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冗洪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024-07-09

如何提高冗洪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通用12篇)

如何提高冗洪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篇1

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教研?应该如何做教研?在长期深入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在对册亨小学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观察和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参与教研还存在着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观念;二是教师的动力;三是教师的能力。

一、小学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问题

转变观念是提高小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小学教师一直没有使“教书匠”的教师角色发生真正的转换,他们习惯了由来已久的传统“职场”活动方式,将工作的重点定格在顺从的“执行”位置上。教研是研究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这是传统的教师角色影响下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已经受到来自教学本身的巨大挑战。

首先,教研活动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次,教研活动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组成部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教师职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受到挑战,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的趋势正在悄然进行。许多教师已从提高学历的压力中走出,将学习变成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将教研作为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与之融为一体,成为现代教师的共同追求。

任何一种教育观念,只有内化成教师个人的信念和“个人知识”时,才能引起教师行为的变化,并最终转变成自觉的实践。要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研的有效性,就必须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帮助教师尽快形成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将教研变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二、小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动力问题

我们在长期的观察和调查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教研活动

似乎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要求,是少部分教有余力的教师的“专利”,也是大部分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首先,改变当前教研活动边缘化的现状,将教研活动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教师便会将这种负担转化成一项感兴趣的工作,久之会内化为教师个人的自然需求。新一轮的课改向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与过去相比,它赋予教师较大的专业自主权,也就是在课程支配和开发等问题上,教师比过去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理解和相关的知识储备,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的解放,但要注意,这种解放须有一个过程,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的。它需要教师对教育对象、教育教学的特定条件等多种不可控制的因素进行研究,以追求最大的教育效果,这正是教研活动的内容。所以说,做教研对中小学教师来讲,不是脱离教育教学实际另搞一套,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立足于社区、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将教研活动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助力器,追求通过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否则非但不能提高质量,反而会增加教师的负担,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其次,减少教师的行政负担,增加用于教和学的时间。早在1983年,美国的教育改革就提出了应以教师工作的改革和教师质量的提高为重点,提出了减轻教师的行政负担,增加用于教学的时间等措施。我国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也向教师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些新的挑战,学校和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教师创造相应的条件。小学教师的工作,琐碎而又缠身。小学生独立性差,班主任教师几乎一整天都和学生在一起,在学校里几乎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八小时之外,还要备课,处理学校里的其他事务,很少再有时间看书、做研究。如果不改变教师的这一工作现状,而一味地要求教师做教研,实际上是在增加教师的负担。为此,我们建议在中小学,应增设专职班主任或增加管理人员,逐步把教师从繁杂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和教研活动。

再次,通过合理的考核和奖励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

研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育管理也需要转变观念,确立新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有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做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做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才能将教研活动看做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将教研活动的考核作为日常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奖励和考核制度,将教师的日常工作与教研活动统一起来,将教研活动由外部需求转变成教师个人的内部要求,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通过教学现代化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

三、小学教师参与教研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储备问题

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必要的理论储备。在与中小学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他们多年来一直在实践中摸爬滚打,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与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多以零散的或感性的状态存在,难以做到理论化和体系化,当然也就很难完成实践发展的逻辑循环。在经验交流会上,每位教师都有许许多多的经验,但在较规范的教研活动中却找不到相关的理论来统领,无法将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所以,小学教师的教研成果多是一些经验总结。由于缺乏必要的研究规范,这样的研究成果自然也难以推广。

怎样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研实效性的瓶颈。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对理论学习有一种排斥或惧怕的心理,“没有时间”、“看不懂”、“用处不大”等想法在教师中普遍存在。教育理论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体系,对小学教师来说,系统、全面地进行理论学习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做法应该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专题研究,也就是说,教育理论学习要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尽管这些问题看起来或许很具体、很单一,但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却非同寻常。所以,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创设多样化的方式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条件。鼓励和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引导教师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寻求理论的支持;帮助教师树立理论学习为实践服务的宗旨,帮助教师学会从问题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学习;使教师学会准确理解

与教育实践有密切关系的教育理论和改革理念,并将它们应用在自己的教改实践中等。

在理论学习中,教研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要。中小学教师教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等。要将教研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最关键的是恰当、有效的研究方法的选择。除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之外,教师还应该掌握必要的学术规范。教师应当学会选择研究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及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等。学校应该结合教师的研究选题,通过聘请专家、组织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研究方法方面的指导。

“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是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实现这一专业化角色转变,需要进行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教研活动由一种观念转变为实际的行动,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对教师个人、学校和教育研究人员等,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育改革交给我们的新课题。

如何提高冗洪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篇2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小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英语学习的时候,对英语充满了热情和好奇,总想早点开口用英语来进行交际,可由于学习的知识量有限,往往造成无法正确交际,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逐渐缺乏耐心和信心,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听说的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张、焦虑的心情。教师应注重情感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上课不专心,回答问题不正确,“三分钟热度”,生性胆小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积极开口说英语,乐于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体教学,使每个学生都爱说英语,都敢于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二、“听”的训练中重视学生的“眼、耳”并重

我们在学习母语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先认真听我们的父母或者是同辈群体的声音,于是逐渐有了自己的词汇的积累和直观的句子结构方面的粗略认知,然后才能把自己的内在的情感方面的精神需要和向外的所求方面的物质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在此过程中我们的语言会不断出现和反复纠正错误,从而不断推动我们的语言不断地精确化、正确化、准确化。

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也应该注重学生听力的训练,因为我们的孩子年龄很小,他们在听英语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并且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很容易错误的把听力训练简单理解成就是耳朵的事情,我们老师的英语口语表达或者播放的磁带的声音,经常出现把此单词听成彼单词的现象,比如,把plane听成plan,把What’s听成What,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孩子没有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我们的学习活动中去。当老师在读单词时,我们的老师应该要求孩子一边倾听我们发出的声音,一边仔细的观察我们老师的口型的变化,从而减少孩子自己发音的错误率,减少老师语言输出信息和学生语言信息输入的误差,从而有效提高我们听力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三、“说”的训练中强化“虚实”一体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通过学生说英语,我们老师可以清晰地判断学生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力加以强化,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新授的知识和技能。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训练学生英语口语时,我们一线的老师在操练学生时出现了一些的问题,如让学生上黑板展示或分角色模拟情景对话时,学生喜欢拿着书本面无表情地照本宣科,把语言表达当成一种虚无飘渺的脱离生活实际的一种纯粹性的任务,同时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也就成了一种强势介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外在元素。这种缺乏真实情境为依托的过于“虚”和“假”的口语交际使得我们的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价值,仅把口语训练当成了英语考试的需要。又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的注意力大多用于监视班级里大部分同学有没有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一味地强调同学们要注意倾听,却往往忽视了自己对于学生口语内容正确与否的甄别和纠正,学生单词读错或者语法明显有误,都没有能及时发现和纠偏,不能正确地发挥我们老师作为课堂学习引领者的作用。

四、“说”的训练中追求方式多元多样

由于小学生掌握的英语单词、词组、语法很少,争强好胜的意识比较强,一般来说随着年级和年纪的增长,会越来越不喜欢在大众场合下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需要。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要想学得好、学得活、学得实,必须要加大口头运用和表达的力度,创造更多的说英语的情境和机会。因此不断创新我们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追求多元多样的训练方式,刺激我们的孩子积极投身于我们开放而灵动的课堂中去。比如我们曾自行编辑或从网上下载一段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视频资料在班级里播放,当学生看到视频中他们自己的影子,他们说话的欲望突然之间几何级倍增,在边看边听英语时,这种多元化的刺激一定也让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要学好知识的征服欲,紧随其后我们老师要求他们复述视频中出现的内容、场景、人物的心理或者情感,他们也能够进行深入而紧张的思考,并且这种思考过程为口语的正确而富有生命力的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我们在英语课上和学生约定,上课前的两分钟或三分钟让给学生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想或者用英语讲个小故事,而且要求人人有机会、各个必参与,这样一来学生无论成绩优劣,都会调动自己全部的潜力和精力去展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并且这种责任感和为捍卫自我尊严的荣誉感会让我们的口语训练事半功倍。另外我们训练学生变换节奏和韵律或者比赛谁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流畅而又正确地说出更多的句子,甚至把新学内容现场编成简单的歌曲在班内范唱等方式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情趣,并且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推动下我们的学生的口语表达会不断地减少错误率,不断地积淀自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纵横开阖、收放自如。

就像雅斯贝尔斯所言: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离不开听说的扎实训练,为了让孩子更加有效地通过听说训练学好英语,我们的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唤醒更多的孩子积极投身课堂学习的参与意识,必须千方百计的把我们的热情、智慧、激情、心力投放到英语听说训练的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中去,把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活动有效性作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实现专业成长的永恒的价值追求和心灵取向。

摘要:英语听力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难点。素质教育的推行,在英语课中有效实施听说能力的训练,不仅是提高学生升学率的关键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对过去,特别是山区乡镇中学,培养的学生只是会做笔试,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很不受重视,即所谓的“哑巴英语”。

如何提高冗洪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篇3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工作现状

在现在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我们观察很多学校都是很响应党的政策“德育为先”,但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其实学校在遇到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与学生的德育教育发生冲突时就会以学生的分数为主了,比如在学生的学习关键时期大多会占用学生的德育课程来让学生学习其他可以提高分数的课程,在大多学校这种工作方式的影响下,使原本计划好的德育课程无法正常上课,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更充分的证明了,学校对于学生德育课程的教育大多是停留在嘴上的号召,并没有真正的认真对待这一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就更加无从谈起了。也有大部分的学校虽然很积极的响应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对于学生的德育课程没有好好的进行规划,也没有进行德育教育本身应由的作用,比如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大多采取召开德育大会和做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表扬,校领导在德育大会上的讲话过于生硬死板,而且整个过程都过于形式化,无法起到德育教育本身应有的作用,没有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德育教育的本身性质和教育内容,因此学生也无法把这些德育教育转化为德育实践,这也是造成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佳的根本原因。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活动实效性的方式方法

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合理的德育需求

学生是我们进行班级德育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所站的主体地位,才能达到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所以在我们举行班级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切身实地的考虑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想法和我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合理的融合到一起,使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又能起到对他们进行的德育教育起到实效性,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根本德育需求,贯彻深入的实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工程,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在这些活动力多多宣传一些好人好事的事迹,展示一些善行义举来让学生来观摩和学习,并且可以把这些美德生动的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有理解的来进行学习,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

2.设计朴实、适合学生本身的班级德育活动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社会各种事情还属于懵懂时期,所以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必须要贴近于他们的年龄,要较为朴实和容易理解化。比如可以发动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比如发动一次“今天我是班主任”让学生轮流每人一天来做“班主任”,让学生自己亲身来管理班级,让学生可以更有责任心和更加热爱学校,还可以锻炼学生以后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热情,也还可以将班级中的一些小干部职位改称轮流竞争上岗的制度,让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热度,让学生在这些管理和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也可以使我们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3.整合家庭的推动力到班级的德育教育活动中

在我们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家庭的力量占一个很大的铺助力,我们要将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力量进行一个合理的整合,使这三种力量可以融合到一起来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所以我们的小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家庭人员和社会人员一起来参加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召开一次班级的“大家来谈德育”的有意义的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邀请家长代表、社会人士和学校代表来共同参加这次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各方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吸取接纳别人不同的意见,让小学生在我们的实际活动交流中慢慢领悟德育的意义,这样也有利于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让这三方力量可以完美的融合,并且共同的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出较大的贡献。

三、结语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这个需要我们能够积极地发现小学色这一主体的特质,根据其自身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适合他们的德育教育活动,让我们的小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懵懂阶段,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定位,对于以后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始,这个才是我们发展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想要实现这些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全面的认识到现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尊重小学生这一主体的根本需求制定合理的德育教育活动,设计一些朴实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德育教育活动,在融合到家庭中,让家庭成员也互相帮助的情况下,来共同提高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关蕊,浅析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30-231.

[2]齐玉静,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相关方法分析[J],才智,2015(18),77.

如何提高教研团队的实效性 篇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以校为本”的理念日益成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以校为本”已经成为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动力。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曾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说:“建设好以校为本的教研团队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造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研团队作用,更好地提升学校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粗浅的谈几点看法。

一、守住最底线——立足于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指符合教学规范的各个环节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律,包括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评价等方面。

1、三次备课。

开学初我们就进行了集体备课对每个年级组进行了分工。各年级组的老师坐在一起讨论并制定教学计划,然后团队成员坐在一起,对各自准备的进行讨论,提出建议。要求教师人人发言,个个有观点,促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准确的分析教材,定位和把握教学重难点,形成可行的教学设计,最后形成备课组分年级拟写教学预案,综合后分发给大家使用,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每一位教师对整套教材都有了系统的了解,每一课的教学都集中了多个人的智慧。第二次备课主要是备学生。每位老师拿到教案后,再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思想,进行第二次备课。第三次备课主要是备教后的反思。通过课

堂的教学,不断反思,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发展。

2、精心上课。我们团队要求老师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推出实实

在在的家常课,高质量的公开课,随时接受推门课,把课上真实、朴

实、扎实。正是有了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我们教师走进教

室就会自信,上课自然就娴熟自如,就会越上越有激情,从而感染学

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听课热情。

3、认真批改。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主要

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不但要及时处理全部的作业,一般在下一次作业

上交前批阅完毕。而且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及时评价,使学生及时地体验到成功和喜悦,及时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优化学习策略,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我们还要规范批改符号,并在每次的作业边上写上批语。

4、规范教学常规。

为了规范教学常规,我们美誉进行不定时的教学随检。由团队负

责人和骨干老师轮流检查组内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常规。检查三次备课

质量,考查作业批改主要看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首次批改的及时性和

订正作业的完整性;考察辅导学生主要看辅导纪录、询问辅导学生以

核实辅导工作的真实性;……我们通过随检与被检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探讨和交流,肯定其优点,商议其不足,同时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

通过回检的的形式督促团队成员不断地及时地改善存在的问题。随着

教学常规的规范与深入,教师的专业水平大幅度的提高。

二、掌握效益的最大化——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活力。

教研活动如果能以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摆脱居高临下的架

势,回归平易近人,卸下繁琐复杂,变得简单便捷,我们教师就会更

愿意亲近她、了解她、拥有她。所以我们教研团队坚决不搞花架子、作秀,也没有成为每周一次的同学科教师的简单聚会。我们的教研活

动得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主要分三个层面开展活动:

第一是自主教研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几乎所有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博学。正如王栋生老师所说的:“只要肯学习,什么都好办。”作为

我们一线的教师尤其应该多学习,让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开窍”,不

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向书本学。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并使之形成一种

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教师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人文环境是我们团队永远的追求。为此,我们工作室始终把教育理论的学习放在十

分重要的位置,要求老师积极征订教学刊物,并给于适当的补助。针

对兰江小学提供的书目和我们自己的实际需求,我们要求教师完成2篇以上的的读书笔记,并定期开展工作室读书交流会。从而促使教师

将读书视作一份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座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成熟

和成功的阶梯。

向视频学。我们工作室已经积累了许多的优秀课堂教学视频,这是很好的向名师学习,促使教师勤练内功的渠道。让老师们把视频光盘带会家,每听完一节课就写一份评课表。这样的教研方式,不仅让我们足不出户就领略名家风采,更重要的是通过听课、评课培养教师的课堂评价能力。

向网络学。目前网络上有非常多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都可以作为自己的教学资源。通过借助别人对教学的反思,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这样能超越时空局限的共享平台,能够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成就自己的专业发展。

第二是分散教研

针对我们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我们团队的的教研活动开展比较灵活。

教研生活化。就是在生活中教研,在教研中生活。使教研活动并不局限于进行专门的活动探讨与严肃的学术交流,而是在平常教学之余的问题咨询,课程对话、教学探讨等。“办公室教研”成为我们最常见的教研方式。

教研互助化。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同伴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大家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一方面我们团队联姻,让校内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队,以老带新,以优带良。签订师徒结队协议,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加快入门步伐。期间师傅对徒弟进

行了解性听课并给徒弟上师范课,要求他们“一课再上”。然后在平行班中继续“磨课”。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团队成员上“同课异构”。多位教师面对同一教材,备课上课,充分展示每位教师对教材不同的分析和理解,不同的策略选择,从而展示自己的实力、优点和风格,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教研网络化。与传统教研相比,网络教研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活动可以不受时空、人数和场地的限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与同行进行异步或同步的信息交流,问题的探讨。我们工作室主要是以论坛为平台,实施互动交流研究。

第三是集中教研——和名师专家面对面。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一方面自信的发挥着自己这个团队的力量,另一方面虚心的吸收其他整体的能量。于是与外界的互动交流,就成了我们教研团队的又一重要内容。每学期的老年教师经验论坛、骨干教师课堂展示、青年教师课堂比武,我们就会邀请教研室的专家和其他学校的名师来校莅临指导,让大家零距离地跟专家面对面的交流,给于我们理论上的引领和实践中的点拨。

三、学有所长,打造专业特色。教师同任何人一样,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但各有各的长处。我们对每个教师的思想、性格、学识、能力、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然后着眼于教师的特长,建议学校将其分配到能够最佳发挥自身特长的岗位上。建议这个老师借鉴奥运会冠军的金牌获得者的秘诀,充分发挥自身长处,集中自己的优势,选定自己追求卓越的范围,想想在哪些方面打造自己,完善

自我,适合哪种风格的教学。团队先根据教师各自的特长,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一个老师专攻作文类教学和辅导,另一个老师主攻识字和写字的教学和辅导,还有的老师研究相关语文的课题,……同道而不同艺,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在开展具体活动时,以一人为主,其他人共同参与。

四、充分利用和借鉴共同体的成功经验

如何提高德育活动的有效性 篇5

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杨健

[摘要及作者简介]:

本文从如何提升德育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出发,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研析,提出了提高德育活动效率的五个方面举措。

作者杨健,1994年毕业于江西师大,现任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骨干教师。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

[正文]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德育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很多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利用德育活动作为平台、载体进行的。德育活动由于其直观性、实践性等特征,在德育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变抽象、枯燥的理论为具体的实践行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组织、动手能力。德育活动是学生通过道德实践的方式领悟特定价值要求,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信念,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成功的德育活动,往往学生积极参与,收效显著。失败的、无效的德育活动不但浪费大量的人财物,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德育工作者必须非常重视提升德育活动效率。为了落实好新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划》,在方案的起草过程中我们组织部分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答题主要采取开

放式答题,没有ABCD供选择,这样可以更大维度的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其中关于德育活动的问卷设计为:“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组织的哪些集体活动你最喜欢参与,哪些活动你觉着很无趣?”,经过对问卷的统计,我们发现:

1、最受学生欢迎的德育活动是:艺术节、运动会、合唱、篮球赛、户外活动等

2、最不受欢迎,很无趣的德育活动是:入学教育、演讲比赛、课间操、眼保健操、义务劳动、法制教育

3、学生所接受或者认可的德育活动和老师的界定不一样。他们认为只有学生普遍参与的活动才是集体活动。所以一方面:校方认为德育活动太多,几乎月月有,周周有;但另外一方面学生认为活动开展的很少,为数不少的学生发出疑问:“学校有学生的集体活动吗?我怎么不知道?反正我没有参加什么活动”

4、在一些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非常满意的活动中,比如:游园、艺术节,也有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如:“艺术汇演节目不够吸引人,节目太没有技术含量,游园活动兑奖不够份量,希望下次能振奋人心令人激动。”,“游园:不要有重复的活动,奖品不要本子。文艺汇演:话筒不要有问题,现场秩序乱,希望明年还有游园。”,“难度加深点,玩一些容易的,我都觉得是读小学了···”等

根据问卷的结果,提醒我们今后在德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精心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1、德育活动的数量要精心安排。通过梳理每年的德育活动安排,我们发现学校的德育活动基本做到了周周有小活动,月月有大活动。除了自己开发组织的活动外,还有上级部门布置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数量很多,为什么学生并不知觉、领情呢?

学校的德育活动要围绕着德育的中心工作,要贯穿一根主线,即通过活动我们想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收获。活动安排应该有轻重缓急、主次之分,数量在精不在多,要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向纵身发展,不断强化活动预设的目标。不应该单纯为完成任务或追求数量,导致活动开展浅尝辄止,效果不明显。造成数量不少,喜欢不多,效果不好的局面。平均用力不如集中用力。

2、德育活动的内容要精心选择。通过问卷分析我们认为学生喜欢参与程度高、形式活泼多样的德育活动,不喜欢简单说教,不喜欢整齐划

一、尤其不喜欢大会形式的活动,所以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善于换位思考,所有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接受能力。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问题,而应该是用成人的缜密思维去落实活动内容。所以应该有畅通的沟通渠道获得第一手资料,多做调研摸底。例如:我校在元旦游园后马上组织了“你最喜爱的游园项目;你认为组织最好的班级;你认为环境布置最好的班级;你对游园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的网上问卷活动,摸清了学生的想法,为将来开展活动提供了依据。

3、德育活动的组织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都要经历酝酿、策划、准备、实施等几个阶段。项目确定后策划阶段非常重要,我们的策划方案一定要追求创新、体现与时俱进。虽然有些活动年年举行,但要力求常活常新。方案的策划阶段还要参考以往的学生意见,如果学生能参与策划就更加理想了。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活动,比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要突出庄重、神圣的氛围,造成学生身心的震撼,这种震撼带来的幸福感、荣誉感将会伴随学生整个校园生活,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还有些学校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模式,采取多样形式,甚至跳《江南style》,结果学生很喜欢,效果很好。

4、德育活动的氛围要精心宣传。活动开展的始终要加大宣传力度,要确保绝大多数学生知晓活动的主题、目的、时间、安排,要力争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宣传的场所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可以通过张贴海报、媒体报道的形式将消息发布到学生的家庭及周边的社区,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如何提高冗洪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篇6

摘要:在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下,师幼互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活动作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沟通交流的基本活动,对于师幼互动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认清当前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制定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策略十分必要。关键词:语言活动;师幼互动;有效性

一、前言

师幼互动的质量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基本表现形态,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教育的各个活动领域,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语言活动是幼儿教育中最普遍的活动之一,无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还是课下教师与幼儿的交流都离不开语言活动,它也是构建师幼互动的重要手段。

二、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互动中缺乏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幼儿都是师幼互动中的行为主体,享有行为发起和反馈方面的主动权。但现实的幼儿教育中,主动者的角色往往由教师充当,他们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而幼儿则处于服从的被动地位,他们的声音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倾听,他们的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

2、单一的互动模式

在语言活动的师幼互动中,师幼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幼儿对教师教育内容与行为的配合与服从。幼儿被期待的是安静地听从教师的指导,而不能不经允许的打断教师的教育进程,也不能随意发起与教师或与同伴的语言互动行为。平等的交流与行为往来在师幼之间相对缺乏,诸如情感表达、相互问候以及幼儿主动发表见解等平行互动方式也很少见。

3、互动行为中的负向性情感特征明显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教师向幼儿发起的语言方面的互动行为中,不带鲜明情感色彩的中性行为总体上居于主体地位,而带有厌恶、恼怒、不满等负向情感的行为明显比友善、喜爱与亲近等正向情感行为频繁,无反应的反馈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在师幼语言互动中,教师的负向性行为会对幼儿的互动动机形成抑制作用,进而对幼儿的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策略

1、做好语言教学活动的提问设计

在语言活动的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最直接和常用的交流方式,它不仅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对幼儿的行为与情绪以及师幼关系也有较大影响,幼儿能否学会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自我表达也与教师的语言交流行为密切相关。

(1)运用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

开放式提问由于没有现成答案,且受语言和情节的限制较少,因而可为幼儿开拓想象与思维的空间。它具备一定的难度性,对幼儿的联系、分析、实践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因而通过它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提高。比如通过一系列的判断性问题、假设性问题以及创造性问题等可引发幼儿的判断、想象等思维活动,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2)促进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的多样化

在日常语言生活中,幼儿经常会提出很多“为什么”的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可采用师幼问答、幼儿互问答等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可以推进师生间的互动,在共同探讨与激发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无形中提升其问题意识与自我提问能力。

(3)关注幼儿的活动反应,加强互动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就好比把球抛出,还要有接回的过程,因而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倾听与回应必不可少。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反应,善于把握幼儿反映出的各种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及时予以引导。

2、运用合理的对话语言促进师幼互动

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对话语言关系到幼儿的情绪与行为,也关乎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因而,教师应掌握并合理使用语言艺术,依据幼儿互动活动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语言,提高师幼互动对话的有效性。

(1)积极运用平等性对话语言

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因而,在师幼互动对话过程中,应努力创设一种平等的对话环境,在此前提下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促使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践行自己的行为,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尽量多使用“你的小船折的真好,能教给老师吗?”、“请某某小朋友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等语言,少用一些强制性和指令性语言。这样更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利于师幼互动的进行。

(2)重视利用鼓励性对话语言

鼓励是推动师幼互动对话展开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在幼儿发起的互动对话中运用显性

的鼓励性语言可激发幼儿对话的愿望,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与满足。这样的语言比如“好”、“棒”、“厉害”以及“加油”、“老师相信你”等。

(3)善于使用回应性对话语言

尽管程度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每个幼儿都需要被关注。因此,在师幼互动对话中,教师应重视积极性的语言回应,以此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探索欲望。对于幼儿的活动,老师应认可,并给一些积极的回应。比如用赞许的语言给幼儿的美术作业一些认可,“你们画得真好”等,这样一来幼儿就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作中。

3、利用学具教学建立师幼互动机制(1)在知识传授上激发学习兴趣

学具是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它的设计与操作具有很强的智力创造成分,教师利用学具教学需摒除机械枯燥的教学方式,发挥施教的自觉性。教师不仅要乐教,还要以研究探索的态度投入教学工作,使自身具备善教的素质。在学具教学的语言传授过程中,教师需改变单向的知识传输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学具教学中去。要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动手操作和玩乐等方式调动幼儿求知欲望,锻炼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学具教学的语言传授要建立在幼儿认知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学习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语言活动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幼互动关系。

(2)在操作训练中加强指导与创新

在学具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幼儿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教师应以规范、简洁的语言讲解学具的拿出放进、配对组合、摆放拼插等问题。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加入大量的演示操作来辅助单纯的语言讲解。操作训练中的语言讲解和演示都应简单明了,包括程序和要领即可,不必具体到每个操作步骤与环节,而是多留给幼儿动手和动脑的空间。当然,根据具体操作活动的情况,教师的指导也应灵活变动。比如对那些孤僻、能力差的幼儿,教师要多用语言进行解说,以吸引和感染他们。对于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表现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尽力促使每个幼儿的能力都得以发展和提高。

(3)在组织纪律上监控与自律相结合

幼儿园的学具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必要做好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幼儿由于年龄小,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机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加之知识和经验缺乏,容易受到教师权威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与向师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实施一定的监控。具体到语言活动中,就是要在学具教学的实施阶段之前,强调和突出教学中的纪律和规则,语言应注意方式和语

气,必须在幼儿可接受的范围内,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情绪与心理承受力。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幼儿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本身有较强的活动自动性,所以教师不能单纯地强调纪律约束,还要注重幼儿自觉遵守纪律品质的培养,促进其独立自主和自我监督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幼儿会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规则,也能促进师生相互间的尊重与信任关系的建立。

四、小结

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幼儿教学顺利完成的保障,和谐、科学的互动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完成,也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做好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设计,运用平等性对话、鼓励性对话、回应性对话等语言促进师幼互动,充分发挥学具教学在建立师幼互动机制中的作用,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可使幼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凡英;试论幼儿园学具教学中的师幼互动机制[J];幼儿园教育教学;2001(02)[2]马玲亚;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幼儿园教育教学;2005(04)[3]张小莲;浅谈师幼互动的对话氛围与语言运用[J];科教文汇;2010(01)

如何提高冗洪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篇7

一、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活动课的开展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开展,若背离了教学目标,任何活动都会是失败的,而且浪费学生的时间。

如有一位教师在《地球村中,我们友好相处》的教学中,设计了小品表演和观看录像环节,而且语言有中、英文两种,因此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来评定哪一组表演得最好,哪位同学表演得最投入,但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却极大地忽视了。本来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为:行为方式的差异是由文化不同导致的;面对文化差异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等。而这位教师的做法明显偏离了教学的本意。这样的活动课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实效性,是一节失败的课。

笔者在一次调研课上听某校罗老师讲“财产所有权受保护”这一知识时,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用电子白板播放了一段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创设情境)寅:

某单位职工索军,2001年与同事王枚结为夫妻,婚后二人共同出资购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现价值24万元)。2003年儿子索杰出世,为照顾儿子,索军将自己的母亲从哥哥家接到自己家中共同生活。每到过年过节索军的哥哥和妹妹都来他家看望母亲。2014年4月,索军因食管癌去世。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索军生前立下了一份遗嘱。在遗嘱中,索军将自己读大学时购买的一套珍贵图书留给了当教师的妹妹。索军去世后不久,王枚与索母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随后,王枚要求索母搬回索军哥哥家去住。但索母认为自己有权继承儿子的遗产,如果要自己搬走就得先把索军家现有的家产(住房一套,存款12万)分一半给自己。而王枚认为,房屋和存款为自己与索军的共同财产,应归自己所有。

放完视频后,大家都陷入了思考之中。这时,罗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寅:

(1)如果索军没有去世,其财产能继承吗?

(2)继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索母要求与王枚均分索军家的住房及存款合乎情理吗?为什么?

(4)本案的遗产有哪些?

(5)作为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继承人如何去继承财产,实现继承权?

(7)财产究竟应该如何划分呢?

(8)在这一案件中索军的所有财产的继承方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9)这一案件中可以成为继承人的有哪些人?

(10)既然索军的哥哥也是法定继承人,怎么他一点遗产也没有分到呢?

(11)本案例中的遗产是怎样分配的?

(12)索杰的继承权是由自己行使的吗?

(13)刚才同学们谈到索军的哥哥不能参与索军遗产的分配,因为他是第二顺序继承人。那么同样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的索军的妹妹却得到了索军遗留的珍贵图书,这合法吗?

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合作讨论、分析(合作探究讨论)寅得出结论(略)

最后再总结法律知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别为: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财产继承权的意识,树立依法同侵犯财产继承权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2. 能力目标:学会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

3. 知识目标:

知道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知道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了解财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法定继承中的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

罗老师这节课就是采用创设情境、活动探究模式开展课堂内活动的。她按照教学目标寅创设情境寅提出问题寅合作探究寅得出结论的程序来展开活动。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来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活动。如:她通过设置问题:(3)索母要求与王枚均分索军家的住房及存款合乎情理吗?为什么?(8)在这一案件中索军的所有财产的继承方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既然索军的哥哥也是法定继承人,怎么他一点遗产也没有分到呢?索杰的继承权是由自己行使的吗?刚才同学们谈到索军的哥哥不能参与索军遗产的分配,因为他是第二顺序继承人。那么同样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的索军的妹妹却得到了索军遗留的珍贵图书,这合法吗?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来实现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财产继承权的意识,树立依法同侵犯财产继承权行为作斗争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实现了知识目标:知道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知道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了解了财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这一案件中可以成为继承人的有哪些人?她通过设置问题:既然索军的哥哥也是法定继承人,怎么他一点遗产也没有分到呢?本案例中的遗产是怎样分配的?索杰的继承权是由自己行使的吗?

同学们谈到索军的哥哥不能参与索军遗产的分配,因为他是第二顺序继承人。那么同样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的索军的妹妹却得到了索军遗留的珍贵图书,这合法吗?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实现了教学重难点“法定继承中的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的突破。

这是一节成功的课,罗老师通过精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活动的开展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课堂内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开展,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活动课的开展。否则,背离了教学目标,任何活动的开展都会是失败的,而且也浪费学生的时间。

二、设计的讨论问题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以往听课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让学生讨论问题,但还没有等教师说开始,学生早已说出了答案,而尽管已有不少学生都已经知晓了答案,但教师却仍让学生讨论。可以说这种学生已知晓答案的讨论活动完全是无效的。而上例中罗老师设计的问题都有讨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真正实现了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讨论会收获很大。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情出发,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精心选择讨论的问题。

三、设计的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课的积极性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很多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改革开放的变化》一课时,只注重讲国家、家乡变化的例子,而没有考虑到这都是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变化,这些例子很难打动学生,引起共鸣。其实改革开放后学生所在的学校、家庭,自己的衣食住行等都会有较大的变化,应选取学生身边的小事例,让学生自己谈出真实的感受。这样,实效性才能更强。如一位教师在讲《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时,着重挖掘学生身边的例子,采用了本校学生及本班学生在校外遇到社会不良青年收保护费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同时教师也列举了处理这类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及导致的不同结果,让学生自己思考今后遇到这类问题时该如何保护自己,进而达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避免千篇一律

在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中,如果一说活动就讨论,那么就会使活动单一化,课堂就会枯燥,缺乏活力。因此,开展活动课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使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初中思想品德课可采用的活动形式有问卷、案例分析、调查、表演、视频展示、辩论会、漫画展示、模拟法庭等形式,做到寓教于乐。如在讲《财产的继承、分配》时,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活动形式开展;《加强环境保护》可以采用校内多媒体视频展现、校外社会调查、校外打扫街道卫生等形式;《珍爱生命》可以采用课内讲故事、课外法制报告等形式。在一节课中可以有多种活动形式交替使用,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教育教学效率更高。

五、有效控制讨论问题的时间和次数

尽管大多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课教师都认可、支持在课堂上采用讨论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但却都不提倡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开展讨论活动,而仍然要留出时间让教师来讲解,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讨论活动,如果次数过多,时间过长,管理上、归纳总结会有困难,如果次数过少,时间过短,则又肯定达不到效果。所以,一定要精心设计有讨论合作价值的问题,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在讨论合作探究之前,必须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因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必须建立在“个动”的基础之上。要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最佳时机。对于一些知识性、常规性的问题,通过小组间学生的合作学习,及时予以归纳总结。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出现争议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和学生共同合作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六、正确对待教师用书上提供的活动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完全照搬教师用书上提供的活动,根本就没有去思考该活动设计的目的、意义何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其具体表现在:如果教材上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课上就搞两个活动,一堂课就是教材的再现或者重演,是典型的教教材,只是有着活动外衣,而无活动的实质性内容。由于学生事先已了解这些活动,因而也激不起他们的兴趣,从而造成教学停留在浅表层次,无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的深化。

七、教师要考虑课堂发言同学的覆盖面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在让学生对讨论的结果总结发言时,总爱让个别爱发言的几个学生展示,其他很多学生无法展示交流。究其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活动很无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活动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三是学生素质较差。所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应该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从学生全局着眼,在设计活动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增加一些趣味性,给尽量多的学生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

八、对开展的活动要及时评价、总结

在开展活动课过程中,不少教师在活动之后没有及时评价、总结,不能很好地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不能深化知识,为活动而活动,不能达到活动课的目的。因此,每当结束一个活动时,教师要对学生积极肯定,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并可适当奖励。另外,对于学生活动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知识目标要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摘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实效性,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活动课的开展。另外还要注意下列问题:活动课教学的活动设计应多样化,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的讨论问题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并要有效控制讨论问题的时间和次数;活动课后要及时评价、总结;要正确对待教师用书上提供的活动;教师要考虑课堂发言同学的覆盖面等。

如何提高冗洪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口语 听说能力

小学英语的学习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听”是获得语言信息的最重要途径。现代英语考试中,听力的比分也是比较大的。但很多同学由于刚刚开始学习英语,加上没有一个很好的英语练习环境,他们的听力能力比较差。如果没有掌握很好的听力技巧,那么很自然地,学生的口语也不会好。因此,听、说技能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我们就应该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就为学生打下听、说能力的良好基础。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小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英语学习的时候,对英语充满了热情和好奇,总想早点开口用英语来进行交际,可由于学习的知识量有限,往往造成无法正确交际,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逐渐缺乏耐心和信心,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听说的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张、焦虑的心情。教师应注重情感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上课不专心,回答问题不正确,“三分钟热度”,生性胆小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积极开口说英语,乐于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体教学,使每个学生都爱说英语,都敢于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二、“听”的训练中重视学生的“眼、耳”并重

我们在学习母语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先认真听我们的父母或者是同辈群体的声音,于是逐渐有了自己的词汇的积累和直观的句子结构方面的粗略认知,然后才能把自己的内在的情感方面的精神需要和向外的所求方面的物质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在此过程中我们的语言会不断出现和反复纠正错误,从而不断推动我们的语言不断地精确化、正确化、准确化。

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也应该注重学生听力的训练,因为我们的孩子年龄很小,他们在听英语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并且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很容易错误的把听力训练简单理解成就是耳朵的事情,我们老师的英语口语表达或者播放的磁带的声音,经常出现把此单词听成彼单词的现象,比如,把plane听成plan,把What’s听成What,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孩子没有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我们的学习活动中去。当老师在读单词时,我们的老师应该要求孩子一边倾听我们发出的声音,一边仔细的观察我们老师的口型的变化,从而减少孩子自己发音的错误率,减少老师语言输出信息和学生语言信息输入的误差,从而有效提高我们听力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三、“说”的训练中强化“虚实”一体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通过学生说英语,我们老师可以清晰地判断学生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力加以强化,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新授的知识和技能。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训练学生英语口语时,我们一线的老师在操练学生时出现了一些的问题,如让学生上黑板展示或分角色模拟情景对话时,学生喜欢拿着书本面无表情地照本宣科,把语言表达当成一种虚无飘渺的脱离生活实际的一种纯粹性的任务,同时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也就成了一种强势介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外在元素。这种缺乏真实情境为依托的过于“虚”和“假”的口语交际使得我们的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价值,仅把口语训练当成了英语考试的需要。又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的注意力大多用于监视班级里大部分同学有没有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一味地强调同学们要注意倾听,却往往忽视了自己对于学生口语内容正确与否的甄别和纠正,学生单词读错或者语法明显有误,都没有能及时发现和纠偏,不能正确地发挥我们老师作为课堂学习引领者的作用。

四、“说”的训练中追求方式多元多样

由于小学生掌握的英语单词、词组、语法很少,争强好胜的意识比较强,一般来说随着年级和年纪的增长,会越来越不喜欢在大众场合下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需要。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要想学得好、学得活、学得实,必须要加大口头运用和表达的力度,创造更多的说英语的情境和机会。因此不断创新我们的教学方式就顯得尤为必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追求多元多样的训练方式,刺激我们的孩子积极投身于我们开放而灵动的课堂中去。比如我们曾自行编辑或从网上下载一段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视频资料在班级里播放,当学生看到视频中他们自己的影子,他们说话的欲望突然之间几何级倍增,在边看边听英语时,这种多元化的刺激一定也让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要学好知识的征服欲,紧随其后我们老师要求他们复述视频中出现的内容、场景、人物的心理或者情感,他们也能够进行深入而紧张的思考,并且这种思考过程为口语的正确而富有生命力的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我们在英语课上和学生约定,上课前的两分钟或三分钟让给学生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想或者用英语讲个小故事,而且要求人人有机会、各个必参与,这样一来学生无论成绩优劣,都会调动自己全部的潜力和精力去展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并且这种责任感和为捍卫自我尊严的荣誉感会让我们的口语训练事半功倍。另外我们训练学生变换节奏和韵律或者比赛谁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流畅而又正确地说出更多的句子,甚至把新学内容现场编成简单的歌曲在班内范唱等方式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情趣,并且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推动下我们的学生的口语表达会不断地减少错误率,不断地积淀自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纵横开阖、收放自如。

如何提高冗洪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篇9

活动总结

9月23日下午,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就《如何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的研讨,各位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总结如下:

一、备课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做准备。那么在备课时我们又该注意哪些呢?首先,要参阅教师用书,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目标。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观的方法,层层突破,轻易地化解难点,让学生理解接受。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见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和反应,想出解决的对策。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先个人进行备课,再经过多次集体备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正所谓:实践出真知。1.让知识联系生活。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中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懂得知识真正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真正地喜欢上学习。2.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体会到团体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多项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提高和加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机智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的教师来教,效果却是不同的,因为课堂上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机智去解决。课堂驾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教学机智,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注意平时的课堂上一些情境的积累,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多向一些优秀的教师讨教经验,增加自己课堂驾驭的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可见我校英语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还要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是自己快速成长的重要方法。每天静下心来,回顾这一节课程序和细节及整个流程,有哪 些不足和优点,及时写好反思,一点一滴地积累教学经验,扬长避短,日积月累,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后及时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反复修改。

如何提高冗洪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篇10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推进使得众多的教师都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英语教师也大多转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与形式,但是受到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是很难得到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不高等,都使得英语教学的效果难以提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进行简单的分析与阐述。

一、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成因 1.学生的主动性难以真正发挥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但是由于小学生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他们自身参与课堂的意识淡薄,再加上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缺少说英语的氛围,即使在课堂上想要积极地参与,也是有心无力,说不出来。这就使得英语课堂的气氛枯燥而乏味,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再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导致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课堂容量大使学生难以吸收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在每一节课堂上他们都要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有时候学生很难跟得上教师讲课的步伐,大量的知识点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堂上真正消化吸收,课外额外的学习反而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的时间很少,学生要想真正地巩固并掌握所学的内容,就要在课下多花时间来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造成英语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主动

师生互动是营造课堂氛围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大部分的小学生在课堂上都羞于说英语,为了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教师就可以通过适时地提出问题来让学生说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当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提出简单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说英语的热情与欲望,使其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中。

例如,在教学“I can play basketball.”时,教师就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英语。T:Can you play basketball?S:Yes,I can.I 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 No,I cant,but I play ping-pong very well.这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提问会让学生“有话可说”,他们也会积极地组织语言使用英语交流,从而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英语教师可以与学生积极地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从而逐渐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2.借助信息媒体构建知识框架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要掌握一定量的单词和句子,对于大量的单词,学生单独地记忆背诵会有一些困难,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以将单词或者句子以直观而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得小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进行高效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一边播放小动物的图片一边出示单词,如rabbit,cat,dog,panda等,为了让学生记忆深刻,英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描述这些小动物,如white rabbit,little flower cat,black and white panda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这些单词了,既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难度,又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设计英语游戏增强教学趣味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无疑是他们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那么教师就可以投其所好,将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游戏相融合,为学生设计出新颖的英语游戏,将小学生都带入到英语游戏的情境中,从而真正地增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设计英语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保证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增强学生的英语素养。

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篇11

一、重目标,让活动有鲜活的灵魂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学活动唯有遵循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这一原则,才谈得上有效。

最近,我听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课伊始,全班学生看词做动作。师出示一个个词语:洗脸、刷牙、拖地等,生看着词语起劲地做动作,他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怎样做动作和看别人做动作上。热热闹闹做了一轮轮动作,师问:“刚才我们做的事都要用到什么?”“水。”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难看出,这一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主题“水”。可在实际教学中,此游戏花了五分钟的时间,而其作用仅仅是导入教学,对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实际教学效用很低。

二、重过程,让活动有流动的血液

“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活动要是没有了过程就等于是空了壳的灵魂,活动要是忽视了过程就等于流于形式。关注活动的过程,就得关注人人参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不同情感,不同认识的各类学生相互交流碰撞,真正在活动中感知,悟理,习得。

在教学《我们这儿的农产品》中,教师拿出事先放有本地农产品的“百宝箱”,请一位同学上台蒙着眼睛,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等方法,猜猜自己拿到的是什么。这时,其他学生也有自己的任务:当这位同学摸出一样瓜果蔬菜时,就一起击掌说:“猜猜我是谁?”在这位同学竞猜后,其他同学要评判他(她)猜得对不对。如果猜对了,就一起拍手肯定。如果猜错了,就一起击掌说:“错错错,猜猜我是谁?”其他同学还可以根据瓜果蔬菜的特征作一些语言提示,让那位同学继续猜。这样活动进行了四轮。然后,教师组织每位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事先用口袋装好的农产品与组中的同学进行“猜一猜”的活动。

如果教师关注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在场因素,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体验过程,使个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就能让活动有流动的血液,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重生活,让活动有丰实的骨肉

中国古典名著《四才子书》第六回:“莫怪文章生骨肉,谪来元是掌书仙。”一句中的“骨肉”用来比喻文章充实的内容。“文章生骨肉”,难道品德课活动不也应该生“骨肉”吗?怎样的活动才有“骨肉”?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见,“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就是品德课活动的“骨肉”。简而言之,品德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如《保护耳朵》一课,教师精心引入了生活中学生喜欢掏耳朵而弄伤耳朵的动画,让学生在看动画和交流中知道这是伤害耳朵的行为,初步建立保护耳朵不乱掏的意识。又如在辨析行为环节里,教师巧妙地注入了学生生活中的元素:在他人耳旁大叫,揪耳朵等错误行为,让学生辨析。接着教师提练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游泳时耳朵进水了怎么办?耳朵进入小飞虫了怎么办?引导学生交流处理的办法。整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多处细节都关注到学生的现实生活,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盲区、行为上的误区,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动情、懂理、习得。这样的活动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高效的。

四、重开放,让活动有生命的活力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教育分为三部:“死的教育”、“不死不活的教育”和“活的教育”。“活的教育”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视教学中的开放,能让教育更活!

在《我爱做家务劳动》这一课中,我以课堂作为支点,尽可能地向课前、课后延伸,创造条件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全方位地体验,多角度地建构。本课体验活动分为课前先体验——熟悉身边的家务活,跟父母学做简单的一两种家务活,感受劳动的苦与乐。课中再体验——进行家务劳动小竞赛,在做、比、评、帮中学习技能,掌握方法,收获快乐。

一言而敝之,实效性是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生命所在,是教师要花大力气去追求的目标。品德课活动重目标,重过程,重生活和重开放,就能让活动有灵魂,有血有肉,有活力。

如何提高冗洪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篇12

如何提高活动学习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清晰明了, 活动设计有的放矢

清晰明了的活动任务和目标是提高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每个活动都应该有培养学生某项能力的作用。只有明确目的和任务, 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八年级下册《Unit3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能用过去进行时描述过去某一时间内正在发生的事, 如:I wa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library.针对这一教学目标,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A memory competition。准备十多幅动画显示在屏幕上, 每幅画面在屏幕上只停留几秒后, 很快消失。同时把全班分成四个组, 鼓励学生快速地站起来用过去进行时He/She was…描述每幅画, 如果答对了得1分, 最后得分最多的组为胜。笔者还根据活动的顺序, 逐步缩短动画停留在屏幕上的时间, 这样既可以使活动更具挑战性, 又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为巩固新学的过去进行时态服务。设计这样一个动脑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反复的刺激下学生能够比较自如地使用过去进行时态, 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示范明白准确, 活动展开时机适宜

教师的指令不明白或示范不准确, 学生就不清楚活动的具体方式和内容, 整个活动就会处于乱糟糟的状态, 根本无有效性可言。要避免这些情况, 教师必须把握住活动的最佳时机, 做出简洁明了的指令或示范, 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如七年级上册《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Periodl》要求学生掌握一年中的12个月份, 会用句型My birthday is…讲述自己的生日。笔者设计了一个guessing game:Which month do I like best?在进行这个活动之前, 笔者运用歌曲导入, 用语音拼读规则教授了新单词, 并进行了pairwork操练:A:Which month do you like best?B:I like…best.学生对活动中要用到的词汇和句型已基本会说, 活动时机已成熟, 教师再示范:When you guess, you should say, do you like…?Such as, do you like May?学生对老师的喜好很感兴趣, 活动也没有难度。因此, 非常活跃, 积极参与, 一般疑问句的声调也运用得相当自然。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所学的新知。经过大量的操练后, 教师不失时机地说:“Yes, I like November best.Because my birthday is in November.When is your birthday?”通过这个活动又巧妙地引出下一个话题, 形成了自然的过渡。

三教学过程兼顾差异, 活动设计灵活多样

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 他们可能喜欢不同的学习途径, 喜欢变化的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任务多样化是个别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八年级上册《Unit2 What’s the matter?periodl》学习表示身体各部位的单词。为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要, 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 (1) 教师指着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说出这些词, 如mouth, 重复一遍, 让学生也指着他们的嘴。当学生们齐声说这些单词时, 再做第三遍。然后给一个学生一张写有身体部位单词的卡片, 某一位学生大声念出来, 其他学生则指出这个部位。这种方法适应喜好听和复述来学习的学生, 还有那些喜欢亲身参与和喜欢活泼学习体验的学生。 (2) 给学生展示一幅人体图以及打乱了的身体部位单词表, 让他们一一搭配, 然后让他们指着搭配好的人体图说出来。这种方法更适应视觉型的学生。 (3) 学生分组在海报上画出人体图, 然后给他们写有身体各部位单词的卡片, 让他们把卡片粘在正确的位置上。这种方法能吸引喜欢小组学习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4) 给学生身体各部位单词和一组母语词, 他们利用字典来独立进行匹配。这种方法深受喜欢独立学习的学生欢迎。

四教学指导评价及时, 活动交流覆盖全体

小组活动让几个学生围绕某个任务, 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交换看法或展开讨论。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习得语言的自然环境, 在讨论中小组成员通过互相交流和互相传递信息完成口头、笔头表达任务。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冷场或完成任务不均等情况。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有指令无指导, 小组活动处于一种缺乏监控、自由放任的状态。还有任务完成以后, 由于时间限制, 教师往往只叫了一两组汇报学习成果, 其他小组不了了之, 时间一长, 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两个问题不解决, 活动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如八年级下册《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Section B 4a Use the pictures to write a story.》,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 用英语讲述故事仍有一定难度, 写故事就更难了, 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降低它的难度。笔者把全班学生按6人一小组分好, 并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两名学生讲述Jane发生的事, 两名学生讲述小偷做的事, 另外两名学生分别记录Jane和小偷发生的事。学生围绕这个故事开展活动时, 教师要在教室里四处走动, 适时问学生一些只需简单回答的问题:What day was it?Is it a park?How did Jane Zo to the park?再问一些可以让学生们发挥的问题:How did she feel when she couldn’t see her bike?Why did he steal the bike?笔者常跟那些较害羞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交流, 及时地进行鼓励,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并有所收获。任务完成后, 由两个负责记录的学生站起来汇报 (给他们一个口头表达的机会) 。由于时间原因, 不可能每组都能在本堂课汇报学习成果, 可以留到第二天的早读时间, 必须让每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 教师应作出及时真诚的评价。这样, 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地参与每次活动。

总之,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逐步领略到要实现活动教学的有效性还必须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 对现存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转变主旨是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 从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得知识转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推荐一些韩国爱情片及其电影中的原声音乐下一篇:立足实际 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