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吐哈油田

2024-05-26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精选8篇)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 篇1

吐哈油田成立于1991年2月,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国有特大型综合性石油企业,主营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和销售业务,兼有工程技术服务和矿区服务业务,资产总额192亿元,拥有员工1.8万人,累积实现销售收入950亿元,主要工作区域位于新疆东部——瓜果飘香、风景独特的吐鲁番、哈密地区。公司总部座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新疆的“东大门”哈密市,生产指挥中心位于新疆鄯善。吐哈油田自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殊荣,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等省部级以上先进个人200余名。

吐哈油田探区包括吐哈、三塘湖、民和、银额、总口子五个盆地,横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区,登记探矿权面积广阔,所属盆地油气资源量丰富,实现高水平、高效益开发。

2012年,中石油提出了建设“新疆大庆”的发展目标,将集中把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炼油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基地和西部油气战略通道,油气当量2015年达到5000万吨,2020年达到6000万吨以上并持续稳产20年。新的形势与机遇为吐哈油田发展带来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作为建设“新疆大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吐哈油田公司将严格制定各项工作部署,稳步推进油田持续有效发展,为建设“新疆大庆”做出更大贡献。

毕业生来公司就业后,将按照确定的岗位,执行中石油集团公司统一制定的基本薪酬待遇标准,享受新疆地区特有的地区补贴和知识分子补贴等其他津贴待遇,企业为新员工建立“六险两金”。

公司秉承“人企合一,价值同增”的人才理念,倡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建设并稳步形成了综合素质高、具有战略决策能力和驾驭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科技水平高、技术创新能力强、能够加快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大学生提供了快速发展的职业通道和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

近年来,公司不仅仅从各石油院校引进了许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且陆续吸收了诸多国家重点一本院校毕业生,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构架,队伍充满活力。纵观公司人才队伍结构,高等院校毕业生已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我们真诚期待你们的加入,在吐哈油田这片热土上建功立业!

二、需求专业

研究生(硕士):油气田开发、油气井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以上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和硕士专业须一致或相近)。

本科生: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三、应聘条件

1、本科生国家外语水平等级考试达到四级(425分)及以上水平(六级优先),研究生需通过外语六级;

2、属于国家计划内统招应届毕业,毕业可按时取得相应学历及学位,无补考科目(专业综合排名靠前者优先);

3、身体健康、形象良好、心态阳光、诚实守信、性格随和、相容性好,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应聘要求

有意应聘的毕业生请携带以下纸质应聘材料按时参加在校园召开的宣讲会。电子求职简历发送至:khdeng@163.com,联系人:邓女士 *** 应聘材料包括:

1、个人简历;

2、成绩单(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由教务处出具的成绩单及外语四、六级成绩单原件、复印件);

3、其他证书;

4、个人家庭及成员情况简介。

5、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正反面)。

6、就业推荐表(可与学校教务处联系领取)。

以上应聘资料应同时提供电子版(附以上各类证书扫描件和个人免冠电子照片)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 篇2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 (简称“吉林油田公司”) 作为中国石油下属地区公司, 是中国石油“东部硬稳定”战略和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力量, 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战略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责任。

自重组改制以来, 吉林油田公司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紧抓历史机遇, 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地实施“资源是基础、技术是关键、管理是保障”的“三位一体”发展战略, 在“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方针指导下, 在探索和实践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很好地完成了集团和股份公司的战略部署, 为保障国家石油战略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 公司于2004年提出了“681”的发展目标, 即“近期油气产量上到600万吨, 中期油气产量达到800万吨, 远期油气产量跨越1000万吨。”经过全体职工的奋力拼搏, 2006年, 公司完成了“681”发展目标的第一步, 实现了油气当量600万吨;2008年, 吉林油田人再接再厉, 使公司油气当量跨越了700万吨大关。过去的2008年, 吉林油田公司给中国石油交出了一份几近完美的“答卷”: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76亿元, 利润158亿元, 税费153亿元, 利税总额继续稳居吉林省第一位。

吉林油田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除了得益于公司领导班子的运筹帷幄、数万石油职工的共同拼搏外, 也离不开吉林油田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的强力支撑。在总会计师史振祥的带领下, 公司财务系统按照“一个全面, 三个集中”的要求, 以“规范运作, 科学理财”的理念为指导, 顺应公司改革发展形势, 以服从和服务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为着眼点, 积极倡导、推行“大预算”管理理念, 着力推进财务管理创新, 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财务工作。在全体财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 吉林油田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 经营成果显著提高, 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为公司建设“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作出了卓越贡献。日前, 笔者就吉林油田公司财务工作相关话题专访了总会计师史振祥。

发挥企业资源整合优势构建“大预算”管理体系

2007年, 吉林油田公司与吉林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整合以后,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何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适应重组整合后的新形势, 这对于公司的健康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企业管理中心环节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是肩负着很大的责任、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为此, 吉林油田公司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拓宽财务管理视野, 积极探索和实践了“大预算”管理体系,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史振祥首先介绍, “大预算”的概念和内涵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领导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率先提出的, 吉林油田公司在认真学习总部领导讲话精神后, 结合自身的实际, 进行了创造性地贯彻落实。

为充分发挥重组整合后上市与未上市业务资源的整合优势, 吉林油田公司提出了以落实“681”发展目标为核心、以完成业绩指标为目标, 逐步建立一体化的、具有良好联动功能的“大预算”管理体系。经过摸索与实践, 适应公司重组整合形势的预算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在预算编制与分解方面。以油气生产规律为指导, 依据上市业务投资、操作费与未上市业务关联交易收入、成本的联动关系建立“大预算”编制模型, 引导公司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围绕公司油气勘探与生产目标, 提高技术水平与工程质量, 控制投资及成本支出, 实现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

二是在预算执行控制方面。明确基层单位预算执行主体地位, 完善了机关处室费用要素承包管理机制, 建立了“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控制体系, 并定期组织召开月度预算联审会, 将月度生产计划和预算相结合, 避免预算和生产计划的脱节, 将预算控制落到实处。

三是在预算评价和考核方面。一方面, 严格按照预算指标考核兑现各单位的薪酬总额, 维护预算指标的严肃性;另一方面, 通过大力开展基本单元核算, 细化预算考核对象, 营造“全员、全方位”参与预算管理的氛围, 树立一批费用管理的“标杆站队、标杆班组”, 建立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和预算管理文化。

四是在预算基础工作方面。坚持向生产经营过程延伸, 开展区块成本核算试点, 以地质开发单元为主线、结合行政单元设置核算单元, 增强了预算信息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五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公司于重组整合之后即着手建立统一的具有吉林油田特色的、符合“大预算”要求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目前, 上市业务CMIS7.0系统于2008年已全面运行, 未上市业务CMIS7.0系统和基层成本核算系统将在2009年开始启动。

谈到大预算管理理念的实施给公司管理带来的预期效果, 史振祥满怀信心地指出, 首先, 它会实现公司业绩指标的全面优化。大预算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基层和部门各分项业绩指标的全面优化, 全面完成公司总体业绩指标。其次, 它会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可控。大预算统领、协调各业务链, 使每项业务的启动、实施都在可控之内, 达到各类业务优势互补, 在市场机制下, 实现良性发展。再次, 它会实现财务链与业务链的全面理顺。大预算使成本预算、收入预算、资金预算等各项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联系更加紧密, 互为促进。最后, 它会实现管理责任的全面落实。明确各管理层的责任, 直接与业绩挂钩,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体现在奖惩上, 就是直接与收入挂钩、直接与任免挂钩。

加大成本管控力度提升资金保障水平

成本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丰富成本控制手段、提升公司管理效率, 是摆在以史振祥为首的吉林油田财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 在史振祥的带领之下, 吉林油田公司财务系统推行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举措,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扎实推进“降本增效年”活动。2008年, 面对投资、成本缺口较大的严峻形势, 公司决定全面开展“降本增效年”活动。各单位、机关各部门积极开展成本普查与写实、建标与对标、预算调整与执行, 针对性地开展“八查八提高”活动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年节约成本费用3%以上。

二是建立和完善三个成本管理体系:第一, 建立和完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对直接服务于油气生产的工程技术单位, 区分服务性质, 将考核指标与工程技术质量挂钩, 实施联动考核, 有效保障了油气田优质开发、优质生产;第二, 建立和完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 利用成本普查、写实、对标, 研究工作量、生产技术指标与成本的关联关系, 确定各类业务 (作业) 的成本单耗标准;第三, 建立和完善“关键成本管理体系”, 细化关键成本项目, 明确公司相关专业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 建立控制流程。通过对专业技术指标的检查、考核, 发现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潜力, 提出改进意见。

资金是企业血液, 其畅通无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史振祥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告诉笔者, 吉林油田通过强化资金安全, 加大清欠力度, 资金服务保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一是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资金安全。严格银行账户及银行票据管理, 建立银行账户安全管理的财务处长、总会计师两级负责制度;继续与各开户银行签订资金安全协议, 实现银企双方控制资金收支;强化资金支付的审核程序;严格报表上报, 采取现场检查、网上查询、建立流程、制定管理办法等手段, 加大对表外资金的监管力度。这些举措的实施, 有效保证了公司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高效。

二是加大清欠力度, 确保资金回笼, 保障生产运行。重组整合之初, 公司按照“按单位、分时段、定责任、论奖惩、有问责”的清欠原则, 制定了《清欠工作管理办法》, 建立债权清收往来台账, 签订《债权清欠责任书》, 采用多种措施开展清欠工作。重组整合以来, 公司上市业务清收以前年度欠款400多万元, 未上市业务清收以前年度欠款5亿多元, 缓解了公司资金紧张的局面, 为维护生产正常运行提供了资金保障。

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加强税收筹划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就财务管理而言, 如何抓好财会基础工作显得异常重要, 对财会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是史振祥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他的领导下, 吉林油田致力于强化基础、规范核算, 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是全面推进“强基提质年”活动, 深入开展《会计手册》宣贯工作, 积极推进会计一级集中核算。公司上市业务顺利实现了股份公司层面的会计一级核算工作, 公司未上市业务FMIS (AMIS) 7.0系统已经进入并行阶段, 为2009年正式启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 积极组织公司财务“三统一”工作, 科室及岗位职责更加明晰, 工作程序更加规范, 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是规范投资核算与管理。公司对未上市业务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情况等进行专题调研, 完善投资管理信息台账, 强化投资项目过程管理和监督, 有效规范了公司投资核算和管理行为。

三是加大稽核检查力度。公司采取网上稽核、现场稽核和专题稽核相结合的办法开展稽核检查工作, 对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并跟踪整改情况。通过稽核工作的深入开展, 提高了会计准则、《会计手册》及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有效规范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

四是持续强化会计报表编报工作。公司继续严格执行三级报表审核制度, 落实报表审核责任。同时, 组织会计业务骨干研究财务报告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 实现了独立编制国际准则财务报告, 公司财务报告编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并连续三年被上级财务部门评为“财务报告先进单位”。

合理运用税收政策、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史振祥的领导和推动下, 吉林油田公司财务系统通过积极沟通、依法纳税, 税收筹划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一是加强协调与沟通, 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与税务部门建立良好的企税关系, 遇到问题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 争取理解与支持。通过积极沟通、协调, 解决了税费核算方面的疑难问题, 为企业合理运用税收政策、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打下了基础。

二是加强税收政策研究, 不断提高税收筹划能力。深入研究国家出台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合理降低企业税负。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税收优惠政策;认真做好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确认工作;积极与省政府部门沟通, 争取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解决公司遗留的耕地占用税的缴纳问题等。重组整合以来, 取得税费减免达1亿多元, 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经济效益。

冲不淡的财会心燃不尽的石油情

自1987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 史振祥一直工作在祖国石油财会战线上。二十二年, 弹指一挥间, 时光的流逝却从未冲淡他对中国的石油和财会事业所持有的那份深厚感情。已经走上总会计师岗位的史振祥, 回顾自己的成长路程, 总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历数组织上对自己多年来的关怀与培养、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 使自己从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 逐步成长为吉林油田这家国有大型企业的总会计师。他的淡定与谦虚, 也铺就了他成功的坦途。谈到几十年来的工作体会, 史振祥直言:“坦诚做人, 真诚做事, 求真务实。”诚如斯言, 从中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走上工作岗位的史振祥, 始终秉承着“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优良传统, 身体力行, 严格要求自己,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在史振祥的严格律己和率先垂范下, 吉林油田公司财务系统自然形成了一股热爱学习、爱岗敬业的浓厚氛围, 通过不断提高财会理论水平、加强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全面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执行力。在史振祥的影响和带领下, 一支精明强干、素质过硬的学习型财会团队正悄然形成, 他们正像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 严阵以待, 做好了随时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

熟悉史振祥的人都知道, 他为人随和、宽容, 无论是在专业公司担任财务处长, 还是在吉林油田公司担任总会计师, 都有着极佳的口碑和很强的亲和力。外表儒雅温和的他, 无论走到哪个工作岗位上, 都能与同事们无障碍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同事们都愿意与他谈心, 遇到了困难, 也愿意找他帮忙, 他也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工作中的他坚定而执着, 有思想, 有思路, 重实践。“居高位而不易其本”, 就是这样的心态, 让他赢得了同事们的一片赞誉。

史振祥认为,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总会计师, 不仅要重视学习与实践、强化总会计师执业能力, 同时还要牢固树立“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三大责任意识, 树立大局观念。在他看来, “总会计师不仅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主管, 而且是企业领导层的核心成员之一。这就要求其具有很强的战略意识和广阔的视野, 善于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科学掌握和驾驭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脉搏。总会计师需要从战略上来领导企业的财务管理, 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 并把自己的工作范围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真正做到财务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这就要求总会计师想得深、做得实, 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史振祥就是这样一位既心怀事业又有高度责任意识, 既具备企业管理者的大局观又有着财务工作者严谨细致特质的总会计师。虽然他走上地区公司总会计师岗位才刚刚一年时间, 但是在他的引领下, 吉林油田公司的财务工作正一步一个脚印, 大踏步向前进。我们也期待着, 通过所有吉林石油人的孜孜以求和不断探索, 吉林油田公司的各项事业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

公司概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 (简称“吉林油田公司”) 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地区公司, 按油气产量, 吉林油田公司在所属股份公司14家地区公司中排名第6位, 主营业务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及销售、生产服务、机械制造、辅助生产、社区服务、多种经营以及向社会市场提供产品和劳务, 是一家集采油、采气、石油勘探、开发及生产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总部位于吉林省松原市。

吉林油田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9年9月29日, 扶27井试油获工业油流, 从而发现了扶余油田。1961年1月吉林油田的前身——吉林省扶余油化厂成立;1970年8月改为“七○油田”;1973年8月吉林省石油会战指挥部成立;1981年11月更名为吉林省油田管理局;1996年12月改制为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5月上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999年10月,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分立为吉林油田公司和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1月, 吉林油田公司与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独立运作;2007年7月,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托管于吉林油田公司;2008年1月, 原隶属于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8个钻探单位重组划归大庆钻探集团, 同年, 前郭石化公司整建制划入吉林油田公司。

重组改制以来, 在中油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吉林油田公司紧紧抓住历史机遇, 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 坚持资源是基础、技术是关键、管理是保障的“三位一体”发展战略, 坚持“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方针, 在探索和实践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先后获得“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吉林省思想政治工作标兵单位”、“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新的形势, 吉林油田公司从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出发, 精心谋划未来发展, 规划了“681”发展目标:近期油气产量上到600万吨;中期油气产量达到800万吨;远期油气产量跨越1000万吨。围绕6 8 1发展目标, 进一步提出了“1356”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精心做好油气勘探、油田开发、天然气业务“三篇文章”;全面实施科技兴油、管理创新、人才强企、文化引领、协调发展“五大战略”;重点推进产能建设、信息化建设、节约挖潜、安全环保、基层建设、班子建设“六项工程”。

自2004年提出“681”发展目标, 经过全体石油职工的奋力拼搏, 2008年, 吉林油田油气当量跨越了700万吨, “681”战略目标的第二步已经胜利在望。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76亿元, 利润158亿元, 税费153亿元, 利税总额继续保持吉林省第一位。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 篇3

[关键词]SQL2008;.NET框架;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33-02

1 推广的背景

档案是集团公司的重要知识资产和核心信息资源,档案工作是集团公司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对档案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集团公司“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安排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E6系统)项目。

2002年中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但是这些系统分散部署,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集中统一原则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同时,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已建信息系统应用成效日益显现,各信息系统产生大量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迫切需要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对各类电子文件进行统一管理。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用户对信息的利用方式、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迫切需要一个先进适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对各项业务的信息支撑作用。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的目标是建立起中国石油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以档案信息资源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平台。目的是实现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与现代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逐步达到档案资源集约化、馆藏数字化、应用网络化、人员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水平,使档案工作真正体现“珍存企业记忆、提升公司价值、构建知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作用,为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2 推广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工作之一。企业档案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它为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从企业档案的广度看,它涵盖了企业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材料;从企业档案的深度看,它涵盖了企业各个时期,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材料。它珍存着企业的记忆,同时又珍存着企业的知识资源,是企业科学技术资源储备的重要形式,也是企业的核心信息资源,它将为促进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效率、增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勘探开发档案,是巨额投资换来的宝贵财富,是勘探开发研究人员智慧的结晶,在油田产能建设、增储上产及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整体上讲,中国石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管理标准、信息化管理模式及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中国石油档案管理方面: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大量应归档信息未能纳入归档范围;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差距很大;缺乏统一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标准;文档一体化程度较低;档案开发、利用处于较低水平。

二是中国石油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档案数字化程度较低,档案借阅的方式是以借阅档案原件或复印件为主,不便于档案的利用和保护;与办公系统、专业系统缺乏成熟接口,数据整合存在困难,使数据共享和共享平台建设留下了许多问题;在利用和搜索方面,部分单位实现了目录查询,极少数单位实现了全文查询,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很多现存系统的查询十分缓慢;系统缺少灵活的统计功能和报表展现功能;各单位自建档案系统功能简单,安全性、适用性弱,多数系统无法控制被借阅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因此,建设统一、专业的企业级档案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建成的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应与集团公司管理业务系统有效集成,实现档案的自动收集归档和科学保管,整体提升档案管理能力;通过电子文件集中存放和智能检索提供多种形式的电子文件利用方法,推动员工对档案的加工利用;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快企业对相似问题的响应和解决速度。

吐哈油田档案管理系统虽搭建了网络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但是信息安全管理手段受到严重限制。推广应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油商密★★★以下的所有档案可以通过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系统严格按照保密管理规定,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密管理手段,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推广应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可实现与吐哈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建立起与中国石油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共享平台,从技术角度实现由档案实体管理向内容管理的过渡,从应用角度逐步实现由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最终建立起吐哈油田的知识中心。

3 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3.1 吐哈油田档案工作现状

吐哈油田档案工作自1992年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1995年)是传统档案管理阶段。吐哈油田档案管理完全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采用手工记录各类档案目录,档案管理人员通过纸质目录为用户提供各类档案的检索利用。在此阶段,编制各类档案目录工作量大,查全查准率低,服务效率低。

第二阶段(1996年-2006年)是计算机管理的初级阶段。计算机逐步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各类档案目录和档案工作基础资料由计算机进行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可利用计算机为用户检索、查询各类档案目录。在此阶段,档案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查全查准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2007年之后)是计算机管理的发展阶段。2007年以来,吐哈油田档案管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吐哈油田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在2007年-2011年间,共完成了馆藏文书、科研、勘探开发、基建工程等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开发搭建了公司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应用平台,实现了档案管理网络化、服务利用远程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从业务范围看,吐哈油田档案工作业务主要涉及公司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油气勘探开发、科研、井下作业、油田建设等过程中形成的纸质、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的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档案编研等。

3.2 技术保障

在系统软件选择上,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采用SQL2008,SQL Server 2008是一个可信任的、高效的、智能的数据平台,增强了数据的安全特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开发软件采用.NET技术,.NET框架是一种新的计算平台,它简化了在高度分布式Internet环境中的应用程序开发。采用.NET发技术,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开发强大的下一代数据库应用程序。离线客户端采用Silverfight。微软silverlight是一个跨浏览器、跨客户平台的技术,能够设计、开发和发布有多媒体体验与富交互(RIA,Rich Interface Appfication)的网络交互程序。

在技术支持团队选择上,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选择了微软公司和兰州石化公司自动化研究院。微软公司是世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

3.3 可行性分析结论

通过吐哈油田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的应用,吐哈油田档案中心及二级单位的所有历史档案数据已经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了油田内部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二级单位的档案数据可以由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整理和迁移工作。并且吐哈油田档案的档号结构、管理方式与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管理要求相似,数据整理和迁移工作不存在兼容方面的问题。

按照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原则,吐哈油田已基本具备推广应用的各项条件。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必将使吐哈油田的档案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目标,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

根据吐哈油田档案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通过对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和安全保障的分析研究和充分认识,我们认为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公司全面推广应用完全可行。

4 推广实施

2011年3月,吐哈油田公司正式启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成立了由主管信息化公司领导担任主任,档案、信息、勘探和开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的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领导小组,并抽调档案业务骨干、信息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经理部,按照“业务主导、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系统推广各项工作。

档案中心作为吐哈油田责任单位,及时编制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推广应用工作分准备阶段、培训阶段、试运行阶段和正式上线四个阶段。

4.1 准备阶段

4.1.1 基础数据整理

对吐哈油田公司机关各处室、直属附属单位,基层各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进行表述、整理和汇总,对各单位、各部门文件归档、审核、管理及利用等环节相关人员权限设置、操作流程及业务数据等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提交整理样表报集团公司总部项目部审核。

4.1.2 关键用户培训

公司派出项目经理部部分人员,参加了集团公司在兰州举办的关键用户培训班,对系统软硬件配置、用户角色分配、系统架构以及系统各模块功能、流程进行了全面学习。参加培训的关键用户承担油田内部最终用户的培训和系统推广应用的技术运维工作。

4.1.3 历史档案数据整理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档案中心分批对历史档案数据导出、校验和补充,对校验通过的数据进行迁移测试;同时,对已经完成密级清理标定的档案进行汇总,填写《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历史档案迁移备案表》,经吐哈油田公司保密部门审核、公司主要领导审批盖章后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备案。

4.1.4 基层单位档案整理

基层各单位严格按照《关于开展清理核定档案密级工作的通知》(吐哈油办字(2010316号文件)要求,结合《集团公司保密管理规定》和《集团公司商业秘密分级保护目录》,启动以定密与标密为核心的历史档案整理工作,原始档案由形成部门负责对历史档案数据的密级进行了清理和重新标定。

4.2 培训阶段

为了做好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吐哈油田项目经理部对参加集团公司培训的关键用户进行培训任务分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对公司最终用户的培训范围、人员、要求、时间、地点、课件进行了认真准备。4月25日-5月31日期间,共举办9批次最终用户培训班,来自机关各处室、直属附属单位、基层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归档人员以及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工程建设外协施工单位归档人员共385人参加了培训,所有培训人员都顺利通过了专门组织的理论和上机操作考试,综合优秀率达78%,合格率达100%,培训学员系统流程掌握情况良好,取得了预期效果和培训目的。

4.3 系统试运行阶段

最终用户完成培训后,根据系统管理员设定的用户权限,要求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在系统生产环境中,对工作环境、用户角色、系统功能进行试运行。同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及时调整用户角色和权限设置,最大限度满足工作需求,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利用,由各单位保密部门负责,与所有开通E6系统使用权限的用户,签订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用户保密承诺书》。

4.4 系统正式上线阶段

根据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上线准备及系统试运行情况,档案中心提前收集、汇总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的系统使用用户,及时完成油田1395个系统用户的收集、权限授予、USBKEY的申请和用户映射工作。对完成密级核查并通过系统校验的数据,经公司档案中心、机要保密处审核、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备案。通过备案、审批的数据按规定程序陆续进行数据条目及电子文件的迁移。7月14日经总部项目经理部审批,正式批准吐哈油田使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生产环境,标志着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公司的正式上线运行。

5 系统功能概要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共有工作助理、收集整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应用管理、系统管理六大模块。

5.1 工作助理

工作助理涉及的用户角色表见表1。

工作助理模块有工作提示、个人信息维护、软件下载、系统通知四大功能,主要协助用户使用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工作项管理、软件下载等。

5.2 收集整理

收集整理模块有预归档、归档整理、档案整理、档案接收、离线客户端管理五大功能,主要协助归档部门和档案部门的用户将电子和实体档案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归档、整理。

5.3 档案保管

档案保管模块有档案管理、库架信息维护、档案鉴定申请、档案鉴定管理、鉴定状态查询、档案移交六大功能。主要是对已归档档案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并通过鉴定档案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以便销毁失去价值的档案。

5.4 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模块有我的借阅、借阅办理、借阅审批、固定报表、档案编研、自定义报表、自定义报表模板等七大功能,主要是协助用户进行电子文件和实体档案的搜索、借阅,以及报表查询等。

5.5 应用管理

应用管理模块有档案类型管理、著录项字典管理、档号编制规则定义、档案汇交单位设置、个性化配置、打印模板管理、流程模板管理七个功能。

5.6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有数据授权功能。系统管理所涉及到的用户角色表见表1。

针对档案管理系统中参与系统管理的人员进行操作性指导,使用者主要是各级单位的系统管理员。管理的主要是系统监控、系统页面、系统日志等模块。管理员对模块中的用户、角色、菜单、字典等信息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以达到方便维护、管理统一等目的。

5.7 历史数据迁移

历史数据迁移模块有档案类型配置、机构映射、档案字段映射、档案数据导入、导入情况查看、著录项值转换、档案附件上传七个功能。

6 推广应用成果及效益

经过8个月时间的推广应用工作,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开始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截止2011年12月30日,吐哈油田公司所有机关处室、直属附属部门及基层各单位全部推广应用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实现了电子文件的集中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各类电子文件实现了自动归档,通过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了电子文件安全,珍存了企业记忆。

通过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各类档案的统一管理,增强了档案的整体管控能力和档案信息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不仅能快捷有效提供勘探开发、油田建设等各类档案的利用,而且为油田节约了大量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信息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建立起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共享平台,促进档案工作者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转变,实现档案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 篇4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丛书编纂工作是经集团公司批准,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辽河油田组织人事、档案史志基础管理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为切实加强编纂工作,更好地完成编纂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企业的组织机构沿革和人事更迭情况,是企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河油田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企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干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直缺少一套全面系统记录这段历史的组织史资料。编纂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收集整理组织发展脉络,对于系统总结辽河油田组织建设方面的成就和经验,研究探索组织建设的规律,充实完善史志资料,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史志“存史、资政、育人、交流”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的工作方针,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述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多年来的组织建设情况,特别是重点反映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做到政治观点正确,史料翔实完整,体例科学合理,文字简明精炼,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三、收录时限和内容

(一)收录时限

本次编纂的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时限:从1967年3月大庆六七三厂成立至2012年12月(暂定)期间。

(二)收录内容

收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组织的创建及其演变过程,即组织的历史沿革;二是各种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变化,历任领导班子成员名录及任离职时间;三是各级组织的性质、职责、隶属关系、内设机构;四是各级组织的人员编制;五是各级组织的规模、结构、主要政绩;六是不能归入上述内容的其他重要历史文献资料、人事劳资统计资料和高层次专家人才、劳动模范、英模人物名录等需要记载的资料。前五部分内容主要收录在主卷正文中,第六部分内容主要收录在主卷附录和附卷中。

本书收录的内容应是关于辽河油田管理职能范围内的公开信息,不收录涉及国家、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规定的保密信息。

四、编纂结构体例

本书编纂结构体例采取“先分层级,再按阶段,后分层次”横竖结合的方法,按卷、编、章、节、条目分层次进行编纂。

(一)分企业卷、基层卷两个层级组织编纂

为便于材料收集和编纂组织,实现上下贯通和内容全覆盖,按照中国石油组织史资料分为总部卷、企业卷和基层卷三个层级进行编纂的部署,辽河油田在做好总部卷相关内容编纂的同时,重点做好企业卷、基层卷编纂工作。

企业卷的编纂就是在辽河油田层面开展组织史资料编纂,按照集团公司统一的规范要求和时间安排,在集团公司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自行组织力量进行编纂,并按规定统一上报备案和编号出版。

基层卷由辽河油田根据自身管理层级、下属单位规模等实际情况,再逐级组织安排各二级单位的编纂工作。

(二)采取阶段法的体例进行编纂

本书按历史阶段立卷设编。根据油田发展历程,将辽河油田划分为国家部位时期、总公司时期、集团公司时期三个大的阶段,每个大的阶段为一卷,共设三卷,另设有附卷收录本书所涉及的重要文献资料。

五、编纂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辽河油田组织史编审委员会。全面领导和总体协调编纂工作,负责书稿的最终审定工作。

主 任:周 灏

常务副主任:罗文柱

副 主 任:李孟洲 张金利 唐国斌 卢 钟

委 员:公司机关各部门主要领导,各二级单位党委书记;组织、人事、办公室、档案(史志)部门相关负责同志,长城钻探、辽河石化、东方物探、渤海装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

(二)编审委员会下设编纂办公室。编纂办公室在编审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资料征集和编写工作。具体包括编纂方案的顶层设计、编纂工作方案和技术规范的制定、人员培训、资料收集、档案查阅、文稿总纂、送审稿修改以及指导各单位、部门开展编纂工作等。

编纂办公室作为辽河油田组织史编纂的日常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部门,设在油田公司档案馆(史志办)。编纂办公室下设4个编辑工作组,承担具体编辑工作。

主 任:梁永宏

副 主 任:孟祥君 赵万辉 曲永州

编辑组组长:杨振喜 刘 璋 朱 尧 肖 兵

人员组成:从相关单位、部门抽调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熟悉组织机构和干部管理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综合文字能力的同志进行集中办公。

设立编纂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编纂期间的资料征集、业务咨询、资料审核和统稿把关工作。人员主要由油田相关部门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组成。

六、编纂时间进度要求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卷的编纂工作应于2013年底全部完成。其中,1998年以后新成立的单位,原则上要求2013年6月前完成。根据辽河油田组织史编审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现将编纂工作的主要时间进度安排如下,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编纂工作计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10月):在上报总部卷征集资料的同时,组建辽河油田卷编纂组,根据梳理的发展历程,确定具体的企业卷断限(阶段划分)方法、结构体例、编纂纲目架构、编纂工作方案,起草下发启动工作通知,组织召开编纂工作部署会议,全面启动企业卷和基层卷编纂工作。

(二)查阅档案和资料征集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下发征集资料通知,并集中企业和基层单位编纂组人员力量统一组织查阅档案,实现资料共享;根据查阅的档案,摘录相关入编内容,形成机构沿革和领导名录的资料长编(索引表),以及组织人事大事纪要条目。

(三)初稿编纂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4月):对查阅的档案资料在初审和复核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初纂和统稿。

(四)企业征求意见、资料复核和修改补充阶段(2013年4月—6月):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统审和修改完善,形成二审稿。

(五)油田会审阶段(2013年6月—8月):从2013年6月份开始,油田编纂办公室将根据各单位编纂进度安排,对各单位企业卷的二审稿进行会审,并对基层卷的编纂情况进行汇总。

(六)企业审查定稿阶段(2013年9月—11月):油田编审委员会对企业卷进行审查把关、定稿,根据修改意见形成出版终审稿。

(七)2013年12月,统一出版:将终审稿送石油工业出版社按规范要求统一编排和出版。

基层卷编纂工作另行安排。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编纂《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是辽河油田组织人事和基础管理建设的大事,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各单位、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把编纂组织史资料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及时布置,认真检查,严格把关,按时完成本单位组织史资料的征集上报任务。同时,各单位还要成立组织机构,抓紧启动本单位组织史资料企业卷的编纂工作,并确保人员落实到位,领导责任到位,工作经费到位,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部门、各单位要在辽河油田编纂领导小组和编纂办公室的业务指导下,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顾全大局,密切配合,以求实的态度、扎实的作风确保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按工作进度安排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该项工作统一明确由各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牵头,会同文书档案(史志)管理部门共同组织。

(三)详实精准,确保质量。各专(兼)职编撰人员,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使所征编的组织史资料达到政治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翔实、事实准确无误、文字表述清晰、结构体例规范的要求。严把资料关。要做到机构名称准、上下隶属关系准、领导干部人名准、任免时间准;还要做到资料无依据的不用、未经鉴定的材料不用、未经审签的不用。严把核准关。做到组织机构名称要与单位公章一致、机构设置沿革要与组织机构文件一致、领导干部人名要与个人人事档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 篇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简称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在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改制中应运而生,是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在全国500家最大企业中位居前列。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17亿立方米。公司总部坐落在风景秀美的辽宁省盘锦市,现有员工29300余人,下设采油、科研、集输、销售等20个厂、院和公司,地跨辽宁、内蒙两省区13个市(地)、34个县(旗),是我国第三大油田,也是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同时被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环抱,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人文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1998年探明石油地质新增储量8374万吨,可采储量1635.9万吨,探明天然气地质新增储量5.32亿立方米,实现了当年采油量与新增可采储量的平衡。在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油气生产的同时,辽河油田实施“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战略,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现代农业、第三产业五大支住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250万吨,一些油气深度加工装置相继建成,能够生产柴油、汽油、聚乙烯、聚丙烯、四醇、甲醛、溶济油、石脑油、轻烃及高速道路沥青等多种石油化工原料及产品。合资企业、多种经营企业迅速发展,生产产品200余种。在全国主要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了10个工贸公司,在美国、加拿大等国设有驻外公司,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 篇6

xx作业区综合计量班化验岗现有员工18人,其中女员工17人,平均年龄28岁。负责着xx工区油田单井油样、xx输油线、xx输油线、外输、边采作业区、锡林作业区的原油交接计量、化验工作。在工作中她们刻苦钻研学技术、精益求精练技能、安全操作一丝不苟,确保了安全生产和数据准确;在生活上她们互帮互助,积极参与作业区和分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在塞外草原谱写着“只有边远的草原、没有荒凉的人生”的华美乐章。

刚参加工作的她们,虽然都是大学毕业,但是对原油化验及安全生产知识可以说是知之不多,为此,在培训期间,她们努力向老师傅请教学习,逐步掌握基本操作、领悟实践经验,在不长的时间内全部考核合格独立顶岗。岗位上“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蔚然成风,遇到技术上的问题,姐妹们查阅书籍、切磋探讨,直到弄懂弄通为止。同时,为了提高安全素质,她们在严格组织每周一次的预案演练外,坚持安全知识每日一题活动和岗位互查互学活动,使她们的安全技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有利地确保了安全生产。

油水化验是原油集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化验结果是为原油生产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参数。另外,xx工区的油品化验还担负着进入输油系统的原油含水指标的取证,是输油管道经济运行的基本参数。从表面上看,化验工作既简单又轻松,其实,化验工作程序多、操作标准要求高,每天站在化验台边进行几十遍甚至上百遍重复性的操作且都要承受着油气的熏蒸。并且,由于该项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环境夏天闷热、冬天寒冷。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化验工必须要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于这一点,岗位的每一名女工都铭记在心,并落实在每一次操作中。有时,为了取全取准重点井或措施井的油样资料,岗位就增加化验次数和采取一个油样“双验”核实的办法,为油田生产上措施提供了确凿的依据。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化验工作始终保持着“零差错、零漏取”的记录。

在岗位上,她们还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节能创效活动,大家集思广益,仅去年就上报合理化建议5条。为了减轻化验室的工作强度,作业区为岗位配备了自动做样仪,这种仪器的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时省力,因为循环冷却水采用的是净化水冷凝管不用经常清洗,可以保证冷凝管不发黄不生锈。去年六月份冷凝管产生变黄现象,她们用盐酸清洗后保持干净不到一天又出现相同现象,经过她们研究分析,判断是水箱中的水泵头生锈污染了冷却水,这种情况只能换掉水泵,为了节约成本她们建议给水泵头刷上防锈漆缠上塑料膜,这样短时间内水箱不会产生污染,节省了水泵的成本及净化水和盐酸的使用量。

化验岗的女工不仅工作出色,而且个个爱好广泛,能写能画,能歌善舞。平时积极参加作业区及分公司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在分公司去年的“草原油情”文化节上,岗位两名女工参加的舞蹈和快板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生活中,她们亲如姐妹、不是一家人胜是一家人。一次,“二姐”小周病了,其它的姐妹买来慰问品一起过去看望,嘘寒问暖,连续三天,作为岗位长的吴雯倩打来营养可口的早中晚三顿饭顿顿不落,无声的关怀让姐妹们的心贴得更近。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 篇7

与此同时, 塔里木油田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现企业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建立并持续完善具有塔里木特色的HSE管理体系, 全面推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连续9年获得“自治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今年又获得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命名, 成为首批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了道路, 为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9月13日, 记者从北京专程赴塔里木油田采访。14日下午, 在塔里木油田位于库尔勒市的本部大楼里, 记者见到了塔里木油田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安文华, 他是塔里木油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历程的见证者, 也是塔里木油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动议者和推动者之一。带着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诸多问题, 记者对安文华副总经理进行了采访。

记者:塔里木油田为什么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塔里木油田安全管理有何特殊性?

安文华: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 总面积56万km2, 盆地周边被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所环绕, 中部是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我这样形容我们的生产, 是“搂着炮弹跳舞”。在这里进行油气开采就要求塔里木油田的安全管理必须是高标准的, 也使我们的安全管理具有其特殊性。一是工程地质复杂, “三高井” (即高压、高含硫、高产量油气井) 多, 井控风险大;二是对气田开发的工艺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相对不足, 承担西气东输主力气田的责任压力大;三是产业链长, 集上下游一体, 安全管理的标准要求难以统一, 管理难度大;四是实行甲乙方新体制, 承包商是高风险作业的主体, 受其队伍素质和稳定因素影响, 始终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五是油田发展迅速, 自2005年起油气产量当量一年一个台阶, 至2008年达到2 111万t当量, 油田的快速发展也给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领导者都重视安全, 但如何把“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做实, 是我们一直苦苦探索的。2005年我们出了2起典型事故, 对塔里木油田来讲, 是有深刻教训的。

过去有个说法“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我们认为这句话是错的, 我们改成“管工作必须管安全”, 为什么这么改?因为, 安全是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伴随你一生的。你管好安全, 就可能管好你的工作;如果管不好安全, 就管不好你的工作。安全管好了, 各项指标达到了, 才叫完成了工作。作为我来讲, 是管生产的副总经理, 在我眼里始终看到的是不足和短板。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我感到, 第一是找到了一个办法, 促使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第二, 安全是一个点, 不是很亮, 要先走一步;第二点要做的就是以点穿线, 把健康、环保、质量、健康、标准化全部串起来, 做一条线, 这条线做粗了, 做结实了, 就形成了面, 推动整个企业文化的发展。安全反映的是管理的最终结果。

记者:是什么促使塔里木油田选择安全文化建设这样一条道路?塔里木油田是如何学习杜邦经验的?

安文华:我们是1989年成立的, 经历了很多, 甚至是血与火, 生与死的考验。我是搞钻井出身, 前线每一次井喷、爆炸, 本人都是前线司令、救火队长。我不敢说我是九死一生, 但至少是五死一生。现在社会在发展、在进步, 安全观念整体发生了转变, 这也是大的趋势。如果倒退20年, 我们都想不到会搞安全文化建设。

2006年, 我们聘请杜邦安全管理咨询公司对油田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评估。2007年初, 油田决定与杜邦公司全面合作, 确定了安全文化建设实施计划, 成立了安全文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确立安全为企业核心价值, 并始终围绕安全核心价值的落实和体现, 对照世界最先进的安全管理实践和标准, 着手全面提升油田安全管理体系。但是对于杜邦经验, 我们是借鉴不照搬, 依靠不依赖。我们把他们当成顾问请过来, 他来评估我们的现状和问题, 培训我们的领导和员工, 大家共同探讨, 如何搞好塔里木的安全文化, 最终要形成塔里木特色的安全文化。

记者: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建设是如何开展的?都做了哪些工作?

安文华: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帆风顺, 期间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但是我们做到了, 定期分析现状, 及时调整政策;始终坚定信心, 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认准方向、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我们主要做了5个方面的工作:

1. 突出抓好“有感领导”作用的发挥, 带动基层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能不能搞好, 关键在于领导是否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行动到位。塔里木油田针对各级领导开展了大量安全理念和管理技能培训, 制定并实施了对中、高层领导的“一对一”安全文化辅导计划, 通过培训辅导, 增强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 提升驾驭安全管理的能力。油田大力推广并不断丰富包括行为安全审核、安全经验分享在内的有感领导展示手段, 各级领导均制订了个人安全行动计划, 深入现场与员工面对面就安全问题进行审核和沟通, 带头进行安全经验分享, 亲自给员工做安全培训, 主动学习和执行安全标准, 以实际行动践行领导对安全的承诺。在公司主页上开通安全经验分享和行为安全审核网页, 实现员工的安全经验和各级领导的行为安全审核数据全员共享。油田及各单位还设立了“安全文化贡献奖”, 每季度对有感领导等安全文化建设突出贡献者进行表彰, 由各级主要领导亲自颁发奖状和纪念品以资鼓励。油田还在各级HSE委员会会议实行主要领导安全文化专题汇报制度, 在员工中开展有感领导问卷调查, 对有感领导进行定期审核, 并将结果与单位和个人业绩考核挂钩等, 各级领导实践有感领导的内容和方式正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有感领导”成为安全文化建设最根本、最重要的推动力。

2. 转变安全观念, 培养安全习惯, 提高安全能力, 是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在转变安全观念方面:一是认真研究如何将安全核心价值观和生产经营决策结合, 和9项HSE管理原则、六大禁令的落实结合, 和安全标准制度体系的有机结合, 制定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配套政策, 使安全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 实现领导和员工、前线与后勤、甲方和乙方观念的共同转变。二是开展大量理念宣贯培训, 分层次培训各级领导和员工, 并通过培训培训师的方式, 将安全文化的理念传播给所有岗位员工。三是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和现场管理等多种途径, 持续强化安全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这一理念, 大张旗鼓地宣传。

培养安全习惯方面, 一是油田制定并实施了34项安全管理新标准, 以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员工安全习惯;二是从类似乘车系安全带等点滴细节做起, 高度重视安全行为的养成;三是普及运用行为安全审核、安全经验分享、工作安全分析等安全管理工具, 纠正违章, 培养员工好的安全习惯;四是大力开展安全团队建设, 传播和固化好的安全习惯;五是积极引导将安全行为养成活动从生产领域延伸到生活领域, 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提高安全技能方面, 一是建立适应岗位需求的安全技能培训矩阵,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潜心研究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积极采取帮教型、实战型和演示型的培训方式, 加大专家对现场的辅导力度, 持续提高培训辅导质量。三是高度重视培养自己的安全文化专家, 大力开展各级安全培训师和工艺安全分析师培养工作, 已有油田安全培训师47人、工艺安全分析师21人、基层安全培训师421人, 同时建立培训激励机制, 内部培训资源得到充分发掘, 不断扩大安全培训师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

3. 推进属地管理, 强化责任落实, 提高执行力。

属地管理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谁主管谁负责”安全原则的重要手段, 塔里木油田从直线领导、直线组织和属地主管3个层面推进属地管理。对直线领导要求做有安全感召力、安全领导力的有感领导。对直线组织, 即各级机关部门, 则重点围绕如何履行好业务领域的安全职责开展工作。要求机关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基层的安全问题, 鼓励机关和基层结成互助对子, 建立机关与基层的安全文化联系制度, 促进机关部门融入基层安全文化建设。在基层单位, 一是完成了安全属地划分, 使用RACI表等工具清晰界定岗位安全职责, 建立全员安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将业绩奖金的20%〜40%用于安全业绩考核, 并且各级安全绩效考核体系均设立了鼓励性指标, 逐级考核, 严格兑现, 健全完善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为中心的逐级考核激励机制。二是针对所有生产岗位建立技能需求矩阵, 以提高岗位员工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为目的开展培训。三是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 严格执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标准, 制定并实施9项高危作业标准, 实行了安全目视管理和上锁挂签制度, 确保作业风险受控。四是遵循“一切为了员工, 一切相信员工, 一切依靠员工”的基本准则, 鼓励和发动员工广泛开展安全里程碑、安全团队建设活动, 基本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 稳步推进向“我会安全”的技能转变。逐步形成直线领导分工负责, 直线组织有力推动, 属地主管强化执行的齐抓共管格局。

4. 全面启动工艺安全管理, 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塔里木油田在HSE管理委员会之下成立了各级工艺安全分委会, 在主要生产单位设置工艺安全专门机构, 增设安全文化工作站, 专门为基层培养安全培训师和工艺安全分析师, 健全完善了工艺安全组织机构, 明确了各级工艺安全管理职责。塔里木油田制订了相关工艺安全标准, 对建设项目和在役装置实施全过程工艺安全管理;组织工艺安全信息收集、质量保证、机械完整性、投运前安全审查等工艺安全标准的现场辅导;开发了工艺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举办多期工艺安全分析主持人强化培训。装置设备检维修、定期检测保养、备品备件管理等质量保证和机械完整性管理日益规范。2009年, 对油田工艺安全分委会又进行了调整, 下设工程技术、油气开发、炼油化工3个专业组, 根据专业特点强化工艺安全管理, 在钻试修井等工程技术领域也开始大力推行, 油田工艺安全管理不断加强, 本质安全进一步得到保证。

5. 不断实践总结, 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在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拿来不照搬, 依靠不依赖, 执行不僵化”的原则,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规律的研究、方法的集成和效果的评估。在充分消化吸收杜邦安全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上, 油田于2009年初, 提出了建设安全文化的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3大系统27个关键要素, 并围绕27个要素整合安全标准, 融合HSE管理体系, 修订审核标准,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初步形成了符合塔里木实际的安全文化理念思想的指导体系, 标准制度的规范体系, 管理方法的应用体系, 本质安全的技术保障体系, 实践检验的评估体系。为全面建设既彰显优良传统、又富有时代特征的具有塔里木特色的安全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以来, 您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安文华:一是“一把手的态度是核心”。安全文化建设取决于一把手的态度和决心, 而且必须从自身做起, 带动其他领导, 直至带动员工, 才能确保安全文化建设得到强有力的资源保证和政策支持。二是全员参与是基础。必须使员工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 直线领导、直线组织、属地主管三个层面的员工都要有行动, 要制定配套的激励政策, 丰富员工参与的形式, 营造良好的氛围。三是执行力是关键。需要循序渐进, 加强推进过程中的辅导, 定期评价推进效果, 及时解决问题, 吸收消化和运用好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 逐步形成自觉执行而不是靠监督执行的机制。四是激励和考核是保障。在现阶段, 有效的激励约束仍然是最重要的手段, 特别是各种方式的正面激励效果更加显著, 并且要适当加大奖惩力度。五是高素质的安全人员非常重要。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初期他们是策划和传播者;中期他们是培训和推动者之一;后期他们是安全技术咨询师和各级领导的安全顾问。安全人员要主动适应角色转换,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安全素质, 保持信心和热情。六是能力建设是根本。事故事件大部分是由于能力不足造成的, 必须在干部员工上岗前把好安全履职能力和安全综合能力关。

记者:塔里木油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以来, 初步具备了不断自我完善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能力, 取得了显著成效, 您对未来工作有信心吗?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油田;和谐企业

1.引言

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石油企业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石油,这一资源性企业的性质、就业的方式、分配的制度等都在进一步发生着变化。为了维护油田稳定发展,顺应企业改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政治角度出发,强调稳定发展,保持油田企业和谐发展是重中之重。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

2.1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在当代,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对于石油职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油田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生存发展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国内资源型企业有经营不善的先例,国外有新型的企业改革的典范。企业职工应居安思危,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职工及时的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断学习新的观念,企业的改革才会不断前进。在职工干部中积极开展党校的培训,职员间开展交流互动,去吸收、学习先进企业的新型管理理念等等。在职工中形成群众干部,树立新型观念、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促进油田的高速、健康发展。

2.2设立目标机制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了服务于企业,企业管理是积极调动员工的潜力,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好自己的实力。首先,工作目标的设立会使员工增加工作的积极性。明确石油企业的发展目标,有利于团结员工,凝聚智慧。其次,分阶段的设立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明确会使员工斗志昂扬。再次,利用口号、条幅、标语等方式,宣传思想。在表扬先进的人物、事迹,起到榜样的作用。最后,通过各种宣传的方式,加大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使员工的智慧、才能得到锻炼,从而体现人生价值。

2.3贯彻服务理念

思想政治的中心主题就是服务大众,以大局为重,综合力量使石油企业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企业领导需要及时了解员工的心态,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灌输先进思想,造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气氛,使员工的心与企业紧紧相连。定期开展学习活动,让员工了解更多的先进信息,扩大视野,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树立企业形象。调动石油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给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在经营中学习思想政治,在经营中得到进步,将理论和实践相紧密结合,把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2.4培养高素质人才

企业员工的素质,基本决定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成效。因此,增加高素质员工的比例,是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必须重视把业务上精练的高学历员公选用到主要领导地位,优化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增加领导团队的实力。要积极主动地发挥领导阶层的创造性,使他们成为企业的主干力量,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员工。这不仅是工作上的能手,更是员工身边的亲人。领导团队的人员更要对自己严要求,努力学习,磨练自己的才干,锻炼自己的胆识,逐步提高素质。在企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员工做出典范。

3.维护油田稳定的意义

3.1维护油田稳定是平稳发展的需要

企业的稳定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平稳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当前来看,国外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从盈利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平稳发展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财富总量的增加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从就业角度来看,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使得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增加了个人收入,而且培养了一批相关行业的人才。企业依据发展的需要,扩大建设投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学校、饭店、医院、游乐园等一系列的服务行业在油田周围应运而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2维护油田稳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维护油田的稳定,构建和谐油田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改革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改革成功,企业会蒸蒸日上,员工斗志昂扬,信心十足。改革失败,企业会解体,员工面临的失业的困窘。由于关乎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导致多种影响稳定的因素产生,只有正确处理好各种影响稳定的因素,才会维护石油企业的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空间。最终,实现企业员工共同的富裕。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建设,积极鼓励职工创新,激发油田企业的创造活力,就要使员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企业才会注入新的活力。贯彻尊重人才,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服务理念,引进高素质人才带动企业的管理层次。为员工营造积极健康的竞争环境,都是促进企业平稳、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企业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石油行业是一个较稳定的行业,在企业中积极倡导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对石油行业的工作理念以及具体方法进行深入挖掘,使得员工利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将来的工作中,积极发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从而维护油田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石更更;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

[2]鲁樱桃;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新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广东3a学校排名下一篇:电影《美人鱼》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