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培养

2024-05-11

科研能力培养(精选10篇)

科研能力培养 篇1

摘要:本文从分析自然科学认识的五个过程,科研选题,提出假说,实验和观察,理论的证实或伪证,新问题的提出,论述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途径。关键词:科学研究过程;科研能力;

一、引言

著名哲学家约翰。帕斯英尔曾说过:“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 研究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对一些重要的、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批判,做出判断。”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即独立思考问题和主动探求答案的能力。

人们的认识遵循实践与认识的反复循环的发展规律,科学认识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但同时,科学认识有其特殊性。自然科学的认识过程可表述为:科研选题,提出假说,实验和观察,理论的证实或伪证,新的问题五个阶段。从科学认识的过程出发,分析每个过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找出提高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径意义重大。

二、科学认识的过程

1、科研选题

提出科学问题是整个科学探索的起点。科学问题规定着科学研究的内容、方向、途径、方法和手段,决定着科学研究的结果和价值。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科学认识是围绕问题来进行和开展的,抽象地说,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有可能予以研究的。然而,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主体来说,又并非任何问题都可以列入实施研究的计划,而必须有一个对诸问题进行识别、分析的过程,并从中选择出一个或一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2、提出假说

提出假说是指依据为数不多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的理论原理,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对所遇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性,作出初步的假定。

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而往往要借助于提出假说这种方法,运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去探索未知的客观规律,不断地积累实验材料,增加假说中科学性的内容,减少假定性的成分,逐步建立起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这样,假说就成为科学理论的预制品,成为达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成为逼近客观真理的通路。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对各种相互联系作系统了解的需要,总是一再迫使我们在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的周围造起茂密的假说之林。”

3、实验和观察

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中获得经验材料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实验方法是实验者根据科研课题的目的要求,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客观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变革认识对象,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观察方法是人们在一定的理论思维指导下,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4、理论的证实或伪证

由观察和实验获得科学事实,还属于认识的经验阶段,在这个阶段上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统计和分析等方法对经验材料进行一定的整理,从经验层次过度到科学理论的层次,并且构建理论体系,就是理论的证实和伪证阶段。

5、新问题的提出

人的认识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规律,在新的理论体系形成之后,并不意味着科学研究的结束。在新的理论体系会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加深而呈现出新的问题,正是问题促使着科学不断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二、提高科研能力的途径

由于科研活动领域十分广泛.所以构成科研能力的因素也相当复杂。总的来讲,学生的科研能力表现为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并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等。这就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点:

1、端正科研态度

大多数研究生入学时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和科研能力,进而能 在激励的社会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但也不排除,有些研究生只是为了学位,并没有自身学术和科研能力提高的强烈要求。因此,注重对研究生科研意识的培养,从思想上知道研究生,激发他们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积极的自我培养,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科研活动的选题设计

选题主要是确定科研目标和主攻方向,是做好研究的基础。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可以加 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自主探索、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如何获得创新思维,勤于实践,开发其创造潜能。

通过引导学生广泛的查阅资料,分析国内外针对该课题的研究历史以及近几年的现状水平、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使学生明确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选 题主要来源于科研项目,因此应该使课题尽可能的具体化。

3、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参与科研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学生的科研活动大多是以课题组为 单位进行的,在课题组内,完成一个研究计划往往需要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因此就要求学 生学会真诚的交流与团结协作,学会兢兢业业的完成每一个研究步骤、做好每一件小事。另 一方面,由于导师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性格、动机和意志品质等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 此,也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科研精神。团结协作、锐意创新、艰苦奋斗,这是一个 科研团队蓬勃向上、稳步发展的珍贵精神财富。

4、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在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师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 响研究生的水平。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要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主要体现在对待科学的态度和对科研工作严谨认真的作风上。在指导研究生完成研究课题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发现,广泛寻觅信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发现课题中的问题,分析国内外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总结

科研能力培养 篇2

(一) 将科研新方法及自己多年积累的科研经验引入实验教学中

始终将自己研究用到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引入实验教学中, 保持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更新。通过设置探索性实验项目来模拟科研全过程, 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的新技术、新方法训练的有机结合。通过博士阶段严格的科研训练, 能熟练操作在专业领域开展科研工作所用到的现代HPLC-MS、GC-MS、IR、原子吸收光谱等大型精密仪器, 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 发表了四篇国外SCI论文。因此, 在化学成分鉴定等相关实验中, 向学生介绍一些这些国内外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方面所要用到的新技术和手段, 同时还介绍近几年来临床上应用的抗肿瘤及抗病毒药物在很大比例都是从植物中获得的, 例如, 新型抗肿瘤药物紫杉醇主要从红豆杉属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的, 这样不仅让学生的视野大大开阔, 知识面有所扩展和延伸, 而且激发学生从天然植物中创制更多新药的热情, 为我国药学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除了论证和应用理论知识外, 还要学会引导学生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 如按实验指导设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但总是有的同学做不出结果。如果要求学生不要轻易放弃, 把实验继续做下去并得到预期结果, 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经验积累指导学生实验才能达到。实验成功后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 包括实验药品用量及实验操作等方面, 其次是解决问题的其它方法。在实验中, 对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或结果, 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 或者用书上的现成结论去加以修正, 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 寻找合理解释,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 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训练他们主动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将相关科研内容融入实验教学内容

作者长期从事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及活性成分含量分析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主要研究涉及挥发油抗菌成分以及抗氧化活性的酚类物质。因此, 在设计有关植物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探索性实验课程中, 积极将科研成果有机地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来, 只给出若干思路及实验室所要用到的先进实验设备, 由学生根据实验条件和研究目标, 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和步骤, 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书写实验报告。例如, 我们实验室过去单独开设了《水蒸汽蒸馏》这个实验, 用橙皮酊做实验材料, 这只是一个机械的验证实验。现在我以橙皮为实验材料, 要求学生从橙皮中提取、分离及鉴定橙皮中水果香味化学成分。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水蒸汽蒸馏、萃取、气相色谱等从挥发油中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活性成分的一系列操作, 而且让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橙皮中水果香味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一系列的综合训练, 解决了身边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对科研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体验, 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实验主动性, 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开放式的学习方式。

(三) 引导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首先, 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并为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研究提供条件。在正常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开放实验室, 学生以兴趣小组的方式进入实验室, 来激发学生实验、创新的热情。由于研究课题源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从选题、立项、撰写申请书、确定目标、内容和任务, 与教师共同设计和实施技术方案, 到完成科研项目, 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实践证明, 这种训练方式既检验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和实际科研能力。其次, 吸收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 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科研课题, 通过科研实践氛围的熏陶, 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借助这些科研项目, 学生加深了对课本基础理论的理解, 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 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 通过对本科生学位论文带教指导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有一部分学生科研素质较差, 甚至还不知道如何查阅文献, 他们将毕业论文依赖于指导老师。因此, 在同学毕业实习前, 给他们开设科学研究有关的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的内容可包括科研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如何根据研究课题进行前期调研和收集资料,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如何撰写科研论文等。然后, 大胆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训练学生的综合思考与独立创新的能力。同时鼓励和启发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 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精神和意识。因此, 本科生要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 需要带教教师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 这些均来源于带教教师平时科研工作的积累。

总之, 实验教学与科研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高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学生无论是在查阅文献资料、基本操作技能、观察与判断, 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加强, 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亦有了提高, 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作者多年的科研实践, 坚持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将科学研究的优势资源引入实验教学, 引导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军事科研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军校学员 军事科研能力 培养策略

军校教育肩负着培养军队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神圣使命。培养具有较高竞争力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军队院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军事科研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助于军校学员学以致用;二是有助于军校学员个性全面发展;三是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四是有助于军校学员创新思维形成。

军校学员军事科研能力培养的条件和依据

1、军校学员的思维水平和个性发展是军事科研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军校学员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这一切为他们从事军事科研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智力前提。从个性的成熟度来说,军校学员的个性心理发展基本趋于成熟,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及一定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和分析能力,且正处于学习知识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黄金时代。

2、军校教学过程为军校学员军事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训练。军校教育教学过程与普通教育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别:第一,军校教育教学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第二,对学员学习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有较高的要求;第三,可以把军事科研的成果直接引人教学过程。这些特殊性,都为军事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3、军校的环境为军校学员军事科研能力提高提供了条件。军校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较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较丰富的军事、科技图书资料和设备精良的试验基地,这些都为军校学员参加军事科研提供了信息条件和物质基础。

军校学员军事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明确开展军事科研活动的指导思想,确立军事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军事科研活动是使学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是军校学员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只有重视军校学员军事科研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军校真正肩负起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军事人才的重任。

2、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军事科研能力的培养。军事科研能力作为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是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将培养军事科研能力纳入军校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一个系统的培养方案。因为军事科研活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军校学员军事科研能力的培养也要循序渐进,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不同学习层次的学员军事科研能力的要求和形式也不同。

3、建立以教研室为主,其他职能部门为辅的管理机制。教研室作为教学与军事科研结合的纽带,不仅能够认真贯彻教学计划中的军事科研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完成军校学员培养目标,而且可以直接委派教师为军校学员军事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术支持或者吸收军校学员参加教研室或教师所承担的课题。建立以教研室为主,其他职能部门为辅的军校学员军事科研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推动军校学员开展军事科研实践活动,而且能使其立足于本专业进行军事科研实践尝试,不断提高专业军事科研和技术水平。

4、建立完备的保障机制。为了调动军校学员军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军校学员军事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军校学员军事科研专项基金,为军校学员军事科研活动提供一定资金支持。这样既可以保障军事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转,又可以调动军校学员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员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5、开辟多种途径,创造实践机会。除了利用课堂教学、实验课程、专业实习等环节对军校学员进行系统的能力培养之外,还要创造更多的条件推进军事科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和参加各种级别的各类竞赛如数学建模、挑战杯和电子设计大赛等;定期举办科技活动节(周);组织学科论坛,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吸收学员参加专业教研室或指导教师的军事科研课题等。

6、结合专业课的学习进行军事科研。军校学员军事科研主要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独立的军事科研活动,不能脱离学员的实际,结合专业课学习进行军事科研是培养学员军事科研兴趣,提高军事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这样能调动学员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专业课教学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员的军事科研兴趣。

7、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给予军校学员及时指导和有力的专业支持。军事科研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军事科研素质和水平直接制约了军校学员军事科研活动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把辅导学员军事科研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断把自己的最新军事科研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吸收学员担任自己的军事科研助手,开展研讨式教学,注重与学员进行交流,尊重学员的独创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军事科研水平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8、建立军事科研活动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为了更好的激励军校学员参加军事科研实践活动,提高其军事科研水平,可以制定各种奖励政策:根据军校学员所取得的军事科研成果给予津贴奖励或设立军事科研学分,把参加军事科研活动作为其完成学业的一部分,给予学分奖励;建立军事科研能力等级评定制度,对其取得的军事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划分等级,作为考评学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总之,军校培养的人才素质直接影响到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后劲。只有重视军校学员军事科研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军校学员军事科研能力培养体系,才能使学员从知识的“存储器”变成发挥巨大创造潜能的“发动机”,真正学以致用,学以活用,成为新时期部队建设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董会瑜.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2]方江,朱玉兵.中外军校教育比较研究[M].海潮出版社,2004.

[3]杨韬,武高辉.让学生尽快更多地参与科研[J].中国高等教育,2000,(15-16):38-39.

[4]钟铃.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104-106.

科研能力培养 篇4

科研论文: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之浅见

[摘要]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其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利用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关键。

一、在音乐和律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二、在绘画和手工中培养动手能力。

三、在表演和舞蹈中培养动手能力。

四、在体育活动和自理教育中培养动手能力。

五、在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要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意义 关键 途径 能力

人的手和大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其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课堂教学是任何阶段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幼儿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紧抓课堂教学,利用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关键。

一、在音乐和律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天性.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在音乐和律动教学当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特点。进行节奏训练时,要有意识地要求幼儿动口念节奏,动手打节拍。这样做,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另一方面,在快乐的情景中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律动教学,更是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专门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幼儿完全学会了歌曲、明白了歌曲的感情之后,跟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适合歌曲内容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在绘画和手工中培养动手能力。

绘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线色、颜色等形象的方式把个人的主观感受表现出来的,对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静气举足重轻。绘画的过程除了眼、脑,动手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绘画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过程。在对幼儿进行系统全面的绘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石头画、叶画的训练。要引导幼儿走向大自然,利用自然,大胆地动手,在用石头、树叶拼画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样的道理,手工制作也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和绘画比起来,手工制作更能直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三、在表演和舞蹈中培养动手能力。

语言教学在培养幼儿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表现能力。而动手能力,就是表现能力很重要的方面。一个场景或场面的表演,不仅需要基本的语言素养,也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语言课堂上表演的相关内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舞蹈是一种难度较大、综合性的表演。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手的动作。因而,舞蹈教学,更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主课堂,更需要把它组织好。

四、在体育活动和自理教育中培养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关于《健康》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指出: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都和手息息相关,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健康》课程也要求,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像洗手、洗脸、刷牙、系鞋带等等,都是要靠幼儿的小手去完成。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不仅是培养了其生活自理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五、在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科学是一门观察研究的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操作的课程。要多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发现的过程除了观察,还有触摸、比较、试验。要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科学学习,很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总之,任何一项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各类课程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我们要把握这一基本规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充分发挥各科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其中当然包括其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教育学》

3、《心理学》

4、《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

科研能力培养 篇5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音乐节奏能力的培养

【摘 要】专家们认为,音乐最先引起幼儿共鸣的就是韵律。根据幼儿感知音乐的这种特点,我们注意从幼儿感知音乐的感觉、操作与表现的各个阶段,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关键词】 音乐 节奏 培养

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觉美、表现美。

专家们认为,音乐最先引起幼儿共鸣的就是韵律。作为成人已经有了较多的唱歌、跳舞或奏乐的经验,因此有可能只有听觉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而幼儿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见的音乐操作活动来感知、欣赏音乐,特别是跟随音乐做动作的方式,更是幼小儿童感知、理解音乐的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根据幼儿感知音乐的这种特点,我们注意从幼儿感知音乐的感觉、操作与表现的各个阶段,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感觉阶段与操作的初步阶段——名字的节奏

小班幼儿对自己的名字非常熟悉,有节奏地喊小朋友的名字是幼儿乐意玩的一种游戏。在不断地呼唤中,幼儿不仅体会到集体中的归属感,心中亦会因他人的关注而产生一种自豪感、荣誉感,在无形中又体会和掌握了节奏。孩子们的名字多为三字和两字,所以我们选取了以下两种节奏形式。

如:①2/4

× × | × × ||

王 源 王 源

②2/4

×× × | ×× × ||

严一 格 严一 格

在游戏中幼儿可按坐序,根据幼儿的名字,变换节奏喊,也可由老师拍出二种节奏中的一种,让幼儿猜老师在喊谁,只要幼儿说的名字符号这种节奏就算对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这两种节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速度和音强的要求。对节奏一,要求用较慢较强的声音来表示,而节奏二则用较快较轻的声音来表示。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他们会把老师也列入游戏中,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游戏的开放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个游戏让幼儿在无形中接触、感受、模仿了这两种最基本的节奏型,同时节奏的几个要素在游戏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形中又扩大了幼儿的社交范围,和伙伴间初步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交往的安全感。

二、操作与个体表现第一阶段——我和“节奏”

对孩子来说,认识世界首先认识的是自己,不少孩子在婴儿期就会无意识的弹舌头或者拍手来发出声音,国外有学者认为,这是人最早的演奏。在幼儿的眼中,自己的身体不仅能自己支配,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响声,拍手、跺脚、晃身体、弹舌头、捻手指甚至叩牙齿都是让幼儿身体来感受节奏以及音响效果的很棒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他们非常乐意参与。因此,无论在哪一个年龄阶段,律动是他们最喜欢的音乐活动。

如:①2/

4× × | × × ||

跺脚 拍手 跺脚 拍手

打舌 叩牙齿 打舌 叩牙齿

②2/4

× × × | × × × ||

拍手 拍手 跺脚 拍手拍手 跺脚

通过对拍手、跺脚、晃身体、弹舌头、捻手指等身体的“歌声”的熟悉,让孩子们将身体的“歌声”配上以上的节奏来表现,能力较强的还可以自主创编,请大家来学一学,和节奏成为好朋友。在熟悉这两种节奏的基础上,我们又加入了新的节奏型,如三拍子、四拍子等,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用身体的“歌声”熟悉各种节奏。

三、个体表现第二阶段——儿歌的节奏

儿歌有整齐自然的韵律,反复吟诵的基调,强烈分明的节奏,明白如话的语言,并富于音韵美和音乐感。因此,在幼儿熟练掌握这些儿歌的基础上,让幼儿边念边用手拍出节奏(也就是按儿歌的自然韵律,每念一个字就拍一下手)当然,应该选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儿歌进行练习。如儿歌《大红虾》:

× × × |× × × |× × ×××| × × ×|

大 红 虾 跳 跳 跳 跳 到 爸爸的 嘴 巴 里

大 红 虾 跳 跳 跳 跳 到 妈妈的 嘴 巴 里

小 红 虾 跳 跳 跳 跳 到 宝宝的 嘴 巴 里

× × × ×| × × ×||

全 家 吃 得 笑 哈 哈

这一首有强烈分明的节奏和整齐自然的韵律的短小儿歌,就很适合幼儿边念边拍节奏,他们不仅巩固了× × ×和× × × ×这两种节奏型,而且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 × ×这种较难的节奏型。

再如:儿歌《春天》

× × × | × × × |× × × × ×|

春 天 到 柳 树 笑 弯 弯 的 柳 条

× × × |× × × × ×| × × ×|

随 风 飘 绿 绿 的 叶 子 象 小 船

× × × × |× × × ||

千 万 不 要 用 手 摇

这一首儿歌中就包含了×× × × ×和× × ×、× × × ×三种节奏型。当然×× × × ×这个节奏型较难,要在幼儿熟练朗诵的情况下,再配上节奏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就能自己为各种儿歌配节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众多的儿歌中选择几首节奏感较鲜明的,分别拍出节奏,让幼儿辨别儿歌名称。也可让幼儿拍节奏,老师猜儿歌的名称,幼儿的兴趣是很高的。

四、个体与个性表现新阶段——配器与歌唱

孔启英教授在《纲要》(解读)中谈到新纲要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和感受并重的教育观。《纲要》指出,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使,他们不停地进行各种寻求和探索。选择不同的乐器来表现一种节奏是自我创造的体现也是幼儿个性的张扬。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用以下的手段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张扬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

1、辨别乐器音色的活动-----——“魔鼓的游戏”

有许多种方法可以做辨别乐器音色的活动,其中之一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地辨别到种声音的“声音角”,这些音乐活动,应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例如:一个叫做,孩子们一边说:“魔鼓、魔鼓,你能发什么声?”一边传递铃鼓,念完以后,正好拿着铃鼓的幼儿必须辨别一个他(或她)所希望听到的声音。小班幼儿对这类游戏非常感兴趣,这种游戏适用于各种乐器来进行。

猜谜游戏也很有趣,例如,我们收集一些可以取下盖的式样一样的容器,装入不同的东西,如石头、大米等等,让孩子摇一摇,听一听,如果听出有两个盒内装的东西完全一样,就组成一对,这是一个很好产活动,每个星期换一下盒内的东西。

2、组合乐器音色的活动-----——简单的配器

孩子们在玩过辨别音色的游戏后,通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怎么能够组织这些声音?”这种活动可以让幼儿以最自然的方式进行。

如:(1)用一对沙球或一个铃鼓编配一个节奏型。

2/4× × | × × ||

摇 碰 摇 碰(沙球)

摇 拍 摇 拍(铃鼓)

选择幼儿熟悉的节奏,由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乐器对节奏进行配器。

(2)选择任何一种乐器,把诸如“天气晴朗,我很愉快”的节奏表现出来。

(3)选择任何一种乐器,表现一首儿歌的节奏。

3、配器与歌唱的组合

唱歌是人们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方式,也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他们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欢快、喜悦等各种各样的心情,同样也是他们显示自己能力,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歌唱的基础上与配器相结合,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感受歌曲的音强和节奏,发展手脑并用的能力。

以铃鼓为例,如:《小鸭小鸡》

4/4 1 2 3 3— | 2 3 5 5— ||

小鸭 小 鸡 碰 在 一起

拍 拍 拍 摇 拍 拍 拍 摇

“拍”指拍一下铃鼓,“摇”指摇铃鼓做划圈动作。通过“拍”和“摇”的动作,孩子们感知了节奏的长度并有了一定的对比。孩子们在学唱这首歌时,我们以“念节奏歌词——念歌词做动作——学唱歌——边唱边按节奏用身体发出声音——选择小乐器代替身体的声音”这样的顺序来学习,通过我们的实践,孩子们掌握歌曲的速度非常快,在两次活动后,都能达到会唱、会拍的目标。尤其在选择“身体发出声音”和“选择小乐器”这两个环节中,幼儿的参与性相当高,我们发现幼儿对所有的乐器都进行尝试后,会一直钟情与某一类能发出相似声音的乐器,往往个性比较内向的幼儿会选择沙球等声音沉闷的乐器。在较固定的模式中给予幼儿选择的自由,这样学习方式,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张扬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科研能力培养 篇6

2.1.1 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各个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每个人的科研能力基础不同,这就要求培养者能正确认识各个被培养者的特质,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培养其科研能力。建议在研究生入学之初,作为主要培养者的导师应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自我总结和成才规划,以帮助导师了解每个研究生的情况,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包括科研能力培养在内的培养方案。

2.1.2 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研究生攻读学位的时间有限,其个人精力与学术志趣也不同,应针对其特质,选定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避免研究范围宽泛的问题。

2.1.3 要树立普遍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培养理念。既注重采用普适性的`方法培养研究生整体的科研能力,又结合各个被培养者的发展潜质和其成才规划,采用特定的培养方法,从而培养出有学术发展潜质,能为法学研究做出一定贡献的研究生。

2.2 调整培养方式。 一方面,调整设置的课程结构,开设跨学科的课程。笔者建议,在研究生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中,应适当加入相关学科中与法学研究有密切关联的课程,以此确保被培养者能获得相对统一的知识补足。

另一方面,创新培养方式,推行“导师组”模式。“导师组”模式是指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为每个研究生确定一名“主导师”,然后针对其自身情况再配备若干名“副导师”,以主导师为主,副导师为辅共同对研究生进行培养。这种方式将有利于被培养者吸取各家所长,也有利于克服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师门有别”的弊端,增进交流,尽快地提升其科研能力。此外,笔者建议在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三年计划中,设置一个实践环节,而且对实践的内容和方向有所限制。

2.3 调适培养技巧

2.3.1 调整授课方式,发挥被培养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应打破“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隔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确保培养的效果和质量。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授课,导师用很短的时间对课程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讲授,然后列出了若干个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以进行专题研究。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定方向后在课后进行准备,并以该方向为专题在课堂上进行宣讲。然后,其他同学再就其宣讲进行提问和交流。最后,由导师进行点评,指导其就特定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科研能力培养 篇7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经济和科技的竞争, 不仅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 更是人才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而高等教育的教学只有与科研紧密结合, 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方面有所作为。因而,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 高校科研活动普遍存在一个问题, 即没有把大学生科研活动列入教育计划, 涉及学生科研的教学环节仅为短短几周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学生的科研活动往往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 而真正能够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却很少。学生往往只能有关于科研的初步感性认识, 大部分学生连科研的基本方法都没有掌握,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有必要以学生科研项目为依托, 扎实推进学生科研活动, 为学生从事科研训练提供机会,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平台, 这一培养方式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更具意义。

一、独立学院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独立学院办学的宗旨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 也就是说培养的目标是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应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个人从事的活动越多样, 能力发展就越全面;从事的活动越复杂, 能力发展水平就越高。科研能力是能力结构的核心, 具有综合性, 是各种实践能力的综合。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不仅深化了已有的理论知识, 而且培养和锻炼了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本身的特点, 使他们无法像重点院校的学生一样独立承担全部科研工作。为达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研项目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这两种方式进行的科研活动, 不仅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参与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 不断积累科学研究的经验, 而且能帮助教师加快科研进度, 弥补科研力量的不足。

二、独立学院开展科研活动时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有其独特性, 又是处在摸索新的科研活动模式的过程中, 因此存在诸多问题, 严重阻碍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 学生对科研活动认识不足。

开展科研活动往往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独立学院学生相比较一、二本的学生, 知识储备相对不足, 往往也就缺乏参与科研活动的信心。从事科研活动需要具有钻研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而独立学院少部分愿意从事科研活动的学生往往也只凭一腔热情, 他们参加了科研立项并申报了课题, 但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或探讨, 一直等到上面“催交”, 才匆忙地查阅资料, 草草地完成课题。

(二) 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

学生科研活动需要在学校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及科研部门等多方努力和指导下完成, 而目前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部门往往只是学校的学生处、团委。而对学生科研方面的指导并非是学生处或团委老师的强项, 由他们指导学生科研, 往往会出现空泛、流于形式等现象, 并不能达到具体指导的目的。

(三) 激励机制尚未完善。

目前, 独立学院对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鼓励政策不够, 学生在精神上和物质奖励上无法得到肯定,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也有部分老师因为指导学生搞科研没有报酬或报酬很少, 对学生科研指导的积极性也不高。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适合独立学院运行模式的学生科研管理、评估体系加以引导。

(四) 学生科研活动计划缺乏长期性, 场地也难以满足。

在独立学院, 学生科研的教学环节主要是短短几周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在此之前, 学生科研活动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训练。其次, 独立学院的科研硬件条件相对匮乏, 加之实验室很少向学生科研活动开放, 无法得到有效的场地保障。

三、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

1. 立题

学院成立学生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委派具备较强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的专家组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考选题, 学生在选题基础上, 根据自身所学专业、研究水平及兴趣所在进行再构思, 并确定科研题目。教学部门将申报项目汇总后, 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确定是否立项及资助经费额度等, 并向全院公示。

2. 确定指导教师

由学生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指派相关研究领域教师作为各立项项目的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开展后续各项工作, 项目执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

3. 中期检查

由教学部门定期对各项目的实施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核, 明确继续工作的内容, 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

4. 结题验收

在指导教师认真审阅及修改后, 将成果上报学院, 由学生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验收会, 由课题负责学生用PowerPoint形式在项目验收会上进行汇报并接受答辩。答辩合格者给予第二课堂学分加分, 同时评选出各类优秀科研作品, 给予表彰。

(二)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

1. 学生申请

学院将汇总的教师申报立项项目公布, 并告知每一个项目参与学生的人数、对学生所在专业的具体要求及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具体部分, 供学生参考选择。学生需将申请表交至教师, 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与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 由立项教师择优挑选学生并将名单上报至学院, 由学院进行统一公示。

2.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教师可将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来负责, 如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设计、社会调查、资料统计等辅助性工作及部分科研实验的参与, 使不同研究水平和层次, 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合适的锻炼机会, 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目标, 真正营造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老师指导的互动式氛围。

3. 学生评定

学生需提交个人总结, 由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和评定等级, 合格者给予第二课堂学分加分。

四、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一) 组织机构。

大学生科研项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

学校团委应整体规划, 把学生科研活动纳入到工作计划中, 组织各种形式的科研宣传, 让学生对科研活动有一定的认识;为大学生科研活动多搭台, 让学生多“唱戏”,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的比赛和评奖活动, 以评促进;评比结束, 举办学生科研成果报告会, 对科研成果汇编成册。

给予学生科研上最大的支持与帮助的是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 因而教学部门及科研部门应努力组建一支学术能力过硬、思想教育引导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 为学生通过科研项目真正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他部门, 如图书馆也可以以指导学生如何更便捷、更全面地查找文献资料开展专题讲座等。

(二) 科研创新管理和奖励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科研创新管理和奖励制度。结合高校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 将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纳入第二课堂学分, 并对教师每学年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工作量进行最低规定。同时, 应出台多种奖励政策和激励机制, 对学生奖励包括学分奖励、评优奖励、获奖奖励等, 对教师奖励包括教学工作量奖励、指导评优奖励、指导获奖奖励、考核津贴奖励等, 通过这些奖励措施的实行, 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进一步保障创新科研项目的开展和完成。

(三) 给予实验室支持。

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 建立长效机制, 进一步开放实验室, 允许学生结合课外科研活动, 利用实验室资源, 充分保障学生提高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条件。

作为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 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其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集中的优势,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如何实实在在地做好这项工作, 是我们高校所有从职人员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宇虹.实施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6, (31) :47-49.

[2]赵岚蔚.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心理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 :117-119.

[3]刘长宏, 张恒庆, 戚向阳, 王刚.以教师科研立项促进本科学生科研的实践研究[J].实验与技术管理, 2006, (12) :116-118.

[4]宋岩松, 金玉楠.对高校学生科研实践现状的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 :63-64.

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讨 篇8

关键词:医学 创新意识 科学素养 本科生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38-01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及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医学生不仅只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的要求,对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因此,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基础理论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具备科学研究素养、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使每一名医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能力。

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应着眼于强化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科研技能和营造创新氛围等几个方面,以下从医学院校的角度探讨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医学院校医学生创新教育较为薄弱的几个环节

1.1 部分导师带教意识和带教能力有待提高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导师的引导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部分导师在医学生的科研创新教育中存在:科学视野狭窄,缺少学科前沿方向的研究;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创造能力的培养意识不强,重使用而轻培养;导师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医学生难以得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1.2 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

无论是本科生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都既是知识的传承过程,也是知识的创造过程,在科学研究中,导师除了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其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但是,现在仍有大部分的医学院校的课程授课方式是以教师讲和学生听为主,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够。此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题大多以完成导师基金项目为主,既缺少自我选题的机会,也缺乏选题的能力。

1.3 创新氛围不够浓厚

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往往是在学科间交流中完成的,就科学研究本身而言,决不是单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所能完成的,例如一个胃肠疾病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就包含了临床医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不同学科思想文化的多元激荡,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解的知识网络,为科研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现在的医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尤其是国际上的交流机会还较少,而校内的学术交流平台又不够完善,致使学生的学术视野还不够开阔。

2 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2.1 开展医学生教育理论研究

学校每年应投入一定的经费资助和鼓勵导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医学生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通过制定医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指南,不仅提高了教育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也保证了研究的制度化和经费保障,激发了学生开展研究的积极性。

2.2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模式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来确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提供其学习和从事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也要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将以往单一的传授模式转换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开展自己的研究。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即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组中进行科研工作,本科生、导师、以及研究生可以在课题小组内协作开展研究。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中去,成为教师的科研助手,还能让学生的科技创意获得更多的教师指导,增加其可行性,减少盲目性。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3 实施创新激励机制

良好的医学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调动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其科研成果进行考核和多方面的评估,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奖级别等,结果将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之中。激励医学生参加课题研究活动,使医学生在对科研过程有一定体验的同时,也学会在特定的科学领域中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等综合能力,为日后开展独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4 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活动

组织或聘请校内外的相关专家和教授开展学术讲座,介绍有关学科、专业的新动向,以及专业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争论焦点和尚待研究的问题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开阔科研思路。

2.5 组织科研训练

在医学生的培养阶段中,要求每一名学生都有至少一个的真实科研活动经验。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阅读、选题、课题设计和实施、数据分析等环节,最后撰写科研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学生需要完成这一完整的科研过程,由相应的教师和评阅人进行考评和评阅,答辩则必须经过答辩委员会通过等。这样的经历不仅使学生得到了一次完整的科研训练,更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处事能力等有极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科研素养,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3 结语

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他们将来是否能适应与国际接轨的先进医学技术,也关系到是否具备参与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并不在于得到多么显著成绩,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以后的从医工作中能够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做出贡献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应着眼于强化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育中训练创新思维,提高科研技能,并且努力提供和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从医学院校和教师的角度来说,摸索和实行注重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而让学生成为科研创新的主体,鼓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他们成为出色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渠,雷晴,谭漪,等.加强七年制教学管理,保证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

科研能力培养 篇9

对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我国高校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导师指导不到位和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不严等.与国内高校比较,国外高校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从改善教学内容、认真参与指导科研全过程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 者:李钦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830012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高校 研究生 科研能力 培养

科研能力培养 篇10

结题报告

一、子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1、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大家一定都知道胡锦涛同志、江泽民同志都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创新型的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要勇于探索创新,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不会有更深的认识,不学习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跟不上时代,不学习更无从去谈创新,只有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无论是教育教学理论还是其它学科知识,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挤时间去学习,利用一些机会去学习,把社会当作一个大课堂去学习,只有时刻有学习的愿望,并为之去努力,才会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能够做到自主学习。

另外,在基于问题的研究的大前提下,每位教师都迫切地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尽管平时的工作很繁忙,但是学习却是必须的,不学习将被淘汰,近来市、区统一对教师进行各科的基本功考试都再次向每位教师敲了一个警钟,而越来越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也在威胁着我们的饭碗,同时社会各届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受着大家的关注,学习,提高,丰富自己早已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大问题,因而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我校早就成立了自下而上的一个民间组织:教学专业委员会,通过语文、数学,社科,艺体等各个教学专业委员会有实效性的各种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促进每位教师的成长。

2、为了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层次,迫切需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我校各个教学专业委员会的每项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学校宏观调控下,更有实效性地去开展活动,以解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面对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形势,我们将面临一系列全方位的挑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中来。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地对教师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为满足广大教师加速提高自己的愿望,迫切需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我们身边不少骨干教师亲自投身于教育科研的实践之中,由于尝到了科研的“甜头”,因而“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的信念影响着每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特别是年青教师的身上有很多的潜力可以挖掘,因而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把教育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和理论修养,使每位教师都成为科研型的教师,为教师更好地专业化发展打好可持续的基础。

我们这个课题组的教师中大多数是刚参加工作几年的年青教师,可以说在科研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工作的热情也很高。同时,在此课题中还有一部分人是我校的科研理事或是各个科研课题的负责人,他们本身在科研工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在这个课题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对年青教师起到辐射的作用,这样,传帮带的结果是促进大家共同进步。因而,在省教育学会专家的指导下,我校所确立的子课题是:《开展社团活动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特别是在各个教学专业委员会所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所发展。使教师们在参加教改和科研实践中锻炼提高,培养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推动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在科研能力方面的经验。

3、探索和总结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形成文字。

4.在校本培训中看VOD中教学录像,边看课边写听课笔记,写自己的学习收获,交流听课心得和学习体会。特别是对全国大赛课进行分析,整理,培养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5.在社团活动中解决教师不会看课,也就是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不会品评优质课的现状,培养教师能够看出名优教师在课堂评价,教学设计及教学机智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优势,也就是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看一节好课,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6.由校领导,名优教师带头,通过各个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社团活动,教会大家评课的方法,把教研与科研有机地结合,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提高教师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1、开展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

采用点与面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通过问卷、座谈、访问和查阅资料等途径开展对教师科研能力现状的调查活动,主要包括:(1)教师教育科研的各种能力现状与评估、形成原因分析等;(2)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成长规律及个人成功的经验;(3)教师在提高科研能力方面有何需要与建议。

2、总结科研骨干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成长的经验,并在全校推广。

3、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规律。主要采取查阅文献,总结先进经验和召开理论研讨会等方式。

4、提高科研工作能力与水平。及时传阅《动态》,并于2008年10月前出版复华校第二期《动态》,在复华《动态》中至少要有每位实验教师的一篇优秀的科成果,形式是随笔、纪实、体会、论文等;每周编印《晨风》校报等。

5、建立有效的科研培训机制和科研管理机制,引导教师不断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我校开展的的社团活动中,要不断地推出学科带头人,在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的引领下,让每位成员都有所提高。

每个人都要有计划地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科研有问必答》两本书。除此之外,要阅读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其它各学科的书籍。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教育类网站提供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参与新浪UC网上研讨活动和远程教育等活动,不断培养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对课题实施的设计

1、实施原则

(1)求实。在以教改和科研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重点,实心实意奔目标,实实在在抓过程,实实惠惠求效果。

(2)求真。从实际出发订计划,区分层次定目标,开展活动重实效,过程资料重积累,实事求是作总结。

(3)创新。勇于创新,积累经验,认真反思,探索规律。(4)协作。集思广益,同心协力,及时沟通信息,认真听取建议。

2、研究方法

以观察法为主,辅以行动研究法、调查问卷法、个案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3、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3——8月)

(1)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开题会。

(2)探讨和确定“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及培养目标系列。(3)开展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4)布置研究方案,培训实验骨干。

通过课题组长郭永军老师宣读课题实验方案,刘波老师代表课题组教师发言,从而使全体课题组教师熟悉实验方案,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制定每位课题组成员的个人实验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6、9——2008、8)

第二阶段是探索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是实验的深化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逐步探索、实践运用教师科研能力开展创造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从实际出发,贯彻“以在社团活动中通过教改和科研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重点”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带着微型课题进课堂;坚持写“教育反思笔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每月至少写一个案例、随笔、反思或论文上传至bbs论坛中,主动查找科研资料丰富自己。

(2)在《晨风》校报上多提供自己的科研成果。

(3)召开经验交流会或现场研讨会,在全校总结和推广经验。

(三)总结阶段(2009、3——12)

第三阶段是总结推广阶段。这一阶段其主要目的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验证假设,总结实验经验。建立起复华小学以开展社团活动来开展自主性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

努力做好结题工作,每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等多种形式呈现,每位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成果在2008年出版的《培养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经验集》中出现。这本《科研成果集》已经在课题组组长郭永军老师的整理和编排下优质高效地出完,并在省学会召开的研讨会上分发给省内各实验单位交流,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在《科研成果集》中,有课题组教师的案例,随笔,反思,论文及教学设计等,充分体现了课题的引领作用。整个《科研成果集》图文并茂,是课题组成员智慧的结晶。

根据几来课题组的实验情况,认真撰写好《课题结题报告》等。在这三个阶段中,我们的前、中期工作主要分三部分:

1、准备工作

为了认真研究如何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领导系统,成立了实验领导组、指导组、技术组和顾问组,并请来专家给我们讲座,讲座后我们与专家一起研讨交流。经过一阶段的探索,当时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如何把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好。(2)如何把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其它课题有机地整合。(3)如何让各教学专业委员会为我所用;(4)如何利用我校的特色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在充分的研讨交流和实践中,在专家的直接引领下,我们对本课题方案和子课题名称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最终有了学校的该课题的研究方案和教师个人的研究方案。

2、探索阶段。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后,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探索阶段,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各种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内容的整合教育、教学研究。主要包括:

(1)将各学科课程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开设多层次网络教学研究课。

(2)充分利用学校VOD点播系统,对学生进行网上德育教育和教学工作。观看网上的成语故事和优秀课例,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

(3)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大家一起研讨有关对《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的认识。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验研究活动,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

(1)让教师们认识到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层次、意义和作用;

(2)培训了一批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把各科研课题组的组长都吸收到本课题组中,用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年青教师。

(3)提高了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结合校本培训和优质课等活动,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

(5)依托学校网络优势,在校论坛BBS上发有关科研的贴子,及时总结反思,撰写案例,随笔,反思,论文等。

3、推广阶段。

自2008年8月,我校课题研究进入推广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1)怎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使教师现有的科研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2)怎样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和各教学专业委员会活动,以提高每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怎样结合学校的其他课题,如情趣识写课题,网络功能模块课题,创新教育课题等创造性地开展好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研究的课题活动。

(4)如何依托学校网络优势,在校内外多读书,读好书,开展好读书沙龙活动,不仅有面对面的交流,更有网络上的研讨活动。

(5)每月上传到学校科研成果,并把优秀的成果整理到校《科研成果集》中,给省内各兄弟实验学校参考交流。

五、课题研究的进展过程

(一)在实施中不断地修订和发展课题计划

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之初,我们健全了领导组织和队伍网络,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和总体计划,但计划毕竟是人脑以往经验的产物,而科研有往往是指向未知领域。假设毕竟是假设,措施毕竟是设想,是否有效,有待于实践来验证,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在实施之前就把计划定得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校各实验课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校长亲任组长的课题组首先做到不断地听取与研究第一线实验老师的意见。对计划加以修订和补充,使计划更符合校情,更符合规律。

我们在组织老师学习课题计划时就很坦率地宣传了这个观点,指出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的,欢迎老师随时提出修改意见。在实施中,我们倾听老师的意见,定时与专家、老师一起检讨计划的得失,及时地修改、调整和发展。

(二)在实施中不断地更新,在观念上不断武装实验教师

为保障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研究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利用双休日时间由领导带领实验教师去省委党校和省教育学会学习,听讲座,并请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座和研讨。

1、在实施中不断地培训、提高教师

在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的探索中,建立一支既熟悉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关键,因此,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以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

(1)引导老师端正思想

在实验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题实施的活思想。如接受实验任务之时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急躁;与世俗偏见冲突时的彷徨。还有许多消极的心理定势。因此,为上好一节课,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并找到科研能力培养研究与学科教学的最佳整合点,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计算的。为此,我们发现老师的思想问题时,就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校长不以先知先觉的态度出现,不急于求成,不埋怨责备,而是让教师畅所欲言,然后设身处地地对具体思想作具体分析,和老师一起学习教学理论。有不同的意见允许讨论乃至保留,而对教师通过学习后思想的更新,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转变也立即予以鼓励。

科研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与教师一起学习,不断地端正教育思想,就能加速这个动态过程的进展。

(2)帮助老师掌握方法

教师端正了教育思想是使科研顺利开展的保证,但要取得预期效果,还得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中,教师的积极性越是高涨,学校越要爱护与保护他们,要珍惜他们的精力与体力,提倡巧干与乐干,要尽快让教师“入门”,少走弯路,少做无效劳动。

2、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课题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能使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纳入课题的轨道。如我校的课题最终目标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科学地把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因此,我们在培训教师时,就牢牢抓住这一目标,使之成为教师制订每一个教学活动时必须顾及的要素。树立强烈的课题目标意识,既保证了实验的正确方向又不束缚教师的手脚,给教师以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余地。

3、帮助教师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

坚持校本培训和每周四的教学专业委员会活动。我校在抓教师培训中,着眼于时代要求,不断调整培训节奏,不断更新培训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观念上常抓常新,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在技术上不断引进新技术,使自己开发、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抓骨干带一般,形成梯队,分层次推进,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渐形成一支有着过更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和各教学专业委员会的活动机制,保证培训和学习的时间、内容、师资和经费,确立本校的培养目标,制定培训总体规划和学期计划。

4、帮助老师解决具体问题

解决具体问题是学习科研方法的好机会。我校课题实验的领导组、指导组经常与实验教师一起共同商量,互教互学。教师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归纳出某些规律性的方法,积极性也越来越高。、鼓励老师大胆实践

在目前的条件下,要培训、提高教师,鼓励教师去实践是最佳道路。因为实践才会遇到困难,困难才会促思索,思索才会得领悟。只有“行”才能“知”;只有“知”,才能更好的“行”,如此反复,不断提高。

对老师的主动实践,只要基本方向正确,学校应热情鼓励。在实践中发现教师有好的方法苗子,学校应及时加以扶植而使之迅速发展,这样可以让教师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欢愉。对教师在实践中的成功创新,学校更应大张旗鼓地发扬。应设法解除老师怕失败的顾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对教师创新予以充分的肯定,就能使教师的教师创造潜力得到不断地发挥。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及特色

1、利用校本培训,开展备课创新。

利用校本培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传统的备课和学生预习基本上是学生和老师背靠背进行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准备讲些什么,老师更不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想学些什么。根据这种情况,学校教师尝试在校园网中建立了一个“教学准备网”,利用教学准备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把自己的见解、疑问、找到的教学资源、设计的教学片段等发布在网上,与校内外的共同分享,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可以用网络发布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提示和点播,为学生提供提前阅读、观看或学习的资料;可以向专家、教者提出求助或疑问以获得帮助。学生则可以把自己预习中的收获、问题提供给老师,使老师知道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和想要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领域,帮助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适用性;家长则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见解和要求,行使教学民主权力。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教学准备网使复华教师的教学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非课改学年提前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民主。这都是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才能换来的成果。

2、立足各教学专业委员会活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每周四晚上近两个小时的专业委员会活动,大大地提高了每一位实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这里有供教师自修和共同学习的各种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料等,更有大家集思广益的交流和研讨。教师教育的开展使全体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师们能够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广开课程资源。比如说,复华学生作文网的开通,传统的作文教学讲评是学生作完作文,交给老师后就与自己的习作相互隔绝了,直到老师批改完所有的作文,才能听到来自老师一人的总结和评价,最多可以听一听一两个同学的优秀作文。现在我校四、五年级各班通过网络进行作文讲评,学生只需在作文课上把作文直接上传到班级主页,利用作文课、在学校的自由上网时间或在家中,通过网络阅读全班同学的作文,并通过网络发表评论,在老师批改作文的大约一周的时间里,同学们也经历了一个品评、借鉴、修改、完善的动态提高过程。如果说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完作文交给老师到老师批完发下来讲评之间,是两个间断的、脱离的点,那么,利用班级主页发布作文这种形式,则把写作文、评作文、修改作文变成了一条不间断地、连续的线,使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呈现出动态提高的状态。这样的变化也为实现作文课堂的民主化提供了基础。比如在作文讲评课第一个环节,过去只能是由教师总结,而现在则是由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网上作文的感受,结合这次习作的要求来总结全班同学这次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接下来的佳作欣赏环节,学生更可以依据自己的评论来推荐自己喜欢的作文,各抒己见,继而与全班同学形成立体交叉的评价网络。从而实现了作文课堂民主化的理想。另外,利用网络上的QQ空间,博客等也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参与热情,使不少教师主动为学生改作文,不少学生的作文在《生活报》上发表。而课题组的实验教师们把每一次的教学专业委员会活动都看作是展示的机会,大家及时把各自的观点及收获以“我有一招”“学会一招”“教你一招”等成果方式呈现给大家,从而达到资源共享。这都是在专业委员会活动中才使得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有了生命力。

3、教科研一手抓,全面实施创新评价模式。

只有把教研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让科研为教研服务,教师工作起来才更有抓手。本课题组适应时代的要求,注重与时俱进,全面实施创新主人模式。学校可以把一个学年度的课程计划公布到网上,向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人士征求意见;可以把每个教师的工作绩效输入数据库,让计算机精确地统记每个人的工作情况;给每位教师建立网上“亮点储蓄袋”,把每位教师平日的各项工作的“亮点”记录在网上,既增进了教师间相互了解,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又可以让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可以用网络进行不记名投票,举行“全民”公决;可以让老师们对学校的大事小情发表意见和见解;或者让学生评价评价学校和老师„„敞开心胸之后,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带给学校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想。正是有了这种科研的能力,才会不断地创新,领导的决策是英明的,我们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心也是相通的,正是这样,才会更好地开展好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在三年多的实验研究工作中,我们收获不少,的确尝到了甜头,然而,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难免有所不足,纵观我校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总的说来,大约有以下几点:

1、应加深对“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研究”理念的理解。

我们或多或少地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水平,特别是把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看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多动脑,多思考,多总结,就会不断完善。部分教师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思想理解不全面,对科研能力缺乏本质上的掌握,对教师科研能力与学科整合的层次还需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从而使教师科研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2、对出现的问题不够关注。

任何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作为利用社团开展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个别人认为它更多的是与教学有关,与科研的关系不大。实则不然,没有科研作理论支撑,教研也是不可能有巨大进步的。而我们的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研究,它一方面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带动了教育现代化;但另一方面,在运用运用科研能力于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随之也产生一些问题。如学生本身注重知识的获得,对能力水平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交流弱化,这样可能会形成学生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大,诸如此类,我们现在就应该加以重视,加以研究,尽可能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所有教师对教师科研能力与学科整合的实验方向正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新的整合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研究课的教学更接近教学实际,也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各学科活动形式的精神,在今后的整合过程中,我们一要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让教学设计不断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二要继续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处理好师生、生生的互动的关系;三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实”与“活”的关系;四要在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各学科课堂教学创新研究规律过程中的模式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让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与教学专业委员会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成为我校教科研工作中的又一亮点。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有上级从事师训工作的领导的帮助指导。

2.有教育学会的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组”为课题研究把关定向及时指导,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3.本校有校长及教导主任的大力支持及具体工作指导。4.全校科研理事及各个科研课题负责人带头开展科研工作。5.学校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支持。6.学校提供科研课题研究的时间及场地等。

九、子课题研究的组织

课题编号:XHZ115-093-33 总负责人:刘金芝 宋春生 负责人:刘敏 组长:郭永军

副组长:吕庭波 吴立霞 材料整理员:逄江蕊,范田野 记录员:张文亭 召集员:周莹莹 计时员:刘波 艺体小组长:范田野

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小组长:周佳 成员:

刘敏、郭永军、吕庭波、吴立霞、逄江蕊、范田野、张文亭、周莹莹、闫芳玲、于滢、汤晋、葛 磊、刘 波、刘 颖、林 森、王敬吉吉、吴长虹、鞠双红、于晓君、史春辉、候婉婷、杨玉胜、韩忠玲、周佳,周 丹,霍艳,张磊,梁艳昕,岳海博,孙颖(小)等30人。

上一篇:单位集体春游动员会下一篇:医院药房各项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