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24-06-01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共9篇)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9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具体情景中根据问题学会收集、分析相关的信息数据,学会用连乘两步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现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和解决(解题策略多样化),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数量关系)。

3、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通过编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连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连乘”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的感悟与“连乘”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解决简单问题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1)提出问题(出示:3个方阵一共有几人?)

(2)要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还必须知道什么相关的信息?你能从图中找出信息吗?

2、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1)你们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谁能解决这个问题?(3)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4)汇报: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做的? 预设学生有以下几种解答:

(1)10×4=40(人)

40×3=120(人)(2)10×3=30(人)

30×8=240(人)(3)8×3=24(行)

24×10=240(人)

3、优化解法,理清思路

(1)说说每种算法的解题思路。你能不能用综合算式来表达?(2)这3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3)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容易理解?

三、拓展练习,巩固延伸

1、完成书本上的做一做(数学书第99页)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1)学生列式计算,同桌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2)集体交流。

(3)比较哪种方法最易理解。

2、出示第101页第1题“跑步”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吗?(跑步)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学生尝试解决。

(3)交流。解释算式所含的意义。

(要求一个星期跑多少米,要先求出每天跑几米,再乘7。要求一个星期跑多少米,要先求出一星期一共跑了几圈,每圈400,就有几个400。)

3、想一想,辨一辨,选择正确答案。出示第102页第4题 “游泳”图

(1)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汇报。(游泳池长25米,游了三个来回。我知道小明游了6个25米,三个来回是就是2×3=6次。)(3)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自我评价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谁能评价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①10×8=80(人)

②10×3=30(人)

③8×3=24(行)

80×3=240(人)

30×8=240(人)

24×10=240(人)

10×8×3=240(人)

10×3×8=240(人)

8×3×10=240(人)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2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乘加、乘减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但和这些经验相比较, 用两步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特点:通过寻找题目中的相关信息, 得出中间信息, 再根据中间信息和第三个信息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信息之间关系的模型构建, 增强学生运用综合法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同时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 感受从已知信息出发进行分析思考, 构建信息之间的关系模型, 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增强学生运用综合法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根据运算意义建构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已知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 能找到相关信息之间的关系, 构建关系模型, 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复杂的数学信息中寻找有用的信息, 理解信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板块一】从解决问题开始——尝试建模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随机呈现如下信息条:

2.提出问题:买6袋乒乓球一共要用多少元?

3.学生尝试解决。

方法一:2×5=10 (元) 10×6=60 (元)

(1) 2×5求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信息得到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移动黑板上的信息条成如下信息图。

(2) 10×6算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信息得到的?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成如下树形图:

(3) 这两个信息都是图中原来就有的吗?

得出:我们用“每袋乒乓球多少元”这个新信息和“买了6袋”这个原有信息求出了买6袋乒乓球要多少元。

(4) 看着图完整地说说:根据哪两个信息先算出什么, 再根据哪两个信息算得什么?

方法二:6×5=30 (个) 30×2=60 (元)

(1) 这种方法每一步是根据哪两个信息得到的, 分别求出了什么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 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移动信息条形成树形图:

(3) 我们在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时, 也有一个信息是图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 是哪个信息?

4.分析比较

(1) 这两种方法思路不一样, 各是先求的什么?

(2) 思路不一样, 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适时指出:同一个问题, 可以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但都是先选择两个有直接关系的信息求得一个新信息, 再根据新信息与第三个信息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5.“每个乒乓球重3克”这个信息你们都没用, 为什么?

学生在交流后回答:我们在解决问题时, 要学会选择与问题相关的有用信息。

6.联系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教材例题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每个乒乓球重3克”这个多余信息,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众多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信息、分析信息, 尝试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建立数量关系的模型, 独立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比较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回顾的过程, 是积累经验的过程, 是理解与总结的过程, 引领学生提炼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

【板块二】由已知信息能得到什么?——学习建模

1.找一找信息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本“想想做做”第7题:

(1) 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信息条, 并标上序号:

A.工作5天;B.每人每天组装8台电脑;C.有4人。

(2) 找一找, 哪两个信息之间有直接关系?能得到什么新信息?这个新信息与第三个信息有直接关系吗?能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边口述边出示下面的树形图)

(3) 学生独立思考, 在作业纸上完成树形图。 (填序号)

(4) 组织全班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 针对不同思路直观演示相应的算理)

方法一:8×5=40 (台) 40×4=160 (台)

方法二:8×4=32 (台) 32×5=160 (台)

(5) 小结:根据这3个已知信息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解决“4人5天一共组装多少台电脑”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在教材原有内容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编, 只出示了条件信息, 未呈现问题, 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推理, 即先找出两个相关信息构建一个数量关系模型, 再根据新信息与第三个已知信息的关系构建另一个数量关系模型, 进而提出问题。本题的数量关系不是很明显, 且比较复杂, 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2.进一步寻找信息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本“想想做做”第5题:

(1) 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 对照树形图请学生再来找一找:哪两个信息之间有直接关系, 能得到什么新信息?这个新信息与第三个信息有直接关系吗, 能解决什么问题?

(3)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4) 展示学生作业。

方法一:48×3=144 (棵) 144×2=288 (棵)

说说每步算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信息得到的?师随机完成树形图。

方法二:2×3=6 48×6=288 (棵)

方法二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思考:

先画什么?梨树怎么画?苹果树是根据哪个信息来画的?

现在能看出苹果树是桃树的几倍吗?算式怎么表示?

(5) 小结:根据已知的3个信息,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了相关数学问题, 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画线段图能帮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不再要求学生填树形图, 而是逐步提升到利用表象进行思考。对于方法二, 学生一般不容易看出数量关系, 线段图的演示能让学生清楚地发现桃树与苹果树之间的倍数关系, 帮助学生积累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经验。)

3.根据信息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解决。

(2) 全班交流。要求学生说出每步算的是什么, 是根据哪两个信息算得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独立练习是学生对已掌握的建模策略的运用, 是将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化过程。图2中所有数学信息都隐含在画面里, 需要学生从图中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板块三】还可以从问题想起——反向建模

1.看清问题, 识别干扰性信息

(1) 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呈现的答案:A.3×4=12 (个) 12×6=72 (只) B.3×4=12 (个) ……

(2) 组织讨论。

(3) 教师点拨:看来在解决问题时, 不仅要厘清信息之间的关系, 还要瞄准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实, 有的时候我们从问题想起更简单。

(设计意图:本题将教材中的“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改成了“一共有多少个笼子?”。这样的改编使得部分信息不需要使用, 成为干扰性信息, 由于思维定势作用, 这容易成为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一个陷阱。从而启发学生运用综合法策略时还要关注所要解决的“问题”。)

2.立足问题, 寻找所需条件

学校要给这幢教学楼的每个教室放一些盆花, 每个教室放得一样多。请你帮忙算算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1) 现有的信息能解决问题吗?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条件:有4层;每层5个教室;每个教室放6盆花。

(2) 现在可以解决了吗?算一算。

(3) 交流算法。

(设计意图:此问题由教材第81页第3题改编而成。学生对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已积累一定的经验, 对其中数量关系的构建已经比较熟练。从问题想起, 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这些经验, 解决生活中的“真”问题。这是两种策略的转化, 也是两种策略交替、综合使用。)

【板块四】回头看——积累经验

通过这次课的学习, 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先找两个信息之间的关系, 求出一个新的信息, 并根据新信息与第三个信息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寻找需要的条件。

板书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

2×5=10 (元) 10×6=60 (元)

6×5=30 (个) 30×2=60 (元)

答:买6袋乒乓球一共要用60元。

总体设计说明:

传统教材应用题是按类型编排, 学生套用类型解题, 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相对较弱。新教材将应用题分散在多个领域, 采用的是“以一例带一片”的形式。本课教材习题中至少有三种类型的两步连乘问题, 需要在一节课中解决, 这是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特点之一。

用解决问题的理念指导应用题教学是新课程赋予的新理念。本节课设计中没有铺垫环节, 直接让学生从解决问题开始, 在充分探索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基于学情又提升学情。整节课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 教师充当组织、引导者角色。

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认为: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是数学建模。学生建模的基础和依据是四则运算的意义。建模克服了传统应用题教学的弊端, 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活动。通过建模生成综合法、分析法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反过来, 这些策略为学生的建模活动提供了方向, 指引了思路。

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反思 篇3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①一个方阵有多少人? 3×8×10=240(人)

8 ×10= 80(人)

②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10×3×8= 240(人)

80×3=240(人)

综合算式:8 ×10×3=240(人

答:3个方阵共有240人

1.例题哪里需要扶,哪里应该放?

本节课的例题,并不是全新的内容。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的方法与能力、从两个相关信息求出中间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同时,学会两步乘法计算的问题,可以用连乘式写。通过本节的教学,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这题需要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但图却不大容易看懂,因此,在教学的前半段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看图,从图中找到一个完整的方阵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全部找出来后,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因为大部分学生是应该能够独立完成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做法,引导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但教师在后半段没有放手,还是牵着学生按部就班地走,这样做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2.练习教学如何按需分配的一点尝试。

用连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4

店上希望学校

赵叶青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52页例3和“做一做”,第54页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较复杂的“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两位数连乘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重点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然后导入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要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52页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已知每箱保温壶有12个,一共卖出了5箱,每个保温壶需45元,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3.分析与解答。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12×5=

12×5×45=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卖出了多少个保温壶?

列式为:12×5=60(个)

再求这60个保温壶一共多少钱?

列式为:60×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方法二:

先求出每箱可以卖多少钱?

列式为:45×12=540(元)

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540×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12×5×45=60×45=2700(元)

方法二:45×12×5=540×5=2700(元)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知道数量和单价,如何求总价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小结:知道数量和单价,求总价,总价=数量×单价。【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思考的?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思考的?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连除解决问题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5

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独特性,我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要求出这个问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然后让会做题的同学来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渐渐地,经过几个题的练习。有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特点,学会了解决连除应用题的方法。有一半学生能够流利地说清楚每个算式的意思。应该说完成了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任务,可是,这么上是不是最利于学生数学发展的上法呢,学生的数学思考、逻辑思维能力是不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呢?

为此,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打破以往常规,而是联系实际以三年级准备组建数学活动小组这一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方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充分采撷这些信息,并重新加以选择构建、归纳、处理、抽象出具有典型性与应用性的连除应用题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迫切希望了解的,更是探究本课应用题的起点。这种内驱力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的学习过程。在冷静的思考与激烈的碰撞中,随着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知识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而后,我把例题作为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

解决问题(连乘)教学设计 篇6

员村小学 程晓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9页例

1、练习二十三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种解决方法。

2、探索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量关系,灵活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投影仪、课件 预设过程:

一、情境引入:

“六一”节快到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老师正在为庆祝大会做准备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新队员的入队仪式。(出示幻灯片,新队员入队仪式场面分成3个方阵,每方阵5行,每行8人。)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连乘数量关系

1、提出问题:

问: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如果一个学生说不完整,可以请其他同学补充)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要求“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试一试,可以跟同桌讨论一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哪些信息先算了什么?又根据哪些信息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出思路:

(1)每个方阵的人数(2)3个方阵的人数(1)3个方阵共几行(2)3个方阵的人数

(1)3个方阵并在一起一行有几人(3)3个方阵的人数)怎样列式,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鼓励有不同解法,如果只有一种方法教师也可以要求介绍一种。)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自己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小结:

看来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也可以先求3个方阵共有多少行,还可以先求3个方阵并在一起一行共几人,只要讲的有道理都可以采取。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连乘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允许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策略。)

(二)自主尝试,加深理解:

在六一节到来时,为了激励先进,老师打算购买一些奖品发给优秀少先队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解决购买奖品问题.出示(图文结合)一支圆珠笔3元,买两盒需要多少钱?

问:怎么算呢?你还需要什么信息?(一盒有几支)

一起看图得出:一盒有12支 要求学生独立尝试,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预计出现的解法:

A、12×2×3=72(元)B、12×3×2=72(元)请学生说出解题的想法。

(设计意图:此题通过让学生根据问题收集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现成的信息的。)

三、应用提高:

过渡:同学们真棒,刚刚帮老师解决了许多有关“六一”节庆祝准备工作中的数学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这样的问题,你有信心自己解决吗?让我们比一比看谁最能干?

1、书本第99页做一做:(投影出示)

要求学生看懂题意,你能怎样帮阿姨又快又准地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独立解决,然后同桌交流解题思路,指名汇报。预计:

5×6×8=240(个)„„

2、书本练习二十三第1题:(投影出示)

学生尝试,及时反馈,投影,学生讲解题思路。预计: 方法一:400*2*7=5600(米)方法二:2*7*400=5600(米)

3、书本练习二十三第4题:(投影出示)

这道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我们大家的吗?(来回)

学生尝试,及时反馈,如果出现25×3与25×3×2这样两种情况就组织学生讨论:哪种解法对?为什么要乘2?

4、书本练习二十三第3题:(投影出示)

要求学生看懂题意,独立解决,投影反馈,学生自己讲解题思路。预计:

方法一:24*4*3=288(瓶)方法二:24*6*2=288(瓶)方法三:4*3*24=288(瓶)

5、(机动)出示(图文结合):钢笔每支25元,文具盒每个10元,我想买20支钢笔和16个文具盒共要付多少钱呢?

独立算,算好后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了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指名汇报,着重说解题思路。(25×20=500元 10×16=160元 500+160=660元)

(设计意图:安排这样的三步计算问题,与前几题比较,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

小结:同学们要避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想当然,一定要分析清楚数学信息间的数量关系,采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6、(机动)书本练习二十三第2题:(投影出示)

学生尝试,指名反馈,交流解题思路。(3×7+4×6=45元)(设计意图:这1——4小题的安排,主要是巩固新知,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5、6小题的练习安排这样的三步计算问题,与前几题比较,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

四、总结:

《用连加解决问题》教案 篇7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

讲解法、练习法

学法:

说一说、做一做、练一练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揭示课题(5分)

1、口算:

2+2+2= 3+3+3= 4+4+4=

5+5+5= 6+6+6= 7+7+7=

2、这种运算叫什么运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连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连加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1分)

1、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新知(14分)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汇报板书6+6+6=18(个)

口答:他们一共折了(18)个小星星。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跟踪练习:

妈妈买了3盒铅笔,每盒10支,一共买了多少支铅笔?

四、巩固练习(10分)

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1分)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六、堂清练习(9分)

练习十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连加解决问题

6+6+6=18(个)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8

单位: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 姓名:芮秀荣 邮编:211300

[课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简解]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其他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相比,此类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往往更便于进行不同的组合,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更加灵活。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初步理解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进行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为今后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设计理念]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使合作者;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确立学习的信心。[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共分五个环节:(1)激活经验、初步感知。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取信息,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索解决的方法作铺垫;(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由自己独立思考、再与他人交流的过程,既能展现学生的原始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认识,这样,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培养。(3)尝试应用,理解深化。通过系列练习,使学生对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4)灵活运用,拓展内化。通过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游戏形式组织练习,不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5)回顾总结,体验价值。[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云思考、解决。2.创设情境。

多媒体呈现小红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乒乓球的片段:小红买了6袋乒乓球,每袋5个,然后将画面定格在“一个乒乓球标价2元”上。

3.收集信息。

从刚才的影片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4.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相互议议)

例如:

(1)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2)买1袋要多少元?

(3)这些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 等等。

谁能解答。(指名口答)5.出示例题。

你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合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表述题意。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选择出示: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小红买了6袋,每袋5个,一共要用多少元?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探究。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2.汇报交流。

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方法? 各小组自由汇报,教师边听边板书。解法一:5×2=10(元)10×6=60(元)问: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看图理解: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条件的直接联系吗?根据这2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知道了买一袋乒乓球的价钱,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钱?)

教师接着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钱?再算买6袋乒

乓球要用多少钱?)

解法二:5×6=30(个)30×2=60(元)问: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多媒体辅助。问:6表示什么?5呢?根据“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知道了6袋一共有多少个个乒乓球以后就可以求出什么?(买30个乒乓球一共要用多少元?)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买30个一共要用多少钱?)如果学生还有其它算法,比如: 2×6=12(元)12×5=60(元)

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他的计算依据。

可以是:假设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那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要的钱数。

如果学生表述不了这样做的理由,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也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但计算的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自己去相互说一说。如果说不通的情况下最好不用这种方法。

3.小结反思。

(1)问:解法一先算什么?解法二呢?

小结: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相互检验。(2)继续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刚才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小结: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

(要仔细观察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条件,然后找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条件看能求出什么?再进一步解答。)

三、尝试应用,理解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1)收集信息:多媒体演示小松鼠、小兔、小猫各运了2筐苹果,每筐苹果重20千克。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1:每筐苹果重20千克。学生2:每辆小车装2筐苹果。学生3:这里一共有4辆小车。

学生4:要求的问题是一共运苹果多少千克?

(2)提问: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是哪些?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先求出什么?(3)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答案,重点说一说不同的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正确算式:2×4×20 或 20×2×4 =8×20 =40×4 =160(千克)=160(千克)同学之间再进行相互交流、检查。

2、“想想做做”第2题。

(1)引导学生看图,进行仔细观察,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有几排兔笼,每排有几个兔笼?每个兔笼中有几只小兔?(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评议。

正确算式:6×4×3 或 3×4×6 =24×3 =12×6 =72(只)=72(只)

如果有学生直接列出算式:6×12=72(只),也可以。

3、“想想做做”第3题。

(1)可以先算什么?也可以先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

(3)问:如果我们的教学楼上也这样摆放花盆,那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四、灵活运用,拓展内化

“超市购物”游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周末到超市去买东西,多媒体呈现超市里的购物片段与画面:一些物品的单价及数量

牛奶:一箱18袋,每袋2元; 饮料:每箱24听,每听3元; 方便面:每箱30包,每包2元; 铅笔:每袋10支,每支5角; „„

活动要求:按6名学生一个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推选售货员和顾客,其余同学按照顾客的购物需求进行计算,再由售货员来判别对错。

五、回顾总结,体验价值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地方?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你感觉比较熟练?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相互干扰。

3、通过系统的复习,初步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难点:区分各种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卡片、活动物品(第9题实景图片及盒子,钱物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口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可选取几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2、完成第3题

限时完成。

“通过每一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从中看出:第(1)组题下一题是上一题的扩展。

第(2)组题被除数相同,可是因为除数的不同,因此,商的位数也发生了变化。

继续探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情况商三位数,什么时候商两位数。

3、完成第1题。

“大家能不能不用计算,就直接看出这些算式所得的商是几位数?”

让学生估算,回忆估算的有关知识:“怎样进行估算?”

独立完成,笔算出准确值。

订正结果,并将估计值和准确值进行对照,让学生体会,巩固对检验的理解。

“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实际应用。

“同学们,计算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出示一组对话题。(提问题填条件)

(1)301班有48人,( ),可以分几组?

(2)( ),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几块?

(3)( ),( ),每分钟打几个字?

2、完成第4、5题

第4题教给学生完成。

第5题读题后,提问:“能直接比较吗?”

“怎样比较,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三、拓展实践

出示算式:120÷6

“你能结合你的生活实践编一道用此算式解答的实际问题吗?”

先小组自编,要求每一组可适当做好记录,并判断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交流、评价,评出优秀组。

四、课堂作业:第2题。

五、课下准备:三个盒子(代表蛋糕盒)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每一个代表一块蛋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模拟实践活动

1.情景设置

小组内的一名同学过生日,其他同学买来生日蛋糕送给他。

2、角色分配:组内分配,过生日的同学就是裁判,其他同学作为购买者。

3、数据提供:

小军用27元买了3盒正方形蛋糕,每盒3块;

小华用30元买了3盒正方形蛋糕,每盒2块

小力用32元买了2盒正方形蛋糕,每盒4块

4、任务布置:谁买的蛋糕最贵,哪种最便宜?

5、组内表演,并记录下过程及结果。

6、汇报,说想法、策略,谈感受。

二、应用

1、第6、8题。

学生读题,“读题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可以通过组内讨论或向教师寻求帮助的办法搞清楚题意。”

“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别指出的或者是通过别人的帮助理解的。”

2、说说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三、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答案唯一吗?”

给一定时间后,小组讨论:左题中商的百位是几,除后百位有余数吗?若没有余数,则被除数的十位和除数有什么关系才能使商的十位为0?

右题中要使商的末尾是0,除的过程有几种情况。(有余数或没有余数)你是怎样分情况来解答的?

上一篇:田野的春天节目串词下一篇:科任老师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