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教学心得体会

2024-05-20

语用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语用教学心得体会 篇1

2015年11月29日到12月1日,有幸参加了第二期小学语文教师“语用”教学主题培训。一堂堂精彩的讲座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触和收获。

衢州柯城区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余郦老师的《把握语用年段特征》,带给我们非常实在的一些思考,也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对教材的熟悉是否足够清晰。心中有谱、心中有料,心中有法,真正将语文教学落实在语文实践中。将阅读、口语交际、识字写字落到实处,对“语用”的体悟落实到平常的教学中。

另外,奉化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张晨瑛老师《语用教学的本质及路径》让我们思考如何去落实将语用的教学落到实处,培养孩子的评价能力、迁移能力。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评什么?》、《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思考》则给我们很多老师提了醒,提醒大家做真实的课堂,做有效的评价;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小语教研员罗丹红老师的《课改语境下的语用意识》则提醒老师们认识语用的重要。

一堂堂精彩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次的惊喜,激发了一次次的思想碰撞。“教语文,教语用”,而不仅仅是去“教课文”。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注重语言文字教学的课堂。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本次培训明确了“语用”的真正内涵和重视语用的重要性,也了解了教“语文”和教“课文”的区别,真想马上实现二者的转身。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去践行。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要想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真正重视语用,需要我们老师做的比平时更多,不但要认真解读文本,发现课文中存在的语文因素,还要围绕教材给我们提供的语文因素选择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教学不要把自己当成了舞台的焦点,而要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学生的身上。不要担心自己的教学会出错,不要在意环节的处理和太多的语言的打磨,我们要更多地去倾听学生的语言,去观察学生的表现,去适时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引他们学习的方向。

语用教学心得体会 篇2

语用学 (Pragmatics) , 即语言实用学, 是一门语言学科, 它着重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 探讨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的是特定话语在特定语境里的意义。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解释的各个方面, 从而建立语用规则。

二.语用学的两大原则

格赖斯 (H.P.Grice) 是一位美国语言哲学家。他专注于研究语言使用中的哲学问题, 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理论。他的理论认为:言语交际的双方都有相互合作, 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因而, 双方都必须遵守“合作原则”的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继格赖斯 (H.P.Grice) 之后,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 (Leech) 认为合作原则还不足以概括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他提出了礼貌原则。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 认为人们这样说话是出于礼貌的需要。这个原则包括六项准则:得体原则, 宽宏原则, 褒扬原则, 谦虚原则, 一致原则以及同情原则。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之间是互相益补的关系。

(一) 语用教学中的听说教学

尽管有时口语课和听力课分别开设, 但说和听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听不说的听力教学或只说不听的口语教学,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有些学生英语成绩很优秀, 但是每当遇到外国人的时候就会有不知道从何说起的这种困难, 这就是传统教学中以听力为主, 口语为辅的形式教学而产生的弊端。所以一定要加强口语的训练。在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 也应加强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有时, 学生由于对一些英语语言形式不甚了解, 或是受汉语言语行为的影响, 常常把不恰当的语言形式用于交际。

(二) 语用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语言教学中要注意输入词汇知识, 探索作者谴词造句的技巧, 研究语言形式在语境中的功能。下面两组都是因为语用言语行为的交际功能和词汇意义掌握不好而引起的语用失误。误:Eating turkeyonThanksgivingDay isanAmericanhabit.正Eating turkeyonThanksgivingDay is an American custom.这是一位中国学生在感恩节应邀与一位美国教授共进晚餐时说的一句话。该句语法无误, 但不符合西方文化习惯, 词语有误。Habit是个人习惯, custom是某一国家、某一群体、某一地区的风俗。因此必须用custom来取代habit。所以在语用教学的词汇教学中, 教师要把同一单词放在不同的语境中, 努力营造语言环境。

(三) 语用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阅读课是外语教学中权重最大的内容, 阅读的过程是课文与读者已获得的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读者依赖上下文, 即语境来接受作者通过文学传递过来的信息, 教学中多提醒语言表达的场合和对象, 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体会到在不同语境中语言运用的技巧。语境影响着我们对意义的理解。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理, 可以有效地减少误差, 提高理解的准确率。

三.总结

文化是一个民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语言则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把语用理论引入英语教学之中, 使我们的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语用功能, 掌握言语行为的实际意义, 他们就可以按自己的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

摘要:英语语用教学, 就是以语用学中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提出相关的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的英语教学中, 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英语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英语在实际应用中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用理论,英语,语用教学

参考文献

[1]George, .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 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直面语用教学,奏响语用主旋律 篇3

一、直面学段学情,巧妙突出“语用”

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毕业,经过了六年的语文学习,他们的语文知识是逐渐递增的。新版课程标准将1~2年级称为第一学段,3~4年级称为第二学段,5~6年级称为第三学段。不同学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也不一样,教师在运用教学策略、教材处理方法时差别是比较大的。在突出语用思维的课堂模式里,学段特点、学情实际是教师必须直面的,只要根据不同学段处理教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发展语言能力。

如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二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但在低段课堂上,有些教师把握不准童话类故事课文的教学策略,容易走入误区:有的将课文上得很深,为了让学生知道童话中蕴含的道理,想尽办法让学生进行感悟,导致学生被“问”得不知所措;有的忽视了童话类课文的价值,课堂大部分时间用在词语积累上。语用教学离不开学段学情,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童话类故事对他们来说很有趣,他们喜欢故事中的主人公,喜欢故事情节,喜欢对情节进行想象,同时,二年级又是词语积累的关键学段,教师要认真对待童话类故事课文,巧妙结合二年级的学段学情,为学生的课文学习和词语积累搭建平台,从而让学生有效进行语言实践。如,本文对话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中的趣点,并在读中感受小马的思想变化,当学生对课文蕴含的道理无法感悟出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同时,在朗读中渗透中词语教学,使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结合对话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时,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巧妙的课堂引导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词语积累。语用教学一定要紧扣学段特点,二年级学生正是词语积累和朗读训练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结合课文类型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才能学生有所收获。

二、直面语言特点,巧妙凸显“语用”

在语文学习中,语言特点是基础要求,也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载体。新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是语用背景下最关键的字眼,离开了语言,一切都是空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要抓住语言特点,意识到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境,离不开学生的感悟能力,只有让将语言训练同文本相联系,同认知基础相联系,学生才能有效掌握语言,实现课堂的增值。

如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母亲的呼唤》,本文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母亲呼唤自己的几件事,表达了人间真挚、和谐、美好的亲情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沉眷恋。如课文讲的第二件事,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因“我”离开了母亲的视线,母亲急切并且近乎绝望的呼唤声才引起“我”的注意。文中关于母亲的呼唤声的描写,如“急切”“近乎绝望”“声嘶力竭”等词语,这些词语生动地刻画出了母亲的形象。如何让学生有效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要让学生将这些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在不同语境下词语的意思。“近乎绝望”只有放在这样的语境中,才能生动地表达出它的意思,“我”作为母亲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然而,在大海边玩的“我”突然离开了母亲的视线,茫茫的大海深不可测,见不到“我”的母亲心理是多么的复杂和痛苦,“近乎绝望”生动地刻画出母亲当时的心理状态。因此,在语言训练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内心感悟去理解语言、实践语言。语用背景下的语言教学一定要结合语境,结合学生的内心体验,语言实践才会有生命力,学生掌握的语言才是鲜活的。

三、直面文体特点,巧妙奏响“语用”

语文S版小语教材收入的文章体裁广泛,不同体裁在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写作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说,不同体裁反应的就是不同文体。不同文体,阅读策略和方法也不一样的。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虽然他们在小学阶段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体作品,但由于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教师不宜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为学生阐述什么是文体,不同文体的文章该如何阅读,而应该结合语文S版提供的教材,结合不同的文体进行方法渗透与引导,从而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阅读策略。

如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鲸》,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小学生接触到的说明文并不多,教师在教学有必要向学生阐述说明文的一些特点,但在阐述时,教师不宜用过深的理论进行名词解释,而应该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实例感受说明文的特点。如课文开头讲鲸非常大时,作者用了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相比较,说明鲸形体之大。可以说,在语用背景下,文体特点是教师必须直面的,但基于不同文体的作品在阅读时策略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让小学生能够结合不同的文体调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语用”教学并非高大上,而是语文教学实实在在的东西,想让语用课堂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抓住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紧扣学生的实际,有效将语用教学与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用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今年复试英语面试83分,专业课面试90分,因为我英语水平不高,所以得到83分还是很开心的,而且觉得自己专业课面试分数也还不错,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面试经验。

先说英语面试

1、面试流程

①4月7日上午9:00---11:30是复试资格确认的时间,要领取复试几天用的表格等。

因为资格确认前并不知道每个人英语面试的时间,人在很畏惧某个事情时是会脑洞大开的,当时我就想那我晚点去是不是就可以晚点英语面试了,是不是谁先去谁领到的时间靠前?然后我就在校园里溜达了一个多小时,大概10点多才到。后来事实证明我想多了,每个人的英语面试时间都是早就规定好的,资格确认时会发你一个小条,写着英语面试的“时间、批次、考场”,由于我去晚了,办公室外面的队伍已经排得老长老长,郁闷了好半天

②面试一共分为两个时间段,好像是1:00---3:00,3:00---5:00

根据自己小条上的时间去要求的地点排队就好了,会有人领大家在一个大礼堂(可能有的地方叫会议厅)坐着等待。有人会问要不要提前去打听考题,我要说的是不用,这个稍后解释。然后在大礼堂里填好面试表格,看看评分标准,会有老师组织纪律,听到老师喊自己的名字就到老师那去排队。大约是10个人一组。③10人小分队

这10人会被带进一个楼道,楼道里有好多间教室,然后大家会被领进其中一间。教室的桌子上放有一张写着topic的纸,老师会先跟大家交代考试注意事项,然后给8分钟时间翻开纸看topic做准备,时间到了就被领到楼上的楼道口等待。然后每个人按自己小纸条的编号走到相应的教室外等候,里面的同学出来,自己就可以进去考试了。

现在来说说为什么不用提前打听考题,首先可以注意到我一上来就说楼道有好多间教室,所以每间教室的topic题目是不一样的。其次当我坐到考官面前时被要求交给考官一张纸,貌似写着“下一题”之类的,考官拿到纸后就把桌子上的纸条换一张,我发现考官手边已经堆了厚厚一摞纸了,这就说明topic题目是一直在换的。

④正式进入面试

面试我的考官是一男一女两个老师,女老师在跟我交流,男老师没有说话,一直低着头写字,偶尔抬头笑一笑。听别的同学也说,老师都是很和蔼的,学姐学长也说只要开口说话了,英语面试是不会挂人的,所以大家面带微笑,放轻松就好。老师没有让我做自我介绍,先问了我叫什么名字,毕业于哪个学校,学的什么专业,我说了本科是对外汉语专业,老师就问我有没有教过留学生,教留学生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因为我说了一大堆,所以老师除了根据我说话时的内容问点小问题外基本没问什么了,然后就让我说topic。我的topic题目是“是否相信房价会被控制”,我就说相信,首先我相信政府,其次现在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以后的人越来越少,对房子的需求减少了。说相信是因为我有的说,所以讲topic的时候什么有的说就说什么,不要只顾着自己的真实想法。然后老师一直在笑,说完就让我走了。

面试完的感觉就是:比想象的难,但发挥的比想象中的好。

2、如何准备面试

我的英语水平不高,所以很担心会挂,这次能得83分除了老师网开一面外,自己也做了充分准备。

首先,我从没参加过英语面试,学校的口语考试也都是糊弄,所以这次考试前我看了很多托福、雅思英语面试的经验贴,也咨询了一些出国的或是英语很好的同学。大家说英语面试其实就是要你多说,老师听你的发音、语言表达。所以考前我找了些材料跟读、录音,听自己的语音语调,对着镜子看口型和面部表情。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每天练一小时就够了。

其次,我准备了一份很全面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家乡、学校、专业、家里有几口人、喜欢的书/电影/歌/菜/运动/季节、毕业后想干什么等等等等我能想到的一切内容以及扩展内容。比如提到姓名,就要想到自己名字有什么特点;提到家乡,就要想到家乡的特产;提到学校,就要想到学校男女比例之类的。总之老师问你一个小问题,你自己就能说出一大堆,也以防老师扩展问你你答不出来,因为这属于考察应变能力。你还要想想自己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找到机会就说出来。在准备了这样一份自己我介绍后不管是老师要求你做自我介绍,还是直接提问,你都能对答如流。

再次,大家肯定跟我一样头疼topic,但其实往往越难的越好准备。我为了应对topic,准备了几个万能句型和万能例子,在说topic的时候先重复题目,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列出1、2、3点,每一点都给出一个例子,最后做个总结陈述。

语用失误与外语文化教学 篇5

语用失误与外语文化教学

成功的交际不仅要求语言使用者正确使用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而且还需要运用此文化的`语用规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产生大量语用失误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探讨语用失误的界定及分类,分析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文化教学策略.对于日常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 者:曹锦萍 CAO Jinping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2刊 名:安阳工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5)分类号:H319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文化教学

小学语文中的语用教学 篇6

摘要: 语用教学的重要性在如今教学中有尤为突出。语文教学的根本也不再是教会简单的识字、懂得意思,而是认字懂意思之后能展示并塑造一种可贵的生命状态,让语言文字成为精神的家园,让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拥有共同的和个人的精神家园,它包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等。这种生命状态,这种精神的展示、拥有和塑造,他需要语用教学的介入。

关键词:语用教学;教师;行为方式;语言;运用

一、引言

学界已有共识,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该门语言语用能力的过程。笔者认为这就好似雕刻物品,学生是雕刻物,老师是雕刻家,而语用教学就是雕刻的工具。

何为语用教学?概括的说就是以相关的语言知识和理论为指导,把语言知识放到相关语境中来学习。

二、语用与语言的不同

语用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所采取的方法是讲授训练的方法,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其讲授的重点是语言知识,如发音要领、语调模式、词形变化、语法规则、句型转换、难句分析、词义解释、遣词造句以及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等。而语用教学所采取的方法是促进知识迁移、巩固的功能训练法,以练为主,以讲解引导为辅。其训练的内容及方式,以教材选读课为例,可以是复述课文大意、归纳语篇中心思想、讨论或辩论思考题以及教师设计情景、给出标题句、让学生创造性地表达逻辑连贯的思想等等。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讲授者或表演者的角色,学生多是比较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或听众。在语用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指导者或导演的角色,学生则是主动的语言运用者或表演者。简单说,语言教学的主演是教师,而语用教学的主演是学生。在两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活动特点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在语言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强的共性特征,学生主要是学习语言知识或掌握语言规则体系,学生学习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机械模仿,如学习发音、朗读课文、记忆单词、句型操练等;在语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带着明显的个性特色,他们在语段层面上开展训练活动,而且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创造性或半创造性,其中以口头作文、编织对话、复述大意、对疑难思考题的辩论等最为典型。

传统的语言教学把语言看成一个封闭的静态系统,把语言学习看成是对“意义”“结构”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学中过多的进行语言意义和结构特征的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语言知识和结构,如同一个接受器,直到他的容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自己生成新的语句,即便如此,面对新的语境或场景往往还是不知所措,甚至哑口无言。

三、教师的自我意识

语用教学更是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体现的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理念。语文素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达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中也牵涉到语用学中“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言语行为,听话人的解释与交流,以及权力、接触、情感、交谈方式、媒介等,只有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充分考虑和利用这些语用因素,才能达成那些宏大的教学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语用教学方面,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大影响着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等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针对缺乏语言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现状,必须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逐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以准确、优美的语文的语言引领小学生兴致盎然地走进语文, 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

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语言的灵巧运。这就必须从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即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和语用教学意识。因为语文教师担负着课堂教学任务,如果他们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强调语境和文化,重视语言实践,学生自然就会关注这些,并受到良好的训练。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启蒙教育特点, 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 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 从而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很难想象,自身语用意识不强、语用能力欠佳的教师能够培养出语用能力如何好的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既要给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科学理论 ,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探寻和剖析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应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创新 ,用实践创新去丰富理论 ,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能力 ,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发展他本身的实践性知识,其中包括意象、实践原则和实践规则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是通过教师个人在亲身实践尝试和确证之下,或通过替代性经验的观摩,经由对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在实践中持续建构与修正而生成的。教师可以从两方面获取实践性知识。

一、教师面临建构或调教育困境时,教师应当 敢于直面教育问题增强反思意识,增强自我创新能力。

二、通过观察其他老师的授课,探究其成功背后的实践原则和意象,从而经由反思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样,教师就可以用潜在的能量,唤醒并坚定学习者积极语用的自觉意识,长葆其积极语用的生命热情,逐渐养成积极语用的习惯和能力。

如果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 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为、无形的楷模。教师为人师表, 口语的示范作用是师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 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越是面对年龄小的学生, 教师的语言越是要求具有规范性因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处在语言习得阶段, 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 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 特别要求教师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合乎规范, 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 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 南腔北调 , 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如果一位教师不会运用普通话教学, 那么他的语言即使妙语连珠, 也不是规范化的。同时教师的口语表达还要做到声音宏亮、发音清晰、语流通畅, 语调自然、适度。

四、“慢脚步”与积极教学

在面对这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语用教学也要从中改变这一不良的教育方式。在语用教学方面,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言语新鲜空气可以呼吸,有更多的属于他们的语文世界可以漫步,有更多的语文的自由创造可以拥有。例如,对于文本解读,就应该学生徜徉陪同,而非老师登攀的“引领”;对于教学设计,就应该同时追寻语文的“有意思”,而非单纯基于语文的“有意义”;对于教学细节,就应该期冀等待的硕果,而非关注产出的效率。在此,教师解读文本时,既要立足于作者及自身的立场,更重要的是要移位到学生的立场来赏读文本;其次,老师要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画面的映衬、音乐的渲染,营造审美意境,“粘”住学“生的思维;再次,注意语文教学的“有效”,不能仅仅定义在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程度上,更应体现在学生的“在场”状态中。

积极教学体现的是语用教学中的一种以“积极语用”为核心概念、将汉语文教育新思维探索具体落实到特定课堂的方法。其具体表现可有;

一、创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态,从大班制走向小班化,为母语课堂的每位“在场者”深度介入语用流程提供一种激活思维、尽情展示个人思想和体验的学习机制;

二、采用“留白”的教学艺术,包括作为内语用的“思维留白”和外语用的“时间留白”,确保主体的语用行为在“全语用”的过程中可以自觉释放灵性思维,最终趋向以个性、审美为特征的“表现性语用”;

三、以“激励”这一积极的评价艺术来释放学生积极语。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篇篇感怀抒情的文学作品,处处流动着丰富的情感教学的语言也应当充满感情色彩, 力求达到 讲到庄严处, 学生竦容端坐;讲到豪壮处, 学生热血沸腾;讲到义愤处, 学生横眉立目;讲到欢快处, 学生笑意盈盈的教学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刻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 将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感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声发于情、理融于情, 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把课文的各种喜怒哀乐情感因素传达给学生, 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他们的情思、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

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生赖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依托,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语用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以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感和语用能力为目标,以语用真实为选材标准和原则。也就是说,一定要尽量把真实应用中的语言现象和交际情景展现给学生,然后进行分析、解读和训练,而不仅仅是给学生呈现理想化的、经过斧凿加工的文字,因为这样的文字不是活的、真实的语言。

教学内容主要取自教材,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材编写者的语用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教材编写者若有了强烈的语用意识,就会自觉地把语用能力培养纳入教材内容。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所要做的应该是对真实语言素材进行较为详尽的解读,包括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社交语境点讲和语误分析等。这样,学生接触到的才是真实使用中活的语言,也才能培养真正的语感和语用能力。例如读写类教材,它可以选择一些经典作品和时新美文,为学生提供尽可能标准、规范的语料,这既要注意体裁的多样性,又要注意时代性和更新,再好的语言教材使用一定年限后都应做不同程度的修订,因为总有些内容已失去时代气息而不具有吸引力。必须指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取舍、剪裁与整合,并且增补一些教材之外的鲜活语料裁与整合,和练习,以给学生分析、欣赏和训练。实践证明,学生对教材之外的增补的、经过教师精心提炼的相关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六、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 在知识教学中,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这是教学语言的生命、灵魂。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它的生命力也就在于使用。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意义即用法”。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正如英文里的use而不是usage。在教学职业生涯中,要交给同学的是use,而不是usage。这也就要求教师们用感情去雕刻,去授之以渔。

参考:

“学习语用”教学基本路径 篇7

一、巧妙引领, 感悟表达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从学习语文的角度讲, 着眼点应当放在语言形式上。一篇课文会有多种写作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 可引领学生认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 又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 从中感悟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写作方法。如, 《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孔隙的窄小。现在就让我们来做游客, 跟着作者一起乘小船, 过孔隙吧!

师:我来采访一位游客。你是怎么躺的?

生:从后脑到肩背, 到臀部, 到脚跟, 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师:行了, 那就开始吧! (音乐起) 船缓缓地在孔隙中移动, 这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眼前昏暗了, 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游客朋友们, 你们能不能动?

生: (齐) 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动?

生:因为我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 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

师:要是把肩背稍微耸起一点儿呢?准会———

生:准会擦伤肩膀。

师:那要是把腿抬起一点儿呢?

生:准会擦破裤子, 擦伤膝盖。

师:要是把臀部稍稍拱起一点儿呢?

生:准会划破衣裳, 擦伤肚皮。

……

师:作者就是这样抓住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来表现孔隙的窄小, 让人印象深刻, 仿佛身临其境。

在此片段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 让学生将角色转换为游客, 想象体验“过孔隙”的感觉, 引领学生对文本表达方式做了重点探讨, 关注了文本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 使学生得法、得言。

二、读写结合, 尝试运用

如果说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习得方法, 那么读写结合就是要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为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自主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夹竹桃》一课在描写夹竹桃的韧性时, 一开始先写院子里一年三季的花, 接着才生动地描写夹竹桃无论是气候的变化, 还是季节的更替, 始终花开不败。它的花期之长, 是任何季节的花朵无法与之相比的。显然, 这是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拿院子里的花与夹竹桃相比, 形象鲜明地表现出夹竹桃的韧性。在教学时, 我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读懂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接着感受文章对比反衬的手法,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抓住一年三季中的某一个季节, 选择一种花对比写出对夹竹桃的感受。

通过尝试运用, 学生经历了一个有效学习“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景状物”的过程, 既学习了语言运用的方法, 又能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夹竹桃韧性的理解, 这样才能达到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得言又得意的目的。

三、联系生活, 自主运用

学会创造性地独立使用语言, 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终极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不断提升学生自主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如, 学习了《詹天佑》《钱学森》等一组课文后, 让学生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调查、了解身边的“名人”, 积累习作素材, 尝试着写一写身边的“名人”。

让“语用”教学浸润课堂 篇8

一、语用,从理解“司空见惯”的本义起步

语文学习就是言语活动的实践,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在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养“语用”能力。本课的“见微知著”“打破沙锅问到底”“锲而不舍”“追根求源”“司空见惯”等词语很重要,但学生理解有点难度。教师可出示意思让学生填词语。对于词语,特别是耳熟能详的成语,学生未必就会追根求源地深入学习。为了让学生学会追根求源,我花了点心思。

师:“司空见惯”你们理解吗?

生:看多了,不以为奇,指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师: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由来吗?

生:不知道。

师:(出示PPT补充材料)唐代诗人刘禹锡,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女在席上作陪,极尽奢华。席间,刘禹锡感叹万分,作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句来看,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后来就有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

师:像这样,从不知道“司空见惯”的来源到后来知道,就是“?”变成了“!”号。这里的“?”和“!”分别指什么?

生:“?”指“司空见惯”产生的疑问;“!”指经过探索知道了由来, 最终完全明白。

……

补充刘禹锡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了“司空见惯”的来历,既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也培养了学生追根求源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理解了词语以后,让学生选词填入适当的语句中,真正做到:我能理解也能应用。

二、语用,在学生“比较着学”中落实

1. 明“事例”。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出文中三个事例(“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接着,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指导孩子学习,完成课前设计好的表格。

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第一个事例先让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老师进行适当补充和总结。接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根据第一个事例的汇报情况修改表格中的第二、三个事例,在小组中交流汇报。学生在交流和汇报的过程中发现要找到真理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2. 找“共同点”。

通过上面的“合作学习”,学生明白了课文通过这三个例子说明了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应组织学生细读三个例子,比较三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先让学生交流汇报共同之处,接着直接指出课文哪个自然段为我们进行了总结?(第二自然段)重点引导:这里的“?”和“!”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品味这样写的好处是用符号代替语言,更能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由问题到真理的过程。

3. 畅谈事例。

课堂上应腾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在开放和真诚的倾听和倾吐的循环互动中激发思想的升华、智慧的迸发。因此,设计:科学史上,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列举出来吗?(鲁班发明了锯、牛顿的万有引力……)这些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这样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发现真理无处不在,也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语用,在引领学生明理中践行

课文最后两段话的意思字面表达上是矛盾的,一段是说发现真理并不难,一段是说发现真理并不易。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从第6自然段中的“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我读懂了发现真理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难。

生:“只要……就……”这个关联词也说明了发现真理其实不太难。

师:说得好,发现真理并不难。继续看第7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一段告诉我们发现真理并不容易。

生:这两段话的意思是矛盾的,第6自然段说发现真理并不难,第7自然段又说发现真理并不易。

师:是的。同学们,这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一般人都认为真理是要经过科学家的千辛万苦发现的,都敬而远之。所以,作者又说其实真理的发现是并不难的,大家听了就会觉得——

生:自己也能发现真理。

生:这样就不害怕去发现真理了。

……

通过这样的引领学生明白了:说并不难,会增强我们探索真理的信心,让我们充满激情地继续探索;说并不易,才能让我们有心理准备,要有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这样,引导学生在践行语言文字运用中明理,让学生用独到的眼光和独特的理解力来看待这两段,才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阅读才能走进赏心悦目的境界。

四、语用,在实践训练中得以诠释

在学生交流总结出三个事例的作用,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的道理之后,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层次,归纳出文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接着出示几个观点,让学生选择一个观点学着用具体事例来论证的方法仿写一段话。但是要注意学生初学议论文,只要能用事例说清一个道理即可。设计如下:

观点锦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勤能补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写作宝典:

采用“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格式写;

注重段与段衔接时的过渡;

要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学生写完后交流评价,指出优缺点再让学生修改。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拓展,促进语言能力发展。通过指导学生将阅读中领悟的写法应用到习作中,实现读写的自然衔接,使“语用”教学在课堂上得以诠释。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摇?摇?摇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人和动物的精选作文下一篇:浅浅淡淡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