创新掌握专有技术、通过集成创新在某一产业奠定“盟主”地位的。因此,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应把重点放在提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上。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的市场化导向, 以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 大力开发市场急需的新产品,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开拓新市场, 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已经成为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武器。现在国际上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 都已经采取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技术———专利———标准”战略, 谋求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竞争。有关资料表明, 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 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从而严重制约了发展的步伐。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水平不能只看经济总量, 更要看质量。而衡量质量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就是看其产品知识、科技含量的高低, 这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意。因此, 企业要多方创造条件, 建立知识产权的创新开发、实施应用、转移扩散和管理保护等完整的体系, 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能力, 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 重视管理创新,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课题, 没有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根基。因此应通过构建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切实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在对内部的人、财、物状况及外部的市场环境、社会条件诸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完善业务流程, 确保各项业务有序、有效运行, 防止顾此失彼现象和短期行为的发生。要善于抓住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收入分配等一些关键环节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使各项机制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共同发挥作用, 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应统筹考虑与即期业绩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各种问题, 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健全管理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真正做到实现眼前利益不损害长期利益, 谋求当前发展有利于未来发展。

4. 加强人才培养,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企之路。应始终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完善人才培养的思路, 确定人才开发的重点, 创新人才使用的机制。要把人才开发的重点放在创新型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产权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 形成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人才团队。要把人才使用的重点放在激发其活力和潜能上, 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 逐步建立起突出创新能力和岗位绩效的考评机制, 渠道畅通、形式多样、能力为本的使用机制, 即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努力做到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

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依靠其自身努力的同时, 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求发展的社会环境。

1. 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从科技发展规律来看, 几乎所有竞争型技术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企业。所以, 企业必须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政策要素、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金要素、管理要素和公共服务要素向企业集聚, 使企业担当起创新主体重任,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 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促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2. 从创新链的角度来营造外部环境。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 这一“创新链”具体包括: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围绕创新形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信息资源、物流平台等。政府的科技投入和政策设计, 应围绕整个创新链的薄弱环节, 有目的地布置力量, 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使整个创新链完整、活跃起来, 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创新的运营成本。

3. 引导企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场金融危机不仅使许多企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的诸多矛盾充分暴露, 而且形成了助推产业升级的强大外部力量。要引导企业以国家的产业和技术政策为导向, 通过市场力量, 淘汰落后、低效产能, 促使那些丧失竞争力的企业抓紧技术改造和调整产品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中,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三来一补、两头在外、没有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完全靠订单“吃饭”的企业。这些企业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 向产业深度发展, 向产业链中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由做大转向做优做强。

企业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篇3

关键词:技术自主创新 中小企业 核心竞争力

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对培养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够重视。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灵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主要从以下两点表现出来:①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自身的能力有限,就导致我国的中小企业对于自主创新的科研投入较少,相关的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因此在国际上普遍认为,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研发经费就需要占据销售额的5%以上,足见两者差距之大;②要想科研创造环境氛围浓厚,就需要重视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人才不匮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避免专利被剽窃、商标被仿冒等现象,避免削弱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通过自主创新占领产业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够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能够集聚资源和要素,才能保证强劲的发展势头,才能真正具有并释放强大的能量,长期获利不被取代,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技术自主创新的概念

技术自主创新,顾名思义,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在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的条件下所取得技术进展或突破,并成功实现商业化的活动。

技术自主创新具有三个鲜明的独有特征:①创新活动的内生性。内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形资源(企业内部拥有的人、财、物)支持的内生性;另一个是无形资源(企业自身知识与能力的拥有和积累)支持的内生性;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的无形资源比有形资源对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所起的作用更大。②创新成果的内在性。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自主性,因此,其所创造的技术成果及效益的享有就具有内在性,其具体表现为企业可以排他性的使用所开发拥有的技术成果。③与本企业经营领域的密切相关性。这是因为企业本身在这一领域拥有较丰富的知识,其创新的起因,也往往是由于日常经营中遇到了非革新不可的问题,或为了在这一领域具有更大的优势地位,从而寻求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技术创新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要完成一项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专门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关键性核心技术,也有辅助性外围技术,复杂的创新更是如此。对某一企业而言,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要独立开发其中的所有技术,只要企业独立开发了其中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打通了创新中最困难的技术环节,独立掌握了核心技术原理即可,辅助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既可自己进行,也可委托其他企业和组织进行,或通过技术购买解决。

2 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的优缺点

技术自主创新模式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为了保证企业长期技术积累和研究产物的发展。其优点如下:首先,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内部适用性。由于企业是根据自身内部需要进行的创新,其成果一般是直接为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服务的,同时,在产业化阶段的经营管理也不存在复杂的磨合期,因此,其技术创新成果具有的内部适用性。其次,企业自主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及管理能力,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积累实力,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技能、积累了知识。再次,技术自主创新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先发优势。创新的成果一般属于创新企业内部所有,而且所创新的成果具有先进性和独有性,这种情况常常能为企业带来先发优势,使竞争对手处于被动,或成为其跟随者。最后,成功的技术自主创新成果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企业创新的成果,很多是为节约成本进行的创新,这可以直接带来效益的提高。若获取该领域的垄断地位,将会产生大量的超额利润。

自主创新模式虽然有上述优点,但同样也存在缺点。①其高投入所带来的高风险。②企业在产品开发、试制、规模生产和服务的推广初期都会面临一定困难。③在市场营销方面,自主创新企业需要在市场开发、广告宣传、用户使用知识普及方面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

3 企业对技术自主创新活动的认识

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成为技术开发中最大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将逐步通过技术开发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通过关键技术、关键工艺的开发,重大设备的研制等,将这些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用于生产,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显而易见,只有企业才能完成技术创新的全部工作。

快变市场与高技术环境的形成,就需要使技术自主创新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技术创新能力代表这企业的核心能力,而技术自主创新战略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创新技术行为也已被多数厂商视为利润最大化的首要途径。其创新活动贯穿从基础研究到商品化全过程,见图1。

图1 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过程图

4 自主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4.1 技术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形成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径。核心能力是动态发展的,体现组织的系统化能力,并使可控资源获得最大收益。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且也是一个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技术自主创新的成果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去,可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升竞争优势创造诸多条件,例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时间产量、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等等。

4.2 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是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中小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能力,就需要不断改革发展,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以此确保企业竞争的优势。如果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就会使产品陷入结构雷同、竞争缺乏的不利境地,甚至遭到市场竞争的淘汰。企业为了能够加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在每个中小企业的适用性,就需要企业每个价值链环节都能够与技术挂钩,通过技术创新真正渗透并应用到企业竞争中去。而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没有竞争的优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避开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技术自主创新并独占某一价值性领域。

4.3 技术自主创新对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应。①技术创新的自催化效应。企业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技术创新主题和高科技发展的地方。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涌现出来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外部环境中的技术问题,中小企业就具有了一定的自催化功能。②技术创新的低成本扩散与收益放大效应。技术创新成果在中小企业内部进行技术扩散的时候,为了实现创新规模经济性、增加创新收益的主要手段。在中小企业经营中,由于技术创新成果构建构成新技术,使得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或产业中不断扩散和渗透出去看,使中小企业技术扩散产生“收益倍放”效应。③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由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可增强中小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即更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追求的不仅是如何在当前的市场做得更好,而是如何获得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地位。同时由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特性和进入壁垒。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还是人力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在动荡而快变的社会环境当中,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而高效的生存发展下去,就需要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自主创新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来获取持续竞争的优势,使自身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赢得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郭斌著.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吴志红等.浅谈如何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5(2).

[3]吴爱民.我国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企业活力,2005(1).

[4]吴葛等.中国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J].科技与管理,2005(1).

[5]陈志华.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企业管理,2006(3).

摘要: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抗风险能力、竞争力差的弊病被充分暴露,因此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及重要性。

关键词:技术自主创新 中小企业 核心竞争力

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对培养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够重视。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灵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主要从以下两点表现出来:①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自身的能力有限,就导致我国的中小企业对于自主创新的科研投入较少,相关的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因此在国际上普遍认为,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研发经费就需要占据销售额的5%以上,足见两者差距之大;②要想科研创造环境氛围浓厚,就需要重视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人才不匮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避免专利被剽窃、商标被仿冒等现象,避免削弱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通过自主创新占领产业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够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能够集聚资源和要素,才能保证强劲的发展势头,才能真正具有并释放强大的能量,长期获利不被取代,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技术自主创新的概念

技术自主创新,顾名思义,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在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的条件下所取得技术进展或突破,并成功实现商业化的活动。

技术自主创新具有三个鲜明的独有特征:①创新活动的内生性。内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形资源(企业内部拥有的人、财、物)支持的内生性;另一个是无形资源(企业自身知识与能力的拥有和积累)支持的内生性;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的无形资源比有形资源对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所起的作用更大。②创新成果的内在性。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自主性,因此,其所创造的技术成果及效益的享有就具有内在性,其具体表现为企业可以排他性的使用所开发拥有的技术成果。③与本企业经营领域的密切相关性。这是因为企业本身在这一领域拥有较丰富的知识,其创新的起因,也往往是由于日常经营中遇到了非革新不可的问题,或为了在这一领域具有更大的优势地位,从而寻求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技术创新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要完成一项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专门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关键性核心技术,也有辅助性外围技术,复杂的创新更是如此。对某一企业而言,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要独立开发其中的所有技术,只要企业独立开发了其中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打通了创新中最困难的技术环节,独立掌握了核心技术原理即可,辅助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既可自己进行,也可委托其他企业和组织进行,或通过技术购买解决。

2 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的优缺点

技术自主创新模式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为了保证企业长期技术积累和研究产物的发展。其优点如下:首先,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内部适用性。由于企业是根据自身内部需要进行的创新,其成果一般是直接为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服务的,同时,在产业化阶段的经营管理也不存在复杂的磨合期,因此,其技术创新成果具有的内部适用性。其次,企业自主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及管理能力,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积累实力,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技能、积累了知识。再次,技术自主创新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先发优势。创新的成果一般属于创新企业内部所有,而且所创新的成果具有先进性和独有性,这种情况常常能为企业带来先发优势,使竞争对手处于被动,或成为其跟随者。最后,成功的技术自主创新成果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企业创新的成果,很多是为节约成本进行的创新,这可以直接带来效益的提高。若获取该领域的垄断地位,将会产生大量的超额利润。

自主创新模式虽然有上述优点,但同样也存在缺点。①其高投入所带来的高风险。②企业在产品开发、试制、规模生产和服务的推广初期都会面临一定困难。③在市场营销方面,自主创新企业需要在市场开发、广告宣传、用户使用知识普及方面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

3 企业对技术自主创新活动的认识

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成为技术开发中最大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将逐步通过技术开发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通过关键技术、关键工艺的开发,重大设备的研制等,将这些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用于生产,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显而易见,只有企业才能完成技术创新的全部工作。

快变市场与高技术环境的形成,就需要使技术自主创新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技术创新能力代表这企业的核心能力,而技术自主创新战略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创新技术行为也已被多数厂商视为利润最大化的首要途径。其创新活动贯穿从基础研究到商品化全过程,见图1。

图1 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过程图

4 自主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4.1 技术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形成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径。核心能力是动态发展的,体现组织的系统化能力,并使可控资源获得最大收益。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且也是一个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技术自主创新的成果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去,可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升竞争优势创造诸多条件,例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时间产量、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等等。

4.2 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是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中小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能力,就需要不断改革发展,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以此确保企业竞争的优势。如果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就会使产品陷入结构雷同、竞争缺乏的不利境地,甚至遭到市场竞争的淘汰。企业为了能够加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在每个中小企业的适用性,就需要企业每个价值链环节都能够与技术挂钩,通过技术创新真正渗透并应用到企业竞争中去。而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没有竞争的优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避开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技术自主创新并独占某一价值性领域。

4.3 技术自主创新对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应。①技术创新的自催化效应。企业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技术创新主题和高科技发展的地方。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涌现出来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外部环境中的技术问题,中小企业就具有了一定的自催化功能。②技术创新的低成本扩散与收益放大效应。技术创新成果在中小企业内部进行技术扩散的时候,为了实现创新规模经济性、增加创新收益的主要手段。在中小企业经营中,由于技术创新成果构建构成新技术,使得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或产业中不断扩散和渗透出去看,使中小企业技术扩散产生“收益倍放”效应。③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由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可增强中小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即更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追求的不仅是如何在当前的市场做得更好,而是如何获得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地位。同时由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特性和进入壁垒。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还是人力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在动荡而快变的社会环境当中,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而高效的生存发展下去,就需要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自主创新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来获取持续竞争的优势,使自身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赢得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郭斌著.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吴志红等.浅谈如何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5(2).

[3]吴爱民.我国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企业活力,2005(1).

[4]吴葛等.中国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J].科技与管理,2005(1).

[5]陈志华.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企业管理,2006(3).

摘要: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抗风险能力、竞争力差的弊病被充分暴露,因此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及重要性。

关键词:技术自主创新 中小企业 核心竞争力

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对培养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够重视。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灵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主要从以下两点表现出来:①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自身的能力有限,就导致我国的中小企业对于自主创新的科研投入较少,相关的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因此在国际上普遍认为,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研发经费就需要占据销售额的5%以上,足见两者差距之大;②要想科研创造环境氛围浓厚,就需要重视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人才不匮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避免专利被剽窃、商标被仿冒等现象,避免削弱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通过自主创新占领产业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够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能够集聚资源和要素,才能保证强劲的发展势头,才能真正具有并释放强大的能量,长期获利不被取代,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技术自主创新的概念

技术自主创新,顾名思义,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在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的条件下所取得技术进展或突破,并成功实现商业化的活动。

技术自主创新具有三个鲜明的独有特征:①创新活动的内生性。内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形资源(企业内部拥有的人、财、物)支持的内生性;另一个是无形资源(企业自身知识与能力的拥有和积累)支持的内生性;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的无形资源比有形资源对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所起的作用更大。②创新成果的内在性。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自主性,因此,其所创造的技术成果及效益的享有就具有内在性,其具体表现为企业可以排他性的使用所开发拥有的技术成果。③与本企业经营领域的密切相关性。这是因为企业本身在这一领域拥有较丰富的知识,其创新的起因,也往往是由于日常经营中遇到了非革新不可的问题,或为了在这一领域具有更大的优势地位,从而寻求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技术创新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要完成一项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专门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关键性核心技术,也有辅助性外围技术,复杂的创新更是如此。对某一企业而言,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要独立开发其中的所有技术,只要企业独立开发了其中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打通了创新中最困难的技术环节,独立掌握了核心技术原理即可,辅助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既可自己进行,也可委托其他企业和组织进行,或通过技术购买解决。

2 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的优缺点

技术自主创新模式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为了保证企业长期技术积累和研究产物的发展。其优点如下:首先,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内部适用性。由于企业是根据自身内部需要进行的创新,其成果一般是直接为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服务的,同时,在产业化阶段的经营管理也不存在复杂的磨合期,因此,其技术创新成果具有的内部适用性。其次,企业自主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及管理能力,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积累实力,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技能、积累了知识。再次,技术自主创新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先发优势。创新的成果一般属于创新企业内部所有,而且所创新的成果具有先进性和独有性,这种情况常常能为企业带来先发优势,使竞争对手处于被动,或成为其跟随者。最后,成功的技术自主创新成果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企业创新的成果,很多是为节约成本进行的创新,这可以直接带来效益的提高。若获取该领域的垄断地位,将会产生大量的超额利润。

自主创新模式虽然有上述优点,但同样也存在缺点。①其高投入所带来的高风险。②企业在产品开发、试制、规模生产和服务的推广初期都会面临一定困难。③在市场营销方面,自主创新企业需要在市场开发、广告宣传、用户使用知识普及方面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

3 企业对技术自主创新活动的认识

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成为技术开发中最大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将逐步通过技术开发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通过关键技术、关键工艺的开发,重大设备的研制等,将这些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用于生产,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显而易见,只有企业才能完成技术创新的全部工作。

快变市场与高技术环境的形成,就需要使技术自主创新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技术创新能力代表这企业的核心能力,而技术自主创新战略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创新技术行为也已被多数厂商视为利润最大化的首要途径。其创新活动贯穿从基础研究到商品化全过程,见图1。

图1 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过程图

4 自主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4.1 技术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形成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径。核心能力是动态发展的,体现组织的系统化能力,并使可控资源获得最大收益。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且也是一个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技术自主创新的成果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去,可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升竞争优势创造诸多条件,例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时间产量、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等等。

4.2 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是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中小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能力,就需要不断改革发展,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以此确保企业竞争的优势。如果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就会使产品陷入结构雷同、竞争缺乏的不利境地,甚至遭到市场竞争的淘汰。企业为了能够加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在每个中小企业的适用性,就需要企业每个价值链环节都能够与技术挂钩,通过技术创新真正渗透并应用到企业竞争中去。而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没有竞争的优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避开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技术自主创新并独占某一价值性领域。

4.3 技术自主创新对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应。①技术创新的自催化效应。企业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技术创新主题和高科技发展的地方。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涌现出来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外部环境中的技术问题,中小企业就具有了一定的自催化功能。②技术创新的低成本扩散与收益放大效应。技术创新成果在中小企业内部进行技术扩散的时候,为了实现创新规模经济性、增加创新收益的主要手段。在中小企业经营中,由于技术创新成果构建构成新技术,使得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或产业中不断扩散和渗透出去看,使中小企业技术扩散产生“收益倍放”效应。③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由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可增强中小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即更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追求的不仅是如何在当前的市场做得更好,而是如何获得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地位。同时由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特性和进入壁垒。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还是人力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在动荡而快变的社会环境当中,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而高效的生存发展下去,就需要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自主创新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来获取持续竞争的优势,使自身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赢得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郭斌著.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吴志红等.浅谈如何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5(2).

[3]吴爱民.我国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企业活力,2005(1).

[4]吴葛等.中国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J].科技与管理,2005(1).

企业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篇4

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最根本手段

二公司 苌建奎

今年,集团公司党委根据股份公司党委、纪委的有关要求,决定在全公司开展“执行力建设年”活动。我认为,开展此项活动非常之必要。所谓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完成自己所被指定的工作和任务。简单的来说,执行力就是将人员流程、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合理进行运用,以达到战略规划的实现和改进。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加强执行力。可以说,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执行力是否到位。

要抓好执行力建设,首先我们要明确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所在,正如集团公司在《开展“执行力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中所言:执行力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战斗力,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只要企业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好的带头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执行力就一定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企业就一定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一、明确执行力建设年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按照集团公司“三会”精神以及年度总体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密围绕“实施国际化战略、区域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保持发展规模,提升发展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大力强化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执行意识、落实执行要求、提高执行能力、加强执行监督,全面提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水平这一总体要求,大力强化“三重一大”、“六个集中”、《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协作队伍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标准”等“五项制度”的落实,将班子建设、市场开发、项目管控、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执行力建设活动的开展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二、执行力建设要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管理岗位 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不仅要提高企业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的整体执行力,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企业的系统执行力,从而行成企业的执行力、竞争力。加强执行力建设必须将企业的激励机制和执行力联系起来。通过绩效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职工积极进取,埋头苦干,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度。在一个企业中,仅有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具有执行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执行力烙进职工的思想意识中去,要建立一种企业执行文化。用预订的指标、竞争的氛围和积极的评价,引发员工的成就动机,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内驱力、达到全员沟通、全面执行、全方位落实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理顺企业的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公司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的要求。

三、正视企业在执行力建设中所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来,集团公司相继开展了标准执行年、流程管理年、项目管理认证、“20化”管理以及精细化管理等各种管理活动,逐步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二公司也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不同时期的管理目标和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但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企业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就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执行力不到位,这种不到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我们的管理意图和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实际还存在差距,不为广大干部员工所认知和接受;二是我们的管理制度没有简单化、明了化,广大干部员工在大量繁杂的管理制度面前无所适从;三是我们对新的管理制度宣传还不到位,干部员工对新的制度学习、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四是我们的检查、指导还不到位;五是我们在一些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管理办法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之处,使广大干部员工失去了对新的管理制度执行的积极性。

四、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要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首先我们要结合企业实际来谋划我们企业的管理思路和管理制度,使我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为广大员工所认知和接受;其次要将我们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梳理和完善,使之紧贴企业的管理实际,并使之简单化和明了化,切实具有可操作性;其三要将我们的管理意图和管理制度渗透到没一个员工的心里,真正做到使标准成为习惯;其四加大对管理制度的检查和督导,特别是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要及时的落到实处,不要使管理制度成为约束员工的羁绊,而要使之成为激发员工的动力。

五、领导干部要率先成为执行力建设的楷模

领导干部率先成为执行力建设的楷模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一是它能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执行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过程,是变计划、方针、政策等实践理论为现实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领导干部各种能力(包括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授权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提升意味着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为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协调发展,也必须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

二是它能贯彻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管多好的思想、理念、决策、计划,只有转化落实为具体行动,才有强大生命力,否则,都是纸上谈兵。基层领导的执行力不强,企业的科学发展观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就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它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意味着降低执行资本、提升管理效能、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效率、注重执行过程的公平与公正问题,而这些反应到经济社会的现实上,必然是使其达到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呢?“完美的执行力,需要精神信仰来支撑,需要激情和能力去推进,需要制度措施来保障,需要用奖励惩罚来促进。”这就告诉我们,提升执行力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要端正态度。军令如山,军队方能制胜;政令不畅,管理止步不前。而号令不畅的原因首先可以归结为员工的态度不端正,而端正态度必须从加强思想作风抓起。有些干部由于态度不端正,导致思想滑坡,不思进取,贯彻执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降低,遇事推诿,懒惰散漫。端正态度就是要使其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清除错误的思想意识,提高执行意识,并激发出对于执行的激情和热情,使彼此在执行过程中合力。

二要完善制度。制度的不完善可以造成对执行效率的消减,而好的制度可以使执行的功效倍数放大,我们要通过对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建立健全执行力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要加强学习。有些干部执行能力低,不是由于主观上的不愿意,而是一方面理解水平低,执行力差,对上级决策意图理解、领会不渗透;另一方面是由于工作方法少,执行力弱,办事不求细化。因此在国际国内形势急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提升认识世界形势和当前局势的能力,提升理解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增加应对各种新情况的办法。

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 篇5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任何一个企业如若立足于市场经济的不败之地,都必须创新:观念的创新——创新的思维方式、制度的创新——创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产品的创新——不断向社会推出新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的形式包括五种:①改进一个新产品;②开辟一个新市场;③找到一种原料的新来源;④发明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流程;⑤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只有不断的创新设计,才有不断的市场和不断的高额利润。

1.1 设计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近二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对于设计的需求也日趋旺盛,同时中国企业对设计的认识也逐渐深刻,由过去对海外产品的简单模仿到如今意识到独特的设计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创新要求设计公司会用全新的视点关注企业的议题并产生构想为企业寻找新的突破口。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因此企业创新设计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设计企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即使进入了市场经济,处在经济高度增长时期,设计也没有像预想的那样迅速发展。对设计观念含糊不清,也导致了我国设计发展道路的崎岖。许多企业为追求效益而“急功近利”,甚至“抄袭”或“模仿”国外的产品,重视了加工技术,而忽视了对开发创新产品的创造性人材与技术力量的培养。

当然,国内也不乏一些在工业设计上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例如:海尔集团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长期聘用国外知名专家,每年投入开发设计费用多达8000多万元,不断有新设计的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电脑等产品推向市场,促进集团每年销售额平均以80%以上的速度增长。美的、联想等集团也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中心,为他们的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尽管如此,我们的对工业设计的认识和开发,与工业设计本身应有的影响和所应发挥的作用相比,仍远远不及国外。

中国的建筑设计企业的实力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创新设计上更是不能与国外的建筑设计企业相比,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重大项目反而让国外的设计单位

1.2 设计发展

曾有一位美国教授谈到:50年前,企业是价格上的竞争,如今是质量的竞争,而未来则是设计上的竞争。企业是一个系统,如果说产权设计、战略设计、组织设计、营销设计四项设计造就了企业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向设计竞争方面转化,而创新是设计的灵魂,他是企业最具竞争力,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未来的社会里,设计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设计管理

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它对于企业的作用也逐渐增大,设计已成为增加企业生产力,使商品具有独创特性的战略手段并发挥其功能,也就是说,设计开始在经营活动中直接发挥作用,设计管理正是使设计有效地发挥这种作用的方法。今天,设计管理已不仅停留在企业自身的管理,如组织、人事、经费、设计方法、程序、评价等的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从企业的总体观念出发,使设计在构筑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新产品开发和新的生活价值的创造性做出贡献。

2.1 设计管理的重点――创新

设计管理在不同的成品周期有它不同的重点,在不同的时期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而创新是设计管理中重中之重的任务,每一个时期都不会缺少创新活动。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开发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设计管理在不同的阶段参与的设计领域重点不同。

设计管理可以通过概念设计,提出有核心性的概念。比如汽车公司每年提出的概念车,以及在设计竞赛中的概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可以把对未来的设想可视化,从而把概念明确化,从而可以直观地进行判断。通过这种概念的创造与发想,引导技术进行革新,创造出新的核心产品,可以为公司树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2 创新的作用及效果

80年代的英国,当时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分析英国经济状况和发展战略时指出,英国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设计创新。她这样断言:设计是英国工业前途的根

本。如果忽略优秀设计的重要性,英国工业将永远不具备竞争力。英国在这之后,大力发展设计创新,有利的推动了工业的发展,经济也逐步的恢复了活力。日本二战后,从50年代引入产品设计,提出“设计立国”,将设计创新作为日本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70年代的腾飞,使日本从经济落后国家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和欧共体比肩的经济大国。1994年海尔集团与GK公司合资建立了海高设计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长期聘请国外知名专家,进行设计创新,每年投入设计创新费用8000多万元,不断有新设计的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电脑等产品推向市场。海尔产品广泛行销海外世界市场就是一个证明。在洗衣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海尔开发设计出了小容量洗衣机——“小小神童”,不但填补了市场空缺,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而且也填补了世界空白。像如此的产品设计创新,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市场利益,而是带来了整个行业的革新和消费者生活观念与生活习惯的革新。这些高投入获得了高回报,促进集团每年销售额平均以80%以上的速度增长。

以上的事实说明,创新不仅仅能够挽救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它更是企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力量。设计创新活动为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因此说创新是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参考文献:

《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

企业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篇6

我国保险企业核心企业竞争力分析

本文试图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并分析我国保险企业的状况,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何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在此基础上罗列出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以此为基础而提出有效途径提高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何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虽然由于各位学者所着眼的角度不同,得出的定义也不完全相同,但是关于核心竞争力定义的探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什么是竞争力,二是什么是“核心”的竞争力。什么是竞争力呢?简单说来竞争力就是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企业能够做的比其他企业更好的能力,是由由外及内多个层次构成的,越深层次的竞争力一般来讲持续的时间越久也越稳固,而内层次的竞争力往往是内层次竞争力产生的基础和原因。所以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力,它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比较明显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同时,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具有“相对性”,它是竞争力众多层次中的某一层或几层,是相对的“核心”。这种相对的核心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限制下成立的,特别是时间范围。

所以综上所述,基于前人的研究和以上的讨论,本文提出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并且是难以模仿的,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较为稳定的,依托于企业的整体并且在企业各种资源与能力要素的整合协调下产生的能够使企业在较长的时空范围内保持竞争优势的竞争力体系。

(二)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保险企业与所有企业一样,都是企业组织的形式,其核心竞争力定然有着与所有企业一样的共性。但是由于其经营方式以及所处行业环境等与其他行业企业有很大不同,因而体现在核心竞争力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保险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保险企业无法通过市场分割或垄断为基础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其次,保险技术或产品无法中请专利,竞争对手是否能够推出同质产品完全取决于竞争对手的模仿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判断,而保险产品创造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保险产品的设计还取决于基于保险产品的服务质量和内容,模仿者完全可以凭借更增值和优质的服务来战胜创新者,因此,单纯以某一新产品来构建核心竞争力

等方面。保险公司的经营以风险为中心,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其发生收益以及损失的概率以及金额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并月_这种不确定性山于保险公司业务对象的广泛性而更加的明显,因此与一般制造业企业不同,保险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是重中之重,管理好了风险也就使企业在获得较高收益的情况下能长期存续,它反映了企业高效安全运用资金的能力。

(4)企业文化

保险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企业对于客户而言有更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信息优势,客户在谈判中往往处于劣势的地位。这就使客户在交易时往往保持着怀疑的态度。而且,部分保险公司在业务操作中违规操作如强制退保或不规范操作等也影响了大众对保险公司的认识,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形象。因此,保险企业要创建能让客户信任企业的文化,在为客户提升价值的基础上获得自身的利益。

包括对现有产品的建议以及潜在的尚未被开发的需求,这些都会成为企业产品改进和创新的重要信息。本研究中认为提升我国保险企业市场开拓和维护能力的方法有:注重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忠诚度,通过对销售渠道创新和对渠道之间的冲突进行管理降低内耗增加竞争力。

(三)树立诚信与服务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提高对我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他们的提高受企业文化很大的影响。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具有最持久的作用,企业的动力和员工的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产生改变的。甚至可以说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会受企业文化特点的影响。因此,树立诚信的、能够凝聚员工并且能够获得客户认可的企业文化是提升我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建立诚信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首先我国保险企业要建立提高服务质量的策略和措施,在策略和措施的执行中规范员工的行为,久而久之便会形成顾客至上服务至上的企业文化。

其中,提高我国保险企业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客户之上的意识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2)提供专业化和系统化的保险服务。售前、售中及售后都要注重提升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篇7

关键词:经济效益,提高,发展

党的十四大,实现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而使企业挣脱了束缚,走向了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但我们也看到,有的企业不能适应这种转变,思想陈旧,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条件的思路组织生产,从而使企业效益不高,产品落后,甚至出现亏损,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深挖企业潜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快企业的发展。

1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任然比较

低下近几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率在10%以上,高的年份达到20%以上,而亏损面和亏损额却在不断上升。实践证明,企业能不能扭亏增盈,提高效益,加快发展,主要在于企业自身。目前,企业的经济效益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市场观念淡薄,思想不解放,思路不开阔。

思想观念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企业亏损,效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改革力度不大,包袱沉重,活力不足。

在大多企业中,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不彻底,不能建立正常的用人机制,并且仍然存在分配上的大锅饭。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占生产一线工人的很大比例,人浮于事,因人设岗,冗员严重。单一的经营形式不敢突破,求稳怕乱,形成了企业亏,效益差,改革难的恶性循环。

1.3 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产品没有竞争力。

根据亏损企业的调查,这些企业大部是老企业,不少原是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或是搬迁三线建设的骨干企业,对国家的回报达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际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当这些企业处于黄金年代的时候,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利润全部上缴,折旧费很低。近几年,虽然执行加速折旧法,折旧率有所提高,但提高不大,导致技术,设备逐渐落后,产品质资价高,品种单一,丧失竞争力。

1.4 管理混乱,制度松弛,浪费严重,资产流失。

根据调查,这些亏损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劳动无定额,物耗无核算,质量无检验,资金、设备、人力的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形成“高消耗,低效益”的状态。

1.5

决策失误,盲目立项,投资效益差。

1.6 企业领导人素质低,领导班子闹矛盾,内耗致亏。

在大体相同的宏观条件下,企业是亏是盈,企业领导人的素质高低,领导班子同心协力与否,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 提高效益的根本动力在企业内部

2.1 向完善管理要效益。

管理是企业的基础工程,它与企业的盛衰有着直接的联系。企业管理如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就必然产生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扯皮推诿,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等不良现象。我们应总结经验教训,正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确立“效率即效益”的观念,以完善管理,提高效益为突破口,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为此,首先是提高决策效率。二是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提高生产效率。

2.2 向优质高产要效益。

产品竞争说到底是质量和成本的竞争。质量不同的产品,质优者胜;质量相同的产品,价廉者胜。企业的竞争力就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上。一个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光有质量优势或光有成本优势都是不够的,只有两者兼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威风八面。

2.3 向科学技术要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并把它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实现以比较少的投入,取得比较大的输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2.4 向营销策略要效益。

企业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篇8

一、好读书,读好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读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广泛地阅读,养成广泛阅读各种书刊报纸的习惯,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吸收新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要强调读原著,也可以通过看电影、看电视、看连环画来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对文本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用读书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坚持每天30分钟课外阅读,可以利用晨读、入睡前的这些时间,也可以把时间分散,关键是要做到持之以恒,要像刷牙洗脸那样成为一种习惯。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读室、宣传栏、板报和班级图书角、班报等阵地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写读书心得,交流读书体会,学生之间可以开展阅读竞赛。教师的身体力行能带动学生的读书活动,能把读书计划进一步落实。随着学生读书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能提高。

要读好书,书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书籍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如今的孩子大都很喜欢看书,我们经常在学生的课桌中发现一些校园小说或网络小说之类的快餐文学,读这样的书有些时候会有消极影响。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这就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外,教师可以开列必读书目,指导学生购书,读小说名著、名家散文、古典诗词、历史典故等。多读多背、熟读成诵,不断扩大阅读面,细细品味可以让学生的感情更加细腻,在细节中注重点点滴滴的情感,美与丑的对比,善与恶的体察。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在遇到话题时便能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内心情感。只有博闻强记才能使日后的写作变得游刃有余。

二、勤动笔,抒真情

读是写的基础,先读后写,在读范文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古人读书时往往边读边加批注,真正做到读和写的有机结合,有了这一基础,他们在写作时游刃有余,观点鲜明,感情真挚。如今的中学生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真正自己主动动笔写作的很少,老师课堂上过多强调写作的技巧如开头、结尾等,忽视了选材,使得部分学生提起笔就是“旧事重提”,行文中不能抒发真情。优秀的作文必定思路清晰,观点积极向上,抒发的感情浓烈又能引起共鸣。如何做到这些呢?

1.善于整理自己的思维

学生学写文章,从某种意义讲是学“想”,想得正确,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当下很多学生作文思路不清,虎头蛇尾或是头重脚轻,详略失当。下笔前仅仅考虑了写什么,而忽视了怎么写,怎么表达生动的问题,致使行文随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文章自然入不了阅卷老师的眼。那么,如何整理自己的思维呢?写记叙文,要确定好叙述角度、叙述线索、叙述顺序,还要注意伏笔、照应和过渡。可简要列提纲,按照提纲写,思路定不会混乱。比如,中考满分文《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作者化用古诗词用“小桥”、“流水”、“人家”三个小标题,从桥到水再到人,层层深入,文章层次递进之时,读者的情绪也被逐步带入。再如,《云散天蓝》,作者按照故事情节,分别用“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三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展现情感发展的轨迹,使主题更加突出。

2.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位老师说“会说话就会写作文”。其实际意思就是要求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说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说话的条理,精炼说话的内容,努力把说话的内容转化成文本,这就是写作。所以,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 读书笔记。每周2-3篇,规定篇目,教师多找些感情真挚或富含生活哲理的文章,中考记叙文或散文就是不错的选择。(2)续写故事。如课本中《窗》、《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等。学生通过续写,一方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把自己对人物的独到体会写出来,我们在批阅这些作文时,定会看到那些让我们感动的文字,并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3)对生活中热点问题进行评说。教师可以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针对某个问题,让他们有话可说。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3.努力用文字来描述自己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翻开近年中考作文试题,“真情实感”的要求是共同的表述。“感情真挚”是文章的根本。很多人为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留下眼泪,写自己的痛楚,写欲哭无泪的母亲,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歌功颂德,真实细腻的描写,感染了每一位读过此文的读者。我们要留心生活,切忌去写自己从没参与过的事,没见过的人。生搬硬套,只能给人华而不实之感。要学会抒情,要有感而发。在平凡的叙述中通过细节传情、借物传情,决不能胡编乱造、感情浮泛。比如,中考满分作文《让我悄悄告诉你》,写母亲“准备早餐”、“下楼发动车子”、“坚定的眼神”、“一句叮嘱祝福”四个平凡细节渗透出浓浓的母爱,同时作者也“四次”“悄悄地”告诉妈妈心里话,饱含对母亲的关爱感激。作文感情真挚才能打动读者。

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长期积累、长期坚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并持之以恒地贯彻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读书和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根本途径。

企业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篇9

节能降耗是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据有关部门统计,煤炭行业中,仅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主通风机、水泵就有1万余台,总装机容量200多万kW,加上其它的`风机、水泵耗电量一般都占原煤电耗的40%以上,约60亿kW・h.而这些风机、水泵,有相当一部分是六七十年代的老旧杂设备,安全运行已很难保证,就更谈不上效率了.

作 者:孙成群  作者单位:鹤壁矿务局 刊 名:煤炭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COAL ECONOMIC RESEARCH 年,卷(期): “”(3) 分类号:F4 关键词: 

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篇10

食唯鲜寿民伟推荐

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如何满足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对不同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反应,制定不同的竞争策略便成为每个企业经营者优先考虑的课题。于是,以区分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架构应运而生,这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根据这种设想构建的组织架构与市场关系密切的部分通常由公司本部与市场密切相关的部门、各地的业务部、区域平台(或分公司)共同构成营销、销售、服务网。随着各事业部派驻区域人数的增加,设立区域机构从而加强对外派人员的管理,提供有效行政支持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横向管理线条的出现与纵向管理线条自然构成矩阵式网状结构,这种架构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矩阵管理架构的优势

1.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和扩展性。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经营不断进入新的产品领域和竞争领域,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易于扩展的组织结构模式,避免每次结构调整都需要伤筋动骨,给经营带来损失。矩阵式结构可以很容易地以产品事业部方式扩充新的建制,而不必对整体架构做出调整。因此具有良好的前瞻性。

2.面向产品市场设计的组织架构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意识。不同的产品进入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或直销,或分销,或代理,或OEM、ODM。每个产品事业部都可以根据市场特点制定不同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市场推进策略,有效避免产品策略、市场策略的一般化、简单化,能收到更好的开拓市场效果。

3.横向针对区域市场设计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加强对区域市场开拓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消费心理、价格承受能力也不一样,竞争对手的实力强弱情况也是千变万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区域市场策略与竞争对手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较量,是攻城掠地式的开拓区域市场的明智做法。

4.经营计划的制定、执行情况的监控、考核办法的设计都比较简单,线条清晰。以产品为主线,以产品事业部为对象,销量、利润、费用、渠道建设等主要经营指标分解下达给各产品事业部,责权利挂钩,确保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但事情总是一分为二,这种模式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点。例如矩阵管理框架的节点太多,资源投入大,运营成本上升;纵向与横向管理线条交叉,使责、权、利结构设计、管理流程的设计复杂化;各纵向事业群体之间的联系弱化,不利于资源共享;不同产品线汇集于区域机构,不同的市场策略在这里可能产生摩擦、碰撞,内部管理难度较大,较难形成统一的意志,等等。内部结构性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优势就可能变成劣势,并最终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矩阵框架结构的弱点,扬长避短!

纵向与横向管理线条交叉的节点数增加、人员膨胀是矩阵式管理架构的一大特点。从上图不难看出,这是个大公司发展架构。图中产品事业群可以是事业部,也可以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并向下延伸直到各地分公司、业务部、分销商、代理商、系统增值商。随着产品线的不断增加,事业群个数将从事业部(子公司)的结构高点开始形成建制的横向扩展。由于各产品事业部在每个地区均有一个节点,N个产品事业部的节点数较之单一销售事业部(子公司)方式多了N-1倍。如果每个节点一个业务经理,经理人数是原来的N倍。有官必有兵,官多兵也多,人员的膨胀是必然的。可能导致的问题有: ①工资、费用攀升;

②人力资源紧张,人员素质跟不上导致区域机构管理不善; ③各业务线节点工作量不均,可能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你的位置:21CN.COM-->文教-->管理沙龙-->战略管理-->正文 2.纵向、横向多管理线条交叉,管理难度加大 ①各产品事业群间的联系弱化

由于各产品线独立纵向接受指令、分配任务、接受考核、分配所得,因而构成纵向利益共同体。这种利益共同体的活动以产品线为中心,承受着销量、利润、费用、员工期望值的巨大压力,因而追求共同体利益最大化(非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在所难免,这必然导致纵向事业群之间的横向联系、配合退化。当两产品线无法明确区分界限时(例如商用、家用电脑),各自制定的政策、策略产生交叉影响、利益发生冲突的机会增多,经营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成分增加。受影响的除公司内部各部门外,还包括代理商、分销商。随着产品事业群个数的增加,管理难度呈上升趋势。

②区域机构的作用定位和组织结构设计困难

矩阵结构中区域机构的作用定位、与多个产品事业部之间的隶属关系是管理流程设计的基础。区域组织结构设计既要维护产品事业部的领导权威,保证产品事业部的全国性市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得到实现,又要赋予区域机构必要的权力,使之能对区域内分属各产品事业群的人员、分销商、代理商实行有效管理,达到拓展区域细分市场的目的,真正体现矩阵式管理的优越性。要达到以上要求是比较困难的。说穿了就是各产品事业部与区域组织结构之间的责、权、利如何划分的问题。责、权、利是施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权力过度集中于事业部可能使区域机构徒有其名,缺乏内涵,发挥不出开拓区域市场应有的作用;权力过度下放,却又可能产生多个权力中心、各自为政、办事效率低的弊端,影响全局目标的实现。

③管理流程设计复杂化

管理流程程序化是确保矩阵式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措施。管理流程包括指令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程序化就是以文件、程序书方式明确规定涉及各流程的作业应遵从的顺序、约定、权限,程序化就是告诉每个人何事该向谁负责,接受谁的领导。例如,程序应规定计划制订流程、订单作业流程、用款审批流程、进出仓作业流程、信贷批准办法等,还应规定各产品事业部如何向各区域下达指令,是面向区域机构,避免越级指挥,还是直接面向机构内属本产品线的业务员。与根状组织结构不同的是矩阵管理存在纵向与横向流程交叉的问题,因此,矩阵结构的流程设计相当复杂。当一个人必须同时面对两个以上的直接领导时,困惑的事很多,必须加以明确。流程设计不合理,效率很低;规定不明确,办事人员往往感觉罔然,只好凭感觉做事,严重的可造成物流、资金流混乱,帐物不符,坏帐丛生,库存积压,后果可想而知。④产品策略、市场策略管理与协调较困难 一个事业部制定的产品定价策略、市场推进策略、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可能影响其他产品事业部。当产品个性突出,市场泾渭分明时,矛盾较小,例如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如果产品、市场界限模糊,各产品事业部自主制定的政策可能造成价值落差,干扰甚至打乱其他产品事业部既定的工作计划。例如家用电脑和商用电脑,两种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许多资源是共用的,透明的,有很强的可比性,分成两个事业部后各自的政策将互相影响。如果同在一个事业部,考虑问题时也许会周全些;分开不同的事业部,思考问题的局限性便暴露无疑,必须有人跨越事业部的区隔,审视、统筹、协调,难度较大。⑤资产质量控制问题

确保资产质量是企业经营的法宝之一,PC(整机)行业尤其如此。PC行业没有核心技术可言,进入的门槛很低,竞争非常激烈,加上资金占用大、利润率低、高跌价风险、高市场投入,因而PC行业是高风险的制造业,这迫使厂家必须高度重视内部管理,确保资产质量。库存是最重要的资产形式,库存质量控制必须从产品策划开始。不良库存一旦形成,必须在整个公司范围内灵活运用各种能力去消化。问题在于这种能力分属各产品事业部后,各产品事业部制定计划、考虑问题更多的是站在事业部角度(例如任务指标、市场、成本、价格、利润),至少是不会主动采取措施消化因另一个事业部的责任而造成的库存积压。因此,必须跨越产品事业部区隔统筹安排盘活库存、处理积压物资的工作,同时,还必须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损失、成本、考核等)和处置办法,因而做起来相当麻烦。

⑥资源共享与效率问题

公司架构在纵向按事业部(或子公司)分割后,资源分散配置,资源共享问题比较突出。怎样做到既实现研发资源、技术成果、行政平台、生产平台、售后服务系统等的共享,达到压缩机构规模,避免重复投资、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减少中间环节,不降低工作效率,是个很难掌控的难题。以上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因此否定矩阵式管理架构的优势,关键在于客观的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公司自身的发展现状,决定是否采用,以及何时采用。切换前做好充分资源准备,采用稳健的过渡方式,深入研究矩阵式组织架构的管理办法,制定并不断完善管理流程,逐步推进,以期收到最佳成效。解决问题的方向

1.合公司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决定是否采用,以及何时采用

·产品线单

一、经营规模小不宜选用矩阵式管理架构。只有公司发展到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产品线繁多,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去面对不同的市场,内部出现强烈的扩张压力,传统的根状组织架构已制约了公司的进一部发展时,采用矩阵式管理架构才能发挥其优越性,即使经营成本上升也是值得的。

·获利能力不足、财务状况紧张,在引入大矩阵式架构后营业额难有较大增长的公司,宜慎重采用。因为人员、费用开支的膨胀将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除非经科学判断引入矩阵式管理架构后短期内营业额、利润增长幅度可超过费用、成本增长幅度。

·人力资源不足,管理跟不上,宜推迟采用 2.取循序渐进的过渡方式

由传统的结构模式转换到较复杂的矩阵模式,操作难度大,引起的震动也很大,原有的营销、销售体系更是首当其冲,对经营工作的影响不容低估。因此,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过渡方式,避免一蹴而就,出现重大失误。例如,处理区域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地位问题,是以非法人地位的业务部、区域总部初级形式出现,还是一步到位以具有法人地位的分公司高级形式出现,应慎重推敲。前者仅涉及指令流、信息流的内部管理问题,后者是牵涉到库存、成本、资金、利润、税收的法人之间交易问题,因而情况远比前者复杂得多。如果对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过渡,管理跟不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混乱、失控,所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机构的转化应从低级到高级,由非法人单位逐步向法人单位过渡,先在条件具备的区域试点,取得经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逐步推广,避免冒进铸成大错。

3.可能压缩机构规模,降低矩阵式管理架构的运作成本

在矩阵式架构初建阶段,减少产品事业部个数,适当扩大与市场关联度较小的资源的共享成分从而减少矩阵的结点数,有效缓解机构、费用膨胀的冲击。例如:研发资源共享可以减少所需的产品研发、部品认证、技术支持人员数量;生产平台的共享可避免重复投资;区域行政资源共享可压缩行政人员建制、减少费用开支;客户群相同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共享可减少渠道开拓费用;某些产品线刚发育生成,规模较小,可以寄生在其他事业部,某些业务线、节点可以合并,人员可以兼职等。但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市场在变化、产品线有兴衰,必须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有分有合,使之更合理、精干,以满足市场对效率的要求,避免机构过分膨胀。

4.区域机构建成横向利益共同体,弥补纵向切割带来的横向关系弱化

建立区域利益共同体是建立区域内密切高效管理体制的前提。也就是说,区域机构应该是某种形式的利益团体,例如,作为一个整体接受公司考核、分配所得的区域总部,或者是员工参股的分公司(法人单位)。只有当员工的利益与区域机构紧密相联,有效的管理体制才能建立。在区域总部的模式下,可以考虑区域总部作为模拟利润中心,将各产品事业部的经营指标分解下达给区域总部,并由各产品事业部对其进行考核。区域机构可以采用“准”股份制,区域机构、上级公司是两个“股东”,年初就把“股权”比例谈好,一年一订,按“股”分红,超额有奖。在分公司模式下,员工可以参股,彻底解决产权关系。各产品事业部通过区域机构紧密的内部组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5.区域总部模式--建设分公司的刍形

区域总部模式的管理属于公司内部的管理范畴。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区域机构人员当地化是必须采取的措施,因为公司外派人员始终面临人工费用高、家庭拖累、不安心的实际问题。而当地化又面临人员对公司的忠诚度问题,毕竟区域总部不是当地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除工资外,股权、福利难有寄托。因此,区域总部应创造条件逐步向经济实体的分公司模式过渡。创造条件的做法就是区域总部作为模拟经济实体(模拟利润中心)运作,培养、锻炼领导干部队伍。6.分公司模式——按市场规则运作 分公司是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要采用的模式,当产品主要以分销、代理、专卖店方式销售时更是如此。分公司必须像分销商一样的运作。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分公司取代分销商的地位,参与区域内分销、经销、招投标的经营活动,解决经营合法化、异地建库提高配送效率问题,节约分销费用;(2)实现总公司、分公司资本双层积累,解决人员当地化和员工参股问题,发展才有后劲。

分销商以有限资金成功经营快速多变的PC分销业务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他们可观的经济收益、很高的资金运作效率、成功的库存控制源自于强烈的主人意识、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和强烈的获利欲望,来源于按市场规则办事。他们能做到,我们的区域机构(分公司)为什么做不到!我们应该把分公司放到分销商的环境中去,让他们学做主人,按分销商的方式思维,像分销商一样当家理财,按市场原则、经济规律办事,让分公司成为小利润中心。核心问题是产权关系问题,员工应成为分公司主人。母公司则掌握绝对控股权。7.经济规律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以提高办事效率

资源共享可压缩人员编制,减少投资,节省费用。与市场的产品特性关联不大的资源,例如生产平台、服务平台、行政平台、开发平台等都可以共享。但共享部分与市场的结合度较小,管理环节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效率。因此,共享是有选择的,必须以满足市场需要为准绳,市场对效率特别敏感的部分不宜共享。共享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效率问题,必须建立跨产品事业部(子公司)的强有力的协调机制,例如机构或例会等,协调市场策略、产品策略、资源共享问题。要简化办事规则,培养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办事高效的原动力问题,用经济利益纽带、考核机制将平台与各产品事业部(或子公司)联系在一起,事业部(子公司)成为平台的客户,实行子公司(包括平台)互相参股、员工参股子公司、内部经济核算制、交叉考核等。

上一篇: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400字下一篇:用餐礼仪八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