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

2024-05-27

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通用8篇)

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 篇1

1、数感

《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 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关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① 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

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2、符号意识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符号意识的表述有这样几层意思值 得我们体会:

①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②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③ 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关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① 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号意识;

② 结合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③ 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3、空间观念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没有具体给出空间观念的内涵,而 是从是否具有空间观念的几个表征出发对其进行描述:

①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②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③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④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

空间观念的培养:

① 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课程内容;

② 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

ⅰ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ⅱ利用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ⅲ在学生的思考、想象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几何直观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几何直观的培养:

① 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养成画图习惯;

② 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

③ 学会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

④ 掌握、运用一些基本图形解决问题。

5、数据分析观念

在《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数据分析观念解释为:“了 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对数据分析观念要求的分析:

① 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② 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 篇2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复习巩固,及时总结

当今社会随着高考的扩招, 学生生源的减少, 很多高中要想保证学生人数, 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扩招工作。这样一来, 学校中基础差, 底子薄弱的学生所占比例就会增大。对高中生物课, 很多学生感觉学不会, 不会学。而初中的教学知识点和高中相比又简单很多, 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建构很复杂, 知识点零碎而繁多, 加之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 本来就不太爱学习, 这样要激发学生的积极习惯就很难。如何让这些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的学生学好生物, 是我们高中生物教师面对的难题。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教师要想做到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就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养成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就会发现自己课堂上的重难点, 哪些很简单, 自己看看就会;哪些相对来说容易一点, 但是需要教师讲一讲;哪些自己看了也没看懂, 课堂上要认真听教师讲解。首先通过阅读教材, 生物学基本概念, 需要抓住的关键字, 心里要有底细。预习不是简单地看书, 预习还离不开对知识的稍作升华和识记, 看完书后定下心来想一想, 哪些内容已基本清楚, 哪些内容不甚了解, 哪些是重点等;必要时再结合手中的资料, 能做的题要提前做了, 做对了说明自己记住了、会了;做错的题自己先检查一下, 如果能发现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就把那个地方作为重点, 自己在稍作巩固, 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相应的标记;做错了, 结合答案分析不出原因的、有疑惑的问题, 在课上要作为重点, 认真听教师讲解, 做好课堂笔记, 可以用深红色的笔做出重点标记, 以备以后复习的时候再次巩固和加深印象。学生还要注意分析, 归纳,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这样预习后自己可以做到有难点、有重点、有目标地听讲, 从而能使课上注意力更集中, 避免了课上“走思”现象, 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听课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养成做好课堂笔记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有助于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 避免了因为基础薄弱, 课上听不懂、听不会, 继而课上不断“走思”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只听教师讲课, 自己只在座位上坐着, 不动手、不动口, 思维的集中靠动手来调节。很多学生反映:“生物课上教师讲明白了, 自己也听懂了, 当时做题的时候不会, 为什么?”因为课上教师讲到的内容, 在自己作业题的时候全忘光了, 导致教师讲了白讲, 学生听了白听的状态。教师讲课的时候, 学生要做到心道、手到, 能做的笔记尽量都落实到笔记本上, 会的写一写进行再一次的巩固;不会的记一记, 把别人的东西争取变为自己的东西;再难的知识点, 要认真地落实到笔记本上, 课上同教师讲, 课下自己在努力的吸收, 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点。学生在课上要做到紧随教师思路, 眼到位, 脑跟紧, 手要勤, 嘴要动。这样的生物课, 教师会感觉课堂氛围活跃, 学生会感觉自己学有所获, 这样的课堂才是较成功的课堂。

三、养成及时复习和巩固的习惯

课堂笔记做好了, 课下要及时做好复习工作。课后复习就是把课堂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 这是一个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课后复习就是要整理课堂思维, 课后复习要及时, 争取尽快把课堂知识转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课后复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整理把所学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只要坚持课后复习, 久而久之,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己学习生物的规律和学习方法, 会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去主动思索发现问题, 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性。

四、养成及时习题巩固的学习习惯

知识点的转化不是简单地识记, 这需要大量的习题训练。解题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升华, 要想把知识点真正地变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进行相应的习题训练, 把知识落实到位。做题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缺陷和知识漏洞的过程。学生在做题训练中要针对相应的情况去补充知识缺陷、弥补知识漏洞, 进而使生物知识系统化, 这样在大规模的考试中才能做到“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五、养成及时总结规律和方法的习惯

在教学中很少学生能做到这一点, 有的学生有这一想法和思路, 但是付诸实践的很少。教师要针对学习好的学生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说在全国、全省市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 这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很强, 教师稍加点拨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内在潜力。规律和方法的总结有利于一部分学生成为生物学习的高手, 使生物成为他们众多学科中的强势学科, 为他们的高考加油助力。

关于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学习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教育博士;实践性;应用性;行动研究;团队学习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持续的推动力,在这过程中教育毋庸置疑地发挥关键的作用,因此也急需一批有实践经验而又具备专业知识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让内行来管教育,来办教育。应运而生的教育博士,就是针对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岗位的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开设的高层次专业学位教育,目标在于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一名在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工作了十几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管理者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术和实行科学管理对学校的发展有利,反之,将阻碍学校的发展。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于是, 2011年我报考了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育博士。在过去2年多的学习中,可谓“身在此山中”, 课程的设置、导师团队的悉心教导、已有的工作经验以及在职教育的形式,让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我深深体会到学中做、做中研的乐趣,对于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学习也有一定的思考。

一、实践性,应用性,教育博士与教育学博士的本质区别

作为一名Ed.D学生,首先就要对自己的专业学位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找准自己的定位。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教育学博士Ph.D与教育博士Ed.D相比,前者学术含金量更高、更专业,今后从事专业研究,对于创新知识的贡献更大,而后者是“缩水的Ph.D”,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但在我看来其实不然。

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Ph.D与Ed.D侧重点各不相同,遵循的价值取向不同。Ph.D注重培养专业的研究人员,学术性是基本价值取向; Ed.D旨在培养研究型的专业人员,实

践性是其基本价值取向。因此,Ph.D学生要为今后从事的学术职业、成为专业的研究人员做准备,就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素养,理论创新能力以及掌握“发现的学术”。而Ed.D教育主要是针对有工作经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一线的人员开设的,注重让学生在具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反思能力,提高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实践性、应用性强,要求学生掌握“应用的学术”。从这一角度,两者很难分优次,只能说要让Ph.D学生 “认识和控制这个世界”,让Ed.D学生懂得如何“理解和改变这个世界”。3

其次,从知识产生的2种模式来看,Ph.D与Ed.D适应不同的知识生产模式。按照吉本斯等学者在其著作《新的知识生产:当代社会科学和研究的动力》一书中提出的2种知识生产模式,知识生产模式1是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以认知为目的,限于单一的或特定的学科,以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来传授、学习和生产知识,与实践的联系较不紧密,可以说先生产知识再用于实践,这种模式与 Ph.D的培养模式是较适应的;知识生产模式2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和教育大众化的一种新的知识生产范式,不同于传统,具有重视实际应用、超学科、异质性(指知识知识生产的场所、原则和实践有更大的异质性4)、更宽泛的质量控制系统、更具反思性的特点,这种模式与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的Ed.D的培养模式较适应。因此,两者总体上不存在含金量的差异,或者孰优孰劣,只是不同的知识生产模式的产物。

再者, Ed.D学生的学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Ed.D学生都具备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大部分都担任一定的职务或具备较高的学术职称,参加Ed.D专业学位学习急功近利的色彩较淡,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进工作。因此,Ed.D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围绕自己的的工作内容开展专题研究,通过研究找出问题,寻找对策,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见表一)。例如一位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Ed.D同学,她的课程报告就是紧紧围绕学生管理、权益、服务与学习权利而展开的一系列专题研究,包括《高校管理中学生权益保护问题思考》、《现代大学学生指导与服务制度》、《大学生学习权利体系研究》、《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研究》等,这位学生通过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梳理问题,构建体系,从理论层面寻找解决依据,结合实践工作寻找对策,在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因此,对于Ed.D学生而言,Ed.D专业学位学习目标明确,实践性、应用性强,这才是Ed.D与Ph.D的本质区别。

二、学中做,做中研,贯穿行动研究的学习与工作

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经常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反思,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对于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对策没有系统的思考,更缺少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以及对自己实际行动的不断反思和调整的往复循环的过程。但参加Ed.D课程《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之后,逐步了解了行动研究,在完成行动研究课程作业的同时,也树立了把实践工作和专业学习结合,把行动和研究结合的信心,即在学中做,在做中研。

行动研究是由实践者自己实施的、在实践中进行的、旨在改进实践的研究取径5。把行动研究运用于教育领域的教育行动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展开的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行动,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行动、评价反思、成果表达等环节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中的问题”。6行动研究对于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Ed.D学生来说是十分契合的研究取径,贯穿了Ed.D学生学习与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行动研究有利于Ed.D学生的专业成长。Ed.D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深化对教育专业特性的理解,培养和掌握通过科学研究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方法。行动研究是对Ed.D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指引,可以把她看成是方法论或是一种“范式”,在思想上她要求研究者要有责任感,善于发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或用经验看待问题。同时她又要求研究者同时作为行动者,参与其中,获得一手真实资料,用行动改善自己的实践工作,并不断反思和改进,在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Ed.D学生探求真理的勇气、责任感和求真求善的品格。在行动上,她为Ed.D学生架设了一座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让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把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要求研究者在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时具有很强的行动力和反思力,并要有团队合作和沟通调整能力,用研究的精神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从这两个层面来看,行动研究有利于Ed.D学生的专业成长。endprint

其次,行动研究让Ed.D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Ed.D学生来自于教育教学与管理岗位,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较强的问题意识,在系统学习行动研究的概念、目标、原则、计划制定、观察、评价反思等理论和具体案例之后,会有意识地、主动地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既作为教育实践的行动者,也作为研究者。从厦门大学Ed.D学生关于行动研究的设计和具体实施情况(见表二)可以看到,他们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发现问题,寻找和实施对策,改进工作,并在过程中提高自身反思能力,可以说是学与做、行动与研究的紧密结合。以本人为例,我在负责学生境外交流学习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学生参与度不高,项目很多但报名学生不多的情况。运用行动研究的理论知识,我和同事组成研究团队,采取调查、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定行动计划并实施,从项目本身、学生本身和学校几个层面入手,采取的措施包括增设免学费项目、加强宣传、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举办经验交流会、制定学分互认规定等。目前经过第一轮实施,取得较好效果,但也存在学生集中申报台湾交流项目的新情况,在进行评价反思之后,新学期推广该项目时研究小组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整,加大国外项目的宣传和说明,已初见效果。

活教学方式和提高任课教师素质的行动计划并实施,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较好。但也还存在学生在学习上对老师较为依赖的问题,在今后行动研究中将反思与调整。

再者,行动研究让Ed.D学生可以兼顾工作与研究。有人认为Ed.D学生既要工作又要学习,既要搞研究又要照顾家庭,多重身份与角色在一样的时间条件下很难兼顾,所以学习效果、学术水平比不上脱产学习的Ph.D学生。不可否认这是每个Ed.D学生都要面临的困境,但是开展行动研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种两难处境。本人既是一名Ed.D学生,又是高校行政岗位的管理者,同时又有家庭中的多重角色,经常会担忧时间不够分配,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或用在学习的时间太多而无暇专注工作和家庭。把行动研究带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开展专业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工作,通过工作为研究提供土壤,可以说我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比如上述提到的运用行动研究来改进我负责的学生境外交流学习项目,以及运用行动研究来完善闽台合作专业3+1学生的管理制度等。在此期间,我深深体会到了研究与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

三、相互学,互相评,多学科视点下的团队学习

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一些高校的培养计划中,都提到要重视采用团队学习。一方面,因为团队学习本身具有的特点对Ed.D学习起很好的促进作用。团队学习是 “集体性学习,是学习型组织进行学习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特点体现在“共同”与“相互”上,学习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共享学习过程与知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厦门大学Ed.D的课堂上,没有一个人的报告,从来都是一个人就一个专题做主题发言,老师同学包括自己,提问、解答、点评和总结。在这个团队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点评,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拓宽了彼此的视野和思路。例如在我做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国际化的主题报告时,用40分钟阐述自己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国际化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老师和同学们也用了不少于40分钟的时间提出问题,点评报告的可取和不足之处,并就整个专题进行总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国际化与老高校有什么差别,体现在什么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是国际化的一个有益方式,具体实践要注意什么;在合作时,该如何认定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特色如何体现在高校的国际化中等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我等于又梳理了一遍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同时同学们的问题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导师在总结时指出了国际化过程该注意的问题,我受益匪浅。

另一方面,多学科视点下的团队学习激发多样化思维,促进共同发展。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涉及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方方面面,Ed.D学生要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自身工作经验和单一的学科背景出发将很难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潘懋元教授指出“高等教育独特的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这对于研究不同层次的教育也一样适用,需要运用多學科的视点,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才能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才能更专业地解决好实际问题。Ed.D学生来自不同的教育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在团队学习中能够为同学提供看待问题的独特的视点,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激发多样化的思维,相互促进,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讨论教育公平的问题时,社会学学科背景的同学就提出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看待教育公平,政治学学科背景的同学从政治体制与教育政策解析问题,外语学科背景的同学善于运用中外比较,经济学学科背景的同学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来分析教育公平问题,法学学科背景的同学则以保障公民权力为研究的出发点。

总之,对于Ed.D专业学位学习的思考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第一,要尊重自己Ed.D学生的身份,认识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准定位;第二,把行动研究的方法和精神带到学习和工作中,在学中做,在做中研;第三,发挥团队学习的优势,共享知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 篇4

检查展评工作的通知

各党总支:

中共莱芜市委推进学习型的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10月下旬对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和全体党员的学习笔记、反思笔记进行检查和展评。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学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深化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上级文件

(一)根据中共莱芜市委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2011年实施方案》(莱学建办„2011‟1号)文件,学院党委于2011年3月5日下发《中共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2011年实施方案》(莱职院委发„2011‟20号),对学院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进行了统一部署,其中把学习笔记展评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安排。

(二)近日,中共莱芜市委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学习笔记、反思笔记展评的预备通知》(莱学建办„2011‟2号),决定于10月下旬对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和全体党员的学习笔记、反思笔记进行检查和展评。学院作为必查单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力争取得好成绩。

二、笔记内容

(一)笔记本统一用学院下发的“党员干部学习笔记”。1

(二)笔记内容需要体现学习内容,更需要体现注重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或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体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实现真学、真记、真思、真用的目的。

三、人员范围

上交学习笔记的对象为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

四、参考书目

(一)推荐公共书目(部分):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新华出版社);

2、《工作重在到位》(新华出版社);

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4、《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组织的管理之道》(北京出版社);

5、《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

6、《莱芜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辅导手册》;

7、《第五项修炼》(中信出版社);

8、《责任比能力更重要》(中国商业出版社);

9、《理论学习》;

10、《观察与关注》

(二)自选书目推荐(部分):

1、《师德建设学习材料》(学院工会4月份编写);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学院组织人事处网站—内网—培训教育—培训学习);

3、《关于转发<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等有关文件的通知 》(学院组织人事处网站—内网—培训教育—培训学习)

五、笔记展评

(一)10月21日前,以党总支为单位收缴学习笔记,然后上交宣教办(办公楼532房间)。

(二)学院组织专人进行评比,对组织得力、学习扎实、成绩突出的党总支和个人分别评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笔记展评先进集体”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笔记展评先进个人”,学院进行通报表彰。

(三)学院对优秀学习笔记、反思笔记进行集中展出。

六、有关要求

(一)各党总支要高度重视本次学习笔记检查和展评活动,要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要精心安排,加强指导,注重检查,务求实效。

(二)各党总支要以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具备足量的书写字数、认真撰写读书(反思)笔记、时间有序衔接、字迹清晰认真、内容充实完善、密切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等为标准对学习笔记进行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各党总支要采取集中学习、明确任务分散学习、举办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继续扎实推进各项学习。

中共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 篇5

标题:2011年春学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第二行:集中学习(顶格)

第三行:

一、主题:····

二、学习时间:····

三、学习内容:····

然后依次再写四个这样的学习主题,其中前三个主题是从2011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安排意见里面找三个,还有两个主题从各系自学材料安排中找

总共要写五个主题都在一张纸上面

然后后面五张纸分别扩展下来写

标题:2011年春学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笔记

第二行:

一、主题:····

二、学习时间:····

三、学习地点:逸夫楼322

四:主持人:吴国君

三、学习内容:····

具体模板见群相册里有的秋学期的也是一样写,最后写出来应该是12张纸

上交时间:各班统一收齐后明天早上二节课下交到吴老师那边,学习心得发我邮箱即可

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 篇6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末梢神经”。

2、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3、增强了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自觉性。

4、做到整改不松劲、问题不反弹、制度无死角,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人满意。

5、老瓶新酒,历久弥香

6、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

7、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8、心理上的“浮躁”、作风上的“浮漂”、工作上的“浮夸”、思想上的“浮名”。

9、用“心贴心”的态度查摆,以“钉钉子”的精神整改。

10、既有开门纳谏,又有登门求教;既有面对面交流,又有背对背批评;既有立足当前的整改措施,又有着眼未来的长效机制。

11、真抓实做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

12、学习教育“深”,征求意见“广”,对照检查“准”,开展批评“诚”,整改落实“真”,建章立制“实”。

13、探索形成以“四进家门”“五措梯进”“六个一遍”为主要内容的“四五六”工作法,建立“用制度追着干部跑、让干部围着群众转”的长效化群众工作机制,14、坚持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15、“回头看”才能更好“向前走”,把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新的“开端”,克服“闯关”思想,通过“回头看”,看出不足、找到差距,整装待发、迎头赶上。各单位认真按照“全员深入学一学、个人先行查一查、班子集体议一议、不足之处补一补”4个步骤扎实开展“回头看”,及时“回炉”、及时补课,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整改落实工作中。

16、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

17、看得到症结,找得出对策,给得出思路,解决得了问题

18、最好的导向:领导带头;最大的成效:解决问题

19、深入乡村“望”民情,观基层风貌;倾听建议“闻”呼声,查百姓需要;放下身段“问”计策,纳民间良方;把准脉搏“切”症结,解群众难题。20、走群众路线,不能一叶障目,要系统全面;不能一曝十寒,要稳扎稳打;不能一成不变,要锐意创新;不能一知半解,要深入实践。

21、放下架子走基层,迈开步子访民生,扑下身子谋发展,甩开膀子转作风。

22、走群众路,说群众话;解群众忧,办群众事。串群众门,操群众心;破群众性,圆群众梦。

23、倾听群众呼声,才能摸准社会脉动;关心群众疾苦,才能找到工作重点;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不迷方向。

24、走群众路线.不能说话是书架子.干事是花架子.办事是官架子.经验是空架子.取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要有真本领.真功夫.打铁还需自身硬。

25、清清嗓,发出群众爱听的“好声音”;照照镜,立起群众赞誉的“好形象”,洗洗澡,除去群众厌恶的“坏毛病”;动动身,苦炼群众需要的“真本领”。

26、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干好工作的起跑线,是抵御贪腐的警戒线,是推动发展的最前线,是连接中国梦的主干线。

27、群众路线在坚持练好“三功”,一是练好眼功,眼观六路;二是练好耳功,耳听八方;三是练好内功,积蓄能量。

28、为政要做到“五净”:头要净,无贪欲;心要净,办事公;嘴要净,不乱吃;手要净,不乱伸;脚要净,走洁路。

29、眼里有群众,感情向群众,一切为群众,满意问群众。30、看着群众做决策,听着民声定举措,嗅着民味接地气,说着方言掏心窝。脑装改革发展事,心怀大局受众托,双手落实践承诺,共同奔向中国梦。

31、走群众路线,下基层要“勤;服务群众要“实”;查找问题要“细”;解决四风要“狠”。

32、热情奉献,把满意留给群众;勤勉敬业,把口碑留给群众;甘守清贫,把实惠留给群众。

33、深入了解民情,广泛体察民意,充分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34、从群众中来,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一切为了群众。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事,一切依靠群众。

35、走的深,才走的踏实;走得近,才走的安心;走的勤,才走的真切。党是人民的脊梁,人民是党的靠山。群众路线,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作客百姓家,走访万户村。村头拉家常,地头说收成。炕头送冷暖,灶头悉富贫。“俯下”听民意,“向上”传民情。“一心”促发展,“公道”在人心。干群如鱼水,卓尔见精神。走基层,轻车简从不扰民;察民情,进村入户不做作;问民计,虚心请教不清高;解民难,亲力亲为不推诿;助民富,想方设法不畏难。视群众为主人,坚持问政于民;视群众为亲人,坚持问需于民;视群众为老师,坚持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裁判,坚持问效于民。群众是一杆秤,称称自己知轻重;群众是温度计,量量自己防生病;群众是一把尺,测测自己找差距;群众是吹风机,吹吹自己除“四风”。调研基层务要求“真”;为民干事务要求“实”;查处“四风”务要求“严”;贯彻制度,务要求“长”。

走群众路线四法:: 想为群众“盼”,干为群众“需”;苦为群众“福”,乐为群众“牛”。

多为群众着想,少为个人打算;多为群众说话,少为自己辩解;多为群众分忧,少为前程担忧;多为群众办事,少为私事缠绕;多为群众造福,少为私利奔波。

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植根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事业,比服务群众更崇高;没有一种追求,比赢得民心更幸福!

问政于民, 决策英明;问计于民,举措严谨;问需于民, 利益公平;问事于民,务实勤奋;问廉于民,反腐清正;问智于民,自主创新;问德于民,和谐文明;问效于民,满意赞成。与群众的心灵不能产生“距离感”,同百姓的利益不能存在“冲突感”,受人民的监督不能滋长“优越感”,跟时代的步伐不能丧失“使命感”,对事业的追求不能忽略“紧迫感”,谋社会的和谐不能忘却“责任感”。话要说到群众心窝,理要讲到群众心底,事要办到群众心田,情要融到群众心里。

解决“四风”问题,要坚持“五治”,治“浮”接基层底气;治“虚”练发展实功;治“庸”提政绩位次;治“懒”增工作效能;治“散”树公仆形象。

联系群众要贴心,服务群众要全心,关心群众要真心,帮助群众要热心,接待群众要耐心,请教群众要虚心,宣传群众要实心,动员群众要细心,依靠群众要诚心,善待群众要恒心。

少端酒杯子,多喝大叶子;少摆花架子,扑下真身子;少说空话子,多拉家常子;少走弯路子,多蹚泥水子;少做形势子,多点汗珠子。把自己变成“糖”,融入群众这碗水中,让广大老百姓真真尝到甜头。吃点、喝点、挥霍点,脱离群众早一点;懒点、慢点、享受点,群众威信低一点;骄点、傲点、自我点,群众反感多一点;拿点、要点、贪占点,群众信任少一点。

密切联系群众要推行“一线工作法”:困难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感情在一线联络、能力在一线培养、作风在一线磨练、工作在一线推进、政策在一线宣传。

下基层:不要有官气,要有民气;不要讲官话,要讲民话;不要做官文章,要解决实问题。

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一个“情”字,要培养感情、倾注真情、迸发激情;重点在一个“实”字,要讲实话、重实干、求实效。

群众路线就是要给领导干部长条凳,给普通群众麦克风,给权力使用放大镜,给民生多用显微镜。

把住路线关,堵住“歪门邪道”的人;把住话筒关,堵住“好念歪经”的人;把住网络关,堵住“造谣生事”的人;把住理论关,堵住“精神恍惚”的人。

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要“四勤”:眼勤,多看百姓脸色;嘴勤,多问民间疾苦;手勤,多做惠民实事;腿勤,多跑田间地头。面对人民群众,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离得开凳子、撂得下架子、铺得下身子、掏得出心窝子。靠一言一行诠释公仆内涵,凭一举一动演绎公仆角色,借一来一往凝聚鱼水深情。

群众所求,我有所助;群众所盼,我有所帮;群众所怨,我有所解;群众所爱,我有所倡。

对群众的感情要零距离,为群众办事要零障碍,对伤害群众的行为要零容忍!

扬鞭子治形式主义,动刀子治官僚主义,摘帽子治享乐主义,换位子治奢靡之风。

为民,要像山一样坚定;务实,要像树一样笃定;清廉,要像潭一样淡定。山一样的精神,树一样的品格,潭一样的节操,践行群众路线就能山高水长,青葱永在。

反对形式主义要除功利之风;反对官僚主义要除衙门之风;反对享乐主义要除骄奢之风;反对奢靡之风要除淫逸之风。

感情上贴近群众,与群众交知心朋友,才能接上地气;事业上依靠群众,与群众共谋发展,才能创造辉煌。

群众最想知的事要快讲,群众最不满的事要快改,群众最期待的事要快办,群众最纠结的事要快帮。

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 篇7

1.1 有利于学生学会体育课程

自从我国实行全面教育以来, 人们的学历得到普遍提高, 在每年进行深造的众多学生之中, 有5/9的高中生会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大专教育。因此, 大专体育教学在整个体育教育事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犹如文化理论科目学习一样, 对于大专体育专业的学习同样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 可以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学习目标, 进而积极结合自身的体育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 更好的进行体育专业课程的学习, 以及对于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实现教学与用。

1.2 有利于教师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每一名大专体育教师在实施和开展体育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之前, 需要明确教育大纲对于大专体育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 清晰不同体育专业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对于大专体育教学有一个框架式的教学计划, 因此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 可以让大专体育教师更加科学的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 进而帮助大专体育教师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例如, 对于篮球专业的教学, 制定篮球学习策略, 可以让大专体育教师结合篮球教学的难点和基本特点, 有效在实践篮球体育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及时进行调整。

1.3 有利于学校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由于不同大专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任务和侧重点不同, 因此招收的大专生的自身体育素质和学习主要精力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 随着国家对于体育专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 许多学生高考后在填报志愿时, 会考察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由于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 学生总量呈现一定时段的减少, 在生源逐渐减少的近几年, 不同大专院校招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 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 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进而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1.4 有利于培养体育学习思维方式

对于体育学习策略与其他学科学习策略的主要思想一致, 其根本目的都是想通过学习策略的制定, 让学生, 特别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 可以掌握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 进而让学生提升体育综合素质。由于体育专业具体分为许多课程, 例如网球、篮球、排球、太极拳、跳高、足球等等, 每一种体育课程都有自己的学习难点和特点, 大专体育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体育专业课程讲解十分详尽。因此, 可以借助学习策略的制定, 使得学生对于不同体育课程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我判断与实践的能力。

2 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目标不清晰

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是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来具体开展的, 由于不同大专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 在实施学习策略的过程中, 发现许多大专体育院校和教师对于体育专业的全期目标、学生课程结业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目标, 并没有严格去实施。最大的原因就是大专体育教学由于对于体育专业教学的目标不清晰, 导致在实际的体育专业教学学习策略制定时, 出现一定的偏差。除此之外, 还可能是学习策略的贯彻落实不到位。

2.2 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形式少

对于各大大专体育院校而言, 在实施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体育专业的教学形式过于传统和单一, 使得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后, 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提升。学习策略制定的无论多么科学合理,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完备的体育专业学习教学形式的支撑, 学习策略的实际效果很难得以有效的施展。就目前而言, 无论是体育专业理论教学, 还是实践体育课程的教学, 都没有及时结合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

2.3 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调整慢

由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较晚, 并且大专体育院校缺乏对于现代学生体育素质的考察, 使得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在制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与20世纪的体育教学策略明显不同之处就是, 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体育教学的理念越来越先进, 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有了普遍的提升, 因此在对大专体育专业学习时,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目前的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足, 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改进和调整。

2.4 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适用窄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步入大学校园, 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的难度也骤然增加。学生对于体育专业学习的个性差异化越来越明显, 对于不同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越来越越多样化。国家对于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策略也做出相应的调整, 鼓励学生进行差异化体育专业发展, 对于专业运动员的培养模式, 也发生一定的改变, 不在仅仅进行全职培养模式。然而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 随着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 适用范围逐渐变窄, 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5 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监督缺

在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还发现, 一些大专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对于大专体育教学效果的考核并不是十分严格。由于缺乏配套的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监督部门, 主要是由大专体育教师进行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整体把握,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使得学习策略的监督过程缺失, 没能最大化发挥出学习策略的教学促进功能, 学习策略的改善过程出现脱节的现象。

3 解决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问题的有效策略

3.1 明确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

大专院校在制定和实施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时, 要充分利用学校内的优势资源以及对体育教学大纲的解读, 明确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首先, 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学习策略的制定要点就是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 良好的教学环境, 可以支撑教学目标按时按质完成。其次, 根据学习目标的重要程度, 建立层次化学习策略。教学目标有短期的, 有长期的, 有眼下的, 因此需要建立层次化学习策略。最后, 加强不同时期学习策略的实施验证并及时调整。

3.2 借助多媒体开展多彩教学

针对学习策略开展形式过于传统和单一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一方面, 对于大专体育专业理论以及课堂内可以完成的学习策略, 尽可能借助投影仪、幻灯片以及体育专业课程相关视频和录像的形式, 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体育教学模式, 使得大专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起来;另一方面, 对于一些课外实践的体育课程学习策略的实施, 结合人的认知规律等相关知识, 开发环环相扣的体育教学形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体育学习技能的稳步提升。

3.3 建立学习策略完善激励制

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之所以调整周期较长, 直接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对于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大专体育教师是学会学习策略的直接实施者, 对于学习策略的实施问题最为清晰, 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也会有较深的体会。因此, 可以通过建立学习策略完善的激励制度来激发大专体育教师对于学习策略实施的重视程度, 进而提高其学习策略实施以及改善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激励的方式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策略改善氛围, 便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3.4 求异存同实行差异化策略

体育教学大纲随着时代的改变也在不断的调整, 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 需要从学生的个性教学需求中求异存同, 将差异性进行归类, 进而制定适合更多不同特点学生的体育专业教学学习策略。第一, 建立学习策略的定制和实施体系。通过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平台的搭建, 缩短改进周期。第二, 提升学习策略制定人员的综合评估能力。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调研, 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策略。第三, 同时实施多套学习策略, 进而适应更多的学生。

3.5 完善学习策略实施的监管

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监管,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首先, 学校加强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考核。通过这种手段, 提升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其次, 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标准。学习策略在制定时, 需要考虑相应的验收指标, 进而推进监督工作的开展。最后, 成立专门的学习策略监督部门或教师团队。通过完善监管体系的基本要素, 使得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实施效果监督越来越规范。

4 结语

综上所述, 体育学习策略的好坏不仅影响学校峰体育教学质量, 对于学生的体育健身以及精神意志的影响也很大。该文通过对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具体分析, 提出的解决策略, 希望对于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体育运动作为国家全民健身的最有效方式和手段之一, 被国家大力提倡。对于体育教育, 大专专业体育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实现全民健身的最有效有段之一, 然而在体育专业学习中需要制定一定的学习策略,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进而取得很好的体育健身效果。一个好的学习策略可以让体育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文浅析了制定大专体育教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主要目的, 针对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教育学会,学习策略,大专体育,问题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杜伟超, 汪晓赞, 严志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与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 (5) :420-425.

[2]陈亚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16) :49-51.

[3]梁红梅, 韩永晨, 李金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19) :44-47.

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 篇8

关键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本原则;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46-2

0  引言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三方面内容,是当前各行各业党组织开展党政工作的重要依据。2016年2月,中央颁布了《关于全体党员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为各个基层党组织深化党内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企业要积极围绕“两学一做”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发展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党员干部认识,制定科学决策

党员干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决策者,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章党规的了解,严格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在思想和行动上实现与社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从而与时俱进,设计出更加科学、先进的竞争和发展方案,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1.2 有利于开展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政工人员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更加高效的开展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关键在于做好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只有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提高职工的团结发展能力,才能够为企业的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政工人员可以结合“两学一做”的具体内容,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氛围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文化氛围。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观,提升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整体素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通过民主化的工作方式,充分尊重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意见,增强党员干部和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挥党员干部对企业建设的促进作用,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2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原则

2.1 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将思想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党员在学习领悟的基础上,将所学内容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实现学而用、学而行。加强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让党员能够以自觉遵循党章,履行党员义务,积极主动的做好岗位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贡献力量。

2.2 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效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还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根据党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学习教育要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问题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融入实际工作当中,针对“不严不实”问题进行整改,纠正党员日常行为和工作中的不良作风,从而使得学习教育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提升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2.3 领导带头,以上率下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中,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党支部书记、党组织干部等的领导要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学习内容和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和培训。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到基层党员的学习交流中,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共同接受教育,从而调动党员学习积极性,推动学习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2.4 结合实际,分类指导

由于工作领域和工作职能的不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需要进行具体化、差异化的安排。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净化的主动性,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设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例如定期开展相关的学习例会、组织学习心得征文活动等。此外,对于离退休干部党员以及年老体弱的党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活动。

3  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效措施

3.1 增强学习教育意识

基层党组织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要切实增强四大意识:第一,强烈的政治意识,基层党组织领导要认识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带头学习党章党规,践行讲话精神,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党建热情;第二,正确的大局意识,基层党组织要从全局考虑,不断创新学习教育宣传理念和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切身利益出发,集合党建工作新要求,做好学习教育活动;第三,坚定的核心意识,现代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思想多元化、诉求多样化,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排除各种不良思想和舆论的干扰,坚定“两学一做”实质,做好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第四,科学的看齐意识,基层党组织要提高看齐意识,根据党中央的相关规范要求,加强对其他单位、组织优良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抓住典型案例,提升学习教育效果。

3.2 围绕专题学习讨论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党组织可以指定科学、规范的学习计划,进行专题学习讨论。采用“三会一课”的学习教育方式,党组织要每月组织党员进行1到2次的集中学习,每个季度至少组织1次专题学习讨论,讨论主题可以围绕相关的学习教育重点进行,例如“严守纪律,争做合格党员”、“求真务实,争当优秀党员”“学纪知规,争做尽责党员”“习近平告诫干部该敬畏什么”等。学习讨论要结合党员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动态进行,指导党员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党的建设事业中。同时,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学习教育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并定期对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检验,从而规范整个党组织内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风建设。此外,邀请党校教师、专家学者、讲师团成员、先进模范到基层一线党支部讲党课,也要邀请基层一线的优秀党员代表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讲党课,促进学习交流。

3.3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也要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提高学习教育工作的效率。针对党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关的党组织可以借助共产党员网以及远程教育平台,将党章党规和相关的重要讲话内容放到网络平台,并不断丰富学习资源,根据我国的政治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学习内容,从而做到与时俱进,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长远发展。此外,党组织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多媒体手段,建立学习平台,增加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吸引更多的党员参与到学习教育活动中,推动广大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坚定理想信念的新实践,提升学习系列讲话、统一思想行动的新成效。

3.4 兄弟单位,联创共建,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在各行各业中,党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各个部门党组织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根据国情和党建规律,加强党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创造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参 考 文 献

[1] 宗言.开展“两学一做”凝聚发展动力[J].新长征,2016,05:8-9.

[2] 李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J].理论与当代,2016,04:59-64.

[3] 丁春华.“两学一做”:新时期全面加强党建的号角[J].福州党校学报,2016,02:5-7.

[4] 余玲玲,张洁.浅谈政工干部“两学一做”思想意识践行[J].科技经济导刊,2016,13:169+143.

[5] 吴爱英.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J].人民论坛,2016,19:6-9.

上一篇:保健品月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高校女生社会性别教育略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