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件设计

2024-06-21

美术课件设计(共11篇)

美术课件设计 篇1

德国男爵卡尔杜莱斯是一般公认的自行车发明人。

他在18制造出有把手的脚踢木马自行车,他在车子前轮上装了一个方向把手,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不需用马拉的奇怪车子,也是人们最早的自行车印象。他的发明是构想是来自于溜冰鞋的原理,他想如果人们在两轮之上放个座垫,人坐在上面两脚下垂交互踩踏前进车子就能像溜冰一样前行了。

现在由于科技进步,人们对美的享受,自行车已经有多种多样了。

甚至有的设计师们有了新创意, 造出了世界上稀奇古怪的自行车,功能也比以前的自行车要多。

找一找,说一说

欣赏完这么多不同的自行车,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它们都有些什么地方相同呢?

画一画

美术课件设计 篇2

●●根据教学内容考虑是否适合制作应用多媒体课件

一个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教学内容是否存在引发学习动机的背景内容, 课件能否更全面地提供该内容以利于学生感知;2.是否利用课件更易于突破教与学的重难点;3.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呈现可以刺激学生学习、表达、思考等欲望的声音、图片、动画等影像资料;4.多媒体课件是否适用于某个课堂教学的环节, 如智障孩子记忆力差、遗忘快, 因此复习环节在智障学生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般采取“小步子、多循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每节课都要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一常规的教学环节, 美术课也是如此。而在某些复习导入的环节, 使用多媒体课件就比较适合。就拿颜色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来说吧, 智障学生是今天学会了, 明天就忘了, 明天复习认识了, 后天又全还给老师了。因此, 课前应安排时间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对颜色的认识。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我将颜色的认识这一内容做成课件, 包括认识区分不同颜色的物品、欣赏美术作品中的不同颜色、辨认生活中的不同颜色以及不同形式的练习和几个小游戏等内容, 并在课堂上的复习环节使用这一课件, 避免复习形式单调, 复习内容重复而导致学生厌倦,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智障学生由于受自身缺陷的影响, 他们的注意力焕散, 很难集中, 集中的时间又很短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一个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有助于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 如果不仔细分析、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制成多媒体课件, 盲目地滥用多媒体课件于美术课堂教学中, 有时会适得其反, 使课件成为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 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令我们的教学过程处处受制, 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制作应注意其艺术性、教育性

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软件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制作课件时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内在的表现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注意美术设计、动画和字幕等要素的醒目、美观和富于变化, 塑造出主体鲜明、画面和谐、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界面和风格统一的课件。美术课本身就是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 更应该注意课件画面的艺术美感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美学渗透作用。但是要注意课件的艺术性不能过火, 切不可为“漂亮”而把画面搞得很花哨, 喧宾夺主, 这样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如有些课件的制作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 只停留于表面, 盲目追求课件的华美, 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做课件上, 并为了表现艺术美感使用大量的声响效果、华丽的图片与炫耀的动画。其实这样的课件在教学中会取得反效果, 会干扰或妨碍教学。因为课件华而不实, 掩盖了教学的主要内容, 缺乏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缺乏教育性。我们知道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特征, 其中最为突出的应当是课件的教育性, 即“教学课件必须符合学科的教学规律, 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智障学生的注意力焕散, 华而不实的多媒体课件, 可能一开始确实能吸引人, 但如果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华丽炫耀”, 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上, 成为教学的干扰源,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降低课堂效率。只有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才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才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切勿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美术课件制作的点滴体会 篇3

一、制作思路要清晰,表现形式要恰当

制作每一个课件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思路清晰,这是做好课件的前提和关键。制作课件之前,务必要先研究课本,吃透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准确进行定位,写好教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确定何处应使用电脑,应如何显示才能说明或强调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制作课件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就像导演在拍片前要写好剧本一样,先要定好出场顺序。课堂教学中,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莫过于幻灯片、动画以及声音,其中,学生最喜欢看的当属影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这种方式去表达。比如:《美术字》一课,我准备了许多古代的碑、贴、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字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配以相关的文字和教师的讲解来说明,此时,幻灯片的表现形式远胜于影片。因此,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是达到教学效果自如、完美的关键。

二、制作课件要选材贴切,重点突出

我在教学《变体美术字》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美术字的不同变化方式,我用了十五幅不同的画面,每一幅画面都配以与之相应的变体美术字,再加上适当的讲解,学生接受得非常好,与传统的枯燥讲解相比,效果要好得多。十五张图片虽然很多,但是每一张图片都很典型,都紧贴内容。

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小动画,如:小图标、小卡通形象,会动的风景、人、物等,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使用不当,就会使画面主次不分。因为动画过多,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脱离教学的主题,与我们使用课件的本意也就背道而驰了。

因此,只有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才能条理清晰并且体现课件的作用。

三、整个课件要有统一的风格

我们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都会由十几幅甚至几十幅画面组成,中间还会有影片或动画。如此多的内容一一在眼前闪过,必然会使人有眼花缭乱、没有头绪的感觉。如果把所有的画面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特点,所有的画面又都具有一个统一的风格,那感觉就不同了。如:我在制作《风景写生》课件时,使用了许多不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图片,这些图片大小、颜色不尽相同。使用过程中,我把每张图片后面都做了一个有阴影的浅灰色背景,并且将图片的文字说明设置成相同的字体和大小,每一张图片上的文字与画面之间都有一组细细的彩线。这样,该组画面就显得很统一,有一种沉稳、素雅的风格。单这一组风格统一还不够,还要将其与课件的整体风格相统一。这就好比人穿衣服一样,头饰和化妆是一组,上衣和裙子是一组,皮包和鞋子是一组,这几组不仅内容要统一,加在一起还要整体统一,如此,才能产生比较协调的整体美和统一美,否则就会不伦不类。

一个好的美术课件,应在课堂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好的美术课件,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最佳配角;一个好的美术课件,应带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兴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想制作出好的美术课件,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尝试、完善、提高,使课件制作尽量达到尽善尽美,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安达市第2中学)

田间的精灵美术课件设计 篇4

1、能走进乡村,开拓视野,初步了解一些民间的艺术文化,做到善于学习和勇于创作。

2、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的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并 将这些材料分组放置在操场。(室外教学)

2、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

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二、分组尝试 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 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定为 5 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分组制作。

3、学生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预估问题:形态不美(身体高矮比例失调,重里脚轻分配不均);松散不 稳 (轻轻一碰即例下、部分结构松散未扎紧) ; 没有做完 (合作不利, 分配不公) 。

三、相互学习解决难题

1、师生讨论,逐一阶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1)应大致确定人数的 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2)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 数:代表手部的稻草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 有时可将稻草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细致一些,有时也可将代表手部的稻 草挽回进行捆扎。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1)稻草人各部分的分 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2) 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得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扎 紧。

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 有效率。

1、请优秀组的学生代表介绍经验,或示范介绍制作骤。 (1)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2)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体 形。

(3)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四、作品欣赏 拓展方法

1、相同材料不同方法的作品欣赏。(以稻草为主材)作品(1)鸟:草团 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左下图 5)。作品(2)蛇:头部采 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左下图 7),镶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 作品(3)狮:一大堆草做身体,一小撮草做尾,粗树枝做腿起支撑作用,头部 和脚掌采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左下图 4),其余五官用果实点缀)。

2、综合材料的作品欣赏。主材:树皮、棕相叶、果实。附加材料:毛线、布、牙签、纤维绳等。

五、拓展思路 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

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示 评析交流

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摆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命名。

美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复习资料 篇5

一、填空题

1、系统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和现代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美术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技理并重原则;审美性原则;师生协同性原则;

3、美术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教学演示设计要求:教具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演示的针对性;演示的即时性;演示的步骤要清晰;演示时指导性语言的配合。

5、传统教学的五步法: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提问、③讲授新课、④练习巩固、⑤布置作业

6、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分5个步骤:情境设置;问题探究;思维激发;行动创生;意义生成。

7、没有成熟的美术学科体系作支撑,没有基本的美术学术价值做保证。

8、美术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遵循系统性、以学生为主题、尊重个体差异、紧密联系生活,构建开放性教学、体现人文性教学。

二、单选题

1、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要学会尊重他,理解他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2、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老师要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材料、技法,不太合适的教学方法?

A以教师教授为主结合演示。B让学生在技法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C口头介绍。D请国画家进行讲解演示

3、在某产品设计课中,某老师经常鼓励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批评并提出改进的方案,这样做的意图? A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B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鼓励发展个性C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专注和热爱D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某学生在综合探索课中,要调查社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做了小雕塑、建筑模型,为社区生活提出建议,这是综合探索中哪个教学实践?

A美术学科领域之间的综合B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综合C美术与社会文化生活相联系D美术学科与科学想联系

三、简答题

1、在教师、教材与学生中,你更倾向于围绕哪个要素进行教学设计?为什么? 答:倾向于学生。理由: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所制定的每一条标准都是针对学生主体而言的,一切行为动词、教学建议、活动建设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的。要让学生对教育享有绝对的“参与性”、“选择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

2、你觉得如何处理教材更恰当?

答:处理教材的原则——“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处理教材时。教师必须聆听学生的声音,敢于摒弃或者创造性地改进教材中不受学生欢迎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根据自己的学术特长,选择内容充实教材。了解学生对美术教材的主观态度,给学生营造环境和给予机会,让学生自己说出对教材的看法,以及自己喜欢和难以接受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把握和处理教材的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才是实在地体现了新的教材观。

3、如何使教学导入的语言设计更符合美术课堂教学需要?

答:好的课堂导入设计应涵盖调控情绪、集中学习注意力,问题导入,开启学生思维,明确目标、开门见山地呈现,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气氛等多种功能。课堂导入应简洁、明白、易懂,一般以3-5分钟为宜。做到内容精炼,讲解精彩,抓住关键,干脆利落,点到为止,教师在导入的语言表达上也要注意兼顾科学性、严谨性,不可随意为追求语言的生动有趣而夸大语言感情色彩或使语言流于庸俗。基本方式有“高度概括”式、“承前启后”式、“以问致思”式。

4、怎么样展开美术课堂学习的提问? 答:陈述问题的方式取决于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设计提问应讲究策略。要提出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问题,同时设计的提问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此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问题应做到言简意赅、具有情境性、针对性、层次性。提问方式可分为:桥梁式提问(在新课开始或者更换教学内容时,引起学生注意,只是为了引出下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回答);运用式提问(促使学生利用已得的知识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拓展式提问(一般没有唯一的答案,也就是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更高的水平的思维)。

5、怎么样能够比较顺畅的以儿童为中心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情感、兴趣等要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由情感释放、顿悟和统合三个要素构成的连续过程。其分为五个步骤:情境设置、问题探究、思维激发、行动创生、意义生成。

四、教学设计(28)

一、授课课题:

二、授课对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新课讲授3评价4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工艺美术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品种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问方式结合学生回答,逐步深入阐述主要工艺美术种类的成就特点。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中国工艺美术与中国文化相联感受其文化基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三、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

四、教学过程:

(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门类众多,品种十分丰富。本课仅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品种加以介绍,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辉煌成就和多姿多彩的面貌。建 议补充本课未能选取的其他重要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景泰蓝、服饰、家具、竹木牙角雕刻等内容,或就当地的工艺名品及学生感兴趣的品种加以介绍。

(二) 授课方式当灵活多样,尽可能安排一次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工艺美术展览或工艺美术生产机构,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艺美术的了解。

(三) 工艺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现有条件,自已动手临摹、制作工艺品,并以之与中国古代优秀的工艺作品作比较,以进一步领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因材施艺、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等特点。

(四) 本课的内容可以与中国历史、地理、语文的相关内容衔接起来讲授,如彩陶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与青铜时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玉器与“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等,启发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的知识,使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全面、深入。

一 导入

提问1:提到中国的古代工艺美术,我们脑中会闪现哪些工艺品?

展示老师与学生准备的真实物件,指出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等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即工艺的分类。

提问2: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工艺作品,想不想知道与它们有关的背后知识?

二 讲授新知

A 丝绸

提问:说出与丝绸相关的成语?推出中国丝绸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1.丝绸种类

2.以《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为例,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B 瓷器

1.提问:汉唐以来,除陆上的“丝绸之路”,你知道另一条海上通道是什么? 播放各国留有中国瓷器的图片及片断“陶瓷之路”(历史短片)

2.分别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

在学生已知信息中进行扩展及延伸,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入主题 文学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进行知识逐步深入阐述,是学科整合的体现 利用多媒体艺术补充学生课外资源。通过提问、欣赏、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基础,进而逐步深入阐述新知识。扩充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理解认识。

分析《人面鱼纹盆》、《青花八吉祥纹扁瓶》,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

3.简介陶瓷之路,景德镇瓷器,唐三彩 。

C玉器

提问:玉的象征意义?

欣赏当代画家李爱国人体系列指出人体即玉,并分析《玉凤》、《白玉雕桐阴仕女》艺术特征。

引出玉文化概念

D 青铜器

提问:你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金属器?

通过几件作品简介青铜器的历史及艺术特点。

E其他工艺品种

补充了课本未选取的其他重要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景泰蓝、服饰、家具或当地的工艺名品及学生感兴趣的品种加以介绍.

美术课件设计 篇7

《三个好伙伴》从前版教材中的《吹画五彩树》演变而来。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实验,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三原色, 什么是三原色在色彩知识中是非常抽象。如果没有实践操作学生根本无法建立色彩知识中原色的概念。这样的课很容易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我决定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 我安排学生课前观察、收集生活中的色彩, 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什么颜色, 并记录下来, 课间互相交流。其次, 利用实物现场演变色彩混合后的变化过程;再次, 我让学生玩吹画游戏, 观察出两种颜色相遇时产生的色彩变化, 最后, 利用三原色进行添画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生活到处有颜色, 处处有色彩,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二、问题的归因

农村教师总认为城里教师的课上得好主要是因为有课件。多媒体课件在美术某些领域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条件有限制, 我们农村广大学校都没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教师上课只有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因而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辅助教学就成为非常有必要的研究项目。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比教材中的 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措施与行动

上课铃响起, 我和学生打过招呼后, 向全体学生介绍:“今天, 咱们学校来了很多客人, 他们都是老师, 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学生很乖, 马上鼓掌响起并回头看 (农村学生很少见过这么多老师听课, 他们觉得很新鲜) 。伴着学生的新鲜感我出示学生都喜欢的气球说:“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三个好伙伴, 大家看他们是谁?”

“气球。”一位学生很快回答, 一些学生在小声地说着。

“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红、黄、蓝”一个学生大声回答到。

我在黑板分别板书了红、黄、蓝后让他们打开书本, 读读儿歌 (红红、蓝蓝和黄黄, 真是三个好伙伴, 组成色彩大家族, 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

“谁来说说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开始动起脑筋在想着, 很快有学生举手。

“红红、蓝蓝和黄黄, 他们三个是好伙伴。”

全班同学表示赞同, 有的嘴里还嘀咕着什么。我没做声。教室里很安静, 持续了几秒钟, 正当我要提示:“还有不同意见的吗?”一个声音蹦出来, 红红、黄黄和蓝蓝组成了色彩大家族。谁说农村的孩子没城里的孩子聪明?我在心里反问自己。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他神气地坐了下来。他那可爱的表情让听课老师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创设一种直观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初步感受色彩的魅力, 原以为农村的孩子没有城里的孩子聪明, 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听课老师和上课老师互动活动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愉快, 学生和我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为学生的大胆发言创设了条件。

在学生初步感知三原色后, 我对其进行了总结:“这三个好伙伴是色彩家族中最重要的三个成员, 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 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 可以调出其它各种丰富的颜色。而用其它各种颜色通过调和是无法调出这三种颜色。通常红红大名叫品红, 黄黄大名叫拧檬黄, 蓝蓝大名叫湖蓝。”

在学生认识到三个好伙伴就是红红、黄黄、蓝蓝这三种颜色时, 我请他们说说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红色、什么东西是黄色、什么东西是蓝色的?说起生活中的色彩, 学生们便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小组里相互小声说着。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的色彩认识, 更直观更深刻记住三原色。

德国古典美学家曾提出“艺术是游戏”的观点。它们有着共同的本性。游戏活动能增进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 教他们玩吹画游戏。在玩这游戏之前我先向他们提出要求:在玩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变化, 看看红色和黄色相遇时发生的了什么变化?红色和蓝色相遇时发生的了什么变化?蓝色和黄色相遇时发生的了什么变化?同学们听到了会有变化还没等我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了。大伙都玩得可开心了。不一会儿, 有一位同学大叫起来, “红色和黄色相遇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相遇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相遇变成绿色。”另一个同学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蹦了起来。课堂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请同学们在玻璃杯中, 分别放入红色, 黄色, 蓝色的色水, 然后分别往红色水的杯子中加入黄色水, 在黄色水的杯子中加入蓝色水, 在红色水的杯子中加入蓝色水。接着观察色彩的变化。”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不时传来清脆的声音:“变淡绿色、深绿色、桔红色、淡紫色、赫色、灰色、黑色……”

“说得非常好, 你们是善于观察得孩子呀!”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新知识, 进一步认识三原色。当学生明白色彩变化时, 都大吃一惊。我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发现三原色之间更多的色彩变化。

四、听课教师同感

A老师:以前我们总认为农村的学生比城里的学生差, 没有城里孩子聪明。从今天的课堂来看, 我们农村的孩子一样聪明、可爱。叶老师让我感受了新课程美术课堂的变化, 感受了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叶老师总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使学生充满自信, 让人感到一种幸福的学习状态。

B老师:叶老师不仅关注美术学科的审美意识, 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需要。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让我们农村的老师看到, 没有多媒体同样可以上出学生喜欢的美术课。我以前上这堂课时, 学生没有学具, 是通过我准备的教具进行学习的, 当时学生主要是听我讲, 然后用三原色来画一幅画。今天, 我看到叶老师大胆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玩吹画、用玻璃杯做实验。”这个教具非常好。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做法来引导学生认识三原色, 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教学效果会更好。

C老师:开始我不知道叶老师要上什么内容。因为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直到学生通过玩吹画汇报所观察到色彩变化时。我才认识到今天上的内容是色彩的初步认识——三原色的认识。叶老师课前准备学生喜欢的气球导入课堂, 通过玩玩、做做,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色彩。看似在玩, 其实在学。叶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用心开发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让我受益匪浅。她的教学很轻松、自然, 使我感觉教师不是在简单地教学生而是在和学生共同学习。课的前半部份显得有些松, 但这正有别于常规的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

我们要学会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从活动中使我再次明白:没有多媒体课件, 一样可以上出一堂学生喜欢的美术课。只要我们做有心人, 就可以挖掘比教材更好更多的教学资源。

摘要:探讨在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 以湘版美术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三个好伙伴》。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实验, 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农村孩子在没有课件的同时一样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浅谈课件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 键 词】 美术;课件;教学

二十一世纪将是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载体的信息时代,课件教学具有传统性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它可以充分显示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等特点,特别是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课件能为幼儿呈现高品质的画面,使欣赏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不但能活跃教学氛围,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还有助于幼儿感受和理解美术,大大提高教学灵活性,激发起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较大的满足。但是在教学尝试中发现,由于教师对图片缺乏归类和筛选,提供的课件图片量多,造成在3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图片放映占用的时间过长,同时呈现方式、时机不恰当也影响欣赏效果,没有很好地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因此,我们认识到只有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课件辅助教学,才能高质高效地发挥课件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制作适宜的课件能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美术教学活动的时间很短(以大班为例是30分钟,欣赏环节、幼儿创作环节、评价环节的分别占时是:10分钟、15分钟、5分钟),因此,制作适宜的课件是保证活动完整、活动目标得以达成的关键。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制作适宜课件的方法如下:

(一)图片选择典型,指向目标性强

在选择图片前要吃透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准确进行定位,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再选择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目标指向性强、典型的图片,这样才能条理清晰,体现美术课件的作用。

(二)课件的容量不能太大,图片应少而精

这是制作适宜容量课件的前提,少是对应短短30分钟的教学时间而言,而精在于课件能否围绕教学目标,能否让幼儿学会怎样去表现美,真正达成对活动重点、难点的解决而言。如在活动《五彩花瓶》第一次实践中,老师发现选择的有些图片明暗色的交替、镶嵌方式不很明显,欣赏过程中会影响到孩子对装饰手法的感受和提取,同时逐幅欣赏的图片有15张之多,占用时间太长,这样不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对重难点突破也不利,因此就没能有效完成对重难点的突破。

(三)合理地整合图片

由于活动时间短、呈现图片多,因此,整合图片就是制作适宜容量课件的关键。如在改进后的活动《五彩花瓶》中,教师就对多幅图片进行加工,通过制作两张(明暗色交替、镶嵌)装饰手法的幻灯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清晰、明确地发现不同的装饰手法,不同的装饰方式为幼儿创作作好了方法上的贮备,真正有效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

二、恰当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幼儿获得审美感知和想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件的呈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单幅呈现

顾名思义,就是将图片一张一张的单幅呈现。运用这样的呈现方式,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图片进行欣赏,选择图片时做到少而精,每幅图片能够突现该活动的重难点。

(二)分类呈现

将同类别的几张图片组合成一张图片进行呈现。如在《花瓶设计师》中,教师将大量花瓶图片整合成水果类、动物类、建筑类、蔬菜类几张。通过对一类物品的欣赏、观察,帮助孩子提取同类型的共同特点,丰富孩子的创作经验。

(三)分组呈现

将具有相同特点的图片整合成一组图片。如在《五彩花瓶》中就制作两张花瓶装饰手法的图片:一张运用了明暗色交替手法,一张运用了明暗色镶嵌装饰手法,每一组幻灯片上呈现的图片又具有手法相同,方式效果又不相同的特点。

(四)局部呈现

将一幅图的重难点部分,或者需要孩子重点观察的部分截取下来,做成一张图片单独呈现。利用这种呈现方式可以直接针对重难点进行突破讲解,也可以帮助孩子在提取到活动所需的经验后,再进一步突破重难点。如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漫画》中,老师将人物的头像截取下来,在呈现的时候首先呈现人物头像,待孩子观察出了人物头像特点:胖,脸大后,再出示其漫画“自画像”,孩子马上就观察出了漫画“自画像”的特点——夸张。

三、恰当的呈现时机能优化教学过程,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课件的呈现时机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课件的特点、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抓住最佳教学时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幼儿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件呈现的时机主要集中在感知欣赏环节、幼儿创作环节、欣赏评价环节。

(一)感知欣赏环节中的课件呈现

感知欣赏环节,课件的呈现时间根据幼儿有无相关经验而定,有经验基础可直接呈现,让幼儿直接进入图片的感知欣赏;无相关经验或需要经验铺垫的则在经验准备后呈现。这能极大调动幼儿的审美兴趣,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创作热情。如在掌印画活动《手掌变变变》中,因为幼儿缺乏对手掌变化的直观认识,老师就先请幼儿玩游戏《手掌变变变》,幼儿通过运动觉、视觉,充分、直观、形象地了解手掌变化的丰富、趣味,有了直观、生动的印象后,再采用先总后分的呈现方式呈现掌印画图组,因为有了手掌造型的直观印象,对呈现的掌印图组让幼儿的视觉受到了色彩和图案的冲突,使他们在接受图片造型的同时,又不断生成自己想象的造型。然后典型的分幅呈现将幼儿从想象手掌造型的环节中拉出来,转移到观察作画的方式(印的方式、颜色的运用、材料的运用)上来,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用不同的作画形式能呈现出的不同作品,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获得了充足的掌印画作画经验。

(二)想象创作中的课件呈现

短短十分钟的感知欣赏时间要让所有幼儿完全理解创作方法、完成自己的想象内容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想象创作中的课件呈现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创作需求,从而激励幼儿更好地完成创作。这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创作需求。如在《五彩花瓶》幼儿的创作过程中,老师就以滚动播放的形式不断向幼儿展示花瓶装饰手法的图片,起到了帮助幼儿打开创作思路,模仿或自由想象相结合创作的作用。

(三)欣赏评价中的课件呈现

这能鼓励和再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如在撕贴活动《运动场上》的评价环节中,老师请每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图片进行比较,看看图片中运用了哪些拼贴的方法来表现运动中人物四肢的运动动态?自己的作品用没有?还可以用哪些方法?人物色彩的搭配上你觉得谁用得更好些?幼儿在对比、欣赏、议论中,获取自己作品改进的方向及真正欣赏的满足感,并为下一次的撕贴活动提供经验。

四、课件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课件制作能力

由于幼儿美术活动是美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因而对用以辅助教学的课件要求比较高,必须掌握动画制作软件或多媒体写作工具软件的运用,能较熟练地制作动画、填色、配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软件制作技术。

(二)课件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师生思想感情的交融活动,因此,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互动教学情境,在利用课件手段的同时,根据幼儿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情、手势等,调动整个活动气氛,聚焦幼儿的目光、注意力和求知欲,遵循教师起主导作用和幼儿是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力加. 美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钱初熹. 美术鉴赏及其教学[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 王保军.多媒体美术教学运用之浅见[J]. 成功(教育),2009(4).

聋校美术课件 篇9

兴趣,是学好绘画的关键。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聋哑儿童只能用视觉来感受周围的环境,并且由于环境的局限,知识的贫乏,认识的事物很少,因此对各种新鲜事物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这一点,教师在上绘画课时,选择一些通俗、有趣的作品,通过欣赏学习并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漫画》这一课时,把课本中的欣赏作品临摹放大后,展示出来,通过讲解,使学生在有趣的画面中认识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的绘画兴趣还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来提高。教师运用简单的线描方法画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生动的小动物,使学生认识到绘画可以画自己想到的东西,随心所欲。

二、教具的运用与图文并茂的讲解

教具在绘画课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聋哑学生,他们的各种知识大都是通过视觉来获取的。在教学中运用教具,学生很容易理解所学的新知识。同时,范图的作用也很重要,因为在课堂教学上,手语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由于在绘画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难于用手语来表达,学生亦无法理解。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借助范图来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可以弥补许多手语交流的不足。例如,我在讲解《六面形体的写生》一课中,观察、分析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时,首先把六面形体(石膏)放置在左侧上光的照射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有三块不同的明暗块面,然后利用范图分析得出:上面受光照最多的一面称为亮面,即“白面”,侧面受光照较少的一面称为侧光面,即为“灰面”,没有受到光照的一面称为暗面,即为“黑面”,最后得出六面形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黑、白、灰”三个大面。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学生很容易理解六面体的明暗变化。

三、注重绘画步骤的示范

学生在充分了解了绘画作品之后,接下来便要进行描绘练习,虽然作品内容单一、形体简单,但要画得与作品形似并不容易。学生经常胡乱起笔,涂涂改改,没有一定的方法步骤,越画越不像,失去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示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把绘画作品分为几个步骤来完成,认真分析讲解每一个步骤的绘画要点,把一幅复杂的画面简单化,运用示范讲解,使学生觉得简单易画,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如,用笔墨画一只麻雀,必须从头部画起,顺势画出翅膀,再画嘴、眼、耳、尾巴、腹部,最后勾画出爪子。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怎样用笔、用墨的浓淡变化,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使学生有法可循,画起来就容易多了。

上好每一节绘画课,对于聋哑学生是很重要的,课堂上的绘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想象力、提高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认识自然的能力,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同时也使聋哑学生多了一种适应社会的技能。

主流分类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每个门类又可以根据表现的题材和使用的题材,再分成若干小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

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油画,吹画、插图等。

美术素描课件材料 篇10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形象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静物素描的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

素描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认知形式及其结构分析的观念,通过对物象结构的分析来深入对于空间的自我感受(诸如对形体观察与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间的运动作用,直觉的空间判断,心智的推理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素描对于艺术创造的这些隐性作用,使学生从某一确定的描写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结构的生命世界。

教学重点:

1.掌握素描临摹中的步骤与方法。

2.单个物体的造型与画面的整体效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单个物体的造型特征与画面的整体效果之间的关系。

学生教学准备:铅笔、小刀、橡皮擦、纸、橡皮、胶带、橡皮泥……

教师教学准备:课件、签到本、纸、灯光、摹本、静物台……

教学过程:

一、作品欣赏:两至三张的静物素描优秀作品欣赏

二、要点解析——静物素描临摹的注意事项

素描静物写生是基础素描训练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一步学习头像写生和石膏像写生,乃至更复杂素描课程的基石,也是色彩静物写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基础素描写生主要指写实性素描,包括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调子素描为的是锻炼初学者对于客观物象全方位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而结构素描则是为了加强对形体结构的充分理解所进行的一种素描训练方法。调子素描强调全因素:包括比例、透视、色调层次、结构体感、空间感、质感、情调等等。而结构素描只注重对形体的结构分析,研究形体的组合与构成关系,造型手段较为单一,主要是用线造型。当然二者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理解与表现的互补。如何画好素描静物呢?下面谈一下训练是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

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在绘画写生中,整体概念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是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当然,我们不能把整体概念庸俗化和绝对化,一味的强调整体而忽略局部也是错误的,没有局部整体无法依存。整体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观念。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物体组合一般较多,我们必须确立从整体出发的观念,整体认识、整体观察、整体把握。画苹果想到陶罐,画方的想到圆的,画桌面想到背景。在整体的框架之内,局部的表现空间十分巨大,没有局部的深入刻画,整体将失去存在意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深入局部,刻画局部,只要始终遵循整体法则,贯彻主次关系,局部画法是大有可为的。

四、观察与表现的关系

有的初学者面对静物写生经常说不会画,似乎表现技法独立于实物之外,这是一种极端的误区。古人说:“师法自然 ”,自然即老师。作为写实性素描,就是在“师法自然”。不是不会画,而是不会看。面对一组具体存在的物体,眼睛不会观察,看不到整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看不出局部的细微变化与互动,而是一味的讨要方法,实在是写生的大忌。观察不外乎整体对比:大和小的区别、高和矮的区别、平和斜的区别、黑和白的区别、硬与软的区别等等,找出相互的差别就是整体对比。没有整体对比的观察方法,局部孤立的表现永远是错误的。

五、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面对一组静物中所有的物体,我们是否要面面俱到,照搬照抄呢?艺术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照相写实有一定的局限性。尊重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是艺术的最终法则。如何处理表现与再现的关系,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初学者需要注意的。确立整体观念,概括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前后关系、虚实关系、空间关系等,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六、结构与调子的关系

对于初学者,理解结构有相当的难度,而训练调子要容易的多。是调子重要还是结构重要呢?对于绘画艺术而言,结构更是本质,而调子则是表象。调子素描如果失去了色调的层次感,则很难达到具象的目的。当然没有结构,调子素描则失去内在的构造和骨架,是画面成为“表面文章”。结构素描抛弃调子因素,注重形体的构建与组合关系,倒是抓住了本质,忽略了表面,因此也更“艺术”。因此说,忽略调子尚可,而失去结构则永远不可。

七、分阶段学习。

第一步:确定整体比例形

第二步:勾画基本平面形

第三布:上色调

第四步:整体调整

八、作业点评:

1、表扬主动举手或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学生

2、表扬造型准确的同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

3、表扬构图漂亮的学生。引导学生有构图意识。

4、表扬有风格的作品。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作品。

5、下节课安排。记下上课人数填表。发放星星。依次放学。

九、课后反思:

经验:授课思路条理,使学生较容易理解;

训练步骤清晰,使学生较容易驾御。

不足:学生对如何由形转化为体的认识不熟练;

美术课件设计 篇11

【关键词】PPT 美术教学 辅助

PPT,即Powerpoint的简称。相较于其它课件,它具有易编辑、易操作、易调整和易修改等许多优点,所以也是我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上使用PPT课件,发挥其高效的辅助作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灵动,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为教学锦上添花。

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范围完成教学目标,经常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教学。用音乐来创设情境。音乐是人类的灵魂,使人大脑皮层松弛,产生舒适的愉悦的情感,激发人的想象力。如在讲授《走进意象艺术》时,可以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使学生产生恬静、悠远和宁和的感受,激发学生产生对月夜的丰富想象,营造出静谧的富有想象力的教学气氛。学生聆听、感受、体验、总结,在音乐的辅助下很容易的体会到绘画语言所表达的——运动、变化、跳跃、华丽。从而导出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这样不仅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到艺术的赏析中,互为促进,加深对艺术的感受,而且将音乐与美术有机的融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艺术语言的细腻与美妙。这个环节ppt课件的应用,不仅整合了学科资源,而且实现了知识的牵引,课题的揭示,从音乐到图画,从听觉到视觉,从体验到认知,ppt课件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与融合的作用。

2 图片、文本演示,弥补讲授不足

学科特点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往往一张图片胜于喋喋不休的赘述。PPT课件的优点之一就是静态图片和文本的演示功能。

2.1构图分析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其中外国绘画部分占很大比例,对经典画作构图的分析是了解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的关键组成部分。单纯的依靠“讲授法”实现对构图透彻的分析理解显然是力不从心。《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件重要的作品,画面的构图体现了具有典范意义的多样统一的原则。“多样统一”是如何呈现的?作品图片呈现其“多样统一”的构图特点:(1)是谁处在矩形画面的中心(矩形对角线的焦点位置),突出其中心地位?(2)由宏伟壮观的建筑空间建立起来的透视关系。(3)画面空间按焦点透视法(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展开,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纵深感。利用PPT课件先播放一张未经编辑处理的《雅典学院》图片,学生观察、分析,教师点拨、提示,讲授探讨构图形式的一些基本方法。之后,再出示编辑制作好的《雅典学院》图片,展示“多样统一”的构图特点。形象、直观的图片,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加深体验感知,掌握构图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

2.2文本演示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好的板书简洁明了,具有纲领作用。学生通过板书可以直观把握教学重点,理清知识体系。同时,板书也是一位美术教师业务能力与知识水平的体现,即便是有了PPT课件,也不能冲淡板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协调好板书与PPT课件文本演示之间的关系,既发挥板书提纲契领的作用,也发挥好PPT课件的辅助作用。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一课在教学设计中以哥特式教堂建筑作为教学重点,其中课题导入部分是以中西方古典建筑的对比作为切入点展开的。板书:中西方古典建筑对比,下分三点,(1)材质语言;(2)空间格局;(3)功能作用。用PPT课件播放两张图片:一张是北京紫禁城(中国古典建筑代表),一张是哥特式教堂建筑(西方古典建筑代表)。学生观察图片,感受体验,从两种建筑的材质语言、空间格局和功能作用三个方面讨论分析,学生之间互动研究,总结表述。再利用用PPT课件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1)材质语言:东方木头为构架,中国木制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斗拱。所谓斗拱,托起屋檐的交叠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形成飞檐,使建筑格局平面铺开变成现实;西方石头为主体,纵向发展具有与天堂无限接近的宗教情感,“基本词汇”是柱子。

(2)空间格局:中国建筑是封闭群体,平面铺开的 “四合院”模式。体现 “集体”的美;西方建筑是开放单体,向高空发展,垂直叠加,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3)功能特点:紫禁城是皇帝处理政务与起居的地方,是儒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思想的体现;教堂建筑是基督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体现着宗教神秘主义情绪。

在此教学环节上,在有限时间内单纯依靠板书书写来完成是很难做到的。PPT课件大容量的文本演示恰恰弥补了板书书写的不足,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效果良好。板书是骨架,PPT课件是血肉,二者相辅相成,骨架坚实,血肉丰满。

3 切入视频,画龙点睛

对PPT课件视频资料的使用,用在关键的教学环节上,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的教学设计,重点研究的中国古代绘画“借物寄情”的审美追求。对写意人物、山水、花鸟做适当的技法介绍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像“用笔”(顿、挫、勾、擦、点、染;中锋、侧锋、笔断意连等技法),“用墨”(焦、浓、重、淡、清,破墨破色等技法),用色(浓淡渐变)。这些技法仅仅靠讲,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学生也很难理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用PPT课件插入视频文件,在课堂上的相应环节播放。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相当于一对一地讲解示范。上述的“用笔”“用墨”“用色”的相关技法问题迎刃而解,形象、直观。这不仅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增加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厚度。这样,一个教学中的“麻烦”由于ppt课件的恰当运用,摇身一变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是以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论,PPT课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有时多用滥用不但无利反而有害,影响教学效果。切不可把视频资料的使用“扩大化”,把教学过程变成视频资料欣赏。以上是我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使用PPT课件教学的点滴体会。美术教学要想取得高效高质的教学效果,教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智慧是至关重要的。应用PPT课件进行美术教学,在實践中要勤于反思,不断调整,逐步完善,只有这样才可能高效的发挥PPT课件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国家教委办

[2]《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王大根主编,海南出版社。

[3]《中国大百科全书一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上一篇:社区反邪教总结下一篇:四年级学生作文:《草房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