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2024-07-26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精选9篇)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篇1

亓伟军

【摘要】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与其他教育要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涵义,转变就业观念;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的师资队伍;通过讲授创业课程,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和创业竞赛活动,使学生掌握创业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创业能力。

【关 键 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途径

【科研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视野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1GG171)

【作者简介】 亓伟军,男,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邮编:272000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更是十分必要的。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从狭义上讲,就是对学生进行从事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就业教育,要通过开展创业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切实把掌握创业基础理论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创业教育已成为国际潮流,而且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也取得一定成果。那么高职院校能否开展创业教育,其毕业生能否成为创业者,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有人预言,创业教育是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亮点,传统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21世纪人类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性应用去发展经济,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迫切要求青年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毕业生不仅仅成为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所以,一切学校教育不应仅仅传授知识,更应把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精神,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依法执教的客观要求

《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

施。”可见,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和未来竞争的突破口

随着市场就业体制的建立,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有资料预测,现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有50%很难获得工资形式的就业机会。这除了大学扩招,其毕业生的就业冲击,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及国有经济对人才资源的有效需求不足等影响外,主要在于高职生创业意识淡薄和创业能力的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创业自谋职业,这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谋生问题,而且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教育正是实现这种价值取向的一种重要途径,这也是高职院校适应未来竞争的突破口。

(四)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局面已逐渐形成,中小企业的地位得到较大提升,并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有专家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中小企业的数量及其发展水平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所需设备的成本日益降低,都为小微企业和家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和条件。

(五)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极少关心自己的未来,将个人成长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缺乏社会责任感。特别是经历高考之后,进入高职院校缺少了自信心,这势必影响他

们的成长。课题组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0级新生创业个性特征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自信心、责任心得分都不高;“生活依赖程度”,大多数学生填写依赖家庭。可见加强创业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塑造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已成为当前实施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创业教育的思路与目标

(一)创业教育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核心,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业能力培养为关键的创业教育新体系。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中,通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涵义,转变就业观念;加大创业师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的创业师资队伍;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舞台,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发挥职教优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竞争的能力。

(二)创业教育工作目标

要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创业教育观念,把创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业教育工作途径

(一)构建创业教育模式

构建框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围绕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从转变教育理念、完

备教育体系人手,以完善组织架构、搭建教育平台为基础,努力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创业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坚持“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教育模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创业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通过完善主渠道、发挥主阵地、建设主基地,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系统框架。

突出“三性”。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突出普惠性、层次性和标志性。普惠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惠及社会,真正体现创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层次性即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这两个平台进行互补式教育,以全体学生和创业团队为对象进行分层次教育,将惠及全体学生、培育创业团队、培养创业精英三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标志性即通过标志性人物、标志性项目、标志性成果,给全体学生以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创业教育。

明确内涵。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丰富创业知识结构,达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逐步开展创业教育。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品格教育以及创业模块教育,结合专业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市场及形势教育,使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层的思考,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二)培养创业教育师资

努力塑造教师的创业精神,重视教师自身创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让教师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总结创业案例;选聘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管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选派和组织创业指导

教师参加各类创业培训,赴境外短期考察和学习交流;制定扶持政策,让教师在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上和学生共同创业,造就一批“创业型教师”或“教师企业家”。

(三)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目标上,以创业型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努力培养既能就业又能创业的实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在课程内容上,重点加强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着力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在课程形式上,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调整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的课程结构,构建新的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课程体系。针对创业的特性实施模块教学,并与原有的专业教学相结合。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同时把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者结合起来。

(四)拓展创业教育基地

完善创业教育载体,建设学生创业园,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设大学生创业素质拓展中心,围绕学生创业能力拓展进行素质教育;建设创业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和专业知识等信息支持;建设创业心理及法律辅导室,对创业学生进行心理及法律辅导;建设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企业实际运行,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五)开展创业教育研究

重点研究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型和框架,创业教育基本规律、基本性质和基本原则,创业教育的教学原理、特征、运行方式,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操作问题。围绕创业与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创业管理、创业活动与创业环境、创业经济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积极探索理论创新与企业发展之

道。

(六)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着力培育校园创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注重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创业精神的培养,明确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目标,通过创业咨询日活动、创业教育校园行、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文化建设座谈会、学生素质拓展、学生野外训练、企业家讲座等活动形式建设校园创业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凡禹编著,创业前三年,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0。

2、吕敏编著,青年创业成功之道,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2。

3、常建坤 李时椿,美国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2005—12—28(7)。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篇2

关键词:机械行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0 引言

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研讨会”上,对“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内涵提出更进一步的阐述,即创业教育不能局限于创建企业的教育,创业教育的目的更应该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思维和技能等各项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1]。

由于创业教育内涵的扩展,它对于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性,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创业教育被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2003年开始,随着我国大学大规模扩招,多年来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这给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以及适应社会对人才不同层面的需求,国家也更加重视教育类型的多样性。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为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2]。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土壤,更有必要重视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1 机械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对于机械类高职院校,因为学生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个性特点、甚至做事风格都有其专业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逻辑思维能力强、空间想像能力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社交能力不足。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接受事物的能力与方式上和其它学科学生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就要求我们对机械类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选择上,根据其不同的的需求层次、目标定位和教育基础,结合我国高校现有创业教育模式分析,寻找适合机械类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创业教育途径与方法。

2 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国内大学中开展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从1998年清华大学开设“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开始,国内著名的许多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1999年开始,共青团中央每年都会组织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这些创业大赛中,有的参赛团队拍卖了学术成果直接将技术转化为应用,有的团队创建了企业或吸引到创业投资。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也开始各具特色的创业实践探索的试点工作,至此我国创业教育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多元发展阶段。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虽然创业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普遍认知,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多层次和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模式,这样的现状使的创业教育还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决定了我国创业教育发展道路将会是任重而道远。

因此,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就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在对国内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制约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业观念落后,限制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仅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动手环节,他们认为社会对好学生的衡量标准还是看课程成绩。在创业教育的学习中,对创业仅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很少有人会全身心投入。

同时,部分高校对学生培养中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专业教学中忽视创业教育教学,导致创业教学目标不清晰,有人认为创业教育是创业技能培训,仅仅适合于少数创新能力较强、想创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没能力创业,所以没有必开展创来教育。

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或是忽视了创业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或是挫伤了想接受创业教育学生的积极性。

2.2 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致师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创业教育起步阶段,学术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教学中教师缺乏实践及理论指导。这样的现实导致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过分依赖书本教学,或是依靠他人经验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缺乏创业经历,教学效果差,对学生无法进行全面系统地指导,更不能满足学生创业知识体系构建的需求,这严重地限制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2.3 创业教育同学科建设没有关联,导致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

我国对创业教育还鲜有可参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材。现有的创业教育教材多是拼凑、移植、或是简单综合,缺乏一门学科教材应有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其次,国内许多理工科院校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只是开设一两门创业相关课程,举办一些创业方面的讲座,对创业教育的历史、研究内容及方法、学术流派以及创新的本质等方面涉及较少,大多大学创业教育还仅是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或者是对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上。

2.4 创业教育的投入不足

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吸引不到投入,这也限制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高校的创业教育在投入上仅仅是有限的时间或精力,从教师队伍指导、创业资金上往往无法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无法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创业,诸多实际的困难,让学生对创业往往是望而却步,对创业教育只成为一种形式。

3 机械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机械类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需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能正确选择到创业目标,从而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机械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以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其基本途径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3.1 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观

在创业教育的各环节中,应紧密围绕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提高。结合机械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有计划地进行创业思想与观念的教育,这些都有助于开展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的建立。此外,机械类高职院校还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观,要改变过去以考试分数作为考核、评价学生的做法,同时改变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局限思想。创业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应用实际出发,倡导建立以应用价值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

3.2 加强学生个性培养,改革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

对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应该改变目前我国机械类高职专业的教育管理模式,比如改善灵活性不够,学生个性培养发挥不足等存在的问题。

机械类高职院校要推行创业教育,应改变过去的从学业到就业这种单一的成才模式,在创业教育应承认学生主体间的差异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育人环境。如在学制和学籍管理方面,可以更加灵活,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保留学籍,在创业和学业上可以自由选择,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

3.3 丰富创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美国硅谷能够创造一个个的奇迹,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息息相关的。

而在我国,虽然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种创业文化建设力度仍显不够。

所以高职院校应大力营造创业文化,除了要加强各种硬件和软件建设外,更应该组织各种活动,或同成功企业家交流,或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新事物,挑战自我,或通过讲座让学生学习创业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从而在校园中能够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

3.4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努力构建相应的课程教学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当前的现状等方面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机械类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应注意能适合自身的教学、教育模式。除了在课党上渗透和进行创业教育,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更要注意如何贯彻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自主创业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重视创业案例学习,对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方法、过程、规律和创业精神进行探讨,总结及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直观、生动、逼真地看到成功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目标,从这些案例的学习中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学生创业视野。

3.5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端正工作态度,培养工作作风、提高劳动技能。更于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机械类高职院校除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还可尽力联系实习基地,在实践中扩展学生的视野,这样也会清晰学生创业的思路和增强其创业信心。

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强化校企联合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训练和练习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中可将毕业设计与实际问题结合,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更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1]黎江.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12) :14~17.

[2]罗金风.论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12) :22~23.

[3]吉兆麟.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1, (11) :24~25.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篇3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创业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和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广大教师和大学生都应转变就业观念,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途径

0 引言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

1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社会的发展方式、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相处方式等都会有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要适应这些变化,就要极大地开发人的创新创造能力,用创造的思维和创新的成果解决社会发展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因此,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2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要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就成为必要条件,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创业教育。

1.3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正进入大众化时代,不再只培养学术型、精英型人才,更在于培养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创业教育能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思想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能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学生对创业能力的掌握及创业,将拓展毕业生发展空间,产生大众化教育的良性循环,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1.4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群体,他们渴望通过岗位创业和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在校学习期间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他们需要接受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丰富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教育就是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由知识的拥有者发展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应主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能力与知识上。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也应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2.1 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个体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等心理成分。在本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意识,是创业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动力因素。创业意识主要包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善于捕捉和创造商机的市场意识以及创业所必需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团队意识等。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2.2 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创业是富有挑战性的,存在一定风险,因此要求创业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人固有良好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成为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前提与基础,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制性、合作性等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定的创业信念、顽强的创业意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2.3 创业能力与知识的培养 面对市场竞争,创业大学生在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做好能力及知识的准备。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的总称,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和强力保障。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技术能力是最为基本的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能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创业过程所需的社会行为能力。

3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3.1 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分为理论教学、教育活动和创业实践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采取普及性创业教育、系统性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开设创业课程进行理论教学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理论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创业选修课、创业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创业教育活动是创业理论教学的延伸,主要通过创业计划竞赛、企业实习等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实际能力,学校成立创业园或创业中心扶持学生实践,同时注重与社会的对接,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尽力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和机会。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教师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首先,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研究活动,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体验创业,增加其对创业的感性认知和管理实践经验。其次,高校还应从校外各界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水平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经济管理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3 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大学生应该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养成敢想敢干的良好习惯。大学生要把成才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苦练内功,并能充分利用外部的环境因素。帮助大学生树立形成科学发展观,培养创造性思维,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较佳的智能结构:具有广博的知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把知识活化和自学新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3.4 改革管理制度,优化创业教育的校园环境 高校在加强创业教育的同时,应该深化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宽松的育人环境和创业环境,让学生在民主与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管理方面,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在学生管理方面,制定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办法和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创业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和和加强创业教育的政策引导,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创业论坛、讲座、模拟创业等活动,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素质提高的校园文化环境。

3.5 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创业精神、训练创业能力,因此,创业教育必须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创业教育的载体。只有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校园的各种科技活动、实践活动与校园外的企业的商业活动相结合,通过校企共建的形式,组织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鲜活的创业实践,才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创造能力。创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生产活动、经营管理活动、营销和市场开拓活动、社会交往活动等。通过让在校大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精神。

3.6 加强对外联系,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实施创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应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是政策的制定者,高校应及时将学生的创业愿望和政策诉求反映给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地方性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实施。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本着“双赢互惠”的原则,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联系企业来校设立创业奖学金,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直接指导学生创业。还应积极争取工商联、民营企业协会等团体的指导与帮助;校际之间可以经常开展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交流。这些校外资源的利用将有力地促进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聂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3).

[3]陈文华,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4]曹殊.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

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篇4

随着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一新的.就业方式.我们如何适应自主创业这一新趋势,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已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 者:倪芳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技术学院 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 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 年,卷(期):2010 “”(8) 分类号:G71 关键词: 

★ 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为了要创办公司

★ 为了创业还是通过创业的教育论文

★ 中职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 创业 开小吃店计划书

★ 开网店创业注意事项

★ 开展创业活动主持词

★ 创业公司如何创新

★ 公司创业方案

★ 公司创业计划书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篇5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业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也就是自主地开拓和创造业绩与成就。创业教育是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在职业教育领域内,旨在提高学生自我谋职的能力,也就是创办小企业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当前就业形势需要开展创业教育。国家政府机关不断深化改革,企业不断进行结构性调整,下岗分流人员不断增加,而高校扩招及每年劳动力的不断增加,使得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并且这种矛盾长期存在,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巨大。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有的高职院校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上发展的,有的是大学下设高职学院,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不足,有的院校实验、实训的条件还比较薄弱,使得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目前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可程度不高,使得高职院校出现学校招生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维持社会的稳定,有必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

2.创业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实现需要。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宽阔的舞台,然而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不能凭匹夫之勇和心血来潮,创业涉及许多知识,如管理、市场营销、财会、法律、税收等知识。学生尽管在学校进行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能训练,但是大学士创业最缺乏的是系统的创业教育,如果没有创业教育奠基,大学生仅凭这些知识和技能去创业还远远不够。

3。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措施。目前我国大学不断进行扩招、大量职工下岗分流、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除了传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开展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竞争能力、生存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复合性的人才,缓解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4.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创业。创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秘密武器,美国95%的财富是由创业的一代在1980年以后创造的。创业不但能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导致新兴工业的出现,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使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和评价

1.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毕业生应该转变必须进入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工作的就业观念,应该树立凡从事合法职业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可以带来较高收入和发展机遇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创造辉煌人生价值的观念。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创业教育的课程来实现,学校必须构建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传授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实行学分制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应该在传统的职业教育基础上开设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税务、财会,法律等方面的课程,这方面的.知识是创业所必需的。

3.开展创业者系列讲座和案例教学。尽管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了创业所需要的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仍然缺乏对创业的感性认识,缺乏对市场的认识和创业的经验,因此有必要开设创业者系列讲座和进行案例教学,让创业者讲授自己如何创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如何进行管理以及创业过程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其它案例教学,这样使学生可以从中总结他人创业的经验和教训,学到比较务实的知识,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

4.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学校创业基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验实训基地;二是学校生产经营场所。让学生定期去这些场所去实习,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学校可以有偿提供一些经营场所,如商店、餐厅等作为创业教育基地,让学生完全按照企业实际运作方式进行经营自负盈亏,风险自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又解决了学生的一部分学习和生活费用。

5.创业计划竞赛。 目前我国高校以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为主要载体进行创业教育,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取得良好的发展态势。创业计划不仅是融资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是对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法律、工商、税收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项技能和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6.创业教育的评价。创业教育的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评价:一是理论学习。创业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它是创业的基础,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客观上会给创业者和创业活动带来不良影响。二是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是对所学创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体现,是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三是创业项目讲演与答辩。通过讲学与答辩可以发现好的创业项目,可以发现创业计划中的不足之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创业时犯过多的错误,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篇6

高职院校为高考扩招接收了大批毕业生,但高职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却远比本科生大。值得庆幸的是,高职生接受的教育专业指向性强,从综合素质来看,他们比本科生更适合创业。因此,对高职生进行创业教育就更有价值,这也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高高职生竞争力最有力的措施。

一、高职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创业教育是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思维、技能等各方面进行培养的过程,它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实践思考的能力。课程中注重开发高职生的创业品质,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实行素质教育,它最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自我价值,全面发展,以期提高高职生毕业后创业或就业的能力,是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创的一种全新而高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2.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率

近年来,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口号,使我国的就业工作能够不断优化。对高职生进行创业教育研究,使得大部分高职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许多高职生在接受创业教育有了思想上以及知识上的准备,毕业后如果选择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解决了更多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另一方面,即使高职生毕业后由于资金不足或其他各方面原因没有走上创业的道路,在创业教育中收获的各种意识和技能也足以支撑他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帮助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见,创业教育是高职生提高自我竞争力的良好渠道,也是提升高职生就业率的不二选择。

二、高职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职生创业教育发展滞后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大学毕业生一直实行分配制度,也就是常说的“铁饭碗”。直至后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扩招,铁饭碗现象慢慢褪去热潮,此时,创业教育才开始出现在高校教育大纲中。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直接导致了我国高职创业教育事业发展滞后。比如,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强烈的创业教育意识,缺乏专业的师资,无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差。概括地说,就是总体上处于发展滞后时期。

2.对创业教育投入不够

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投入,显然当下我国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首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缺乏指导性教材,教师的可参考内容不多,所以教学缺乏针对性。其次,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由于资金投入不够,许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教师都身兼多职,他们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又何谈对学生的指导?最后,对学生创业基金以及平台的支持不足。学生没有社会经历和人脉,而政府也没有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或提供开创平台,投入不够导致学生的创业理想被现实吞没。

3.创业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发展到今天,采取的一直都是就业指导课这样单一的方式,而有关部门也忽视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丝毫没有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这种一成不变的单一方式中消磨了青春和创业的`激情。

三、优化高职生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

1.因材施教,开创个性化职业教育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潜能和职业目标,所以,教师要洞悉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比如,考虑到不同学生对创业的不同需求,教师要从创业意识、心理素质方面让学生首先对自我适合从事的创业活动有良好的认知;其次注重与时代相结合,毕竟学生创业要直面的是社会,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业决策。最后是技能,教师应本着科学的态度,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督促他们珍惜时间,熟练掌握多样技能,为自己创业做好准备。总之,创业教育具有个性化、全面化、立体化。

2.加大投入,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目前来看,高职教育仍需要大量资金以及人力的投入。一方面,组织各领域专家编写科学高效的创业教育教材。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创业型教师的培养,提供进修学习的资金支持和机会。同时,政府出资建设更多有利于学生实践的创业平台,加大对学生创业的多渠道资金支持,比如,在高校成立免费的创业培训平台和创业基金会,创立完整的学生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学生勇敢创业。

3.丰富创业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激发高职生创业的兴趣,高职院校应摆脱传统单一的创业教育方式,引入更丰富实用的教学方式,比如,高校可以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引入校企合作,和各领域企业签订实习合同,让学生走到生产第一线,感受创业的无限可能。其次,可以开办各种创业赛事,鼓励学生在创业中努力创新。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篇7

一、正确认识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 这种人应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具有开拓技术、社交和管理的技能。因此, 创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适应性、守成性教育, 而是注重把创业精神和开拓技能的培养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性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创业教育关乎一个国家未来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但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不能揠苗助长。

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计84.8万人, 而2013年毕业生人数增加到699万, 其中高职毕业生占半数以上。据调查, 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还不到1%。《创业教育中国报告 (2010) 》显示, 各层次的创业教育均能够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创业技能, 而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96.83%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 创业教育能够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95.65%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 创业教育能够提升自身的创业技能。

高职生需要创业激情。第一次创业的高职生, 主要是获得创业的经验。通过在校期间的创业实践提升个人能力, 明确人生定位与目标。大学期间创业实践的最大意义是让创业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 成为品格的组成部分, 让学生拥有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生活态度。即使创业失败了, 积累的经验对以后再次创业也是有益的。

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 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价值, 并发掘其创造潜能。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向学生播撒创业精神的种子, 而不是鼓励学生毕业后马上去创业, 不能将创业狭义地理解为创办企业。

二、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开展创业教育起步晚, 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概括来说, 我国的创业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 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目前, 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与贴息、税费减免、培训补贴等。虽然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颁布得比较多, 但并未制定配套的政策实施办法, 造成执行政策的能力较低, 有些政策执行部门甚至以种种理由推诿。有些优惠政策门槛较高, 涉及多个部门合作时, 手续要求的条件不同, 也给申请优惠条件带来障碍, 直接影响到创业政策的落实。因此, 需要设立与创业政策相对应的监督考核机制, 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二) 创业贷款额度太小, 可供大学生挑选的创业项目少

大学毕业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金额一般为2万~5万元, 且办理的手续比较复杂、周期长, 并且学生很难找到符合银行要求条件的担保人, 真正获得贷款的人比例不高。此外, 偿还期较短, 没有形成失败核销的管理机制, 也是制约大学生申请小额贷款的因素。不少市、县 (区) 还没建立起可供大学生创业选择的项目库;少数已建立起来的项目库, 也很不健全, 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项目种类少、数量少, 可供大学生创业选择的余地不大。

(三) 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创业教育学科体系

我国开展创业教育起步晚、时间短, 其学科建设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创业教育观念上存有误区, 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缺乏与学科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 忽视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教育模式陈旧, 方法单一。

(四) 缺乏创业教育师资

我国很多创业教育的教材是根据国外教材翻译过来的, 教学案例的选择没有结合国情, 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参加创业大赛的总是少数学生, 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赛, 致使一些学生感到很迷茫。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 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需要。高校里大部分从事企业管理教学和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既缺乏系统的创业理论培训, 又没有实际创业经验,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难以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师资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类型单一, 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建立配套的专家库的地区更少,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先天不足。

(五)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较少且分布不均

近年, 辽宁、上海等地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但多数孵化基地都是依托科技园区合作使用, 不是完全提供给大学生自主创业使用的。大学生创业初期一般都是微小企业, 无法与社会企业竞争, 得到孵化器的青睐和关注明显不足。全国范围内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专门孵化器少之又少, 且大部分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区市, 其他地区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数量偏少、规模偏小, 建设进度也相对缓慢, 孵化能力弱。此外, 创业孵化服务的功能明显滞后, 服务手段不强, 服务内容单一, 服务水平不高, 服务整体功能弱, 能够提供全过程优质服务的孵化基地不多。

(六) 缺失容忍创业失败的氛围

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 企业管理经验不足, 对社会环境不太适应, 很容易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导致创业失败。创业工作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 还应该得到社会保障、工商、税务、财政、科技等多个部门的共同支持, 并形成促进创业的合力, 创造一个有利的舆论环境。

三、美国创业教育之借鉴

1998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 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发达国家正逐步把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校拥有优良稳定的创业教育队伍, 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 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资金。

创业教育兴起于美国,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20世纪60年代末, 硅谷的兴起增加了对创业教育的需求。1967年, 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开创了现代的MBA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斯坦福大学生动有效的创业教育,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业素质的企业家。因在硅谷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斯坦福大学被称为硅谷的“心脏”。

20世纪90年代后期, 创业教育在美国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目前美国有1800多所学院、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几乎所有美国的大学、社区学院、初级学院都开设了创业课程。20世纪90年代, 创业教育开始培养创业学方面的工商管理博士。在过去的30年里, 创业学成为美国商业、工程类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创业教育涵盖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已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四、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开展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既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 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 更需要学校的努力践行。

(一) 高职生应避免激情创业

创业者要有四大元素:一是视野。视野的宽度和高度决定创业者事业的高度, 决定创业者事业的前景。二是思想。思想决定理想, 决定行动和速度。创业者的思想、对创业的理解、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决定创业者事业的品质。三是目标。目标引导行动。创业者有目标才会有行动的动力, 有目标才有精神的源泉。四是决心。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需要下决心去克服。

创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活动。大学毕业生阅历浅、经验有限, 把握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弱。大学生创业多为白手起家, 各种资源有限, 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也比较缺乏, 加上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成员同质性明显, 互补性较差, 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把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要和所学专业联系起来, 和当地的创业环境联系起来, 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 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创业基本知识, 有助于他们创业时冷静思考、摆正心态, 从而做出理性选择。创业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从简单到复杂, 先生存后发展。对市场没有全面、细致的前期调研, 贸然入行, 是创业的大忌。无论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多少困难, 都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 只有坚持下去, 想法才能付诸现实。

(二) 重视家庭教育

创业所需的许多能力都是从个人素质中衍生而来的。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顽强毅力, 向孩子渗透注入社会奉献、创造财富等观念。同时, 日本在小学阶段就注重激发创业意识, 如鼓励学生利用早上课前的两三个小时勤工俭学等;在中学阶段, 通过开设商店街、创业发明大王等主题活动, 培养创业意识。家庭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子女创业, 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全社会应积极看待高职学生创业, 形成鼓励支持高职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 做好学校创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 他们的任务是在生产或服务第一线, 把别人的设计、规划、方案付诸实施。因此, 他们的创业能力要求是不同的。高职学生创业的起步一般是小企业, 但不一定是高技术企业或生产自己创新产品的企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

1. 培养创业精神

让学生更好地捕捉到灵光一现的创业火花, 让学生更有勇气地迈出创业实践的第一步, 需要社会与高校为他们营造一种创业文化氛围, 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有了创业精神, 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而缺乏创业精神, 则往往会在艰辛的创业路上半途而废。准备创业的个体需要具有创造性、冒险性与革新性。一般来讲, 这些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才能形成的。高职院校要通过培育创业文化, 强化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业素质。

2. 搭建实践平台

把创业教育的对象细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大众化的, 即面向所有在校生, 培养每个人的创业意识和素质。通过青年创业大讲堂、创新与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活动, 把企业请进来。让风险投资家、创业校友等各方人士与学生接触, 把学生推到创业前台。另一个层次是个性化的, 对部分有创业愿望并具备相应条件的学生开展系统的创业培训。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创业实训模拟公司训练营, 以模拟公司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创业与经营,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3. 签约创业基地

创业实践既是创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又是天然瓶颈。创业实践需要从创业实习和创业孵化开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从教学、资金、场地方面保障创业教育的开展。帮助学生甄选创业项目、签约校外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建立集咨询、指导、培训和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基地,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4. 利用好网络创业平台

以网络为主体的市场化平台是没有栅栏的试验田。相对政府主导的创业平台而言, 网络创业平台大, 门槛低, 投资比较小, 工作时间没有限制, 适合刚走出校门的高职生。

5. 联系企业加入创业教育

让企业成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动者。企业要主动向学校输入经验丰富的教师, 与学校联合开发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 企业也要为高职生提供实践基地, 为有潜力的创业计划提供风险基金。最重要的是, 在高职生接受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能让他们时刻感受到, 自己同社会上活跃的企业家距离很近, 可以随时获得相应的帮助, 解疑释惑。

6. 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美国创业协会提出, 创业是一项终身学习过程, 贯穿教育全过程。借鉴美国的经验, 我国要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的动力来自于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社会需求。创业教育应该从小抓起, 循序渐进, 梯度推进。

7. 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创业经历的教师, 支持校内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参与访问工程师计划。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 组织教师参加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技能培训, 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协会的实训和交流。从社会各界聘请具备学术背景的行业专家、创业精英等作为兼职教师, 形成一支既有创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 政府做好创业服务

政府部门要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体系, 加强大学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支持教育体系的改革, 确立创业教育的地位, 把创业教育视为优先发展领域。为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比例, 政府应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 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摘要:随着创业教育的开展, 越来越多的高职生具有创业热情。如何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创业, 如何在高职学生创业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指导, 解决学生创业的实际困难, 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素质,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喜梅, 吕雅文.大学生创业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融合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4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必将掀起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热潮。其实,创业教育并非新鲜事物,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已在这一方面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深入考察,就会发现一些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未能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力促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及优势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两者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专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则是专业教育的实践与应用。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活动。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一種以创新为先导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是教学内容、方法、思想、评价、教育体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才,使其富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等综合素质,具备成为企业家的能力。通过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大学生具备创业能力,并使它成为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成为一个创业人才。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创业过程中也需要有创新精神,其中发现创业机会就是一种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使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非但不排斥专业教育,而且必须依赖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此可知,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承担的基本职责。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创业教育,弱化和忽视专业教育,则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创业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优势

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有着优越条件。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其次强调产学研结合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另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高职院校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课程的主渠道来完成。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就是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科专业教育体系,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素质。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的途径

1、高职院校应该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

一方面尽快改变传统单一的专业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厚此薄彼、顾此失彼。

2、建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高职院校应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应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需求紧密对接;应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应以系列“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为契机,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3、健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课程新体系

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程度有所欠缺,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当中,更未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而这正是现阶段需要整改的。我们不能将创业教育简单视为一次竞赛或者一个活动,也不能简单视为一场讲座或一次课程,而需要设立完整的创业教育方案和创业课程体系,所有的这些都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取得成效。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教育有机契合,创新精神需要贯穿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创业教育依托于专业教育来生存发展,专业教育业借助创业教育来深化改革,二者能够形成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引领学生将创新理念运用于专业领域,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深化专业研究领域,探索专业领域内的创新之处,这样既拓展了专业研究深度,也内化了专业知识;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创业实践行为,审视是否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检验创业行为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大学生区别于其他创业者的最显著特征和优势所在。大学生必须将这种优势充分发挥,才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而这种优势具体就体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

4、搭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新平台

为了让大学生在专业创业实习中更好地认识创业艰辛、历练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有利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新平台,如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以实实在在的创业项目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最终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落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首先,要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渗透。通过举办创业论坛、规划竞赛、支持建立创业教育社团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其次,学校要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问题。既可在新校区建设中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规划建设“创业园”;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内场地,建立学生创业市场等创业基地。再次,要坚持项目带动,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创业项目,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可行的创业项目,并为每个项目提供具体的创业策划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同时要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承担行业课题,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拓展项目。

5、建设适应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选拔具有创业意识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创新教育专业培训。比如通过合作培训形式,把教师送到国内创新型企业培养,或为教师提供参加国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条件,送到国外具有优良创业教育模式的学校去培训。又如制定激励措施,给予现职教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支持具有创业潜质的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熟悉市场运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其次,从校外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同时通过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交流创业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学校“本土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最后,高职院校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

6、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首先,高职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其次,高职院校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再次,高职院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最后,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三、结束语

总之,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会面临诸多挑战与难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推动创业教育的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重视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和创业类专业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提升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内源性支持,建立起一整套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制。

参考文獻:

1、张瑶祥,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20期

2、崔红艳,高师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6期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篇9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一种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一种通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使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具有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毕业后了解社会劳动力市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业心理准备及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和潜质,充分的就业,进而能够创业,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认识和观念的落后。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上世纪90年代,在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开始了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及推广工作,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个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形式、办学理念和创业教育培养上仍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统一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规划。很多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层面上,无法 1

正确深刻地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甚至有的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基础底、素质差,能找个基本工作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自主创业,更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因此,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摈弃和纠正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思想,为实施创业教育提供理想环境条件。

2、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教育,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并重的教育。它不仅需要教育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正确的职业观念。但是,大多数教师专业面狭窄、知识陈旧、信息闭塞,完全不能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甚至许多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观念落后、社会经验不足,对创业教育研究没有兴趣,使得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书本和空洞的口头说教上,教育效果不明显。

3、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程式化。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的形式趋于形式化或程式化。一般高职院校的做法就是开设一门课程,诸如《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或《创业指导概论》等,教授课本上空洞的理论和不切合实际的案例,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创业的冲动。另一面,许多高职院校重视对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条件和场地的限制,没有适合学生创业训练的实践基地,忽视创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得创业教育大打折扣。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创业教育基地,使得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缺乏生动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觉得创业脱离现实生活,有了一定的想法也不敢付诸行动。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体验到创业教

育的成功,才能激发出创业的激情和活力,才能培养创业的意志、品质和能力。

三、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搞好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必须深刻认清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质和精髓,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结合的“三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牢固树立“三创教育”理念,使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统一,改变原有的以就业指导为创业教育的观念,打破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局限性,把创业教育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形成正确的创业教育的氛围和共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点燃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教师的创业意识、调整教师的创业心理、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丰富和完善教师的创业知识,成为学生创业教育的领路人。

2、改革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新模式。首先,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和设置要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特色和本质,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来完善课程设置。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由“被动”转化为“主

动”,由“想学”转化为“会学”。同时,还应形成一套与之相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一些以创业知识为主的选修课,要把一些有关创业的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课程增加进去,从而促成学生对创业理论的了解。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创业教育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用的原则。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大学MBA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亦可采用典型的、有特色的创业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中去,学习创业的经验和方法。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实际,让学生当一回“小老板”,让每个学生做创业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选择何种企业、企业的选址、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形象设计、企业的融资和理财、员工的聘任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如何运作自己的企业。教学中可通过讨论、答辩等形式进行师生交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

3、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创业激情。创业文化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功能。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氛围,要大力宣传和提倡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对创业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克服学生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无所作为的消极观念。高职院校要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橱窗、广播等阵地营造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和价值观念;结合学风、校风、教风建设进行创业教

育,通过师生人际互动,拓展和优化创业教育的心理环境;通过积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围绕创业教育主题开展活动,如市场营销活动、科技作品竞赛、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通过举办创业生涯规划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实践能力。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既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性的能力。

4、探索实践模式,实现机制创新。实践教育是指通过真实和模拟公司的创办与营运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搭建创业的舞台,使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创业实践方式,例如举办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主题的经济文化艺术节、商业文化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营销模拟大赛、创业模拟大赛、大学生创业与创新论坛、开放式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在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把创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机制,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护照。”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江泽民同志曾在1999年8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成为创业教育的摇篮,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实现自我生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季枫.《试论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02下

[2]金昌,童卫军.《温州特色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02

上一篇:两地分居工作调动申请下一篇:红酒销售计划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