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指导 写出真情实感

2024-05-17

满分作文指导 写出真情实感(精选8篇)

满分作文指导 写出真情实感 篇1

知识要点:

1、写作文时,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

2、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感情的倾诉要适当节制,但不要有范围的限制。

考试说明:

1、中考作文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在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这里以几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例来具体谈谈。

(1)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2)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3)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4)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5)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有时是为了礼貌,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晚上,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地端详自己。不!我不要这张苦大仇深的脸,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上进、奋发、勇敢,知识填高了我,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这几句话,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心里想的就是这样,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12-1]家庭给了我

要求:①每个人都有家庭,家庭可以给你理解、支持、帮助;可以给你欢乐、烦恼,甚至痛苦;长辈的爱,可以使你健康成长,也可能会束缚你的发展……请你选一件具体的事,写一篇记叙文。②先在横线上把题目填写完整,再作文,如“家庭给了我快乐”。③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600字以上。

导思: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人之所以觉得幸福,跟对社会稳定起着巨大作用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可以给你理解和支持,也可能给你烦恼和痛苦;可使你健康成长,也可能束缚你的发展……打开记忆的大门,寻找给你影响深刻的一件事,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给世人以启迪。

1、文章开篇就迅速切题,行文要有波澜,突出重点,容易使文章条理清晰(记叙可以运用倒叙),结尾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使主题升华。

2、表达方式应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描写。

3、语言要做到简洁朴实,以情动人,不少于600字。

[12-2]今天你就将要初中毕业了。回首初中时代,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初中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记事要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要简明、连贯、通顺。③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描写,议论要因事而发。④字数600-900,不足600字或超过900字,每50个字扣1分。⑤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导思: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1、审题,体裁是记叙文,属于记事类的。题目是一个带有时间状语的短句子。“那一次”限制了选材范围和写作角度,“一次”决定选材只能选一件事,“那”决定只能选过去的事。需要补充的部分则显示着文章的内容。

2、选材,具体选择什么内容的材料,这由考生自己决定。以前经历的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对你的影响最大,就写什么事,这样就有话可写。有真实感受,写来就自然亲切。

3、结构,写这篇文章时,要合理安排结构。首先要点明题意,引起回忆。在叙事时,要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明白,写完整。还要注意,在行文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题目中所补充的词语来写,这样才能紧扣题目,突出中心。

满分作文指导 写出真情实感 篇2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为纠正考场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矫揉造作的不良之风, 在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中曾几次明确了作文“感情真挚”的要求。

一、为什么要强调感情真挚

“言为心声”, 从写作的本质诉求上看,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感情是文章的催生剂。

创作来自灵感。《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 辞者理之纬, 经正而后纬成, 理定而后辞畅, 此立文之本源也。”高中阶段有很多经典的课文堪称“以情感人”的典范。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以至有人这样感叹:“读诸葛孔明的《出师表》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友。”《陈情表》等文为情造文, 而得以流传后世。如果学生作文能情动于衷, 就会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福至而文思不竭。

2.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线。

文章不是无情物。清人黄宗羲《明文案序》里说:“凡情之至者, 其文未有不至者也。”感情是文章的命脉所在, 唯真情才能动人, 没有了感情, 文章便成了词语的堆砌。

二、怎样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提倡努力做到:事当、情真、言美。

1. 事要当。

感情往往是寄寓在一定的事件中, 感情“真”先要求事件“当”。事情凭空捏造固不可取, 都来自亲历也不足信。叙事当否, 全在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典型性以及情感度。真情实感的事情可来自自身或亲朋所体验的斑斓的生活和丰富的阅历。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以贴切为尺度, 有所选取地驱遣于我们的笔端。

2. 情要真。

中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太复杂, 很多时候, 调动真情并非易事。在可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 要慎重地取舍事件。“为情造文”, 关键在一个“为”字。平日里积累既丰, 见识既广, 又“于我心有戚戚焉”, 做了有心人, 有一个“情”字, 怎么写都会是好的。临阵时才来抱佛脚, 感受已浅, 认识辄低, 所谓全无主持, 心中烦乱, 弄不好就会矫揉造作, 贻笑大方。体验的虚情假意, 绝不可能打动人心;而开启人生的真情实感, 则必须在体察、认知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3. 言要美。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 有纷纷繁繁的情, 如何表达?或取或舍的话, 怎样取舍?所抒之情感, 当然有高雅粗俗之别。美好的语言是高尚情感最终得以附托的基本保证。学生应知道, 美好的情感, 其表达婉约是美, 直白也是美;绮丽是美, 质朴也是美, 而语言的丰富使我们表达多彩的情感成为可能。

三、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当然,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 如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渲染色彩等, 将真情实感表达得更为摇曳多姿, 也更为动人。下面就粗略地阐述三种颇为有效的方法, 以备参照。

1. 融入美好意象。

生活里不乏色彩丰富的意象, 借助意象的斑斓来着色文章, 总是智者考生的首选。这就要用心灵去感受生活, 感受的触角延伸到意象再散入心灵深处, 找到自己的那份期盼和感动, 并让这种感动沉淀、发酵, 最终熔成一种读之即在的情思。做好了, 就能让美好的意象与欢乐或痛苦的情绪融会在一起, 升华为文章的思想。选择好一个恰当的突破口, 真挚的情感自会滔滔流注于笔端。

2. 描写感人细节。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 多指的是那些能显示人性、人情之美, 且具有恒价值的人生细节。行文中穿插好的细节描写,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再现人生的悲欢, 腾起情感的波涛, 玩味世态的炎凉。这种描写总是以美好的情操之光闪耀而让人久久注目。

3. 倾诉悲悯情怀。

生活的表达并不全是欢乐与幸运, 它毕竟还伴随着悲苦与不幸。既然如此, 我们为什么不抚摸一下生活的伤疤呢?对己对人, 不吝啬人生的悲悯情怀, 不仅仅是作文, 也是做人。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作文可以不一定写悲剧, 但带有悲剧色彩的悲情倾诉是可行的, 哀婉动人也就自不待言。

如何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篇3

关键词 作文;真情实感;生活

一、关注生活

俗话说:“言为心声,文贵真情。”真情实感从何而来?真情实感从生活中来。因此,关注生活是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关注生活,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有鲜明的是非判断力,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伟大,从而获得“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所无”的写作素材。

关注生活首先应从“小”入手。正常情况下,生活往往是平淡无奇的,是由平平常常的、普普通通的小事构成生活的主体。要想从平凡普通的事的中发现生活真谛,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共鸣,就必须时时关注小事。虽然小事细碎,不引人注目,可是在有心人眼里,就会以小见大,别有洞天。花草树木是有情的,天上云霞流动是美丽的,风涛虫鸟的声息是和谐的,大地上每一株小草,小道上每一粒石子都是鲜活的。因此,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小”入手,作文时就能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可写;亲情、友情、爱情,件件可抒。

其次从“细”处入手。所谓细,一是关注事物要有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二是要全面,对物对事对人都是如此,不要只看表面,不及其余。例如:细心关注街头巷尾的事,细心关注四季交替变化,细心关注校园生活,细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细心领悟师长的教诲,细心感受亲情、友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细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只要能让学生从细入手,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生活,就能使他们写的文章情感飞扬灵动,思维丰富鲜活。把自然、社会、生活的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就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二、认知生活

认知生活是说真话、抒真情的基础,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

那么如何教会学生认知生活呢?首先,通过阅读学生认知生活。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不笔如有神”,通过阅读让学生从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中感受美,从千姿百态的景物描写中想象美,从巧妙完整的结构安排中体味美,从而拔动沉睡的心弦,产生多方位多层面的情感体验,进而自觉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获取写作灵感材料。

同时在阅读中还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生活。要求学生阅读时做到:体其情、明其理、悟其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后从书本中学会书写自己的生活。通过阅读,在加深学生对生活认知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写作规律,学会写作方法。

其次要善于认知生活中的人和事,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真情事理无处不在,点点滴滴汇聚成溪,若不注意及时捕捉往往会稍纵即逝。因此老师可有意培养学生认知的习惯,让学一把当天发现的、觉得特别的事写下来,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论是喜事还是愁事,只要印象深刻就把它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能做到真实的表达思想感情,能大胆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有了发自内心的从肺俯中流出来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写喜,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写忧,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有了这种认知,学生“半亩方塘”中就不愁没有无光云彩,就不愁没有源头活水,有了这种认知就会达到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佳境。

三、感受生活

如果说关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认知生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受生活则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就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感受生活首先要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直接参与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去倾听、去感悟、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各种人和事,善于从平常的人和事中发现不平常的情与理,用细腻的心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如:看电视抢自己喜爱的节目看,是家庭生活中常事小事,许多人可能熟视无睹,并不感到有什么可写,如果你是位有心的人,你可从“抢电视”中发现家人的不同喜好、不同性格特点,并感悟出浓浓的亲情。久而久之,生活中碰到类似的小事,便会感悟顿生。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能引起我们的想象和联想,如果能引导学生做到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种现象都不轻易放过,都能多加思考、想象和联想,都能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哲理来,品出点情味来,那么就不愁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如:看到蜡烛成灰烬犹如看到老师的无私奉献;看到塘中荷花就会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看到山中的修竹犹如看到君子的高风亮节;看到花开花落犹如看到时光的飞逝。这就是通过联想得到的人生感悟。这样就能使学生体味到: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情;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让学生关注生活找源头,认知生活打基础,感受生活悟哲理,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有真意去粉饰,不做作、不卖弄,会用平实、简洁、流畅的语言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就能做到用我手写我心,用我心抒我情,就能写出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篇4

我现在才发现,有许许多多人为了满足现实欲,大部分作文都是抄袭的。我真的不明白,难道那样真的好吗?

把别人呕心沥血的作品,随便一改变成自己的作品!那样自己的良心真的会安吗?这时,不仅有人会说,我就是不会写!抄袭别人的几篇作文又怎么了?其实,我真为那种人感到悲哀!自己不会写作文,不是理由!抄袭别人的作文更不对!其实,写好作文其实非常简单„„

作文好,好作文,最大的诀窍就是——把自己的真实请感投入到作文中去!比如:你看到环境变坏了,想写一篇环境变化的作文。那么你就把自己的所处、所感全部写在作文中就可以!自己的真实思想、真实情感是独一无二的;你感到父母为自己所操劳,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想写一篇感谢父母的作文。那么就把自己心中的滋味、心中的想法全部写在作文中就可以!因为,父母对你的爱是无可替代的;你读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想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就把文章的主要思想写在作文上,重点写自己的感想。这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总之——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是情感!因为,只有这样,你的作文才能感染别人、让别人喜爱!你自己也会开心!“浪子回头金不换”,同学们!希望我以后看到的作文,作文的内容全部都是自己真实的所感、所处、所想!

如何让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篇5

一、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还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住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从生活这个“源”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所以,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教会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没有感情,没有感染力。

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当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看起来很平淡不起眼,如果我们不去用心品味,也许过去了它全然不留一点痕迹,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细琢磨品味一下,经常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教师、同学等进行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了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求每个学生写周记,周记的内容一定要从生活中选材,有教师命题,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写本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经过三年不间断的训练,批阅每周的周记成了笔者期盼的一件乐事,因为学生作品中已显露其真性情,吐露其真感情了,个别语文基础好的同学已尝试稚嫩的小说创作了。每次布置周记,笔者都精心选题,关注学生生活及内心感受,力求每次周记都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实践证明,从生活中选材,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写实感,学生才会愿意写作,热爱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

当然,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勤思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写作教学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认为,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让学生把握住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底线,才能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手段。

二、写作技巧的.培养

有了可写的生活素材之后,要想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关键还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加工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合理地运用事件,去粗取精,选择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环节作为重点来详写,次要一点的环节略写,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文字的功夫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能随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胆取舍,无用而多余的笔墨要删之毫不留情。第二,要适当地铺垫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写作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为事件创设必要的前提或环境。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亲买橘子的情节之所以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把这一细节放在家里连遭不幸的背景之下来刻画的,父亲那深深的舐犊之情便跃然纸上。在成功铺垫的同时,别忘记了恰当的景物描写往往能渲染气氛,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体,要让他自己在读者面前充分的展示。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诸多方面,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血肉丰满的形象。当然,描写时要力求抓住人物的特征,表现其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有生命力。

我们在作文评讲时,通常也会读一些优秀的或认为有某方面典型问题的学生作品。试问我们在读学生作品时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笔者总是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作品,不管水平如何,毕竟是学生辛勤劳动的付出。

三、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素材和技巧都具备后,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在评价时千万不要对学生的人格作评价,我们应该去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轻轻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逐步引导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写作理应是对学生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等愿望的满足,只有让学生融入自由、开放、宽松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够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材料,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送来的是乐观的阳光,而另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却是悲观的乌云。这两种情况其实就是我们在作文中表达心中情感时出现的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真实”。后一种“真实”是一种消极的真实,是我们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真实”。因为作文是一种有责任的行为,它不仅要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负责,也更要对别人的心灵愉悦负责。

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尽管精致,却缺乏生命活力。如果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真情实感,就只能从主观上拔高题意,表决心、谈志愿;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满纸苦闷、彷徨、伤感;或是感情冷漠,调侃一切;或是胡编乱造,博人欢心。

真情实感可以使学生感动,感动的过程是心灵净化的过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感动之中,他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在作文课上,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大胆表现自我。现在,笔者所教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杜绝了抄作文选,说套话、假话等现象。大家在作文中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学生写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写出了“恼人的家长会”的憾事,也写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写出了“假如可以不做作业”的实感。学生不断地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不断地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好作文。

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抒写对心灵的感受。而怎样把心灵的感受既表达得痛快淋漓,又适当有度,这里面其实有一对看似对立的法则:写进去,走出来。所谓“写进去”,无非两方面:一是写真写实,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真实,让人可信,从而引起人的共鸣;二是写深写透,即把情感的最深处表达出来,不仅要获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这样看来,做到“写进去”,其实就是提倡我们用心作文。作文写不进去,就给人以假的感觉,再好的生活,再好的情感也只是一纸肤浅的汉字而已。

为什么又要“走出来”呢?因为,作文是心灵的产物,既是生活的发言人,也是生活的向导。所以,我们的作文可以是“心情簿”,但千万不能成为“牢骚簿”。不论什么样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情感,我们最终都该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判断,把这种经过正确判断后的情感表达在作文中,给自己、给他人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感染和引导,这才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这种既让情感“写进去”,又让自己“走出来”的作文,才是心灵的作文,是文字的阳光。

满分作文指导 写出真情实感 篇6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诱发学生的体验,学生才能写出更有意义的作文。写作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而是让学生自主亲历活动,激活体验;在角色扮演中,深化体验;结合阅读,丰富情感,拓展体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真情实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42-01

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写作应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通过体验,品味世间万物,才能创作出深刻的作品,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写作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而是让学生自主亲历活动,激活体验,在角色扮演中,深化体验,结合阅读,丰富情感,拓展体验。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措施。

一、亲历活动,激活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灵感来源,教师应当鼓励和带领学生仔细留意生活中的大小事,创设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用心感受,激发体验。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一次作文课上,作文要求是:“请你选择一处景物向大家介绍一下,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要想抓住景物的特点,学生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时正值春季,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生机。在写作开始前,教师鼓励学生留意身边景物有什么变化,并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走走,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和小动物,观察景物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后开始写作,有的学生写道:春天赋予榕树生机,嫩绿的小芽苞在枝上排排冒出,像好奇的孩子抬起充满疑问的小脑袋……还有的学生写道:校园的西北角,各种小动物在春天姐姐的召唤下醒过来了,慢慢地伸着懒腰,黑色甲虫在刚发芽的草丛中跑?砼苋ィ?不知名的白色小虫爬上假山一动不动地晒太阳……学生都经过了细致的观察,写下了深刻的体验。可见,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来,激活体验,创作出有新意的作文。

二、角色扮演,深化体验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角色不同,体会也不同。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设计蕴含着教育价值的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扮演会不自觉地进入角色,能深切而生动地感受这个角色的心理历程,激起异样感受,在扮演中深化体验。

例如,教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时,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进行写作,一些学生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一名记者。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作为教师、记者,应当做的是什么,教师决定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一个学生扮演老师,让他备课、讲课,充分融入“教师”这一角色。让另一个学生扮演记者,让他采访扮演老师的学生有什么感受,记录下小老师的心理历程,并采访其他同学对小老师讲的课有什么想法,并予以评价。通过以上扮演活动,学生对教师和记者这两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体会,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位教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对教育事业满满的热情。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另一位学生写道:记者要报道真实的事、要体悟群众的切实感受,不歪曲事实,不辜负记者这个职业的高尚性。学生年龄尚小,“理想”对他们来说还只是一个懵懂的概念,而当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后,就初步对理想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深化了体验,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到作文中,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形象、意义深远。

三、结合阅读,拓展体验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自己体验的描述,而阅读是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法。世间事物繁杂,学生不能都一一去经历,所以通过阅读了解不同时代、地区的社会人文和自然科学,是拓展和丰富学生的体验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时,作文是有关民风民俗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写作,教师建议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重要节日、风俗习惯等。学生通过阅读知道彝族大部分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聚居,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被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应当与对火的自然崇拜有关,举行火把节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有学生对维吾尔族感兴趣,通过阅读了解到“维吾尔”意为“团结”或“联合”,该民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他们待客非常热情,重视礼节。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每逢节日,维吾尔族人都要宰羊煮肉,制备各种糕点。总之,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人文,品味人生百态,丰富情感世界,拓展自身体验,进而才能写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

四、结束语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在亲身经历中捕捉真情实感;在扮演中感受他人的心理历程,激起异样感受,在扮演中深化体验;在阅读中了解社会人文,品味人生百态,丰富情感世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写出更有意义的文章。总之,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写出富有实感的作文 篇7

一.课堂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写出真实又有创意的作文。

首先作文要忠实于生活。文章是什么?从根本上讲它是现实生活在人们思想中反映的语言外化。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千变万化的。作文只要能真实地反映我们的生活, 那你肯定就能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文章, 简言之, 也就是写出具有创意的文章, 当然我们所说的忠实于生活并不是照相式的照搬生活。

其次作文要忠实于自己。文章是现实生活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 这种反映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如同一个生活现象在不同社会地位人的眼中, 由于利益的不同, 就会产生不同看法, 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哲学家的伟大在于能够冲破世俗利益观念, 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但是一般人不大会成为杰出的哲学家, 因此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反映必然带有自己思想感情的烙印。每个同学作文只要能忠实于自己, 必然会写出具有自己观点、看法的文章, 就会使自己的作文有创意。

一提起写作文, 有的人就会犯愁, 在他们看来写作似乎是件很难的事情。其实不然, 我个人认为, 只要不畏惧写作, 就一定能写出比较好的文章。怎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文章呢?

1.在写作文时, 切记不要盲目地提起笔就写, 那样不仅写不出好文章, 还容易写偏题。所以在写作文时, 首先要在脑海里罗列一个最简单的提纲, 要计划好自己要写什么样内容的文章, 将要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怎样开头, 怎样结尾, 中间主体部分哪些要详写, 哪些要略写, 如何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点明中心等等。这样一系列的写作要点在脑海里考虑周全之后, 才可以动笔写了。

2.在动笔写作时, 一定要一心一意, 因为写作的灵感总是在一瞬间闪现又立刻消失, 如果抓不住, 文章就少了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亮点!

3.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流露出自己最真切的感情, 要将感情自然地渗透在文读者, 使读者与你产生共鸣。

4.当文章写完之后, 还应该反复地修改, 对于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 乃至于每一个字都应该反复斟酌, 仔细推敲, 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如果作文时注意了这些方面了, 我相信就会写出一篇比较好的文章了。

但如果文章的内容还是老调调, 写法方面没有自己的特点, 尽管是篇比较好的文章, 一样不会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去欣赏它。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的时候, 不要拘泥于写作的一般的程式与套路, 要勇于在写法方面创新。

总而言之,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并非一日之功。在平日里, 我们要善于观察, 要善于积累写作的素材, 更要多看书, 勤动笔,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就一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而且充满了乐趣!

二.力求做实“活动课程”, 使“活动课程”确实成为学生开阔思路, 挖掘素材, 激发情感, 写出好作文的重要环节。

我理解的“实”一是设计的环节和步骤要使学生能切实可操作, 二是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活动课程”———“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时, 结合我校所处的环境, 曾带领学生上山春游。按照移位观察的方法, 指导学生上个高度观察个景致, 递进而上, 直到山顶。之后以“我眼中陕北的春天”为题, 要求学生可以创作一幅春天的画并为画题诗, 也可以学写一首诗或一篇写景的散文, 并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作。再留一周的时间, 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作文。一周之后, 学生也确实写出了内容具体, 形象可感, 富有激情的作文。初中语文“活动课程”, 大多数活动都设计有展示优秀作品、评比奖励等活动程序和内容。“评优”这一环节运作得适当, 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可以适当扩大鼓励面, 增设“进步奖”、“组织优秀奖”、“积极分子奖”等, 鼓励中间层, 促进后进生的投入, 我相信我们老师都采用过这样的办法来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放飞学生———向课处延伸, 指导学生写随笔,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写自己的生活, 抒自己的情, 表达自己看法, 真正享受作文的乐趣。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篇8

关键词:初中作文;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16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04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十年,在作文教学中曾经遇到过不少困难: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或者抄袭他人,写不出真情实感。什么叫做真情实感?我认为“真情”就是作者在自己的习作中所流露、所抒发的发自于灵魂深处的真挚的感情。“实感”则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一定意义上说,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季羡林先生的“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文章的精神在于真实”和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都特别强调了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讲以下三点。

一、引导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生活

“不是没有绚丽的风景,而是没有发现美景的眼睛。”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深厚的情感来”。所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要给学生提出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处处留心皆学问”。叶圣陶先生还说过这样的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先生的这句话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不过他所说的生活,不是那些虚伪庸俗的生活,而是非常充实的生活。充实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也就是说学生作文的思想、感情、观点等一切材料皆来源于生活。从某些意义上说,作文就是认识生活与表现生活的统一。所以,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并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告诉学生不要回避生活,不管什么样的生活都要勇敢地面对,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只有深入生活,才能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同时也只有对生活有深深地感悟,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现在的初中生生活单调,经历的事情也较少,但是,他们的生活也有波澜,有色彩,有阳光,有雨露,有同伴间的会心一笑,有陌生人的出手相助…… 我相信,只要学生有一双发现美景的眼睛,将视线投向生活,将紧闭的心灵之门打开,让学生所有的枯燥与乏味统统得到释放,让他们张开双臂快乐地拥抱缤纷多彩的世界,让生活的甘泉滋润学生那片贫瘠的写作园地,让美好的生活去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就一定能打破生活与写作之间的“壁垒”,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二、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生活

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人的思想感情又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切感受,没有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就很难写出或者根本写不出真实情感的文章来。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直接参与生活的体验。其实体验生活,也就是到社会实践中观察、倾听、感悟并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要注意多角度且多层次地观察各种事物,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情与理,用敏锐的眼光去寻觅人世间的真善美,用细腻的心感悟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比如,“抢遥控”事虽不足挂齿,但从中可看到家人的不同性格、不同喜好,并从中感悟出浓浓的亲情。感受生活,还要让学生注意对人生进行深入地思考,要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因为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既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显惊天动地,也有平平凡凡的小事而微不足道,但是,只要学生肯“走心”,就能对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种现象产生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都能从中悟出点哲理,品出情味来。如此,还愁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比如,看到池塘里的莲花,就会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看到高山顶的松柏,就会想到傲然挺立的倔强品格;看到蜡烛燃成灰烬,就会想到老师的无私奉献;看到山中耐寒的修竹,就会想到君子的高风亮节;看到风中摇曳的牡丹,就会想到亭亭玉立的少女;看到烂漫时节的桃花,就会想到浪漫无羁的爱情;看到花园里的花开花落,就会想起世间时光的飞逝…… 这就是联想,是想象。一句话,只要“走心”观察,只要“走心”联想,只要“走心”体味,就一定能感悟到:春夏秋冬,走过四季总关情;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

三、用课内外资源唤起学生的情感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当代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激情四射。可是,有时也会因考试的失利、学业的负担、同伴间的矛盾、家庭中的变故等原因。一些学生可能会淡漠或潜藏了本该丰富浓烈的情感。表现出一幅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索然无味,什么都冷漠无视的样子,试想,心中无情,又何谈下笔有情呢?这时所需要的是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之外,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沉淀于心灵的情感。我们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利用课外阅读,利用影视资源等,也许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一帧慑人心魄的银屏,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一部催人泪下的影视就能勾起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情感,撩动学生的心弦。比如利用课内资源,可以从教材中选取较为经典的文章,诸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们采用配乐朗诵的形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去欣赏、品味其作者以灵魂和血肉铸就的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以唤起、陶冶、升华学生的情感。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仅这一影片的海报“来时别忘带条毛巾”就足以吸引你观看并感染得泪水连连。又如,可利用“天天动听”,听熊天平的《雪候鸟》、小虎队充满哀伤的离别之歌《放心去飞》、听沙宝亮演唱的《金粉世家》的主题曲《暗香》…… 只要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再让学生提笔去写,就一定能写出充满情感的习作。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提倡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一方面可以给学生的习作增添色彩,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做有利于社会的“真人”。

上一篇:学生个人目标范文下一篇:关于乡镇政府职能文献综述