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07-15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共10篇)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1

来源:市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1-07-12

中共保康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李立学

今年4月份以来,保康县纪委监察局结合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组建9个工作专班分别由9名班子成员带队,对全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为其两个月的走访调查、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在督促各地各单位及时纠偏、认真整改的基础上,对突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以期有效服务领导决策。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各乡镇、县直各涉农部门上报的自查情况和县纪委监察局工作专班监督检查来看,近三年来,虽然我县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方面工作力度较大,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报冒领资金问题时有发生。惠农政策资金落实中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虚报冒领套取资金,如在落实“家电下乡”惠农政策中,我们通过对购买2台以上家电产品农户进行逐户核查,发现存在经销商和农户串通,虚报冒领、套取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的现象。在调查中职学生补助政策落实中,发现承担政策兑现的中职学校对提前退学、辍学、就业的学生不是及时主动上报名册申请减少资金拨付,而是故意隐瞒事实,截留财政划拨的补助款。在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中,原县劳动和就业保障局在2007年至2009年,采取重复申报参加培训人员的方式,套取就业培训补贴39450元(2010年已处理)。

(二)少数项目资金存在挪用现象。部分基层单位为发挥项目建设的综合效应,存在未经审批即自行调整项目资金用途的现象,如两峪乡、龙坪镇将个别村危房改造等部分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改变了资金用途。环保局在落实村庄连片整治项目政策时,未按要求实施项目,将上级下达的垃圾处理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资金,补助给农户用于开展庭院绿化。

(三)增加农民负担苗头亟待遏制。部分单位对农民负担问题重视不够,如在落实新农保政策中,县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县人社局不经公开招标,私自指定农民群众定点照相单位,从中收取赞助费,迫使定点照相单位及其委托照相单位(个人)将照相费用从过去的10元/人涨为15元/人,加重了群众负担,目前此案正在查处之中。

(四)非法占有侵民利问题依然存在。尽管我们近年来查处了一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侵犯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并进行了公开处理,但是仍有个别村干部心存侥幸非法占有惠农资金。如今年我们查处的某村支部书记刘某非法侵占案,刘某在为该村复员军人屈某代办申领优抚款手续时,将镇民政办核发给屈吉军的优抚存折据为已有,并于2008年元月至2011年元月先后取出现金1万余元供自己使用,刘某被给予留党察看两年之处分。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根因

(一)法纪观念不强,思想认识模糊。一些部门、单位在贯彻减轻群众负担、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各项规定中,思想上不重视,态度上不积极,行动上不能同上级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小团体思想占了上风,没有意识到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事关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甚至错误地认为,在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下,巧立名目多收点费和截留政策资金是给地方财政分忧解愁,为经济发展多渠道筹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旦查处,至多追究单位责任,不会追究个人责任。

(二)服务理念不浓,滥用手中职权。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党员干部,存在“官本位”思想,没有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到日常为基层群众服务之中,没有把工作职务和岗位当作服务群众的窗口,而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借助手中权力“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造成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甚至贪腐。

(三)财政保障不足,部门利益驱动。一是体制机制原因,在现行行政体制和财政分税体制下,尽管进行了多轮机构改革,减人减事减支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经费紧张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为了维持单位运转和保障职工工资福利,部分单位通过乱收费和截留政策资金增加收入。二是小团体利益作祟,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有的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制定政策只顾及局部和个人,没有从全局着想;有的为给自己出政绩,不切合实际地乱上项目、铺大摊子。三是满足违规开支的需要,乱收费和截留政策资金的收入除一部分纳入财政专户外,其余则入了单位“小金库”,用于单位接待费用、职工福利等支出。

(四)监管不够到位,惩戒教育不力。一是工作力度不强。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逐级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齐抓共管,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从实际工作看,工作力量仍显单薄,协调配合力度不够,监管层面狭窄。二是监督管理不力,现行管理部门都是本级政府的组成、直属部门,尽管在工作上有明确的分工和管辖范围,但由于违背政策乱收费或不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对象大多是其系统内二级单位或基层人民政府,对出现的问题一般仅限于提出整改建议,至于整改结果如何,群众是否满意,没有硬性规定。三是惩戒力度不够。很多情况下,当执纪执法机关查处部门乱收费和截留强农惠农政策资金问题时,就会出现诸如上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干预和说情、违纪违法单位恶意抵制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只对收费主体进行经济处罚,而很少对收费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更谈不上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导致管理部门不能严格依法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违纪违法者起不到惩治教育的作用。

三、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着力构建“不愿为”的自律机制。要以开展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岗位廉政教育、依法行政教育、典型激励教育、反面警示教育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地各单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群众观,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克服本位主义、小团体思想,提高以国家利益、群众利益为重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改变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真正使我们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入耳、入脑、入心,生根、开花、结果。

(二)加大纠偏查处力度,着力构建“不敢为”的惩治机制。一是深入开展明察暗访。纪检监察机关要组织工作专班,深入各地各单位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巡回式、拉网式明察暗访。要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纠风网络作用,随时就地发现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中的各种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二是督促问题整改到位。要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逐个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纠正,要督办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严格实行时间倒排、责任倒查、销号解决,确保情况查清弄明、问题彻底纠正、责任追究到位。三是严查违纪违规行为。及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从严给予党纪政纪处理;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要强化查办案件综合效应,对查处的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对同一部门或系统及其二级单位多次因不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被查处的,要作为典型案例公开处理,督导发案单位深挖根源,举一反三,并对其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

(三)加大制度建设力度,着力构建“不能为”的防范机制。要针对在拉网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创新科学管理强农惠农资金的制度体系,探索建立覆盖强农惠农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惠农政策资金公示制、惠农政策监督卡和惠农补贴发放“一卡通”制、惠农资金专户管理制、惠农资金备案制、惠农政策落实无差错双向承诺制、涉农部门配合协作管理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监督制、惠农资金县乡村三级监控制、惠农政策资金监管绩效考评制、惠农资金落实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规范运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形成事前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大监督”格局,为确保强农惠农资金资金安全、高效运作提供制度保障。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2

(一) 基本情况

武威市农民从2002年开始, 逐步享受到了退耕 (牧) 还林 (草) 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两免一补”、小麦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等共28项补贴补助, 补贴项目从开始的2项增加到了现在的28项, 年均增加4项, 补贴金额从开始的1307.2万元, 增加到了现在的44400万元, 年均增加7182万元, 年均增长549%。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力度不断加大, 标准不断提高, 规模不断扩大, 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几乎涵盖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各个方面。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给武威市农业和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效地促进了武威市农业的发展, 以及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二) 基本做法

武威市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中的基本做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2009年之前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都由各相关部门分头落实, 程序、要求、做法都不尽一致;二是对一些涉及面广, 农民群众普遍受惠的政策, 各相关部门都能按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 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集中人力贯彻落实;三是张榜公示, 落实到户到人;四是基本上都能做到收发分离, 两条腿走路;五是“卡、折”方式和现金方式并存, 以“卡、折”为主;六是2009年开始陆续都改革到了“一册明、一折统”支付方式, 实现了政策多头出、发放一个口, 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满意度。调研中农民群众普遍反映有了“一册明”就知道了党和国家对农民给了哪些政策, 我们从哪些方面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使“一册明”让我们明白了、清楚了原来我们享受着这么多国家的好政策。农民群众十分拥护“一册明、一折统”改革。

(三) 主要成效

强农惠农政策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政策设计的角度分析, 惠农是基础, 强农是方向, 目的是化解“三农”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合农业实际、农村情况和农民愿望, 政策的贯彻落实调动了农业生产积极性, 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增加了农民收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农惠农政策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两免一补”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教育负担;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大部分农民住院负担重的问题;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 也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生计问题;良种补贴提高了粮食生产良种覆盖率, 农机具补贴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 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二是强农惠农政策对农业生产影响深远。武威市的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农业生产性补贴总额达到近4.44亿元, 人均276.54元, 这些补贴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取向, 同时也减轻了农民因农资价格上涨造成的生产压力, 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种粮农民收入的保障作用。

(四) 落实层面存在的问题

从武威市的贯彻落实情况来看, 落实层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上, 由于政出多门, 要求不一, 存在着管理部门多、兑付环节多、滞留延压多和工作效率低、补贴透明度低、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由于宣传不到位, 工作欠扎实, 存在着农民拿了补贴不知道补的是什么, 不明白自己应该补多少, 不清楚补贴发放的相关政策, 影响了强农惠政策效果, 并且由于不清楚不明白导致对相关部门不信任、不放心。三是存在着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的不匹配, 各相关部门对自己执行的强农惠农政策认识比较到位, 对政策要求比较熟悉, 但到了乡镇一级就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 突出表现在你问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了没有, 回答一般都是落实了, 你问一项具体政策落实了没有, 回答一般都是还没有。

(五) 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

从武威市的执行情况来看, 目前强农惠农政策在政策面上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政策, 没法规。农民群众对政策调整的担忧突出, 群众形象地说上面能不能把各项补贴政策像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样固定下来, 给农民再吃上一个长久有效的定心丸, 以调动农民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带动农民投入, 带动农村消费。二是资金增长快规模小, 投入机制不完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窄, 力度小, 尚未形成稳定长效、不断增长的强农惠农投入机制, 未能有效带动农业对社会资金吸附能力的提升, 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对上级的依赖性强, 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欠账多, 资金缺口大, 难以适应城乡一体化格局发展的需要。三是种类多标准低, 能惠农难强农。尽管截至目前在武威市统一执行的强农惠农政策已达28项, 县区也都陆续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 实际执行的在30项之上, 但大多数都是标准偏低, 覆盖面偏窄, 带动作用较弱, 因此难以起到强农的作用。四是管理分散, 存在随意性。由于强农惠农政策涉及部门多, 部门的条条框框多, 在落实兑付环节表现的既乱又散, 部门执行的随意性较大, “越位”和“缺位”同时存在, 影响了强农惠农政策效应, 补贴资金的聚合效应也难以发挥。

二、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对策

(一) 理顺强农与惠农的关系

强农惠农政策实施以来, 从政治、经济、社会层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从基层落实情况来看, 对强农和惠农政策的界定尚不清楚, 因此, 在制定设计政策时, 应对强农政策和惠农政策做一个基本的界定:强农政策应侧重从增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设计, 着眼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惠农政策应侧重于让农民群众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着眼于保障农民群众生活, 提升农村生活水平。从实践看, 惠农是基础, 强农是方向, 应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梳理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进一步理顺强农惠农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

(二) 建立普惠与专项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从武威市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来看, 在操作上普遍存在着把强农政策当惠农政策执行, 把专项政策当普惠政策执行的情况, 这突出表现在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这项维护粮食安全的专项政策当成了普惠政策, 种不种粮都给补贴, 种不种地也都给补贴, 影响了直补政策效果, 但也说明群众呼唤普惠政策, 为了更好地发挥政策效果, 有必要从政策制定和设计层面区分普惠政策与专项政策, 使普惠政策更好地发挥保障农村民生的作用, 使专项政策更有效地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三) 建立补贴与激励相结合的政策机制

农业是弱势产业, 农民是弱势群体, 需要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 需要工业的反哺, 需要城市的帮扶,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在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推进农村社会发展, 激发农民积极性上, 要探索建立补贴与激励相结合的政策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强农惠农政策的效果, 最大限度地发挥补贴资金的效益, 引导带动各方面的投入, 形成强农惠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形成财政直补、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贴息代补等投入激励机制, 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使各项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使各项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中, 有效推动“三农”问题解决。

(四) 树立扶持特色与支持优势并重的政策理念

强农要有抓手, 惠农要有支点, 强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设计要突出针对性, 要带有预见性, 要形成多层次的政策体系, 要在扶持特色与支持优势上寻找突破, 尊重经济规律, 顺应自然规律, 体现发展规律, 重点支持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支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实施“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特色显明、优势突出”战略, 加快形成优势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基地, 提升专业合作组织水平,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实现“产量明显提高, 质量明显提升, 农民明显增收”目标。

(五) 建立强农惠农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发放通道

总结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经验, 改革补贴资金支付方式, 在不改变主管部门政策解释权、补贴对象认定权、补贴金额确定权、补贴程序核定权的前提下, 由财政部门将各类强农惠农补贴项目、标准、金额、领取时间、地点和方式, 以“一册明”通知到户, 以“一折统”发放到户, 建立起“明白、阳光、集中、直达”的补贴资金发放通道, 简化程序, 防止暗箱操作, 减少环节, 防止节外生枝, 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户到人。

◇作者信息:甘肃省武威市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张效功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3

一、对乡镇惠农资金的审计

如今,大部分地区在乡镇这一级改变了以往造册发现金的惠民资金兑付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惠民资金发放系统(俗称“涉农补贴内网”),运作方式是由乡镇涉农职能部门报送农户信息到镇财政所,再由镇财政所将这些信息录入到系统,确认无误后由上级一次性通过资金发放系统直接将各项惠民资金兑付到农户所持的账号上。这种方式减少了以往容易出现的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给与之相关的审计工作带来了“难题”,首先,基层的审计工作基本停留在“看账本、看票据、看资料”的“三看”水平,而以上述方式统一发放惠农资金后,乡镇财政所一般只在系统上操作,不设配套的账票,对这部分资金的审计逐渐演变成简单看汇总表,无法核查其中的科学性、合理性,甚至连真实性也难以核实,无法洞悉其中的问题;其次,基层审计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审计人员承担的工作量很大,审计方法方式相对落后,对这种电子化资金运行模式显得不太适应;最后,技术力量薄弱,投入不足,对通过系统来运行的资金无法跟踪审计,资源不能共享,落实审计困难重重。

要改善上述“审计困境”:一是与时俱进,确保审计工作在思路、技术、方法方式上不落后于审计对象,大力推动审计工作的创新,改变以往落后的工作方式,在新的工作模式下发掘工作方法,确保能及时发现资金在合法合规性及科学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及时吸收和培养技术人才和业务能手,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适当向基层倾斜,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术业有专攻的审计队伍;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技术投入,并适当探索与第三方(尤其是科技创新型公司)加强技术合作,把基层审计工作逐步引向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二、对农村项目资金的审计

为发展好乡村经济,富裕广大农民,国家近年来扶持了一大批致富项目,对农村注入了大量的项目发展资金,可很多地方对这些项目资金的审计却有明显的短板,体现在重资金经实效,看重资金的手续、票据,疏忽于项目的实际效益,没有把审计工作从资金监督提升到国家治理层面。

审计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改变思路,把对项目资金的审计重点由事后审计改为事前、事中、事后并重,在资金运行的开始阶段,审计部门就应该加入到项目科学性、可行性的论证当中,从审计角度提出意见,坚决杜绝中看中听不中用的项目,为国家节省资金;二是提高审计部门的话语权,审计部门的作用不应只体现在“事后”处罚,应当适当参与到项目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不应把自身工作局限对财务收支的审计,而应该把项目和有关政策能否最终落实作为重点;三是审计部门应出重拳“打假”,一些地区以上马项目为名,行套取资金之实,往往在票据的合法合规性上无懈可击,但是多数项目都最终“流产”,无人关注实际落实情况,资金浪费巨大,项目却不了了之,而审计部门由于相应的手段不完善,体制不健全,对于这种行为不能及时获取线索,对于变相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的行为无法及时发现。凡此种种,需要重新审视基层审计工作,建立一套与基层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促使项目资金到基层能用的真、用的实、用的有效益。

三、对基层工程资金的审计

农村地区的工程建设往往由村集体包揽,主要集中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很多地方的实际情况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有资质的工程承包方,这些工程一般由村干部主导,镇一级部门负责监督,这样的运作方式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对后续管理和维护也无法有效监管。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的困难是:基层工程资金运行本身不规范,手续混乱,没有相关资质,该履行的手续受制于农村实际条件变相凑合,票据混乱,管理粗枝大叶;很难甄别工程的真实性,比如有的村上开展路桥工程,最后审计时就是一堆票据,由于工程多,审计人员不足,逐一到实地查看工程显得力不从心,实地查看时审计工作者也只能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指哪看哪”,个别地方甚至一条路一座桥就能应付好几年的“实地查看”;相关财务规定不符合基层实际。要加强对基层工程资金的审计,审计部门要从上述问题入手,与镇上、村上一道,不断完善工程资金在农村基层的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审计对象的計划、资源投入、组织实施、效果评价、政策调整各个环节;要学会运用新的思路破解难题,比如在工程的真实性甄别上,可以大胆尝试与第三方合作,探索利用卫星高分辨率对地成像技术来监测工程的实际开展情况,也可以通过畅通各种举报渠道来掌握工程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假大空工程;要与基层上下联动,充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协助完善有关财务规定,避免审计上的规定与底层实际“两张皮”而使审计工作无法开展。

四、对村级财务的审计

目前很多县市对乡镇一级的财务审计比较重视,对村一级的财务审计往往失之于松,村级财务在实际运行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村级财务审计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财务制度有待改进,一些规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运行也不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财会水平,使得村上财务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对村上的审计无从下手;二是审计部门指导相关部门对村级财务审计的力度有待提高,要杜绝“人情审计”,不能因为基层有现实困难,就放松要求,降低审计质量,相反应迎难而上,不断督促其改进。

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对于完善村级财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能否合法、规范、有效地推进国家出台的农村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在基层“落地生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部门应该以更强的工作力度,超常规的工作思路,摸索路子,探求新方法,依法持续推动村级财务审计:一是参与改进村级财务制度,使之更加适合基层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便于高效地审计,切实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规范贡献力量;二是指导参与改进村级工作机制,建立与财务规范相配套的流程,把村级财务头绪捋清,做到审计部门对辖区内村级财务底子清情况明;三是强化审计部门内部监督,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培养审计人员克服基层困难的勇气和思想觉悟,以更强的责任意识,切实保质保量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报告 篇4

落实情况的汇报

县政府办:

根据你办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近年来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落实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农惠农补贴落实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为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我县根据省州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中央、省、州有关强农惠农补贴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牧业的增效、农牧民增收,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村的落后面貌。

(一)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落实情况

2006—2008三年上级下达我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为4050519.84 元。其中:粮食直补459946.37元,农资综合直补3590573.47元。将资金全部拨付到12个乡镇。各乡镇按照每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张榜公示后,大部分乡以现金形式已发放到户。各别乡(镇)以一卡通”

或一折通”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户。

(二)农机具购臵补贴落实情况

从2004年起国家出台了对农民购臵农机具的补贴政策,我县从2007年起实施,两年我县购臵农机具5大类10 种156台(件),补贴区域覆盖8个乡镇,受益农户142户,共完成补贴资金28.96万元。占下达计划35万元的96.53%,(三)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落实情况

为了对能繁母猪养殖户尽快落实到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能繁母猪养殖的积极性。我局根据甘财农(2007)139号文件精神,将上级下达我县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8.4万元(中央补助13.8万元、省财政补助4.6万元)和县级配套的4.6万元,共计23万元,对我县的4600头能繁母猪直接补贴,在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开透明、据实补贴、直补农民的原则,对折合后能繁母猪数量、补贴的金额进行了张榜公布无异议后,把所有资金按比例(每头不低于50元标准)分别拨付给各乡(镇),各乡(镇)按“特事特办”的原则,由乡、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干部、村级防疫员一起把现金发放到农民养殖户手中。并积极动员农民能繁母猪养殖户参加应保的能繁母猪,截至2008年10月30日已报案66起,已理赔66起67头,已理赔金额共计31600元。对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退耕还林(草)补助落实情况

自2000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此项工程共涉及11个乡(镇),39个行政村,230个自然村的4221户24655人。共到位粮食360万公斤,已通过粮食部门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2000-2006年共到位教育医疗补助资金162.7万元;2003-2006年到位粮食折现资金710.18万元。

二、主要的做法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2008]1号)精神,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上的要求,积极稳妥的完成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低保等各项发放工作任务。在惠农财政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完善工作机制。为了切实把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不折不扣的执行到位,对每一项补贴工作早安排,早署,并要求各级政府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真正作为民心工程,阳光工程来抓,并把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部门、单位考核内容量化来抓。

(二)宣传政策,了解民意,落实政策。从2006年起,我县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利用镇,村、组三级干部集中的机会,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使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干群思想认识一致,政策落实顺利到位。目前,全

县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补贴、扶贫救济等强农惠农补贴资金落到实处。

(三)调查摸底,建立农户基本信息库。我们与各乡镇做好补贴发放前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建立了农户信息资料库,为发放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各项工作监督的重要举措。通过7天的公示,使农民补贴发放工作更具透明度,更加科学、合理,确保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五)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补贴落实到户。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六)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防止违法违纪行为,我们通过健全机制,加强监管,规范政府行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惠农资金县级统发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部门加大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力度,及时查处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并主动深入农户询问补贴发放情况,对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纪检监察部门,并责令改正,确保国家的惠农资金全面落实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一折(卡)通”难以实现。由于我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惠农“一折通”发放新机制难以实现。

1、补贴量小,按“一折(卡)通”领取费用高。

2、行政运行成本高,费用支出大,乡镇信用社不愿意代理,并且有些乡镇还未设立信贷金融机构(信用社)。

3、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使县乡财政与代理信用社之间的各项惠农资金下拨、信息上传等信息不畅。从而也造成“一折通”难以实现。

(二)土地流转监管不到位,信息不公开,导致补贴资金与土地实有亩数个别有误差。农户间土地流转私下商定,使各乡镇对土地流转难以监管,必然导致补贴难以按标准发放,分配不公等现象。

(三)由于我县的能繁母猪养殖大多以散养为主,导致发放直补和参保理赔工作量大,运作成本高。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费难以收缴。并且农牧民群众对参保的能繁母猪报案意识不强,有的甚至发案一个月后才报案,导致养殖户与保险公司发生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四)退耕还林(草)补贴落实中,由于农林部门的监管工作不到位,林、粮间作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成活率低、保存率低,使得有些乡镇不能通过省、州验收,从而出现资

金缓拨退补现象发生。

四、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在我县难以实现“一折(卡)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被各乡镇挤占、挪用现象发生,使各项惠农补贴落实到村、到户,建议今后政府出面、社会市场搭建平台,使农村信用联社发挥职能,每个自然村在各乡镇信用社设立农民补贴专户,由村上再将资金发放到户,并上报领取资金的签名册。

(二)加快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推行电子政务,加大对乡镇的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实现每个乡镇都通网络的目标。

(三)加快生猪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目前,我县生猪养殖都是以散养为主,形成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很少,对散养户进行补贴和保险导致工作量大面广,行政成本高,并且生猪出栏少、对调节市场供求影响不大。针对当前正处于生猪产品价格上升的调整时期,我县应加强对小规模养殖户的引导扶持力度,将能繁母猪直补和保险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已形成规模的养殖户,使其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从而加快转变生猪饲养方式。

(四)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由于我县部分乡镇还没有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直补资金难以实现“一折(卡)”。建议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实现

“一折(卡)”服务。

(五)减少发放环节,提高发放效益。凡需实行社会化发放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均实行县级统发,对各项惠农资金不再拨付主管部门或乡镇财政层层划转,减少发放环节,实行“财政——银行——个人”发放模式,有效防止资金被滞留、挤占、挪用和抵扣。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5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有关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及时发现和纠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对全县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的紧急通知》(合政办电发﹝2010)41号)的要求,我们对2007年以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组织开展全乡农民负担大检查,积极督促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针对农业税取消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我们及时调整农民负担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以前对农业税及附加税征收的监管转向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从以前对乡镇干部乱收费的监管转向强化部门责任制的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执行和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积极督促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我们对全乡农业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采取听汇报、走村入户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每个村重点选择2-3个组,每个组选择5-10户,共160户进行了入户调查。7月份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有关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及时发现和纠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对全县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的紧急通知》(合政办发电﹝2010)41号)的要求,精心部署,对我乡强农惠农各项补贴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实物发放情况采取不打招呼,直接入户,进行微服私访,尤其对资金到位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抽查。经检查,全乡2007年农民享受的粮食直补等17项强农惠农补贴总额达30706695.58元,农民户均享受7274.95元,农民人均受惠1632.3元。没有发现贪污挪用现象,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惠,比较满意。同时我们还对2010年的各项补贴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2010年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贴已有10项补贴资金428.3万元落实到位。

二、采取有力措施,明确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难度较大,为此,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明显成效。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过程中,开展了一次党在农村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各级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乡直有关部门与各村加强组织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采取有力措施,明确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各项强惠农政策。

1、粮食直补资金

2007年以来县上下达我乡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078509元已全部兑付给农民。在兑付时,通过财政设立的“惠农补贴资金专户”,将资金拨付给信用社,以一户一折的形式进行发放。

2、良种补贴

国家为了推广良种,增加单产,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改善粮食品质,提高粮食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满足国内对优质粮食品种的需要,制定良种补贴政策。我乡2009年被国家列入优质专用小麦和玉米良种补贴范围,按照每亩10元的补贴标准在全乡12个村组织实施,由县农牧局负责审核后,于今年3月份资金到位246000元,我们通过“一折统,明白册”直接发放给农户。

3、退耕还林

板桥乡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至2006年底,8年中共完成退耕工程任务2.57万亩,其中:退耕还草269亩。2007年兑现补助资金4073392元,2008年兑现3527038元,2009年兑现2578048元,共10015294元都通过信用社以存折的形式发放到农户手中,其中,2008年暂缓兑现33712元,2009年暂缓兑现129472元,待补植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发放到农户手中。

4、公益林补助资金

2007年我乡被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37587亩,其中农户16650亩,集体20937亩,每年拨付我乡重点公益林补助资金100024元,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

5、计生干部报酬等 2007年以来,我乡先后兑现行生干部报酬118080元,计生“两户”补助资金108560元,奖励扶助现特别扶助金58340元,特困救助金2000元,也已全部通过惠农资金一折统发放到农户手中。

6、民政资金

2007年以来,我们已先后发放临时救助金1105500元,五保供养金295940元,农村低保金5895112元,灾民建房补助金3324557元,大病救助金414300元,也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

7、住宿生生活补助

国家确定的“两免一补”优惠政策,2009年春秋季学生住宿生生活补助金332500元,2010年春季学生住宿生生活补助金256625元,都已通过惠农资金一折统发放到农户手中。

8、家电下乡和摩托车汽车下乡

2009年县财政先后下拨付我乡家电下乡和摩托车汽车下乡资金76000元,兑现56660.29元,结余19339.91元结转至2010,今年县财政下家电下乡和摩托车汽车下乡资金110000元,共129339.91元,兑付农户118872.27元,至2010年9月1日结余10467.44元。

三、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建立强农惠农政策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我乡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层层列入各村和乡直有关单位目标考核中,使此项工作责任明确,主要领导亲自督促,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工作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广泛宣传,普及政策。为了让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我们通过广播、电视、印发各类宣传品、张贴标语、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向农户开展政策普及活动,确保将中央和省、市的强农惠农精神和政策原原本本传达给农民,将政策的执行与操作公开化、透明化。省市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们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动员,学习财政惠农补贴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实施的范围和内容等,并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张贴标语136条,悬挂横幅5条,散发《一封信》5000份。同时对所抽调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和掌握信息采集、《明白册》编制、填发等相关业务知识和工作要求,切实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群众对“一册”看得懂,对“一折”会使用,使这项改革的政策、程序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为改革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建立台帐,及时发放。各村认真做好惠农政策的落实和补贴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建立了补贴资金分配明细表、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等台帐,做到早计划、早安排。在各项资金到位后,准确及时地发放到农户手中,并指定专人负责各类补贴项目资金的审核和管理工作,确保无超报、漏报与错报行为,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抵扣和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4、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一是实行项目公示制度。给农民兑付补贴实行村级公示制度,将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事项张榜公示,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对涉农补贴资金采用“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三是对种粮农民兑付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一折统”形式,一次性发放到农户手中。四是严格办事程序,规范操作行为,使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按照《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要求,我们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由乡镇府统一印制《农户基本信息采集表》,由各包村领导负责,乡村干部紧密配合,进村入户,以自然户为单位上门采集农户的基本信息,并进行仔细的核对审核后,组织人员进行了集中统一填写《明白册》,在板桥信用社开设“财政惠农资金专户”账户。与信用社衔接后,财政惠农资金发放存折仍沿用2008粮食直补专用存折,在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时由信用社负责加盖“惠农资金专用”条形章。农户凭明白册和身份证及惠农资金专用存折直接到信用社领取。

5、科学运作,规范管理。加强了综合补贴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将2008年种粮农民基本信息变化情况、村级公示表的执行情况、补贴资金的分户计算、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的生成以及向金融部门提供分户数据等在内的各项工作,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进行,提高了运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制定实施了项目资金公开、公示、资金兑付“一卡通”、专项资金报账、民主理财小组汇签等多项制度,明确了项目、资金的申请、审批、使用、拨付程序,基本上做到了用制度管钱、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保证了强农惠农专项补贴顺利实施。

6、加强监督,用好资金。深入开展一系列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一是检查项目申报立项情况,是否存在虚报项目,套取专项资金的问题;二是检查资金拨付情况,配套资金是否到位,有无滞拨、欠拨资金等问题;三是检查有无贪污、截留、挪用、挤占、浪费专项资金以及违规报销其他费用等问题;四是检查项目建设工程招标、施工、监理、验收是否符合规定;五是检查项目实施效果,是否存在违背农民意愿,脱离实际的问题。如皋兰县制定下发了《皋兰县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办法》,成立了财经监督检查局,每年对国家、省市财政专项及大额资金进行跟踪审计。同时,按照财务制度规定,积极落实专项补贴资金设专户、建专帐、确定专人负责的“三专”制度。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资金由于数额有限,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影响了补贴效益的发挥。另外由于农机购臵补贴款直接拨付到农机企业,而农机企业和农机具补贴品种是由省上指定的,购机农户反映选择余地较小。

2、由于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农民的种粮成本大幅度增加,国家的部分强农惠农补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抵消,致使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效应大大减弱,农民实际从中得到的实惠很少。

3、此项工作涉及面广、量大,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此项工作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项目开展难度大,而且有些项目需要配套资金,县级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落实。

4、强农惠农专项补贴资金由市、县财政下拨,市、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办公室监管,监管体制不顺,工作衔接不够。

五、意见与建议

1、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资金由于数额有限,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影响了补贴效益的发挥。另外由于农机购臵补贴款直接拨付到农机企业,而农机企业和农机具补贴品种是由省上指定的,购机农户反映选择余地较小。

2、有些项目需要配套资金,一些县级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很难保证,影响了中央和省上强农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希望省上在争取中央各项补贴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补贴力度。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6

关于成立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

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党支部、村(居)委会及各站所: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决定成立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 长:倪志华

副组长:杨春华、熊小舟

成 员:全体班子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农村土地政策和农民负担普查协调组;涉农资金普查协调组;综合协调组;涉农资金检查落实协调组。办公室:

主 任:张旭明

副主任:曾召然

成 员:胡强、葛细春、邹杰伟、万桂红、熊琦、刘斌华、邱良喜、谢国春、任耀祖、徐海良、朱圣和、万辉煌、于自平、徐思安、熊小芬、苗焱华、吴惠英、黄庆英、胡辉云

具体职责: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全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日常工作,起草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关文件、材料,督促协调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农村土地政策和农民负担督查协调组:

组 长:杨国兵

成 员:徐海良、胡强、谢国春、任耀祖

具体职责:根据《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负责全镇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培训;按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具体组织协调全镇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和农民负担监督检查等工作;每个阶段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涉农资金督查协调组:

组 长:曾召然

成 员:葛细春、邹杰伟、万桂红、朱圣和、万辉煌、熊琦、刘斌华

具体职责:负责全镇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培训;按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具体组织协调全镇涉农资金管理使

用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每个阶段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综合协调组:

组 长:熊小舟

副组长:张旭明、曾召然、王军、罗晓峰

成 员:熊小芬、苗焱华、胡辉云、吴惠英、黄庆英

具体职责:负责全镇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研究和宣传、情况综合以及对违规违纪问题的督促查处等工作;协调农村土地政策和农民负担督查协调组及涉农资金督查协调组的监督检查工作。

涉农资金检查落实协调组:

组 长:钟泰

副组长:熊豪、熊拥军、刘素琴

成 员:源汊与蛟湄办事处的全体镇干部

具体职责:负责全镇各村(居)委会涉农资金是否落实,是否发放到群众手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报告领导小组,并提出下一步应改正的建议。

中共拖船镇委员会

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篇7

首先非常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根据检查要求将我区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个汇报:

省、市召开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以下简称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我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按照会议要求,先后召开了全区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推进动员大会、自查自纠阶段工作布置会,传达了省、市会议相关精神。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区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办副主任朱强任组长,区委农工办副主任张爱祥、区发改委副主任茅慧丽、区财政局副局长曹龙斌、区教育局副局长马x斌等12名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对我区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力地推动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农财科负责全区专项清理和检查的具体工作,做到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确保自查自纠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突出重点,认真自查

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崇川区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内容,从政策法规、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入手,对20xx-20xx年强农惠农项目逐一梳理,认真自查。本次自查共梳理了4类23各项目,共投入资金65098.6万元,其中本级安排60480万元,省以上补助3144.04万元,市补助1474.63万元。具体项目情况如下:

(一)农民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我区农民补贴资金主要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对农民补贴资金我区做到:一是按规定分类x专户。x有粮食直补资金专户(核算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 )、家电汽车摩托车特色资金专户、农业保险补贴专户;二是按要求及时发放补贴。1、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我区都能按省市要求的时间节点,提前将补贴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户手中。07-我区发放粮食直补101.54万元(36、33.43、09年32.11),农资综合补贴393.73万元(07年81万、08年160.08、09年152.65),良种补贴83.5万元(07年14.67、08年38.96、09年29.87)。2、我区为主城区,家电下乡工作面广量大,截止20xx年底,全区共登记备案网点134家,83家与财政所签订代审垫付协议书,全面实行了“网点代审垫,付街道集中转补”的操作模式。09年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0713件,销售金额9359.62万元,累计兑付补贴资金975.6万元.兑付率达97.09%。汽车摩托车下乡全年共发放补贴40.82万元,全年没有发生一次农户投诉现象,家电、汽车下乡各项政策得到了很好地贯彻落实。09年12月底省补贴我区家电下乡资金1296.7万元,补贴汽车摩托车资金63.36万元.两项资金09年底结存343.64万元。3、农业保险。根据《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保险试点的通知》精神,我区07-09年为农业保险试点地区,07-09年参保试点的品种有水稻、小麦、油菜、能繁母和奶牛五项,其中参保水稻面积41969.78亩(07年17732.85亩、08年16602.48亩、09年7634.45亩),参保小麦面积12302.44亩(08年6292.45亩、09年6009.99亩),参保油菜面积12369.34亩(09年12369.34亩),参保能繁母猪369头(07年180头、08年80头、09年109头),参保奶牛159头(08年77头、09年82头),以上参保项目的参保率都达到100%。由于我区耕地面积少,农户种植面积小的实际情况,保费除市以上财政给予补贴外,其余全部区财政给予补贴,确保了农业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遵守制度,规范操作。我区按规定做到补贴资金公示制、电话回访制、定期抽查制。粮食直补、农资补贴及良种补贴按村民小组进行张榜公示,不少于7天;家电下乡补贴,街道对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农户电话回访率不得低于20%,防止骗补。区财政和商务局定期对网点进行抽查,不合格或有骗补嫌疑的,责令整改,整改不过关的就取消其网点资格。

(二)20xx-20xx年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x设投入情况

我区农业和基础设施x设主要有:农桥x设、农路x设、农村小型泵站x设。07-09年我区在狼山、观音山两地区x设农桥16座(07年2座、08年9座、09年5座),总投资184万元,其中省补助91.4万元,市补助54.8万元,区配套37.8万元。07-09年在观音山x设农路45.75公里(07年12.5公里、08年33.6公里),投资额为787.06万元,市区按1:1比例负担。我区09年对观音山地区87座小型泵站进行了更新改造,计划投资746万元,市区按1:1比例负担。上述项目都是由街道为主进行实施,农经局负责技术指导,财政局负责资金拨付和管理,纪检、发改委及审计部门参与监督管理。项目资金实行区级报账制管理。农桥、农路这两项工程竣工后,项目区的农民群众得到了很大的方便,近郊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

(三)农村社会事业投入情况

我区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主要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村低保、农村河道整治、农村义务教育等投入。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是我区20xx年开始推行的一项惠民政策,09年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07、08年我区共投入1013万元,其中省补助11万, 07年新型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为人均66元,08年为人均128元,由区街两级各负担50%,参保农民交20元参合基金,区奖励20元门诊代币券。两年参保达7.27万人次。2、农村低保,07-08年支出569.8万元,其中省市补助27.8万元,本级安排542万元,目前我区农村低保已经与城市低保全面并轨标准为340元每人每月,另发放实物补贴30元每人每月。截止09年底农村低保人数为816人。3、河道整治,我区08、09年对观音山、狼山两地区29个村189条河道进行整治,计划总投资1850.8万元,其中市已补助569.8万元,区配套1048.万元。目前189条河已全部完工,使河道所在村河流畅通,水质变清,受到当地老百姓一致好评。 4、农村义务教育,目前我区农村学校有观音山镇的观河中学、八一中学、八一小学和狼山镇的五山小学等四所学校,07-09年区本级共安排教育经费13084万元,省市补助113万元,我区已经在20xx年全面实施了“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这三年中我区不仅解决了农村教职工的购房补贴、绩效工资改革等刚性支出,还对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对初中校舍进行了改扩x、五山小学操场扩x),20xx年全区高分通过省教育评估院对我区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验收。

(四)其他重点专项资金

1、新增x设用地使用费。20xx-20xx年省返还我区新增x设用地使用费7848万元(07年1899万元、08年2778万元、09年3171万元),指标全部到我区,07、08年返还款已进支农资金专户,08年我区以观音山街道为实施主体,通过“观音山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和农田保护”项目,向省申报了07年省级返还新增x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由于我区为主城区,城市化推进不断加快,观音山街道将面临大规模拆迁,07年项目未能实施,08、09年没有申报项目,3年的资金未挪作他用,全部结存在支农资金专户。

2、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20xx-20xx年我区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447万元(07年647万元、08年90万元、09年71万元),此项收入也因我区为主城区,没有项目,未能实施,资金未作他用。

3、被征地农民补偿费。我区07-09年被征地农民补偿费执行的是通政发【20xx】10号文件,三年收取费用34339万元(07年14913万元、08年11949万元、09年7477万元)。从执行10号文件至09年12月底,全区共安置失地农民26233人,其中:观音山模拟10号文件封闭运作的1639人,文峰街道平均分配的1618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的22976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的22976人中:按月领取的5560人,一次性领取的`17416人,一次性领取占比75%,将来风险比较大。

4、其他项目。农村文化以奖代补专项为34.6万元,该项目是我区07、08年安排的送戏下乡、农家书屋等专项经费。高效设施农(渔)业415.6万元,为省、市、区投资的10个农业项目,该项目大都已完工验收。其他农业项目579万元,为省、市补助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贴息、农业三项工程等12个项目。现代农业园区x设50万元,该项目是农工局对观音山街道农业园区土地流转的补助。另安排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23万元。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8

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近年来我乡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强农惠农政策,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各项经济快速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为进一步做好纠风工作,为辖区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根据县纪委监察局 《对全县强农惠农政策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情况开展调研》的通知,结合我乡实际,2009年以来各项强农惠农直补和专项资金管理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惠农政策的施行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稳定大局,为了把工作做实做好,我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工作责任制。为保证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明确财政所、民政办、合管办负责将补贴面积、人口的核实与补贴资金的管理、指导,以及规范补贴资金的操作程序等等。

二是强化宣传、广泛发动。召开各项工作会议,传达通知精神制订实施方案。利用广播、宣传单、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各项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三是强化规范操作,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粮食直补与退耕还林工程钱粮补助工作均严格按照“农户申报→联合社核实并登记造册→公示”的程序规范操作,及时高效完成各阶段任务。

四是强化监督检查,保证规范操作。为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办事处不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纠正,对农民反映联合社干部弄虚作假的问题,联合纪委部门联合调查,确保查清查实,保证了国家各项惠农政策逐一落到实处。

二、2009年以来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按照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熟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其资金拨付程序和管理使用规定,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2009年以来涉及强农惠农资金如下:

(一)、2009至2011农村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1、2009年我乡农村低保对象共242户718人,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69人,患病卧床不起一年的人132人,无劳动能力的117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155人,以上四类人员共为473人,其他贫困人口为245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共计492580元。2、2010年我乡农村低保对象共307户821人,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60人,患病卧床不起一年的人156人,无劳动能力的115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210人,以上四类人员共为541人,其他贫困人口为280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共计465840元。3、2011年我乡农村低保对象共293户821人,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43人,患病卧床不起一年的人190人,无劳动能力的128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180人,以上四类人员共为541人,其他贫困人口为280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共计465840元。

(二)、2009至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基本情况 1、2009年我乡危房户共40户,其中重点优抚对象5户,残疾户8户,农村低保户17户,危房户10户。每户省级补助16000元,县级补助3200元,其余为农户自筹,资金不等。2、2010年我乡危房户共141户,其中重点优抚对象5户,残疾户2户,五保户3户,农村低保户33户,危房户40,户重灾户58户。补助资金不等。3、2011年我乡危房户共312户,其中重点优抚对象2户,残疾户8户,五保户2户,农村低保户58户,危房户242户。补助资金不等。

(三)、2010年胡思洞村66户为奖励性住房,其中低保户2户,困难户64户。

三、2012年专项资金管理落实情况 2012年波航乡共转入各项惠农资金1421164.29元。

(一)2012年4月2日县财政转来2011年粮种补贴11700元,此款已于2012年4月9日全部转付到纳隆等七个村农户家庭账户上。

(二)2012年4月2日县财政转来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资金计186500元,此款于4月23日全部转付到除胡思洞村外12个村373户农户家庭账户上。

(三)2012年4月县财政转来草改款83966.54元,于2012年4月29日全部转付到13个村2167户农户家庭账户上。

(四)2012年4月10日县财政转来退耕还林款454333元,于2012年5月1日全部转付到除泉尔村外其他12个村1932户农户家庭账户内。

(五)2012年4月县财政转来粮食直补款684664.75元,于2012年5月5日全部转付到全乡13个村农户家庭账户内。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和作用发挥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时解决不及时、不彻底。二是协调配合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波航乡人民政府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9

中共西营镇委员会 西营镇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自查自纠情况的报告

区惠农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集中整治活动会议精神和《凉州区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凉办发[2011]149号),根据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自查自纠的紧急通知》(凉办发[2011]156号)文件精神,我镇从7月下旬开始对全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集中开展了自查自纠和集中整治,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问题的集中解决和整改情况 按照《西营镇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从7月26日开始对我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清理、梳理,并进行了整改。一是整改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不公开、不公示、不公平的问题。镇属有关站所、村组重新如实公开公示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享受范围、标准和审批程序等内容,惠农政策受益对象,特别是农村低保、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政策受益对象按照“四议两公开”、“三级公开、三榜定案”的程序或民主评议小组进行公开评议。对全镇享受低保的1874人进行了重新评定,同时收回了以往发放的低保证,待重新评定合格后予以发放。专门抽调人员对2009年、2010年全镇448户危旧房改造户进行了入户核查,核查率达100%,经核查448户危旧房改造户享受的补助资金以一折统形式按标准足额发放到户,无挤占、挪用、截留、冒领补助资金的现象发生。二是整改了“一册明、一折统”运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针对 “一册明、一折统”运行不规范、填写不规范的问题,我镇组织镇村干部认真清理明白册,补充填写完善了明白册的各项内容,坚决通过“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将惠农补贴发放到户,杜绝村组干部代领统发和以现金形式发放。三是整改了惠农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我镇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资金发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严格资金发放程序和相关的细节管理制度。惠农资金实行专户核算,专人管理,封闭运行。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都采用“一折统”方式发放,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切实把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使党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2011年以“一册明、一折统”形式发放各项惠农资金 563.19万元。四是整改了强农惠农政策知晓率不高,宣传教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针对强农惠农政策知晓率不高,宣传教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我镇突出了阵地宣传,达到宣传栏、公示栏“一村一栏、一组一板”和惠农政策宣传手册户均一册,全面覆盖。利用各种手段将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率达到100%,农户对强农惠农政策的知晓率已达到98%以上。全镇共设立惠农政策宣传栏、公示栏33个,书写墙体标语16条,大型彩色喷绘宣传栏1副,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份信”、惠农宣传手册等资料17000多份,出黑板报16期,并建立了西营镇惠农信息服务平台。五是整改了基础档案不完善的问题。镇上按上级统一要求在镇、村、组建立了惠农档案,对所有落实的惠农政策项目、享受对象的原始信息资料和个人申请、集体研究、群众评议记录及张榜公示的备案资料要统一归档。对农户基本信息、各类补贴的政策、依据、项目、标准、发放金额、时间和经办人等内容录入要全面、准确真实。六是规范了惠农服务厅的运行。为进一步方便群众,提高惠农工作效率、提升惠农服务水平,我镇选择在镇街道中心的门面设立了面积为86㎡的惠农服务厅。西营镇惠农服务厅的建立是西营镇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个具体展现。自惠农服务厅建立以来,针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设施不完善、人员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我镇及时研究整改,投入资金购置各种办公设施改善了办公条件,从财政所、民政办、计生办等站所抽调4名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工作人员进驻惠农服务厅,同时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将职能职责、服务项目、政策法规、工作流程等全部公布上墙,并设立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情况

在自查自纠和集中整改的基础上,我镇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集中整治活动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健全完善了领导机制、资金运行管理机制、监督检查机制、责任追究考核机制。从政策管理、资金分配、发放程序、干部政绩考核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保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一系列工作制度、措施和办法,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规范透明、简化程序、方便群众的惠农政策落实机制,确保中央和省、市、区各项惠农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三、组织领导及运行情况。

一是建立了镇村惠农领导机构。为确保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我镇及时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相关镇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西营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成员各负其责。镇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重点发挥惠农政策落实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靠实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同时各村也成立了惠农政策落实领导小组,建立了村一级民主评议小组,明确规定了村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镇上与各村签订了《西营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责任书》。目前镇村惠农领导机构运行正常。

二是认真开展了“七个一”为内容的宣传活动。根据区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集中整治活动会议精神,我镇制定了《西营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于7月30日召开了镇村干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于7月31日组织了镇村组干部开展集中培训,确保政策熟悉、程序严密、制度落实、服务优质高效。同时加大了对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围绕让农民群众达到“四个明白”的宣传目标,开展以“七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镇村开辟了专门的宣传栏、黑板报、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力求做到“政策不漏一项,宣传不漏一户”的目标,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到位。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 篇10

2.推动政策落实机制创新。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创新农业补贴方式,促进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鼓励补贴与生产挂钩,有条件的地方与生态资源保护挂钩。

4.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推动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3.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推动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配合适时启动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加强生产监测和形势预判,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4.提升渔业发展水平。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新创建500个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启动健康养殖示范县(场)创建活动。

8.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探索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扩大登记试点范围。

9.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开展家庭农场统计监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制定扶持政策和管理服务办法。扶持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快建立示范社评定机制,发布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加强合作社财务、资产和审计监管。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5.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11.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6.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加快实施农村改革试验项目,推动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健全试验项目的考评监测机制,科学评价试验效果。

7.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强化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管理。

22.组织落实重大项目。继续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加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入开展都市现代农业交流推进活动。

23.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规范高效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争取实施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关键环节作业补贴。

8.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落实好示范区“以奖代补”政策,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加大对示范区倾斜支持力度。9.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

27.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管理高效透明、服务便捷灵活为目标,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引领、典型示范和资源共享,将农业信息化建设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10.推进农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11.加强农业资源保护。

12.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13.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农民就业培训计划,培训一批文化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农民

(1)农业政策的定义:三农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新农村 所谓“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出现的“农民豪宅”,看起来繁富讲究,其实有土地和资源浪费之嫌。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像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应按照卫生标准规划和建设。这也正是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的主要差距。“新农民”,有了新的设施和环境远远不够,关键要有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新农民,即“四有农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我国农村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像浙江一些富裕农村大修豪华坟墓等现象就不符合“新风尚”的要求(2)农业政策与一般政策的异同点

A.内容上的纲领性 B.应用上的灵活性 C.政策效力的有限性 D.形式上的多样性 E.工作范围的广泛性

社区建设的内容:一般而言,社区建设包括如下方面

上一篇:歌颂建国70年华诞现代诗阅读下一篇:学习心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