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调研报告

2024-06-19

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调研报告(通用12篇)

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调研报告 篇1

一、总

体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城市规划建设加大了投资,加强了领导和监管文秘杂烩网力度。一是制定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西南片区控制性详规,为规范城市建设开好了头;二是精心打造新区,拉大了县城框架;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兴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和排污管网建设改造,净化了城市环境;四是湿地公园、人民广场、沿江路景观大道等休闲场所相继建成,教育、医疗、商场、菜市场和服务行业布点合理,县城道路形成网络,城市功能不断提高;五是城市建筑异军突起,建筑风格文秘杂烩网各异,高层、多层、低层文秘杂烩网错落有致,使我县县城环境更优美、更宜居、更人性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规划编制落后,详规覆盖率不到位。其一,我县虽然在2006年重新修订编制了进贤县县城发展总体规划,并报上级有关文秘杂烩网部门审批,但因各种原因尚未获批,给我县县城规划建设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各项详规的制定没有一个可靠统一的依据。总体规划是母规,详规是子规,子规必须依据母规而制定。没有总体规划为依据详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详规与详规之间难以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城市公用建筑、基础设施布局困难,特别是道路、管网的高程、走向不得相互一致,在实施建设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片区与片区之间难以接口,甚至无法接口,还可能出现重复建设,既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协调又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其二,目前我县仅编制完成工业园区4平方公里、西南片区3.9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县城绝大部分没有编制控制性详规,详规覆盖率极低,在没有编制控制性详规的区域实施建设,很容易导致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不明确,城市建设用地随意性较大,建筑布局混乱,道路、绿化、休闲场所、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公用建筑布局的不合理,甚至基础设施、公用建筑用地被挤占,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2、违规违章严重,城中村建设混乱。由于利益驱动、审批程序复杂、把关不严、执法不力等原因,造成乱搭乱建、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甚至不批强建等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城中村建设更是混乱。表现为:一是,有的开发商以村民建房的名义搞房产开发,批三、四层建七八层;二是,房前屋后乱搭乱建,公用过道大都被个人挤占;三是,握手楼、搭肩楼、占道楼随处可见,基础设施、公用设施不配套,道路窄小弯曲,脏乱差现象严重,与县城极为不协调,既影响城市整体美观又给城市管理增加难度。

3、老城区改造问题多,拆迁补偿难度大。我县老城区建设历史久远,由于长期缺乏科学规划,房屋依路而建、因用而设,导致各个年代的建筑交错并立,古今共存;单位大院与私人住宅勾肩搭背,相互拥挤;有的区域危房烂房较多,安全隐患严重;有的大街小巷左拐右折、起伏不平,一些小街小巷,时至现代化的今天,车辆尚不能通达,居民出行只能靠两腿;有的公用设施修了又毁,污水管道通了又堵;集资建房,见缝插针,房屋建筑密度令人咋舌;有的倒闭企业、搬迁单位空地,因管理权限原因,规划协调困难。以上总总都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品位的提升,有待于改造。要改造就必定涉及到拆迁,拆迁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难事,各种矛盾应运而生。如部分群众城市建设意识、全局观念淡薄,只考虑个人得失,在补偿、安置问题上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给拆迁、安置增加难度,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

4、设计理念陈旧,审批把关不严。由于我县具有建筑设计资质的单位少,缺乏必要的竞争,设计单位没有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在设计审批上要求不高,把关不严,一些挂靠资质单位的设计人员水平低、要价低,居民又满足于可居住心理,导致我县建筑设计理念整体落后,设计方法陈旧,设计成果质量低下,使我县很大一部分建筑外观单一,建筑面貌雷同,走到哪里都似曾相识。

三、办法与对策

1、加大投入,完善规划编制。规划编制是城市建设的指挥棒,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品位高低。一是要加强沟通协调,尽早出台总体规划,为县城详规编制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快完善县城控制性详规,确保城区布局合理;三是规划编制在出台之前要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县城规划,为县城规划建言献策;四是规划编制一旦出台就要用规章、制度加以保障,如可以由县人大制定关于执行规划编制的法规性文件,用法规的形式加以保障,确保规划编制真正得以贯彻执行;五是要加强领导力度,主要领导要亲自把关,分好地段、划清责任,板子打到人,严厉打击违反规划编制的行为;六是加大对贯彻执行规划编制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县上下了解城市规划对城市规范建设的重要性,提高执行规划的自觉性,确保全县上下共同维护规划编制的严肃性,确保县城建设规范有序。

2、走出去,请进来,更新设计理念,提升城市品位。走出去,就是把我们的设计人员派出去看别人的城市建设,学习别人的设计理念;请进来,就是一方面请专家学者来上课,提高我县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是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在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中吸纳外地设计单位参与,储备多种设计方案,通过设计招标,达到好中选优的目的。在总体布局上做到风格各异,相互协调。在设计审批上要从抗震能力、外观效果、节能环保和结构实用、人性化理念等方面严格把关,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如在小区规划上,要引进大开发商,扩大规划面积,把小区道路、绿化等公用设施规划在内,运用市场化手段,让开发商承担小区内公用设施建设,减轻政府投资负担;在城区道路的设计上要减少十字路口,增加丁字路口,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丁字路口的交通事故要远远小于十字路口。

3、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规行为,规范建筑市场。一是规范城中村的建设,把城中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联合城建、城管、镇、村、组按照农村建设用地标准划定城中村建设用地红线,按照小区模式规划城中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逐步规范建筑风格,实现建设成果共享,城市农村和谐协调发展;二是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便利为建房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杜绝未批先建;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建设。联合城建、城管、公安等执法单位对县城违规建筑进行清查处理。划定时间界限,对在时间界限以前出现的建筑物采取一补二收三拆的办法。一补,即对符合规划的农民自建住宅采取罚款,限期补办手续的办法,压缩处理工作量;二收,即符合规划,但外观不美、间距不足、楼层超高,属开发性质的由政府收储,用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拆,即违反城市规划的坚决拆除。在时间界限以后建设的,不管是否符合规划,只要是没有批准的建筑一律拆除,并确保不再发生违规建筑,发现一幢拆除一幢,决不手软,坚决打消不法建筑商的饶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违章建筑屡屡出现,确保建筑市场规范有序。

4、收储老城区土地,实施成片改造。由政府分轻重缓急成片收储老城区,成片开发改造,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城区要尽快收储改造。对未实施政府收储的老城区只拆不建。土地收储后的补偿、安置工作要积极稳妥,既要加大对收储拆迁户的宣传力度,从思想上解除拆迁户的顾虑,又要从经济上给予合理的补偿,并在县城规划区内划出一块土地专门用于拆迁安置,便于建设,便于管理。

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调研报告 篇2

1 健全绿化管养制度, 加强责任意识

我们首先要形成一个任务明确, 职责分明、互相协作, 上下贯通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一是推行责任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考评机制, 奖优罚劣, 增强管理人员责任感及自信心。在管理过程中, 依靠全体员工, 领导负责分段承包到班组个人, 每个人根据实际情况拿出确保三个效益的措施, 实行岗位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业务水平。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绿化养护管理人员对单位的职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广大职工的业务技能。三是对新建的绿化工程, 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品位。使用业务精、素质高的人员, 严格按照图纸的规划设计对工程进行施工、养护与管理。

在城市绿地规划前提下, 严格施行城市绿化“绿线”管理制度, 明确各类绿地范围, 并作为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和宣传的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违反规定, 随意侵占绿化建设用地, 绿线范围内的绿地, 不得改作它用, 特别是作为重点部位的道路两侧和河岸、山坡、绿化隔离带、公园绿地、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区和古树名木, 都可用绿线加以严格保护, 以保证绿化建设顺利进行。

严格的检查和监督机制是保证园林精细化管理成功的最重要的手段。针对不同的单位管理实情, 制定不同的检查标准, 使检查和督察办法更符合单位实际, 更有说服力。但新的制度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在工作中应继续改进和完善检查和监督机制。切实贯彻执行奖罚制度。在部分职工思想上不能足够重视的情况下, 实行奖罚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切中要害的方法。

2 强化目标考核力度, 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保证绿化工程质量是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水平的基础。首先, 行业主管部门需对绿化施工企业进行资质审查管理, 禁止无资质的企业和个人从事绿化建设。其次, 项目建设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 把好工程验收关。再次, 施工尽量安排在适宜季节, 依图施工, 认真管理土壤清理、选苗、起苗、包装、运输、栽植等各个环节,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最后, 主管部门需制定统一的养护管理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使绿化养护工作“有据可查”。

根据工作范围与内容, 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强化养护措施, 明确专人负责, 明确管理职责;按照园林绿化管养标准要求严格进行管养, 针对不同情况, 采取有效措施。由专门人员定期对全城绿化管养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将责任落实情况分月份、季度、半年、年度进行督查、评比。将绿化管养督查结果直接与各责任人工资、福利结合起来, 并建立检查考核档案, 对管养工作不合格的人员, 严格按照奖惩制度兑现。

3 实行长效管理机制

管理好城市园林绿化, 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指导作用。严格按照管养标准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 可以充分体现园林绿化工程目的性, 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避免被动。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严格按照既定的目标, 管理好城区的绿化, 使绿化空间发挥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园林绿化的管养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季节性、综合性。城市绿地主要构成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 它是有一定的生长周期, 随着植物生长期的增加, 植物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表现愈突出。因此, 在搞城市绿地规划时, 应着眼长远、反复论证, 方案一旦确立付诸实施, 应保持相对的固定, 切忌反复移植, 违反植物正常生长规律, 避免城市绿地年年搞, 却看不到效果的怪现象。所谓“一日造林千日管”,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的中心是各类植物, 是有生命的, 一个年度或一段时间放松其养护管理, 就会影响整个年的生长量, 严重的会死亡。实践证明, 再好的苗木, 养护管理不当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 甚至死亡。因此苗木定植后养护管理是确保园林建设成果的重点, 要保证大面积绿化成果, 必须实行长效管理制度。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建设越来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作为城市建设有机组成部分的城市绿化, 对于改善生态环境, 陶冶市民情操,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产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 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景, 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 既是我们园林工作者明确努力的方向, 又是我们园林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勇, 陈志林, 吴明作, 等.平顶山矿区绿地对大气SO2净化效应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36 (1) :59-63.

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调研报告 篇3

宜兴位于太湖西岸,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是长三角腹地的枢纽城市。宜兴市牢固确立“经济强市”、“环境立市”、“生态兴市”的发展理念,经过几年努力,把一个“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园中、山水交融”的新宜兴呈现在市民面前。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使这座山水相映的生态城市令人刮目相看。去年,宜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亿元,基本竞争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7位。

数字背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山水之脉,灵秀滋养;禀赋丰厚,流光溢彩。”这16个字,概括了宜兴独特的魅力。为了这一方好山好水,宜兴市把打造一流的的生态环境作为后发优势,把保护环境作为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重要使命。

两年来,全市已关停化工生产企业323家,琉璃瓦企业128家,关停了12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8家“三高二低”企业和25家蓄电池企业。针对不同行业开展了污染专项治理,2007年完成了46家蓄电池企业、21家废酸产生企业、16家印铁制罐企业和125只排蜡窑的污染治理,以及27项工业污染减排工程的治理任务。

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宜兴市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工业,果断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和胆略。放弃和割舍,会令人痛苦,但是为了山清水秀,他们愿意!

今年,按照新颁布实施的《江苏省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宜兴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以下又是一些看似枯燥的数字:

在194家实施“提标”限期治理的企业中,目前已有149家企业基本完成。在“百家企业节能竞赛活动”中,对7家列入国家和省重点能耗企业名单的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工作,恒来、青狮等5家水泥生产企业新上了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一年可节约标煤10.1万吨,节电2亿度;6家企业完成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70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72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

宜兴市是农业大市,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重点实施了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产业建设、烟尘治理等五项工程,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启动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的生态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这些数字令人欣慰。

宜兴市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76万亩,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20个,无公害农产品95只,绿色食品单位9家,有机食品单位12家,还实施了无锡地区首家秸秆气化站,设立了5个农膜回收点。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全市已依法撤除112家沿太湖规模畜禽养殖场,465家规模畜禽养殖场通过专项整治,基本消除了污水直排;全市80%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物得到综合利用,不仅实现了污水零排放,而且每年可使50万吨污水得到农业生态循环利用。

“阳羡山水甲江南”,宜兴是太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宜兴生态旅游红红火火。世外桃源竹海风景区、龙池山自然保护区、龙背山森林公园、滨风光带等一批集旅游、休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新景点相继建成,形成了以“生态园林游”、“陶文化游”、“人文景观游”为主的全新旅游格局,显现了山水相依、生态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宜兴制订了旅游振兴5年行动计划,成立了阳羡生态旅游区管委会,深入开展以“中国陶都,生态宜兴”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宣传和旅游区环境保护。宜兴已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的亮点,不久前,长三角百辆自驾车畅游宜兴。

举全市之力,铁腕治污

创建国家生态市,让古老的陶都绽放出蓬勃生机,不仅优化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宜兴地处太湖上游,处于太湖水污染防治的第一线,铁腕治污,拯救太湖,责无旁贷。为积极应对太湖水质危机,宜兴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及河道环境整治、工业污染控减、面源污染防治、水务设施建设、化工专项整治、水污染治理督察等6个专业办公室。对无锡市考核的28个河(湖、库、荡、 )断面,实行了“河长制”。目前已完成河道清淤2126条,长达2328公里,疏浚土方3270万方,打捞蓝藻9万多吨,在主要入湖河道两侧500米区域内组织了排污口调查,完成排污口封堵126个,拆除畜禽养殖户73户、围网养殖1900多亩。去年以来,全市共投入13.5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等污水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宜兴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5%以上,在大气综合治理中,对35吨以上锅炉实施了限期治理,对162家琉璃瓦企业、125只排蜡窑的大气污染进行了治理,对尾气超标的849辆机动车强制安装了净化装置。宜兴还投资5.2亿元建成了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10座大型垃圾压缩中转站,日均处理生活垃圾550吨,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农村达到80%以上,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全市新增绿化面积4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30.5%。

宜兴生态镇、村创建成效显著,已建成了官林、张渚、新建等3个全国环境优美镇和太华、西渚等2个省级环境优美镇,和桥、丁蜀、周铁、万石等9个镇已通过省级环境优美镇考核。全市有62个村建成了省级生态村,有40个村正在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村。

精细管理 提升城市品位 篇4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常务副局长***

近年来,我们所居住的县城正越发变得美丽多姿。街道变得更加整洁、干净、顺畅,城市管理日趋规范、有秩序,新建小区此起彼伏,更多高楼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城市的发展变化背后是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辛勤努力的汗水。我们在由衷感激他们的同时,更寄希望于他们以其智慧用精细之心来建设和管理城市,提升城市品位,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更加魅力迷人。

一、精心规划设计。街道两侧新建建筑,防止形成“两堵墙”的样式,要注意留空,要有高低层次感、错落有致,要增加广场和公共绿地的面积,要让商业利益更多地让位于公众利益。

二、加强街道商店牌匾的管理。严格商店牌匾的审批。提高商店牌匾设计上的美感,使牌匾设计更得体、大方。牌匾设计可考虑通过补贴或其他的方式来推行。商店牌匾在设计上不必拘泥统一的材质、大小,但在整体上要和商店建筑和整个街道的格调相适应。

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调研报告 篇5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的统筹和协调作用,提升城市品位与内涵,根据《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通过加强和完善城市规划工作,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宜居宜业城市,实现城市效益、品位与内涵的全面提升。创新规划理念,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和美化城市重点地区地段规划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加大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特区内外城市发展一体化;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建设绿色城市,加快建设生态市。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规划重点,积极谋划和保障城市发展。

1.加快推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力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通过国务院的批准。召开第二次全市规划工作会议,明确新时期我市规划工作的任务与要求,部署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主办:市规划局。

2.推进深港规划合作。加强深港之间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策略等宏观层面规划的衔接与合作,积极与香港方面联合开展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发展策略研究。加快跨境交通及能源基础设施等的互通衔接,加紧深港机场轨道连接线(深圳侧)、广深港客运专线等规划研究,加大力度推动深港边境地区综合开发合作。完善与加强深港城市规划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定期召开政府层面联席工作会议。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贸工局、交通局、水务局、环保局。

3.进一步完善法定图则的编制和管理,尽快实现法定图则的全覆盖。

主办:市规划局。

4.加强规划统筹的建设用地管理,严格落实土地储备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理顺并完善土地储备管理机制,开展土地整备制度研究,启动编制土地整备规划,开展转地后特区内外用地规划管理相关政策的研究,清理历史遗留用地。

主办:市规划局、国土房产局。协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二)加强城市与建筑设计,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1.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与规划布局研究》、《深圳市基础教育设施布局

规划》和《深圳市社区规划试点研究》等项目的深化和实施。开展城市重点地段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如光明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深圳市中轴线城市设计及皇岗村改造规划、东西部海岸线与深圳河沿岸整体城市设计、金融产业服务基地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前海中心区规划等。积极推动各区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加快修订和制定城市规划设计相关标准准则。

主办:市规划局。

2.系统推动绿色建筑、绿色住区及绿色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强化《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规范性指导作用,制订深圳市绿色住区设计导则,开展“绿色城市”规划建设标准研究。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市国土房产局、建设局。

3.办好第三届城市建筑双年展,把其打造成我市著名的展会品牌。高规格、高标准组织国际规划设计招标和竞赛活动,推动我市勘察、规划、设计行业提高水平,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本土原创,培育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并具有自身城市特色的原生态人文环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规划设计专家。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市文化局。

(三)大力推进新区新城规划建设,提升特区外城市功能和环境品质。

1.重点推进光明新区规划建设。开展光明新区规划、土地整备规划、生态景观资源规划、旅游产业空间规划、交通综合规划和市政综合规划等;加快编制光明中心地区等法定图则及地铁6号线详细规划;加快推进新城启动区及光明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以光明新区为试点开展绿色城市规划建设,实施多元联动的综合开发模式,坚持“基础先行、开发跟进”、“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原则。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2.全力实施“大运行动”。加快大运新城片区法定图则编制工作。加快各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前期工作进度,尽快完成施工图的编制。加快龙岗中心城地区旧村专项规划审批工作,推动荷坳村的整体改造。全面推动大运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确保2010年底投入使用。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龙岗区人民政府、市体育局。

(四)加快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

构建城市区域交通网络体系,积极配合加快建设连接珠三角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促进区域航空、海运、铁路、公路网络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进一步强化深圳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环境,制定全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开展干线道路网规划修编;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积极推进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模式,编制轨道交通三期详细规划;积极配合推动南坪二期等干线道路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主、次干道,打通片区微循环,逐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主办:市规划局、交通局。

(五)改造与保护并举,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1.加强城市更新政策研究,加快完成城市更新办法起草工作,制定《深圳市工业区升级改造总体规划纲要》及《〈关于工业区升级改造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大力推进工业区升级改造。规范和加快城中村改造和综合整治项目的审批,科学合理解决城中村问题。加强城市历史保护工作,开展城市改造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研究,重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地名的研究与保护。完善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工作机制及机构建设,系统推动城市更新与再生。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和市国土房产局、文化局、法制办。

2.加强生态保护,确保城市有序开发。严格执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及其实施意见,严控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用地。加快完成“五线”划定工作,加大对城市生态空间资源的保护和控制。加大垃圾转运站等民生工程建设力度,落实公共绿地建设,合理增加城市规划中公共绿地面积,创建良好的市容环境。整合全市森林(郊野)公园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海滨带的自然资源,高标准推动羊台山、梧桐山和东西部海滨带、深圳湾岸线等地区的利用规划,打造生态保护性开发示范园。加强遥感监测,确保城市有序开发,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手段进行动态监测。

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和市国土房产局、水务局、环保局、城管局。

(六)开展系列活动,挖掘和彰显深圳城市魅力。

开展“公共深圳”、“步行深圳”、“观看深圳”、“生活深圳”、“建筑深圳”系列活动。强化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标准化控制管理,加强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沟通,营造城市开放空间,推进街道、广场、公园、社区等多样公共空间建设。注重近人尺度的城市细节设计,加强地面铺装、街头绿化、小品设置,规范和完善城市标识系统、广告设施等景观环境工程建设。提倡绿色交通理念,进一步完善城市步行系统、无障碍系统和自行车系统,提高城市的通达性和亲和力。多层次打造城市观景点,展现城市轮廓线、灯光夜景、中心区、深圳湾大桥、东部滨海风光、滨海休闲岸线以及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客家围屋、大鹏所城、OCT创意产业园等不同特色的城市风貌,增强市民的家园感和自豪感,扩大深圳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丰富城市生活内容,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水平,包括居住区建筑架空层的整合和利用、社区公共空间系统的整合等。开展全市建筑普查,通过建筑标识、建筑评议和描绘建筑地图等活动赋予城市建筑以生命,让市民通过了解建筑而了解深圳,了解深圳的历史和深圳人,激发对城市的热爱。主办:市规划局。协办:市教育局、文化局、城管局。

(七)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

建立以城市规划为主导的城市建设管理综合决策机制和综合协调机制。推进以城市总体规划和法定图则为核心的“一张图”规划决策、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为核心的“一张表”规划实施。实现城市规划引导建设用地管理,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加强规划的公众参与和宣传普及,保障规划实施。改革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做好规划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明确制定各委员会的职责以及各委员会中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的职责。

承德县念好三字经提升城市品位 篇6

承德县念好“畅、美、扬”三字经着力提升城市品位。(1)“畅”交通。投资11800万元对承秦出海路县城段和南环路进行改造和贯通,建成北环临水街大桥;提升城市交通承载力。(2)“美”环境。以省级园林县城建设为着力点,重点实施“一廊两带三园十路”绿化工程,完成北环路10里绿廊建设,完成铁路沿线景观带和两河生态景观带建设,完成松云岭公园、北出口游园、语录碑公园建设,以及迎宾路、板城大街等10条县城主干道路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美化水平。(3)“扬”文化。依托毛主席按语碑公园、规划展馆以及文体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投资5.1亿元大力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和以传媒、工艺美术制作、广告设计等为重点的现代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关于我县城市建设的建议 篇7

——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在城市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公共事业管理和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市人民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周边县市区差距依然很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规划意识不强。规划滞后,规划监督不力,规划执行仍存在随意性,开发商、建设单位和少数市民违法建设行为屡禁不止,零星开发、见缝插建、擅自变更规划、降低配套建设标准等现象仍有发生。

2、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主次干道交通拥挤,城区景观灯亮化不足,农贸市场脏乱差,中心城区行车难、停车难、走路难和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突出。与城市发展极不协调,市民意见很大。

3、城市建设推进不快。虽然现在“新来城”和汊河新城的建设在快速推进,但与“大滁城”副中心和南京都市圈卫星城的要求差距太大,很多既定项目建设推进不力,存在部门利益至上、不能从大局出发的现象,导致建设资金浪费和工程推进缓慢。

4、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高。对市政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城市牛皮癣泛滥,建筑工地管理不规范,噪音污染

很严重,违章建筑治理不彻底等等。

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管理体系,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议:

1、城市规划意识要超前。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城市规划要具有前瞻性,要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确保30年不落伍。要坚持规划先行、统一开发的原则,既要严把审批关,把新建的住宅小区、商业小区进行科学化、综合化的规划,又要对老城区进行合理改造;既要考虑我县经济、社会、文化、环保等方面的衔接,更要考虑为未来城市框架、区域布局等留足空间,同时必须注重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特色,形成我县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地域文化,提高城市软实力。

2、城市建设力度要加大。要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区道路两侧绿化和硬化、临街建筑物亮化和美化、广场及休闲设施维护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尽可能实行街区式改造,把最大的利益让给群众,让广大群众真正拥有一个“和谐幸福家园”。

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调研报告 篇8

根据县政协2018工作计划,由县政协学文委、县文明办牵头成立调研组,在县政协副主席霍顺祥带领下,于今年5月深入我县部分乡镇和部门查阅资料、会议座谈、实地走访,并赴遂宁市船山区、绵阳市三台县、江油市及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考察学习,对我县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后。

一、主要作法及成效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考核问责,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方法、细化措施,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担当和气魄,坚定“创则必成,战则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深入开展。迄今为止,我县已连续两届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市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5月初,我县召开了创建第五届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的序幕。

(一)行动迅速,创建工作推进有序。

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四川省文明城市测评细则》规定的3大版块、10个测评项目、110项测评内容、268条测评标准,成立工作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进度,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管理有效,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县对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摸排梳理,切实抓好“八大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完善旧城片区、背街小巷、城乡河道、农贸市场、城乡绿化等重点基础设施,对违法建筑、工地环境、停车秩序、户外广告、市容镇貌、村庄环境等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区域进行治理,城市生活秩序得到优化。市政道路改造、亮化工程建设、垃圾转运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美化了城市环境。

(三)管建并举,交通环境逐步优化。

交通不畅、老城拥堵一直是我县市民反应比较强烈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通过打击非法营运、规范出租车运营、加大对机动车辆违法违章行为电子抓拍、加快建设城市智能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等一系列整治行动,县城中心城区的交通秩序有了明显改善。同时,随着公共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全县新投入了一批纯电动公交运营车、新开通了多条公交线路,城市拥堵、市民出行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全县交通环境逐步优化。

(四)活动引领,文明新风渐入人心。

围绕创建主题,积极开展“文明生活进万家”、“道德讲堂”、“全民悦读工程”、“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了“寻找最美的你”道德选树活动,参加了“感动资阳人物”评选等活动,宣传文明创建工作,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目前,好人文化、广场文化、经典阅读、志愿服务等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风尚已基本形成,有力地助推了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县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体现了城市文明的硬件水平。目前,全县严重缺乏停车位,特别是老城区停车难是市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部分公共场所的盲道设施不齐全,有的盲道被随意停放的车辆占据;部分楼道亮化不到位,楼道保洁跟不上;部分小区的信报栏、信报箱、楼道门等缺损失修;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区域路面破损、排水不畅。

(二)环境整治不到位。

部分主次干道、公共广场、商业大街,车辆乱停放、杂物乱堆放、广告乱张贴、乱涂写现象还比较严重。街头绿化公共设施、集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郊结合部等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

(三)公共秩序不规范。

机动车辆随意变道、违规停靠、斑马线不礼让行人,行人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翻越护栏等现象大量存在;公共场合吸烟、消防通道堵塞、夜间烧烤扰民、店外摆摊占道经营等现象普遍存在。

(四)窗口服务不达标。

少数窗口服务态度生硬、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个别单位依然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部分单位投诉处置机制空转,要么不在醒目位置设置意见箱,要么意见簿根本没有投诉记录或处理意见,个别部门接到投诉就立刻推诿,撂担子、脱干系,不愿担责任。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市民对政府行政效能的评价。

(五)创建氛围不浓厚。

按照省文明办的要求,公益广告在整个城市广告当中至少占比要达到30%。而我县公益广告投放不足,主次干道、商业街区、公园车站、广场社区等公共场所公益广告数量偏少,尤其是固定的公益广告、建筑工地围挡公益广告覆盖率不达标,文明旅游、文明就餐等宣传提示相关行业重视不够。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流于应付,思想认识不深。一些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将文明创建狭隘地看成是一项“虚”的工作,没有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项制度化、长效化的工作抓实抓好,短视性地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突击化、运动化。二是各自为政,部门合力不强。一些部门创建工作缺乏力度,遇事则以属地负责为借口敷衍搪塞。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与合作,有齐抓共管的机制,却没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致使一些创建和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在回潮反复中空耗资源。三是参差不齐,市民素质不高。比较突出的短板是公共意识较差,如公共卫生方面,很多人能把自家打扫得很干净,但在公共场所却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垃圾入箱提了多年,但少走几步、随手一丢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一些拆迁安置小区的居民,毁绿种菜,乱堆杂物。此外如爱护公物、文明出行、谦逊礼让等还没有蔚然成风。

三、工作对策及建议

面对问题不退缩,迎接挑战求突破。为使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确保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巩固创建成果,针对此次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借鉴外地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工作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配合协作,强化联动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创建工作“一盘棋”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全面巩固提升已有成效。充分运用部门条块的联动机制,增强统筹协调能力、联动协作能力,牵头部门敢担当、协同单位善配合,最大程度地集聚相关人力、物力,推动问题的最终解决。

(二)坚持问题导向,做实整改机制。

对前两届省、市暗访督查发现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不等靠、不依赖、不推诿、不扯皮,坚决做到立行立改,举一反三。更重要的是在日常自查自纠上动脑筋下功夫,过细查,过硬改。对照《测评细则》和省文明办要求,拉网式系统梳理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交通秩序、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综合施策,补缺补短补软,确保在明年的测评考核中硬件少失分、软件多加分、综合得高分。

(三)突出主体意识,构筑共建机制。

以文明素质教育为重点,紧紧抓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广泛开展以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文明礼仪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道德素质。通过舆论引导、典型示范、居民自治、社区服务、乡规民约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从市民的日常生活入手,注重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序推进“五馆一中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搭建便于广大市民参与的载体和平台,充分激发和调动全体市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志愿者、创建监督员等各类队伍的作用,让文明创建成为全体市民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从而夯实文明创建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重视舆论宣传,完善引导机制。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要大力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中的新典型、新经验,最大限度发挥好典型经验的“溢出效应”。各类媒体媒介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益宣传广告的常态性发布,牵头部门要建立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创建工作动态信息,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加强对文明创建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在报刊上开辟市民点评专栏,选择长效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新闻追踪报道、专家评论和深度调查等形式加以重点关注,以社会关注倒逼问题的解决;在网络微信上组织发动曝光身边不文明现象,做到“随手拍、随时曝”;电视台开设“在线问政”直播节目,由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做客演播室,与市民进行互动交流,接受工作检验和社会评判。

(五)强化督查考核,健全问责机制。

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市民信箱、安岳志愿者联盟、文明创建微信等载体平台,加大明查暗访揭短亮丑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对存在的重点问题、普遍问题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切实追究问责,及时向社会公布第三方专业测评结果,在创建工作中,不管是哪个单位,也不管是哪一级干部,只要没能完成创建任务,只要影响了全县创建工作,就要一查到底,追究责任。切实把文明创建纳入绩效目标考核,把创建工作与各类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落实奖惩,真正把创建的刚性标准树立起来。

我县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篇9

一、基层妇联组织现状

据调研,走访的4个乡镇及69个行政村的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情况主要有“两高一低”特点:一是女性参政比例有所提

高。4个乡镇的女性进村支两委比例达100%。其中,任村支书的2名,村妇女主任的67名。二是妇女干部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一方面,换届后的村妇代会主任高中学历的有29人,占42%,初中学历的31人,占46%,小学学历9人,仅占13%。另一方面村妇代会主任能主动利用培训、网络、报纸等平台加强学习,政治觉悟、办事能力和文化素质均大幅度提高。三是是指妇女干部平均年龄有所降低。69个行政村妇代会主任的平均年龄为46岁,40岁以下的比例达56%。

二、存在的问题

1、兼职过多,精力分散。在走访调查的近20名村妇代会主任中,村妇代会主任均身兼数职,最多的担任了7项职务,最少的也担任了4项职务。车湖垸乡的车家滩村妇女主任担任了计生、会计、远教、民政、劳保、防疫和保险等七项职务。由于所兼职务的限制,工作难分主次,妇女主任对妇女工作也就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是顾了中心工作,忽略了本职工作。

2、结构老化,力量匮乏。大多数村妇代会主任都是村里的优秀女性代表。但是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综合素质偏低体现在文化素质偏低,村妇代会主任大部分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初中文化占主体,比例达总数的一半。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甚少。政策水平偏低,村妇代会主任由于自身局限,加之长期“深居简出”,与外界联系的手段方式较少,对国家政策方针了解不全面、不及时、不深入。业务水平低,村妇代会主任在工作方式上对亦步亦趋,多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在带领农村妇女参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以及妇女维权方面欠缺业务知识。二是年龄结构老化。走访的村妇代会主任中50岁以上的19人。其中60岁以上的3人,年纪最大的已有68岁。受当前“打工潮”影响,一大批年轻能干女性大多外出务工,即使留守农村,也是自己创业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农村基层的妇女干部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尤其是女性后备干部尤其缺乏。

3、待遇偏低,干劲受挫。一是经济待遇低。村妇代会主任的工资报酬全年最高仅有3500元/年,村与村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年与年之间的浮动比较大,有的妇女干部工作干得不好要倒扣工资,干得好也没有奖励。有的村干部还担负沉重的债务,长期无力化解。这使得妇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受挫。二是政治待遇低。例如,村干部困难补贴只有村里主头可以享受。村妇女主任同为村级干部,在政策待遇上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女干部工作的干劲。

4、经费不足,机制不全。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保障活动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村妇代会工作经费缺乏,因此村级妇代会职能逐渐弱化,各项机制无法发挥作用。一是活动开展难。俗话说“无钱办事难”,妇联的三大主体活动以及其他特色活动很难在乡镇和村两级形成氛围。乡村两级妇女组织财政仅能维持基本行政经费,根本无力开展活动。二是维护权益难。农村妇女权益被侵犯的现象仍然严重,由于村妇代会主任在维权法律知识方面掌握较少,村级妇女组织职能弱化。面对侵权案件,只能依靠村支书的权威或者依靠乡镇司法所解决,无法发挥村级妇女组织应有的职能。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营造妇女发展进步的良好氛围。要借助宣传媒体、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举办演讲比赛、专题报告、送知识下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开展全方位、大视野、深层次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妇女的成就和贡献,宣传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在促进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中生力军作用,宣传妇女典型和模范人物,努力营造支持妇女工作、促进妇女参与、发展、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

2、形成合力,搭建妇女工作发展的社会平台。一是要努力构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妇联牵头,各方参与”的妇女工作社会化新格局,优化妇联工作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拓宽渠道,加大选任优秀女干部的工作力度。按照“把农村女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女党员培养成能人,把女党员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的思路,放开视野,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有经济头脑,热心妇女工作的女党员能人即使补充道基层班子中来。三是要高度重视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支持妇女干部开展妇女工作,落实待遇村级妇女主任政治经济待遇,解决她们的现实困难和后顾之忧、帮助、支持、指导妇联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新形势下,妇联的组织网络日趋完备,妇联的工作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这对妇联干部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法规政策水平,多方面业务知识,才能与各界妇女沟通,才能把握全局,围绕中心,服务妇女群众。各级党组织要把妇联干部培训纲入到党政干部教育总体规划,围绕“双五能力”建设,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妇女干部进

行能力建设培训,进一步提高她们的参政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帮助他们掌握科技致富本领和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同时,在广大妇女干部中广泛开展“争做学习型干部,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引导妇女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妇联干部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她们在活跃妇女工作中的作用。

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调研报告 篇10

2005年我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2个乡镇,其中11个乡(镇)政府的办公用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超期服役的问题。各乡镇政府办公用房均属砖木结构,屋面小青瓦,集办公、住宿于一体。因年久失修,房屋椽皮、天棚、地板腐朽损坏严重,房屋主体结构受到影响,且部

分房屋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已成危房。二是房屋功能配置不当。其办公和住宿条件仍维持60、70年代水平,结构、布局和功能极不合理,其中3个乡镇没有会议室,4个乡镇会议室席位无法满足乡镇人代会、党代会等大型会议的需要。曾在乡镇电影院召开的大型会议,亦因电影院的撤除,现无处可召开。三是办公、住宿用房十分紧张。近20年来,各乡镇机构和编制有所增加,但房子没有相应增加。特别是2005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原岩头寨乡、野竹乡、草潭乡合并成为岩头寨乡,该乡政府当时仅有一栋建筑面积约750平方米的综合楼,而该乡政府实际在编人数加上经管站等站所人员共计39人,人均办公住宿用房不足20平方米。与之相同情形的还有原茄通乡与河西镇合并成立的红石林镇政府。此外,高望界乡政府与国营高望界林场政企分开后,政府原用的办公住宿场所及相关设施产权均归属林场,新成立的乡政府既没有土地,也没有办公楼和宿舍楼,更没有任何办公设施。

二、近三年基层政权建设情况

2005年11月,县成立基层政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标志着我县建县50年来首次大规模进行的基层政权整体建设的全面启动。作为基层政权建设牵头单位,我局具体负责组织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资金、规划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管理等日常工作。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我局设立了基层政权建设专户,对基建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和独立核算。

三年来,全县共完成投资额 810万元(中央及省、州财政共安排补助性资金350万元,县本级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乡镇自筹160万元),新建断龙山乡、岩头寨乡、山枣乡、古阳镇、罗依溪镇和河蓬乡政府办公楼6栋,总面积6569.3平方米;维修坪坝乡和双溪乡政府办公楼2栋共2796平方米。另外,默戎镇和坪坝乡政府办公楼建设均于2008年10月开工,项目顺延至2009年继续实施。我县基层政权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项目乡镇政府没有资金采购办公设备和完善基础设施,短期内难以搬进新办公场所。断龙山乡、岩头寨乡和山枣乡政府均是在工程竣工一年后才搬进新办公楼办公;古阳镇政府办公楼于2007年7月竣工,及罗依溪镇政府办公楼于2008年6月竣工,但目前都还没有投入使用。

(二)后期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任务艰巨。按12个乡镇政府全部新建,部分乡镇老办公楼改造、维修来测算,下步我县基层政权建设需投入资金1070万元。其中:新建办公楼6栋,面积75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960万元;改造、维修办公楼5栋,面积39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10万元。同时,随着原材料价格和人员工资的大幅上涨,基建成本越来越高,基层政权建设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大额的投入,而我县财政又十分困难,后期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特别如我县旅游大镇红石林镇,为了整合资源,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其实行整体搬迁,但是工程投入较大,项目一直没有实施;新成立的高望界乡政府因建设资金投入大,虽然近三年每年都纳入项目实施计划并上报,但项目一直无法实施。

四、建 议

(一)我县是民族贫困县,乡镇政府办公条件差,建议积极向上反映汇报,争取在基层政权建设资金安排上得到倾斜。

(二)基层政权建设不能停留在“办公用房的危房改造、维修”层面上,应结合民族贫困地区乡镇办公用房实际,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增加扩建和新建项目。同时,需及时对乡镇原有办公用房进行改造和维修,以减缓自然损坏,保证乡镇干部职工最基本的住宿条件。

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调研报告 篇11

近几年来,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为总要求,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原则,以功能完善配套提高为目标,以农业、土地等项目资金整合为抓手,统筹做好各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水利基础条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县的水利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十一五”期间共疏浚大中沟114条378公里,完成高标准农田治理片45.2万亩/84处,新打和恢复农用机井7744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41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5.5万亩;相继完成淮北大堤加固工程、阜蒙河河口闸、蒙城闸加固工程、涡河河道15.06公里疏浚治理工程、茨淮新河灌区的葛沟站、草庙沟站的拆除重建工作等一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5.5571亿元;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水利保障。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深入调查研究

为了搞好水利工程规划,县政府组织水利技术人员建立水利工程规划领导小组,有一名副局长负责,以规划勘测设计室为主,工程股、防汛办参加。每搞一项工程规划,都要派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走访群众和征求乡镇领导,根据实地情况,反复论证,查找过去资料,掌握现状,预测今后,可能出现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划。聘请蚌埠水科所、省水利厅等相关部门的专家 1

共同编制了《蒙城县农田水利规划》、《蒙城县抗旱规划》、《北淝河洼地治理项目规划》、《蒙城县城市防洪规划》、《全县抗旱及机井规划》等专项规划。

2、领导重视,财政给力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健。县主要领导的重视是做好规划的关健,县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县水务局关于水利规划的汇报,对重大的项目召集城建、环保、土地等部门协调相关事宜,使水利项目规划顺利通过审查。

二是财政支持是基础。县里对水利规划十分重视,逐年加大对水利规划的支持,只要是水务部门提出的规划工作经费,县财政都给予了全力的财政保障。《蒙城县农田水利规划》元、《城南新区景观设计》元、《城南新区公园设计》元、《港河站设计》元,使我县的水利规划工作开展迅速。2010年县财政拿出130万元,在立仓镇建英水沟闸;今年按照农村生产危桥规划,拿出2000万元全面拆除重建286座生产桥。

3、牢牢把握政策机遇,全面加强农田水利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对水利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央逐步加大对水利的政策倾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更突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县依据省水利厅提出的建设“工程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四个水利的要求,牢牢把握政策机遇,关注水利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水利规划,充分进行调研,全力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尤其是做好大中型闸站的规划、低洼地的治理,积极争取立仓三圩的圩区改造等工作。抓住中央一号文件和新一轮治

淮工作的机遇,全面做好我县的水利规划工作。在乡镇编制冬修规划时,要求各乡镇必须坚持符合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不动摇,利用项目适当调整,形成规模,确保治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4、围绕“四大水利”建设编制水利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健时期,重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县编制了《蒙城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1)、围绕防洪减灾保障做好规划。我县防洪保安体系虽经多年治理,有了初步改善,但远远不能满足我县的实际需要,因此围绕我县四大河流涡河、芡河、北淝河、茨淮新河,全面提升除涝能力,编制《北淝河洼地治理项目规划》、《芡河中小河流规划》沿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双涧翻水站灌区规划等。以提高我县的备用水源以及应急抗旱能力。

2)围绕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做好规划。按照《县级农田规划》的要求,整合资金,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地、菜篮子项目等为抓手,以乡镇为单位,重点抓好旱涝保收农田小区综合治理片建设,加快桥涵井配套,有计划、有步骤地疏通田间沟、地头沟、路边沟。确保完成省水利厅提出的五年内把全县大中沟疏浚清理一遍,五年内把全县所有村唐开挖一遍,五年内把所有的国有及集体泵站全部更新改造一遍。按照“十二五”农村安全饮水规划,使农村安全饮水人数达到100万人。

3)围绕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做好规划。我县的水资源馈乏,水资源分布不均,每年的过境水较为丰富,因此我县制定规划重点实

施跨区域调水工程。重点建设沿涡、沿淝、沿芡、沿茨淮新河大中型泵站和沿沟建站,实现县级保一级提水,镇级保河沟相通,四河汇流、互相补给的水源工程条件。

4)围绕水生态环境保护做好规划。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大打当家塘,改善农村的水环境。要求各乡镇在每年水利冬修中,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村,必须做到排水沟相通、当家塘清淤,做到水清、水活、岸绿、景美;二是城南新区建设注重人水和谐规划。在2010年城南新区建设中,把水引进新区做为设计理念,相继通过《城南新区水系景观设计规划》、《中心公园规划》等,开挖疏浚大中沟13条,把涡河的水引进城南新区,现已完成投资2826万元,土方80多万方。使我县城南新区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全力做好项目的规划立项工作。

为加快重大水利项目的规划立项工作,县里主要领导十分关注水利项目的规划立项工作,多次做出批示,县水务局的班子成员分头负责,全力抓好水利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县领导带着水务局的技术人员多次到省水利厅汇报,争取水利厅的支持,我县的港河站的设计、北淝河的低洼地改造、芡河的中小河流治理相继立项,有望在近两年实施。

6、坚持多方融资实施农田基本建设

一是用好上级安排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规划,专款专用,切实发挥资金的效益;二是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紧紧抓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政策机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2010年共筹得“一事一议”资金6812万元。

在“一事一议”筹集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水利部关于完善小型农田水利民主议事制度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村级兴办集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县委《关于做好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的意见》和《蒙城县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筹资筹劳实行上限控制,每人每年“一事一议”筹资不得超过15元、筹劳控制在10个标准工日以内;不准强行以资代劳,对自愿以资代劳的,日工价控制在10元以内,以资代劳工日每个劳动力不得突破3个;三是积极提倡民办公助的方式鼓励民间资金投入。

7、创造性的使用“一事一议”资金

由于受“一事一议”资金数额和区域乡镇的农田基本建设中无法搞高标准的工程,为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资金瓶颈的问题,经过多年探索,我县创造性地提出农田基本建设资金使用在一个乡镇里实行“推磨转圈、轮流受益”这一政策的推广,使乡财力得以集中,如我县在2008、2009跨立仓、乐土、白杨、双涧四个乡镇20公里的西孙沟和东孙沟疏浚工程;2010跨许疃镇、板桥镇8.7公里玉亭沟疏浚工程。

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调研报告 篇12

多年以来,县政协委员多次提出《关于加强城区公厕建设和管理的建议》的提案,但一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城区“如厕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已引起广大市民、游客的强烈反响。根据县政协2012年工作要点安排,由提案委和政府综合部门政协联络处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和实地查看等多种方式,对城区公厕建设管理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10多年来,城区面积和人口翻了番,而可用公厕减了半,使公厕成为城区紧缺的公共资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公厕数量。我县城区内现有公厕16座,其中:旱厕(老式、无冲水设施)4座,水冲式公厕12座。16座公厕中城北广场、城东广场、凤城广场和司法局旁等4座为近年新建,皇庙岗、东坡井、道观冲等3座公厕已由环卫局改建。还有8座急待整修、改建,1座因义水北路拆迁改造被拆除。十几年内,公厕数量有减无增。

(二)分布情况。15座公厕中有11座主要集中分布在老城区的城北片区,义水河以南仅有4座,表现为北多南少,东有西无。

(三)使用情况。全城在用公厕仅为7座(旱厕3座、水冲式4座)其中:包括原建公厕3座,改建公厕3座,新建公厕1座;其余8座公厕因多方面原因被停用。

(四)管理情况。原建公厕11座归属县环卫局管理运营,新建公厕4座归属县园林局管理。在已开放运营的7座中,有2座为收费制公厕,以委托代管方式进行管理,其余5座为免费制,由各主管部门监管。

二、主要问题

(一)建设滞后、布局失衡。我县城区已建成区面积达3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2万。按我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城区内公厕数应在35—40座,而我县城区公厕数仅为国家标准的37.5%。近10年中,因多种原因,在老城区有4座公厕先后被拆除,而整个城区新建公厕仅为4座,与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显得严重滞后。调查显示,有98%的市民认为城区内公厕严重不足,87%的反映在人口密集、商业闹市区和休闲场所找不到公厕,54%的认为在主要街道、公交站点和商居小区内无公厕可用,极不方便。从现有公厕的分布看,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城区整体向东南推进面积较大,公厕布局明显存在“三多三少”的失衡局面。一是老城区公厕多于新城区,比为11:4。二是城北多于城南,比为12:3,三是低标准的旧公厕多于标准化的新公厕,比为11:4。调查中发现,不仅在新建开发区和城南新区都没有公厕,连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老商业区--段家桥也为公厕空白区。因此,导致在一些广场,绿化带,游步道,甚至主街道和现代建筑物旁的旮旯处,经常会发现人类大小便的污渍,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设施简陋,陈旧老化。除4座新建和3座改建公厕,其余8座均为陈旧老化公厕。这些公厕因建设早、标准低,而且多数已被淹没在各类建筑群之中,厕外空间狭小,厕内设施简陋陈旧,通风采光和保洁除臭条件极差,有的因年久失修,夜间无照明,冲水设施坏损,甚至墙体垮塌,成为危厕。调查表明,女性群体对公厕无明显标识和夜间无照明,极为不满。经现场查看,除中心广场公厕外,其它均无醒目标示,“公共厕所”字样几乎在城区消失。

(三)管理困难,环境堪忧。据管理部门反映,为适应新形势,我县公厕运营管理机制正处改革探索阶段。当前,导致公厕运营困难和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和保障资金严重不足,以及来自公民的社会公德素养差异等方面的压力所造成的。因此,全城仅有的15座公厕,有8座处于关闭停用状态,“以停代管”。在开放使用的7座公厕中,有2座是“以店养厕”委托代管,并实行收费制度,以此勉强维持运营和最基本的管理。显然,这种弱化的管理,造成公厕成为半开放状态,甚至改变用途的情形时有发生(如堆放杂物等)。从免费开放的旱厕情况看,环境卫生状况更为不佳,因标准低,无保洁设施,又无专人管理,所以常常是“晴天臭气难闻,雨天望而却步”,成为人们的“避讳”之地。据调查,72%的市民认为公厕气味难闻,厕内乱写乱画严重,手纸烟头满地,污水四处横流,甚至粪便堆积蹲位,根本无法如厕。

三、几点建议

根据我县城区公厕数量少、布局不合理、运营管理困难、服务水平低下的实际,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在理念上遵循城区内“如厕方便、环境整洁、外观协调”的基本原则,通过政府主导,不断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体系,有序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

(一)强化观念,提升认识。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文明进程的标志之一,更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把城市公厕的规划设计、布点用地、建设维修、运营管理、管理经费等系列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组织研究分析城区公厕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急切需要解决的与远期发展需要逐步落实的问题,进行通盘考虑、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把城市公厕建设管理作为政府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文明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二)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公厕小天地,便民大文章。应将城区公厕建设布局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当中,按照我国城市设施设置标准,结合城区实际,尽快编制城区公厕专项规划。对开发未建区域要严把建设规划关,根据用地性质和人口密度,科学布点、预留公厕用地。对已规划在建区域,要强调规划执行力。如大型商业区、商居小区和公共休闲娱乐的建设项目,都应根据规划设计的公厕布局要求和设计标准进行建设,对没有按要求建设公厕的,由有关部门督促强制建设。土地、规划、住建、执法和环卫等职能部门应联合对所有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标准等,按“三同时”原则,进行评审验收,各负其责,严格把关。在老城区改扩建地段,也应根据实际,合理布点建设公厕。尤其是在城区内一河两岸主干道旁,应按城市公厕设置要求布点建设。同时,政府主管公厕建设部门,应根据公厕建设规划,按先急后缓原则,逐年安排建设规划。

(三)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根据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和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考虑加大公厕建设、改造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是按专项规划的近、中、远期建设目标,逐步加大投入。鉴于财力不足,新建公厕标准不宜过高,但应确保外观协调大方,内设安全方便,便于保洁管理。二是落实资金。对亟待改建、整修的现有旧厕、危厕进行全面整修或改建,并尽快恢复启用。三是政府应根据实际,将公厕日常维护经费纳入城市维护费中一并列支,保证公厕正常运转和有效管理。四是出台政策,引入市场和民间力量,鼓励和引导城市公厕的多渠道供给。一方面,商业设施建设要与公厕建设相配套;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划地,引导多元化主体广泛参与公厕营建,让公厕能在顾客、游人最需要的场所和时间出现。既能降低政府公共建设管理的投入成本,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公厕建设已经列入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要排出时间和进度表,并在城区公式,接受市民监督,确保按期完成并交付使用。

(四)理顺体制,整合管理。我县公厕现行管理体制,遵循的是谁建谁管的原则,16座公厕(包括已拆除的1座),分由2个部门管理运营。但从我县城市规划和公厕数量上来看,可考虑将城区公厕全部划归县环卫局,根据国家城市公厕管理标准实施管理。一是要求所有被关停的公厕,一律尽快恢复启用,边开放边完善基本设施,并统一配置醒目的公厕标示,方便市民;二是建议取消委托代管和以店养厕收费制管理方式,实行免费开放。从调研情况看,现有两所收费公厕,每年收费总额仅万元,政府拿这点小钱为百姓买个方便是值得的。三是所有公厕,由县环卫局实行监管,指定专人按片区或路段,划分责任,明确任务,定时保洁清扫。并应及时解决夜间照明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政府应考虑拿出一定资金,对运营管理,服务质量好的管理人员给予适当的补贴和奖励。鼓励和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其为公众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五是政府应鼓励引导或强制要求,在人口密集和商业集中区周边,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单位和集体,要对外开放卫生间,为公众提供免费公厕服务,共同减轻城区如厕压力,营造城市文明。

上一篇:学校XX年秋季开学工作总结下一篇:考研英语二教材用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