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2024-06-16

国家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共9篇)

国家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时间:作者:

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即将来临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个重大命题摆在面前,亟待破解。这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新农村建设,一个系统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议》中的亮点之一,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解释说:“新农村的„新‟,就„新‟在农村的发展,既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指出,提出新农村建设是基于两个判断:第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还非常明显,要达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第二,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事实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都会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温铁军说,与时俱进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当前中国非常紧迫的“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出来,既符合我们国家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规律。

《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一共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看得出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提醒说,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单纯改变村容村貌,要防止在实践中将其狭隘化甚至低层化。

自主创新,一个战略课题

在《建议》中,自主创新是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出来的。在胡锦涛总书记的论述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很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贯穿发展诸多方面的事情,是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总的说来,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技术含量不高。前不久,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的名次再一次下滑,其中技术革新指标低水平徘徊是重要原因。国家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指出,中国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要增强国家实力,需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落实自主创新的战略,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支撑。常修泽认为,需要完善和创新的制度包括:一是产权保护制度,二是风险投资制度,三是技术入股和技术期权制度,通过对创新技术的评估、作价、折股,推进“技术资本化”,给技术人员安上激励机制的“马达”。

产业结构,期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不容乐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在“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偏差:一是产业结构偏离了原来的目标,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长缓慢;二是就业结构调整没有达到预期,第二产业资本深化排斥劳动力的同时,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

由于在“十五”期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仍将是“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在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有两个重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认为,由于新一轮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的形成机制主要源自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内生因素,因此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有可能持续较长的时间。

二是现代服务业将是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认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和城市化水平低是造成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十一五”时期应加快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以此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不我待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以来遭到诟病。

“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之一。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而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如此粗放式增长显然难以为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WTO的后过渡期,加上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崛起,这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压力,要提高本国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转变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老大难”问题该如何破解?常修泽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等是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卓元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规范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推进资源税改革等措施也必不可少。

区域经济,协调是根本

目前,中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第二,各地区重复建设、不正当竞争现象严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造成地区发展差距拉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策倾斜,吸引资本要素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向沿海地区大量聚集;另一方面,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必然出现差异,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因此不断扩大。

为了协调各地区发展,“十五”计划期间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目前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卢中原强调,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要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条件和机会。“十一五”时期,国家应进一步增加对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为逐步缩小地区间社会发展差距创造制度条件。

城镇化,“健康第一”

目前,中国城镇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的进程落后于工业化的进程。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城镇化的步伐已明显加快。据测算,过去几年,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了1.4个百分点,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按照城镇化率以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速度来推进,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前后,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

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值得重视的问题。张立群指出,不少地方城市建设缺少长远规划,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盲目、无序现象;忽视环境目标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认为,虽然城市建设速度很快,但真正的人口城市化、以劳动力家庭转移为目的的城市化却很慢,城市化效率很低。

由于存在种种问题,“十一五”期间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建议》提出城镇化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这是经济发展新阶段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指导原则。

改革攻坚,力争进一步突破

“十五”期间,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建议》对改革的判断是“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的深入,改革的难度在增加。有些改革进展缓慢,以至于处于“胶着”和滞后状态;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在改革进程中遇到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干扰,改革缺乏突破力;有些改革尚处浅层,还存在一些深层的问题没有解决;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缺乏协调和平衡,整个社会缺乏改革的协调机制。

“十一五”时期的改革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政府改革既连接经济体制改革,又连接社会体制改革和*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另外,常修泽认为,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制度等同亿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民生类制度的创新。

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2004年达到1154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与此同时,出口也大幅增加,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另外,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直接投资引资国,累积直接投资量接近60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稳定国际经济和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成就有目共睹,问题也接连不断。外资在出口中所占比例过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利用外资过程中在产业素质、资源、环境、劳工权益等方面也暴露出较多问题。鉴于存在的问题,《建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曼青强调,要引导各地由追求引资数量与速度转到更加注重引资质量与效益。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近两年,中国企业在市场开拓、国际并购等方面的成绩引起了世界关注。常修泽认为,应该围绕“走出去”建立与中资跨国经营相应的体制,并尽可能增加新体制的适应性。

和谐社会,关键在落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建议》中对建立和谐社会做出了具体部署,其中包括扩大就业、社会保障、调节分配以及文化体制、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无不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按照一般规律,这一时期由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往往多种矛盾集中凸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多。而在现实生活中,收入差距拉大、侵害群众利益、群体性事件等现象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把构建和谐社会纳入“十一五”规划,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国家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篇2

由于音乐网络传播的“自来水效应”, 音乐似乎失去了它原有的神秘感、偶像感、亲切感和情感属性, 音乐随手可得, 音乐信手拈来。音乐,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大众娱乐俱乐部里, 人们都可以随便地撕裂它、扭曲它、嘲弄它、调戏它和侮辱它。当人们沉浸在“江南style”的疯狂中时, 极端的音乐商业化追求确实是成功了, 但是, 它也反映了一个明显的现实——社会的音乐审美观念、人们的音乐审美需求、音乐美的尺度、音乐生命的生态环境, 都已经彻底变了。今天的音乐受众, 如同进入各种自助餐厅的食客, 本能性地进行多种选择。在这些选择行为中, 我们会看到, 音乐受众中有一个最庞大的、支配性的群体, 他们左右着音乐文化的产业走向、审美走向、道德伦理走向, 而这一系列的“走向”又在制造、生产更庞大的受众群体。

音乐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科学, 应当在以上这些宏观现实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形成与音乐传播现象紧密相关的知识体系, 作为具有价值理性的、解决实际困惑的钥匙。

为此, 该书的第一章引领读者对音乐传播学产生最基础的认识。第二章确立音乐传播的基本理念。第三章“音乐传播的时空关系”是对音乐传播现象进行的思考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观察多种音乐传播时空现象的基础上, 提出了四种全新的概念, 并以“艺术生命力”的视角试图进行价值理性的探索。第四章以音乐的著作权问题为切入点来讨论音乐传播的规则问题。第五章探讨音乐文化产业活动, 其本质是音乐传播链条上的音乐传播活动。第六章“音乐传播媒介的广义解读”是对音乐传播现象进行思考时的又一个核心问题, 将提出一对全新的观念——“广义的音乐传播媒介认识观”和“狭义的音乐传播媒介认识观”。两种媒介认识观的价值和意义既体现在学术层面, 也体现在艺术实践层面。

该书作者认为, 《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最有启发意义的是各章的共约60个思考讨论题目, 包括“新媒体”问题、音乐传播媒介问题、音乐表演问题、音乐作品存在方式问题、音乐录音问题、音乐文化创意问题、音乐“粉丝”问题、音乐的著作权问题、音乐传播活动中的“施害”与“受害”问题、音乐艺术的“生命力”问题等, 其中有的题目, 作者已和研究生们达成共识并产生了创新性的学术成果。

国家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历时一年,目前已全部完成并颁布实施。《规划》分三大部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子规划。子规划由六大板块组成,包括: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规划、重大出版工程规划、未成年人读物出版规划、“走出去”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古籍整理图书出版规划。

较“十五”规划项目,“十一五”规划项目突出的特点是国家重点科研成果占有相当数量。在整体的项目结构上注重把握通俗与学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文化部开展打击非法经营网络音乐专项行动

为规范网络音乐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单位权益,查处违法违规经营网络音乐的专项行动日前展开。

据悉,文化部此次查处工作重点打击两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一是不具备《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网络音乐经营活动的;二是未经文化部内容审查,擅自从事进口网络音乐节目经营活动的。

文化部首次发布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手册

为方便海内外投资者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寻求商机,文化部在第二届文博会上发布了《中国文化产业2006投融资项目手册》。该手册集中了921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总价值700多亿元。据悉,这是文化部首次发布此类《手册》。

据悉,《中国文化产业2006投融资项目手册》是从征集到的2076个项目中精选出来的,共涉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为出版发行、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旅游等七大类。

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我131文化产业统计资料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情况。2004年,我国共有属于文化产业的单位34.6万个,个体经营户36.2万户;从业人员996万人,占我国全部从,业人员(752亿人)的1.3%,占城镇从,业人员(265亿人)的3.8%。文化产业当年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2.15%。其中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从业人员之比为31:17:52,增加值之比为38:20:42。从文化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和营业收入来看,内资单位分别占72%和63%,而港澳台商投资单位占12%和15%,外商投资单位占16%和22%。

未来5年中国将推动印刷产业适度集中发展

在第二届文博会上的印刷业国际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推动印刷产业适度集中发展,以成为世界重要的印刷生产基地之一。

2005年中国印刷行业总产值已超过3300亿元,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但中国离印刷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龙新民说,未来5年,全国印刷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预计在8%左右,到2010年,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将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

龙新民说,中国已经步入了世界印刷大国的行列。2005年中国出版图书达22.48万种、总印数64.02亿册,期刊9423种、总印数27.51亿册,报纸1939种、总印数404.02亿份。总体上,出版物印刷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与中国出版物总量上升做到了基本持平。

业界关注

江苏高校联合发布自律倡议书拒绝教材采购回扣

5月24日,江苏省115所高校的教务处长、图书馆馆长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高校教材图书规范管理工作座谈会,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教材采购回扣问题,与会代表发出了高校图书采购廉洁自律倡议书,正式对教材采购中的回扣做法说“不”。

倡议书倡议,要努力做到“廉洁采购阳光操作”,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权力,建立健全廉政责任制度,严格执行教材图书招投标和经费收支两条线制度,创新采购管理制度,努力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新机制;加大采购工作监督力度,大力推行采购公开、财务公开,积极开展采购人员述职述廉工作,努力提高采购计划制定、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师生监督。

——《扬子晚报》

人民出版社划归总署地方人民社何去何从

日前,人民出版社被正式确定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从已经转为企业体制的中国出版集团剥离,重归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地方人民社将何去何从?

国家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篇4

诗人海涅说过,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目前我国正出于环境事故多发期,能否处理好环境问题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刚刚通过审议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多个与环境保护工作密切相关的约束性指标,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促使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实现历史性跨越.

作 者:李海生  作者单位: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评估中心 刊 名:环境保护  PKU CSSCI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2006 “”(8) 分类号: 关键词: 

★ 9月通用思想汇报格式

★ 大学生9月思想汇报

★ 入党思想汇报9月

★ 9月律师党员思想汇报

★ 9月大学生村官思想汇报

★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9月

★ 9月思想汇报:心存感激

★ 9月大学毕业生思想汇报

★ 9月杭州g20峰会思想汇报

国家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篇5

第一章 总 则

为指导“十一五”期间的农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工作,增强农网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控能力,提高农网经济运行水平和电压质量,为公司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规划及远景展望,特制订本纲要。

一、编制依据

《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规划及远景展望》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二、指导思想

以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安全、质量、效益为核心,坚持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网电压无功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改善供电质量,降低电能损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经济、可靠的电力供应。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长远目标和近期需求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优化资源配置。

2.坚持降损节能原则,充分利用调压和无功补偿手段,实现农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平衡综合治理,改善农网电压质量,提高农网经济运行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3.坚持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的原则,实行分级补偿,实现无功动态就地平衡。

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网电压无功管理的科技水平。

第二章 现 状

“十五”期间,通过大规模的农网建设改造和不断加强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农网电压质量水平和调控能力获得了显着提高。

一、现状

农村电网现状截止到“十五”期末,公司农网供电区域内共拥有 110(66)kV 变电所 5455 座,主变数量 9330 台,容量 258507.5MVA,110(66)kV 线路 8399 条,长度 133060km;35kV 变电所 12108 座,主变数量 20682 台,容量 116762.9MVA,35kV 线路 19629 条,长 度 211326km;10(6)kV 配 电 变 压 器 3022771 台,容 量365902.7MVA。

二、农网电压无功调控能力

1.无功补偿容量装设情况“十五”期末,公司农网供电区域内 110(66)kV 变电所共装设电容器补偿容量 30314.8Mvar,占主变压器容量的 11.52%,可投运率达到 95.84%,利用率 72.34%,采用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电容器补偿容量达 17835.6Mvar,占电容器补偿容量的58.83%。

35kV 变电所共装设电容器补偿容量 15175.0Mvar,占主变压器容量的 12.53%,可投运率达到 95.79%,利用率 74.92%,采用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电容器补偿容量达 3650.3Mvar,占电容器补偿容量的 24.1%。

10(6)kV 配电变压器共装有电容器补偿容量 29621.8Mvar,占配电变压器容量的 7.56%,可投运率达到 90.94%,利用率73.69%,采 用 自 动 跟 踪 补 偿 装 置 的 电 容 器 补 偿 容 量 达16278.8Mvar,占电容器补偿容量的 54.9%。

2.农网调压能力

“十五”期末,公司农网供电区域内拥有 110(66)kV 有载调压主变 6907 台,容量 226470.0MVA,占 110(66)kV 主变数量78.78%。35kV 有载调压主变 13002 台,容量 83012.1MVA,占35kV 主变数量 56.39%。

三、农网电压监测与电压质量水平

“十五”期末,按照现行的《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电压质量和无 3

功电力管理办法》规定,公司供电区域内四类电压监测装置装设数量 66596 个。其中:A 类电压监测装置实装数量15299 个,B 类电压监测装置实装数量 2475 个,C 类电压监测装置实装数量 11459 个,D 类电压监测装置实装数量 37363 个。

“十五”期末,公司供电区域内农网供电综合电压合格率完成 95.8%,居民端电压合格率完成 93.8%,均比“九五”期末提高了 5 个百分点。

四、农网经济运行水平

“十五”期间,通过大规模的农网建设改造和不断采取技术降损及管理降损措施,农网线损率指标得到不断改善。“十五”期末,农网中压综合线损率达到 10%,低压综合线损率达到 12%以下。

“十五”期末,公司农网供电区域内 110(66)kV 变电所主变二次侧功率因数平均值达到 0.93;35kV 变电所主变二次侧功率因数平均值达到 0.871;10(6)kV 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功率因数平均值达到 0.85。

五、农网电压无功管理技术人员状况

农网从事电压无功工作的专(兼)职管理技术人员数量达13014 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 6194 名,占电压无功管理技术人员的 47.5%,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 6820 名,占电压无功管理技术人员的 52.5%。

六、农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存在问题

1.农网电压质量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个别地区的农网电压调控能力和电压质量水平难以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未改造的农村电网中存在供电半径不合理的10(6)kV 线路 13478 条;供电半径不合理的低压线路 592739 条。公司供电区域内农网供电电压合格率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2.农网经济运行水平较低县供电企业开展无功优化工作的意识不强,“十五”期末仅有 14.6%的县供电企业开展了无功优化计算和控制。部分农网变电所、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功率因数和 10(6)kV 线路的功率因数较低,农网 0.38kV 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较为普遍。

3.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农网中、低压电网无功补偿容量配置匮乏,能够根据无功需求进行自动跟踪补偿的无功容量较少。由于电压波动、谐波及无功设备维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农网无功补偿设备实际可投运率和投入率较低。

用户侧无功补偿容量不足,低压用户使用的电动机等电器产品很少进行随器无功补偿,农网低压用户侧的无功补偿工作亟待加强。

4.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缺乏高效技术手段

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所需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不够,统计数据上传不及时、不准确,难以满足管理需要。

5.农网谐波监测和治理工作亟待加强

随着电弧炉、轧机、电焊机、硅整流设备等冲击性负荷和非线性负荷的增长,农网电压闪变和谐波的问题日显突出,管理缺乏配套政策和有效手段,技术监督和治理方法难以落实。

第三章 规划目标

一、农网供电电压合格率目标

“十一五”期末,实现公司供电区域内农网供电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 97.3%以上,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东部地区达到 96%及以上,中部地区达到 95%及以上,西部地区达到 94%及以上的目标。(注:本纲要地区划分说明。东部地区指:京、津、沪、苏、浙、鲁、闽;西部地区指:陕、甘、宁、青、新、川、渝、蒙、藏;中部地区指:除东部、西部以外的地区。以下同。)

二、农网经济运行水平目标

1.“十一五”期末,实现农网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所主变二次侧功率因数不低于 0.95,315kVA 及以上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功率因数不低于 0.92 的目标。

2.积极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实现依据农网无功优化典型模式建设 100 个无功优化县的目标。

3.“十一五”期末,实现农网中压综合线损率达到 9%及以下,低压线损率达到 11%及以下的目标。

三、农网电压质量调控能力目标

1.“十一五”期末,实现农网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所有载调

压主变覆盖率东部地区大于 98%,中部地区大于 80%,西部地区大于 70%的目标。

2.“十一五”期末,实现农网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所无功补偿容量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100kVA 及以上配电变压器 50%以上安装随器无功自动跟踪补偿装置;315kVA 及以上配电变压器 90%以上安装随器无功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目标。

3.实现低压线路三相不平衡度小于 15%的目标。

四、农网谐波治理目标

“十一五”期末,实现农网谐波符合 GB/T14549-1993 规定的要求。电压正弦波畸变率:110(66)kV 小于等于 1.5%,35kV小于等于 3%,10(6)kV 小于等于 4%,0.38kV 小于等于 5%。

五、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目标

1.“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农网各类电压监测点实时数据监测、35kV 及以上变电所无功管理数据实时监测的目标。

2.“十一五”期末,实现全部县供电企业开展无功优化计算的目标。

3.“十一五”期末,实现农网每百台配电变压器配置不少于两个居民端电压监测点的目标。

4.“十一五”期末,实现按规定要求农网四类电压监测点电压监测仪器装设率 100%、可用率 99%的目标。

5.“十一五”期末,实现农网电压无功补偿设备可投运率达到 96%及以上的目标。

6.“十一五”期末,实现农网省、地、县三级电压合格率数据统计管理计算机网络化。

7.“十一五”期末,实现农网电压无功管理技术人员每人每年专业知识培训 40 学时及以上的目标。

第四章 主要任务和研究推广项目

一、农网电压无功优化建设

(一)主要任务:

1.无功容量配置建设。加大农网变电所和配电变压器随器无功补偿容量配置,使农网变电所和配电变压器随器无功补偿容量配置合理。

2.农网电压无功优化建设。按照农网无功功率需求进行无功补偿,实现农网无功动态就地平衡,提高农网各级电压界面的功率因数水平,降低电网损耗,提高农网经济运行水平和电压质量。

3.无功补偿设备建设。大力推广使用自动跟踪补偿的无功补偿设备,积极研究和推广使用先进、实用的无功补偿新技术、新设备。

(二)研究及推广项目:

1.研究制订 110(66)kV 及以下电网全网无功优化补偿标准和典型模式,指导农网无功优化建设工作。

2.研究制订农网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和选用技术导则及运行维护

标准,规范和引导农网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和选用。

3.研究开发可动态平滑调节、适用可靠的农网 10(6)kV配电变压器随器无功补偿装置。

4.在供电半径超长的 10(6)kV 线路,开展 10(6)kV 线路调压手段和措施的研究工作。

5.开展农网低压用户电器设备无功补偿研究工作,提高低压用户功率因数水平。

6.加强农网电压无功设备故障原因分析,研究治理措施,提高农网电压无功设备的可投运率。

7.积极推广使用分组自动投切的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

8.推广使用以电压为约束条件,根据无功功率(或无功电流)进行自动投切的配电变压器随器无功补偿装置。

9.根据 10(6)kV 配电线路无功负荷情况,适度采用 10(6)kV线路分散无功补偿装置。

10.试点应用电力电子元器件构成的动态无功补偿新设备。

二、农网电压无功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建设

(一)主要任务:

加强农网电压无功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农网电压无功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

(二)开展项目:

1.健全和完善农网电压无功管理体系,强化农网各级电压无功管 9

理机构和管理专责人员的配备,明确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农网各级电压无功管理机构的职能,深入开展农网电压无功精细化管理工作。

2.加强农网电压无功指标考核工作,研究制定电压合格率及电压无功管理小指标评价考核办法。

3.积极开展农网电压无功设备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的研究工作,提高农网电压无功设备的可利用率。

4.健全和完善农网电压监测网络,按规定加大农网电压监测点的装设数量,确保农网四类电压监测点监测仪器装设率100%。

三、农网电压无功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主要任务:

建立农网电压无功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农网电压无功信息化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农网电压无功管理科学化和实用化。

(二)研究及推广项目:

1.研究开发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实时信息平台,实现农网电压管理数据实时监测、35kV 及以上变电所电压无功管理数据实时监测。

2.加强农网电压无功数据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研究开发农网电压无功统计报表管理体系,实现农网电压无功管理统计报表的及时、准确、完整上报。

3.结合 10(6)kV 配电变压器实时数据综合监测装置的推广应用,实现电压无功管理所需 10(6)kV 配电变压器数据的实时上传。

4.推广具有数据远传功能的电压监测装置,实现电压监测点数据的及时上传。

四、农网谐波、电压波动及三相不平衡治理

(一)主要任务:

建立农网谐波源和电压波动源监测及管理体系,加强谐波、电压波动及三相不平衡监测和治理,有效控制农网谐波源、电压波动源和三相不平衡,实现农网各级电网的谐波、电压波动和三相不平衡度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二)研究及推广项目:

1.研究制定农网谐波、电压波动和三相不平衡管理办法。

2.研究低压三相不平衡电流治理措施。

3.积极研究家用电器谐波污染防范方法和治理措施。

4.建立农网谐波和电压波动监测网络,开展农网谐波和电压波动测量和分析工作。

5.逐步推广应用有源滤波器等新型抑制谐波的措施。

6.逐步推广应用静止无功补偿器、静止无功发生器等补偿器,改善农网电压波动和闪变。

五、农网电压无功管理队伍建设

(一)主要任务:

加强农网电压无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重视现有农网电压无功管理技术人员的培养,建立农网电压无功管理人才专家库,保证农网电 11

压无功管理技术人才满足农网电压无功管理的需要。

(二)开展项目:

1.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和技术专家库,加大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和技术难点、重点问题的课题研究工作。

2.开展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专业性指导和技术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农网电压无功管理水平。

3.广泛开展农网电压无功优秀论文征集和 QC 活动,集思广益,攻坚克难。

4.制定农网电压无功管理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加强农网电压无功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网电压无功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五章 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对改善农网电能质量,提升农网优质服务水平,降低农网损耗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农电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和领导,夯实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基础,切实提高农网电压无功管理水平。

二、科学规划,以规划指导农网电压无功建设

各级农网电压无功管理部门要依据上一级农网电压无功规划的要求,因地制宜,制订好本单位的电压无功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就地平衡的无功补偿原则,加强农网无功容量配置建设和优

化,积极推广和采用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努力作到无功分层、分压、动态就地平衡。

三、加大资金投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新农村电气化县、乡镇和村的建设,加大对农网电压无功工作的资金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经济、可靠的电力供应。

四、开展目标管理,加大考核力度

加强农网电压无功的目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考评制度和办法。加大考核力度,按分解下达规划目标和考核指标,制定和落实好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竞赛评比活动,不断提高农网电压无功管理水平。

五、加强交流和合作,提高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的科技创新能力

广泛开展农网电压无功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农网电压无功管理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开发能力,加强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研究解决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研究开发适合农网特点的先进、适用、可靠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农网电压无功管理的科技水平。

六、加强宣传,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和普及电压无功、谐波和电压波动等方面的知识,营造农网电压无功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 13

国土局十一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6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在行政管理体制和相关宏观体制改革方面取得进展

把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列为“十一五”规划“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首位,是基于对中国深层问题的思考而作出的明智选择,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升华到一个新的战略层面。事实上,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从制度模式的角度来分析,这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到位有关,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已成为影响改革发展的掣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行政体制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首先,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推进行政层次和行政机构改革。要明确政府的身份:一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当然提供公共产品并不等于自己去生产);二是良好社会环境的创造者,“人民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三是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络.com网。而不应该受某些利益集团的左右。总之,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在这个前提下,改革和完善政府职能要突出理顺“四个关系”: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要明晰政府边界,凡应由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决策的事情应严格由它们决策,政府不应“越俎代庖”。凡是应该由政府承担的事情,政府责无旁贷,不能“缺位”。针对当前政府工作存在的“错位”现象,要强调由“经济管制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即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各级政府要有意识地做到不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不包办企业决策,不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同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精神,探索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架构,以解决层次、层级过多的问题,推进行政审批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据政府与事业单位分开的原则,稳步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

其次,推进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如财政税收改革、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等。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根据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应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称”的原则,科学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并相应调整收支关系。财政支出结构应根据“五个统筹”的精神进行调整,逐步降低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方面的比重,增加用于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支出。要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在税收制度改革方面,应着力改进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探索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以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

第三,推进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社会管理和政治体制改革。随着市场化以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并正在继续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在这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迁面前,应该说社会体制改革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如何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协调多元力量之间的关系,以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成为制度创新的新课题。“十一五”期间将在探索社会运转和社会服务新机制,形成一套与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方面作出努力。此外,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精神,“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新型体制机制格局。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在微观基础和市场体系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在继续推进竞争性行业领域企业改革的同时,向垄断性行业推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前一阶段国企改革主要是在竞争性领域展开的。目前,国有资本大约有一半分布在一般性生产加工业、商贸和服务业(即竞争性领域),另一半左右分布在垄断性行业。下一步继续推进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置换,重点在于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结构。同时,根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路,需要开辟“第二战线”,即向垄断性行业推进。这里的垄断性行业包括电力电信、铁路民航、邮政、市政公用事业等。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部分,比如国家输电电网、铁路路网等,非公有资本可以进入,但是明确只能以“参股”方式进入,不能“控股”,更不能“独资”。除自然垄断业务以外的其它业务,比如电力行业的发电部分、民航铁路电信的营运部分等,非公有资本、国有资本均可以以各种方式进入,可以控股,也可以搞项目融资。在这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一方面通过国有企业控股经营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则通过“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实现。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混合所有制企业将逐步建立并日益增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资本的关注要胜于对企业的关注,尤其是对国有经济而言,应该“强化资本概念,淡化国企陈见”,要由对细胞层面的国企改革上升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横向上实行“政资分开”,建立与行政系统相独立的监督和管理系统;纵向上实行“上下权益分开”,由中央和地方分别代表国家享有所有者权益。国资监督和管理部门固然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职能,但也有不可逾越的权力边界,须尊重和维护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及其权利,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二是由商品和服务市场向生产要素市场推进,重视市场和市场力量的基础性作用。

目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95.6%由市场来调节,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市场调节所占比重为96.5%,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比重为87.4%,由此可以看出,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基本上由市场来决定。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要素市场双轨制”,“十一五”期间将着重推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和要素价格改革。在资本市场方面,在全面解决股权分置的基础上继续解决其他制度性问题,并着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在土地市场方面,重点是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招(招标)、拍(拍卖)、挂(挂牌交易)”制度,理顺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在劳动力市场方面,促进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在流动中形成合理的价格水平。在技术市场方面,做好技术评估、作价和技术产权的转让,促进技术流动和创新机制的形成。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特别要注意加快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

此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体制改革角度分析,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清除各种歧视性规定,使其在诸如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以及进出口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从而为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全球化参与应对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扩大开放的“后过渡期”,将面临更加复杂和严峻的外部挑战。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浪潮涌动,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呈加速趋势,这也给我国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在这种形势下,应抓住有利时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主动地改革国内现有的体制,以加快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外贸增长方式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外贸增长方式依然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应科学界定对外依存度,防范潜在经济风险;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保持必要的加工贸易规模时,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加工度和增值含量;根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合理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同时进一步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和贸易便利化进程,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服务。

二是加快外资管理体制改革。要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特别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投资的新动向,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从当前及下一步外商在中国投资的趋势看,现代服务业将是国际跨国资本继制造业转移之后产业转移的一个新领域,需要为之提供发展的广阔平台。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更好地发挥外资的带动效应。

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施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要增强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引导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跨国投资和经营,促进中资跨国公司的发展。

国家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对照组为我校2004级涉外护理专业1班、2班共108名学生;实验组为我校2005级涉外护理专业1班、2班共110名学生。

1.2 教学资料

对照组使用2002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临床护理》下册 (儿科护理部分) 。

实验组使用2008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

1.3 教学方法

1.3.1 对照组

上课时教师每学时为学生提供5~10个专业英文词汇, 并板书在黑板上;课下要求学生做配套教材上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其他教学方法与普通护理专业相同, 教学时间为72学时。

1.3.2 实验组

教学时间为72学时,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 英文板书。上课时教师的板书主要用英文书写, 并读出来, 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 护理评估 (nursing assessment) , 健康史 (health history) , 身体状况 (症状symptom、体征sign) :水肿 (edema) 、少尿 (oliguria) 、血尿 (hematuria) 、高血压 (hypertension) , 主要辅助检查 (auxiliary examination) :蛋白尿 (proteinuria) 、血沉 (blood sedimentation rate, ESR) 、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肌酐 (creatinine, Cr) , 治疗原则 (therapeutic principle) , 护理诊断 (nursing diagnosis) 及主要护理措施 (nursing intervention) [3]。

(2) 提供专业词汇。教师每次讲完课后, 在教材每节后附的含有国际音标的词汇表中给学生划出每学时不少于5~10个本学科重点专业英文词汇。这些词汇是教师在课上经常提到的, 要求学生掌握, 并在下一次上课时测验或提问。

(3) 介绍国外相关护理知识。教师每次上课时只简单介绍疾病的发病机理, 最后留出5~10分钟时间介绍教材内英文相关链接 (英文小贴士) 的内容。这些资料主要选自国外注册护士考试考点及英文护理教材上的重点内容。

(4) 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配套教材上的国内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及美国CGFNS-RN试题, 下次上课时抽查提问并答疑。

(5) 及时评价。期中及期末考试试题中均有国内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及护理专业英语试题, 考试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评价。

2 结果

在课程结束时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护理知识测试及护理专业英语水平测试。护理知识试题从我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试题库的儿科护理部分抽取100道选择题, 题型和考试重点均与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一致。护理专业英语试题由我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师负责出题, 包括50个儿科护理专业词汇及50道与儿科护理有关的美国CGFNS-RN试题。测试结果见表1。

3 讨论

(1) 使用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能够满足学生毕业时的岗位需要及社会需要。与上一轮教材相比, 本教材的内容与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衔接较好, 包括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儿科护理涉及到的全部内容。通过学习该教材, 学生能较顺利地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2) 使用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 将专业英语引入临床护理教学中, 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英语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该教材强调了双语性, 其主要医学及护理术语采用汉、英双语编写;每节后附有本节关键英文词汇及音标;以相关链接的形式引入国外注册护士考点及英文护理教材内容, 可拓展学生视野, 使其了解国外更多的护理知识, 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教材后附本书全部英文词汇总表, 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

(3) 使用涉外护理专业教材《儿科护理》, 还能帮助学生将来参加美国NCLEX-RN (National Counsel Licensing Examination-Register Nurse) 、CGFNS (Commission 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 Schools) 或其他国家注册护士考试。因为有些遗传性或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的疾病, 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婴儿猝死综合征等, 在我国较少见, 故一般国内的护理教材中都没有介绍这些疾病。本教材把这些内容编写进去, 用*号表示, 如学校安排的学时紧张可暂不讲, 待需要时再让学生学习。

(4) 使用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配套教材, 有利于涉外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配套教材包含每章重点、教材内英文相关链接 (英文小贴士) 的汉译、国内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及美国CGFNS-RN试题精选。

(5) 为更好地使用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护理教师需提高自身素质。搞好涉外护理教育,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是重要前提。与国外护理师资相比, 我国大部分护理教师没有护理学历[4], 如美国及加拿大护理学院的教师均有护理学学士学位, 同时有护理学硕士或基础教育学硕士学位[5]。为了贯彻整体护理思想, 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本教材以护理程序为思维框架编写疾病, 以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这一科学思维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这需要教师适应这种教学;另外, 讲解教材内英文相关链接 (英文小贴士) 的内容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各校可以根据实际, 组织教师到国内、外护理院校进修学习, 也可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护理教育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学, 为教师提供接受高一级学历学位教育的机会等。总之, 要利用各种可能资源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同时, 各护理院校应组织有经验的教学人员组成评价小组, 定期评价、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综上所述, 使用涉外护理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采用将专业英语引入临床护理教学的方法, 能够使学生在上专业课时掌握更多专业英文词汇及常用医学术语的表达方式, 并对国外护理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从而适应涉外护理工作的需要, 缓解国内护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增强我国护士的国际就业竞争力, 为我国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找到更好的出路。

关键词:专业英语,临床护理,涉外护理专业

参考文献

[1]安续宁, 张会君.借鉴美国护理教育体系改革我国护理教育[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7) :66~68.

[2]姜安丽.中美护理教育比较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 :38~41.

[3]于海红.儿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李泽楷.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与借鉴[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3) :231~233.

国家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十一五”财税体制改革学习心得

西夏区财政局

李晓刚

“十一五”期间 我国将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根据《建议》提出的“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认真分析财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积极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努力促进经济财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进一步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要按照公共性、市场化和引导性原则,进一步研究明确政府支出范围。凡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务,而市场又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财政就必须介入,做到不“缺位”;凡是市场能够办得了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财政则尽快退出,做到不“越位”;对介于两者之间的,财政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要根据支出受益范围等原则,进一步研究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

二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努力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建议》提出的“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要求,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问题。要进一步明确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尽快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和管理权限。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继续规范省级以下各级政府间收入划分。

三是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措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议》明确提出,要“实行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这是对财税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十一五”时期,要完善相关财税政策,积极支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一方面,以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科技进步。另一方面,研究实施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财税政策,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研究取消或严格管理能源资源使用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还要研究采取财税政策措施,更好地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等。

四是大力推进税制改革,完善税收制度体系。“十一五”时期,要完善增值税制度,在认真总结增值税转型在东北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实施。要研究推进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在适当降低名义税率水平的同时,实行统一的企业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要根据国内外油价变动等情况,择机出台燃油税,取代公路养路费等部分收费。要稳步推行物业税,在条件具备时,研究合并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建立统一的物业税。

五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明年将全面取消农业税,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要按照《建议》提出的要求,“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巩固和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加大并认真落实好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办法。总结完善中央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三奖一补”办法,切实增强县乡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提高地方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

六是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十一五”时期,要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编制的部门和单位,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预算管理模式。要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改进国库动态实时监控系统,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作用。

七是完善相关办法,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要研究调整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政策。在保持现行国有土地出让金一次性收取方式不变的基础上,按照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一定比例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并规定不得作为政府当期收入安排使用,避免“寅吃卯粮”。同时,研究调整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分配政策;研究允许农民将承包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参与土地开发,保障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权益。根据土地增值收益状况,适当提高支付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标准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在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以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补偿标准、收益分配等,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的合理有序;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要研究探索在国库中设立“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专账”,专门核算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支情况。

十一五规划 篇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多次讨论,听取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就《建议》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建议》稿还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十六大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这个《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以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明年春天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建议》作如下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依据和前提。《建议》指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世纪的头五年,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我国摆脱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成功地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8%;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比2000年的13395亿元增长1.3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上了一个大台阶,预计2005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3800亿美元,比2000年的4743亿美元增长1.9倍多。预计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70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这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建议》全面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有利。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些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快发展自己,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有十三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有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明显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科技教育基础,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还有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今后五年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加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比较多。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做好克服各种困难和应对风险的充分准备。

总之,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倍努力做好工作,迎接新的挑战、新的任务,使我们国家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和光荣使命。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这次《建议》最鲜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为此,《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需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深刻理解。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要始终把握好的重大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没有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是做不到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促进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如果忽视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种经济发展是不能持续的,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我们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可能妨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问题。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要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这是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着力解决好经济结构问题,才能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就业,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较快发展。

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要切实抓好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此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从推动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是要坚持实现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搞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

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资源环境、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这里主要就两个重要目标作一点说明。一是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这比中央以前提出的十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要求更高

了一些。这是综合考虑“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五年发展的各方面条件提出的,这个目标是积极稳妥的。二是提出“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是针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重的问题而提出的,突出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各个方面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还很大,通过努力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三、关于“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各地要制定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扎实稳步地推进。

(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主要通过市场作用和必要的宏观引导,进一步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生产和建设。三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需要强调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还会加大,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保护资源和环境,是难度很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建议》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协调发展的要求,明确了各区域的发展导向和总体思路。还着重在三个方面提出了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途径。一是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根据各个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

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重视发挥城市群的集聚效应。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这给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点:一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要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三要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四要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需要特别强调的问题。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减少与国外的知识产权纠纷。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要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增强科技竞争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和信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要着眼长远,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一些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科技发展的目标,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的潜力。

上一篇:2018考研英语(二)大作文参考下一篇:雷军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