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想象与联想

2024-05-24

小学作文指导想象与联想(精选14篇)

小学作文指导想象与联想 篇1

小学作文指导-联想与想象.ppt

我们知道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得的东西要通过深入思考、通过感悟才能成为作文的材料。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表现你对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呢? 联想与想象 就是两种主要的手段。

什么是联想呢?

我们先来看《世说新语》中一个故事:

东晋丞相谢安喜爱文学,善于清谈。一天,窗外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谢安与侄儿侄女一道欣赏雪景,不由诗兴大发,他想考一考侄辈的 诗才,便指着窗外的大雪笑问:“白雪纷飞何所似?”侄子谢朗略一凝思说:“撒盐空中皆可拟”,侄女谢道韫从容不迫的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

这就是联想。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那么,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

谢安听了谢朗的话说:“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盐撒得满天都是?盐在空中马上就要落下来。用撒盐做比喻,能准确的表现大雪飞舞的动态吗?”

而谢安听了侄女的话后,拍手大笑说:“好!好!风吹柳絮上云霄,正象雪花漫天舞,絮白似雪,雪轻若絮,这个比喻真是又形象又贴切。”

联想的两个要点:

1。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力 2。知识的积累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

不同的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个词语有不同的理解。看到“0”,你想到了什么?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春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但是,也有这样的情 况 ……

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往往并不记忆仓库里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联翩”,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关键是找到恰当的一点,这就“接好电路”,也就是要了解并掌握一些联想的方法。

介绍几种联想的方法 1.同向联想 2.反向联想 3.多向联想

1.同向联想

这是由所写人、事、物联想与之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人、事、物。例如:《过万重山漫想》。作者由自己穿过三峡产生联想,想到: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作者先由远远的街灯联想的明星,然后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

2.反向联想

这是由所写人、事、物联想与之相反的人、事、物。

如《故乡》中写到中年闰土的贫困、衰老、精神麻木,与少年闰土的健康、活泼、天真烂漫的小英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闰土变化之大。

3.多向联想

以某一事物作为触发点,由此任意 联 想 出 与 之 有 关 的 事 物。在进 行 多 向 联 想 的 时 候,一 定 要注 意 联 想 的 广 度、深 度和新颖度。

下面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关于 “ 海洋” 的联想,请同学们对这两位同学的联想水平进行评 价:

甲:波浪,轮船、帆船、冲浪、海底 火 山、鲸鱼、大陆,夏威夷群岛、潜水

乙:海湾战争、池塘、沧海一粟,北冰洋 海市蜃楼、大海胸怀、人海

运用多向联想,由“幸福”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1.歌曲《幸福在哪里》

2.想到有关幸福的种种镜头或画面。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一种信念 3.名人的幸福观

林肯——有人在你的面前能说老实话,这是一种幸福。富兰克林——一进入工作,我就觉得幸福,有使不完的劲。

燕妮——我坐在卡尔的房间里转抄他那潦草不清的文章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童第周——我们的乐趣不是经济富有,而是科研工作。对科研工作的热心赶走了我们的日常不适。

4.幸福的颜色

蓝天说:幸福是蓝色的。当你心情烦躁时,想想幸福,你会平静下来,带着舒畅的心情去体验生活之美妙 花儿说:幸福是…… 小草说:幸福是…… 稻谷说:幸福是…… 彩虹说:幸福是…… 白云说:幸福是……

获取幸福的方法 我的种种幸福。幸福的定义。种种不幸。…… ……

只有掌握了联想,我们在作文的时候才能浮想联翩,自然文如泉涌。

接下来进入想象间

想象是表现你对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想象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例子:

我这样设想自己的将来:在一个远离尘嚣的海湾,我能拥有一座只要能抵挡住海风的小屋,里面只要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张凳子,以及在我写累了到海边散步时,能拾到有人从海的那一边寄给我的漂瓶,里面盛着只要能使我不至饿死的食物。等到我感到自己太老的时候,我便悄悄地来到黄昏的海滩,默默地将自己在这里写下的文字装进漂瓶,寄给远方的不知哪一个朋友。然后,我就轻轻地躺下,静静地等待晚来的潮汐将我带走,不留一丝痕迹……

(程士庆《二十岁的坦白》)

在上文中,作者为自己的生命设想了一个很美丽的结局

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且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一定的方法。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第一:想象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想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人物、情节、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的环境、由人物、事物和环境构成的完整生活画面)必须符合生活本身所固有的一些规律,这样才会使人可信.请赏析《过万重山漫想》中的想象的合理性。

过万重山漫想 刘 征

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对三峡的景物一向是神往的。可是,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

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空间变得狭小了,江流变得狂暴了。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

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竟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以敝帚画西施的笑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 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没有第一个,就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包括我在内。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既然有第一个,那么,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呢?三峡是大禹开凿的,那是古代神话,不是事实。考诸文献,《禹贡》里已有四川某些山川的记载,这篇最早的地理志,多数学者认为成于战国时期。巴郡和蜀郡也是战国财的秦开始设置的。似乎可以说,打开四川和内地的通路(包括北边翻越秦岭的蜀道和东边的三峡),大约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人穿过三峡自然还要早一些。

那个时候,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见过南宋北派山水画家夏圭画的一个手卷《巴船下峡图》,画的虽是木船,却大得很,船舱是两层楼,篙工舵师有十几个。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夏圭画的是宋朝的船,由南宋上溯两千年左右的周秦时代,那时的船自然要简陋得多,也许只有原始的独木船了。用独木船穿过三峡,简直难以想象,可是那第一个人就是毫不含糊地这么做的。

再想下去。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或者半路折回,或者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的全程而已。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也还会有一些旁观的、嘲笑的、反对的嘁嘁嚓嚓地发议论,甚至上前拉一把。然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

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极有限的。他站立在独木船上,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前面的路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有多险?那高崖会不会劈头盖顶崩落下来?那礁石会不会狼牙一样遍布江底?那江水会不会中途变成直下千仞的飞瀑?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上会遇到些什么?会不会遇到百丈的蛟、九头的蛇?会不会遇到双睛似电、头颅如山的妖魔鬼怪?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自己会不会中途遇险?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顷刻消散,还是会给人们留下永远的记忆?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于是,他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 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

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以下部分在新教材中已删节)

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前面是葛洲坝工地。只见那来来往往的卡车在高高下下的新辟的道路上跑着;各式各样的挖土机、起重机,摇着雪亮的大铲,伸着长长的鹅脖子,腾跳着,吼叫着。十几里内一派热火朝天。在新长征中,在我们的祖先荜路蓝缕、以启出林,惨淡经营了千万年的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总之在人民生活的一切领域里,此时此刻正有多少“葛洲坝”在兴建,有多少新的“三峡”待穿过啊!而且更有千万未来的“三峡”在前头,那“三峡”,也许高得顶住月亮,长得环绕地球。于是,我看见无量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挺立起来。他们抖掉昨天的恶梦,瞩望明日的晨光;她们被一个钢铁的意志——党的意志团结在一起,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正在向着当今和未来的无量数新的“三峡”进军。他们会胜利地穿过去,达到目的地吗?答案,我想用不着说了。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干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

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旷,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

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1980年12月

第二:根据材料想象必须服从作文主旨的需要。

第三:选择好想象的“触发点”,从眼前所见所闻出发,拣出想象的“线头”。“触发点”选择得好,想象的阀门打开,就如同童话世界里的魔棒一样,脑中会闪出很多奇妙的事物,许多生动的形象。请欣赏《天上的街市》.这首小诗的形象的“触发点”就是“街灯”,由眼前的实景“街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想象开去,创造出天上街市的美景。人间、天上,回环互比,构成很美丽的境界。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郭开贞)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第四:眼前的实景与想象中的“虚景”要注意过渡、衔接,做到妥帖、自然。

小学作文指导想象与联想 篇2

看到绿色,我们会想到小草、森林、春天、希望或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就是联想,它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而被想到的事物与原本的事物有一定的相关性,修辞中的比喻、拟人就是用联想来完成的。“露似珍珠月似弓”把露水喻为珍珠、弯月喻为长弓,这种联想的产生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相似性;《安塞腰鼓》中作者联想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是在用江南的柔美与黄土高原的厚重进行比较;《孙权劝学》中的“吴下阿蒙”,是鲁肃与眼前的吕蒙进行对比时的联想,《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因为一曲折柳相送,勾起了思乡怀远的情愫。

想象与联想不同,它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文章中假想出来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具体形象和情景的描写,我们虽然无法看到,但是阅读文章时觉得都是合情合理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把“远远的街灯”想像成“天上的明星”,又从“天上的明星”想到了“天上的街市”,想到了“街市上陈列的物品”,想到“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还有他们的幸福生活。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再经过一系列想象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歌意境。

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形象更为丰满生动,从而增添表现力。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的一条繁华大街上,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从他身边经过的人都装着没看见似的匆匆走开。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时,乞丐像往常一样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很奇怪,这一天,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那位诗人又遇见了乞丐,便询问他的近况,乞丐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诗人笑笑,念出他所写的句子:“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

这句话到底具有什么力量会促使人们能帮助这个可怜的乞丐呢?

联想想象的生发与作文教学 篇3

一、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生发联想,展开想象,领悟生活。一个人的想象力来源于客观现实,来源于生活实践。丰富。深厚的生活积累是想象力的物质基础。因此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条必由之路,更是引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作文的重要手段。

二、巧用道具启发学生从点,特性,时空关系上生发联想与想象,产生感悟。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建立在事物之间的相近、相关、相应、相反或者某一相通的沟通点上。

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这两种思维形式的基础都是已有的事物或记忆。正如朱关潜先生对阿尔卑斯山路口竖着的碑的感叹:“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这是一件多么惋惜的事啊。”类似朱先生所惋惜的情形,常常发生在中学生身上,他们常感叹生活平淡无奇,作文是无米之炊,难以下笔,对身边的事物不会主动,用心地去观察,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一件小事、一张画、一个普通的人进行细致的、独到的、深入的观察,并从而发散思维,由此展开联想、想象,发现该事物的特征,发现其内在的气质精神,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面对这难题教师如能运用简单的道具,启而发之,并举一反三,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抛砖引玉,极快地提高学生的创作欲与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

三、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对文中的比喻修辞,象征手法进行仔细地分析,深入地思考,引发其感悟生活,提高能力。课文中不乏优美的比喻句,如朱自清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色的清淡、明净、柔和而又朦胧的情致与流水泻地,牛乳洗过的花朵,轻纱笼着的梦,一一链接,每一处既形象又生动,既感性又灵性。妙趣横生,两者联想之物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种似于不似之间的迷蒙的,浸人心脾的静谧之情,本是只可意味,难以言传的,因巧妙地链接了联想的彼端之物,才让人如此深切地体会到“月华如水”、“轻烟笼着”、“薄雾隔着”的深意。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易经》讲“修辞立其诚”,我们写文章一定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中学生写作文一般是记事、写人,怎样写出一件事的意义,一个人的品格,要实现这种物质到精神高度的跨越,实则是需要架设一座桥梁,而架设这座桥梁的构件,一定是作者的联想与想象。教师若能引导学生透析每一个妙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巧妙链接,学生定能插上想象的翅膀,生发好的联想,创造出属于当代青少年的富有新时代气息的新的喻体,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写出新的好的文章。

作文中的联想与想象 篇4

李明

2015.4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但适当的联想与想象也十分必要,既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那么在作文中怎样联想和想象呢?

首先要掌握好“恰当”二字。恰当的联想,就是要抓住事物之间的合理的联系。从春天想到青年就是抓住了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可比喻、可象征的关系,就是恰当的;如果从春天想到刻苦学习,就缺少二者之间的恰当的联系,就比较不恰当。恰当的想象,就是所想象的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的规律(某些科学幻想类的想象也应当基于现实科学的基础上,让读者感到你的推想是可信的、可以接受的)。比如金钊的作文所想象的张叔叔因吸烟而发生的两个笑话,就合乎情理,但是如果他写道张叔叔为了吸烟而满街检烟头,就不恰当了,因为这不符合张叔叔这个人物的身份,太离奇了。

其次要在平时注意积累联想和想象的材料。同样是想象,有的同学就生动、有新意,有的就很干瘪、简单,个别同学甚至想象不出题目所要求的基本情节。按照作文的术语,就是有的同学联想和想象的材料丰富,而有的同学则缺少这些材料。材料来自哪里?一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联想和想象的故事情节可能是虚构的,甚至有的是神话故事,但是即使是神话故事里面的神仙、妖精,他们的动作、语言也是与普通人生活中的动作、语言相联系的,一提起猪八戒的贪吃好色,人们就会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的真实的人,反过来说,西游记的作者在描写猪八戒的形象时,一定离不开他对生活中类似人物的观察。二来自有心的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故事,注意积累间接的生活材料。你想一想,让你写一篇有关宇宙航行的科学幻想作文,你对宇宙航行的科学知识一点没读过、看过、听过,你能写好吗?本讲例文的小作者就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课本上、课外读物上的故事,把这些故事作为自己作文的材料,他如果不有心地阅读、积累,这篇作文就可能写不成功。总之我们一定要记住:联想和想象必须和生活经验、丰富的知识结伴,平时要注意积累,这样才能在作文时浮想联翩、左右逢源、文思泉涌,写出好的文章来。

论文联想与想象分析 篇5

一、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 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形象思维本质上就是表象的运动 变化和改造。表象的运动变化和改造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分解、组合。它是表象活动的开始,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如教学义务教材第一册拼组图 形,让学生从所给的图形中,剪出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再把这些基本图形拼成教材上的蝴 蝶、帆船、汽车、小人图。这里“剪”是表象的分解,“拼”是表象的组合。我们可借助分解与组合的方法, 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而表象的丰富性,分解、组合的多样性,正是形象思维丰富和灵活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类比、联想。它是形象思维展开的形式,和表象的分解组合紧密相联。自然界的事物在其形 态结构、运动方式诸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相似之处。而类比就是运用事物的相似性比较其异同,抓住事物的特征 和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联想是类比的发展。如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通过联想发现长方形和正方 形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联想时,学生在头脑中要找出上述几种图形的联 系与区别,这实质上就是先利用表象进行分解,然后再利用表象的组合,把分解出来的异同点进行综合,找出 它们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

联想一般可分为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三种。类似联想是因事物的外部特征或性质类似,由一事 物而想起另一事物。接近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空间上或时间上与之相接近的事物。对比联想是由某一事物的感 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

第三个层次:想象。它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思维的一种升华。想象综合了分解、组合、类比、联想 等思维方法,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是发散式的思维,运用联想可以增强记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 题的线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1.引发类似联想,促进知识的迁移。旧知往往是学习新知的原型和基础,我们可以抓住契机引发类似联 想,促进知识的迁移。如教学现行教材六年制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图形的直观感知,得出:3/4 =6/8=9/12,再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学生逐步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往往把“0除外” 丢了。这时可以及时启发学生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原型中展开联想,发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 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补上“0除外”,否则这一性质不能成立,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 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诱导接近联想,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义务教材五年制第八册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让学生 自己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总结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3.培养对比联想,训练逆向思维。有些教材内容本身具有可逆性质,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相互 关系等。教学时分析知识的可逆结构,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进行对比联想打基础。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当学生掌握了(5+3)×4=5×4+3×4时,不仅让学生练习(5+3)×4 =_×_+_×_;9×(4+6)=_×_+9×_。还可让学生填下面的方框。

5×4+3×4=(5+3)×□;

5×4+3×4=□×(□+□)或者设计趣味练习:

△×(□+○)=_×_+_×_;△×□+○×□=(_+_)×_。

思维的灵活性与可逆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可逆性,再经过训练,思考问题时,不仅能 正向思维,而且会逆向思维。但必须注意,有的知识逆推后,答案不止一个,有的知识不可以逆推,即不存在 可逆性。

(二)想象能力的培养

思维过程有了想象的参与,智力才能得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正 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1.在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认识直线时,先让学生认识线段,形成线 段的概念,建立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表象;然后把线段的`两端向相反方向延长,引导学生用 “直”的表象和延长的动态表象,去想象这条直线穿越空间,没有尽头,帮助学生建立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 长的表象,形成直线的概念。

2.在知识的发展、应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有位教师教学分数意义时,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 义后,要学生在下面的正方形中画出表示分数3/4的阴影部分,并标出它的分数单位,学生画出了如下七种 图形:

(附图 {图})

画图过程中学生应用分数、正方形概念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发挥了想象力。

3.在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 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当学生解题思路受阻 时,我们引导学生用图解法寻求解题途径,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运用再造想象,创造性地探索问题的解法。

如义务教材五年制第九册的一道题“有两袋大米,第二袋的重量是第一袋的4/5。如果从第一袋中拿出 4千克放入第二袋,两袋的重量相等。这两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第一袋与第二袋相差 4千克。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再造想象,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附图 {图})

通过线段图可明显地看出,第一袋比第二袋多4×2千克,相当于第一袋的(1-4/5),求第一袋大 米的重量可列式为:4×2÷(1-4/5)。

4.在故设障碍的辨析中,激活想象力。为了促进想象能力的发展,教学中设计一些干扰性练习,让学生 在扫除障碍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正确认识。

有位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如长方形图中,甲图的周长(大于、小于、等于)乙图的周长。学生一般 想象:面积大的周长大,面积小的周长小。图中甲、乙面积大小的图景和周长大小的图景不一致,干扰了学生 对过去形成的表象的认识。通过分析: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曲线是甲、乙两个图的公共边,所以,甲、乙两 图的周长相等。这样修正了学生原来的错误想象。通过正、反辨析,使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再造想象和创造性 想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附图 {图})

(三)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1.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观察。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首先要提高观察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观 察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观察训练。要求学生观察时做到四要:一要认真细致,二要有序有向,三要 全面深刻,四要有静有动。

2.丰富表象积累,培养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把外界信息转化成记忆可以接受的形象编码。没有形象记 忆,就没有表象的积累,而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联想和想象的水平。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让学 生动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增加形象信息量的储存,建立完整、清晰、丰富的表象。如演示时伴有醒目板书 ,操作后让学生复述,对学过的图形要求学生默画等,都是培养形象记忆的有效手段。

3.丰富语言,发展抽象思维。联想和想象都需要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同时也受其制约。有了语言与抽象 思维的参与调节,学生的联想才会更丰富,想象的构思才能更广阔,更具有逻辑性。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数 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做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助互补。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联想和想象往往是从疑问产生的。平时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对 天真幼稚的问题也要耐心解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为解决问题设疑、质疑。通过质疑 问难,发展学生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作文 篇6

我们先不去抱怨作文课上学生那种无奈与尴尬的境况,也不去想象老师批改作文时或讲评时摇头叹气的神情,单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上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与极其微弱效果的强烈反差,就已经足以令我们感慨万千了。 再者,只就学生写作文来说,真正新、奇、美的内容又有多少,他们在生活中感觉不到这些内容的存在,我们却要他们写出好的文章来,这本身也是一种折磨,难怪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因为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没有任何值得写的内容,老师也不喜欢看,毕竟大多数学生的生活都是这样的。别人写过了,再写老师一定会说没新意。那么如何教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写出好文章来呢?我们不妨采用“描写+想象”的作文训练方法,教会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去发掘写作材料经过自己的联想加工,润色成文。毕竟每个学生能想到的内容不一样,这样至少避免了“多胞胎作文”、“拼凑作文”的出现,处理得好还可以重新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笔者就曾经尝试着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作文,第一次非常高兴地看到: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创造性被大大激活;想象力异常丰富。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联想的基础 学生想要写出精彩、生动的内容就必须留心观察生活,这是联想的基础,也是描写的依托。所谓观察就是“看”,一般来说,就是对周围的客观事物要仔细地看,反复地看,再认真思考,推敲琢磨。茅盾曾说:“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经过细心观察,就难以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多留心身边的事情,多积累生活素材。我让学生坚持每天都写观察日记,并且规定学生必须写人、景、事这三个主题。这样学生会积累大量的想象素材,这为我下一步的训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时上作文课我让学生观看事先准备的小品,之后让他们回答刚才表演的细节;又或者是让学生观察班上的一位同学,写出他的外貌,不用说他是谁,我们只听他的描写就能知道写的是谁。有时甚至我们不是坐在教室里上的,而是走到校园里看校园里的树、草、看其他学生上体育课;有时我们走到田野里去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回来再写下自己想写的东西,既可以是写景,也可以是写感受……

二. 指导学生联想、想象,进行创新思维 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想到相似或相关的另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它根据人们对现实的记忆或经验,把事物联想、想象得更加逼真形象。想象是一种美丽的劳作,想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许多发明创造就源于想象。只要是创作都需要想象,想象是每一件优秀创作的生命力。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想象要大胆,越新越好,切忌重蹈覆辙。大胆肯定学生的奇思异想,只要学生想象得出,说得出理由,我们都应该及时肯定。写作时,用上联想和想象,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感人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联想、想象的方法,多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联想和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无裨益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引导得好会使学生重新燃起写作的欲望,所以在这项训练上一定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由简单的东西开始训练,一个动作、一幅画、一个数字、都是很好的训练素材。然后慢慢地变复杂,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

小学作文指导想象与联想 篇7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对于人们已有的经验进行加工、改造, 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联想可以打开我们记忆的仓库, 突破话题材料的局限, 让自己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联系多种材料, 以使文章血肉丰满、主题深刻。从宏观的角度统观全文, 联想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拓展行文思路, 从而有利于题旨的弘扬;就文章局部来说, 联想的目的是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

想象的作用是串联我们的生活观察、感受、思考、感悟等, 使写作思路得到拓展, 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构思, 现实生活的限制在想象的作用下获得突破, 并大大地丰富了表现内容和手段。写作过程中, 联想和想象往往结合起来运用。写作时, 不管运用哪种手法, 都必须紧紧围绕中心, 思路清晰, 合乎情理。要注意衔接, 过度自然, 交代清楚, 照应周到。

虚实相生的妙用可以使联想和想象更好的运用。“虚实结合”是指虚实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虚实结合可以形成渲染、衬托的气氛。进行强烈的对比, 以达到某种效果。“虚实结合”在文章中的表现是这样的:文章所呈现出来的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实况录像, 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了个性化的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内容的产物。其中的人、事、物都离不开在生活的真实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艺术虚构。

那么如何进行联想和想象呢?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玻璃瓶子, 从思维的角度看:首先从正面思维看, 这个瓶子可以当花瓶使用, 当打击乐器使用等。从逆向思维看, 把瓶子的底部敲开可以做个漏斗;把瓶子打碎, 插在围墙上可以阻挡外人偷着进来;也可以熔化后再利用, 做任何玻璃制的东西。从纵向思维的角度看, 可以联系实际生活, 思考“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要接受别的, 必须先倒空自己”等观点。

参考练习:

请任选下面一首唐诗, 以“唐诗写意”为题,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

1.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雨夜寄北》)

3.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全新思维解析:所谓的“唐诗写意”是指利用联想、想象的手法把一首诗改写成现代散文。改写的文章要尽可能的做到语言优美, 具有一定的诗意, 能够营造出相宜的意境, 既生动又形象地展示出诗歌的内涵。

佳作展示:

唐诗《宿建德江》写意 (片段)

夕阳安静地悬在远方的山峦上, 孤帆收拢起张开的心事。摇动的橹, 是一尾流落他乡的鱼吗?江面上, 风用手指拨响了涟漪的琴弦。千里乡音, 缓缓地流过记忆的河床。

一叶小舟, 如一节离愁泊上了洲岸。今后的日子, 它还能载动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和风雨?船舷上, 怀抱酒壶的诗人, 在淡淡的水雾里张着半梦半醒的眼睛。

……

诗人走到船沿, 探出头。水面上, 印着一张憔悴的脸, 犹如一枚飘零的叶;脸旁, 是一轮温暖的月。很亲, 很近, 也很静。晚归的渔歌荡过, 一江的恬逸, 又碎成了千丝万缕的忧伤。

教师点评:文章用诗意盎然的语言表现诗歌体现的内容, 特别是对诗人在夜色中的孤独、悲凉情感的描摹, 感人至深。

小学作文指导想象与联想 篇8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修辞手法;运用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现在看到小学生的作文,似曾相识,千篇一律。怎样让学生写出出彩的文章,是老师一直探索研究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写作教学与联想、想象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想到相似的或相关的另一个形象。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想象”指由具体事物引起而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的,却又合情合理的。总的来说,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想到就可以,想象比较具体。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呢?

运用修辞手法可培养小学生写作的联想和想象力。学生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几种。别小看这几种看似简单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当,的确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如,古代文学中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形容美貌,“声若惊雷,势如奔马”形容声音大得惊人,都是夸张。“茄子皱得像核桃,蒜苗黄得像京剧里奸臣的胡须,运菜车像破冰船,箱子中的黄瓜每一根都翠绿挺拔,像警棍一般笔直,用手一碰发出清脆的声音,像翡翠雕成的工艺品,西红柿都像红玛瑙。”这些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高原上的气温之低,既表现了高原人生活的艰苦,又有一种乐观精神。学生在说话作文中经常运用这些修辞,既使作品增添了文采和情趣,又能训练想象联想能力,一举数得。又如:“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作者选用夸张的手法。目的无非是故意通过“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以收到“鱼多”的更佳的表达效果。这一表达效果之好可以从两方面去概括:一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了“鱼多”的特征,并将“鱼多”这一对读者并无多大情趣的事情说得蛮有情趣;二是将“鱼多”这个带有概括、抽象化的所指形象化了,“海”的一半是多少,想来想去,虽然依旧是深不见底、辽阔无边,毕竟还是有“形”可想,有“象”可现。于是,由于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就使那本来索然无味的“鱼多”之意变得令人回味不绝,且不由得生出许许多多的联想和想象。

培养小学生写作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前提是要加强修辞手法的理解运用训练。练习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2)写出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按要求改写句子,如:用比喻手法、拟人法、夸张手法。(4)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联想和想象作文 篇9

刺眼的灯光照痛了我的双眼,我把头埋进臂弯,闭上疲劳的双眼,眼前顿时一片漆黑……

瞬间,眼前光芒一片,环顾四周,我竟然已经站在了一道陌生而又熟悉的街道上。虽然很纳闷,但是好奇心驱使我慢慢向前走去。只见满街都是高科技的楼房、小轿车和一些橡胶树,还有散发着奇异芬芳的花草,真是一番美丽的景象,我在心中默默感叹。

紧接着,我来到了一个花园,眼前翠绿翠绿的一片!走近一看,哦,原来是一片绿草地!好香啊,我仔细闻了闻,却一点儿也闻不到青草的清新和泥土的芳香,全是人工喷洒的香味。唉……,我心中顿觉惋惜,怏怏地走出了名不副实的“花园”。一条闪烁着荧光的纯蓝色河流映入了我的眼帘,细看后发现尽是不会流动的假象。失望的我不想再走下去,就无力地坐在橡胶草上,靠在了一旁的塑料树边。

忽然,一个美丽的身影飘了过来,抚摸着我的肩头。我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啊……”我惊呼起来,“嫦娥姐姐……?”“嘘。”她顺势拉起了我的手,我便随她飘了起来。我们避开了一个个巨大的烟囱和一个个巨大的建筑工地,终于来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前。

“这是月球吗?咦,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广寒宫嘛!哈哈……”我高兴地蹦了起来,广寒宫华丽无比,果然名不虚传啊。今天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

嫦娥姐姐带我走进宫殿。好冷哦,宫殿里面十分冷清,虽然一切看起来很美,然而都没有生命。嫦娥姐姐说:“这就是月球,这里原本不是这样的……”

原来是地球人在地球上找不到生活的快乐,就将目标转移到了月球。不到几年,人类就把月球破坏得这么凄凉。

“唉……”嫦娥姐姐重重地叹了口气,“要想回到山清水秀的家园,那要再过不知道多少年啊。难啊,破坏起来容易,修复起来谈何容易。”嫦娥姐姐说到这里便不再说下去了。

我惭愧地抬不起头来,曾几何时我也乱扔过塑料袋,也折断过柳条,也踩踏过小草……

嫦娥姐姐见我这样,安慰道:“你也不必太自责。你是我们从众多人中筛选出来的保护环境小卫士。”

“啊……”我惊讶道。

“我想你今后知道该怎么做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今后环境就靠你们来维护了,任重道远啊!努力完成吧!”说完,嫦娥姐姐微笑着拍拍我的肩膀……

我猛然一惊,发现自己还在课桌前趴着,刚才是睡着了。

我立刻拿起笔,心想:虽然是个梦,但梦中的情形今后如果再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联想和想象作文 篇10

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形。他第一次画的时候,看了一眼,觉得不满意,就用抹布擦掉了。第二次画好觉得满意,就选定了这个圆。我很纳闷,心想:老师为什么要画了一个圆呢?

同学们沉思了一会儿,有个同学说:“圆圈像一个月球,在夜晚送给我们柔美的月光,使夜晚变得更加宁静。”又有一位同学说:“圆圈像一个个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课余时间,同学们踢足球,打篮球,拍皮球,玩得多开心呀!”接着,老师又说:“这个圆像好学的脑袋,漂亮的眼睛,快活的嘴巴。”有一次,我去幼儿园上课,我也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同学们都说像瓜、水果。老师说:“同学们,那圆形象征着什么?”有个同学说:“象征着圆满。”这使用权我想起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圆满成功。也好像我们学习,先是很刻苦地学习,再是圆满成功,接着,又有同学说“象征着团结。”是啊,这就像汶川大地震,我们手牵手,心连心与汶川同胞共患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时,全国上下老老小小都有献出自己的爱心,捐衣服,捐钱,捐被子。在平时我们也应该团结友爱,不能闹别扭,又有一个同学说:“圆象征着团圆,除夕夜时,我们全家老老少少在桌前吃团圆饭,大家有说有笑,我们都说一些笑话,来逗逗他人。

看到O,我决定激励自己勤奋,好学!我看到团圆,我决定以后要孝顺父母。

小学作文指导想象与联想 篇11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想象 联想

说到诗词教学,首先看看古人鉴赏诗文的方法。中国古代文论中诗歌鉴赏强调“兴味”;孔子“诗可以兴”的见解,按宋人朱熹的解释即为“感发志意”,也就是说,读诗可以激发人的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感受体味诗中的意蕴。南北朝的钟荣在他的《诗品序》中提出了“滋味说”,钟荣所谓“滋味说”,主要是指南北朝的五言诗言简意丰,可以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特征。唐人司空图从阅读欣赏的角度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即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学符号中得到无限的意蕴和旨趣。不难看出古人诗歌鉴赏时是非常注意想象的。

所谓“想象”是人脑对记忆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想象可以将文学符号和生活的感受串联起来,可开拓思路,提高思维能力,感悟作品中的“象外之象”,可以将作品中的意象“还原”。联想是我们平日常有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例如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从这个人想到那个人等等,这样的联想往往是自发的,有随意性。在文学鉴赏中产生的联想则有所不同,他有明确的方向,由此及彼的清晰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忽视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忽视了文本与读者之间关系,想象与联想的作用没被充分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已是毋庸置疑了。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宜瑟尔指出,文学文本是一个不确定性“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在创造的才能。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指出“读者以自己的经验期待为基础,对作品的文本生命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和填空,交流与对话。”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古诗文鉴赏过程变成了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参考和诗词鉴赏辞典等教参资源帮助下理解的作品,这样学生成了“影子的影子”,因为学生鉴赏的作品并不是第一文本,而是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文本。其次学生是在应试动机下鉴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接受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抑郁的心理状态,他们往往难以进入艺术境界,难以真正体味作品的奥妙。

教师要使学生得到希望得到的东西就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呢?

一是转变观念,转变程式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鉴赏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介绍作家作品,创作背景,其次是教学生读,再次是教师将自己的鉴赏结果按种种方式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是“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学生几乎没有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也就很难有创造性的思维和个性化的理解。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上教师只是鉴赏的引导者,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鉴赏的主人。

二是抓住细节,合理想象,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诗词中的细节,往往因不起眼而被读者忽略。殊不知,文本的意义往往就有这些细节所构成。所以,在诗词鉴赏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文本,读懂细节描写的意义和作用,批沙拣金,挖掘文本的内涵。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抚孤松而盘桓”一句中的“抚”字,如果不认真思考,就容易被忽略;引导学生联想或想象“抚”是很细腻的动作,充满了对孤松的爱意,自然想到作者以孤松自喻;此段三次写松三致其意,可谓极富深意;抚的情状是流连忘返,可以想象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是把握意象,合理想象诗人所构建的画面,进入诗歌意境。袁行霈先生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联,可以即将它分解为小楼、春雨、深巷、杏花四个意象。再想象这四个意象组成的画面:听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杏花。自然联想到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晶晶、香喷喷的春色,浓而淡,淡而又深,深而且远。但细品一下,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在这春夜里他为何事辗转反侧呢?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又能给他一些什么样的愉悦和抚慰呢?不能。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清幽得空寂的春晨中独自惆怅。

四是通过想象,联想诗人角色,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阅读诗词时,学生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遭际所深深打动,从而得到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于是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想作者之所想。例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联想伟大诗人杜甫,是一位毕生持有崇高志向(所谓“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而又始终未实现(所谓“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的悲剧人物,在诗人五十九载生命旅程当中,时时不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即如何匡辅君主靖世安民。因之,在历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贤臣诸葛亮,便成为诗人终生推崇的楷模。在诗人许多怀古诗歌中,直接间接地,专题与旁及地称颂诸葛亮的篇章,不下十几首。特别是当他流浪四川期间,由于常和蜀汉的历史江山接触,更给诗人提供了凭吊前贤的便利与条件。于是他屡次寻访诸葛武侯各处祠堂,着意抚摩孔明庙前古老柏树。想象诗人独自寻来、独自流连、独自凭吊,所有的钦佩、悲伤混杂在一颗境遇坎坷的热心之中,就不难理解“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后那个孤独彷徨的清瘦身影。

五是通过想象与联想进入诗词作品的活动场景,品味作者的立场观点。诗词中的场景往往是我们准确而全面的理解文本意蕴不可缺少的前提,鉴赏过程中如能进入诗词所描绘的场景,就不难读出“阻拒性”的诗歌语言的暗示,这无疑有助于对作品的深层理解。如白居易《琵琶行》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想象送别场景。夜里,又是一片瑟瑟秋风,枫叶和荻花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色调黯淡,气象萧索;当主人下了马,客人登上船,举杯饯别时,却连助兴的音乐也没有。因为无乐,所以醉不成欢,分别本来触人愁怀,无乐就更使人感到心境悲惨。展现在面前的,只有那茫茫的江水,和水中那一轮孤独的明月倒影。这里把缺乏音乐点染得非常突出,为下文闻乐追寻做好了铺垫。“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正在感到无乐的孤寂时,忽然水面上传来琵琶的声音,不啻是空谷足音,于是主人不再上马归去,客人也不开船启行了,都为音乐所吸引,共同向那乐声追去。“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通过想象与联想进入白居易的活动场景,再联想诗人遭际来理解诗人写下那感慨深沉、动人心弦的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河必曾相识!”这两句概括了同病相怜的心境,冷落、孤独,寂寞的心绪就水到渠成了。

六是联系诗人生平,想象诗人处境,发掘诗词深层意蕴,进行再创造。文学活动是对世界的某种模仿或再现,因此,作品的产生,作品的意义和作品的价值等问题都应联系到世界来加以说明。不了解李白所处的盛唐,不了解李白的生平,就无法理解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常醉不复醒”的意蕴,更无法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独立。

可以说,诗词教学如果剥夺了学生想象与联想的空间,这种鉴赏过程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样式,引导学生自主想象与联想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联想与想象教案(范文模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表达功能。

2、方法策略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项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4、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教学过程:

导语:

1、大家小时候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吧?有位小学老师问孩子们:谁知道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呀?有个可爱的小孩子就说:因为他被爸爸打屁股了!你觉得这个答案好吗?

2、苏轼兄妹互相戏谑

小妹额头突出,东坡笑曰:“未出前庭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小妹又嘲笑东坡下颌长: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腮边。

3、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上,经过盘丝洞,洞中住着蜘蛛精七姐妹。七人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于是设计捉拿唐僧。偏巧唐僧这日单独出外化斋,肉眼凡胎的他被假扮成村姑的蜘蛛精抓住。悟空独自寻师,混进了盘丝洞,躲在暗处观察动静,当他看到唐僧被五花大绑捆在石柱上,而七个女妖正嬉笑着谈论着今晚的美味时,不禁怒从心头起,伸手从耳朵眼儿里掣出金箍棒……

要求:(1)发挥想象力续写内容;(2)仔细构思。

原文 忽然,悟空又收住金箍棒,摇摇头,随后诡秘一笑,道:“待俺去寻八戒来。”

一、什么是联想呢?

1思维活动。

.2、联想的分类:

①相似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相关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

例:由眼前的荷花想起江南采莲旧事

③相反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它的反面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因果联想:由因而果,由果而因

例:一片叶子落下来——

秋天到了; 树生病了……

巩固:

1、相似联想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相关联想农民土地

过去未来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都大家隔膜起来。

3、相似联想

西北的白杨树那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坚强不屈与挺拔

联想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军民的伟大、质朴、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4、相反联想

痛苦

过去

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从前低矮潮湿的小屋

某人的自私自利先进人物的大公无私

3、联想的贴切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

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谢安乘机问他的侄子谢朗和他的侄女道韫道.谢安: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空中撒盐差可拟

道韫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那么,分析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一般。而 “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所以说联想人皆有之,但深度、广度、强度、层次很不一样,人们对生活感悟力的不同决定了这一点。

4、思考:现在请大家思考:由“绿”,你会想到什么?

小草、草坪、森林、环保

春天、希望、青春

唐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等。

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修辞中的比喻就是利用联想来完成的。

绿——草、树、森林、军人、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相似联想)

绿——生命,和平、希望、朝气、青春……(相关联想)

绿——枯黄、污染……(对比联想)

二、有位作家说:“没有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不创造新形象,没有一首真正的诗歌不是想象的产物,如果我们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比作金子,不管这生活多美,如果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默的金矿。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我们把对生活的感受化成文学,化成诗歌。”那什么是想象呢?

联想:是由此想到彼。

1、想象: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形象。

例如:月亮上有什么?天上有什么?

当你们看见这个圆圈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眼睛、瓶盖、地球仪。

月亮、月饼、太阳。

耳环、轮胎、团圆。修辞中的比拟就是靠想象来完成的。

2、练习:如果是同一道作文题,我们如果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可以使思路宽阔,文思如泉水般往外涌。那么我们如何借“联想和想象”来拓宽我们的思维,从而运用到写作中来呢?请以“时间”为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大家先从题目到教材展开联想,看能想到什么。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从名言警句方面你能想到哪些呢?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聚萤读书”的故事,车胤,是晋朝时候的人,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三、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想象是“虚”的,是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

联想是“实”的,由此物到彼物,想到的是客观实际的。

总结:联想与想象的丰富性

相似相关相反(横向)

过去现在将来(纵向)

纵横交错:超时空的想象

四、体会平时表达中的联想与想象

1、下列语言交流中有没有联想与想象,如果有,那些是联想,那些是想象?

考试考完了有的同学拿着成绩单回家,老妈一看:嗯?怎么才考这么点?你看看隔壁的某某某,人家每次都考100分!你看你还每天都想看电视,作业不做,书也不看…… 然后老妈还会说:现在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只能回家种田,晒的乌黑,满手老茧。第一则属联想第二则属想象

2、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三个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一个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人;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但你的汽车只能再容得下一位乘客,你会选择谁?想象 明确:这是一道人格测试题。每个人的答案都有他的理由:也许你会选择老妇人,因为她就要死了,我们应该挽救她的生命;也许你会选择医生,因为他曾经救过你的命,现在是你报答他的最好机会(但也许你也可以在将来不断地回报他);也许你会选择你的梦中情人,错过这个机会,也许你就永远也找不回她(他)了......最后唯一入选者的答案是:我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人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待公交车的到来......凡有作文处皆需联想与想象!

五、想象与联想训练

1. 给六指做整形手术重要人物

拇指被截重要人物被残害

2.咏物——从物的某一性质联想到人的某种品质或哲理。

镜子

①从来不会逢迎,只给你一个真实的自己;

②看得见别人,却从来看不到自己;

③不关心别人的内心,只在乎别人的外貌;

④你给予什么,它回报什么。……

3、想一想下列事物包含的哲理

昙花:我之所以异常美丽,是因为我的生命短暂得令人倍加珍惜。

一滴水:我很渺小,却可以反射整个太阳。

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草:由小草你想到了什么?(字数在50字左右)

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树的伟岸,默默无闻,小草就像那些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

5、看到如图波浪线,你想到什么?

绳子、大海的波涛、妈妈的皱纹、蜿蜒的小路、屋檐上将化未化的雪痕、音乐的旋律…… 想象出抽象的内容

比如人生的起落、命运的起起伏伏、不平静的心情、曲折前进的人生道路……

七、作业:

根据下列情境运用想象与联想,补写出文章内容。

想象作文:圆的联想 篇13

老妈准备好几个大小不均的碗,里面盛着各路“将帅”,糯米粉,三五成群如跳水运动员一般,轻快地向“水兵”飞去,粟米油,悄无声息地从瓶口溜了下去,“水兵”立马就荡起了层层黄斑,零脂糖,只听一声令下,便如飞雪一般,给“水兵”织上一层层薄纱。

各路“将帅”八仙过海,只为演绎一场翻炒圆盛宴。经过水蒸的考验,一个个凝固,而不失松软的糯米团便横空出世了。望着那一团银白透亮的米团子,很难想象,这便是那一个个木箱模具里盛着的圆子主体。正想抓起来往嘴里,老妈一把拦下我的嘴,说:“这么急干什么,翻炒圆的点睛之笔就是那个粉末啊!不要太着急。”

我一听,便愣了神。只见老妈拿一堆细如沙子的黄粉,我顿时一惊,连忙问道:“妈,这沙子怎么吃啊,吃完肯定得肾结石的!”我好奇地开着玩笑。母亲却朝我翻了个白眼。不一会儿,老妈在银白透亮的米团子上撒下了黄粉,此刻,那些米团子似穿上了酷酷的新装,摇身一变,秀色可餐。我伸长脖子,闻着那淡淡的清香,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放进了嘴里。顿时,那沙而糯的口感也悄无声息地钻进了人的味蕾中,只留下了清香。夹一个翻炒圆,放入口中,只感觉雪的绵软,火的奔放在口腔中蔓延绽放,轻轻滑入食道,顿时只沉得心中的杂念与忧虑顿时一扫而光,只留下芝麻与麻暑的香味。

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 篇14

二、重点、难点: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混凝土制品里是没有钢筋的,因此建筑非常的不牢固。后来法国著名的园艺大师约瑟夫联想到植物盘根错节的根系使松软的泥土坚固这一现象,制成了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制品,因而使我们的大楼异常地坚固。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功劳。且看世界名人如何评价联想和想象(出示课件):

想象是人类最高禀赋之一。人类因此得以把积累下来的形象和思想综合起来,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出奇妙的成果。——达尔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爱因斯坦

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被牛顿发现了,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被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南怀瑾

师:在名人眼中,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它产生了科学,产生了文学,创造了世界。那么,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呢?(出示课件)

(一)联想的含义和分类:联想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由眼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可以分为三类:1、横向联想。事物的形态、色调、声音、气息、所属范围、所处地位等。2、纵向联想。由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见闻的追忆。也称追忆性联想。3、对立联想。古与今、新与旧、爱与憎、欢乐与苦难等都是对立的,彼此可以产生联想。

师:请同学们根据联想的分类举例说明。

生甲:看到柳树,想到它的根系很长很多。这是横向性的联想。

生乙:看到村里的小河,想到童年在河里玩耍的事,这是纵向性的联想。

生丙: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想到流浪街头的伊拉克的孩子们,这是对立性的联想。

(二)想象的含义: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想象。

生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想象成银河,这是想象。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文学大师们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出示课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生戊: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把叶子想象成舞女的裙,把荷花想象成明珠、星星等。

师:请看下面的文段运用了联想还是想象的手法。(出示课件)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以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生己: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清华大学园的荷塘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六朝的采莲一事。既有横向性的联想也有纵向性的联想。

师:我们总结一下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先让学生分析、议论,最后出示课件)

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是一种广度,它使文章的形象更丰满,情节更复杂,内容更丰富;想象是一种深度,它使文章充满生气、灵气和才气,更富有魅力。(出示课件)

《“0”拾零》的小诗是这样写的:“有人喜欢把‘0’放平/躺在上面像一叶舒适的游艇/有人喜欢斜靠的‘0’/它像方向盘/我更喜欢竖起的‘0’/它是飞转的前进的车轮。”

生庚: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把“0”想象成游艇、方向盘、前进的车轮,生动、形象。

窗外的雷声炸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受了感动——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生辛:运用联想的手法,由荷叶和红莲的关系联想到母亲和我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做练习(出示课件)

运用联想或想象的手法,以“雨伞”或“台阶”为题写一段话。

(学生写作,写完以后四人为一组交流,评出优秀的,在投影仪上放给学生读、议)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在写作中进行了运用。相信同学们的收获肯定不少。要想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智慧的蓝天写出美文,需要我们多读书、多练笔。送杜甫的诗句给大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业:请同学们用联想或想象的手法以“仙人掌”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上一篇:燕窝是什么?作文850字下一篇:我们的爱有时差短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